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2869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2869B
TWI762869B TW109104475A TW109104475A TWI762869B TW I762869 B TWI762869 B TW I762869B TW 109104475 A TW109104475 A TW 109104475A TW 109104475 A TW109104475 A TW 109104475A TW I762869 B TWI762869 B TW I7628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hamber
refrigerator
cold air
box body
c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4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2071A (zh
Inventor
酒井啓太
加藤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2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2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2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286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在本發明之冰箱中,於冷卻室中,配置有第一盒體。第一盒體係具有在第一盒體之開口部的周圍與冷卻室頂面相對向之頂面對向部。在冷卻室背面,設置有將第一盒體用冷氣吹出至第一盒體之內部的第1吹出部,及導入從第一盒體之內部流出之第一盒體用冷氣的冷氣回流部。在頂面對向部與冷卻室頂面之間的間隙,設置有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從第一盒體之內部洩漏至第一盒體與冷卻室側面之間之空間的冷氣洩漏抑制部。

Description

冰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形成有冷卻室之冰箱者。
以往,為了冷卻配置在冷卻室之拉出容器之內部,已知有一種將冷氣從設置在冷卻室之內側背面之吹出口吹出至拉出容器之內部的冰箱。在該種之習知的冰箱中,由於從吹出口吹出之冷氣容易朝冰箱之門流動,因此冰箱之外部的熱會從冰箱之門進入冷卻室。
以往,為了抑制冰箱之外部的熱從冰箱之門進入到冷卻室,提案有一種冰箱,係將抑制從吹出口吹出之冷氣流動至門之板狀的對流控制部設置在拉出容器之側面與冷卻室之內側側面之間之空間。在該種習知之冰箱中,冷氣會在對流控制部與冷卻室之內側背面之間的空間對流,以抑制冰箱之外部的熱從冰箱之門進入冷卻室(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7074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顯示於專利文獻1之習知的冰箱中,冷氣會容易地從拉出容器之內部流動至冷卻室之內側側面與拉出容器之側面之間的空間。當冷氣流動於冷卻室之內側側面與拉出容器之側面之間的空間時,冰箱之外部的熱會容易從冷卻室之內側側面進入冷卻室。藉此,冰箱之冷卻效率會降低。
本發明係為了要解決上述課題而研創者,其目的係在於獲致一種可謀求冷卻效率之提升的冰箱。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冰箱係具備:冰箱本體,係形成有朝前方開口之開口部的冷卻室;門,係設置在冰箱本體,且可開閉冷卻室之開口部;以及第一盒體,係配置在冷卻室;冷卻室之內面係具有:冷卻室底面;冷卻室頂面;在冰箱本體之深度方向與冷卻室之開口部相對向之冷卻室背面;以及在冰箱本體之寬度方向彼此相對向之一對冷卻室側面;在第一盒體中,設置有朝上方開口之開口部,第一盒體具有在第一盒體之開口部的周圍與冷卻室頂面相對向之頂面對向部,在冷卻室背面中,設置有朝第一盒體之內部吹出第一盒體用冷氣之第1吹出部,及引導從第一盒體之內部流出之第一盒體用冷氣的冷氣回流部,在頂面對向部與冷卻室頂面之間的間隙中,設置有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從第一盒體之內部洩漏至第一盒體與冷卻室側面之間之空間的冷氣洩漏抑制部,冷氣洩漏抑制部具有分別沿著冰箱本體之深度方向配置之第1壁構件及第2壁構件,以作為複數個壁構件,第1壁構件係固定在冷卻室頂面,並且隔著設定間隙與頂面對向部相對向,第2壁構件係固定在頂面對向部,並且隔著設定間隙與前述冷卻室頂面相對向,第1壁構件及前述第2壁構件係朝冰箱本體之寬度方向排列。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之冰箱,藉由抑制吹出至第一盒體內之冷氣往第一盒體外之洩漏,即可更確實地抑制熱從冰箱之外部侵入至冷卻室之侵入量。藉此,可謀求冰箱之冷卻效率的提升。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冰箱的前視圖。並且,第2圖係顯示第1圖之冰箱的縦剖視圖。在圖中,於冰箱1中,冷藏室3、切換室4、製冰室5、冷凍室6及蔬菜室7係作為複數個冷卻室形成在冰箱本體2。
冷藏室3係形成在冰箱本體2之最上部。蔬菜室7係形成在冰箱本體2之最下部。冷凍室6係位在蔬菜室7之上。切換室4及製冰室5係位在冷藏室3與冷凍室6之間。當從冰箱本體2之前方觀看冰箱1時,如第1圖所示,切換室4係位在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右側,且製冰室5係位在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左側。
冰箱本體2係如第2圖所示,具有冰箱外壁部21及固定在冰箱外壁部21之內部的複數個隔壁部22。冷藏室3、切換室4、製冰室5、冷凍室6及蔬菜室7之各者係由隔壁部22所分隔。冷藏室3、切換室4、製冰室5、冷凍室6及蔬菜室7之各者,亦即各冷卻室3至7係具有朝冰箱本體2之前方開口的開口部以分別作為冷卻室開口部。
在冰箱本體2中,設置有可個別地開閉冷卻室3至7之開口部的複數個門8。冰箱外壁部21、各隔壁部22及各門8之各者係由真空隔熱材及氨基甲酸乙酯隔熱材所構成。藉此,在冰箱1中,抑制熱從冰箱1之外氣侵入至各冷卻室3至7之情形。
在該例中,藉由各門8以沿著冰箱1之高度方向的軸為中心旋轉,各冷卻室3至7之開口部會開閉。並且,在該例中,冷藏室3之開口部係藉由左右兩門對開式,亦即雙開式之二個門8而開閉。並且,在該例中,切換室4、製冰室5、冷凍室6及蔬菜室7之各者的開口部係藉由單開式的一個門(單門)8而開閉。此外,亦可將開閉冷藏室3之開口部的門8作為單開式之一個門。
