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2769B - 成膜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2769B
TWI772769B TW109110366A TW109110366A TWI772769B TW I772769 B TWI772769 B TW I772769B TW 109110366 A TW109110366 A TW 109110366A TW 109110366 A TW109110366 A TW 109110366A TW I772769 B TWI772769 B TW I7727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onveying plate
plate
electronic component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0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5757A (zh
Inventor
西垣寿
吉村浩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5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5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2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276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35Applying energy to the substrate during 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0Substrate hol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
    • C23C14/541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subs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 coating; 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the vacuum, e.g. vacuum locks
    • C23C14/568Transferring the substrates through a series of coating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簡單的構成抑制電子零件的加熱的成膜裝置。本發明包括:腔室(20),供濺射氣體(G1)導入;成膜處理部(40),設置於腔室(20)內,具有通過濺射而使成膜材料堆積來進行成膜的濺射源(4),並且通過濺射源(4)而在腔室(20)內成膜於電子零件(100);搬送板(140),供在腔室(20)內進行成膜的電子零件(100)搭載;搬送裝置(30),經由托盤(34)來搬送搬送板(140);托盤(34),由搬送裝置(30)搬送;以及支撐部(35),設置於托盤(34),對搬送板(140)以在與托盤(34)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進行支撐。

Description

成膜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成膜裝置。
以手機為代表的無線通信設備中,搭載有許多半導體裝置等電子零件。為了防止對通信特性的影響,半導體裝置謀求抑制電磁波向外部的泄露等電磁波對內外的影響。因此,一直使用具有對電磁波的屏蔽功能的半導體裝置。
一般而言,半導體基板是通過在作為用於對安裝基板進行中轉的基板的中介層(interposer)基板上搭載半導體晶片,並利用樹脂將所述半導體晶片密封而形成。開發有一種通過在所述密封樹脂的上表面及側面設置導電性的電磁波屏蔽膜而賦予屏蔽功能的半導體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
此種電磁波屏蔽膜可設為多種金屬材料的積層膜。例如,已知有在形成有不銹鋼(Stainless Steel,SUS)膜的基礎上形成Cu膜,進而在其上形成SUS膜的積層結構的電磁波屏蔽膜。
關於電磁波屏蔽膜,為了獲得充分的屏蔽效果,需要降低電阻率。因此,對電磁波屏蔽膜要求某種程度的厚度。關於半導體裝置,一般而言,若為1 μm~10 μm左右的膜厚,則可獲得良好的屏蔽特性。就所述SUS、Cu、SUS的積層結構的電磁波屏蔽膜而言,已知若為1 μm~5 μm左右的膜厚,則可獲得良好的屏蔽效果。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035819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電磁波屏蔽膜的形成方法,已知有鍍敷法。但是,鍍敷法需要前處理步驟、鍍敷處理步驟、及水洗之類的後處理步驟等濕式步驟,因此不可避免電子零件的製造成本的上升。
因此,作為幹式步驟的濺射法受到矚目。作為利用濺射法的成膜裝置,提出有使用等離子體進行成膜的等離子體處理裝置。等離子體處理裝置將惰性氣體導入配置有靶材的真空容器,施加電壓。使經等離子體化的惰性氣體的離子與成膜材料的靶材碰撞,並使自靶材趕出的材料堆積於工件來進行成膜。
一般的等離子體處理裝置被用於可在幾十秒至幾分鐘的處理時間內形成的厚度為10 nm~數100 nm的膜的形成中。但是,如上所述,作為電磁波屏蔽膜,需要形成微米級厚度的膜。由於濺射法是使成膜材料的粒子堆積於成膜對象物上來形成膜的技術,因此所形成的膜越厚,膜的形成所需的時間越長。
因此,為了形成電磁波屏蔽膜,需要比一般的濺射法更長的幾十分鐘至一小時左右的處理時間。例如,就SUS、Cu、SUS的積層結構的電磁波屏蔽膜而言,為了獲得5 μm的膜厚,有時需要一小時多的處理時間。
如此,使用等離子體的濺射法中,在所述處理時間內,電子零件會一直暴露於等離子體的熱中。結果,至獲得厚度5 μm的膜為止,有時會將電子零件加熱至200℃上下。
另一方面,關於電子零件的耐熱溫度,若為幾秒~幾十秒左右的暫時加熱,則為200℃左右,但在加熱超過幾分鐘的情況下,一般為150℃左右。因此,難以使用一般的利用等離子體的濺射法來形成微米級的電磁波屏蔽膜。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成膜時的電子零件的溫度上升的成膜裝置。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所述目的,本發明的成膜裝置包括:腔室,供濺射氣體導入;成膜處理部,設置於所述腔室內,具有通過濺射而使成膜材料堆積來進行成膜的濺射源,並且通過所述濺射源而在所述腔室內成膜於電子零件;搬送板,供在所述腔室內進行成膜的所述電子零件搭載;搬送裝置,經由托盤來搬送所述搬送板;以及支撐部,設置於所述托盤,對所述搬送板以在與所述托盤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進行支撐。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抑制成膜時的電子零件的溫度上升的成膜裝置。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以下,稱為本實施方式)進行具體說明。
[電子零件] 如圖1的(A)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成為成膜對象的電子零件100是利用合成樹脂等絕緣性封裝體密封半導體晶片、二極管、電晶體、電容器或表面聲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濾波片等元件而成的表面安裝零件。半導體晶片是將多個電子元件集成化而成的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或大規模集成電路(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LSI)等集成電路。所述電子零件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一面成為電極露出面111a。電極露出面111a是供電極112露出並與安裝基板相對且與安裝基板連接的面。
電磁波屏蔽膜113由遮蔽電磁波的材料形成。圖1的(A)中,以剖面僅示出電磁波屏蔽膜113。電磁波屏蔽膜113成膜於電子零件100的頂面111b及側面111c、即電極露出面111a以外的外表面。頂面111b是與電極露出面111a相反的面。側面111c是將頂面111b與電極露出面111a相連且以與頂面111b及電極露出面111a不同的角度延伸的外周面。
為了獲得電磁波遮斷的屏蔽效果,電磁波屏蔽膜113只要至少形成於頂面111b即可。在側面111c存在有未圖示的接地銷。電磁波屏蔽膜113相對於側面111c的形成也是為了電磁波屏蔽膜113的接地。
此外,關於電子零件100,在形成有電磁波屏蔽膜113的狀態下,有時包含電磁波屏蔽膜113在內而稱為電子零件100。另外,關於頂面111b與側面111c,不論是形成還是未形成電磁膜屏蔽膜113,也簡稱為頂面111b、側面111c。即,形成於電子零件100的頂面111b的電磁波屏蔽膜113的表面也稱為頂面111b,形成於側面111c的電磁波屏蔽膜113的表面也稱為側面111c。
[保持片] 圖1的(B)是表示受到成膜處理後的電子零件100的狀態的側面圖。圖1的(B)中,以剖面示出電子零件100以外的部分。另外,圖2的(A)~圖2的(C)是表示為了受到成膜處理而用來搭載電子零件100的構件的立體圖。圖1的(B)及圖2的(A)所示,電子零件100由其中一面具備具有黏著性的黏著面的保持片120保持。更具體而言,預先將電子零件100的電極露出面111a密接於保持片120,並將電極112埋設於保持片120中。
