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5170B - 電動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電動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5170B
TWI735170B TW109106419A TW109106419A TWI735170B TW I735170 B TWI735170 B TW I735170B TW 109106419 A TW109106419 A TW 109106419A TW 109106419 A TW109106419 A TW 109106419A TW I735170 B TWI735170 B TW I7351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filter
umbrella
vacuum cleaner
bottom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2730A (zh
Inventor
田島泰治
長田剛一
横山大史
倉田敦史
中野俊
川本孔陽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環球生活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環球生活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環球生活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2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2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5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517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36Suction cleaners with hose between nozzle and casing; Suction cleaners for fixing on staircases; Suction cleaners for carrying on the 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83Dust collecting chambers; Dust collecting recepta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保養性良好的電動吸塵 器,由於垃圾壓縮在傘部內部,故可增加垃圾的集塵量,且抑制從集塵囤積部往集塵分離部的回飄,使塵埃分離性能提升且抑制毛髮等對吸氣部的捲繞,且由於垃圾壓縮在傘部內部,故在垃圾排出時抑制垃圾的飄起,而且在倒垃圾的同時,亦使附著於旁通過濾器(過濾器2)的塵埃排出,故可減輕過濾器清潔的麻煩。

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具有: 於內筒之上部具有大致筒狀之第1過濾器的吸氣部、在其下部開口的傘部,吸氣部與傘部,是透過第2過濾器而連通,且傘部具備:當底蓋開口時,朝向開口方向突出的滑動機構。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是關於電動吸塵器。
以往,有著將所吸引的垃圾壓縮至紙袋內的紙袋式之集塵裝置、藉由迴旋氣流來離心分離而收容在集塵裝置內的氣旋方式之集塵裝置等大致分成二種類的集塵方式。氣旋方式,由於產生迴旋氣流故與紙袋方式相較之下,有著集塵裝置之保養的麻煩度增加的傾向。
於日本特開2007-167450號(專利文獻1),記載有電動吸塵器的集塵單元,其具有:使所吸引的塵埃與吸引風藉由離心力來分離的迴旋室、位在迴旋室與電動送風機之間而將通過迴旋室後的吸引風予以過濾的過濾器室、以及將所分離之塵埃予以囤積的塵埃室,使過濾器室或迴旋室的塵埃室側成為大致平面,在前述平面的部分具備與塵埃室連通的旁通通路。
於日本特開2015-204925號公報(專利文獻2),記載有電動吸塵器,其具有:具備本體吸氣口與產生吸引力的電動送風機的吸塵器本體、在本體吸氣口與電動送風機之間裝卸自如的集塵裝置,集塵裝置,具備:形成 外殼的大致圓筒狀之外筒、在外筒內與外筒大致同心圓狀的內筒,於外筒的下部具有可開閉的底蓋,內筒,具備:上部為具有過濾器的大致圓筒狀之框體且在下部具備底面為開口的傘部,於傘部具備大致相同形狀且嵌合於內部的內傘部,將延伸至底蓋的筒體在內傘部形成為與前述內筒大致同心圓狀,內傘部具備:將底蓋開口時會朝向開口方向突出的滑動機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461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204925號公報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電動吸塵器,其目的在於提供使用順手的電動吸塵器,其在塵埃室進行塵埃的壓縮,防止堆積於塵埃室的塵埃飄起而在迴旋室逆流而進入過濾器室的情況,且減少塵埃之排出作業的次數。