在冰箱本體2之背面部分中,形成有冷卻器室23及從冷卻器室23到達各冷卻室3至7之各者的冷氣通路24。冷卻器室23係位在冰箱本體2之下部。
在冷卻器室23中,配置有冷卻器11及除霜裝置16。在冷卻器室23與冷氣通路24之交界,配置有風扇12。
冷卻器11係將冷卻器室23之內部的空氣予以冷卻而成為冷氣。以冷卻器11冷卻之冷氣係藉由風扇12之動作,從冷卻器室23通過冷氣通路24送至各冷卻室3至7。藉此,各冷卻室3至7之溫度係維持在設定溫度。
傳送至各冷卻室3至7之冷氣係在藉由門8之開閉動作所造成之外氣的侵入等而加溫之後,回到冷卻器室23。從各冷卻室3至7回到冷卻器室23之冷氣係在以冷卻器11再度冷卻之後,通過冷氣通路24再度送至各冷卻室3至7。如此,在冰箱1中,冷氣會循環在冰箱本體2之內部的空間。
除霜裝置16係使附著於冷卻器11之霜融化並予以除去之裝置。當進行門8之開閉動作時,包含多量水分的外氣會侵入至各冷卻室3至7。藉此,在冷卻器室23中,水分因外氣而增加之冷氣會回流。因此,當冷氣與冷卻器11進行熱交換時,霜會附著於冷卻器11。當經過長時間使冰箱1運轉時,附著於冷卻器11之霜會成長,而使冷卻器11之熱交換性能降低。在冰箱1中,藉由除霜裝置16來去除附著於冷卻器11之霜的除霜運轉,亦即藉由未圖示之控制裝置的控制而定期地進行。藉此,抑制冷卻器11之熱交換性能的降低。
在冰箱本體2之背面部分的最下部,配置有壓縮機13。並且,在冰箱1中,設置有冷凍循環裝置。冷凍循環裝置係具有供冷媒循環之冷媒迴路。冷凍循環裝置之運轉係藉由壓縮機13之動作而進行。冷卻器11係藉由冷凍循環裝置之運轉,而將冷卻器室23之內部的空氣予以冷卻。
第3圖係顯示第2圖之冰箱1之冷凍循環裝置之冷媒迴路的構成圖。冷凍循環裝置之冷媒迴路係具有冷卻器11、壓縮機13、作為凝縮器之配管群14,及減壓裝置15。冷卻器11、壓縮機13、配管群14及減壓裝置15係經由冷媒管而連結。就冷媒迴路之冷媒而言,係採用異丁烷等。
在冷凍循環裝置中,當壓縮機13動作時,在壓縮機13中冷媒會被隔熱壓縮。藉此,冷媒係成為高溫高壓之氣體冷媒。由壓縮機13壓縮之高溫高壓的冷媒係傳送至配管群14。
配管群14係埋設在冰箱外壁部21。在配管群14中,在冰箱1之外氣與冷媒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冷媒係在配管群14中凝縮而成為液冷媒。在配管群14中被凝縮之液冷媒係傳送至減壓裝置15。
就減壓裝置15而言,係採用毛細管等管件。在減壓裝置15中,來自配管群14之液冷媒會隔熱膨脹。藉此,通過減壓裝置15之冷媒即成為低溫之氣液二相冷媒。因減壓裝置15而隔熱膨脹之氣液二相冷媒即送至冷卻器11。
在冷卻器11中,於冷媒與冷卻器室23之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冷媒即在冷卻器11中蒸發而成為氣體冷媒。另一方面,冷卻器室23之空氣係藉由散熱至流通於冷卻器11之冷媒而被冷卻。亦即,冷卻器11係作為使冷媒蒸發之蒸發器發揮功能。以冷卻器11蒸發之氣體冷媒係回流至壓縮機13。如此,在冷凍循環裝置之冷媒迴路中,冷媒會一面依壓縮機13、配管群14、減壓裝置15、冷卻器11及壓縮機13之順序產生相變化,並一面循環。
在此,當各冷卻室3至7之各者的開口部藉由門8而開閉時,冷氣會從各冷卻室3至7洩漏至外部。當冷氣從各冷卻室3至7洩漏至外部時,藉由冷氣接觸於外氣,在各冷卻室3至7會容易產生結霜。
如第2圖所示,在各冷卻室3至7之各個開口部的緣部,係配置配管群14之一部分作為凝縮管141。凝縮管141係安裝在各隔壁部22。藉此,抑制外氣在凝縮管141之周圍的溫度降低,以抑制在各冷卻室3至7之結霜的發生。此外,凝縮管141之位置係只要是可抑制因各冷卻室3至7之冷氣洩漏至外部而造成結霜之發生的位置,則可為任一位置。
在切換室4中,配置有切換室用盒體41。就構成切換室用盒體41之材料而言,可列舉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等樹脂材料。切換室用盒體41係可經由切換室4之開口部而從切換室4拉出。在切換室用盒體41中,形成有朝上方開口之開口部作為盒體開口部。從冷氣通路24傳送至切換室4之冷氣係經由切換室用盒體41之開口部傳送至切換室用盒體41之內部。藉此,將切換室用盒體41之內部予以冷卻。
在蔬菜室7中,配置有蔬菜室用上盒體71及蔬菜室用下盒體72。就構成蔬菜室用上盒體71及蔬菜室用下盒體72之材料而言,可列舉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等樹脂材料。在蔬菜室用上盒體71及蔬菜室用下盒體72之各者,形成有朝上方開口之開口部作為盒體開口部。
蔬菜室用下盒體72係配置在蔬菜室用上盒體71之下方。並且,蔬菜室用上盒體71係載置在蔬菜室用下盒體72。在蔬菜室用上盒體71載置於蔬菜室用下盒體72之狀態下,蔬菜室用下盒體72之開口部的一部分係由蔬菜室用上盒體71所覆蓋。
從冷氣通路24傳送至蔬菜室7之冷氣係經由蔬菜室用上盒體71之開口部傳送至蔬菜室用上盒體71之內部。並且,從冷氣通路24傳送至蔬菜室7的冷氣係經由蔬菜室用下盒體72之開口部傳送至蔬菜室用下盒體72之內部。藉此,蔬菜室用上盒體71及蔬菜室用下盒體72之各個內部會被冷卻。
第4圖係顯示第2圖之冷凍室6的立體圖。並且,第5圖係顯示從冰箱本體2之前方觀看第4圖之冷凍室6時之狀態的前視圖。再者,第6圖係沿著第5圖之VI-VI線的剖視圖。再者,第7圖係顯示從上方觀看第5圖之冷凍室6之狀態的俯視圖。冷凍室6之內面係具備冷卻室底面6a、冷卻室頂面6b、冷卻室背面6c及一對冷卻室側面6d。冷凍室6之內部的空間係由冷卻室底面6a、冷卻室頂面6b、冷卻室背面6c及一對冷卻室側面6d所包圍。
冷卻室頂面6b係位在冷卻室底面6a之上方。因此,冷卻室頂面6b係在冰箱本體2之高度方向Z與冷卻室底面6a相對向。冷卻室背面6c係在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與冷凍室6之開口部相對向。一對之冷卻室側面6d係在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X彼此地相對向。
在此,冰箱本體2之高度方向Z係與在設置有冰箱1之狀態下之垂直方向相同的方向。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X及深度方向Y之各者係與冰箱本體2之高度方向Z正交之方向。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X係與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正交之方向。
