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3670B - 電性接觸元件及探針卡 - Google Patents

電性接觸元件及探針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3670B
TWI743670B TW109103447A TW109103447A TWI743670B TW I743670 B TWI743670 B TW I743670B TW 109103447 A TW109103447 A TW 109103447A TW 109103447 A TW109103447 A TW 109103447A TW I743670 B TWI743670 B TW I7436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tact
contact
contact element
substrate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3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4906A (zh
Inventor
水谷正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麥克隆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麥克隆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麥克隆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4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3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367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16Elast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01R1/06744Microprobes, i.e. having dimensions as IC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55Material asp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具備對於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的低針壓化和供給電流的最大化之雙方的特性之電性接觸元件以及探針卡。 [解決手段]本發明之電性接觸元件,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接觸部,係藉由導電性材料而被形成,並對於第1接觸對象和第2接觸對象而作電性接觸;和基部,係被安裝於基板處,並藉由合成樹脂材料而被形成,並且將前述接觸部作彈性支持。本發明之探針卡,係為將檢查裝置和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之間作電性連接之探針卡,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探針基板,係具備有被與檢查裝置作電性連接之配線電路,並於其中一面處,具備有被與前述配線電路作連接之複數之基板電極;和關於第1之本發明之複數之電性接觸元件。

Description

電性接觸元件及探針卡
本發明,係有關於電性接觸元件及探針卡,例如,係為能夠對於在被檢查體之通電試驗等時而和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作電性接觸的電性接觸元件以及探針卡作適用者。
當在半導體晶圓上而形成了複數之半導體積體電路之後,係使用檢查裝置,而進行有半導體晶圓上之各半導體積體電路(被檢查體)的電性試驗。
於進行電性檢查時,在夾具頂部上係被載置有被檢查體,夾具頂部上之被檢查體,係對於被安裝在檢查裝置處之探針卡而被作推壓。探針卡,係以使各探針之前端部從該探針卡之下面而突出的方式,而裝著有複數之探針,藉由將被檢查體對於探針卡而作推壓,來使各探針之前端部和被檢查體之相對應的電極端子作電性接觸。之後,將從檢查裝置而來之電性訊號經由探針而供給至被檢查體處,並將從被檢查體而來之訊號經由探針而導入至檢查裝置側處,藉由此,係能夠進行被檢查體之電性檢查。
近年來,伴隨著半導體積體電路之超微細化、超高積體化,被設置在探針卡處的探針之數量係增大,對於探針,係要求有窄節距化以及對於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而以低針壓來作接觸。進而,伴隨著半導體積體電路之超高性能化,對於探針,係亦要求對於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而供給高電流值之電流。
專利文獻1之記載技術,係揭示有用以達成探針間之窄節距化以及用以將在探針卡處的導通路徑之節距間隔作擴張的技術,並揭示有全體為藉由導電性材料所形成的懸臂型探針。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14856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為了滿足低針壓化之要求,係期望將探針之剖面積縮小,相對於此,為了滿足電流最大化之要求,係期望將探針之剖面積增大。亦即是,由於低針壓化與電流最大化之雙方的特性,係存在有取捨(tradeoff)關係,因此係難以提供具有低針壓化與電流最大化之雙方的特性之探針。
