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4800B -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4800B
TWI454800B TW101122250A TW101122250A TWI454800B TW I454800 B TWI454800 B TW I454800B TW 101122250 A TW101122250 A TW 101122250A TW 101122250 A TW101122250 A TW 101122250A TW I454800 B TWI454800 B TW I4548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reflective sheet
extensions
light guide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2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7682A (zh
Inventor
Yifan Lin
Shihyao Lin
Chiehjen Cheng
Po Hu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22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4800B/zh
Priority to CN201210265168.6A priority patent/CN102768435B/zh
Priority to US13/657,974 priority patent/US864695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17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7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4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48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reflec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近年來,由於電子、資訊工業的迅速發展,其相關之產品亦日益精密。就目前個人電腦領域觀之,除了尋求更高速、運算能力更強之計算功能之運算單元和各式各樣週邊設備之配合來滿足使用者需求外,針對輕薄短小之可攜式電腦亦為業界發展之重點領域。以液晶顯示器為例,其具有高畫質、體積小、重量輕、低電壓驅動、低消耗功率及應用範圍廣等優點,故廣泛地應用於可攜式電視、行動電話、攝錄放影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顯示器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中,成為顯示器的主流。
隨著科技的精進,此種液晶顯示器受到更進一步的薄型化要求。為滿足這項要求,亦有考量直接將液晶顯示器內部各元件盡可能做的更薄。舉例來說,採用薄型的玻璃基板(厚度未達0.5mm)進行製造液晶顯示器。
然而,上述作法除了會使液晶顯示器因其本身重量因素而易導致基板撓曲等問題之外,在搬運上亦有所困難,因而成為降低製造良率的原因。此外,以此種基板構成的顯示裝置在遇到不預期的衝擊時,也會造成端部破裂、缺口或發生基板整體斷裂的情形。雖亦有考量使用樹脂製的薄膜來代替玻璃基板的方案,然因受限於成膜溫度等的限 制,實用上並不可行。
另一方面,亦有針對構成液晶顯示器其中的一片基板進行蝕刻而削薄厚度的製造方法。根據此製造方法,其中一片基板利用蝕刻形成約0.1~0.2mm的薄層,另一片基板維持約0.3~1.1mm的厚度,則基板的強度增高,且液晶顯示器亦具有足夠的強度。然而,以此種製造方法製造而成的液晶顯示器,仍舊無法滿足市場所要求的薄型化、輕量化程度。並且,此種製造方法亦會增加加工、成型成本。
因此,發展出可在不降低顯示裝置本身的結構強度的前提下達到薄化顯示裝置的技術,是此業界必須刻不容緩投入探討與研究的課題。
為解決習知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一技術樣態是一種顯示裝置,其係將顯示裝置的背板與背光模組的反射片設計在同一層,如此即可使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減去反射片的厚度,進而達到薄化的效果。並且,為了要支撐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導光板下方必須要有背板的支撐,因此本發明的背板設計有局部朝向導光板延伸的支撐結構,進而滿足支撐導光板的需求。另外,於發光源的發光面前方區域的下方維持具有反射片的設計,使背光模組的整體亮度滿足所須達到的發光水準,進一步言,本發明的反射片具有局部朝向發光源延伸的光反射部位,係為一種提高光利用率之設計。再者,本發明還設計使背板與反射片相互卡合的側邊呈非一直線的邊界,除了可加強兩者之間的卡合強 度之外,亦可使反射片不易發生下垂的現象。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的顯示裝置包含面板模組以及背光模組。背光模組設置於面板模組下方。背光模組包含背板、導光板以及反射片。導光板的邊緣受背板承載。反射片設置於導光板下。反射片的邊緣與背板的邊緣水平且未重疊地形成卡合接縫,並且卡合接縫大體上呈鋸齒狀。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板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朝向反射片延伸,用以承載導光板的邊緣,並適於水平且未重疊地卡合反射片。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片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朝向背板延伸,並適於與第一延伸部水平且未重疊地形成卡合接縫。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發光源。每一發光源皆設置於背板上,並大體上正對對應之第二延伸部且不位於相鄰兩第一延伸部之間。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發光源皆具有發光面。並且,每一發光面皆位於對應之第二延伸部上方,並抵靠導光板。