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4736U - 分体式组合枕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组合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4736U
CN220494736U CN202321863255.1U CN202321863255U CN220494736U CN 220494736 U CN220494736 U CN 220494736U CN 202321863255 U CN202321863255 U CN 202321863255U CN 220494736 U CN220494736 U CN 220494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ow
pillow core
core
sleeping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32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孝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Li Mei 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Li Mei 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Li Mei 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Li Mei 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32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4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4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4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枕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组合枕,包括:仰睡枕芯;侧睡枕芯,仰睡枕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睡枕芯;连接件,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仰睡位置和侧睡位置分别独立出来,形成独立的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因而在生产工艺上,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可分属不同的模具进行独立生产,实现各自软硬度及高度的控制,再通过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侧睡枕芯可以组合不同类型的仰睡枕芯,满足不同客户对枕头需求。

Description

分体式组合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组合枕,属于枕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枕头是人类睡眠最重要的用品之一,有一个好的枕头对提高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人体睡眠姿势通常分为仰睡和侧睡,且这两种睡姿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不一样。
1.仰卧睡眠:当你仰卧入睡时,枕头的高度应该是中等高度。它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撑,使你的头部与颈部保持自然直线。2.侧卧睡眠:在侧卧姿势下,枕头的高度应该更高一些。这将有助于保持头部与颈部之间的中性位置。
人体仰睡时和侧睡时对枕头的软硬度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1.仰卧睡眠:当你仰卧睡眠时,宜选择中等硬度的枕头。这样的枕头能够提供适度的支撑,保持头部和颈部的正常对齐。2.侧卧睡眠:在侧卧姿势下,通常需要选择较高的、偏柔软一些的枕头。这是为了填补床垫和头部之间的空隙,以保持脊椎的正常对齐。
传统的枕头都是采用一体式,其所有部位的柔软度是一致的,没办法实现各个区域的软硬度不同,无法实现差异化,无法分别满足仰卧和侧卧睡眠对软硬度及高度的要求。
针对现有问题,急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组合枕,仰睡位置和侧睡位置分别独立出来,形成独立的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可分属不同的模具进行独立生产,实现各自软硬度及高度的控制,再通过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侧睡枕芯可以组合不同类型的仰睡枕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枕头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组合枕,包括:仰睡枕芯;侧睡枕芯,所述仰睡枕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侧睡枕芯;连接件,所述仰睡枕芯和所述侧睡枕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侧睡枕芯的长度和高度都大于所述仰睡枕芯,所述侧睡枕芯的硬度小于所述仰睡枕芯。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仰睡枕芯包括枕块本体,所述枕块本体的顶部采用平滑圆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枕块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一斜坡的中部设有第一弧形凹陷部。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枕块本体的顶部中间设有与人体颈部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陷部。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侧睡枕芯设有与第一斜坡相同方向的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度小于第一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的中部设有第三弧形凹陷部。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还包括枕内套,所述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的外部分别套有所述枕内套。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还包括枕外套,所述枕内套的外部套有所述枕外套。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的底部分别设有魔术贴母贴,所述连接件设有与魔术贴母贴相适配的魔术贴子贴。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仰睡枕芯和所述侧睡枕芯的内部分别设有可充气气囊,所述可充气气囊的充气端口分别延伸出所述仰睡枕芯和所述侧睡枕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仰睡位置和侧睡位置分别独立出来,形成独立的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因而在生产工艺上,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可分属不同的模具进行独立生产,实现各自软硬度及高度的控制,再通过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侧睡枕芯可以组合不同类型的仰睡枕芯,满足不同客户对枕头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侧睡枕芯的长度和高度都大于仰睡枕芯,侧睡枕芯的硬度小于仰睡枕芯。因仰睡时颈椎需要稍微硬点的枕芯,才能有效支撑颈椎。人在侧睡时因是脸部紧贴枕头,所以需要柔软的枕芯。侧卧姿势下,枕头的高度相对仰睡更高一些。侧睡枕芯高度大于仰睡枕芯有助于保持头部与颈部之间的中性位置。