保持片120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醯亞胺(Polyimide,PI)等具有耐熱性的合成樹脂。保持片120的供電極露出面111a密接的零件搭載面121與和其相反的一側的支撐面122為黏著面。關於黏著面,對保持片120的表面應用接著劑或設為使表面產生接著性的接著面。作為接著劑或接著面的材質,例如可使用矽酮系、丙烯酸系的樹脂以及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等具有接著性的各種材料。
本實施方式的保持片120為矩形。如圖2的(A)所示,保持片120的零件搭載面121被劃分為自保持片120的端部向內側達到規定距離的外框區域121a與外框區域121a的內側的中框區域121b。電子零件100貼附於中框區域121b。中框區域121b中的供電子零件100貼附的區域為貼附區域121c。本實施方式中,由圖中點劃線包圍的區域是貼附區域121c。
[框架] 框架130密接於保持片120。即,如圖2的(A)、圖2的(B)所示,矩形的框狀的框架130貼附於保持片120的外框區域121a。框架130由鋁、SUS等金屬、陶瓷、樹脂或其他熱傳導性高的材質形成。本實施方式的框架130為板狀,且中央形成有矩形的貫通孔131。框架130的外形與保持片120的外形一致。貫通孔131的內緣與中框區域121b的外緣一致。中框區域121b自框架130的貫通孔131露出。
[成膜裝置] 本實施方式的成膜裝置S是對電子零件100進行成膜的裝置。如圖3的平面圖所示,成膜裝置S包括板裝配部200、成膜部300、板脫離部400、冷卻部500、搬送部600。如圖2的(B)、圖2的(C)、圖3的[1]、圖4的[1]所示,在密接有電子零件100及框架130的保持片120上,搬送板140密接於所述保持片120的支撐面122。所述搬送板140的密接是在圖3所示的板裝配部200中進行。將其設為板裝配步驟。
進而,如圖3的[2]、圖4的[2]所示,將密接有保持片120的搬送板140載置於托盤34。將其設為板載置步驟。如圖3的[3]、圖4的[3]所示,將所述托盤34搬入至成膜部300而對電子零件100進行成膜。將其設為成膜步驟。在所述成膜的過程中,電子零件100被加熱。搬送板140作為釋放電子零件100的熱並抑制過剩的蓄熱的放熱路徑發揮功能。
成膜後,將托盤34自成膜部300搬出,如圖3的[4]、圖4的[4]所示,將搬送板140自托盤34取出。將其設為板取出步驟。然後,如圖3的[5]、圖4的[5]所示,在板脫離部400將保持片120脫離。將其設為板脫離步驟。進而,如圖3的[6]、圖4的[6]所示,在冷卻部500將搬送板140冷卻。將其設為板冷卻步驟。其後,如圖3的[1]、圖4的[1]所示,在板裝配部200再次密接保持片120。如上所述,保持片120密接於搬送板140。
如上所述,搬送板140經過板裝配步驟、板載置步驟、成膜步驟、板取出步驟、板脫離步驟、板冷卻步驟而反復利用。
(搬送板) 搬送板140是由鋁、SUS等具有熱傳導性及導電性的金屬形成的板狀體。如圖2的(B)所示,搬送板140的表面中,將供保持片120搭載的面設為搭載面141,將與所述搭載面141相反的一側的面設為成為成膜部300中的支撐對象的支撐面142(參照圖5)。如上所述,保持片120的支撐面122具有黏著性而密接於搬送板140的搭載面141。由此,將電子零件100搭載於搬送板140,從而確保自電子零件100向搬送板140的傳熱面積。此外,所謂「將電子零件100搭載於搬送板140」是指電子零件100以可向搬送板140傳熱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與搬送板140相接。並不限定於電子零件100利用重力而載置於搬送板140上的情況,不論搬送板140的方向如何,只要電子零件100直接或間接地相接即可。另外,為了來自電子零件100的放熱,優選為在保持片120的支撐面122,至少遍及與貼附區域121c對應的整個區域密接有搬送板140。
搬送板140的表面中的搭載面141以外的面、即支撐面142及側面具有凹凸或為多孔質。凹凸例如可通過實施表面粗糙化處理而形成。例如,在搬送板140為鋁的情況下,多孔質可通過實施氧化鋁膜處理而形成。另外,如圖5的(A)所示,在搬送板140的支撐面142,在與四個角部的附近對應的區域設置有限制部143。本實施方式的限制部143是深度相同的四個圓形的凹陷孔。
搬送板140的熱容量可設為大於電子零件100的熱容量、更優選為保持片120的熱容量的熱容量,例如設為2500(J/K)~5000(J/K)。由此,可使自電子零件100放出的熱或保持片120所受到的熱移動至熱容量大的搬送板140並放出。如上所述,保持片120由具有耐熱性的樹脂材料形成,但就成本方面而言,一般使用的PET片的耐熱溫度為100℃~150℃左右。在將此種片用作保持片120的情況下,當自電子零件100放出的熱或保持片120所受到的熱蓄積於保持片120並超過耐熱溫度時,有保持片120發生熱變形而電子零件100剝離的可能性。因此,若將搬送板140設為與保持片120相比熱容量更大者,則可將保持片120所受到的熱有效地放出至搬送板140。由此,可抑制保持片120的熱變形,並抑制電子零件100自保持片120剝離。
另外,俯視時的搬送板140的面積(搭載面141的面積)形成為保持片120的面積(零件搭載面121的面積)以下的大小。例如,搬送板140的面積設為與保持片120的面積相同,或搬送板140的外緣較保持片120的外緣向內側縮小1 mm左右的面積。在進行後述的逆濺射的情況下,搬送板140也作為電極的一部分發揮作用,因此受到離子的碰撞。但是,通過使搭載有保持片120的搬送板140不露出,可使搬送板140不因濺射而受到損傷。
(托盤) 如圖4所示,托盤34是搭載搬送板140而相對於成膜部300搬入/搬出的構件。如圖6的(A)、圖7的(A)所示,托盤34具有相向面34a、周緣部34b、支撐部35。相向面34a是方形狀的平板的其中一平面,與搬送板140相向。在相向面34a的周緣形成有周緣部34b。周緣部34b是包圍相向面34a的矩形狀的框。關於托盤34的材質,由具有導電性的材質、例如金屬形成。本實施方式中,托盤34的材質是鋁或SUS等具有熱傳導性及導電性的金屬。
如圖6的(A)、圖6的(B)、圖7的(A)、圖7的(B)所示,支撐部35設置於托盤34,並對搬送板140以在與托盤34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進行支撐。搬送板140的支撐面142與托盤34的相向面34a的間隔d優選為設為在成膜步驟中,成膜材料不迂回而獲得隔熱效果的距離,例如2 mm~5 mm左右,但並不限定於所述值。
支撐部35具有自相向面34a突出的突出構件35a。本實施方式的突出構件35a是四根圓錐形狀的銷。四根銷與搬送板140的限制部143對應,並設置於其前端插入至限制部143的位置處。通過突出構件35a嵌入所述限制部143來限制被支撐部35支撐的搬送板140的移動。為了抑制熱傳導,支撐部35與搬送板140的接觸面積(圖5的塗黑的圓所示的面積的合計)例如優選為設為搬送板140的支撐面142的面積的5%以下。但是,優選的比率也可根據搬送板140及支撐部35的材質、形狀、溫度條件、接觸點數等各種因素而變化。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些比率的記載。此外,支撐部35由與托盤34相同的材質形成。支撐部35與托盤34可一體地形成,也可將分別形成的構件組合而構成。但是,支撐部35及托盤34具有導電性,且彼此電性連接。
支撐部35的支撐位置、即利用突出構件35a的搬送板140的支撐位置可設為「搬送板140的外周與限制部143之間的距離>突出構件35a嵌入限制部143的狀態下的搬送板140的外周與托盤34的周緣部34b的內周之間的距離」。若如此,即便突出構件35a自搬送板140的限制部143偏移,也可由周緣部34b的內周面限制搬送板140並加以保持。
此外,所謂「搬送板140被支撐部35支撐」是指搬送板140與支撐部35是以抑制搬送板140與支撐部35之間的傳熱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相接。並不限定於搬送板140利用重力而載置於支撐部35上的情況,不論支撐部35的方向如何,只要搬送板140直接或間接地相接即可。此外,本實施方式中,搬送板140具有導電性,可經由支撐部35而確保搬送板140與托盤34的電性連接。
另外,搬送板140因蓄積來自電子零件100的熱或來自等離子體的熱而產生熱膨脹。因此,搬送板140的支撐面142上所設置的限制部143的位置發生移動。另一方面,具有支撐部35的托盤34與搬送板140隔熱,即便產生熱膨脹,也產生與搬送板140不同的變化。因此,有支撐部35的位置與限制部143的位置在處理中相對地移動,支撐部35自限制部143偏移而脫落,搬送板140的保持變得不穩定的可能性。因此,通過使多個限制部143各自的形狀不同,可容許由搬送板140的熱膨脹引起的與支撐部35的位置偏移,並可維持穩定保持。例如,如圖5的(B)所示,將四個限制部143中的一個設為基準孔143s,將其他三個設為較基準孔143s大的孔,由此即便搬送板140產生熱膨脹,也可容許與支撐部35的突出構件35a的位置偏移。進而,在搬送板140,將設置於與基準孔143s相同的邊上的兩個孔設為沿著邊的長孔,將位於與基準孔143s對角的位置的孔設為直徑至少大於基準孔143s的圓孔,由此利用基準孔143s來固定一角,即便產生熱膨脹,也可限制搬送板140的移動方向。
[板裝配部] 關於板裝配部200,雖未圖示,但具有按壓裝置,所述按壓裝置通過將保持片120按壓於搬送板140來使保持片120密接於搬送板140。在所述板裝配部200投入預先壓接有電子零件100並貼附有框架130的保持片120與搬送板140。還包括投入經冷卻部500冷卻完的搬送板140而進行再利用的情況。
