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7498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7498B
TWI747498B TW109131854A TW109131854A TWI747498B TW I747498 B TWI747498 B TW I747498B TW 109131854 A TW109131854 A TW 109131854A TW 109131854 A TW109131854 A TW 109131854A TW I747498 B TWI747498 B TW I7474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back cover
pad area
display panel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3776A (zh
Inventor
宋智勳
李紋宣
權會容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3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3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4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包含定義有多個像素的一有效區,以及配置有用以將訊號施加至此等像素之多個焊墊的一焊墊區;一背蓋,配置成與顯示面板重疊;以及一輥件,配置成使背蓋及顯示面板捲繞或攤開,且包含一平坦部及一彎曲部,其中焊墊區配置成朝著平坦部傾斜。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尤其係關於一種可靠度提升的可捲式顯示裝置。
使用於電腦螢幕、電視機、行動電話等的顯示裝置包含有能自身發光的有機發光顯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OLED)及需要額外光源的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等。
隨著顯示裝置廣泛地應用於如電腦螢幕、電視機及個人行動裝置等各種領域,已研究出具有大顯示區域及體積減縮及重量減輕的顯示裝置。
近年來,在由可撓塑膠所製成之可撓基板上形成有顯示部件、佈線等且即使在捲起時仍可顯示影像的可捲式顯示裝置,已成為次世代顯示裝置而受到注目。
本揭露所欲達成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可最小化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時施加至背蓋及顯示面板的應力。
本揭露所欲達成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可降低對顯示面板之焊墊區及可撓薄膜的傷害。
本揭露之目的不限於以上提及之目的,而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得自以下描述清楚明瞭以上未提及之其他目的。
根據本揭露之一態樣提供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其包含一有效區以及一焊墊區,有效區定義有多個像素,焊墊區配置有用以將訊號施加至多個像素之焊墊。顯示裝置包含一背蓋,其配置成與顯示面板重疊。顯示裝置亦包含一輥件,用以捲繞或攤開背蓋及顯示面板,且包含一平坦部及一彎曲部。焊墊區可配置成朝著平坦部傾斜。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提供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用以顯示影像,而且包含一有效區及自有效區之一側延伸且接合有一可撓薄膜的一焊墊區。顯示裝置亦包含一背蓋及一輥件,背蓋用以與顯示面板一起捲起,輥件包含一平坦部及一彎曲部的一輥件。焊墊區可配置成朝著除了焊墊區之外的顯示面板之一部分傾斜。
示例性實施例之其他詳細事項係包含在詳細描述及圖式中。
根據本揭露,顯示面板之焊墊區配置成傾斜,以將在顯示裝置之捲繞期間施加至顯示面板之焊墊區的拉伸應力最小化。
根據本揭露,能抑制在顯示面板之重複捲繞及攤開期間在焊墊區中之佈線的斷裂或可撓薄膜的剝離。因此,可能改善顯示裝置之可靠度。
根據本揭露之功效不限於以上示例的內容,且更多各類功效包含在本說明書中。
藉由參照以下與所附圖式一起詳述之示例性實施例,本揭露之優點及特性以及達成此等優點及特性的方法將變得清楚。然而,本揭露不限於在此揭露之示例性實施例,而將以各種形式實施。示例性實施例僅藉由範例的方式提供,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得充分瞭解本揭露之揭露內容及本揭露之範圍。是故,本揭露將僅由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所定義。
在用以描述本揭露之示例性實施例之所附圖式中繪示之形狀、尺寸、比例、角度、數量及其他等僅為範例,而且本揭露不受限於此。在整個說明書中,相似的標號一般標示相似的元件。再者,在本揭露之以下描述中,可省略已知之相關技術的詳細解釋,以避免非必要地模糊本揭露之主題。在此使用之例如「包含」、「具有」及「由……組成」之用語,除非此等用語與「僅」之用語合併使用,否則一般旨在允許添加其他構件。除非另有明確陳述,否則對於單數的任何參照內容可包含多數。
即使未明確陳述,構件詮釋成包含普通的誤差範圍。
當使用例如「上」、「上方」、「下」及「下一個」之用語描述兩部件之間的位置關係時,除非此等用語與「即」或「直接」之用語合併使用,否則一個或多個部件可位在此兩部件之間。
當一元件或層體設置在另一元件或層體「上」時,另一層體或另一元件可直接介在其他元件上或其之間。
雖然「第一」、「第二」及其他等之用語用來描述各種構件,但此等構件不受此等用語所侷限。此等用語僅用以區分一構件與其他構件。是故,在本揭露之技術概念中,以下提及之第一構件可為第二構件。
在整個說明書中,相似的標號一般標示相似的元件。
在圖式中繪示之各構件的尺寸及厚度,係為了描述的方便而繪示,且本揭露不限於所繪示之構件的尺寸及厚度。
本揭露之各種實施例之特徵得局部或完整地彼此黏合或組合,且得以技術上的各種方式連鎖並運作,而且實施例得獨立執行或彼此聯合執行。
之後,將參照所附圖式詳細描述根據本揭露之示例性實施例的發光顯示設備。
〈顯示裝置-可捲式顯示裝置〉
可捲式顯示裝置可指即使在捲繞時仍可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可捲式顯示裝置較傳統典型的顯示裝置具有更高的可撓性。取決於是否使用可捲式顯示裝置,可捲式顯示裝置可自由改變其形狀。具體而言,當未使用可捲式顯示裝置時,可捲繞可捲式顯示裝置以縮減其體積而進行收納。當使用可捲式顯示裝置時,可再次捲開收捲的顯示裝置。
圖1A及圖1B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立體圖。參照圖1A及圖1B,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包含顯示部件DP及外殼部件HP。
顯示部件DP配置成能向使用者顯示影像。舉例而言,顯示元件、用以驅動顯示元件之電路、佈線及其他元件可設置在顯示部件DP中。在此,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係可捲式顯示裝置。是故,顯示部件DP能被捲繞(wound)及攤開(unwound)。舉例而言,顯示部件DP可包含可撓曲的顯示面板及背蓋以被捲繞及攤開。稍後將參照圖4及圖5描述顯示部件DP的進一步細節。
外殼部件HP可作為收納顯示部件DP的外殼。顯示部件DP可捲繞而收納在外殼部件HP之內,且顯示部件DP可攤開而呈現在外殼部件HP之外。
外殼部件HP包含開口HPO,其中顯示部件DP可透過開口HPO而進出外殼部件HP。顯示部件DP可透過外殼部件HP之開口HPO上下移動。
同時,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部件DP可自完全攤開狀態變成完全捲繞狀態,反之亦然。
圖1A表示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部件DP的完全攤開狀態。完全攤開狀態係指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部件DP呈現在外殼部件HP之外的狀態。亦即,完全攤開狀態可定義為以下狀態:顯示部件DP攤開至最大而不能再進一步攤開,且為了讓使用者觀看顯示裝置100的影像而呈現在外殼部件HP之外。
圖1B表示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部件DP的完全捲繞狀態。完全捲繞狀態係指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部件DP收納在外殼部件HP之內且可不再捲繞的狀態。亦即,完全捲繞狀態可定義為以下狀態:當使用者沒有觀看顯示裝置100的影像時,顯示部件DP捲繞且收納於外殼部件HP之內,此係因為,對外觀而言,將顯示部件DP收納在外殼部件HP內是較佳的。再者,在顯示部件DP收納於外殼部件HP內的完全捲繞狀態時,顯示裝置100的體積縮減而易於攜帶。
同時,提出了一種移動部件,其可用以捲繞或攤開顯示部件DP,以使顯示部件DP變成完全攤開狀態或完全捲繞狀態。
〈移動部件〉
圖2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立體圖。圖3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圖3係提供於解釋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之輥件151及顯示部件DP的剖視示意圖。為了描述的方便,圖3僅繪示外殼部件HP、輥件151及顯示部件DP。
首先參照圖2,移動部件MP包含輥件單元150及升降單元160。
輥件單元150在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時,能捲繞或攤開固定於輥件單元150的顯示部件DP。輥件單元150包含輥件151及輥件支架152。
輥件151係使顯示部件DP捲繞在其周圍的構件。輥件151可的形狀例如為圓柱狀。顯示部件DP之下緣可固定於輥件151。當輥件151旋轉時,其下緣固定於輥件151的顯示部件DP可被捲繞在輥件151周圍。反之,當輥件151以反方向旋轉時,捲繞在輥件151周圍的顯示部件DP可自輥件151攤開。