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電動吸塵器,其目的在於提供使用順手的電動吸塵器,其在垃圾的廢棄時不必用手碰觸集塵容器內的塵埃便可排出。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電動吸塵器,過濾器部為固定,故有著附著於旁通過濾器的塵埃,在丟垃圾時難以去除的課題。
且,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電動吸塵器,於垃圾廢棄時也一樣過濾器部為固定,故有著附著於過濾器的塵埃,在丟垃圾時難以去除的課題。
本發明,是解決上述課題者,提供一種電動吸塵器,其在垃圾廢棄時使過濾器部滑動,而在垃圾廢棄時,使附著於過濾器的塵埃與囤積的垃圾同時地排出,而可減輕過濾器清潔的麻煩。
為了解決前述課題,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具有:於內筒之上部具有大致筒狀之第1過濾器的吸氣部、在其下部開口的傘部,吸氣部與傘部,是透過第2過濾器而連通,且傘部具備:當底蓋開口時,朝向開口方向突出的滑動機構。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保養性良好的電動吸塵器,由於垃圾壓縮在傘部內部,故可增加垃圾的集塵量,且抑制從集塵囤積部往集塵分離部的回飄,使塵埃分離性能提升或抑制毛髮等對吸氣部的捲繞,且由於垃圾壓縮在傘部內部,故在垃圾排出時抑制垃圾的飄起,而且在倒垃圾的同時,亦使附著於旁通過濾器(過濾器2)的塵埃排出,故可減輕過濾器清潔的麻煩。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適當參照圖式來進行詳細說明。
於圖1,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的外觀立體圖,於圖2,表示從吸塵器本體1拆除集塵裝置10跟吸引管2之狀態的外觀立體圖。又,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後方向是圖1所示的方向。又,左右方向,是從吸塵器本體1側觀看者。
電動吸塵器S,具備:吸塵器本體1、裝卸自如地設在吸塵器本體1的氣旋方式之集塵裝置10。
吸塵器本體1,透過吸引管2而與把手握柄3連接,把手握柄3透過延長管6而與吸引塵埃等的吸口體7連接。於集塵裝置10,使從吸口體7吸入的塵埃等之垃圾被集塵。
於吸塵器本體1具備:使吸塵器本體1自由移動用的左右一對車輪15a、位於前部的一個腳輪15b。
於把手握柄3,具備操作部4,其負責驅動控制內藏於吸塵器本體1的電動送風機14(參照圖4)或設在吸口體7的電動旋轉刷(未圖示)等。於操作部4,配置有操作按鈕5,是在開始運轉之際按下(強、中、弱)的按鈕,或是在停止運轉之際按下(關)的按鈕等。
<吸塵器本體1> 如圖2所示般,吸塵器本體1,形成有組合上殼1a與下殼1b而成的外殼。上殼1a及下殼1b,是由輕量的樹脂材料所形成。於下殼1b的前部,開口有管安裝口(本體吸氣口)11,其將含有塵埃的空氣予以吸入。
於圖3,表示將吸塵器本體1的上殼1a拆除之狀態的立體圖。
管安裝口11,連接於導入管20(參照圖3、圖4),其供吸塵器本體1內之含有塵埃的空氣通過。
在吸塵器本體1的內部,如圖3所示般,在馬達殼16內,收納有在吸口體7(參照圖1)產生吸引力的電動送風機14。且,在將電動送風機14所吸引的塵埃予以除去之後的空氣流路,配置有將排氣予以清淨化之百褶狀的高捕塵過濾器29。
在圖2所示之吸塵器本體1的正面亦即前側,具備管安裝口11,在吸塵器本體1內的左側,具備流體性連接的導入管出口12,其透過導入管20而使氣體在內部流通。導入管出口12,是流體性連接而使氣體流通於設在吸塵器本體1的集塵裝置10。集塵裝置10,是從在吸口體7吸入之含有塵埃等的空氣來將塵埃分離,並收容塵埃者。
另一方面,在吸塵器本體1的正面上部,具備與電動送風機14連通之往風道21(參照圖3)的風道入口部13。風道入口部13,是使在集塵裝置10去除塵埃之後的空氣被吸入的口。於風道入口部13,設有保護過濾器,其用來抑制異物對電動送風機14的入侵。保護過濾器是比格子狀的過濾器罩17(參照圖3)還設在上游。
<集塵裝置10> 集塵裝置10,如圖2的箭頭α1所示般,以吸塵器本體1的前上部往後側傾斜的狀態下裝卸自如地安裝(參照圖1)。集塵裝置10,在塵埃累積於外筒30內之際,是往與圖2所示之箭頭α1相反的方向移動,而從吸塵器本體1拆下,在塵埃排出(倒垃圾)後往箭頭α1方向移動,藉此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
於吸塵器本體1,具備用來定位集塵裝置10的構造或用來固定的構造,而使集塵裝置10安裝在吸塵器本體1之際可容易保持氣密。
在圖2所示之吸塵器本體1之凹狀的提把收納部22,是將位在集塵裝置10之後方的提把35(參照圖5)予以收納。這是在將集塵裝置10設置於吸塵器本體1之際之集塵裝置10之定位用的構造。
且,在吸塵器本體1之集塵裝置10之安裝部位的下部,設有對集塵裝置10之底蓋31(參照圖2)之底面的嵌合部1a1,而成為集塵裝置10之固定用的構造。而且,以設在吸塵器本體1之上部的蓋體19,來構成固定集塵裝置10之上部的構造。
