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9918B - 半導體元件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9918B
TWI769918B TW110132967A TW110132967A TWI769918B TW I769918 B TWI769918 B TW I769918B TW 110132967 A TW110132967 A TW 110132967A TW 110132967 A TW110132967 A TW 110132967A TW I769918 B TWI769918 B TW I7699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peripheral
layer
sub
capp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2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4655A (zh
Inventor
崔仁赫
李垣哲
梁峻亨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9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991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4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465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315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with the capacitor higher than a bit l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50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9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with simultaneous manufacture of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and memory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01L29/0642Isolation within the component, i.e. internal isolation
    • H01L29/0649Dielectric regions, e.g. SiO2 regions, air gap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0335Mak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istor and the capacitor, e.g. plu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2Bit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90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me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包含:半導體基底,包含第 一區及第二區;第一層間絕緣層,位於第二區上;封蓋層,安置於第一層間絕緣層上,封蓋層的上部表面包含第一溝渠;導電圖案,在封蓋層上間隔開,導電圖案的側表面與第一溝渠的內部側表面對準;以及周邊分離圖案,安置於第一溝渠中以覆蓋導電圖案的側表面。周邊分離圖案在導電圖案的側表面上具有第一厚度,且在下部表面上具有大於或等於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Description

半導體元件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21年2月15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1-0020108號的優先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主題特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本發明概念大體上是關於半導體元件以及其製造方法。
持續需要尺寸愈來愈小、功能多樣且強大及/或製造便宜的半導體元件。因此,當代及新興的半導體元件極其密集整合。為進一步增加半導體元件的整合密度,通常需要減小圖案的線寬及部件之間的間隔距離。然而,減少圖案線寬需要高度複雜及/或極昂貴的製造技術。因此,許多研究正在進行中,以研究可增加半導體元件的整合密度的新途徑、方法及/或技術。
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提供具有改良可靠性的半導體元件。本發明概念的其他實施例提供製造具有改良製造良率的半導體元件的方法。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一種半導體元件可包含:半導 體基底,包含第一區及第二區;第一層間絕緣層,覆蓋第二區;封蓋層,安置於第一層間絕緣層上,其中封蓋層的上部表面包含第一溝渠;導電圖案,在封蓋層上間隔開,其中導電圖案的側表面與第一溝渠的內部側表面對準;以及周邊分離圖案,安置於第一溝渠中以覆蓋導電圖案的側表面。周邊分離圖案在導電圖案的側表面上具有第一厚度,且在下部表面上具有大於或等於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一種半導體元件可包含:半導體基底,包含單元陣列區及周邊區;位元線,位於半導體基底上,與單元陣列區交叉;位元線封蓋圖案,位於位元線上;著陸墊,置放於位元線封蓋圖案上且與位元線電隔離;著陸墊分離圖案,接觸著陸墊的側表面;第一層間絕緣層,覆蓋周邊區;封蓋層,位於第一層間絕緣層上,其中封蓋層的上部表面包含第一溝渠;導電圖案,在封蓋層上間隔開,其中導電圖案的側表面與第一溝渠的內部側表面對準;以及周邊分離圖案,填充第一溝渠以覆蓋導電圖案的側表面。周邊分離圖案在導電圖案的側表面上具有第一厚度,且在第一溝渠的下部表面上具有大於或等於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一種半導體元件可包含:半導體基底,包含單元陣列區及周邊區;第一層間絕緣層,覆蓋周邊區;封蓋層,安置於第一層間絕緣層上,其中封蓋層的上部表面包含第一溝渠;導電圖案,在封蓋層上間隔開,其中導電圖案的側表面與第一溝渠的內部側表面對準;周邊分離圖案,安置於第一溝渠中以覆蓋導電圖案的側表面,其中周邊分離圖案包含依序堆疊的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以及第三周邊子絕緣 圖案;著陸墊,安置於單元陣列區上;以及著陸墊分離圖案,安置於著陸墊之間。著陸墊分離圖案包含依序堆疊的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以及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且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包含與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相同的材料。
301:半導體基底
303:元件隔離層
305a:第一雜質區
305b:第二雜質區
307:第一層間絕緣層
309:周邊閘極絕緣層
309b:周邊閘極絕緣圖案
311: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
311a:單元多晶矽圖案
311b:周邊多晶矽圖案
313:凹槽區
314:第二多晶矽圖案
315:歐姆層
315a:單元歐姆圖案
315b:周邊歐姆圖案
316:填隙絕緣圖案
317:含金屬層
317a:單元含金屬圖案
317b:周邊含金屬圖案
319:第一封蓋層
319a: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
319b:周邊閘極封蓋圖案
321:第一罩幕圖案
323b:周邊閘極電極
325:周邊間隔物
327:周邊源極/汲極區
329:第二層間絕緣層
331:第二封蓋層
331a: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