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延伸部的水平寬度皆大於對應之發光面的水平寬度。並且,每一第二延伸部的水平寬度係朝向遠離對應之發光面的方向漸擴。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延伸部與每一第二延伸部大體上呈梯形。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發光源皆具有發 光面。並且,每一發光面皆恰好鄰接對應之第二延伸部的邊緣,並抵靠導光板。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延伸部係交錯地卡合於相鄰兩第二延伸部之間,或每一第二延伸部係交錯地卡合於相鄰兩第一延伸部之間。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延伸部與每一第二延伸部大體上呈矩形。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延伸部與第二延伸部形成卡合區域。卡合區域包含卡合接縫,並且背板與反射片於卡合區域內大體上同厚度。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板與反射片各別接觸於導光板下方的表面大體上為共平面。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膠框以及膠帶。膠框組合至背板的內壁。面板模組的邊緣承載於膠框上,並位於背光模組上方。膠帶係由背板與反射片之外表面沿背板之側壁延伸而貼合至面板模組之邊緣。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帶用以貼合背板與反射片之外表面。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帶延伸貼合至卡合區域。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樣態是一種背光模組。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的背光模組包含背板、反射片以及導光板。背板具有第一接合側邊。第一接合側邊為多個斜率或曲率 所形成。反射片具有第二接合側邊。第二接合側邊的輪廓與第一接合側邊的輪廓相互互補,且第一接合側邊與第二接合側邊適於水平且未重疊地卡合。導光板設置於反射片上,且導光板的邊緣受背板鄰近第一接合側邊的部份承載。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上述的背光模組包含背板、反射片以及導光板。背板的側邊具有複數個凸出結構,且任兩相鄰凸出結構之間適於水平且未重疊地卡合反射片的側邊。導光板設置於反射片上並受凸出結構承載。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上述的顯示裝置包含面板模組以及背光模組。背光模組設置於面板模組下方。背光模組包含背板、反射片以及導光板。反射片的邊緣與背板搭接。導光板承載於反射片上。背板與反射片遠離面板模組的一側分別具有第一下表面與第二下表面。第一下表面與第二下表面相對面板模組分別具有第一高度與第二高度。第一高度等於或小於第二高度。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板包含搭接部。第一下表面位於搭接部遠離面板模組的一側。反射片包含本體以及彎折結構。導光板承載於本體上。第二下表面位於本體遠離面板模組的一側。彎折結構位於本體的邊緣,並搭接於搭接部上。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彎折結構包含第一彎折部以及第二彎折部。第一彎折部連接本體,並相對本體朝向面板模組彎折。第二彎折部連接第一彎折部,並相對第一彎折部朝向背板彎折,進而搭接於搭接部上。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搭接部具有第一卡 勾。彎折結構具有第二卡勾。第一卡勾與第二卡勾相互卡合。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彎折結構大體上呈倒U字型。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單面膠帶。單面膠帶黏固至背板與反射片鄰近面板模組的一側,用以使背板與反射片搭接。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雙面膠帶。雙面膠帶黏固於第一下表面與反射片之間,用以使背板與反射片搭接。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的複數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
本發明的一技術態樣是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更具體地說,其係將顯示裝置的背板與背光模組的反射片設計在同一層,如此即可使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減去反射片的厚度,進而達到薄化的效果。並且,為了要支撐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導光板下方必須要有背板的支撐,因此本發明的背板設計有局部朝向導光板延伸的支撐結構,進而 滿足支撐導光板的需求。另外,於發光源的發光面前方區域的下方維持具有反射片的設計,使背光模組的整體亮度滿足所須達到的發光水準,進一步言,本發明的反射片具有局部朝向發光源延伸的光反射部位,係為一種提高光利用率之設計。再者,本發明還設計使背板與反射片相互卡合的側邊呈非一直線的邊界,除了可加強兩者之間的卡合強度之外,亦可使反射片不易發生下垂的現象。
請參照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第1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之部份元件的局部上視圖。第1B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沿第1A圖中之線段1B-1B’的局部剖視圖。第1C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沿第1A圖中之線段1C-1C’的局部剖視圖。