因此,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課題,而提供一種具備對於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的低針壓化和供給電流的最大化之雙方的特性之電性接觸元件以及探針卡。 [用以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該課題,第1之本發明之電性接觸元件,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接觸部,係藉由導電性材料而被形成,並對於第1接觸對象和第2接觸對象而作電性接觸;和基部,係被安裝於基板處,並藉由合成樹脂材料而被形成,並且將前述接觸部作彈性支持。
第2之本發明之探針卡,係為將檢查裝置和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之間作電性連接之探針卡,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探針基板,係具備有被與前述檢查裝置作電性連接之配線電路,並於其中一面處,具備有被與前述配線電路作連接之複數之基板電極;和關於第1之本發明之複數之電性接觸元件。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能夠提供一種具備對於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的低針壓化和供給電流的最大化之雙方的特性之電性接觸元件以及探針卡。
(A)主要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電性接觸元件以及探針卡之實施形態,參考圖面而作詳細說明。
(A-1)實施形態之構成 (A-1-1)電性連接裝置 圖2,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的電性連接裝置之構成作展示的構成圖。
在圖2中,本實施形態之電性連接裝置1,係具備有:平板狀之支持構件44、和被保持於前述支持構件44之下面處的平板狀之配線基板41、和被與前述配線基板41作電性連接之電性連接單元42、和被與前述電性連接單元42作電性連接並且具有複數之電性接觸元件(以下,係亦稱作「探針」)3之探針基板43。
另外,圖2之電性連接裝置1,係針對主要之構成構件作圖示,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些之構成構件,實際上係亦具備有圖2中所並未展示之構成構件。又,以下,係視為注目於圖2中之上下方向,而對於「上」、「下」有所提及。
電性連接裝置1,例如係為將被形成於半導體晶圓上之半導體積體電路等作為被檢查體2,並進行被檢查體2之電性檢查者。具體而言,係將被檢查體2朝向探針基板43作推壓,而使探針基板43之各電性接觸元件3之前端部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作電性接觸,並從未圖示之測試機(檢查裝置)來對於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供給電性訊號,並且進而將從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而來之電性訊號賦予至測試機側,藉由此來進行被檢查體2之電性檢查。電性連接裝置1,例如係亦被稱作探針卡。
身為檢查對象之被檢查體2,係被載置於夾具頂部5之上面。夾具頂部5,係為能夠在水平方向之X軸方向、在水平面上相對於X軸方向而相垂直之Y軸方向、相對於水平面(X-Y平面)而相垂直之Z軸方向上而進行位置調整者,並進而能夠在Z軸周圍之θ方向上對於旋轉姿勢作調整。在實施被檢查體2之電性檢查時,係使能夠於上下方向(Z軸方向)上作升降之夾具進行移動,而為了使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與探針基板43之各電性接觸元件3之前端部作電性接觸,來以使電性連接裝置1之探針基板43之下面與夾具頂部5之上面之被檢查體2相對性地接近的方式而移動。
支持構件44,係為對於配線基板41之變形(例如,撓折等)作抑制者。配線基板41,例如係為藉由聚醯亞胺等之樹脂材料所形成者,並例如為被形成為略圓形板狀之印刷基板等。在配線基板41之上面之周緣部處,係被配置有用以與測試機(檢查裝置)之測試頭(未圖示)作電性連接之多數的電極端子(未圖示)。又,在配線基板41之下面,係被形成有未圖示之配線圖案,配線圖案之連接端子,係成為與被設置在電性連接單元42處之複數之連接元件(未圖示)的上端部作電性連接。
進而,在配線基板41之內部,係被形成有配線電路(未圖示),配線基板41之下面的配線圖案和配線基板41之上面的電極端子,係成為能夠經由配線基板41內部之配線電路來作連接。故而,經由配線基板41內之配線電路,係能夠在「被與配線基板41之下面的配線圖案之連接端子作電性連接的電性連接單元42之各連接元件」和「被與配線基板41之上面的電極端子作連接之測試頭」之間而使電性訊號導通。在配線基板41之上面,係亦被配置有對於被檢查體2之電性檢查而言為必要的複數之電子零件。
電性連接單元42,係具備有例如彈簧針等一般之複數之連接元件。在電性連接裝置1之組裝狀態下,係將各連接元件之上端部與配線基板41之下面之配線圖案的連接端子作電性連接,又,係將各連接元件之下端部與被設置在探針基板43之上面的墊片作連接。由於電性接觸元件3之前端部係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作電性接觸,因此,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係通過電性接觸元件3以及連接元件而被與測試機(檢查裝置)作電性連接,故而,被檢查體2係成為能夠進行由測試機(檢查裝置)所致之電性檢查。
