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8711B - 索體錨定零件、楔子裝拆治具、及拔出治具 - Google Patents

索體錨定零件、楔子裝拆治具、及拔出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8711B
TWI748711B TW109137188A TW109137188A TWI748711B TW I748711 B TWI748711 B TW I748711B TW 109137188 A TW109137188 A TW 109137188A TW 109137188 A TW109137188 A TW 109137188A TW I748711 B TWI748711 B TW I7487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cable
cable body
bolt
f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7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8952A (zh
Inventor
浦田容輔
平井仁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製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製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製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8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8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8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87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14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using we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04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with wedging action, e.g. friction c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索體錨定零件,具備:嵌合構件11,其具備筒狀體部,以供索體2插通;第一構件12,其插通前述筒狀體部且抵接前述索體2;及,第二構件13,其插通前述筒狀體部且具有楔子形狀部分;其中,以當前述筒狀體部與第一構件12嵌合時,在第一構件12與嵌合構件11之間產生可拘束前述索體2的力量的方式而構成;並且,以當前述筒狀體部與第二構件13嵌合時,在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與嵌合構件11之間產生可拘束前述索體2的力量的方式而構成。

Description

索體錨定零件、楔子裝拆治具、及拔出治具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以將鋼索等索體加以錨定之索體錨定零件、及用以拔出楔子等之楔子裝拆治具或拔出治具。
使用了楔子之零件,是被用來作為用以將鋼索(wire rope)等索體加以錨定之零件。專利文獻1中,揭露關於這種使用了楔子之零件(楔子夾具)之技術。 由專利文獻1揭露的楔子夾具,是作業性優異且可得到高接合效率之非常優異的夾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00961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使用了楔子之緊固零件,其利用了藉由打入楔子所產生的緊固力。亦即,基於楔子形狀,實行較厚部分的打入,藉此得到緊固力。例如,對於比較柔軟的繩索(rope),為了得到高緊固力而必須進行較厚部分的打入。為了提升此作業性,考慮增加楔子形狀的傾斜角度。對於較短的打入距離,就能夠進行較厚部分的打入。然而,此時,會有雖然打入距離變短,卻使得打入所需的打擊力增大,反而造成作業性降低的情況。 另一方面,當降低楔子形狀的傾斜角度時,只要較小的打入所需的打擊力即可進行,卻會使得當要打入較厚部分時所需的打入距離變長。打入距離變長,會有需要增大楔子的尺寸,造成零件變長變大的問題。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問題點,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了楔子之索體錨定零件,可降低打入所需的打擊力,並且降低零件的大型化。又,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拔出楔子等之拔出治具。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構成1) 一種索體錨定零件,其特徵在於,具備:嵌合構件,其具備筒狀體部,以供索體插通;第一構件,其插通前述筒狀體部且抵接前述索體;及,第二構件,其插通前述筒狀體部且具有楔子形狀部分;其中,以當前述筒狀體部與前述第一構件嵌合時,在前述第一構件與前述嵌合構件之間產生可拘束前述索體的力量的方式而構成;並且,以當前述筒狀體部與前述第二構件嵌合時,在前述第一構件和前述第二構件與前述嵌合構件之間產生可拘束前述索體的力量的方式而構成。
(構成2) 如構成1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第一構件被打入前述筒狀體部中的狀態下,以在前述第一構件與前述筒狀體部之間形成有供前述第二構件插入之空間部的方式而構成。
