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6531U - Pillow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Pillow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6531U
TWM566531U TW107208247U TW107208247U TWM566531U TW M566531 U TWM566531 U TW M566531U TW 107208247 U TW107208247 U TW 107208247U TW 107208247 U TW107208247 U TW 107208247U TW M566531 U TWM566531 U TW M5665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llow structure
flat portion
present
shoulder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8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羅浩文
Original Assignee
羅浩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羅浩文 filed Critical 羅浩文
Priority to TW107208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6531U/zh
Publication of TWM566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6531U/zh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揭露一種枕頭結構,其包括肩躺部、平坦部與支撐部。肩躺部包括斜面、與斜面相連的一底面以及與斜面及底面相連的一側面。平坦部與肩躺部的側面相連。支撐部座落於平坦部上,並鄰近肩躺部與平坦部的相接處。其中,支撐部與平坦部相加的垂直高度高於肩躺部的側面的垂直高度。

Description

枕頭結構
本創作涉及一種枕頭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能提供頸椎較佳的支撐力,以舒緩頸部壓力,並能有效的保護頸椎的枕頭結構。
工作時,長時間低頭盯著電腦螢幕;空閒時,長時間低頭盯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的螢幕。此乃為現代人最佳、也普遍的生活寫照。
而根據研究,自然站姿的時候,人們的頸椎都是自然的狀態,但當人們用15度角的時候看螢幕時,頸椎呈前傾狀態,幾乎呈直線狀,這代表頸部必須支撐12公斤的重量,因此,推算若是用60度角看手機時,那麼頸部要支撐的重量就會增加到27公斤。倘若再加上坐姿歪斜,或電子產品的螢幕不在正前方,頸椎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不知不覺對健康造成了傷害。
雖然可以透過睡眠的時間,讓頸部適度的放鬆,然而,現有枕頭的本體結構皆呈平面或曲面,在使用者躺在枕頭上時,枕頭本體上相對使用者的頭部所處的位置附近會受到擠壓而塌陷,造成對使用者頸部的支撐效果不足,進而使得頸部放鬆的效果有限。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枕頭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枕頭結構,其包括肩躺部、平坦部與支撐部。肩躺部包括 斜面、與斜面相連的一底面以及與斜面及底面相連的一側面。平坦部與肩躺部的側面相連。支撐部座落於平坦部上,並鄰近肩躺部與平坦部的相接處。其中,支撐部與平坦部相加的垂直高度高於肩躺部的側面的垂直高度。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枕頭結構,其能通過“肩躺部包括斜面、與斜面相連的底面以及與斜面及底面相連的側面”、“支撐部座落於平坦部上,並鄰近肩躺部與平坦部的相接處”以及“支撐部與平坦部相加的垂直高度高於肩躺部的側面的垂直高度”的技術方案,以提供睡眠時頸椎較佳的支撐力,而舒緩頸部壓力,並能有效的保護頸椎。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1‧‧‧枕頭結構
10‧‧‧肩躺部
100‧‧‧斜面
101‧‧‧底面
102‧‧‧側面
11‧‧‧平坦部
12‧‧‧支撐部
13‧‧‧止檔部
H1、H2、H3‧‧‧垂直高度
S‧‧‧預定形狀
A‧‧‧預定夾角
W1、W2‧‧‧水平寬度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側視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後視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側視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後視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側視示意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有關“枕頭結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 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1至圖5所示,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側視示意圖、使用狀態示意圖、俯視示意圖與後視示意圖。如圖所示,枕頭結構1包括肩躺部10、平坦部11與支撐部12。肩躺部10包括斜面100、與斜面100相連的一底面101以及與斜面100及底面101相連的一側面102。平坦部11與肩躺部10的側面102相連。支撐部12座落於平坦部11上,並鄰近肩躺部10與平坦部11的相接處。其中,支撐部12與平坦部11相加的垂直高度H1高於肩躺部10的側面102的垂直高度H2。
具體而言,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包括了肩躺部10、平坦部11與支撐部12。肩躺部10可為塊狀結構,包括了斜面100、底面101與側面102,斜面100與底面101及側面102相連,底面101與側面102相連,其中,斜面100長度可大於底面101長度,但不以此為限;並且,斜面100與底面101形成一預定夾角A,且預定夾角A介於10~30度。平坦部11也可為塊狀結構,並與肩躺部 10的側面102相連,平坦部11較佳可為方形,但不以此為限。而支撐部12則座落於平坦部11上,並鄰近肩躺部10,支撐部12的長度可與平坦部11的長度相等,但不此為限;其中,支撐部12的截面可呈半圓狀,但不以此為限,支撐部12的截面也可為略呈三角或橢圓等形狀。並且,支撐部12與平坦部11堆疊相加的垂直高度H1可高於肩躺部10的側面102的垂直高度H2,支撐部12與平坦部11堆疊相加的垂直高度H1也高於平坦部11的垂直高度H3。
