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758B -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 Google Patents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758B
TWI784758B TW110138824A TW110138824A TWI784758B TW I784758 B TWI784758 B TW I784758B TW 110138824 A TW110138824 A TW 110138824A TW 110138824 A TW110138824 A TW 110138824A TW I784758 B TWI784758 B TW I7847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dentition
therapy device
muscular function
t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8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8606A (zh
Inventor
石亀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羊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羊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羊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8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75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8Mouthpiece-type retainers or positioners, e.g. for both the lower and upper arc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可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且大幅縮短全面改善咬合不正的期間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具備:基座部(11),受上顎的上齒列(1)及下顎的下齒列(2)所夾,平面視形成為U字形;上齒列抵接部(11a),上齒列(1)抵接於基座部(11)的上側;以及下齒列插入部(11b),呈槽狀且供下齒列(2)插入基座部(11)的下側,以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設置舌載置部(26),該舌載置部(26)從基座部(11)往內側延伸,使舌頭載置於下齒列(2)的齒冠部上端以上的高度。

Description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例如用於小兒,用於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一般,常有起因於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不全引發之顎顏面形態的影響造成咬合不正的情況,較理想為改善或預防此咬合不正。此咬合不正,例如包含:下顎前突(反向咬合)、上顎前突、及牙列擁擠。
以往,在矯正下顎前突的器具,例如有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牙科功能的矯正具。此牙科功能的矯正具,具有平面形狀形成為對應於齒列的馬蹄形之平板狀的床本體部,具備上端部比此床本體部的上側面更稍微突出,且下端部到達下顎的牙齦內面之舌尖抵接用的板狀片部。
而且,下顎前突的患者,雖然舌尖始終成為接觸於下顎之牙齦的狀態,但專利文獻1的牙科功能的矯正具,藉由上述板狀片部來阻止此狀態,並藉著使舌尖接觸於上顎的牙齦,以矯正下顎前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實開昭62-122611號公報
然而,上述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牙科功能的矯正具,由於舌尖抵接用的板狀片部整體為薄型,並且其下端部位於到達下顎的牙齦內面的位置,因而載置舌頭的部分的高度成為下顎的牙齦內面的高度。因此,容易載置舌頭,相反地存在舌尖的高度變低,用於矯正下顎前突的期間耗費較長這類問題。
本發明是有鑑於如此般的問題所發明,其課題在於提供:可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且大幅縮短全面改善咬合不正的期間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為了達成該項課題,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是一種肌肉機能療法裝置,具備:基座部,受上顎的上齒列及下顎的下齒列所夾,平面視形成為U字形;上齒列抵接部,前述上齒列的前齒及磨齒抵接於前述基座部的上側;以及下齒列插入部,呈槽狀且供前述下齒列插入前述基座部的下側,以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其特徵 為:設置舌載置部,該舌載置部往前述基座部的U字形的內側而延長至與前述基座部大致相同平面上,且使舌尖及兩側的舌邊載置於前述下齒列的齒冠部上端以上的高度,而構成使前述舌尖及前述舌邊載置於前述舌載置部時,該舌尖抵接於前述上齒列。
