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8555B - 記憶體元件及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記憶體元件及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8555B
TWI778555B TW110110694A TW110110694A TWI778555B TW I778555 B TWI778555 B TW I778555B TW 110110694 A TW110110694 A TW 110110694A TW 110110694 A TW110110694 A TW 110110694A TW I778555 B TWI778555 B TW I7785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gram
voltage
read
transistor
b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0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9967A (zh
Inventor
張盟昇
楊耀仁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9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9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5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10Programming or data input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7/00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 G11C17/14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in which contents are determined by selectively establishing, breaking or modifying connecting links by permanently altering the state of coupling elements, e.g. PROM
    • G11C17/16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in which contents are determined by selectively establishing, breaking or modifying connecting links by permanently altering the state of coupling elements, e.g. PROM using electrically-fusible lin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08Address circuits; Decoders; Word-line control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4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 G11C16/0483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comprising cells having several storage transistors connected in seri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10Programming or data input circuits
    • G11C16/12Programming voltage switching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24Bit-line control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26Sensing or reading circuits; Data output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30Power supply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7/00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 G11C17/14Read-only memories programmable only once; Semi-permanent stores, e.g. manually-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ards in which contents are determined by selectively establishing, breaking or modifying connecting links by permanently altering the state of coupling elements, e.g. PROM
    • G11C17/18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02Disposition of storage elements, e.g. in the form of a matrix array
    • G11C5/025Geometric lay-out considerations of storage- and peripheral-blocks in a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06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ng storage elements electrically, e.g. by wiring
    • G11C5/063Voltage and signal distribution in integrated semi-conductor memory access lines, e.g. word-line, bit-line, cross-over resistance,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20/00Read-only memory [ROM] devices
    • H10B20/20Programmable ROM [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20/00Read-only memory [ROM] devices
    • H10B20/20Programmable ROM [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 H10B20/25One-time programmable ROM [OTPROM] devices, e.g. using electrically-fusible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Read Only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至少一個位元線、至少一個源極線、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及包括程式電晶體及讀取電晶體之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程式電晶體包括耦接至此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之閘極端子、耦接至此至少一個源極線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讀取電晶體包括耦接至此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之閘極端子、耦接至此至少一個位元線之第一端子、及耦接至程式電晶體的此第二端子之第二端子。一種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亦在此揭示。

Description

記憶體元件及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記憶體元件,特別是關於一種可程式化的記憶體元件、積體電路元件及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元件包括在IC佈局圖中表示之諸多半導體元件。IC佈局圖為階層式的,且包括根據半導體元件設計規範執行較高級功能之模組。此些模組通常由單元之組合建構,其中每一者表示用以執行特定功能之一個或多個半導體結構。具有預設計佈局圖之單元(有時稱為標準單元)被儲存在標準單元庫(後文中為了簡化稱為「庫」或「單元庫」)中,且可由各種工具(諸如,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存取以產生、最佳化及驗證IC的設計。半導體元件及單元之實例對應地包括記憶體元件及記憶體單元。
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記憶體元件,記憶體元件包括至少一個位元線、至少一個源極線、至少 一個程式字元線、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記憶體單元包括程式電晶體及讀取電晶體。程式電晶體包括耦接至程式字元線之閘極端子、耦接至源極線之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讀取電晶體包括耦接至讀取字元線之閘極端子、耦接至位元線之第一端子以及耦接至程式電晶體的第二端子之第二端子。
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亦提供一種積體電路元件。積體電路元件包括第一主動區域、第一對閘極區域以及第一金屬層。第一主動區域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對閘極區域沿橫向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跨第一主動區域延伸。第一對閘極區域及第一主動區域將第一程式電晶體及第一讀取電晶體配置為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區域。第一金屬層包括第一程式字元線圖案、第一讀取字元線圖案以及第一位元線圖案。第一程式字元線圖案在第一程式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上且耦接至第一程式電晶體的閘極區域。第一讀取字元線圖案在第一讀取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上且耦接至第一讀取電晶體的閘極區域。第一源極線圖案耦接至第一程式電晶體之另一源極/汲極區域。第一位元線圖案耦接至第一讀取電晶體之另一源極/汲極區域。
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亦提供一種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操作:在具有程式電晶體之記憶體單元的程式化操作中,將較高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之源極/汲極;以及將較低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之閘極。較高電壓與較低電壓之間的電壓差 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
100:記憶體元件
102:控制器
104:記憶體陣列
112:字元線驅動器
114:源極線驅動器
116:位元線驅動器
118:感測放大器(SA)
200:記憶體單元
210:閘極端子
211:第一端子
212:第二端子
220:閘極端子
221:第一端子
222:第二端子
300:記憶體元件
400:記憶體元件
412:WL解碼器
414:SL解碼器
416:BL解碼器
418:SA
500:IC佈局圖
500A:示意圖
500B:示意圖
500C:示意圖
511:源極/汲極區域
512:源極/汲極區域
513:源極/汲極區域
514:源極/汲極區域
515:源極/汲極區域
531:圖案
532:圖案
533:圖案
534:圖案
600A:IC佈局圖
600B:IC佈局圖
700A:佈局
700B:佈局
700C:佈局
800:IC元件
810:基板
811:N阱
812:N阱
813:N阱
820:程式電晶體
823:閘極介電層
824:閘極介電層
825:閘電極
830:讀取電晶體
833:閘極介電層
834:閘極介電層
835:閘電極
841:MD區域
842:MD區域
843:MD區域
852:VG通孔
853:VG通孔
861:VD通孔
864:VD通孔
870:互連結構
871:M0圖案
872:M0圖案
873:M0圖案
874:M0圖案
881:通孔
882:通孔
883:通孔
884:通孔
891:M1圖案
892:M1圖案
893:M1圖案
894:M1圖案
900:方法
905:操作
915:操作
925:操作
935:操作
1000:方法
1055:操作
1065:操作
1075:操作
1100:方法
1110:程式化操作
1115:操作
1117:操作
1120:讀取操作
1125:操作
1127:操作
1200: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系統
1202:硬體處理器
1204: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1206:電腦程式碼
1207:標準單元庫
1208:匯流排
1210:I/O介面
1212:網路介面
1214:網路
1242:使用者介面(UI)
1300:積體電路(IC)製造系統
1320:設計室
1322:IC設計佈局圖
1330:光罩室
1332:資料準備
1344:光罩製造
1345:光罩
1350:IC晶圓廠
1352:製造工具
1353:半導體晶圓
1360:IC元件
Bit0:記憶體單元
Bit1:記憶體單元
Bit2:記憶體單元
Bit3:記憶體單元
Bit4:記憶體單元
Bit5:記憶體單元
Bit6:記憶體單元
Bit7:記憶體單元
BL:位元線
BL0:位元線
BL0_1:位元線圖案
BL1:位元線
BL1_1:位元線圖案
BL2:位元線
BL2_1:位元線圖案
BL3:位元線
BL3_1:位元線圖案
BLk:位元線
CT0:電晶體
CT1:電晶體
d1:閘極長度
DPO1:虛設閘極區域
DPO2:虛設閘極區域
M0/BL:M0/位元線
M0/WLR:M0/M1讀取字元線
MD:源極/汲極接觸區域
MD1:MD區域
MD5:MD區域
OD1:主動區域
OD2:主動區域
OD3:主動區域
OD4:主動區域
OUT:輸出引腳
PO1:閘極區域
PO2:閘極區域
PO3:閘極區域
PO4:閘極區域
PO5:閘極區域
PO6:閘極區域
S1:開關
S2:開關
S3:開關
S4:開關
S5:開關
S6:開關
SL:源極線
SL0:源極線
SL0_1:源極線圖案
SL0_2:源極線圖案
SL1:源極線
SL1_1:源極線圖案
SL1_2:源極線圖案
SL2:源極線
SL2_1:源極線圖案
SL2_2:源極線圖案
SL3:源極線
SL3_1:源極線圖案
SL3_2:源極線圖案
SLk:源極線
T1:電晶體
T2:電晶體
TP:程式電晶體
TP0:程式電晶體
TP1:程式電晶體
TP2:程式電晶體
TP3:程式電晶體
TP4:程式電晶體
TP5:程式電晶體
TP6:程式電晶體
TP7:程式電晶體
TR:讀取電晶體
TR0:讀取電晶體
TR1:讀取電晶體
TR2:讀取電晶體
TR3:讀取電晶體
TR4:讀取電晶體
TR5:讀取電晶體
TR6:讀取電晶體
TR7:讀取電晶體
VD:通孔
VD1:通孔
VD2:通孔
VD3:通孔
VD4:通孔
VD5:通孔
VD6:通孔
VD7:通孔
VD8:通孔
VD9:通孔
VD10:通孔
VD11:通孔
VD12:通孔
VG1:通孔
VG2:通孔
VG3:通孔
VG4:通孔
VG5:通孔
VG6:通孔
VG9:通孔
VG10:通孔
VIA0:通孔層
Vio:第一電壓
VSS:接地電壓
w1:寬度
w2:寬度
w3:寬度
WLP:程式字元線
WLP0:程式字元線
WLP0_1: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0_2: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0_3: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0_4: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0_5: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0_6: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1:程式字元線
WLP1_1: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1_2: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1_3: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1_4: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m:程式字元線
WLR:讀取紫霞
WLR0:讀取字元線
WLR0_1: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0_2: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0_3: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0_4: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1:讀取字元線
WLR1_1: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1_2: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1_3: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1_4: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1_5: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1_6:讀取字元線圖案
