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988B - 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方法與設備 - Google Patents

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方法與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988B
TWI731988B TW106120239A TW106120239A TWI731988B TW I731988 B TWI731988 B TW I731988B TW 106120239 A TW106120239 A TW 106120239A TW 106120239 A TW106120239 A TW 106120239A TW I731988 B TWI731988 B TW I7319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ship
hull
rod
suction cup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0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0662A (zh
Inventor
默罕默德 努爾 哈瓦
丹 諾曼 克里斯滕森
亨利克 菱厄 羅斯曼
Original Assignee
丹麥商沃旭風力能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丹麥商沃旭風力能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丹麥商沃旭風力能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0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0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98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38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ater-covered areas
    • G01V1/3843Deployment of seismic devices, e.g. of stream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004Mounting transducers, e.g. provided with mechanical moving or orienting device
    • G10K11/006Transducer mounting in underwater equipment, e.g. sonobuoy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10Aspects of acoustic signal generation or detection
    • G01V2210/14Signal detection
    • G01V2210/142Receiver location
    • G01V2210/1423S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cean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種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設備,此設備包括安裝在桿(7)上的設備艙(6)。桿(7)依照可移動方式而安裝在載具(15)上。此設備包括依照可拆卸方式將此載具(15)附接至船舶(1)之船體(2)的設備。

Description

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方法與設備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離岸勘測之設備,特別是關於附著有於例如聲納設備但並不以其為限之側邊勘測設備的船舶。
於如離岸風場之離岸工業中,需要對海床(seabed)進行勘測。並非所有這些勘測都是大型作業,有些則是較小的地球物理勘測。
此些勘測的一範例係為早於風力發電機的起重操作(jack-up operation)之前的碎片清除勘測。需要進行水深勘測和海床表面勘測,以識別任何種類的海床碎片和更新的水深。儘管範圍很小,但這些勘測的時間表往往非常緊湊。此外,由於讓渦輪機站穩是非常昂貴的,且起重船的可能的等待時間是非常昂貴的,能快速採取此類型的勘測而快速行動是很重要的。
其他勘測則包括了已發生/可能發生有沖刷之電纜交錯的水深勘測、於有限數量的渦輪機和陣列電纜之定期監測沖刷發展之水深勘測、在離岸風場的建立後之掉落物體的碎片勘測或相似勘測、以及原則上任何其他小型、攸關時間及承包商較不偏愛的普通大型設施之特殊勘測。
