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2880B - 電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2880B
TWI772880B TW109130973A TW109130973A TWI772880B TW I772880 B TWI772880 B TW I772880B TW 109130973 A TW109130973 A TW 109130973A TW 109130973 A TW109130973 A TW 109130973A TW I772880 B TWI772880 B TW I7728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lasma process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optical path
wind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7499A (zh
Inventor
東野秀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7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7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2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28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917Plasma diagnostics
    • H01J37/32935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ubes by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the object and/or discharge
    • H01J37/32972Spectral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266Field-of-view determination; Aiming or pointing of a photometer; Adjusting alignment; Encoding angular position; Size of the measurement area; Position tracking; Photodetection involving different fields of view for a single dete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4Optical or mechanical part supplementary adjustable parts
    • G01J1/0407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otherwise, e.g. manifolds, windows, holograms, gratings
    • G01J1/0411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otherwise, e.g. manifolds, windows, holograms, gratings using focussing or collimating elements, i.e. lenses or mirrors; Aberration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4Optical or mechanical part supplementary adjustable parts
    • G01J1/0407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otherwise, e.g. manifolds, windows, holograms, gratings
    • G01J1/0414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otherwise, e.g. manifolds, windows, holograms, gratings using plane or convex mirrors, parallel phase plates, or plane beam-spl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1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 G01J1/2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intensity of the measured or reference value being varied to equalise their effects at the detectors, e.g. by varying incidence angle
    • G01J1/2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intensity of the measured or reference value being varied to equalise their effects at the detectors, e.g. by varying incidence angle using a variable element in the light-path, e.g. filter, polaris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檢測狹窄區域內之光之變化的電漿處理裝置。 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具備:腔室,其可維持經減壓為低於大氣壓之氣體環境;氣體供給部,其可向上述腔室之內部供給氣體;載置部,其設於上述腔室之內部,且可載置處理物;減壓部,其可將上述腔室之內部減壓;窗,其設於上述腔室,且與上述載置部對向;電漿產生部,其設於上述腔室之外部且上述窗之與上述載置部側為相反側之面上,且可於上述腔室之內部產生電漿;光路變更部,其局部地設於上述窗之內部,且具有相對於上述腔室之中心軸傾斜之面;及檢測部,其設於上述窗之側面側,且與上述光路變更部之上述面相向。

Description