WLRm:讀取字元線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當結合隨附諸圖閱讀時,得以自以下詳細描述最佳地理解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之態樣。應注意,根據行業上之標準實務,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論述清楚,可任意地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之尺寸。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示意性方塊圖。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單元的示意性電路圖。
第3A圖至第3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處在各種操作中之記憶體元件的示意性電路圖。
第4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示意性電路圖。
第5A圖至第5C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IC佈局圖中之各種層處的示意圖。
第6A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IC佈局圖之示意圖。
第6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IC佈局圖之示意圖。
第7A圖至第7C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中的記憶體單元之各種佈局。
第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IC元件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第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方法的流程圖。
第10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方法的流程圖。
第1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方法的流程圖。
第1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EDA系統之方塊圖。
第1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IC製造系統的方塊圖以及與其相關聯之IC製造流程。
以下揭示內容提供用於實施所提供標的之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以下描述部件、材料、值、步驟、操作、材料、佈置或其類似者之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當然,此些僅為實例,且並不意欲為限制性的。預期其他部件、值、操作、材料、佈置或其類似者。舉例而言,在如下描述中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或在第二特徵上形成可包括其中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形成為直接接觸之實施例,且亦可包括其中額外特徵可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而使得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可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可在各種實例中重複元件符號及/或字母。此重複是出於簡化及清楚目的,且其自身並不表示所論述之各種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另外,為了描述簡單,可在本文中使用諸如「在……下面」、「在……下方」、「下部」、「在……上方」、「上部」及其類似術語之空間相對術語,以描述如諸圖中所繪示之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另外)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諸圖中所描繪之定向以外,此些空間相 對術語意欲涵蓋元件在使用中或操作中之不同定向。裝置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且可同樣相應地解釋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
記憶體單元包括彼此串聯耦接之程式電晶體及讀取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記憶體單元之程式化操作中,將較高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且將較低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之閘極。較高電壓與較低電壓之間的電壓差被施加在程式電晶體之閘極介電質上,且等於或高於足以擊穿(breakdown)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因此,記憶體單元經程式化,以儲存對應於擊穿的閘極介電質之第一基準值。當閘極介電質尚未被擊穿時,記憶體單元儲存與第一基準值不同之第二基準值。在實例中,第一基準值為邏輯「0」,且第二基準值為邏輯「1」。在另一實例中,第一基準值為邏輯「1」,且第二基準值為邏輯「0」。與其中在程式化操作中將較高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之閘極端子而非源極或汲極之其他方法相比較而言,有可能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實現一種或多種改良,包括但不限於減小漏電流,增大可靠性或其類似者。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100的示意性方塊圖。記憶體元件為一種類型之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元件。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記憶體元件為單獨的IC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元件被包括為較大IC元件的一部分,此較大IC元件包括用於其他功能之除了記憶體元件以外之電路系統。
記憶體元件100包括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MC及經耦接以控制記憶體單元MC的操作之控制器(亦稱作「控制電路」)102。在第1圖中之實例配置中,記憶體元件100包括佈置在記憶體陣列104中之複數個行及複數個列中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記憶體元件100進一步包括沿記憶體陣列104的列延伸之複數個讀取字元線WLR0、WLR1至WLRm及複數個程式字元線WLP0、WLP1至WLPm。記憶體元件100進一步包括沿記憶體陣列104的行延伸之複數個源極線SL0、SL1至SLk及複數個位元線BL0、BL1至BLk。讀取字元線在本文中統稱作WLR,程式字元線在本文中統稱作WLP,讀取字元線WLR及程式字元線WLP在本文中統稱作字元線,源極線在本文中統稱作SL,且位元線在本文中統稱作BL。記憶體單元MC中之每一者藉由對應的讀取字元線WLR、對應的程式字元線WLP、對應的源極線SL及對應的位元線BL耦接至控制器102。讀取字元線WLR及/或程式字元線WLP用於傳輸要從中讀取及/或要被寫入之記憶體單元MC的位址,或其類似者。有時將讀取字元線WLR及/或程式字元線WLP稱作「位址線」。源極線SL及/或位元線BL用於傳輸將寫入至由對應的字元線WLR、WLP上之位址所指示的記憶體單元MC及/或自此些記憶體單元MC讀取之資料,或其類似者。有時將源極線SL及/或位元線BL稱作「資料線」。記憶體元件100中之字元線WLR、WLP及/或位元線BL及/或源極線SL的各種數目 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在第1圖中之實例配置中,控制器102包括用以執行讀取操作或寫入操作中之至少一者的字元線驅動器112、源極線驅動器114、位元線驅動器116及感測放大器(sense amplifier,SA)118。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控制器102進一步包括用於為記憶體元件100的各種部件提供時脈訊號之一個或多個時脈產生器、用於與外部元件的資料交換之一個或多個輸入/輸出(I/O)電路、及/或用於控制記憶體元件100中的各種操作之一個或多個控制器。
字元線驅動器112(亦稱作「WL解碼器」)經由字元線WLR、WLP耦接至記憶體陣列104。字元線驅動器112用以解碼被選擇在讀取操作或寫入操作中被存取之記憶體單元MC的列位址。字元線驅動器112用以將電壓集合供應至對應於已解碼的列位址之所選字元線WLR、WLP、及將不同的電壓集合供應至其他、未選擇之字元線WLR、WLP。源極線驅動器114(亦稱作「SL解碼器」)經由源極線SL耦接至記憶體陣列104。位元線驅動器116(亦稱作「BL解碼器」)經由位元線BL耦接至記憶體陣列104。源極線驅動器114及/或位元線驅動器116用以解碼被選擇在讀取操作或寫入操作中被存取之記憶體單元MC的行位址。源極線驅動器114及/或位元線驅動器116用以將電壓集合供應至對應於所選的記憶體單元MC之所選源極線SL及所選位元線BL、及將不同的電壓 集合供應至其他、未選擇之源極線SL及未選擇之位元線BL。舉例而言,在寫入操作(亦稱作「程式化操作」)中,源極線驅動器114用以將寫入電壓(亦稱作「程式電壓」)供應至所選源極線SL。在讀取操作中,源極線驅動器114用以將讀取電壓供應至所選源極線SL。SA 118經由位元線BL耦接至記憶體陣列104。在讀取操作中,SA 118用以讀出自被存取的記憶體單元MC讀取且經由對應的所選位元線BL擷取之資料。所述記憶體元件配置為實例,且其他記憶體元件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記憶體元件100為一次性可程式化(one-time programmable,OTP)非揮發性記憶體,且記憶體單元MC為OTP記憶體單元。其他類型之記憶體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單元200的示意性電路圖。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記憶體單元200對應於記憶體元件100中之記憶體單元MC中的至少一者。
在第2圖中,記憶體單元200耦接至程式字元線WLP、讀取字元線WLR、源極線SL及位元線BL。記憶體單元200包括程式電晶體TP及讀取電晶體TR。程式電晶體TP包括耦接至程式字元線WLP之閘極端子210、耦接至源極線SL之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12。讀取電晶體TR包括耦接至讀取字元線WLR之閘極端子220、耦接至位元線BL之第一端子221、及耦接至程式電晶體TP的第二端子212之第二端子222。換言之,程 式電晶體TP及讀取電晶體TR彼此串聯耦接。
程式電晶體TP及/或讀取電晶體TR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晶體、P通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PMOS)、N通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NMOS)、雙極接面電晶體(BJT)、高電壓電晶體、高頻率電晶體、P通道及/或N通道場效應電晶體(PFET/NFET)、FinFET、具有升高的源極/汲極之平面MOS電晶體、奈米薄片FET、奈米線FET,或其類似者。第一端子211為程式電晶體TP之源極/汲極,且第二端子212為程式電晶體TP之另一源極/汲極。第一端子221為讀取電晶體TR之源極/汲極,且第二端子222為讀取電晶體TR之另一源極/汲極。在關於第2圖所描述之實例配置中,程式電晶體TP及讀取電晶體TR為NMOS電晶體,第一端子211為程式電晶體TP之源極,第二端子212為程式電晶體TP之汲極,第一端子221為讀取電晶體TR之汲極,且第二端子222為讀取電晶體TR之源極。包括PMOS電晶體而非NMOS電晶體之其他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在本文所述之一些實施例中,程式電晶體TP之第二端子212及讀取電晶體TR之第二端子222為相同的,亦即,程式電晶體TP及讀取電晶體TR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等同地配置程式電晶體TP及讀取電晶體TR。舉例而言,程式電晶體TP及讀取電晶體TR具有相同大小,且藉由相同製程來製造。
程式電晶體TP包括閘極介電質(諸如,關於第8圖所描述之閘極介電質),此閘極介電質用以當足以擊穿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被施加至閘極介電質上時被擊穿。當程式電晶體TP之閘極介電質被擊穿時,被擊穿的閘極介電質用作電阻器且對應於儲存在記憶體單元200中之第一基準值(例如,邏輯「0」)。當閘極介電質尚未被擊穿時,記憶體單元200儲存不同之第二基準值(例如,邏輯「1」)。閘極介電質之實例材料包括但不限於二氧化矽、高介電常數介電質,或其類似者。高介電常數介電質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二氧化鋯、二氧化鉿、矽酸鋯、矽酸鉿,或其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單元200為反熔絲記憶體單元,且包括記憶體單元200之記憶體元件為反熔絲記憶體。反熔絲記憶體為一種類型之一次性可程式化(OTP)非揮發性記憶體(NVM)。可應用記憶體單元200之其他記憶體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單元200之操作受控制器控制,諸如,記憶體元件100之控制器102。控制器102經由程式字元線WLP、讀取字元線WLR、源極線SL及位元線BL耦接至記憶體單元200。
當在程式化操作中選擇記憶體元件200時,控制器102用以經由源極線SL將較高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之第一端子211,且經由程式字元線WLP將較低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之閘極端子210。控制器102用以在程式化操作中,關斷讀取電晶體TR。第一端子211上 之較高電壓與閘極端子210上之較低電壓之間的電壓差等於或高於足以擊穿程式電晶體TP的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因此,程式電晶體TP之閘極介電質被擊穿,程式化電流Iprog自源極線SL流經程式電晶體TP流至程式字元線WLP,且記憶體單元200被程式化。在實例中,施加至程式字元線WLP之較低電壓為接地電壓,且施加至源極線SL之較高電壓為約5V之程式電壓。其他電壓方案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當在讀取操作中選擇記憶體單元200時,控制器102用以經由讀取字元線WLR將接通電壓施加至讀取電晶體之閘極端子220,以接通讀取電晶體TR。控制器102進一步用以對應地經由源極線SL及程式字元線WLP將讀取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之第一端子211及閘極端子210,以當讀取電晶體TR接通時偵測儲存於記憶體單元200中之基準值。舉例而言,控制器102用以(例如)藉由使用SA 118讀出自程式電晶體TP流經接通的讀取電晶體TR流至位元線BL之讀取電流Iread。讀取電流Iread在記憶體單元200先前已被程式化為儲存邏輯「0」時之電流值不同於讀取電流Iread在記憶體單元200先前未被程式化且仍儲存邏輯「1」時之電流值。藉由讀出讀取電流Iread之電流值,控制器102用以偵測儲存在記憶體單元200中之基準值。在實例中,接通電壓為約0.75V之核心電壓,且讀取電壓為約1.5V。其他電壓方案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與其中將高程式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的閘極端子之其他方法相比較而言,根據一些實施例,經由源極線SL將程式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的源極/汲極。另外,在其他方法中,程式化電流及讀取電流以相同電流路徑自程式電晶體流至位元線。相反,根據一些實施例,如第2圖中示意性地繪示,程式化電流Iprog及讀取電流Iread以不同電流路徑流動。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與其他方法之所述不同中的一個或多個不同使得有可能實現本文所述之一種或多種改良。
第3A圖至第3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處在各種操作中之記憶體元件300的示意性電路圖。