對於上述勘測,已提出了用於風力技術人員的日常操作和維護的已存在的現場工作人員轉運船的使用。將技術人員運送到風場之後,工作人員轉運船於將技術人員返回或轉移到不同的風力發電機組之前通常具有 數個幾個小時的閒置時間。然而,將測量設備裝置裝配於工作人員轉運船時存有些許困難。用於勘測的聲納和其他設備通常安裝在附接於船的桿(pole)之上,例如在樞軸(pivot)之上,以於測量期間使得設備被降下至水中,且於當工作人員轉運船正常速度航行時,例如是從港口轉移到風場時,被升出水面。將桿安裝在船舶上是如此困難。將其焊接於船舶之船體外面當然是可能的,但在某種程度上與上述較小勘測並不相容,就像焊接船需被檢查和重新認證,因為焊接過程可能涉及在船體的內側去除阻燃絕緣物或相似物等。因此,便希望這樣的安裝或多或少是永久性的。然而,這些船舶通常租用時間為少於三年,而這與永久性設備有些矛盾,並不期望每次租用新船時都經過檢查和認證。
基於上述習知技術,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用於使用工作人員轉移船舶或相似的用於離岸勘測之非專用船舶之一種解決方案。
依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上述目的係通過提供一種施行離岸水下勘測的裝置來實現,此裝置包括安裝在桿上的設備艙,此桿以可移動方式安裝在載具上,其特徵在於:所述設備包括將所述載具以可拆卸方式附接到船體的裝置。
因此,便提供了一種可以輕易地從一船舶移動並安裝在另一船舶上而不需要對船舶進行檢查和認證的設備。此具有進一步的優點,即設備可以輕易地在不同位置的船舶之間移動,也就是說在不同港口的不同船舶之間。反過來說,此意味著即使當此風場使用在另一個港口的船舶進行維修,也可以在不同的風場中快速投入使用此設備。因此,相比於海上運輸,可更快更便宜地運輸此設備,如同它永久地安裝在船舶上的情況。如此的 運輸可為路面運輸,例如卡車,汽車拖車或火車,或在緊急情況下,此設備甚至可以於直升機或其他飛機上飛行。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此目的係藉由一種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方法而實現,包括下述步驟:提供具有船體的船舶,附接根據前述任一項所述的船體的設備,降低桿上之設備艙進入水中,施行勘測之測量。因此,如工作人員轉運船隻之任何合適船隻都可以很容易地用於勘測離岸工地,且避免在離岸工地產升昂貴的閒置時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第一實施例,所述用於附接載具的裝置包括連接到真空源的吸盤。令人驚訝的是,可同義地提及使用吸盤或真空吸盤的真空安裝,即使當具有設備艙的桿浸入水中且船舶以適合於勘測速度航行時,也可以充分握持此設備。用於勘測的通常速度為4-5節,但此設備已經歷10節測試而無問題。此外,不同於其他固定裝置(例如電磁體或永久磁鐵),真空與可能製造船舶的船體的其它材料相容。也就是說,真空也可以在鋁,木或玻璃纖維外殼上工作,而不僅在鋼上工作。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另一實施例,此桿還在與此設備艙相隔開的位置承載了位置檢測設備。具有如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的位置檢測設備或其天線允許了設備艙和位置檢測裝置之間的簡單參考,由於它們之間的距離可以簡單地使用捲尺等測量。如果要提及船隻自身的船上定位和導航設備,情況就不是這樣,因為承運人的位置可能會因船舶的船體而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名土地測量師來測量定位設備和設備艙之間的偏差。這不但會因為土地測量師的服務而增加額外的直接成本,而且還會涉及進一步時間因素的拖延。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另一實施例,吸盤相對於此載體而鉸接。如使用球接頭或雙軸接頭之經鉸接吸盤允許框架安裝在不同彎曲的船舶船體上或者在船體上的多個大體不同曲率之適當位置。目前雙軸接頭優於球形接頭,因為從長期來看,雙軸接頭被認為不那麼堅固,更耐用。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另一實施例,至少一些吸盤相對於所述載具為可重新定位。如此允許它們能被定位在它們最適合船體的曲率的位置,並且甚至相對於船舶的任一側使用的相同框架,無論是右舷側還是左舷側,或者甚至在船首或船尾。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另一實施例,吸盤的直徑介於20至40公分的範圍內,較佳地介於25公分至35公分的範圍內,最佳地介於25公分至30公分,特別是約28公分。實驗證明,具有此些尺寸的吸盤足以將設備牢固地固定並握持於船體上。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另一實施例,此框架包括對準裝置。其允許框架依序對準桿與船舶,以便確保設備艙的最佳方位。
1‧‧‧船舶
2‧‧‧船體
3‧‧‧水
4‧‧‧甲板
5‧‧‧欄杆
6‧‧‧設備艙
7‧‧‧桿
8‧‧‧天線
9‧‧‧測量員
10‧‧‧供應及訊號纜線
11‧‧‧數據收集和處理設備
12‧‧‧吸盤
13‧‧‧真空軟管
