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1278B - 臨時支架 - Google Patents

臨時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1278B
TWI751278B TW107103849A TW107103849A TWI751278B TW I751278 B TWI751278 B TW I751278B TW 107103849 A TW107103849 A TW 107103849A TW 107103849 A TW107103849 A TW 107103849A TW I751278 B TWI751278 B TW I7512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s
base plate
temporary support
protruding cylindrical
tempor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3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5280A (zh
Inventor
栗栖龍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Kurisu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Kurisu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Kurisu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5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5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1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1278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於用能夠裝卸的連結件連結複數支柱來構築臨時支架之情形下,做到能夠適當地確保複數支柱上下方向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從而能夠以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從下方支承建造物的臨時支架(1)包括複數支柱(10)、中間部連結件(20)以及端部連結件(30、40)。其中,複數支柱(10)分別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彼此間留有間距地沿水平方向而設,中間部連結件(20)安裝在支柱(10)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且能夠裝卸,將該支柱(10)的中間部之間連結起來,端部連結件(30、40)將支柱(10)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之間連結起來。

Description

臨時支架
本發明關於一種於各種建築工地、施工工地等支承建造物時使用的臨時支架。屬於連結複數管材而構築臨時支架這一構造的技術領域。
例如,於各種建築工地、施工工地等,在用臨時支架支承建造物的狀態下從事各種作業。例如將連結部件焊接在四根管材上而一體化且被稱為方形支柱的臨時支架、由粗鋼管構成的臨時支架等,都是一般使用的臨時支架。使用它們便能夠支承具有一定重量的建造物。
上述方形支柱是四根管材藉由焊接而被連結起來的,無法拆分,故每根支柱的重量就會較重。為了增大由鋼管構成的臨時支架所允許的負荷,該臨時支架一般都較粗,而且壁厚也厚,故每根支柱的重量就會較重。因此,使用由習知之方形支柱、鋼管構成之臨時支架的情形下,於工地作業者無法靠人力搬運該臨時支架,只能用吊車等搬運該臨時支架。因此,至今,無法將習知之方形支柱、鋼管等搬進難以設置吊車等之地下坑(pit)、管內以及槽內那樣的密閉室內。
例如,如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那樣,藉 由用能夠裝卸的連結件連結複數支柱,來增大每個臨時支架所允許的負荷這一做法,已為眾人所知曉。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之支柱上設置有用於連結橫架材或斜材的臨時支架用連結金屬件。藉由使用該臨時支架用連結金屬件,便能夠用橫架材、斜材補強臨時支架,不會與水平連接材等發生碰撞。專利文獻2中所公開之臨時支架是這樣構築的:將水平材連結用突出部設置在沿水平方向留出規定間距立著設置的支柱上,並在該水平材連結用突出部上形成孔,讓帶楔機構的水平材與水平材連結用突出部上的孔接合,而將複數支柱連結起來,由此即構築出臨時支架。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臨時支架是這樣構成的:事先將具有楔形孔的金屬托架設置在支柱上,讓水平材與楔形孔相接合,而將複數支柱連結起來,由此即構築出臨時支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27021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5725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4一105572號公報。
