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0138B - 防止落枕枕頭 - Google Patents

防止落枕枕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0138B
TWI760138B TW110108305A TW110108305A TWI760138B TW I760138 B TWI760138 B TW I760138B TW 110108305 A TW110108305 A TW 110108305A TW 110108305 A TW110108305 A TW 110108305A TW I760138 B TWI760138 B TW I7601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pillow
angle
height
l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8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5037A (zh
Inventor
陳寶
Original Assignee
陳育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育志 filed Critical 陳育志
Priority to TW110108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013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0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013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5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503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防止落枕枕頭,用以供使用者的頭部躺設。該枕頭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包含一頭躺部,位在該本體的頂部靠近中間處並設有一凹陷區;一肩躺部,位在該頭躺部一端,包括一第一頂靠端及一第一斜弧面;一後躺部,位在該頭躺部另一端,包括一第二頂靠端及一第二斜弧面;以及二抵擋部,分別位在該頭躺部的該凹陷區的兩側突設且具有一垂直面,該些抵擋部的高度至少超過該頭部額頭至後腦勺高度的二分之一、或至少超過該頭部左側至右側太陽穴高度的二分之一;藉此,該頭部透過該凹陷區、該第一及該第二頂靠端托住,及以該肩躺部供使用者的肩頸部抵靠,其穩定性佳又不易滑落,並藉由該些抵擋部防止該頭部翻轉而掉落,防止落枕。

Description

防止落枕枕頭
本發明提供一種枕頭,尤指一種防止落枕枕頭。
一般人躺在枕頭上,經熟睡之後常會有不自主的翻身,當頭部翻轉的幅 度大時,頭部會掉出枕頭外,使得頸部在瞬間扭到,而易產生落枕的現象。
因此,業界研發了防止使用者的頭部因翻轉產生落枕的枕頭。請參閱第 1圖至第3圖所示,現有一先前技術專利公告第M583261號枕頭結構,該枕頭1包 括一長型塊本體11、一凹陷部12,以及二阻擋部13,其中該些阻擋部13位於該凹 陷部12的兩端且自該凹陷部12上方微凸一圓弧狀。該枕頭1的該凹陷部12上方經 由使用者的頭部10躺設,該些阻擋部13大部份抵擋使用者的頸部,當該頭部10 於熟睡中有翻轉,該些阻擋部13的頂端131與該凹陷部12之間形成落差大,使該 頭部10於翻轉時無法以該些阻擋部13抵擋該頭部10翻轉,容易讓該頭部10於翻轉 會掉落至該枕頭1外,而造成落枕。再者,由於該些阻擋部13的高度H0沒有超過 該頭部10的額頭至後腦勺高度H1的一半或沒有超過該頭部10左側至右側太陽穴 高度的一半,且該些阻擋部13的側邊呈現一斜面14。如果當該頭部10翻轉的力道 較大,該頭部10會沿著其中一該阻擋部13一側的該斜面14翻越超過其中一該阻擋 部13另一側的該斜面14,讓使用者的頸部容易在瞬間扭到而產生落枕的現象。
