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383B - 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383B
TWI767383B TW109137714A TW109137714A TWI767383B TW I767383 B TWI767383 B TW I767383B TW 109137714 A TW109137714 A TW 109137714A TW 109137714 A TW109137714 A TW 109137714A TW I767383 B TWI767383 B TW I7673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electrode
iron core
flan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7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7871A (zh
Inventor
王瑞鴻
高銘彬
Original Assignee
萬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萬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萬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7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7383B/zh
Priority to CN202110815247.9A priority patent/CN1145123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7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38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包括:提供一線材;提供一鐵芯,該鐵芯設有一捲芯部及位於該捲芯部兩端分別其上各設有電極的一入線端凸緣部及一出線端凸緣部;使該線材捲繞在該捲芯部至該出線端凸緣部時,提供一折繞治具使該線材轉折而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表面;其中,該折繞治具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該線材由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外靠該捲芯部的一側牽引迴繞至靠抵該折繞治具作轉折;藉此方法及其所提供的裝置,使捲繞線材後的鐵芯避免發生短路。

Description

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繞線方法及裝置,尤指一種使線材捲繞至鐵芯之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一般鐵芯捲繞線材的製程中,通常使用「工」字型的鐵芯,該鐵芯具有一捲芯部及位於該捲芯部兩端的入線端凸緣部及出線端凸緣部,在複數條線材的捲繞製程中,先使複數條線材被牽引經該入線端凸緣部上的電極受點焊固定始線部,再轉動鐵芯使線捲繞於該捲芯部上,完成捲繞後的線材被牽引經出線端凸緣部上的電極受點焊固定終線部,再扯斷點焊部為後的線端即完成一線圈產品;申請人曾提出專利號第I529759號「線圈繞線方法及裝置」專利案,該案中提供一治具位於該線圈二焊接座間之區間,使欲自出線端凸緣部之焊接座繞經之線材,經由繞經該治具而轉折貼靠該治具兩側之焊接座,以供線材在該處形成焊接點;後來  鈞局又核准專利號第I607461號「多線捲線方法、多線捲線裝置及捲線型線圈零件」專利案,其使一線彎曲夾具抵接於出線端凸緣部之複數個電極之間,將複數條線之終線部自另一端側凸緣部之內側導向外側,以降低與電位不同之電極產生短路之風險。
前述兩件專利前案的先前技術,雖在繞線的過程中,皆有將線材繞經一該治具或該線彎曲夾具後使線材彎曲折經電極,但因該治具或該線彎曲夾具皆位於複數個電極之間,線材在繞經該治具或該線彎曲夾具時,該線材斜靠出線端凸緣部的部份將過於鄰近該治具或該線彎曲夾具另一側的電極,使該另一側的電極執行點焊時的高溫造成斜靠出線端凸緣部的部份線材外面包覆的漆包膜絕緣層脫落,導致該處線材之導電層裸露,在通電過程中易發生短路,此缺失有待進一步改進。
爰是,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避免發生短路之鐵芯繞線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避免發生短路之鐵芯繞線裝置。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執行如所述鐵芯繞線方法之裝置。