331t:第一溝渠
331US:上部表面
333:第二罩幕圖案
335:第一位元線間隔物
336:第二位元線間隔物
337:儲存節點接觸孔
339:周邊接觸孔
341a:儲存節點歐姆層
341b:周邊歐姆層
343:第二含金屬層
343bc:第一周邊接點
343bw:周邊導電圖案
347:分離絕緣層
347a:著陸墊分離圖案
347b:周邊分離圖案
347bUS:上部表面
347r:周邊凹槽區
347t:第二溝渠
349:保護層
349p:保護圖案
ACTC:單元主動部分
ACTP:周邊主動部分
BC:儲存節點接點
BE:底部電極
BEH:底部電極孔
BL:位元線
BLC:位元線封蓋圖案
CA:單元陣列區
CAP:電容器
CT1:單元接點
DC:位元線接點
DL:介電層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EL:蝕刻終止層
GAP:空白空間
IL:第三層間絕緣層
LP:著陸墊
MC:第二周邊接點
MK:罩幕圖案
ML:模具層
PA:周邊區
P1、P2:區域
R1-R1'、R2-R2':線
SBL1a: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
SBL1b: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
SBL2a: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
SBL2b: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
SBL3a: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
SBL3b: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
SL:支撐層
SP:支撐圖案
TBL、TGE:厚度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3:第三厚度
T4:第四厚度
T4r:第四剩餘厚度
T5:第五厚度
T6:第六厚度
T6b:第六底部厚度
T6s:第六側面厚度
T7:第七厚度
T8:第八厚度
T9:第九厚度
T9b:第九底部厚度
T9s:第九側面厚度
UE:上部電極
UM1:單元內連線
UM2:周邊內連線
WL:字元線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3:第三寬度
W4:第四寬度
在考慮以下書面描述以及隨附圖式後,可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概念的製造及使用,在隨附圖式中:圖1為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平面(或俯視)視圖。
圖2A及圖2B為示出沿圖1的線R1-R1'及線R2-R2'截取的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各別橫截面視圖。
圖3A及圖4A為不同地示出圖2A的區域『P1』的各別放大橫截面視圖,且圖3B、圖3C、圖3D以及圖4B為不同地示出圖2A的區域『P2』的各別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5A、圖5B、圖5C、圖5D、圖5E、圖5F、圖5G、圖5H、圖5I、圖5J、圖5K、圖5L、圖5M、圖5N、圖5O、圖5P以及圖5Q(下文統稱為「圖5A至圖5Q」)為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的相關橫截面視圖。
隨附圖式示出可用於本發明概念的各種實施例中的半導體元件及方法的一般特性、各種結構性組件及關係及/或各種材料。此等圖式未按比例呈現且不可準確反映真實世界實施。舉例而言,為清楚說明,可放大各種材料層的厚度。
貫穿書面描述及圖式,相同附圖標號及標記用於指示相同或類似部件及/或特徵。貫穿書面描述,可使用某些幾何術語來強調關於本發明概念的某些實施例的部件、組件及/或特徵之間的相對關係。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認識到,此類幾何術語在本質上是相對的,在描述性關係中是任意的,及/或是針對所示出實施例的態樣。幾何術語可包含例如:高度/寬度;豎直/水平;頂部/底部;較高/較低;較近/較遠;較厚/較薄;接近/遠離;上方/下方;在...下方/在...上方;上部/下部;中心/側面;環繞;上覆/下伏等。
圖(Figure/FIG.)1為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平面視圖,且圖2A為進一步示出沿線R1-R1'及線R2-R2'的圖1的半導體元件的橫截面視圖。
參考圖1及圖2A,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基底301可一般包含單元陣列區CA及周邊區PA。可實質上圍繞單元陣列區CA來安置周邊區PA。可將周邊電路,諸如常用於驅動單元陣列區CA中提供的字元線WL及位元線BL的周邊電路不同地安置於周邊區PA中。周邊區PA可替代地被稱作核心區或周邊電路區。
可將元件隔離層303安置於半導體基底301中以限定單元主動部分ACTC及周邊主動部分ACTP。單元主動部分ACTC中的每一者可與至少一種隔離結構相關聯。舉例而言,單元主動部分ACTC中的每一者可為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棒形狀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301可為單結晶矽基底或絕緣體上矽(silicon-on-insulator;SOI)晶圓。元件隔離層303可包含氧化物 內襯、氮化物內襯以及絕緣填隙層。單元主動部分ACTC可並行地配置於第一方向D1上,其中單元主動部分ACTC中的每一者可配置使得其端部分安置於鄰近、相鄰單元主動部分ACTC的中心附近。
可以使字元線WL與單元主動部分ACTC交叉的此方式來安置字元線WL。舉例而言,字元線WL可安置於形成於元件隔離層303及單元主動部分ACTC中的凹槽中。字元線WL可在與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字元線WL可內埋於半導體基底301中。
第一雜質區305a可安置於一對字元線WL之間的單元主動部分ACTC中的每一者中,且一對第二雜質區305b可分別安置於單元主動部分ACTC中的每一者的相對邊緣區中。第一雜質區305a及第二雜質區305b可摻雜有例如一或多種N型雜質。第一雜質區305a可對應於共用汲極區,且第二雜質區305b可對應於源極區。
第一層間絕緣層307可安置於半導體基底301的單元陣列區CA上。第一層間絕緣層307可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且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
位元線BL可安置於第一層間絕緣層307上。可以使位元線BL與字元線WL交叉的方式安置位元線BL。舉例而言,如圖1中所示出,位元線BL可在與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兩者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延伸。位元線BL可包含依序堆疊的單元多晶矽圖案311a、單元歐姆圖案315a以及單元含金屬圖案317a。單元多晶矽圖案311a可包含摻雜雜質的多晶矽。單元歐姆圖案315a 可包含至少一種金屬矽化物(例如,矽化鈷)。單元含金屬圖案317a可包含至少一種金屬(例如,鋁、鎢以及銅)。位元線封蓋圖案BLC可安置於位元線BL上。位元線封蓋圖案BLC可包含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319a及堆疊於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319a上的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此處,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319a及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可包含氮化矽。