根據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臨時支架,係用能夠裝卸的連結件連結複數支柱。因此,很容易拆分臨時支架,從而能夠以一根支柱為單位搬運支柱。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支柱一根的重量一般是人力能夠 搬運那麼重,因此作業者靠人力就能夠將支柱搬運到地下坑、密閉室內,方便性提高。藉由改變組合使用的支柱的根數,則很容易在每個工地設定臨時支架所允許的負荷,這也是一個優點。還能夠根據所支承的建造物的形狀,自由地佈置支柱。換言之,藉由用能夠裝卸的連結件連結複數支柱來構築臨時支架這一做法,具有各種優點。
雖然如上所述,藉由用能夠裝卸的連結件連結複數支柱而構築的臨時支架會具有很多優點,但還是存在以下問題。亦即,支柱的上端部是建造物的負荷直接作用於其上的部分,為了以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則需要適當地維持構成臨時支架的複數支柱的上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支柱的下端部是由底座(jack)等支承的部分,為了以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也需要適當地維持這些下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然而,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3中所公開的連結件係用於將支柱長度方向中間部之間連結起來,並不能將支柱的上端部之間、下端部之間連結起來。
本發明正是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於用能夠裝卸的連結件連結複數支柱來構築臨時支架之情形下,做到能夠適當地確保複數支柱上下方向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從而能夠以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
為達成上述目的,從下方支承建造物的臨時支架包括:複數支柱、中間部連結件以及端部連結件,複數前述支柱分別沿上下方向延伸,複數前述支柱彼此間留有間距地沿 水平方向而設,前述中間部連結件安裝在前述支柱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且能夠裝卸,前述中間部連結件將該支柱的中間部之間連結起來,前述端部連結件將前述支柱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之間連結起來。
根據該構成方式,中間部連結件既能夠安裝到支柱上,又能夠從支柱上拆卸下來,故藉由從支柱上將中間部連結件拆卸下來,便很容易將臨時支架拆分為一根一根的支柱。一根支柱能夠靠人力搬運,故例如能夠靠作業者的力氣將支柱搬運到地下坑、密閉室內。藉由改變欲組合使用的支柱的根數,便很容易在各工地設定臨時支架所允許的負荷。還能夠根據所支承的建造物的形狀,自由地佈置支柱。
於構築臨時支架時,用中間部連結件將複數支柱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之間連結起來,用端部連結件將複數支柱的一端部之間連結起來。藉由用端部連結件將複數支柱的一端部之間連結起來,便能夠適當地維持這些支柱的一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故能夠以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
可以是如下構成方式:前述端部連結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板與固定在該基板上且從該基板朝上方突出的複數突出筒部,前述支柱頂在前述突出筒部的突出方向的一端部上。
根據該構成方式,藉由支柱頂在突出筒部的端部上,便能夠將突出筒部的端部與支柱對接起來,從而可靠地支承建造物。
可以是如下構成方式:前述支柱由上下方向上的一端 部敞開的管材構成,在前述端部連結件上設置有插入筒部,該插入筒部從一端部的開口插入從前述支柱內,該插入筒部從前述突出筒部朝著該突出筒部的中心線方向突出。
根據該構成方式,藉由從支柱的一端部的開口將插入筒部插入該支柱內,端部連結件的突出筒部與支柱便難以沿徑向相對地發生位移,從而能夠用端部連結件將支柱的一端部之間可靠地連結起來。
可以是如下構成方式:前述端部連結件上設置有固定在前述基板與前述突出筒部的外表面上的補強部件。
根據該構成方式,由補強部件將基板與突出筒部連結起來,故能夠抑制突出筒部的傾斜變形等。因此,能夠以更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
可以是如下構成方式:前述補強部件固定在複數前述突出筒部的外表面上。
根據該構成方式,複數突出筒部由補強部件連結起來。故能夠適當地維持複數突出筒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根據本發明,做到了用能夠裝卸的中間部連結件將支柱的中間部之間連結起來,故很容易將臨時支架拆分為一根一根的支柱,從而能夠用人力搬運它們。做到了用端部連結件將支柱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之間連結起來,故能夠適當地維持支柱的一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從而能夠以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