通過上述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支撐部12高度高於兩側的設計,即支撐部12的高度高於肩躺部10與平坦部11,以呈現出符合人體頭、頸、肩曲線的凹凸面結構。因此,當使用者就寢而躺在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上時,枕頭結構1能夠完美的貼合使用者頭、頸、肩的曲線,枕頭結構1的肩躺部10可提供使用者肩膀靠躺,枕頭結構1的平坦部11可提供使用者頭部靠躺,枕頭結構1的支撐部12則提供了使用者頸部最佳的支撐力。由於相較於肩膀、頭部而處於懸空的頸部被支撐部12支撐著,所以,在使用者入睡後,頸部可隨著身體的一併放鬆,舒緩頸部一整天所累積的壓力,並且,支撐部12透過提供頸部足夠的支撐力,也能有效的保護頸椎。
此外,通過上述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肩躺部10的角度設計,可協助胸腔稍往前推,達到近似挺胸的效果。並且,肩躺部10、平坦部11與支撐部12也可為一體成型的一體化結構,但不以此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上述實施例內容,雖可瞭解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實施態樣以及所可達成的技術功效,然而,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不以上述所舉的例子為限。
[第二實施例]
參閱圖6至圖10所示,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立體示意圖、使用狀態示意圖、側視示意圖、後視示意圖與俯視示意圖,並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5。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枕頭結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相同部分的構件的作動相似,故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支撐部12的兩端分別朝平坦部11延伸形成止檔部13,多個止檔部13與支撐部12相連而形成一預定形狀S,且預定形狀S部分圍繞平坦部11。
舉例而言,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支撐部12進一步地還可由兩端分別朝平坦部11延伸形成止檔部13,止檔部13同樣座落於平坦部11上,並鄰近平坦部11的側邊,止檔部13的截面可呈半圓狀,但不以此為限,支撐部12的截面也可為略呈三角或橢圓等形狀;其中,止檔部13與支撐部12的截面可為相同形狀,也可為不同形狀。並且,多個止檔部13與支撐部12相連而形成一預定形狀S,預定形狀S部分圍繞平坦部11,其中,預定形狀S為U形,但不以此為限。
因此,當使用者就寢而躺在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上時,通過枕頭結構1上設置的止檔部13,使得使用者在睡眠過程中翻身進行側躺時,臉部會去觸碰、抵壓到止檔部13,而慣性地返回仰躺狀態,進而可讓使用者於睡眠過程中不易發生側躺的情況。
此外,肩躺部10、平坦部11、支撐部12與多個止檔部13也可為一體成型的一體化結構,但不以此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上述實施例內容,雖可瞭解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實施態樣以及所可達成的技術功效,然而,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不以上述所舉的例子為限。
[第三實施例]
參閱圖11所示,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的側視示意圖,並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10。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枕頭結構 與前述各實施例的枕頭結構相同部分的構件的作動相似,故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肩躺部10的側面102的垂直高度H2高於或等於平坦部11的垂直高度H3。並且,肩躺部10的水平寬度W1大於或等於平坦部11的水平寬度W2。
舉例來說,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肩躺部10的側面102的垂直高度H2可高於或等於平坦部11的垂直高度H3。因此,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透過此外型結構設計,配合支撐部12的外形,可呈現出符合人體頭、頸、肩曲線的凹凸面結構,以讓使用者躺在枕頭結構1上時,枕頭結構1能夠完美的貼合使用者頭、頸、肩的曲線。
再者,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肩躺部10的水平寬度W1可大於或等於平坦部11的水平寬度W2。因此,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透過貼近人體工學的外型結構設計,以提供使用者更為舒適的睡眠輔具。
此外,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肩躺部10的水平寬度W1也可小於平坦部11的水平寬度W2。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上述實施例內容,雖可瞭解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的實施態樣以及所可達成的技術功效,然而,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不以上述所舉的例子為限。
並且,枕頭結構1各個部位的尺寸大小、比例不以上述各實施例所舉的例子為限,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在實際實施時,可根據製造商或使用者的需求而適時地調整各個部位的尺寸大小、比例。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枕頭結構1,其能通過“肩躺部10包括斜面100、與斜面100相連的底面101以及與斜面100及底面101相連的側面102”、“支撐部12座落 於平坦部11上,並鄰近肩躺部10與平坦部11的相接處”以及“支撐部12與平坦部11相加的垂直高度H1高於肩躺部10的側面102的垂直高度H2”的技術方案,以提供睡眠時頸椎較佳的支撐力,而舒緩頸部壓力,並能有效的保護頸椎。
更進一步來說,本創作所提供的枕頭結構1通過支撐部12的高度高於肩躺部10與平坦部11的高度的結構設計,以呈現出符合人體頭、頸、肩曲線的凹凸面結構,而讓使用者躺在枕頭結構1上時,枕頭結構1能夠完美的貼合使用者頭、頸、肩的曲線,進而使得使用者入睡後,頸部可隨著身體的一併放鬆,舒緩頸部一整天所累積的壓力。並且,本創作的枕頭結構1進一步地還可由支撐部12兩端分別朝平坦部11延伸形成止檔部13,以讓使用者於睡眠過程中不易發生側躺的情況。藉此,本創作提供了使用者更為舒適的睡眠輔具。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8)