[成膜部] 成膜部300通過濺射而在各個電子零件100的外表面形成電磁波屏蔽膜113。關於成膜部300,如圖9所示,若旋轉台31旋轉,則被保持部33保持的托盤34上的電子零件100以圓周的軌跡移動,在經過與濺射源4相向的位置時,使自靶材41濺射的粒子附著來進行成膜。
如圖8及圖9所示,成膜部300具有腔室20、搬送裝置30、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B、表面處理部50、負載鎖部60、控制裝置700。
(腔室) 腔室20是供反應氣體G導入的容器。反應氣體G包含濺射用的濺射氣體G1、各種處理用的製程氣體G2(參照圖10)。以下的說明中,在不對濺射氣體G1、製程氣體G2加以區別的情況下,有時稱為反應氣體G。濺射氣體G1是用來利用通過施加電力而產生的等離子體,使所產生的離子等與靶材41(41A、41B)碰撞而對電子零件100的表面實施利用濺射的成膜的氣體。例如,可將氬氣等惰性氣體用作濺射氣體G1。
製程氣體G2是用來進行利用蝕刻或灰化的表面處理的氣體。以下,有時將此種表面處理稱為逆濺射。製程氣體G2可根據處理的目的而適當變更。例如,在進行蝕刻的情況下,可使用氬氣等惰性氣體作為蝕刻氣體。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氬氣來進行電子零件100的表面的清洗與表面粗糙化處理。例如,通過對表面進行清洗及以奈米級進行表面粗糙化處理,可提高膜的密接力。
腔室20的內部空間形成真空室21。所述真空室21是具有氣密性、可通過減壓而設為真空的空間。例如,如圖8及圖10所示,真空室21是由腔室20的內部的頂板20a、內底面20b及內周面20c形成的圓柱形狀的密閉空間。
如圖10所示,腔室20具有排氣口22、導入口24。排氣口22是用來確保真空室21與外部之間的氣體流通而進行排氣E的開口。所述排氣口22例如形成於腔室20的底部。在排氣口22處連接有排氣部23。排氣部23具有配管及未圖示的泵、閥等。通過利用所述排氣部23的排氣處理,而將真空室21內減壓。
導入口24是用來將濺射氣體G1導入至真空室21的靶材41附近的開口。在所述導入口24處連接有氣體供給部25。對各濺射源4各設置有一個氣體供給部25。另外,除了配管以外,氣體供給部25還具有未圖示的反應氣體G的氣體供給源、泵、閥等。通過所述氣體供給部25而將濺射氣體G1自導入口24導入至真空室21內。此外,如後述,在腔室20的上部設置有供處理單元5插入的開口21a。
(搬送部) 搬送裝置30設置於腔室20內,是以圓周的軌跡循環搬送電子零件100的裝置。循環搬送是指使搭載有電子零件100的托盤34以圓周的軌跡環繞移動。將通過搬送裝置30而托盤34進行移動的軌跡稱為搬送路徑L。搬送裝置30具有旋轉台31、馬達32、保持部33。另外,在保持部33經由支撐部35而保持搭載有搬送板140的托盤34。
旋轉台31是圓形的板。馬達32是對旋轉台31提供驅動力並使其以圓的中心為軸進行旋轉的驅動源。保持部33是保持由搬送裝置30搬送的托盤34的構成部。在旋轉台31的頂面,多個保持部33配設於圓周等配位置。例如,各保持部33保持托盤34的區域是以與旋轉台31的圓周方向的圓的切線平行的朝向來形成,且在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設置。更具體而言,保持部33是保持托盤34的槽、孔、凸起、夾具、固定器等。可通過機械吸盤(mechanical chuck)、黏著吸盤來構成。
如上所述,通過被保持部33保持的托盤34而將電子零件100定位於旋轉台31上。此外,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六個保持部33,因此在旋轉台31上以60°的間隔來保持六個托盤34。但是,保持部33可為一個,也可為多個。
(成膜處理部) 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B是對由搬送裝置30搬送的電子零件100進行成膜的處理部。以下,在不對多個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B加以區別的情況下,以成膜處理部40的形式進行說明。如圖10所示,成膜處理部40具有濺射源4、劃分部44、電源部6。
<濺射源> 濺射源4是通過濺射而使成膜材料堆積於電子零件100來進行成膜的成膜材料的供給源。濺射源4具有靶材41、背板(backing plate)42、電極43。靶材41是由堆積於電子零件100來成為膜的成膜材料形成,與搬送路徑L隔開而設置於相向的位置。關於本實施方式的靶材41,如圖9所示,兩個靶材41A、靶材41B在與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旋轉台31的旋轉的半徑方向上排列。以下,在不對靶材41A、靶材41B加以區別的情況下,設為靶材41。靶材41的底面側與通過搬送裝置30進行移動的電子零件100隔開且相向。此外,作為可通過兩個靶材41A、靶材41B而使成膜材料附著的執行區域的處理區域的大小大於旋轉台31的徑方向上的托盤34的大小。
如後述,成膜材料例如使用Cu、Ni、Fe、SUS等。但是,若為通過濺射進行成膜的材料,則可應用各種材料。另外,靶材41例如為圓柱形狀。但是,也可為長圓柱形狀、角柱形狀等其他形狀。
背板42是保持靶材41的構件。電極43是用來自腔室20的外部對靶材41施加電力的導電性構件。此外,濺射源4中視需要而適當具備磁鐵、冷卻機構等。
<劃分部> 劃分部44是對利用濺射源4使電子零件100成膜的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進行表面處理的處理部位M3加以劃分的構件。以下,在不對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加以區別的情況下,以成膜部位M的形式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劃分部44具有自搬送路徑L的圓周的中心、即搬送裝置30的旋轉台31的旋轉中心,呈放射狀配設的方形的壁板44a、壁板44b。壁板44a、壁板44b例如在夾隔靶材41的位置設置於真空室21的頂板。劃分部44的下端空出電子零件100經過的空隙,與旋轉台相向。通過存在所述劃分部44,而可抑制反應氣體G及成膜材料擴散至真空室21。
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處理部位M3是由劃分部44劃分的空間。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包含濺射源4的靶材41。更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自平面方向來看,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處理部位M3是由劃分部44的壁板44a、壁板44b與腔室20的內周面20c所包圍的扇形空間。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處理部位M3的水平方向的範圍成為由一對壁板44a、壁板44b所劃分的區域。此外,成膜材料以膜的形式堆積於經過成膜部位M中的與靶材41相向的位置的電子零件100。所述成膜部位M是進行大部分成膜的區域,但即便是超出成膜部位M的區域,也會有來自成膜部位M的成膜材料的泄露,因此並非完全沒有膜的堆積。即,進行成膜的處理區域成為稍微廣於成膜部位M的區域。
<電源部> 電源部6是對靶材41施加電力的構成部。通過利用所述電源部6對靶材41施加電力,而使濺射氣體G1等離子體化,可使成膜材料堆積於電子零件100。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源部6例如是施加高電壓的直流(Direct Current,DC)電源。此外,在為進行高頻濺射的裝置的情況下,也可設為射頻(Radio Frequency,RF)電源。旋轉台31與接地的腔室20為相同電位,通過對靶材41側施加高電壓而產生電位差。由此,使可動的旋轉台31為負電位,因此避免與電源部6連接的困難性。
多個成膜處理部40通過使成膜材料選擇性堆積,而形成包含多個成膜材料的層的膜。尤其,本實施方式中,包含與不同種類的成膜材料對應的濺射源4,通過使成膜材料選擇性堆積,而形成包含多種成膜材料的層的膜。所謂包含與不同種類的成膜材料對應的濺射源4,包括所有的成膜處理部40的成膜材料不同的情況,也包括多個成膜處理部40為共同的成膜材料而其他與此不同的情況。所謂使成膜材料一種一種地選擇性堆積,是指在任一種成膜材料的成膜處理部40進行成膜的期間,其他成膜材料的成膜處理部40不進行成膜。另外,所謂成膜中的成膜處理部40或成膜部位M,是指對成膜處理部40的靶材41施加電力,而呈電子零件100可進行成膜的狀態的成膜處理部40或成膜部位M。
本實施方式中,在搬送路徑L的搬送方向上,夾隔表面處理部50而配設有兩個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B。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對應於兩個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B。這些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B中,成膜處理部40A的成膜材料為SUS。即,成膜處理部40A的濺射源4具備包含SUS的靶材41A、靶材41B。另一成膜處理部40B的成膜材料為Cu。即,成膜處理部40B的濺射源4具備包含Cu的靶材41A、靶材41B。本實施方式中,在任一成膜處理部40進行成膜處理的期間,其他成膜處理部40不進行成膜處理。
(表面處理部) 表面處理部50是對由搬送裝置30搬送的電子零件100進行表面處理即作為不具有濺射源4的等離子體處理的逆濺射的處理部。所述表面處理部50設置於由劃分部44所劃分的處理部位M3。表面處理部50具有處理單元5。參照圖9及圖10對所述處理單元5的構成例進行說明。
