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5175B - 電解用元件 - Google Patents

電解用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5175B
TWI785175B TW107147166A TW107147166A TWI785175B TW I785175 B TWI785175 B TW I785175B TW 107147166 A TW107147166 A TW 107147166A TW 107147166 A TW107147166 A TW 107147166A TW I785175 B TWI785175 B TW I7851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exchange membrane
ion exchange
surface material
a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7001A (zh
Inventor
田中喜典
白水久德
山本泰士
乾亮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5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517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7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 C25B9/19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 C25B9/23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comprising ion-exchange membranes in or on which electrode material is embedded

Abstract

電解用元件具備:陽極、陰極、離子交換膜、及間隔件。陰極具有:陰極用供電體、及覆蓋陰極用供電體之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離子交換膜會接觸陽極,並且在陽極與陰極之間離開陰極用表面材而配置。間隔件設置於陰極用表面材與離子交換膜之間的陰極用水通路。

Description

電解用元件
發明領域 本揭示是有關於在陽極與陰極之間將水電解的電解用元件。
發明背景 以往,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3-245669號公報所揭示地,已開發有一種在陽極與陰極之間將水電解的電解用元件。以往之電解用元件具有:陽極、及陰極,前述陽極具有:陽極用供電體、及覆蓋該陽極用供電體之主表面的陽極用表面材,前述陰極具有:陰極用供電體、及覆蓋該陰極用供電體之主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
上述以往之電解用元件中,有一種離子交換膜是以接觸陽極用表面材,且離開陰極用表面材的方式配置於陽極與陰極之間。
上述以往之電解用元件中,流速大的水會一邊接觸陰極用表面材之離子交換膜側的主表面,一邊沿著該主表面流動。藉此,會促進在陰極用表面材附近產生的氫對水的溶解。
發明概要 根據上述以往之電解用元件,會有因離子交換膜向陰極用表面材側膨脹,而導致離子交換膜接觸陰極用表面材之一部分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在離子交換膜與陰極用表面材接觸之部位會發生電流集中。其結果,會有陰極用表面材劣化之虞。
本揭示是有鑑於上述以往技術的課題而作成者。本揭示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降低陰極用表面材劣化的疑慮的電解用元件。
本揭示之一個態樣的電解用元件具備:陽極、陰極、離子交換膜、及間隔件。陰極具有:陰極用供電體、及覆蓋前述陰極用供電體之主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離子交換膜會接觸陽極,並且在陽極與陰極之間離開陰極用表面材而配置。間隔件設置於陰極用表面材與離子交換膜之間的陰極用水通路。
本揭示之其他的態樣的電解用元件具備:陽極、陰極、離子交換膜、及二個陰極用水通路。陰極具有朝向陽極延伸的貫通孔。離子交換膜配置於陽極與陰極之間。二個陰極用水通路設置於陰極的兩側,並經由貫通孔而連通。
根據本態樣,可以降低陰極用表面材劣化的疑慮。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揭示之第1態樣的電解用元件具備:陽極、陰極、離子交換膜、及間隔件。
陰極具有:陰極用供電體、及覆蓋前述陰極用供電體之主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離子交換膜會接觸陽極,並且在陽極與陰極之間離開陰極用表面材而配置。間隔件設置於陰極用表面材與離子交換膜之間的陰極用水通路。
本揭示之第2態樣的電解用元件中,除第1態樣外,還在間隔件與陰極用表面材之間設置有供水流動的間隙。
本揭示之第3態樣的電解用元件中,除第1態樣外,間隔件是以間隔件之長邊方向沿著陰極用水通路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於陰極用水通路。
