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0973B - 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0973B
TWI770973B TW110115497A TW110115497A TWI770973B TW I770973 B TWI770973 B TW I770973B TW 110115497 A TW110115497 A TW 110115497A TW 110115497 A TW110115497 A TW 110115497A TW I770973 B TWI770973 B TW I7709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reinforcement
positioning jig
construction
form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5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2231A (zh
Inventor
徐坤榮
黃俊儒
劉牧宇
Original Assignee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5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097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97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2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223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該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該定位治具包括:一長形主體及一調整件。該長形主體具有至少一個可供量測或定位之標記於其上,且該長形主體包含一安裝端部於其一端。該調整件安裝至該長形主體之該安裝端部,且該調整件具有一定位端部,其中該調整件經構形以使其定位端部與長形主體之該安裝端部之間的距離可變化。

Description

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
本揭露有關於一種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尤其可用於鋁模板施工之定位治具及使用鋁模板施工之建築方法。
在現場建造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過程中,先將多個模板相互連接固定,組合形成欲塑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物(例如樑、柱或牆)的形狀,然後將混凝土灌入模板之間,待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形成結構物後,在將模板從結構物上拆下。以牆壁的內側面與外側面為例,在過程中係透過一內模板及一外模板所塑形而成。
由於混凝土基於其本身的自重以及固化過程中膨脹所產生的側向壓力,施工者可使用連接並傳越內、外模板之連接拉片,使內外模板能夠朝彼此拉緊,藉此避免內外模板的間隔因受力而改變原先預定的間距。然,在將連接拉片設置於內外模板時,連接拉片常會與裝設於內外模板之間的鋼筋產生衝突,而無法順利地將連接拉片與內外模板連接。
因此,提供一種治具以及利用該治具協助避免以上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業界長久以來所企盼的。
在一些實施例當中,本揭露提供一種建築用定位治具,其包括:一長形主體及一調整件。該長形主體具有至少一個可供量測或定位之標記於其上,且該長形主體包含一安裝端部於其一端。該調整件安裝至該長形主體之該安裝端部,且該調整件具有一定位端部,其中該調整件經構形以使其定位端部與長形主體之該安裝端部之間的距離可變化。
在一些實施例當中,本揭露提供一種一種建築方法,其包括:提供多個直立於一建築基地上之縱向鋼筋,該等縱向鋼筋包括複數個柱主筋以及複數個牆縱向筋;在該等縱向鋼筋之至少一者上,標註一標準高程位置;提供如本揭露之實施例之建築用定位治具;將該建築用定位治具之該標準高程標記與該標準高程位置對齊;利用該建築用定位治具之該複數個標記,於該等縱向鋼筋上,標示多個可供用以圍束該等複數個柱主筋之箍筋的設置位置及標示用於固定位於該複數個牆縱向筋兩側之兩個模版的拉片設置位置;將複數個箍筋依該等箍筋設置位置設置於該等主筋上;及以避開該拉片設置位置之方式,調整該複數個牆縱向筋,並將複數個牆橫向筋固定至該複數個牆縱向筋。
上文已相當廣泛地概述本揭露之技術特徵,俾使下文之本揭露詳細描述得以獲得較佳瞭解。構成本揭露之申請專利範圍標的之其他技術特徵將描述於下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可相當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之概念與特定實施例作為修改或設計其他結構或製程而實現與本揭露相同之目的。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瞭解,這類等效建構無法脫離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