參照圖3,輥件151可包含一外周表面,其至少一部分具有平坦表面,其他部分具有彎曲表面而形成為圓柱狀。輥件151整體為圓柱狀,但可局部呈平坦。亦即,輥件151之外周表面之一部分為平坦且外周表面之其他部分為彎曲。顯示部件DP之至少一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可裝設在輥件151之平坦部上。輥件151可全部呈圓柱狀或可具有顯示部件DP可捲繞其周圍的任何形狀,但不受限於此。
再次參照圖2,輥件支架152自輥件151之兩側支撐輥件151。具體而言,輥件支架152配置在外殼部件HP之底表面HPF上。再者,輥件支架152之上側表面分別與輥件151之兩側組合。因此,輥件支架152可支撐輥件151,以與外殼部件HP之底表面HPF保持間隔。在此,輥件151可以可旋轉的方式與輥件支架152組合。
升降單元160根據輥件單元150之驅動使顯示部件DP上下移動。升降單元160包含連接單元161、頭桿162、滑軌163、滑件164、馬達165及旋轉單元166。
升降單元160之連接單元161包含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及分別連接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的轉軸單元161c。具體而言,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包含第一連接件161a及第二連接件161b。第一連接件161a及第二連接件161b以剪刀的形式交叉,且經由轉軸單元161c彼此可旋轉地鉸接。因此,當連接單元161上下移動時,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可沿一方向旋轉,以彼此遠離或彼此接近。
升降單元160之頭桿162固定於顯示部件DP之最頂端。頭桿162連接至連接單元161,且可根據連接單元161之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的旋轉上下移動顯示部件DP。亦即,顯示部件DP可藉由頭桿162及連接單元161而上下移動。
頭桿162僅覆蓋顯示部件DP之毗鄰於最頂邊之表面之一部分,以不覆蓋顯示在顯示部件DP之前表面上的影像。顯示部件DP及頭桿162可藉由螺釘固定,但本揭露不受限於此。
升降單元160之滑軌163提供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之行進路徑。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之一部分可以可旋轉的方式組合至滑軌163,且可沿滑軌163之軌道導引其移動。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之一部分可組合至配設成可沿滑軌163移動的滑件164,且可沿滑軌163之軌道移動。
馬達165可連接至電力產生單元(例如額外的外部電力供應器或內建電池)並自電力產生單元供應電力。馬達165產生旋轉力並提供驅動力給旋轉單元166。
旋轉單元166連接至馬達165且能用以將馬達165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線性往復運動。亦即,旋轉單元166可將馬達165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固定於旋轉單元166之結構的線性往復運動。舉例而言,旋轉單元166可為包含軸件及組合至此軸件之螺母的滾珠螺桿,但不受限於此。
馬達165及旋轉單元166可利用連接單元161使顯示部件DP沿直線升降。連接單元161具有連接結構且可接受來自馬達165及旋轉單元166的驅動力,並重複地實行折疊及展開的操作。
具體而言,當馬達165受到驅動時,旋轉單元166之結構可進行線性運動。亦即,旋轉單元166之連接至第二連接件161b之一端的一部分可進行線性運動。因此,第二連接件161b之一端可朝向馬達165移動。並且,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折疊,且因此可降低連接單元161的高度。再者,當多個連接件161a及161b折疊時,連接至第一連接件161a的頭桿162向下移動。並且,顯示部件DP之連接至頭桿162的一端亦向下移動。
是故,當顯示部件DP完全捲繞在輥件151周圍時,升降單元160之連接單元161維持折疊狀態。亦即,當顯示部件DP完全捲繞在輥件151周圍時,升降單元160可具有最小的高度。當顯示部件DP完全攤開時,升降單元160之連接單元161維持打開狀態。亦即,當顯示部件DP完全攤開時,升降單元160可具有最大的高度。
同時,當顯示部件DP捲繞時,輥件151可旋轉,且顯示部件DP可捲繞在輥件151周圍。舉例而言,參照圖3,顯示部件DP之下緣連接至輥件151。再者,當輥件151沿第一方向DR1(即,順時針旋轉)時,顯示部件DP可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使顯示部件DP之後表面可與輥件151之表面緊密接觸。
當顯示部件DP攤開時,輥件151可旋轉,且顯示部件DP可自輥件151攤開。舉例而言,參照圖3,當輥件151沿第二方向DR2(即,逆時針旋轉)時,捲繞在輥件151周圍的顯示部件DP可自輥件151攤開,而後呈現在外殼部件HP之外。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結構上與以上已述之移動部件MP相異的移動部件MP,亦可應用至顯示裝置100。亦即,只要顯示部件DP可捲繞及攤開,輥件單元150及升降單元160可在配置上改變。可省略其部分的元件,或者可增加其他的元件。
〈顯示部件〉
圖4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顯示部件的平面圖。圖5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顯示部件的剖視圖。
參照圖4,顯示部件DP包含背蓋110、顯示面板120、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
顯示面板120能用以向使用者顯示影像。在顯示面板120中,可設置用以顯示影像的顯示元件、用以驅動顯示元件的驅動元件,以及用以將各種訊號傳輸至顯示元件及驅動元件的佈線。取決於顯示面板120的種類,顯示元件可有相異的定義。舉例而言,若顯示面板120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則顯示元件可為個別由陽極、有機發光層及陰極所構成之有機發光元件。舉例而言,若顯示面板120為液晶顯示面板,則顯示元件可為液晶顯示元件。之後,顯示面板120將假設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但顯示面板120不受限於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再者,由於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係可捲式顯示裝置,故顯示面板120可實施成捲繞在輥件151周圍或自輥件151攤開的可撓式顯示面板。
顯示面板120包含有效區AA及非有效區NA。
有效區AA係指在顯示面板120上顯示影像的區域。在有效區AA中,可設置包含多個子像素的多個像素及用以驅動多個子像素的電路。多個子像素係有效區AA之最小單元,且顯示元件可設置在多個子像素之各者上。舉例而言,由陽極、有機發光層及陰極所構成之有機發光元件,可設置在多個子像素之各者上,但本揭露不受限於此。再者,用以驅動多個子像素之電路可包含驅動元件及佈線。舉例而言,此電路可由薄膜電晶體、儲存電容器、閘極線、資料線等所構成,但不受限於此。
非有效區NA係指不顯示影像的區域。在非有效區NA中,可設置各種佈線及用以驅動位在有效區AA中之有機發光元件的電路。舉例而言,在非有效區NA中可設置有用以將訊號傳輸至位在有效區AA中之多個子像素及電路的連接線或者驅動IC(例如閘極驅動器IC及資料驅動器IC)。然而,本揭露不受限於此。
顯示面板120包含焊墊區(pad area)P。焊墊區P可定義成自顯示面板120之有效區AA之一側延伸且接合有可撓薄膜130的區域。在焊墊區P中設置有連接至顯示面板120之各種線路的多個焊墊。多個焊墊可電性連接至可撓薄膜130。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可設置在輥件151之毗鄰於彎曲部151b的平坦部151a上,以朝著平坦部151a傾斜。並且,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可設置成朝著顯示面板120之排除焊墊區P之一部分傾斜。焊墊區P將參照圖6A及圖6B進一步詳細描述。
可撓薄膜130包含位在可撓基底薄膜上之各種構件,且可用以將訊號供應至在有效區AA中之多個子像素及電路。可撓薄膜130可電性連接至顯示面板120。可撓薄膜130配置在顯示面板120之非有效區NA之一端上,且可將電力電壓、資料電壓等供應至在有效區AA中之多個子像素及電路。在圖5中繪示之可撓薄膜130之數量僅屬範例,而不受限於此。可撓薄膜130之數量可取決於設計而有各種改變。
在可撓薄膜130上可設置驅動IC(例如閘極驅動器IC及資料驅動器IC)。驅動IC係設置成可處理用以顯示影像的資料及用以處理資料的驅動訊號。驅動IC可使用玻璃上晶片(Chip On Glass,COG)方法、薄膜上晶片(Chip On Film,COF)方法或膠帶載體封裝(Tape Carrier Package,TCP)來裝設。為了描述的方便,驅動IC描述成使用COF方法來裝設在可撓薄膜130上,但本揭露不受限於此。
印刷電路板140係設置在可撓薄膜130之一端且連接至可撓薄膜130。印刷電路板140配置成將訊號供應至驅動IC。印刷電路板140將各種訊號(例如驅動訊號、資料訊號等)供應至驅動IC。在印刷電路板140中可設置有各種構件。舉例而言,在印刷電路板140上可設置時序控制器、電力供應單元等。同時,圖4繪示二個印刷電路板140。然而,印刷電路板140之數量不受限於此,而是可取決於設計而有各種改變。
同時,雖然並未繪示在圖4,但可進一步設置連接至印刷電路板140之另外的印刷電路板。舉例而言,印刷電路板140可指稱為源極印刷電路板(source PCB,S-PCB),在其上裝設有資料驅動器的。連接至印刷電路板140之另外的印刷電路板可指稱為控制印刷電路板(control PCB,C-PCB),在其上裝設有時序控制器或其他等。另外的印刷電路板可設置在輥件151內,或可設置在輥件151之外且在外殼部件HP之內。