藉由讓支柱頂在端部連結件的突出筒部的突出方向的 一端部上,就能夠將突出筒部的一端部與支柱對接起來,從而能夠可靠地支承建造物。
藉由從支柱的一端部的開口將插入筒部插入該支柱內,端部連結件的突出筒部與支柱便難以沿徑向相對地發生位移,從而能夠用端部連結件將支柱的一端部之間可靠地連結起來。
由補強部件將基板與突出筒部連結起來,故能夠抑制突出筒部的傾斜變形等。因此,能夠以更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
藉由用補強部件將複數突出筒部連結起來,便能夠適當地維持複數突出筒部的相對位置關係。
1‧‧‧臨時支架
10‧‧‧支柱
11‧‧‧管材
12‧‧‧連結部
12a‧‧‧接合孔
13‧‧‧下側小徑部
14‧‧‧下側階梯部
15‧‧‧上側小徑部
16‧‧‧上側階梯部
20‧‧‧中間部連結件
21、61‧‧‧桿材
22、62、78、79‧‧‧接合突出部
23、63‧‧‧突出部
30‧‧‧下側端部連結件
31、41‧‧‧基板
31a‧‧‧通孔
31b‧‧‧插孔
32、42‧‧‧突出筒部
33‧‧‧插入筒部
34、44‧‧‧補強部件
40‧‧‧上側端部連結件
50‧‧‧底座
51‧‧‧基座
52‧‧‧螺絲軸
53‧‧‧活動部
60、70‧‧‧水平補強材
71‧‧‧第一管材
72‧‧‧第二管材
73‧‧‧第三管材
74‧‧‧第一端部件
75‧‧‧第二端部件
76‧‧‧第一角度調整部
77‧‧‧第二角度調整部
80‧‧‧鎖緊螺栓
100‧‧‧建造物
200‧‧‧支承部件
圖1是實施方式1之臨時支架的側視圖。
圖2是顯示臨時支架之各支柱的佈置狀況的俯視圖。
圖3是臨時支架的分解圖。
圖4是支柱的側視圖。
圖5是沿圖4中的V-V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6是中間部連結件的側視圖。
圖7是端部連結件的側視圖。
圖8是端部連結件的俯視圖。
圖9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之相當於圖7的圖。
圖10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之相當於圖8的圖。
圖1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2之相當於圖1的圖。
圖12是沿圖11中的X-X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13是於讓能夠折彎的水平補強材沿水平方向折彎後之狀態下相當於圖12的圖。
圖14是放大顯示用能夠折彎的水平補強材連結支柱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15是於讓能夠折彎的水平補強材沿上下方向折彎後之狀態下相當於圖14的圖。
圖16是第二實施方式之相當於圖1的圖。
圖17是第二實施方式之相當於圖2的圖。
圖18是第二實施方式之相當於圖3的圖。
圖19是第二實施方式之相當於圖5的圖。
下面,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要說明的是,以下較佳實施方式只是從本質上說明本發明之示例而已,並無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適用對象或用途的意圖。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顯示由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臨時支架1支承建造物100之狀態的側視圖。臨時支架1係於例如各種建築工地、施工工地等支承各種建造物100時使用。建造物100例如有:建造混凝土地板、大梁時使用的混凝土框架。從澆注混凝土到讓混凝土固化為止,能夠用臨時支架1支承混凝土框架。建造物100例如還可以是橋梁等。
為支承一個建造物100而構築複數臨時支架1,再將這些臨時支架1連結起來。首先,說明各臨時支架1。各 臨時支架1係將四根支柱10連結起來一體化後而構築成的,四根支柱10中的每根支柱分別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四根支柱10彼此間留有間距地沿水平方向而設。例如,還能夠像圖2之俯視圖所示的那樣使用包括四根支柱10的每個臨時支架1,即讓該臨時支架1排成兩排且將它們彼此連結起來而呈圓弧形。於該情形,建造物100的形狀近似圓形。而且,臨時支架1既能夠排列成直線而彼此連結起來使用,也能夠單獨使用。臨時支架1的數量、排列方式能夠根據建造物1的形狀、大小、重量任意設定。
圖3中亦有顯示,臨時支架1除了包括四根支柱10以外,還包括中間部連結件20、下側端部連結件30、上側端部連結件40以及底座50。其中,該中間部連結件20安裝在構築該臨時支架1的相鄰支柱10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且能夠裝卸,將該支柱10的中間部之間連結起來。該下側端部連結件30將構成該臨時支架1的所有支柱10的下端部之間連結起來。上側端部連結件40將構成該臨時支架1的所有支柱10的上端部之間連結起來。需要說明的是,可以省略底座50。