以下揭露提供用於實施所提供標的之不同特徵的諸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下文將描述元件及配置之具體實例以簡化本揭露。當然,此等僅為實例且不意在限制。例如,在以下描述中,「使一第一構件形成於一第二構件上方或一第二構件上」可包含其中形成直接接觸之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的實施例,且亦可包含其中額外構件可形成於該第一構件與該第二構件之間使得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可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露可在各種實例中重複元件符號及/或字母。此重複旨在簡化及清楚且其本身不指示所討論之各種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一關係。
此外,為了方便描述,可在本文中使用空間相對術語(諸如「下面」、「下方」、「下」、「上方」、「上」、「上面」及其類似者)來描述一元件或構件與另一(些)元件或構件之關係,如圖中所繪示。除圖中所描繪之定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亦意欲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之不同定向。設備可依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依其他定向),且亦可據此解譯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
如本文中所使用,諸如「第一」、「第二」及「第三」之術語描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層及/或區段,此等元件、組件、區域、層及/或區段不應受限於此等術語。此等術語可僅用於使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彼此區分。除非內文清楚指示,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諸如「第一」、「第二」及「第三」之術語不隱含一序列或順序。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大致」、「實質上」、「實質」及「約」用於描述及解釋小變動。當結合一事件或狀況使用時,術語可涉及其中精確發生該事件或狀況之例項以及其中非常近似發生該事件或狀況之例項。例如,當結合一數值使用時,術語可涉及小於或等於該數值之±10%之一變動範圍,諸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例如,若兩個數值之間的一差小於或等於該等值之一平均值之±10% (諸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則該等值可被視為「實質上」相同或相等。例如,「實質上」平行可涉及小於或等於±10°之相對於0°之一角變動範圍,諸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例如,「實質上」垂直可涉及小於或等於±10°之相對於90°之一角變動範圍,諸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
圖1為本揭露實施例之建築用之定位治具1之立體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揭露之定位治具1具有一長形主體11,長形主體11具有複數個可供量測或定位之標記113、114、115,該些可供量測或定位之標記113、114、115係沿長形主體11之長度方向配置;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可供量測或定位之標記113、114、115包括一標準高程標記、複數個橫向鋼筋/柱箍筋設置標記及/或連接拉片設置標記。又,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可將複數個標記113、114、115以不同之顏色來分別代表其所具有之標記含意,例如可將標準高程標記以紅色之標記113呈現,將複數個橫向鋼筋設置標記以綠色之標記114呈現,再將連接拉片設置標記以粉色之標記115呈現,如此,使用者在使用定位治具1時可清楚瞭解各個標記所代表之含意。再者,參圖1,在定位治具1之長形主體11之一端具有一安裝端部112,一具有一定位端部131之調整件13係安裝至長形主體11之安裝端部112,而調整件13經構形以使其定位端部131與長形主體11之安裝端部112之間的距離可改變;換言之,調整件13經構形以使定位治具1之整體長度可被調整。
圖2A為圖1之A部分的部分放大立體示意圖。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長形主體11具有中空之本體,而調整件13具有一杆部132,其係被套設於長形主體11之安裝端部112處,且調整件13之杆部132經構形以可沿長形主體11的縱向方向相對長形主體11的安裝端部112移動。如此,調整件13之定位端部131與長形主體11之安裝端部112之間的距離可變化,且定位治具1之整體長度因此可被調整。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調整件13之杆部132具有外螺紋1320,而長形主體11之安裝端部112之內部具有一經構形可與調整件13之杆部132具有外螺紋1320相配合之內螺紋(未顯示),如此,使用者可藉由旋轉調整件13之杆部132而使調整件13沿長形主體11的縱向方向相對長形主體11的安裝端部112移動。調整件13的杆部132之相對與長形主體11之安裝端部112連接處之一端具有定位端部131,定位端部131經構形以適於支撐於地面,換言之,定位治具1可藉由調整件13的定位端部131而適於直立於地面。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定位端部131之周緣具有一非圓形之外輪廓;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定位端部131之周緣具有六角形之外輪廓。