背蓋110係設置在顯示面板120、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之後表面上,且可支撐顯示面板120、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因此,背蓋110的尺寸可大於顯示面板120。背蓋110可保護顯示部件DP之其他構件以隔絕外部環境。背蓋110可由剛性材料所形成,但背蓋110之至少一部分可具有可撓性,以連同顯示面板120捲繞或攤開。舉例而言,背蓋110可由金屬材料(例如不鏽鋼(Steel Use Stainless,SUS)或恆範鋼)或者塑膠所形成。然而,背蓋110之材料不受限於此。只要可滿足物理性質(例如熱變形量、曲率半徑、剛性)等的需求,背蓋110之材料可取決於設計而有各種改變。
背蓋110包含多個支撐區PA、固定區FA及多個可撓區MA。在多個支撐區PA及固定區FA中,並未設置多個開口111。在多個可撓區MA中設置有多個開口111。具體而言,自背蓋110之最頂端依序設置第一支撐區PA1、第一可撓區MA1、固定區FA、第二可撓區MA2及第二支撐區PA2。
背蓋110之第一支撐區PA1係背蓋110之最頂區域且組合至頭桿162。第一支撐區PA1包含第一對位孔AH1以組合至頭桿162。在此情況下,第一支撐區PA1可藉由螺釘之手段而組合至頭桿162,但不受限於此。由於第一支撐區PA1組合至頭桿162,故當組合至頭桿162之連接單元161上下移動時,背蓋110可同時上下移動。接合至背蓋110之顯示面板120亦可上下移動。圖4繪示五個第一對位孔AH1,但第一對位孔AH1之數量不受限於此。再者,圖4繪示使用第一對位孔AH1將背蓋110組合至頭桿162。然而,本揭露不受限於此。背蓋110可組合至頭桿162而無額外的對位孔。
第一可撓區MA1自第一支撐區PA1延伸至背蓋110之下側。在第一可撓區MA1中設置有多個開口111。顯示面板120接合至第一可撓區MA1。
當顯示部件DP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以收納在外殼部件HP內時,背蓋110之第一可撓區MA1可捲繞在輥件151周圍。顯示面板120之接合至第一可撓區MA1的下端部及中央部,亦可捲繞在輥件151周圍。於此,背蓋110之第一可撓區MA1包含多個開口111。因此,背蓋110之第一可撓區MA1可具有高可撓性,而可易於與顯示面板120一起捲繞在輥件151周圍。
固定區FA自第一可撓區MA1延伸至背蓋110之下側。固定區FA使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能夠平坦而不彎曲地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以保護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再者,輥件151亦可對應於固定區FA而局部平坦。
多個固定孔112係設置在固定區FA中。多個固定孔112之各者係設置在可撓薄膜130之間。因此,能更穩定地將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與透過多個固定孔112組合之基底板181及頂蓋183一起固定。在顯示部件DP捲繞或攤開時,設置在固定區FA中之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可不固定而可搖晃。具體而言,在顯示部件DP捲繞或攤開時,背蓋110之固定區FA可施加因收縮或膨脹所致的應力。是故,在固定區FA中之多個固定孔112可形成以夾住基底板181及頂蓋183。因此,可固定設置在基底板181及頂蓋183之間的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同時,在圖4中繪示之多個固定孔112之數量僅屬範例,其可基於印刷電路板140之數量、可撓薄膜130之數量等來決定。以下將參照圖8描述多個固定孔112之細節。
同時,背蓋110可劃分為第一背蓋110a及第二背蓋110b,其係藉由介於二者之間的位在第一固定區域FA1中之多個固定孔112及位在第二固定區域FA2中之多個固定孔112來劃分。亦即,第一背蓋110a包含第一支撐區PA1、第一可撓區MA1及第一固定區FA1,而第二背蓋110b包含第二固定區FA2、第二可撓區MA2及第二支撐區PA2。然而,本揭露不受限於此。背蓋110可形成為一體。
第二可撓區MA2自固定區FA延伸至背蓋110之下側。再者,在第二可撓區MA2中設置有多個開口111。
第二可撓區MA2延伸至使顯示面板120之有效區AA能夠呈現在外殼部件HP之外。舉例而言,當背蓋110及顯示面板120在完全攤開狀態下,一個範圍自背蓋110之固定於輥件151的第二支撐區PA2至接合有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的固定區FA的區域可配置在外殼部件HP內。在此同時,接合有顯示面板120的第一可撓區MA1及固定區FA可呈現在外殼部件HP之外。在此情況下,若自固定於輥件151之第二支撐區PA2至第二可撓區MA2及固定區FA的長度小於自第二支撐區PA2至外殼部件HP之開口HPO的長度,第一可撓區MA1之接合有顯示面板120之一部分可能會配置於外殼部件HP內。由於顯示面板120之有效區AA之下端之一部分配置於外殼部件HP內,故可能不易觀看影像。是故,自固定於輥件151之第二支撐區PA2至第二可撓區MA2及固定區FA的長度可設計成等於自固定於輥件151之第二支撐區PA2至外殼部件HP之開口HPO的長度。
背蓋110之第二支撐區PA2係背蓋110之最底區域,且組合並固定於輥件151。第二支撐區PA2可包含第二對位孔AH2,以組合至輥件151。在此情況下,第二支撐區PA2可藉由螺釘而組合至輥件151,但不受限於此。由於第二支撐區PA2組合至輥件151,故背蓋110可在輥件151旋轉時捲繞在輥件151周圍或自輥件151攤開。圖4繪示二個第二對位孔AH2,但第二對位孔AH2之數量不受限於此。並且,圖4繪示使用第二對位孔AH2將背蓋110組合至輥件151。然而,本揭露不受限於此。背蓋110可固定於輥件151而無對位孔。
背蓋110之可撓區MA連同顯示面板120捲繞在輥件151周圍或自輥件151攤開。可撓區MA可在顯示部件DP之其他構件中至少與顯示面板120重疊。
多個開口111係設置在背蓋110之可撓區MA中。在顯示部件DP捲繞或攤開時,多個開口111可能因施加至顯示部件DP的應力而變形。具體而言,在顯示部件DP捲繞或攤開時,背蓋110之可撓區MA可在多個開口111收縮或膨脹時變形。再者,由於多個開口111收縮或膨脹,故可最小化設置在背蓋110之可撓區MA上之顯示面板120的滑動現象。是故,可最小化施加至顯示面板120的應力。
參照圖4,多個開口111與毗鄰列之多個開口111錯開。舉例而言,一列之多個開口111與毗鄰於對應列之多列的多個開口111錯開。具體而言,在奇數列中之多個開口111之中心可與在偶數列中之多個開口111之中心錯開,錯開的距離例如為各開口111之列方向寬度111WR的1/2。然而,在圖4中所示之多個開口111的配置僅屬範例,而不受限於此。
在此情況下,形成在可撓區MA中之多個開口111並未形成在第一支撐區PA1及第二支撐區PA2中。亦即,僅第一對位孔AH1及第二對位孔AH2分別形成在第一支撐區PA1及第二支撐區PA2中。然而,形成在可撓區MA中之多個開口111並未形成在第一支撐區PA1及第二支撐區PA2中。再者,第一對位孔AH1及第二對位孔AH2的形狀相異於多個開口111。第一支撐區PA1及第二支撐區PA2分別固定在頭桿162及輥件151上。因此,第一支撐區PA1及第二支撐區PA2需要具有較可撓區MA更高的剛性。具體而言,由於第一支撐區PA1及第二支撐區PA2具有剛性,故第一支撐區PA1及第二支撐區PA2可牢固地固定於頭桿162及輥件151。是故,顯示部件DP固定於移動部件MP之輥件151及頭桿162,且可根據移動部件MP之運作而在外殼部件HP之內外移動。在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中,包含多個開口111之背蓋110係設置在顯示面板120之後表面上,以支撐並保護顯示面板120。背蓋110可由金屬材料所形成,且因此可具有剛性。並且,背蓋110之設置有顯示面板120的可撓區MA包含多個開口111,且因此背蓋110可具有改善的可撓性。是故,在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部件DP呈現在外殼部件HP之外的完全攤開狀態下,由剛性材料所形成而具有高剛性的背蓋110可支撐攤平的顯示面板120。在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部件DP收納在外殼部件HP內的完全捲繞狀態下,具有因多個開口111所致之高可撓性的背蓋110可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且與顯示面板120一起收納。
再者,在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中,背蓋110包含彼此保持間隔的第一背蓋110a及第二背蓋110b。因此,背蓋110可形成為對應於顯示面板120之各種尺寸。當增加顯示裝置100的尺寸時,顯示面板120的尺寸亦增加。在此情況下,背蓋110的尺寸需要大於顯示面板120。是故,單一背蓋110需要製造成大尺寸。然而,要製造對應於大尺寸顯示裝置之單一背蓋110實非易事。職是,在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中,背蓋110配置成包含第一背蓋110a及第二背蓋110b。藉此,可使用在尺寸上小於顯示裝置100的第一背蓋110a及第二背蓋110b。並且,第一背蓋110a及第二背蓋110b能藉由基底板181、底蓋182、背蓋110、頂蓋183及固定構件FM來固定。是故,第一背蓋110a及第二背蓋110b可發揮如現有背蓋110的功能。並且,背蓋110可製造成較小的尺寸,且因此可提升生產力。
參照圖5,顯示面板120包含基板121、緩衝層122、像素單元123、封裝層(encapsulation layer)124及封裝基板125。
基板121能作為基底構件以支撐顯示面板120之各種構件,且可由絕緣材料所形成。基板121可由可撓材料所形成,以使顯示面板120捲繞或攤開。舉例而言,基板121可由例如聚醯亞胺(polyimide,PI)等塑膠材料所形成。
緩衝層122可抑制濕氣從基板121之外的擴散及/或氧自基板121之外的滲透。緩衝層122可形成為氧化矽(SiOx)及氮化矽(SiNx)之單層或多層,但不受限於此。
像素單元123包含多個有機發光元件及用於有機發光元件之電路。像素單元123可對應於有效區AA。各有機發光元件可包含陽極、有機發光層及陰極。
陽極可將電洞供應至有機發光層內且可由具有高功函數之導電材料所形成。舉例而言,陽極可由氧化錫(tin oxide,TO)、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銦錫鋅(indium zinc tin oxide,ITZO)或其他所形成,但不受限於此。
