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8254B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8254B
TWI778254B TW108113792A TW108113792A TWI778254B TW I778254 B TWI778254 B TW I778254B TW 108113792 A TW108113792 A TW 108113792A TW 108113792 A TW108113792 A TW 108113792A TW I778254 B TWI778254 B TW I7782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is weight
region
weight portion
width direction
absorbent co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3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4974A (zh
Inventor
小森菜緒子
北川雅史
藤田智之
谷尾俊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4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4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25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2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male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6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ncircling the crotch region of the undergar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61F13/53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having discontinuous areas of compres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可使吸收芯材更貼身於身體,能夠抑制洩漏之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材(31)係具有:高基重部(33);位於較高基重部更靠近寬度方向的外側且基重較高基重部低的中基重部(35);及基重較中基重部低的低基重部(34)。高基重部係具有在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331)及第2高基重部(332)。低基重部係具有:設在第1高基重部與第2高基重部之間的第1區域(341A);及在較第1區域更靠近寬度方向的外側,實質上為與第1區域相連之一對第2區域(342B)。第1區域係設在翼片區域。第2區域係對寬度方向傾斜延伸,且到達吸收芯材的外側緣。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生理用衛生棉等的吸收性物品。
用來吸收經血、分泌物等的生理用衛生棉、護墊、失禁用墊片等的吸收性物品為眾所皆知。吸收性物品係吸收從排泄口排泄的體液,被要求對身體之貼身性。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在吸收芯材設有複數個溝之吸收性物品。該溝係在吸收芯材的中高部(高基重部)的前側與後側,橫斷吸收芯材。當從穿用者的腳朝寬度方向的內側之力施加時,在吸收芯材不易形成朝縱方向延伸的皺褶,沿著身體的形狀(參照專利文獻1的說明書段落0038、圖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6221020號公報
專利文獻1的吸收性物品係在翼片區域設有中高部。該中高部係厚度較周圍的吸收芯材更厚且朝穿用者側隆起。沿著前後方向的身體之斷面係在陰道口、恥骨部分等所位在的排泄口附近呈曲線狀,若朝穿用者側隆起的中高部朝前後方向連續的話,一部分的中高部雖可貼身於身體,但會有其他部分的中高部無法沿著身體。因此,在翼片區域,會產生對身體之間隙,會有洩漏產生之虞。
因此,期望開發出可使吸收芯材更貼身於身體,能夠抑制洩漏之吸收性物品。
一態樣之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有:互相正交的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吸收芯材;比起前述寬度方向上的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更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當使用時可翻折的翼片;及前述前後方向上之前述翼片的前端緣與前述翼片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亦即翼片區域,前述吸收芯材係具有:高基重部;位於較前述高基重部更靠近寬度方向的外側且基重較前述高基重部低的中基重部;及基重較前述中基重部低的低基重部,前述高基重部係具有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設在前述第1高基重部與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間的第1區域;及在較前述第1區域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實質上為與前述第1區域相連的一對第2區域,前述第1區域係設在前述翼片區域,前述第2區域係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延伸,且到達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
(1)實施形態之概要 依據本說明書及圖面的記載,至少可使以下的事項更明確。 一態樣之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有:互相正交的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吸收芯材;比起前述寬度方向上的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更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當使用時可翻折的翼片;及前述前後方向上之前述翼片的前端緣與前述翼片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亦即翼片區域,前述吸收芯材係具有:高基重部;位於較前述高基重部更靠近寬度方向的外側且基重較前述高基重部低的中基重部;及基重較前述中基重部低的低基重部,前述高基重部係具有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設在前述第1高基重部與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間的第1區域;及在較前述第1區域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實質上為與前述第1區域相連的一對第2區域,前述第1區域係設在前述翼片區域,前述第2區域係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延伸,且到達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
若依據本態樣,由於低基重部的第1區域設在翼片區域,故,藉由第1區域,劃分第1高基重部與第2高基重部,可在翼片區域,設置朝前後方向彎曲之變形基點。因此,可縮小在比起排泄口抵接區域更靠近臀部的位置容易產生的身體與吸收性物品之間隙,可提高貼身感。又,低基重部的第2區域係對寬度方向傾斜延伸。若在吸收性物品貼身於身體的狀態下,穿用者行走的話,會有扭轉方向的力施加。此時,由於一對第2區域係從吸收芯材的外側緣對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故,能夠在吸收芯材的側部,將因扭轉方向的力所引起的變形吸收。第1區域與第2區域係實質上為相連,藉由第2區域之力的吸收,可抑制第1區域的變形。因此,第1高基重部、第2高基重部及第1區域係變得不易因扭曲方向的力產生變形,可對身體持續貼身。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跨越前述吸收芯材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中心而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前後低基重部,前述前後低基重部係設在較前述第2高基重部更後側且較前述翼片區域更後側。
若依據本態樣,較翼片區域更後側的區域係與臀部對向配置。在與該臀部對向配置的區域,形成藉由前後低基重部之凸狀變形,可沿著臀溝配置吸收芯材。又,由於前後低基重部係位於較第2高基重部更後側,故,既可維持藉由第2高基重部之吸收芯材的厚度之貼身性,又可達到以前後低基重部為頂點的變形,能夠提升對陰道口及臀溝雙方之貼身性。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吸收性物品係形成有前述吸收芯材朝厚度方向被壓縮之壓榨部,前述壓榨部係重疊於前述第2區域的至少一部分。
若依據本態樣,藉由壓榨部使第2區域的剛性變高,第2區域可進行反復變形,可持續吸收扭轉方向的力。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壓榨部係在前述低基重部內終結。
