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6686B - 連結構件、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及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 Google Patents

連結構件、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及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6686B
TWI746686B TW106138295A TW106138295A TWI746686B TW I746686 B TWI746686 B TW I746686B TW 106138295 A TW106138295 A TW 106138295A TW 106138295 A TW106138295 A TW 106138295A TW I746686 B TWI746686 B TW I7466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connecting member
piece
connection
fluid mach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8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1726A (zh
Inventor
竹田秀行
岩田洋輝
安江博人
西村康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Ckd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Ckd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Ckd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1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1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6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3/00Flanged joints
    • F16L23/04Flanged joints the flanges being connected by members tensioned in the radial plane
    • F16L23/06Flanged joints the flanges being connected by members tensioned in the radial plane connected by toggle-action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3/00Flanged joints
    • F16L23/006Attach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3/00Flanged joints
    • F16L23/16Flanged joi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Flanged Joints, Insulating Joints, And Other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夠在液體洩漏發生時進行快速的應對且能夠設置在狹小的空間中的作業性好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流體機器連接構造1具有:具有第1連接部21的第1流體機器2;具有第2連接部31的第2流體機器3;將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連接起來的環狀密封構件4;和維持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的連接狀態的連結構件5,在該流體機器連接構造1中,連結構件5包括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在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的一端具有第1鉸鏈部63和第2鉸接部73;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的外形為圓形,第1連結片6為具有開口部6a的大致U字形,並且超過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整周的180度與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接觸。

Description

連結構件、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及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本發明有關於在流體機器連接構造中使用的連結構件,上述流體機器連接構造具有:具有第1連接部的第1流體機器;具有第2連接部的第2流體機器;連接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環狀密封構件;和維持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連接狀態的連結構件。
以往,在半導體製造步驟、液晶製造步驟等使用的藥液控制中,會使用流量控制閥和開閉閥等閥類、濾過器、壓力感測器和流量感測器等感測器類、接頭塊體和流路塊體等配管塊體類等等的流體機器。近年,為了裝置的緊湊化,利用連結構件將這些流體機器的連接部之間直接連結,進行單元化。
圖33是以往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的連結構件106的通常使用狀態的剖視圖。圖34是以往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的連結構件106的增加緊固狀態的剖視圖。
如圖33所示,連結構件106藉由使第1連結片107與第2連結片108的兩端部卡合而構成。第1連結片107及第 2連結片108的一端(第1卡合部)經由支撐軸111而能夠轉動地卡合。另一方面,第1連結片107及第2連結片108的另一端(第2卡合部)藉由下述動作維持連接狀態,即:使在第2連結片108的第1延伸設置部108c突出設置的卡定爪108e一邊彈性變形一邊穿插於在第1連結片107的第2延伸設置部107c上形成的穿插孔107e,而後使卡定爪108e復原而卡定於第2延伸設置部107c。該連接狀態是藉由連結構件106將連接部彼此連接的通常使用狀態。
連接部、環狀密封構件和第1及第2連結片107、108的材質為樹脂。因此,例如當對連接部長時間交替地施加異常高溫的藥液和異常低溫的純水時,連接部存在蠕變變形、密封力降低的情況。一旦密封力降低,就會發生液體洩漏。在這樣的緊急情況時,要進行增加緊固。
在連結構件106上安裝有增加緊固構件110,該增加緊固構件110用於使第1及第2連結片107、108互相接近而將連接部彼此拉近,增加密封力。
將增加緊固構件110穿插於第1連結片107的穿插孔107d中並緊固於第2連結片108的螺栓孔108d,由此將第1及第2連結片107、108拉近,使連接部彼此靠近。由此,連結構件106利用增加緊固構件110進行緊固,能夠提高密封力。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13457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575973號公報
然而,在以往的連結構件106中存在下述這樣的問題。如圖33所示,在連結構件106,由於設置用於事先使第1連結片107與第2連結片108成為一體的支撐軸111、以及為了維持連結構件106關閉狀態而形成於半徑方向外側的第1延伸設置部108c和第2延伸設置部107c,所以連結構件106自身體型變大。
而且,由於作為安全機構的增加緊固用第2卡合部設於半徑方向外側,所以連結構件106自身體型變大。由此,需要用於安裝連結構件106的大的作業空間。
而且,如圖35所示,當在設置面300並列地設置多個流體機器的情況下,特別是中央的流體機器的作業空間在設置面300的相反側受限,在以往的連結構件106中,若在兩側流體機器上安裝有連結構件106,則連結構件106的第1連結片107與第2連結片108無法接近關閉。即使安裝了連結構件106,由於從與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使之成為通常使用狀態,所以也無法使卡定爪108e卡合,而且,也無法為了形成增加緊固狀態而在手不能伸到裡面的狹小空間內作業,因此存在作業性差的問題。
本發明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在狹小空間內設置的、作業性好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本發明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具有下述構成。
(1)一種連結構件,其用於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該流體機器連接構造具有:具有第1連接部的第1流體機器;具有第2連接部的第2流體機器;配置在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之間的環狀密封構件;和將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隔著環狀密封構件連接起來的連結構件,連結構件的特徵在於,連結構件包括第1連結片和第2連結片,在第1連結片和第2連結片的一端具有轉動連結部;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的外形為圓形;第1連結片為具有開口部的大致U字形形狀,並且超過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整周的180度與第2連結片卡合。
(2)在(1)上述的連結構件中,其特徵在於,開口部的大小被形成得比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各管狀部的直徑(外徑)小;第1連結片能夠以向外側以開口部與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各管狀部的直徑之差的量擴張的方式變形。