在集塵裝置10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的狀態下,集塵裝置10,是與風道21流體性連接。風道21,是鄰接於:與管安裝口11鄰接的導入管20以及以過濾器罩17覆蓋的保護過濾器。
電動送風機14,於上游側流體性連接有供去除塵埃後之通過保護過濾器的空氣流動的風道21,另一方面,在下游側流體性連接有高捕塵過濾器29。
電動吸塵器S中,集塵裝置10,位在比電動送風機14還上游側,在本實施形態,是從上游側依序設置集塵裝置10、風道21、電動送風機14。且,從集塵裝置10到電動送風機14為止,是從集塵裝置10的上部連通至風道21,並從風道21連通至電動送風機14的上部。
過濾器殼上部33a的拉提部55,是在將集塵裝置10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之際,以設在吸塵器本體1的蓋體19所覆蓋。這是用來在抓持吸塵器本體1來搬運之際,避免不是抓到本體握柄18(參照圖1)而是抓到拉提部55(參照圖2)來抬起的情況。
<捲線器23與導入管20> 收納電動送風機14的馬達殼16,如圖3所示般,配置在吸塵器本體1右側後方,在左側後方配置有用來收納電源線23a的捲線器23,該電源線23a是用來從插座等對電動送風機14等供給電力。在本實施形態,就馬達殼16及捲線器23的配置關係上,雖將導入管20及導入管出口12配置在左側,但並不限於此,亦可配置在右側。
導入管20不是配置在吸塵器本體1的中央,而是靠左右側部之某一邊來配置的原因,詳細如後述,但使從集塵裝置10之外筒30之內周面的切線方向(吸塵器本體1之左右側部任一方的位置)吸入的空氣流入,藉此容易產生迴旋流。於是,因導入管20的配置而迴旋流的旋轉方向會不同,但旋轉方向為順時鐘或逆時鐘都可以。例如,在導入管20配置於左側的情況是成為順時鐘的迴旋流。在本實施形態,是將導入管20配置在左側,為順時鐘的迴旋流。
又,例如,將導入管配置在左側(或是中央),使導入管出口成為右側而成為彎曲部較多的導入管之形狀亦可,但壓力損失會增加。因此,導入管20,是如圖3所示般地配置,盡量抑制導入管20之壓力損失的增加,故成為從管安裝口11以盡可能大的半徑與導入管出口12連接的形狀。且,導入管20內的容積或剖面積,為了盡量抑制壓力損失的增加,是盡可能形成為較大。
<集塵裝置10> 接著,針對集塵裝置10使用圖4至圖10來說明。於圖4表示集塵裝置10的前視圖,於圖5表示集塵裝置10的左側視圖。且,於圖6表示集塵裝置10的後視圖,於圖7表示集塵裝置10的分解圖。於圖8,圖示出後述之捕塵過濾器32、過濾器殼34的裝卸。圖9,表示圖5所示的A-A剖面圖。又,在圖5以後單獨說明集塵裝置10時,是使底蓋31側朝下方向。
集塵裝置10,具有:從在吸口體7吸入之含有塵埃等的空氣來將塵埃分離,並收集塵埃的功能。
集塵裝置10,大致由外筒30、內筒40、收納捕塵過濾器32(參照圖8)的過濾器殼33、以及底蓋31所形成。於外筒30的上部配置有過濾器殼33,於下部配置有底蓋31。然後,於外筒30內具備與外筒30同心狀的內筒40。
詳細如後述,但集塵裝置10,在外筒30與內筒40之間具有塵埃之分離、集塵用的空間。也就是說,在由外筒30與內筒40所形成的空間之中,於上部具備塵埃分離部10A,於下部具備塵埃收容部10B。
塵埃分離部10A,是從搬運塵埃的空氣將塵埃予以分離的空間。塵埃收容部10B,是累積塵埃來收容的空間。
<外筒30> 外筒30,如圖7所示般,具有大致圓筒形狀且具有上下開口的上開口30i與下開口30j,於側面具備流入管38,其從導入管出口12使含有塵埃的空氣(氣體)流入。流入管38的外側內面(在圖6為位於左側的內面),是形成為與外筒30的內周面30n在大致切線方向相連。於流入管38,形成有開口部38a(參照圖6),其為對導入管12的連接部,從導入管出口12使含有塵埃的空氣流入。且,在與流入管38的開口部38a相對之面(流入管38與外筒30連接之部分的開口)具備限縮部38b,使開口面積比開口部38a還小,來使流速變快。
流入管38的限縮部38b,是藉由沿著外筒30之圓弧形狀的限縮壁30b來形成,是由鉛直方向的第1縱邊38b1、從鉛直方向使上部往外側且使下部往內側傾斜的第2縱邊38b2、水平方向的第1橫邊38b3、以及第2橫邊38b4所形成之大致梯形形狀的開口。第1縱邊38b1,如上述般,形成在外筒30之內周面30n的大致切線方向。使開口部38a成為沿著外筒30之內周面30n之切線的形狀,藉此使含有塵埃等的空氣成為沿著外筒30之內周面30n的迴旋狀之氣流。
此外,使第2縱邊38b2構成為上部往外側且下部往內側傾斜的構造,而使限縮部38b與上部相比之下,下部成為較寬廣的開口,藉此可調整往塵埃收容部10B流動的風量。
藉由限縮部38b的形狀,從導入管出口12流入至集塵裝置10之外筒30內的空氣,會成為繞外筒30之中心軸O(集塵裝置10之中心軸)的氣流,以中心軸O為中心順時鐘地在外筒30內迴旋。藉由該迴旋的氣流,在塵埃分離部10A,使空氣所含的塵埃藉由離心力而分離。
且,外筒30,如圖4所示般,上部亦即塵埃分離部10A具有圓筒形狀,下部亦即塵埃收容部10B成為使直徑不同的圓筒形狀之擴大部予以重疊的階梯形狀。外筒30之下部的階梯形狀,是越下方則直徑越大。本實施形態的階段形狀,具備3個擴大部。擴大部(階差)是為了防止堆積於塵埃收容部10B的塵埃往塵埃分離部10A飄回而設置的,並不一定需要擴大部(階差)。
