CN101752281B -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 Google Patents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2281B
CN101752281B CN 200810183346 CN200810183346A CN101752281B CN 101752281 B CN101752281 B CN 101752281B CN 200810183346 CN200810183346 CN 200810183346 CN 200810183346 A CN200810183346 A CN 200810183346A CN 101752281 B CN101752281 B CN 101752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over
cover body
carrier box
upper cover
chip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833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2281A (zh
Inventor
孙彗岚
吕保仪
潘冠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deng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deng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deng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deng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833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2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2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2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2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2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上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顶盖部分及下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底盖部分,其中承载盒的特征在于:上盖体的顶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L型限制件且设于顶盖部分的角落,以及下盖体的底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L型脚部且设于底盖部分的相对两侧边,以形成一种可堆叠式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当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叠时,由L型限制件与L型脚部的配合,可用以确保承载盒堆叠时的稳固性,避免不必要的偏移导致承载盒内的容置物受损。

Description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堆叠式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用以确保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叠时的稳固性,避免不必要的偏移导致承载盒内的容置物受损。
背景技术
半导体晶片在制造程序中会有许多的程序或步骤,而晶片则会因这些程序或步骤,需要置放于不同的位置以及不同的机器中,因此于工艺中晶片必须从一处运送至另一处,甚至必须储存一段时间,以配合必要的工艺。其中,晶片承载装置(Cassette)同时具备储存及运送功能,并且需适用于各种型式的运输及传送装置,因此在半导体晶片在制造程序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由于晶片极为脆弱与昂贵,因此在运送晶片或将其置放于一般空间存放时,必须连同晶片承载装置一同运送并储存,而目前最为普遍的运送方式,即是将晶片承载装置放置于承载盒当中,连同承载盒一同搬运、运送与储存,以避免晶片片裸露于外部空间中而受污染。然而,为节省运送时的搬运空间,通常需要将承载盒以堆叠的方式处理,因此确保堆叠后时承载盒的稳固性,并且避免不必要的偏移导致承载盒内的容置物受损,极为相当重要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具有L型限制件以及L型脚部,以形成一种可堆叠式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由四个L型限制件及四个L型脚部的配置,可用以确保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叠时的稳固性,避免不必要的偏移导致承载盒内的容置物受损。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上盖体的第一容置空间较下盖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为大,因此可将下盖体收纳于上盖体的容置空间中,以降低存放闲置的承载盒时所需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具有一对把手设于上盖体,以提供拿持承载盒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下盖体具有一对限制垫、顶持结构以及顶持垫,由此可协助固定承载盒内的容置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上盖体与下盖体各具有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上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顶盖部分及下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底盖部分,上盖体与下盖体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上盖体的顶盖部分与下盖体的底盖部分为相对应,其中承载盒的特征在于:上盖体的外表面的顶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L型限制件且设于顶盖部分的角落,以及下盖体的外表面的底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L型脚部且设于底盖部分的相对两侧边,以形成一种可堆叠式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当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叠时,由L型限制件与L型脚部的配合,可用以确保承载盒堆叠时的稳固性,避免不必要的偏移导致承载盒内的容置物受损。
附图说明
图1A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示意图。
图1B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示意图。
图2A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上盖体的示意图。