探針基板43,係為具備有複數之電性接觸元件3之基板,並為被形成為略圓形或多角形(例如16角形等)者。探針基板43,係藉由探針基板支持部18而使其之周緣部被作支持。又,探針基板43,係具備有例如以陶瓷板所形成之基板構件431、和被形成於此基板構件431之下面的多層配線基板432。
在身為陶瓷基板之基板構件431的內部,係被形成有貫通板厚方向之多數之導電路徑(未圖示),又, 在基板構件431之上面,係被形成有墊片,基板構件431內之導電路徑的其中一端,係被形成為與該基板構件431之上面的所對應之配線圖案之連接端子作連接。進而,在基板構件431之下面,基板構件431內之導電路徑之另外一端,係被形成為與被設置在多層配線基板432之上面的連接端子作連接。
多層配線基板432,例如係為藉由以聚醯亞胺等之合成樹脂構件所形成的複數之多層基板而形成者,並為在複數之多層基板之間被形成有配線路徑(未圖示)者。多層配線基板432之配線路徑之其中一端,係與身為陶瓷基板之基板構件431側的導電路徑之另外一端作連接,多層配線基板432之另外一端,係被與被設置在多層配線基板432之下面的連接端子作連接。被設置於多層配線基板432之下面的連接端子,係被與複數之電性接觸元件3作電性連接,探針基板43之複數之電性接觸元件3,係經由電性連接單元42而被與配線基板41之所對應的連接端子作電性連接。
(A-1-2)電性接觸元件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元件3之構成,參考圖1、圖3~圖10而作詳細說明。
電性接觸元件3,係為懸臂型之電性接觸元件(接觸探針),並可大致區分成藉由合成樹脂材料所形成之基部10、和藉由導電性材料所形成之接觸部20。
電性接觸元件3之接觸部20,係作為在被設置於探針基板43之下面處的基板電極52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間而通電的通電部位而起作用。
電性接觸元件3之基部10,係被安裝於探針基板43之下面側處,並且身為支持接觸部20之構件。當該電性接觸元件3之接觸部20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作接觸時,電性接觸元件3係受到從下側起朝向上側而作用的接觸荷重(亦即是,從被檢查體2側起朝向探針基板43側而作用之荷重),但是,基部10係進行彈性變形,並作為承受接觸荷重之荷重部位而起作用。
如同上述一般,電性接觸元件3,係將藉由合成樹脂材料所形成之基部(荷重部位)10和藉由導電性材料所形成之接觸部(通電部位)20分別以相互獨立之要素來形成之。藉由此,係能夠藉由讓基部10擔負對於接觸荷重之彈性的作用,並讓接觸部20擔負電性訊號之導通性,來提供一種具備有低針壓化與電流最大化之雙方的特性之電性接觸元件3。
[作為荷重部位之基部] 基部10,係身為藉由具有耐熱性之高強度的合成樹脂材料(例如,工程塑膠)所形成者。形成基部10之材料,只要是身為具有耐熱性之高強度的合成樹脂材料,則係並不特別作限定,而可廣泛適用各式各樣的合成樹脂材料,例如,係可使用以聚碳酸酯、聚醯亞胺等作為材料者。又,形成基部10之合成樹脂材料,係可設為具備有絕緣性者,亦可設為具備有導電性者。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針對藉由具備有絕緣性之合成樹脂材料來形成基部10的情況作例示並進行說明。另外,係亦可藉由在基部10之一部分或全部之表面上被覆絕緣性材料之膜,來使基部10作為絕緣性之構件而起作用。
基部10,例如,係可藉由對於藉由合成樹脂材料所形成的板狀構件或塊狀構件進行加工等而製造之。基部10之厚度,例如,係可因應於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間的節距寬幅或作為通電部位而起作用的接觸部20之厚度和節距寬幅、對於被檢查體2之接觸荷重等,來決定之,而例如係可設為數十um程度。
基部10,係具備有安裝部11、根基部12、上側臂部13、下側臂部14、支持部15。
安裝部11,係身為被安裝於探針基板43之下面側處的部分,並被形成為略四角形。另外,安裝部11之形狀,係並未被特別作限定,只要是身為能夠相對於探針基板43之下面側而將電性接觸元件3作支持的形狀,則係並不特別作限定。
根基部12,係身為從安裝部11之下側起而一體性地相連所形成之部分,並身為將上側臂部13和下側臂部14作支持之部分。針對根基部12為被形成為略梯形的情況作例示。其原因,係為了藉由將根基部12之上底部121的長度(圖1中之左右方向之長度)設為較根基部12之下底部122之長度而更大,來成為能夠保持被固定於探針基板43之下面處的基部10之彈性,但是,只要是能夠保持基部10之彈性,則根基部12之形狀係並不被作限定。
上側臂部13以及下側臂部14,係身為將支持接觸部20的支持部15彈性地作支持之彈性支持構件。在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與電性接觸元件3作接觸時,上側臂部13以及下側臂部14,係身為用以容許接觸部20與支持部15之間之上下移動的構件。
上側臂部13,例如係作為直線狀之棒材而被形成。上側臂部13之基端部131,係被與根基部12一體性地形成,上側臂部13之前端部132,係些許地彎曲為圓弧狀(朝上而為凸之圓弧狀)而被與支持部15一體性地形成。
下側臂部14,亦係與上側臂部13相同的,例如作為直線狀之棒材而被形成,下側臂部14之基端部141,係被與根基部12一體性地形成,下側臂部14之前端部142,係些許地彎曲為圓弧狀(朝下而為凸之圓弧狀)而被與支持部15一體性地形成。