(構成3) 如構成1或構成2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一構件具有楔子形狀部分。
(構成4) 如構成3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一構件的楔子形狀部分,在前端部側具備傾斜角度被較大地形成的第一傾斜部。
(構成5) 如構成4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筒狀體部的內面的供前述第一構件插入的一側,具備與前述第一傾斜部卡合之第一傾斜面。
(構成6) 如構成3或構成4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二構件的楔子形狀部分的傾斜角度,在前述第一構件的楔子形狀部分的傾斜角度以下。
(構成7) 如構成1至構成6中任一構成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一構件的寬度,被形成為比前述第二構件的寬度更大; 前述筒狀體部,具備:第一嵌合孔,其具有比前述第一構件的寬度更大的寬度;及,第二嵌合孔,其具有比前述第二構件的寬度更大且比前述第一構件的寬度更小的寬度,並與前述第一嵌合孔連通。
(構成8) 如構成1至構成7中任一構成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筒狀體部的內面上形成有以兩面來與前述索體接觸的接觸面。
(構成9) 如構成1至構成7中任一構成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第一構件上形成有以兩面來與前述索體接觸的接觸面。
(構成10) 如構成9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一構件具有基於前述兩面的接觸面之V字形狀,在前述筒狀體部的內面中的與該第一構件的V字形狀的前端部相對向的處所,形成有凹部。
(構成11) 如構成1至構成10中的任一構成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第二構件的後端部形成有螺絲孔;在前述嵌合構件上形成有裝拆治具卡合部,該裝拆治具卡合部用以安裝楔子裝拆治具,該楔子裝拆治具用以裝拆前述第二構件。
(構成12) 一種楔子裝拆治具,用以裝拆構成11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的前述第二構件,該楔子裝拆治具的特徵在於,具備:螺栓構件,其卡合於前述螺絲孔;固定安裝部,其可被安裝於前述裝拆治具卡合部上;及,框架部,其具備螺栓插通孔,以供前述螺栓構件插通;其中,在將前述固定安裝部安裝於前述裝拆治具卡合部上的狀態下,當前述螺栓構件已插通螺栓插通孔並卡合於前述螺絲孔中,且使已螺合再該螺栓構件上之螺帽,相對於前述框架部進行緊固時,會對於前述第二構件產生拉拔力。
(構成13) 如構成12所述之楔子裝拆治具,其中,在前述框架部上形成有第二螺栓孔,該第二螺栓孔可螺合用以將前述第二構件推入之第二螺栓構件。
(構成14) 如構成12或構成13所述之楔子裝拆治具,其中,在前述框架部上形成有第一螺栓孔,該第一螺栓孔可螺合用以將前述第一構件推入之第一螺栓構件。
(構成15) 一種拔出治具,用以將拔出對象物拔出,該拔出治具的特徵在於,具備:卡合部,其可卡合於前述拔出對象物上;及,拉拔機構,其基於螺絲機構來擴大前述拔出對象物被埋入之部分與前述卡合部之間的距離。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了楔子之索體錨定零件,可降低打入所需的打擊力,並且降低零件的大型化。
以下,參照圖式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另外,以下的實施形態是將本發明具體化時的一種形態,並非將本發明限定於其範圍內。
<實施形態1> 第1圖A~第1圖C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索體錨定零件之圖,第1圖A是立體圖,第1圖B是側視圖,第1圖C是立體分解圖。 又,第2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索體錨定零件的使用狀態的一例之圖。 本實施形態的索體錨定零件1,為了將鋼索等索體2的末端加以錨定,而被緊固在索體2的末端部。第2圖的例子中,為了使索體2緊固於支柱3,使索體錨定零件1被緊固在索體2的端部,該索體2已插通支柱3所形成的孔。被緊固於索體2上之索體錨定零件1抵接支柱3,藉此即便張力(第2圖中的往左方向的拉伸力)施加於索體2時,索體2仍緊固於支柱3上而不會脫落。 本實施形態的索體錨定零件1,如第1圖A~第1圖C所示,具備:第一構件12,其具有楔子形狀部分;第二構件13,其具有楔子形狀部分;及,嵌合構件11,其具備筒狀體部,可供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及索體2插入內部。 藉由將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與索體2一起打入嵌合構件11的內部所產生的壓力,在嵌合構件11、第一構件12、第二構件13及索體2的各自彼此之間產生摩擦力,藉此將索體錨定零件1緊固於索體2上。
第4圖A和第4圖B是表示第一構件12之圖,第4圖A是立體圖,第4圖B是剖面圖。 第一構件12,是具有由第二傾斜部122所形成的楔子形狀之構件。又,在其前端部側具備第一傾斜部121,該第一傾斜部121的傾斜角度被形成為比第二傾斜部122的傾斜角度更大。另外,第一傾斜部121和第二傾斜部122的傾斜角度,是指相對於第一構件12的底面之第一傾斜部121和第二傾斜部122的相對角度,亦即楔子形狀的角度。 第一構件12,相較於後面說明的嵌合構件11的索體緊固部111和第二嵌合孔113的寬度,被形成為寬度更大。 在第一構件12的後端側形成有往寬度方向突出的凸緣部123。凸緣部123,以使第一構件12不會完全地進入嵌合構件11的第一嵌合孔112中的方式作為抵接部而發揮機能。 在第一構件12的頂面,印有”上”的標誌(刻印)以表示是頂面側,且印有”1”的標誌(刻印)以表示是第一個要打入嵌合構件11中。另外,”上”是指上的漢字。任一標誌都是用於作業失誤等的抑制和作業的效率化。另外,此處以藉由刻印來形成的標誌作為例子,也可以利用任意方法來形成標誌,只要可在第一構件12上標記標誌即可(以下說明的各標誌也同樣)。