再參閱第4圖至第6圖所示,現有另一先前技術專利公告第M566531號枕 頭結構,該枕頭2包括一肩躺部21、一位於該肩躺部21後方的平躺部22、一設置 在該肩躺部21與該平躺部22之間的支撐部23,及二分別設置在該平躺部22側邊的 止擋部24。該些止擋部24的截面為一圓弧形狀25。當使用者的頭部3躺在該枕頭 2上時,該平躺部22以供使用者的該頭部3靠躺,由於該些止擋部24的頂端241與 該平躺部22之間形成落差大,使該頭部3於翻轉時無法以該些止擋部24抵擋該頭 部3翻轉,容易讓該頭部3於翻轉會掉落至該枕頭1外而造成落枕,增加落枕的機 率。又,該些止擋部24的高度H2沒有超過該頭部3的額頭至後腦勺高度H3的一半 或沒有超過該頭部3左側至右側太陽穴高度的一半。如果當該頭部3翻轉的力道 較大,該頭部3會沿著其中一該止擋部24一側的該圓弧形狀25翻越超過其中一該 止擋部24另一側的該圓弧形狀25,讓使用者的頸部容易在瞬間扭到,造成落枕現 象的缺失,實有待進一步的改良。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現有另一先前技術該枕頭在睡眠時,因為該 些止擋部兩側係該圓弧形狀,由於該些止擋部的頂端與該平躺部之間形成落差 大,且該些止擋部的高度又不高,使該頭部翻越超過該止擋部而掉落該枕頭外 ,增加落枕的機率等問題。本發明揭露防止落枕枕頭,透過枕頭的兩側靠近中 間處的各抵擋部及各抵擋部的高度阻擋,提供使用者的頭部穩定躺著,防止使 用者的頭部翻轉而掉落該枕頭外,以避免使用者的頭部落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防止落枕枕頭,用 以供使用者的頭部躺設,該枕頭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包含一頭躺部,位在該本 體的頂部靠近中間處,該頭躺部設有一凹陷區;一肩躺部,位在該頭躺部的一 端,該肩躺部包括一連接該凹陷區的一端的第一頂靠端,及一連接該第一頂靠 端與該本體的底部的第一斜弧面;一後躺部,位在該頭躺部的另一端,該後躺 部包括一連接該凹陷區的另一端的第二頂靠端,及一連接該第二頂靠端與該本 體的底部的第二斜弧面;以及二抵擋部,分別位在該頭躺部的該凹陷區的兩側 突設且具有一垂直面,該些抵擋部的高度至少超過該頭部額頭至後腦勺高度的 二分之一、或至少超過該頭部左側至右側太陽穴高度的二分之一。
更進一步,該第一斜弧面與該本體的底部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其中, 該第二斜弧面與該本體的底部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
更進一步,該第一夾角的角度比該第二夾角的角度小,或該第一夾角的 角度與該第二夾角的角度相同。
更進一步,該些抵擋部的該些垂直面為分別自該頭躺部的內側傾斜最多 為15度的角度、或為分別自該頭躺部的外側傾斜最多為15度的角度。
更進一步,該枕頭更包括一設置在該本體的底部的座體。
更進一步,該座體包含一位在該座體頂部的接合部、一連接該接合部一側的支撐部,以及一供該本體與該座體相互結合或拆開的固定元件。
更進一步,該支撐部為一順沿該肩躺部的該第一斜弧面的斜面,以增加該支撐部的高度。
更進一步,該固定元件包含至少二公黏扣帶及至少二母黏扣帶,該些公 黏扣帶分別設置於該本體底部的兩側或分別設置於該座體的該接合部的兩側, 該些母黏扣帶分別設置於該座體的該接合部的兩側或分別設置於該本體底部的 兩側。
透過本發明前述所揭,相較於現有具有以下特點:本發明該枕頭在該頭 躺部設置該凹陷區,並利用該些抵擋部的高度至少超過該頭部額頭至後腦勺高 度的二分之一、或至少超過該頭部左側至右側太陽穴高度的二分之一;藉此, 該頭部透過該凹陷區、該第一頂靠端及該第二頂靠端托住,及以該肩躺部供使 用者的肩頸部抵靠,其穩定性佳又不易滑落,並藉由該些抵擋部防止該頭部翻 轉而掉落,以免於落枕。
以下配合所附的圖示,詳加說明本發明的結構如何組合、使用,應當更容易瞭解本發明的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的功效。
請參閱第7圖及第8圖所示,本發明係一種防止落枕枕頭,用以供使用者的頭部6躺設,該枕頭4包含一本體5,該本體5包含一頭躺部51、一肩躺部52、一後躺部53,以及二抵擋部54。
該頭躺部51位在該本體5的頂部靠近中間處,該頭躺部51設有一凹陷區510,供使用者該頭部6躺設。
該肩躺部52位在該頭躺部51的一端,該肩躺部52包括一連接該凹陷區510的一端的第一頂靠端521,以及一連接該第一頂靠端521與該本體5的底部50的第一斜弧面522。其中該第一斜弧面522與該本體5的底部50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θ1,該第一夾角θ1的角度為30度,以縮短該第一斜弧面522的長度L1,供使用者的肩頸部61抵靠上較為舒適。
該後躺部53位在該頭躺部51的另一端,該後躺部53包括一連接該凹陷區 510的另一端的第二頂靠端531,以及一連接該第二頂靠端531與該本體5的底部50 的第二斜弧面532。其中該第二斜弧面532與該本體5的底部50之間形成一第二夾 角θ2,該第二夾角θ2的角度為45度,且該第二夾角θ2比該第一夾角θ1大,以 縮短該第二斜弧面532的長度L2,使該第二斜弧面532的長度L2比該第一斜弧面 522的長度L1短。