在第3A圖及第3B圖中,記憶體元件300包括複數個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中之每一者具有記憶體單元200之配置。舉例而言,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對應地包括程式電晶體TP0,TP1,…TP7及讀取電晶體TR0,TR1,…TR7。程式電晶體TP0、TP2、TP4、TP6之閘極端子耦接至程式字元線WLP0,且程式電晶體TP1、TP3、TP5、TP7之閘極端子耦接至程式字元線WLP1。讀取電晶體TR0、TR2、TR4、TR6之閘極端子耦接至讀取字元線WLR0,且讀取電晶體TR1、TR3、TR5、TR7之閘極端子耦接至讀取字元線WLR1。程式電晶體TP0、TP1之第一端子耦接至源極線SL0,程式電晶體TP2、TP3之第一端子耦接至源極線SL1, 程式電晶體TP4、TP5之第一端子耦接至源極線SL2,且程式電晶體TP6、TP7之第一端子耦接至源極線SL3。讀取電晶體TR0、TR1之第一端子耦接至位元線BL0,讀取電晶體TR2、TR3之第一端子耦接至位元線BL1,讀取電晶體TR4、TR5之第一端子耦接至位元線BL2,且讀取電晶體TR6、TR7之第一端子耦接至位元線BL3。程式電晶體TP0,TP1,…TP7中之每一者的第二端子及讀取電晶體TR0,TR1,…TR7中之對應者的第二端子耦接在一起。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中之每一者對應於記憶體單元MC,位元線BL0、BL1、BL2、BL3中之每一者對應於位元線BL,源極線SL0、SL1、SL2、SL3中之每一者對應於源極線SL,程式字元線WLP0、WLP1中之每一者對應於程式字元線WLP,且讀取字元線WLR0、WLR1中之每一者對應於記憶體元件100中之讀取字元線WLR。第3A圖至第3B圖中之記憶體元件300的配置為實例。其他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在第3A圖中,在程式化操作中,選擇記憶體單元Bit 0,且其他記憶體單元Bit 1,Bit 2,…Bit 7未被選擇。記憶體元件300之控制器(諸如,控制器102)用以將程式電壓Vprog施加至耦接至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之源極線SL0,並將參考電壓施加至其他源極線SL1、SL2、SL3。在第3A圖中之實例配置中,參考電壓為接地電壓VSS,且程式電壓Vprog為約5V。其他電壓方 案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控制器進一步用以將接地電壓VSS施加至耦接至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之程式字元線WLP0,且將第一電壓Vio施加至其他程式字元線WLP1。第一電壓Vio高於接地電壓VSS且低於程式電壓Vprog。在實例中,第一電壓Vio為約1.8V之輸入/輸出(I/O)電壓。其他電壓方案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控制器進一步用以將每一讀取字元線WLR0、WLR1浮置或將接地電壓VSS施加至每一讀取字元線WLR0、WLR1。因此,讀取電晶體TR0,TR1,…TR7被關斷。控制器進一步用以將接地電壓VSS施加至位元線BL0、BL1、BL2、BL3。
程式電壓Vprog與接地電壓VSS之間的電壓差(例如,5V)等於或高於預定擊穿電壓,且足以擊穿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中之程式電晶體TP0的閘極介電質。因此,程式化了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
程式電壓Vprog與第一電壓Vio之間的電壓差(例如,3.2V)低於預定擊穿電壓,以避免意外擊穿未選擇的記憶體單元Bit 1中之程式電晶體TP1的閘極介電質(若尚未被擊穿),此未選擇的記憶體單元Bit 1與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耦接至同一源極線SL0。
第一電壓Vio與接地電壓VSS之間的電壓差(例如,1.8V)低於預定擊穿電壓,以避免意外擊穿未選擇的記憶體單元Bit 3、Bit 5、Bit 7中之程式電晶體TP3、 TP5、TP7的閘極介電質(若尚未被擊穿)。
在其中經由程式字元線將高程式電壓施加至所選記憶體單元中之程式電晶體的閘極端子之其他方法中,耦接至同一程式字元線之其他未選擇的記憶體單元有可能由於閘極引發之汲極洩漏(gate-induced drain leakage,GIDL)效應而經歷不當額外漏電流。另外,程式字元線上之高程式電壓有可能在其他未選擇的記憶體單元中之程式電晶體上產生不當高電壓應力,並導致其他未選擇的記憶體單元中之程式電晶體的可靠性降低。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藉由將程式電壓Vprog施加至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之程式電晶體TP0的源極/汲極而非閘極端子,有可能避免額外漏電流及/或降低其他、未選擇的記憶體單元Bit 2、Bit 4、Bit 6中之可靠性,此些記憶體單元Bit 2、Bit 4、Bit 6與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耦接至同一程式字元線WLP0。因此,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增強了效能及/或元件可靠性。
在第3B圖中,在讀取操作中,選擇記憶體單元Bit 0,且不選擇其他記憶體單元Bit 1,Bit 2,…Bit 7。控制器用以將讀取電壓Vread施加至耦接至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之源極線SL0及程式字元線WLP0,且將接地電壓VSS施加至其他源極線SL1、SL2、SL3及另一程式字元線WLP1。在實例中,讀取電壓Vread為約1.5V。其他電壓方案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控制器進一步用以將高於接地電壓VSS之第二電 壓Vcore施加至耦接至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之讀取字元線WLR0,且將接地電壓VSS施加至另一讀取字元線WLR1。第二電壓亦稱作接通電壓。在實例中,第二電壓Vcore為約0.75V之核心電壓。其他電壓方案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控制器用以將接地電壓VSS施加至耦接至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之位元線BL0。控制器進一步用以將其他位元線BL1、BL2、BL3中之每一者浮置或將接地電壓VSS施加至其他位元線BL1、BL2、BL3中之每一者。
控制器進一步用以將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之位元線BL0耦接至感測放大器,諸如,SA 118。讀取字元線WLR0上之接通電壓Vcore導致讀取電晶體TR0接通,此准許讀取電流自程式電晶體TP0流至位元線BL0以被SA偵測到。
第4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400的示意性電路圖。
記憶體元件400包括關於第3A圖至第3B圖所描述之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及對應的程式字元線WLP0、WLP1、讀取字元線WLR0、WLR1、源極線SL0、SL1、SL2、SL3及位元線BL0、BL1、BL2、BL3。為了簡化,第4圖中省略一些記憶體單元、源極線及位元線。記憶體元件400進一步包括WL解碼器412、SL解碼器414、BL解碼器416及SA 418,其共同配置了對應於關於第3A圖至第3B圖所描述的控制器之 控制器。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WL解碼器412、SL解碼器414、BL解碼器416及SA 418對應於關於第1圖所描述之字元線驅動器112、源極線驅動器114、位元線驅動器116及SA 118。
WL解碼器412用以接收並解碼所選記憶體單元之位址,且根據已解碼位址及將在所選記憶體單元處執行之操作(例如,讀取操作或程式化操作),將各種電壓施加至程式字元線WLP0、WLP1、讀取字元線WLR0、WLR1及源極線SL0、SL1、SL2、SL3中之一者或多者。舉例而言,在第4圖中示出程式電壓Vprog及電晶體CT0、CT1,程式電壓Vprog是經由電晶體CT0、CT1選擇性地施加至源極線SL。為了簡化,省略其他電壓及/或用於選擇性地施加此些電壓之電晶體。
SL解碼器414用以接收並解碼所選記憶體單元之位址,且根據已解碼位址及將在所選記憶體單元處執行之操作,用以控制自WL解碼器412將各種電壓供應至源極線SL0、SL1、SL2、SL3中之一者或多者。舉例而言,SL解碼器414耦接至開關S1之控制端,此開關S1耦接在源極線SL0與WL解碼器412中的電晶體CT0之間。類似地,SL解碼器414耦接至開關S2之控制端,此開關S2耦接在源極線SL3與WL解碼器412中的另一電晶體之間。為了簡化,省略經耦接以由SL解碼器414控制之其他開關。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開關S1、S2中之每一者為電晶體,且SL解碼器414耦接至此電晶體之閘極端 子。在所選記憶體單元Bit 0之實例程式化操作中,SL解碼器414用以閉合開關S1,且如本文所述,程式電壓Vprog是經由電晶體CT0及閉合的開關S1供應至源極線SL0,以程式化記憶體單元Bit 0。
BL解碼器416用以接收並解碼所選記憶體單元之位址,且根據已解碼位址及將在所選記憶體單元處執行之操作,將位元線BL0、BL1、BL2、BL3中之一者或多者耦接至接地電壓VSS或SA 418,或浮置位元線BL0、BL1、BL2、BL3中之一者或多者。舉例而言,BL解碼器416經耦接以控制開關S3至S6之端子。開關S3耦接在電晶體T1及T2的閘極之間。電晶體T1具有耦接至位元線BL0之第一源極/汲極。電晶體T2具有耦接至SA 418之第一源極/汲極及耦接至接地之第二源極/汲極。開關S4耦接在電晶體T1之第二源極/汲極與輸出引腳OUT之間。開關S5耦接在電晶體T3及T2的閘極之間。電晶體T3具有耦接至位元線BL3之第一源極/汲極。開關S6耦接在電晶體T3之第二源極/汲極與輸出引腳OUT之間。為了簡化,省略經耦接以由BL解碼器416控制之其他開關。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開關S3、S4、S5、S6中之每一者為電晶體,且BL解碼器416耦接至此電晶體之閘極端子。在記憶體單元Bit 0之實例讀取操作中,BL解碼器416用以閉合開關S3、S4,以將位元線BL0耦接至SA 418,用於藉由SA 418偵測儲存在記憶體單元Bit 0中之基準值。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一個或多 個優勢可在記憶體元件400中實現。
第5A圖至第5C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IC佈局圖500中之各種層處的示意圖。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IC佈局圖500對應於記憶體元件300之IC佈局圖。
IC佈局圖500包括佈置成彼此鄰接之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在示意圖500A至500C之上示出記憶體單元Bit 0之邊界,而為了簡化而在第5A圖至第5C圖中省略其他記憶體單元Bit 1,Bit 2,…Bit 7之邊界。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IC佈局圖500及/或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中之一者或多者的佈局圖被儲存在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上之標準單元庫中。
第5A圖為IC佈局圖500的元件位準上之示意圖500A。
IC佈局圖500包括主動區域OD1、OD1、OD3、OD4、閘極區域PO1,PO2,…PO6、虛設閘極區域DPO1、DPO2。主動區域OD1、OD1、OD3、OD4沿第一方向(亦即,X方向)延伸。有時將主動區域稱作氧化物界定(oxide-definition,OD)區域,且在圖式中以標記「OD」示意性地繪示。有時將X方向稱作OD方向。主動區域包括P型摻雜劑及/或N型摻雜劑以形成一個或多個電路元件(element)或元件(device)。電路元件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電晶體及二極體。將用以在其中形成一個或多個PMOS元件之主動區域稱作「PMOS主動區 域」,且將用以在其中形成一個或多個NMOS元件之主動區域稱作「NMOS主動區域」。舉例而言,主動區域OD1、OD1、OD3、OD4為用以在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中形成NMOS電晶體之兩個NMOS主動區域。
閘極區域PO1,PO2…PO6沿橫向於X方向之第二方向(亦即,Y方向)在主動區域OD1、OD2、OD3、OD4之上延伸。在第5A圖至第5C圖中之實例配置中,Y方向垂直於X方向。閘極區域PO1,PO2…PO6中之每一者包括導電材料(諸如,多晶矽),且在圖式中以標記「PO」示意性地繪示。有時將Y方向稱作多晶矽方向。用於閘極區域之其他導電材料(諸如,金屬)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記憶體單元Bit 0之程式電晶體TP0(第5A圖中未指示)是由閘極區域PO2及在主動區域OD1中之對應源極/汲極區域511、512配置。在X方向上,程式電晶體TP0之源極/汲極區域511、512緊鄰閘極區域PO2且位於閘極區域PO2之相對側上。記憶體單元Bit 0之讀取電晶體TR0(第5A圖中未指示)是由閘極區域PO3及在主動區域OD1中之對應源極/汲極區域512、513配置。在X方向上,讀取電晶體TR0之源極/汲極區域512、513緊鄰閘極區域PO3且位於閘極區域PO3之相對側上。換言之,記憶體單元Bit 0之程式電晶體TP0及讀取電晶體TR0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區域512。
與記憶體單元Bit 0中之程式電晶體TP0及讀取電晶體TR0類似地配置其他記憶體單元Bit 1,Bit 2,…Bit 7中之程式電晶體及讀取電晶體。舉例而言,記憶體單元Bit 1之程式電晶體TP1(第5A圖中未指示)是由閘極區域PO5及在主動區域OD1中之對應源極/汲極區域514、515配置。在X方向上,程式電晶體TP1之源極/汲極區域514、515緊鄰閘極區域PO5且位於閘極區域PO5之相對側上。記憶體單元Bit 1之讀取電晶體TR1(第5A圖中未指示)是由閘極區域PO4及在主動區域OD1中之對應源極/汲極區域513、514配置。在X方向上,讀取電晶體TR1之源極/汲極區域513、514緊鄰閘極區域PO4且位於閘極區域PO4之相對側上。換言之,記憶體單元Bit 1之程式電晶體TP1及讀取電晶體TR1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區域514,且記憶體單元Bit 0之讀取電晶體TR0及記憶體單元Bit 1之讀取電晶體TR1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區域513。
在第5A圖中之實例配置中,閘極區域PO1、PO6為虛設閘極區域。舉例而言,閘極區域PO1、PO6對應於基於IC佈局圖500製造之記憶體元件中之導電閘極;然而,此些導電閘極並不配置電晶體及/或並不電耦接至其他電路元件。相反,虛設閘極區域DPO1、DPO2對應於基於IC佈局圖500製造之記憶體元件中之非導電閘極。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閘極區域PO1、PO6及/或虛設閘極區域DPO1、DPO2被包括在IC佈局圖500中, 以符合一個或多個設計及/或製造要求。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省略閘極區域PO1、PO6及/或虛設閘極區域DPO1、DPO2中之一者或多者。在第5A圖中之實例配置中,閘極區域PO1,PO2,…PO6及虛設閘極區域DPO1、DPO2以恆定間距(第5A圖中未示出)沿X方向佈置,且具有相同的閘極長度d1,此閘極長度d1為閘極區域或虛設閘極區域在X方向上之尺寸。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閘極長度d1為約9nm。
在第5A圖中之實例配置中,主動區域OD1、OD2、OD3、OD4不會在X方向上延伸超過閘極區域PO1、PO6。當另一記憶體單元被放置成與第5A圖中之記憶體單元Bit 0的左側鄰接時,此另一記憶體單元中之主動區域與主動區域OD1不連續,從而導致不連續之主動區域配置。其他主動區域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IC佈局圖500進一步包括在X方向上在閘極區域PO1、PO6之上延伸且對應於其中不形成閘極區域PO1、PO6之區域的切割多晶矽區域(第5A圖中未示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IC佈局圖500進一步包括重疊且用以形成與主動區域OD1、OD2、OD3、OD4之電連接的源極/汲極接觸區域(第5A圖中未示出)。有時將源極/汲極接觸區域稱作「MD區域」。MD區域在X方向上與閘極區域PO1,PO2,…PO6交替地佈置。
IC佈局圖500進一步包括在對應的閘極區域或 MD區域之上且與對應的閘極區域或MD區域電接觸之導電通孔。有時將在MD區域之上且與MD區域電接觸之通孔稱作通孔至元件(via-to-device),且在圖式中以標記「VD」示意性地繪示。有時將在閘極區域之上且與閘極區域電接觸之通孔稱作通孔至閘極(via-to-gate),且在圖式中以標記「VG」示意性地繪示。在第5A圖中之實例配置中,IC佈局圖500包括通孔VD1,VD2,…VD12及通孔VG1,VG2,…VG10。
IC佈局圖500進一步包括按順序且交替地佈置在VD及VG通孔之上的複數個金屬層及通孔層。緊接在VD及VG通孔之上且與VD及VG通孔電接觸的最下部金屬層為M0層,亦即,金屬零(M0)層,緊接在M0層之上的下一金屬層為M1層,緊接在M1層之上的下一金屬層為M2層,或其類似者。通孔層VIAn佈置在Mn層與Mn+1層之間且電耦接Mn層與Mn+1層,其中n為自零開始向上之整數。舉例而言,通孔零(VIA0)層為佈置在M0層與M1層之間且電耦接M0層與M1層之最下部通孔層。其他通孔層為VIA1、VIA2或其類似者。
在第5A圖中,將M0層中之各種圖案示意性地標記為「M0A」及「M0B」。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M0A圖案對應於一個光罩,且M0B圖案對應於另一光罩。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將M0層中之圖案分離成若干光罩以符合一個或多個設計及/或製造要求。在一些實施例中,M0層中之所有圖案屬於同一光罩。M0A圖案包括字元線 圖案,且M0B圖案包括源極線及位元線圖案。
特定而言,M0A圖案包括皆對應於程式字元線WLP0之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WLP0_2、WLP0_3、及皆對應於程式字元線WLP1之程式字元線圖案WLP1_1、WLP1_2。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WLP0_2、WLP0_3在閘極區域PO2之上,且藉由對應通孔VG1、VG5、VG9耦接至閘極區域PO2。程式字元線圖案WLP1_1、WLP1_2在閘極區域PO5之上,且藉由對應通孔VG4、VG8耦接至閘極區域PO5。M0A圖案進一步包括皆對應於讀取字元線WLR0之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WLR0_2、及皆對應於讀取字元線WLR1之讀取字元線圖案WLR1_1、WLR1_2、WLR1_3。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WLR0_2在閘極區域PO3之上,且藉由對應通孔VG3、VG7耦接至閘極區域PO3。讀取字元線圖案WLR1_1、WLR1_2、WLR1_3在閘極區域PO4之上,且藉由對應通孔VG2、VG6、VG10耦接至閘極區域PO4。