依據本發明目的之鐵芯繞線方法,包括:提供一線材;提供一鐵芯,該鐵芯設有一捲芯部及位於該捲芯部兩端分別其上各設有電極的一入線端凸緣部及一出線端凸緣部;使該線材捲繞在該捲芯部至該出線端凸緣部時,提供一折繞治具使該線材轉折而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表面;其中,該折繞治具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該線材由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外靠該捲芯部的一側牽引迴繞至靠抵該折繞治具作轉折。
依據本發明另一目的之鐵芯繞線裝置,包括:一夾具,設於一轉軸的一端,可受驅動作旋轉;一擋抵件,設於一轉軸的一端,可受驅動作旋轉,其設有與該夾具之該夾口相對應的一擋抵部,該擋抵部與該夾口間可供一鐵芯置入其間,該鐵芯設有一捲芯部及位於該捲芯部兩端分別其上各設有電極的一入線端凸緣部及一出線端凸緣部;一繞針組,可受驅動作位移,設有第一繞針,其可牽引一第一線材;一折繞治具,可受驅動作位移至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該繞針組可將該第一線材由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外靠該捲芯部的一側,牽引迴繞至靠抵該折繞治具作轉折,而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的上表面。
依據本發明另一目的之鐵芯繞線裝置,包括:用以執行如所述鐵芯繞線方法之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在繞線的過程中,由於該折繞治具並非如前述兩件先前技術專利所述位於複數個電極之間,而是使其與可作旋轉的該擋抵件分離,且完全無關聯地由獨立的驅動機構進行驅動,而使該折繞治具可受驅動作位移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相較先前技術將該治具設於進行旋轉的夾座前端或將該線彎曲夾具位於鐵芯的出線端凸緣部端外側,再以推送或旋轉擺動方式使該治具或該線彎曲夾具位於複數個電極之間,本發明實施例該線材斜向經該折繞治具轉折的轉折點離其它電極較遠,該線材斜向部份與其它電極點焊高溫影響較小,線材外面包覆的漆包膜絕緣層較不會受影響脫落,在該處線材之導電層較不會裸露的情況下,通電過程發生短路的意外可以避免。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之鐵芯繞線方法可用以對如圖所示之鐵芯A進行繞線,該鐵芯A設有一捲芯部A1及位於該捲芯部A1兩端的入線端凸緣部A2及出線端凸緣部A3,該入線端凸緣部A2設有相間隔一隔離部A21的第一電極A22、第二電極A23,該出線端凸緣部A3設有相間隔一隔離部A31的第三電極A32、第四電極A33,其中,該第一電極A22、第三電極A32同位於該鐵芯A之捲芯部A1的中心軸線P一側,該第二電極A23、第四電極A33同位於該中心軸線P的另一側;該隔離部A21高度較兩側的該第一電極A22、第二電極A23低而呈凹陷狀,該隔離部A31高度較兩側的該第三電極A32、第四電極A33低而呈凹陷狀。
請參閱圖2,本發明實施例中之該鐵芯A之捲芯部A1捲繞由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以絞合方式交媾形成的線材L;其中,該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由該入線端凸緣部A2的該第一電極A22、第二電極A23上方被牽引經過時,其第一始線部L11、第二始線部L21分別被點焊於該第一電極A22、第二電極A23,點焊後該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以絞合方式交媾形成的線材L捲繞在該捲芯部A1上並逐往該出線端凸緣部A3捲繞,至該出線端凸緣部A3時,該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的第一終線部L12、第二終線部L22被點焊於該第四電極A33、第三電極A32;本發明特徵之實施並不僅限於捲繞絞合方式交媾形成的線材L,或第一終線部L12、第二終線部L22被點焊於該第四電極A33、第三電極A32者,對於單線、複數線材非捲繞絞合、多電極或第一終線部L12點焊於該第三電極A32、第二終線部L22被點焊於該第三電極A32者,皆同理為本發明特徵所涵蓋。