另外,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除了請求項1所記載的構成之外,其特徵為:上面部具有前述舌載置部的突隆部與前述基座部一體被形成,該突隆部的外緣部沿著前述下齒列的內側的面被形成,從前述舌載置部至前述突隆部的下側部的厚度,形成為前述比基座部更厚。
另外,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除了請求項2所記載的構成之外,其特徵為:前述突隆部配置成其左右的內壁側分別相對向於前述舌頭的舌繫帶。
另外,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除了請求項2或3的所記載的構成之外,其特徵為:前述突隆部的左右的內壁間,形成為朝前述舌頭的舌繫帶方向擴展。
另外,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除了請求項3或4所記載的構成之外,其特徵為:前述突隆部的左右的內壁間之前述舌尖側的尺寸設定為2~4mm。
依據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由於設置往基座部的U字形的內側而延長至與前述基座部大致相同平面上,使舌尖及兩側的舌邊載置於下齒列的齒冠部上端以上 的高度的舌載置部,因而可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且大幅縮短全面改善咬合不正的期間。
另外,依據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由於該突隆部的外緣部沿著前述下齒列的內側的面被形成,因而可以防止下齒列往舌頭側的傾倒於未然。又由於上面部具有舌載置部的突隆部與基座部一體被形成,且從舌載置部至突隆部的下面部的厚度,形成為比基座部更厚,所以,可將舌尖及兩側的舌邊確實保持在舌載置部。
另外,依據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由於突隆部,配置成其左右的內壁側分別相對向於前述舌頭的舌繫帶,因而在活動舌頭時突隆部不會造成妨礙。
另外,依據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由於突隆部的左右的內壁間,形成為朝舌頭的舌繫帶方向擴展,因而在活動舌頭時可進一步消除突隆部造成妨礙的情形。
另外,依據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由於突隆部的左右的內壁間之前述舌尖側的尺寸設定為2~4mm,因而在活動舌頭時可進一步消除突隆部造成妨礙的情形,並且容易載置舌頭。
1:上齒列
2:下齒列
3:中門齒
4:舌頭
4a:舌繫帶
4b:舌尖
4c:舌邊
10,10A: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11:基座部
11a:上齒列抵接部
11b:下齒列插入部
12:外周壁
13:外周上部壁
14:外周下部壁
24:內周下部壁
25:突隆部
25a:內壁
25b:空洞部
26:舌載置部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齒顎矯正工具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II-II線所成之剖面圖。
[圖3]是表示將圖1的齒顎矯正工具裝設於口腔內之狀態的縱剖面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之齒顎矯正工具的剖面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以下的一個實施方式,針對裝設於小兒的上顎的上齒列及下顎的下齒列的例子進行說明。
[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
圖1至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之肌肉機能療法裝置的俯視圖。圖2是圖1的II-II線所成之剖面圖。圖3是表示將圖1的齒顎矯正工具裝設於口腔內之狀態的縱剖面圖。
此外,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在將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插入於口腔部內,裝設於上齒列及下齒列的狀態,將其前齒側作為前側,將磨齒側作為後側,將相對於前齒的左側、右側分別作為左側、右側進行說明。在此,前齒為門齒,並具備:左右的中門齒、左右的側門齒、及左右的犬齒。磨齒為臼齒,並具備:左右的第1、第2小臼齒;左右的第1~第3大臼齒。
如圖1至圖3所示般,本實施方式的肌肉機能 療法裝置10,是例如從三歲至六歲為止的乳牙期之小兒用,且裝設於小兒的上顎的上齒列1及下顎的下齒列2的護齒型。本實施方式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是裝設於上顎的上齒列1及下顎的下齒列2而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全面改善上齒列1和下齒列2的咬合狀態,例如包含下顎前突的咬合不正,並且具備預防功能的裝置。此咬合不正,是指上顎前突、下顎前突、牙列擁擠、開咬、及深咬等,且因上顎和下顎的位置錯位、及齒列不齊等的理由,使上下牙齒未正確嚙合的狀態。