圖2B為圖1之B部分的部分放大立體示意圖。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長形主體11具有矩形管狀本體;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長形主體11具有矩形斷面,第一校正器17及/或第二校正器19為氣泡水平儀。如圖2B所示,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校正器17係設置於長形主體11之側面117上,第二校正器19係設置於長形主體11之側面119上,長形主體11之側面117與側面119彼此相連接且彼此正交。第一校正器15經構形以用於校正定位治具1之長度方向相對地面沿一第一方向之第一角度,第二校正器17經構形以用於校正定位治具1之長度方向相對地面沿一第二方向之第二角度,而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彼此正交。藉此,使用者可藉由操作第一校正器17與第二校正器19之而準確地使定位治具1相對於地面垂直放置,亦即可使定位治具1之長度方向與其所放置之地面的法線方向相互平行。
請參閱圖3至圖13,其為利用本揭露實施例之定位治具1之一種建築方法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在一建築基地9上提供複數個縱向鋼筋2,在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縱向鋼筋2包括有複數個牆縱向筋21及複數個柱主筋22。再者,在複數個縱向鋼筋2之其中之一者,利用一儀器,例如一水準儀,標註一標準高程位置(例如相對於基礎高程之一米高程位置)。在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中,可在複數個牆縱向筋21之其中之一者提供標準高程位置213之標註;在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中,可在複數個柱主筋22之其中之一者提供標準高程位置223之標註。
如圖4所示,在建築基地9之地面91上提供如圖1所示之定位治具1。利用定位治具1上之第一校正器17與第二校正器19(可參圖2B),以校正定位治具1相對地面91之角度,以使定位治具1可準確地相對地面91垂直放置。再者,利用定位治具1之調整件13調整調整件13之定位端部131與長形主體11之安裝端部112之間的距離(詳參圖2A),以使定位治具1上之用於代表標準高程之標記113可對準在牆縱向筋21上所標註之標準高程位置213及/或對準在柱主筋22上所標註之標準高程位置223。
如圖5所示,利用定位治具1上之標記114、115分別在各個牆縱向筋21上標註可供牆橫向筋設置之位置標記214及可供連接拉片設置之位置標記215,及在各個柱主筋22上標註可供箍筋設置之位置標記224。
如圖6所示,依牆縱向筋21上所標註之可供牆橫向筋設置之位置標記214將複數個牆橫向筋23設置及/或固定於複數個牆縱向筋21上,且依柱主筋22上所標註可供箍筋設置之位置標記224將複數個箍筋24設置及/或固定於複數個柱主筋22上。再者,牆橫向筋23在牆縱向筋21上所設置之位置係與在牆縱向筋上21所標註之可供連接拉片設置之位置標記215彼此錯開。
請參閱圖6A,其係揭露如從圖6所示之A方向觀察之示意圖。牆縱向筋21係直立於建築基地9之地面91上,而在牆縱向筋21上具有標註可供牆橫向筋設置之位置標記214及可供連接拉片設置之位置標記215,牆橫向筋23係依牆縱向筋21上所標註之可供牆橫向筋設置之位置標記214設置及/或固定於複數個牆縱向筋21上。揭下來圖式所揭露之建築方法皆以圖6A所呈現之角度說明之。
再者,如圖7所示,提供模板加強件51、金屬轉接件53、第一金屬模板3及第二金屬模板4。金屬轉接件53經構形設置於建築基地9之一側面93,在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中,金屬轉接件53可藉由螺栓固定於建築基地9之側面93;模板加強件51經構形設置於金屬轉接件53上並緊鄰建築基地9之側面93。在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中,模板加強件51可藉由螺栓固定於金屬轉接件53上,在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中,進一步具有一填充件511設置於模板加強件51與建築基地9之側面93之間。
圖7A係為本揭露實施例之金屬轉接件53之立體示意圖,圖7B係為本揭露實施例之金屬轉接件53與模板加強件51結合之立體示意圖。如圖7A所示,金屬轉接件53具有相互連接且相互垂直設置的二側板531及532,側板531經構形與建築基地9之側面93連接,側板532經構形與模板加強件51連接。再者,在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中,側板531具有大致沿側板531長度方向延伸之長條孔5310,而長條孔5310係經構形以供將金屬轉接件53固定於建築基地9之側面93的螺栓通過;在本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中,側板532具有大致沿與建築基地9之側面93垂直之一方向延伸之長條孔5320,而長條孔5320經構形以供將模板加強件51固定於金屬轉接件53之螺栓通過。另,如圖7B所示,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二個或二個以上之金屬轉接件53可與單一模板加強件51相互結合。