處理單元5具備自腔室20的上部至內部而設置的筒形電極51。筒形電極51是角筒狀,一端具有開口部51a,另一端被封閉。筒形電極51以具有開口部51a的一端朝向旋轉台31的方式介隔絕緣構件52而安裝於在腔室20的頂面所設置的開口21a。筒形電極51的側壁在腔室20的內部延伸存在。
在筒形電極51的與開口部51a相反的一端設置有向外方突出的凸緣51b。絕緣構件52被固定於凸緣51b與腔室20的開口21a的周緣之間,由此氣密地保持腔室20的內部。絕緣構件52只要有絕緣性即可,並不限定於特定的材料,例如可包含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等材料。
筒形電極51的開口部51a配置於旋轉台31的與搬送路徑L相向的位置。旋轉台31作為搬送裝置30來搬送搭載有電子零件100的托盤34並經過與開口部51a相向的位置。此外,筒形電極51的開口部51a的大小大於旋轉台31的徑方向上的托盤34的大小。
如圖9所示,若自平面方向來看,則筒形電極51成為自旋轉台31的半徑方向的中心側朝向外側擴徑的扇形。所謂此處所述的扇形,是指扇子的扇面的部分的形狀。筒形電極51的開口部51a也同樣地為扇形。關於旋轉台31上的托盤34經過與開口部51a相向的位置的速度,在旋轉台31的半徑方向上,越朝向中心側越慢,越朝向外側越快。因此,若開口部51a僅僅為長方形或正方形,則在半徑方向的中心側與外側,電子零件100經過與開口部51a相向的位置的時間產生差。通過使開口部51a自半徑方向的中心側朝向外側擴徑,可將經過開口部51a的時間設為一定,可均等地進行後述的等離子體處理。但是,若經過的時間的差為不引起製品上問題的程度,則也可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如上所述,筒形電極51貫通腔室20的開口21a,一部分露出至腔室20的外部。如圖8所示,所述筒形電極51的露出至腔室20的外部的部分被外殼53覆蓋。通過外殼53而氣密地保持腔室20的內部的空間。筒形電極51的位於腔室20的內部的部分即側壁的周圍由屏蔽體54覆蓋。
屏蔽體54是與筒形電極51同軸的扇形的角筒,且大於筒形電極51。屏蔽體54連接於腔室20。具體而言,屏蔽體54自腔室20的開口21a的邊緣豎立設置,朝向腔室20的內部而延伸的端部位於與筒形電極51的開口部51a相同的高度。屏蔽體54與腔室20同樣地作為陰極發揮作用,因此可利用電阻少的導電性金屬構件來構成。屏蔽體54也可與腔室20一體地成型,或者也可使用固定金屬零件等而安裝於腔室20。
屏蔽體54是用來使等離子體在筒形電極51內穩定地產生而設置。屏蔽體54的各側壁是以與筒形電極51的各側壁介隔規定的間隙而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設置。若間隙變得過大,則電容變小,或在筒形電極51內所產生的等離子體會進入間隙,因此理想的是間隙盡可能小。但是,即便間隙變得過小,筒形電極51與屏蔽體54之間的電容也會變大,因此欠佳。間隙的大小可根據產生等離子體所需的電容來適當設定。此外,圖10僅圖示了屏蔽體54及筒形電極51的在半徑方向上延伸的兩個側壁面,但在屏蔽體54及筒形電極51的在圓周方向上延伸的兩個側壁面之間也可設置與半徑方向的側壁面相同大小的間隙。
另外,在筒形電極51連接有製程氣體導入部55。除了配管以外,製程氣體導入部55還具有未圖示的製程氣體G2的氣體供給源、泵、閥等。通過所述製程氣體導入部55而將製程氣體G2導入至筒形電極51內。如上所述,製程氣體G2可根據處理的目的而適當變更。
在筒形電極51連接有用來施加高頻電壓的RF電源56。在RF電源56的輸出側串聯連接有作為匹配電路的匹配盒57。RF電源56也連接於腔室20。若由RF電源56施加電壓,則筒形電極51作為陽極發揮作用,腔室20、屏蔽體54、旋轉台31、托盤34及搬送板140作為陰極發揮作用。即,作為用來進行逆濺射的電極發揮功能。因此,如上所述,旋轉台31、托盤34及搬送板140具有導電性且以電性連接的方式接觸。
匹配盒57通過使輸入側及輸出側的阻抗匹配,可使等離子體的放電穩定化。此外,腔室20或旋轉台31接地。連接於腔室20的屏蔽體54也接地。RF電源56及製程氣體導入部55均經由設置於外殼53的貫通孔而連接於筒形電極51。
若將作為製程氣體G2的氬氣自製程氣體導入部55導入至筒形電極51內,並由RF電源56對筒形電極51施加高頻電壓,則氬氣被等離子體化,從而產生電子、離子及自由基等。
(負載鎖部) 負載鎖部60是在維持真空室21的真空的狀態下,通過未圖示的搬送單元,將經由搬送板140而搭載有未處理的電子零件100的托盤34搬入至真空室21,並將經由搬送板140而搭載有處理完的電子零件100的托盤34搬出至真空室21的外部的裝置。所述負載鎖部60可應用周知的結構,因此省略說明。
[板脫離部] 關於板脫離部400,投入在成膜於電子零件100後自托盤34取出的搬送板140。關於板脫離部400,雖未圖示,但自設置於搬送板140的孔或槽插入推進器而對保持片120施力,由此將保持片120的一部分自搬送板140剝離,並通過把持構件而提起,從而使保持片120自搬送板140脫離。
[冷卻部] 冷卻部500通過利用成膜部300對電子零件100進行成膜來冷卻經加熱的搬送板140。如圖4、圖11的(A)~圖11的(E)所示,冷卻部500具有收容部510、噴霧部520、減壓部530、通氣部540。收容部510是收容搬送板140的容器。收容部510有氣密性,可將內部設為真空。
收容部510具有開口511、快門512、支撐台513、排氣口514、噴霧口515。開口511具有可供搬送板140取出放入的大小。快門512設置於開口511,對開口511進行開閉。當通過快門512來關閉開口511時,將收容部510內與外部空氣密閉,當通過快門512來打開開口511時,將收容部510內大氣開放。
支撐台513是對被收容部510收容的搬送板140進行支撐的台。支撐台513對搬送板140的支撐面142的一部分進行支撐。即,由支撐台513支撐的搬送板140的搭載面141、支撐面142的一部分及側面在收容部510內露出。排氣口514是用來通過排氣而進行收容部510內的減壓的開口。噴霧口515是用來噴出液體的開口。噴霧口515也是用來通過導入大氣而進行收容部510內的真空破壞的開口。
噴霧部520向收容部510內噴霧液體。作為液體,使用水。噴霧部520具有與未圖示的水的供給源連通的配管521。另外,噴霧部520具有自配管521延伸至噴霧口515的未圖示的噴嘴。減壓部530對收容部510的內部進行減壓,以通過由噴霧部520噴霧的液體的氣化熱來冷卻搬送板140。減壓部530包括與排氣口514連接的配管531,且與連接於所述配管531的未圖示的氣壓回路連接。通過利用減壓部530的排氣,而將收容部510內減壓而成為真空。
通氣部540使收容部510大氣開放。通氣部540包括噴霧口515及與配管521連接的配管541,且具有與所述配管541連接的未圖示的閥。通氣部540通過在收容部510內成為真空的狀態下開放閥來進行真空破壞。
[搬送部] 如圖3所示,搬送部600在板裝配部200、成膜部300、板脫離部400、冷卻部500之間搬送必要的構件。本實施方式的搬送部600具有旋轉臂610、旋轉臂620、機械臂630。旋轉臂610將搭載有搬送板140的托盤34經由負載鎖部60而相對於腔室20取出放入。旋轉臂620使裝配有保持片120的搬送板140相對於托盤34取出放入。機械臂630在板裝配部200、旋轉臂620、板脫離部400、冷卻部500之間搬送搬送板140。
[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700是對成膜裝置S的各部進行控制的裝置。所述控制裝置700例如可由專用的電子電路或者以規定的程序進行動作的計算機等構成。即,關於控制裝置700對板裝配部200、成膜部300、板脫離部400、冷卻部500、搬送部600的控制,其控制內容已程序化,且通過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或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處理裝置來執行。
具體控制的內容包括:利用旋轉臂620的搬送板140的搬送、利用旋轉臂610的托盤34對於成膜部300的搬入搬出、利用板裝配部200的保持片120對於搬送板140的裝配、利用板脫離部400的保持片120自搬送板140的脫離、利用機械臂630的搬送板140對於冷卻部500的搬入搬出、快門512的開閉、利用噴霧部520的液體的噴霧、利用減壓部530的排氣、利用通氣部540的真空破壞等的動作及其時機。
另外,控制裝置700對成膜裝置S的初始排氣壓力、濺射源4的選擇、對於靶材41及筒形電極51的施加電力、濺射氣體G1及製程氣體G2的流量、種類、導入時間及排氣時間、成膜時間、馬達32的轉速等進行控制。
參照假想的功能方塊圖即圖12,對用來以所述方式執行各部的動作的控制裝置700的構成進行說明。即,控制裝置700具有機構控制部71、存儲部72、設定部73、輸入輸出控制部74。
機構控制部71是對構成板裝配部200、成膜部300、板脫離部400、冷卻部500、搬送部600的各部的機構進行控制的處理部。另外,機構控制部71對排氣部23、氣體供給部25、製程氣體導入部55、搬送裝置30的馬達32、負載鎖部60等的驅動源、閥、開關、電源、電源部6、RF電源56等進行控制。
存儲部72是存儲本實施方式的控制中所需的資訊的構成部。例如,利用噴霧部520的液體的噴霧量及噴霧時機、利用減壓部530的排氣量及排氣時機、利用通氣部540的真空破壞的時機等包含於存儲部72所存儲的資訊中。設定部73是將自外部輸入的資訊設定於存儲部72的處理部。輸入輸出控制部74是對與成為控制對象的各部之間的訊號的轉換或輸入輸出進行控制的接口(interface)。
進而,在控制裝置700連接有輸入裝置75、輸出裝置76。輸入裝置75是用來使操作員經由控制裝置700來操作成膜裝置S的開關、觸摸屏、鍵盤、鼠標等輸入單元。例如,可通過輸入單元來輸入進行成膜的濺射源4的選擇。輸出裝置76是使用來確認裝置的狀態的資訊呈操作員可視認的狀態的顯示器、燈、儀錶(meter)等輸出單元。