(3)在(1)或(2)上述的連結構件中,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形成有具有切缺部的薄壁部。
(4)在(1)至(3)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中,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與第2連結片的轉動連結部,形成有用於防止因自重而轉動的阻力產生部;在第2連結片的內周面的與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抵接的面上,形成有與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不抵接的部分。
(5)在(1)至(4)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中,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的外周形成有T字形或L字形的裝拆卡定部。
(6)在(1)至(5)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中, 其特徵在於,在第2連結片的外周形成有轉動作用部。
(7)在(1)至(6)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中,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的與第1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及第1連結片的與第2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凸狀突起部。
(8)在(7)上述的連結構件中,其特徵在於,在第2連結片的與第1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及第2連結片的與第2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凸狀突起部。
(9)在(1)至(8)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中,其特徵在於,第1連結片的另一端包括第1卡定部,第2連結片的另一端包括供第1卡定部卡定的第1卡定承受部,連結構件在第1卡定部與第1卡定承受部卡合的第1卡定位置被定位,連結構件具有第2卡定位置,與連結構件處於第1卡定位置時相比,處於第2卡定位置時更靠近環狀密封構件方向。
(10)在(9)上述的連結構件中,其特徵在於,第1卡定位置是通常的使用狀態,第2卡定位置是增加緊固狀態。
(11)在用於(1)至(10)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的流體機器連接夾具中,其特徵在於,第1連結片在外周面形成有第2夾具卡掛部,第2連結片在外周面形成有第1夾具卡掛部;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包括:卡合於第1夾具卡掛部的通用卡掛部;和卡合於第2夾具卡掛部的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和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
(12)在用於(1)至(10)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的流體機器連接夾具中,流體機器連接夾具藉由從與連結構件安裝於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插入,使第1連結片與第2連結片卡合。
(13)在用於(1)至(10)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的流體機器連接夾具中,藉由處於流體機器連接夾具被安裝於連結構件的狀態來表示增加緊固狀態。
(14)一種流體機器連接構造,其特徵在於,包括(1)至(10)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
本發明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具有如下作用、效果。
根據上述(1)的構成,由於第1連結片為具有開口部的大致U字形形狀,並且第1連結片超過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整周的180度與第2連結片卡合,所以在連結構件的半徑方向外側不設置卡合部,從而連結構件自身能夠被緊湊地形成。由此,即使在並列地設置多個流體機器那樣的管狀部彼此及壁面鄰接而沒有空間的情況下,也能夠設置,作業性好。
根據上述(2)的構成,第1連結片的開口部的大小被形成得比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各管狀部的直徑(外徑)小,第1連結片能夠以向外側以開口部的大小與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各管狀部的直徑(外徑)之差的量擴張的方式變形,因此,在安裝於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時,第1連結片能夠向外側擴張一定的長度量而嵌入於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並臨時固定,所以在嵌入之後,即使施加有自重或外力,也不容易脫開,作業性好。
根據上述(3)的構成,由於在第1連結片形成有具有切缺部的薄壁部,所以第1連結片在向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安裝時,薄壁部會發生適度強度的彈性變形,開口部擴張,安裝後開口部收緊,因此能夠以適度的安裝力且在作業者感到適度的安裝感的同時進行安裝,安裝後不易脫開,作業性好。
根據上述(4)的構成,在第1連結片與第2連結片的阻力產生部和第2連結片的內周面,形成有與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不抵接的部分,因此第2連結片與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不干涉。此外,在具有能夠自由轉動的範圍的同時,也在該處產生摩擦阻力,因此,在第1連結片安裝後到使第2連結片卡合期間,能夠在易於作業的位置將第2連結片的位置臨時固定,作業性好。
根據上述(5)的構成,在第1連結片的外周形成有裝拆卡定部,因此能夠夾住裝拆卡定部,而且,藉由使夾具與裝拆卡定部卡合並且推壓或是拉拽,能夠容易地安裝或拆卸連結構件,因此作業性好。
根據上述(6)的構成,在第2連結片的外周形成有轉動作用部,因此藉由從與連結構件安裝於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對轉動作用部施加載荷,能夠使第2連結片轉動,作業性好。
根據上述(7)或(8)的構成,實現下面的作用效果。即,第1連結片的第1卡定部的前端部與第2連結片的第1卡定承受部的前端部通常互相抵接而卡合。但是,由於第 1連結片及第2連結片的公差,存在前端部與前端部之間產生間隙而無法嚙合的可能性。該狀態對密封力雖然沒有影響,但是存在使用者看到時以為安裝還沒有完成的可能性。根據上述(7)的構成,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的與第1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及第1連結片的與第2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凸狀突起部,再者,根據上述(8)的構成,其特徵在於,在第2連結片的與第1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及第2連結片的與第2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凸狀突起部,因此,由於第1連結片和第2連結片被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向徑向外側推壓,所以前端部與前端部之間沒有間隙,能夠確實地嚙合。
根據上述(9)或(10)的構成,當因在連接部長期交替地施加有異常高溫的藥液和異常低溫的純水而密封力降低發生液體洩漏的情況下,由於具有第1卡定位置和第2卡定位置,藉由設置成更靠近環狀密封構件方向的第2卡定位置,能夠提高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之間的接合力,能夠在發生液體洩漏時採取快速的應對。
根據上述(11)的構成,藉由利用流體機器連接夾具,能夠使第1連結片和第2連結片成為第1卡定位置和第2卡定位置這兩個連接狀態。
根據上述(12)的構成,由於能夠從與連結構件安裝於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插入流體機器連接夾具並使第1連結片與第2連結片卡合,所以能夠僅從一個方向進行作業,即使在流體機器並列地設置有多個的狹小 空間中也能夠容易地作業,作業性好。
根據上述(13)的構成,由於流體機器連接夾具是安裝於連結構件的狀態,所以能夠從外部容易地確認是增加緊固狀態,因此在維護時,一眼就能找到增加緊固狀態的流體機器並進行應對,作業性好。
1‧‧‧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2‧‧‧第1流體機器
21‧‧‧第1連接部
3‧‧‧第2流體機器
31‧‧‧第2連接部
4‧‧‧環狀密封構件
5‧‧‧連結構件
6‧‧‧第1連結片
6a‧‧‧開口部
6d‧‧‧第1阻力突起
64‧‧‧第1卡定部
66a‧‧‧凹部
69‧‧‧薄壁部
7‧‧‧第2連結片
7b‧‧‧第2阻力突起
7c‧‧‧倒角部
75‧‧‧第1卡定承受部
76‧‧‧突起部
8‧‧‧流體機器連接夾具
82a‧‧‧通用卡掛部
84a‧‧‧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
84b‧‧‧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
91、92、93、94、95‧‧‧一對凸狀突起部
圖1是處於第1卡定位置的連結構件的立體圖。
圖2是處於第1卡定位置的連結構件的立體圖。
圖3是處於第1卡定位置的連結構件的立體圖。
圖4是處於第1卡定位置的連結構件的立體圖。
圖5是卡合前的狀態的連結構件的立體圖。