電漿處理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電漿處理裝置。
乾式蝕刻等所使用之電漿處理裝置中,設有檢測處理物之狀態之檢測部。例如,在電漿處理之終點檢測中,基於照射於處理物表面之光之散射強度變化而檢測處理之終點。又,電漿處理之終點檢測,亦有基於電漿之發光光譜之變化而檢測處理之終點之情形。又,電漿處理之終點檢測,亦有基於處理物在其被進行處理之區域中之反射光或透過光而檢測處理之終點之情形。即,一般而言,電漿處理之終點係基於電漿處理之過程中產生之光學變化而檢測。
此處,已有提案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其具備設置於腔室側面之檢測窗(透過窗)、及設置於腔室外部且經由檢測窗檢測電漿之發光之檢測部。又,已有提案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其具備呈板狀且設於腔室頂部之窗、及檢測自腔室之內部向窗入射且在窗之內部傳播而自窗之側面放射之光的檢測部。該等檢測部例如檢測使電漿產生之區域整體般之大範圍內之發光。 該情形時,由於入射至檢測部之光之強度為大範圍內之光之強度之平均值,因此難以檢測處理物表面之些微變化。
近年來,處理部分之細微化有所進展,例如所要形成之凹凸或孔等之開口率亦有1%以下之情形。如此之情形時,因所要去除之物質之量變少,故光之變化量變得微小。因此,若要檢測廣大範圍內之發光,則更加難以檢測處理物之表面之些微變化。
該情形時,若可檢測狹窄區域內之光的變化,則即使是細微之處理,仍可高精度檢測出處理之終點,乃至可高精度地進行細微之處理。
因此,期望開發出一種可檢測狹窄區域內之光之變化之電漿處理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66935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檢測狹窄區域內之光之變化的電漿處理裝置。
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具備:腔室,其可維持經減壓為低於大氣壓之氣體環境;氣體供給部,其可向上述腔室之內部供給氣體;載置部,其設於上述腔室之內部,且可載置處理物;減壓部,其可將上述腔室之內部減壓;窗,其設於上述腔室,且與上述載置部對向;電漿產生部,其設於上述腔室之外部且上述窗之與上述載置部側為相反側之面上,且可於上述腔室之內部產生電漿;光路變更部,其局部地設於上述窗之內部,且具有相對於上述腔室之中心軸傾斜之面;及檢測部,其設於上述窗之側面側,且與上述光路變更部之上述面相向。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可檢測狹窄區域內之光之變化之電漿處理裝置。
1:電漿處理裝置
2:腔室
2a:中心軸
2b:孔
2c:直線
3:載置模組
4:電源部
5:電源部
6:減壓部
7:氣體供給部
8:處理狀態檢測部
9:控制部
21:本體部
21a:底板
21a1:孔
21b:區域
21c:搬入搬出口
21c1:閘閥
22:頂板
22a:孔
22b:氣體供給口
23:窗
23a:面
31:載置部
31a:電極
31a1:拾取銷
31b:絕緣環
31c:台座
32:支持部
32a:安裝部
32a1:孔
32a2:孔
32b:樑
32c:凸緣
32c1:孔
33:蓋
41:電源
42:匹配部
42a:匹配電路
42b:風扇
42c:匯流排
51:電極
52:電源
53:匹配電路
54:法拉第屏蔽罩
55:配線
61:泵
61a:吸氣口
62:閥
62a:閥體
62a1:軸
62b:驅動部
71:氣體收納部
72:氣體控制部
73:開關閥
81:光路變更部
81a:面
81b:光路變更部
81ba:面
81c:光路變更部
81ca:面
81d:光路變更部
81da:側面
82:檢測部
83:導光部
100:處理物
101:電漿處理裝置
102:腔室
102a:本體部
102b:區域
102c:搬入搬出口
102d:閘閥
102e:排氣口
103:載置部
103a:電極
103b:台座
103c:絕緣環
106:減壓部
106a:泵
106b:壓力控制部
109:控制部
181:光路變更部
181a:端面
181b:凹部
B:直線
d:深度尺寸
D:剖面積
G:氣體
La:入射光
Lb:出射光
P:電漿
t1:壁厚
t2:壁厚
圖1係用以例示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之示意剖視圖。
圖2係用以例示載置模組之示意立體圖。
圖3係用以例示光路變更部之示意剖視圖。
圖4(a)、(b)係用以例示光路變更部之變化例之示意剖視圖。
圖5係用以例示光路變更部之另一變化例之示意剖視圖。
圖6係用以例示設於窗之側面之平坦面之示意俯視圖。
圖7(a)、(b)係用以例示另一實施形態之光路變更部之示意剖視圖。
圖8係用以例示另一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之示意剖視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例示實施形態。另,各圖式中,對相同之構成要件標註相同之符號,適當省略詳細之說明。
圖1係用以例示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之示意剖視圖。
圖2係用以例示載置模組3之示意立體圖。
如圖1所示,於電漿處理裝置1中,可設置腔室2、載置模組3、電源部4、電源部5、減壓部6、氣體供給部7、處理狀態檢測部8、及控制部9。
腔室2可具有可維持經減壓為低於大氣壓之氣體環境的氣密構造。
腔室2可具有本體部21、頂板22、及窗23。
本體部21呈大致圓筒形狀,且於一端部一體設有底板21a。本體部21之另一端部開口。本體部21例如可由鋁合金等金屬形成。又,本體部21可接地。於本體部21之內部設有產生電漿P之區域21b。本體部21可設置用以將處理物100搬入搬出之搬入搬出口21c。搬入搬出口21c可由閘閥21c1氣密地封閉。
處理物100例如可為光罩、掩膜基片、晶圓、玻璃基板等。惟處理物100並非限定於所例示者。
頂板22可呈板狀,且以封蓋本體部21之開口之方式設置。頂板22可與底板21a對向而設置。於頂板22之中央區域可設置貫通厚度方向之孔22a。孔22a之中心可設於腔室2(本體部21)之中心軸2a上。孔22a可為用以 使自後述之電極51放射之電磁波透過2.14/4而設置。頂板22例如可由鋁合金等金屬形成。
窗23可呈板狀,且設於頂板22。窗23可以封蓋孔22a之方式設置。即,窗23設於腔室2,與載置部31對向。窗23可使光與電磁場透過,且可由進行蝕刻處理時不易被蝕刻之材料形成。窗23例如可由石英等之介電質材料形成。
如圖1及圖2所示,載置模組3可具有載置部31、支持部32、及蓋33。載置模組3可具有自腔室2(本體部21)之側面向腔室2(本體部21)之內部突出、且於前端側設置載置部31之懸臂構造。處理物100可載置於載置部31。載置部31位於產生電漿P之區域21b之下方。
載置部31可具有電極31a、絕緣環31b、及台座31c。
