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4381B - 太陽能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模組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4381B
TWI764381B TW109140420A TW109140420A TWI764381B TW I764381 B TWI764381 B TW I764381B TW 109140420 A TW109140420 A TW 109140420A TW 109140420 A TW109140420 A TW 109140420A TW I764381 B TWI764381 B TW I7643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bar
frame
groove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0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1266A (zh
Inventor
張育榕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0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4381B/zh
Priority to CN202111010693.9A priority patent/CN11372628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4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438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1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126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10Clean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模組包括排水件、轉角件、第一及第二框體與層壓件,排水件包括導水頂部及第一與第二容槽。轉角件具有第一與第二連接臂及轉角部,轉角部設於第二容槽中。第一及第二框體分別套設於第一及第二連接臂上,且各別具有頂板,第一與第二框體的頂板抵靠於排水件的相反兩側,且相對於導水頂部突出,第一與第二框體的頂板之間形成排水通道。層壓件之周緣嵌設於第一及第二框體內,層壓件之角落嵌設於第一容槽內,層壓件被包覆於排水件與第一及第二框體之內。太陽能模組可避免層壓件角落外露而造成損傷,確保層壓件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太陽能模組
本發明關於一種太陽能模組。
現有技術的太陽能模組的組裝是在太陽能電池和玻璃層壓結合為層壓件後,再將鋁製框架拼接於層壓件之周緣及角落而完成。鋁製框架通常經由轉角件組裝為一體。為獲取較大的電力輸出,太陽能模組於安裝時,會依照各地經緯度調整為合適的安裝傾角(並非平放)。然而,現有技術的鋁製框架於拼接後並無法完全包覆層壓件的角落,造成層壓件的角落外露而容易受損,無法確保層壓件整體的完整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能模組,其可確保層壓件的完整性。
本發明所提供的太陽能模組包括排水件、轉角件、第一框體、第二框體以及層壓件,排水件包括導水頂部、第一容槽以及第二容槽,第一容槽配置於導水頂部之底側,第二容槽配置於第一容槽之底側,且第一容槽具有側開口。轉角件具有第一連接臂、第二連接臂以及轉角部,轉角部連接於第一連接臂與第二連接臂之間,且轉角部設置於第二容槽中。第一框體以及第二框體分別套設於第一連接臂以及第二連接臂上,且各別具有頂板,第一框體的頂板與第二框體的頂板抵靠於排水件的相反兩側,且相 對於導水頂部突出,第一框體的頂板與第二框體的頂板之間形成排水通道。層壓件具有周緣以及與周緣連接的角落,周緣嵌設於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內,角落經由第一容槽的側開口嵌設於第一容槽內,層壓件被包覆於排水件、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之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框體及上述的第二框體各別具有底板,第一框體的底板及第二框體的底板位於層壓件之下,第一框體的底板的外側及第二框體的底板外側分別抵靠於排水件的相反兩側,且第一框體的底板的內側及第二框體的底板的內側彼此間隔從而形成排水孔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水頂部更具有導引斜面,導引斜面與層壓件之頂側之間的夾角小於9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角件更包括結合凹槽,結合凹槽設置於轉角部上,轉角部經由結合凹槽與排水件相結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結合凹槽設置於轉角部之內側上,排水件為彎折框件,彎折框件嵌設於結合凹槽中,第二容槽具有側開口,外側凸條及轉角部經由第二容槽的側開口容置於第二容槽中,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各具有外側板,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排水件的相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角件更包括凸條,凸條設置於轉角部之外側上,第二容槽具有側開口,凸條及轉角部經由第二容槽的側開口容置於第二容槽中,排水件抵靠於凸條的頂側面及底側面,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各具有外側板,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凸條的左側面以及右側面,且凸條的外側面與第一框體之外側板的表面及第二框體之外側板的表面齊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彎折框件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第一橫桿、第一豎桿、第二橫桿、第二豎桿以及第三橫桿,第一豎桿連接於第一橫桿之外端與第二橫桿之外端之間,且第一豎桿夾設於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