本揭示之第4態樣的電解用元件中,除第1態樣外,間隔件是以間隔件之長邊方向沿著陰極用表面材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接觸陰極用表面材。
本揭示之第5態樣的電解用元件中,除第1態樣外,陰極用供電體至少在與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主表面具有凹陷及貫通孔之至少任一者。凹陷及貫通孔之至少任一者的內面之至少一部分被陰極用表面材覆蓋。
本揭示之第6態樣的電解用元件中,除第1態樣外,間隔件與陰極用表面材接觸之部分的面積,較間隔件與離子交換膜接觸之部分的面積更小。
本揭示之第7態樣的電解用元件具備:陽極、陰極、離子交換膜、及二個陰極用水通路。
陰極具有朝向陽極延伸的貫通孔。離子交換膜配置於陽極與陰極之間。二個陰極用水通路設置於陰極的兩側,並經由貫通孔而連通。
本揭示之第8態樣的電解用元件中,除第7態樣外,二個陰極用水通路中,陰極之與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的流路截面積,較陰極之與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的流路截面積更小。
本揭示之第9態樣的電解用元件中,除第7態樣外,二個陰極用水通路中,陰極之與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的流路截面積,較陰極之與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的流路截面積更小。
本揭示之第10態樣的電解用元件中,除第8態樣外,陰極包含:陰極用供電體、及覆蓋陰極用供電體之與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主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貫通孔的內周面之至少一部分也被陰極用表面材覆蓋。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電解用元件。
在本實施形態中,被賦予相同參考符號的部位是設成具有相同功能者。因此,若無特別需要,不會重複說明被賦予相同參考符號的部位之功能。
使用圖1~圖7,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 (電解用元件之整體構成)
如圖1所示地,電解用元件1具備:矩形之平板狀的陽極盒1A、及矩形之平板狀的陰極盒1C。圖2所示之陽極盒1A及圖3所示之陰極盒1C是以該等之內側面彼此相對向的方式一體化,藉此構成電解用元件1。 (陽極盒)
如圖2、圖4、圖5所示地,陽極盒1A收容陽極2A,並構成電解用元件1之外廓的一部分。陽極盒1A的材質為丙烯酸樹脂。陽極盒1A具有平板狀的直方體形狀,並具備盒凹部1AC。盒凹部1AC是藉由在構成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主表面進行挖掘加工而形成。
如圖2、圖4所示地,盒凹部1AC具有:入水孔1AI、及出水孔1AO。入水孔1AI配置於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附近。出水孔1AO配置於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附近。盒凹部1AC具有配置於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長邊方向中央與出水孔1AO之間的導電線插入孔1AL。
如圖2、圖4、圖5所示地,盒凹部1AC配置於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長邊方向之內側面的大致中央,並具有面狀凹陷1AD。面狀凹陷1AD包含:入水孔1AI、出水孔1AO、及導電線插入孔1AL。
如圖2、圖4所示地,盒凹部1AC具有環狀的密封件用凹陷1AP。密封件用凹陷1AP是以包圍面狀凹陷1AD的方式,配置於面狀凹陷1AD的外側。
在包含出水孔1AO,且不包含導電線插入孔1AL的區域中,盒凹部1AC具有緩衝用凹陷1AB。緩衝用凹陷1AB較面狀凹陷1AD凹陷地更深。
如圖2所示地,陽極盒1A具有複數個固定用孔1AF。固定用孔1AF配置於環狀的密封件用凹陷1AP的外側,前述環狀的密封件用凹陷1AP設置於緩衝用凹陷1AB及面狀凹陷1AD的外側。
如圖4、圖5所示地,在面狀凹陷1AD的內部配置有複數個圓盤狀的盒肋1AR。如圖2、圖4所示地,面狀凹陷1AD與緩衝用凹陷1AB是以盒傾斜面1AS來連接。 (陰極盒)
如圖3~圖5所示地,陰極盒1C收容陰極2C、及複數(例如3根)根間隔件S,並構成電解用元件1之外廓的一部分。陰極盒1C的材質為丙烯酸樹脂。
如圖3所示地,陰極盒1C具有平板狀的直方體形狀,並具備盒凹部1CC。盒凹部1CC是藉由在構成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主表面進行挖掘加工而形成。
如圖3、圖4所示地,盒凹部1CC具有配置於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附近的入水孔1CI。盒凹部1CC具有配置於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附近的出水孔1CO。