電極31a可由金屬等之導電性材料形成。電極31a之上表面可為用以載置處理物100之載置面。電極31a例如可用螺釘緊固於台座31c。又,電極31a可內置拾取銷31a1(參照圖2)及溫度控制部等。拾取銷31a1可設置複數個。
複數之拾取銷31a1可呈棒狀,且設為可自電極31a之上表面突出。複數之拾取銷31a1可在進行處理物100之交接時使用。因此,複數之拾取銷31a1可藉由未圖示之驅動部,進行自電極31a之上表面突出、與向電極31a之內部縮入。複數之拾取銷31a1之數目或配置可根據處理物100之大 小或俯視形狀等進行適當變更。
溫度控制部例如可為冷媒之循環線路(流道)或加熱器等。溫度控制部例如可基於來自未圖示之溫度感測器之輸出,而控制電極31a之溫度、以及載置於電極31a之處理物100之溫度。
絕緣環31b可呈環狀,且覆蓋電極31a之側面。絕緣環31b例如可由石英等之介電質材料形成。
台座31c可設於電極31a、與支持部32之安裝部32a之間。台座31c可為用以將電極31a與支持部32之間絕緣而設置。台座31c例如可由石英等之介電質材料形成。台座31c例如可用螺釘緊固於支持部32之安裝部32a。
支持部32可於腔室2之內部空間支持載置部31。支持部32可為在腔室2之側面與載置部31之下方之間延伸者。
支持部32可具有安裝部32a、樑32b、及凸緣32c。安裝部32a、樑32b、及凸緣32c例如可由鋁合金等形成。
安裝部32a可在腔室2之內部空間位於載置部31之下方。安裝部32a可以使安裝部32a之中心位於腔室2之中心軸2a上之方式設置。安裝部32a可呈筒狀,且於載置部31側之端面設置孔32a1。可於與載置部31側為相反側之端面設置孔32a2。匯流排42c或冷媒用之配管等可經由孔32a1而連接於電極31a。
孔32a2可在連接匯流排42c或冷媒用之配管等、或進行電極31a之維護時使用。可於安裝部32a之載置部31側之端面設置載置部31(台座31c)。因此,安裝部32a之俯視形狀可設為與載置部31之俯視形狀相同。安裝部32a之俯視尺寸可與載置部31之俯視尺寸相同或較其稍大。
樑32b之一端部可連接於安裝部32a之側面。樑32b之另一端部可與凸緣32c連接。樑32b可為在腔室2之內部空間自腔室2之側面向腔室2之中心軸2a延伸者。樑32b可為呈角筒狀者。樑32b之內部空間可經由設於凸緣32c之孔32c1而與腔室2之外部之空間(大氣空間)相連。因此,匯流排42c可與大氣空間相接。若樑32b之內部空間與腔室2之外部空間相連,則樑32b之內部空間之壓力與腔室2之外部空間之壓力(例如大氣壓)相同。又,樑32b之內部空間可與安裝部32a之內部空間相連。該情形時,支持部32之內部空間之壓力與腔室2之外部空間之壓力(例如大氣壓)相同。
凸緣32c可呈板狀,且具有貫通厚度方向之孔32c1。凸緣32c可安裝於腔室2之外側壁,例如可用螺釘緊固於腔室2之外側壁。
可於腔室2之側面設置孔2b。孔2b可具有可供安裝於安裝部32a之載置部31通過之大小與形狀。因此,經由孔2b,可將設有載置部31之載置模組3自腔室2拆卸,或將設有載置部31之載置模組3安裝於腔室2。
即,經由孔2b,可將設有載置部31之安裝部32a及樑32b搬入腔室2之 內部及搬出至腔室2之外部。另,為容易地安裝與拆卸載置模組3,亦可於腔室2之外側壁設置滑件。
蓋33可設於安裝部32a之與載置部31側為相反側之端面。蓋33例如可用螺釘緊固於安裝部32a。藉由將蓋33安裝於安裝部32a,可將孔32a2氣密地封閉。蓋33之形狀無特別限定,可為拱頂狀之蓋33,亦可為板狀之蓋33。蓋33例如可由鋁合金等形成。
此處,若為具有懸臂構造之支持部32,則可在腔室2之內部空間於載置部31之下方設置空間,故可於載置部31之正下方配置減壓部6。若可於載置部31之正下方配置減壓部6,則實效排氣速度變大,且易於進行無偏移之軸對稱之排氣。又,若為具有懸臂構造之支持部32,則可自水平方向將設有載置部31之支持部32自腔室2拆卸,或將設有載置部31之支持部32安裝於腔室2。因此,與將載置部固定於腔室2之底面之情形相比,電漿處理裝置之維護變得容易。
然而,於載置部31設有金屬製之電極31a。又,於載置部31亦設有拾取銷31a1或其驅動部、冷媒之循環線路或加熱器等之溫度控制部等。因此,載置部31之重量變重。由於支持部32具有懸臂構造,故若設於前端側之載置部31之重量變重,則載荷會偏移,恐有支撐載置部31之樑32b之前端向下方彎曲之疑慮。若樑32b之前端向下方彎曲,恐有載置部31傾斜之疑慮。例如,載置部31之重量可能有56~70kgf(重量千克)。於此情形下,會有載置模組3之前端朝下方下降0.2mm左右之情形。
由於載置部31上會載置處理物100,故載置處理物100之載置面須有至少處理物100之主面之面積以上之面積。因此,載置部31之俯視尺寸變大。若俯視尺寸較大之載置部31傾斜,則腔室2內之氣體流動會變得混亂,或電漿密度變得不均勻,而恐有處理特性不均勻之疑慮。
該情形下,若為了抑制載置部31之傾斜而增大支撐載置部31之樑32b之剖視尺寸,恐有妨礙排氣而使得實效排氣速度降低、或無偏移之軸對稱之排氣變得困難之疑慮。該情形時,若將支撐載置部31之樑32b設為複數個,則可減小1個樑32b之剖視尺寸,故可抑制實效排氣速度降低。又,只要設法配置複數之樑32b,仍可進行軸對稱之排氣。然而,配置複數個樑32b會使固定於腔室2側面之部分之尺寸增大,故恐將使得支持部32之安裝及拆卸變困難,從而維護性降低之疑慮。
對此,於本實施形態之支持部32設有內部具有空間之樑32b。且,如前述,樑32b之內部空間與腔室2之外部空間相連。即,樑32b之內部空間之壓力與腔室2之外部空間之壓力(例如大氣壓)相同。又,將樑32b之載置部31側之側部(上側之側部)之壁厚設為t1,將樑32b之與載置部31側為相反側之側部(下側之側部)之壁厚設為t2之情形時,「t1>t2」。
因此,進行電漿處理時,對應於樑32b之內部壓力與樑32b之外部壓力之差的等分佈載荷,會施加於樑32b之上側之側部與下側之側部。該情形時,施加於樑32b之上側之側部與下側之側部之等分佈載荷相等。因 此,若「t1>t2」,則樑32b之上側之側部之彎曲量大於樑32b之下側之側部之彎曲量。其結果,樑32b之前端會向上方彎曲,故可利用由壓力差所致之向上彎曲,而抵消由載置部31之重量所致之向下彎曲。另,壁厚t1、t2之具體尺寸可藉由進行實驗或模擬而適當決定。
其次,返回圖1,對電源部4、電源部5、減壓部6、氣體供給部7、處理狀態檢測部8、及控制部9進行說明。
電源部4可為所謂的偏壓控制用之高頻電源。即,電源部4可為用於控制引入至載置部31上之處理物100之離子能量而設置。
電源部4可具有電源41及匹配部42。
電源41可輸出具有適於引入離子之頻率(例如1MHz~27MHz之頻率)之高頻功率。
匹配部42可具有匹配電路42a、風扇42b、及匯流排42c。
匹配電路42a可為用於在電源41側之阻抗與電漿P側之阻抗之間進行匹配而設置。匹配電路42a可經由匯流排(配線構件)42c而電性連接於電源41與電極31a。即,電源41可經由匯流排42c而與設於載置部31之電極31a電性連接。
風扇42b可於支持部32之內部輸送空氣。風扇42b可為用於將設於支持部32之內部之匯流排42c或匹配電路42a冷卻而設置。