且,如本實施形態般使外筒30下部成為將直徑不同之圓筒形狀予以重疊的階梯形狀,並使底部成為開口,藉此可提升後述之塵埃排出機構所致之塵埃的排出性。
且,如圖5所示般,於集塵裝置10具備用來提起來的提把35。於提把35的上部,具備有在將垃圾排出(廢棄)之際按下的倒垃圾按鈕35a。於外筒30的前方下側,是將後述的底蓋31旋動自如地支撐成開閉外筒30之底面側的下開口30j。於提把35,內藏有桿80(參照圖9),其將按下倒垃圾按鈕35a之際的力傳達至後述的滑動夾81,為了使桿80及滑動夾81平滑地動作,在設置有提把35的外筒30之側面,為沒有階差或傾斜面的大致垂直(大致朝向上下方向)的面為佳。也就是說,如本實施形態般,從下方觀看外筒30時在使開口部38a側成為大致D字狀(未圖示)的位置設置後述的夾具機構,藉此可使桿80往垂直方向動作,故可使滑動夾81平滑地動作,而更容易進行塵埃的排出。
<過濾器殼33> 設在外筒30之上部的過濾器殼33,其上面部成為蓋構造,且分割成過濾器殼上部(上蓋)33a與過濾器殼下部33b。過濾器殼下部33b與外筒30上部形成為一體,收納有承接捕塵過濾器32的過濾器承接部34。且,詳細如後述,但過濾器殼下部33b與過濾器殼上部33a是藉由上部合頁機構70來連接(參照圖8)。
<捕塵過濾器> 捕塵過濾器32,為了擴大通氣面積而折成百褶狀(山折狀),且黏接於圓狀的框體32a。過濾器承接部34的大致中心部為開口,與後述的內筒40流體性地連通。
於圖8表示關閉過濾器殼上部33a之狀態的集塵裝置10之外觀圖(圖8(a))、以及打開過濾器殼上部33a之狀態的集塵裝置10之外觀圖(圖8(b))。
如先前所述,過濾器殼上部33a,是藉由過濾器殼下部33b與上部合頁機構70來連接。上部合頁機構70,是在過濾器殼上部33a的後方具備軸61,使位在過濾器殼上部33a的軸61插入至位在過濾器殼下部33b之後方的軸孔(未圖示)藉此來構成。該軸孔與軸61,以與本實施形態相反的構造,來在過濾器殼下部33b設置軸61亦可。且,在過濾器殼下部33b的前方具備鎖定機構37。
鎖定機構37,是由過濾器殼上部33a的爪部37a與位在過濾器殼下部33b的夾具部37b所構成。位在過濾器殼下部33b的夾具部37b,是在側面的大致中央設置軸部37c,在從外觀看不見的內側設置爪部37a與彈簧軸。彈簧軸是設在先前所述之軸部37c與夾具部37b最下部的大致中央,爪部37a是位在夾具部37b的最上部。於過濾器殼下部33a,具備有將先前所述之夾具部37b予以收容的彈簧軸夾具承接部,於彈簧軸夾具承接部具,是在下部具備彈簧承接部,在上部左右具備軸承接部。若將彈簧及夾具部37b安裝於彈簧軸夾具承接部的話,彈簧會以接近自然長度的狀態使夾具部37b上部成為往後方傾斜的狀態。於是,從正面按下夾具部37b的下部,藉此使夾具部37b上部往前方傾斜。從過濾器殼上部33a打開的狀態來關閉過濾器殼上部33a,藉此使位在過濾器殼上部33a的爪部37a抵接於過濾器殼下部33b的爪部37a。此時,位在過濾器殼上部33a的爪部37a之底面會傾斜,故跨越過濾器殼下部33b的爪部37a而收容在夾具部內,使過濾器殼上部33a與過濾器殼下部33b成為一體。藉由這種鎖定機構37,可簡單地安裝捕塵過濾器32。
<蓋體19> 蓋體19,旋轉自如地支撐在設在吸塵器本體1上部的旋轉軸部,於該旋轉軸部具備使蓋體19往打開之方向彈推的扭力彈簧(未圖示)。
蓋體19,在從圖2之打開的狀態(蓋體19豎立的狀態)往前方倒下之際會藉由扭力彈簧的彈性而施加扭力,使得設在蓋體19底面之前側的爪部19a,卡合於過濾器殼上部33a的夾具部50而使蓋體19成為關閉的狀態。此時,扭力彈簧對蓋體19施加有欲恢復至原本狀態的彈性力,作為其反作用力可將集塵裝置10往吸塵器本體1側推壓。藉由該構造,可兼具集塵裝置10與吸塵器本體1的氣密保持、以及集塵裝置10對吸塵器本體1的固定。
在蓋體19關閉的狀態下,若按下過濾器殼上部33a的按鈕60(參照圖1)的話,夾具部50被解除,蓋體19會被扭力彈簧的彈性力給抬起而使拉提部55出現。在拉提部55出現的狀態下,使用者提起拉提部55藉此可容易從吸塵器本體1拆下集塵裝置10(參照圖2)。
換言之,在蓋體19打開的狀態下,藉由提起拉提部55而從吸塵器本體1拆下集塵裝置10。如上述般,在蓋體19關閉的狀態下,是成為無法以拉提部55來抬起吸塵器本體1的構造,而謀求防止抬起吸塵器本體1之情況與抬起集塵裝置10之情況的誤動作。
<內筒40> 接著,針對內筒40進行說明。
如圖9所示般,內筒40為大致圓筒狀,如前述般,以與外筒30大致同心狀的方式設置集塵裝置10。
內筒40,構成為含有:具有設在上部之吸氣部42的上部內筒41、設在下部的傘部44。
<上部內筒41> 如圖9所示般,上部內筒41的吸氣部(第1過濾器部)42,是藉由格子狀的框體(骨架)所形成。吸氣部(第1過濾器部)42,是大致筒狀的部分。在本實施形態雖為上下方向的框體(骨架),但為具有上下左右方向之框體(骨架)的格子狀亦可。吸氣部42,遍及外周面設有濾網構件42a。濾網構件42a是藉由覆蓋或嵌入成型等而保持於框體(骨架)。藉由將濾網構件42a設在吸氣部42,使上部內筒41具有過濾功能,而抑制微細的塵埃對內筒40內部的流入。上部內筒41,於上方向具備開口41b。