如第1A圖、第1B圖與第1C圖所示,應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的電子裝置可以是可攜式電腦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或是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PDA、手機、遊戲機...等),但並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應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的電子裝置可以是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電子產品,只要顯示裝置1有進一步薄化的需求,皆可應用本發明的概念導入顯示裝置1的設計中。
如第1A圖、第1B圖與第1C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主要包含有背光模組14以及面板模組16。顯示裝置1的背光模組14至少包含發光源140、導光板142、反射片144、電路板146、擴散片148、菱鏡層150、光學膜片152、背板154以及膠框156。背光模組14的膠 框156以其外緣組合至背板154的內壁。背光模組14的膠框156的邊緣承載於背板154上,並且背板154環繞於面板模組16外。背光模組14的導光板142設置於反射片144上,並且導光板142的邊緣受背板154承載。背光模組14的反射片144的邊緣與背板154的邊緣水平且未重疊地相互卡合。背光模組14的發光源140設置於背板154上並鄰近反射片144的側邊。
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發光源140為發光二極體(LED),但並不以此為限。背光模組14的電路板146與發光源140電性連接,並藉由背膠146a貼合於導光板142上。於一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電路板146可為軟性電路板,但並不限於此。背光模組14的擴散片148、菱鏡層150以及光學膜片152依序設置於導光板142上。顯示裝置1的面板模組16的邊緣承載於膠框156上。顯示裝置1的面板模組16包含薄膜電晶體基板160、彩色濾光片基板162、上偏光片164以及下偏光片166。面板模組16的彩色濾光片基板162與薄膜電晶體基板160相互黏合。面板模組16的上偏光片164黏合至彩色濾光片基板162上方。面板模組16的下偏光片166黏合至薄膜電晶體基板160的下方。藉此,背光模組14的發光源140即可發射光線進入導光板142,並受反射片144反射以依序通過擴散片148、菱鏡層150、光學膜片152、下偏光片166、薄膜電晶體基板160、彩色濾光片基板162以及上偏光片164而離開面板模組16,進而可達到供使用者觀賞的功能。
請參照第2A圖。第2A圖為繪示第1A圖中之顯示裝 置1之部份元件於一實施例中的局部上視圖,其中卡合區域EZ以虛線標示。
如第1B圖、第1C圖與第2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背板154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一延伸部154a。位於背板154的第一接合側邊(亦即,背板154上鄰接反射片144的側邊)上的第一延伸部154a朝向反射片144延伸(亦即,背板154於其第一接合側邊上形成凸出結構),用以承載導光板142的邊緣,並適於水平且未重疊地卡合反射片144。藉此,背板154的第一延伸部154a即可延伸至導光板142的下方以達到支撐導光板142的目的,並藉由任兩相鄰的第一延伸部154a水平且未重疊地卡合反射片144的側邊。除了可加強背板154與反射片144兩者之間的卡合強度之外,亦可使反射片144不易發生下垂的現象。
如第1B圖、第1C圖與第2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每一發光源140皆具有發光面140a,並且每一發光面140a皆抵靠導光板142,藉以將發出的光直接射入導光板142中。由於背光模組14的發光源140是設置於背板154上,因此若發光源140的發光面140a前方區域的下方為背板154而非反射片144,則背光模組14的整體亮度會下降約10%(視背板154的反射率而定),因而降低光利用效率。有鑑於此,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反射片144上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二延伸部144a。位於反射片144的第二接合側邊(亦即,反射片144上鄰接背板154的側邊)上的每一第二延伸部144a皆朝向背板154延伸至 對應之發光面140a前方區域的下方(亦即,反射片144於其第二接合側邊上形成凸出結構),並適於與背板154的第一延伸部154a水平且未重疊地形成卡合接縫ES。另一方面來說,背光模組14的每一發光源140皆大體上正對反射片144上對應之第二延伸部144a且不位於相鄰兩第一延伸部154a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由於製造過程或組裝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誤差,因此若欲使每一發光源140的發光面140a皆恰好鄰接對應之第二延伸部144a,則可能會因為公差的因素而無法達成。因此,如第2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每一發光源140的發光面140a的位置稍微朝向反射片144移動(移動的距離大於公差),進而讓每一發光源140的發光面140a皆位於對應之第二延伸部144a上方(亦即,每一發光源140皆位於反射片144的第二延伸部144a與背板154的交界上方),並抵靠導光板142。藉此,即使有公差的問題存在,還是能使每一發光源140的發光面140a鄰接於反射片144的第二延伸部144a的上方,並確保每一發光源140所發出的光完全由反射片144所反射。
如第2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背板154的每一第一延伸部154a係交錯地卡合於反射片144上相鄰兩第二延伸部144a之間,或者反射片144的每一第二延伸部144a係交錯地卡合於背板154上相鄰兩第一延伸部154a之間,藉以達到使背板154與反射片144水平且未重疊地相互卡合的目的,但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亦可僅使背板154的某些第一延伸部154a卡合於反射片144上相鄰兩第二延 伸部144a之間,或使反射片144的某些第二延伸部144a卡合於背板154上相鄰兩第一延伸部154a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背板154的每一第一延伸部154a與反射片144的每一第二延伸部144a大體上呈矩形,但並不以此為限。背板154的每一第一延伸部154a與反射片144的每一第二延伸部144a亦可呈弧形、三角形、非單一斜率之線段所形成的形狀...等,只要能使背板154的第一延伸部154a與反射片144的第二延伸部144a完整(亦即,背板154的第一接合側邊的輪廓與反射片144的第二接合側邊的輪廓相互互補)或局部相互卡合的形狀,皆可應用於本發明中。