[動作] 以下,參照所述圖1的(A)~圖12,對以上所述的本實施方式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如圖2的(A)、圖2的(B)所示,將電子零件100預先空出間隔而呈矩陣狀排列貼附於保持片120的貼附區域121c上,在保持片120的外框區域121a密接有框架130。
(板裝配步驟:圖3的[1]、圖4的[1]) 將此種保持片120與搬送板140投入至板裝配部200。然後,在板裝配部200中,搬送板140的搭載面141密接於位於搬送板140上的保持片120的支撐面122。
(板載置步驟:圖3的[2]、圖4的[2]) 如圖6的(A)、圖6的(B)、圖7的(A)、圖7的(B)所示,密接有保持片120的搬送板140通過旋轉臂620而搭載於托盤34的相向面34a。此時,突出構件35a的前端嵌入限制部143,且搬送板140由支撐部35支撐。
(成膜步驟:圖3的[3]、圖4的[3]) 多個托盤34通過旋轉臂610而自負載鎖部60依次搬入至腔室20內。旋轉台31使空的保持部33依次移動至自負載鎖部60搬入的搬入部位。保持部33對由搬送單元搬入的托盤34分別單獨地加以保持。如此,如圖8及圖9所示,經由保持片120及搬送板140而搭載有成為成膜對象的電子零件100的托盤34全部載置於旋轉台31上。此外,圖8~圖9中,搭載於托盤34的電子零件100、保持片120及搬送板140省略圖示。
對如上所述相對於導入至成膜裝置S的電子零件100的成膜處理進行說明。此外,以下的動作是通過表面處理部50對電子零件100的表面進行清洗及表面粗糙化後,通過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B而在電子零件100的表面形成電磁波屏蔽膜113的一例。電磁波屏蔽膜113是通過交替地積層SUS層、Cu層而形成。直接形成於電子零件100的SUS層成為提高與模制樹脂、Cu的密接度的基底。中間的Cu層是具有遮蔽電磁波的功能的層。最上層的SUS層是防止Cu銹等的保護層。
首先,真空室21通常通過排氣部23進行排氣來減壓。當真空室21達到規定的壓力時,旋轉台31旋轉並達到規定的旋轉速度。在處理單元5中,電子零件100經過與筒形電極51的開口部51a相向的位置。處理單元5中,將作為製程氣體G2的氬氣自製程氣體導入部55導入至筒形電極51,並由RF電源56對筒形電極51施加高頻電壓。通過施加高頻電壓,氬氣被等離子體化,從而產生包含離子等的活性種。等離子體自作為陽極的筒形電極51的開口部51a流至作為陰極的搬送板140、托盤34及旋轉台31。通過等離子體中的離子等碰撞經過開口部51a下的電子零件100的表面,從而表面被清洗及表面粗糙化。然後,在表面處理部50的表面處理時間經過後,停止表面處理部50。即,停止來自製程氣體導入部55的製程氣體G2的供給、利用RF電源56的電壓的施加。
其次,成膜處理部40A的氣體供給部25將濺射氣體G1供給至靶材41的周圍。所述狀態下,被保持部33保持的電子零件100以畫圓的軌跡在搬送路徑L上移動,並經過與濺射源4相向的位置。
其次,僅在成膜處理部40A,電源部6對靶材41施加電力。由此,濺射氣體G1等離子體化。在濺射源4,通過等離子體而產生的離子與靶材41碰撞而射出成膜材料的粒子。因此,在經過成膜處理部40A的成膜部位M1的電子零件100的表面,在每次所述經過時,成膜材料的粒子堆積而生成膜。此處,形成SUS層。此時,由等離子體加熱的電子零件100的熱經由保持片120而放出至搬送板140。
另外,雖然電子零件100經過成膜處理部40B的成膜部位M2,但成膜處理部40B未對靶材41施加電力,因此不進行成膜處理,電子零件100未被加熱。另外,在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以外的區域,電子零件100也未被加熱。如上所述,在未被加熱的區域,電子零件100及搬送板140放出熱。
在利用成膜處理部40A的成膜時間經過後,停止成膜處理部40A。即,停止電源部6對靶材41的電力施加。然後,成膜處理部40B的電源部6對靶材41施加電力。由此,濺射氣體G1等離子體化。在濺射源4,通過等離子體而產生的離子與靶材41碰撞而射出成膜材料的粒子。因此,在經過成膜處理部40B的成膜部位M2的電子零件100的表面,在每次所述經過時,成膜材料的粒子堆積而生成膜。此處,形成Cu層。所述層成為電磁波屏蔽膜113的層的一部分。此時,由等離子體加熱的電子零件100的熱經由保持片120而放出至搬送板140。
另外,雖然電子零件100經過成膜處理部40A的成膜部位M1,但成膜處理部40A未對靶材41施加電力,因此不進行成膜處理,電子零件100未被加熱。另外,在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以外的區域,電子零件100也未被加熱。如上所述,在未被加熱的區域,電子零件100、搬送板140放出熱。
在利用成膜處理部40B的成膜時間經過後,停止成膜處理部40B。即,停止電源部6對靶材41的電力施加。然後,成膜處理部40A的電源部6對靶材41施加電力。由此,濺射氣體G1等離子體化。在濺射源4,通過等離子體而產生的離子與靶材41碰撞而射出成膜材料的粒子。因此,在經過成膜處理部40A的成膜部位M1的電子零件100的表面,在每次所述經過時,成膜材料的粒子堆積而生成膜。此處,形成SUS層。此時,由等離子體加熱的電子零件100的熱經由保持片120而放出至搬送板140。
另外,雖然電子零件100經過成膜處理部40B的成膜部位M2,但成膜處理部40B未對靶材41施加電力,因此不進行成膜處理,電子零件100未被加熱。另外,在成膜部位M1、成膜部位M2以外的區域,電子零件100也未被加熱。如此,在未被加熱的區域,電子零件100、搬送板140放出熱。
在利用成膜處理部40A的成膜時間經過後,停止成膜處理部40A。即,停止電源部6對靶材41的電力施加。如此,通過反復進行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B的成膜,從而形成積層有SUS膜、Cu膜、SUS膜的膜。此外,進而,通過反復進行相同的成膜,也可形成多於三層的膜。由此,如圖1的(A)、圖1的(B)所示,電磁波屏蔽膜113形成於電子零件100的頂面111b及側面111c。
在以上所述的成膜處理的期間,旋轉台31繼續旋轉並持續循環搬送搭載有電子零件100的托盤34。然後,成膜處理結束後,搭載有電子零件100的托盤34通過旋轉台31的旋轉而依次定位於負載鎖部60,並通過旋轉臂610而搬出至外部。
(板取出步驟:圖3的[4]、圖4的[4]) 通過旋轉臂620而將搬送板140自從成膜部300搬出的托盤34取出。然後,通過機械臂630而將搬送板140投入至板脫離部400。
(板脫離步驟:圖3的[5]、圖4的[5]) 在板脫離部400,將保持片120自搬送板140脫離。進而,在未圖示的零件脫離裝置中,例如,一邊利用負壓來吸附電子零件100,一邊剝離保持片120,由此使電子零件100自保持片120脫離。
(板冷卻步驟:圖3的[6]、圖4的[6]) 搬送板140通過機械臂630而搬入至冷卻部500。即,如圖11的(A)所示,搬送板140自因打開快門512而開放的開口511插入至收容部510內,並載置於支撐台513。如圖11的(B)所示,在關閉快門512而將收容部510內密閉的狀態下,通過噴霧部520而自噴霧口515噴霧液體。
如圖11的(C)所示,通過減壓部530而自排氣口排氣,由此將收容部510內減壓至真空狀態。此時,由於所噴霧的液體發生氣化,因此通過氣化熱而將搬送板140冷卻。搬送板140在成膜步驟中被加熱而升溫至60℃~70℃左右,雖只要通過冷卻而降溫至例如常溫(25℃)左右即可,但並不限定於此。並且,如圖11的(D)所示,通過開放通氣部540的閥來進行真空破壞。其後,開放快門512,通過機械臂630而將搬送板140自收容部510內搬出並投入至板裝配部200。
此外,圖11的(A)~圖11的(E)中,將搬送板140的周緣保持於支撐台513,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使搬送板140的整個支撐面142面接觸於板狀的支撐台513並加以保持。通過冷卻板516與搬送板140進行面接觸,接觸面積增加,搬送板140的熱有效地放熱至冷卻板516,從而冷卻效果提高。若板狀的支撐台513由鋁、SUS等金屬、陶瓷、樹脂或其他熱傳導性高的材質形成,則冷卻效果進一步提高。
[比較試驗] 將與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對應的實施例和比較例的比較試驗的結果示於圖13中。圖13的(a)~圖13的(d)是將90℃設為初始溫度,在成膜部的外部的真空室中,測定隨著時間的經過的搬送板的溫度而得的結果。在所述測定中,作為搬送板,使用材質為鋁合金且尺寸為100 mm×200 mm×20 mm的板狀構件。另外,使用鉑熱電偶式溫度計作為溫度檢測部,測定點設為搬送板的上表面中心。
圖13的(a)、圖13的(b)是在真空室中放置搬送板時的冷卻時間的測定結果。圖13的(a)是僅以點接觸的方式保持於真空室內的其他構件並以大致隔熱的狀態放置的情況。圖13的(b)是直接放置於真空室內所設置的鋁塊的表面的直接放置、即在以面接觸加以保持的狀態下放置的情況。
圖13的(c)、圖13的(d)是在真空室中向搬送板噴霧液體並使其氣化,由此進行氣化冷卻時的冷卻時間的測定結果。圖13的(c)是僅以點接觸的方式保持於真空室內的其他構件並以大致隔熱的狀態進行氣化冷卻的情況。其與圖11的(A)~圖11的(E)所示的方式對應。圖13的(d)是在以面接觸的方式保持於真空室內所設置的鋁塊的狀態下進行氣化冷卻的情況。所噴霧的液體設為純水,每一次的噴射量設為3.7 g,噴霧間隔設為2次/min。
如圖13所示,在將冷卻目標溫度設為常溫(25℃)的情況下,(d)中以9分鐘左右達到目標溫度,(c)中以16分鐘左右達到目標溫度。另一方面,(a)、(b)中,即便在經過30分鐘的時刻點,(a)中為70℃,(b)中為30℃,未達到目標溫度。此外,(a)、(b)即便在經過60分鐘的時刻點,也未達到目標溫度,(a)中僅降溫至46.6℃,(b)中僅降溫至26.7℃。