在本實施形態,濾網構件42a,雖使用聚乙烯,但亦可為金屬(例如不銹鋼等),不是框體(骨架)而是複數設置短徑之貫通孔(可用模具成型之φ2mm左右的孔)的吸氣部42亦可。貫通孔,與在框體(骨架)設置濾網構件42a的情況不同,對於強度或破裂為有效,且有著不需要二次成型的好處。但是,貫通孔的直徑(開口面積),若比濾網構件42a的開口面積還大的話,對於微細的塵埃往內筒40之內部的流入來說較不利。
<傘部44> 於內筒40的下部,具備傘部44。傘部44,是與上部內筒41同心狀地一體設置成大致圓筒狀。上部內筒41與傘部44的內側,是藉由第2過濾器部85,而流體性地連通。第2過濾器部85的濾網構件,雖使用聚乙烯,但亦可為金屬(例如不銹鋼等)。
<傘部44的滑動機構> 傘部44,是藉由往上下方向滑動的機構,而進行倒垃圾時的排出之輔助。 接著,針對輔助所收集之垃圾之排出的滑動機構進行說明。
如圖9所示般,傘部44的滑動機構,在上部內筒41之下面的凸部形成彈簧座,使傘部44中央的筒體(凹部44d)內成為壓縮彈簧47的承接部,將壓縮彈簧47之往下方的彈性力傳達至傘部44。於是,壓縮彈簧47,成為被傘部44中央的筒體(凹部44d)給包覆的狀態。位在內筒上部41之下面的凸部49,是以將傘部44之筒體(凹部44d)的形狀偏移的大致相似形狀,而在凸部49的下部具有爪部,在凹部44d的上部亦具有爪部。將壓縮彈簧47插入凹部44d,進一步將位在內筒上部41之下面的凸部49予以插入。此時,以設在凸部49之下面的彈簧座來覆蓋壓縮彈簧47的上部,使爪部跨越凸部49的下部,亦使爪部跨越凹部44d的上部,藉此使內筒上部41與傘部44一體化。內筒40是以這種構造來構成。於是,傘部44的滑動距離,是非常依賴於傘部44之凹部44d的深度,上部內筒41之凸部49的高度會成為滑動距離。本實施形態中,雖使滑動距離成為凸部49的高度,但當集塵裝置10的高度,或內筒40、傘部44的高度變化的話就會變化,故得適當變更。
這種滑動機構中,壓縮彈簧47是以最接近自然長度的狀態,使傘部44成為最從外筒30彈出的狀態(參照圖10),如圖9所示般,若關閉底蓋31的話壓縮彈簧47會成為壓縮的狀態。因此,在倒垃圾時解除後述之底蓋31之鎖定的話,如圖10所示般,壓縮彈簧47會成為接近自然長度的伸長狀態而使傘部44向下彈出,來將傘部44內部的塵埃往外部空間推出。藉此,可提供使用順手的電動吸塵器,其可容易排出裝置內的塵埃。
<底蓋31> 如圖10所示般,底蓋31,是形成為使中央部往下方突出之具有深度的盤狀,在中央部突出的部分之相反側具有成為凹部的凹陷部31b。底蓋31是成為盤狀藉此使構造體具有曲率而提升強度。且,底蓋31的凹陷部31b,是比筒體46之底面46t之球形狀的球半徑(曲率)還大,凹陷部31b的深度,是在底蓋31為開狀態時(對於外筒30的底面成為垂直狀態的開狀態)(參照圖10)在凹陷部31b無法有成為水平的面。換言之,凹陷部31b的深度盡量為淺。這是為了在垃圾排出之際不讓塵埃殘留在凹陷部31b。
且,在本實施形態,使凹陷部31b與底蓋31各別形成,為了降低底蓋31開閉時與筒體46的摩擦所致之構件的磨耗而使用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等之材料,但與底蓋31一體成形亦可。
底蓋31,於外周具有旋轉軸31a,在與旋轉軸31a相對向的位置具備夾具扣31d。旋轉軸31a,旋轉自如地安裝於下部合頁機構71的合頁罩75。下部合頁機構71,是將位在底蓋31的旋轉軸31a安裝於合頁罩75,成為將合頁罩75以螺絲等來固定於設在外筒30之前方下側的合頁罩固定部30f的構造。關於底蓋31的開閉待留後述,但底蓋31在旋轉軸31a具備扭力彈簧,藉此使底蓋31往打開的狀態(參照圖10)彈推。
<集塵裝置10內的垃圾收集作用> 接著,針對集塵裝置10內的垃圾收集作用進行說明。
使用者按下設在操作部4的操作按鈕5而開始運轉時,電動送風機14會動作而從吸口體7(參照圖1)吸入空氣。如前述般,以吸口體7(參照圖1)吸入之含有塵埃等的空氣,如圖3所示般,從管安裝口11流入至吸塵器本體1內的導入管20,通過導入管20內透過導入管出口12而到達集塵裝置10。
到達集塵裝置10之含有塵埃等的空氣,通過圖7所示的開口部38a而流入至集塵裝置10內。此時,藉由設在開口部38a之下游側的限縮壁30b,一邊提升流速,一邊朝向外筒30的內周面於切線方向流入。
於圖9表示顯示集塵裝置10內之氣流的圖4之A-A剖面圖。
集塵裝置10內之於外筒30的切線方向流入之含有塵埃等的空氣,是如圖12的箭頭γ1所示般,成為迴旋流,在外筒30內沿著外筒30內面繞著上部內筒41來迴旋。藉此,於塵埃作用有離心力,而從空氣分離塵埃。塵埃等之垃圾比空氣還重,故如箭頭γ2般,沿著外筒30的內周面而落下。也就是說,在塵埃集塵部10內的上部亦即塵埃分離部10A,從空氣分離塵埃。分離塵埃後的空氣多藉由設在上部內筒41的吸氣口42而流入至內筒40的內部(箭頭γ3)。
另一方面,以離心力分離後的塵埃,藉由重力與一部分的空氣流而通過外筒30與傘部44之間的塵埃集塵部10B之入口,而被搬送至塵埃集塵部10B內。
然後,內筒41與傘部44的內側,是藉由第2過濾器部85而流體性地連通,故棉屑或毛髮等之較輕的塵埃86,是藉由從傘部44的內側朝向內筒41的流動(箭頭γ5)來搬運,第2過濾器部85的下游側(內筒41的內側),是成為負壓(比大氣壓還低的壓力),故在第2過濾器部85的上游側壓縮、堆積。另一方面,小石等之較重的塵埃,是在塵埃集塵部10B的底部附近留下。然後,若持續使用電動吸塵器1的話,更多較輕的塵埃86被壓縮,而使塵埃堆積成甜甜圈狀。