若依據本態樣,若壓榨部到達基重較低基重部高的區域的話,雖可吸收因第2區域所產生的變形,但會使扭轉方向的力到達基重高的區域,會有無法藉由第2區域吸收扭轉方向的力之虞。由於壓榨部在低基重部內終結,未到達中基重部及高基重部,故,藉由第2區域內的變形,可吸收扭轉方向的力,能夠抑制扭轉方向的力傳達至其他區域。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第1區域的前述前後方向之長度為5mm以上、未滿25mm。
若依據本態樣,藉由將第1區域的前後方向之長度作成為5mm以上,能更容易獲得第1高基重部與第2高基重部之劃分效果。藉由將第1區域的前後方向之長度作成為未滿25mm,可確保對排泄口之貼身性,能夠抑制洩漏。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第1區域係與前述第2區域相連,且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
若依據本態樣,藉由第1區域亦可吸收扭轉方向的力,能夠維持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的貼身性。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第1區域及前述第2區域係在俯視時向前後方向之朝向外側的凸狀曲線形狀。
若依據本態樣,當進行裝戴時(拉起貼身衣物)及穿用時被腳挾持之際,朝向寬度方向的內側之力係經由第1區域及第2區域,作用至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由於第1區域及第2區域為曲線形狀,故,當有扭轉的力施加時,從該高基重部接收到的力會被分散。因此,可達到平緩的凸形狀,不會不舒服而能夠維持對身體的貼身性。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第1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係位於較前述翼片區域的前述前後方向之中心更前側。
一般,在翼片區域的前後方向之中心,裝戴成與陰道口抵接。若依據本態樣,能夠在較翼片區域的前後方向之中心更前側設置藉由第1區域之變形基點,對於陰道口附近的區域、較陰道口更前側的區域等,可使吸收芯材貼合,可讓貼身性進一步提升。藉由在陰道口的前側設置變形基點,對於被陰唇覆蓋的陰道口,可使吸收芯材更深且柔軟地貼合,可讓貼身性進一步提升。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在設有前述第1高基重部及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區域,形成從吸收性物品的肌膚對向面到前述吸收芯材的非肌膚對向面朝厚度方向貫通之複數個貫通孔。
若依據本態樣,藉由在設有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的區域設置貫通孔,即使一次大量的經血、尿液被排泄時,也不易產生溢出,可使體液到達吸收芯材內部。既可保持吸收性物品的肌膚對向面之乾燥性,又可有效地保持貼身感、裝戴感的優良度。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之長度係為285mm以上,前述翼片區域的前述前後方向之中心係位於較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之中心更前側,前述吸收芯材朝厚度方向被壓縮之壓榨部係在前述吸收性物品的俯視角度時,沿著前述第2區域設置,在較前述低基重部及前述翼片區域更後側,設有從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內側且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之第2低基重部,在較前述第2低基重部更後側,設有從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內側且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之第3低基重部。
若依據本態樣,在前後方向隔著間隔形成3個變形基點,對於朝身體的前後方向延伸之弧度,可使吸收芯材更容易沿著。可使吸收性物品的前後方向之長度為285mm以上之較長的吸收性物品沿著身體。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將吸收性物品朝前後方向折疊之折線,前述第1區域係配置於未具有前述折線之區域。
若依據本態樣,藉由折痕可抑制第1區域不易變形,當被穿用者的腳挾持時,低基重部變得容易變形。
若依據理想的一態樣,亦可為前述第2區域係配置於未具有前述折線之區域。
若依據本態樣,藉由折痕可抑制第2區域不易變形,當被穿用者的腳挾持時,低基重部變得容易變形。
(2)吸收性物品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關於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可為生理用衛生棉、護墊、失禁用墊片、糞便墊這樣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可為安裝於貼身衣物這樣的穿著用物品之內側使用的物品。本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係為夜晚用生理用衛生棉,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之長度係285mm以上。
再者,在以下的圖面記載,對於相同或類似的部分賦予相同或類似的符號。但,圖面為示意者,請留意會有各尺寸的比率等會與現實物不同之情況。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參照以下的說明加以判斷。又,在各圖面相互之間亦會有包含相互的尺寸之關係、比率等不同之部分的情況。
圖1係自肌膚對向面側觀看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1的平面圖。圖2係自非肌膚對向面側觀看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1的平面圖。圖1及圖2所示的平面圖係伸長狀態之平面圖。伸長狀態係指將吸收性物品伸長直到未形成有藉由防漏皺褶等之皺褶的狀態。在此,[肌膚對向面側]係相當於使用中面向穿用者的肌膚之側。[非肌膚對向面側]係相當於使用中朝向與穿用者的肌膚相反之側。圖3係沿著圖1所示的A-A線之斷面圖,圖4係沿著圖1所示的B-B線之斷面圖。
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前後方向L及寬度方向W。前後方向L係指從穿用者的前側(腹部側)朝後側(背部側)延伸之方向、或從穿用者的後側朝前側延伸之方向。寬度方向W係為與前後方向L正交的方向。吸收性物品係具有朝肌膚對向面側T1與非肌膚對向面側T2延伸之厚度方向T。
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中央區域S3、前側區域S1及後側區域S2。中央區域S3係為具有抵接於穿用者的排泄口(例如陰道口)之排泄口抵接部的區域。當吸收性物品被裝戴於貼身衣物時,中央區域S3係位於貼身衣物的褲襠部。亦即,中央區域係配置於穿用者的胯下亦即穿用者的兩腳之間的區域。中央區域S3係在吸收性物品朝前側偏移。更詳細而言,中央區域S3的前後方向L之中心係位於較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L之中心更前側。
前側區域S1係位於較中央區域S3更前側。前側區域S1的前端緣係規定吸收性物品1之前端緣。後側區域S2係位於較中央區域S3更後側。後側區域S2的後端緣係規定吸收性物品1之後端緣。後側區域S2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係較中央區域S3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更長。
在中央區域S3,設有後述的翼片3。又,在後側區域S2,設有朝寬度方向W的外側膨脹之臀翼片4。
翼片3的前端緣係藉由翼片3的根部來規定,相當於最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凹陷之2個部分中的位於前側的部分。翼片3的前端緣係規定中央區域S3與前側區域S1之邊界。翼片3的後端緣係藉由翼片3的根部來規定,相當於最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凹陷之2個部分中的位於後側的部分。翼片3的後端緣係位於中央區域S3與後側區域S2之間。在此,前後方向L之翼片3的前端緣與翼片3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稱為[翼片區域]。在具有翼片之吸收性物品,中央區域S3與翼片區域,實質上為相同區域。因此,在本說明書中,請留意[中央區域S3]亦可讀取為[翼片區域]。亦即,中央區域係為前後方向之翼片的前端緣與翼片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
吸收性物品1係包含:朝向穿用者的肌膚的表面薄片10;朝向穿用者的肌膚相反側之背面薄片20;及配置於表面薄片10與背面薄片20之間的吸收芯材31。表面薄片10係在使用中朝向穿用者的肌膚方向。背面薄片20係在使用中朝向穿用者的肌膚相反側方向。吸收芯材31係包含吸收體液之吸收材料,沿著吸收性物品的前後方向L延伸。
表面薄片10為由不織布、織布、有孔塑膠薄片、網狀薄片等可讓液體透過之構造的薄片狀材料所構成。作為織布、不織布等之材料,可使用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的任一纖維。
背面薄片20係為不透液性的薄片。背面薄片20係能夠使用聚乙烯薄片、以聚丙烯等為主體之層積不織布、通氣性的樹脂薄膜、紡黏或水針等的不織布接合通氣性樹脂薄膜之薄片等。
吸收芯材31係至少配置於中央區域S3與後側區域S2。又,吸收體芯材係從中央區域S3延伸至前側區域S1。吸收芯材31係藉由吸收液體的吸收材料所構成。吸收芯材31係藉由芯材繞包層(未圖示)所包住。芯材繞包層係至少在較吸收芯材31更靠近肌膚面側,覆蓋吸收芯材31。作為具體的一例,芯材繞包層係具有配置於較吸收芯材31更靠近肌膚面側的薄片、和配置於較吸收芯材31更靠近非肌膚面側的薄片。
構成吸收芯材31之吸收材料,例如可由親水性纖維、紙漿及高吸水性高分子(SAP)所形成。芯材繞包層係可由例如不織布、薄紙薄片等所構成。構成芯材繞包層的肌膚面側之薄片與非肌膚面側之薄片可由相同的薄片構成。作為變形例,吸收芯材31亦可不藉由芯材繞包層加以覆蓋。在此情況,吸收芯材31係藉由表面薄片10與背面薄片20覆蓋即可。關於吸收芯材的結構,容後詳細說明。