[作用效果] (1)本實施方式的成膜裝置S包括:腔室20,供濺射氣體G1導入;成膜處理部40,設置於腔室20內,具有通過濺射而使成膜材料堆積來進行成膜的濺射源4,並且通過濺射源4而在腔室20內成膜於電子零件100;搬送板140,供在腔室20內進行成膜的電子零件100搭載;搬送裝置30,經由托盤34來搬送搬送板140;托盤34,由搬送裝置30搬送;以及支撐部35,設置於托盤34,對搬送板140以在與托盤34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進行支撐。
本實施方式中,將作為成膜對象的電子零件100搭載於搬送板140。由此,使成膜中的電子零件100的熱放出至搬送板140而可抑制電子零件的溫度上升。但是,成膜部300的腔室20內的旋轉台31之類的內部構件也由等離子體加熱。如此,當來自此種內部構件的熱經由托盤34而傳遞至搬送板140時,電子零件100的溫度上升。尤其,當在成膜部300連續進行成膜時,有上一次成膜中的由等離子體引起的熱殘存於內部構件中的可能性。如此,自內部構件的殘存的熱傳遞至進行下一次成膜的電子零件100,由此電子零件100的成膜的溫度條件發生變動,有引起膜質的變動的可能性。本實施方式中,搬送板140與設置於成膜部300的托盤34以產生間隔的方式由支撐部35支撐。因此,可實現搬送板140與托盤34的隔熱,搬送部600的來自旋轉台31等內部構件的熱不易經由托盤34及搬送板140而傳遞至電子零件100,從而抑制電子零件100的溫度上升。
(2)相對於被支撐部35支撐的搬送板140的支撐面142的面積,支撐部35的接觸面積為5%以下。因此,自托盤34至搬送板140的傳熱路徑變窄,熱不易傳遞至電子零件100。
(3)支撐部35具有自托盤34朝向搬送板140突出且前端與搬送板140相接的突出構件。因此,可以簡單的構成實現搬送板140與托盤34的空開間隔的支撐。
(4)支撐部35設置有多個。因此,可將支撐位置設為多個,可在與托盤34之間空開間隔並且穩定地支撐搬送板140。
(5)搬送板140具有限制部143,所述限制部143對被支撐部35支撐的搬送板140相對於支撐部的移動進行限制。因此,通過限制部143而可防止由搬送引起的搬送板140的偏移。
(6)在腔室20內具有表面處理部50,所述表面處理部50是使搬送板140作為電極發揮作用而對電子零件100或形成於電子零件100的膜進行表面處理,搬送板140及支撐部35具有導電性。因此,可使搬送板140及支撐部35具有表面處理部50的作為電極的功能。
(7)本實施方式的成膜裝置S具有供濺射氣體G1導入的腔室20,且具有成膜處理部40及冷卻部500,所述成膜處理部40在腔室20內通過濺射源4而在搭載於搬送板140的電子零件100上進行成膜,所述冷卻部500在腔室20外對搬送板140進行冷卻。並且,冷卻部500具有:收容部510,收容搬送板140;噴霧部520,向收容部510內噴霧液體;以及減壓部530,對收容部510的內部進行減壓,以通過由噴霧部520噴霧的液體的氣化熱來冷卻搬送板140。
如上所述,在冷卻部500中,對搬送板140進行冷卻後,再次用於成膜,由此在多個電子零件的處理中,可不受殘存於成膜部300的前一處理的熱的影響而無溫度條件的變動地進行處理。由於在冷卻中利用液體的氣化熱,因此與僅在成膜部300的外部放置的情況相比,可高速地冷卻,可以少數的搬送板140高效地進行成膜。
(8)搬送板140在表面具有凹凸或多孔質的部分。因此,可在表面包含更多的液體,因此要氣化的液體量多,冷卻效率提高。
(9)電子零件100由其中一面具備具有黏著性的黏著面的保持片120保持,在保持片120的另一面,至少遍及與電子零件100的貼附區域121c對應的整個區域密接有搬送板140。因此,電子零件100的熱高效地傳遞至搬送板140。
[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也包括如下方式。 (1)支撐部35的突出構件35a的形狀並不限定於所述方式。也可為圓柱狀、棱錐狀、棱柱狀。支撐部35的數量可為一個,為了穩定支撐,優選為多個。例如,可為三個,也可為五個以上。另外,如圖14的(A)所示,通過使支撐部35具有彈性,即便有搬送板140的支撐面142的變形等,也可使支撐部35確實地接觸,從而可實現穩定的支撐與導電性的確保。例如,也可構成為通過彈簧等彈性構件35b來支撐突出構件35a,使其朝向搬送板140進退。
另外,如圖14的(B)所示,可將支撐部35的突出構件35a設為沿著相向面延伸的壁形狀或堤部形狀。由此,可確保由突出構件35a與搬送板140的接觸面積的增大引起的電阻的減低和支撐的穩定性。
進而,通過將支撐部35設為具有柔軟性的材料,即便有搬送板140的支撐面142的變形等,也可使支撐部35確實地接觸,從而可實現穩定的支撐與導電性的確保。例如,如圖14的(C)所示,可應用銅等金屬制的刷子作為支撐部35。另外,也可應用金屬制的網狀的構件。另外,也可組合機械支撐用的支撐構件與電性導通用的支撐構件作為支撐部35。例如,也可組合所述支撐構件的方式。此外,為了電性連接,搬送板140與支撐部35只要最少一部位接觸即可。進而,利用支撐部35的搬送板140的支撐位置並不限定於與載置電子零件100的側的面相反的一側的支撐面142。例如,也可對搬送板140的側面的一部分或側面與支撐面142這兩者進行支撐。
(2)成膜處理部40的靶材的數量並不限定於兩個。可將靶材設為一個,也可設為三個以上。另外,成膜部位也可設為兩個以下,也可設為四個以上。另外,如圖15所示,例如也可為雖具有成膜處理部40A~成膜處理部40C,但不具有將搬送板140、托盤34用作電極的一部分的表面處理部50的成膜部300。所述情況下,為了確保搬送板140與托盤34的導電性,無需使支撐部35具有導電性。即,搬送板140、托盤34、支撐部35的材質可不具有導電性。例如,可將搬送板140、托盤34、支撐部35的至少一個設為熱傳導性良好的陶瓷或合成樹脂或者它們的複合材。
(3)在所述方式中,冷卻部500也可通過進行多次液體的噴霧與排氣來減低搬送板140的溫度。所述情況下,也可預先通過實驗等而對控制裝置700的存儲部72設定成為所期望的溫度的次數,僅以設定的次數執行液體的噴霧與排氣。另外,設置有對搬送板140的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檢測部的控制裝置700也可執行液體的噴霧與排氣,直至由溫度檢測部所得的檢測溫度達到預先設定的溫度。由此,可通過以每一次的液體的噴霧量、液體對於搬送板140的附著量不會變得過大的方式進行調整,並且反復進行而減低至目標溫度,因此可防止所殘留的液體對成膜造成影響。另外,如圖16的(A)~圖16的(E)所示,也可構成為能夠在冷卻部500的收容部510內收容多個搬送板140。例如,可在收容部510內多階地設置支撐台。由此,可集中冷卻多個搬送板,因此可提高作業效率。此外,例如,如圖16的(A)~圖16的(E)所示,溫度檢測部513a設置於支撐台513的支撐搬送板140的面上。由此,在將搬送板140載置於支撐台513時,可使其與溫度檢測部513a接觸來檢測溫度。作為溫度檢測部,可使用熱電偶、測溫電阻體、熱敏電阻、放射溫度計等公知的溫度傳感器,其位置也並不限定於所述方式。
(4)進而,如圖17的(A)~圖17的(E)所示,也可設為如下構成:具備具有與搬送板140接觸的接觸面516a的冷卻板516,通過噴霧部520來對冷卻板516的與接觸面516a相反的一側噴霧液體,並利用減壓部530進行減壓。所述情況下,冷卻板516將收容部510內氣密地劃分為搬送板140所接觸的接觸面516a側與其相反側的冷卻室517,並將冷卻室517設為可減壓的空間。冷卻板516由鋁、SUS等金屬、陶瓷、樹脂或其他熱傳導性高的材質形成。冷卻板516的與接觸面516a相反的一側的面即冷卻室517側的面具有凹凸或為多孔質。凹凸例如可通過實施表面粗糙化處理來形成。另外,也可設為成為散熱片之類的比較大的凹凸。例如,在搬送板140為鋁的情況下,多孔質可通過實施氧化鋁膜處理來形成。
另外,排氣口514、噴霧口515是以與冷卻室517連通的方式設置,並且減壓部530與排氣口514連接,噴霧部520、通氣部540與噴霧口515連接。
所述方式中,如圖17的(A)所示,搬送板140自因打開快門512而開放的開口511插入至收容部510內,並載置於冷卻板516的接觸面516a。如圖17的(B)所示,關閉快門512,通過噴霧部520而自噴霧口515向冷卻室517噴霧液體。
如圖17的(C)所示,通過減壓部530而自排氣口排氣,由此將冷卻室517內減壓。此時,由於所噴霧的液體發生氣化,因此將冷卻板516冷卻。由此,將與冷卻板516接觸的搬送板140冷卻。並且,如圖17的(D)所示,通過開放通氣部540的閥來進行真空破壞。其後,開放快門512,通過機械臂630而將搬送板140自收容部510內搬出並投入至板裝配部200。
以上所述的方式中,由於液體不會直接附著於搬送板140,因此可防止殘留於搬送板140的液體對成膜造成影響。另外,通過冷卻板516與搬送板140進行面接觸,接觸面積增加。因此,如所述的圖13的(d)所示,搬送板140的熱有效地放出至冷卻板516,冷卻效果提高。在此種方式中,冷卻部500也可通過進行多次液體的噴霧與排氣來減低搬送板的溫度。所述情況下,也可預先通過實驗等而對控制裝置700的存儲部72設定成為所期望的溫度的次數,僅以設定的次數執行液體的噴霧與排氣。另外,設置有對搬送板140的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檢測部的控制裝置700也可反復執行液體的噴霧與排氣,直至由溫度檢測部所得的檢測溫度達到預先設定的溫度。
(5)搬送板140、托盤34的形狀也並不限定於矩形。可設為圓形、橢圓形等各種形狀。也可在保持片120與搬送板140之間介隔存在黏著片。電子零件100相對於搬送板140的搭載方式並不限定於所述方式。也可省略框架130而僅利用保持片120來將電子零件100搭載於搬送板140。進而,也可將電子零件100直接保持於搬送板140。搭載於托盤34的搬送板140的數量、搭載於搬送板140的電子零件100的數量也可為一個,還可為多個。
(6)冷卻部500的方式並不限定於利用氣化熱的方式。也可通過使搬送板140與根據其他原理而冷卻的冷卻板接觸來進行冷卻。例如,針對冷卻板,可通過水等冷卻水的循環來進行冷卻,或通過帕耳貼元件來進行冷卻,或通過來自風扇的風來進行冷卻。進而,也可不設置冷卻部500而在成膜部300的外部放置。