在冷凍室6中,配置有作為第一盒體之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作為第二盒體之冷凍室用下盒體62。在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各者,形成有朝上方開口之開口部作為盒體開口部。就構成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各者的材料而言,採用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等樹脂材料。
冷凍室用上盒體61係具有:形成有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開口部的第一盒體本體611,以及設置在第一盒體本體611之上緣部之一對第一盒體凸緣612。在第一盒體本體611中,形成有與一對冷卻室側面6d個別地對向之一對側面。
一對之第一盒體凸緣612係如第5圖所示,配置在第一盒體本體611之一對側面之各個上緣部。藉此,各第一盒體凸緣612係成為在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開口部的周圍分別與冷卻室頂面6b相對向之頂面對向部。並且,一對第一盒體凸緣612係從第一盒體本體611之上緣部朝接近冷卻室側面6d之方向突出至第一盒體本體611之外側。並且,一對之第一盒體凸緣612係沿著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配置。
冷凍室用下盒體62係具有:形成有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開口部的第二盒體本體621,以及設置在第二盒體本體621之上緣部的一對第二盒體凸緣622。在第二盒體本體621中,形成有與一對冷卻室側面6d個別地對向之一對側面。
一對第二盒體凸緣622係配置在第二盒體本體621之一對側面之各個上緣部。並且,一對第二盒體凸緣622係從第二盒體本體621之上緣部朝接近於冷卻室側面6d之方向突出至第二盒體本體621之外側。再者,一對第二盒體凸緣622係沿著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配置。
冷凍室用上盒體61係以一對第一盒體凸緣612與冷卻室頂面6b相對向之狀態配置。冷凍室用下盒體62係配置在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下方。並且,冷凍室用上盒體61係各第一盒體凸緣612與各第二盒體凸緣622重疊之狀態載置於冷凍室用下盒體62。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開口部的一部分係以冷凍室用上盒體61載置於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狀態由冷凍室用上盒體61所覆蓋。
在一對冷卻室側面6d之各者,設有軌道63沿著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而固定以支持冷凍室用下盒體62。並且,冷凍室用下盒體62係可相對於冰箱本體2沿著各軌道63朝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滑動。冷凍室用上盒體61係可與冷凍室用下盒體62一同移動。藉此,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各者,即可通過冷凍室6之開口部從冷凍室6拉出。
在冷卻室背面6c,如第6圖所示,設置有第1吹出部64、第2吹出部65及冷氣回流部66。第1吹出部64及第2吹出部65係分別連結於冷氣通路24。冷氣回流部66係連接於冷卻器室23。
第1吹出部64係配置在比第2吹出部65更高之位置。冷氣回流部66係配置在比第1吹出部64及第2吹出部65之各者更低的位置。
第1吹出部64係將從冷氣通路24送至第1吹出部64之冷氣作為第一盒體用冷氣A而吹出至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從第1吹出部64吹出之第一盒體用冷氣A係經由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開口部傳送至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藉此,將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予以冷卻。
第2吹出部65係將從冷氣通路24送出至第2吹出部65之冷氣作為第二盒體用冷氣B並吹出至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內部。從第2吹出部65吹出之第二盒體用冷氣B係經由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開口部之未被冷凍室用上盒體61所覆蓋之部分傳送至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內部。藉此,將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內部予以冷卻。
在 冷凍室6中,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流出之第一盒體用冷氣A及從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內部流出之第二盒體用冷氣B係藉由風扇12之吸引而導引至冷氣回流部66。藉此,在冷氣回流部66中,引導有在冷凍室6中分別被加溫之第一盒體用冷氣A及第二盒體用冷氣B。返回冷氣回流部66之第一盒體用冷氣A及第二盒體用冷氣B係被導入至冷卻器室23,且藉由冷卻器11再度冷卻。
在開閉冷凍室6之開口部之門8的外周部中,設置有朝向冷凍室6之內部之空間從門8突出之嗌條(throat)81。在門8關閉冷凍室6之開口部的狀態下,嗌條81係插入至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與冷凍室6之內面之間的間隙。藉此,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A及第二盒體用冷氣B接近門8。由此,熱就難以從門8移動至第一盒體用冷氣A及第二盒體用冷氣B,以抑制熱從門8侵入至冷凍室6之內部的侵入量。
在一對第一盒體凸緣612之各者與冷卻室頂面6b之間之間隙,個別地設置有一對冷氣洩漏抑制部9,該一對冷氣洩漏抑制部9係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A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洩漏至冷凍室用上盒體61與冷卻室側面6d之間的空間。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係具有固定在冷卻室頂面6b之壁構件91。壁構件91係沿著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配置。