吸收性物品1係至少形成有將吸收芯材31朝厚度方向壓縮之複數個壓榨部。壓榨部係具有:一對第1壓榨部81;一對第2壓榨部82;一對第3壓榨部83;第1前後壓榨部84;第2前後壓榨部85;及第3前後壓榨部86。壓榨部係至少形成有將吸收芯材31朝厚度方向T壓縮即可。本實施形態的壓榨部係將表面薄片10與吸收芯材31朝厚度方向壓縮。壓榨部係從肌膚對向面側T1朝非肌膚對向面側T2壓縮。因此,如圖3及圖4所示,壓榨部係從肌膚對向面側T1朝非肌膚對向面側T2凹陷。再者,在其他形態,壓榨部亦可從非肌膚對向面側T2朝肌膚對向面側T1壓縮。關於壓榨部的結構,容後詳細說明。
吸收性物品1亦可具有配置於表面薄片10與吸收芯材之間的第二薄片(未圖示)。第二薄片為可讓體液等的液體透過之透液性薄片。理想為第二薄片的親水度係較表面薄片10的親水度更高。第二薄片係可由與表面薄片10相同的材料構成。
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覆蓋表面薄片10的外側緣之側薄片15。側薄片15係覆蓋寬度方向W上之表面薄片10的外側緣,較表面薄片10更朝寬度方向W的外側延伸。再者,在本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側薄片15,但,吸收性物品1亦可不具有側薄片15。在此情況,表面薄片10亦可覆蓋吸收芯材全體。再者,本發明之外側緣係寬度方向的外側端,內側緣係寬度方向的內側端。
側薄片15係可由與表面薄片10相同的材料構成。但,為了防止附著於表面薄片10的體液越過側薄片15,在寬度方向W上朝吸收性物品1的外側漏出,側薄片15係具有疏水性或撥水性為佳。側薄片15係配置於寬度方向W上之吸收芯材的外側緣、翼片3及臀翼片4。
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立起性的防漏皺褶60。防漏皺褶60係位於表面薄片10的肌膚對向面側T1,構成為當穿用時,可朝較表面薄片10更靠近肌膚對向面側T1立起。防漏皺褶60係藉由側薄片15與防漏彈性構件61所構成。防漏皺褶60係具有:藉由防漏彈性構件61的收縮進行立起之收縮部62;位於較收縮部62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外側,且成為收縮部立起的基點之第1基點部63;及位於較收縮部62更靠近前後方向的外側,且成為收縮部的立起的基點之第2基點部64。
側薄片15係在防漏皺褶的內側緣朝寬度方向W的外側翻折,層積為2層,在此2層的側薄片間,配置有防漏彈性構件61。又,層積為2層的側薄片15係藉由朝長度方向延伸的折線複數次折疊。此複數次折疊之側薄片15係在收縮部62,未接合於表面薄片10,而是在第1基點部63及第2基點部64接合於表面薄片。側薄片15係藉由防漏彈性構件61收縮,立起形成為複數次折疊的側薄片展開,防漏皺褶的內側緣成為頂點。因此,設有第1基點部63的區域之防漏皺褶的立起高度係為第1基點部63的內側緣與已經展開的狀態的側薄片之內側緣(防漏皺褶的內側緣)之寬度方向上的距離。第1基點部63與第2基點部64係在寬度方向W上偏移。第1基點部63係位於較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外側。第2基點部64係在俯視時,與吸收芯材31重疊配置。
如前述般,吸收性物品1係具有翼片3及臀翼片4。翼片3及臀翼片4係較中央區域S3之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更朝寬度方向W的外側延伸伸出。
翼片3及臀翼片4係藉由側薄片15與背面薄片20之層積所構成。翼片3構成為可朝背面薄片20側翻折。翼片3係當使用時朝貼身衣物的褲襠部之非肌膚面側翻折。
臀翼片4係位於較翼片3更後側,設在後側區域S2。臀翼片4係當使用時未翻折,配置於貼身衣物與穿用者的臀部之間。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臀翼片4未設有吸收材料。亦可在臀翼片4設置吸收材料,取代此結構。
其次,說明關於吸收芯材31及壓榨部80。本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係藉由吸收芯材31及壓榨部的結構,使吸收芯材31變得容易貼身於身體。圖5係自肌膚對向面側T1觀看吸收芯材31的平面圖。吸收芯材31係具有複數個基重不同的區域。吸收芯材31係至少具有:高基重部33、低基重部34及中基重部35。高基重部33的吸收材料(紙漿)之基重係較中基重部35的吸收材料之基重更高,中基重部35的吸收材料(紙漿)之基重係較低基重部34的吸收材料(紙漿)之基重更高。高基重部33係較周圍的吸收芯材31更厚,構成中高部36。高基重部33係具有在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331及第2高基重部332。第2高基重部332係位於較第1高基重部331更後側。在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的前後方向L之間,配置有第1低基重部341。
第1高基重部331的基重與第2高基重部332的基重,係可不同,亦可一致。本實施形態的第1高基重部的基重,在最高的部分為650g/m2 。本實施形態的第2高基重部332的基重,在最高的部分為850g/m2 。理想為,第2高基重部332的基重是較第1高基重部331的基重更高。第2高基重部332係配置於中央區域S3的前後方向L之中心,更容易引導體液。藉由將第2高基重部332的基重作成較高,可確保體液的吸收性能,又,使得第2高基重部332的厚度變厚,能夠提高貼身性。又,由於第1高基重部331的基重較低,故,藉由較中基重部更高的基重,既可確保吸收性能,又可提高對身體之貼身性。
高基重部33係在寬度方向W上,配置於吸收芯材31的中央。高基重部33的外側緣係位於較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內側。高基重部(第1高基重部331及第2高基重部332)33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中央區域S3。高基重部33亦可越過中央區域S3而朝前後方向L延伸。高基重部33的前後方向L之中心,可位於較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L之中心更前側,亦可位於較中央區域S3的前後方向之中心更前側。再者,高基重部33的前後方向L之中心係成為第1高基重部331的前端緣與第2高基重部332的後端緣之前後方向的中心。
又,如圖3所示,在高基重部33,形成有:從吸收性物品1的肌膚對向面到吸收芯材31的非肌膚對向面,朝厚度方向T貫通之複數個貫通孔38。貫通孔38係在俯視時,隔著間隔形成複數個。藉由貫通孔38形成於高基重部33,即使一次大量的經血、尿液等的體液被排泄時,也可將體液吸入到吸收芯材31內部,變得不易溢出。既可保持吸收性物品的肌膚對向面之乾燥性,又可有效地保持貼身感、裝戴感的優良度。
貫通孔38可設在較高基重部33更後側,亦可設在後側區域S2的第2低基重部342。更容易將在橫躺姿勢因重力方向沿著肌膚流動的體液吸入至吸收體側。
在高基重部33的外側緣33E與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之間,配置有基重較高基重部33低、且基重較低基重部34高之中基重部35。中基重部35係為基重不同的領域中,配置於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之區域。再者,於在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設有基重不同的區域之結構中,在外側緣31E中所佔的比例為最高的區域。本實施形態的中基重部35之基重為300g/m2 ,低基重部34及高基重部33以外之部分,配置於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的前後方向L之全區域。
低基重部34係至少具有:第1低基重部341;位於較第1低基重部341更後側之一對第2低基重部342;位於較第2低基重部更後側之一對第3低基重部343;及前後低基重部345。低基重部34係基重較中基重部35低、且剛性較低。因此,當力施加於吸收芯材31時,低基重部最容易變形。因此,低基重部34變形而吸收力,或低基重部34形成為吸收芯材31的變形基點。
低基重部34之基重為150g/m2 以下即可,本實施形態的低基重部之基重為100g/m2 。低基重部34係未滿鄰接於低基重部34之吸收芯材31的基重之50%,更理想為未滿35%。藉由使低基重部34與其周邊之基重差增大,使得當力施加於吸收芯材31時,可使該力局部地集中於低基重部34。藉此,如後述般,低基重部變形,使吸收芯材31能夠更貼身於身體。
低基重部34、中基重部35、及高基重部33係如下述進行規定。在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所佔的比例最高之區域設為中基重部35。將在剖面視角時,對中基重部35的厚度,較厚20%上的厚度且朝平面方向延伸的部分設為高基重部33。高基重部33與中基重部35之邊界係規定中基重部35之朝平面方向延伸的部分與高基重部33之朝平面方向延伸的部分之厚度方向T上的中心,將較該厚度方向T上的中心更厚的部分設為高基重部33,將較該厚度方向T上的中心更薄的部分設為中基重部35。同樣地,將在剖面視角,對中基重部35的厚度較薄20%以上的厚度且朝平面方向延伸的部分設為低基重部34。低基重部34與中基重部35之邊界係規定中基重部35之朝平面方向延伸的部分與低基重部34之朝平面方向延伸的部分之厚度方向上的中心,將較該厚度方向T上的中心更厚的部分設為中基重部35,將較該厚度方向T上的中心更薄的部分設為低基重部34。