有機發光層可接受來自陽極的電洞及來自陰極的電子且發出光線。取決於自有機發光層發出之光線的顏色,有機發光層可為紅色有機發光層、綠色有機發光層、藍色有機發光層及白色有機發光層之一者。若有機發光層係白色有機發光層,則可更配設各種顏色的彩色濾光件。
陰極可將電子供應至有機發光層內,且可由具有低功函數之導電材料所形成。舉例而言,陰極可由選自由金屬,例如鎂(Mg)、銀(Ag)及鋁(Al),及其合金所組成之群組的一種或多種材料所形成,但不受限於此。
同時,顯示面板120可根據自有機發光層發出之光線的透射方向而分類成頂部發光型或底部發光型。
在頂部發光型中,自有機發光元件發出之光線會朝向在其上形成有有機發光元件的基板121之上側發出。若顯示面板120係頂部發光型,則可在陽極之下更配設反射層。此係為了將自有機發光元件發出之光線朝向基板121之上側即朝向陰極放電。
在底部發光型,自有機發光元件發出之光線會朝向在其上形成有有機發光元件的基板121之下側發出。若顯示面板120係底部發光型,則陽極可僅由透光導電材料所形成,且陰極可由具有高功函數之金屬材料所形成。此係為了將自有機發光元件發出之光線朝向基板121之下側放電。
下面為了描述的方便,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將描述為底部發光型顯示裝置,但不受限於此。
在像素單元123中,設置有用以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的電路。電路可由TFT、儲存電容器、閘極線、資料線、電力線等所構成。取決於顯示裝置100之設計,電路之構件可有各種改變。
覆蓋像素單元123之封裝層124係設置在像素單元123上。封裝層124密封像素單元123之有機發光元件。封裝層124可保護像素單元123之有機發光元件絕於外部濕氣、氧氣及衝擊。封裝層124可藉由交替層壓多個無機層及多個有機層來形成。舉例而言,無機層可由例如氮化矽(SiNx)、氧化矽(SiOx)及氧化鋁(AlOx)等無機材料所形成,但不受限於此。舉例而言,有機層可由環氧基底或丙烯酸基底的聚合物所形成,但不受限於此。
封裝基板125係設置在封裝層124上。封裝基板125與封裝層124一起保護像素單元123之有機發光元件4。封裝基板125可保護像素單元123之有機發光元件隔絕於外部濕氣、氧氣及衝擊。封裝基板125可由具有高耐蝕性之金屬材料所形成,且可易於處理成箔或薄膜。金屬材料之範例可包含鋁(Al)、鎳(Ni)、鉻(Cr)及鐵(Fe)鎳合金。由於封裝基板125由金屬材料所形成,封裝基板125可以超薄膜的形式來實施,且可提供對外部衝擊及刮劃的高耐性。
第一黏合層AD1可設置在封裝層124及封裝基板125之間。第一黏合層AD1可貼合封裝層124及封裝基板125。第一黏合層AD1可由黏合材料所形成,且可為熱固性或自然可固化的黏合劑。舉例而言,第一黏合層AD1可由光學透明黏合劑(OCA)、壓敏黏合劑(PSA)或其他所形成,但不受限於此。
同時,第一黏合層AD1可設置成覆蓋封裝層124及像素單元123。亦即,像素單元123可受緩衝層122及封裝層124所密封,且封裝層124及像素單元123可受緩衝層122及第一黏合層AD1所密封。第一黏合層AD1可與封裝層124及封裝基板125一起保護像素單元123之有機發光元件隔絕於外部濕氣、氧氣及衝擊。在此,第一黏合層AD1可更含有吸濕劑。吸濕劑可包含吸濕顆粒,且可吸收來自外部的濕氣,以最小化滲透進像素單元123的濕氣及氧氣。
背蓋110係設置在封裝基板125上。背蓋110可設置成與顯示面板120之封裝基板125接觸,以保護顯示面板120。背蓋110可由剛性材料所形成,以保護顯示面板120。
第二黏合層AD2係設置在封裝基板125及背蓋110之間。第二黏合層AD2可貼合封裝基板125及背蓋110。第二黏合層AD2可由黏合材料所形成,且可為熱固性或自然可固化的黏合劑。舉例而言,第二黏合層AD2可由光學透明黏合劑(OCA)、壓敏黏合劑(PSA)或其他黏合劑所形成,但不受限於此。
圖5繪示背蓋110之多個開口111並未填充第二黏合層AD2。然而,背蓋110之多個開口111的一些或全部可填充有第二黏合層AD2。當第二黏合層AD2填入背蓋110之多個開口111時,在第二黏合層AD2及背蓋110之間的接觸面積會增加。因此,能抑制二者之間的分離。
同時,雖然並未繪示在圖5中,但可在基板121之後表面上更設置光線透射薄膜。光線透射薄膜可發揮保護顯示面板120之前表面或將入射至顯示面板120內之外部光線的反射最小化的功能。舉例而言,光線透射薄膜可為聚對酞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薄膜、抗反射薄膜、偏光薄膜及透射率可控薄膜之至少一者,但不受限於此。
〈支撐件〉
圖6A及圖6B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圖6A係繪示第二背蓋110b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之狀態的剖視圖。圖6B係繪示第一背蓋110a之一部分進一步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之狀態的剖視圖。在圖6A及圖6B中,為了描述的方便,省略繪示連接單元161、頭桿162等。
首先,參照圖6A及圖6B,顯示裝置100包含了一個包含有基底板181、底蓋182及頂蓋183的結構。
基底板181可支撐與背蓋110上設置有顯示面板120之表面相對的一表面之一部分。具體而言,基底板181可設置在位於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上之第二背蓋110b之第二支撐區PA2及第一背蓋110a之固定區FA之間。因此,基底板181的長度可對應於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長度,但不受限於此。
基底板181可與頂蓋183組合,以固定介於基底板181及顯示面板120之間的背蓋110以及顯示面板120。舉例而言,雖然並未繪示在圖6A及圖6B中,但朝向頂蓋183凸出之固定凸起可形成在基底板181中。固定凸起可穿透背蓋110、底蓋182及頂蓋183,然後可組合至穿進頂蓋183的固定單元。因此,固定凸起可固定設置在基底板181及頂蓋183之間的結構。基底板181之固定凸起可例如為PEM螺母,其內可包含螺紋。因此,固定單元可組合至固定凸起,以使基底板181可與頂蓋183組合。
底蓋182可設置在位於基底板181上之第一背蓋110a之固定區FA上。在自基底板181凸出之固定凸起穿透底蓋182時,底蓋182可固定於基底板181。因此,在底蓋182可設置有基底板181之固定凸起可穿透的開孔。並且,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可設置且裝設在底蓋182上,以使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可受到固定。
頂蓋183可設置在底蓋182上方,以覆蓋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因此,對應於焊墊區P之頂蓋183之內周表面之一部分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P之傾斜度的形狀。亦即,對應於焊墊區P之頂蓋183之內周表面之一部分可具有與焊墊區P之傾斜度相同的傾斜表面。
頂蓋183可具有彎曲的外周表面。頂蓋183具有彎曲的外周表面,以隨著背蓋110之形狀捲起。在此情況下,頂蓋183之彎曲的外周表面可具有與輥件151相同的曲率半徑。亦即,當頂蓋183係設置在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時,頂蓋183可具有所具有之曲率半徑實質上與輥件151相同的外周表面,以具有實質為圓柱狀的形狀。因此,在捲繞顯示裝置100時,背蓋110及顯示面板120可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以具有實質為圓柱狀的形狀。
頂蓋183可包含對應於基底板181之固定凸起的開孔,以使固定單元可透過開孔組合至固定凸起。因此,頂蓋183可與基底板181及底蓋182組合,且因此可保護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是故,頂蓋183可由例如樹脂等絕緣材料所形成,但不受限於此。再者,用以保護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且亦將可撓薄膜130及印刷電路板140固定於背蓋110的構件,並非受限於頂蓋183。為此可使用各種結構構件。
參照圖6A,顯示裝置100更包含支撐件170。支撐件170在焊墊區P中可設置在顯示面板120及背蓋110之間。支撐件170之一表面可傾斜成對應於焊墊區P之傾斜度,以支撐焊墊區P。亦即,支撐件170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P之傾斜表面。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100時,支撐件170使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能夠維持朝著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傾斜的形狀。是故,支撐件170可降低施加至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的應力。
支撐件170可藉由貼合顯示面板120及背蓋110之第二黏合層AD2而固定於焊墊區P及背蓋110。舉例而言,支撐件170係由塑膠基底材料所形成,以使支撐件170之一表面的傾斜度可易於根據焊墊區P之傾斜度改變。並且,支撐件170係由黏合材料所形成,且因此可固定於顯示面板120之後表面及背蓋110之上表面,而不需要額外的黏合構件。
支撐件170之末端可對應於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舉例而言,若支撐件170之末端較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還凸出,支撐件170可能會在輥件151的彎曲上干擾背蓋110及顯示面板120的捲繞。是故,支撐件170之末端係設置成對應於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因此,在捲繞顯示裝置100時,能降低支撐件170對捲繞背蓋110及顯示面板120的干擾。
參照圖6A,當第二背蓋110b捲繞在輥件151周圍時,第二背蓋110b之第二支撐區PA2可設置在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上。並且,第二背蓋110b之第二可撓區MA2可捲繞在輥件151之彎曲部151b周圍。再者,第二背蓋110b之第二固定區FA2及第一背蓋110a之第一固定區FA1可設置在第二背蓋110b之第二支撐區PA2上。