第5圖A和第5圖B是表示第二構件13之圖,第5圖A是立體圖,第5圖B是剖面圖。 第二構件13,是具有由傾斜部132所形成的楔子形狀之構件。另外,傾斜部132的傾斜角度,是指相對於第二構件13的底面之傾斜部132的相對角度,亦即楔子形狀的角度。 第二構件13的寬度,相較於第一構件12的寬度,被形成為更小。 在第二構件13的後端部,形成有螺絲孔135。 又,在第二構件13的後端側形成有往寬度方向突出的凸緣部133。凸緣部133,以使第二構件13不會完全地進入嵌合構件11的第二嵌合孔113中的方式作為抵接部而發揮機能。 在第二構件13的頂面,印有”上”的標誌(刻印)以表示是頂面側,且印有”2”的標誌(刻印)以表示是第二個要打入嵌合構件11中。任一標誌都是用於作業失誤等的抑制和作業的效率化。
第3圖A~第3圖D是表示嵌合構件11之圖,第3圖A是立體圖,第3圖B是側視圖,第3圖C是沿著第3圖B的A-A剖線之剖面圖,第3圖D是沿著第3圖B的B-B剖線之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嵌合構件11,整體被形成為筒狀體部,以承受第一構件12、第二構件13及索體2的進入。 在嵌合構件11的內部,形成有索體緊固部111、第一嵌合孔112、第二嵌合孔113之彼此連通的3個貫通孔。 索體緊固部111,被設置成與第一嵌合孔112連通,且形成有以兩面來與索體2接觸的接觸面111a、111b,藉此被形成為V字溝狀。藉由該V字溝狀的兩面來發揮拘束索體2的機能,與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同樣,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一嵌合孔112,被設置成與索體緊固部111和第二嵌合孔113連通,具有比第一構件12的寬度更大之寬度,且被形成為內部可供第一構件12插入。 如第3圖B所示,在第一嵌合孔112的頂面,具有第二傾斜面112T2,該第二傾斜面112T2具有θ1的傾斜角度(與第一嵌合孔112的底面的相對角度)。又,在插入第一構件12的一側,具有第一傾斜面112T1,該第一傾斜面112T1具有θ2的傾斜角度(與第一嵌合孔112的底面的相對角度)。第一傾斜面112T1,是當第一構件12的插入時,與第一構件12的第一傾斜部121卡合的一面,θ2與第一傾斜部121的傾斜角度約略相同。又,第二傾斜面112T2,是當第一構件12嵌合時,與第一構件12的第二傾斜部122卡合的一面,θ1與第二傾斜部122的傾斜角度約略相同。 第二嵌合孔113,被設置成與第一嵌合孔112連通,具有比第二構件13的寬度更大且比第一構件12的寬度更小之寬度,且被形成為內部可供第二構件13插入。 在第二嵌合孔113的頂面,具有傾斜面113T,該第傾斜面113T是當第二構件13嵌合時,與第二構件13的傾斜部132卡合的一面,第二傾斜面112T2與傾斜面113T的相對角度,與傾斜部132的傾斜角度約略相同。 在嵌合構件11的頂面和底面,形成有裝拆治具卡合部(本實施形態中的卡合溝)115,其如後說明地用以安裝楔子裝拆治具。 又,如第1圖B所示,在嵌合構件11的側面,分別地對應於第一嵌合孔112、和第二嵌合孔113的位置,印有分別地表示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之標誌(刻印)。任一標誌都是用於作業失誤等的抑制和作業的效率化。
接著,說明具有上述構成之索體錨定零件1的對於索體2的緊固。
首先,使索體2通過嵌合構件11的內部。索體2,在緊固時位於索體緊固部111中,基本上使索體2通過索體緊固部111附近。 接著,將第一構件12往第一嵌合孔112插入,並逐漸打入。第6圖A和第6圖B是表示在插入第一構件12時的圖,第6圖A是在與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以平行的面切開索體錨定零件1的中央部而得之剖面圖(以下稱為「縱剖面圖」),第6圖B是沿著第6圖A的C-C剖線之剖面圖。如第6圖A和第6圖B所示,在插入第一構件12時,在嵌合構件11的第一傾斜面112T1與第一構件12的第一傾斜部121卡合的同時,第一構件12被逐漸地打入。 本實施形態的第一構件12,藉由第一傾斜部121來將第一構件12的前端部形成為較薄,所以第一構件12的前端的插入的作業性優異。又,第一傾斜部121的傾斜角度較大地形成,所以相對於打入距離之楔子的厚度(亦即緊固力)的增加變大。楔子(第一構件12)的打入初期,緊固力小,因此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小。因此,打入初期,不需要大的打擊力來進行打入,所以藉由傾斜角度設為較大的第一傾斜部121,可提升作業效率(設為更短的打入距離)。同時,也謀求縮小第一構件12的打入方向的尺寸。 若第一構件12的打入繼續發展,則嵌合構件11的第二傾斜面112T2,與第一構件12的第二傾斜部122卡合。相較於第一傾斜部121,第二傾斜部122被設定為傾斜角度較小,所以即便在楔子(第一構件12)的打入繼續發展造成反作用力的增大時,也能夠將所需的打擊力抑制在容許範圍中,使得作業性優異。 根據上述說明可理解,索體錨定零件1,以嵌合構件11(筒狀體部)與第一構件12嵌合時,藉由基於第一構件12的楔子形狀所產生的壓力而在第一構件12與嵌合構件11之間產生可拘束索體2的力量的方式而構成。