復參閱第8圖及第9圖所示,該些抵擋部54分別位在該頭躺部51的該凹 陷區510的兩側突設且具有一垂直面541。於本案係以男生該頭部6為實施例中,該頭部6的頭圍為58公分,該頭部6的直徑為18.5公分,當該頭部6躺在該頭躺部51上,該頭躺部51會下沉約為3公分,將該頭躺部51下沉加上每一該抵擋部54的高度H4合計為11公分的高度H5,如果該頭部6的直徑18.5公分減掉該頭躺部51下沉及每一該抵擋部54合計的高度H5,等於該頭部6會高出7.5公分。由此可證明,該些抵擋部54的高度H4至少超過該頭部6額頭至後腦勺高度H6的二分之一、或至少超過該頭部6左側至右側太陽穴高度的二分之一。
復參閱第8圖及第9圖所示,當使用者睡覺,該頭部6躺在該頭躺部51的 該凹陷區510上,該頭部6透過該凹陷區510、該第一頂靠端521及該第二頂靠端531 托住,其躺設的穩定性佳,並利用該肩躺部52的該第一斜弧面522供使用者的肩 頸部61完全抵靠而免於向下滑落。如果使用者的睡眠品質差又不太好睡,該頭 部6頻繁的翻轉移動且側睡換方向時,該頭部6與該肩頸部61會同時轉動,該頭部 6受到該些抵擋部54內側的該些垂直面541本身的垂直力道阻擋,防止該頭部6翻 轉而掉落該枕頭4外,以避免落枕的現象。
於一實施例中,就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該第一斜弧面522與該本體5 的底部50之間的該第一夾角θ1的角度與該第二斜弧面532與該本體5的底部50之 間的該第二夾角θ2的角度相同,該第一夾角θ1及該第一夾角θ2的角度分別為 30度,使該第一斜弧面522的長度L1與該第二斜弧面532的長度L2為等長。當使用 者的該頭部6躺在該頭躺部51的該凹陷區510上,該頭部6透過該凹陷區510、該第 一頂靠端521及該第二頂靠端531托住,其躺設的穩定性佳,並可利用該肩躺部52 的該第一斜弧面522或該後躺部53的該第二斜弧面532,皆可提供使用者的肩頸部 61可選自該肩躺部52或該後躺部53躺設抵靠,以免於向下滑落。
於一實施例中,就如第12圖所示,該些抵擋部43的該些垂直面431為分 別自該頭躺部41的內側傾斜最多為15度的角度θ3、或為分別自該頭躺部41的外 側傾斜最多為15度的角度θ4,就如第13圖所示。
復參閱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該枕頭4另一實施例,為了讓有胃食道逆流的使用者斜躺用,該枕頭4更包括一設置在該本體5的底部的座體7,該座體7包含一位在該座體7頂部的接合部71、一連接該接合部71一側的支撐部72,以及一供該本體5與該座體7相互結合或拆開的固定元件73。
續復參閱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該支撐部72為一順沿該肩躺部52的該第一斜弧面521的斜面721,以增加該支撐部72的高度。於一實施例,該支撐部72的該斜面721到達45度的斜角。該固定元件73包含至少二公黏扣帶731與至少二母黏扣帶732,於本實施例,該些公黏扣帶731分別設置於該本體5的底部50的兩側、或分別設置於該座體7的該接合部71的兩側,該些母黏扣帶732分別設置於該座體7的該接合部71的兩側、或分別設置於該本體5的底部50的兩側,利用該些公黏扣帶731及該些母黏扣帶732,以供使用者的需求方便將該本體5與該座體7相互結合或拆開。
再參閱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當有胃食道逆流的使用者斜躺在該枕頭4增加該座體7時,使用者的該背部62會斜貼在該肩躺部52及該支撐部72上,除了減少使用者的胃食道逆流,以供使用者的該頭部6置放在該頭躺部51的該凹陷區510,讓使用者的該頭部6可穩定地躺著。如果使用者的睡眠品質差又不太好睡,該頭部6會先躺在該頭躺部51的該凹陷區510,當使用者熟睡後,該頭部6會頻繁的翻轉移動且側睡換方向時,該頭部6與該背部62會同時轉動,該頭部6受到該些抵擋部54內側的該些垂直面541本身的垂直力道阻擋,防止該頭部6翻轉而掉落該枕頭4外的風險,同樣可免於落枕的現象。
