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4556B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4556B
TWI754556B TW110107567A TW110107567A TWI754556B TW I754556 B TWI754556 B TW I754556B TW 110107567 A TW110107567 A TW 110107567A TW 110107567 A TW110107567 A TW 110107567A TW I754556 B TWI754556 B TW I7545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layer
light
backlight modul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7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5981A (zh
Inventor
洪國豐
張智強
鍾智賢
Original Assignee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7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455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5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5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598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框架、一設置於該框架上的電路板、一位於該電路板上方的導光板、至少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件,及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反射片。該電路板的上方形成一墊高部,該發光件設置於該墊高部上,且對準該導光板之該入光面。該反射片是設置於該電路板上且至少一端位於該導光板與該電路板之間。透過上述結構設計,使該發光件對準該導光板的入光面,而達到改善光暈之功效。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包含該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學設備,特別是指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顯示面板及使用顯示面板之顯示裝置已成為各類顯示裝置的主流,例如各式面板顯示螢幕、家用的平面電視、個人電腦及行動電話及數位相機之顯示幕等。特別是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的市場需求大幅成長,為配合液晶顯示裝置在功能上及外觀上之要求,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之背光模組的設計也日趨多元化。
為了因應現代行動裝置或各類顯示裝置的窄邊框趨勢,內部元件的尺寸與配置成為改善的重點,而層層疊置的光學元件,容易在導光板的下方形成兩種材質接合造成的暗線,或是不同反射率造成亮暈的問題。因此,背光模組在製造時如何兼顧內部空間配置以及外觀品味,為業者極大的挑戰。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符合窄邊框趨勢且外觀品味更佳的背光模組。
本發明背光模組,包含一框架、一設置於該框架上的電路板、一位於該電路板上方的導光板、至少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件,及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反射片。該電路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相反於該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一與該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且於該第一表面之一側包含一靠近該第一端面的墊高部。該導光板位於該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上方,並具有一入光面,該電路板的第二端面位於該導光板的下方。該至少一發光件是設置於該電路板的該墊高部上,且對準該導光板之該入光面。該反射片是設置於該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上且位於該導光板與該電路板之間,該反射片的至少一端是位於該電路板的墊高部與第二端面之間。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電路板的該第二表面之一側包含有一靠近該第二端面的凹陷部,該背光模組還包含一設置於該凹陷部的固定膠,該固定膠將該電路板黏貼於該框架。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電路板包括一基板層,及一設置於該基板層一側的墊高層,該墊高部是由該墊高層所形成,該墊高層與該基板層的段差小於或等於該反射片的厚度。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反射片是延伸至該墊高層與該基板層的段差處。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電路板還包括一設置於該基板層另一側的增厚層,該增厚層是位於該墊高層的下方,該第二表面包含該增厚層的底面,該凹陷部是由該增厚層與該基板層的段差所形成,該增厚層的厚度與該固定膠的厚度實質上相同。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墊高層的面積是不小於該至少一發光件的底面面積。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在厚度方向上,該增厚層是涵蓋該墊高層的範圍。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凹陷部與該墊高部在厚度方向上不重疊。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背光模組還包含一設置於該導光板之出光側的膜片單元。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包含前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透過上述結構設計,使該發光件能對準該導光板的入光面,讓該發光件之光線有最佳的利用率,避免該發光件的效率損失,且該反射片延伸至該發光件的邊緣,減少外觀亮暗不均的問題。
有關本發明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在進行詳細說明前應注意的是,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作表示。
參閱圖1,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較佳實施例,包含一框架2、一設置於該框架2上的電路板3、一位於該電路板3上方的導光板4、至少一設置於該電路板3上的發光件5、一用以將該電路板3黏貼於該框架2的固定膠6、一設置於該電路板3上的反射片7,及一設置於該導光板4之出光側的膜片單元8。以圖1的角度來看,只顯示一個發光件5,但於實際實施時,所述發光件5的數量可以是複數,間隔排列於該電路板3上。