圖6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7是圖5的BB剖視圖。
圖8是顯示出連結構件與流體機器的關係的圖。
圖9是顯示出在並列設置的流體機器中安裝連結構件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10是流體機器連接夾具的立體圖。
圖11是圖10的CC剖視圖。
圖12(a)是第1流體機器、第2流體機器以及環狀密封構件的分解圖;圖12(b)顯示出第1流體機器、第2流體機器以及環狀密封構件的連接狀態;圖12(c)顯示出在第1流體機器、第2流體機器以及環狀密封構件的連接狀態下使之插入了連結構件的狀態;圖12(d)顯示出在第1流體機器、第 2流體機器以及環狀密封構件的連接狀態下將連結構件置於第1卡定位置的狀態。
圖13(a)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將連結構件卡合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3(b)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卡合連結構件過程中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3(c)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將連結構件置於了第1卡定位置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4是藉由夾具將連結構件置於第2卡定位置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5(a)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卡合連結構件之前的狀態的主視圖;圖15(b)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卡合連結構件過程中的狀態的主視圖;圖15(c)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將連結構件置於了第1卡定位置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16是顯示出圖15的E部放大圖。
圖17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將連結構件置於第2卡定位置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18(a)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卡合連結構件之前的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圖18(b)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卡合連結構件的第1過程中的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圖18(c)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卡合連結構件的第2過程中的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圖18(d)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將連結構件置於第1卡定位置的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19(a)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將連結構件置於第2卡定位置的過程中的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圖19(b)是顯示出藉由夾具將連結構件置於了第2卡定位置的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20是在使流體機器並列設置的狀態下安裝連結構件的主視圖。
圖21(a)是顯示出在拆卸連結構件時將夾具卡掛於連結構件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1(b)是顯示出拉動夾具而將連結構件拆下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2(a)是顯示出在拆卸連結構件時將夾具卡掛於連結構件的狀態的主視圖;圖22(b)是顯示出拉動夾具而將連結構件拆下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23是圖12(d)的DD剖視圖。
圖24是圖23的K部放大圖。
圖25是顯示出在並列設置的流體機器中安裝了連結構件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26是連結構件的主視圖。
圖27是連結構件的後視圖。
圖28是連結構件的俯視圖。
圖29是連結構件的仰視圖。
圖30是連結構件的左視圖。
圖31是連結構件的右視圖。
圖32是連結構件的立體圖。
圖33是以往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的處於第1卡定位置的連結構件的剖視圖。
圖34是以往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的處於第2卡定位置的連結構件的剖視圖。
圖35是顯示出在並列設置的流體機器中安裝以往的連結 構件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36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第1連結片的剖視圖。
圖37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第2連結片的剖視圖。
圖38是圖36的I部放大圖。
圖39是圖38的RR剖視圖。
圖40是圖36的J部放大圖。
圖41是圖40的TT剖視圖。
圖42是圖37的Q部放大圖。
圖43是圖42的UU剖視圖。
關於本發明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1,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在以下詳細進行說明。圖1至圖4顯示出位於第1卡定位置的連結構件5的各種角度下的立體圖。圖5顯示出卡合之前的狀態的連結構件5的立體圖。圖6顯示出圖1的AA剖視圖;圖7顯示出圖5的BB剖視圖。圖8顯示出連結構件5與第1流體機器2的關係。圖9是顯示出在並列設置的流體機器中安裝連結構件的狀態的主視圖。
在圖12中,(a)顯示出第1流體機器2、第2流體機器3以及環狀密封構件4的分解圖。(b)顯示出第1流體機器2、第2流體機器3以及環狀密封構件4的連接狀態。(c)顯示出在第1流體機器2、第2流體機器3以及環狀密封構件4的連接狀態下使之插入連結構件5的狀態。(d)顯示出在第1流體機器2、第2流體機器3以及環狀密封構件4的連接狀態下將連結構件5置於第1卡定位置的狀態。
在圖13中,(a)用立體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卡合連結構件5之前的狀態。(b)用立體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卡合連結構件5的過程中的狀態。(c)用立體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將連結構件5置於第1卡定位置的狀態。圖14用立體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將連結構件5置於第2卡定位置的狀態。此處,在連結構件5的第1卡定位置,表示通常使用狀態;在第2卡定位置,表示增加緊固狀態。圖15與圖13對應,圖15(a)~(c)顯示出圖13(a)~(c)的主視圖。圖16顯示出圖15的E部放大圖。圖17與圖14對應,示出圖14的主視圖。
在圖18中,(a)用局部剖視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卡合連結構件5之前的狀態。(b)用局部剖視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卡合連結構件5的第1過程中的狀態。(c)用局部剖視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卡合連結構件5的第2過程中的狀態。(d)用局部剖視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將連結構件5置於第1卡定位置的狀態。在圖19中,(a)用局部剖視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將連結構件5置於第2卡定位置的過程中的狀態。(b)用局部剖視圖顯示出藉由夾具8將連結構件5置於第2卡定位置的狀態。
另外,在圖13至圖19中,為了更明確地示出連結構件5與夾具8的關係性,省略了第1流體機器2、第2流體機器3、環狀密封構件4的圖示。此外,在圖18、圖19中,為了明確地示出夾具8的作用,省略了連結構件5的凹部6b、7a的圖示。在圖20中,示出在使流體機器並列設置的狀態下安裝連結構件的主視圖。
另外,圖26至圖31的連結構件5表示圖1至圖4的連結構件5的6面視圖。具體地說,圖26是連結構件5的主視圖,圖27是後視圖,圖28是俯視圖,圖29是仰視圖,圖30是左視圖,圖31是右視圖。圖32的連結構件5表示圖1至圖4的連結構件5的立體圖。但是,圖26至圖32的連結構件5在全體被實施了倒角這一點上與圖1至圖4的連結構件5不同。
(流體機器連接構造的構成)
首先,利用圖23對流體機器連接構造1的整體構成進行說明。圖23是圖12(d)的DD剖視圖。圖24是圖23的K部放大圖。
如圖23所示,流體機器連接構造1經由環狀密封構件4而將第1流體機器2的第1連接部21與第2流體機器3的第2連接部31連接起來。在第1連接部21與第2連接部31的外周安裝連結構件5而維持連接狀態。連結構件5由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構成。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的外形構成為圓形。在第1連接部21的管狀部28形成有流路29,在第2連接部31的管狀部38形成有流路39。另外,管狀部28、29包括分別與後述的凸緣部25、35鄰接的凸緣鄰接部。