本實施方式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整體由具有彈性的樹脂材料來一體成形。具體而言,上述樹脂材料,選自例如矽氧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及丙烯酸樹脂等。上述樹脂材料,較理想為無色透明或乳白色,藉此在插入於口腔內的情況下,裝設於上齒列1及下齒列2時不顯眼,審美性較優。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是成型為使上齒列1及下齒列2的各顆牙齒,漸漸朝應對齊方向移動之形狀的成型物(對準器)。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是段階性準備例如複數個不同大小的裝置,或不同硬度的裝置,藉由將那些定期地更換來進行矯正治療。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主要具備:基座部11、外周壁12、以及內周下部壁24(圖3所示)。基座部11,是將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插入於口腔內時,受上顎的上齒列1及下顎的下齒列2所夾的部位,與外周壁12在平面 視視角形成為U字形。
外周壁12,設置於基座部11的外周緣側,並形成為朝上下方向突出。如圖2及圖3所示般,外周壁12,具備:設置於比基座部11更上方的外周上部壁13、以及設置於比基座部11更下方的外周下部壁14。外周上部壁13及外周下部壁14,形成為以對應於前齒的中門齒3的部分作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形狀。
外周上部壁13,如圖1所示般為了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嵌入上唇繫帶而形成V字狀的缺口部13a。外周下部壁14,形成為從磨齒側至前齒側而相對於基座部11的高度漸漸變高。
如圖3所示般,內周下部壁24形成為設置於基座部11的內周緣側,從基座部11朝下方向突出。此內周下部壁24,與外周上部壁13及外周下部壁14同樣地以對應於前齒的中門齒3的部分作為中心,在前齒部分形成為左右對稱的形狀。
外周上部壁13、以及基座部11連續而形成一體,以這些外周上部壁13、以及基座部11而形成上齒列1的前齒及磨齒所抵接的上齒列抵接部11a。同樣地,外周下部壁14、基座部11、以及內周下部壁24連續而形成一體,以這些外周下部壁14、基座部11、以及內周下部壁24來形成用於插入下齒列2的槽狀的下齒列插入部11b。
在內周下部壁24,至磨齒側膨出且左右的突隆部25形成一體。這些左右的突隆部25,往基座部11的內 側下方延伸而沿著下齒列2的內側形成為厚壁且實心。左右的突隆部25,其外緣部接近下齒列2的內側的面而且沿著下齒列2的內側的面形成。左右的突隆部25,其上側面成為舌頭4載置的舌載置部26。此舌載置部26,往基座部11的U字形的內側而延長至與基座部11大致相同平面上。舌載置部26,左右的突隆部25形成為下齒列2的齒冠部上端以上的高度。換言之,舌載置部26,構成為使舌尖4b及兩側的舌邊4c載置於下齒列2的齒冠部上端以上的高度。另外,還構成使舌尖4b及兩側的舌邊4c載置於舌載置部26時,舌尖4b抵接於上齒列1的前齒的中門齒3。並且,從舌載置部26至左右的突隆部25的下側面為止的厚度,形成為比基座部11更厚。
左右的突隆部25,配置成其內壁25a側分別相對向於舌頭4的舌繫帶4a。而且,突隆部25的左右的內壁25a間,相對於舌頭4的舌繫帶4a方向(後方)形成為逐漸擴展。突隆部25的左右的內壁25a間之舌尖4b側的尺寸設定成2~4mm。突隆部25的左右的內壁25a間之舌繫帶4a側的尺寸設定成7~8mm程度。
當上述左右的內壁25a間之舌尖4b側的尺寸為未達2mm時,存在有些患者未能嵌入舌繫帶4a且不易活動舌頭4這類不良狀況,當超過4mm時,舌頭4的舌下面的一部分與舌繫帶4a一起進入突隆部25的左右的內壁25a間,有限制舌頭4活動的可能性。
同樣地,當左右的內壁25a間之舌繫帶4a側 的尺寸為未達7mm時,存在有些患者未能嵌入舌繫帶4a的根部且不易活動舌頭4這類不良狀況,當超過8mm時,舌頭4的舌下面的一部分與舌繫帶4a一起進入突隆部25的左右的內壁25a間,有限制舌頭4活動的可能性。
接著,針對本實施方式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的作用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適用於例如從三歲至六歲為止的乳牙期之小兒。首先,將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插入於小兒的口腔內,並裝設於上齒列1及下齒列2。其時,使上齒列1抵接於上齒列抵接部11a,將下齒列2插入於下齒列插入部11b,並且裝設成使左右的突隆部25的外緣部接近於下齒列2的內側的面。同時,使舌頭4載置於左右的突隆部25之上側面的舌載置部26。
在此,使舌頭4載置於舌載置部26時,由於左右的突隆部25形成為厚壁且實心,因而舌載置部26可以確實保持以使舌頭4的舌尖4b抵接於口蓋及上齒列1之前齒的中門齒3。同時,由於形成為厚壁且實心的左右的突隆部25接近於下齒列2,因而可以防止下齒列2往舌頭4側的傾倒於未然。在此情況下,當將左右的突隆部25形成為薄型且中空時,無法以左右的突隆部25保持下齒列2,有下齒列2往舌頭4側傾倒的可能性。
如此般設置,舌繫帶4a嵌入於突隆部25的左右之內壁25a間的磨齒側,成為舌尖4b抵接於口蓋及上齒列1之前齒的中門齒3。在此狀態下閉口使上唇和下唇相接 觸。藉此,藉著舌頭4始終被載置於下齒列2的齒冠部上端以上的高度的舌載置部26,可在短期間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全面改善並且預防包含下顎前突的咬合不正。