間,第二豎桿連接於第二橫桿之內端與第三橫桿之內端之間,且第二豎桿嵌設於結合凹槽中,第一橫桿具有導水頂部,第一容槽形成於第一橫桿、第一豎桿與第二橫桿之間,第一容槽的側開口形成於第一橫桿之內端與第二橫桿之內端之間,第二容槽形成於第二橫桿、第二豎桿與第三橫桿之間,第二容槽的側開口形成於第二橫桿的外端與第三橫桿的外端之間,第二橫桿之外端與第三橫桿之外端分別抵靠於凸條的頂側面及底側面,且第二橫桿之外端與第三橫桿之外端夾設於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結合凹槽更包括內側凹槽以及外側凹槽,內側凹槽以及外側凹槽分別設置於轉角部之內側及外側上,排水件包括內框件以及外框件,內框件嵌設於內側凹槽中,外框件嵌設於外側凹槽中,且外框件與內框件可分離地相連接,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各具有外側板,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外框件的相對兩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外框件與第一框體之外側板之表面及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表面齊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內框件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第一內橫桿、內豎桿以及第二內橫桿,內豎桿連接於第一內橫桿之外端與第二內橫桿之外端之間,且內豎桿嵌設於內側凹槽中,外框件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第一外橫桿、第一外豎桿、第二外橫桿、第二外豎桿以及第三外橫桿,第一外豎桿連接於第一外橫桿之外端與第二外橫桿之外端之間,第二外豎 桿連接於第二外橫桿之外端與第三外橫桿之外端之間,第二外橫桿之內端與第一內橫桿之外端相抵接,第三外橫桿之內端與第二內橫桿之外端相抵接,第一外橫桿具有導水頂部,第一容槽形成於第一外橫桿、第一外豎桿與第二外橫桿之間,第一容槽的側開口形成於第一外橫桿之內端與第二外橫桿之內端之間,第二容槽形成於第一內橫桿、內豎桿、第二內橫桿、第二外橫桿、第二外豎桿以及第三外橫桿之間,第一外豎桿及第二外豎桿夾設於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間,且第一外豎桿之外側面及第二外豎桿之外側面與第一框體之外側板之表面及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表面齊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結合凹槽更包括內側凹槽以及外側凹槽,內側凹槽以及外側凹槽設置於轉角部之內側及外側上,排水件包括上框件以及下框件,上框件與下框件可分離地相接,上框件嵌設於內側凹槽及外側凹槽中,下框件嵌設於內側凹槽及外側凹槽中,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各具有外側板,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上框件的相對兩側面,且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下框件的相對兩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上框件及下框件與第一框體之外側板的表面及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表面齊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上框件具有第一上橫桿、第二上橫桿、第一上豎桿、第二上豎桿以及第三上豎桿,第一上橫桿、第一上豎桿及第二上橫桿由上而下排列,且第一上豎桿連接於第一上橫桿與第二上橫桿之間,第二上豎桿與第三上豎桿相對,且第二上豎桿之上端與第三上豎桿之上端與第二上橫桿之底面相接,下框件具有第一下豎桿、第二下豎桿以及下橫桿,第一下豎桿及第二下豎桿相對,第一下豎桿之底端及第二 下豎桿之底端與下橫桿之頂面相接,第二上豎桿之一下端與第一下豎桿之上端相抵接,且第二上豎桿與第一下豎桿嵌設於外側凹槽中,第三上豎桿之下端與第二下豎桿之上端相抵接,且第三上豎桿與第二下豎桿嵌設於內側凹槽中,第一上橫桿具有導水頂部,第一容槽形成於第一上橫桿、第二上橫桿及第一上豎桿之間,第二容槽形成於第二上橫桿、第二上豎桿、第三上豎桿、第一下豎桿、第二下豎桿以及下橫桿之間,且第二上豎桿及第一下豎桿夾設於第一框體之外側板與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間,且第一上豎桿之外側面、第二上豎桿之外側面及第一下豎桿之外側面與第一框體之外側板的表面及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表面齊平。
在本發明的太陽能模組中,藉由排水件之第一槽體,使得層壓件之角落被包覆於排水件之內,從而避免層壓件角落外露而造成損傷,確保層壓件的完整性。同時,藉由排水件及轉角件隔開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形成排水通道,雨水可有效排出而不蓄積於層壓件之表面,避免雨水挾帶的灰塵蓄積所導致的發電效率下降及熱點問題。此外,排水件可適用於金屬擠型製程,無須經過特殊或多次加工製作,故生產成本可降低。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具有確保層壓件的完整性、避免因排水不良所導致的發電效率下降與熱點問題以及低生產成本的特點。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太陽能模組
100、100a、100b:排水件
101、101a、101b:導水頂部
102、102a、102b:第一容槽
103、103a、103b:第二容槽
104:導引斜面
105a:內框件
106a:外框件
107b:上框件
108b:下框件
110:第一橫桿
120:第一豎桿
130:第二橫桿
140:第二豎桿
150:第三橫桿
110a:第一內橫桿
120a:內豎桿
130a:第二內橫桿
140a:第一外橫桿
150a:第一外豎桿
160a:第二外橫桿
170a:第二外豎桿
180a:第三外橫桿
110b:第一上橫桿
120b:第二上橫桿
130b:第一上豎桿
140b:第二上豎桿
150b:第三上豎桿
160b:第一下豎桿
170b:第二下豎桿
180b:下橫桿
200:轉角件
210:第一連接臂
220:第二連接臂
230:轉角部
240、240a、240b:結合凹槽
242a、242b:內側凹槽
244a、244b:外側凹槽