第8圖係顯示第5圖之壁構件91與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位置關係的放大圖。壁構件91係從冷卻室頂面6b朝向第一盒體凸緣612突出。並且,壁構件91係隔著設定間隙t與第一盒體凸緣612相對向。
在該例中,當在與壁構件91之長度方向正交之平面切斷時之壁構件91的剖面形狀為長方形。壁構件91之厚度,亦即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X的壁構件91之尺寸較佳為1[mm]至3[mm]之範圍。然而,壁構件91之厚度並不限定在1[mm]至3[mm]之範圍。
各壁構件91係由比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卻室頂面6b之各者更柔軟之材料所構成。藉此,即使壁構件91與冷凍室用上盒體61接觸,亦不容易發生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損傷。在該例中,各壁構件91係由軟質樹脂材料所構成。就軟質樹脂材料而言,聚氯乙烯(PVC:polyviniyl chloride)、烯烴系彈性體(TPO:Thermoplastic Olefinic Elactomer)、苯乙烯系彈性體(SBC:Styrenic Block Copolymer)等。
第一盒體用冷氣A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朝向冷凍室用上盒體61與冷卻室側面6d之間的空間之流動,係藉由各壁構件91所抑制。因此,熱就難以從各冷卻室側面6d往第一盒體用冷氣A移動,以抑制熱從各冷卻室側面6d侵入至冷凍室6之內部之侵入量。
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流動至冷凍室用上盒體61與冷卻室側面6d之間之空間的第一盒體用冷氣A之流動係壁構件91與第一盒體凸緣612之間的設定間隙t越小,就越會受到抑制。因此,設定間隙t較佳為0[mm]。然而,由於壁構件91及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各者係由樹脂材料所構成,因此當考慮樹脂材料之尺寸公差為±0.5[mm]時,無法將設定間隙t設為0[mm]。因此,設定間隙t之下限值係考慮樹脂材料之尺寸公差為±0.5[mm],而設為1[mm]。
在該冰箱1中,在第一盒體凸緣612與冷卻室頂面6b之間的間隙配置有冷氣洩漏抑制部9。因此,可藉由冷氣洩漏抑制部9來抑制冷氣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往冷卻室側面6d側之流動。藉此,可抑制熱從冷卻室側面6d往第一盒體用冷氣A之移動,而抑制冰箱1之外部的熱從冷卻室側面6d進入至冷凍室6。因此,可抑制熱侵入至冷凍室6之侵入量,且可抑制對於冷凍室6之不必要的冷卻。藉此,可謀求冰箱1之節能性能之提升,並且可提升冷凍室6之冷卻速度。由此,可謀求冰箱1之冷卻效率的提升。
並且,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開口部的一部分係由冷凍室用上盒體61所覆蓋。因此,不僅可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A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往冷卻室側面6d側之流動,亦可抑制從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內部往冷卻室側面6d側之第二盒體用冷氣B的流動。藉此,可使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各個內部的溫度之差異變小。因此,可謀求冷凍室6之冷卻品質的提升。
並且,冷氣洩漏抑制部9係具有沿著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配置之壁構件91。並且,壁構件91係固定在冷卻室頂面6b。再者,壁構件91係隔著設定間隙t而與冷凍室用上盒體61相對向。因此,能以簡單之構成容易地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A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往冷卻室側面6d側之流動。
在此,為了確認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效果,乃利用與有運用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實施形態1相對應之實施例,及未運用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比較例,進行熱從冷凍室6之外部侵入至冷凍室6之侵入量的數值解析。
第9圖係顯示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對應之實施例之冷凍室6之數值解析模型的立體圖。並且,第10圖係顯示比較例之冷凍室6之數值解析模型的立體圖。在第9圖之實施例之數值解析模型中,固定於冷卻室頂面6b之一對壁構件91係隔著設定間隙t而分別與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頂面對向部相對向。相對於此,在第10圖之比較例之數值解析模型中,並未存在一對壁構件91。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數值解析模型之其他構成相同。
在數值解析中,就流體境界條件而言,以實測結果來規定從第1吹出部64及第2吹出部65之各者吹出之冷氣的速度,並且以0[Pa]來規定在冷氣回流部66之壓力。
再者,就熱的境界條件而言,將從第1吹出部64及第2吹出部65之各者吹出的冷氣之溫度設為-21[℃]。
再者,形成冷卻室底面6a、冷卻室頂面6b、冷卻室背面6c及一對冷卻室側面6d之冰箱外壁部21及隔壁部22的熱通過率[W・m2 ・K],係設定由構成冰箱外壁部21及隔壁部22之真空隔熱材及氨基甲酸乙酯隔熱材之各者之厚度所得之熱通過率。並且,門8之熱通過率[W・m2 ・K]亦設定由構成門8之真空隔熱材及氨基甲酸乙酯隔熱材之各者之厚度所得之熱通過率。在此,將真空隔熱材之熱傳導率λ1設為0.002[W/m・K],並且將氨基甲酸乙酯隔熱材之熱傳導率λ2設為0.02[W/m・K]。並且,冰箱1之外氣的溫度係設定為32[℃]。