又,匹配部42可設於支持部32之凸緣32c。若將匹配部42設於凸緣32c,則在將載置模組3自腔室2(本體部21)拆卸、或將載置模組3安裝於腔 室2(本體部21)時,可使載置模組3與匹配部42一體移動。因此,可謀求維護性提高。
又,樑32b之內部空間經由匹配部42與腔室2(本體部21)之外部之空間相連。因此,樑32b之內部空間之壓力可設為與腔室2之外部空間之壓力(例如大氣壓)相同。
電源部5可為用以使電漿P產生之高頻電源。即,電源部5可為在腔室2之內部產生高頻放電而使電漿P產生而設置。
本實施形態中,電源部5設於腔室2之外部且窗23之與載置部31側為相反側之面上,且係使電漿P於腔室2之內部產生之電漿產生部。
電源部5可具有電極51、電源52、匹配電路53、及法拉第屏蔽罩54。
電極51可設於腔室2之外部且窗23之上。電極51可具有使電磁場產生之複數之導體部與複數個電容部(電容器)。
電源52可輸出具有100KHz~100MHz左右之頻率之高頻功率。該情形時,電源52可輸出具有適於產生電漿P之頻率(例如13.56MHz之頻率)之高頻功率。又,電源52亦可為使輸出之高頻功率之頻率變化者。
匹配電路53可為用於在電源52側之阻抗與電漿P則之阻抗之間進行匹配而設置。匹配電路53可經由配線55而電性連接於電源52與電極51。匹配電路53亦可經由匯流排而電性連接於電源52與電極51。
法拉第屏蔽罩54可設於窗23與電極51之間。法拉第屏蔽罩54可呈板 狀,且由金屬等之導電性材料形成。法拉第屏蔽罩54可具有自中心放射狀地延伸之複數個狹縫。又,於法拉第屏蔽罩54之電極51側之面可設置使用絕緣材料之絕緣膜。法拉第屏蔽罩54之由導電性材料形成之部分可接地。
另,圖1例示之電漿處理裝置1為上部具有感應耦合型電極、下部具有電容耦合型電極之雙頻電漿處理裝置。
惟電漿之產生方法並非限定於所例示者。
電漿處理裝置1例如亦可為使用感應耦合型電漿(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之電漿處理裝置、或使用電容耦合型電漿(CCP: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之電漿處理裝置等。
減壓部6可位於載置部31之下方,以腔室2之內部成為特定壓力之方式進行減壓。
減壓部6可具有泵61及閥62。
泵61可設於腔室2之外部。泵61可連接於設於腔室2之底板21a之孔21a1。泵61可將腔室2之內部之氣體排出。泵61例如可為渦輪分子泵(TMP:Turbo Molecular Pump)等。另,作為反向泵,亦可將羅茨型乾式泵連接於渦輪分子泵。
閥62可具有閥體62a及驅動部62b。
閥體62a可呈板狀,且設於腔室2之內部。閥體62a可對向於孔21a1。閥體62a之俯視尺寸可大於吸氣口61a之俯視尺寸。在自中心軸2a方向觀察 閥體62a之情形下,閥體62a可覆蓋泵61之吸氣口61a。
驅動部62b可使閥體62a之位置於腔室2(本體部21)之中心軸2a方向上變化。即,驅動部62b可使閥體62a上升,或使閥體62a下降。驅動部62b可具備連接於閥體62a之軸62a1、及使軸62a1移動之控制馬達(例如伺服馬達等)。閥62可為所謂的提動閥。
此處,若閥體62a之位置於腔室2之內部變化,則閥體62a與腔室2之底板21a之間之距離變化。閥體62a與腔室2之底板21a之間之空間成為排氣之流道。因此,若改變該部分之尺寸則電導會有所變化,故可控制排氣量或排氣速度等。控制部9例如可基於檢測腔室2之內壓之未圖示之真空計等之輸出而控制驅動部62b,從而使閥體62a之位置變化。另,真空計可為膜片式電容壓力計等。
氣體供給部7可向腔室2內部之產生電漿P之區域21b供給氣體G。
氣體供給部7可具有氣體收納部71、氣體控制部72、及開關閥73。氣體收納部71、氣體控制部72、及開關閥73可設於腔室2之外部。
氣體收納部71可收納氣體G,且將所收納之氣體G供給至腔室2之內部。氣體收納部71例如可為收納氣體G之高壓瓶等。氣體收納部71與氣體控制部72可經由配管連接。
氣體控制部72可控制自氣體收納部71供給至腔室2之內部之氣體G之流量或壓力等。氣體控制部72例如可為MFC(Mass Flow Controller:質 量流量控制器)等。氣體控制部72與開關閥73可經由配管連接。
開關閥73可經由配管連接於設於腔室2之氣體供給口22b。另,亦可設置複數個氣體供給口22b,自複數個方向均等地向產生電漿P之區域21b供給氣體G。開關閥73可控制氣體G之供給與停止。開關閥73例如可為二通電磁閥等。另,亦可使氣體控制部72具有開關閥73之功能。
氣體G可為當藉由電漿P而被激發、活化時,生成所期望之自由基或離子者。例如,若電漿處理為蝕刻處理,則氣體G可為生成可對處理物100之露出面進行蝕刻之自由基或離子者。該情形時,氣體G例如可為含氯之氣體、含氟之氣體等。氣體G例如可為氯氣與氧氣之混合氣體、三氟甲烷(CHF3)、三氟甲烷(CHF3)與四氟化碳(CF4)之混合氣體、六氟化硫(SF6)與氦氣之混合氣體等。
處理狀態檢測部8可基於電漿處理過程中產生之光學性變化而檢測處理物100之狀態。例如,處理狀態檢測部8可進行電漿處理之終點檢測。
處理狀態檢測部8可具有光路變更部81及檢測部82。
光路變更部81可設於窗23之內部。光路變更部81在自窗23朝向載置部31之方向(窗23之厚度方向)、與相對於自窗23朝向載置部31之方向正交之方向(與窗23之厚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之間,變更所入射之光之光路。
例如,光路變更部81可局部地設於窗23之內部,且具有相對於腔室2之中心軸2a傾斜之面(反射面)。
圖3係用以例示光路變更部81之示意剖視圖。
圖3所例示之光路變更部81可為於窗23之、與載置部31側為相反側之面上開口之凹部。例如,光路變更部81即凹部之底面為平坦面,且底面為反射面即面81a。面81a與腔室2之中心軸2a之間之角度可設為45°。凹部之外形例如可為圓柱或多邊形柱。
如圖3所示,光路變更部81可反射入射光La,且使入射光La之光路與出射光Lb之光路之間的角度成為90°。即,可將自檢測部82朝向面81a之光對面81a入射之入射角設為45°,可將反射角設為45°。
另,圖3例示光自窗23之厚度方向入射之情形(光自載置部31側向光路變更部81入射之情形),然而若為檢查光自窗23之側面側(周端面側)入射至光路變更部81之情形時,亦藉由光路變更部81而改變檢查光之行進方向。且,自光路變更部81出射且由處理物100反射之檢查光亦與入射光La同樣地,藉由光路變更部81而改變檢查光之行進方向。
圖3所例示之光路變更部81如上述為凹部。光路變更部81之內部可為空間,亦可填充氣體、液體、固體。又,亦可於面81a形成包含反射率較高之材料之膜(例如含氧化鈦之膜)。於光路變更部81之內部填充氣體、液體、固體,或於面81a設置膜之情形時,較佳使用具有絕緣性之氣體、液體、固體。如此可抑制光路變更部81對藉由電源部5形成之電磁場造成影響。
又,若面81a有凹凸,則光會因凹凸而散射,故較佳為提高面81a之平度。例如,可藉由光學研磨將面81a之表面粗度設為Ra0.02以下。