如圖24所示,環狀密封構件4包括主體部43、從主體部43的外周面向外徑方向伸出的伸出部44、在伸出部44的外周緣部設置的把持部45。在主體部43形成有環狀密封槽46、47。環狀密封構件4的材質為PFA、PTFE等比較硬且具有耐腐蝕性的氟樹脂(需要說明的是,在圖23、24中的環狀 密封構件4的剖面上,為了易於觀察,標注了與樹脂構成的連結構件5不同圖案的剖面線)。
在第1連接部21的安裝環狀密封構件4的面上形成有端面22。在端面22形成有向第1連接部21的徑向外側突出的卡定凸部27。在端面22的徑向內側形成有壓入部24,該壓入部24用於安裝在環狀密封構件4的主體部43的環狀密封槽46中。再者,在第1連接部21,在流路29的軸心方向的、與端面22相反側的外周面上,用於安裝連結構件5的安裝槽23以環狀形成於凸緣鄰接部。在端面22與安裝槽23之間設有凸緣部25。在凸緣部25形成有連接側斜坡面26。
在第2連接部31的用於安裝環狀密封構件4的面上形成有端面32。在端面32形成有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卡定凸部37。在端面32的徑向內側形成有壓入部34,該壓入部34被安裝於主體部43的環狀密封槽47中。在流路39方向的外周面,用於安裝連結構件5的安裝槽33以環狀形成於凸緣鄰接部。在端面32與安裝槽33之間設有凸緣部35。在凸緣部35形成有連接側斜坡面36。
(連結構件的構成)
關於連結構件5的用於將第1流體機器2與第2流體機器3連接起來的連接內部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連結構件5為圓筒形狀,具有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的材質為具有強度和耐腐蝕性的氟樹脂(另外,在圖6等的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的剖面中,為了易於觀察,標注了與通 常樹脂所使用的剖面線(圖23)不同圖案的斜線)。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的內周面形成為圓弧狀,以便能夠沿著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的外周被安裝。連結構件5抵抗在安裝於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之間的環狀密封構件4的流路29、39的軸心方向上以使得第1連接部21與第2連接部31遠離的方式作用的力,維持著第1連接部21與第2連接部31的連接狀態。
如圖23所示,在連結構件5中,第1連結片6的第1突部60和第2連結片7的第1突部70配置於安裝槽23中,第1連結片6的第2突部61和第2連結片7的第2突部71配置於安裝槽33中。在連結構件5的第1連結片6上,在與第1連接部21的連接側斜坡面26和第2連接部31的連接側斜坡面36分別對應的位置形成有連結側斜坡面60a、61a。連結構件5的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第1連接部21與第2連接部31的連接構造如圖23所示是上下對稱的,因此,藉由說明第1連結片6的連接構造而省略對第2連結片7的連接構造的說明。
下面,利用圖1至圖9對連結構件5的更為詳細的外觀性構成進行說明。另外,針對一對結構標注了附圖標記A、B,但由於說明會變得繁瑣,所以會適當省略附圖標記A、B。
如圖7所示,連結構件5的第1連結片6在與連結構件5的軸方向正交的剖面上呈具有開口部6a的大致U字形。第1連結片6在連結構件5的整周的超過180度的位置,換而言之,在第1連接部21與第2連接部31的圓形剖面的整周的超過180度的位置與第2連結片7卡合。第2連結片7呈覆蓋第1連結片6的開口部6a的形狀。在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的軸方向的面上,以放射狀形成多個沿軸方向凹陷的凹部6b、7a。如圖2所示,在第1連結片6的周方向的一端形成端部65,在端部65的軸方向兩端形成有第1鉸接部63。在第2連結片7的周方向的一端形成有第2鉸接部73,該第2鉸接部73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卡合於第1鉸接部63。在第1鉸接部63,在外周沿著軸方向形成有標記凸部63a。而且,在第2鉸接部73,在外周沿著軸方向形成有標記凸部73a。藉由目視或經觸覺確認標記凸部63a與標記凸部73a如圖2所示處於同一直線上,便可得知處於正常的卡合位置。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的第1鉸接部63和第2鉸接部73是本發明的“轉動連結部”的一例。
如圖5所示,在第1連結片6的周方向的另一端,一對第1卡定部64(64A、64B)朝著第2連結片7立起設置於連結構件5的軸方向兩端。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1卡定部64A、64B具有相同的形狀,所以在以下內容記載為第1卡定部64。第1卡定部64的前端形成有向徑向外側彎折的前端部64aa。
在第1連結片6的內周面的中央,有一局部切缺部69a,在第1連結片6的外周緣形成了薄的薄壁部69。在第1連結片6的外周面,在與薄壁部69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T字形的一對裝拆卡定部68(68A,68B)。在第1連結片6的第1卡定部64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部66。在凸部66上,在 第1連結片6的周方向的另一端,形成有向軸方向中央凹陷的凹部66a。藉由凹部66a與後述的第2連結片7的突起部76重合而得知是增加緊固狀態。在凸部66,朝著裝拆卡定部68形成有平滑的曲面部66b。在曲面部66b與裝拆卡定部68之間形成有第2夾具卡掛部66c。第2夾具卡掛部66c朝著裝拆卡定部68突出。在第2夾具卡掛部66c的曲面部66b的相反側,形成有夾具卡合面66d。在第1連結片6上的軸方向兩端,在整周範圍形成有凹部6c。凹部6c形成得比凸部66小一層。即使在如圖20所示並列地設置流體機器的情況下,由於存在凹部6c,所以能夠使夾具8進入連結構件5,能夠避免與鄰接的連結構件5之間的干涉。
如圖5所示,在第2連結片7的周方向的另一端,與第1連結片6的第1卡定部64(64A,64B)卡合的一對第1卡定承受部75(75A,75B)向著第1連結片6豎立設置於連結構件5的軸方向兩端。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1卡定承受部75A、75B具有相同的形狀,所以在以下內容記載為第1卡定承受部75。第1卡定承受部75的前端形成有向徑向內側彎折的前端部75aa。而且,在第2連結片7的內周面的與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抵接的面上,形成有不與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抵接的倒角部7c。在倒角部7c形成有斜坡,由於能夠避免圖24所示的第1連接部21的凸緣部25與第2連接部31的凸緣部35之間的干涉,所以能夠使第2連結片7順暢地靠近第1連結片6到供後述的夾具8卡掛的位置。
第1卡定部64的前端部64aa與第1卡定承受部75的前端部75aa如圖16所示那樣卡合。這就是第1卡定位置。在該狀態下,始終有朝向第1卡定部64側的彈性力作用於第1卡定承受部75。因此,由於前端部64aa與前端部75aa以平面卡合,所以在有要使連結構件5脫開的力作用時,前端部64aa與前端部75aa彼此咬合,能夠保持不脫開。在第1卡定位置,在第1卡定承受部75的前端部75aa與第1卡定部64之間形成有間隙X,在第1卡定部64的前端部64aa與第1卡定承受部75之間形成有間隙Y。藉由間隙X、間隙Y,前端部64aa與前端部75aa能夠確實地嚙合。
如圖1所示,在第2連結片7的第1卡定承受部75A、75B之間,一根延伸設置部78朝著徑向外側延伸設置。在延伸設置部78的前端中央處,向第1連結片方向豎立設置有突起部76。在延伸設置部78的突起部76相反側,沿軸方向突出形成有第1夾具卡掛部77。
如圖2所示,在第2連結片7的第2鉸接部73側,轉動作用部74朝向徑向外側突出地形成在外周面上。如圖7所示,轉動作用部74在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打開時卡合於第1連結片6的端部65,使得第2連結片7不要旋轉超過一定程度。而且,此時,如圖20的右側開始第4個連結構件5(圖20(e))所示,藉由用夾具8從一個方向推動轉動作用部74,能夠使第2連結片7向第1卡定部64與第1卡定承受部75接近的方向旋轉。
此外,在第1連結片6的第1鉸接部63附近且在端部65的內周側,形成有第1阻力突起6d。在第2連結片7 的第2鉸接部73附近,形成有與第1阻力突起6d抵接的第2阻力突起7b。藉由第1阻力突起6d與第2阻力突起7b抵接,能夠相互摩擦產生摩擦力,防止因自重而轉動,從而能夠臨時固定。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的第1阻力突起6d和第2阻力突起7b是本發明的“阻力產生部”的一例。
(夾具的構成)
接下來,利用圖10、圖11對流體機器連接夾具8(以下簡記為夾具)的構成進行說明。圖10顯示出夾具8的立體圖。圖11顯示出圖10的CC剖視圖。
夾具8具有薄板狀的長方形形狀。夾具8的長度方向上的一端(圖10中,為上端)形成有與連結構件5的裝拆卡定部68A、68B卡合的一對裝拆卡定承受部81A、81B。裝拆卡定承受部81A、81B從夾具8的寬度方向兩端向著中心突出地形成。在裝拆卡定承受部81A、81B之間形成有突出部81aa。再者,在夾具8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在裝拆卡定承受部81A、81B之間還形成有跨於突出部81aa的止動部81bb。
夾具8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在圖10中為下端)形成有四邊形的第1貫通部82,在第1貫通部82的、與夾具8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通用卡掛部82a。在第1貫通部82的相鄰處且夾具8的中央形成有四邊形的第2貫通部83,與轉動構件84一體的支撐軸86以能夠轉動的方式保持在第2貫通部83的支撐軸孔83a。轉動構件84的一端形成有帶圓邊形成的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轉動構件84的另一端形成有寬度比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小的第2卡定位置 卡掛部84b。此外,如圖11所示,從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的前端到支撐軸86的中心軸的長度L1被形成得比從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的前端到支撐軸86的中心軸的長度L2短。在第2貫通部83,在靠近裝拆卡定承受部81A、81B側,在夾具8的寬度方向兩端(參照圖22)形成有一對凸部83b。由於具有凸部83b,所以寬度小的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能夠在第2貫通部83的內部(一對凸部83b之間)通過,但是寬度大的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則抵接於凸部83b無法通過,從而能夠控制轉動構件84的旋轉。在轉動構件84的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側豎立設置有分支部84c。在第1貫通部82與第2貫通部83之間形成有能夠拆卸的橫杆85。
