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4028B - 基板、構造體、構造體之製造方法、細胞之選別方法、細胞之製造方法、及分泌物之生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構造體、構造體之製造方法、細胞之選別方法、細胞之製造方法、及分泌物之生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24028B TWI724028B TW105131002A TW105131002A TWI724028B TW I724028 B TWI724028 B TW I724028B TW 105131002 A TW105131002 A TW 105131002A TW 105131002 A TW105131002 A TW 105131002A TW I724028 B TWI724028 B TW I72402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cells
- cell
- secretion
- curable resi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2—Well or multiwell plat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12M1/26—Inoculator or sampler
- C12M1/32—Inoculator or sampler multiple field or continuous typ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12M1/34—Measuring or testing with condition measuring or sensing means, e.g. colony coun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0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munological test procedur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63—Cytokines, i.e. immune system proteins modifying a biological response such as cell growth proliferation or differentiation, e.g. TNF, CNF, GM-CSF, lymphotoxin, MIF or their recept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7/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47—Handling flowable solids, e.g. microscopic beads, cells, p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01L2300/0829—Multi-well plates; Microtitration p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61—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and/or chambers in a single devi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1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ource of isolation o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於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構造體、構造體之製造方法、或細胞之選別方法等。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之構造體1係包含第一基板10、及以與上述第一基板10之一側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之第二基板20者,並且上述第一基板10於上述第一基板之另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11,且於上述凹部11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12,上述第二基板20可具備上述分泌物經由上述連通孔12移動並蓄積之蓄積部13,上述蓄積部13可與上述凹部11相對應。
Description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板、構造體、構造體之製造方法、細胞之選別方法、細胞之製造方法、或分泌物之生產方法等。
近年來,尤其於藥物開發領域中,細胞分析之靶細胞係自細胞群級細分化為單一細胞級而獲得。正嘗試逐一捕捉細胞,加以特定、選別、回收、培養,並進行基因分析,使用所選別出之細胞。作為特定、選別細胞之方法,一般採用如下方法:將由細胞所分泌之分泌物分離,檢測到目標分泌物後,篩選分泌出目標分泌物之細胞。 關於此種單一細胞分析,期望網羅地捕捉細胞、並一起進行分析之方法。 作為網羅地捕捉細胞之方法,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基板及方法,其係為了將大小不同之特定細胞加以分離,而使用於上表面與下表面具有大小不同之開口部之基板,使小於開口部之細胞通過且將所需細胞保持於開口部。 於專利文獻2中,作為用以捕捉細胞並將其整齊排列於平面上之基板,記載有如下細胞捕捉基板,其係具有複數個用以隔離並收容1個細胞之開口部,且於開口部之底面具有複數個無法使細胞通過之大小之貫通孔。 自先前以來,作為以分泌物作為指標而一起分析細胞之方法,已知Fluoro Spot法或Cell Spot法。 關於Fluoro Spot法,於一態樣中,可於微量滴定盤之表面上塗佈蛋白質,於該微量滴定盤之上部設置具有孔隙之膜後,播種細胞,使其經由孔隙膜而與微量滴定盤表面之蛋白質進行反應,利用螢光標記抗體而檢測結合之結果。 