如圖4所示地,盒凹部1CC具有配置於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長邊方向中央與出水孔1CO之間的導電線插入孔1CL。
如圖3、圖4所示地,盒凹部1CC配置於電解用元件1之內側面的大致中央,並具有面狀凹陷1CD。面狀凹陷1CD包含:入水孔1CI、出水孔1CO、及導電線插入孔1CL。環狀的密封件用凹陷1CP是以包圍面狀凹陷1CD的方式,配置於面狀凹陷1CD的外側。
如圖3、圖4所示地,盒凹部1CC包含出水孔1CO。然而,盒凹部1CC在不包含導電線插入孔1CL的區域中,具有緩衝用凹陷1CB。緩衝用凹陷1CB較面狀凹陷1CD凹陷地更深。
盒凹部1CC具有固定用孔1CF。固定用孔1CF配置於環狀的密封件用凹陷1CP的外側,前述環狀的密封件用凹陷1CP較緩衝用凹陷1CB及面狀凹陷1CD更設置於外側。
如圖4、圖5所示地,在面狀凹陷1CD的內部配置有複數個圓盤狀的盒肋1CR。圓盤狀的盒肋1CR與圓盤狀的盒肋1AR是設置成各自之圓形的前端面會互相相對向。如圖3、圖4所示地,面狀凹陷1CD與緩衝用凹陷1CB是以盒傾斜面1CS來連接。 (離子交換膜)
如圖4、圖5所示地,離子交換膜3配置於陽極2A與陰極2C之間。更具體而言,如圖6所示地,離子交換膜3會接觸陽極用表面材2AS,並且離開陰極用表面材2CS。
離子交換膜3是使在陽極2A附近產生之氫離子、無法避免之金屬離子、水分子、及氧分子通過,但不使陽離子通過的陽離子交換膜。作為陽離子交換膜可列舉例如杜邦(DuPont)公司的商品名「納菲薄膜(Nafion)(R)」等。離子交換膜3的厚度為0.01~0.2mm。離子交換膜3具有薄的平面狀的形狀。
離子交換膜3是被稱作全氟磺酸的氟樹脂之共聚物,前述全氟磺酸是以全氟乙烯為主鏈,且具有具磺酸基之側鏈。具體而言,離子交換膜3是聚氟乙烯-磺酸。又,表示通電容易性之離子交換基的量「EW(equivalent weight,等效質量)」為約1000。如圖6、圖7所示地,離子交換膜3之一邊的主表面會接觸陽極用表面材2AS之一邊的主表面整體。
如圖5所示地,離子交換膜3之另一邊的主表面的一部分,會接觸互相離開而設置的複數個間隔件S。如圖4、圖5所示地,離子交換膜3的端部是從陽極2A及陰極2C之外周緣向外延伸。離子交換膜3的端部是藉由陽極盒1A側的密封件P及陰極盒1C側的密封件P所夾持。 (陽極用供電體<鈦面材>)
圖6、圖7所示之陽極用供電體2AF會自陽極用表面材2AS接受負電荷。陽極用供電體2AF的厚度為0.5mm。陽極用供電體2AF具有薄的平面狀的形狀。
在陽極用供電體2AF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主表面,例如以1mm間隔形成有直徑1mm的貫通孔THA。貫通孔THA只要具有例如1nm~1mm左右的孔徑即可。陽極用供電體2AF的材質是由鈦及無法避免的雜質所構成。
在陽極用供電體2AF之一邊的主表面設置有陽極用表面材2AS。本實施形態中,在貫通孔THA的內周面之一部分,也設置有陽極用表面材2AS。然而,亦可在貫通孔THA的內周面整體設置有陽極用表面材2AS。導電線2AE(參照圖4)插入導電線插入孔1AL,並電性連接陽極用供電體2AF之另一邊的主表面。
如圖4~圖6所示地,盒肋1AR自陽極盒1A之面狀凹陷1AD突出。盒肋1AR抵接於陽極用供電體2AF之另一邊的主表面。 (陽極用表面材<Pt及Pt系金屬以及其合金>)
在陽極用表面材2AS中,會進行「2H2 O→4H+ +O2 +4e- 」的反應。陽極用表面材2AS的厚度為0.1μm。陽極用表面材2AS具有薄的平面狀的形狀。陽極用表面材2AS在其主表面具有微細的凹凸(未圖示),並且具有微細且連續之多數個空隙(未圖示)。
陽極用表面材2AS的材質是鉑與銥的合金。如圖6、圖7所示地,陽極用表面材2AS是設置成會接觸陽極用供電體2AF之一邊的主表面整體。當組合陽極盒1A與陰極盒1C時,陽極用表面材2AS會接觸離子交換膜3。陽極用表面材2AS亦可形成於陽極用供電體2AF的整個表面。 (陰極用供電體<鈦面材>)
陰極用供電體2CF會將負電荷供給至陰極用表面材2CS(參照圖6)。陰極用供電體2CF的厚度為0.5mm。陰極用供電體2CF具有薄的平面狀的形狀。在陰極用供電體2CF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主表面,以1mm間隔形成有直徑1mm的凹陷D。
在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主表面中之不包含陰極用供電體2CF之凹陷D的位置,以1mm間隔形成有直徑1mm的貫通孔THC。亦可僅將凹陷D及貫通孔THC之任一者設置於陰極用供電體2CF。貫通孔THC只要具有1nm~1mm左右的孔徑即可。陰極用供電體2CF的材質包含鈦及無法避免的雜質。
如圖6、圖7所示地,在陰極用供電體2CF之一邊的主表面設置有陰極用表面材2CS。在凹陷D及貫通孔THC的內周面之一部分,也形成有陰極用表面材2CS。亦可在貫通孔THC的內周面整體設置有陰極用表面材2CS。
導電線2CE(參照圖4)插入導電線插入孔1CL,並連接陰極用供電體2CF之另一邊的主表面。當組合陽極盒1A與陰極盒1C時,自陰極盒1C之面狀凹陷1CD突出的盒肋1CR會抵接於陰極用供電體2CF之另一邊的主表面。 (陰極用表面材<Pt及Pt系金屬以及其合金>)
在陰極用表面材2CS中,會進行「2H+ +2e- →H2 」的反應。陰極用表面材2CS的厚度為0.1~1μm。陰極用表面材2CS具有薄的平面狀的形狀。陰極用表面材2CS在其主表面具有微細的凹凸(未圖示),並且具有微細且連續之多數個空隙(未圖示)。