若第一構件12的打入結束,則將第二構件13往第二嵌合孔113插入並逐漸地打入。自第6圖B也可理解,第一嵌合孔112和第二嵌合孔113具有上述說明的構成,藉此在將第一構件12打入筒狀體部的狀態下,在第一構件12與筒狀體部之間,形成有供第二構件13插入之空間部,並將第二構件13插入該空間部。 第7圖A和第7圖B是表示第二構件13的打入時之圖,第7圖A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1之縱剖面圖,第7圖B是沿著第7圖A的D-D剖線之剖面圖。 第二構件13,其底面與第一構件12接觸,其頂面與第二嵌合孔113的頂面也就是傾斜面113T接觸的同時,被逐漸地打入。 亦即,索體錨定零件1,以當嵌合構件11(筒狀體部)與第二構件13嵌合時,藉由基於第二構件13的楔子形狀所產生的壓力而在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與嵌合構件11之間產生可拘束索體2的力量的方式而構成。
第8圖A和第8圖B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1已實行對於索體2的緊固的狀態之圖,第8圖A是縱剖面圖,第8圖B是沿著第8圖A的E-E剖線之剖面圖。 自第8圖B也可理解,在第二構件13已被打入的狀態下,第一構件12被往下壓下,使得嵌合構件11的第二傾斜面112T2與第一構件12的第二傾斜部122成為分開的狀態。 索體錨定零件1,具有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的2個楔子,藉此能夠縮小各自的楔子的傾斜角度,並且使零件的長度縮小。亦即,能夠使打入所需的打擊力變小,並且也使索體錨定零件1的長度尺寸變小。 另一方面,用以產生緊固力之楔子的厚度的增加量,是由第一構件12產生的增加量和第二構件13產生的增加量加總而成,所以能夠得到高緊固力。 亦即,能夠小型化並且得到高緊固力,且是一種作業性優異的索體錨定零件。
如以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索體錨定零件1,能夠降低打入所需的打擊力,並且使零件小型化,而發揮能夠小型並且得到高緊固力之非常優異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以具有2根楔子之索體錨定零件作為例子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受限於此,也可以是具有3根以上的楔子之索體錨定零件。
本實施形態中,以V字溝(接觸面111a、111b)被形成在嵌合構件11(筒狀部)側之索體錨定零件作為例子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受限於此,也可以如實施形態4所示,在第一構件12側形成有以兩面來與索體2接觸之接觸面。
又,本實施形態中,用以供打入第二構件13之第二嵌合孔113,主要是基於嵌合構件11(筒狀體部)的貫通孔的形狀來形成,藉此形成的”在第一構件被打入筒狀體部中的狀態下,在第一構件與筒狀體部之間所形成的供第二構件插入之空間部”是一個例子,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 例如第15圖所示,也可以使用在頂面具有凹部之第一構件12’’’,藉此形成用以供打入第二構件13之空間部。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第一構件12的第二傾斜部122與第二構件13的傾斜部132的傾斜角度相同,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將第二構件的楔子形狀部分的傾斜角度,設為比第一構件的楔子形狀部分的傾斜角度更小。 第二個打入的第二構件,在打入時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會變大,所以對應於需要來使第二構件的傾斜角度變小,藉此將所需的打擊力抑制在容許範圍中。
<實施形態2> 在實施形態2中,說明楔子裝拆治具,該楔子裝拆治具是用以對於實施形態1的索體錨定零件1實行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的裝拆之治具。 第9圖A~第9圖C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楔子裝拆治具(拔出治具)的使用狀態之圖。第9圖A是表示打入第一構件12的狀態的說明圖,第9圖B是表示打入第二構件13的狀態的說明圖。第9圖C是表示拔出第二構件13的狀態的說明圖。
本實施形態的楔子裝拆治具4,具有側視時呈約略ㄈ字型的框架(框架部)40。在ㄈ字型的開口側也就是前端側,形成有固定安裝部44,該固定安裝部44可被安裝於嵌合構件11的裝拆治具卡合部115上。本實施形態的固定安裝部44被形成為凸部,該凸部可卡合於卡合溝也就是裝拆治具卡合部115。 以在框架40的ㄈ字型被安裝於嵌合構件11上的狀態下,能夠在其內部空間裝拆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的方式而構成。 在ㄈ字型的封口側也就是背面,形成有螺栓插通孔41、第一螺栓孔42及第二螺栓孔43。 第一螺栓孔42是螺絲孔,其螺合用以將第一構件12推入之第一螺栓構件B1。如第9圖A所示,以螺合於該第一螺栓孔42中之第一螺栓構件B1的前端抵接第一構件12的後端的方式,且第一螺栓構件B1與第一構件12的打入進行方向呈約略平行的方式而構成。 第二螺栓孔43是螺絲孔,其螺合用以將第二構件13推入之第二螺栓構件(與本實施形態中的第一螺栓構件B1相同)。如第9圖B所示,以螺合於該螺栓孔43中之第二螺栓構件的前端抵接第二構件13的後端的方式,且第二螺栓構件與第二構件13的打入進行方向呈約略平行的方式而構成。 螺栓插通孔41,是供卡合於第二構件13的後端部的螺絲孔135中之螺栓構件B2插通之螺栓插通孔。螺栓插通孔41,不是與螺栓構件B2螺合的螺絲孔,而是可使螺栓構件B2滑動接觸地插通的孔。螺栓插通孔41,如第9圖C所示,以與第二構件13的拔出進行方向呈約略平行的方式而構成。
接著,說明索體錨定零件1的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的裝拆,該裝拆使用了具有上述構成之楔子裝拆治具4。