惟前述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其目的在使熟習該項技藝者能夠瞭 解本發明的內容而據以實施,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故舉凡依本發 明申請範圍所述的形狀、構造及特徵所為的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在本發 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現有) 1:枕頭 10:頭部 11:長型塊本體 12:凹陷部 13:阻擋部 131:頂部 14:斜面 2:枕頭 21:肩躺部 22:平躺部 23:支撐部 24:止擋部 241:頂部 25:圓弧形狀 3:頭部 H0、H1、H2、H3:高度 (本發明) 4:枕頭 5:本體 50:底部 51:頭躺部 510:凹陷區 52:肩躺部 521:第一頂靠端 522:第一斜弧面 53:後躺部 531:第二頂靠端 532:第二斜弧面 54:抵擋部 541:垂直面 6:頭部 61:肩頸部 62:背部 7:座體 71:接合部 72:支撐部 721:斜面 73:固定元件 731:公黏扣帶 732:母黏扣帶 θ1、θ2:第一夾角、第二夾角 θ3、θ4:角度 L1、L2:長度 H4、H5、H6:高度
第1圖:為現有一枕頭的立體圖。 第2圖:為第1圖枕頭供使用者躺設的側視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枕頭供使用者躺設的後視示意圖。 第4圖:為現有另一枕頭的立體圖。 第5圖:為第4圖枕頭供使用者躺設的側視示意圖。 第6圖:為第4圖枕頭供使用者躺設的後視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枕頭的立體圖。 第8圖:為第7圖枕頭供使用者的頭部躺在頭躺部的凹陷區的側視示意圖。 第9圖:為第7圖枕頭供使用者的頭部躺設的後視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枕頭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1圖:為第10圖枕頭供使用者的頭部躺在頭躺部的凹陷區的側視示意圖。 第12圖:為第7圖枕頭兩側的抵擋部另一實施例後視圖。 第13圖:為第7圖枕頭兩側的抵擋部再一實施例後視圖。 第14圖:為本發明枕頭配置座體的立體分解圖。 第15圖:為第14圖枕頭配置座體組合的立體圖。 第16圖:為第14圖枕頭供使用者躺設的側視示意圖。
4:枕頭
5:本體
50:底部
51:頭躺部
510:凹陷區
52:肩躺部
521:第一頂靠端
522:第一斜弧面
53:後躺部
531:第二頂靠端
532:第二斜弧面
54:抵擋部
541:垂直面

Claims (8)

  1. 一種防止落枕枕頭,用以供使用者的頭部躺設,該枕頭包含一本體,該本 體包含 一頭躺部,位在該本體的頂部靠近中間處,該頭躺部設有一凹陷區; 一肩躺部,位在該頭躺部的一端,該肩躺部包括一連接該凹陷區的一端的 第一頂靠端,及一連接該第一頂靠端與該本體的底部的第一斜弧面; 一後躺部,位在該頭躺部的另一端,該後躺部包括一連接該凹陷區的另一 端的第二頂靠端,及一連接該第二頂靠端與該本體的底部的第二斜弧面;以及 二抵擋部,分別位在該頭躺部的該凹陷區的兩側突設且具有一垂直面,該 些抵擋部的高度至少超過該頭部額頭至後腦勺高度的二分之一、或至少超過該 頭部左側至右側太陽穴高度的二分之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止落枕枕頭,其中,該第一斜弧面與該本體的底部之間 形成一第一夾角;其中,該第二斜弧面與該本體的底部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防止落枕枕頭,其中,該第一夾角的角度比該第二夾角的 角度小,或該第一夾角的角度與該第二夾角的角度相同。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止落枕枕頭,其中,該些抵擋部的該些垂直面為分別自 該頭躺部的內側傾斜最多為15度的角度、或為分別自該頭躺部的外側傾斜最多 為15度的角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止落枕枕頭,其中,該枕頭更包括一設置在該本體的底部的座體。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防止落枕枕頭,其中,該座體包含一位在該座體頂部的接合部、一連接該接合部一側的支撐部,以及一供該本體與該座體相互結合或拆開的固定元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防止落枕枕頭,其中,該支撐部為一順沿該肩躺部的該第一斜弧面的斜面,以增加該支撐部的高度。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防止落枕枕頭,其中,該固定元件包含至少二公黏扣帶及至少二母黏扣帶,該些公黏扣帶分別設置於該本體底部的兩側或分別設置於該座體的該接合部的兩側,該些母黏扣帶分別設置於該座體的該接合部的兩側或分別設置於該本體底部的兩側。