請參閱圖2、3、4,本發明實施例在進行繞線時,使用如圖所示的繞線裝置B,該繞線裝置B設有: 一夾具B1,該夾具B1設於一轉軸B11的一端,可受驅動作旋轉,包括一固定夾爪B12及受一彈性件B13作用的活動夾爪B14,該夾具B1前端設有一夾口B15,該固定夾爪B12上表面設有二相隔間距的第一掛線體B121、第二掛線體B122; 一擋抵件B2,該擋抵件B2設於一轉軸B21的一端,受驅動作旋轉,其前端設有與該夾具B1之該夾口B15相對應的一擋抵部B22, 該擋抵部B22下方設有一靠抵部B23,該擋抵件B2上表面設有二相隔間距的第三掛線體B24、第四掛線體B25,其中,該第四掛線體B25距離該擋抵部B22的距離較該第三掛線體B24遠;該擋抵件B2與該夾具B1同步、同向轉動,該擋抵部B22與該夾口B15間可供該鐵芯A置入其間,該靠抵部B23並供該出線端凸緣部A3下方置靠; 一線夾B3,設於該夾具B1的一側外,可受驅動往復位移於該夾具B1與該擋抵件B2之間的外側,該線夾B3設有二可相對靠近夾持或分離鬆放的第一夾鉗B31、第二夾鉗B32; 一繞針組B4,可受驅動作X、Y、Z軸向及旋轉位移,設有相隔間距、相互平行的第一繞針B41、第二繞針B42,其可分別提供及牽引所述該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 一折繞治具B5,位於該夾具B1之該轉軸B11與該擋抵件B2之該轉軸B21旋轉中心所連成的X軸向中心軸線的一側,亦為在該夾具B1與該擋抵件B2間置入圖1中鐵芯A時位於該鐵芯A之捲芯部A1的中心軸線P的一側;其與一移動座B6固設並連動,其連動的方式係使該折繞治具B5與該移動座B6受同一驅動機構驅動作X、Y、Z軸向位移;該移動座B6上方設有一彈性件B61,使該折繞治具B5連帶受有該彈性件B61的上、下方向的彈性緩衝及施力,該移動座B6下方設有一桿狀的提取件B62,其下端設有負壓吸口B621(如圖5);請配合參閱圖4、6、7,該折繞治具B5呈一長條板片狀,其設有Y軸向水平方向橫設的一懸臂B51,該懸臂B51前端向X軸向一側水平垂直彎折一伸臂B52,該伸臂B52前端Z軸向向下垂設桿狀的一繞抵部B53,該繞抵部B53的底面B531略呈矩形平面,其四個角部B532呈圓弧狀,該底面B531與該伸臂B52下緣間設有一段差 d;該繞抵部B53受該懸臂B51、伸臂B52連動,並在該懸臂B51被連動時可作X、Y、Z軸向位移。
請參閱圖2、8,當該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受該第一繞針B41、第二繞針B42牽引而經該夾具B1該第一掛線體B121、第二掛線體B122轉折,並在該入線端凸緣部A2的該第一電極A22、第二電極A23被焊固後,該線夾B3將扯斷焊接點前的該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並使殘線被吸離排除,而焊接點後的該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將受該第一繞針B41、第二繞針B42的旋轉而呈絞合之線材L,且在鐵芯A被連動旋轉下捲繞在捲芯部A1上,在完成捲繞並臨靠該出線端凸緣部A3處時,該第一繞針B41、第二繞針B42使呈絞合之線材L分叉而使該第二線材L2的第二終線部L22被牽引越經該第三電極A32、而該第一線材L1的該第一終線部L12則位於該入線端凸緣部A2與該出線端凸緣部A3間的上方,至此時該第一繞針B41、第二繞針B42暫停位移。
請參閱圖2、9、10,前述該線夾B3扯斷焊接點前的該第一線材L1及第二線材L2後,將被驅動移至該擋抵件B2外對應該第四掛線體B25處;在前述暫停期間,該折繞治具B5被驅動使該伸臂B52及該繞抵部B53沿Y軸向由該捲芯部A1的中心軸線P靠該第一電極A22、第三電極A32的一側外,往該捲芯部A1的中心軸線P靠該第二電極A23、第四電極A33的另一側位移,在該折繞治具B5的該伸臂B52呈X軸向朝該出線端凸緣部A3方向的一側水平垂直彎折及伸設下,使該伸臂B52及該繞抵部B53移至Y 軸向的該第一繞針B41、第二繞針B42之間,並由該入線端凸緣部A2朝該出線端凸緣部A3的方向作X軸向位移,至該繞抵部B53的底面B531恰對應位於該第一線材L1的該第一終線部L12欲焊接的該鐵芯A之該第四電極A33上方表面,使該繞抵部B53的底面B531之Y軸向一側朝靠該第四電極A33中心,另一側朝靠該鐵芯A之該隔離部A31,而該繞抵部B53的底面B531之X軸向一側則鄰靠該第四電極A33與該捲芯部A1相鄰的邊緣處,然後使該繞抵部B53的底面B531相對該第四電極A33作Z軸向位移,並在上方承受圖5中該彈性件B61之彈性力下,在Z軸向由上而下落置接觸該第四電極A33上表面,使該第一線材L1的該第一終線部L12伸經該伸臂B52下方。
請參閱圖11、12,該繞針組B4作順時針方向迴移,使該第二繞針B42朝該第三電極A32偏移,及使該第一繞針B41牽引該第一線材L1的該第一終線部L12由該第四電極A33外靠該捲芯部A1的一側往該擋抵件B2側移靠,使該第一線材L1的該第一終線部L12在該伸臂B52下方牽引迴繞至靠抵該折繞治具B5的該繞抵部B53呈圓弧狀的該角部B532。