位元線BL的側表面及位元線封蓋圖案BLC的下部側表面可覆蓋有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位元線封蓋圖案BLC的上部側面表面可覆蓋有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及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中的每一者可包含氮化矽、氧化矽以及氮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且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可提供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以在其中具有氣隙。
可將第一層間絕緣層307插入於位元線BL與半導體基底301之間以及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與半導體基底301之間。可將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的側表面與第一層間絕緣層307的側表面對準。
可經由位元線接點DC將位元線BL電連接至第一雜質區305a。位元線接點DC可包含摻雜雜質的多晶矽。凹槽區313可形成於第一雜質區305a的上部部分中以及鄰近其的元件隔離層303的上部部分中。位元線接點DC可安置於凹槽區313中。可用填隙絕緣圖案316填充位元線接點DC的下部側表面與凹槽區313的內表面之間的空間。填隙絕緣圖案316可包含氮化矽或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且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
儲存節點接點BC可安置於鄰近的一對位元線BL之間。 儲存節點接點BC可彼此間隔開。儲存節點接點BC可包含摻雜雜質的多晶矽。儲存節點接點BC可為島形狀圖案,其在平面視圖中彼此間隔開。儲存節點接點BC可提供為穿透第一層間絕緣層307且與第二雜質區305b接觸。
儲存節點歐姆層341a可安置於儲存節點接點BC上。儲存節點歐姆層341a可包含至少一種金屬矽化物(例如,矽化鈷)。
著陸墊LP可安置於儲存節點歐姆層341a上。著陸墊LP可包含至少一種金屬(例如,鎢、鋁以及銅)。著陸墊LP的上部部分可覆蓋位元線封蓋圖案BLC的上部表面。著陸墊LP的中心可在第二方向D2上自儲存節點接點BC的中心移位(或偏移)。位元線BL的一部分可與著陸墊LP豎直地重疊。
可藉由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將鄰近著陸墊LP分離。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可包含氮化矽、氧化矽以及氮化矽碳中的至少一者,且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可延伸至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及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中。
蝕刻終止層EL可安置於著陸墊LP及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上。蝕刻終止層EL可包含氮化矽層。底部電極BE可提供為穿透蝕刻終止層EL且與著陸墊LP接觸。底部電極BE的上部側表面的部分可接觸支撐圖案SP。底部電極BE及支撐圖案SP的表面可覆蓋有介電層DL。上部電極UE可安置於介電層DL上。底部電極BE、介電層DL以及上部電極UE可構成電容器CAP。
第三層間絕緣層IL可堆疊於上部電極UE上。單元接點CT1可提供為穿透第三層間絕緣層IL且接觸上部電極UE。單元內連線UM1可安置於上部電極UE上。
周邊閘極電極323b可安置於半導體基底301的周邊區PA上。可將周邊閘極絕緣圖案309b插入於周邊閘極電極323b與半導體基底301之間。周邊閘極封蓋圖案319b可安置於周邊閘極電極323b上。周邊源極/汲極區327可安置於半導體基底301的部分中以及周邊閘極電極323b的兩側處。可用周邊間隔物325覆蓋周邊閘極電極323b的相對側表面。周邊閘極電極323b可包含周邊多晶矽圖案311b、周邊歐姆圖案315b以及周邊含金屬圖案317b的堆疊組合。可用第二層間絕緣層329覆蓋周邊閘極封蓋圖案319b及周邊間隔物325。第二封蓋層331可安置於第二層間絕緣層329上。
周邊導電圖案343bw可安置於第二封蓋層331上。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上部表面可安置於與著陸墊LP的上部表面相同的「高度」處(例如,相對於任意選擇的水平面,諸如半導體基底301的上部表面量測的安置)。第一周邊接點343bc可提供為穿透第二封蓋層331及第二層間絕緣層329,且可分別電連接周邊源極/汲極區327。可連接第一周邊接點343bc及周邊導電圖案343bw以形成單一部件。可將周邊歐姆層341b插入於第一周邊接點343bc與周邊源極/汲極區327之間。可將周邊分離圖案347b插入於周邊導電圖案343bw之間。蝕刻終止層EL可延伸以覆蓋周邊導電圖案343bw及周邊分離圖案347b。第三層間絕緣層IL可覆蓋周邊區PA中的蝕刻終止層EL。第二周邊接點MC可提供為穿透第三層間絕緣層IL且接觸周邊導電圖案343bw。周邊內連線UM2可安置於第三層間絕緣層IL上且可接觸第二周邊接點MC。
圖3A及圖4A為進一步示出圖2A的區域『P1』的各別 放大橫截面視圖,且圖3B、圖3C、圖3D以及圖4B為進一步示出圖2A的區域『P2』的各別放大橫截面視圖。
參考圖2A、圖3A以及圖3B,單元多晶矽圖案311a及周邊多晶矽圖案311b中的每一者可具有第一厚度T1。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歐姆圖案315a及周邊歐姆圖案315b可包含相同材料,且可具有相同厚度。單元含金屬圖案317a及周邊金屬圖案317b可包含相同材料,且可具有相同厚度(例如,第二厚度T2)。第一層間絕緣層307上的位元線BL的厚度TBL可等於周邊閘極電極323b的厚度TGE。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319a及周邊閘極封蓋圖案319b可包含相同材料,且可具有相同厚度(例如,第三厚度T3)。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及第二封蓋層331可包含相同材料,且可具有相同厚度(例如,第四厚度T4)。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上的著陸墊LP可具有第五厚度T5,且周邊導電圖案343bw可包含與著陸墊LP相同的材料且可具有第五厚度T5。位元線封蓋圖案BLC的厚度可等於周邊閘極封蓋圖案319b的第三厚度T3與第二封蓋層331的第四厚度T4的總和。
周邊分離圖案347b與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可包含相同絕緣材料。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可具有第一寬度W1。可提供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以填充著陸墊LP之間的空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空隙或氣隙可包含於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中。
第二封蓋層331的上部表面331US可包含第一溝渠331t。第一溝渠331t的內表面可與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側表面對準。第一溝渠331t的下部表面可與第二層間絕緣層329間隔開。在第一溝渠331t的下部表面下方,第二封蓋層331可具有第四剩餘厚 度T4r。在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的下部表面下方,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可具有第四剩餘厚度T4r。
參考圖3A及圖3B,周邊分離圖案347b可共形地覆蓋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側表面以及第一溝渠331t的內部側表面及下部表面。就此而言,術語「共形地覆蓋」指示藉由一個材料層相對於至少一個其他材料層來達成位置獨立、實質上恆定厚度的結果。舉例而言,周邊分離圖案347b可在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側表面上具有第六厚度T6,且可在第一溝渠331t的下部表面上具有第六厚度T6。周邊分離圖案347b可具有大於第一寬度W1的第二寬度W2。第六厚度T6可大於或等於第一寬度W1的二分之一且可小於第二寬度W2的二分之一。