陰極用表面材2CS的材質是鉑與銥的合金。如圖6、圖7所示地,陰極用表面材2CS是形成為會接觸陰極用供電體2CF之一邊的主表面整體,且當組合陽極盒1A與陰極盒1C時,會接觸間隔件S。陰極用表面材2CS亦可形成於陰極用供電體2CF的整個表面。 (間隔件)
如圖6所示地,間隔件S設置於陰極用表面材2CS與離子交換膜3之間的陰極用水通路10B。藉由間隔件S,可以抑制起因於離子交換膜3之膨脹所導致之離子交換膜3與陰極用表面材2CS的接觸。因此,可以抑制陰極用表面材2CS的劣化。其結果,可以抑制在間隔件S與離子交換膜3接觸之部位發生電流集中。
在間隔件S與陰極用表面材2CS之間設置有供水流動的間隙C。透過間隙C,陰極用表面材2CS之被間隔件S覆蓋的部分也會有水流入。因此,可以縮小接觸水之陰極用表面材2CS的面積之減少量。其結果,可以縮小在陰極2C產生之氫起因於間隔件S所導致之減少量。
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間隔件S之與陰極用表面材2CS相對向之表面上的凹部,會作為間隙C而發揮功能。形成於陰極用表面材2CS之表面上的凹陷D,也會與間隙C同樣地發揮功能。
間隙C不是刻意形成於間隔件S或陰極用表面材2CS的凸凹,而是自然形成於陰極用表面材2CS或間隔件S的凹凸亦可。例如,在製造過程中自然形成於陰極用表面材2CS之主表面的空隙(Pt及Pt系金屬以及其合金之鍍敷的空隙),亦可具有與間隙C同樣的功能。
如圖6、圖7所示地,間隔件S是以間隔件S之長邊方向沿著陰極用水通路10B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於陰極用水通路10B。因此,可以縮小起因於間隔件S之通水阻力。
間隔件S是以間隔件S之長邊方向沿著陰極用表面材2CS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接觸陰極用表面材2CS。因此,可以縮小陰極用表面材2CS之長邊方向上的離子交換膜3的撓曲。其結果,可以更加降低陰極用表面材2CS與離子交換膜3接觸的疑慮。
陰極用供電體2CF至少在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面具有凹陷D及貫通孔THC。凹陷D的內面及貫通孔THC的內面之一部分被陰極用表面材2CS覆蓋。因此,在凹陷D及貫通孔THC的位置,水的流速相較於其他的位置會變得慢一些。其結果,可以在凹陷D及貫通孔THC之一部分的位置上產生更多的氫。
如圖6所示地,間隔件S與離子交換膜3接觸之部分的面積,較間隔件S與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之部分的面積更大。藉由縮小間隔件S與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之部分的面積,可以擴大陰極用表面材2CS當中對氫的產生會有效發揮功能之部分的面積。
間隔件S設置於陰極用表面材2CS與離子交換膜3之間,並維持陰極用表面材2CS與離子交換膜3之間的距離,亦即,陰極用水通路10B的寬度。間隔件S是藉由抑制離子交換膜3與陰極用表面材2CS的局部接觸,來避免在接觸位置產生之電流集中。
間隔件S是具有梯形形狀之截面的棒狀構件。間隔件S的兩端經折曲加工而成為鉤掛部(參照圖2)。間隔件S亦可為具有長方形狀或圓形狀之截面的棒狀構件。間隔件S之材質是比阻力(specific resistance)較通水,例如自來水更大的樹脂。
如前述地,間隔件S與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之部分的面積,較間隔件S與離子交換膜3接觸之部分的面積更小。具體而言,間隔件S之接觸離子交換膜3之部位的寬度為例如3mm。間隔件S之與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之部位的寬度為例如2mm。
因此,即便間隔件S存在於陰極用水通路10B,陰極用表面材2CS當中對氫的產生會有效發揮功能之部分的面積仍會變得更大。
在陰極用表面材2CS之與間隔件S相對向之部位形成有凹陷D。在間隔件S之與陰極用表面材2CS相對向之部位形成有間隙C。間隔件S是被離子交換膜3與陰極用表面材2CS夾住。在此狀態下,間隔件S之兩端的鉤掛部(參照圖2)會接觸陰極盒1C。 (陰極用水通路)
如圖6、圖7所示地,陰極用水通路10B、10C是設置成會分別面向陰極2C之二個主表面,並經由貫通孔THC而連通。藉由水經由貫通孔THC而移動,便會在貫通孔THC附近產生亂流。藉由該亂流,可以防止在陰極2C附近產生之氫停留在該處並凝聚。其結果,會促進氫對水的溶解。
如圖6所示地,在通過貫通孔THC之流路的截面中,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B的截面積,較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的截面積更小。
因此,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水的流速V1,會較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水的流速V2更大。其結果,水會經由貫通孔THC流入陰極用水通路10B,而促進所產生之氫對水的溶解。
在通過貫通孔THC之流路的截面中,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的截面積,較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B的截面積更小亦可。