請參照第2B圖。第2B圖為繪示第1A圖中之顯示裝置之部份元件於另一實施例中的局部上視圖,其中卡合區域EZ以虛線標示。
如第2B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由於本發明採用發光二極體作為發光源140,因此其所發出的光具有特定的發散角度。若為了避免發光源140所發出的光受到背板354而非反射片344反射,可使反射片344的每一第二延伸部344a的水平寬度皆大於對應之發光源140的發光面140a的水平寬度。並且,為了配合發光源140所發出的光的發散角度,還可進一步使反射片344的每一第二延伸部344a的水平寬度係朝向遠離對應之發光源140的發光面140a的方向漸擴。因此,於一實施例中,背板354的每一第一延伸部354a與反射片344的每一第二延伸部344a可大體上呈梯形,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3A圖以及第3B圖。第3A圖為繪示第2A圖中之顯示裝置1之部份元件於另一實施例中的局部上視圖,其中卡合區域EZ以虛線標示。第3B圖為繪示第2B圖中之顯示裝置1之部份元件於另一實施例中的局部上視圖,其中卡合區域EZ以虛線標示。
如第3A圖所示,相較於第2A圖之發光源140的設置位置,若組裝精度隨著技術的精進而無誤差產生,則第3A圖中之每一發光源540的發光面540a亦可恰好鄰接對應之第二延伸部144a的邊緣(亦即,每一發光源540的發光面540a皆恰好位於反射片144的第二延伸部144a與背板154的交界上方)。藉此,背光模組14的每一發光源540經由各自的發光面540a所發出的光,即可由前方區域的下方第二延伸部144a反射,進而提高光利用效率。
同樣地,相較於第2B圖之發光源140的設置位置,若組裝精度隨著技術的精進而無誤差產生,則第3B圖中之每一發光源540的發光面540a亦可恰好鄰接對應之第二延伸部344a的邊緣(亦即,每一發光源540的發光面540a皆恰好位於反射片344的第二延伸部344a與背板354的交界上方)。藉此,背光模組14的每一發光源540經由各自的發光面540a所發出的光,即可由前方區域的下方第二延伸部344a反射,進而提高光利用效率。
如第1B圖、第1C圖與第2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背板154的第一延伸部154a與反射片144的第二延伸部144a形成卡合區域EZ。卡合區域EZ包含第一延伸部154a與第二延伸部144a之間的卡合接縫ES,並且背板154與 反射片144於卡合區域EZ內大體上同厚度。進一步來說,背光模組14的背板154與反射片144各別接觸於導光板142下方的表面大體上為共平面。藉此,相較於習知的背光模組,本發明設計在同一層的背板154與反射片144即可使顯示裝置1的整體厚度減去反射片144的厚度,進而達到薄化的效果。
如第1B圖與第1C圖與第2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進一步包含膠帶2。膠帶2係由背板154與反射片144之外表面沿背板154之側壁延伸而貼合至面板模組16之邊緣。並且,膠帶2之貼合區域可涵蓋第一延伸部154a與第二延伸部144a所形成的卡合區域EZ。藉由將膠帶2貼合於第一延伸部154a與第二延伸部144a所形成的卡合區域EZ,本發明可進一步加強背板154與反射片144之間相互卡合的強度。相對地,藉由貼合於第一延伸部154a與第二延伸部144a之間非單一斜率或曲率之線段所形成的卡合接縫ES(例如,鋸齒狀、齒條狀、波浪狀…等)上,膠帶2本身的支撐能力亦可獲得提升而使反射片144不易下垂。
請參照第4圖。第4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6的局部剖視圖。
如第4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6的背光模組14同樣至少包含如第1B圖所示的發光源140、導光板142電路板146、擴散片148、菱鏡層150、光學膜片152以及膠框156,並且顯示裝置6的面板模組16同樣至少包含如第1B圖所示的薄膜電晶體基板160、彩色濾光片基板 162、上偏光片164以及下偏光片166,因此上述各元件之間的功能與連接關係不再贅述。
在此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反射片644包含本體644b以及彎折結構644c。反射片644的彎折結構644c位於本體644b的邊緣。背光模組14的導光板142係完整承載於反射片644的本體644b上。背光模組14的背板654包含搭接部654b。反射片644的彎折結構644c搭接於背板654的搭接部654b上。
進一步來說,反射片644的彎折結構644c包含第一彎折部644c1以及第二彎折部644c2。彎折結構644c的第一彎折部644c1連接本體644b,並相對本體644b朝向面板模組16彎折。彎折結構644c的第二彎折部644c2連接第一彎折部644c1,並相對第一彎折部644c1朝向背板654彎折,進而搭接於背板654的搭接部654b上。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背板654與反射片644遠離面板模組16的一側(亦即,第4圖中背板654與反射片644朝下的一側)分別具有第一下表面654a與第二下表面644a。背板654的第一下表面654a係位於搭接部654b遠離面板模組16的一側,而反射片644的第二下表面644a係位於本體644b遠離面板模組16的一側。背板654的第一下表面654a與反射片644的第二下表面644a相對面板模組16分別具有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高度H1係等於第二高度H2。換言之,背板654的第一下表面654a與反射片644的第二下表面644a大體上為共平面。藉此,相較於習知的背光模組,本 實施例中分別具有呈共平面之第一下表面654a與第二下表面644a的背板654與反射片644即可使顯示裝置6的整體厚度減去背板654的厚度,進而達到薄化的效果。
最後,藉由膠帶2由反射片644的第二下表面644a與背板654的第一下表面654a與沿著背板654的側壁延伸而貼合至面板模組16的邊緣,即可使背光模組14與面板模組16相互固定。
請參照第5圖。第5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7的局部剖視圖。