參照圖6B,當第二背蓋110b之第二支撐區PA2、第二可撓區MA2及第二固定區FA2以及第一背蓋110a之第一固定區FA1捲繞在輥件151周圍時,顯示面板120之有效區之一部分及第一背蓋110a之第一可撓區係進一步捲繞在輥件151周圍。在此情況下,顯示面板120之有效區之一部分及第一背蓋110a之第一可撓區可捲繞在第二背蓋110b之第二可撓區上。
同時,雖然並未繪示在圖6A及圖6B中,但若第一背蓋110a及顯示面板120處在完全捲繞狀態,則顯示面板120之有效區之另一部分及第一背蓋110a之第一可撓區MA1之另一部分可捲繞成與頂蓋183重疊。在此情況下,頂蓋183係設置在輥件151之彎曲部151b及平坦部151a上。是故,顯示面板120之有效區之另一部分及第一背蓋110a之第一可撓區MA1之另一部分可沿輥件151及頂蓋183之彎曲而捲繞在輥件151周圍。
在一般的可捲式顯示裝置之輥件中,毗鄰於平坦部的彎曲部可具有較彎曲部之另一部分更小的曲率半徑。因此,當可捲式顯示裝置捲繞時,設置在輥件之毗鄰於平坦部之彎曲部上及/或位在平坦部及彎曲部之間之邊界的顯示面板,施加有相對高的拉伸應力。職是,對應於輥件之毗鄰於平坦部之彎曲部及/或位在平坦部及彎曲部之間之邊界的顯示面板之焊墊區,施加有高的拉伸應力。因此,設置在焊墊區中之焊墊、佈線或絕緣層可能會破裂。
在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中,為了使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朝著平坦部151a傾斜而設置有支撐件170。是故,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100時可降低施加在顯示面板120的應力。具體而言,支撐件170可具有傾斜表面,且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可設置成藉由支撐件170之一表面朝著平坦部151a傾斜。因此,支撐件170可支撐焊墊區P之傾斜度。職是,在焊墊區P捲繞之前,焊墊區P施加有壓縮應力。然後,當焊墊區P捲繞時,施加至焊墊區P的壓縮應力會下降。是故,實際上應力可不施加至焊墊區P。相較於未使用支撐件170的情形,即使產生了拉伸應力,亦可降低施加至焊墊區P之拉伸應力的量。是故,支撐件170能支撐顯示面板120之傾斜的焊墊區P。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100時可降低施加至焊墊區P的應力,且可降低對顯示面板120的傷害。
〈支撐背蓋之支撐件〉
圖7A及圖7B係根據本揭露之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圖7A係繪示第二背蓋110b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之狀態的剖視圖。圖7B係繪示第一背蓋710a之一部分進一步捲繞在輥件151周圍之狀態的剖視圖。除了背蓋710及支撐件770以外,在圖7A及圖7B中繪示之顯示裝置700具有與在圖1A至圖6B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00實質上相同的配置。是故,將不再贅述相同之構件。
參照圖7A及圖7B,支撐件770在焊墊區P中係設置在基底板181及第一背蓋710a之間。支撐件770係設置在基底板181之上表面上,以使支撐件770之一表面可與第一背蓋710a之後表面接觸。因此,第一背蓋710a係設置成沿著支撐件770之形狀。職是,第一背蓋710a之一表面可具有傾斜度,其對應於支撐件770之一表面的傾斜度。
因此,在根據本揭露之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700中,支撐件770係設置在背蓋710及基底板181之間。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700時,可降低施加在顯示面板120及背蓋710的應力。具體而言,支撐件770可具有傾斜表面。因此,支撐件770可支撐朝著在基底板181及背蓋710之間之平坦部151a傾斜之背蓋710以及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的傾斜度。是故,背蓋710及焊墊區P係設置成沿著支撐件770之形狀,以在支撐件770之傾斜表面上傾斜。職是,在捲繞焊墊區P之前,焊墊區P及背蓋710施加有壓縮應力。然後,當捲繞焊墊區P時,施加至背蓋710及焊墊區P的壓縮應力會下降,且因此可降低拉伸應力的產生。是故,背蓋710及焊墊區P係設置成根據支撐件770之傾斜度。因此,在顯示裝置700之捲繞或攤開期間,可降低施加至背蓋710及焊墊區P的應力,且可降低對於背蓋710及顯示面板120的傷害。
〈背蓋之凸起〉
圖8係根據本揭露之又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除了背蓋810以外,在圖8中繪示之顯示裝置800具有與在圖1A至圖6B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00實質上相同的配置。是故,將不贅述相同之構件。
參照圖8,背蓋810包含凸起813。背蓋810之凸起813可對應於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且自背蓋810之第一背蓋810a之一表面朝向頂蓋183凸出。凸起813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P的傾斜表面。因此,凸起813可設置在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之下,以設置成傾斜的方式支撐焊墊區P。
在根據本揭露之又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800中,凸起813係設置在背蓋810上,以使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可設置成朝著平坦部151a傾斜。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800時,可降低施加至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的應力。具體而言,背蓋810之凸起813可具有傾斜表面。並且,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可藉由凸起813之傾斜表面而設置成朝著平坦部151a傾斜。因此,在焊墊區P之下的凸起813可支撐焊墊區P的傾斜度。職是,在捲繞焊墊區P之前,焊墊區P施加有壓縮應力。然後,當捲繞焊墊區P時,施加至焊墊區P的壓縮應力會下降,且因此可降低拉伸應力的產生。是故,背蓋810之凸起813係設置成支撐顯示面板120之傾斜的焊墊區P。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800時,可降低施加至焊墊區P的應力,且可降低對於顯示面板120的傷害。
並且,根據本揭露之又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800,可不使用額外的構件便將焊墊區P設置成傾斜。亦即,當製造背蓋810時,背蓋810可配置成包含凸起813,以支撐焊墊區P之傾斜度。是故,可進一步簡化根據本揭露之又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800之配置。並且,可降低製造成本及時間。
〈基底板之凸起〉
圖9係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除了背蓋910及基底板981以外,在圖9中繪示之顯示裝置900具有與在圖1A至圖6B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00實質上相同的配置。是故,將不贅述相同之構件。
參照圖9,基底板981包含凸起981a。基底板981之凸起981a可對應焊墊區P,且自基底板981之一表面朝向頂蓋183凸出。凸起981a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P的傾斜表面。因此,凸起981a可設置在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及背蓋910之下,以設置成傾斜的方式支撐焊墊區P及背蓋910。
參照圖9,基底板981之末端可對應於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舉例而言,若基底板981之末端較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更為凸出,則基底板981可能會在輥件151之彎曲上干擾背蓋110及顯示面板120的捲繞。是故,基底板981之末端係設置成對應於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因此,在捲繞顯示裝置900時,能降低基底板981對捲繞背蓋110及顯示面板120的干擾。
同時,圖9繪示基底板981之凸起981a具有二個傾斜表面,但不受限於此。基底板981之凸起981a可形成為僅具有對應於焊墊區P之傾斜度的單一個傾斜表面。
在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900中,凸起981a係設置在基底板981上,以使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可設置成朝著平坦部151a傾斜。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900時可降低施加至背蓋910及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的應力。具體而言,基底板981之凸起981a可具有傾斜表面。而且,背蓋910及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可設置成藉由基底板981之凸起981a之傾斜表面朝著平坦部151a傾斜。因此,基底板981之凸起981a可支撐焊墊區P及背蓋910。職是,在捲繞焊墊區P之前,背蓋910及焊墊區P係施加有壓縮應力。然後,當捲繞焊墊區P時,施加至背蓋910及焊墊區P的壓縮應力會下降,且因此可降低拉伸應力的產生。是故,基底板981之凸起981a之傾斜表面係設置成支撐焊墊區P及背蓋910之傾斜度。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900時,可降低施加至焊墊區P及背蓋910的應力,且可降低對於顯示面板120及背蓋910的傷害。