图2B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下盖体的示意图。
图3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上盖体与下盖体迭合的示意图。
图4A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堆叠方式的示意图。
图4B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堆叠方式的示意图。
图4C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堆叠方式的示意图。
图4D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堆叠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分解图。
图6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下盖体的示意图。
图7A是晶片承载装置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7B是晶片承载装置的第二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8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下盖体的示意图。
图9是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分解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0 上盖体;11 上盖体外表面;12 上盖体内表面;13 顶盖部分;14L 型限制件;15 把手;16 防呆结构;17a 咬合缺口;17b 咬合凸部;20 下盖体;21 下盖体外表面;22 下盖体内表面;23 底盖部分;24 L 型脚部;25 限制垫;251 斜面;252 定位孔;26 顶持结构;26a 第一顶持片;26b 第二顶持片;27 顶持垫;28L 型槽部;3 晶片承载装置;31 上开口;32 下开口;33 肋;34 垂直断面;35 封闭面;36H 型连接结构;41 第一支撑件;411 基座;412 第一L型辅助件;412a 第一L 型辅助件的一端;413 第二辅助件;413a 第二辅助件的一端;414 斜板;415 定位凸点;42 第二支撑件;421 基座;422L 型辅助件;422a L型辅助件的一侧壁;422b L 型辅助件的另一侧壁;423 斜板;424 抵持板;425 定位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是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特别是一种可堆叠式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用以确保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叠时的稳固性。由于,本发明所利用到的一些晶片或晶片承载装置的详细制造或处理过程,是利用现有技术来达成,故在下述说明中,并不作完整描述。而且下述内文中的附图,亦并未依据实际的相关尺寸完整绘制,其作用仅在表达与本发明特征有关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A所示,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10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20,上盖体10与下盖体20各具有一外表面11、21与一内表面12、22,如图2A与图2B所示,上盖体外表面11具有一顶盖部分13,下盖体外表面21具有一底盖部分23,请继续参考图1A,上盖体10与下盖体20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上盖体10的顶盖部分13与下盖体20的底盖部分23为相对应,其中承载盒1的特征在于:上盖体外表面11的顶盖部分13具有至少一对L型限制件14,且此对L型限制件14设于顶盖部分13的角落,或者以顶盖部分13的角落为中心成对配置的方式亦可,以及下盖体外表面21的底盖部分23具有至少一对脚部,其中此脚部可为一L型脚部24,且此对脚部设于底盖部分23的相对两侧边,或者以底盖部分23的角落为中心成对配置的方式亦可,以形成一种可堆叠式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
根据上述,请参考图3,上盖体10的第一容置空间较下盖体20的第二容置空间为大,因此当承载盒1不使用时,可将下盖体20收纳于上盖体10的容置空间中,以降低存放闲置的承载盒1时所需占用的空间;请参考图2A,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一对把手15设于上盖体外表面11的一相对侧壁上,以提供拿持承载盒1的便利性;请继续参考图2A,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的上盖体的顶盖部分13具有一防呆结构16,且防呆结构16的平面与顶盖部分13的平面具有一落差高度,防呆结构16是由上盖体外表面11向上盖体内表面12方向陷入,因此可避免上下盖体的盖合方向的错误,又倘若于下盖体20的第二容置空间置入一晶片承载装置(如图5所示)后,上下盖体20盖合方向有误,则防呆结构16会与配置于盒体内的晶片承载装置相互抵触,由此可形成一防呆的机制;接着,请继续参考图1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上盖体10盖缘的一侧边具有一咬合缺口17a,下盖体20盖缘的一侧边具有一咬合凸部17b,且咬合缺口17a与咬合凸部17b为大致对应,因此亦可避免上下盖体的盖合方向错误,形成一防呆的机制;接着请参考图2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至少一对限制垫25设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一相对侧壁上,其中限制垫25是从侧壁延伸至底盖部分23,此限制垫25大致为一多边型立方体且具有至少一斜面251,由此可协助固定承载盒1内的容置物;请继续参考图2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至少一对第一顶持片26a同设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一侧壁上,且此对第一顶持片26a的两侧边分别与侧壁以及底盖部分23相连接,此外,还可于每个第一顶持片26a的一侧边增设一第二顶持片26b,且第二顶持片26b直交于第一顶持片26a,由此可形成一顶持结构26以协助固定承载盒1内的容置物;请继续参考图2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至少一顶持垫27设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一侧壁上,并且与成对的顶持结构26相对应,亦具有协助顶持并固定承载盒1内的容置物的效。