藉由將上側臂部13以及下側臂部14設為上述之構成,若是電性接觸元件3受到從下側起而朝向上側之接觸荷重,則上側臂部13以及下側臂部14係作彈性變形,而能夠謀求對於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的低針壓化。
支持部15,係身為將作為通電部位而起作用的接觸部20安定地作支持之通電構件支持部。支持部15之連接部151,係被與上側臂部13之前端部132以及下側臂部14之前端部142一體性地作連接。
在支持部15之上方處,係被設置有刮擦修正部153,該刮擦修正部153,係當接觸部20之上端部201與基板電極52作接觸時,對相對於基板電極52之上端部201的刮擦動作作修正。由於刮擦修正部153之上部係被形成為平坦,因此,當接觸部20之上端部201與基板電極52作接觸時,刮擦修正部153亦係成為能夠與基板電極52作抵接,故而,係能夠對相對於基板電極52之接觸部20的上端部201之接觸作修正。
[作為通電部位之接觸部] 接觸部20,例如係藉由銅、白金、鎳等之導電性材料而被形成。例如,接觸部20係為對於板狀構件進行加工所形成者,接觸部20之厚度,係較基部10之厚度而更薄,例如係可設為數十μm程度。
接觸部20,係作為在被設置於探針基板43之下面處的基板電極52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間而通電的通電部位而起作用。接觸部20之上端部201,係身為與被設置於探針基板43之下面處的配線圖案之基板電極52作接觸之部分。在接觸部20之下端部202之下方前端處,係被設置有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作接觸之前端接觸部203。
接觸部20,由於係使其之上端部201與基板電極52作接觸,並使下端部202之前端接觸部203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作接觸,因此,係能夠將在檢查時之通電路徑的路徑長度設為較使用有先前技術之電性接觸元件時的通電路徑之長度而更短。
[電性接觸元件之組裝] 圖4,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3之組裝方法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圖4,係為當從上方來對於圖1之電性接觸元件3作了觀察時之圖。
圖4,係為將接觸部20安裝在基部10之支持部15處的方法之其中一例,只要是身為能夠將材料互為相異之基部10的支持部15與接觸部20相組合之方法,則係並不被限定於此。
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在板狀之支持部15之其中一面(安裝接觸部20之側之面)處,係被設置有用以將接觸部20作固定的1或複數之固定部152。例如,在支持部15之其中一面處,係被設置有被形成為突起狀之2個的固定部152,又,在接觸部20處,係被設置有與各固定部作嵌合之2個的嵌合部21,藉由使支持部15之各固定部152與接觸部20之各嵌合部21相嵌合,係能夠將接觸部20安裝在基部10之支持部15處。
又,身為2個的突起之固定部152,較理想,係被配置在會與相對於接觸部20之X軸(圖1之左右方向之軸)而相垂直的Y軸(圖1之上下方向之軸)成為平行一般的位置處,又,接觸部20之2個的嵌合部21,亦係被設置在支持部15之其中一面處的與各固定部152之位置相對應之位置處。藉由此,係能夠將安裝在基部10處之接觸部20的姿勢安定地作保持。其結果,在使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與電性接觸元件3作接觸時,係亦能夠使對於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的接觸部20之對位成為良好。
進而,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板狀之支持部15之厚度,係被形成為較安裝部11、根基部12、上側臂部13以及下側臂部14之厚度而更些許薄。故而,在將接觸部20安裝於支持部15處時,亦能夠對於在電性接觸元件3處的接觸部20之安裝區域之厚度作抑制。換言之,就算是將接觸部20安裝於基部10之支持部15處,亦能夠將電性接觸元件3自身之厚度設為略相同之厚度。其結果,就算是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間的節距寬幅係為狹窄,也成為能夠進行確實之接觸。
[通電路徑] 以下,一面針對在使用了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元件3時的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與基板電極52之間之通電路徑和在使用了先前技術之電性接觸元件時的前述通電路徑作比較,一面進行說明。
圖5,係為對於先前技術的電性接觸元件之構成例作展示之構成圖。在圖5之例中,先前技術之電性接觸元件9,係與本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元件3相同的,身為具備有安裝部91和根基部92和2根的臂部93、94和支持部95以及前端接觸部96的懸臂型探針,並設為將電性接觸元件9之全體藉由導電性材料所形成者。
圖6,係為對於中介有先前技術之電性接觸元件9之通電路徑作說明之說明圖,圖7,係為對於中介有本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元件3的通電路徑作說明之說明圖。
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在使先前技術之電性接觸元件9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以及基板電極52作電性接觸並進行被檢查體2之電性檢查的情況時,中介有電性接觸元件9之基板電極52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間之通電路徑,係成為如同R21以及R22一般。