3.本实用新型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采用分体式组合连接,相适配枕内套和枕外套形状就相对单一,缝制时难度不会明显增加,使用现有的工艺即可完成生产,成本低,质量高,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仰睡枕芯与侧睡枕芯组合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仰睡枕芯设置第一斜坡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仰睡枕芯设置第二弧形凹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仰睡枕芯与侧睡枕芯的底部分别设置魔术贴母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连接件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侧睡枕芯半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仰睡枕芯,11-枕块本体,12-第一斜坡,121-第一弧形凹陷部,13-第二弧形凹陷部;2-侧睡枕芯,21-第二斜坡,211-第三弧形凹陷部;3-连接件;4-枕内套;5-枕外套;6-魔术贴母贴,7-可充气气囊,71-充气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
本实施例意在提供一种分体式组合枕,仰睡位置和侧睡位置分别独立出来,形成独立的仰睡枕芯和侧睡枕芯,可分属不同的模具进行独立生产,实现各自软硬度及高度的控制,再通过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侧睡枕芯可以组合不同类型的仰睡枕芯,满足不同客户对枕头需求。
参照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组合枕,包括:仰睡枕芯1;侧睡枕芯2,仰睡枕芯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睡枕芯2;连接件3,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分别可拆卸连接于连接件3上。
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的连接件3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柔性布体,厚度可以为0.5cm,或优选在0.2-1cm之间;连接件3的宽度与组合后侧睡枕芯2加上仰睡枕芯1的宽度一致。
侧睡枕芯2的长度和高度都大于仰睡枕芯1,侧睡枕芯2的硬度小于仰睡枕芯1。
需要说明的是,侧睡枕芯2的长度大于仰睡枕芯1,是因为侧睡时,是脸部侧面与侧睡枕芯2接触,脸部侧面支撑的长度和宽度相对于颈部支撑更长更宽,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侧睡枕芯2的长度、宽度都大于仰睡枕芯1。
需要说明的是,侧睡枕芯2的高度大于仰睡枕芯1,是因为仰卧入睡时,枕头的高度应该是中等高度。它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撑,使你的头部与颈部保持自然直线。如果枕头太高,可能会导致头部向前弯曲,造成颈部的不适。相反,如果枕头太低,可能会导致颈部的拉伸。而在侧卧姿势下,枕头的高度应该更高一些。这将有助于保持头部与颈部之间的中性位置。一个适当高度的枕头可以填补脖子和床垫之间的空隙,避免头部下沉。这样可以保持脊椎的正确对齐,减少颈部和肩部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侧睡枕芯2的硬度小于仰睡枕芯1,是因为人在侧睡时因是脸部紧贴侧睡枕芯2表面,所以需要柔软的侧睡枕芯2。
参照图1所示,仰睡枕芯1包括枕块本体11,枕块本体11的顶部采用平滑圆弧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枕块本体11的顶部采用平滑圆弧状结构,其目的在于,使人体颈部枕在枕块本体11的顶部时,人体颈部各处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挤压造成不适。
参照图2所示,枕块本体11的一侧设有第一斜坡12,第一斜坡12的中部设有第一弧形凹陷部121。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第一斜坡12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贴合支撑颈椎的曲线,人体的颈椎自然会形成一个生理曲线,枕块本体11的设置第一斜坡12可以更好地支撑这个曲线,保持颈椎的正常弯曲,有助于减轻颈部的压力。与此同时,也能保持呼吸道畅通:第一斜坡12可以使头部稍微抬高,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这对于那些有睡眠呼吸问题的人尤为重要,如打鼾或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症;此外第一斜坡12也可以预防的颈椎疾病: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由于颈椎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姿势造成。合适的枕头可以提供适当的支撑,帮助预防和缓解颈椎疾病的症状。其中第一斜坡12的中部设有第一弧形凹陷部121,人体脖颈根部会有微小凸起,通过第一弧形凹陷部121与脖颈根部微小凸起相适配,避免此处出现应力集中,造成皮肤挤压不适。
参照图3所示,枕块本体11的顶部中间设有与人体颈部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陷部13。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人体颈部外轮廓呈现为弧形,第二弧形凹陷部13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使颈椎得到更好的支持,受力更均匀。当我们躺下睡觉时,颈椎需要处于自然的弯曲状态,而弧形凹陷可以适应颈部的弧度,促使颈椎保持正常的曲线。
参照图2-3所示,侧睡枕芯2设有与第一斜坡12相同方向的第二斜坡21,第二斜坡21的坡度小于第一斜坡12;第二斜坡21的中部设有第三弧形凹陷部211。需要说明的是,人体在侧睡时,由于是侧脸与侧睡枕芯2,侧脸具有一定的弧形坡度曲线,通过第二斜坡21与人体侧脸接触,贴合弧形坡度曲线,使其受力均匀,使用体验感更好。第二斜坡21的坡度小于第一斜坡12,通常是因为侧脸的弧形坡度曲线大于支撑颈椎的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弧形凹陷部211的目的在于,在侧睡时,第三弧形凹陷部211具备一定的空间容纳耳朵,避免耳朵收到集中应力的挤压造成不适。
参照图6所示,还包括枕内套4,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外部分别套有枕内套4。