如第9圖A所示,將固定安裝部44安裝於嵌合構件11的裝拆治具卡合部115上,藉此將楔子裝拆治具4安裝於索體錨定零件1上。再者,將螺合於第一螺栓孔42中之第一螺栓構件B1加以擰入,藉此實行第一構件12的打入。
接著,如第9圖B所示,將螺合於第二螺栓孔43中之第二螺栓構件(與本實施形態中的第一螺栓構件B1相同)加以擰入,藉此實行第二構件13的打入。另外,打入所使用的第二螺栓構件,也可以是沒有螺合於第二螺栓孔43中之螺栓構件,而僅是抵接於第二構件13的後端部並將第二構件13推入。
如上述地實行第一構件12和第二構件13的打入,以將索體錨定零件1緊固於索體2。
當拆卸索體錨定零件1時,將楔子裝拆治具4上下反轉並安裝於索體錨定零件1上,藉此使螺栓插通孔41配置成相對向於第二構件13的後端的螺絲孔135。 如第9圖C所示,將螺栓構件B2插通在螺栓插通孔41中,並使螺栓構件B2的前端的小徑螺絲部螺合於第二構件13的後端的螺絲孔135中。在此狀態下擰入螺帽N1,藉此螺帽N1抵接於框架40,若並進一步緊固螺帽N1,則螺栓構件B2會相對地被拔出。藉此可拔出與螺栓構件B2卡合的第二構件13。 另外,在利用將螺帽N1緊固時承受的力量來使螺栓構件B2旋轉的方向,成為使螺栓構件B2的小徑螺絲部擰入螺絲孔135中的旋轉方向。因此,在將螺帽N1緊固時,螺栓構件B2與第二構件13的卡合不會鬆開。
如以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的楔子裝拆治具4,能夠藉由螺栓和螺帽的緊固來實行楔子(第一構件12、第二構件13)的打入和拔出。螺栓和螺帽的緊固是使用衝擊板手(impact wrench)等來實行,而能夠容易且效率良好地實行作業。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以使用楔子裝拆治具4來拔出第二構件13作為說明,但是也可以藉由楔子裝拆治具4來拔出第一構件12。 又,本實施形態中,是以將在打入第二構件13時所使用的第二螺栓孔43、及在拔出時所使用的螺栓插通孔41加以個別地形成,並將楔子裝拆治具4上下反轉來使用的型態作為例子,但是兩者也可以共通化地使用。例如將所使用的螺栓構件B2,設為比第一螺栓構件B1更細的尺寸,藉此能夠不螺合於第二螺栓孔43中而插通第二螺栓孔43。另外,即便使用相對於第二螺栓孔43更細的螺栓來作為螺栓構件B2,若兩者的螺紋溝與螺紋牙互相咬合則仍為不佳,所以也可以是藉由使用兩者的螺紋溝與螺紋牙的節距不同的螺栓等來抑止兩者的咬合。
本實施形態,說明了使用於實施形態1的索體錨定零件1上的楔子裝拆治具,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上述說明的治具的概念,能夠使用於任意的拔出對象物。 亦即,與拔出對象物卡合之卡合部(相當於本實施形態中的螺栓構件),與拔出對象物被埋入之部分(相當於本實施形態中的嵌合構件)之間的距離,基於螺絲機構來使該距離擴大的拔出機構(相當於本實施形態中的框架、螺栓構件、螺帽),與上述說明的概念同樣地,藉由該拔出機構,能夠作成一種裝拆治具,其可藉由螺帽的緊固等螺絲機構處所的旋轉來將拔出對象物加以拔出。 拔出對象物與卡合部的卡合,除了本實施形態這樣藉由螺絲(螺紋)之卡合之外,能夠使用任意的卡合方法。當拔出對象物和卡合部可以是拋棄式時,也可以採用不可拆卸之卡合方法。 拔出機構能夠採用任意構造,該構造能夠基於螺絲機構來擴大卡合部與拔出對象物被埋入之部分之間的距離。本實施形態中,以將拔出機構(框架)安裝於拔出對象物被埋入之部分(嵌合構件)上作為例子,但是拔出機構不限定於是安裝於拔出對象物被埋入之部分,只要能夠”基於螺絲機構來擴大卡合部與拔出對象物被埋入之部分之間的距離”即可。例如,本實施形態中,框架40,具有抵接支柱3之構造,藉此,作為以能夠擴大卡合部(螺栓構件)與被埋入之部分(嵌合構件)之間的距離的方式來支持之構造,亦即,也可以具有抵抗將螺帽加以緊固時所產生的拉伸力並支持之構造。
<實施形態3> 第10圖A~第10圖C、及第11圖,表示實施形態3的索體錨定零件及與其對應的楔子裝拆治具。第10圖A是以剖面來表示本實施形態的索體錨定零件1’的一部分之圖,第10圖B是俯視圖,第10圖C是表示對索體錨定零件1’使用本實施形態的楔子拔出治具4’的狀態之圖,第11圖是表示楔子裝拆治具4’之前視圖。 索體錨定零件1’,在嵌合構件11’的後部側具有錨定部116,該錨定部116可與錨定螺絲5緊固,藉此能夠使錨定螺絲5和索體2互相緊固。
在嵌合構件11’的前方側所形成的筒狀體部及被打入其中的第一構件12、第二構件13的構成,與實施形態1同樣,所以在此省略說明。 錨定部116,在筒狀體部的兩側面往後方延伸,其後端被結合於後端面,俯視時(第10圖B)被形成為約略ㄈ字型。後端面,具有可供錨定螺絲5插通且利用螺帽來固定之構成。 在錨定部116的在筒狀體部的兩側面往後方延伸的部分的內表面,形成有裝拆治具卡合部(此處為卡合溝)115’,用以安裝楔子裝拆治具4’。
楔子裝拆治具4’,是藉由板材狀的構件的框架來構成,且形成有當打入第一構件12時使用的第一螺栓孔42’、及當打入第二構件13時使用的第二螺栓孔43’。另外,本實施形態的第二螺栓孔43’,如上述說明,與當拔出第二構件13時使用的供螺栓構件插通的螺栓插通孔,可以共通化地使用。 如第11圖所示,在楔子裝拆治具4’的下端側,形成有二分叉狀的固定安裝部44’,該固定安裝部44’可被安裝於嵌合構件11’的裝拆治具卡合部115’上。
自上方使楔子裝拆治具4’滑動並使固定安裝部44’嵌合於嵌合構件11’的裝拆治具卡合部115’,藉此將楔子裝拆治具4’安裝於嵌合構件11’上。 藉此,第一螺栓孔42’及第二螺栓孔43’分別地被配置在相對向於第一構件12及第二構件13的位置,而能夠實行在實施形態2中說明的第一構件12及第二構件13的裝拆。