(流體機器連接構造的作用)
關於將連結構件5從初始狀態到處於第1卡定位置的通常使用狀態,利用圖12至圖13、圖15至圖16以及圖18來進行說明。所謂通常使用狀態,如圖12(d)所示,是指將連結構件5設置於第1卡定位置的狀態。在第1卡定位置,第1連結片6的第1卡定部64卡合於第2連結片7的第1卡定承受部75。
首先,如圖12(a)(b)所示,在第1流體機器2與第2流體機器3之間放置環狀密封構件4,在使用未圖示的夾具將環狀密封構件4壓入第1流體機器2與第2流體機器3並臨時連接之後,如圖12(c)所示,以使得連結構件5的凹部6b不能被觀察到的方式嵌入。此時,如圖8所示,第1連結片6的開口部6a的大小N被形成得比第1連接部21的管 狀部28及第2連接部31的管狀部38的直徑(外徑)P小。特別是,由於第1連結片6的薄壁部69會彈性變形,所以第1連結片6在安裝於第1連接部21的管狀部28上時,會以管狀部28的直徑P與開口部6a的大小之差M的量向外側擴張,從而能夠嵌入到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的整周的超過180度的部分。然後,如圖12(d)所示,使第2連結片7卡合於第1連結片6的第1卡定位置,於是完成了通常使用狀態的連接。此時,連結構件5的凹部6b、7a不能被看到。由於凹部6b、7a隱藏於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從外觀上不能被看到,所以能夠確認是以正確的位置實現了連接。
此外,利用圖20對圖9所示那樣的手無法伸入內部的狹小空間中的連結構件5的安裝進行說明。圖20(a)是通常使用時的連接完成狀態。其連接步驟從圖20(b)至(h)依次示出。如圖20(b)所示,在臨時連接的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上,從設置面300的相反側將第2連結片7插入到與相鄰的管狀部28之間。如圖20(c)所示,預先使第2連結片7向管狀部28側轉動,從而將第1連結片6安裝於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如圖20(d)所示,一旦第1連結片6嵌入到管狀部28上,第2連結片7就會與設置面300抵接並進一步向管狀部28側轉動。如圖20(e)所示,將細長的夾具8從第1鉸接部63側的設置面300相反側進入,直到用夾具8的前端推出第2連結片7的轉動作用部74。由此,第2連結片7以第2鉸接部73為支點轉動,使第1卡定承受部75接近第1連結片6,第1阻力突起6d與第2阻力突起7b抵 接,由此能夠藉由相互摩擦產生的摩擦力在該位置處臨時固定。如圖20(f)(g)(h)所示,將細長的夾具8從第1卡定部64側的設置面300相反側插入,在上提的動作中,一邊將第2連結片7上提一邊使之卡定於第1連結片6。
此處,利用圖18對圖20(f)(g)(h)的步驟詳細地進行說明。如圖18(a)(b)所示,從與安裝連結構件5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將夾具8配置於連結構件5的側面。此時,由於沿著連結構件5的凹部6c使夾具8進入,所以,即使流體機器並列地排列,也能夠避免與相鄰的連結構件5的干涉。接著,如圖20(f)所示,使夾具8的通用卡掛部82a卡合於在接近第1連結片6的位置處被臨時固定的第2連結片7的第1夾具卡掛部77。
接著,沿箭頭F方向推動夾具8。如圖18(c)(d)所示,與此同時,也沿箭頭F方向推動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於是,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沿著第1連結片6的夾具卡合面66d而被卡合於第2夾具卡掛部66c。由此,第1卡定部64與第1卡定承受部75接近並卡合,從而被定位於第1卡定位置。然後,將夾具8的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向箭頭F方向的相反側推動,將夾具8從第1夾具卡掛部77拆下,拆下夾具8從而完成通常使用狀態的連接。此時,如圖6所示,在第1連結片6的凸部66與第2連結片7的延伸設置部78之間形成有間隙S。而且,此時如圖6所示,突起部76的前端位置與凹部66a的端部位置一致,藉由目視該位置能夠確認是通常使用狀態的連接。
這樣,由於能夠從與連結構件5安裝於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插入夾具8而使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卡合,所以能夠僅從一個方向進行作業,即使在流體機器並列地設置多個那樣的狹小空間中,也能夠容易地進行作業,作業性好。
接下來,利用圖14、圖17及圖19對將連結構件5從第1卡定位置置於第2卡定位置的增加緊固狀態進行說明。
此處,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在長期有異常高溫的液體(藥液)和異常低溫的液體(純水)交替地反復流過時產生蠕變變形的情況下、或是在環狀密封構件4與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之間嚙合進了異物的狀態連接的情況下等,密封力會降低。一旦密封力降低,就會發生液體洩漏。在這樣的緊急時候,要進行連結構件5的增加緊固。
在該增加緊固中,使用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與將連結構件5置於第1卡定位置時使用的夾具8的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相比,該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到支撐軸86的距離更長。為了使用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使轉動構件84旋轉,除去夾具8的橫杆85。由此能夠使轉動構件84旋轉。藉由增加除去橫杆85的步驟,能夠防止錯誤地進行增加緊固。
如圖19(a)所示,使夾具8的通用卡掛部82a卡合於第2連結片7的第1夾具卡掛部77。接著,沿箭頭G方向推動夾具8。與此同時,沿箭頭G方向也推動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於是,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沿著夾具卡合面66d卡合於第2夾具卡掛部66c。此外,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 84a抵接於凸部83b而被定位。由於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比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長,所以,根據杠杆原理,在使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接近的方向上有強力作用。此時,一邊填滿第1連結片6的凸部66與第2連結片7的延伸設置部78之間的間隙S一邊使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靠近。
如圖23、24所示,在連結構件5的第1連結片6上,在與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的連接側斜坡面26、36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連結側斜坡面60a、61a,因此,當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接近時,連接側斜坡面26、36會推壓連結側斜坡面60a、61a,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被推壓於環狀密封構件4側,從而能夠防止液體洩漏。需要說明的是,第2連結片7、第1連接部21與第2連接部31的連接構造如圖23所示是上下對稱的,因此,在第2連結片7側也會發生與第1連結片6相同的情況。
藉由到此處的步驟,以使夾具8卡合於連結構件5的狀態完成了連結構件5在處於增加緊固狀態的第2卡定位置上的定位。
進一步,由於夾具8附著於連結構件5,所以能夠使作業者得知增加緊固的作業已完成。由於藉由在連結構件5上安裝了夾具8的狀態示出增加緊固狀態,所以從外觀上能夠容易地確認是增加緊固狀態,因此在維護時,一眼便能發現增加緊固狀態的流體機器,能夠進行使流體停止、更換連結構件5等的應對,作業性好。
利用圖21和圖22對連結構件5的拆卸進行說明。 圖21中,(a)是顯示出拆卸連結構件5時將夾具8卡掛於連結構件5的狀態的立體圖。(b)是拉動夾具8而拆卸了連結構件5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2中,(a)顯示出拆卸連結構件5時將夾具8卡掛於連結構件5的狀態的主視圖。(b)是拉動夾具8而拆卸了連結構件5的狀態的主視圖。
在連結構件5的拆卸時使用夾具8。如圖21(a)、圖22(a)所示,將夾具8的突出部81aa插入到連結構件5的一對裝拆卡定部68A、68B之間,並使夾具8的一對裝拆卡定承受部81A、81B相對於連結構件5的裝拆卡定部68A、68B滑動,直到抵接於夾具8的止動部81bb而卡合。在使裝拆卡定承受部81A、81B與裝拆卡定部68A、68B牢固地卡合之後,將夾具8向箭頭H方向拉拽,從而連結構件5的第1卡定部64與第1卡定承受部75的卡合被解除,能夠從第1流體機器2及第2流體機器3上拆下連結構件5。
此外,按照與上述所示步驟相反的步驟,能夠安裝連結構件5。
圖36至圖43顯示出了連結構件5的其他實施方式。圖36是第1連結片6的剖視圖。圖37是第2連結片7的剖視圖。圖38是圖36的I部放大圖,圖39是圖38的RR剖視圖。圖40是圖36的J部放大圖,圖41是圖40的TT剖視圖。圖42是圖37的Q部放大圖,圖43是圖42的UU剖視圖。