然而,通過冷卻室底面6a之熱的量係設為熱從蔬菜室7進入至冷凍室6之量。並且,通過冷卻室頂面6b之熱的量係設為熱從切換室4及製冰室5之各者進入至冷凍室6之量。再者,通過冷卻室背面6c、各冷卻室側面6d及門8之面之各者之熱的量係設為熱從冰箱1之外部進入至冷凍室6的量。
再者,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將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頂面對向部與冷卻室頂面6b之間的間隙之尺寸設為15[mm]。在實施例中,將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頂面對向部與壁構件91之間的設定間隙t設為5 [mm]。
第11圖係顯示第9圖之實施例之數值解析之第一盒體用冷氣A之流動狀態的流線圖。並且,第12圖係顯示第10圖之比較例之數值解析之第一盒體用冷氣A之流動狀態的流線圖。比較第11圖及第12圖時,在第11圖之實施例中,得知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洩漏至門8側及冷卻室側面6d側之第一盒體用冷氣A的量與第12圖之比較例相比會受到抑制。
並且,在設定上述條件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個數值解析模型中,算出熱對於冷凍室6之侵入量。第13圖係在第9圖之實施例與第10圖之比較例中比較熱侵入至冷凍室6之侵入量的比之曲線圖。此外,在第13圖中,將比較例中之熱侵入至冷凍室6之侵入量的比設為100[%]。如第13圖所示,實施例中之熱侵入至冷凍室6之侵入量的比係相對於比較例之100[%]成為94[%]。亦即,在實施例中,相對於冷凍室6之熱的侵入量係相對於比較例減低6[%]。因此,在實施例中,可確認減低熱從冷凍室6之外部侵入至冷凍室6之侵入量的效果。
接著,為了確認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效果,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者,以實機進行測定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各者的溫度及冰箱1之消耗電力量的測定試驗。
在比較例中,將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頂面對向部與冷卻室頂面6b之間之間隙的尺寸設為15[mm],以進行溫度及消耗電力量之各者的測定試驗。在實施例中,針對將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頂側緣部與壁構件91之間的設定間隙t設為0[mm]及10[mm]之各者之情形,進行溫度及消耗電力量之各者的測定試驗。
並且,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各者的溫度之測定試驗,係在依據JIS規格(JISC9801)之溫度測定位置進行。並且,在冰箱1之外氣的溫度為32[℃],冰箱1之外氣的濕度為70[%R.H.]的條件下,進行溫度之測定試驗。再者,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由定常運轉時之冷凍室用上盒體61的溫度FUP,與定常運轉時之冷凍室用下盒體62的溫度TF之溫度差ΔT=(FUP-TF)[K],來評價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溫度的差異。在此,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溫度FUP係設為在冷凍室用上盒體61下之2點的平均溫度。並且,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溫度TF係設為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3點的平均溫度。
第14圖係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顯示溫度及消耗電力量之各者的測定試驗結果的表。此外,在第14圖之實施例的測定試驗結果,分別顯示設定間隙t為0[mm]之情形,及設定間隙t為10[mm]之情形。
首先,針對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溫度的變異進行檢討。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者的測定試驗結果之比較係在冷凍室6之平均溫度皆為-18.6[℃]之條件下進行。當觀看第14圖時,於比較例中,溫度差ΔT為1[K]。相對於此,在設定間隙t為0[mm]時之實施例中,溫度差ΔT為0.3[K],在設定間隙t為10[mm]時之實施例中,溫度差ΔT為0.7[K]。因此,得知在設定間隙t為0[mm]及10[mm]之任一實施例中,溫度差ΔT皆比比較例更小。亦即,藉由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運用,可確認能使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溫度的差異變小。
接著,檢討冷凍室6之冷卻速度。當觀看第14圖時,在比較例中,冰箱1之運轉時間為88[min]。相對於此,在設定間隙t為0[mm]時之實施例中,冰箱1之運轉時間為79[min],在設定間隙t為10[mm]時之實施例中,冰箱1之運轉時間為84[min]。因此,得知在設定間隙t為0[mm]及10[mm]之任一實施例中,冰箱1之運轉時間皆會比比較例更短。藉此,得知實施例中之冷凍室6的冷卻速度係相較於比較例之冷凍室6的冷卻速度更高。因此,藉由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運用,可更加提升冷凍室6之冷卻速度。
接著,檢討冰箱1之消耗電力量。當觀看第14圖時,在設定間隙t為0[mm]時之實施例中,冰箱1之消耗電力量係相較於比較例少了0.3[%]。並且,在設定間隙t為0[mm]時之實施例中,冰箱1之消耗電力量係相較於比較例少了1.8[%]。因此,得知在設定間隙t為0[mm]及10[mm]之任一實施例中,冰箱1之消耗電力量皆會比比較例更短。因此,藉由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運用,可減低冷凍室6的消耗電力量,而可謀求提升冰箱1的節能性能。