250:凸條
300:第一框體
310:頂板
320:底板
330:外側板
400:第二框體
410:頂板
420:底板
430:外側板
500:層壓件
510:周緣
520:角落
600:排水通道
700:排水孔洞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的俯視局部示意圖;圖2A至圖2D為圖1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組裝流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側視局部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仰視局部示意;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的俯視局部示意圖;圖6A至圖6D為圖5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組裝流程示意圖;圖7為圖5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側視局部示意圖;圖8為圖5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仰視局部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的俯視局部示意圖;圖10A至圖10D為圖9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組裝流程示意圖;圖11為圖9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側視局部示意圖;以及圖12為圖9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仰視局部示意圖。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的俯視局部示意圖。圖2A至圖2D為圖1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組裝流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側視局部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仰視局部示意圖。如圖1至4所示,本發明的太陽能模組10包括排水件100、轉角件200、第一框體300、第二框體400以及層壓件500。排水件100包括導水頂部101、第一容槽102以及第二容槽103,第一容槽102配置於導水頂部101之底側,第二容槽103配置於第一容槽102之底側,且第一容槽102具有側開口。轉角件200具有第一連接臂210、第二連接臂220以及轉角部230,轉角部230連接於第一連接臂210與第二連接臂220之間,且轉角部230設置於第二容槽103中。第一框體300以及第二框體400分別套設於第一連接臂210以及第二連接臂220上,且各別具有頂板310、410,第一框體300的頂板310與第二框體400的頂板410抵靠於排水件100的相反兩側,且相對於導水頂部101突出,第一 框體300的頂板310與第二框體400的頂板410之間形成排水通道600。層壓件500具有周緣510以及與周緣510連接的角落520,周緣510嵌設於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內,角落520經由第一容槽102的側開口嵌設於第一容槽102內,層壓件500被包覆於排水件100、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之內。
在本實施例中,轉角件200、排水件100、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例如是由鋁、鎂、不銹鋼等金屬或其合金製成,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轉角件200也可由塑膠材料製成。並且,轉角件200、排水件100、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之材質為相同、部分相同或相異。本發明對於轉角件200、排水件100、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之材質不予以特別限制。另外,層壓件500由太陽能電池與玻璃層壓製成,亦即層壓件500主要包括太陽能電池及玻璃,本發明對於太陽能電池及玻璃之材質及種類不予以限制。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臂210與第二連接臂220之間的夾角為90°,但第一連接臂210與第二連接臂220之間的夾角也可以依據需求調整為其他角度,本發明對於第一連接臂210與第二連接臂220之間的夾角不予以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層壓件500之角落520嵌設於排水件100之第一容槽102中,使得層壓件500之角落520被包覆於排水件100之內,從而避免層壓件500角落520外露而造成損傷,確保層壓件500的完整性。此外,轉角件200與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連接後,排水件100及轉角件200隔開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形成排水通道600,雨水可直接經由排水通道600從層壓件500之表面排出,避免因蓄積雨水蒸發後殘留的灰塵遮蔽層壓件500所導致的發電效率下降及熱點問題。另外,排水件100可適用於金屬擠型製程,而無須經過特殊或多次加工製作,從而可具有較低生產成本。
上述的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各別具有一底板320、420,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及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位於層壓件500之下,第一框 體300的底板320的外側及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的外側分別抵靠於排水件100的相反兩側,且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的內側及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的內側彼此間隔從而形成排水孔洞700。藉由排水件100使得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與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之間於組裝後相互間隔而自然形成排水孔洞700,供流入太陽能模組10內部的水分(例如雨水)排出避免因水分累積而影響到太陽能模組10的正常運作或零件壽命,並且由於該排水孔洞700惟因排水件100的設置自然形成,故可省去額外在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上加工以製作排水結構的成本。