請參閱圖13、14,續使該繞針組B4以該第二繞針B42為圓心, 使該第一繞針B41作順時針旋轉,將該第一線材L1的該第一終線部L12由該第四電極A33外靠該捲芯部A1的一側,牽引迴繞至該第四電極A33外靠該擋抵件B2之該第四掛線體B25的一側,使該第一線材L1的該第一終線部L12在該繞抵部B53呈圓弧狀的該角部B532作轉折,而位於該第四電極A33的上表面。
請參閱圖15,續使該繞針組B4的該第二繞針B42牽引該第二線材部L2由該第三掛線體B24在該第三電極A32的一側,迴繞至往第四掛線體B25的一側偏移,及共同與該第一繞針B41牽引該第一線材L1的該第一終線部L12迴繞經第四掛線體B25,而使該第一線材L1、第二線材L2被移經該線夾B3的該第一夾鉗B31、第二夾鉗B32間。
請參閱圖16,續使該第一夾鉗B31、第二夾鉗B32夾鉗該第一線材L1、第二線材L2,並移離該折繞治具B5使該繞抵部B53脫離對該第四電極A33上表面的壓抵,再對該第三電極A32、第四電極A33上表面上的該第一線材L1、第二線材L2的該第一終線部L12、第二終線部L22進行點焊。
請參閱圖17,續使該線夾B3扯斷位於該點焊之焊點外的該第一線材L1、第二線材L2,並驅動與該折繞治具B5連動的該移動座B6,使其以下方的提取件B62之負壓吸口B621對該已完成在鐵芯A 上捲繞絞合線材L的成品進行吸附,並在擋抵件B2相對該夾具B1遠離及該夾具B1的該活動夾爪B14鬆放該夾口B15下,使該成品被該移動座B6的提取件B62提取至定點被卸放收集。該提取件B62執行提取時,該折繞治具B5與其連動,並連同該繞抵部B53一併被連動在該成品上方一適當高度處作Y軸向前後位移。
本發明實施例中,將該折繞治具B5的該繞抵部B53壓底該第四電極A33上表面,乃因該線材L絞合捲繞後臨近該出線端凸緣部A3時係靠近該第三電極A32處分叉延伸出,故該第二線材L2直接點焊於該第三電極A32,而該第一線材L1則斜向移至該第四電極A33上表面進行焊接;但在鐵芯A的繞線製程中,亦有作反向捲繞方式,使該線材L絞合捲繞後臨近該出線端凸緣部A3時係靠近該第四電極A33處分叉延伸出,並使該第二線材L2直接點焊於該第四電極A33,而該第一線材L1則斜向移至該第三電極A32上表面進行焊接,在此種情況下,則該折繞治具B5及該移動座B6將設於該中心軸線P的該第二電極A23、第四電極A33的另一側,並使該折繞治具B5由該另一側往中心軸線P的該第一電極A22、第三電極A32一側,將該繞抵部B53位移及壓抵至該第三電極A32上表面,以供該第一線材L1斜向經該繞抵部B53轉折而在該第三電極A32上表面進行焊接。
本發明實施例繞線方法及裝置,在繞線的過程中,由於該折繞治具B5並非如前述兩件先前技術專利所述位於複數個電極之間,而是使其與可作旋轉的該擋抵件B2分離,且完全無關聯地由獨立的驅動機構進行驅動,而使該折繞治具B5可受驅動作位移於該出線端凸緣部A3的第四電極A33上,相較先前技術將一治具設於進行旋轉的一夾座前端或將一線彎曲夾具位於鐵芯的出線端凸緣部端外側,再以推送或旋轉擺動方式使該治具或該線彎曲夾具位於複數個電極之間,本發明實施例該第一線材L1斜向經該折繞治具B5轉折的轉折點離該第三電極A32較遠,該第一線材L1斜向部份與該第三電極A32點焊高溫影響較小,線材L外面包覆的漆包膜絕緣層較不會受影響脫落,在該處線材L之導電層較不會裸露的情況下,通電過程發生短路的意外可以避免。
圖18揭示鐵芯C為出線端僅單一電極C1之單一線材C2捲繞實施例,在出線時可提供該折繞治具B5的該繞抵部B53壓抵該電極C1供該線材C2轉折迴繞。
圖19揭示鐵芯D為出線端具等間距三個電極D1、D2、D3之三條線材D4、D5、D6捲繞實施例,在出線時可提供二個該折繞治具B5的二個該繞抵部B53或單一折繞治具B5上的二個繞抵部B53壓抵其中該電極D1、D2二個電極,供該線材D4、D5轉折迴繞。
圖20揭示鐵芯E為出線端一側具一個電極E1,另一側具二個電極E2、E3之三條線材E4、E5、E6捲繞實施例,在出線時可提供二個該折繞治具B5的二個該繞抵部B53或單一折繞治具B5上的二個繞抵部B53壓抵其中該電極E1、E2二個電極,供該線材E4、E5轉折迴繞。
圖21揭示鐵芯F為出線端一側具二個電極F1、F2,另一側具二個電極F3、F4之四條線材F5、F6、F7、F8捲繞實施例,在出線時可提供二個該折繞治具B5的二個該繞抵部B53或單一折繞治具B5上的二個繞抵部B53壓抵其中該電極F2、F3二個電極,供該線材F6、F7轉折迴繞。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A:鐵芯 A1:捲芯部 A2:入線端凸緣部 A21:隔離部 A22:第一電極 A23:第二電極 A3:出線端凸緣部 A31: 隔離部 A32:第三電極 A33:第四電極 B:繞線裝置 B1:夾具 B11:轉軸 B12:固定夾爪 B121:第一掛線體 B122:第二掛線體 B13:彈性件 B14:活動夾爪 B15:夾口 B2:擋抵件 B21:轉軸 B22:擋抵部 B23:靠抵部 B24:第三掛線體 B25:第四掛線體 B3:線夾 B31:第一夾鉗 B32:第二夾鉗 B4:繞針組 B41:第一繞針 B42:第二繞針 B5:折繞治具 B51:懸臂 B52:伸臂 B53:繞抵部 B531:底面 B532:角部 B6:移動座 B61:彈性件 B62:提取件 C:鐵芯 C1:電極 C2:線材 D:鐵芯 D1:電極 D2:電極 D3:電極 D4:線材 D5:線材 D6:線材 E:鐵芯 E1:電極 E2:電極 E3:電極 E4:線材 E5:線材 E6:線材 F:鐵芯 F1:電極 F2:電極 F3:電極 F4:電極 F5:線材 F6:線材 F7:線材 F8:線材 L:線材 L1:第一線材 L11:第一始線部 L12:第一終線部 L2:第二線材 L21:第二始線部 L22:第二終線部 P:中心軸線 d:段差