此外,舌載置部26的高度在下顎的下齒列2的牙齦內面高度的情況下,容易載置舌頭4,相反地舌尖4b的高度變低,用於改善包含下顎前突的咬合不正的期間耗費較長。
依據如此般本實施方式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由於設置從基座部11往內側延伸,且使舌頭4載置於下齒列2的齒冠部上端以上之高度的舌載置部26,因而舌尖4b始終抵接於口蓋和上齒列1,可大幅縮短全面改善包含下顎前突的咬合不正的期間,並且還可以全面預防咬合不正。
另外,依據本實施方式,由於往基座部11的下方延伸且沿著下齒列2的內側來設置突隆部25,舌載置部26形成於該突隆部25的上側面,因而可以防止下齒列2往舌頭4側的傾倒於未然。
另外,依據本實施方式,由於突隆部25,其外緣部接近下齒列2之內側的面,因而可以更加防止下齒列2往舌頭4側的傾倒於未然。
另外,依據本實施方式,由於突隆部25配置成其左右的內壁25a側分別相對向於舌頭4的舌繫帶4a,因而在活動舌頭4時突隆部25不會造成妨礙。
另外,依據本實施方式,由於突隆部25的左右的內壁25a間,形成為朝舌頭4的舌繫帶4a方向擴展,因而在活動舌頭4時可進一步消除突隆部25造成妨礙的情形。
另外,依據本實施方式,由於突隆部25的左右的內壁25a間之舌尖4b側的尺寸設定為2~4mm,因而可進一步消除在活動舌頭4時突隆部25造成妨礙的情形,並且容易載置舌頭4。
[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圖4是表示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之齒顎矯正工具的剖面圖。此外,在與前述一個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給予相同的符號,針對不同的構成及作用進行說明。
如圖4所示般,本變形例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A,在靠近左右的突隆部25的內側,設置分別在前後方向為直線狀且形成為剖面圓形的空洞部25b。即使如此般在左右的突隆部25分別形成空洞部25b,左右的突隆部25的外側仍成為既定的厚壁,由於其外緣部具有保持下齒列2內側之面的強度,因而可以防止下齒列2往舌頭4側的傾倒於未然。
如此般依據本變形例,藉由在靠近左右的突隆部25的內側分別形成空洞部25b,可達成齒顎矯正工具10A的輕量化。
此外,在本變形例中,雖針對將空洞部25b的剖面形狀形成為圓形的例子說明,但不限於此形狀,只要是靠近左右的突隆部25的內側,且其外緣部具有保持下齒列2內側之面的強度的話,也可以形成為其以外的形狀。
[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
此外,上述實施方式為本發明的例示,其意即本發明並非僅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的涵意,不言可喻。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針對將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裝設於小兒的情況下進行說明,但不限於此,例如即使將尺寸不同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裝設於成人的情況下,仍可縮短全面改善咬合不正的期間,並且也可取得全面預防咬合不正、及作為防止矯正牙齒治療後牙齒的後退用的保定效果。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有關於肌肉機能療法裝置10的素材及形狀,只要是可以插入於口腔內,且具有同樣功能的話,也可以由適當的素材來構成。
1:上齒列
2:下齒列
4:舌頭
4a:舌繫帶
10: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11a:上齒列抵接部
11b:下齒列插入部
12:外周壁
13:外周上部壁
14:外周下部壁
25:突隆部
25a:內壁
26:舌載置部

Claims (5)

  1. 一種肌肉機能療法裝置,具備:基座部,受上顎的上齒列及下顎的下齒列所夾,平面視形成為U字形;上齒列抵接部,前述上齒列的前齒及磨齒抵接於前述基座部的上側;以及下齒列插入部,呈槽狀且供前述下齒列插入前述基座部的下側,以調整口腔周圍肌肉的肌肉機能,其特徵為:設置舌載置部,該舌載置部往前述基座部的U字形的內側而延長至與前述基座部大致相同平面上,且使舌尖及兩側的舌邊載置於前述下齒列的齒冠部上端以上的高度,而構成使前述舌尖及前述舌邊載置於前述舌載置部時,該舌尖抵接於前述上齒列。
  2. 如請求項1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其中,上面部具有前述舌載置部的突隆部與前述基座部一體被形成,該突隆部的外緣部沿著前述下齒列的內側的面被形成,從前述舌載置部至前述突隆部的下面部的厚度,形成為前述比基座部更厚。
  3. 如請求項2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其中,前述突隆部,配置成其左右的內壁側相對向於前述舌頭的舌繫帶。
  4. 如請求項2或3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其 中,前述突隆部的左右的內壁間,形成為朝前述舌頭的舌繫帶方向擴展。
  5. 如請求項3的肌肉機能療法裝置,其中,前述突隆部的左右的內壁間之前述舌尖側的尺寸設定為2~4mm。