再回到圖7,第一金屬模板3係設置於模板加強件51上,第二金屬模板4設置於建築基地9之地面91上。第一金屬模板3及第二金屬模板4經構形以使已相互結合之牆縱向筋21與牆橫向筋23設置於其二者之間。
如圖8所示,梁鋼筋籠25係設置於已相互結合之牆縱向筋21與牆橫向筋23上方,另提供第三金屬模板6,以使梁鋼筋籠25被設置於第一金屬模板3與第三金屬模板6之間。
如圖9所示,連接拉片81經構形以通過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且其兩端固定於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藉此拉緊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而連接拉片81所設置之位置可大致對準在牆縱向筋上21所標註之可供連接拉片設置之位置標記215,因此連接拉片81設置之位置可與牆橫向筋23所設置之位置彼此錯開,而不會因為連接拉片81欲設置之位置與牆橫向筋23已設置之位置彼此衝突而使連接拉片81無法被設置。
再參考圖9,連接拉片82經構形以通過第一金屬板3與第三金屬板6且其兩端固定於第一金屬板3與第三金屬板6,藉此拉緊第一金屬板3與第三金屬板6。
如圖10所示,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包含一加固總成7,其具有夾具71及連接件72;夾具71經構形以嚙合第一金屬板3之頂端,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夾具71具有可調整彼此間距之二夾件712、714,該二夾件712、714經構形以分別設置於第一金屬模板3之相對二側面,且其間距可被調整以夾緊第一金屬模板3。連接件72之一端與夾具71相連接,另一端與梁鋼筋籠25相連接。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連接件72具有一螺桿721及一鉤件723,螺桿721經構形以夾持夾件712、714,鉤件723經構形以鉤住梁鋼筋籠25之至少一主筋。
如圖11所示,混凝土100澆注於第一金屬模板3與第二金屬模板4之間及第一金屬模板3與第三金屬模板6之間。混凝土100經構形以覆蓋及/或包繞牆縱向筋21、牆橫向筋23、梁鋼筋籠25及連接拉片81、82。此外,因加固總成7設置於第一金屬模板3之頂端,故在混凝土100經澆注於第一金屬模板3與第三金屬模板6之間後並凝固成形時,第一金屬模板3與第三金屬模板6之頂部不會因混凝土100位於梁部分具有較大重量而產生向外彎曲之形變。
如圖12所示,混凝土100凝固成形後,第一金屬模板3、第二金屬模板4、第三金屬模板6、模板加強件51、金屬轉接件53及加固總成7被拆卸。而澆注於第一金屬模板3與第二金屬模板4之間並包覆牆縱向筋21、牆橫向筋23與連接拉片81的混凝土100經凝固成形後可成為建築物之牆部分101,澆注於第一金屬模板4與第三金屬模板6之間並包覆梁鋼筋籠26及連接拉片82的混凝土100經凝固成形後可成為建築物之梁部分102。
如圖13所示,突出於牆部分101之連接拉片81之部分及突出於梁部分102之連接拉片82之部分被移除,以使建築物之牆部分101及梁部分102之完成表面平整。
利用本揭露之定位治具之建築方法,可有效將拉緊金屬模板之連接拉片之設置位置與用於製備牆之鋼筋之設置位置錯開,避免彼此產生衝突,增加建築上之施工效率。
上文已概述若干實施例之特徵,使得熟習技術者可較佳理解本揭露之態樣。熟習技術者應瞭解,其可易於將本揭露用作用於設計或修改其他程序及結構的一基礎以實施相同目的及/或達成本文中所引入之實施例之相同優點。熟習技術者亦應意識到,此等等效構造不應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且其可對本文作出各種改變、置換及變更。
1:定位治具 2:縱向鋼筋 3:第一金屬模板 4:第二金屬模板 6:第三金屬模板 7:加固總成 9:建築基地 11:長形主體 13:調整件 17:第一校正器 19:第二校正器 21:牆縱向筋 22:柱主筋 23:牆橫向筋 24:箍筋 25:梁鋼筋籠 51:模板加強件 53:金屬轉接件 71:夾具 72:連接件 81:連接拉片 82:連接拉片 91:地面 93:側面 112:安裝端部 113:標記 114:標記 115:標記 117:側面 119:側面 131:定位端部 132:杆部 213:標準高程位置 214:位置標記 215:位置標記 223:標準高程位置 224:位置標記 511:填充件 531:側板 532:側板 712:夾件 714:夾件 721:螺桿 723:鉤件 1320:外螺紋 5310:長條孔 5320:長條孔
從下列實施方式、連同附圖將更瞭解本揭露的態樣。應注意,根據業界的標準實務,各種特徵件並未按實際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清楚說明,各種特徵件的尺寸可任意放大或縮小。
圖1為本揭露實施例之建築用之定位治具之立體示意圖。
圖2A為圖1之A部分的部分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2B為圖1之B部分的部分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一。
圖4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二。
圖5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三。