M0B圖案包括對應於源極線SL0之源極線圖案SL0_1、SL0_2;對應於源極線SL1之源極線圖案SL1_1、SL1_2;對應於源極線SL2之源極線圖案SL2_1、SL2_2;對應於源極線SL3之源極線圖案SL3_1、SL3_2。M0B圖案包括對應於位元線BL0、BL1、BL2、BL3之位元線圖案BL0_1、BL1_1、BL2_1、BL3_1。源極線圖案SL0_1、SL0_2及位元 線圖案BL0_1在主動區域OD1中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之上且藉由對應通孔VD1、VD3、VD2耦接至主動區域OD1中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源極線圖案SL1_1、SL1_2及位元線圖案BL1_1在主動區域OD2中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之上且藉由對應通孔VD4、VD6、VD5耦接至主動區域OD2中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源極線圖案SL2_1、SL2_2及位元線圖案BL2_1在主動區域OD2中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之上且藉由對應通孔VD7、VD9、VD8耦接至主動區域OD2中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源極線圖案SL3_1、SL3_2及位元線圖案BL3_1在主動區域OD1中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之上且藉由對應通孔VD10、VD12、VD11耦接至主動區域OD1中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
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WLP0_2、WLP0_3、WLP1_1、WLP1_2中之每一者在Y方向上具有寬度w1,此寬度w1大於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WLR0_2、WLR1_1、WLR1_2、WLR1_3中之每一者在Y方向上的寬度w2。原因在於,藉由較大寬度w1,減小了程式字元線圖案之電阻,此進而增大了讀取電流並改良讀取操作。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程式字元線圖案之寬度w1與讀取字元線圖案之寬度w2相同。
源極線圖案SL0_1、SL0_2、SL1_1、SL1_2、SL2_1、SL2_2、SL3_1、SL3_2中之每一者在Y方向上具有寬度w3,此寬度w3大於程式字元線圖案 WLP0_1、WLP0_2、WLP0_3、WLP1_1、WLP1_2中之每一者在Y方向上的寬度w1。原因在於,施加至源極線圖案之程式電壓(例如,5V)大於施加至程式字元線圖案之電壓(例如,1.5V或1.8V)。藉由較大寬度w3,減小了源極線圖案之電阻,此進而減小了源極線圖案上之電壓降,以確保用於程式化之足夠電壓被施加至要擊穿之閘極介電質。因此,可實現可靠的程式化操作。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源極線圖案之寬度w3與程式字元線圖案之寬度w1相同。
源極線圖案SL0_1、SL0_2、SL1_1、SL1_2、SL2_1、SL2_2、SL3_1、SL3_2、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WLP0_2、WLP0_3、WLP1_1、WLP1_2及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WLR0_2、WLR1_1、WLR1_2、WLR1_3在X方向上伸長,亦即,源極線圖案、程式字元線圖案及讀取字元線圖案中之每一者在X方向上比在Y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尺寸。位元線圖案BL0_1、BL1_1、BL2_1、BL3_1在Y方向上伸長,亦即,位元線圖案中之每一者在Y方向上比在X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尺寸。其他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在記憶體單元中,源極線圖案及位元線圖案在Y方向上佈置在程式字元線圖案與讀取字元線圖案之間。舉例而言,在記憶體單元Bit 0中,源極線圖案SL0_1及位元線圖案BL0_1在Y方向上佈置在對應的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與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之間。如第 5A圖中所繪示,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及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佈置在記憶體單元Bit 0之邊界上。其他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舉例而言,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源極線圖案SL0_1及位元線圖案BL0_1佈置在記憶體單元Bit 0之邊界上,且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及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在Y方向上佈置在源極線圖案SL0_1與位元線圖案BL0_1之間。
記憶體單元之程式字元線圖案及讀取字元線圖案對應地在X方向上與鄰接記憶體單元之讀取字元線圖案及程式字元線圖案重疊。舉例而言,記憶體單元Bit 0之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在X方向上與在X方向上鄰接記憶體單元Bit 0之記憶體單元Bit 1的讀取字元線圖案WLR1_1重疊。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之中心線與讀取字元線圖案WLR1_1之中心線重合。類似地,記憶體單元Bit 0之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在X方向上與鄰接記憶體單元Bit 1之程式字元線圖案WLP1_1重疊。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之中心線與程式字元線圖案WLP1_1之中心線重合。
在同一主動區域之上,在X方向上將位元線圖案佈置在源極線圖案之間。舉例而言,在主動區域OD1之上,在X方向上將位元線圖案BL0_1佈置在對應於同一源極線SL0的源極線圖案SL0_1、SL0_2之間。其他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舉例而言,在根據一些實施例 之替代配置中,將第5A圖中之圖案BL0_1用作源極線圖案,且將第5A圖中之圖案SL0_1、SL0_2用作對應於同一位元線BL0之位元線圖案。在此替代配置中,在主動區域OD1之上,在X方向上將源極線圖案佈置在位元線圖案之間。另外,在替代配置中,將圖案WLP0_1及WLP1_1用作讀取字元線圖案,且將圖案WLR0_1及WLR1_1用作程式字元線圖案。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在第5A圖中所繪示之元件位準上,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具有相對於彼此對稱之配置。舉例而言,記憶體單元Bit 2中之各種層處的圖案及/或區域在X方向上與記憶體單元Bit 0中之對應層中的對應圖案及/或區域對稱。換言之,可藉由在X方向上翻轉記憶體單元Bit 0而獲得記憶體單元Bit 2。可藉由在Y方向上翻轉記憶體單元Bit 0而獲得記憶體單元Bit 3。可藉由在X方向上翻轉記憶體單元Bit 3而獲得記憶體單元Bit 1。記憶體單元Bit 4等同於記憶體單元Bit 0,記憶體單元Bit 5等同於記憶體單元Bit 1,記憶體單元Bit 6等同於記憶體單元Bit 2,且記憶體單元Bit 7等同於記憶體單元Bit 3。
第5B圖為IC佈局圖500的M2層處之示意圖500B。
示意圖500B亦示出主動區域OD1、OD1、OD3、OD4及閘極區域PO1,PO2,…,PO6,以及虛設閘極區域DPO1、DPO2。為了簡化,第5B圖中藉由 對應的中心線(亦稱作「閘極軌道」)示意性地繪示出閘極區域及虛設閘極區域。M2層包括各種圖案,此些圖案經由VIA0層中之對應通孔、M1層中之對應圖案及VIA1層中之對應通孔耦接至M0層中之對應圖案。為了簡化,省略VIA0層、M1層及VIA1層。
在第5B圖中,將M2層中之各種圖案示意性地標記為「M2A」及「M2B」。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M2A圖案對應於一個光罩,且M2B圖案對應於另一光罩。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將M2層中之圖案分離成若干光罩以符合一個或多個設計及/或製造要求。在一些實施例中,M2層中之所有圖案屬於同一光罩。M2A圖案包括位元線及字元線圖案,且M2B圖案包括源極線及另一字元線圖案。
特定而言,M2A圖案包括在X方向上在多個記憶體單元之上連續地延伸的位元線BL0、BL1、BL2、BL3。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M2層中之位元線BL0、BL1、BL2、BL3在X方向上在IC佈局圖500中的整個記憶體陣列之上連續地延伸。M2A圖案進一步包括皆對應於程式字元線WLP0之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4、WLP0_5、WLP0_6、及皆對應於讀取字元線WLR1之讀取字元線圖案WLR1_4、WLR1_5、WLR1_6。
M2B圖案包括在X方向上在多個記憶體單元之上連續地延伸的源極線SL0、SL1、SL2、SL3。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M2層中之源極線SL0、SL1、SL2、SL3 在X方向上在IC佈局圖500中的整個記憶體陣列之上連續地延伸。M2B圖案進一步包括皆對應於程式字元線WLP1之程式字元線圖案WLP1_3、WLP1_4、及皆對應於讀取字元線WLR0之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3、WLR0_4。
第5C圖為IC佈局圖500的M3層處之示意圖500C。
示意圖500C亦示出主動區域OD1、OD1、OD3、OD4及閘極區域PO1,PO2,…,PO6,以及作為閘極軌道之虛設閘極區域DPO1、DPO2。M3層包括各種圖案,此些圖案經由VIA2層中之對應通孔(為了簡化而將其省略)耦接至M2層中之對應圖案。
M3層包括程式字元線WLP0、WLP1及讀取字元線WLR0、WLR1,其皆在Y方向上在多個記憶體單元之上連續地延伸。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M3層中之程式字元線WLP0、WLP1及讀取字元線WLR0、WLR1在Y方向上在IC佈局圖500中之整個記憶體陣列之上連續地延伸。M3層進一步包括用於耦接其他電路元件之各種圖案531至534。
在第5B圖至第5C圖中之實例配置中,將位元元線及源極線佈置在M2層中作為在X方向上伸長之導電軌道,而將程式字元線及讀取字元線佈置在不同的M3層中作為在不同的Y方向上伸長之導電軌道。其他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將位元線 及源極線佈置在M3層中,且將程式字元線及讀取字元線佈置在M2層中。在另一實例中,將位元線及源極線佈置在一個以上金屬層中、及/或佈置在除了M2層及M3層以外之金屬層中。在又一實例中,將程式字元線及讀取字元線佈置在一個以上金屬層中、及/或佈置在除了M2層及M3層以外之金屬層中。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一個或多個優勢可在對應於IC佈局圖500之記憶體元件中實現。
第6A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IC佈局圖600A之示意圖。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IC佈局圖600A對應於記憶體元件300之IC佈局圖。類似於第5A圖中之示意圖500A,第6A圖中之示意圖處於IC佈局圖600A之元件位準。在第6A圖中藉由與第5A圖中相同之元件符號來表示IC佈局圖600A及IC佈局圖500之對應部件。本文中描述IC佈局圖500與IC佈局圖600A之間的差別。
IC佈局圖600A省略了IC佈局圖500之閘極區域PO1、PO6及虛設閘極區域DPO1、DPO2。
主動區域OD1、OD2、OD3、OD4在X方向上在多個記憶體單元之上延伸。舉例而言,主動區域OD1在X方向上在記憶體單元Bit 0及Bit 1之上連續地延伸,從而導致連續的主動區域配置。其他主動區域配置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
在第6A圖中示出MD區域MD1至MD5,且其 在X方向上與閘極區域PO2至PO5交替地佈置。區域MD1與源極線圖案SL0_1、SL1_1、SL2_1、SL3_1重疊且用以將源極線圖案SL0_1、SL1_1、SL2_1、SL3_1耦接至對應主動區域OD1、OD2、OD3、OD4中之對應記憶體單元Bit 0、Bit 2、Bit 4、Bit 6之對應程式電晶體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區域MD3與位元線圖案BL0_1、BL1_1、BL2_1、BL3_1重疊且用以將位元線圖案BL0_1、BL1_1、BL2_1、BL3_1耦接至對應主動區域OD1、OD2、OD3、OD4中之對應源極/汲極區域。區域MD5與源極線圖案SL0_2、SL1_2、SL2_2、SL3_2重疊且用以將源極線圖案SL0_2、SL1_2、SL2_2、SL3_2耦接至對應主動區域OD1、OD2、OD3、OD4中之對應記憶體單元Bit 1、Bit 3、Bit 5、Bit 7之對應程式電晶體的對應源極/汲極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IC佈局圖600A進一步包括在X方向上在區域MD1、MD3、MD5之上延伸的切割MD區域(第6A圖中未示出),以使對應記憶體單元中的區域MD1、MD3、MD5中之每一者的各個部分彼此電隔離。區域MD1、MD3、MD5沿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7之邊界佈置。區域MD2、MD4並不用於將下伏源極/汲極區域電耦接至其他電路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關於第5B圖至第5C圖所描述,IC佈局圖600A之源極線圖案、位元線圖案、程式字元線圖案及讀取字元線圖案耦接至其他金屬層中之對應源 極線、位元線、程式字元線及讀取字元線。
第6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IC佈局圖600B之示意圖。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IC佈局圖600B對應於記憶體元件300之IC佈局圖。類似於第5A圖中之示意圖500A,第6B圖中之示意圖處於IC佈局圖600B之元件位準。在第6B圖中藉由與第6A圖中相同之元件符號來表示IC佈局圖600B及IC佈局圖600A之對應部件。本文中描述IC佈局圖600B與IC佈局圖600A之間的差別。
在第6B圖中之IC佈局圖600B中,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WLP0_2、WLP1_1、WLP1_2及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WLR0_2、WLR1_1、WLR1_2佈置在對應主動區域OD1、OD2、OD3、OD4之上。此與第6A圖中之IC佈局圖600A不同,在IC佈局圖600A中,源極線圖案SL0_1、SL0_2、SL1_1、SL1_2、SL2_1、SL2_2、SL3_1、SL3_2及位元線圖案BL0_1、BL1_1、BL2_1、BL3_1佈置在對應主動區域OD1、OD2、OD3、OD4之上。
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IC佈局圖600A或600B中之閘極區域PO2至PO5中的每一者之閘極長度為約55nm。儘管IC佈局圖600A或600B之實例中的閘極長度大於IC佈局圖500之實例中的閘極長度,但在一些實施例中,自IC佈局圖600A或600B省略諸如虛設閘極區域之各種特徵會導致晶片面積減小約20%。一個或多個 實施例中之IC佈局圖600A或600B的其他效應包括對於程式電流及/或讀取電流之較低電阻。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一個或多個優勢可在對應於IC佈局圖600A或600B之記憶體元件中實現。
返回參考第6A圖,IC佈局圖600A包括記憶體單元之配置A及配置B。舉例而言,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4、Bit 5具有配置A,而記憶體單元Bit 2、Bit 3、Bit 6、Bit 7具有配置B。配置B中之各種層中的圖案及/或區域在X方向上與配置A中之對應層中的對應圖案及/或區域對稱。換言之,可藉由在X方向上翻轉配置A而獲得配置B。
在IC佈局圖600A中,在Y方向上彼此鄰接之記憶體單元Bit 0、Bit 2、Bit 4、Bit 6具有交替配置「ABAB」。類似地,在Y方向上彼此鄰接之記憶體單元Bit 1、Bit 3、Bit 5、Bit 7亦具有交替配置「ABAB」。在一些實施例中,倘若如本文所述在Y方向上彼此鄰接之記憶體單元具有交替配置(例如,「ABAB」),則在X方向上彼此鄰接之記憶體單元存在配置A及/或B的各種可能圖案,例如,如關於第7A圖至第7C圖所描述。
第7A圖至第7C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中的記憶體單元之各種佈局700A至700C。
在佈局700A至700C之每一者中,具有配置A及配置B之各種記憶體單元被佈置成以重複圖案彼此鄰接。佈局700A至700C包括在Y方向上之共同佈置,其中鄰 接的記憶體單元具有交替配置「ABAB」。然而,在X方向上,佈局700A至700C包括不同佈置,例如,第7A圖中之佈局700A中的「AAAA」及「BBBB」、第7B圖中之佈局700B中的「ABAB」及「BABA」、第7C圖中之佈局700C中的「AABB」及「BBAA」。佈局700A至700C為實例。記憶體單元之其他佈局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一個或多個優勢可在對應於佈局700A至700C中之每一者的記憶體元件中實現。