四根支柱10都是一樣的支柱。該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四根支柱10彼此大致等間距地佈置著,俯視時呈四邊形。但並不限於此,既可以將支柱10佈置成俯視時呈五邊形、六邊形等多邊形,又可以用三根支柱10或兩根支柱10構築臨時支架1。用於構成一個臨時支架1的支柱10的數量能夠任意設定。相鄰的臨時支架1用水平補強材60 連結(圖2中,假想線所示)。
如圖4中放大所示,支柱10具有斷面為圓形的金屬管材11與由金屬板材構成的連結部12。管材11例如能夠用鋼管等構成,將管材11佈置成沿上下方向延伸,設定管材11的長度,使其與欲構築之臨時支架1的高度相一致。管材11的上下方向兩端部分別敞開。在管材11的下部形成有筒狀的下側小徑部13,該下側小徑部13的外徑小於該管材11的上下方向中間部的外徑。藉由形成下側小徑部13,在管材11外周面的下部形成有下側階梯部14。在管材11的上部形成有筒狀的上側小徑部15,該上側小徑部15的外徑小於該管材11的上下方向中間部的外徑。藉由形成上側小徑部15,在管材11外周面的上部形成有上側階梯部16。下側小徑部13和上側小徑部15的斷面形狀相同,長度、外徑以及內徑都相等。支柱10的長度並無特別限定,能夠使其長度滿足工地的要求。還能夠將複數支柱10上下連結起來使用,且支柱10能夠裝卸。
連結部12是供中間部連結件20連結的部分,在管材11的上側、下側以及上下方向中間部各部位分別設置有複數連結部12。如圖5所示,連結部12從管材11的外周面放射狀地朝四個方向突出來。亦即,四個連結部12佈置在管材11的同一高度處。在連結部12內側形成有接合孔12a。接合孔12a朝著連結部12的上方和下方兩個方向敞開。接合孔12a之水平方向上的斷面近似矩形。
如圖6所示,中間部連結件20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 的桿材21與從桿材21的兩端部朝下方突出的楔形接合突出部22。接合突出部22在從上方插入支柱10的接合孔12a內的狀態下與連結部12接合。在桿材21的兩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3。設定中間部連結件20在水平方向上的長度,使其與支柱10的間距相對應。相鄰支柱10間的間距,係根據中間部連結件20的桿材21在水平方向上的長度被設定為規定間距。支柱10間的間距能夠根據建造物100的重量設定。例如,較佳為,建造物100越重,便讓支柱10間的間距越小。例如,能夠將支柱10間的間距設定為150mm至250mm。該實施方式中,將支柱10間的間距設定為200mm。
如圖1、圖3所示,底座50係用於調節四根支柱10的高度,其構造為習知構造。亦即,底座50包括基座51、從基座51朝上方延伸的螺絲軸52以及與螺絲軸52螺合的活動部53。基座51設置在支承部件200上。讓活動部53在與螺絲軸52螺合的狀態下旋轉,即能夠改變活動部53的高度。如圖3所示,螺絲軸52的上側從活動部53的中心部朝著上方突出。活動部53的上表面近似水平延伸,如後所述,下側端部連結件30置於並固定於活動部53的上表面上。
如圖7、圖8所示,下側端部連結件30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板31、固定在該基板31上且從該基板31朝上方突出的四個突出筒部32以及補強部件34。基板31是固定在底座50上的部分,如圖8所示,俯視時,該基板 31的形狀近似四邊形。於基板31的中央部位形成有通孔31a,前述底座50的螺絲軸52的上側穿過該通孔31a。基板31係利用連接部件(未圖示)緊固於底座50的活動部53上,在基板31的周緣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貫通該基板31之複數插孔31b,緊固部件插入該插孔31b內。
將四個突出筒部32佈置成與構成臨時支架1的四根支柱10的佈置位置一致。這些突出筒部32都一樣。各突出筒部32的外徑與構成支柱10的上下方向中間部的部分的外徑大致相等,即與支柱10的下側小徑部13與上側小徑部15以外的部分的外徑大致相等。各突出筒部32的內徑大小要保證能夠將支柱10的下側小徑部13插入突出筒部32內。具體而言,設定各突出筒部32的內徑,使其與下側小徑部13的外徑大致相等,或者使其比下側小徑部13的外徑稍大。藉由將各支柱10的下側小徑部13插入各突出筒部32內,就會將支柱10的下端部之間連結起來,從而適當地維持支柱10的下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藉由將下側小徑部13插入突出筒部32內,下側小徑部13便幾乎不會相對於突出筒部32沿徑向發生位移。於下側小徑部13插入突出筒部32之狀態下,下側階梯部14頂在突出筒部32的上端部上。
補強部件34設置有四個。各補強部件34由固定在基板31的上表面與突出筒部32的外表面上的板材構成,且各補強部件34被佈置成使基板31的上表面朝著上方突出。補強部件34的兩端部固定在相鄰的突出筒部32的外表面 上,兩個突出筒部32由一個補強部件34連結起來。
上側端部連結件40的結構與下側端部連結件30的結構相同,將下側端部連結件30上下倒過來,該下側端部連結件30即能夠作上側端部連結件40用。換言之,上側端部連結件40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板41、固定在該基板41上且從該基板41朝下方突出的四個突出筒部42以及補強部件44。支柱10的上側小徑部15插入突出筒部42內。藉由將各支柱10的上側小徑部15插入各突出筒部42內,支柱10的上端部之間就被連結起來,從而能夠適當地確保支柱10的上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需要說明的是,上側端部連結件40的基板41直接支承建造物100,或者於還有其它部件位於該基板41與建造物100之間的狀態下支承建造物100。還能夠將底座(未圖示)佈置在基板41的上側。