圖4(a)、(b)係用以例示光路變更部之變化例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4(a)所示,可為深度尺寸d較小之光路變更部81b。若深度尺寸d較小,可縮短對光路變更部81b即凹部進行切削加工所使用之切削工具之長度。切削工具之長度越短,越可提高切削工具之剛性。因此,切削工具之振動減少,光路變更部81b即凹部之底面(面81ba)之平度提高。例如,若面81ba為圓形時,深度尺寸d較佳為該圓形之直徑的0.5倍以上、1.0倍以下。另,若面81ba為四邊形時,深度尺寸d較佳為該四邊形之內切圓之直徑的0.5倍以上、1.0倍以下。
又,如圖4(b)所示,可為底面(面81ca)之面積較大之光路變更部81c。藉由增大面81ca之面積,可使用剖面積較大之切削工具。切削工具之剖面積越大,越可提高切削工具之剛性。因此,切削工具之振動減少,光路變更部81c即凹部之底面(面81ca)之平度提高。
又,亦可減小凹部之深度且增大凹部底面之面積。如此可進一步提高底面之平度。又,由於光學研磨容易進行,故更容易使底面之平度成為所期望之值。
此處,正交於中心軸2a之方向之光路變更部81之剖面積(參照圖6記載之「D」),較佳為與窗23之載置部31側為相反側之面的面積之1.95%以下。或者,光路變更部81之載荷較佳為窗23之容許載荷之9.8%以下。若施加於光路變更部81之載荷為該程度,則可將具有光路變更部81之窗23之耐久性視為與不具有光路變更部81之窗之耐久性大致相同。即,如 此可維持窗23之強度(耐真空強度)。
又,正交於中心軸2a之方向之光路變更部81之剖面積(參照圖6記載之「D」),更佳為與窗23之載置部31側為相反側之面的面積之0.5%以下。或者,施加於光路變更部81之載荷更佳為窗23之容許載荷之5.0%以下。如此可使窗23之靜電電容之變化些微,故可抑制光路變更部81對藉由電源部5形成之電磁場造成影響。
圖5係用以例示光路變更部之另一變化例之示意剖視圖。
圖5所例示之光路變更部81d,為呈具有平坦側面81da之多邊形柱狀(例如四邊形柱狀)之凹部。光路變更部81d之側面81da相對於窗23之上表面(與載置部31側為相反側之面)以45°之角度傾斜。如此可使自正交於窗23之上表面之方向朝側面81da入射之入射光La成為朝向與窗23之上表面平行之方向反射之出射光Lb。該情形時,由於與凹部之底面相比可容易地增大凹部之側面之面積,故容易進行光學研磨。
此處,自窗23之載置部31側之面朝窗23之內部入射之光之一部分,在窗23之內部反射而自窗23之側面(周端面)出射至外部。因此,藉由檢測部82亦可檢測自窗23之側面出射至外部之光。然而,若如此,入射至檢測部82之光之強度會成為較廣範圍內之光之強度的平均值,故難以檢測處理物100表面之些微變化。
近年來,處理部分之細微化有所進展,例如亦有所要形成之凹凸或 孔等之開口率成為1%以下之情形。如此之情形時,由於所要去除之物質之量變少,故光之變化量變得微小。因此,若要檢測廣大範圍內之發光,則更加難以檢測處理物100之表面之些微變化。
又,如上述,於窗23之上設有電極51或法拉第屏蔽罩54等。因此,若檢測朝窗23之厚度方向出射之光,則會有受到電極51或法拉第遮蔽罩54等妨礙而無法檢測恰當位置之光之情形。
如上述,光路變更部81可縮小剖面積,且可設於窗23之任意位置。因此,可檢測恰當之位置之狹窄區域(檢測區域)內之光的變化。其結果,即使是細微之處理,仍可高精度地檢測電漿處理之終點,乃至可高精度地進行細微之處理。
又,由於可使入射光之光路與出射光之光路之間之角度為90°,故可於窗23之側面側配置檢測部82。因此,不論電極51或法拉第屏蔽罩54等之形狀或配置為何,皆可於恰當之位置配置檢測部82。
檢測部82可設於窗23之側面側,且設於與光路變更部81之面81a對向之位置。
若設置光路變更部81,則於腔室2之內部產生之光的一部分會在光路變更部81之面81a反射而入射至檢測部82。因此,檢測部82可為具有受光部者。例如,檢測部82可基於經由光路變更部81而入射至受光部之光之波長的變化,檢測處理物100之狀態(例如電漿處理之終點)。
另,「與光路變更部81之面81a對向之位置」是指可由檢測部82檢測自窗23之載置部31側之面入射至窗23之內部之光(入射光La)中、由光路變更部81之面81a反射之光(出射光Lb)的位置。
又,例如,檢測部82可為具有投光部與受光部者。投光部可經由光路變更部81對處理物100之表面照射檢查光。受光部可接收由處理物100之表面反射且經由光路變更部81而朝向受光部之光、與自投光部出射之光之干涉光。例如,檢測部82經由光路變更部81之面81a而對處理物100之表面照射光。由處理物100之表面反射且由光路變更部81之面81a進而反射之光係入射至檢測部82。
該情形時,檢測部82可基於干涉光之變化,檢測處理物100之狀態(例如電漿處理之終點)。
另,檢測部82並非限定於所例示者,只要是可檢測光學性變化者即可。例如,檢測部82亦可進而具有分光器。若設有分光器,則可擷取具有特定波長之光,故可謀求檢測精度提高。
又,若具有投光部與受光部之檢測部82之情形時,較佳為由處理物100之表面反射之光大多數入射至光路變更部81之面81a。即,較佳為因光路變更部81而彎曲之檢查光之光軸、與由處理物100之表面反射之檢查光之光軸大致相同。為此,窗23與載置部31較佳為大致平行。但,如上述,在支持載置部31之支持部32具有懸臂構造之情形下,恐有載置部31 傾斜之疑慮。因此,在使用具有投光部與受光部之檢測部82、與具有懸臂構造之載置部31之情形下,較佳為樑32b上側之側部之壁厚(t1)厚於樑32b下側之側部之壁厚(t2)(t1>t2)。若「t1>t2」,則容易使窗23與載置部31大致平行,故可使因光路變更部81而彎曲之檢查光之光軸、與由處理物100之表面反射之檢查光之光軸大致相同。
又,如圖1所示,光路變更部81與檢測部82亦可經由導光部83連接。該情形時,導光部83與光路變更部81之面81a對向。導光部83例如可為光纖等。導光部83並非必要,亦可使檢測部82接近窗23之側面而設置。惟,若設置導光部83,則容易將檢測部82設於所期望之位置。
圖6係用以例示設於窗之側面之平坦面之示意俯視圖。
如圖6所示,可於窗23之側面之與檢測部82或導光部83對向之部分設置平坦面23a。設置導光部83之情形時,導光部83可設於窗23之側面之面23a與檢測部82之間。如此可容易地進行檢測部82或導光部83與窗23之光學性連接。
又,若面23a有凹凸,會因凹凸使得光散射,故較佳為與面81a相同地提高面23a之平度。例如,可藉由光學研磨將面23a之表面粗度設為Ra0.02以下。
另,於與軸2a正交且與軸2a相交之直線2c上,存在面23a之中心與面81a之中心。且,面23a正交於直線2c,面81a可設為通過面81a之中心、且沿著面81a之直線B與直線2c正交。藉由以使自檢測部82或導光部83出 射之檢查光之光軸與直線2c一致之方式配置檢測部82或導光部83,可容易地進行檢測部82或導光部83與光路變更部81之光學性連接。又,只要在欲檢測處理物100之處理狀態之位置的正上方設置面81a,便可確實地在所期望之位置檢測處理物100之處理狀態。
又,導光部83可具有複數條光纖。檢測部82可具有複數個分光器。且,可將1條光纖連接於1個分光器。如此可容易地進行上述之干涉光之檢測。
又,光路變更部81亦可設置複數個。若設置複數個光路變更部81,則可獲知複數部位之處理狀態。又,若選擇用於檢測之光路變更部81,則無須增加檢測部82之數目,便可獲知複數個部位之處理狀態。