第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IC元件800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IC元件800對應於本文所述之記憶體元件及/或IC佈局圖中的一者或多者。
IC元件800包括基板810、及在基板810之上的程式電晶體820及讀取電晶體830。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程式電晶體820對應於關於第2圖、第5A圖、第6A圖、第6B圖所描述之程式電晶體中的一者或多者,且讀取電晶體830對應於關於第2圖、第5A圖、第6A圖、第6B圖所描述之對應讀取電晶體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810為半導體基板。將N型及P型摻雜劑添加至基板以對應地形成N阱811、812、813及P阱(未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相鄰的P阱及N阱之間形成隔離結構。為了簡化,第8圖省略了諸如P阱及隔離結構之若干特徵。
程式電晶體820及讀取電晶體830中之每一者包 括閘極區域及源極/汲極區域。N阱811、812限定程式電晶體820之源極/汲極區域。N阱812、813限定讀取電晶體830之源極/汲極區域。源極/汲極區域812為程式電晶體820及讀取電晶體830之共同源極/汲極區域。程式電晶體820之閘極區域包括閘極介電層823、824及閘電極825之堆疊。在程式化操作中,閘極介電層823、824用以被預定擊穿電壓擊穿,此預定擊穿電壓是自耦接至源極/汲極區域811之源極線至耦接至閘電極825之程式字元線施加在閘極介電層823、824上。讀取電晶體830之閘極區域包括閘極介電層833、834及閘電極835之堆疊。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程式電晶體820及讀取電晶體830中之每一者包括閘極介電層而非多種閘極介電質。(若干)閘極介電層之實例材料包括HfO2、ZrO2或其類似者。閘電極825、835之實例材料包括多晶矽、金屬或其類似者。
IC元件800進一步包括接觸結構。接觸結構包括對應地在源極/汲極區域811、812、813之上且與源極/汲極區域811、812、813電接觸之MD區域841、842、843。MD區域841、843用以將下伏源極/汲極區域811、813電耦接至其他電路系統。MD區域842不用於將下伏源極/汲極區域812電耦接至其他電路元件,例如,如關於第6A圖中之區域MD2、MD4所描述。
接觸結構進一步包括各種通孔。舉例而言,VG通孔852、853對應地在閘電極825、835之上且與閘電 極825、835電接觸,且如本文所述用以將閘電極825、835電耦接至對應的程式字元線及讀取字元線。VD通孔861、864對應地在MD區域841、843之上且與MD區域841、843電接觸。如本文所述,VD通孔861用以將程式電晶體820之源極/汲極區域811耦接至源極線。如本文所述,VD通孔864用以將讀取電晶體820之源極/汲極區域813耦接至位元線。
IC元件800進一步包括互連結構870。互連結構870包括交替地佈置在基板810的厚度方向(亦即,Z方向)上之複數個金屬層M0、M1或其類似者及複數個通孔層VIA0、VIA1或其類似者。互連結構870進一步包括其中內嵌有金屬層及通孔層之各種層間介電(interlayer dielectric,ILD)層(未編號)。互連結構870之金屬層及通孔層用以使IC元件800之各種元件或電路彼此電耦接及與外部電路系統電耦接。第8圖中繪示出互連結構870之M0層、M1層及VIA0層。為了簡化,省略其他金屬層及通孔層。
在第8圖中之實例配置中,M0層包括對應地在通孔861、852、853、864之上且與通孔861、852、853、864電接觸之M0圖案871至874。如本文所述,M0圖案871至874對應於源極線圖案、程式字元線圖案、讀取字元線圖案及位元線圖案。M0圖案871至874經由VIA0層中之對應通孔881至884電耦接至M1層中之對應M1圖案891至894。如本文所述,互連結構870之 其他通孔層及/或金屬層將M1圖案891至894電耦接至對應的源極線、程式字元線、讀取字元線及位元線。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一個或多個優勢可在IC元件800中實現。
第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方法900的流程圖。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方法900用於產生記憶體單元之佈局圖或建構包括一個或多個記憶體單元之標準單元庫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方法9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作為形成本文所述之一個或多個記憶體元件及/或IC元件之方法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方法9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作為自動化放置與路由(automated placement and routing,APR)方法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APR系統(例如,包括在關於第12圖所描述之EDA系統中的系統)來執行方法9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方法9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作為關於第10圖所描述之方法1000的一部分,用於產生IC元件的佈局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方法9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作為在關於第13圖所描述之設計室中所執行之設計程序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處理器(諸如,關於第12圖所描述之EDA系統的處理器)來執行方法9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省略本文所述之方法900中的一個或多個操作。
在操作905中,在記憶體單元之邊界內部佈置主 動區域及一對閘極區域,以配置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區域之程式電晶體及讀取電晶體。舉例而言,如本文中關於第5A圖及第6A圖所描述,在記憶體單元Bit 0之邊界內部佈置主動區域OD1及一對閘極區域PO2、PO3,以配置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區域512(如關於第5A圖所描述)之程式電晶體及讀取電晶體。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程式電晶體及讀取電晶體對應於關於第2圖所描述之電晶體TP及TR及/或關於第3A圖至第3B圖所描述之電晶體TP0及TR0。
在操作915中,在金屬層中佈置若干圖案。此些圖案包括在程式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上且耦接至程式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程式字元線圖案、在讀取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上且耦接至讀取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讀取字元線圖案、耦接至程式電晶體的另一源極/汲極區域之源極線圖案、及耦接至讀取電晶體的另一源極/汲極區域之位元線圖案。舉例而言,如關於第5A圖及第6A圖所描述,在M0層中佈置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源極線圖案SL0_1及位元線圖案BL0_1。程式字元線圖案WLP0_1在程式電晶體的閘極區域PO2之上且耦接至程式電晶體的閘極區域PO2。讀取字元線圖案WLR0_1在讀取電晶體的閘極區域PO3之上且耦接至讀取電晶體的閘極區域PO3。源極線圖案SL0_1耦接至程式電晶體的另一源極/汲極區域511。位元線圖案BL0_1耦接至讀取電晶體的另一源極/汲極區域513。因此,產 生記憶體單元之佈局圖。
在操作925中,將記憶體單元之已產生的佈局圖儲存在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上之標準單元庫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產生具有不同配置之各種記憶體單元並儲存在標準單元庫中。在實例中,產生關於第5A圖所描述之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2、Bit 3中之一者或多者的對稱佈局圖,並儲存在標準單元庫中。在另一實例中,產生如關於第6A圖所描述之各種記憶體單元的配置A及配置B,並儲存在標準單元庫中。
在操作935中,例如,如關於第13圖所描述,基於已產生的佈局圖,製造半導體光罩或IC元件之層中的部件中之至少一者。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省略操作935。
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無使用者輸入或介入的情況下,(例如)藉由如本文所述之處理器,自動地執行方法900之所有操作。
第10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方法1000的流程圖。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方法1000用於基於自標準單元庫接收之單元來產生IC元件的IC佈局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方法10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作為形成本文所述之一個或多個記憶體元件及/或IC元件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方法10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作為APR方法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APR系統(例如,包括在關於第12圖所描述之 EDA系統中且用以執行APR方法的系統)來執行方法10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執行方法10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作為在關於第13圖所描述之設計室中所執行之設計程式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處理器(諸如,關於第12圖所描述之EDA系統的處理器)來執行方法1000之一個或多個操作。
在操作1055中,將具有對稱佈局圖之兩個或更多個記憶體單元鄰接放置。在實例中,自標準單元庫讀取關於第5A圖所描述之記憶體單元Bit 0、Bit 1、Bit 2、Bit 3,且將其放置成在X方向及Y方向上鄰接且呈重複圖案,以獲得記憶體元件之記憶體單元的陣列之IC佈局圖。在另外實例中,自標準單元庫讀取關於第6A圖所描述之各種記憶體單元的配置A及配置B,且將其放置成在X方向及Y方向上鄰接且呈重複圖案,以獲得記憶體元件之記憶體單元的陣列之IC佈局圖。關於第7A圖至第7C圖描述用於佈置記憶體單元之各種重複圖案的實例。
在操作1065中,將已產生的IC佈局圖儲存在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上。舉例而言,將IC佈局圖500、600A、600B儲存在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上。
在操作1075中,例如,如關於第13圖所描述,基於已產生的IC佈局圖,製造半導體光罩或IC之層中的部件中之至少一者。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省略操作1075。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無使用者輸入或介入的情況下,(例如)藉由如本文所述之處理器,自動地執行 方法1000之所有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之一個或更多個單元、IC元件及方法適用於各種類型之電晶體或元件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平面電晶體技術、FINFET技術、奈米薄片FET技術、奈米線FET技術,或其類似者。
第1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方法1100的流程圖。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方法1100為操作具有程式電晶體之記憶體單元的方法。
方法1100包括程式化操作1110,其包括操作1115及1117。
在操作1115中,將較高電壓施加至記憶體單元之程式電晶體的源極/汲極。在實例中,如關於第2圖所描述,經由源極線SL將較高程式電壓Vprog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之第一端子211(其為源極/汲極)。在另外實例中,如關於第3A圖所描述,經由源極線SL0將程式電壓Vprog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0之源極/汲極。
在操作1117中,將較低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之閘極。較高電壓與較低電壓之間的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在實例中,如關於第2圖所描述,經由程式字元線WLP將低於程式電壓Vprog之參考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的閘極端子210。在另外實例中,如關於第3A圖所描述,經由程式字元線WLP0將參考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0之閘極端子。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參考電壓為接地電壓。 除了接地電壓以外之參考電壓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內,只要較高程式電壓Vprog與較低參考電壓之間的電壓差等於或高於足以擊穿程式電晶體TP、TP0的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即可。此電壓差導致閘極介電質被擊穿,並導致程式化電流Iprog自源極線SL流經程式電晶體TP流至程式字元線WLP,如關於第2圖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關於第2圖及第3A圖所描述,記憶體單元進一步包括在程式化操作期間關斷之讀取電晶體。
方法1100進一步包括讀取操作1120,其包括操作1125及1127。
在操作1125中,將接通電壓施加至記憶體單元之讀取電晶體的閘極。舉例而言,如關於第2圖及第3B圖所描述,經由讀取字元線WLR、WRL0將接通電壓(諸如,核心電壓Vcore)施加至讀取電晶體TR、TR0的閘極端子。因此,讀取電晶體被接通。
在操作1127中,將讀取電壓施加至程式電晶體的源極/汲極及閘極,以偵測當讀取電晶體接通時儲存在記憶體單元中之基準值。舉例而言,如關於第2圖及第3B圖所描述,在讀取電晶體TR、TR0接通的同時,將讀取電壓(例如,Vread)經由源極線SL/SL0施加至源極/汲極且經由程式字元線WLP、WLP0施加至程式電晶體TP、TP0的閘極。因此,如關於第2圖所描述,讀取電流Iread自程式電晶體TP、TP0流經接通的讀取電晶體TR、TR0流至對應位元線BL、BL0。位元線BL、BL0 耦接至感測放大器,此感測放大器偵測讀取電流Iread,並基於偵測到的讀取電流Iread來確定儲存在記憶體單元之程式電晶體TP、TP0中的基準值。如關於第2圖所描述,程式化電流Iprog及讀取電流Iread之電流路徑彼此不同。
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為將高程式電壓Vprog施加至源極線而非程式字元線,所以如本文所述,可實現一個或多個優勢,包括但不限於減小漏電流,改良元件可靠性,或其類似者。
第1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系統1200的方塊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EDA系統1200包括APR系統。根據一些實施例,例如,可使用EDA系統1200來實施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設計表示佈線佈置之佈局圖的本文所述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EDA系統1200為通用計算設備,其包括硬體處理器1202、及非暫時性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儲存媒體(即,記憶體)1204(除了其他以外)編碼有(亦即,儲存)電腦程式碼1206,亦即,一組可執行指令。由硬體處理器1202執行指令1206(至少部分地)表示EDA工具,此EDA工具實施本文中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述之方法(後文中稱為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