由此,藉由將設定間隙t設為10[mm]以下,可更確實地獲得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運用之效果。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設定間隙t之下限值係從壁構件91及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各者的尺寸公差之觀點來看,成為1[mm]。因此,藉由將設定間隙t設為1[mm]以上、10[mm]以下,可更確實地抑制熱對於冷凍室6之侵入,且可更確實地謀求冰箱1之節能性能的提升及冷凍室6之冷卻品質的提升。
此外,在上述例中,壁構件91係固定在冷卻室頂面6b。然而,亦可在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頂面對向部的第一盒體凸緣612固定壁構件91。此時,壁構件91係隔著設定間隙t與冷卻室頂面6b相對向。如此,亦可藉由冷氣洩漏抑制部9來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A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往冷卻室側面6d側之流動。
並且,在上述之例中,在與壁構件91之長邊方向正交之平面切斷時之壁構件91的剖面形狀成為長方形。然而,壁構件91之剖面形狀並不限定在長方形。例如,如第15圖所示,亦可將壁構件91之剖面形狀設為前端部尖鋭之三角形。並且,如第16圖所示,亦可將壁構件91之剖面形狀設為前端部呈圓角之形狀。
並且,在上述之例中,包含在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壁構件91的個數為一個。然而,只要為冷氣洩漏抑制部9能收容在冷卻室頂面6b與第一盒體凸緣612之間的間隙的範圍內,亦可將包含在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壁構件91的數量設為複數個。此時,複數個壁構件91係如第17圖所示,在彼此隔著間隔朝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排列之狀態下固定在冷卻室頂面6b。如此,可更確實地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A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往冷卻室側面6d側之流動,且可更確實地減少熱對於冷凍室6之侵入量。
並且,將包含在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壁構件91的個數設為複數個時,亦可將複數個壁構件91固定在第一盒體凸緣612。此時,複數個壁構件91係朝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排列。
實施形態2 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冰箱之冷凍室之要部的剖視圖。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係具有固定在冷卻室頂面6b之第1壁構件92,及固定在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第一盒體凸緣612之第2壁構件93,以作為複數個壁構件。
第1壁構件92及第2壁構件93之各者係沿著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配置。構成第1壁構件92及第2壁構件93之各者的材料係與構成實施形態1之壁構件91的材料相同。並且,在該例中,第1壁構件92及第2壁構件93之各個剖面形狀係成為長方形。然而,第1壁構件92及第2壁構件93之各個的剖面形狀並不限定於長方形,亦可與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之壁構件91的剖面形狀相同。
第1壁構件92及第2壁構件93係彼此隔著間隔朝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X排列。在該例中,第2壁構件93係配置在比第1壁構件92更接近冷卻室側面6d之位置。
第1壁構件92係從冷卻室頂面6b朝第一盒體凸緣612突出。並且,第1壁構件92係隔著設定間隙t1與第一盒體凸緣612相對向。在該例中,設定間隙t1係成為1[mm]以上、10[mm]以下。
第2壁構件93係從第一盒體凸緣612朝冷卻室頂面6b突出。並且,第2壁構件93係隔著設定間隙t2與冷卻室頂面6b相對向。在該例中,設定間隙t2為1[mm]以上、10[mm]以下。其他構成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
在該種冰箱1中,冷氣洩漏抑制部9係具有固定在冷卻室頂面6b之第1壁構件92,及固定在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第一盒體凸緣612的第2壁構件93。因此,可藉由第1壁構件92及第2壁構件93之各者來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A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往冷卻室側面6d側之流動。藉此,可更確實地抑制第一盒體用冷氣A從冷凍室用上盒體61之內部往冷卻室側面6d側流動之量,且可更確實地減少熱對於冷凍室6之侵入量。
此外,在上述之例中,第2壁構件93係配置在比第1壁構件92更接近冷卻室側面6d之位置。然而,如第19圖所示,亦可在比第2壁構件93更接近冷卻室側面6d之位置配置第2壁構件93。
並且,在上述之例中,包含在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第1壁構件92的個數為一個。然而,只要為冷氣洩漏抑制部9能收容在冷卻室頂面6b與第一盒體凸緣612之間的間隙之範圍內,亦可將包含在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第1壁構件92的個數設為複數個。此時,複數個第1壁構件92係在彼此隔著間隔朝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排列之狀態下固定在冷卻室頂面6b。
並且,在上述之例中,包含在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第2壁構件93的個數為一個。然而,只要為冷氣洩漏抑制部9能收容冷卻室頂面6b與第一盒體凸緣612之間的間隙之範圍內,亦可將包含在各冷氣洩漏抑制部9之第2壁構件93的個數設為複數個。此時,複數個第2壁構件93係在彼此隔著間隔朝冰箱本體2之寬度方向排列之狀態下固定在第一盒體凸緣612。