替代地,參考圖3C,周邊分離圖案347b可在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側表面上具有第六側面厚度T6s,且可在第一溝渠331t的下部表面上具有第六底部厚度T6b。第六底部厚度T6b可大於第六側面厚度T6s。周邊分離圖案347b的上部表面可具有周邊凹槽區347r。
周邊分離圖案347b的上部表面347bUS可包含第二溝渠347t。蝕刻終止層EL可共形地覆蓋第二溝渠347t的內部側表面及下部表面。第三層間絕緣層IL可包含穿透第二溝渠347t(或插入至第二溝渠347t中)的一部分。
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的第三寬度W3可小於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的第四寬度W4。因此,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之間的距離可在位元線封蓋圖案BLC的上部部分附近增大。因此,在符合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中,可將著陸 墊LP輕易地連接至儲存節點接點BC。
參考圖2A、圖4A以及圖4B,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可包含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SBL1a、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SBL2a以及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SBL3a(下文統稱為「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至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的堆疊組合。周邊分離圖案347b可包含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SBL1b至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的堆疊組合。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SBL1a可包含與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SBL1b相同的材料,且可具有恆定的第七厚度T7。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SBL2a可包含與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SBL2b相同的材料,且可具有恆定的第八厚度T8。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SBL3a可包含與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相同的材料。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SBL3a可填充著陸墊LP之間的空間。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可具有恆定的第九厚度T9。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SBL2a及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SBL2b可包含相對於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SBL1a及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SBL3a以及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SBL1b及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具有蝕刻選擇性的材料。舉例而言,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SBL2a及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SBL2b可包含氮化矽碳(SiCN)。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SBL1a及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SBL3a以及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SBL1b及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可包含氮化矽。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可包含其上形成有第二溝渠347t的上部表面。在圖4B的所示出實例中,第七厚度T7、第八厚度T8以及第九厚度T9的總和可對應於圖3B的所示出實例中的第六厚度T6。除上述差異以外,圖4A及圖4B的實施例可理解為與先前關於圖3A、圖3B、 圖3C以及圖3D所描述的實施例實質上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可經組態以僅具有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SBL3a,由此省略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SBL1a及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SBL2a。
圖3D示出可藉由組合圖4B及圖3C的實施例實現的實施例。參考圖3D,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可在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側表面上具有第九側面厚度T9s,且在第一溝渠331t的下部表面上具有第九底部厚度T9b。第九底部厚度T9b可大於第九側面厚度T9s。
此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分離圖案347b可具有恆定的第六厚度T6或增大的可變第六厚度(例如,圖3C的T6b)。因此,有可能在移除模具層的製程期間防止蝕刻劑進入第二層間絕緣層329且防止短路問題,由此提高所得半導體元件的可靠性。
圖2B為進一步示出沿線R1-R1'及線R2-R2'截取的圖1的半導體元件的橫截面視圖。
參考圖2B,半導體元件可包含填充第二溝渠347t的保護圖案349p。保護圖案349p可包含相對於周邊分離圖案347b具有蝕刻選擇性的至少一種絕緣材料、半導體材料以及導電材料。假定周邊分離圖案347b具有與如圖4B中所繪示相同的結構,則保護圖案349p可與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接觸。然而,假設周邊分離圖案347b具有如圖3C中所繪示相同的結構,則保護圖案349p可填充周邊凹槽區347r。
保護圖案349p可包含旋轉塗佈硬質罩幕(spin-on-hardmask;SOH)材料、氧化矽、氮氧化矽、矽鍺、多晶矽以及金 屬中的至少一者。保護圖案349p可由介電常數小於周邊分離圖案347b的介電常數的材料形成。在保護圖案349p由介電常數低於周邊分離圖案347b的介電常數的材料形成的情況下,周邊導電圖案343bw之間的寄生電容可減小。在保護圖案349p含有導電材料的情況下,保護圖案349p可充當周邊導電圖案343bw之間的屏蔽部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保護圖案349p的上部表面可與周邊分離圖案347b的上部表面及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上部表面共面。蝕刻終止層EL可覆蓋保護圖案349p。在一些實施例中,蝕刻終止層EL及第三層間絕緣層IL可不穿透至周邊導電圖案343bw之間的區域中。除前述差異以外,圖2B的半導體元件可包含與先前關於圖1、圖2A、圖3A、圖3B、圖3C、圖3D、圖4A以及圖4B所描述的特徵實質上相同的特徵。
圖5A至圖5Q為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的相關橫截面視圖。