上述的導水頂部101還可具有導引斜面104,導引斜面104與層壓件500之頂側相接,且導引斜面104與層壓件500之頂側之間的夾角小於90°。藉由導引斜面104快速引導層壓件500表面的水流進入第一框體300的頂板310與第二框體400的頂板410之間的排水通道600,增加排水效率並減少水分蓄積。
上述的轉角件200還可包括結合凹槽240,結合凹槽240設置於轉角部230上,轉角部230經由結合凹槽240與排水件100相結合。藉由結合結構確保排水件100與轉角部230之間的接合。在一實施例中,結合凹槽240設置於轉角部230之內側上,排水件100為彎折框件,彎折框件嵌設於結合凹槽240中,第二容槽103具有側開口,轉角部230經由第二容槽103的側開口容置於第二容槽103中,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各具有外側板330、430,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分別抵靠於排水件100的相反兩側。在此實施例中,藉由排水件100嵌於結合凹槽240中確保排水件100與轉角部230之間的接合。
上述的轉角件200還可包括凸條250,凸條250設置於轉角部230之外側上,第二容槽103具有側開口,凸條250及轉角部230經由第二容槽103 的側開口容置於第二容槽103中,排水件100抵靠於凸條250的頂側面及底側面,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各具有外側板330、430,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分別抵靠於凸條250的左側面以及右側面,且凸條250的外側面與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的表面及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的表面齊平。藉由凸條250的設置,保持太陽能模組10的美觀並避免雨水直接流進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內。此外,應可理解的,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的表面及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的表面也可設計為與排水件100之底面齊平,以確保太陽能模組10的美觀。
舉例而言,上述的彎折框件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第一橫桿110、第一豎桿120、第二橫桿130、第二豎桿140以及第三橫桿150,第一豎桿120連接於第一橫桿110之外端與第二橫桿130之外端之間,且第一豎桿120夾設於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之間,第二豎桿140連接於第二橫桿130之內端與第三橫桿150之內端之間,且第二豎桿140嵌設於結合凹槽240中,第一橫桿110具有導水頂部101,第一容槽102形成於第一橫桿110、第一豎桿120與第二橫桿130之間,第一容槽102的側開口形成於第一橫桿110之內端與第二橫桿130之內端之間,第二容槽103形成於第二橫桿130、第二豎桿140與第三橫桿150之間,第二容槽103的側開口形成於第二橫桿130的外端與第三橫桿150的外端之間,第二橫桿130之外端與第三橫桿150之外端分別抵靠於凸條250的頂側面及底側面,且第二橫桿130之外端與第三橫桿150之外端夾設於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之間。此外,第一豎桿120之外側面、第二橫桿130之外端及第三橫桿150之外端可設計為與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的表面及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的表面齊平,以保持太陽能模組10的美觀並避免雨水直接流進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內。
簡要說明本實施例的組裝流程如下:首先,如圖2A至圖2B所示,令轉角部230經由第二容槽103的側開口設置於第二容槽103中並令第二豎桿140嵌入結合凹槽240中,使得第二橫桿130及第三橫桿150分別抵靠於凸條250的頂側面及底側面上。接著,如圖2B至圖2C所示,令第一框體300套設於第一連接臂210上並抵靠於凸條250以及排水件100上。然後,如圖2D所示,令層壓件500之周緣510與第二框體400相嵌。之後,如圖1、圖2C及圖2D所示,令層壓件500之周緣510與第一框體300相嵌、層壓件500的角落520經由第一容槽102的側開口嵌入第一容槽102中以及第二框體400套設於第二連接臂220上並抵靠於凸條250及排水件100上,即完成組組裝並形成排水通道600及排水孔洞700。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與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抵靠於第三橫桿150之兩側而彼此間隔形成排水孔洞700。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的俯視局部示意圖。圖6A至圖6D為圖5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組裝流程示意圖。圖7為圖5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側視局部示意圖。圖8為圖5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仰視局部示意圖。圖5至8所示的太陽能模組10與圖1所示的太陽能模組10的差異在於:結合凹槽240a包括內側凹槽242a以及外側凹槽244a,且排水件100a包括內框件105a以及外框件106a。內側凹槽242a以及外側凹槽244a分別設置於轉角部230之內側及外側上,內框件105a嵌設於內側凹槽242a中,外框件106a嵌設於外側凹槽244a中,且外框件106a與內框件105a可分離地相連接,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分別抵靠於外框件106a的相對兩側面,且外框件106a可與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之表面及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之表面齊平。