<實施形態4> 第12圖A~第12圖C是表示實施形態4的索體錨定零件之圖,第12圖A是縱剖面圖,第12圖B是沿著第12圖A的F-F剖線之剖面圖,第12圖C是打入結束後的狀態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索體錨定零件100,如第12圖A所示,具備:第一構件102,其具有楔子形狀部分;第二構件103,其具有楔子形狀部分;及,嵌合構件101,其具備筒狀體部,可供第一構件102、第二構件103及索體2插入內部。 藉由將第一構件102和第二構件103與索體2一起打入嵌合構件101的筒狀體部的內部所產生的壓力,藉此在嵌合構件101、第一構件102、第二構件103及索體2的各自彼此之間產生摩擦力,藉此將索體錨定零件100緊固於索體2。
第一構件102是具有楔子形狀之構件,該楔子形狀藉由傾斜部1022來形成。在第一構件102的底面側,形成有以兩面來與索體2接觸的接觸面,藉此被形成為V字溝狀。藉由在楔子體上形成的V字溝的兩面來發揮拘束索體2的機能,與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構成同樣,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二構件103是具有楔子形狀之構件,該楔子形狀藉由傾斜部1032來形成。該楔子形狀,是對應於第一構件102的傾斜部1022與嵌合構件101的筒狀體部的傾斜面101T之間所形成的楔子狀的空間部之形狀。 第二構件103的楔子形狀部分的傾斜角度,比嵌合構件101的筒狀體部的傾斜面101T的傾斜角度更小。 在第二構件103的後端部,形成有螺絲孔1035。
嵌合構件101,具有筒狀體部,可供第一構件102、第二構件103及索體2插入內部。 筒狀體部的內表面的頂面,具有傾斜面101T。如第12圖A所示,傾斜面101T具有比第一構件102的傾斜部1022更大的傾斜角度,從而在第一構件102的傾斜部1022與筒狀體部的傾斜面101T之間形成有楔子狀的空間部。該空間部,是在”第一構件102被打入筒狀體部中的狀態下,在第一構件102與筒狀體部之間所形成的供第二構件103插入之空間部”。 如第12圖B、第12圖C所示,在筒狀體部的內表面中的與第一構件102的V字形狀的前端部相對向的處所,形成有凹部1011。該凹部1011,如第12圖C所示,當藉由第一構件102和第二構件103的打入而使第一構件102往下方降下時,是避免第一構件102的V字形狀的前端部的干涉之退避部。 又,在嵌合構件101的頂面和底面,形成有用以安裝楔子裝拆治具之裝拆治具卡合部1015。
第13圖A和第13圖B是表示在索體錨定零件100中使用本實施形態楔子裝拆治具4’’的狀態之圖,第13圖A是表示實行第二構件103的打入的狀態之圖,第13圖B是表示實行第二構件103的拔出的狀態之圖。 楔子裝拆治具4’’,與實施形態2同樣,具有側視時約略呈ㄈ字型的形狀之框架40’’。在ㄈ字型的開口側也就是前端側,形成有可被安裝於嵌合構件101的裝拆治具卡合部1015上之固定安裝部44’’。 以在框架40’’的ㄈ字型被安裝於嵌合構件101上的狀態下,能夠在其內部空間相對於嵌合構件101裝拆第一構件102和第二構件103的方式而構成。 在ㄈ字型的封口側也就是背面形成有螺栓孔43’’,其可螺合當打入第二構件103時使用的螺栓構件B3。該螺栓孔43’’能夠不與當拔出第二構件103時使用的螺栓構件B4螺合,而供該螺栓構件B4插通。 第二構件103的打入或拔出作業,是與實施形態2同樣的概念,所以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索體錨定零件100,與實施形態1同樣,能夠降低打入所需的打擊力,並且使零件小型化,而發揮能夠小型並且得到高緊固力之非常優異的作用效果。 又,在楔子體(第一構件)具備V字溝之構成,如專利文獻1中的說明所示,當張力施加於索體時,可得到楔子體和索體一體地更深入筒狀體之作用並得到高緊固力。另一方面,專利文獻1的零件的情況,即便在楔子體的打入作業時,楔子體和索體一體地進入筒狀體,所以在第12圖A中的索體2會有稍微往左方向移動的傾向。此傾向,當張力施加到索體2上的狀態下要緊固索體錨定零件時,會有稍微緩和張力的傾向,依據用途也會有不理想的情況。相對於此,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索體錨定零件100,當打入第二構件103時,能夠抑止上述索體2移動,所以能夠減輕上述問題。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以第一構件102也具有楔子形狀為例子進行說明,但是第一構件不一定要具有楔子形狀。 例如第14圖所示,即便第一構件102’不具有楔子形狀,也能夠得到與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的索體錨定零件100大致同等的作用效果。
1:索體錨定零件 2:索體 3:支柱 4,4’,4’’:楔子裝拆治具 5:錨定螺絲 11,11’,11’’:嵌合構件 12,12’’’,102:第一構件 13,103:第二構件 40,40’:框架(框架部) 41:螺栓插通孔 42,42’:第一螺栓孔 43,43’:第二螺栓孔 43’’:螺栓孔 44,44’,44’:固定安裝部 100:索體錨定零件 101:嵌合構件 101T:傾斜面 111:索體緊固部 111a,111b:接觸面(以兩面來與索體接觸的接觸面) 112:第一嵌合孔 112T1:第一傾斜面 112T2:第二傾斜面 113:第二嵌合孔 113T:傾斜面 114,124,134:標誌(刻印) 115,115:裝拆治具卡合部 116:錨定部 121:第一傾斜部 122:第二傾斜部 123:凸緣部 132:傾斜部 133:凸緣部 135:螺絲孔 1011:凹部 1015:裝拆治具卡合部 1022:傾斜部 1032:傾斜部 1035:螺絲孔 B1:第一螺栓構件(第二螺栓構件) B2,B3,B4:螺栓構件 N1,N2:螺帽 A-A,B-B,C-C,D-D,E-E,F-F:剖線 θ1,θ2:傾斜角度