參考圖1及圖5A,可製備包含單元陣列區CA及周邊區PA的半導體基底301。可在半導體基底301中形成元件隔離層303以限定主動區ACTC及主動區ACTP。儘管圖5A中未繪示,但字元線WL(例如,圖1的字元線WL)可形成於單元陣列區CA上以與主動區交叉。在一些實施例中,字元線WL可內埋於半導體基底301中。可將字元線絕緣層插入於字元線WL與半導體基底301之間。字元線封蓋圖案可安置於字元線WL上。可在單元陣列區CA中(例如,在字元線之間的半導體基底301中)形成第一雜質區305a及第二雜質區305b。
可在半導體基底301的單元陣列區CA上形成第一層間絕緣層307。第一層間絕緣層307可包含氮化矽。此處,可形成第一層間絕緣層307以暴露半導體基底301的周邊區PA的上部表面。可在半導體基底301的周邊區PA的上部表面上形成周邊閘極絕緣層309。周邊閘極絕緣層309可包含氮化矽及金屬氧化物中的至少一者。當形成周邊閘極絕緣層309時,第一層間絕緣層307可充當覆蓋單元陣列區CA的罩幕。
參考圖5B,可沈積第一多晶矽層以覆蓋半導體基底301。第一多晶矽層可摻雜有雜質。第一多晶矽層可圖案化以形成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所述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具有限定單元陣列區CA的位置的開口,在所述單元陣列區CA上將形成位元線接點DC。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可覆蓋周邊區PA。可藉由使用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作為蝕刻罩幕圖案化第一層間絕緣層307及半導體基底301來形成暴露第一雜質區305a的凹槽區313。亦可在此製程期間蝕刻元件隔離層303的一部分。
參考圖5C,可將第二多晶矽層沈積於半導體基底301上以填充凹槽區313。接著,可進行研磨製程以暴露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且在凹槽區313中形成第二多晶矽圖案314。第二多晶矽圖案314可形成為具有與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的上部表面共面的上部表面。可將歐姆層315、含金屬層317以及第一封蓋層319依序堆疊於第二多晶矽圖案314及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上。歐姆層315可包含金屬矽化物(例如,矽化鈷)。含金屬層317可包含至少一種氮化鈦及鎢。第一封蓋層319可包含氮化矽。第一罩幕圖案321可形成於第一封蓋層319上。第一罩幕圖案321 可將周邊電路閘極限定於周邊區PA上。可形成第一罩幕圖案321以覆蓋整個單元陣列區CA。第一罩幕圖案321可包含光阻材料及含碳材料中的至少一者。
參考圖5D,可使用第一罩幕圖案321作為蝕刻罩幕來依序圖案化周邊區PA上的第一封蓋層319、含金屬層317、歐姆層315、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以及周邊閘極絕緣層309,以暴露半導體基底301的上部表面且形成周邊閘極絕緣圖案309b、周邊閘極電極323b以及周邊閘極封蓋圖案319b。周邊閘極電極323b可包含依序堆疊的周邊多晶矽圖案311b、周邊歐姆圖案315b以及周邊含金屬圖案317b。
在形成周邊閘極電極323b的蝕刻製程後,可移除第一罩幕圖案321。隨後,可形成周邊間隔物325以覆蓋周邊閘極封蓋圖案319b、周邊閘極電極323b以及周邊閘極絕緣圖案309b的側表面。
可執行離子植入製程以在半導體基底301的圍繞周邊閘極電極323b的部分中形成周邊源極/汲極區327。在形成周邊源極/汲極區327後,可在半導體基底301上形成第二層間絕緣層329。第二層間絕緣層329可包含氧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以及多孔氧化物中的至少一者。隨後,可對第二層間絕緣層329執行研磨製程,以暴露單元陣列區CA上的第一封蓋層319的上部表面。
參考圖5D及圖5E,可形成第二封蓋層331以覆蓋整個半導體基底301。第二封蓋層331可包含氮化矽。可在第二封蓋層331上形成第二罩幕圖案333以在單元陣列區CA上限定其上將形成有位元線BL的區域。第二罩幕圖案333可包含光阻材料及含碳 材料中的至少一者。可形成第二罩幕圖案333以覆蓋整個周邊區PA。可使用第二罩幕圖案333作為蝕刻罩幕來圖案化單元陣列區CA上的第二封蓋層331、第一封蓋層319、含金屬層317、第一多晶矽罩幕圖案311以及第二多晶矽圖案314,以形成位元線接點DC及安置於位元線接點DC上的位元線BL、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319a以及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
可藉由用於形成位元線BL的蝕刻製程暴露凹槽區313的內部側表面及下部表面的一部分。另外,可暴露第一層間絕緣層307的上部表面。在凹槽區313中,可暴露位元線接點DC的側表面。
參考圖5F,可沈積並蝕刻絕緣層以形成實質上填充凹槽區313的填隙絕緣圖案316。此處,填隙絕緣圖案316可包含氮化矽、氧化矽或氮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且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可執行填隙絕緣圖案316的形成,以暴露第一層間絕緣層307的上部表面。間隔物層可共形地形成於半導體基底301上。接著,可執行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以形成覆蓋位元線BL、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319a以及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的側表面的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可包含氮化矽、氧化矽以及氮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且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319a及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可構成位元線封蓋圖案BLC。
參考圖5G,可蝕刻位元線BL之間的第一層間絕緣層307,以形成暴露第二雜質區305b的儲存節點接觸孔337。在此製程期間,可部分地蝕刻填隙絕緣圖案316、元件隔離層303以及半 導體基底301。可沈積摻雜多晶矽層,以覆蓋整個半導體基底301並填充儲存節點接觸孔337。接著,可執行不使用罩幕(例如,光阻圖案)的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以形成部分地填充儲存節點接觸孔337的儲存節點接點BC。可部分地移除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以暴露位元線封蓋圖案BLC的上部側表面。可共形地形成額外間隔物層,且接著可執行回蝕製程以在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上形成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此處,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可具有小於第一位元線間隔物335的寬度的寬度。
參考圖5H,可依序圖案化周邊區PA上的第二封蓋層331及第二層間絕緣層329,以形成暴露周邊源極/汲極區327的周邊接觸孔339。可執行矽化製程以在儲存節點接點BC上形成儲存節點歐姆層341a且在由周邊接觸孔339暴露的半導體基底301的上部表面上形成周邊歐姆層341b。
參考圖5I,可形成第二含金屬層343以覆蓋半導體基底301來填充儲存節點接觸孔337及周邊接觸孔33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含金屬層343可包含氮化鈦及鎢。可在第二含金屬層343上形成罩幕圖案MK。罩幕圖案MK可限定著陸墊LP的形狀及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形狀。罩幕圖案MK可包含光阻、氧化矽、多晶矽、氮化矽、氮氧化矽、SOH以及非晶碳層(amorphous carbon layer;ACL)中的至少一者。