如圖3所示,水平補強材60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桿材61與從桿材61的兩端部朝下方突出的楔形接合突出部62。接合突出部62在從上方插入支柱10的接合孔12a內的狀態下與連結部12接合。在桿材61的兩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63。
設定水平補強材60在水平方向上的長度,使其與相鄰的臨時支架1間的間距相對應。相鄰的臨時支架1間的間距,係根據水平補強材60的桿材61在水平方向的長度被設定為規定間距。臨時支架1間的間距能夠根據建造物100的重量設定。複數臨時支架1由水平補強材60連結起來而 一體化。
接下來,說明係如何按以上所述構築臨時支架1。如上所述,構成一個臨時支架1的資材為四根支柱10、複數中間部連結件20、下側端部連結件30、上側端部連結件40以及底座50。中間部連結件20係僅藉由楔形接合突出部22與支柱10接合,不是藉由焊接等與支柱10接合,故很容易將中間部連結件20安裝在支柱10上,或者將中間部連結件20從支柱10上拆卸下來。而且,各支柱10的下側小徑部13係僅插入各突出筒部32內,而不焊接等,故很容易將下側端部連結件30安裝在支柱10上,或者將下側端部連結件30從支柱10上拆卸下來。上側端部連結件40也一樣。
因此,於工地,容易拆分臨時支架1,也容易構築臨時支架1。於已將臨時支架1拆分之狀態下支柱10係處於非連結狀態,故能夠一根根地搬運支柱10。換言之,一根支柱10的重量係人力能夠搬運之重,因此,例如作業者能夠靠人力將支柱10搬運到地下坑、密閉室內。
構築臨時支架1時,用中間部連結件20將四根支柱10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之間連結起來,用下側端部連結件30將四根支柱10的下端部之間連結起來,用上側端部連結件40將四根支柱10的上端部之間連結起來。藉由將支柱10的下端部之間和上端部之間連結起來,便既能夠適當地維持這些支柱10的下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又能夠適當地維持上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因此,能夠以穩定的 狀態支承建造物100。
像圖9、圖10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那樣,可以在下側端部連結件30上設置四個插入筒部33,該插入筒部33都從下端部(上下方向的一端部)的開口插入各支柱10內。於該變形例1中,未形成支柱10的下側小徑部與上側小徑部15,未圖示。
變形例1中,於下側端部連結件30的插入筒部33的下側分別插入突出筒部32的狀態下藉由焊接等固定好。插入筒部33的外徑大小要能夠將該插入筒部33插入支柱10的下部。具體而言,設定插入筒部33的外徑,使其與支柱10下部的內徑大致相等,或者使其比支柱10下部的內徑稍小。插入筒部33的上側從突出筒部32的上端部朝著該突出筒部的中心線方向(上方)突出。插入筒部33之從突出筒部32突出的部分插入支柱10內。支柱10的下端部頂在突出筒部32的突出方向的一端部(上端部)。是以,支柱10的高度便決定下來,建造物100的重量主要從上方作用於突出筒部32上。藉由將插入筒部33插入支柱10內,支柱10的下端部便幾乎不再相對於突出筒部32沿徑向發生位移。需要說明的是,還能夠使上側端部連結件40具有相同的構造。還可以僅使下側端部連結件30的構造如變形例1所示,或者僅使上側端部連結件40的構造如變形例1所示。
圖11至圖15係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2。變形例2中,如圖11所示,從正面看時,佈置於右側的臨時支架1 的下端部位於佈置於左側的臨時支架1的下端部之下。該情形下,讓構築右側的臨時支架1之支柱10的長度比構築左側的臨時支架1之支柱10的長度長。而且,右側的臨時支架1的支柱10的下側與左側的臨時支架1的支柱10的下側係由水平補強材70連結起來。如圖12至圖15所示,水平補強材70具有第一管材71、第二管材72以及第三管材73。第一管材71經第一角度調整部76與第一端部件74連結起來。第二管材72經第二角度調整部77與第二端部件75連結起來。第三管材73兩端中之一端從第一管材71的與第一端部件74相反之一側插入,兩端中之另一端從第二管材72的與第二端部件75相反之一側插入。第一管材71與第二管材72由第三管材73連結起來,於該連結狀態下,能夠調節第一管材71與第二管材72間的間距。亦即,第三管材73於插入第一管材71內的狀態下被固定在第一管材71上,另一方面,第三管材73於插入第二管材72內的狀態下,能夠相對於第二管材72沿中心線方向滑動。如圖14所示,若上緊設置於第二管材72上的鎖緊螺栓80,鎖緊螺栓80會頂在第三管材73上而能夠阻止第三管材73與第二管材72之間發生相對移動。圖12與圖14顯示增大第一管材71與第二管材72間的間距後的狀態;圖13與圖15顯示縮小第一管材71與第二管材72間的間距後的狀態。
第一端部件74上設置有朝下方突出的楔形接合突出部78。接合突出部78在從上方插入支柱10的接合孔12a 內的狀態下與連結部12接合。同樣,第二端部件75上也設置有楔形接合突出部79。