第1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索體錨定零件之立體圖。 第1圖B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之側視圖。 第1圖C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2圖是概略地表示索體錨定零件的使用狀態之圖。 第3圖A是表示嵌合構件之立體圖。 第3圖B是表示嵌合構件之側視圖。 第3圖C是沿著第3圖B的A-A剖線之剖面圖。 第3圖D是沿著第3圖B的B-B剖線之剖面圖。 第4圖A是表示第一構件之立體圖。 第4圖B是表示第一構件之縱剖面圖。 第5圖A是表示第二構件之立體圖。 第5圖B是表示第二構件之縱剖面圖。 第6圖A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之縱剖面圖。 第6圖B是沿著第6圖A的C-C剖線之剖面圖。 第7圖A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之縱剖面圖。 第7圖B是沿著第7圖A的D-D剖線之剖面圖。 第8圖A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之縱剖面圖。 第8圖B是沿著第8圖A的E-E剖線之剖面圖。 第9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的拔出治具的使用狀態之側視圖。 第9圖B是表示拔出治具的使用狀態之側視圖。 第9圖C是表示拔出治具的使用狀態之側視圖。 第10圖A是表示實施形態3的索體錨定零件之剖面圖。 第10圖B是表示實施形態3的索體錨定零件之俯視圖。 第10圖C是表示在實施形態3的索體錨定零件中的拔出治具的使用狀態之圖。 第11圖是表示實施形態3的拔出治具之前視圖。 第12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的索體錨定零件之圖。 第12圖B是沿著第12圖A的F-F剖線之剖面圖。 第12圖C是索體錨定零件的其他的剖面圖。 第13圖A是表示在實施形態4的索體錨定零件中的拔出治具的使用狀態之圖。 第13圖B是表示在實施形態4的索體錨定零件中的拔出治具的使用狀態之圖。 第14圖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的其他例子的圖。 第15圖是表示索體錨定零件的其他例子的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2:索體
11:嵌合構件
12:第一構件
13:第二構件
111:索體緊固部
112:第一嵌合孔
112T1:第一傾斜面
112T2:第二傾斜面
113:第二嵌合孔
113T:傾斜面
115:裝拆治具卡合部
121:第一傾斜部
122:第二傾斜部
132:傾斜部
135:螺絲孔
D-D:剖線

Claims (14)

  1. 一種索體錨定零件,其特徵在於,具備:嵌合構件,其具備筒狀體部,以供索體插通;第一構件,其插通前述筒狀體部且抵接前述索體;及,第二構件,其插通於前述筒狀體部與前述第一構件之間且具有楔子形狀部分;其中,以當前述筒狀體部與前述第一構件嵌合時,在前述第一構件與前述嵌合構件之間產生可拘束前述索體的力量的方式而構成;並且,以當前述筒狀體部與前述第二構件嵌合時,在前述第一構件和前述第二構件與前述嵌合構件之間產生可拘束前述索體的力量的方式而構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第一構件被打入前述筒狀體部中的狀態下,以在前述第一構件與前述筒狀體部之間形成有供前述第二構件插入之空間部的方式而構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一構件具有楔子形狀部分。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一構件的楔子形狀部分,在前端部側具備第一傾斜部,該第一傾斜部的傾斜角度被形成為比該楔子形狀部分的第二傾斜部的傾斜角度更大。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筒狀體部的內面的供前述第一構件插入的一側,具 備與前述第一傾斜部卡合之第一傾斜面。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二構件的楔子形狀部分的傾斜角度,在前述第一構件的楔子形狀部分的傾斜角度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一構件的寬度,被形成為比前述第二構件的寬度更大;前述筒狀體部,具備:第一嵌合孔,其具有比前述第一構件的寬度更大的寬度;及,第二嵌合孔,其具有比前述第二構件的寬度更大且比前述第一構件的寬度更小的寬度,並與前述第一嵌合孔連通。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筒狀體部的內面上形成有以兩面來與前述索體接觸的接觸面。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第一構件上形成有以兩面來與前述索體接觸的接觸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前述第一構件具有基於前述兩面的接觸面之V字形狀,在前述筒狀體部的內面中的與該第一構件的V字形狀的前端部相對向的處所,形成有凹部。
  11.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其中,在前述第二構件的後端部形成有螺絲孔;在前述嵌合構件上形成有裝拆治具卡合部,該裝拆治 具卡合部用以安裝楔子裝拆治具,該楔子裝拆治具用以裝拆前述第二構件。
  12. 一種楔子裝拆治具,用以裝拆請求項11所述之索體錨定零件的前述第二構件,該楔子裝拆治具的特徵在於,具備:螺栓構件,其卡合於前述螺絲孔;固定安裝部,其可被安裝於前述裝拆治具卡合部上;及,框架部,其具備螺栓插通孔,以供前述螺栓構件插通;其中,在將前述固定安裝部安裝於前述裝拆治具卡合部上的狀態下,當前述螺栓構件已插通螺栓插通孔並卡合於前述螺絲孔中,且使已螺合在該螺栓構件上之螺帽,相對於前述框架部進行緊固時,會對於前述第二構件產生拉拔力。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楔子裝拆治具,其中,在前述框架部上形成有第二螺栓孔,該第二螺栓孔可螺合用以將前述第二構件推入之第二螺栓構件。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楔子裝拆治具,其中,在前述框架部上形成有第一螺栓孔,該第一螺栓孔可螺合用以將前述第一構件推入之第一螺栓構件。