舉例而言,內框件105a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第一內橫桿110a、內豎桿120a以及第二內橫桿130a,內豎桿120a連接於第一內橫桿110a之外端與第二內橫桿130a之外端之間,且內豎桿120a嵌設於內側凹槽242a中,外框件106a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第一外橫桿140a、第一外豎桿150a、第二外橫桿160a、第二外豎桿170a以及第三外橫桿180a,第一外豎桿150a連接於第一外橫桿140a之外端與第二外橫桿160a之外端之間,第二外豎桿170a連接於第二外橫桿160a之外端與第三外橫桿180a之外端之間,第二外橫桿160a之內端與第一內橫桿110a之外端相抵接,第三外橫桿180a之內端與第二內橫桿130a之外端相抵接,第一外橫桿140a具有導水頂部101a,第一容槽102a形成於第一外橫桿140a、第一外豎桿150a與第二外橫桿160a之間,第一容槽102a的側開口形成於第一外橫桿140a之內端與第二外橫桿160a之內端之間,第二容槽103a形成於第一內橫桿110a、內豎桿120a、第二內橫桿130a、第二外橫桿160a、第二外豎桿170a以及第三外橫桿180a之間,第一外豎桿150a及第二外豎桿170a夾設於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之間,且第一外豎桿150a之外側面及第二外豎桿170a之外側面可與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之表面及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之表面齊平。
簡要說明本實施例的組裝流程如下:首先,如圖6A至圖6B所示,令外框件106a及內框件105a分別嵌入外側凹槽244a及內側凹槽242a中並且對接,使得轉角部230嵌設於第二容槽103a中。接著,如圖6B至圖6C所示,令第一框體300套設於第一連接臂210上並抵靠於外框件106a及內框件105a上。然後,如圖6D所示,令層壓件500之周緣510與第二框體400相嵌。之後,如圖5、圖6C及圖6D所示,令層壓件500之周緣510與第一框體300相嵌、層壓件500的角落520經由第一容槽102a的側開口嵌入第一容槽102a中以及 第二框體400套設於第二連接臂220上並抵靠於外框件106a及內框件105a上,即完成組裝並形成排水通道600及排水孔洞700。在本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與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抵靠於第二內橫桿130a之兩側及第三外橫桿180a之兩側而彼此間隔形成排水孔洞700,排水孔洞700位於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與第二內橫桿130a之間。
圖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的俯視局部示意圖。圖10A至圖10D為圖9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組裝流程示意圖。圖11為圖9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側視局部示意圖。圖12為圖9所示的太陽能模組的仰視局部示意圖。圖9至12所示的太陽能模組10與圖1所示的太陽能模組10的差異在於:結合凹槽240b更包括內側凹槽242b以及外側凹槽244b,且排水件100b包括上框件107b以及下框件108b。內側凹槽242b以及外側凹槽244b設置於轉角部230之內側及外側上,上框件107b與下框件108b可分離地相接,上框件107b嵌設於內側凹槽242a及外側凹槽244a中,下框件108b嵌設於內側凹槽242a及外側凹槽244a中,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分別抵靠於上框件107b的相對兩側面,且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分別抵靠於下框件108b的相對兩側面,且上框件107b及下框件108b可與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的表面及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之表面齊平。
舉例而言,上框件107b具有第一上橫桿110b、第二上橫桿120b、第一上豎桿130b、第二上豎桿140b以及第三上豎桿150b,第一上橫桿110b、第一上豎桿130b及第二上橫桿120b由上而下排列,且第一上豎桿130b連接於第一上橫桿110b與第二上橫桿120b之間,第二上豎桿140b與第三上豎桿150b相對,且第二上豎桿140b之上端與第三上豎桿150b之上端與第二上橫 桿120b之底面相接,下框件108b具有第一下豎桿160b、第二下豎桿170b以及下橫桿180b,第一下豎桿160b及第二下豎桿170b相對,第一下豎桿160b之底端及第二下豎桿170b之底端與下橫桿180b之頂面相接,第二上豎桿140b之下端與第一下豎桿160b之上端相抵接,且第二上豎桿140b與第一下豎桿160b嵌設於外側凹槽244b中,第三上豎桿150b之下端與第二下豎桿170b之上端相抵接,且第三上豎桿150b與第二下豎桿170b嵌設於內側凹槽242b中,第一上橫桿110b具有導水頂部101b,第一容槽102b形成於第一上橫桿110b、第二上橫桿120b及第一上豎桿130b之間,第二容槽103b形成於第二上橫桿120b、第二上豎桿140b、第三上豎桿150b、第一下豎桿160b、第二下豎桿170b以及下橫桿180b之間,且第二上豎桿140b及第一下豎桿160b夾設於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與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之間,且第一上豎桿130b之外側面、第二上豎桿140b之外側面及第一下豎桿160b之外側面可與第一框體300之外側板330的表面及第二框體400之外側板430之表面齊平。