相對於此,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在使用電性接觸元件3來進行被檢查體2之電性檢查的情況時,中介有電性接觸元件3之基板電極52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間之通電路徑,係成為如同R1一般。
於此,本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元件3,由於係將作為荷重部位之基部10和作為通電部位之接觸部20以互為相異之材料來設為相互獨立之構件,因此,係能夠將探針基板43之下面處的基板電極52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間之相對性之位置關係設為與先前技術而相異者。
例如,先前技術之懸臂型探針之電性接觸元件9,由於係以能夠使其之安裝部91與基板電極52作電性連接的方式而作設置,因此,係以使探針基板43之基板電極52與電性接觸元件9之安裝部91之位置相對應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參照圖6)。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元件3,係將作為通電部位之接觸部20和作為荷重部位之基部10分別設為相異之構件,而能夠僅使電性接觸元件3中之接觸部20的構件與基板電極52以及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作電性接觸。
例如,如同圖7中所例示一般,若是能夠將接觸部20姿勢保持為上下方向,則係能夠在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的上方處,配置基板電極52。如此一來,在使用電性接觸元件3來進行被檢查體2之電性檢查的情況時,由於係能夠僅使電性接觸元件3中之接觸部20之構件與基板電極52以及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作電性連接,因此係能夠將通電路徑R1之路徑長度縮短。
亦即是,先前技術之電性接觸元件9,由於係將其之全體藉由導電性材料來形成,因此,中介有電性接觸元件9之基板電極52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間之通電路徑R21以及R22的路徑長度係變得較長。相對於此,中介有本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元件3之基板電極52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間之通電路徑R1的路徑長度,係能夠設為較短。
又,通電路徑R1之路徑長度,由於係成為較先前技術之通電路徑R21以及R22之路徑長度而更短,因此,係能夠使通電路徑R1上之電阻值成為較先前技術之通電路徑上之電阻值(亦即是,通電路徑R21以及R22之電阻值之合計(合成電阻值))而更低。其結果,係成為能夠在基板電極52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間而流動大電流(值為大之電流)。
進而,電性接觸元件3,由於係能夠對荷重部位和通電部位之功能作區分而形成之,因此,係能夠為了謀求低針壓化而將作為荷重部位而起作用之基部10的剖面積縮小或是為了謀求電流最大化而將作為通電部位而起作用之接觸部20之剖面積增大。特別是,為了謀求電流最大化,例如,係亦可將在圖1中所例示之接觸部20的X軸方向(圖1中之左右方向)之長度增大而設為廣寬幅,或者是將板狀之接觸部20的厚度增大。藉由此,在檢查時,係成為能夠對於電性接觸元件3而流動大電流。另外,為了與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間之窄節距化相對應,在電性接觸元件3之板厚(或者是接觸部20之板厚)的增大中係可能會產生有限制,但是,就算是於此情況,接觸部20之廣寬幅化亦成為有效。
又,電性接觸元件3,由於係與通電部位之接觸部20相獨立地而另外設置有荷重部位之基部10,因此,係能夠與接觸部20之剖面積之增大相互獨立地而將基部10之剖面積縮小。其結果,係能夠謀求在檢查時之對於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荷重作抑制的低針壓化。
(A-2)實施形態之效果
如同上述一般,藉由將作為荷重部位而起作用之基部 藉由具有耐熱性之高強度的合成樹脂材料來形成,並將作為通電部位而起作用之接觸部設為藉由導電性材料所形成的接觸元件,係能夠提供一種具有低針壓化以及對於被檢查體供給大電流的雙方之特性之電性接觸元件。
具體而言,由於係能夠將基部之剖面積縮小,因此係能夠以低針壓來對於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而確實地作電性接觸。其結果,係能夠進行伴隨著超微細化、超高積體化而導致電極端子數量之增大和電極端子間之窄節距化的積體電路之電性檢查。
又,由於係能夠將接觸部之剖面積增大,因此係成為能夠對於被檢查體而供給大電流。其結果,係能夠進行作了超微細化、超高性能化的積體電路之電性檢查。
(B)其他實施形態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亦對於各種的變形實施形態有所提及,但是,本發明,係亦能夠對於以下一般之變形實施形態作對應。