第一角度調節部76構成為:無級地改變第一管材71相對於第一端部件74的傾斜角,為萬向接頭。第二角度調整部77具有相同的構造。因此,如圖11所示,即使右側的臨時支架1的支柱10與左側的臨時支架1的支柱10的連結部12的高度不同,也能夠用水平補強材70將這些支柱10連結起來。而且,如圖13所示,於右側的臨時支架1的支柱10比左側的臨時支架1的支柱10更靠近後側(圖13的上側)之情形,也能夠用水平補強材70將這些支柱10連結起來。
(第二實施方式)
圖16至圖19係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該第二實施方式中,構築一個臨時支架1的支柱10的根數為五根,這一點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因此,下面,用同一符號表示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並省略說明,對不同部分做詳細的說明。
針對第一實施方式的支柱10為四根之情形,第二實施方式係如圖17所示,在各臨時支架1的中心部增加了支柱10。與此相對應,下側端部連結件30的突出筒部32與上側端部連結件40的突出筒部42為五個。如圖19所示,在同一高度位置處設置有支柱10的八個連結部12,這些連結部12放射狀地突出。
該第二實施方式也與第一實施方式一樣,作業者能夠 靠人力將支柱10搬運到地下坑、密閉室內。五根支柱10的下端部之間用下側端部連結件30連結起來,五根支柱10的上端部之間用上側端部連結件40連結起來。故既能夠適當地維持這些支柱10的下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又能夠適當地維持這些支柱10的上端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因此,能夠以穩定的狀態支承建造物100。
需要說明的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一樣,於第二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下側端部連結件30與上側端部連結件40上設置插入筒部這樣的結構。於第二實施方式中,也可以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2一樣的水平補強材70連結支柱10。
(產業可利用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臨時支架,能夠用於例如在各種建築工地、施工工地等支承建造物的情形。
1‧‧‧臨時支架
10‧‧‧支柱
12‧‧‧連結部
20‧‧‧中間部連結件
30‧‧‧下側端部連結件
31、41‧‧‧基板
32、42‧‧‧突出筒部
34、44‧‧‧補強部件
40‧‧‧上側端部連結件
50‧‧‧底座
51‧‧‧基座
52‧‧‧螺絲軸
53‧‧‧活動部
100‧‧‧建造物
200‧‧‧支承部件

Claims (1)

  1. 一種臨時支架,係從下方支承建造物,前述臨時支架包括:複數支柱、中間部連結件、下側端部連結件以及底座;複數前述支柱分別沿上下方向延伸,複數前述支柱彼此間留有間距地沿水平方向而設;前述中間部連結件安裝在前述支柱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且能夠裝卸,前述中間部連結件將前述支柱的中間部之間連結起來;前述下側端部連結件將前述支柱的下端部連結起來;前述底座用以調整前述支柱的高度;前述下側端部連結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板、固定在前述基板上且從前述基板朝上方突出的複數突出筒部、固定在前述基板的上表面與複數前述突出筒部的外表面上的補強部件;前述補強部件沿著前述基板的上表面延伸,固定於複數個前述突出筒部的外表面並連結複數個前述突出筒部;前述支柱的下端部與前述突出筒部的上端部抵接; 前述底座具有:設置在支承前述臨時支架的支承部件之上表面的基座、從前述基座朝上方延伸的螺絲軸、與前述螺絲軸螺合的活動部,且前述螺絲軸的上側從前述活動部的中心部朝著上方突出;前述下側端部連結件的前述基板利用連接部件固定於前述活動部,於前述基板的中央部位形成有供前述活動部的上側穿過的通孔。
TW107103849A 2017-09-25 2018-02-02 臨時支架 TWI751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3484A JP6940870B2 (ja) 2017-09-25 2017-09-25 支保工
JP2017-183484 2017-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5280A TW201915280A (zh) 2019-04-16
TWI751278B true TWI751278B (zh) 2022-01-01

Family

ID=6617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849A TWI751278B (zh) 2017-09-25 2018-02-02 臨時支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40870B2 (zh)
TW (1) TWI7512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17653B1 (ja) 2020-05-25 2021-08-11 株式会社クリ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支保工