簡要說明本實施例的組裝流程如下:首先,如圖10A至圖10B所示,令上框件107b及下框件108b嵌入外側凹槽244b及內側凹槽242b中並且對接,使得轉角部230嵌設於第二容槽103b中。接著,如圖10B至圖10C所示,令第一框體300套設於第一連接臂210上並抵靠於上框件107b及下框件108b上。然後,如圖10D所示,令層壓件500之周緣510與第二框體400相嵌。之後,如圖9、圖10C及圖10D所示,令層壓件500之周緣510與第一框體300相嵌、層壓件500的角落520經由第一容槽102b的側開口嵌入第一容槽102b中以及第二框體400套設於第二連接臂220上並抵靠於上框件107b及下框件108b上,即完成組裝並形成排水通道600及排水孔洞700。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1所示,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與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抵靠於下橫 桿180b之兩側而彼此間隔形成排水孔洞700,排水孔洞700位於第一框體300的底板320、第二框體400的底板420與下橫桿180b之間。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各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10中,層壓件500之角落520嵌設於排水件100、100a、100b之第一容槽102、102a、102b中,使得層壓件500之角落520被包覆於排水件100、100a、100b之內,從而避免層壓件500角落520外露而造成損傷,確保層壓件500的完整性。此外,轉角件200與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連接後,排水件100、100a、100b與轉角件200隔開第一框體300及第二框體400形成排水通道600,雨水可直接經由排水通道600從層壓件500之表面排出,避免因蓄積雨水蒸發後殘留的灰塵遮蔽層壓件500所導致的發電效率下降及熱點問題。另外,排水件100、100a、100b可適用於金屬擠型製程,而無須經過特殊或多次加工製作,從而可具有較低生產成本。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10具有確保層壓件500的完整性、避免因排水不良所導致的發電效率下降與熱點問題以及低生產成本的特點。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太陽能模組
100:排水件
101:導水頂部
104:導引斜面
300:第一框體
310:頂板
400:第二框體
410:頂板
500:層壓件
600:排水通道

Claims (13)

  1. 一種太陽能模組,包括:一排水件,包括一導水頂部、一第一容槽以及一第二容槽,該第一容槽配置於該導水頂部之一底側,該第二容槽配置於該第一容槽之一底側,且該第一容槽具有一側開口;一轉角件,具有一第一連接臂、一第二連接臂以及一轉角部,該轉角部連接於該第一連接臂與該第二連接臂之間,且該轉角部設置於該第二容槽中;一第一框體以及一第二框體,分別套設於該第一連接臂以及該第二連接臂上,且各別具有一頂板,該第一框體的該頂板與該第二框體的該頂板抵靠於該排水件的相反兩側,且相對於該導水頂部突出,該第一框體的該頂板與該第二框體的該頂板之間形成一排水通道;以及一層壓件,具有一周緣以及與周緣連接的一角落,該周緣嵌設於該第一框體及該第二框體內,該角落經由該第一容槽的該側開口嵌設於該第一容槽內,該層壓件被包覆於該排水件、該第一框體及該第二框體之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第一框體及該第二框體各別具有一底板,該第一框體的該底板及該第二框體的該底板位於該層壓件之下,該第一框體的該底板的一外側及該第二框體的該底板一外側分別抵靠於該排水件的該相反兩側,且該第一框體的該底板的一內側及該第二框體的該底板的一內側彼此間隔從而形成一排水孔洞。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導水頂部更具有一導引斜面,該導引斜面與該層壓件之一頂側之間的一夾角小於90°。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轉角件更包括一結合凹槽,該結合凹槽設置於該轉角部上,該轉角部經由該結合凹槽與該排水件相結合。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結合凹槽設置於該轉角部之一內側上,該排水件為一彎折框件,該彎折框件嵌設於該結合凹槽中,該第二容槽具有一側開口,該轉角部經由該第二容槽的該側開口容置於該第二容槽中,該第一框體及該第二框體各具有一外側板,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該排水件的該相反兩側。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轉角件更包括一凸條,該凸條設置於該轉角部之一外側上,該第二容槽具有一側開口,該凸條及該轉角部經由該第二容槽的該側開口容置於該第二容槽中,該排水件抵靠於該凸條的一頂側面及一底側面,該第一框體及該第二框體各具有一外側板,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該凸條的一左側面以及一右側面,且該凸條的一外側面與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的一表面及該第二框體之該外側板的一表面齊平。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彎折框件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一第一橫桿、一第一豎桿、一第二橫桿、一第二豎桿以及一第三橫桿,該第一豎桿連接於該第一橫桿之一外端與該第二橫桿之一外端之間,且該第一豎桿夾設於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間,該第二豎桿連接於該第二橫桿之一內端與該第三橫桿之一內端之間,且該第二豎桿嵌設於該結合凹槽中,該第一橫桿具有該導水頂部,該第一容槽形成於該第一橫桿、該第一豎桿與該第二橫桿之間,該第一容槽的該側開口形成於該第一橫桿之一內端 與該第二橫桿之一內端之間,該第二容槽形成於該第二橫桿、該第二豎桿與該第三橫桿之間,該第二容槽的該側開口形成於該第二橫桿的該外端與該第三橫桿的一外端之間,該第二橫桿之該外端與該第三橫桿之外端分別抵靠於該凸條的該頂側面及該底側面,且該第二橫桿之該外端與該第三橫桿之外端夾設於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間。