關於Cell Spot法,於一態樣中,可使可溶性抗原蛋白質或膜蛋白質結合於聚苯乙烯製珠粒或乳膠製珠粒,於微量滴定盤上鋪滿結合有上述蛋白質之珠粒,設置具有孔隙之Transwell後,播種細胞,使其經由Transwell之孔隙膜而與微量滴定盤上之蛋白質結合珠粒進行反應,利用螢光標記抗體而檢測結合之結果(參照專利文獻3,參照非專利文獻1~2)。 又,作為同時進行多數的單一細胞分析之方法,已知使用具有僅1個細胞進入之大小的孔之微晶片的方法。 又,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如下微孔陣列及使用該微孔陣列之細胞之篩選方法,其係為了製造單株抗體,而利用具有僅1個細胞進入的大小之孔之基板培養細胞,並對由孔中收納之細胞所產生之物質進行檢測。 更詳細而言,專利文獻4中記載之篩選方法係利用如下情況:以包含與細胞之產生物質結合之結合性物質的被覆層將孔周邊之主表面之至少一部分被覆後,將細胞收納於該孔中,使產生物質與該被覆層之結合性物質結合並進行檢測。 專利文獻4中記載之微孔陣列及使用該微孔陣列之細胞之篩選方法係採用如下構成:於收納有產生物質之細胞之孔之周邊具有與該物質具有結合性之物質的被覆層,即,使產生物質之細胞之培養系與該物質之檢測系於基板同一平面上成為一體,所產生之物質自孔向孔周邊之被覆層中擴散,與構成被覆層之結合性物質結合,藉由檢測該結合,可同時測定晶片上所保持之多數個細胞之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公平2-345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266221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5189292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4148367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Harriman WD1, Collarini EJ, Cromer RG, Dutta A, Strandh M, Zhang F, Kauvar LM., Multiplexed Elispot assay., J Immunol Methods. 2009 Feb 28;341(1-2):127-34. [非專利文獻2]Harriman WD1, Collarini EJ, Sperinde GV, Strandh M, Fatholahi MM, Dutta A, Lee Y, Mettler SE, Keyt BA, Ellsworth SL, Kauvar LM., Antibody discovery via multiplexed single cell characterization., J Immunol Methods. 2009 Feb 28;341(1-2):135-45.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2中記載之細胞捕捉基板雖可用於捕捉細胞,但存在無法使細胞所分泌之分泌物堆積,從而無法對分泌出目標分泌物之細胞進行選別的問題。 於Fluoro Spot法或Cell Spot法中,於具有孔隙之膜上播種細胞,由細胞分泌出之產生物質透過膜,以與底面之固體表面或珠粒結合之產生物質之足跡(foot print)作為指標,而特定存在於其上部之分泌細胞,但播種於膜上之細胞係隨機落下,故而未必均等且單一地分散,不可避免複數個細胞形成細胞塊之情況,因此難以確保細胞之單一性。 又,存在如下問題:膜上之細胞未經固定,而有於操作中自特定位置移動而丟失之風險。 另一方面,為了使細胞固定於膜上之確定位置,有時使用甲基纖維素或任意之聚合物等半固形物質,但存在如下問題:因藉由聚合物來固定細胞,而有細胞存活率減少之風險。 又,對於Transwell之孔隙膜而言,孔隙係隨機地形成,而非孔隙於膜整體中均等地存在,位於細胞落下位置正下方之孔隙並不均等,而存在於細胞存在位置並無孔隙之情形、或孔隙數有偏差而無法確保由細胞分泌出之產生物質之膜透過量之均等性之問題。 又,存在如下問題:微量滴定盤之底面或鋪滿結合有蛋白質之珠粒之底面與Transwell之距離係相距數百μm至數mm,分泌物與其反應面並不接近而分泌物擴散,因此無法形成清晰之足跡。 又,若為了對足跡進行分析而暫時移除Transwell,且於足跡確認後未將Transwell高精度地再次設置於當初位置上,則存在難以根據足跡而特定及回收其上部之分泌細胞之問題。 Cell Spot法中,必須使膜蛋白質溶解並使其與珠粒結合,但存在難以將膜蛋白質製備成可溶性,從而難以製備膜蛋白質結合珠粒之問題。 又,專利文獻4中記載之方法中,於使用存在於細胞表面之膜蛋白質作為結合性物質之情形時,必須於收納有細胞之孔周邊培養膜蛋白質表現細胞,但若於收納有細胞之孔上培養膜蛋白質表現細胞,則存在膜蛋白質表現細胞阻塞孔之問題。 又,存在如下問題:產生物質之細胞與膜蛋白質表現細胞混合存在之可能性、或於回收目標細胞時出現污染之虞亦較高。 本發明係鑒於至少上述任一情況而成者,於一態樣中,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簡便且高效率地選別分泌目標分泌物之細胞之方法、構造體、或該構造體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於非限定性之具體態樣中,例如係關於以下之發明。 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一種構造體,其係包含第一基板、及以與上述第一基板之一側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之第二基板者,並且上述第一基板於上述第一基板之另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上述第二基板可具備上述分泌物於上述連通孔中移動並蓄積之蓄積部,上述蓄積部可與上述凹部相對應。 本發明之第二態樣係一種構造體,其係包含第一基板、及以與上述第一基板之一側相對向之方式配置的可具備分泌出分泌物之第一細胞的第二基板者,並且上述第一基板於上述第一基板之另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第二細胞之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第一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上述第二細胞為對由上述第一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作出應答之細胞。 