並且,在各上述實施形態中,冷凍室用下盒體62係可沿著軌道63朝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滑動。然而,軌道63亦可藉由將其他軌道固定在一對冷卻室側面6d,使冷凍室用上盒體61沿著其他軌道朝冰箱本體2之深度方向Y滑動。如此,可與冷凍室用下盒體62獨立地將冷凍室用上盒體61從冷凍室6拉出。
並且,在各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在配置有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冷凍室6運用冷氣洩漏抑制部9。然而,亦可在配置有一個冷凍室用盒體作為第一盒體之冷凍室6運用冷氣洩漏抑制部9。此時,在冷凍室用盒體之頂面對向部與冷卻室頂面6b之間的間隙設置冷氣洩漏抑制部9。
並且,在各上述實施形態中,在配置有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之冷凍室6運用冷氣洩漏抑制部9。然而,除了冷凍室用上盒體61及冷凍室用下盒體62以外,其他冷凍室用盒體亦可配置在冷凍室6。
並且,在各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在配置有切換室用盒體41之切換室4運用冷氣洩漏抑制部9。此時,在切換室4中,切換室用盒體41係作為第一盒體而配置。並且,冷氣洩漏抑制部9係設置在作為第一盒體之切換室用盒體41的頂面對向部與切換室4之冷卻室頂面之間的間隙。如此,可藉由冷氣洩漏抑制部9來抑制熱對於切換室4之侵入量。
再者,在各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在配置有蔬菜室用上盒體71及蔬菜室用下盒體72之蔬菜室7運用冷氣洩漏抑制部9。此時,蔬菜室用上盒體71係作為第一盒體配置在蔬菜室7,蔬菜室用下盒體72係作為第二盒體配置在蔬菜室7。並且,冷氣洩漏抑制部9係設置在作為第一盒體之蔬菜室用上盒體71的頂面對向部與蔬菜室7之冷卻室頂面之間的間隙。如此,藉由冷氣洩漏抑制部9而可抑制熱侵入至蔬菜室7的侵入量。
1:冰箱 2:冰箱本體 3:冷藏室(冷卻室) 4:切換室(冷卻室) 5:製冰室(冷卻室) 6:冷凍室(冷卻室) 6a:冷卻室底面 6b:冷卻室頂面 6c:冷卻室背面 6d:冷卻室側面 7:蔬菜室(冷卻室) 8:門 9:冷氣洩漏抑制部 11:冷卻器 12:風扇 13:壓縮機 14:配管群 15:減壓裝置 16:除霜裝置 21:冰箱外壁部 22:隔壁部 23:冷卻器室 24:冷氣通路 41:切換室用盒體 61:冷凍室用上盒體(第一盒體) 62:冷凍室用下盒體(第二盒體) 64:第1吹出部 65:第2吹出部 66:冷氣回流部 71:蔬菜室用上盒體 72:蔬菜室用下盒體 81:嗌條 91:壁構件 92:第1壁構件 93:第2壁構件 141:凝縮管 611:第一盒體本體 612:第一盒體凸緣(頂面對向部) 621:第二盒體本體 622:第二盒體凸緣 A:第一盒體用冷氣 B:第二盒體用冷氣 t:設定間隙 X:寬度方向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冰箱的前視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之冰箱的縦剖視圖。 第3圖係顯示第2圖之冰箱的冷凍循環裝置之冷媒迴路的構成圖。 第4圖係顯示第2圖之冷凍室的立體圖。 第5圖係顯示從冰箱本體前方觀看第4圖之冷凍室時之狀態的前視圖。 第6圖係沿著第5圖之VI-VI線的剖視圖。 第7圖係顯示從上方觀看第5圖之冷凍室時之狀態的俯視圖。 第8圖係顯示第5圖之壁構件與冷凍室用上盒體之位置關係的放大圖。 第9圖係顯示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對應之實施例之冷凍室的數值解析模型的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比較例之冷凍室之數值解析模型的立體圖。 第11圖係顯示第9圖之實施例之數值解析之第一盒體用冷氣之流動之狀態的流線圖。 第12圖係顯示第10圖之比較例之數值解析之第一盒體用冷氣之流動之狀態的流線圖。 第13圖係以第9圖之實施例及第10圖之比較例來比較熱侵入至冷凍室之侵入量之比的曲線圖。 第14圖係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顯示溫度及消耗電力量之各者之測定試驗結果的表。 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冰箱之其他例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第16圖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冰箱之其他例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第17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冰箱之其他例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冰箱之冷凍室之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第19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冰箱之其他例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6:冷凍室(冷卻室)
6a:冷卻室底面
6b:冷卻室頂面
6c:冷卻室背面
8:門
9:冷氣洩漏抑制部
21:冰箱外壁部
22:隔壁部
61:冷凍室用上盒體(第一盒體)
62:冷凍室用下盒體(第二盒體)
64:第1吹出部
65:第2吹出部
66:冷氣回流部
81:嗌條
91:壁構件
141:凝縮管
A:第一盒體用冷氣
B:第二盒體用冷氣

Claims (5)