圖1係本發明實施例中鐵芯之立體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實施例中鐵芯捲繞線材後之立體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實施例中各機構對應關係之立體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實施例中折繞治具與移動座另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移動座之提取件下端的負壓吸口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實施例中該折繞治具之伸臂與繞抵部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實施例中該折繞治具之繞抵部底部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一)。 圖9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二)。 圖10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二)中該折繞治具之繞抵部位置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三)。 圖12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三)之部份立體示意圖。 圖13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四)。 圖14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四) 之部份立體示意圖。 圖15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五)。 圖16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六)。 圖17係本發明實施例中繞線步驟示意圖(七)。 圖18係本發明實施例中出線端僅單一電極及使用單一線材繞線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19係本發明實施例中出線端為等間距設三個電極及使用三條線材繞線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20係本發明實施例中出線端一側設一電極,另一側設二個電極,及使用三條線材繞線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21係本發明實施例中出線端兩側分別各設二個電極及使用四條線材繞線之實施例示意圖。
B41:第一繞針 B53:繞抵部 B532:角部 L1:第一線材 L12:第一終線部

Claims (14)

  1. 一種鐵芯繞線方法,包括: 提供一線材; 提供一鐵芯,該鐵芯設有一捲芯部及位於該捲芯部兩端分別其上各設有電極的一入線端凸緣部及一出線端凸緣部; 使該線材捲繞在該捲芯部至該出線端凸緣部時,提供一折繞治具使該線材轉折而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表面; 其中,該折繞治具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該線材由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外靠該捲芯部的一側牽引迴繞至靠抵該折繞治具作轉折。