第1低基重部341係構成本案的請求項1之[低基重部]。第1低基重部341係具有第1區域341A和第2區域341B。第1區域341A係設在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之間。亦即,第1區域341A係為藉由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所挾持的區域。第2區域341B係設在較第1區域341A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外側。亦即,第1區域341A係為位在較第1高基重部331及第2高基重部332更靠近寬度方向的外側之區域。再者,在第1高基重部331的外側緣與第2高基重部332的外側緣偏移之結構,較位於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高基重部33的外側緣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外側之區域係成為第2區域341B。第2區域341B實質上為與第1區域341A相連。在本發明,實質上相連係指不僅包含第1區域341A與第2區域341B物理性接觸的結構,亦包含第1區域與第2區域配置成相互關聯的結構之概念。亦即,第1區域341A與第2區域341B亦可分離。本實施形態的第1區域341A之外側緣與第2區域341B之內側緣係相連。
第1區域341A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係5mm以上、未滿25mm,第2區域341B的前後方向L之長係5mm以上、未滿25mm。第1區域341A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變化的結構中,第1區域341A的寬度方向W之中心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為5mm以上即可。又,第2區域341B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變化的結構中,第2區域341B的寬度方向W的內側緣之中的前後方向L上的長度為5mm以上即可。又,第1區域341A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及第2區域341B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係大於吸收芯材31的中基重部35之厚度。藉由第1區域341A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為5mm以上,使得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之間變得容易沿著身體進行彎曲。若第1區域341A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未滿5mm的話,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之間雖可折彎,但,會有不易沿著身體進行彎曲。又,藉由將第1區域341A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作成為未滿25mm,可確保對排泄口之貼身性,能夠抑制洩漏。更理想為,第1區域341A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的上限係為較對高基重部33之厚度的2倍更短。藉由作成為對高基重部33之厚度的2倍以下,可減低排泄口與吸收性物品之間隙,能夠抑制洩漏。
第1區域341A及第2區域341B係對寬度方向W傾斜並延伸。第1區域341A及前述第2區域341B係在俯視時朝前後方向L之外側的凸狀曲線形狀。又,該凸狀可為朝前側膨出之凸狀,亦可為朝後側膨出之凸狀。第1區域341A的至少一部分係位於中央區域S3的前後方向之中心更前側。
第1低基重部341的至少一部分係設在中央區域S3。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1區域341A設在中央區域S3即可。第2區域341B亦設在中央區域S3即可。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1區域341A的至少一部分係位於中央區域S3的前後方向L之中心更前側。第1低基重部341係從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且對寬度方向W傾斜並延伸。本實施形態的第1低基重部341係第1區域341A與第2區域341B相連,兩區域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且對寬度方向W傾斜並延伸。第2區域341B係對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且到達吸收芯材的外側緣。第1低基重部341係形成遍及於吸收芯材31的寬度方向W之全區域。第1低基重部341係朝較高基重部33的外側緣33E更內側延伸。第1低基重部341的寬度方向W之中央係配置於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之間,第1低基重部341的寬度方向W之側部係配置於中基重部35之間。再者,在其他形態,第1低基重部341係為一對,在寬度方向W上分離配置。
第2低基重部342係與第1低基重部341在前後方向L上分離,設在較第1低基重部341更後側。第2低基重部342係可位於較中央區域S3更後側,亦可位於較翼片3的後端緣更後側。第2低基重部342係從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且對寬度方向W傾斜並延伸。
第3低基重部343係與第2低基重部342在前後方向L上分離,設在較第2低基重部342更後側。第3低基重部343係配置於後側區域S2。第2低基重部342係從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且對寬度方向W傾斜並延伸。
在此,從第1低基重部對第3低基重部之[對寬度方向W傾斜]係指對寬度方向W的角度未滿45度。藉由[對寬度方向W傾斜],第3低基重部343從第1低基重部341在前後方向L上配置遍及一定的範圍,使得在前後方向L上,藉由低基重部34,於一定的範圍內可吸收力,且能傳達力。再者,從第1低基重部341起,第3低基重部343可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向前側延伸,亦可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向後側延伸。又,由於從第1低基重部341起,第3低基重部343朝寬度方向W延伸,並未沿著前後方向(由於對前後方向之角度為45度以上),故,當接收朝向寬度方向的側之力而以該基重部為基點進行變形時,藉由低基重部所挾持的區域在前後方向上改變,隆起的高度容易變高的部分與容易變低的部分在前後方向上鄰接而形成。吸收芯材變得容易立體隆起,形成較多的變形基點,變得更容易沿著身體的凹凸。
前後低基重部345係設在後側區域S2。前後低基重部345係跨越吸收芯材31的寬度方向W之中心。前後低基重部345係在吸收芯材31的寬度方向W之中央,沿著前後方向設置。前後低基重部345係設在較第2高基重部332更後側且較中央區域S3更後側。前後低基重部345係從第2高基重部332的後端緣朝後方延伸。
其次,說明關於壓榨部。第1壓榨部81係重疊於第1低基重部341的至少一部分且沿著第1低基重部341延伸。第1壓榨部81沿著第1低基重部341延伸的態樣係不僅包含第1低基重部341延伸的方向與第1壓榨部81延伸的方向一致之結構,亦包含兩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未滿5度之結構。又,第1低基重部341延伸的方向及第1壓榨部81延伸的方向係當各部分為具有一定的寬度之結構時,形成為將該部分的寬度中心連結之線。第1壓榨部81係構成請求項3及請求項10之[壓榨部],重疊於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2區域341B的至少一部分,沿著第2區域341B設置。第1壓榨部81的外側緣81E係位於較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更內側,第1壓榨部81的內側緣81I係在第1低基重部341內終結。第1壓榨部81係位於較中高部36的外側緣36E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內側。在藉由複數個高基重部構成中高部之結構,中高部36的外側緣36E係成為位於寬度方向的最外側之高基重部的外側緣。
又,第2壓榨部82係重疊於第2低基重部342的至少一部分且沿著第2低基重部342延伸。第2壓榨部82的外側緣82E係位於較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81E更內側,第2壓榨部82的內側緣82I係位於較第2低基重部342的內側緣342I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外側。第3壓榨部83係重疊於第3低基重部343的至少一部分且沿著第3低基重部343延伸。第3壓榨部83的外側緣83E係位於較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更內側,第3壓榨部83的內側緣83I係位於較第3低基重部343的內側緣343I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外側。
第1前後壓榨部84係設在較第1低基重部341更前側。第1前後壓榨部84係朝前後方向L延伸。第1前後壓榨部84的至少一部分係設在中央區域S3。第2前後壓榨部85係在前後方向L上,設在第1低基重部341與第2低基重部342之間。第2前後壓榨部85係朝前後方向L延伸。第2前後壓榨部85的至少一部分係設在中央區域S3。第2前後壓榨部85係藉由在前後方向上分離的2個壓榨部構成。第3前後壓榨部86係在前後方向L上,設在第2低基重部342與第3低基重部343之間。第3前後壓榨部86係朝前後方向L延伸。第3前後壓榨部86係設在後側區域S2。
第1壓榨部81、第2壓榨部82、第3壓榨部83、第1前後壓榨部84、第2前後壓榨部85及第3前後壓榨部86係在寬度方向W上隔著間隔,以一對的方式設置。第1壓榨部81、第2壓榨部82、第3壓榨部83、第1前後壓榨部84、第2前後壓榨部85及第3前後壓榨部86係對通過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W之中心且朝前後方向L延伸之中心線,呈線對稱。
其次,依據圖6至圖8,說明關於如此所構成的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時之變形態樣。圖6係顯示吸收性物品的俯視視角之變形狀態的圖。圖6(a)係變形前的狀態,圖6(b)係顯示變形後的狀態。圖7係示意地顯示身體的寬度方向之中心的斷面之吸收性物品的穿用狀態之圖。圖8係顯示吸收芯材的俯視視角之變形狀態的圖。圖8(a)係變形前的狀態,圖8(b)係顯示變形後的狀態。