14‧‧‧真空源
15‧‧‧框架
16‧‧‧支點
17‧‧‧止動件
18‧‧‧托架
19‧‧‧螺桿主軸
20‧‧‧頂腿部
21‧‧‧垂直腿部
22‧‧‧孔
23‧‧‧法蘭接頭
24‧‧‧T形尾端件
25‧‧‧螺栓
26‧‧‧弓
27‧‧‧雙軸接頭
圖1為觀自船尾之船舶上本發明之設備於使用中的示意圖;圖2為觀自船尾之圖1的設備處於運輸位置的示意圖;圖3為觀自船體之右舷之本發明的設備於運輸位置之更詳細但仍然為示意之圖;以及圖4是圖3的設備於運輸位置的立體示意圖。
首先參照圖1,為觀自從船尾之如船舶之海上船舶1之圖式,特別是但不限於用於如風場之離岸工地的工作人員轉運船(CTV)。船舶1具有 部分浸沒於被勘測的水3中的船體2。船舶1具有甲板4和欄杆5,於本文中,它們都被視為形成船體2的一部。
在船舶右舷1處安裝有勘測設備。如圖1所示,勘測設備尤其包括適用於浸入水3中的設備艙6。視勘測的性質,設備艙6容置確切的勘測設備,例如用於聲納或地震感測的聲學傳感器等。設備的範例可為相位差測深度聲納(PDBS),多光束回音探測器(MBES),超短基准定位器(USBL)或其他海床位置信標。設備艙6係安裝在桿7上,較佳地位於其一端上。桿7較佳地由例如不銹鋼,鍍鋅鋼或鋁之金屬所製成,但也可以使用其它耐腐蝕材料。桿7還承載有額外的勘測設備,例如GNSS接收器或位於與設備艙6間分隔之位置之其天線8之位置感測裝置。GNSS存在許多變型,例如GPS,GLONASS或BEIDOU。這些系統可以單獨使用或較佳地結合使用。此額外的勘測設備較佳地位於桿7的相對端上,例如位於T形尾端件24上。具有安裝在桿上的如GNSS之位置偵測設備或其天線8,而當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可以簡單地使用測量帶或相似物或藉由杆的長度而預先知道時,允許了設備艙6和位置偵測裝置之間的簡單參考。如果要提及船舶自己的船上定位和導航設備時,情況就不是這樣,因為下述原因,於船舶1的船體2上框架的位置可能改變。在後者情況下,需要一名大地勘測人員來量測出定位設備與設備艙6之間的距離。這不僅會因大地測量人員的服務而增加額外的直接成本,而且還會涉及進一步可能延遲的時間因素。操作船舶1上設備的測量員9不一定是合格的大地測量人員。
桿7通常為藉由它,供應和訊號纜線至少可部分地正常運行之管件。然而,從桿的非浸入端或其附近,供應及訊號纜線10將連接至數據收集和處理設備11,例如一適當的耐用型攜帶電腦。
如上所述,勘測設備的位置,特別是設備較佳地並非為船舶1的船上導航系統。這是因為本發明的基本概念是臨時安裝。因此,設備可以在完全不同的船舶1之間移動,因此對船上導航的確切參考情形是不確定的。此外,即使可能使用同一船舶1時,也可以將設備安裝在船體2上的不同位置,例如,在船首或沿右舷或左舷之一側。原則上,它甚至可以安裝在船尾,但在這種情況下,螺旋槳和其他亂流可能會影響量測。目前,右舷梁是較佳的,以便於在勘測時使設備艙6與船舶1的航向對準。
從圖1中可以看出,雖然在圖1和圖2中只有看到兩個,使用數個吸盤12,且較佳地使用三個以進行臨時安裝。吸盤12經由真空軟管13連接到可提供低於大氣壓的適當壓力之泵浦14或壓縮機的進氣口。較佳地,存在三個獨立的真空線路,因此存在三個獨立的軟管,以便於一個線路或吸盤12可能失效的情況下提供一些故障保護。經驗證明了在期望安裝本發明設備的水線上方的船體2上的位置處,即使沒有使用真空罐也足夠滑順而允許泵浦僅為間歇地操作。即使沒有儲罐,幾個小時的停頓是確實的。儘管如此,如果吸盤12中的壓力太接近大氣壓力,則較佳地安裝儲罐並且安裝壓力感測器來發出警告,其較佳為聲學的。如果在真空系統中發生問題或故障,則將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問題或者確保設備。如以下進一步說明的那樣,當然會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止設備在海上丟失。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勘測設備如何從水中轉移到圖3和圖4中的運輸位置,儘管圖3和圖4中顯示得更清楚但仍為示意的。
從圖3中可以看出,具有位於一端的設備艙6及位於另一端的天線8之桿7安裝在載具上。此載具較佳地為框架15,且具有大致三角形之形狀,對應於使用在三角形的每個角落中或多或少佈置的三個吸盤12,因此確保了框架15的穩定附著而沒有搖晃的可能。吸盤12以如圖4所示的可提供至少 兩個自由度的球窩接頭或其他接頭之雙軸接頭27而以鉸接方式安裝至框架15,以便適應和抵靠船體2的表面而不管曲率如何。三個吸盤12的使用允許框架15好好地附著到容器的船體2而不管船體2的曲率。這三個吸盤12足以握持框架,因此整個勘測裝置牢固地抵靠船體,即使當具有浸沒的設備艙6之船隻1以勘測速度航行時。
為了浸沒設備艙6,將桿7向下擺動到相關於框架15上的支點16的正確位置。如圖4所示,為了確保在船隻的長度方向上的垂直位置,於框架上提供抵靠著桿7並可固定之止動件17。但是,為了確保垂直位置而使用止動件17需要確保框架15本身的先對齊。這可以使用一對支架18而實現,且可以在圖4中最佳地被看到。托架18基本上可以勾在欄杆5上並與欄杆5接合。因此,萬一真空源14失效時,托架18亦拯救勘測裝置免於落入海3中。從圖4中可以看出,如果需要,真空軟管13可部分地深入框架15內,以便保護它們免受損壞。這些托架18中的一個或兩個具有對準裝置,例如螺桿主軸19,其可以相對於框架在垂直方向上調節,直到框架15的合適參考部分是水平或垂直的。如果正確構造出三角形之框架15,則可以簡單地使用三角形之框架15的頂腿部20上的水平面來驗證。於此,可以理解的是,框架15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形狀。