  2. 如請求項1所述鐵芯繞線方法,其中,該線材包括一第一線材及一第二線材;該鐵芯的該入線端凸緣部設有相間隔一隔離部的第一電極、第二電極,該出線端凸緣部設有相間隔一隔離部的第三電極、第四電極,其中,該第一電極、第三電極同位於該鐵芯之捲芯部的中心軸線一側,該第二電極、第四電極同位於該中心軸線的另一側;該折繞治具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該第四電極的上表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鐵芯繞線方法,其中,該第一線材、第二線材由該入線端凸緣部被點焊後以絞合方式捲繞在該捲芯部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鐵芯繞線方法,其中,該折繞治具被驅動沿Y軸向由該捲芯部的一中心軸線一側外,往該捲芯部的該中心軸線靠另一側位移,並由該入線端凸緣部朝該出線端凸緣部的方向位移,至該線材欲焊接的該鐵芯之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方,並落置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表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鐵芯繞線方法,其中,該折繞治具使一繞抵部的底面之一側朝靠該電極中心,而該繞抵部的底面之X軸向一側則鄰靠該電極與該捲芯部相鄰的邊緣處。
  6. 如請求項1所述鐵芯繞線方法,其中,該折繞治具承受一彈性力下在Z軸向由上而下落置接觸欲焊接的該出線端凸緣部的該電極上表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鐵芯繞線方法,其中,該折繞治具受一驅動機構驅動可作X、Y、Z軸向位移。
  8. 如請求項1所述鐵芯繞線方法,其中,已完成在鐵芯上捲繞線材的成品被一提取件提取至定點被卸放收集,該提取件執行提取時,該折繞治具與其連動並在該成品上方一適當高度處作Y軸向前後位移。
  9. 一種鐵芯繞線裝置,包括, 一夾具,設於一轉軸的一端,可受驅動作旋轉; 一擋抵件,設於一轉軸的一端,可受驅動作旋轉,其設有與該夾具之該夾口相對應的一擋抵部,該擋抵部與該夾口間可供一鐵芯置入其間,該鐵芯設有一捲芯部及位於該捲芯部兩端分別其上各設有電極的一入線端凸緣部及一出線端凸緣部; 一繞針組,可受驅動作位移,設有第一繞針,其可牽引一第一線材; 一折繞治具,可受驅動作位移至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上; 該繞針組可將該第一線材由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外靠該捲芯部的一側,牽引迴繞至靠抵該折繞治具作轉折,而位於該出線端凸緣部的電極的上表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鐵芯繞線裝置,其中,該繞線裝置設有一線夾,該線夾設於該夾具的一側外,可受驅動往復位移於該夾具與該擋抵件之間外側,該線夾設有二可相對靠近夾持或分離鬆放的第一夾鉗、第二夾鉗。
  11. 如請求項9所述鐵芯繞線裝置,其中,該折繞治具呈一長條板片狀,其設有一懸臂,該懸臂前端向一側彎折一伸臂,該伸臂前端向下垂設一繞抵部。
  12. 如請求項11所述鐵芯繞線裝置,其中,該繞抵部的底面略呈矩形,其四個角部呈圓弧狀,該底面與該伸臂下緣間設有一段差 。
  13. 如請求項9所述鐵芯繞線裝置,其中,該折繞治具與一移動座受同一驅動機構驅動作X、Y、Z軸向位移;該移動座上方設有一彈性件,使該折繞治具連帶受有該彈性件的彈性緩衝及施力,該移動座下方設有一桿狀的提取件,該提取件下端設有負壓吸口。
  14. 一種鐵芯繞線裝置,包括:用以執行如請求項1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鐵芯繞線方法之裝置。
TW109137714A 2020-10-29 2020-10-29 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TWI767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7714A TWI767383B (zh) 2020-10-29 2020-10-29 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CN202110815247.9A CN114512328B (zh) 2020-10-29 2021-07-19 铁芯绕线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7714A TWI767383B (zh) 2020-10-29 2020-10-29 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871A TW202217871A (zh) 2022-05-01
TWI767383B true TWI767383B (zh) 2022-06-11

Family

ID=8154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7714A TWI767383B (zh) 2020-10-29 2020-10-29 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2328B (zh)