參考圖5I及圖5J,可使用罩幕圖案MK作為蝕刻罩幕來蝕刻第二含金屬層343,以形成著陸墊LP。此處,著陸墊LP電連接至單元陣列區CA中的儲存節點接點BC。在此製程期間,可在周邊區PA上形成周邊接觸孔339中的周邊導電圖案343bw及周 邊接點343bc。周邊導電圖案343bw可為提供於周邊電路區中的內連線或接觸墊。可藉由蝕刻製程部分地移除第二封蓋層331的上部部分。在此情況下,可在第二封蓋層331中形成第一溝渠331t。另外,亦可藉由蝕刻製程部分地蝕刻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331a及第二位元線間隔物336。因此,可在著陸墊LP之間形成空白空間GAP。如圖3A中所示出,空白空間GAP可具有第一寬度W1。如圖3B中所示出,第一溝渠331t可具有大於第一寬度W1的第二寬度W2。
參考圖5J及圖5K,可共形地形成分離絕緣層347以覆蓋半導體基底301。可形成足夠厚以填充著陸墊LP之間的空白間隔GAP又足夠薄以填充周邊導電圖案343bw之間的空間的分離絕緣層347。可形成具有恆定厚度(例如,圖3B的第六厚度T6)的分離絕緣層347。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同圖3C中所示出,可形成分離絕緣層347,使得第一溝渠331t的下部表面上的厚度(例如,圖3C的第六底部厚度T6b)大於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側表面上的厚度(例如,圖3C的第六側厚度T6s)。
分離絕緣層347可包含氮化矽及氮化矽碳中的至少一者,且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可在分離絕緣層347上形成保護層349。保護層349可包含相對於分離絕緣層347具有蝕刻選擇性的材料。舉例而言,保護層349可由具有優異填隙特性的SOH材料形成。替代地,保護層349可包含氧化矽、氮氧化矽、矽鍺、多晶矽以及含金屬材料中的至少一者。可形成包含穿透至周邊導電圖案343bw之間的區域中的一部分的保護層349。
參考圖5K及圖5L,可對保護層349執行未遮蔽回蝕製 程或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製程,以移除分離絕緣層347上的保護層349,暴露分離絕緣層347的上部表面以及在周邊導電圖案343bw之間形成保護圖案349p。隨後,可對分離絕緣層347執行蝕刻製程(例如,未遮蔽回蝕製程),以移除分離絕緣層347的一部分,暴露著陸墊LP的上部表面及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上部表面,在著陸墊LP之間形成著陸墊分離圖案347a以及在周邊導電圖案343bw之間形成周邊分離圖案347p。此處,保護圖案349p可在蝕刻製程期間防止保護圖案349p下方的周邊分離圖案347p經部分地蝕刻。
參考圖5L及圖5M,可藉由選擇性地僅移除保護圖案349p來暴露周邊分離圖案347p。可將蝕刻終止層EL、模具層ML以及支撐層SL依序堆疊於半導體基底301上。蝕刻終止層EL可包含氮化矽。模具層ML可包含氧化矽。支撐層SL可包含氮化矽。
參考圖5N,可蝕刻單元陣列區CA上的支撐層SL、模具層ML以及蝕刻終止層EL,以形成暴露著陸墊LP的底部電極孔BEH。可形成導電層以覆蓋整個半導體基底301。接著,可執行CMP製程或回蝕製程以在底部電極孔BEH中形成底部電極BE。當以平面視圖查看時,底部電極BE可安置為具有彼此間隔開的島形狀結構。底部電極BE中的每一者可經塑形如柱、栓塞或空心圓柱。
參考圖5N及圖5O,可蝕刻支撐層SL,以暴露模具層ML的上部表面的一部分並形成支撐圖案SP。支撐圖案SP可與底部電極BE的上部側表面部分地接觸。可自周邊區PA完全地移除支撐層SL。
參考圖3B、圖5O以及圖5P,可執行等向性蝕刻製程以移除模具層ML且暴露底部電極BE的上部表面及側表面、支撐圖案SP的上部表面及下部表面以及蝕刻終止層EL的上部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過度蝕刻方式執行等向性蝕刻製程以完全地移除模具層ML。在一些區域中,可藉由在等向性蝕刻製程期間使用的蝕刻劑來不僅移除蝕刻終止層EL的一部分,且亦移除周邊分離圖案347p的一部分。
若在不形成保護圖案349p的情況下對分離絕緣層347執行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例如,圖5L的方法步驟),則可形成具有覆蓋周邊導電圖案343bw的側表面的間隔物形狀的周邊分離圖案347b,且可經由第一溝渠331t暴露第四剩餘厚度T4r的第二封蓋層331(例如,參見圖3B)在此情況下,可藉由用於過度蝕刻模具層ML的蝕刻劑來不僅移除蝕刻終止層EL的一部分,且亦移除第一溝渠331t下方的第二封蓋層331的暴露部分。此外,可藉由用於移除模具層ML的蝕刻劑來蝕刻第二層間絕緣層329。在此情況下,可在第二層間絕緣層329中形成空白空間。當在後續步驟中沈積導電層時,可用導電層填充空白空間,由此產生非所需導電路徑且致使短路。
相比之下,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包含形成保護圖案349p,使得可形成具有位置獨立、恆定厚度T6(或替代地,增大的豎直厚度T6b--例如參見圖3C)的周邊分離圖案347b。因此,有可能防止用於移除模具層ML的蝕刻劑與第二層間絕緣層329接觸。因此,有可能降低致使製程失敗的可能性,由此增大製造良率。
參考圖5Q,可在單元陣列區CA上形成介電層DL,以共 形地覆蓋底部電極BE及支撐圖案SP。接著,可在介電層DL上形成上部電極UE。接著,可形成第三層間絕緣層IL以覆蓋整個半導體基底301。隨後,可形成單元接點CT1、單元內連線UM1、第二周邊接點MC以及周邊內連線UM2,如圖2A中所繪示。
可藉由執行後續製程(例如,形成蝕刻終止層EL的後續製程)形成圖2B的半導體元件,同時在圖5L的步驟中不移除保護圖案349p。
在類似於圖4A及圖4B的半導體元件的本發明概念的製造實施例的方法中,形成分離絕緣層347(例如,圖5K)的步驟可包含共形地且依序地堆疊第一子絕緣層至第三子絕緣層。在圖5L的步驟中,對分離絕緣層347進行的回蝕製程可包含對第一子絕緣層至第三子絕緣層執行回蝕製程,以形成圖4A及圖4B的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SBL1a至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SBL3a以及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SBL1b至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除此等差異外,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製造方法的其他步驟及特徵可以實質上相同或類似的方式執行。
可由於蝕刻第一子絕緣層而形成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SBL1a及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SBL1b。可由於蝕刻第二子絕緣層而形成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SBL2a及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SBL2b。可由於蝕刻第三子絕緣層而形成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SBL3a及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SBL3b。第二子絕緣層可包含相對於第一子絕緣層及第三子絕緣層具有蝕刻選擇性的材料。舉例而言,第二子絕緣層可由氮化矽碳(SiCN)形成,且第一子絕緣層及第三子絕緣層可由氮化矽形成。第二子絕緣層可充當對分離絕 緣層347進行的回蝕製程中的蝕刻終止層。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半導體元件可包含具有不管位置如何而恆定的厚度的周邊分離圖案,因此半導體元件的可靠性得以改良。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中,藉由形成保護圖案,有可能形成具有不管位置如何而恆定的厚度(或替代地,增大的豎直厚度)的周邊分離圖案。因此,有可能防止在移除模具層期間所使用的蝕刻劑進入下伏絕緣層,由此降低致使製程失敗的可能性。因此,製造良率得以改良。
在前述書面描述中,一些材料層、部件及/或組件已描述為「包含」例如金屬、金屬矽化物、多晶矽、氧化物、氮化物、摻雜多晶矽等的多種建議材料中的一或多者。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瞭解,此等實例本質上僅為說明性的,且意欲教示或建議從業者尋求的多種選項以使得可使用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在一些實例中,術語「包含(include)」(或「包含(including)」)指示「由」所建議材料中的一或多者「形成」。