(7)關於成膜材料,可應用可通過濺射而成膜的各種材料。例如,作為電磁波屏蔽膜,也可使用Al、Ag、Ti、Nb、Pd、Pt、Zr等。進而,作為磁體,可使用Ni、Fe、Cr、Co等。進而,另外,作為基底的密接層,可使用SUS、Ni、Ti、V、Ta等,作為最表層的保護層,可使用SUS、Au等。
(8)電子零件100的封裝體的方式例如可應用球柵陣列(Ball Grid Array,BGA)、柵格陣列(Land Grid Array,LGA)、小外形封裝(Small Outline Package,SOP)、四面扁平封裝(Quad Flat Package,QFP)、晶圓級封裝(Wafer Level Package,WLP)等目前或將來可利用的所有方式。即便設為進行電子零件100與外部的電性連接的端子,例如也考慮設置於底面的BGA等半球狀者或LGA等平面狀者、設置於側面的SOP、QFP的細板狀者等,但可應用目前或將來可利用的所有端子,且也不追究其形成位置。另外,密封於電子零件100的內部的元件11可為單個,也可為多個。
(9)由搬送部同時搬送的托盤、電子零件的數量、對其加以保持的保持部的數量至少為一個即可,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中例示的數量。即,可為一個電子零件循環而反復進行成膜的方式,也可為兩個以上的電子零件循環而反復進行成膜的方式。
(10)利用蝕刻或灰化的清洗或表面處理也可在獨立於具有成膜部位的腔室的腔室進行。此外,在進行氧化處理或後氧化處理的情況下,可使用氧作為製程氣體G2。在進行氮化處理的情況下,可使用氮氣作為製程氣體G2。
(11)所述實施方式中,設為旋轉台31在水平面內進行旋轉的一例。但是,搬送部的旋轉面的朝向並不限定於特定的方向。例如,也可設為在垂直面內進行旋轉的旋轉面。進而,搬送部所具有的搬送單元並不限定於旋轉台。例如,也可設為具有保持工件的保持部的圓筒形狀的構件以軸為中心進行旋轉的旋轉體。另外,循環搬送的軌跡並不限定於圓周。廣泛包括利用無端狀的搬送路徑來進行循環搬送的方式。例如,可為矩形或橢圓,也可包含屈曲或彎曲的路徑。搬送路徑例如也可通過輸送機等來構成。
進而,本發明可為如下成膜裝置S,所述成膜裝置S包括:腔室20,供濺射氣體G1導入;成膜處理部40,設置於腔室20內,通過濺射源4而成膜於電子零件100;以及搬送板140,被托盤34支撐,並用來搭載電子零件100。因此,也可為不循環搬送電子零件100而以靜止的狀態進行成膜的成膜裝置S。即,也可為將經由搬送板140而搭載有電子零件100的托盤34搬入,並設置於處理區域,不使相對於靶材41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而進行濺射的裝置。
(12)所述實施方式中,設為使成膜材料一種一種地選擇性堆積來進行成膜。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只要可通過使成膜材料選擇性堆積而形成包含多個成膜材料的層的膜即可。因此,也可同時堆積兩種以上的成膜材料。例如,有時利用Co、Zr、Nb的合金來形成電磁波屏蔽膜。在此種情況下,可同時選擇多個成膜處理部中,將Co作為成膜材料的成膜處理部、將Zr作為成膜材料的成膜處理部及將Nb作為成膜材料的成膜處理部來進行成膜。
並且,所述情況下,可以圓周的軌跡中,在成膜中的成膜部位以外的部分經過的軌跡比這些的成膜中在成膜部位經過的軌跡更長的方式,來選擇用於成膜的成膜處理部、或者設定對成膜處理部加以劃分的劃分部的配置。
即,在選擇多個一種或多種成膜處理部來進行成膜、或者選擇單一的成膜處理部來進行成膜的任一情況下,均可以圓周的軌跡中,在成膜中的成膜部位以外的部分經過的軌跡比成膜中在成膜部位經過的軌跡更長的方式,來選擇用於成膜的成膜處理部、或者設定對成膜處理部加以劃分的劃分部的配置。
(13)以上已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及各部的變形例進行了說明,但所述實施方式或各部的變形例僅作為一例而提出,並不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上文所述的這些新穎的實施方式能以其他各種方式實施,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替換、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包含於發明的範圍或主旨內,並且包含於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發明內。
4:濺射源 5:處理單元 6:電源部 20:腔室 20a:頂板 20b:內底面 20c:內周面 21:真空室 21a:開口 22:排氣口 23:排氣部 24:導入口 25:氣體供給部 30:搬送裝置 31:旋轉台 32:馬達 33:保持部 34:托盤 34a:相向面 34b:周緣部 35:支撐部 35a:突出構件 35b:彈性構件 40、40A、40B、40C:成膜處理部 41、41A、41B:靶材 42:背板 43:電極 44:劃分部 44a、44b:壁板 50:表面處理部 51:筒形電極 51a:開口部 51b:凸緣 52:絕緣構件 53:外殼 54:屏蔽體 55:製程氣體導入部 56:RF電源 57:匹配盒 60:負載鎖部 610、620:旋轉臂 630:機械臂 71:機構控制部 72:存儲部 73:設定部 74:輸入輸出控制部 75:輸入裝置 76:輸出裝置 100:電子零件 111a:電極露出面 111b:頂面 111c:側面 112:電極 113:電磁波屏蔽膜 120:保持片 121:零件搭載面 121a:外框區域 121b:中框區域 121c:貼附區域 122:支撐面 130:框架 131:貫通孔 140:搬送板 141:搭載面 142:支撐面 143:限制部 143s:基準孔 200:板裝配部 300:成膜部 400:板脫離部 500:冷卻部 510:收容部 511:開口 512:快門 513:支撐台 513a:溫度檢測部 514:排氣口 515:噴霧口 516:冷卻板 516a:接觸面 517:冷卻室 520:噴霧部 521:配管 530:減壓部 531:配管 540:通氣部 541:配管 600:搬送部 700:控制裝置 d:間隔 E:排氣 G1:濺射氣體 G2:製程氣體 S:成膜裝置 L:搬送路徑 M1、M2:成膜部位 M3:處理部位
圖1的(A)、圖1的(B)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電子零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2的(A)~圖2的(C)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電子零件、保持片、框架及搬送板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成膜裝置的概略平面圖。 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成膜步驟的說明圖。 圖5的(A)、圖5的(B)是表示搬送板的支撐面的圖。 圖6的(A)、圖6的(B)是表示搬送板對於托盤的搭載的立體圖。 圖7的(A)、圖7的(B)是表示搬送板對於托盤的搭載的剖面圖。 圖8是表示搬送部的透視立體圖。 圖9是表示搬送部的透視平面圖。 圖10是圖9的A-A示意縱剖面圖。 圖11的(A)~圖11的(E)是表示冷卻部的說明圖。 圖1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的方塊圖。 圖13是表示比較試驗的結果的圖表。 圖14的(A)~圖14的(C)是表示支撐部的另一方式的剖面圖。 圖15是表示成膜部的另一方式的透視平面圖。 圖16的(A)~圖16的(E)是表示冷卻部的另一方式的說明圖。 圖17的(A)~圖17的(E)是表示冷卻部的又一方式的說明圖。
34:托盤
34a:相向面
34b:周緣部
35:支撐部
35a:突出構件
100:電子零件
121:零件搭載面
121b:中框區域
121c:貼附區域
130:框架
131:貫通孔
140:搬送板

Claims (10)

  1. 一種成膜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腔室,具有可通過減壓而設為真空的空間,並且供濺射氣體導入;成膜處理部,設置於所述腔室內,具有通過濺射而使成膜材料堆積來進行成膜的濺射源,並且通過所述濺射源而在所述腔室內在經減壓的所述空間成膜於電子零件;搬送板,供在所述腔室內進行成膜的所述電子零件搭載,且使自所述電子零件的熱放出;搬送裝置,經由托盤來搬送所述搬送板;以及支撐部,設置於所述托盤,對所述搬送板以在與所述托盤之間產生間隙的方式進行支撐,所述電子零件由其中一面具備具有黏著性的黏著面的保持片保持,在所述保持片的另一面,至少遍及與所述電子零件的貼附區域對應的整個區域密接有所述搬送板,其中所述搬送板的熱容量大於所述保持片的熱容量,所述支撐部具有自所述托盤朝向所述搬送板突出且前端與所述搬送板相接的突出構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膜裝置,其中相對於被所述支撐部支撐的所述搬送板的支撐面的面積,所述支撐部的接觸面積為5%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成膜裝置,其中所述支撐部設置有多個。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成膜裝置,其中所述搬送板具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對被所述支撐部支撐的所述搬送板相對於所述支撐部的移動進行限制。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成膜裝置,其中在所述腔室內具有表面處理部,所述表面處理部是使所述搬送板作為電極發揮作用而對所述電子零件或形成於所述電子零件的膜進行表面處理,所述搬送板及所述支撐部具有導電性。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成膜裝置,其中所述限制部為形成於被所述支撐部支撐的所述搬送板的支撐面的多個凹陷孔,將所述多個凹陷孔中的一個設為基準孔,其他凹陷孔大於所述基準孔。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膜裝置,其中在所述腔室外還具有對所述搬送板進行冷卻的冷卻部,所述冷卻部具有:收容部,收容所述搬送板;噴霧部,向所述收容部內噴霧液體;以及減壓部,對所述收容部的內部進行減壓,以通過由所述噴霧部噴霧的液體的氣化熱來冷卻所述搬送板。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7所述的成膜裝置,其中所述搬送板在表面具有凹凸或多孔質的部分。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成膜裝置,其具有冷卻板,所述冷卻板具有與所述搬送板接觸的接觸面,通過所述噴霧部而向所述冷卻板的與所述接觸面相反的一側噴霧液體,並利用所述減壓部進行減壓。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成膜裝置,其中所述冷卻部具有對所述搬送板的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檢測部。