首先,请参考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堆叠方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A所示,四个L型限制件(未示于图中)配置于上盖体10的顶盖部分13的四个角落,四个L型脚部24配置于下盖体20的底盖部分23的四个角落,且由四个L型脚部24所围成的区域略大于四个L型限制件14所围成的区域,由此将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相互堆叠时,L型脚部24会受L型限制件14的限制,使得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不易产生偏移。此外,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是以“L型”作为限制件及脚部,然而,其仅为一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故只要配置于上盖体10的顶盖部分13的限制件及配置于下盖体20的底盖部分23的脚部能够配对地组合,而能使得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不易产生偏移的功能,均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限制件及脚部可以是半圆形的设计,其也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柱状体设计等。
接着,请参考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堆叠方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B所示,四个L型限制件14配置于上盖体10的顶盖部分13的四个角落,四个L型脚部24配置于下盖体20的底盖部分23的四个角落,且由四个L型脚部24所围成的区域略小于四个L型限制件14所围成的区域,由此将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相互堆叠时,L型脚部24会受L型限制件14的限制,使得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不易产生偏移。此外,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在此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是以“L型”作为限制件及脚部,然而,其仅为一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故只要配置于上盖体10的顶盖部分13的限制件及配置于下盖体20的底盖部分23的脚部能够配对地组合,而能使得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不易产生偏移的功能,均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限制件及脚部可以是半圆形的设计,其也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柱状体设计等。
请参考图4C,是根据本发明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堆叠方式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C所示,上盖体的顶盖部分13配置四个L型限制件14,下盖体20的四个脚部上各配置有一L型槽部28,且这些L型槽部28是以底盖部分23的角落为中心成对配置,当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相互堆叠时,L型限制件14可嵌入L型槽部28中,由此L型限制件14会与L型槽部28相互干涉限制,使得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不易产生偏移。在此,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是以“L型”作为限制件及槽部,然而,其仅为一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故只要配置于上盖体10的顶盖部分13的限制件及配置于下盖体20的脚部的槽部能够配对地组合,而能使得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不易产生偏移的功能,均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限制件及槽部可以是半圆形的设计,其也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柱状体设计等。
请参考图4D,是根据本发明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堆叠方式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D所示,上盖体外表面11的顶盖部分13具有至少一对L型槽部28,且设于顶盖部分13的角落,或者以顶盖部分13的角落为中心成对配置的方式亦可,下盖体外表面21的底盖部分23具有至少一对L型限制件24,且设于底盖部分23的角落,或者以底盖部分23的角落为中心成对配置的方式亦可,当复数个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相互堆叠时,L型限制件24可嵌入L型槽部28中,由此L型限制件24会与L型槽部28相互干涉限制,使得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不易产生偏移。在此,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是以“L型”作为限制件及槽部,然而,其仅为一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故只要配置于上盖体10的顶盖部分13的槽部及配置于下盖体20的脚部的限制件能够配对地组合,而能使得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不易产生偏移的功能,均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限制件及槽部可以是半圆形的设计,其也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柱状体设计等。
根据上述,请参考图3,上盖体10的第一容置空间较下盖体20的第二容置空间为大,因此当承载盒1不使用时,可将下盖体20收纳于上盖体10的容置空间中,以降低存放闲置的承载盒1时所需占用的空间;请参考图2A,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一对把手15设于上盖体外表面11的一相对侧壁上,以提供拿持承载盒1的便利性;请继续参考图2A,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的上盖体的顶盖部分13具有一防呆结构16,且防呆结构16的平面与顶盖部分13的平面具有一落差高度,防呆结构16系由上盖体外表面11向上盖体内表面12方向陷入,因此可避免上下盖体的盖合方向的错误,又倘若于下盖体20的第二容置空间置入一晶片承载装置(如图5所示)后,上下盖体10、20盖合方向有误,则防呆结构16会与配置于盒体内的晶片承载装置相互抵触,由此可形成一防呆的机制;接着,请继续参考图1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上盖体10盖缘的一侧边具有一咬合缺口17a,下盖体20盖缘的一侧边具有一咬合凸部17b,且咬合缺口17a与咬合凸部17b为大致对应,因此亦可避免上下盖体的盖合方向错误,形成一防呆的机制;接着请参考图2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至少一对限制垫25设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一相对侧壁上,其中限制垫25是从侧壁延伸至底盖部分23,此限制垫25大致为一多边型立方体且具有至少一斜面251,由此可协助固定承载盒1内的容置物;请继续参考图2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至少一对第一顶持片26a同设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一侧壁上,且此对第一顶持片26a的两侧边分别与侧壁以及底盖部分23相连接,此外,还可于每个第一顶持片26a的一侧边增设一第二顶持片26b,且第二顶持片26b直交于第一顶持片26a,由此可形成一顶持结构26以协助固定承载盒1内的容置物;请继续参考图2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至少一顶持垫27设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一侧壁上,并且与成对的顶持结构26相对应,亦具有协助顶持并固定承载盒1内的容置物。