藉此,可使囤積在塵埃集塵部10B的垃圾之量變多。
且,可防止暫時囤積於集塵部10B之較輕的塵埃飄回塵埃分離部10A的情況。
然後,從吸氣口42流入至內筒40之內部的流動(箭頭γ3)與從傘部44的內側朝向內筒41的流動(箭頭γ5)會合流,通過捕塵過濾器32,而流入至吸塵器本體1的風道入口部13(參照圖3)。
然後,當塵埃到達既定的倒垃圾基準線90時,進行倒垃圾。
<倒垃圾時的動作> 於圖9表示關閉底蓋31之狀態的圖4之A-A剖面圖,於圖10表示在排出塵埃之際(底蓋31打開的狀態)之圖4所示的A-A剖面圖。
說明倒垃圾時的動作。底蓋31,是按下設在提把35上部的倒垃圾按鈕35a而被解除,該提把35是設在集塵裝置10。底蓋31是在提把35的相反側設有對吸塵器本體1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旋轉軸31a,另一方面,在提把35側設有底蓋31的開閉機構。
若按下設在提把35之上部的倒垃圾按鈕35a的話,提把35內的桿80會向下移動,使滑動夾81的爪部83放開,而使底蓋31成為開口。
於底蓋31的旋轉軸31a,具備有將底蓋31往打開方向彈推的扭力彈簧,藉由使爪部83放開而使底蓋21以扭力彈簧的彈性力來打開。若解除倒垃圾按鈕35a之按下的話,設在滑動夾81的彈簧(未圖示)會回到自然長度,故桿80回到上方,滑動夾81回到倒垃圾按鈕35a之按下前的位置。
在打開底蓋31的同時,藉由壓縮彈簧47使傘部44向下彈出。藉此,內筒40之一部分的傘部44,是底蓋31打開之狀態的位置會比底蓋31關閉之狀態的位置還位在靠外筒30之下面的開口(參照圖10)。因此,傘部44向下彈出,而將囤積在傘部44之內部的塵埃86排出至外部空間。此時,較輕的塵埃86是被壓縮,塵埃是堆積成甜甜圈狀,故可抑制塵埃的飄起。
且,第2過濾器部85亦同時動作,故附著在第2過濾器部85的塵埃,亦同時被去除,故第2過濾器部85的清掃變得容易。
倒垃圾後,在關閉底蓋31之際,使往下方彈出的筒體46之底面46t與設在底蓋31之中央的凹陷部31b接觸,將傘部44往上方推起。
由於筒體46的底面46t與凹陷部31b是以球狀的曲率來接觸,故即使因關閉底蓋31的動作而使底蓋31的角度變化,亦可使筒體46的底面47與凹陷部31b的接觸面積保持成一定,且,由於使曲面彼此接觸而經常對垂直方向施加力,故能平滑地收起傘部44。
然後,若將底蓋31關閉至大致水平狀態的話,夾具扣31d會與爪部83接觸,滑動夾81,是使設在滑動夾81的彈簧往縮短的方向移動,在爪部83跨越夾具扣31d的時間點使彈簧回彈,而使底蓋31在保持氣密的狀態被鎖定。
且,如圖11的傘部88所示般,使傘部成為往下側(底蓋31側)擴張的倒錐形狀,藉此可更容易使囤積在傘部之內部的塵埃86排出至外部空間。
且,如圖12所示般,使上部內筒41與傘部44構成為一體,在倒垃圾時構成為使第2過濾器部85與筒體46向下彈出,藉此亦可更容易使囤積在傘部之內部的塵埃86排出至外部空間。
<被吸入至吸塵器本體1內之含有塵埃之空氣的流路> 在集塵裝置10安裝在吸塵器本體1的狀態下,從管安裝口11到高捕塵過濾器29為止,是成為一連串的流路。
電動吸塵器S的吸塵器本體1中,從吸口體7被吸入至吸塵器本體1之含有塵埃等的空氣,是從管安裝口11流入至吸塵器本體1內的導入管20,通過導入管20內並通過導入管出口12而到達集塵裝置10。進入至集塵裝置10內之含有塵埃等的空氣,是成為繞著內筒40轉的氣流(圖9的箭頭γ1)。藉由該氣流所產生的離心力來分離空氣與塵埃,空氣被吸入至內筒40內,一部分的氣流(圖9的箭頭γ2)往集塵裝置10的下部流動。塵埃,藉由該氣流,沿著外筒30內面而落下,前往集塵裝置10的下部。
往集塵裝置10之下部的氣流(圖9的箭頭γ2),在圓筒狀之傘部44的內部上昇(圖9的箭頭γ4),通過第2過濾器部85,而被吸入至內筒40內。在內筒40內,通過濾網構件42a之沒有離心分離乾淨之含有微細塵埃的空氣會流動(圖9的箭頭γ3)並合流,以設在集塵裝置10的捕塵過濾器32來去除微細的塵埃。然後,去除掉塵埃的空氣,是通過風道21而被電動送風機14吸入。然後,被電動送風機14吸入的空氣,通過高捕塵過濾器29而去除殘留之微細的塵埃等,並從吸塵器本體1之後方下部的排出口(未圖示)排出至外部。
在此,高捕塵過濾器29,是將無法在捕塵過濾器32捕集之微細的塵埃或電動送風機14之碳刷(未圖示)的磨損屑,從塵埃除去後的空氣來去除,成為幾乎不含有塵埃的空氣,來排出至吸塵器本體1的外部。
又,詳細雖省略,但在上述之被吸塵器本體1吸入之空氣的流路附近之各零件的連接部(接觸部)設有填料(未圖示),來保持運轉中的氣密。
如以上所述般,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保養性良好的電動吸塵器,由於垃圾壓縮在傘部內部,故可增加垃圾的集塵量,且抑制從集塵囤積部往集塵分離部的回飄,使塵埃分離性能提升且抑制毛髮等對吸氣部的捲繞,且由於垃圾壓縮在傘部內部,故在垃圾排出時抑制垃圾的飄起,而且在倒垃圾的同時,亦使附著於旁通過濾器(過濾器2)的塵埃排出,故可減輕過濾器清潔的麻煩。
又,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的實施形態,是包含各種實施形態。例如,上述的實施形態是用來容易理解地說明本發明者,並不一定限定於一定要具備所說明之所有的構造。例如,含有所說明之構造的一部分亦可。