在該情況下,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的背側之水的流速V2,會變得較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水的流速V1更大。因此,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B所產生之氫的一部分,會通過貫通孔THC,而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接觸水。
其結果,可以抑制在陰極2C附近所產生之氫的凝聚。從而,在該情況下也可以促進氫對水的溶解。
陰極2C包含:陰極用供電體2CF、及覆蓋陰極用供電體2CF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2CS。貫通孔THC的內周面之一部分或全部也被陰極用表面材2CS覆蓋。因此,在貫通孔THC的內部也會產生氫。其結果,可以擴大陰極2C之產生氫的部分的面積,而可以增加氫的產生量。 (電解用元件的組裝)
在陰極用供電體2CF之一邊的主表面上,藉由電解鍍敷而析出陰極用表面材2CS。此時,也在陰極用供電體2CF之凹陷D的表面與貫通孔THC的表面上,析出陰極用表面材2CS。亦可使陰極用表面材2CS析出於貫通孔THC的一部分或全部。
電解鍍敷也包含下述情況:在將溶解了鉑之氯化物或複合體、或者鉑系的金屬之氯化物或複合體的溶液直接塗佈後,進行熱燒成而析出於陰極用表面的情況。
陰極用供電體2CF是設置成會相對於面狀凹陷1CD來使陰極用表面材2CS露出。導電線2CE是由導電線插入孔1CL插入陰極盒1C之內側面的更加內側,而連接陰極用供電體2CF。
如圖3所示地,三個間隔件S是以該等之長邊方向沿著陰極2C之長邊方向的方式,而在陰極2C之短邊方向的兩端部及中央大致等間隔地配置於陰極2C上方。
間隔件S的鉤掛部是藉由黏著劑而固定於陰極盒1C。間隔件S與離子交換膜3接觸之部分的面積,較間隔件S與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之部分的面積更大(參照圖6)。
密封件P插入密封件用凹陷1AP。離子交換膜3重疊於陰極2C上方。離子交換膜3的周緣部較密封件用凹陷1AP更位於外側。
陽極用供電體2AF是以使陽極用表面材2AS露出的方式,配置於面狀凹陷1AD。導電線2AE是由導電線插入孔1AL插入陽極盒1A之內側面的更加內側,而電性連接陽極用供電體2AF。
如圖4所示地,密封件P插入密封件用凹陷1AP。在陽極用表面材2AS朝向離子交換膜3的狀態下,陰極盒1C的內側面與陽極盒1A的內側面會重疊。圓盤狀的盒肋1CR與圓盤狀的盒肋1AR是配置成幾乎相對向。
在圖1所示之狀態下,未圖示之螺絲及螺母會插入固定用孔1CF及固定用孔1AF,藉此來固定陰極盒1C與陽極盒1A。
如圖4~圖7所示地,離子交換膜3的外周附近是被密封件P夾持。離子交換膜3的中心附近是被陽極用表面材2AS與間隔件S支撐。離子交換膜3是離開陰極用表面材2CS而設置。 (電解用元件對電解水生成裝置的組裝)
電解用元件1安裝於電解水生成裝置。入水用管安裝於入水孔1AI及入水孔1CI。出水用管安裝於出水孔1AO及出水孔1CO。
出水孔1AO、1CO是配置成會變得較入水孔1AI及入水孔1CI更高。在此狀態下,間隔件S的長邊方向與陰極用水通路10B、10C的長邊方向為相同。外部導電線連接導電線2AE、2CE,並且連接電源。 (電解用元件中之電解的動作)
藉由對操作電源之通電,便會開始電解用元件1之初期動作的確認。例如根據對陽極2A與陰極2C之間施加規定電壓時的電流値,來判斷有無上述外部導電線的脫落、離子交換膜3與陰極2C之不適當的接觸、及陰極用表面材2CS的劣化等。當在該測試中檢測到異常時,會進行異常情況的通知並停止電解水生成裝置的動作。
如圖4所示地,水流入電解用元件1中之後,會由入水孔1AI及入水孔1CI朝向出水孔1AO及出水孔1CO流動,並充填於電解用元件1的內部空間。
如圖7所示地,水是透過貫通孔THC而在陰極用水通路10B、10C中流動。並且,水會在陽極用水通路10A流動。
在該情況下,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主表面側流動之水的流速V1(陰極用表面材2CS之露出面側的流速),較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主表面的背側流動之水的流速V2(陰極用供電體2CF之露出面側的流速)更大。
當開啟電解用元件1之電源時,會藉由電解而主要在陰極用表面材2CS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主表面生成氫。具體而言,氫是在附著於貫通孔THC、陰極用供電體2CF之凹陷D的陰極用表面材2CS、及附著於貫通孔THC之內周面上的陰極用表面材2CS生成。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1的特徴構成、及藉此可得之效果。
(1)電解用元件1具備:陽極2A、陰極2C、離子交換膜3、及間隔件S。陰極2C具有:陰極用供電體2CF、及覆蓋陰極用供電體2CF之主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2CS。離子交換膜3會接觸陽極2A,並且在陽極2A與陰極2C之間離開陰極用表面材2CS而配置。間隔件S設置於陰極用表面材2CS與離子交換膜3之間的陰極用水通路10B。
