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2601U -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2601U
TWM582601U TW108203397U TW108203397U TWM582601U TW M582601 U TWM582601 U TW M582601U TW 108203397 U TW108203397 U TW 108203397U TW 108203397 U TW108203397 U TW 108203397U TW M582601 U TWM582601 U TW M58260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bottom wall
incide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3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培生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蘇州璨宇光學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蘇州璨宇光學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蘇州璨宇光學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82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2601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背蓋、發光組件、光學板以及限位結構。背蓋具有底壁及連接且圍繞底壁的多個側壁。每一側壁具有內表面及頂面,其中內表面連接於底壁與頂面之間。發光組件配置於底壁。光學板具有相對的入光面與出光面。入光面面向底壁並承靠於這些側壁的頂面。限位結構配置於入光面的邊緣並抵接於這些側壁的內表面。一種具有上述光源模組的顯示裝置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光源模組,尤其是有關於一種能應用於顯示裝置的光源模組及一種具有此光源模組的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器中主要包括有光源模組與顯示面板,光源模組用以提供面光源至顯示面板。光源模組包括發光組件及擴散板,擴散板配置於發光組件上方,以將發光組件提供的光線均勻化。
習知技術的光源模組還包括背蓋及中框,發光組件配置於背蓋的底部,而中框結合於背蓋的側壁,中框具有位於背蓋的側壁上方的承載部,以承載擴散板及顯示面板。此外,中框還具有從承載部延伸至背蓋的側壁內側的支撐壁。
然而,由於中框為不導光材料所製成,支撐壁會阻礙光線的傳遞,導致光源模組提供的面光源的邊緣較暗。另外,為了要製作同時可定位擴散板及結合背蓋的中框,必須為中框設計特定的模具,不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就需設計不同的模具,也因此增加製作成本。
本「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瞭解本創作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此外,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並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創作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代表在本創作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創作提供一種光源模組,以改善面光源的邊緣較暗的問題,並降低製作成本。
本創作提供一種顯示裝置,以提升顯示品質並降低製作成本。
本創作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創作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組,包括背蓋、發光組件、光學板以及限位結構。背蓋具有底壁及多個連接且圍繞底壁的側壁。每一側壁具有內表面及頂面,其中內表面連接於底壁與頂面之間。發光組件配置於底壁。光學板具有相對的入光面與出光面。入光面面向底壁並承靠於這些側壁的頂面。限位結構配置於入光面的邊緣並抵接於這些側壁的內表面。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創作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與上述光源模組。顯示面板與光學板的出光面相對。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限位結構為導光結構。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光源模組可更包括黏著層,黏接於入光面與限位結構之間。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黏著層為雙面膠帶。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限位結構包括多個限位條,每一限位條抵接於這些內表面其中之一。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光源模組更包括多個緩衝墊,配置在這些頂面與入光面之間。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這些緩衝墊為單面膠帶,且黏接於這些頂面或入光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光源模組可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配置在光學板上。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發光組件包括呈陣列排列的多個發光元件。
本創作因將光學板的入光面的邊緣承靠於背蓋的側壁的頂面,並藉由限位結構來定位光學板,因此無須額外設置習知技術的中框。如此,除了能降低製作成本以外,還可增加光學板邊緣的亮度,進而提升光源模組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勻性。本創作的顯示裝置因使用此光源模組,所以具有較低的製作成本,且因面光源的均勻性較佳,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也能夠提升。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圖1A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示意圖,圖1B是圖1A在B區域的局部放大圖。請參照圖1A與圖1B,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00包括背蓋110、發光組件120、光學板130以及限位結構140。背蓋110具有底壁111及多個側壁112。這些側壁112連接且圍繞底壁111。每一側壁112具有內表面113及頂面114,其中內表面113連接於底壁111與頂面114之間。發光組件120配置於底壁111。光學板130具有相對的入光面131與出光面132。入光面131面向底壁111並承靠於這些側壁112的頂面114。限位結構140配置於入光面131的邊緣並抵接於這些側壁112的內表面113。