處理器1202經由匯流排1208電耦接至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處理器1202亦經由匯流排1208電耦接至輸入/輸出(input/output,I/O)介面1210。網路介面1212亦經由匯流排1208電連接至處理器1202。網路介面1212連接至網路1214,使得處理器1202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能夠經由網路1214連接至外部元件。處理器1202用以執行編碼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中之電腦程式碼1206,以便使系統1200可用於執行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處理器1202為中央處理單元(CPU)、多處理器、分散式處理系統、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及/或適當的處理單元。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為電子的、磁性的、光學的、電磁的、紅外的及/或半導體的系統(或裝置或設備)。舉例而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包括半導體或固態之記憶體、磁帶、可移除電腦磁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剛性磁碟及/或光碟。在使用光碟之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包括壓縮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壓縮光碟-讀取/寫入(CD-R/W)及/或數位視訊光碟(DVD)。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1204儲存電腦程式碼1206,此電腦程式碼1206用以使系統1200(其中此執行(至少部分地)表示EDA工具)可用於執行 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1204亦儲存資訊,此資訊促進執行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1204儲存包括如本文所揭示之此些標準單元的標準單元庫1207。
EDA系統1200包括I/O介面1210。I/O介面1210耦接至外部電路系統。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I/O介面1210包括鍵盤、小鍵盤、滑鼠、軌跡球、觸控板、觸控式螢幕及/或遊標方向鍵,以用於將資訊及命令傳達至處理器1202。
EDA系統1200亦包括耦接至處理器1202之網路介面1212。網路介面1212允許系統1200與連接了一個或多個其他電腦系統之網路1214通訊。網路介面1212包括無線網路介面,諸如,藍牙、WIFI、WIMAX、GPRS或WCDMA;或有線網路介面,諸如,乙太網路、USB或IEEE-1364。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兩個或更多個系統1200中實施。
系統1200用以經由I/O介面1210接收資訊。經由I/O介面1210接收之資訊包括指令、資料、設計規則、標準單元庫及/或用於由處理器1202處理之其他參數中的一者或多者。經由匯流排1208將資訊傳送至處理器1202。EDA系統1200用以經由I/O介面1210接收與UI有關之資訊。資訊作為使用者介面(UI)1242被儲存 在電腦可讀媒體1204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實施為用於由處理器執行之獨立軟體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實施為是額外軟體應用程式的一部分之軟體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實施為軟體應用程式之外掛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所述製程及/或方法中之至少一者實施為是EDA工具的一部分之軟體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實施為由EDA系統1200使用之軟體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諸如可購自CADENCE設計系統有限公司之VIRTUOSO®或另一適當的佈局產生工具來產生包括標準單元之佈局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製程實現為儲存在非暫時性的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中之程式的功能。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外部的/可移除的及/或內部的/內嵌式的儲存器或記憶體單元,例如,光碟(諸如,DVD)、磁碟(諸如,硬碟)、半導體記憶體(諸如,ROM、RAM)、記憶卡及其類似者中的一者或多者。
第1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積體電路(IC)製造系統1300的方塊圖及與其相關聯之IC製造流程。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佈局圖,使用製造系統1300製造(A)一個或多個半導體光罩或(B)半導體積體電路之層中的至少一個部件中的至少一者。
在第13圖中,IC製造系統1300包括在與製造IC元件1360有關的設計、開發及製造循環及/或服務中彼此交互的實體,諸如,設計室1320、光罩室1330及IC製造商/製造者(「晶圓廠」)1350。系統1300中之實體藉由通訊網路進行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訊網路為單個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訊網路為多種不同網路,諸如,內部網路及網際網路。通訊網路包括有線的及/或無線的通訊通道。每一實體與其他實體中之一者或多者交互,並向其他實體中之一者或多者提供服務及/或自其他實體中之一者或多者接收服務。在一些實施例中,設計室1320、光罩室1330及IC晶圓廠1350中之兩者或更多者由單個較大的公司擁有。在一些實施例中,設計室1320、光罩室1330及IC晶圓廠1350中之兩者或更多者在共同設施中共存且使用共同資源。
設計室(或設計團隊)1320產生IC設計佈局圖1322。IC設計佈局圖1322包括為IC元件1360設計之各種幾何形狀圖案。幾何形狀圖案對應於構成待製造之IC元件1360之各種部件的金屬、氧化物或半導體層之圖案。各種層組合以形成各種IC特徵。舉例而言,IC設計佈局圖1322的一部分包括待形成在半導體基板(諸如,矽晶圓)中之各種IC特徵,諸如,主動區域、閘電極、源極與汲極、層間互連之金屬接線或介層孔,以及用於接合襯墊之開口;以及安置在半導體基板上之各種材料層。設計室1320實施合適的設計程序以形成IC設計佈局圖 1322。設計程序包括邏輯設計、實體設計或放置與路由操作中之一者或多者。IC設計佈局圖1322呈現在具有幾何形狀圖案的資訊之一個或多個資料檔案中。舉例而言,可以GDSII檔案格式或DFII檔案格式來表述IC設計佈局圖1322。
光罩室1330包括資料準備1332及光罩製造1344。光罩室1330使用IC設計佈局圖1322來製造一個或多個光罩1345,以用於根據IC設計佈局圖1322來製造IC元件1360之各種層。光罩室1330執行光罩資料準備1332,其中IC設計佈局圖1322被轉譯成代表性資料檔案(「RDF」)。光罩資料準備1332將RDF提供給光罩製造1344。光罩製造1344包括光罩寫入機。光罩寫入機將RDF轉換為基板(諸如,光罩(主光罩)1345或半導體晶圓1353)上的影像。光罩資料準備1332操縱設計佈局圖1322以符合光罩寫入機之特定特性及/或IC晶圓廠1350之要求。在第13圖中,將光罩資料準備1332及光罩製造1344繪示為單獨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光罩資料準備1332及光罩製造1344統稱為光罩資料準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資料準備1332包括光學鄰近校正(OPC),其使用微影增強技術來補償影像誤差,諸如,可能由繞射、干涉、其他製程效應及其類似者所引起的影像誤差。OPC調整IC設計佈局圖1322。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資料準備1332包括另外的解析度增強技 術(RET),諸如,離軸照射、次解析度輔助特徵、相轉移光罩、其他適當技術、及其類似者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亦使用反向微影技術(ILT),其將OPC視為反向成像問題。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資料準備1332包括光罩規則檢查器(MRC),其藉由一組光罩創建規則來檢查已經歷OPC中之處理的IC設計佈局圖1322,此些光罩創建規則含有某些幾何形狀及/或連接性限制,以確保足夠的容限,以考慮到半導體製造製程中的易變性、及其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MRC修改IC設計佈局圖1322,以補償光罩製造1344期間之限制,此可撤銷OPC所執行之修改的一部分以便符合光罩創建規則。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資料準備1332包括微影製程檢查(LPC),其模擬將由IC晶圓廠1350實施以製造IC元件1360的處理。LPC基於IC設計佈局圖1322來模擬此處理,以創建模擬製造的元件,諸如,IC元件1360。LPC模擬中之處理參數可包括與IC製造循環之各種製程相關聯的參數、與用於製造IC之工具相關聯的參數及/或製造製程之其他態樣。LPC考慮到了各種因素,諸如,空間影像對比度、焦深(「DOF」)、光罩誤差增強因素(「MEEF」)、其他適當因素、及其類似者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在LPC已創建了模擬製造的元件之後,若模擬元件之形狀不夠接近以致不滿足設計規則,則重複OPC及/或MRC以進一步改進IC設計佈局圖 1322。
應理解,出於清楚目的,已簡化了光罩資料準備1332之以上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準備1332包括諸如邏輯運算(LOP)之額外特徵,以根據製造規則來修改IC設計佈局圖1322。另外,可以多種不同次序來執行在資料準備1332期間應用於IC設計佈局圖1322之處理。
在光罩資料準備1332之後且在光罩製造1344期間,基於經修改的IC設計佈局圖1322來製造光罩1345或光罩1345之群組。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製造1344包括基於IC設計佈局圖1322來執行一或更多次微影曝光。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電子束(e-beam)或多電子束之機制基於經修改的IC設計佈局圖1322在光罩(mask)(光罩(photomask)或主光罩(reticle))1345上形成圖案。可以各種技術形成光罩1345。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二元技術形成光罩1345。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圖案包括不透明區域及透明區域。用以曝光已塗佈在晶圓上之影像敏感材料層(例如,光阻劑)的輻射束(諸如,紫外線(UV)光束)被不透明區域阻擋並透射穿過透明區域。在一個實例中,光罩1345之二元光罩版本包括透明基板(例如,熔融石英)及塗佈在二元光罩的不透明區域中之不透明材料(例如,鉻)。在另一實例中,使用相轉移技術形成光罩1345。在光罩1345之相轉移光罩(PSM)版本中,形成於相轉移光罩上之圖案中的各種特徵用以具有合適的相 位差,以便增強解析度及成像品質。在各種實例中,相轉移光罩可為衰減PSM或交替PSM。藉由光罩製造1344產生之(若干)光罩用於多種製程中。舉例而言,此(此些)光罩用於離子佈植製程中以在半導體晶圓1353中形成各種摻雜區域,用於蝕刻製程中以在半導體晶圓1353中形成各種蝕刻區域、及/或用在其他適當製程中。
IC晶圓廠1350為IC製造公司,其包括用於製造多種不同IC產品之一個或多個製造設施。在一些實施例中,IC晶圓廠1350為半導體代工廠。舉例而言,可能存在用於複數個IC產品之前端製造(前工序(FEOL)製造)的製造設施,而第二製造設施可提供用於IC產品之互連及封裝的後端製造(後工序(BEOL)製造),且第三製造設施可為代工廠公司提供其他服務。
IC晶圓廠1350包括製造工具1352,此製造工具1352用以對半導體晶圓1353執行各種製造操作,以使得根據(若干)光罩(例如,光罩1345)來製造IC元件1360。在各種實施例中,製造工具1352包括晶圓步進器、離子佈植機、光阻劑塗佈機、製程腔室(例如,CVD腔室或LPCVD爐)、CMP系統、電漿蝕刻系統、晶圓清潔系統或能夠執行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一個或多個適當製造製程之其他製造設備中的一者或多者。
IC晶圓廠1350使用由光罩室1330製造之(若干)光罩1345來製造IC元件1360。因此,IC晶圓廠1350至少間接地使用IC設計佈局圖1322來製造IC元 件1360。在一些實施例中,由IC晶圓廠1350使用(若干)光罩1345來製造半導體晶圓1353以形成IC元件1360。在一些實施例中,IC製造包括至少間接地基於IC設計佈局圖1322來執行一或更多次微影曝光。半導體晶圓1353包括矽基板或其上形成有材料層之其他合適基板。半導體晶圓1353進一步包括各種摻雜區域、介電特徵、多層級互連及其類似者(在後續製造步驟中形成)中之一者或多者。
關於積體電路(IC)製造系統(例如,第13圖之系統1300)以及與其相關聯之IC製造流程的細節能在(例如)2016年2月9日授權之美國專利第9,256,709號、2015年10月1日公佈之美國待授權公開案第20150278429號、2014年2月6日公佈之美國待授權公開案第20140040838號以及2007年8月21日授權之美國專利第7,260,442號中找到,此些案中之每一者的全部內容據此以引用方式併入。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至少一個位元線、至少一個源極線、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及包括程式電晶體及讀取電晶體之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程式電晶體包括耦接至此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之閘極端子、耦接至此至少一個源極線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讀取電晶體包括耦接至此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之閘極端子、耦接至此至少一個位元線之第一端子、及耦接至程式電晶體的此第二端子之第二端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用以儲存具有以下各者中之任一者的基準值:第一值以及第二值。第一值對應於此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在預定擊穿電壓或更高電壓的先前施加下被擊穿。第二值對應於此閘極介電質尚未被擊穿。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程式電晶體及此讀取電晶體被配置等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經由此至少一個位元線、此至少一個源極線、此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及此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耦接至此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此控制器用以在程式化操作中,經由此至少一個源極線將較高電壓施加至此程式電晶體之此第一端子;以及經由此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將較低電壓施加至此程式電晶體之此閘極端子,其中此較高電壓與此較低電壓之間的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此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控制器用以在讀取操作中,經由此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將接通電壓施加至此讀取電晶體之此閘極端子,以接通此讀取電晶體;以及對應地經由此至少一個源極線及此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將讀取電壓施加至此程式電晶體之此第一端子及此閘極端子,以偵測當此讀取電晶體接通時儲存在此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中之基準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至少一個位元線為複數個位 元線。此至少一個源極線為複數個源極線。此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為複數個程式字元線。此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為複數個讀取字元線。此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為複數個記憶體單元,此些記憶體單元中每一者耦接至此些位元線中之對應的位元線、此些源極線中之對應的源極線、此些程式字元線中之對應的程式字元線、及此些讀取字元線中之對應的讀取字元線。此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括控制器,此控制器經由此些位元線、此些源極線、此些程式字元線及此些讀取字元線耦接至此些記憶體單元。此控制器用以在此些記憶體單元中之所選記憶體單元的程式化操作中,將程式電壓施加至耦接至此所選記憶體單元之此源極線,且將參考電壓施加至此些源極線中之其他源極線;將此參考電壓施加至耦接至此所選記憶體單元之此程式字元線,且將第一電壓施加至此些程式字元線中之其他程式字元線,其中此第一電壓高於此參考電壓且低於此程式電壓;對於此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將此參考電壓施加至此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或浮置此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以及將此參考電壓施加至此些位元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程式電壓與此參考電壓之間的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此所選記憶體單元中之此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此程式電壓與此第一電壓之間的電壓差低於此預定擊穿電壓,以避免擊穿此些記憶體單元中之未選擇記憶體單元中之此些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此第一電壓與此參考電壓之間的電壓差 低於此預定擊穿電壓,以避免擊穿此些未選擇記憶體單元中之此些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控制器用以在此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讀取操作中,將讀取電壓施加至耦接至此所選記憶體單元之此源極線及此程式字元線,且將此參考電壓施加至此些其他源極線及此些其他程式字元線;將高於此參考電壓之第二電壓施加至耦接至此所選記憶體單元之此讀取字元線,且將此參考電壓施加至此些讀取字元線中之其他讀取字元線;將此參考電壓施加至耦接至此所選記憶體單元之此位元線;以及對於此些位元線中之其他位元線中的每一者,將此參考電壓施加至此些其他位元線中的每一者或浮置此每一其他位元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程式電壓大於此第一電壓。