在已經穿用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中央區域S3係被穿用者的腳挾持,接收從寬度方向W的外側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力。此時,設在中央區域S3的第1低基重部341變形,吸收該力,並且重疊於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1壓榨部81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傳達力。因此,如圖6(b)所示,在寬度方向W上被第1壓榨部81挾持的吸收芯材31被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按壓,朝向穿用者的排泄口隆起。由於第1低基重部341朝寬度方向W傾斜,且第1壓榨部81沿著第1低基重部341延伸,故,藉由第1壓榨部81傳達力之區域係在前後方向L上占據一定的範圍。因此,在中央區域S3上,朝前後方向遍及一定的範圍,吸收芯材31從寬度方向W的外側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被按壓,朝向穿用者的排泄口隆起。因此,會密接於穿用者的排泄口,能夠抑制洩漏。
第1低基重部341及第2低基重部342在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而設置,吸收芯材31的變形基點在前後方向L上形成有複數個。因此,如圖7所示,沿著身體的弧度,容易配置吸收芯材31。由於在中央區域S3,形成藉由第1低基重部341之變形基點,故,在中央區域S3,吸收芯材31即使隆起,亦可藉由該變形基點變得容易折彎,可將吸收芯材31遍及排泄口的前後而沿著身體進行配置,能夠抑制洩漏。
又,由於第1低基重部341係朝較中高部36的外側緣36E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內側延伸,故,在中央區域S3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力會作用於中高部36,在中央區域S3吸收芯材31會進一步隆起,變得容易沿著身體進行配置。
在構成中高部36之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之間,設置第1低基重部341,因此,第1低基重部341成為基點,能夠變形成使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沿著身體。可將中央區域S3的吸收芯材31更沿著身體而能夠抑制洩漏。
由於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1區域341A設在中央區域(翼片區域)S3,故,藉由第1區域341A,劃分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可在中央區域S3,設置朝前後方向L彎曲之變形基點。因此,即使為在高基重部33,吸收芯材31隆起之形狀,亦可藉由該變形基點變得容易折彎,可將中央區域S3的吸收芯材31沿著身體進行配置,能夠抑制洩漏。一般,在翼片區域的前後方向之中心,裝戴成與陰道口抵接,較陰道口更前側的區域會在恥骨附近膨脹,在沿著前後方向L之斷面,成為曲線狀。藉由在較中央區域S3的前後方向之中心更前側設置藉由第1區域341A之變形基點,對於陰道口附近的區域、較陰道口更前側的區域等,也可使吸收芯材31貼合,可讓貼身性進一步提升。其結果,可縮小在比起排泄口抵接部(陰道口)更靠近臀部的位置容易產生的身體與吸收性物品之間隙,可提高貼身感。藉由在陰道口的前側設置變形基點,對於被陰唇覆蓋的陰道口,可使吸收芯材更深且柔軟地貼合,可讓貼身性進一步提升。又,藉由將第1區域341A的前後方向L之長度作成為5mm以上,能更容易獲得劃分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之效果。
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2區域341B係對寬度方向W傾斜延伸。若在吸收性物品1貼身於身體的狀態下,穿用者行走的話,會有扭轉方向的力施加。此時,藉由一對第2區域341B可吸收扭轉方向的力。圖8係顯示吸收芯材的變形態樣的圖。若穿用者向一次一支腳向前方行走時,被雙腳挾持的中央區域S3係以前側區域S1為基點而朝左右擺動的方式移動。此時,由於一對第2區域341B係從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對寬度方向W傾斜並延伸,故,該第2區域變形,能夠在吸收芯材31的側部,將扭轉方向的力吸收。藉由吸收扭轉方向的力,能夠抑制鄰接於第2區域之高基重部等的變形,可以維持對身體之貼身性。
第1區域341A與第2區域341B係實質上為相連,藉由第2區域341B之力的吸收,可抑制第1區域341A的變形。因此,第1高基重部331、第2高基重部332及第1區域341A係變得不易因扭轉方向的力產生變形,可對身體持續貼身。藉由第1區域對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且與第2區域相連,即使藉由第1區域,也能吸收扭轉方向的力。因此,更容易維持第1高基重部331及第2高基重部332之貼身性。
當進行裝戴時(拉起貼身衣物時)及穿用時被腳挾持之際,朝向寬度方向的內側之力係經由第1區域及第2區域,作用至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由於第1區域及第2區域在俯視時,為在前後方向朝向外側之凸狀的曲線形狀,故,當有扭轉的力施加時,從該高基重部接收到的力會被分散。因此,可達到平緩的凸形狀,不會不舒服而能夠維持對身體的貼身性。
第1壓榨部81係位於較中高部36的外側緣36E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內側,因此,第1壓榨部81更容易將力傳達至中高部36。在中央區域S3,吸收芯材31進一步隆起而變得容易沿著身體進行配置。
藉由在第1低基重部341內配置第1壓榨部81,能夠抑制因第1低基重部341的變形所引起之形狀崩潰,可持續進行吸收芯材31的變形。特別是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2區域341B,藉由第1壓榨部81使得剛性變高,第2區域可反復進行變形,可持續吸收扭轉方向的力。
又,第1壓榨部81係在俯視時,僅配置於較第1低基重部341的外緣更內側。亦即,第1壓榨部係未設置越過第1低基重部341,而是在第1低基重部內終結。當穿用者的腳抵接到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時,在較藉由第1壓榨部81按壓吸收芯材31前,第1低基重部341會先變形,吸收芯材31容易變形為凸狀。剛性較高的第1壓榨部81不易直接抵接到腳,能夠抑制裝戴感的惡化。第1壓榨部81按壓第1低基重部341內的吸收芯材31,能夠抑制在超過第1低基重部341之區域按壓吸收芯材31的情事產生。又,第1壓榨部81到達基重較第1低基重部341高的區域的話,雖可吸收因第2區域341B所產生的變形,但會使扭轉方向的力到達基重高的區域,會有無法藉由第2區域吸收扭轉方向的力之虞。由於第1壓榨部81在第1低基重部341內終結,未到達中基重部35及高基重部33,故,藉由第2區域341B內的變形,可吸收扭轉方向的力,能夠抑制扭轉方向的力傳達至其他區域。再者,本發明之外緣係包含寬度方向的緣(外側緣及內側緣)及前後方向的緣(前端緣及後端緣)的概念。
在較第1低基重部341更前側,設有第1前後壓榨部84,在第1低基重部341與第2低基重部342之間,設有第2前後壓榨部85。在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力施加時,可經由第1前後壓榨部84與第2前後壓榨部85將吸收芯材31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按壓,可使吸收芯材31變得更容易朝身體側隆起。又,藉由第2前後壓榨部85可劃分設有第1低基重部341的區域與設有第2低基重部342的區域。因此,第1低基重部341與第2低基重部342之間的區域和較第2低基重部342更後側的區域分別變形為沿著身體。
吸收性物品1的後側區域S2係與穿用者的臀部對向配置。在該後側區域S2,設有第2低基重部342。在與該臀部對向配置的區域,形成有藉由第2低基重部342之變形基點,可沿著臀溝的弧度配置吸收芯材31。
第2低基重部342係在較中央區域S3更後側,於寬度方向W上隔著間隔設置一對。亦即,一對第2低基重部342係未如第1低基重部341般在寬度方向W相連。臀部係即使在沿著寬度方向W之斷面亦具有弧度。若在後側區域S2的吸收芯材31,形成有於寬度方向W連續的變形基點的話,則會有吸收芯材31的一部分從身體分離之虞。由於第2低基重部342是在寬度方向W上隔著間隔進行配置,故,設有第2低基重部342之各區域與該等區域之間的區域分別變得容易沿著身體。
以重疊於第2低基重部342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設置第2壓榨部82。第2低基重部342變形,吸收該力,並且重疊於第2低基重部342的第2壓榨部82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傳達力。因此,吸收芯材31從寬度方向W的外側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被按壓,吸收芯材31朝向穿用者的身體隆起。
由於第2低基重部342朝寬度方向W傾斜,且第2壓榨部82沿著第2低基重部342延伸,故,藉由第2壓榨部82傳達力之區域係在前後方向L上占據一定的範圍。因此,在後側區域S2上,遍及前後方向L之一定的範圍,吸收芯材31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被按壓而朝向穿用者的臀溝隆起。因此,會密接於穿用者的臀溝,能夠抑制洩漏。
第2壓榨部82係在俯視時,僅配置於較第2低基重部342的外緣更內側。亦即,第2壓榨部82係未設置越過第2低基重部342。由於在第2低基重部342內配置第2壓榨部82,故,能夠抑制因第2低基重部342的變形所引起之形狀崩潰,可持續進行吸收芯材31的變形。又,當穿用者的腳抵接到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時,在較藉由第2壓榨部82按壓吸收芯材31前,第2低基重部342會先變形,吸收芯材31容易變形為凸狀。剛性較高的第2壓榨部82不易直接抵接到腳,能夠抑制裝戴感的惡化。