在前述書面描述中,一些材料層、部件及/或組件可描述為在例如高度、層級、寬度、長度、厚度、尺寸等的一些物理屬性或特性方面「相等」。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認識到,術語「相等」就此而言意謂「實質上相等」--允許材料層、部件及/或組件的製造的常規變化。以類似方式,某些材料層、部件及/或組件可描述為包含「相同材料」。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認識到,術語「相同材料」就此而言意謂「實質上相同的材料」--允許材料層、部件及/或組件的組成的常規變化。
雖然已特定繪示及描述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但所屬領 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脫離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的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進行形式及細節上的變化。
335:第一位元線間隔物
ACTC:單元主動部分
ACTP:周邊主動部分
BC:儲存節點接點
BL:位元線
CA:單元陣列區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C:位元線接點
LP:著陸墊
PA:周邊區
R1-R1'、R2-R2':線
WL:字元線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半導體基底,包含單元陣列區及周邊區;第一層間絕緣層,覆蓋所述周邊區;封蓋層,安置於所述第一層間絕緣層上,其中所述封蓋層的上部表面包含第一溝渠;導電圖案,在所述封蓋層上間隔開,其中所述導電圖案的側表面與所述第一溝渠的內部側表面對準;以及周邊分離圖案,安置於所述第一溝渠中以覆蓋所述導電圖案的所述側表面,其中所述周邊分離圖案在所述導電圖案的所述側表面上具有第一厚度,且在所述第一溝渠的下部表面上具有大於或等於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周邊分離圖案的上部表面包含填充有保護圖案的第二溝渠。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周邊分離圖案的上部表面包含第二溝渠,且所述半導體元件更包括:蝕刻終止層,共形地覆蓋所述導電圖案及所述周邊分離圖案;以及第二層間絕緣層,位於所述蝕刻終止層上,其中所述第二層間絕緣層的一部分穿透至所述第二溝渠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元件,更包括:著陸墊,安置於所述半導體基底的所述單元陣列區上;以及 著陸墊分離圖案,填充所述著陸墊之間的空間,其中所述著陸墊分離圖案包含與所述周邊分離圖案相同的材料,所述著陸墊分離圖案具有第一寬度,且所述周邊分離圖案具有大於所述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周邊分離圖案包含依序堆疊的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以及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所述著陸墊分離圖案包含依序堆疊的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以及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所述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包含至少一種相對於所述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及所述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具有蝕刻選擇性的材料,且所述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包含至少一種相對於所述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及所述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具有蝕刻選擇性的材料。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的厚度與所述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的厚度相同。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元件,更包括:位元線,位於所述半導體基底上,與所述單元陣列區交叉;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位於所述位元線上;以及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位於所述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上,其中所述第二位元線封蓋圖案的厚度與所述封蓋層的厚度相同。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半導體元件,更包括:周邊閘極封蓋圖案,位於所述周邊區上且由所述第一層間絕 緣層覆蓋;以及周邊閘極電極,位於所述周邊閘極封蓋圖案下方,其中所述周邊閘極封蓋圖案的厚度與所述第一位元線封蓋圖案的厚度相同。
  9.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半導體基底,包含單元陣列區及周邊區;位元線,位於所述半導體基底上,與所述單元陣列區交叉;位元線封蓋圖案,位於所述位元線上;著陸墊,位於所述位元線封蓋圖案上且與所述位元線電隔離;著陸墊分離圖案,接觸所述著陸墊的側表面;第一層間絕緣層,覆蓋所述周邊區;封蓋層,位於所述第一層間絕緣層上,其中所述封蓋層的上部表面包含第一溝渠;導電圖案,在所述封蓋層上間隔開,其中所述導電圖案的側表面與所述第一溝渠的內部側表面對準;以及周邊分離圖案,填充所述第一溝渠以覆蓋所述導電圖案的所述側表面,其中所述周邊分離圖案在所述導電圖案的所述側表面上具有第一厚度,且在所述第一溝渠的下部表面上具有大於或等於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10.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半導體基底,包含單元陣列區及周邊區;第一層間絕緣層,位於所述周邊區上;封蓋層,位於所述第一層間絕緣層上,其中所述封蓋層的上 部表面包含第一溝渠;導電圖案,在所述封蓋層上間隔開,其中所述導電圖案的側表面與所述第一溝渠的內部側表面對準;周邊分離圖案,安置於所述第一溝渠中以覆蓋所述導電圖案的所述側表面,其中所述周邊分離圖案包含依序堆疊的第一周邊子絕緣圖案、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以及第三周邊子絕緣圖案;著陸墊,安置於所述單元陣列區上;以及著陸墊分離圖案,安置於所述著陸墊之間,其中所述著陸墊分離圖案包含依序堆疊的第一單元子絕緣圖案、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以及第三單元子絕緣圖案,且所述第二周邊子絕緣圖案包含與所述第二單元子絕緣圖案相同的材料。
TW110132967A 2021-02-15 2021-09-06 半導體元件 TWI7699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20108A KR20220117385A (ko) 2021-02-15 2021-02-15 반도체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21-0020108 2021-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9918B true TWI769918B (zh) 2022-07-01
TW202234655A TW202234655A (zh) 2022-09-01

Family

ID=82801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2967A TWI769918B (zh) 2021-02-15 2021-09-06 半導體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670591B2 (zh)
KR (1) KR20220117385A (zh)