TW (1) TWI76738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99909A (ja) * 2013-10-18 2015-05-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78264A1 (ja) * 2014-05-22 2015-1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線巻線方法、多線巻線装置及び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TWI591668B (zh) * 2014-05-26 2017-07-11 All Ring Tech Co Ltd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device
TWI576875B (zh) * 2016-03-17 2017-04-01 All Ring Tech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nding core w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2328A (zh) 2022-05-17
TW202217871A (zh) 2022-05-01
CN114512328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9890B (zh) 處理串接導線之裝置及方法
TW530314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wire
US20150311757A1 (en) Armature coi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6271121A (ja) 界磁コイ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界磁コイル
TWI767383B (zh) 鐵芯繞線方法及裝置
JP4955776B2 (ja) 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85117B2 (ja) 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TWI500055B (zh) Coil winding method and device
JP5943951B2 (ja) コイルの巻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巻線機)
KR20190032093A (ko) 모터 고정자용 다열정렬 권선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권선방법
JP2007020372A (ja) 集中巻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66799A (ja) コイル成形方法及びコイル成形装置
KR102310393B1 (ko) 모터 고정자용 동시권선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권선방법
CN209267396U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定子绕线模
CN1260875C (zh) 电容器电动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099909A (ja)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8011900A1 (ja) 巻線装置、及びコイルの巻線方法
JP5675515B2 (ja) 同芯巻きカセットコイ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436397B2 (ja) 巻線端部成形装置及び方法
KR101569388B1 (ko) 평각선 권취용 지그 및 이를 적용한 평각선 권취장치
CN103151860A (zh) 用于开关磁阻电机的成型绝缘骨架
CN102226977B (zh) 一种螺旋式绕线工艺
JP2005184975A (ja) 絶縁スリーブ挿入装置、および絶縁スリーブ挿入方法
JP2014042446A (ja) 巻き線機及び巻き線治具
JPH02114841A (ja) 直流モータの電機子巻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