(B-1)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針對電性接觸元件3之基部10為作為彈性支持部而具備有2根的臂部(上側臂部13以及下側臂部14)的情況而作了例示。但是,彈性支持部,係亦可如同圖8中所例示一般,而身為1根的臂部13A。又,雖並未圖示,但是,彈性支持部,係亦可設為具備有3根以上的臂部。
如同在圖8中所例示一般,藉由使電性接觸元件3A之基部10A具備有1根的臂部13A,在使基板電極52與接觸部20作電性連接時,係能夠使電性接觸元件3A之彈性力成為柔軟。亦即是,係能夠將相對於基板電極52之接觸部20的上下方向(圖8之Y軸方向)、左右方向(圖8之X軸方向)的刮擦動作增大。其結果,係能夠對於基板電極52而使接觸部20之上端部201確實地作接觸。
(B-2)圖9,係為對於變形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之構成作展示的構成圖。圖10,係為對於在使變形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與基板電極以及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作了接觸時的狀態作展示之圖。
在圖9所例示之電性接觸元件3B中,基部10B之支持部15B,係具備有刮擦修正構件155。刮擦修正構件155,係可設為朝向基部10B之安裝部11側之方向而作了延伸的彎曲臂構件。另外,刮擦修正構件155,係並不被限定於在圖9中所例示者。
受到接觸荷重,上側臂部13以及下側臂部14係一面彈性變形,一面對於基板電極52而使接觸部20之上端部201作接觸。此時,作了彎曲的刮擦修正構件155之導引部156,係因應於必要而一面與基板電極52作接觸一面將接觸部20之上端部201導引至基板電極52處,而使上端部201與基板電極52作接觸。進而,此時,刮擦修正構件155之彎曲支持部157,由於係與探針基板43之下面彈性地作接觸,因此係能夠謀求更進一步之低針壓化。
1:電性連接裝置 2:被檢查體 3,3A,3B:電性接觸元件 10,10A,10B:基部 11:安裝部 12:根基部 13:上側臂部 13A:臂部 14:下側臂部 15,15B:支持部 151:連接部 152:固定部 153:刮擦修正部 155:刮擦修正構件 18:探針基板支持部 20:接觸部 201:上端部 202:下端部 203:前端接觸部 51:電極端子 52:基板電極 4:探針卡 41:配線基板 42:電性連接單元 43:探針基板 44:支持構件 5:夾具頂部 6:檢查平台
[圖1]係為對於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之構成作展示的正面圖。 [圖2]係為對於實施形態的電性連接裝置之構成作展示的構成圖。 [圖3]係為對於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之構成作展示的背面圖。 [圖4]係為對於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之組裝方法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圖5]係為對於先前技術的電性接觸元件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6]係為對於中介有先前技術的電性接觸元件之通電路徑作說明之說明圖。 [圖7]係為對於中介有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元件之通電路徑作說明之說明圖。 [圖8]係為對於變形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之構成作展示的構成圖(其之1)。 [圖9]係為對於變形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之構成作展示的構成圖(其之2)。 [圖10]係為對於在使變形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元件與基板電極以及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作了接觸時的狀態作展示之圖。
3:電性接觸元件
10:基部
11:安裝部
12:根基部
13:上側臂部
14:下側臂部
15:支持部
121:上底部
122:下底部
131:基端部
132:前端部
141:基端部
142:前端部
151:連接部
152:固定部
153:刮擦修正部
20:接觸部
201:上端部
202:下端部
203:前端接觸部

Claims (9)

  1. 一種電性接觸元件,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接觸部,係藉由導電性材料而被形成,並對於第1接觸對象和第2接觸對象而作電性接觸;和基部,係被安裝於基板處,並藉由合成樹脂材料而被形成,並且將前述接觸部作彈性支持,前述基部,係具備有:安裝部;和臂部,係與前述安裝部相連,並朝向長邊方向延伸;和支持部,係被設置於前述臂部之前端側處,並將前述接觸部之姿勢相對於長邊方向而於垂直方向上作支持。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性接觸元件,其中,前述接觸部,係具備有與前述第1接觸對象作電性接觸之第1端部、和與前述第2接觸對象作電性接觸之第2端部。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性接觸元件,其中,前述支持部,係於前述長邊方向上而被形成為廣寬幅,藉由被設置於前述支持部之其中一面側處之1或複數之固定部,來支持前述接觸部,該1或複數之固定部,係 在前述長邊方向上而被形成為廣寬幅。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電性接觸元件,其中,當前述支持部為具備有複數之前述固定部的情況時,前述複數之固定部,係在前述支持部之其中一面處,相對於前述長邊方向而被設置於垂直方向上。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性接觸元件,其中,前述基部之前述支持部,係具備有對於與前述第1接觸對象作接觸的前述接觸部之位置偏移作修正之刮擦修正部。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電性接觸元件,其中,前述支持部之前述刮擦修正部,係身為相對於前述長邊方向而朝垂直方向作彎曲並作了延伸的臂構件。