此第一電壓大於此讀取電壓。此讀取電壓大於此第二電壓。此第二電壓大於此參考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括字元線解碼器、開關以及源極線解碼器。字元線解碼器用以回應於此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被選擇進行程式化而提供程式電壓。開關耦接在此字元線解碼器與此至少一個源極線之間。源極線解碼器用以回應於此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被選擇進行程式化而控制此開關接通,以將來自此字元線解碼器之此程式電壓耦接至此至少一個源極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積體電路(IC)元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主動區域、沿橫向於第一方向之第二 方向跨此第一主動區域延伸的第一對閘極區域、及第一金屬層。第一對閘極區域及此第一主動區域將第一程式電晶體及第一讀取電晶體配置為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區域。此第一金屬層包括在第一程式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上且耦接至第一程式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第一程式字元線圖案、在第一讀取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上且耦接至第一讀取電晶體的閘極區域之第一讀取字元線圖案、耦接至第一程式電晶體的另一源極/汲極區域之第一源極線圖案、及耦接至第一讀取電晶體的另一源極/汲極區域之第一位元線圖案。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第一源極線圖案及此第一位元線圖案在此第二方向上佈置在此第一程式字元線圖案與此第一讀取字元線圖案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此第二方向上,此第一程式字元線圖案具有比此第一讀取字元線圖案大的一尺寸。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第一程式字元線圖案、此第一讀取字元線圖案及此第一源極線圖案在此第一方向上伸長。此第一位元線圖案在此第二方向上伸長。
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二對閘極區域。第二對閘極區域,在此第二方向跨此第一主動區域延伸。此第二對閘極區域及此第一主動區域將第二程式電晶體及第二讀取電晶體配置為共用共同的源極/汲極區域。此第一金屬層進一步包括第二程式字元線圖案以及第二讀取字元線圖案。第二程式字元線圖案,在此第二 程式電晶體的此閘極區域之上且耦接至此第二程式電晶體的此閘極區域,此第二程式字元線圖案在此第一方向上與此第一讀取字元線圖案重疊。第二讀取字元線圖案,在此第二讀取電晶體的此閘極區域之上且耦接至此第二讀取電晶體的此閘極區域,此第二讀取字元線圖案在此第一方向上與此第一程式字元線圖案重疊。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第一金屬層進一步包括耦接至此第二程式電晶體的另一源極/汲極區域之第二源極線圖案。此第二讀取電晶體具有是此第一讀取電晶體的此另一源極/汲極區域之另一源極/汲極區域。此第一位元線圖案在此第一方向上佈置在此第一源極線圖案與此第二源極線圖案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二金屬層以及第三金屬層。第二金屬層,在此第一金屬層之上且包括耦接至此第一程式字元線圖案之程式字元線以及耦接至此第一讀取字元線圖案之讀取字元線。第三金屬層,在此第一金屬層之上且包括耦接至此第一源極線圖案之源極線;以及耦接至此第一位元線圖案之位元線。此程式字元線及此讀取字元線沿此第一方向及此第二方向中之一者延伸。此源極線及此位元線沿此第一方向及此第二方向中之另一者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元件進一步包括以重複圖案佈置成彼此鄰接之複數個等同的第一記憶體單元及複數個等同的第二記憶體單元。此些第二記憶體單元中的 每一者在此第一方向上與此些第一記憶體單元中的任一者對稱。此些第二記憶體單元中的每一者在此第二方向上鄰接此些第一記憶體單元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包括在具有程式電晶體之記憶體單元的程式化操作中,將較高電壓施加至此程式電晶體之源極/汲極、及將較低電壓施加至此程式電晶體之閘極。較高電壓與較低電壓之間的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之預定擊穿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此程式化操作中流經此記憶體單元之程式電流的電路路徑不同於在此記憶體單元之讀取操作中流經此記憶體單元之讀取電流的電流路徑。
前文概述了若干實施例之特徵,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較佳地理解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之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他們可容易地使用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作為設計或修改用於實現相同目的及/或達成本文中所介紹之實施例之相同優勢的其他製程及結構的基礎。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認識到,此些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之精神及範疇,且他們可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例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在本文作出各種改變、代替及替換。
200:記憶體單元
210:閘極端子
211:第一端子
212:第二端子
220:閘極端子
221:第一端子
222:第二端子
SL:源極線
BL:位元線
TP:程式電晶體
WLP:程式字元線
WLR:讀取字元線
TR:讀取電晶體

Claims (10)

  1.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至少一個位元線;至少一個源極線;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包括一程式電晶體及一讀取電晶體,其中:該程式電晶體包括:耦接至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之一閘極端子;耦接至該至少一個源極線之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且該讀取電晶體包括:耦接至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之一閘極端子;耦接至該至少一個位元線之一第一端子;以及耦接至該程式電晶體的該第二端子之一第二端子;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用以儲存具有以下各者中之任一者的一基準值:一第一值,對應於該程式電晶體的一閘極介電質在一預定擊穿電壓或更高電壓的一先前施加下被擊穿;以及一第二值,對應於該閘極介電質尚未被擊穿。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記憶體元件,其中: 該程式電晶體及該讀取電晶體被等同地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經由該至少一個位元線、該至少一個源極線、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及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耦接至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其中該控制器用以在一程式化操作中,經由該至少一個源極線將一較高電壓施加至該程式電晶體之該第一端子;以及經由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將一較低電壓施加至該程式電晶體之該閘極端子,其中該較高電壓與該較低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該程式電晶體的一閘極介電質之一預定擊穿電壓,其中該控制器用以在一讀取操作中,經由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將一接通電壓施加至該讀取電晶體之該閘極端子,以接通該讀取電晶體;以及對應地經由該至少一個源極線及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將一讀取電壓施加至該程式電晶體之該第一端子及該閘極端子,以偵測當該讀取電晶體接通時儲存在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中之一基準值。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記憶體元件,其中:該至少一個位元線為複數個位元線,該至少一個源極線為複數個源極線, 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為複數個程式字元線,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為複數個讀取字元線,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為複數個記憶體單元,該些記憶體單元中每一者耦接至該些位元線中之對應的一位元線、該些源極線中之對應的一源極線、該些程式字元線中之對應的一程式字元線、及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對應的一讀取字元線,該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經由該些位元線、該些源極線、該些程式字元線及該些讀取字元線耦接至該些記憶體單元,且該控制器用以在該些記憶體單元中之一所選記憶體單元的一程式化操作中,將一程式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源極線,且將一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源極線中之其他源極線;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程式字元線,且將一第一電壓施加至該些程式字元線中之其他程式字元線,其中該第一電壓高於該參考電壓且低於該程式電壓;對於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或浮置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以及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位元線。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記憶體元件,其中:該程式電壓與該參考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中之該程式電晶體的一閘極介電質之一預定擊穿電壓,該程式電壓與該第一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低於該預定擊穿電壓,以避免擊穿該些記憶體單元中之未選擇記憶體單元中之該些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且該第一電壓與該參考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低於該預定擊穿電壓,以避免擊穿該些未選擇記憶體單元中之該些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其中該控制器用以在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一讀取操作中,將一讀取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源極線及該程式字元線,且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其他源極線及該些其他程式字元線;將高於該參考電壓之一第二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讀取字元線,且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其他讀取字元線;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位元線;以及對於該些位元線中之其他位元線中的每一者,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其他位元線中的每一者或浮置該每一其他位元線。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括:一字元線解碼器,用以回應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被選擇進行程式化而提供一程式電壓;一開關,耦接在該字元線解碼器與該至少一個源極線之間;以及一源極線解碼器,用以回應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被選擇進行程式化而控制該開關接通,以將來自該字元線解碼器之該程式電壓耦接至該至少一個源極線。
  7.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至少一個位元線;至少一個源極線;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包括一程式電晶體及一讀取電晶體;以及一控制器,經由該至少一個位元線、該至少一個源極線、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及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耦接至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其中:該程式電晶體包括:耦接至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之一閘極端子;耦接至該至少一個源極線之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且 該讀取電晶體包括:耦接至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之一閘極端子;耦接至該至少一個位元線之一第一端子;以及耦接至該程式電晶體的該第二端子之一第二端子;其中該控制器用以在一程式化操作中,經由該至少一個源極線將一較高電壓施加至該程式電晶體之該第一端子;以及經由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將一較低電壓施加至該程式電晶體之該閘極端子,其中該較高電壓與該較低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該程式電晶體的一閘極介電質之一預定擊穿電壓,其中該控制器用以在一讀取操作中,經由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將一接通電壓施加至該讀取電晶體之該閘極端子,以接通該讀取電晶體;以及對應地經由該至少一個源極線及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將一讀取電壓施加至該程式電晶體之該第一端子及該閘極端子,以偵測當該讀取電晶體接通時儲存在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中之一基準值。