並且,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900,可不使用額外的構件便將焊墊區P設置成傾斜。亦即,當製造基底板981時,基底板981可配置成包含凸起981a,以支撐焊墊區P之傾斜度。是故,可簡化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900之配置。並且,可降低製造成本及時間。
〈底蓋之傾斜表面〉
圖10係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除了底蓋1082以外,在圖10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000具有與在圖1A至圖6B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00實質上相同的配置。是故,將不贅述相同之構件。
參照圖10,底蓋1082可具有對應於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的傾斜表面。底蓋1082之一表面可傾斜成與焊墊區P之傾斜度相同,且設置在焊墊區P之下以支撐焊墊區P。在此情況下,底蓋1082可設置在顯示面板120及背蓋110之間,以在背蓋110上支撐焊墊區P。
參照圖10,底蓋1082之末端可對應於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舉例而言,若底蓋1082之末端較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還凸出,則底蓋1082可能會在輥件151之彎曲上干擾背蓋110及顯示面板120的捲繞。是故,底蓋1082之末端係設置成對應於輥件151之平坦部151a之末端。因此,在捲繞顯示裝置1000時,能降低底蓋1082對捲繞背蓋110及顯示面板120的干擾。
在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0中,底蓋1082傾斜表面。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1000時,可降低施加至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的應力。具體而言,底蓋1082之傾斜表面可設置在焊墊區P之下以支撐焊墊區P。職是,在捲繞焊墊區P之前,焊墊區P係施加有壓縮應力。然後,當捲繞焊墊區P時,施加至焊墊區P的壓縮應力會下降,且因此可降低拉伸應力的產生。是故,底蓋1082之一表面可傾斜成對應於焊墊區P的傾斜度,且設置成支撐焊墊區P。因此,在捲繞或攤開顯示裝置1000時,可降低施加至焊墊區P的應力,且可降低對於顯示面板120的傷害。
並且,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0,可不使用額外的構件便將焊墊區P設置成傾斜。亦即,當製造底蓋1082時,底蓋1082可配置成包含對應於焊墊區P的傾斜表面,以支撐焊墊區P之傾斜度。是故,可進一步簡化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0之配置。並且,可降低製造成本及時間。
〈底蓋之凹槽〉
圖11A係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平面圖。圖11B係沿圖11A之線XIb-XIb’擷取的剖視圖。圖11C係沿圖11A之線XIc-XIc’擷取的剖視圖。除了底蓋1182以外,在圖11A至圖11C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100具有與在圖10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000實質上相同的配置。是故,將不贅述相同之構件。
參照圖11A及圖11B,在設置有至少一可撓薄膜130之區域中,底蓋1182係設置成底蓋1182之一表面支撐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亦即,底蓋1182係設置在第一背蓋110a上以支撐焊墊區P,且至少一可撓薄膜130係設置在底蓋1182上。在此情況下,在未設置有至少一可撓薄膜130的區域中,第二黏合層AD2可固定顯示面板120及底蓋1182。
接下來,參照圖11A及圖11C,底蓋1182包含至少一凹槽1182a。底蓋1182之凹槽1182a可設置在底蓋1182之一表面上,所述底蓋1182在對應於位在可撓薄膜130之間之空間的區域中,即在未設置有至少一可撓薄膜130的區域中支撐焊墊區P。並且,底蓋1182之凹槽1182a可設置成不與第二黏合層AD2重疊。因此,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之末端可與底蓋1182保持間隔。圖11C繪示底蓋1182包含凹槽1182a,但本揭露不受限於此。開孔可設置在底蓋1182之一表面中。
在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100中,凹槽1182a係設置在對應於位在可撓薄膜130之間之空間的底蓋1182之一表面上。因此,在捲繞顯示裝置1100時,可降低施加至焊墊區P的應力。舉例而言,在捲繞顯示裝置1100時,顯示面板120在可撓薄膜130之間施加有較在設置有至少一可撓薄膜130之區域中更大的應力。並且,顯示面板120在可撓薄膜130之間會較早破裂,且因此應力及裂痕可能會蔓延至設置有至少一可撓薄膜130的區域。再者,相較於顯示面板120與底蓋1182保持間隔的情形,若顯示面板120藉由第二黏合層AD2固定於底蓋1182,則施加至顯示面板120的應力在捲繞顯示裝置1100時可能會增加。是故,在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100中,凹槽1182a係設置在底蓋1182之一表面上。因此,對應於位在可撓薄膜130之間之空間的顯示面板120,在未設置有第二黏合層AD2的區域中可與底蓋1182保持間隔。是故,可降低施加至對應於位在可撓薄膜130之間之空間之顯示面板120的應力,且能因此減少破裂的發生。並且,能降低在對應於位在可撓薄膜130之間之空間之顯示面板120之一部分中之裂痕的產生,亦能降低裂痕蔓延至設置有至少一可撓薄膜130之區域中之顯示面板120之一部分。
〈焊墊區之傾斜角度〉
圖12A係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平面圖。圖12B係沿圖12A之線XIIb-XIIb’擷取的剖視圖。圖12C係沿圖12A之線XIIc-XIIc’擷取的剖視圖。除了底蓋1282以外,在圖12A至圖12C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200具有與在圖10中繪示之顯示裝置1000實質上相同的配置。是故,將不贅述相同之構件。
參照圖12A至圖12C,在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中,位在顯示面板120之兩側上之傾斜角度θ2可大於位在中央部之傾斜角度θ1。在此情況下,焊墊區P受具有相同傾斜度之底蓋1282之傾斜表面所支撐,焊墊區P因此可具有與底蓋1282之一表面相同的傾斜角度。焊墊區P之傾斜角度θ1及θ2可自顯示面板120之中央部朝向顯示面板120之兩側逐漸增大。然而,本揭露不受限於此。焊墊區P可與毗鄰之一個或多個焊墊區P分組,且其傾斜角度可以組為單位增加。
同時,圖12A至圖12C繪示底蓋1282係用以調整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之傾斜角度θ1及θ2,但本揭露不受限於此。另一結構,例如在圖1A至圖6B中之顯示裝置100之支撐件170、在圖7A及圖7B中之顯示裝置700之支撐件770、在圖8中之顯示裝置800之背蓋810或在圖9中之顯示裝置900之基底板981等結構,可支撐顯示面板120之焊墊區P。
在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200中,位在背蓋110之兩側上之焊墊區P之傾斜角度可大於位在背蓋110之中央部之焊墊區P之傾斜角度。因此,在捲繞顯示裝置1200時可降低對於在背蓋110之兩側上之顯示面板120的傷害。再者,在捲繞顯示裝置1200時,施加在顯示面板120之兩側之應力會大於施加在顯示面板120之中央部之應力。是故,位在顯示面板120之兩側上之應變大於位在顯示面板120之中央部之應變。職是,施加在顯示面板之兩側上之焊墊區P之應力大於施加在顯示面板之中央部之焊墊區P之應力,因此位在顯示面板之兩側上之焊墊區P可能會較易受到傷害。因此,位在顯示面板120之兩側上之焊墊區P之傾斜角度θ2可大於位在顯示面板120之中央部之焊墊區P之傾斜角度θ1。是故,可降低對於位在背蓋110之兩側上之焊墊區P的傷害。
〈比較實施例及示例性實施例〉
以下提供表1以比較在根據比較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及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之間的最大拉伸應變之。最大拉伸應變係藉由以下方式獲得,基於在顯示裝置之捲繞之前的狀態,量測在捲繞顯示裝置時,由施加至設置在輥件之毗鄰於彎曲部之平坦部之顯示面板的拉伸應力所致之顯示面板之應變。除了未設置有支撐件170以外,比較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係與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實質上相同。在根據比較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及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之二者中,基底板181之厚度皆設定成約0.9 mm至約1.2 mm。並且,背蓋110之厚度係設定成約0.2 mm至約0.3 mm,且底蓋182之厚度係設定成約2.0 mm至約5.0 mm。再者,頂蓋183之厚度係設定成約10.0 mm至約15.0 mm。再者,支撐件170係設定成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塑膠基底材料,在所述直角三角形中,與背蓋110接觸之下側具有約3.5 mm的長度,且自下側垂直延伸之一側具有約2.5 mm的長度。