  1. 一種冰箱,係具備:冰箱本體,係形成有朝前方開口之開口部的冷卻室;門,係設置在前述冰箱本體,且可開閉前述冷卻室之開口部;以及第一盒體,係配置在前述冷卻室;前述冷卻室之內面係具有:冷卻室底面、冷卻室頂面、在冰箱本體之深度方向與冷卻室之開口部相對向之冷卻室背面;以及在前述冰箱本體之寬度方向彼此相對向之一對冷卻室側面;在前述第一盒體中,設置有朝上方開口之開口部,前述第一盒體具有在第一盒體之開口部的周圍與冷卻室頂面相對向之頂面對向部,在前述冷卻室背面中,設置有朝第一盒體之內部吹出第一盒體用冷氣之第1吹出部,及導入從第一盒體之內部流出之第一盒體用冷氣的冷氣回流部,在前述頂面對向部與前述冷卻室頂面之間的間隙中,設置有抑制前述第一盒體用冷氣從前述第一盒體之內部洩漏至前述第一盒體與前述冷卻室側面之間之空間的冷氣洩漏抑制部,前述冷氣洩漏抑制部具有分別沿著前述冰箱本體之深度方向配置之第1壁構件及第2壁構件,以作為複數個壁構件,前述第1壁構件係固定在前述冷卻室頂面,並且隔著設定間隙與前述頂面對向部相對向,前述第2壁構件係固定在前述頂面對向部,並且隔著設定間隙與前述 冷卻室頂面相對向,前述第1壁構件及前述第2壁構件係朝前述冰箱本體之寬度方向排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冰箱,係具備:配置在前述冷卻室且配置在前述第一盒體之下方的第二盒體;在前述第二盒體中,設置有朝上方開口之開口部,前述第二盒體之開口部的一部分係由前述第一盒體所覆蓋,在前述冷卻室背面中,設置有將第二盒體用冷氣吹出至前述第二盒體之內部的第2吹出部,從前述第二盒體之內部流出之前述第二盒體用冷氣係被導入至前述冷氣回流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冰箱,其中,前述設定間隙係1[mm]以上、10[mm]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冰箱,其中,前述壁構件係由比前述第一盒體及前述冷卻室頂面更柔軟之材料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冰箱,其中,前述壁構件係由比前述第一盒體及前述冷卻室頂面更柔軟之材料所構成。
TW109104475A 2019-02-21 2020-02-13 冰箱 TWI762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6529 WO2020170386A1 (ja) 2019-02-21 2019-02-21 冷蔵庫
WOPCT/JP2019/006529 2019-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071A TW202032071A (zh) 2020-09-01
TWI762869B true TWI762869B (zh) 2022-05-01

Family

ID=72144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4475A TWI762869B (zh) 2019-02-21 2020-02-13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69396B2 (zh)
TW (1) TWI762869B (zh)
WO (1) WO202017038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5732A (ja) * 1999-01-12 2000-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TW591193B (en) * 2001-07-13 2004-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ridge-freezer
JP2015017737A (ja) * 2013-07-10 2015-01-2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8885053A (zh) * 2016-04-11 2018-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0743A (ja) * 2012-09-27 2014-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JP6767615B2 (ja) * 2016-04-15 2020-10-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5732A (ja) * 1999-01-12 2000-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TW591193B (en) * 2001-07-13 2004-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ridge-freezer
JP2015017737A (ja) * 2013-07-10 2015-01-2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8885053A (zh) * 2016-04-11 2018-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70386A1 (ja) 2021-09-30
TW202032071A (zh) 2020-09-01
JP7069396B2 (ja) 2022-05-17
WO2020170386A1 (ja)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9624B1 (ko) 냉장고
US20170314841A1 (en) Ice-mak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including the same
JP5135045B2 (ja) 冷蔵庫
JP5617669B2 (ja) 冷蔵庫
US20140318168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5847198B2 (ja) 冷蔵庫
US8464549B2 (en) Airway seal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frigerator apparatus using the seal
TW201329407A (zh) 冷凍冷藏冰箱
JP2013019598A (ja) 冷蔵庫
JP6803217B2 (ja) 冷蔵庫
TWI762869B (zh) 冰箱
US20220011035A1 (en) Refrigerator
JP2008039296A (ja) 冷蔵庫
JP2005345061A (ja) 冷蔵庫
JP2006078053A (ja) 冷蔵庫
KR101659011B1 (ko) 냉장고
JP2004092939A (ja) 冷凍冷蔵庫
JP2005016903A (ja) 冷蔵庫
JP2007046849A (ja) 冷蔵庫
JP2019032158A (ja) 冷蔵庫
US20210247112A1 (en) Refrigerator
JP6049259B2 (ja) 車両及びパネル
JP2006153358A (ja) 冷蔵庫
JP2005345060A (ja) 冷蔵庫
KR100311370B1 (ko) 냉장고의냉기순환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