如圖36所示,在第1連結片6的內周面上,在與作為第1連接部21的凸緣部2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26相對的位置、及與作為第2連接部31的凸緣部35外周部的連接 側斜坡面36相對的位置,一對凸狀突起部91、一對凸狀突起部92、一對凸狀突起部93及一對凸狀突起部94分別形成在相對的位置上。
此外,在第2連結片7的內周面上,在與作為凸緣部2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26及作為凸緣部3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36相對的位置,形成有一對凸狀突起部95。
在圖38、圖39中放大示出一對凸狀突起部91的形狀。如圖所示,一對凸狀突起部91處於第1連結片6的內周面,並在沿著內周面的方向上具有規定長度,並朝向連結構件5的徑向內側突出。一對凸狀突起部92與一對凸狀突起部91形狀相同。
在圖40、圖41中放大示出一對凸狀突起部93的形狀。如圖所示,一對凸狀突起部93處於第1連結片6的內周面,並在沿著內周面的方向上具有規定長度,並朝向連結構件5的徑向內側突出。一對凸狀突起部94與一對凸狀突起部93形狀相同。
在圖42、圖43中放大示出一對凸狀突起部95的形狀。如圖所示,一對凸狀突起部95處於第2連結片7的內周面,並在沿著內周面的方向上具有規定長度,並朝向連結構件5的徑向內側突出。
接下來,分別說明一對凸狀突起部91、92、93、94、95的作用及效果。
如圖16所示,第1連結片6的第1卡定部64的前端部64aa與第2連結片7的第1卡定承受部75的前端部75aa 通常互相抵接著卡合。但是,由於第1連結片6及第2連結片7的公差,有可能在前端部64aa與前端部75aa的抵接面之間產生間隙而無法嚙合。該狀態雖然對密封力沒有影響,但是存在使用者看到時以為安裝沒有完成的可能性。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1連結片6的內周面上,在與作為凸緣部2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26相對的位置、及與作為凸緣部35外周部面的連接側斜坡面36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一對凸狀突起部91、一對凸狀突起部92、一對凸狀突起部93及一對凸狀突起部94,再者,在第2連結片7的內周面上,在與作為凸緣部2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26及作為凸緣部3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36相對的位置處形成有一對凸狀突起部95,因此,由於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被向徑向外側推壓,所以在前端部64aa和前端部75aa的抵接面之間沒有間隙,能夠確實地嚙合。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了5對凸狀突起部,但是,形成2對、3對、4對、6對、或是7對凸狀突起部也可以。
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流體機器連接構造1,(1)一種連結構件,其用於流體機器連接構造1,該流體機器連接構造1具有:具有第1連接部21的第1流體機器2;具有第2連接部31的第2流體機器3;連接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的環狀密封構件4;以及維持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的連接狀態的連結構件5,該連結構件5的特徵在於,連結構件5包括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 7,在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的周方向一端具有第1鉸接部63和第2鉸接部73;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的外形為圓形;第1連結片6是具有開口部6a的大致U字形,並且超過第1連接部21與第2連接部31整周的180度與第2連結片7卡合,因此,在連結構件5的半徑方向外側不設置卡合部,從而連結構件自身能夠緊湊地形成。由此,即使在將流體機器1並列地設置多個那樣的、管狀部28、38彼此或壁面鄰接而沒有空間的情況下也能夠設置,作業性好。
(2)在(1)上述的連結構件5中,開口部6a的大小N被形成得比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的各管狀部28、38的直徑P小;第1連結片6能夠以向外側以開口部6a的大小與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的各管狀部28、38的直徑P之差M的量擴張的方式變形,因此,第1連結片6能夠向外側擴張一定的長度量而嵌入於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並臨時固定,所以在嵌入之後,即使施加有自重或外力,也不容易脫開,作業性好。
(3)在(1)或(2)上述的連結構件5中,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6上形成有具有切缺部69a的薄壁部69,因此,第1連結片6在向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安裝時,薄壁部69會發生適度強度的彈性變形,開口部6a被擴展,安裝後開口部6a收緊,因此能夠以適度的安裝力且在作業者感到適度的安裝感的同時進行安裝,安裝後不容易脫開,作業性好。
(4)在(1)至(3)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5 中,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的轉動連結部形成有用於防止因自重而轉動的第1阻力突起6d和第2阻力突起7b;在第2連結片7的內周面上的、與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抵接的面上,形成有與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不抵接的倒角部7c,因此,藉由第1連結片6的第1阻力突起6d與第2連結片7的第2阻力突起7b抵接,能夠在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接近時相互摩擦而產生摩擦力,從而能夠臨時固定,故而作業性好。而且,在具有與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不干涉地能夠自由轉動的範圍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摩擦阻力,因此,在第1連結片6安裝後到使第2連結片7卡合期間,能夠在易於作業的位置將第2連結片7的位置臨時固定,作業性好。
(5)在(1)至(4)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5中,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6的外周形成有T字形或L字形的裝拆卡定部68A、68B,因此,能夠夾住裝拆卡定部68A、68B,而且,藉由使夾具8與裝拆卡定部68A、68B卡合並且推壓或是拉拽,能夠容易地安裝或拆卸連結構件5,因此作業性好。
(6)在(1)至(5)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5中,其特徵在於,在第2連結片7的外周形成有轉動作用部74,從與連結構件5安裝於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對轉動作用部74施加載荷,由此能夠使第2連結片7轉動,作業性好。
(7)在(1)至(6)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5 中,其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6的與第1連接部21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及第1連結片6的與第2連接部31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凸狀突起部91、92、93、94,再者,(8)其特徵在於,在第2連結片7的與第1連接部21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及第2連結片7的與第2連接部31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凸狀突起部95。
根據(7)或(8)的構成,發揮以下作用效果。即,如圖16所示,第1連結片6的第1卡定部64的前端部64aa與第2連結片7的第1卡定承受部75的前端部75aa通常相互抵接卡合。但是,由於第1連結片6及第2連結片7的公差,存在前端部64aa與前端部75aa之間產生間隙而無法嚙合的可能性。該狀態雖然不影響密封力,但是存在使用者看到時以為安裝沒有完成的可能性。由於特徵在於,在第1連結片6的與作為凸緣部2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26相對的位置、及第1連結片6的與作為凸緣部3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36相對的位置形成有一對凸狀突起部91、92、93、94,再者,特徵還在於,在第2連結片7的與作為凸緣部2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26相對的位置、及第2連結片7的與作為凸緣部3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26相對的位置形成有一對凸狀突起部95,因此,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在凸狀突起部91、92、93、94與連接側斜坡面26、36互相變形的同時,被向徑向外側推壓,所以在前端部64aa與前端部75aa之間沒有間隙,能夠確實地嚙合。