在該後側區域S2,亦設有第3低基重部343。在與該臀部對向配置的區域,形成有藉由第2低基重部342及第3低基重部343之變形基點,可容易沿著臀溝的弧度配置吸收芯材31。又,第1低基重部341、第2低基重部342及第3低基重部343係在前後方向L上隔著間隔進行設置。在吸收性物品,於前後方向L上隔著間隔形成有3個變形基點。因此,對沿著前後方向的斷面之身體的弧度,吸收芯材31變得更容易沿著貼合。
第3低基重部343係設在較臀翼片4的外側緣4E更前側。臀翼片的外側緣係為臀翼片4的最大寬度之位置。臀翼片4的最大寬度之位置,一般係為了抑制沿著臀溝流動的體液洩漏,配置於較臀溝更後側。藉由在較該臀翼片4的外側緣4E更前側設置第3低基重部343,在抵接於臀溝的區域形成變形基點,在接近排泄口的位置容易使吸收芯材31沿著身體的弧度。又,一般,臀溝為寬度窄的區域。若抵接於該臀溝的吸收芯材31之基重高的話,則會有在臀溝與吸收性物品之間容易產生間隙。藉由在抵接於臀溝的區域配置第3低基重部,降低吸收芯材31的基重,能夠使吸收芯材31朝身體變形為凸狀,並且可使吸收要件密接於身體。
並且在臀翼片4的最大寬度之位置,不需要設置藉由第3低基重部等之變形基點,可使朝身體變形為凸狀的吸收芯材31密接於身體,並且可配置成經由貼身衣物,以吸收性物品覆蓋身體。
以重疊於第3低基重部343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設置第3壓榨部83。第3低基重部343變形,吸收該力,並且重疊於第3低基重部343的第3壓榨部83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傳達力。因此,經由第3壓榨部,亦從寬度方向W的外側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按壓吸收芯材31,使得吸收芯材朝向穿用者的身體隆起。
由於第3低基重部343朝寬度方向W傾斜,且第3壓榨部83沿著第3低基重部343延伸,故,藉由第3壓榨部83傳達力之區域係在前後方向L上占據一定的範圍。因此,在後側區域上,朝前後方向遍及一定的範圍,吸收芯材31從寬度方向W的外側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被按壓。
第3壓榨部83係在俯視時,僅配置於較第3低 基重部343的外緣更內側。亦即,第3壓榨部83係未設置越過第3低基重部343。由於在第3低基重部343內配置第3壓榨部83,故,能夠抑制因第3低基重部343的變形所引起之形狀崩潰,可持續進行吸收芯材31的變形。又,當穿用者的腳抵接到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時,在較藉由第3壓榨部83按壓吸收芯材31前,第3低基重部343會先變形,吸收芯材31容易變形為凸狀。剛性較高的第3壓榨部83不易直接抵接到腳,能夠抑制裝戴感的惡化。
在後側區域S2,設有前後低基重部345。如圖6及圖7所示,前後低基重部345係跨越吸收芯材31的寬度方向W之中心而朝前後方向L延伸,因此,在吸收芯材31,以前後低基重部345為頂點之凸狀變形朝前後方向延伸而形成。若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力施加於後側區域S2的話,則吸收芯材31以前後低基重部345為基點進行變形。詳細而言,吸收芯材31係在沿著寬度方向W的斷面,容易變形成以前後低基重部345為頂點之凸狀。吸收芯材31的凸狀之頂點係位於吸收芯材31的寬度方向W之中央,因此,吸收芯材31容易沿著穿用者的臀溝進行配置。由於前後低基重部345係位於較第2高基重部332更後側,故,既可維持藉由第2高基重部332之吸收芯材31的厚度之貼身性,又可達到以前後低基重部345為頂點的變形,能夠提升對陰道口及臀溝雙方之貼身性。
前後低基重部345係在前後方向L上,跨越第2低基重部342之後端緣。當穿用時從寬度方向W的外側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力施加的話,第2低基重部342會變形而吸收該力,若進一步接收該力的話,則較第2低基重部342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區域會朝穿用者側隆起。此時,由於前後低基重部係設在吸收芯材31的寬度方向W之中央,故,較第2低基重部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區域會以前後低基重部345為頂點而容易變形為凸狀。由於前後低基重部345是跨越第2低基重部342的後端緣而延伸,故,以前後低基重部345為頂點之凸狀的變形會形成從設有第2低基重部342的區域遍及於較第2低基重部342更後側的區域。
前後低基重部345的後端緣係設在較第3低基重部343更前側。較臀溝更後側的區域一般係臀部的膨脹少,在平坦的狀態下抵接吸收芯材31為佳。由於前後低基重部345係設在較第3低基重部343更前側,故,可抑制因前後低基重部345所產生的凸狀的變形形成於較臀溝更後側,較臀溝更後側的區域之吸收芯材31容易變得平坦。
在第2低基重部342與第3低基重部343之間,設有第3前後壓榨部86。在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力施加時,可經由第3前後壓榨部86將吸收芯材31朝寬度方向W的內側按壓,可使吸收芯材31變得更容易朝身體側隆起。又,可藉由第3前後壓榨部86劃分設有第2低基重部342的區域與設有第3低基重部343的區域。因此,第2低基重部342與第3低基重部343之間的區域和較第3低基重部343更後側的區域分別變形為沿著身體。
第1低基重部341、第2低基重部342及第3低基重部343中,至少第1低基重部341係配置於不具有用來將吸收性物品1前後方向折疊的折線之區域。換言之,第1低基重部341係在俯視時,未重疊於折線。折線係為用來將吸收性物品朝前後方向折疊之線,沿著寬度方向。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1區域341A可配置於不具有折線之區域,第1低基重部341的第2區域341B亦可配置於不具有折線之區域,第1區域341A及第2區域341B雙方亦可配置於不具有折線之區域。藉由折痕可抑制第1區域不易變形,當被穿用者的腳挾持時,第1低基重部等變得容易變形。再者,折線可為與將吸收性物品個別地包裝的包裝薄片一同折疊之折線,亦可為僅用來折疊吸收性物品1之折線。
防漏皺褶60的第1基點部63係在中央區域S3上,配置於較吸收芯材31的外側緣31E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外側。較中央區域S3的吸收芯材31之外側緣31E更內側的區域係藉由第1低基重部341變形,較中央區域S3的吸收芯材31之外側緣更外側的區域係不會藉由第1低基重部341變形,寬度方向W的位置容易穩定。第1基點部63的寬度方向W之位置穩定,防漏皺褶60的立起基點變得穩定。
防漏皺褶60的第2基點部64係在前側區域S1及後側區域S2,配置於與吸收芯材31重疊之區域。前側區域S1的第2基點部64與後側區域S2的第2基點部64係較中央區域S3的第1基點部63位於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內側。藉由收縮部62的收縮,吸收芯材31容易變形為前側區域S1的第2基點部64與後側區域S2的第2基點部64在前後方向上相互接近。在沿著前後方向L之斷面,吸收芯材31變形為弧狀,變得容易沿著身體的弧狀配置吸收芯材31。又,由於第1基點部63位於較第2基點部64更靠近寬度方向W的外側,故,在中央區域S3可確保防漏皺褶60的立起高度,可進一步抑制橫向洩漏。
在吸收性物品的伸長狀態,在中央區域S3,收縮部62的頂點(收縮部的內側緣)與第2基點部64的寬度方向W之距離係對在寬度方向上隔著中高部而配置之一對前後壓榨部的距離之1/2倍以上。在寬度方向上隔著中高部而配置之一對前後壓榨部,具體而言,為隔著第1高基重部331而配置之第1前後壓榨部84與隔著第2高基重部332而配置之第2前後壓榨部85。在寬度方向上隔著中高部而配置之一對前後壓榨部係為藉由被穿用者的腳挾持,變形為凸狀之區域。從第1基點部63立起之收縮部的高度係與變形為凸狀的吸收芯材31之高度相同,或較該吸收芯材31的高度更高。因此,藉由防漏皺褶60能夠防止橫向洩漏。又,即使在前側區域S1及後側區域S2,收縮部62的頂點(收縮部的內側緣)與第2基點部64的寬度方向W之距離係對在寬度方向上隔著中高部而配置之一對前後壓榨部84及85的距離之1/2倍以上,亦可為對在前側區域朝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第1前後壓榨部84間的距離之1/2倍以上,亦可為對在後側區域朝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第3前後壓榨部86間的距離之1/2倍以上。從第2基點部立起之收縮部的高度係與變形為凸狀的吸收芯材31之高度相同,或較該吸收芯材31的高度更高。
以上,使用上述實施形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但,對該業者而言,本發明不限於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實施形態者。本發明在不超出申請專利範圍中的記載所限定的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及範圍,能夠進行各種修正及變更加以實施。因此,本說明書的記載目的為舉例說明,並不是用來限定本發明。
例如,在前述實施形態,中央區域S3係與翼片區域相同,但在其他形態,中央區域S3亦可藉由中高部加以規定。具體而言,中央區域亦可為前後方向之中高部的前端緣與中高部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在如本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設有複數個中高部的結構中,可為位於最前側的中高部的前端緣與位於最後側的中高部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若依據這樣的結構,可使厚度較厚的中高部更貼身於身體,能夠減低洩漏。