在習知技術中,中框的支撐壁大約是位在圖1A的虛線DL之處,所以會遮蔽發光元件121所發出的部分光線L。亦即,若使用中框,將會導致光學板130周邊有較大的暗區。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不需使用中框,因此即使限位結構140非由導光材料所製成,也可有效縮減光學板130周邊的暗區。
在一實施例中,限位結構140可為導光結構,即發光組件120所發出的光線L可通過限位結構140而傳遞至光學板130,因此可更進一步縮減光學板130周邊的暗區,進而提升光源模組100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勻性。限位結構140與入光面131之間可具有黏著層150,黏著層150可為雙面膠帶,以將限位結構140配置於入光面131上。在本實施例中,當限位結構140為導光結構時,黏著層150也可為導光黏接層,但並不僅限於此。
圖1C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學板、限位結構與側壁的相對位置示意圖。請參照圖1C,在本實施例中,限位結構140可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限位條141,這些限位條141抵接於內表面113。例如,當背蓋110具有四個側壁112時,限位結構140可包括四個彼此相連的限位條141,以分別抵接於四個側壁112的內表面113。圖1C中平行於Y軸的兩相對限位條141可限制光學板130在X軸方向的移動,而平行於X軸的兩相對限位條141可限制光學板130在Y軸方向的移動。
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00可更包括多個緩衝墊160,配置在這些頂面114與入光面131之間。背蓋110可為金屬背蓋,而光學板130可為塑料板,在光學板130的入光面131與背蓋110的頂面114之間的緩衝墊160可避免光學板130直接承靠於背蓋110而受損,例如被刮傷。背蓋110的這些緩衝墊160可為單面膠帶,且黏接於這些頂面114或入光面131。圖1所繪示的緩衝墊160在朝向頂面114的一側具有膠層161,使得緩衝墊160黏接於頂面114,且被入光面131所承靠,但並不以此為限。膠層161也可設於緩衝墊160朝向入光面131的一側。
圖1D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緩衝墊示意圖。請參照圖1A與圖1D,緩衝墊160a可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緩衝條162a。例如,當圖1A的背蓋110具有四個側壁112時,緩衝墊160a可包括對應的四個彼此相連的緩衝條162a,以分別配置於四個側壁112的頂面114與光學板130的入光面131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00可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170,配置在光學板130上。圖1A是以一片光學膜170為例,但本創作不限制光學膜170的數量。上述的光學板130可為擴散板,而光學膜170可為擴散膜、增亮膜或其他光學膜片。
在本實施例中,發光組件120例如包括呈陣列排列的多個發光元件121以及供承載這些發光元件121的基板122。本實施例所繪示的發光組件120是配置在背蓋110的底壁111上,但並不僅限於此。發光組件120亦可配置在底壁111下方,而底壁111具有多個穿孔以容置發光組件120的這些發光元件121。發光元件121可例如為發光二極體封裝元件或其他固態發光元件。
本實施例因在光學板130的入光面131配置限位結構140,而此限位結構140可承靠於背蓋110的側壁112的內表面113以定位光學板130,因此無須額外設置會遮蔽發光組件120所發出的光線的中框,使得光源模組100相較習知技術具有較高的出光量。另外,由於無須製作中框,也因此無需設計中框的模具,進而具有低於習知技術的製作成本。
圖2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光學板與限位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與圖1A至圖1D的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限位結構140a包括多個彼此分離的限位條141a。例如,當圖1A的背蓋110具有四個側壁112時,限位結構140a可包括對應的四個彼此分離的限位條141a,但並不僅限於此。圖1A的每一側壁112也可對應多個彼此分離的限位條141a。
圖3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緩衝墊配置於背蓋的頂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與圖1A至圖1D的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本實施的緩衝墊160b包括多個彼此分離的緩衝條162b。例如,當圖1A的背蓋110具有四個側壁112時,本實施例的緩衝墊160b可包括四個對應這些側壁112的緩衝條162b,但並不僅限於此。每一側壁112也可對應多個彼此分離的緩衝條162b。
圖4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示意圖。請參照圖4,顯示裝置10包括顯示面板11與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例如圖1A的光源模組100。顯示面板11可與光學板130的出光面132相對,以接收光源模組100所提供的面光源。由前述實施例可知,光源模組100相較習知技術具有較低的製作成本且可提供均勻性較佳的面光源,進而使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具有較低的製作成本以及更佳的顯示品質。
本創作因將光學板的入光面的邊緣承靠於背蓋的側壁的頂面,並藉由限位結構來定位光學板,因此無須額外設置習知技術的中框。如此,除了能降低製作成本以外,還可增加光學板邊緣的亮度,進而提升光源模組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勻性。本創作的顯示裝置因使用此光源模組,所以具有較低的製作成本,且因面光源的均勻性較佳,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也能夠提升。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創作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創作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之權利範圍。
10‧‧‧顯示裝置 11‧‧‧顯示面板 100‧‧‧光源模組 110 ‧‧‧背蓋 111‧‧‧底壁 112‧‧‧側壁 113‧‧‧內表面 114‧‧‧頂面 120‧‧‧發光組件 121‧‧‧發光元件 122‧‧‧基板 130‧‧‧光學板 131‧‧‧入光面 132‧‧‧出光面 140、140a‧‧‧限位結構 141、141a‧‧‧限位條 150‧‧‧黏著層 160、160a、160b‧‧‧緩衝墊 161‧‧‧膠層 162、162a、162b‧‧‧緩衝條 170‧‧‧光學膜 DL‧‧‧虛線 L‧‧‧光線