JP6917657B1 (ja) * 2020-09-10 2021-08-11 株式会社クリ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仮設足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0926Y (zh) * 1992-11-17 1993-08-25 于兴业 套管升降式内交手组合架
JPH08128189A (ja) * 1994-10-31 1996-05-21 Fujita Corp 高さ調節可能な多目的軸組構造体
JPH0996114A (ja) * 1995-09-29 1997-04-08 Nisso Ind Co Ltd 型枠支保工
JPH10176414A (ja) * 1996-12-18 1998-06-30 Takanari Munekiyo 建枠体を使用する支保工及び建築建枠などの施行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1241497A (ja) * 1997-12-26 1999-09-07 Tatsuo Ono 枠体及び枠体を組付けた構造体
CN2561868Y (zh) * 2002-04-30 2003-07-23 陈坚 一种三角形立柱脚手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0926Y (zh) * 1992-11-17 1993-08-25 于兴业 套管升降式内交手组合架
JPH08128189A (ja) * 1994-10-31 1996-05-21 Fujita Corp 高さ調節可能な多目的軸組構造体
JPH0996114A (ja) * 1995-09-29 1997-04-08 Nisso Ind Co Ltd 型枠支保工
JPH10176414A (ja) * 1996-12-18 1998-06-30 Takanari Munekiyo 建枠体を使用する支保工及び建築建枠などの施行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1241497A (ja) * 1997-12-26 1999-09-07 Tatsuo Ono 枠体及び枠体を組付けた構造体
CN2561868Y (zh) * 2002-04-30 2003-07-23 陈坚 一种三角形立柱脚手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60082A (ja) 2019-04-18
TW201915280A (zh) 2019-04-16
JP6940870B2 (ja) 202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505537A (ja) モジュール式建物用コネクタ
JP2008025125A (ja) 柱ユニットおよび柱ユニットを用いた建物の施工方法
US20150152654A1 (en) Support steel pipe and bracket for scaffolding or falsework, and scaffolding or falsework
AU2015101975A4 (en) A joiner
TWI751278B (zh) 臨時支架
US20160115697A1 (en) Suspended scaffold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therefor
US2020015779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multi-story building utilizing modular components
KR20170027235A (ko) Pc기둥에 설치된 임시브래킷을 활용한 pc기둥 및 pc보의 강접합 결합구조, 이를 이용한 모듈러 시스템
JP6210608B1 (ja) 支保工
JP2019157531A (ja) 支持フレームおよび荷受けステージの設置方法
JPH08284439A (ja) 重荷重形型枠支保工ならびにその部材
KR101707037B1 (ko) 조립식 시스템 비계와 그 설치 방법
KR102255700B1 (ko) 트러스 발판 테이블 장치
KR200491378Y1 (ko) 안전 발판의 지지대 및 비계
KR100482272B1 (ko) 건축용 서포트 파이프
JP7453686B2 (ja) 支保工
KR101216734B1 (ko) 표준규격 안전발판 설치용 서포트모듈 및 상기 모듈이 연속적으로 설치된 서포트모듈시스템
KR20230169041A (ko) 길이조절모듈, 그를 가지는 철골 구조물, 및 그를 가지는 흙막이 버팀보 구조물
JP5502653B2 (ja) 支柱部材およびホゾ材ならびに仮設足場
JP2012122266A (ja) 吊り足場支持金具
KR200370427Y1 (ko) 건축용 서포트 파이프
CN105464218A (zh) 一种落地桁架销轴连接节点结构
KR20010037634A (ko) 고하중용 비계
WO2016025984A1 (en) Cantilever bracket
JP2021046711A (ja) ユニット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