再者,藉由參照2018年4月20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8-81847號的所有內容撰寫於本說明書中。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能夠提供可使吸收芯材更貼身於身體,能夠抑制洩漏之吸收性物品。
1:吸收性物品
3:翼片
4:臀翼片
4E:外側緣
10:表面薄片
15:側薄片
20:背面薄片
31:吸收芯材
31E:外側緣
33:高基重部
33E:高基重部的外側緣
331:第1高基重部
332:第2高基重部
34:低基重部
341:第1低基重部(低基重部)
341A:第1區域
341B:第2區域
342:第2低基重部
342I:內側緣
343:第3低基重部
343I:內側緣
345:前後低基重部
35:中基重部
36:中高部
36E:中高部的外側緣
38:貫通孔
60:防漏皺褶
61:防漏彈性構件
62:收縮部
63:第1基點部(基點部)
64:第2基點部(基點部)
81:第1壓榨部(壓榨部)
81E:外側緣
81I:內側緣
82:第2壓榨部
82E:外側緣
82I:內側緣
83:第3壓榨部
83E:外側緣
83I:內側緣
84:第1前後壓榨部
85:第2前後壓榨部
86:第3前後壓榨部
S1:前側區域
S2:後側區域
S3:中央區域
L:前後方向
T:厚度方向
T1:肌膚對向面側
T2‧‧‧非對向肌膚面側 A、B‧‧‧線 W‧‧‧寬度方向
圖1係自肌膚對向面側觀看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平面圖。 圖2係自非肌膚對向面側觀看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平面圖。 圖3係沿著如圖1所示的A-A線之吸收性物品的斷面圖。 圖4係沿著如圖1所示的B-B線之吸收性物品的斷面圖。 圖5係自肌膚對向面側觀看吸收芯材的平面圖。 圖6係顯示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時之變形態樣的圖。 圖7係顯示身體的寬度方向之中心的斷面之吸收性物品的穿用狀態之圖。 圖8係用來說明吸收芯材的變形態樣的圖。
1‧‧‧吸收性物品
3‧‧‧翼片
4‧‧‧臀翼片
4E‧‧‧外側緣
10‧‧‧表面薄片
15‧‧‧側薄片
31‧‧‧吸收芯材
31E‧‧‧外側緣
33‧‧‧高基重部
34‧‧‧低基重部
60‧‧‧防漏皺褶
61‧‧‧防漏彈性構件
62‧‧‧收縮部
63‧‧‧第1基點部(基點部)
64‧‧‧第2基點部(基點部)
81‧‧‧第1壓榨部(壓榨部)
81E‧‧‧外側緣
81I‧‧‧內側緣
82‧‧‧第2壓榨部
82E‧‧‧外側緣
82I‧‧‧內側緣
83‧‧‧第3壓榨部
83E‧‧‧外側緣
83I‧‧‧內側緣
84‧‧‧第1前後壓榨部
85‧‧‧第2前後壓榨部
86‧‧‧第3前後壓榨部
331‧‧‧第1高基重部
332‧‧‧第2高基重部
341‧‧‧第1低基重部(低基重部)
342‧‧‧第2低基重部
342I‧‧‧內側緣
343‧‧‧第3低基重部
343I‧‧‧內側緣
345‧‧‧前後低基重部
A、B‧‧‧線
L‧‧‧前後方向
S1‧‧‧前側區域
S2‧‧‧後側區域
S3‧‧‧中央區域
W‧‧‧寬度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有:互相正交之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吸收芯材;較前述寬度方向之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更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伸出,當使用時可進行翻折之翼片;及前述前後方向之前述翼片的前端緣與前述翼片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亦即翼片區域,前述吸收芯材係具有:高基重部;位於較前述高基重部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且基重較前述高基重部低的中基重部;及基重較前述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高基重部係具有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設在前述第1高基重部與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間的第1區域;及在較前述第1區域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實質上為與前述第1區域相連的一對第2區域,前述第1區域係設在前述翼片區域,前述第2區域係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且到達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跨越前述吸收芯材的前述寬度方向之中心而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前後低基重部,前述前後低基重部係設在較前述第2高基重部更後側 且較前述翼片區域更後側。
  2.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有:互相正交之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吸收芯材;較前述寬度方向之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更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伸出,當使用時可進行翻折之翼片;及前述前後方向之前述翼片的前端緣與前述翼片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亦即翼片區域,前述吸收芯材係具有:高基重部;位於較前述高基重部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且基重較前述高基重部低的中基重部;及基重較前述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高基重部係具有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設在前述第1高基重部與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間的第1區域;及在較前述第1區域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實質上為與前述第1區域相連的一對第2區域,前述第1區域係設在前述翼片區域,前述第2區域係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且到達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形成有將前述吸收芯材朝厚度方向壓縮之壓榨部,前述壓榨部係與前述第2區域的至少一部分重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記壓榨部係在前述低基重部內終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1區域的前述前後方向之長度係5mm以上、未滿25mm。
  5.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有:互相正交之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吸收芯材;較前述寬度方向之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更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伸出,當使用時可進行翻折之翼片;及前述前後方向之前述翼片的前端緣與前述翼片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亦即翼片區域,前述吸收芯材係具有:高基重部;位於較前述高基重部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且基重較前述高基重部低的中基重部;及基重較前述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高基重部係具有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設在前述第1高基重部與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間的第1區域;及在較前述第1區域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實質上為與前述第1區域相連的一對第2區域, 前述第1區域係設在前述翼片區域,前述第2區域係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且到達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前述第1區域係與前述第2區域相連,且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前述第1區域及前述第2區域係在俯視時向前述前後方向之朝向外側的凸狀曲線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5項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1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係位於較前述翼片區域的前述前後方向之中心更前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5項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設有前述第1高基重部及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區域,形成從吸收性物品的肌膚對向面到前述吸收芯材的非肌膚對向面朝厚度方向貫通之複數個貫通孔。