根據上述構成,可以抑制起因於離子交換膜3之膨脹而導致離子交換膜3與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其結果,可以抑制陰極用表面材2CS的劣化。
(2)在間隔件S與陰極用表面材2CS之間設置有供水流動的間隙C較佳。藉由該構成,陰極用表面材2CS之整個表面當中被間隔件S覆蓋之區域的表面,也會透過間隙C而流入水。
因此,可以縮小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水的面積起因於間隔件S所導致之減少量。其結果,可以縮小在陰極2C產生之氫起因於間隔件S所導致之減少量。
(3)間隔件S是以間隔件S之長邊方向沿著陰極用水通路10B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於陰極用水通路10B較佳。藉由該構成,可以縮小起因於間隔件S之通水阻力。
(4)間隔件S是以間隔件S之長邊方向沿著陰極用表面材2CS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接觸陰極用表面材2CS較佳。藉由該構成,可以縮小陰極用表面材2CS之長邊方向上的離子交換膜3的撓曲。因此,可以更加降低陰極用表面材2CS與離子交換膜3接觸的疑慮。
(5)陰極用供電體2CF至少在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該主表面具有凹陷D及貫通孔THC之至少任一者較佳。凹陷D及貫通孔THC之至少任一者的內面之至少一部分被陰極用表面材2CS覆蓋較佳。
藉由該構成,在凹陷D及貫通孔THC之至少任一者的位置,水的流速會變得較其他的位置更慢。因此,可以在凹陷D及貫通孔THC之至少任一者的位置上產生更多的氫。
(6)間隔件S與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之部分的面積,較間隔件S與離子交換膜3接觸之部分的面積更小較佳。藉由縮小間隔件S與陰極用表面材2CS接觸之部分的面積,可以擴大陰極用表面材2CS當中對氫的產生會有效發揮功能之部分的面積。
(7)電解用元件1具備:陽極2A、陰極2C、離子交換膜3、及陰極用水通路10B、10C。陰極2C具有朝向陽極2A延伸的貫通孔THC。離子交換膜3配置於陽極2A與陰極2C之間。陰極用水通路10B、10C設置於陰極2C的兩側,並經由貫通孔THC而連通。
藉由水經由貫通孔THC而在陰極用水通路10B、10C之間移動,便會在貫通孔THC附近產生亂流。藉由該亂流,可以抑制在陰極2C附近產生之氫停留在該處並凝聚。其結果,會促進氫對水的溶解。
(8)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B的流路截面積,較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的流路截面積更小亦可。
藉由該構成,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陰極用水通路10B之表面側流動之水的流速V1,會較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流動之水的流速V2更大。
因此,水會自面對離子交換膜3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經由貫通孔THC而流入面對離子交換膜3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B。藉此,會促進所產生之氫對水的溶解。
(9)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的流路截面積,較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B的流路截面積更小亦可。
藉由該構成,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流動之水的流速V2,會較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B流動之水的流速V1更大。
因此,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B所產生之氫的一部分,會通過貫通孔THC,而在陰極2C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10C接觸水。因此,可以抑制在陰極2C附近所產生之氫的凝聚。其結果,可以促進所產生之氫對水的溶解。
(10)陰極2C亦可包含:陰極用供電體2CF、及覆蓋陰極用供電體2CF之與離子交換膜3相對向之主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2CS。貫通孔THC的內周面之至少一部分也被陰極用表面材2CS覆蓋較佳。藉由該構成,即便在貫通孔THC的內部也會產生氫。因此,可以擴大陰極2C之產生氫的部分的面積。
1‧‧‧電解用元件 1A‧‧‧陽極盒 1AB、1CB‧‧‧緩衝用凹陷 1AC、1CC‧‧‧盒凹部 1AD、1CD‧‧‧面狀凹陷 1AF、1CF‧‧‧固定用孔 1AI、1CI‧‧‧入水孔 1AL、1CL‧‧‧導電線插入孔 1AO、1CO‧‧‧出水孔 1AP、1CP‧‧‧密封件用凹陷 1AR、1CR‧‧‧盒肋 1AS、1CS‧‧‧盒傾斜面 1C‧‧‧陰極盒 2A‧‧‧陽極 2AE、2CE‧‧‧導電線 2AF‧‧‧陽極用供電體 2AS‧‧‧陽極用表面材 2C‧‧‧陰極 2CF‧‧‧陰極用供電體 2CS‧‧‧陰極用表面材 3‧‧‧離子交換膜 10A‧‧‧陽極用水通路 10B、10C‧‧‧陰極用水通路 C‧‧‧間隙 D‧‧‧凹陷 P‧‧‧密封件 S‧‧‧間隔件 THA、THC‧‧‧貫通孔 V1、V2‧‧‧流速