控制部9可為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之運算部、及記憶體等之記憶部者。
控制部9可基於儲存於記憶部之控制程式,控制設於電漿處理裝置1之各要件之動作。例如,控制部9可基於來自處理狀態檢測部8(檢測部82)之輸出,使電漿處理結束。
圖7(a)、(b)係用以例示另一實施形態之光路變更部181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7(a)、(b)所示,光路變更部181可設於窗23之內部。光路變更部181可具有平坦之端面181a,且端面181a與腔室2之中心軸2a之間之角度 為45°。
如圖7(a)所示,可將光路變更部181嵌入窗23之內部。例如,可於形成窗23時嵌入光路變更部181。例如,可藉由對窗23照射雷射而對窗23之內部進行加工,而形成光路變更部181。
如圖7(b)所示,可於窗23設置凹部181b,於凹部181b之內部設置光路變更部181。
光路變更部181較佳為由反射率較高、具有絕緣性之材料形成。例如,光路變更部181可為將窗23之內部加工者、或含氧化鈦之膜等。若為具有絕緣性之光路變更部181,則可抑制光路變更部181對藉由電源部5形成之電磁場造成影響。
圖8係用以例示另一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01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8所示,可於電漿處理裝置101設置腔室102、載置部103、電源部4、電源部5、減壓部106、氣體供給部7、處理狀態檢測部8、及控制部109。另,於電漿處理裝置101中亦為,電源部5為在腔室102之內部使電漿P產生之電漿產生部。
腔室102可具有可維持經減壓為低於大氣壓之氣體環境的氣密構造。
腔室102可具有本體部102a及窗23。
本體部102a可為將頂板、底板、及大致圓筒形狀之側部一體化而成者。本體部102a例如可由鋁合金等之金屬形成。又,本體部102a可接 地。於本體部102a之內部設有產生電漿P之區域102b。於本體部102a可設置用以將處理物100搬入搬出之搬入搬出口102c。搬入搬出口102c可由閘閥102d氣密地封閉。
載置部103可設於腔室102(本體部102a)之內部且本體部102a之底面之上。載置部103可具有電極103a、台座103b、及絕緣環103c。載置部103之內部可與外部之空間(大氣空間)相連。
電極103a可設於產生電漿P之區域102b之下方。電極103a之上表面可為用於載置處理物100之載置面。電極103a可由金屬等之導電性材料形成。又,與上述之電極31a同樣地,於電極103a可內置複數個拾取銷或溫度控制部等。
台座103b可設於電極103a與本體部102a之底面之間。台座103b可為用以將電極103a與本體部102a之間絕緣而設置。台座103b例如可由石英等之介電質材料形成。
絕緣環103c可呈環狀,且以覆蓋電極103a之側面、及台座103b之側面之方式設置。絕緣環103c例如可由石英等之介電質材料形成。
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01亦可設置上述之電源部4。如上所述,電源部4可為所謂的偏壓控制用之高頻電源。又,匹配電路42a可經由匯流排42c電性連接於電源41與電極103a。由於載置部103之內部與大氣 空間相連,故匯流排42c可與大氣空間相接。
電漿處理裝置101亦可為上部具有感應耦合型電極、下部具有電容耦合型電極之雙頻電漿蝕刻裝置。惟,電漿之產生方法非限定於所例示者。
電漿處理裝置101例如亦可為使用感應耦合型電漿(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之電漿處理裝置、或使用電容耦合型電漿(CCP: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之電漿處理裝置等。
減壓部106可具有泵106a及壓力控制部106b。
減壓部106能以腔室102之內部成為特定壓力之方式進行減壓。泵106a例如可為渦輪分子泵等。另,作為反向泵,亦可將羅茨型乾式泵連接於渦輪分子泵。泵106a與壓力控制部106b可經由配管連接。
壓力控制部106b可基於檢測腔室102之內壓之未圖示之真空計等之輸出,以腔室102之內壓成為特定壓力之方式進行控制。另,真空計可為膜片式電容壓力計等。壓力控制部106b例如可為APC(Auto Pressure Controller:自動壓力控制器)等。壓力控制部106b可經由配管而連接於設於本體部102a之排氣口102e。
控制部109可為具備CPU等之運算部、記憶體等之記憶部者。控制部109可基於儲存於記憶部之控制程式,而控制設於電漿處理裝置101之各要件之動作。例如,控制部109可基於來自處理狀態檢測部8(檢測部82)之輸出,使電漿處理結束。
因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01中亦設有處理狀態檢測部8,故可享有上述之效果。
以上,對實施形態進行了例示。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等之記述者。
關於上述之實施形態,凡是熟知本技術者施加適當設計變更者,只要具備本發明之特徵,皆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例如,電漿處理裝置1、101所具備之構成要件之形狀、材料、配置等非限定於所例示者,可適當加以變更。
又,上述之各實施形態所具備之各要件能夠在可能之情況下進行組合,且將該等組合者只要包含本發明之特徵,亦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1:電漿處理裝置
2:腔室
2a:中心軸
2b:孔
3:載置模組
4:電源部
5:電源部
6:減壓部
7:氣體供給部
8:處理狀態檢測部
9:控制部
21:本體部
21a:底板
21a1:孔
21b:區域
21c:搬入搬出口
21c1:閘閥
22:頂板
22a:孔
22b:氣體供給口
23:窗
31:載置部
31a:電極
31b:絕緣環
31c:台座
32:支持部
32a:安裝部
32a1:孔
32a2:孔
32b:樑
32c:凸緣
32c1:孔
33:蓋
41:電源
42:匹配部
42a:匹配電路
42b:風扇
42c:匯流排
51:電極
52:電源
53:匹配電路
54:法拉第屏蔽罩
55:配線
61:泵
61a:吸氣口
62:閥
62a:閥體
62a1:軸
62b:驅動部
71:氣體收納部
72:氣體控制部
73:開關閥
81:光路變更部
82:檢測部
83:導光部
100:處理物
G:氣體
P:電漿
t1:壁厚
t2:壁厚

Claims (18)