如第5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7的背光模組14同樣至少包含如第4圖所示的發光源140、導光板142電路板146、擴散片148、菱鏡層150、光學膜片152以及膠框156,並且顯示裝置7的面板模組同樣至少包含如第4圖所示的薄膜電晶體基板160、彩色濾光片基板162、上偏光片164以及下偏光片166,因此上述各元件之間的功能與連接關係不再贅述。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背板754同樣包含搭接部754b。背光模組14的反射片744同樣包含本體744b與彎折結構744c。反射片744的彎折結構744c同樣包含第一彎折部744c1與第二彎折部744c2。然而,於本實施例中,背板754的搭接部754b還具有第一卡勾754c。搭接部754b的第一卡勾754c形成於搭接部754b鄰近面板模組16的一側(亦即,第5圖中搭接部754b朝上的一側)。彎折結構744c的第二彎折部744c2還具有第二卡勾744c3。第二彎折部744c2的第二卡勾744c3形成於第二彎 折部744c2遠離面板模組16的一側(亦即,第5圖中第二彎折部744c2朝下的一側)。並且,搭接部754b的第一卡勾754c與第二彎折部744c2的第二卡勾744c3相互卡合,進而可達到防止背板754與反射片744沿第5圖的水平方向相互脫離的功能。於本實施例中,反射片744的彎折結構744c大體上呈倒U字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同樣地,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背板754與反射片744遠離面板模組16的一側(亦即,第5圖中背板754與反射片744朝下的一側)分別具有第一下表面754a與第二下表面754b。背板754的第一下表面754a與反射片744的第二下表面744a相對面板模組16分別具有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高度H1係等於第二高度H2。換言之,背板754的第一下表面754a與反射片744的第二下表面744a大體上為共平面。因此,相較於習知的背光模組,本實施例中分別具有呈共平面之第一下表面754a與第二下表面744a的背板754與反射片744可使顯示裝置7的整體厚度減去背板754的厚度,進而達到薄化的效果。
請參照第6圖。第6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8的局部剖視圖。
如第6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8的背光模組14同樣至少包含如第1B圖所示的發光源140、導光板142電路板146、擴散片148、菱鏡層150、光學膜片152以及膠框156,並且顯示裝置8的面板模組16同樣至少包含如第1B圖所示的薄膜電晶體基板160、彩色濾光片基板 162、上偏光片164以及下偏光片166,因此上述各元件之間的功能與連接關係不再贅述。
在此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導光板142係完整承載於反射片844上。背光模組14的反射片844以其邊緣抵靠背板854。顯示裝置8進一步包含單面膠帶870。顯示裝置8的單面膠帶870係黏固至背板854與反射片844鄰近面板模組16的一側(亦即,第6圖中背板854與反射片844朝上的一側),用以使背板854與反射片844搭接。換言之,背光模組14的背板854與反射片844的上側與下側分別以單面膠帶870與膠帶2黏固,藉以使背板854與反射片844能夠穩固地相互搭接。
同樣地,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背板854與反射片844遠離面板模組16的一側(亦即,第6圖中背板854與反射片844朝下的一側)分別具有第一下表面854a與第二下表面844a。背板854的第一下表面854a與反射片844的第二下表面844a相對面板模組16分別具有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高度H1係等於第二高度H2。換言之,背板854的第一下表面854a與反射片844的第二下表面844a大體上為共平面。因此,相較於習知的背光模組,本實施例中分別具有呈共平面之第一下表面854a與第二下表面844a的背板854與反射片844可使顯示裝置8的整體厚度減去背板854的厚度,進而達到薄化的效果。
請參照第7圖。第7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9的局部剖視圖。
如第7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9的背光模組14同樣至少包含如第1B圖所示的發光源140、導光板142電路板146、擴散片148、菱鏡層150、光學膜片152以及膠框156,並且顯示裝置9的面板模組16同樣至少包含如第1B圖所示的薄膜電晶體基板160、彩色濾光片基板162、上偏光片164以及下偏光片166,因此上述各元件之間的功能與連接關係不再贅述。
在此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4的導光板142係完整承載於反射片944上。背光模組14的背板954與反射片944遠離面板模組16的一側(亦即,第7圖中背板954與反射片944朝下的一側)分別具有第一下表面954a與第二下表面944a。背板954的第一下表面954a與反射片944的第二下表面944a相對面板模組16分別具有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高度H1係小於第二高度H2。顯示裝置9進一步包含雙面膠帶970。顯示裝置9的雙面膠帶970黏固於背板954的第一下表面954a與反射片944的上表面(亦即,第二下表面944a的另一相對面)之間,藉以使背板954與反射片944搭接。
換言之,本實施例中的背板954的第一下表面954a相對面板模組16的距離比較近,因此可藉由雙面膠帶970承載並黏固於反射片944的上表面。藉此,相較於習知的背光模組,本實施例即可使顯示裝置9的整體厚度減去背板954的厚度,進而達到薄化的效果。
由以上對於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明是將顯示裝置的背板與背光模組的反射片設 計在同一層,如此即可使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減去反射片的厚度,進而達到薄化的效果。並且,為了要支撐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導光板下方必須要有背板的支撐,因此本發明的背板設計有局部朝向導光板延伸的支撐結構,進而滿足支撐導光板的需求。另外,於發光源的發光面前方區域的下方維持具有反射片的設計,使背光模組的整體亮度滿足所須達到的發光水準,進一步言,本發明的反射片具有局部朝向發光源延伸的光反射部位,係為一種提高光利用率之設計。再者,本發明還設計使背板與反射片相互卡合的側邊呈非一直線的邊界,除了可加強兩者之間的卡合強度之外,亦可使反射片不易發生下垂的現象。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顯示裝置