圖1是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的立體外觀圖。
圖2是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的陽極盒的立體圖。
圖3是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的陰極盒的立體圖。
圖4是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的縱向截面圖。
圖5是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的橫向截面圖,且是圖4之5-5線的截面圖。
圖6是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的陽極、離子交換膜、間隔件、及陰極之局部放大的横向截面圖。
圖7是實施形態之電解用元件的陽極、離子交換膜、間隔件、及陰極之局部放大的縱向截面圖,且是圖4之7-7線的截面圖。
1A‧‧‧陽極盒
1AD、1CD‧‧‧面狀凹陷
1AP、1CP‧‧‧密封件用凹陷
1AR、1CR‧‧‧盒肋
1C‧‧‧陰極盒
2A‧‧‧陽極
2C‧‧‧陰極
3‧‧‧離子交換膜
P‧‧‧密封件
S‧‧‧間隔件

Claims (9)

  1. 一種電解用元件,具備:陽極;陰極,具有:陰極用供電體、及覆蓋前述陰極用供電體之主表面的陰極用表面材;離子交換膜,接觸前述陽極,並且與前述陰極用表面材隔開而配置在前述陽極與前述陰極之間;及間隔件,設置於前述陰極用表面材與前述離子交換膜之間的陰極用水通路,前述間隔件與前述陰極用表面材之間設置有供水流動的間隙。
  2. 如請求項1之電解用元件,其中前述間隔件是以前述間隔件之長邊方向沿著前述陰極用水通路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於前述陰極用水通路。
  3. 如請求項1之電解用元件,其中前述間隔件是以前述間隔件之長邊方向沿著前述陰極用表面材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接觸前述陰極用表面材。
  4. 如請求項1之電解用元件,其中前述陰極用供電體至少在與前述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主表面具有凹陷及貫通孔之至少任一者,前述凹陷及前述貫通孔之至少任一者的內面之至少一部分被前述陰極用表面材覆蓋。
  5. 如請求項1之電解用元件,其中前述間隔件與前述陰極用表面材接觸之部分的面積,較前述間隔件與前述離子交換膜接觸之部分的面積更小。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電解用元件,其中前述陰極 具有朝向前述陽極延伸的貫通孔,前述陰極用水通路於前述陰極的兩側設有二個,並且經由前述貫通孔而連通。
  7. 如請求項6之電解用元件,其中前述二個陰極用水通路當中,前述陰極之與前述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的流路截面積,較前述陰極之與前述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的流路截面積更小。
  8. 如請求項6之電解用元件,其中前述二個陰極用水通路當中,前述陰極之與前述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表面的背側之陰極用水通路的流路截面積,較前述陰極之與前述離子交換膜相對向之表面側之陰極用水通路的流路截面積更小。
  9. 如請求項7之電解用元件,其中前述主表面與前述陰極用供電體之前述離子交換膜相對向,前述貫通孔的內周面之至少一部分被前述陰極用表面材覆蓋。
TW107147166A 2018-02-22 2018-12-26 電解用元件 TWI7851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9506A JP2019143212A (ja) 2018-02-22 2018-02-22 電気分解用デバイス
JP2018-029506 2018-0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001A TW201937001A (zh) 2019-09-16
TWI785175B true TWI785175B (zh) 2022-12-01

Family

ID=67687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166A TWI785175B (zh) 2018-02-22 2018-12-26 電解用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43212A (zh)
CN (1) CN111727274B (zh)
TW (1) TWI785175B (zh)
WO (1) WO2019163269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8972A (ja) * 2008-10-03 2010-04-22 Chugoku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水素含有電解水生成装置及び給湯設備