  7. 一種探針卡,係為將檢查裝置和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之間作電性連接之探針卡,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探針基板,係具備有被與前述檢查裝置作電性連接之配線電路,並於其中一面處,具備有被與前述配線電路作連接之複數之基板電極;和如請求項1~6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複數之電性接觸元件。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探針卡,其中, 於前述探針基板之前述其中一面處的非電極區域處,前述各電性接觸元件係被作接合,在前述探針基板之前述其中一面處,於與前述被檢查體之前述電極端子之位置相對向的位置處,係被配置有前述各基板電極,被接合於前述探針基板之前述其中一面處的前述各電性接觸元件之前述接觸部,係對於所對應的前述基板電極和前述被檢查體之前述電極端子而作電性接觸。
  9. 如請求項7或8所記載之探針卡,其中,前述基板電極與前述被檢查體之前述電極端子之間之通電路徑,係為經由前述電性接觸元件中之通電部者。
TW109103447A 2019-03-29 2020-02-05 電性接觸元件及探針卡 TWI7436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5829A JP7393873B2 (ja) 2019-03-29 2019-03-29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プローブカード
JP2019-065829 2019-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906A TW202104906A (zh) 2021-02-01
TWI743670B true TWI743670B (zh) 2021-10-21

Family

ID=72673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447A TWI743670B (zh) 2019-03-29 2020-02-05 電性接觸元件及探針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93873B2 (zh)
KR (1) KR102265641B1 (zh)
CN (1) CN111751584B (zh)
TW (1) TWI7436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9029B1 (ko) * 2022-04-12 2022-06-14 이시훈 프로브 핀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77971A (ko) * 2002-02-19 2004-09-0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어드밴티스트 실리콘 핑거 접촉기를 갖는 접촉 구조체
KR20060124562A (ko) * 2005-05-31 2006-12-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혼 마이크로닉스 통전시험용 프로브
TW201819927A (zh) * 2016-08-19 2018-06-01 日商日本麥克隆尼股份有限公司 電性連接裝置及探針支持體
TW201903417A (zh) * 2017-04-12 2019-01-16 日商日本麥克隆尼股份有限公司 電性連接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5989B2 (ja) * 1995-11-17 2005-07-27 株式会社テセック 電子部品用コネクタ
JP3307823B2 (ja) * 1996-02-23 2002-07-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検査用接触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132982A (ja) * 2004-11-02 2006-05-25 Tokyo Electron Ltd プローブ
US8253430B2 (en) * 2005-04-22 2012-08-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Circuit board testing using a probe
US7629807B2 (en) * 2005-08-09 2009-12-08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Electrical test probe