該電路板3具有一第一表面301、一相反於該第一表面301的第二表面302、一連接該第一表面301與該第二表面302的第一端面303,及一相對於該第一端面303的第二端面304。於該第一表面301之一側包含有一靠近該第一端面303的墊高部305,於該第二表面302之一側包含有一靠近該第二端面304的凹陷部306。舉例而言,於本實施例中,該電路板3包括一用以佈線(layout)的基板層31、一設置於該基板層31一側的墊高層32、及一設置於該基板層31另一側的增厚層33,其中,該第一表面301是由該墊高層32的表面與該基板層31未被該墊高層32覆蓋的表面共同形成,而該第二表面302是由該增厚層33的底面與該基板層31未被該增厚層33覆蓋的表面共同形成。以圖1的視角來看,沿一厚度方向D1,該增厚層33是位於該墊高層32的下方,該墊高部305是由該墊高層32所形成,該墊高部305用以墊高所述發光件5相對於導光板4的高度位置,該墊高層32與該基板層31的段差用以容設該導光板4,而該增厚層33與該基板層31的段差所形成的凹陷部306,是用以容設該固定膠6,且該凹陷部306與該墊高部305在厚度方向D1上不重疊,也就是說,以圖1的角度來看,該墊高部305與該凹陷部306是左右互相錯開。另外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基板層31可以是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該墊高層32及該增厚層33可以是由保護膠片(coverlay)形成,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覆蓋膜、聚亞醯胺(Polyimide, PI)覆蓋膜或感光顯影覆蓋膜(Photoimageable Coverlay, PIC),但不限於此;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基板層31、該墊高層32,及該增厚層33也可以是一體成型的結構。
參閱圖2,說明該電路板3固定於該框架2上的方式,由於該固定膠6只設置於該凹陷部306,而不是黏貼於該基板層31的整個下表面,因此在進行組裝時,可以將該電路板3先形成如圖2(a)所示的斜角θ進行對位,此時該固定膠6不會與該框架2接觸,該電路板3還可以移動。待確認黏貼位置之後再放下該電路板3,讓該固定膠6將該電路板3黏貼定位於該框架2上,形成如圖2(b)所示的結構。由於該增厚層33的厚度與該固定膠6的厚度實質上相同,因此,該基板層31可以被穩固支撐而不會傾斜。
更詳細地說,該發光件5是設置於該墊高層32上,該墊高層32的面積較佳是不小於該發光件5的底面面積,使該墊高層32可以完整支撐該發光件5。另外,該增厚層33位於該墊高層32的下方,在厚度方向D1上,該增厚層33是涵蓋該墊高層32的範圍,使該增厚層33可以完整支撐該墊高層32。上述結構設計,是為了確保該發光件5能被穩固支撐並保持水平不傾斜,以維持最佳的出光角度。
再參閱圖1,該電路板3定位完成後,再安裝該反射片7、該導光板4,及該膜片單元8,該反射片7是夾置於該導光板4與該電路板3之間,並延伸至該墊高層32與該基板層31的段差處。習知背光模組中的電路板與反射片位於同一水平面,電路板面積會因為反射片的設置位置而有所限制,因此習知電路板的佈線面積有其極限;反觀本實施例,該電路板3的佈線是設於該基板層31內,而該基板層31位於該反射片7下方,因此,該基板層31不受空間限制,即可因應佈線需求增加或減少該基板層31的面積。需特別說明的是,該墊高層32與該基板層31的段差(也就是該墊高層32的厚度)小於或等於該反射片7的厚度。藉由調整該墊高層32與該反射片7的厚度,使該發光件5可以對準該導光板4之入光面41而不偏移,以維持最佳的光耦合效果。
參閱圖3,於本發明之背光模組的出光面上設置一顯示面板9,即為一顯示裝置。
透過上述結構設計,本發明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具有以下功效:
一、改善外觀品味不良狀況:本發明利用該墊高層32將該發光件5墊高,使該發光件5可以對準該導光板4的入光面41,讓該發光件5之光線有最佳的光耦合效果,同時也使該反射片7可以夾置於該導光板4與該電路板3的該基板層31之間,並使該反射片7的一端可以盡量延伸至該發光件5的邊緣,使該導光板4的下方只有一種反射材質,進而提高出光均勻度的效果,改良習知導光板下方有兩種材質接合造成的暗線,或是不同反射率造成亮暈的問題。
二、提升組裝便利性:該固定膠6設置於該凹陷部306,而不是黏貼於該基板層31的整個下表面,因此能以傾斜方式進行該電路板3的對位與組裝,提升對位、組裝、重工的便利性。
三、增加佈線面積:由於該反射片7局部是疊置於該電路板3的該基板層31上,該反射片7與該基板層31不是在同一平面,不會互相干涉而能加大該基板層31的尺寸,因此可以增加該基板層31的佈線面積。
綜上所述,本發明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透過上述內部配置,讓該發光件5能對準該導光板4的入光面41,使其光線有最佳的利用率,避免該發光件5的效率損失,且該反射片7延伸至該發光件5的邊緣,減少外觀亮暗不均的問題。另外,該固定膠6的設置位置能提升該電路板3對位、組裝、重工的便利性。再者,該反射片7不與該電路板3的該基板層31互相干涉而能增加佈線面積,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框架 3:電路板 301:第一表面 302:第二表面 303:第一端面 304:第二端面 305:墊高部 306:凹陷部 31:基板層 32:墊高層 33:增厚層 4:導光板 41:入光面 5:發光件 6:固定膠 7:反射片 8:膜片單元 9:顯示面板 θ:斜角 D1:厚度方向
圖1是一示意圖,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較佳實施例; 圖2是一示意圖,為該較佳實施例中,一電路板的安裝方式; 圖3是一示意圖,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之較佳實施例。
2:框架
3:電路板
301:第一表面
302:第二表面
303:第一端面
304:第二端面
305:墊高部
306:凹陷部
31:基板層
32:墊高層
33:增厚層
4:導光板
41:入光面
5:發光件
6:固定膠
7:反射片
8:膜片單元

Claims (9)

  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框架;一電路板,設置於該框架上,並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相反於該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第一端面,及一相對於該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且於該第一表面之一側包含一靠近該第一端面的墊高部,該電路板的該第二表面之一側包含有一靠近該第二端面的凹陷部;一設置於該凹陷部的固定膠,該固定膠將該電路板黏貼於該框架;一導光板,位於該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上方,並具有一入光面,該電路板的第二端面位於該導光板的下方;至少一發光件,設置於該電路板的該墊高部上,該至少一發光件是對準該導光板之該入光面;及一反射片,設置於該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上且位於該導光板與該電路板之間,該反射片的至少一端是位於該電路板的墊高部與第二端面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電路板包括一基板層,及一設置於該基板層一側的墊高層,該墊高部是由該墊高層所形成,該墊高層與該基板層的段差小於或等於該反射片的厚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反射片是延伸至該墊高 層與該基板層的段差處。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電路板還包括一設置於該基板層另一側的增厚層,該增厚層是位於該墊高層的下方,該凹陷部是由該增厚層與該基板層的段差所形成,該增厚層的厚度與該固定膠的厚度實質上相同。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墊高層的面積是不小於該至少一發光件的底面面積。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在厚度方向上,該增厚層是涵蓋該墊高層的範圍。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凹陷部與該墊高部在厚度方向上不重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還包含一設置於該導光板之出光側的膜片單元。