圖6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四。
圖6A係揭露如從圖6所示之A方向觀察之示意圖。
圖7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五。
圖7A係為本揭露實施例之金屬轉接件之立體示意圖。
圖7B係為本揭露實施例之金屬轉接件與模板加強件結合之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五。
圖9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六。
圖10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七。
圖11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八。
圖12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九。
圖13為本揭露實施例的建築方法之示意圖十。
1:定位治具
11:長形主體
13:調整件
112:安裝端部
113:標記
114:標記
115:標記
131:定位端部

Claims (14)

  1. 一種建築用定位治具,其包括:一長形主體,具有至少一個可供量測或定位之標記於其上,該長形主體包含一安裝端部於其一端;及一調整件,安裝至該長形主體之該安裝端部,該調整件具有一定位端部,其中該調整件經構形以使其定位端部與長形主體之該安裝端部之間的距離可變化;其中該長形主體具有一矩形斷面,且該複數個標記分別具有不同之顏色;其中該定位治具進一步包括設置於該長形主體上,用於校正該建築用定位治具之長度方向相對於該地面的角度的一第一校正器以及一第二校正器,其中該第一校正器經構形以用於校正該建築用定位治具之長度方向相對於該地面沿一第一方向之第一角度,該第二校正器經構形以用於校正建築用定位治具之長度方向相對於該地面沿一第二方向之第二角度,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係彼此正交。
  2. 如請求項1之建築用定位治具,其中該調整件之該定位端部經構形可相對該主體之該安裝端部且沿該長形主體的縱向方向移動。
  3. 如請求項2之建築用定位治具,調整件具有一杆部,且其中該杆部係可沿該長形主體的縱向方向移動地被套設於該長形主體之該安裝端部內。
  4. 如請求項3之建築用定位治具,其中該調整件之該杆部具有一外螺紋,且其中該主體之內部具有一經構形與該調整件之該杆部之該外螺紋相互配合之內螺紋。
  5. 如請求項4之建築用定位治具,其中該調整件之該定位端部之底部係經構形以適於支撐於一地面,且其周緣具有一非圓形之外輪廓。
  6. 如請求項5之建築用定位治具,其中該調整件之該定位端部之周緣具有六角形之外輪廓。
  7. 如請求項6之建築用定位治具,其中該至少一個可供量測或定位之標記包括沿該長形主體的長度方向配置之複數個標記,其中該複數個標記之一者為一標準高程標記。
  8. 一種建築方法,其包括:提供多個直立於一建築基地上之縱向鋼筋,該等縱向鋼筋包括複數個柱主筋以及複數個牆縱向筋;在該等縱向鋼筋之至少一者上,標註一標準高程位置;提供如請求項1之建築用定位治具;將該建築用定位治具之該標準高程標記與該標準高程位置對齊;利用該建築用定位治具之該複數個標記,於該等縱向鋼筋上,標示多個可供用以圍束該等複數個柱主筋之箍筋的設置位置及標示用 於固定位於該複數個牆縱向筋兩側之兩個模版的拉片設置位置;將複數個箍筋依該等箍筋設置位置設置於該等主筋上;及以避開該拉片設置位置之方式,調整該複數個牆縱向筋,並將複數個牆橫向筋固定至該複數個牆縱向筋。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提供一第一金屬模板及一第二金屬模板,以使該複數個牆縱向筋以及該複數個牆橫向筋設置於該第一金屬模板與該第二金屬模板之間;且提供複數個拉片,其中每一該複數個拉片連接該第一金屬模板與該第二金屬模板。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提供一金屬轉接件及一模板加強件;將該金屬轉接件設置於一建築基地之一側面;將該模板加強件設置於該金屬轉接件上,用以支撐該第一金屬模板及/或該第二金屬模板。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金屬轉接件包括一第一側板及與該第一側板連接並相互垂直設置之第二側板,其中該第一側板係與該建築基地之該側面連接,該第二側板係與該模板加強件連接,其中該金屬轉接件之第二側板具有一長條孔,該長條孔係大致沿一與該建築基地之該側面垂直之方向延伸。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提供一填充件並將其設置於該模板加強件與該建築基地之該側面之間。
  13. 如請求項9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提供一加固總成,其包括:一與該第一金屬模板或該第二金屬模板之一頂部嚙合之夾具;及提供一連接件,其中該連接件之一端與該夾具連接,另一端與位於該複數個牆縱向筋以及該複數個牆橫向筋上方之一梁鋼筋籠連接。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夾具包括可調整彼此之間距離之二夾件,其中該夾具設置於該第一金屬模板或該第二金屬模板之頂部,且該二夾件分別位於該第一金屬模板或該第二金屬模板之二相對側面,該連接件包括一螺桿,用以夾持該二夾件,以及一鉤件,用以鉤住該梁鋼筋籠之至少一主筋。