14‧‧‧背光模組
140、540‧‧‧發光源
140a、540a‧‧‧發光面
142‧‧‧導光板
144、344‧‧‧反射片
144a、344a‧‧‧第二延伸部
146‧‧‧電路板
146a‧‧‧背膠
148‧‧‧擴散片
150‧‧‧菱鏡層
152‧‧‧光學膜片
154、354‧‧‧背板
154a、354a‧‧‧第一延伸部
156‧‧‧膠框
16‧‧‧面板模組
160‧‧‧彩色濾光片基板
162‧‧‧薄膜電晶體基板
164‧‧‧上偏光片
166‧‧‧下偏光片
2‧‧‧膠帶
6、7‧‧‧顯示裝置
644、744‧‧‧反射片
644a、744a‧‧‧第二下表面
644b、744b‧‧‧本體
644c、744c‧‧‧彎折結構
644c1、744c1‧‧‧第一彎折部
644c2、744c2‧‧‧第二彎折部
654、754‧‧‧背板
654a、754a‧‧‧第一下表面
654b、754b‧‧‧搭接部
744c3‧‧‧第二卡勾
754c‧‧‧第一卡勾
8、9‧‧‧顯示裝置
844、944‧‧‧反射片
844a、944a‧‧‧第二下表面
854、954‧‧‧背板
854a、954a‧‧‧第一下表面
870‧‧‧單面膠帶
970‧‧‧雙面膠帶
EZ‧‧‧卡合區域
ES‧‧‧卡合接縫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第1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部份元件的局部上視圖。
第1B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沿第1A圖中之線段1B-1B’的局部剖視圖。
第1C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沿第1A圖中之線段1C-1C’的局部剖視圖。
第2A圖為繪示第1A圖中之顯示裝置之部份元件於一 實施例中的局部上視圖,其中卡合區域以虛線標示。
第2B圖為繪示第1A圖中之顯示裝置之部份元件於另一實施例中的局部上視圖,其中卡合區域以虛線標示。
第3A圖為繪示第2A圖中之顯示裝置之部份元件於另一實施例中的局部上視圖,其中卡合區域以虛線標示。
第3B圖為繪示第2B圖中之顯示裝置之部份元件於另一實施例中的局部上視圖,其中卡合區域以虛線標示。
第4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5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6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7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140‧‧‧發光源
140a‧‧‧發光面
144‧‧‧反射片
144a‧‧‧第二延伸部
154‧‧‧背板
154a‧‧‧第一延伸部
ES‧‧‧卡合接縫
EZ‧‧‧卡合區域
2‧‧‧膠帶

Claims (24)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面板模組;以及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面板模組下方,該背光模組包含:一背板;一導光板,該導光板的邊緣受該背板承載;以及一反射片,設置於該導光板下,其中該反射片的邊緣與該背板的邊緣水平且未重疊地形成一卡合接縫,並且該卡合接縫大體上呈鋸齒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板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一延伸部,朝向該反射片延伸,用以承載該導光板的邊緣,並適於水平且未重疊地卡合該反射片。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片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二延伸部,朝向該背板延伸,並適於與該等第一延伸部水平且未重疊地形成該卡合接縫。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發光源,每一該等發光源皆設置於該背板上,並大體上正對對應之該第二延伸部且不位於相鄰兩該等第一延伸部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等發光源皆具有一發光面,並且每一該等發光面皆位於對應之該第二延伸部上方,並抵靠該導光板。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等第二延伸部的水平寬度皆大於對應之該發光面的水平寬度,並且每一該等第二延伸部的水平寬度係朝向遠離對應之該發光面的方向漸擴。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延伸部與每一該等第二延伸部大體上呈梯形。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等發光源皆具有一發光面,並且每一該等發光面皆恰好鄰接對應之該第二延伸部的邊緣,並抵靠該導光板。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延伸部係交錯地卡合於相鄰兩該等第二延伸部之間,或每一該等第二延伸部係交錯地卡合於相鄰兩該等第一延伸部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延伸部與每一該等第二延伸部大體上呈矩形。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一延伸部與該等第二延伸部形成一卡合區域,該卡合區域包含該卡合接縫,並且該背板與該反射片於該卡合區域內大體上同厚度。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板與該反射片各別接觸於該導光板下方的表面大體上為共平面。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膠框,組合至該背板的內壁,且該面板模組之邊緣承載於該膠框上,並位於該背光模組上方;以及一膠帶,係由該背板與該反射片之外表面沿該背板之側壁延伸而貼合至該面板模組之邊緣。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膠帶,用以貼合該背板與該反射片之外表面。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板與該反射片形成一卡合區域,該卡合區域包含該卡合接縫,該膠帶延伸貼合至該卡合區域。