TW109110366A 2019-03-28 2020-03-27 成膜裝置 TWI7727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2497A JP7190386B2 (ja) 2019-03-28 2019-03-28 成膜装置
JP2019-062497 2019-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5757A TW202035757A (zh) 2020-10-01
TWI772769B true TWI772769B (zh) 2022-08-01

Family

ID=7264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0366A TWI772769B (zh) 2019-03-28 2020-03-27 成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90386B2 (zh)
KR (1) KR102329029B1 (zh)
CN (3) CN116516311A (zh)
TW (1) TWI7727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1859B (zh) * 2020-10-20 2023-04-21 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2155711A (ja) * 2021-03-31 2022-10-14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3577A (en) * 2004-05-17 2006-05-0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Vacuum treat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disk
CN103947301A (zh) * 2011-11-22 2014-07-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等离子产生源及具备它的真空等离子处理装置
CN107304473A (zh) * 2016-04-20 2017-10-31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反应腔室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TW201809330A (zh) * 2016-06-28 2018-03-16 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成膜裝置、成膜製品的製造方法及電子零件的製造方法
CN108220904A (zh) * 2018-01-03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板及蒸镀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4747B1 (en) * 1996-12-25 2001-07-03 Nihon Shinku Gijutsu Kabushiki Kaisha Magnetron sputtering source enclosed by a mirror-finished metallic cover
WO2012063926A1 (ja) * 2010-11-10 2012-05-18 株式会社Ihi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3035819A (ja) 2011-08-09 2013-02-21 Norimichi Kawashima 薬剤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KR101604977B1 (ko) * 2015-02-24 2016-03-22 주식회사 아바코 반응성 스퍼터링 장치
JP7002302B2 (ja) * 2016-12-13 2022-02-10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3577A (en) * 2004-05-17 2006-05-0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Vacuum treat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disk
CN103947301A (zh) * 2011-11-22 2014-07-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等离子产生源及具备它的真空等离子处理装置
CN107304473A (zh) * 2016-04-20 2017-10-31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反应腔室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TW201809330A (zh) * 2016-06-28 2018-03-16 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成膜裝置、成膜製品的製造方法及電子零件的製造方法
CN108220904A (zh) * 2018-01-03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板及蒸镀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8780A (zh) 2020-10-09
TW202035757A (zh) 2020-10-01
JP2020158866A (ja) 2020-10-01
KR102329029B1 (ko) 2021-11-19
JP7190386B2 (ja) 2022-12-15
CN116516311A (zh) 2023-08-01
CN116516306A (zh) 2023-08-01
KR20200115254A (ko)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0882B (zh) 成膜装置
US9484236B2 (en) Joining method and joining system
TWI772769B (zh) 成膜裝置
JP7039224B2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装置及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TWI643970B (zh) Film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lm-forming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US9463612B2 (en) Joining method and joining system
TW201719777A (zh) 工件保持體及成膜裝置
TW201724341A (zh) 電子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處理系統
JP2023133417A (ja) 成膜装置
TWI719762B (zh) 成膜裝置
TWI421975B (zh) 電漿處理裝置用基板載置台、電漿處理裝置及絕緣皮膜之成膜方法
US10633736B2 (en) Film formation apparatus
CN112575297B (zh) 成膜装置及埋入处理装置
JP7012475B2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装置及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23051116A (ja) 成膜装置
KR101463961B1 (ko) 플라즈마 처리 시스템
JP2011211115A (ja) 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