參照表1,可看出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相較於根據比較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在最大拉伸應變上的減少量約50.94%。
[表1]
  比較實施例 顯示裝置100 減少量
最大拉伸應變 0.53% 0.26% 50.94%
本揭露之示例性實施例亦可描述如下:
根據本揭露之一態樣,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其包含一有效區以及一焊墊區,有效區定義有多個像素,焊墊區配置有用以將訊號施加至多個像素之焊墊;一背蓋,配置成與顯示面板重疊;以及一輥件,用以捲繞或攤開背蓋及顯示面板,且包含平坦部及一彎曲部,其中焊墊區配置成朝著平坦部傾斜。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支撐件,具有對應於焊墊區之一傾斜表面,且用以支撐焊墊區。
支撐件之一端可對應於平坦部之一端。
支撐件可配置於顯示面板及背蓋之間。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基底板,配置於背蓋之下且組合至背蓋,其中支撐件配置於基底板及背蓋之間,且背蓋配置成沿著支撐件之一形狀傾斜。
支撐件可由一塑膠基底材料所製成。
背蓋可包含配置於焊墊區之下的一凸起,而且凸起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的一傾斜表面。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基底板,配置成支撐背蓋上與設置有顯示面板之一表面相對的一表面之一部分;一頂蓋,與基底板組合,以將介在頂蓋及基底板之間的背蓋固定;以及一底蓋,配置於基底板及頂蓋之間。
基底板可包含配置於焊墊區及背蓋之下的一凸起,且凸起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的一傾斜表面。
基底板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之一傾斜度的一傾斜表面。
底蓋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的一傾斜表面,且底蓋之傾斜表面配置於顯示面板及背蓋之間。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至少一可撓薄膜,配置於焊墊區中,其中底蓋之傾斜表面包含至少一凹槽,配置於可撓薄膜之間。
位在顯示面板之兩側上的焊墊區之一傾斜角度可大於位在顯示面板之中央部的焊墊區之一傾斜角度。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態樣,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用以顯示影像,而且包含一有效區及自有效區之一側延伸且接合有一可撓薄膜的一焊墊區;一背蓋,用以與顯示面板一起捲起;以及一輥件,包含一平坦部及一彎曲部,其中焊墊區配置成朝著除了焊墊區之外的顯示面板之一部分傾斜。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支撐件,可配置於焊墊區及平坦部之間,且具有對應於焊墊區之一傾斜表面。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基底板,配置於平坦部上;一頂蓋,用以固定背蓋及配置於基底板上的顯示面板;以及一底蓋,配置於基底板及頂蓋之間,其中頂蓋具有對應於焊墊區的一傾斜表面。
基底板可具有對應於焊墊區的一傾斜表面,且背蓋及顯示面板受傾斜表面所支撐。
底蓋可具有一傾斜表面,其支撐焊墊區且位在焊墊區及背蓋之間,而且底蓋之一端對應於平坦部之一端。
雖然本揭露之示例性實施例已參照所附圖式詳細描述,但本揭露不受限於此,而可在不脫離本揭露之技術概念下以諸多相異的形式實現。是故,本揭露之示例性實施例僅提供用作說明之目的,而無意於限制本揭露之技術概念。本揭露之技術概念的範圍不受限於此。是故,應理解為以上所述之示例性實施例在所有態樣上皆僅屬說明,而非限制本揭露。本揭露之保護範圍應基於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來解釋,且在其均等範圍中之所有技術概念應解釋成落入本揭露之範圍內。
100:顯示裝置 110:背蓋 110a:第一背蓋 110b:第二背蓋 111:開口 112:固定孔 120:顯示面板 121:基板 122:緩衝層 123:像素單元 124:封裝層 125:封裝基板 130:可撓薄膜 140:印刷電路板 150:輥件單元 151:輥件 151a:平坦部 151b:彎曲部 152:輥件支架 160:升降單元 161:連接單元 161a、161b:連接件 161c:轉軸單元 162:頭桿 163:滑軌 164:滑件 165:馬達 166:旋轉單元 170:支撐件 181:基底板 182:底蓋 183:頂蓋 700:顯示裝置 710:背蓋 710a:第一背蓋 770:支撐件 800:顯示裝置 810:背蓋 810a:第一背蓋 813:凸起 900:顯示裝置 910:背蓋 910a:第一背蓋 981:基底板 981a:凸起 1000:顯示裝置 1082:底蓋 1100:顯示裝置 1182:底蓋 1182a:凹槽 1200:顯示裝置 1282:底蓋 AA:有效區 AD1:第一黏合層 AD2:第二黏合層 AH1:第一對位孔 AH2:第二對位孔 DP:顯示部件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FA:固定區 FA1:第一固定區 FA2:第二固定區 HP:外殼部件 HPF:底表面 HPO:開口 MA:可撓區 MA1:第一可撓區 MA2:第二可撓區 MP:移動部件 NA:非有效區 P:焊墊區 PA:支撐區 PA1:第一支撐區 PA2:第二支撐區 θ1:傾斜角度 θ2:傾斜角度
自以下與所附圖式結合的詳細描述,將清楚明瞭本揭露之以上及其他態樣、特徵及其他優點,其中: 圖1A及圖1B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圖3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4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顯示部件的平面圖; 圖5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顯示部件的剖視圖; 圖6A及圖6B係根據本揭露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7A及圖7B係根據本揭露之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8係根據本揭露之又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9係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10係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11A係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11B係沿圖11A之線XIb-XIb’擷取的剖視圖; 圖11C係沿圖11A之線XIc-XIc’擷取的剖視圖; 圖12A係根據本揭露之再一示例性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12B係沿圖12A之線XIIb-XIIb’擷取的剖視圖;以及 圖12C係沿圖12A之線XIIc-XIIc’擷取的剖視圖。
100:顯示裝置
150:輥件單元
151:輥件
152:輥件支架
160:升降單元
161:連接單元
161a、161b:連接件
161c:轉軸單元
162:頭桿
163:滑軌
164:滑件
165:馬達
166:旋轉單元
DP:顯示部件
HPF:底表面
MP:移動部件

Claims (17)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顯示面板,包含定義有多個畫素的一有效區域,以及佈置有用以將多個訊號施加至該些畫素之多個焊墊的一焊墊區,該焊墊區自該有效區域之一側延伸,且一可撓薄膜接合至該焊墊區;一背蓋,佈置成與該顯示面板重疊;以及一輥件,配置成使該背蓋及該顯示面板纏繞或解繞,且包含一平坦部及一彎曲部,其中該焊墊區佈置成朝向該平坦部傾斜;其中該顯示裝置更包括一支撐件,該支撐件具有對應於該焊墊區之一傾斜表面,且配置成支撐住該焊墊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件之一端對應於該平坦部之一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件佈置在該顯示面板及該背蓋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更包括:一基底板,佈置在該背蓋之下且組合至該背蓋,其中該支撐件佈置在該基底板及該背蓋之間,而且該背蓋佈置成沿著該支撐件之一形狀傾斜。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件由一塑膠基底材料所製成。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蓋包含一凸起,佈置在該焊墊區之下,而且該凸起具有一傾斜表面,對應於該焊墊區。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更包括:一基底板,佈置成支撐住該背蓋之與在其上設置有該顯示面板之一表面相反的一表面之一部分;一頂蓋,與該基底板組合,以將中介在該頂蓋及該基底板之間的該背蓋固定;以及一底蓋,佈置在該基底板及該頂蓋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底板包含一凸起,佈置在該焊墊區及該背蓋之下,而且該凸起具有一傾斜表面,對應於該焊墊區。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底板具有一傾斜表面,對應於該焊墊區之一傾斜度。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底蓋具有一傾斜表面,對應於該焊墊區,而且該底蓋之該傾斜表面佈置在該顯示面板及該背蓋之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顯示裝置,其更包括:多個可撓薄膜,佈置在該焊墊區中,其中該底蓋之該傾斜表面包含至少一凹槽,佈置在該些可撓薄膜之間。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對應於該焊墊區之該頂蓋之一內周表面的一部分具有一傾斜表面,與該焊墊區的傾斜度相同。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位在該顯示面板之兩側上的該焊墊區之一傾斜角度大於位在該顯示面板之中央部的該焊墊區之一傾斜角度。