  1. 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其具備:腔室,其經配置用於維持經減壓為低於大氣壓之氣體環境;氣體供給部,其經配置用於向上述腔室之內部供給氣體;載置部,其設於上述腔室之內部,且經配置用於載置處理物;減壓部,其經配置用於將上述腔室之內部減壓為該低於大氣壓;窗,其設於上述腔室,且與上述載置部對向;電漿產生部,其設於上述腔室之外部且上述窗之與該載置部為相反側之面上,且經配置用於在上述腔室之內部產生電漿;光路變更部,其設於上述窗之內部,且具有相對於上述腔室之中心軸傾斜之面;及檢測部,其設於上述窗之側面側,且與上述光路變更部之上述面相向。
  2. 如請求項1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腔室之內部產生之光之一部分由上述光路變更部之上述面反射,且經配置為入射至上述檢測部。
  3. 如請求項1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檢測部包含:投光部,其對上述光路變更部之上述面照射光;受光部,其接收干涉光,上述干涉光係藉由在上述處理物之表面反射且經由上述光路變更部而朝向該受光部行進之光、以及自上述投光部出射之光而產生。
  4. 如請求項1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光路變更部之上述面為平坦,且上述面與上述腔室之上述中心軸之間的角度為45°。
  5. 如請求項3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自上述檢測部朝向上述面之光以45°對上述面入射,且以45°反射。
  6. 如請求項1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光路變更部係於上述窗之與上述載置部為相反側之面上開口之凹部。
  7. 如請求項1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窗之側面之與上述檢測部對向之部分設置平坦面,且於上述平坦面與上述檢測部之間進一步設置導光部。
  8. 如請求項7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導光部包含複數條光纖;上述檢測部包含複數個分光器;且上述複數條光纖之一者連接於上述複數個分光器之一者。
  9. 如請求項3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光路變更部之上述面為平坦,且上述面與上述腔室之上述中心軸之間的角度為45°。
  10. 如請求項9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自上述檢測部朝向上述面之光以 45°對上述面入射,且以45°反射。
  11. 如請求項3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光路變更部係於上述窗之與上述載置部為相反側之面上開口之凹部。
  12. 如請求項10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光路變更部係於上述窗之與上述載置部為相反側之面上開口之凹部。
  13. 如請求項3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窗之側面之與上述檢測部對向之部分設置平坦面,且於上述平坦面與上述檢測部之間進一步設置導光部。
  14. 如請求項11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窗之側面之與上述檢測部對向之部分設置平坦面,且於上述平坦面與上述檢測部之間進一步設置導光部。
  15. 如請求項12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窗之側面之與上述檢測部對向之部分設置平坦面,且於上述平坦面與上述檢測部之間進一步設置導光部。
  16. 如請求項13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導光部包含複數條光纖;上述檢測部包含複數個分光器;且 上述複數條光纖之一者連接於上述複數個分光器之一者。
  17. 如請求項14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導光部包含複數條光纖;上述檢測部包含複數個分光器;且上述複數條光纖之一者連接於上述複數個分光器之一者。
  18. 如請求項15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導光部包含複數條光纖;上述檢測部包含複數個分光器;且上述複數條光纖之一者連接於上述複數個分光器之一者。
TW109130973A 2019-09-09 2020-09-09 電漿處理裝置 TWI772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3822 2019-09-09
JP2019-163822 2019-09-09
JP2020117323A JP7095029B2 (ja) 2019-09-09 2020-07-07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20-117323 2020-07-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499A TW202127499A (zh) 2021-07-16
TWI772880B true TWI772880B (zh) 2022-08-01

Family

ID=7486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973A TWI772880B (zh) 2019-09-09 2020-09-09 電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95029B2 (zh)
KR (1) KR102437254B1 (zh)
TW (1) TWI772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2249973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8125A (ja) * 2000-06-14 2001-12-26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7066935A (ja) * 2005-08-29 2007-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12212989A (ja) * 2011-03-30 2012-11-01 Brother Ind Ltd 頭部搭載型カメラ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TW201624528A (zh) * 2014-12-19 2016-07-01 Hitachi High Tech Corp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