  9.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及一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之出光面上的顯示面板。
TW110107567A 2021-03-03 2021-03-03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754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7567A TWI754556B (zh) 2021-03-03 2021-03-03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7567A TWI754556B (zh) 2021-03-03 2021-03-03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4556B true TWI754556B (zh) 2022-02-01
TW202235981A TW202235981A (zh) 2022-09-16

Family

ID=81329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7567A TWI754556B (zh) 2021-03-03 2021-03-03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455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7364A (zh) * 2017-07-27 2017-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804227A (zh) * 2016-07-29 2018-02-01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裝置及包括其之液晶顯示裝置
CN108037620A (zh) * 2018-01-31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10967788A (zh) * 2019-12-10 2020-04-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04227A (zh) * 2016-07-29 2018-02-01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裝置及包括其之液晶顯示裝置
CN107247364A (zh) * 2017-07-27 2017-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037620A (zh) * 2018-01-31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10967788A (zh) * 2019-12-10 2020-04-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5981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364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625464B (zh) 液晶显示器件
US8587747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a reflective member covering interface between substrate units
JP200701769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54800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US10976850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31840B (zh) 背光模組
US75673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hook assembly
CN102197256A (zh)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10197244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628543A (zh) 显示装置
WO2017024756A1 (zh) 灯条、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TWI754556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WO2023109197A1 (zh) 反射纸、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775606B (zh) 顯示裝置
CN214795493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395136B1 (ko) 연성회로기판 고정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소자
US1068450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5016166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094808B1 (ko) Led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189821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105361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4005362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TWM582601U (zh)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824781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