TW110138824A 2020-10-22 2021-10-20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TWI784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7436A JP6902301B1 (ja) 2020-10-22 2020-10-22 筋機能療法装置
JP2020-177436 2020-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606A TW202228606A (zh) 2022-08-01
TWI784758B true TWI784758B (zh) 2022-11-21

Family

ID=7675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824A TWI784758B (zh) 2020-10-22 2021-10-20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02301B1 (zh)
TW (1) TWI784758B (zh)
WO (1) WO202208552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5606U (zh) * 1986-03-06 1987-09-14
US20110091833A1 (en) * 2004-10-14 2011-04-21 Christopher John Farrell Orthodontic appliance
JP2014023672A (ja) * 2012-07-26 2014-02-06 Atsushi Otsuka 歯科矯正装置
CN108577992A (zh) * 2018-03-12 2018-09-28 四川大学 一种矫正器
TWM602019U (zh) * 2020-07-07 2020-10-01 黃奇卿 齒列矯正套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2901Y2 (zh) * 1986-01-28 1991-09-09
JP3215287U (ja) * 2017-12-27 2018-03-08 信一 犬束 歯科矯正具
EP4279110A3 (en) * 2018-07-20 2024-01-24 Myosa Pty Ltd Oral applia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5606U (zh) * 1986-03-06 1987-09-14
US20110091833A1 (en) * 2004-10-14 2011-04-21 Christopher John Farrell Orthodontic appliance
JP2014023672A (ja) * 2012-07-26 2014-02-06 Atsushi Otsuka 歯科矯正装置
CN108577992A (zh) * 2018-03-12 2018-09-28 四川大学 一种矫正器
TWM602019U (zh) * 2020-07-07 2020-10-01 黃奇卿 齒列矯正套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606A (zh) 2022-08-01
JP6902301B1 (ja) 2021-07-14
JP2022068646A (ja) 2022-05-10
WO2022085521A1 (ja)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70940B1 (en) Orthodontic device
JP5564079B2 (ja) 歯科矯正装置
JP5623472B2 (ja) 歯科矯正装置
US20230240803A1 (en) Orthodontic Aligner with Bulges
CN107865705B (zh) 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
TWI784758B (zh) 肌肉機能療法裝置
JP3844362B2 (ja) 乳首、特に慰安型の乳首
US5013239A (en) Positioner with rotational control elements
EP3482714B1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for dentistry
JP5528785B2 (ja) 咬合矯正装置
JP2022135020A (ja) 歯科矯正装置
CN114072093B (zh) 牙科矫正器具
Park et al. Open-bite treatment utilizing clear removable appliances with intermaxillary and intramaxillary elastics.
JP3245148U (ja) 矯正装置
JP7020727B1 (ja) 歯科矯正具
JP7295580B1 (ja) 歯科矯正具
JP6963855B1 (ja) 歯科矯正具
CN219661931U (zh) 一种矫正前牙反合的功能性矫治器
JP3210257U (ja) 食いしばり防止装置
JP7299452B1 (ja) マウスピース
WO2024001628A1 (zh) 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牙科器械的制造方法
JP3153815U (ja) 舌及び下顎位矯正訓練器具
JP2022109473A (ja) 歯列矯正装置
JP2024070540A (ja) マウスピー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