至於船舶1的橫向方向的垂直位置,這可以主要藉由在框架15的垂直方向上移動最下面的吸盤來達成。由於船舶1的船體2通常為彎曲的,如此將會改變框架15相對於欄杆5頂部的角度,且因此允許垂直位置的採用。為此,三角形之框架15的垂直腿部21具有位於最下面的吸盤12可以在其間移動且可以固定之的數個孔22。不僅最下面的吸盤12可依照此方式相對於框架15而改變位置,所有的其他吸盤12也可相似地改變期望位置。框架15及其腿部較佳的由不銹鋼,鍍鋅鋼或鋁管所製成。此些管較佳地具有矩形 或正方形的剖面,但是可以使用其它剖面。當然也可以使用實心棒而不是管,至少在其運輸和安裝過程中,其重量不會妨礙設備的操作。
除了垂直位置之外,應該注意的是,垂直對準並非那麼重要。首先於海上時之船隻1並不穩定,且基於此理由,設備艙6中的量測設備具有傾斜感應器而補償了所進行之測量中的垂直偏差。然而,測量的張角通常不是360度,因此測量設備的零點處的垂直調整是有意義的。
由於根據本發明的設備係暫時的安裝在不同的船隻上,所以桿7的長度亦為可適應的。此較佳的可於沿著桿7的長度的某處製成一個法蘭接頭23,例如藉由螺栓25將兩個法蘭連接在一起。因此,桿7的一部分為可互換的,以便能夠選擇用於船舶1的合適長度。特別地,船舶1的龍骨並不應該妨礙來自勘測設備的側面景像。如上所述,用於測量的開角通常並非360度,但是本發明設計的一些設備,例如相位差測深度聲納(PDBS)具有超過180度的開角。對於其他設備,如多光束回波測深儀(MBES)則開角度較小。
將桿7製成兩部分也較容易與便宜地提供具有更複雜的流體動力學形狀(例如剖面)之桿的浸入部分,以便將其穩定在水中,因為所有的桿7並不需要具有這樣的形狀。相反,上方之非浸沒部可以僅僅是具有圓形橫截面的管。當然也可以使用伸縮桿,但就流體動力學形狀部分方面則不具有相同的優勢。
包括桿7和框架15的整個設備通常重量約75公斤,不包括重量約為20至30公斤的設備艙。顯然,此重量取決於桿的長度和厚度。桿7的長度可以在3至7米間範圍中的任一值,且通常可為約5米。厚度亦視長度而定,由於更長的長度需要更厚和更強的桿7,以便保持於水中桿7具有最小化流動引起的振動之穩定性。直徑通常在80釐米(mm)至115釐米(mm)的範圍內。 對於這種重量和由這些尺寸產生的阻力,已發現三個直徑在20至40公分之範圍內的吸盤12是足夠的。更具體地說,在25公分至35公分直徑範圍內的吸盤12是較佳的。最好的是在25公分至30公分直徑的範圍內的吸盤12。在圖式之實施例中,所有三個吸盤12具有大約28公分(11“)的直徑。顯然地,吸盤12不需要具有相同的直徑。
當天氣許可時,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將根據本發明的勘測設備安裝在船隻1上,而這件事可以在港口甚至在風力發電場的現場完成。框架15係懸掛在支架18中的欄杆5上,並且使用螺桿主軸19視需求而對準。如果角度或位置不合適,則框架15可以沿著欄杆5而重新定位,或者可藉由使用孔22沿著垂直於框架之腿件21移動最下面的吸盤12來調整框架15的角度。這種重新定位是可能的,由於桿7承載了定位設備和設備艙6兩者,而確保了他們之間的極佳定義的位置關係。真空軟管13係連接到真空源14,在真空源14打開時將裝置固定在期望良好限定位置的船舶1上。在此期間,桿7可以處於運輸位置上,在運輸位置中,桿7可以在運輸過程中進一步被固定。這可為固定到欄杆5且更朝向弓26之另外支架或絞繩5上,例如以類似於框架15的方式,並且可能還使用真空。
到達現場,並可能已經將技術人員轉移到離岸現場,此測量員9與船員待在船上並設置了用於勘測之設備。其關於將如堅固耐用的攜帶型電腦的數據收集及處理設備11連接到桿7上的勘測裝置上。然後,桿7上的設備艙6擺動到水中,並將桿7固定在期望的垂直位置。如此的降下可以藉由使用在帆船上使用的繩索和/或絞盤來實現,且同樣地於使用後用於升上桿7。
船舶1、航行、所需軌跡與量測用於離岸水下勘測可以完成採用依據本發明之裝備。於完成之後,斷開數據收集和處理設備11,升高桿7並固定之,其可能依照相反的順序施行。
然後,船舶1可接回技術人員而返回港口。由於此設備適用於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船舶1,所以此設備可以在離岸工地,但是較佳地在港口處與所附接裝備相同的方式與船舶1相分離,其即通過中斷真空供應14,斷開真空軟管13並提升托架18而不需要欄杆5。
然後,設備和真空源14可被輕易地轉移到另一船隻1並以相同的可拆卸方式附接至其上以便在那裡使用。這可以使用其他且較航行更快的運輸工具來完成,例如陸上或空中運輸,且因此增加勘測設備的運行時間。因此,只有堪測設備的實際移動,而不是所有船隻從勘測位置移動到勘測位置。
最後,應該注意的是,可同時附著一或多個相同或相似的設備。具有真空系統也將允許如上述角架之不同的附著。亦可能使用如遠程操作車輛(ROV)之用於其他設備之真空發射和恢復系統(LARS)的使用也是可能的。
1‧‧‧船舶
2‧‧‧船體
5‧‧‧欄杆
6‧‧‧設備艙
7‧‧‧桿
8‧‧‧天線
10‧‧‧供應及訊號纜線
12‧‧‧吸盤
13‧‧‧真空軟管
15‧‧‧框架
16‧‧‧支點