  8.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有:互相正交之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吸收芯材;較前述寬度方向之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更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伸出,當使用時可進行翻折之翼片;及前述前後方向之前述翼片的前端緣與前述翼片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亦即翼片區域, 前述吸收芯材係具有:高基重部;位於較前述高基重部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且基重較前述高基重部低的中基重部;及基重較前述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高基重部係具有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設在前述第1高基重部與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間的第1區域;及在較前述第1區域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實質上為與前述第1區域相連的一對第2區域,前述第1區域係設在前述翼片區域,前述第2區域係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且到達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之長度為285mm以上,前述翼片區域的前述前後方向之中心係位於較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之中心更前側,前述吸收芯材朝厚度方向壓縮之壓榨部係在前述吸收性物品的俯視視角時,沿著前述第2區域設置,在較前述低基重部及前述翼片區域更後側,設有從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內側且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之第2低基重部,在較前述第2低基重部更後側,設有從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內側且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
  9.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有:互相正交之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吸收芯材;較前述寬度方向之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更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延伸伸出,當使用時可進行翻折之翼片;及前述前後方向之前述翼片的前端緣與前述翼片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亦即翼片區域,前述吸收芯材係具有:高基重部;位於較前述高基重部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且基重較前述高基重部低的中基重部;及基重較前述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高基重部係具有在前述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配置之第1高基重部及第2高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係具有:設在前述第1高基重部與前述第2高基重部之間的第1區域;及在較前述第1區域更靠近前述寬度方向的外側,實質上為與前述第1區域相連的一對第2區域,前述第1區域係設在前述翼片區域,前述第2區域係對前述寬度方向傾斜並延伸,且到達前述吸收芯材的外側緣,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將前述吸收性物品朝前後方向折疊之折線,前述第1區域係配置於不具有前述折線之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2 區域係配置於不具有前述折線之區域。
TW108113792A 2018-04-20 2019-04-19 吸收性物品 TWI778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1847 2018-04-20
JP2018081847A JP6367508B1 (ja) 2018-04-20 2018-04-20 吸収性物品
PCT/JP2018/016454 WO2019202743A1 (ja) 2018-04-20 2018-04-23 吸収性物品
WOPCT/JP2018/016454 2018-04-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4974A TW201944974A (zh) 2019-12-01
TWI778254B true TWI778254B (zh) 2022-09-21

Family

ID=6303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3792A TWI778254B (zh) 2018-04-20 2019-04-19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67508B1 (zh)
TW (1) TWI778254B (zh)
WO (1) WO20192027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1668B2 (ja) * 2020-06-12 2023-06-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6341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JP2017118888A (ja) * 2015-12-28 2017-07-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2108B2 (ja) * 2010-10-20 2015-04-1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59622B1 (ja) * 2014-10-01 2016-02-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563672B2 (ja) * 2015-04-14 2019-08-2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620004B2 (ja) * 2015-12-16 2019-12-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6341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JP2017118888A (ja) * 2015-12-28 2017-07-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4974A (zh) 2019-12-01
WO2019202743A1 (ja) 2019-10-24
JP2019187662A (ja) 2019-10-31
JP6367508B1 (ja)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4270B2 (ja) 吸収性物品
US7922706B2 (en) Absorptive article
JP6034452B1 (ja) 吸収性物品
JP709728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7012453A (ja) 吸収性物品
JP6412834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778254B (zh) 吸收性物品
JP676123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08090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999860B2 (ja) 使い捨て下着
JP2007029188A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22004162A1 (ja) ショーツ型ナプキン
JP609155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9188104A (ja) 吸収性物品
JP6901854B2 (ja) 男性用吸収性物品
JP6359221B1 (ja) 吸収性物品
WO2024053228A1 (ja) 生理用吸収性物品
WO2024062924A1 (ja) 吸収性物品
KR102674151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7366597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6103774A1 (ja) 吸収性物品
JP448484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57620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4079559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9188108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