1:吸塵器本體 1a:上殼 1b:下殼 10:集塵裝置 10A:塵埃分離部 10B:塵埃收容部 11:管安裝口(本體吸氣口) 12:導入管出口 13:風道入口部 14:電動送風機 19:蓋體 20:導入管 21:風道 30:外筒 31:底蓋 32:捕塵過濾器 33:過濾器殼 34:過濾器承接部 35:提把 37:鎖定機構 38:流入管 39:開口部 40:內筒 41:上部內筒(框體) 42:吸氣部 44:傘部 46:筒體 46t:底面 55:拉提部 75:合頁罩 80:桿 81:滑動夾 83:爪部 γ1~γ6:空氣的流動 O:中心軸 S:電動吸塵器
[圖1]為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的外觀立體圖。 [圖2]為表示從吸塵器本體拆除集塵裝置跟吸引管之狀態的外觀立體圖。 [圖3]為表示將吸塵器本體的上殼拆除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4]為表示集塵裝置的前視圖。 [圖5]為表示集塵裝置的左側視圖。 [圖6]為表示集塵裝置的後視圖。 [圖7]為表示集塵裝置的分解圖。 [圖8](a)為表示集塵裝置的外觀圖,(b)為表示將(a)的過濾器殼上部打開之狀態的外觀圖。 [圖9]為關閉底蓋之狀態的圖5之A-A剖面圖。 [圖10]為打開底蓋之狀態的圖5之A-A剖面圖。 [圖11]為關閉底蓋之狀態的圖5之A-A剖面圖。 [圖12]為打開底蓋之狀態的圖5之A-A剖面圖。
31:底蓋
35a:倒垃圾按鈕
40:內筒
41:上部內筒(框體)
41b:開口
42:吸氣部
42a:濾網構件
44:傘部
46:筒體
47:壓縮彈簧
49:凸部
75:合頁罩
80:桿
81:滑動夾
83:爪部
85:第2過濾器部
86:塵埃
γ1~γ6:空氣的流動

Claims (7)

  1. 一種電動吸塵器,其特徵為,具有:產生吸引力的電動送風機、將以前述吸引力所吸引的塵埃予以收容的集塵裝置,前述集塵裝置,具備:外筒、配置在前述外筒內的內筒、配置在前述外筒及前述內筒之下部的底蓋,前述內筒具備:具有第1過濾器的上部內筒、配置在前述上部內筒之下部的傘部、配置在前述傘部之上部內側的第2過濾器、使具有前述第2過濾器的傘部往上下方向滑動的滑動機構,前述第2過濾器,是流體性連通於前述傘部的內側與前述上部內筒的內側,從前述傘部之上部內側出來之所有的流體,透過第2過濾器直接進入前述上部內筒之內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滑動機構具有朝向前述底蓋延伸的筒體,前述第2過濾器設在:前述傘部的上部且前述筒體的周圍。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筒體,在前述底蓋開口時會朝向開口方向突出。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上部筒體與前述傘部形成一體,前述第2過濾器與前述筒體,在前述底蓋開口時會朝向開口方向同時移動。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傘部,是成為朝向前述底蓋擴張之倒錐形狀。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內筒是與前述外筒設置成同心狀。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外筒的下部是使直徑不同的圓筒形狀之擴大部予以重疊的階梯形狀。
TW109106419A 2019-05-17 2020-02-27 電動吸塵器 TWI735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3327A JP6818808B2 (ja) 2019-05-17 2019-05-17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集塵装置
JP2019-093327 2019-05-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2730A TW202042730A (zh) 2020-12-01
TWI735170B true TWI735170B (zh) 2021-08-01

Family

ID=73221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419A TWI735170B (zh) 2019-05-17 2020-02-27 電動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18808B2 (zh)
CN (1) CN111938500B (zh)
TW (1) TWI73517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09819A (zh) * 2017-08-08 2019-03-16 日商日立空調 家用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吸塵器
WO2019059446A1 (ko) * 2017-09-22 2019-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청소기