17‧‧‧止動件
18‧‧‧托架
19‧‧‧螺桿主軸
20‧‧‧頂腿部
21‧‧‧垂直腿部
22‧‧‧孔
23‧‧‧法蘭接頭
25‧‧‧螺栓
26‧‧‧弓
27‧‧‧雙軸接頭

Claims (9)

  1. 一種施行離岸水下勘測的設備,該設備包括:一桿;一設備艙;一載具;以及一裝置,用於將該載具依照可拆卸方式附接到一船隻的一船體,其中該設備艙安裝在該桿上,該桿依照可移動的方式安裝在該載具上,用於附接該載具到該船隻的該船體的該裝置包括連接到一真空源的數個吸盤。
  2.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桿更於與該設備艙間分隔的位置處承載一位置偵測設備。
  3.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些吸盤係相對於該載具而鉸接。
  4.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數個吸盤中的至少一些相對於該載具為可重新定位的。
  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設備,其中每一該數個吸盤的直徑在20至40公分的範圍內。
  6.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設備,其中每一該數個吸盤的直徑在25公分至35公分的範圍內。
  7.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設備,其中每一該數個吸盤的直徑為28公分。
  8.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載具包括一對準裝置。
  9. 一種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具有一船體之一船舶;附接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之設備至該船體;將該桿上的該設備艙放入水中;以及施行勘測所需的量測。
TW106120239A 2016-06-17 2017-06-16 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方法與設備 TWI731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75003.9 2016-06-17
EP16175003.9A EP3258295A1 (en) 2016-06-17 2016-06-17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offshore underwater surveys
??16175003.9 2016-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0662A TW201800662A (zh) 2018-01-01
TWI731988B true TWI731988B (zh) 2021-07-01

Family

ID=56203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0239A TWI731988B (zh) 2016-06-17 2017-06-16 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方法與設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17237A1 (zh)
EP (2) EP3258295A1 (zh)
JP (1) JP2019519780A (zh)
KR (1) KR20190043523A (zh)
TW (1) TWI731988B (zh)
WO (1) WO20172162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616488D0 (en) 2016-09-28 2016-11-09 Cps22 Limited Apparatus
GB2561261B (en) 2017-06-21 2019-05-08 C Ling Ltd Pull-in head assembly
GB2561260B (en) 2017-06-21 2019-05-08 C Ling Ltd Pull-in head assembly
GB2561259B (en) 2017-06-21 2019-05-08 C Ling Ltd Pull-in head assembly
EP3690394A1 (en) * 2019-01-30 2020-08-05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seabed and/or a subsea structure
JP7125137B2 (ja) * 2019-10-31 2022-08-24 Necネットワーク・センサ株式会社 水中探査装置、船舶、および水中探査方法
EP3912899B1 (en) 2020-05-19 2023-04-05 Universidade de Évora Device for supporting a seabed measurement underwater system