(9)在(1)至(8)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5 中,其特徵在於,第1連結片6的周方向的另一端包括第1卡定部64,第2連結片7的周方向的另一端包括供第1卡定部64卡定的第1卡定承受部75,連結構件5在第1卡定部64與第1卡定承受部75卡合的第1卡定位置被定位;連結構件5具有第2卡定位置,與連結構件5處於第1卡定位置時相比,處於第2卡定位置時更靠近環狀密封構件方向,而且,(10)特徵在於,第1卡定位置是通常的使用狀態,第2卡定位置是增加緊固狀態,因此,當因在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長期交替施加異常高溫的藥液和異常低溫的純水而密封力降低從而產生液體洩漏的情況下等,由於有第1卡定位置和第2卡定位置,藉由設置在更靠近環狀密封構件方向的第2卡定位置,能夠提高第1連接部21和第2連接部31之間的接合力,能夠在發生液體洩漏時採取快速的應對。
(11)在用於(1)至(10)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5中的流體機器連接夾具8中,其特徵在於,第1連結片6在外周面形成有第2夾具卡掛部66c,第2連結片7在外周面形成有第1夾具卡掛部77,流體機器連接夾具8包括卡合於第1夾具卡掛部77的通用卡掛部82a、卡合於第2夾具卡掛部66c的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84a和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84b,因此,藉由利用流體機器連接夾具8就能夠使第1連結片6與第2連結片7成為第1卡定位置和第2卡定位置這兩個連接狀態。
(12)在用於(1)至(10)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5中的流體機器連接夾具8中,其特徵在於,流體機器連 接夾具8從與連結構件5安裝於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上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插入,由此使第1連結片6和第2連結片7卡合,因此能夠僅從一個方向進行作業,即使在流體機器並列地設置多個的狹小空間中也能夠容易地作業,作業性好。
(13)在用於(1)至(10)中任一項上述的連結構件5中的流體機器連接夾具8中,其特徵在於,藉由是流體機器連接夾具8安裝於連結構件5的狀態來表示增加緊固狀態,因此,藉由是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安裝於連結構件的狀態,所以能夠從外部容易地確認是增加緊固狀態,由此,在維修時一眼就能夠發現增加緊固狀態的流體機器並進行應對,作業性好。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只不過是簡單的例示,對本發明不構成任何限定。因此,本發明當然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改良和變形。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的第1連結片6的外周形成有T字形的裝拆卡定部68,但是裝拆卡定部68的形狀只要能夠供夾具8卡掛,是L字形或只在1處也可以。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的第2連結片7的內周面上,在與第1連接部21及第2連接部31抵接的面上形成有倒角部7c,但是也可以是與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不抵接的退避形狀,不是倒角形狀也可以。
例如,夾具8的材質除了可以是一般的樹脂,還可以是PTF或PTFE等氟樹脂或金屬。
例如,摩擦阻力除了可以藉由第1阻力突起6d與 第2阻力突起7b相抵接而產生以外,還可以藉由設於第1鉸接部63和第2鉸接部73的與流路29、39的軸心方向垂直的面彼此的接觸而產生。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凸狀突起部91、92、93、94、95分別在第1連結片6及第2連結片7中在與作為凸緣部25、35外周部的連接側斜坡面26、36相對的位置處形成,但是也可以在與作為凸緣部25、35外周部的外周面25a、35a(在圖24中是環狀密封構件4的把持部45的兩側)相對的位置處形成。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凸狀突起部91、92、93、94、95分別在周方向上相同的位置處設置一對,但是也可以互相不同地設置。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凸狀突起部91、92、93、94、95和連接側斜坡面26、36能夠互相變形,但是也可以藉由使凸狀突起部91、92、93、94、95的硬度比較高,來使得凸狀突起部91、92、93、94、95的變形量比連接側斜坡面26、36小。
5‧‧‧連結構件
6‧‧‧第1連結片
6b‧‧‧凹部
6c‧‧‧凹部
7‧‧‧第2連結片
7a‧‧‧凹部
63‧‧‧第1鉸接部
64‧‧‧第1卡定部
64A‧‧‧第1卡定部
66‧‧‧凸部
66a‧‧‧凹部
66b‧‧‧曲面部
66c‧‧‧第2夾具卡掛部
66d‧‧‧夾具卡合面
68‧‧‧裝拆卡定部
68A‧‧‧裝拆卡定部
68B‧‧‧裝拆卡定部
69‧‧‧薄壁部
75‧‧‧第1卡定承受部
75A‧‧‧第1卡定承受部
75B‧‧‧第1卡定承受部
76‧‧‧突起部
77‧‧‧第1夾具卡掛部
78‧‧‧延伸設置部

Claims (13)

  1. 一種連結構件,其用於流體機器連接構造,上述流體機器連接構造具有:具有第1連接部的第1流體機器;具有第2連接部的第2流體機器;配置在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之間的環狀密封構件;和將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隔著上述環狀密封構件連接起來的連結構件,上述連結構件的特徵在於,上述連結構件包括第1連結片和第2連結片,在上述第1連結片和上述第2連結片的一端具有轉動連結部;上述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的外形為圓形;上述第1連結片及上述第2連結片具有分別與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卡合的突部;上述第1連結片為具有開口部的大致U字形形狀,並且超過上述第1連接部和上述第2連接部整周的180度與上述第2連結片卡合;上述開口部的大小被形成得比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的各管狀部的直徑小,上述第1連結片包括在上述開口部相反側的薄壁部,上述薄壁部係以上述第一連接部及上述第二連接部的上述各管狀部的直徑與上述開口部的大小的差相當的距離,在徑向外側將上述第1連結片擴張的方式,在徑向上比鄰接於上述第1連結片的其他部分更薄。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中在上述第1連結片形成有具有切缺部的上述薄壁部。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中在上述第1連結片與第2連結片的上述轉動連結部,形成有用於防止因自重轉動的阻力產生部;在上述第2連結片的內周面的與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抵接的面上,形成有與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不抵接的部分。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中在上述第1連結片的外周形成有T字形或L字形的裝拆卡定部。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中在上述第2連結片的外周形成有轉動作用部。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中在上述第1連結片的與上述第1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及上述第1連結片的與上述第2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凸狀突起部。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中在上述第2連結片的與上述第1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及上述第2連結片的與上述第2連接部的外周部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凸狀突起部。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中上述第1連結片的另一端包括第1卡定部,上述第2連結片的另一端包括供上述第1卡定部卡定的第1卡定承受部,上述連結構件在上述第1卡定部與上述第1卡定承受部卡合的第1卡定位置被定位, 上述連結構件具有第2卡定位置,與上述連結構件處於上述第1卡定位置時相比,處於上述第2卡定位置時更靠近上述環狀密封構件方向。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中上述第1卡定位置是通常的使用狀態,上述第2卡定位置是增加緊固狀態。
  10. 一種流體機器連接夾具,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連結片在外周面形成有第2夾具卡掛部,上述第2連結片在外周面形成有第1夾具卡掛部;上述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包括:卡合於上述第1夾具卡掛部的通用卡掛部;和卡合於上述第2夾具卡掛部的第1卡定位置卡掛部和第2卡定位置卡掛部。
  11. 一種流體機器連接夾具,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特徵在於,上述流體機器連接夾具藉由從與上述連結構件安裝於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插入,使上述第1連結片與上述第2連結片卡合。
  12. 一種流體機器連接夾具,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其特徵在於,藉由處於上述流體機器連接夾具被安裝於上述連結構件的狀態來表示增加緊固狀態。
  13. 一種流體機器連接構造,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上述的連結構件。