WO2019059447A1 (ko) * 2017-09-22 2019-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청소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0029B2 (ja) * 2011-06-24 2015-08-26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掃除機
JP5850662B2 (ja) * 2011-07-21 2016-02-03 ツインバード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
JP2013236671A (ja) * 2012-05-11 2013-11-28 Toshiba Corp 電気掃除機
JP5703408B1 (ja) * 2014-04-18 2015-04-2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6488137B2 (ja) * 2015-01-28 2019-03-2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17113444A (ja) * 2015-12-25 2017-06-29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塵埃分離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7192408A (ja) * 2016-04-18 2017-10-2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09819A (zh) * 2017-08-08 2019-03-16 日商日立空調 家用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吸塵器
WO2019059446A1 (ko) * 2017-09-22 2019-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청소기
WO2019059447A1 (ko) * 2017-09-22 2019-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청소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8500A (zh) 2020-11-17
JP6818808B2 (ja) 2021-01-20
JP2020185298A (ja) 2020-11-19
CN111938500B (zh) 2021-12-28
TW202042730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5156B1 (en) Compact cyclonic bagless vacuum cleaner
US7329295B2 (en) Light weight bagless vacuum cleaner
JP5703408B1 (ja) 電気掃除機
TWI576081B (zh) vacuum cleaner
JP6054626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8175521A (ja) 電気掃除機
TWI735170B (zh) 電動吸塵器
CN107303164B (zh) 电吸尘器
JP6360543B2 (ja) 電気掃除機
WO2020262599A1 (ja) 電気掃除機
JP7153708B2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集塵装置
JP2005021469A (ja) 電気掃除機
JP713002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278851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30273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354476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416517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5046417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4329600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7192407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5204930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5204931A (ja) 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