  16.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接合側邊,該第一接合側邊為多個斜率或曲率所形成; 一反射片,具有一第二接合側邊,該第二接合側邊的輪廓與該第一接合側邊的輪廓相互互補,且該第一接合側邊與該第二接合側邊適於水平且未重疊地卡合;以及一導光板,設置於該反射片上,且該導光板的邊緣受該背板鄰近該第一接合側邊的部份承載。
  17.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反射片;一背板,其側邊具有複數個凸出結構,且任兩相鄰該等凸出結構之間適於水平且未重疊地卡合該反射片的側邊;以及一導光板,設置於該反射片上並受該等凸出結構承載。
  18.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面板模組;以及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面板模組下方,該背光模組包含:一背板;一反射片,其邊緣與該背板搭接;以及一導光板,承載於該反射片上,其中該背板與該反射片遠離該面板模組的一側分別具有一第一下表面與一第二下表面,該第一下表面與該第二下表面相對該面板模組分別具有一第一高度與一第二高度,並且該第一高度等於或小於該第二高度。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板包含一搭接部,並且該第一下表面位於該搭接部遠離該面板模組的一側,該反射片包含:一本體,其中該導光板承載於該本體上,並且該第二下表面位於該本體遠離該面板模組的一側;以及一彎折結構,位於該本體的邊緣,並搭接於該搭接部上。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彎折結構包含:一第一彎折部,連接該本體,並相對該本體朝向該面板模組彎折;以及一第二彎折部,連接該第一彎折部,並相對該第一彎折部朝向該背板彎折,進而搭接於該搭接部上。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搭接部具有一第一卡勾,該彎折結構具有一第二卡勾,並且該第一卡勾與該第二卡勾相互卡合。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彎折結構大體上呈倒U字型。
  23.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單面 膠帶,黏固至該背板與該反射片鄰近該面板模組的一側,用以使該背板與該反射片搭接。
  24.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雙面膠帶,黏固於該第一下表面與該反射片之間,用以使該背板與該反射片搭接。
TW101122250A 2011-10-28 2012-06-21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TWI454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2250A TWI454800B (zh) 2011-10-28 2012-06-21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CN201210265168.6A CN102768435B (zh) 2011-10-28 2012-07-27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US13/657,974 US8646950B2 (en) 2011-10-28 2012-10-23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9393 2011-10-28
TW101122250A TWI454800B (zh) 2011-10-28 2012-06-21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7682A TW201317682A (zh) 2013-05-01
TWI454800B true TWI454800B (zh) 2014-10-01

Family

ID=45984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2250A TWI454800B (zh) 2011-10-28 2012-06-21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23408B2 (zh)
CN (1) CN102436096A (zh)
TW (1) TWI454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8435B (zh) * 2011-10-28 2015-10-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2748674B (zh) * 2012-06-29 2014-05-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
KR20140091834A (ko) * 2013-01-14 2014-07-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9658479B2 (en) 2013-01-31 2017-05-2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ssembly
KR102132928B1 (ko) * 2013-07-02 2020-07-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장치 및 상기 조명장치를 포함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KR20150141237A (ko) 2014-06-09 2015-12-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569073B (zh) 2014-10-27 2017-02-0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CN207114965U (zh) 2017-05-05 2018-03-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562701A (zh) * 2020-05-27 2020-08-2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3811A1 (en) * 2001-01-16 2002-07-18 Au Optronics Corp. Frame for fixing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thereof
