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274U - 枕頭 - Google Patents

枕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2274U
TWM592274U TW108212033U TW108212033U TWM592274U TW M592274 U TWM592274 U TW M592274U TW 108212033 U TW108212033 U TW 108212033U TW 108212033 U TW108212033 U TW 108212033U TW M592274 U TWM592274 U TW M5922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body
outer cushion
pillow
cushion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2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章陽
Original Assignee
鄭章陽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鄭章陽 filed Critical 鄭章陽
Priority to TW108212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227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2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227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種枕頭,包含一墊體單元,該墊體單元包括一中墊體,及二分別設置於該中墊體相反兩側之外墊體。該中墊體具有二呈相反設置之連接端且該等外墊體分別連接於該等連接端。每一外墊體具有一第一外墊體件及一第二外墊體件,每一第一外墊體件可折疊於鄰近之第二外墊體件與中墊體其中之一的上方,藉由前述之構造可提供使用者睡眠時不同頭頸部之支撐狀態。

Description

枕頭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枕頭,特別是指一種可變換使用狀態之枕頭。
現有一種枕頭(台灣證書號數第M566531號專利案)包括一肩躺部、一平坦部與一支撐部。當使用者就寢而躺在枕頭上時,使用者的肩膀可以靠躺在該肩躺部,使用者的頭部可以靠躺在該平坦部,該支撐部則提供使用者的頸部的支撐力。然而,此種方式僅能提供一種使用狀態,且該支撐狀態無法變更,若使用者有其他需求便需額外購買不同造型之枕頭,如此會造成使用者相當大的不便。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根據使用者需求變換使用狀態之枕頭。
於是,本新型枕頭包含一墊體單元,該墊體單元包括一中墊體,及二分別設置於該中墊體相反兩側之外墊體。該中墊體具有二呈相反設置之連接端且該等外墊體分別連接於該等連接端。每一外墊體具有一第一外墊體件及一第二外墊體件,每一第一外墊體件可折疊於鄰近之第二外墊體件與中墊體其中之一的上方。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透過該第一外墊體件可折疊於鄰近之第二外墊體件與中墊體其中之一的上方,可變換不同使用狀態。透過該第一外墊體件摺疊於中墊體之上方可讓使用者靠躺時墊高頸部並針對有呼吸中止症之使用者改善睡眠時呼吸狀況,而透過該第一外墊體件折疊於鄰近之第二外墊體件上方可讓使用者側睡時加強頭部與頸椎之支撐性以減緩使用者肩頸之壓力。
參閱圖1,本新型枕頭之一實施例包含一墊體單元1,及一設置於該墊體單元1上方之頭枕單元2。
該墊體單元1包括一中墊體11,及二分別設置於該中墊體11相反兩側之外墊體12,該中墊體11具有二沿一第一軸向X呈相反設置之連接端111。該中墊體11具有一第一中墊體件112,及一沿一垂直於該第一軸向X的第二軸向Y設置於該第一中墊體件112一側之第二中墊體件113,該等連接端111位於該第一中墊體件112與該第二中墊體件113之連接處。該等外墊體12分別連接於該等連接端111,每一外墊體12具有一鄰近該第一中墊體件112之第一外墊體件121,及一沿該第二軸向Y並列設置於該第一外墊體件121一側之第二外墊體件122。該第一中墊體件112、該第二中墊體件113、該等第一外墊體件121,及該等第二外墊體件122分別具有一枕心件13,及一包覆於該枕心件13外部且為毛絨材質之包覆件14。
該頭枕單元2包括一枕體21,及多數設置於該枕體21下方且用以固定該枕體21與該墊體單元1之黏著件22,該等黏著件22均為公黏扣帶,藉由該等黏著件22與該包覆件14的黏合關係可使該枕體21固定於該墊體單元1。
參閱圖1及圖2至圖4,每一外墊體12可相對於該中墊體11於一展開位置與一第一使用位置之轉換,在展開位置時,該等外墊體12沿該第一軸向X並列設置於該中墊體11兩側,該第一外墊體件121與該第二外墊體件122沿該第二軸向Y並列設置,在展開位置時,利用該頭枕單元2疊置於該墊體單元1上方,該枕頭的各個部位厚度大致上呈均厚狀。在第一使用位置時,該等第一外墊體件121分別摺疊於沿第二軸向Y相鄰的第二外墊體件122的上方,藉由該墊體單元1將該枕體21兩側墊高,對應於該第二中墊體件113的中間部位則相對呈凹陷狀,並形成一頭枕空間15,當使用者頭部側靠於該枕體21上時,利用對應於該第二中墊體件113的中間部位呈凹陷狀的作用,可減緩使用者肩頸支撐頭部的負擔,且於該枕體21中央下方還具有供使用者頭部往下沉伸之頭枕空間15,藉此增加使用者之舒適度。
參閱圖1及圖5至圖6,每一外墊體12還可相對於該中墊體11由展開位置轉換至一第二使用位置,在第二使用位置時,該等第一外墊體件121分別摺疊於沿第一軸向X相鄰的該第一中墊體件112的上方,且兩個第一外墊體件121也彼此相疊,當使用者仰躺於該枕體21上時,藉由該墊體單元1對應於該第二中墊體件113的中間部位墊高,使得使用者頸部獲得支撐,除了舒緩頸部壓力外,對於呼吸中止症的使用者也有保持呼吸道順暢之幫助。
參閱圖1及圖7至圖8,該第一中墊體件112可相對於該第二中墊體件113由展開位置轉換至一第三使用位置,在第三使用位置時,該第一中墊體件112可沿第二軸向Y折疊於該第二中墊體件113的上方,該墊體單元1將對應於該第二中墊體件113的中間部位墊高,且使得使用者頸部獲得支撐,但其墊高的程度小於該實施例位於第二位置時之情形,藉此可提供不同使用者頸部支撐之需求。
綜上所述,透過該第一外墊體件121可折疊於鄰近之第二外墊體件122或中墊體11的上方,及該第一中墊體件112可折疊於該第二中墊體件113的上方,可提供使用者頭部不同支撐之需求,讓使用者進入最佳的睡眠狀態,因此,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墊體單元 11:中墊體 111:連接端 112:第一中墊體件 113:第二中墊體件 12:外墊體 121:第一外墊體件 122:第二外墊體件 13:枕心件 14:包覆件 15:頭枕空間 2:頭枕單元 21:枕體 22:黏著件 X:第一軸向 Y:第二軸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一實施例的一立體部分剖視圖; 圖2是一立體圖,說明該實施例位於一第一使用位置之狀態; 圖3是一側視圖,說明該實施例中使用者於第一使用位置側躺之狀態; 圖4是圖3的一前視圖; 圖5是一立體圖,說明該實施例位於一第二使用位置之狀態; 圖6是一側視圖,說明該實施例中使用者於第二使用位置仰躺之狀態; 圖7是一立體圖,說明該實施例位於一第三使用位置之狀態;及 圖8是一側視圖,說明該實施例中使用者於第三使用位置仰躺之狀態。
1:墊體單元
11:中墊體
111:連接端
112:第一中墊體件
113:第二中墊體件
12:外墊體
121:第一外墊體件
122:第二外墊體件
13:枕心件
14:包覆件
15:頭枕空間
2:頭枕單元
21:枕體
22:黏著件
X:第一軸向
Y:第二軸向