WO2010122785A1 (ja) * 2009-04-21 2010-10-28 東ソー株式会社 イオン交換膜法電解槽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3998A (en) * 1976-12-29 1978-07-24 Tokuyama Soda Co Ltd Electrolysis method
JPS5638486A (en) * 1979-09-04 1981-04-13 Toagosei Chem Ind Co Ltd Electrolytic tank for electrolyzing aqueous alkali chloride solution
JP2002275670A (ja) * 2001-03-13 2002-09-25 Association For The Progress Of New Chemistry イオン交換膜電解槽および電解方法
JP5945154B2 (ja) * 2012-04-27 2016-07-05 ティッセンクルップ・ウーデ・クロリンエンジニアズ株式会社 イオン交換膜電解槽
JP5210456B1 (ja) * 2012-11-20 2013-06-12 日科ミクロン株式会社 洗浄水生成装置
JP6501141B2 (ja) * 2014-11-21 2019-04-17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有機ハイドライド製造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ハイドライドの製造方法
DE102015118352A1 (de) * 2015-10-27 2017-04-27 Thyssenkrupp Uhde Chlorine Engineers Gmbh Elektrolyseur zur elektrochemischen Wasseraufbereitung
CN205556792U (zh) * 2016-04-05 2016-09-07 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零极距电解槽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8972A (ja) * 2008-10-03 2010-04-22 Chugoku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水素含有電解水生成装置及び給湯設備
WO2010122785A1 (ja) * 2009-04-21 2010-10-28 東ソー株式会社 イオン交換膜法電解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7274A (zh) 2020-09-29
JP2019143212A (ja) 2019-08-29
TW201937001A (zh) 2019-09-16
WO2019163269A1 (ja) 2019-08-29
CN111727274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5936B2 (ja) 燃料電池
JP6063303B2 (ja) 燃料電池
TW201937000A (zh) 鹼性水電解用膜-電極-墊片複合體
US8163431B2 (en) Bipolar plate for fuel cell comprising a housing for measuring connector
JP2004172094A (ja) 燃料電池
JP2009028671A (ja) 殺菌剤製造装置
US7498096B2 (en) Seal arrangement for fuel cells
JP2006222099A (ja) 燃料電池
WO2000060140A1 (fr) Cellule electrolytique utilisant une electrode de diffusion de gaz et procede de repartition de la puissance pour la cellule electrolytique
TWI785175B (zh) 電解用元件
KR101474868B1 (ko) 전해액 확산 및 가스 배출 효율이 향상된 수전해조
JP4852157B2 (ja) 水電解装置
JP5075328B2 (ja) セパレータ
JP5309902B2 (ja) 燃料電池
JP2006120376A (ja) 燃料電池
JP4855686B2 (ja) 燃料電池
JP2010255029A (ja) 電解装置
JP2020066799A (ja) 電気化学セルおよびセルスタック
JP4775534B2 (ja) 燃料電池
JP2007508456A (ja) 複極式電解槽のための構造ユニット
JP2004281089A (ja) 燃料電池
JP3276627B2 (ja) 固体電解質膜ユニット及び電解セル
JP5415100B2 (ja) 電解装置
WO2020080201A1 (ja) 電気化学セルおよびセルスタック
JP2015173093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