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結合凹槽更包括一內側凹槽以及一外側凹槽,該內側凹槽以及該外側凹槽分別設置於該轉角部之該內側及該外側上,該排水件包括一內框件以及一外框件,該內框件嵌設於該內側凹槽中,該外框件嵌設於該外側凹槽中,且該外框件與該內框件可分離地相連接,該第一框體及該第二框體各具有一外側板,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該外框件的相對兩側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外框件與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之一表面及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一表面齊平。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內框件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一第一內橫桿、一內豎桿以及一第二內橫桿,該內豎桿連接於該第一內橫桿之一外端與該第二內橫桿之一外端之間,且該內豎桿嵌設於該內側凹槽中,該外框件具有由上而下排列的一第一外橫桿、一第一外豎桿、一第二外橫桿、一第二外豎桿以及一第三外橫桿,該第一外豎桿連接於該第一外橫桿之一外端與該第二外橫桿之一外端之間,該第二外豎桿連接於該第二外橫桿之該外端與該第三外橫桿之一外端之間,該第二外橫桿之一內端與該第一內橫桿之一外端相抵接,該第三外橫桿之一內端與該第二內橫桿之一外端相抵接,該第一外橫桿具有該導水頂部,該第一容槽形成於該第一外橫桿、該第一外豎桿與該第二 外橫桿之間,該第一容槽的該側開口形成於該第一外橫桿之一內端與該第二外橫桿之該內端之間,該第二容槽形成於該第一內橫桿、該內豎桿、該第二內橫桿、該第二外橫桿、該第二外豎桿以及該第三外橫桿之間,該第一外豎桿及該第二外豎桿夾設於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間,且該第一外豎桿之一外側面及該第二外豎桿之一外側面與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之該表面及該第二框體之該外側板之該表面齊平。
  11. 如請求項4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結合凹槽更包括一內側凹槽以及一外側凹槽,該內側凹槽以及該外側凹槽設置於該轉角部之該內側及該外側上,該排水件包括一上框件以及一下框件,該上框件與該下框件可分離地相接,該上框件嵌設於該內側凹槽及該外側凹槽中,該下框件嵌設於該內側凹槽及該外側凹槽中,該第一框體及該第二框體各具有一外側板,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分別抵靠於該上框件的相對兩側面,且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該外側板分別抵靠於該下框件的相對兩側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上框件及該下框件與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的一表面及該第二框體之該外側板之一表面齊平。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太陽能模組,其中該上框件具有一第一上橫桿、一第二上橫桿、一第一上豎桿、一第二上豎桿以及一第三上豎桿,該第一上橫桿、該第一上豎桿及該第二上橫桿由上而下排列,且該第一上豎桿連接於該第一上橫桿與該第二上橫桿之間,該第二上豎桿與該第三上豎桿相對,且該第二上豎桿之一上端與該第三上豎桿之一上端與該第二上橫桿之一底面相接,該下框件具有一第一下豎桿、一第二下豎桿以及一下橫桿,該第一下豎桿及該 第二下豎桿相對,該第一下豎桿之一底端及該第二下豎桿之一底端與該下橫桿之一頂面相接,該第二上豎桿之一下端與該第一下豎桿之一上端相抵接,且該第二上豎桿與該第一下豎桿嵌設於該外側凹槽中,該第三上豎桿之一下端與該第二下豎桿之一上端相抵接,且該第三上豎桿與該第二下豎桿嵌設於該內側凹槽中,該第一上橫桿具有該導水頂部,該第一容槽形成於該第一上橫桿、該第二上橫桿及該第一上豎桿之間,該第二容槽形成於該第二上橫桿、該第二上豎桿、該第三上豎桿、該第一下豎桿、該第二下豎桿以及該下橫桿之間,且該第二上豎桿及該第一下豎桿夾設於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與該第二框體之外側板之間,且該第一上豎桿之一外側面、該第二上豎桿之一外側面及該第一下豎桿之一外側面與該第一框體之該外側板的一表面及該第二框體之該外側板之一表面齊平。
TW109140420A 2020-11-19 2020-11-19 太陽能模組 TWI764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0420A TWI764381B (zh) 2020-11-19 2020-11-19 太陽能模組
CN202111010693.9A CN113726281B (zh) 2020-11-19 2021-08-31 太阳能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0420A TWI764381B (zh) 2020-11-19 2020-11-19 太陽能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4381B true TWI764381B (zh) 2022-05-11
TW202221266A TW202221266A (zh) 2022-06-01

Family

ID=78679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0420A TWI764381B (zh) 2020-11-19 2020-11-19 太陽能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6281B (zh)
TW (1) TWI76438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56125A1 (en) * 2012-11-21 2015-09-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CN207766219U (zh) * 2018-01-06 2018-08-24 海宁川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太阳能光伏板