  14.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顯示面板,配置成顯示多個影像,而且包含一有效區域及自該有效區域之一側延伸且接合有一可撓薄膜的一焊墊區;一背蓋,配置成與該顯示面板一起捲起;以及一輥件,配置成使該背蓋及該顯示面板纏繞或解繞,且包含一平坦部及一彎曲部,其中該焊墊區佈置成朝向該顯示面板之排除該焊墊區之一部分傾斜;其中該顯示裝置更包括一支撐件,該支撐件佈置在該焊墊區及該平坦部之間,且具有對應於該焊墊區之一傾斜表面。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更包括:一基底板,佈置在該平坦部上;一頂蓋,配置成固定該背蓋及佈置在該基底板上的該顯示面板;以及一底蓋,佈置在該基底板及該頂蓋之間,其中該頂蓋具有一傾斜表面,對應於該焊墊區。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底板具有一傾斜表面,對應於該焊墊區,而且該背蓋及該顯示面板受該傾斜表面所支撐。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底蓋具有一傾斜表面,其支撐住該焊墊區且位在該焊墊區及該背蓋之間,而且該底蓋之一端對應於該平坦部之一端。
TW109131854A 2019-09-17 2020-09-16 顯示裝置 TWI747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14137A KR20210032740A (ko) 2019-09-17 2019-09-17 표시 장치
KR10-2019-0114137 2019-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776A TW202113776A (zh) 2021-04-01
TWI747498B true TWI747498B (zh) 2021-11-21

Family

ID=72474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1854A TWI747498B (zh) 2019-09-17 2020-09-16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3532B2 (zh)
EP (1) EP3796293B1 (zh)
JP (1) JP7007439B2 (zh)
KR (1) KR20210032740A (zh)
CN (1) CN112599003B (zh)
TW (1) TWI747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12390A (ko) * 2019-07-25 2021-02-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782798B (zh) * 2019-11-19 2022-07-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KR20210076760A (ko) * 2019-12-16 2021-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564114B (zh) * 2020-06-15 2022-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卷轴、卷轴式显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27220A (ko) * 2015-04-23 2016-11-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409147A (zh) * 2015-07-30 2017-02-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卷曲柔性显示设备
CN106575664A (zh) * 2014-08-09 2017-04-1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卷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7342018A (zh) * 2016-04-29 2017-11-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器
KR101945985B1 (ko) * 2018-06-28 2019-02-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6457B2 (ja) * 2003-03-18 2006-08-30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
KR102305923B1 (ko) 2015-02-13 2021-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 장치
KR102381285B1 (ko) 2015-08-06 2022-03-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71116B1 (ko) 2016-05-12 2022-1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KR20180025358A (ko) 2016-08-29 2018-03-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 장치
KR102581776B1 (ko) 2016-10-26 2023-09-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장치
KR102423659B1 (ko) 2017-09-25 2022-07-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2490314B1 (ko) * 2017-11-13 2023-0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2446200B1 (ko) * 2017-12-22 2022-09-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77928B1 (ko) * 2018-04-25 2021-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975188B1 (ko) 2018-06-28 2019-05-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05247B1 (ko) * 2018-09-17 2023-02-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00114915A (ko) * 2019-03-29 2020-10-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5664A (zh) * 2014-08-09 2017-04-1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卷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KR20160127220A (ko) * 2015-04-23 2016-11-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409147A (zh) * 2015-07-30 2017-02-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卷曲柔性显示设备
CN107342018A (zh) * 2016-04-29 2017-11-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器
KR101945985B1 (ko) * 2018-06-28 2019-02-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6293B1 (en) 2022-08-31
EP3796293A1 (en) 2021-03-24
KR20210032740A (ko) 2021-03-25
US20210083024A1 (en) 2021-03-18
CN112599003B (zh) 2023-01-20
CN112599003A (zh) 2021-04-02
JP2021047406A (ja) 2021-03-25
JP7007439B2 (ja) 2022-01-24
US11653532B2 (en) 2023-05-16
TW202113776A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3113B (zh) 顯示裝置
TWI747498B (zh) 顯示裝置
KR102519817B1 (ko) 표시 장치
CN112466206B (zh) 显示装置
US10845696B2 (en) Display device
JP6937876B2 (ja) 表示装置
KR20210055229A (ko) 표시 장치
TWI817181B (zh) 顯示裝置
JP2021033303A (ja) 表示装置
CN112309246B (zh) 显示装置
CN114664185B (zh) 显示装置
US20220037625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23181156A (ja)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KR20220077715A (ko)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