  8.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至少一個位元線;至少一個源極線;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以及 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包括一程式電晶體及一讀取電晶體,其中:該程式電晶體包括:耦接至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之一閘極端子;耦接至該至少一個源極線之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且該讀取電晶體包括:耦接至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之一閘極端子;耦接至該至少一個位元線之一第一端子;以及耦接至該程式電晶體的該第二端子之一第二端子;該至少一個位元線為複數個位元線,該至少一個源極線為複數個源極線,該至少一個程式字元線為複數個程式字元線,該至少一個讀取字元線為複數個讀取字元線,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單元為複數個記憶體單元,該些記憶體單元中每一者耦接至該些位元線中之對應的一位元線、該些源極線中之對應的一源極線、該些程式字元線中之對應的一程式字元線、及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對應的一讀取字元線,該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經由該些位元線、該些源極線、該些程式字元線及該些讀取字元線耦接至該些記憶體單元,且該控制器用以在該些記憶體單元中之一所選記憶體單元 的一程式化操作中,將一程式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源極線,且將一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源極線中之其他源極線;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程式字元線,且將一第一電壓施加至該些程式字元線中之其他程式字元線,其中該第一電壓高於該參考電壓且低於該程式電壓;對於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或浮置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每一者;以及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位元線。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記憶體元件,其中:該程式電壓與該參考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中之該程式電晶體的一閘極介電質之一預定擊穿電壓,該程式電壓與該第一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低於該預定擊穿電壓,以避免擊穿該些記憶體單元中之未選擇記憶體單元中之該些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且該第一電壓與該參考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低於該預定擊穿電壓,以避免擊穿該些未選擇記憶體單元中之該些程式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其中該控制器用以在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一讀取操作 中,將一讀取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源極線及該程式字元線,且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其他源極線及該些其他程式字元線;將高於該參考電壓之一第二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讀取字元線,且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讀取字元線中之其他讀取字元線;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耦接至該所選記憶體單元之該位元線;以及對於該些位元線中之其他位元線中的每一者,將該參考電壓施加至該些其他位元線中的每一者或浮置該每一其他位元線。
  10. 一種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包括:在具有一程式電晶體之一記憶體單元的一程式化操作中,將一較高電壓施加至該程式電晶體之一源極/汲極;以及將一較低電壓施加至該程式電晶體之一閘極,其中該較高電壓與該較低電壓之間的一電壓差等於或高於用以擊穿該程式電晶體的一閘極介電質之一預定擊穿電壓;其中,該記憶體單元用以儲存具有以下各者中之任一者的一基準值:一第一值,對應於該程式電晶體的該閘極介電質在 該預定擊穿電壓或更高電壓的一先前施加下被擊穿;以及一第二值,對應於該閘極介電質尚未被擊穿。
TW110110694A 2020-07-24 2021-03-24 記憶體元件及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TWI778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56281P 2020-07-24 2020-07-24
US63/056,281 2020-07-24
US17/143,702 2021-01-07
US17/143,702 US11443819B2 (en) 2020-07-24 2021-01-07 Memory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9967A TW202219967A (zh) 2022-05-16
TWI778555B true TWI778555B (zh) 2022-09-21

Family

ID=770211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0694A TWI778555B (zh) 2020-07-24 2021-03-24 記憶體元件及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TW111139330A TW202305812A (zh) 2020-07-24 2021-03-24 積體電路元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9330A TW202305812A (zh) 2020-07-24 2021-03-24 積體電路元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443819B2 (zh)
EP (1) EP3944248A1 (zh)
JP (1) JP2022022203A (zh)
KR (1) KR102605333B1 (zh)
CN (1) CN113628657A (zh)
DE (1) DE102021100336A1 (zh)
TW (2) TWI7785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0381B2 (en) 2019-01-16 2021-06-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Leakage analysis o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4078900A (zh) 2020-08-19 2022-02-22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单元、存储器及其存储器制作方法
CN114121072B (zh) 2020-08-27 2023-12-12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的调节方法、调节系统以及半导体器件
CN114121073B (zh) 2020-08-27 2023-09-12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的调节方法、调节系统以及半导体器件
CN114121058B (zh) 2020-08-27 2023-08-29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的调节方法、调节系统以及半导体器件
CN114121096B (zh) * 2020-08-27 2024-03-26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的调节方法、调节系统以及半导体器件
US20230068280A1 (en) * 2021-08-31 2023-03-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3443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American Semiconductor, Inc. Independently-Double-Gated Transistor Memory (IDGM)
US20150023105A1 (en) * 2012-02-16 2015-01-22 Zeno Semiconductor, Inc. Memory Cell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Transistor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US9245648B1 (en) * 2014-09-26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gic high-dielectric-constant (HK) metal-gate (MG) one-time-programming (OTP) memory device sensing method
US10141035B1 (en) * 2017-07-12 2018-11-27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mory cell with a read selection transistor and a program selection transistor
US10147470B2 (en) * 2016-03-11 2018-12-04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read operation and write operation simultaneously
TW202016929A (zh) * 2018-08-20 2020-05-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電路、記憶體單元陣列及製造記憶體電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0442B2 (en) 2004-03-03 2007-08-2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sk fabrication process control
US7173851B1 (en) * 2005-10-18 2007-02-06 Kilopass Technology, Inc. 3.5 transistor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using gate breakdown phenomena
US7706180B2 (en) * 2007-09-25 2010-04-27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bit-line disturb and soft-erase in a trapped-charge memory
EP2264756B1 (en) * 2008-03-31 2012-08-29 Fujitsu Semiconductor Limi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835176B2 (en) * 2009-01-27 2010-11-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mplementing enhanced dual mode SRAM performance screen ring oscillator
CN104471648B (zh) * 2012-02-16 2017-07-21 芝诺半导体有限公司 包括初级和二级电晶体的存储单元
US8850366B2 (en) 2012-08-01 2014-09-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making a mask by forming a phase bar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layout
US9256709B2 (en) 2014-02-13 2016-02-0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mask patterning
US9465906B2 (en) 2014-04-01 2016-10-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US9583167B2 (en) * 2015-04-29 2017-02-28 Globalfoundries Singapore Pte. Ltd. Low power memory cell with high sensing margin
KR102421299B1 (ko) * 2016-09-12 2022-07-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기억 장치, 이의 구동 방법, 반도체 장치, 전자 부품, 및 전자 기기
US11380693B2 (en) * 2018-08-20 2022-07-0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nti-fuse cell structure
KR102549173B1 (ko) * 2018-11-19 2023-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3443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American Semiconductor, Inc. Independently-Double-Gated Transistor Memory (IDGM)
US20150023105A1 (en) * 2012-02-16 2015-01-22 Zeno Semiconductor, Inc. Memory Cell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Transistor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US9245648B1 (en) * 2014-09-26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gic high-dielectric-constant (HK) metal-gate (MG) one-time-programming (OTP) memory device sensing method
US10147470B2 (en) * 2016-03-11 2018-12-04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read operation and write operation simultaneously
US10141035B1 (en) * 2017-07-12 2018-11-27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mory cell with a read selection transistor and a program selection transistor
TW202016929A (zh) * 2018-08-20 2020-05-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電路、記憶體單元陣列及製造記憶體電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9967A (zh) 2022-05-16
US20220359027A1 (en) 2022-11-10
CN113628657A (zh) 2021-11-09
US20220028470A1 (en) 2022-01-27
US11443819B2 (en) 2022-09-13
JP2022022203A (ja) 2022-02-03
KR20220013301A (ko) 2022-02-04
EP3944248A1 (en) 2022-01-26
TW202305812A (zh) 2023-02-01
KR102605333B1 (ko) 2023-11-22
DE102021100336A1 (de) 2022-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8555B (zh) 記憶體元件及操作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US1138069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nti-fuse cell structure
US10872659B2 (en) Memory system having write assist circuit including memory-adapted transistors
US11176969B2 (en) Memory circuit including a first program device
US20220157834A1 (en) Layout structure including anti-fuse cell
CN114823712A (zh) 集成电路器件及形成方法
TWI771201B (zh) 記憶體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202307838A (zh) 記憶體裝置
US11501051B2 (en) Memory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KR102459556B1 (ko) 메모리 디바이스, 집적 회로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US20230157010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including efuse cell
KR102316576B1 (ko) 이퓨즈 회로, 방법, 레이아웃, 및 구조물
TWI838780B (zh) 記憶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TWI758183B (zh) 記憶體裝置、積體電路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的操作方法
US20230008349A1 (en) Sram device for fpga application
KR20210147999A (ko) 이퓨즈 회로, 방법, 레이아웃, 및 구조물
TW202347162A (zh) 記憶體裝置、積體電路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的操作方法
CN116505932A (zh) 电平移位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