  1. 一種枕頭結構,其包括:一肩躺部,其包括一斜面、與該斜面相連的一底面以及與該斜面及該底面相連的一側面;一平坦部,其與該肩躺部的該側面相連;以及一支撐部,其座落於該平坦部上,並鄰近於該肩躺部與該平坦部的相接處;其中,該支撐部與該平坦部相加的垂直高度高於該肩躺部的該側面的垂直高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枕頭結構,其中,該側面的垂直高度高於或等於該平坦部的垂直高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枕頭結構,其中,該支撐部的兩端分別朝所述平坦部延伸形成一止檔部,多個該止檔部與該支撐部相連而形成一預定形狀,且該預定形狀部分圍繞該平坦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枕頭結構,其中,該預定形狀為U形。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枕頭結構,其中,該肩躺部、該支撐部、該平坦部與多個止檔部為一體成型之結構。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枕頭結構,其中,該斜面與該底面形成一預定夾角,且該預定夾角介於10~30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枕頭結構,其中,該肩躺部的水平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平坦部的水平寬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枕頭結構,其中,該肩躺部的水平寬度小於該平坦部的水平寬度。
TW107208247U 2018-06-20 2018-06-20 Pillow structure TWM566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8247U TWM566531U (zh) 2018-06-20 2018-06-20 Pillow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8247U TWM566531U (zh) 2018-06-20 2018-06-20 Pillow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6531U true TWM566531U (zh) 2018-09-11

Family

ID=64399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8247U TWM566531U (zh) 2018-06-20 2018-06-20 Pillow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65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138B (zh) * 2021-03-09 2022-04-01 陳育志 防止落枕枕頭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138B (zh) * 2021-03-09 2022-04-01 陳育志 防止落枕枕頭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6436B2 (en) Back sleeping only pillow
US4447922A (en) Pillow apparatus
JP6855670B2 (ja)
US20130318722A1 (en) Functional Pillow
US20160345760A1 (en) Multiple pod pillow system
US7228580B2 (en) Universal pillow
KR101649152B1 (ko) 분리형 베개
KR101056654B1 (ko) 기능성 베개
WO2015078302A1 (zh) 多功能午休枕
US7856686B2 (en) Self-adjusting pillow
US20140096777A1 (en) Sleeping Device to Prevent Snoring
TWM566531U (zh) Pillow structure
US8434176B1 (en) Back support pillow system
US20120084923A1 (en) Neck and head support pillow
JP5569637B1 (ja)
KR20140130885A (ko) 경추베개
KR101353497B1 (ko) 베개
CN202589070U (zh) 保健枕头
KR200404139Y1 (ko) 기능성 베개
KR102154118B1 (ko) 위산 역류 환자용 등받침 경추베개
WO2019241930A1 (zh) 枕头结构
KR20160149121A (ko) 수면 쿠션
JP3194651U (ja) 多機能クッション
KR200417962Y1 (ko) 다용도 기능성 베개
JP3197395U (j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