US20070086213A1 (en) * 2005-10-18 2007-04-19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with interengaging frame and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same
US20070211496A1 (en) * 2006-03-03 2007-09-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121641A (zh) * 2010-12-20 2011-07-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17992A (ko) * 2010-08-20 2012-02-2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244215B2 (en) * 2011-09-09 2016-01-26 Apple Inc. Chassis for display backligh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3811A1 (en) * 2001-01-16 2002-07-18 Au Optronics Corp. Frame for fixing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thereof
US20070086213A1 (en) * 2005-10-18 2007-04-19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with interengaging frame and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same
US20070211496A1 (en) * 2006-03-03 2007-09-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121641A (zh) * 2010-12-20 2011-07-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23408B2 (en) 2013-09-03
CN102436096A (zh) 2012-05-02
TW201317682A (zh) 2013-05-01
US20130107567A1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4800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US1098986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558267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89861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sulation sheet and reflection sheet
KR10162153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222229B2 (ja) 表示装置
US11500199B2 (en) Light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6078123A1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CN108227259B (zh) 电子装置
WO2016095333A1 (zh)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US110545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joint portion of a wiring substrate extending from an inside to an outside of the case
US963233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0113490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449995B (zh) 顯示裝置
CN113555412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018938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US11347104B2 (en)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80224595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M572469U (zh)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JP5191280B2 (ja)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CN113628543A (zh) 显示装置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768435B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US864695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0404464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