参照图6所示,还包括枕外套5,枕内套4的外部套有枕外套5。
需要补充的是,枕内套4和枕外套5都采用弹性材质,能有效贴合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曲线。枕外套5用于脏后可拆卸清洗或替换,保持整体使用的清洁。
参照图4-5所示,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底部分别设有魔术贴母贴6,连接件3设有与魔术贴母贴6相适配的魔术贴子贴。
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底部都是设置成两个魔术贴母贴6,但不局限于两个,魔术贴母贴6的宽度大致与仰睡枕芯1或侧睡枕芯2的宽度相同,目的在于,提高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与连接件3的连接的可靠性,受力均匀。
参照图6所示,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内部分别设有可充气气囊7,可充气气囊7的充气端口71分别延伸出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本实施例可充气气囊7的目的在于,使用时既能增加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柔软性,也能对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高度进行微调,以防枕头过度使用后发生韧性疲劳,高度下降,通过可充气气囊7进行微调可保持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一定的高度,保持人体睡眠习惯的枕头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枕体的样式也会有不一样,午睡时可以使用更强支持力的仰睡枕芯+侧睡枕芯组合,而晚上则需要更为舒适的仰睡枕芯+侧睡枕芯组合,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巧妙的实现了这一需求,用户就非常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样式组合;仰睡枕芯与侧睡枕芯分开生产制造,很容易实现各自高度的设计,同时也很容易实现因不同的人群对仰睡的高度和侧睡的高度要求的不同而实现差异化,而差异化使枕头更适宜每一个用户,使用户在尺寸上的选择性更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仰睡枕芯(1);
侧睡枕芯(2),所述仰睡枕芯(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侧睡枕芯(2);
连接件(3),所述仰睡枕芯(1)和所述侧睡枕芯(2)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上;所述仰睡枕芯(1)和所述侧睡枕芯(2)的内部分别设有可充气气囊(7),所述可充气气囊(7)的充气端口(71)分别延伸出所述仰睡枕芯(1)和所述侧睡枕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睡枕芯(2)的长度和高度都大于所述仰睡枕芯(1),所述侧睡枕芯(2)的硬度小于所述仰睡枕芯(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睡枕芯(1)包括枕块本体(11),所述枕块本体(11)的顶部采用平滑圆弧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块本体(11)的一侧设有第一斜坡(12),所述第一斜坡(12)的中部设有第一弧形凹陷部(12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块本体(11)的顶部中间设有与人体颈部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陷部(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睡枕芯(2)设有与第一斜坡(12)相同方向的第二斜坡(21),所述第二斜坡(21)的坡度小于第一斜坡(12);所述第二斜坡(21)的中部设有第三弧形凹陷部(2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枕内套(4),所述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外部分别套有所述枕内套(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枕外套(5),所述枕内套(4)的外部套有所述枕外套(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组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睡枕芯(1)和侧睡枕芯(2)的底部分别设有魔术贴母贴(6),所述连接件(3)设有与魔术贴母贴(6)相适配的魔术贴子贴。
CN202321863255.1U 2023-07-14 2023-07-14 分体式组合枕 Active CN220494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3255.1U CN220494736U (zh) 2023-07-14 2023-07-14 分体式组合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3255.1U CN220494736U (zh) 2023-07-14 2023-07-14 分体式组合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4736U true CN220494736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6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3255.1U Active CN220494736U (zh) 2023-07-14 2023-07-14 分体式组合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4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2470B2 (ja)
AU2017252762B2 (en) Patient interface and aspects thereof
CN103249333B (zh) 枕头
US20110277243A1 (en) Comfort sleeper
JP2008517686A (ja) 人間工学的枕
JP3129197U (ja) 健康マットレスの構造
CN220494736U (zh) 分体式组合枕
CN201123611Y (zh) 组合式枕具
CN219699551U (zh) 一种枕头
CN208863981U (zh) 一种保健枕头
CN209269132U (zh) 人体工学床垫
JP3047525U (ja) 寝具用補助装置
CN1147923A (zh) 头和脖子部分厚度不同的垫在颈部的枕头
JP2952847B2 (ja) 健康クッション
JP3862227B2 (ja) 下顎防護枕
CN219579162U (zh) 一种牵引枕
CN212521409U (zh) 一种枕头结构
CN217907189U (zh) 一种俯卧位患者用枕头
CN218551982U (zh) 颈椎结构支撑枕
CN2696454Y (zh) 带侧枕的枕头
CN220694943U (zh) 一种可折叠枕头
CN215423946U (zh) 一种拼接式高低可调节健康枕
TWM583261U (zh) 枕頭結構
CN210096162U (zh) 颈椎固定翻身枕
CN210696990U (zh) 一种多功能护颈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