TW109137188A 2019-11-07 2020-10-27 索體錨定零件、楔子裝拆治具、及拔出治具 TWI748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2219 2019-11-07
JP2019-202219 2019-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8952A TW202118952A (zh) 2021-05-16
TWI748711B true TWI748711B (zh) 2021-12-01

Family

ID=75848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7188A TWI748711B (zh) 2019-11-07 2020-10-27 索體錨定零件、楔子裝拆治具、及拔出治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72161B2 (zh)
TW (1) TWI748711B (zh)
WO (1) WO202109052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6236Y1 (zh) * 1970-10-21 1975-05-20
CN1926339A (zh) * 2004-04-07 2007-03-07 住友电工钢铁电缆株式会社 固定楔的均等配置夹具
JP5016236B2 (ja) 2006-03-03 2012-09-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CN110100116A (zh) * 2017-10-12 2019-08-06 东京制纲株式会社 楔形夹及钢丝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85080U (zh) * 1972-01-18 1973-10-16
GB9606155D0 (en) 1996-03-23 1996-05-29 Gripple Ltd Devices for clamping wires etc
KR100375655B1 (ko) 2001-02-14 2003-03-19 김용근 철근 연결구
JP4630883B2 (ja) 2007-03-26 2011-02-09 東京製綱株式会社 条体の楔式クラン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6236Y1 (zh) * 1970-10-21 1975-05-20
CN1926339A (zh) * 2004-04-07 2007-03-07 住友电工钢铁电缆株式会社 固定楔的均等配置夹具
JP5016236B2 (ja) 2006-03-03 2012-09-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CN110100116A (zh) * 2017-10-12 2019-08-06 东京制纲株式会社 楔形夹及钢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72161B2 (ja) 2024-04-22
JPWO2021090529A1 (zh) 2021-05-14
TW202118952A (zh) 2021-05-16
WO2021090529A1 (ja)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1058B2 (ja) 構造材の結合構造
US8776911B2 (en) Hydraulic breaker
JP2007132168A (ja) 木造建築用連結金物
TWI748711B (zh) 索體錨定零件、楔子裝拆治具、及拔出治具
JP2020020127A (ja) 足場における楔緊結装置
JP2007331744A (ja) フォグランプの取付構造、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JP2013014932A (ja) 建築用木材の継合構造
JP2010106599A (ja) 接合金具の取付構造
JP2006200551A (ja) 分岐管継ぎ手の固定装置
JP6120109B1 (ja) 梁受金物固定具及び梁の増設方法
JP2005248981A (ja) 固定構造、プロテクタ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JP3939728B2 (ja) セグメント用継手構造
JP2009035875A (ja) 鉄筋とセパレータの接合金具
JP4936470B2 (ja) 木製柱と梁の接続用金具
JP2006183674A (ja) 長手方向締結具、長手方向締結組立体およびその締結方法
JP2009280004A (ja) 中空部材の締結構造
JP2016160701A (ja) 建造物
JP2006090060A (ja) 壁面パネルのコーナー連結構造
JP2009017834A (ja) 管状シート止め材の連結構造
JP2005068795A (ja) 楔接合構造
JP2007154924A (ja) 構造材の結合構造
JP4060280B2 (ja) 木質構造部材の接合構造
JP2007297846A (ja) 建築用引き寄せ金具
JP2008241023A (ja) 部材の結合構造
JP2012233555A (ja) 木ねじによる固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