根据上述图1A至图4D所描述的内容,置于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内的容置物为一晶片承载装置3,其配置于下盖体20的第二容置空间中,如图5所示。其中,此晶片承载装置3是由四个面所组成的矩形容置空间,且此矩形容置空间具有一上开口31及一相对的下开口32,矩形容置空间的一对相对面由复数个间隔地排列并相对地对齐的肋33所形成,且此对相对面的下半部是以一曲率向内弯折并在复数个肋33的终端形成垂直断面34,使得矩形容置空间的上开口31的开口大于下开口32,而与此对相对面相连接的一侧边为一封闭面35,而与此对相对面相连接的另一侧边则形成一H型连接结构36。
当晶片承载装置3存放于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的下盖体20时,下盖体20的一对限制垫25的斜面251与晶片承载装置3的一对相对面的垂直断面34可相互配合;下盖体20的顶持结构26则与晶片承载装置3的封闭面35可相互配合;下盖体20的顶持垫27与晶片承载装置3的H型连接结构36接近下开口32处可相互配合。由此,可使晶片承载装置3稳固放置于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当中。
请参考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所示,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10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20,上盖体10与下盖体20各具有一外表面11、21与一内表面12、22,上盖体外表面11具有一顶盖部分13,下盖体外表面21具有一底盖部分23,上盖体10与下盖体20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上盖体10的顶盖部分13与下盖体20的底盖部分23为相对应,其中承载盒1的特征在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角落配置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41与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42,或可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斜对角的角落配置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41与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42,且于第一支撑件41与第二支撑件42的一侧边上各形成一斜板414、423,用以支撑晶片承载装置3的垂直断面34,而第一支撑件41与第二支撑件42上的两个斜板414、423呈相对排列状。
根据上述,请参考图7A与图7B,分别为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示意图。如图7A所示,第一支撑件41具有一基座411,此基座411是由四个框体所组成,其中三个框体大致呈矩形,而一个框体则大致呈L型,基座411的一侧边具有至少一第一L型辅助件412以及一第二辅助件413,第一L型辅助件412是以一端412a与基座411相连接,第二辅助件413是以一端413a延伸自基座411的一侧边并与基座411直交,此第二辅助件413的一端413a与基座411相连接的一侧边包覆支撑晶片承载装置3的底部,以避免晶片承载装置3滑动,斜板414是由基座411与第二辅助件413相接处的一侧边向基座411的上方延伸,而第一支撑件41的基座411两相对侧边的斜对角处各具有一定位凸点415;如图7B所示,第二支撑件42具有一基座421,此基座421是由四个框体所组成,而此四个框体大致呈矩形,基座421的一侧边具有至少一L型辅助件422,L型辅助件422是以一侧壁422a与基座421相连接,其可包覆支撑晶片承载装置3的底部,以避免晶片承载装置3滑动,且于L型辅助件422的另一侧壁422b垂直延伸一抵持板424,斜板423系由基座421与L型辅助件422侧壁422a的相接处向基座421的上方延伸,而第二支撑件42的基座421两相邻侧边的端角处各具有一定位凸点425。此外,第一支撑件41与第二支撑件42是由一体成型的方式所制成。
又根据前述实施例中的说明,请参考图2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至少一对限制垫25设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一相对侧壁上,其中限制垫25是从侧壁延伸至底盖部分23,此限制垫25大致为一多边型立方体且具有至少一斜面251,接着请参考图8,于与成对限制垫25的斜面251相邻的两侧面上设有至少一对定位孔252;请继续参考图2B,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具有至少一对第一顶持片26a同设于下盖体内表面22的一侧壁上,且此对第一顶持片26a的两侧边分别与侧壁以及底盖部分23相连接,此外,还可于每个第一顶持片26a的一侧边增设一第二顶持片26b,且第二顶持片26b直交于第一顶持片26a,接着请参考图8,于第一顶持片26a与下盖体内表面22相邻处一侧的内表面22上设有至少一对定位孔252。
请参考图6与图9,第一支撑件41与第二支撑件42配设于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下盖体内表面22的角落,第一支撑件41各具有两个定位凸点415,其一与限制垫25的定位孔252相互嵌合,另一则与内表面22的定位孔252相互嵌合,第二支撑件42亦各具有两个定位凸点425,其一与限制垫25的定位孔252相互嵌合,另一则与顶持垫27的定位孔(未示于图中)相互嵌合,由此可使得每一支撑件皆为两点嵌合固定于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1的下盖体20中,此外以嵌合固定的方式又能使第一支撑件41与第二支撑件42轻易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6)

1.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各具有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该上盖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顶盖部分及该下盖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底盖部分,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该上盖体的顶盖部分与该下盖体的底盖部分为相对应,其中该承载盒的特征在于:
该上盖体的外表面的顶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限制件且设于该顶盖部分的角落,以及该下盖体的外表面的底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脚部且设于该底盖部分的相对两侧边;