TW110108305A 2021-03-09 2021-03-09 防止落枕枕頭 TWI760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8305A TWI760138B (zh) 2021-03-09 2021-03-09 防止落枕枕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8305A TWI760138B (zh) 2021-03-09 2021-03-09 防止落枕枕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0138B true TWI760138B (zh) 2022-04-01
TW202235037A TW202235037A (zh) 2022-09-16

Family

ID=8219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8305A TWI760138B (zh) 2021-03-09 2021-03-09 防止落枕枕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013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16384U (zh) * 2015-09-09 2016-02-01 Yu-Fan Lin 多功能組合式枕體
TWM566531U (zh) * 2018-06-20 2018-09-11 羅浩文 Pillow structure
CN208550839U (zh) * 2018-01-23 2019-03-01 厦门沓宝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枕头
US20210127868A1 (en) * 2019-10-30 2021-05-06 Johnathan Duong Cervical multi-position pillow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16384U (zh) * 2015-09-09 2016-02-01 Yu-Fan Lin 多功能組合式枕體
CN208550839U (zh) * 2018-01-23 2019-03-01 厦门沓宝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枕头
TWM566531U (zh) * 2018-06-20 2018-09-11 羅浩文 Pillow structure
US20210127868A1 (en) * 2019-10-30 2021-05-06 Johnathan Duong Cervical multi-position pillow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5037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3476B1 (ko) 수면 무호흡 개선 및 코골이 방지용 베개
TWI760138B (zh) 防止落枕枕頭
KR102005577B1 (ko) U자형 베개
TW202210013A (zh) 枕頭
JP2005081039A5 (zh)
TWM566531U (zh) Pillow structure
WO2019241930A1 (zh) 枕头结构
US20200214431A1 (en) Camping hammock
CN203873403U (zh) 婴幼儿载具及用于其的头靠组合件
TWM583261U (zh) 枕頭結構
JP2006055383A5 (zh)
JP3193403U (ja) 右傾斜仰臥位形成用枕
JP2019187472A (ja) 側頭部装着枕
TWM555804U (zh) 車用頭枕之枕靠調整裝置
JP3194651U (ja) 多機能クッション
TWM576026U (zh) Adjustable height pillow
CN214595328U (zh) 一种可拆卸式高度调节型枕头
JP2000139655A (ja)
TWM473784U (zh) 保健枕之結構改良
TWI540990B (zh) 枕墊結構及其使用方法
JP3215041U (ja) 健康まくらの角度変更器具及び健康まくら
TWM592274U (zh) 枕頭
TWD202197S (zh) 枕頭
TWM550105U (zh) 枕頭之改良
TWM638009U (zh) 工學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