Claims (7)

  1. 一種枕頭,包含: 一墊體單元,包括: 一中墊體,具有二呈相反設置之連接端,及 二外墊體,分別設置於該中墊體相反兩側且分別連接於該等連接端,每一外墊體具有一第一外墊體件及一第二外墊體件,每一第一外墊體件可折疊於鄰近之第二外墊體件與中墊體其中之一的上方。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枕頭,其中,每一外墊體可相對於該中墊體於一展開位置與一第一使用位置之轉換,在展開位置時,該等外墊體沿一第一軸向並列設置於該中墊體兩側,該第一外墊體件與該第二外墊體件沿一垂直於第一軸向之第二軸向並列設置,在第一使用位置時,該等第一外墊體件分別摺疊於沿第二軸向相鄰的第二外墊體件的上方。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枕頭,其中,每一外墊體還可相對於該中墊體由展開位置轉換至一第二使用位置,在第二使用位置時,該等第一外墊體件分別摺疊於沿第一軸向相鄰的該中墊體的上方。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枕頭,其中,該中墊體還具有一位於該等第一外墊體件間之第一中墊體件,及一沿第二軸向與該第一中墊體件並列設置且位於該等第二外墊體件之第二中墊體件,該等連接端位於該第一中墊體件與該第二中墊體件之連接處,每一中墊體件可相對於該第二中墊體件由展開位置轉換至一第三使用位置,在第三使用位置時,該第一中墊體件可折疊於該第二中墊體件的上方。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枕頭,還包含一設置於該墊體單元上方之頭枕單元。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枕頭,其中,該頭枕單元包括一枕體,及一設置於該枕體且用以固定該枕體與該墊體單元之黏著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枕頭,其中,該墊體單元表面為毛絨材質,且該黏著件為公黏扣帶。
TW108212033U 2019-09-10 2019-09-10 枕頭 TWM592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033U TWM592274U (zh) 2019-09-10 2019-09-10 枕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033U TWM592274U (zh) 2019-09-10 2019-09-10 枕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2274U true TWM592274U (zh) 2020-03-21

Family

ID=7076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2033U TWM592274U (zh) 2019-09-10 2019-09-10 枕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2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74183B1 (en) S-shaped pillow for flexible body support
TWM325068U (en) Improvement of pillow structure
JP6335162B2 (ja) 治療用枕
WO2015078302A1 (zh) 多功能午休枕
TWI422344B (zh) Pillow structure
TW201012422A (en) Pillow
TWM592274U (zh) 枕頭
KR101318915B1 (ko) 다중 절첩 베개
KR200466308Y1 (ko) 기능성 미용베개
JP2019110966A (ja)
CN205144075U (zh) 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靠背及其功能沙发
JP3194651U (ja) 多機能クッション
TWI540990B (zh) 枕墊結構及其使用方法
CN220571868U (zh) 床垫
JP6873199B2 (ja)
CN220494736U (zh) 分体式组合枕
JP3176695U (ja) クッション
TWM639327U (zh) 蝶型枕結構
WO2010034143A1 (zh) 一种多用保健充气枕头
TWM592262U (zh) 複合式枕墊結構及其座墊結構
TWM603323U (zh) 舒適安眠枕頭結構
WO2019241930A1 (zh) 枕头结构
TWM586579U (zh) 可折疊的枕頭
TWM591813U (zh) 減鼾枕頭結構
TWM551461U (zh) 充氣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