CN113156367B (zh) * 2021-03-09 2024-02-27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便携式超短基线自动化收放作业装置
JP7014386B1 (ja) 2021-09-03 2022-02-14 株式会社アーク・ジオ・サポート 震源ユニット及び海底地質探査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25149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Snyder Ricky L Transducer transom adapter
CN201834190U (zh) * 2010-08-27 2011-05-18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侧扫声纳的船舷安装装置
US20120176867A1 (en) * 2009-09-18 2012-07-12 Reason Bradley Enhanced sonar mount system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WO2013009746A1 (en) * 2011-07-14 2013-01-17 Navico, Inc. System for interchangeable mounting options for a sonar transducer
CN102951278A (zh) * 2012-10-26 2013-03-06 大连理工大学 用于搭载侧扫声纳的连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4979151U (zh) * 2015-08-18 2016-01-20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下声纳探测器与船体固定的装置
CN205311857U (zh) * 2016-01-26 2016-06-15 武汉德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载式吃水测量装置的声纳安装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6210A (en) * 1982-08-12 1984-06-26 Lowrance Electronics, Inc. Transducer mounting
US5016225A (en) * 1989-11-13 1991-05-14 Merril Blomberg Transducer mounting bracket
US5182732A (en) * 1991-10-29 1993-01-26 Oleg Pichowkin Reversible fish finder apparatus
JPH0710074A (ja) * 1993-06-29 1995-01-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船舶係留用の岸壁付係留装置
JP2923174B2 (ja) * 1993-07-14 1999-07-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係留・離接岸支援装置。
US20020067662A1 (en) * 1998-06-12 2002-06-06 Thomas Carne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mounting, deployment and use of hydrographic surveying devices
KR100646592B1 (ko) * 2006-04-18 2006-11-23 지마텍 주식회사 다중빔 음향 측심기용 프레임
JP2010030340A (ja) * 2008-07-25 2010-02-12 Arc Geo Support Co Ltd 音響計測用観測船及び音響計測システム
KR100945876B1 (ko) * 2009-10-06 2010-03-05 지마텍 주식회사 다중빔 음향 측심기 거치 시스템
US8506719B2 (en) * 2009-11-23 2013-08-13 Searobotics Corporation Robotic submersible clean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25149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Snyder Ricky L Transducer transom adapter
US20120176867A1 (en) * 2009-09-18 2012-07-12 Reason Bradley Enhanced sonar mount system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CN201834190U (zh) * 2010-08-27 2011-05-18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侧扫声纳的船舷安装装置