CN (1) CN114944394A (zh)
TW (1) TWI769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32164A (zh) * 2022-09-27 2024-04-05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3271A1 (en) * 1999-08-10 2002-08-22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20140038387A1 (en) * 2010-01-29 2014-02-06 Elpida Memory,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50060970A1 (en) * 2013-09-05 2015-03-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Contact Plugs And Conductive Layers There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8706B1 (en) 2000-03-20 2002-02-19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to form etch and/or CMP stop layers
KR100734251B1 (ko) 2001-03-13 2007-07-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의 퓨즈라인 개구부 형성방법
US7372160B2 (en) 2001-05-31 2008-05-13 Stmicroelectronics, Inc. Barrier film deposition over metal for reduction in metal dishing after CMP
US7112994B2 (en) 2002-07-08 2006-09-26 Viciciv Technology Three 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s
US20070238280A1 (en) 2006-04-10 2007-10-11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contact plug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110117988A (ko) * 2010-04-22 2011-10-28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20003692A (ko) 2010-07-05 2012-01-11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매립게이트를 구비한 반도체 장치 제조방법
KR101882360B1 (ko) 2012-03-20 2018-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매립 게이트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425200B2 (en) * 2013-11-07 2016-08-23 SK Hynix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ir gap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8962825B (zh) * 2017-05-17 2019-08-23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KR102427397B1 (ko) 2017-11-29 2022-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032843A (ko) * 2019-09-17 2021-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3271A1 (en) * 1999-08-10 2002-08-22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20140038387A1 (en) * 2010-01-29 2014-02-06 Elpida Memory,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50060970A1 (en) * 2013-09-05 2015-03-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Contact Plugs And Conductive Layers There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4394A (zh) 2022-08-26
KR20220117385A (ko) 2022-08-24
US20220262721A1 (en) 2022-08-18
US12009299B2 (en) 2024-06-11
US11670591B2 (en) 2023-06-06
TW202234655A (zh) 2022-09-01
US20230260904A1 (en)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78512B2 (ja) 垂直型メモリ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04926B1 (ko) 서포터들을 갖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609518B1 (ko) 반도체 소자 형성 방법
KR102403604B1 (ko) 에어 스페이서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843715B1 (ko) 반도체소자의 콘택 구조체 및 그 형성방법
JP5600373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00105783A1 (en) Vertical memory devices
TWI380375B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vertical channel
US20220254787A1 (en) Ssemiconductor devices
US9741615B1 (en) Contacts for a fin-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US2024015583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69918B (zh) 半導體元件
US1178576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contact plugs
KR100699915B1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57491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insulating pattern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TWI781559B (zh) 半導體裝置
KR20210032906A (ko) 반도체 소자
US2024018828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bit lines
US2024017991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1131967B1 (ko) 수직채널을 구비한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139463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059272A (ko) 반도체 장치
KR20230159912A (ko) 수직형 반도체 소자
TW202347629A (zh) 半導體裝置
KR20240028182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