JP5113392B2 (ja) * 2007-01-22 2013-01-09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プローブ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的接続装置
JP2008203036A (ja) * 2007-02-19 2008-09-04 Micronics Japan Co Ltd 電気的接続装置
KR101369406B1 (ko) * 2008-01-21 2014-03-04 (주) 미코에스앤피 탐침 구조물 및 이를 갖는 전기적 검사 장치
KR100876077B1 (ko) * 2008-04-14 2008-12-26 이억기 초소형 프로브 구조체
JP2011117761A (ja) 2009-12-01 2011-06-16 Japa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rp プローブカードおよびプローブ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JP5968158B2 (ja) * 2012-08-10 2016-08-10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及びプローブカード
JP2015032285A (ja) * 2013-08-07 2015-02-16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に用いられるスタイラスペン
JP6532755B2 (ja) * 2014-07-29 2019-06-19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ユニット、プローブユニット製造方法および検査方法
JP2016148566A (ja) 2015-02-12 2016-08-18 日本電子材料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カード
CN107243543A (zh) * 2017-06-30 2017-10-13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弹性探针的制造方法
CN109330038B (zh) * 2018-12-24 2021-05-11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77971A (ko) * 2002-02-19 2004-09-0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어드밴티스트 실리콘 핑거 접촉기를 갖는 접촉 구조체
KR20060124562A (ko) * 2005-05-31 2006-12-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혼 마이크로닉스 통전시험용 프로브
TW201819927A (zh) * 2016-08-19 2018-06-01 日商日本麥克隆尼股份有限公司 電性連接裝置及探針支持體
TW201903417A (zh) * 2017-04-12 2019-01-16 日商日本麥克隆尼股份有限公司 電性連接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1584A (zh) 2020-10-09
KR20200115103A (ko) 2020-10-07
JP2020165773A (ja) 2020-10-08
JP7393873B2 (ja) 2023-12-07
CN111751584B (zh) 2024-02-09
TW202104906A (zh) 2021-02-01
KR102265641B1 (ko) 202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5878B2 (en) Electrical conta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KR20090094841A (ko) 강화 접촉 요소
TWI740367B (zh) 多銷構造探針體及探針卡
TWI743670B (zh) 電性接觸元件及探針卡
JP2017053660A (ja) プローブ、プローブ組立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ーブ組立体
JP2017036997A (ja) 両面回路基板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US11372022B2 (en) Electrical conta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KR102182216B1 (ko) 프로브 카드
US11879913B2 (en) Probe card structure
JP2023136695A (ja)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US20220050126A1 (en) Probe c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23152418A (ja)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TW202430887A (zh) 電性連接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