CN208401787U (zh) * 2018-06-21 2019-01-18 浙江宝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的垂直连接结构及其光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3553B2 (en) * 2008-11-17 2021-07-13 Kbfx Llc Solar carports, solar-tracking carports, and methods
CN103094387B (zh) * 2013-01-22 2015-05-20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及边框组装用角码
DE202013001904U1 (de) * 2013-02-28 2014-06-03 Robert Bosch Gmbh Solarmodulrahmen für ein Solarmodul
CN103208543B (zh) * 2013-03-22 2015-08-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模块
CN103633929A (zh) * 2013-11-27 2014-03-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模块
JP6180342B2 (ja) * 2014-02-19 2017-08-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JP6505404B2 (ja) * 2014-09-19 2019-04-24 ソーラー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4967730U (zh) * 2015-08-10 2016-01-13 浙江万向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框架
CN109818563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浙江亿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
CN209731174U (zh) * 2019-04-15 2019-12-03 江苏友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平面光伏瓦防水边框总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56125A1 (en) * 2012-11-21 2015-09-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CN207766219U (zh) * 2018-01-06 2018-08-24 海宁川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太阳能光伏板
CN208401787U (zh) * 2018-06-21 2019-01-18 浙江宝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的垂直连接结构及其光伏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1266A (zh) 2022-06-01
CN113726281B (zh) 2024-03-08
CN113726281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35547B1 (de) Fotovoltaisches modul
US20170201206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Waterborn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WI534396B (zh) 太陽能模組
WO2013115215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543389B (zh) 固定太陽能模組線材之組件與應用其之太陽能模組
JP200905775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0028833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TWI764381B (zh) 太陽能模組
JP201510430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534729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H1193345A (ja) 太陽電池フレーム
JP201514941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3099028A1 (ja) 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JP3214166U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枠及びそれによるパッケージフレーム
US11012028B2 (en) Reinforcing member for solar cell modules,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201123876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0979819B1 (ko) 일체형 프레넬 렌즈의 결합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태양광발전모듈
CN218387397U (zh) 一种边框、光伏组件与光伏系统
JP201619285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300380A (ja) 集光ベース構造
JP201509562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屋根
US20150122332A1 (en) Holding frame and solar cell module
TWI517417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KR101767502B1 (ko)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CN211365568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的角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