JP2017183607A (ja) * 2016-03-31 2017-10-05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2017A (ja) * 1984-12-26 1986-07-10 Hitachi Ltd エツチングモニタ装置
JPH088242B2 (ja) * 1989-10-31 1996-01-29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ッチング深さ測定装置
JP2006024764A (ja) 2004-07-08 2006-01-26 Canon Inc プラズマ発光強度分布計測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6263019B2 (ja) 2013-12-16 2018-01-1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温度測定方法、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温度測定用部材
JP6479465B2 (ja) 2014-12-26 2019-03-0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温度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8125A (ja) * 2000-06-14 2001-12-26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7066935A (ja) * 2005-08-29 2007-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12212989A (ja) * 2011-03-30 2012-11-01 Brother Ind Ltd 頭部搭載型カメラ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TW201624528A (zh) * 2014-12-19 2016-07-01 Hitachi High Tech Corp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
JP2017183607A (ja) * 2016-03-31 2017-10-05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5029B2 (ja) 2022-07-04
KR102437254B1 (ko) 2022-08-26
TW202127499A (zh) 2021-07-16
KR20210030231A (ko) 2021-03-17
JP2021044539A (ja)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55054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プラズマ制御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制御プログラム
TWI769237B (zh) 位置檢測系統及處理裝置
KR100812829B1 (ko) 플라즈마 성막 장치 및 플라즈마 성막 방법
KR102289568B1 (ko) 포커스 링을 검사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포커스 링을 검사하는 방법
KR101308852B1 (ko)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플라즈마 처리 방법
JP6869111B2 (ja) 基板受け渡し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KR100959659B1 (ko) 플라즈마처리장치
TWI772880B (zh) 電漿處理裝置
CN112449473B (zh) 等离子体探测装置、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控制方法
JP2019106358A (ja) マイクロ波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6442242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US11437224B2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7089977B2 (ja)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5411098B2 (ja) 分割可能な電極及びこの電極を用いた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ならびに電極交換方法
JP4669137B2 (ja) 分割可能な電極及びこの電極を用いた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22124331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22083015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JP2022034819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6552849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WO2024024231A1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I752353B (zh) 電漿處理裝置
JP2022053455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KR102252529B1 (ko) 반도체 제조 설비 점검을 위한 기준값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JP7479207B2 (ja) エッチング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US20240162076A1 (en) Vacuu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tilt adjustment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