TW106138295A 2016-12-01 2017-11-06 連結構件、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及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TWI746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3961 2016-12-01
JP2016-233961 2016-12-01
JP2017-211516 2017-11-01
JP2017211516A JP7078379B2 (ja) 2016-12-01 2017-11-01 連結部材、流体機器接続治具及び流体機器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726A TW201821726A (zh) 2018-06-16
TWI746686B true TWI746686B (zh) 2021-11-21

Family

ID=6256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8295A TWI746686B (zh) 2016-12-01 2017-11-06 連結構件、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及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78379B2 (zh)
KR (1) KR102481101B1 (zh)
TW (1) TWI746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0278B2 (ja) * 2018-07-18 2022-10-25 淀川ヒュ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配管連結具の装着確認具
US11320078B2 (en) * 2018-07-18 2022-05-03 Yodogawa Hu-Tech Co., Ltd. Checking tool for tube coupler
JP7340925B2 (ja) * 2018-12-11 2023-09-08 Ckd株式会社 流体機器接続システム、及び連結部材
JP7431416B2 (ja) 2021-06-17 2024-02-15 淀川ヒュ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体機器連結具及び流体機器連結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75806A (en) * 1953-09-09 1957-01-01 Kac Ltd Adjustable girth clamping ring
CN101403454A (zh) * 2007-10-05 2009-04-08 喜开理株式会社 流体装置连接结构和流体装置单元
TW200928126A (en) * 2007-09-05 2009-07-01 Saint Gobain Pont A Mousson Assembly for a claw collar, corresponding collar and tubular connection
TW200946806A (en) * 2008-03-05 2009-11-16 Victaulic Co Of America Installation-ready pipe coupling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3511770A (zh) * 2012-06-14 2014-01-15 诺马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异形夹
CN103867826A (zh) * 2012-12-07 2014-06-18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管道的插塞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4573B2 (zh) 1971-08-13 1976-09-27
JPS6443289U (zh) * 1987-09-11 1989-03-15
JP3205452B2 (ja) * 1994-02-10 2001-09-0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塗布容器
JP3107189B2 (ja) 1994-10-31 2000-11-06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トラッキングエラー信号のオフセット補正方法
JPH11166677A (ja) * 1997-12-04 1999-06-22 Hitachi Chem Co Ltd フランジ締結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配管接続部構造
CL2013003210A1 (es) * 2013-11-08 2014-07-25 Thc Chile S A Sistema de conexion para conectar una tuberia pex con un fitting que incluye una abrazadera definida por dos paredes curvas, una articulacion flexible, medios de enganche, una pestaña anular dispuesta en una region interna de dichas paredes curvas y medios de desenganche que permiten desconectar los medios de enganche.
JP6446629B2 (ja) 2014-03-18 2019-01-09 丸一株式会社 管体の接続構造
KR101575896B1 (ko) 2014-06-09 2015-12-08 주식회사 서원기술 배관용 압착체결구
JP3205452U (ja) 2016-05-13 2016-07-28 イハラ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管継手
JP6163632B1 (ja) 2016-06-16 2017-07-19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消火設備配管の接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75806A (en) * 1953-09-09 1957-01-01 Kac Ltd Adjustable girth clamping ring
TW200928126A (en) * 2007-09-05 2009-07-01 Saint Gobain Pont A Mousson Assembly for a claw collar, corresponding collar and tubular connection
CN101403454A (zh) * 2007-10-05 2009-04-08 喜开理株式会社 流体装置连接结构和流体装置单元
TW200946806A (en) * 2008-03-05 2009-11-16 Victaulic Co Of America Installation-ready pipe coupling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3511770A (zh) * 2012-06-14 2014-01-15 诺马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异形夹
CN103867826A (zh) * 2012-12-07 2014-06-18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管道的插塞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78379B2 (ja) 2022-05-31
TW201821726A (zh) 2018-06-16
KR102481101B1 (ko) 2022-12-27
JP2018091482A (ja) 2018-06-14
KR20180062952A (ko) 201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1515B (zh) 连结部件、流体设备连接夹具及流体设备连接构造
TWI746686B (zh) 連結構件、流體機器連接夾具及流體機器連接構造
JP4190502B2 (ja) 管接続構造
JP4864692B2 (ja) 配管継手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66173B2 (ja) 接続部受口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管継手、ます、パイプ
JP6167084B2 (ja) 管部材を連結対象に連結するための連結構造
JP5089487B2 (ja) 管体の継手構造、これを備えた管継手及びます
JP5671112B2 (ja) コルゲート管用差込み継手
JP2009024852A (ja) 管継手
JP4646790B2 (ja) 接続支管
JP2005155917A (ja) 2つの管体を同軸的に連結する管体連結装置
JP5253024B2 (ja) 接続部受口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管継手、ます、パイプ
JP2014202310A (ja) 管継手
JP3167260U (ja) 結合金具
JP2020094613A (ja) 連結部材、流体接続構造、及び流体機器接続システム
JP3702671B2 (ja)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ー
JP6174919B2 (ja) コネクタ
JP2019078387A (ja) 管継手
JP5497818B2 (ja) コルゲート管用差込み継手
JP4213918B2 (ja) 結合金具
JP2024030240A (ja) 管継手
JP2021165718A (ja) メータカプラ構造
JP2006329393A (ja) 結合金具
JP4789344B2 (ja) 結合金具離脱装置及び結合金具の離脱方法
KR20220021178A (ko) 일체형 퀵 커넥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