WO2013009746A1 (en) * 2011-07-14 2013-01-17 Navico, Inc. System for interchangeable mounting options for a sonar transducer
CN102951278A (zh) * 2012-10-26 2013-03-06 大连理工大学 用于搭载侧扫声纳的连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4979151U (zh) * 2015-08-18 2016-01-20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下声纳探测器与船体固定的装置
CN205311857U (zh) * 2016-01-26 2016-06-15 武汉德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载式吃水测量装置的声纳安装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0662A (zh) 2018-01-01
EP3258295A1 (en) 2017-12-20
US20190317237A1 (en) 2019-10-17
KR20190043523A (ko) 2019-04-26
WO2017216298A1 (en) 2017-12-21
JP2019519780A (ja) 2019-07-11
EP3472649A1 (en) 2019-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1988B (zh) 施行離岸水下勘測之方法與設備
CN201803687U (zh) 法兰连接式海管膨胀弯测量仪
FI126828B (fi) Menetelmä kohteen keilaamiseksi veden alta ja tähys vedenpinnan alapuolelta tapahtuvaa kohteen keilaamista varten
CN204785586U (zh) 一种排水管道水下成像检测装置
CN107554694B (zh) 一种水面无人艇水下三维地形探测系统
CN203666916U (zh) 一种支撑在船舶舷墙上的水中目标定位操作装置
WO2013157977A1 (en) An underwater self-propelled robotic system
BRPI0715647A2 (pt) sistema de uma bàia transferÊncia de hidrocarbonetos e um navio
CN114013572A (zh) 一种多传感器智能海气界面参数观测连续运行工作站
KR20120120217A (ko) 수중 설치용 측정 플랫폼
CN110304207A (zh) 用于海底管道和电缆巡检维护作业的专用测量船
US20190136477A1 (en) Inspection of Grouting in Jacket Pin Piles on offshore wind turbines
LU100687B1 (en)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requency Target of Underwater Mobile Submerged Body
CN103697926B (zh) 船体甲板舷墙支撑的海中目标方向定位操作装置
CN111271513B (zh) 海底管缆治理可视化定位引导方法
RU2010144207A (ru) Корабль гидрографической и патрульной службы
JP4157416B2 (ja) 水中物体の位置測定用補助装置、水中物体の位置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水中物体の位置測定方法、並びに既設沈埋函と新設沈埋函の接合方法
CN102661444B (zh) 海洋石油平台深水双管系的安装方法
CN103899842A (zh) 深水在线三通的安装方法
JP4505395B2 (ja) 海上輸送監視システム
US20240183659A1 (en) Hydrodynamic acquisition system for vessel-based underwater sensing
CN105752287A (zh) 一种船舶吃水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RU2809879C1 (ru) Способ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ледов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CN214399806U (zh) 一种船用自动加油装置及其移动式加油船艇
JP5550599B2 (ja) 水中塗装検査方法、水中塗装検査装置、水中作業方法及び水中作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