TW110115497A 2021-04-29 2021-04-29 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 TWI770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497A TWI770973B (zh) 2021-04-29 2021-04-29 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497A TWI770973B (zh) 2021-04-29 2021-04-29 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0973B true TWI770973B (zh) 2022-07-11
TW202242231A TW202242231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439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5497A TWI770973B (zh) 2021-04-29 2021-04-29 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097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72575U (en) * 1998-08-15 1999-10-21 Jian-Xing He Leveling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of grouting
TW200720517A (en) * 2005-11-16 2007-06-01 Jin-Yan Shi Base of single-tooth multi-tube elevation meter and structur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72575U (en) * 1998-08-15 1999-10-21 Jian-Xing He Leveling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of grouting
TW200720517A (en) * 2005-11-16 2007-06-01 Jin-Yan Shi Base of single-tooth multi-tube elevation meter and structur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2231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1595B (zh) 混凝土基座和用于制造用于风电塔架的混凝土基座的方法以及用于套管在混凝土基座中的定位的定位装置
BRPI1105516A2 (pt) Método de instalação para gaiola de ancoragem e método de instalação para equipamento industrial
CN106284399B (zh) 建筑柱脚锚栓预埋定位模板及施工方法
US9909329B2 (en) Anchor device positioning and plumbing tool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US104801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concrete reinforcement
TWI770973B (zh) 建築用之定位治具及使用定位治具的建築方法
CN216974236U (zh) 建筑用定位治具
JP2011074632A (ja) 機器の基礎施工に用いるアンカーボルトのユニット構造物とそれを用いた機器の基礎施工方法
KR20090068887A (ko) 경사 거푸집 설치용 경사부재 측정장치
JP2008267030A (ja) 建築構造用アンカーボルトサポート工法及び装置
JP2009299380A (ja) 鉄筋籠の組立方法、及び該方法に用いられる組立補助用具
JP5077856B1 (ja) 建築工法及び建築用冶具
JP2006002415A (ja) 鋼管基礎杭のアンカーボルト設置方法及びアンカーボルト設置装置
KR101489386B1 (ko) 거푸집을 포함하는 건축 자재 서포트용 소켓 및 이 소켓이 적용된 시스템 서포트
CN211849564U (zh) 无线架螺栓定位装置
KR101526200B1 (ko) 씨디관 지지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량체 설치 방법과 벽체 조적 방법
JP5013565B2 (ja) シース管を用いた柱脚用アンカーボルト定着方法
CN113236295A (zh) 一种隧道密集型预埋槽道的施工方法
KR20210078119A (ko) 시스템동바리용 수평재 가설 지지구
CN220740029U (zh) 一种管幕钢管锁扣加工定位装置
JP2004019303A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固定装置
TWI829612B (zh) 建築結構及組構其的方法
JP2008150851A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支持具
CN216707890U (zh) 一种铁路桥梁防护墙及a、b墙预埋钢筋定位卡具
CN216641484U (zh) 辅助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