其中复数个芯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栈,该对脚部受该对限制件的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对限制垫设于该下盖体的内表面的一相对侧壁上,该对限制垫是从该侧壁延伸至该底盖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对第一顶持片与至少一对第二顶持片,该对第一顶持片同设于该下盖体的内表面的一侧壁上,该对第一顶持片的两侧边分别与该侧壁以及该底盖部分相连接,该对第二顶持片各设于该对第一顶持片的一侧边,并直交于该第一顶持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顶持垫设于该下盖体的内表面的一侧壁上。
5.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各具有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该上盖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顶盖部分及该下盖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底盖部分,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该上盖体的该顶盖部分与该下盖体的该底盖部分为相对应,其中该承载盒的特征在于:
该上盖体的该外表面的顶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槽部且设于该顶盖部分的角落,以及该下盖体的该外表面的该底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限制件且设于该底盖部分的角落;
其中复数个芯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栈,该对槽部受该对限制件的限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该些限制件可嵌入该些槽部中。
7.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并于该下盖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中配置一晶片承载装置,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各具有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该上盖体具有一顶盖部分及该下盖体具有一底盖部分,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该上盖体的顶盖部分与该下盖体的底盖部分为相对应,其中该承载盒的特征在于:
该上盖体的外表面的顶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限制件且设于该顶盖部分的角落,以及该下盖体的外表面的底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脚部且设于该底盖部分的相对两侧边;
其中复数个芯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栈,该对脚部受该对限制件的限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该晶片承载装置是由四个面所组成的矩形容置空间,且该矩形容置空间具有一上开口及一相对的下开口,该矩形容置空间的一对相对面由复数个间隔地排列并相对地对齐的肋所形成,且该对相对面的下半部以一曲率向内弯折并在该复数个肋的终端形成垂直断面,使得该矩形容置空间的该上开口的开口大于该下开口,而与该对相对面相连接的一侧边为一封闭面,而与该对相对面相连接的另一侧边则形成H型连接结构。
9.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并于该下盖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中配置一晶片承载装置,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各具有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该上盖体具有一顶盖部分及该下盖体具有一底盖部分,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该上盖体的顶盖部分与该下盖体的底盖部分为相对应,其中该承载盒的特征在于:
该上盖体的外表面的顶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槽部且设于该顶盖部分的角落,以及该下盖体的外表面的底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限制件且设于该底盖部分的角落;
其中复数个芯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栈,该对槽部受该对限制件的限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该晶片承载装置是由四个面所组成的矩形容置空间,且该矩形容置空间具有一上开口及一相对的下开口,该矩形容置空间的一对相对面由复数个间隔地排列并相对地对齐的肋所形成,且该对相对面的下半部以一曲率向内弯折并在该复数个肋的终端形成垂直断面,使得该矩形容置空间的该上开口的开口大于该下开口,而与该对相对面相连接的一侧边为一封闭面,而与该对相对面相连接的另一侧边则形成H型连接结构。
11.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各具有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该上盖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顶盖部分及该下盖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底盖部分,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该上盖体的该顶盖部分与该下盖体的该底盖部分为相对应,其中该承载盒的特征在于:
该上盖体的该外表面的顶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限制件且设于该顶盖部分的角落,以及该下盖体的该外表面的该底盖部分具有至少一对槽部且设于该底盖部分的角落;
其中复数个芯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相互堆栈,该对槽部受该对限制件的限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该下盖体内表面的角落配置至少一第一支撑件与至少一第二支撑件,且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边上各形成一斜板,而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上的该些斜板呈相对排列状,该些斜板用以支撑一芯片承载装置的垂直断面。
13.一种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盖体及一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下盖体,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各具有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该上盖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顶盖部分及该下盖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底盖部分,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盖合后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该上盖体的顶盖部分与该下盖体的底盖部分为相对应,其中该承载盒的特征在于:
该下盖体内表面的角落配置至少一第一支撑件与至少一第二支撑件,且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边上各形成一斜板,而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上的该些斜板呈相对排列状,该些斜板用以支撑一芯片承载装置的垂直断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的一侧边具有至少一第一L型辅助件以及一第二辅助件,该第一L型辅助件是以一端与该基座相接,该第二辅助件是以一端延伸自该基座的一侧边并与该基座直交,于该斜板由该基座与该第二辅助件相接处的一侧边向该基座的上方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的一侧边具有至少一L型辅助件,该L型辅助件是以一侧壁与该基座相接,且于该L型辅助件的另一侧壁垂直延伸一抵持板。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对第一顶持片与至少一对第二顶持片,该对第一顶持片同设于该下盖体的内表面的一侧壁上,该对第一顶持片的两侧边分别与该侧壁以及该底盖部分相连接,该对第二顶持片各设于该对第一顶持片的一侧边,并直交于该第一顶持片。
CN 200810183346 2008-12-02 2008-12-02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Active CN101752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83346 CN101752281B (zh) 2008-12-02 2008-12-02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83346 CN101752281B (zh) 2008-12-02 2008-12-02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2281A CN101752281A (zh) 2010-06-23
CN101752281B true CN101752281B (zh) 2013-02-13

Family

ID=4247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83346 Active CN101752281B (zh) 2008-12-02 2008-12-02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22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17655B1 (de) 2015-08-21 2019-08-15 Greiner Bio One Gmbh Pipettenspitzen-Aufnahmebehälter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Bereitstellung
US20190019704A1 (en) * 2016-02-09 2019-01-17 Entegris, Inc. Glass substrate shipper
TWI729070B (zh) * 2016-02-09 2021-06-01 美商恩特葛瑞斯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載運器
KR101802863B1 (ko) * 2016-12-06 2017-11-29 양락주 마스크 카세트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860A (zh) * 2003-09-23 2006-10-11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低成本晶片盒的改进
DE202008003205U1 (de) * 2008-03-06 2008-06-12 Roth & Rau Ag Waferbox für den Transport von Solarzellenwafer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860A (zh) * 2003-09-23 2006-10-11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低成本晶片盒的改进
DE202008003205U1 (de) * 2008-03-06 2008-06-12 Roth & Rau Ag Waferbox für den Transport von Solarzellenwafer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2281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6684B1 (ko) 매트릭스 트레이 고정 시스템을 형성하는 코너 지지 요소 및 측면 지지 요소를 갖는 집적 회로용 적층가능한 트레이
JP2852872B2 (ja) ボール端子集積回路用トレイ
EP1766664B1 (en) Stackable tray for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US20080173569A1 (en) Pedestal pocket tray containment system for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N101752281B (zh) 晶片承载装置的承载盒
CN100505150C (zh) 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可堆叠托盘
KR20040019065A (ko) 300mm 단일 적층 가능한 필름 프레임 캐리어
US7743925B1 (en) Reticle pod
CN103038872B (zh) 用于电子器件的可剥离混合托盘系统
TW200402389A (en) Tray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20130206627A1 (en) Transport tray, and transporting packag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7182237A (ja) 収納容器
US20190019704A1 (en) Glass substrate shipper
JP6182513B2 (ja) 半導体装置の搬送用トレイ
WO2018179859A1 (ja) 半導体ウェハ容器
JP2001278238A (ja) 電子部品収納用トレイ
CN219008425U (zh) 托盘和电子系统
JP7361614B2 (ja) 半導体チップトレイ及び半導体チップの収容方法
CN218907990U (zh) 一种覆铜基板出货包装托盘
KR102271859B1 (ko) 강도보강 부품적재트레이
JP2017225617A (ja) リユース可能な弁当箱
JP2558562Y2 (ja) 基板用運搬容器
KR100364843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 운송용 트레이의 트레이월 구조
TWI575648B (zh) 半導體晶片托盤
TWM482846U (zh) 晶片置放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