圖1A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示意圖。 圖1B是圖1A在B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1C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學板、限位結構與側壁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1D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緩衝墊示意圖。 圖2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光學板與限位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緩衝墊配置於背蓋的頂面的示意圖。 圖4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 一背蓋,具有一底壁及多個側壁,該些側壁連接且圍繞該底壁,每一該些側壁具有一內表面及一頂面,該內表面連接於該底壁與該頂面之間; 一發光組件,配置於該底壁; 一光學板,具有相對的一入光面與一出光面,該入光面面向該底壁,並承靠於該些側壁的該些頂面;以及 一限位結構,配置於該入光面的邊緣,並抵接於該些側壁的該些內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限位結構為導光結構。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一黏著層,黏接於該入光面與該限位結構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黏著層為雙面膠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限位結構包括多個限位條,每一該些限位條抵接於該些內表面其中之一。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多個緩衝墊,配置在該些頂面與該入光面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些緩衝墊為單面膠帶,且黏接於該些頂面或該入光面。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配置在該光學板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發光組件包括呈陣列排列的多個發光元件。
  10.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光源模組及一顯示面板,其中該光源模組包括: 一背蓋,具有一底壁及多個側壁,該些側壁連接且圍繞該底壁,每一該些側壁具有一內表面及一頂面,該內表面連接於該底壁與該頂面之間; 一發光組件,配置於該底壁; 一光學板,具有相對的一入光面與一出光面,該入光面面向該底壁,並承靠於該些側壁的該些頂面,該顯示面板與該出光面相對;以及 一限位結構,配置於該入光面的邊緣,並抵接於該些側壁的該些內表面。
TW108203397U 2019-01-22 2019-03-20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TWM58260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7668.0U CN209215817U (zh) 2019-01-22 2019-01-22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201920097668.0 2019-0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2601U true TWM582601U (zh) 2019-08-21

Family

ID=6746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3397U TWM582601U (zh) 2019-01-22 2019-03-20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5817U (zh)
TW (1) TWM58260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4750B (zh) * 2021-11-04 2023-12-15 深圳市高展光电有限公司 防蓝光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5817U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4400B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WO2019019613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23278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9304245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light guide bonded to a display panel
TWI499845B (zh) 薄型顯示模組
WO2020082479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KR20190052843A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I477856B (zh) 顯示裝置
WO201618390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10109836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6183901A1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JP2019021474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124891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958009B1 (ko) 액정표시 장치
US9658390B2 (en) Light source cover including groov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light source cover
TWI622819B (zh) 背光裝置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WO2020237956A1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50066847A (ko) 광속 제어 부재, 발광 장치 및 표시장치
KR20150066846A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US20130114023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ssembly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2560742B1 (ko) 두 개의 프리즘 시트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TWM582601U (zh)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745738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WO2022198708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