本發明之第三態樣係一種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步驟1,其係於第一支持體上塗佈第一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一硬化性樹脂膜,獲得第二基板;步驟2,其係於第二支持體上形成可溶解之基底膜,於該基底膜上塗佈第二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二硬化性樹脂膜,於該第二硬化性樹脂膜上形成連通孔圖案,而獲得形成有連通孔圖案之支持層;步驟3,其係於上述支持層上塗佈第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三硬化性樹脂膜,於該第三硬化性樹脂膜上形成凹部圖案,而獲得形成有凹部圖案之第一基板;步驟4,其係將上述基底膜溶解而自上述第二支持體剝離上述第一基板;及步驟5,其係使上述第一基板與上述第二基板接合。 本發明之第四態樣係一種細胞之選別方法,其係自複數個細胞中選別分泌出分泌物之目標細胞者,並且其包括:步驟A,其係使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上述細胞捕捉至凹部內,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使上述細胞分泌上述分泌物,使上述分泌物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之上述分泌物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 步驟C,其係對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及步驟D,其係以上述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細胞。 本發明之第五態樣係一種目標細胞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藉由本發明之細胞之選別方法特定之目標細胞回收。 本發明之第六態樣係一種分泌物之生產方法,其包括:步驟a,其係使預先取得之可分泌出所需分泌物之細胞群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細胞捕捉至凹部內,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使上述細胞分泌上述分泌物,使上述分泌物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之上述分泌物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步驟c,其係對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步驟d,其係以上述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細胞;及步驟e1或步驟e2,步驟e1係藉由回收上述目標細胞並進行培養而生產分泌物,步驟e2係選殖於上述目標細胞中編碼上述分泌物之聚核苷酸,以上述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分泌物。 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係一種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本發明之構造體。 本發明之第八態樣係一種基板,其於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且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且上述基板係用於與第二基板組合使用,該第二基板可具備上述分泌物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並蓄積之蓄積部,上述蓄積部可與上述凹部相對應。 本發明之第九態樣係一種構造體,其包含本發明之基板。 [發明之效果] 根據一態樣之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簡便且高效率地選別分泌目標分泌物之細胞之方法、構造體、或該構造體之製造方法等。
以下,對本發明之較佳之非限定性態樣進行說明。 ≪構造體≫ [第一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1係包含第一基板10、及以與上述第一基板10之一側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之第二基板20者,且上述第一基板10於上述第一基板10之另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11,且於上述凹部11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12,上述第二基板20可具備上述分泌物於上述連通孔12中移動並蓄積之蓄積部13,上述蓄積部13可與上述凹部11相對應。 構造體1較佳為用於使細胞分散並將上述細胞捕捉至上述凹部11內,使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經由上述連通孔12而蓄積於上述蓄積部13中,對上述蓄積部13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 <具備用以收納細胞之凹部之第一基板> 如圖1所示,第一基板10包含形成有凹部11之圖案之層10a、及形成有連通孔12之圖案之層10b。 構造體1例如亦可如圖2所示,以同一間隔而縱橫地配置有複數個凹部11。 第一基板之厚度較佳為5~100 μm,更佳為10~50 μm。 圖2中,B表示一單位細胞。如圖2所示,凹部11之形狀只要為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形狀,則無特別限制。凹部11之形狀可為圓筒形,除了圓筒形以外,亦可為由複數個面構成之多面體(例如長方體、六角柱、八角柱等)、倒圓錐形、倒角錐形(倒三角錐形、倒四角錐形、倒五角錐形、倒六角錐形、七角以上之倒多角錐形)等,亦可為將該等形狀中之兩種以上組合而成之形狀。 例如可為一部分為圓筒形、其餘部分為倒圓錐形。又,於倒圓錐形、倒角錐形之情形時,底面成為凹部11之開口,亦可為自倒圓錐形、倒角錐形之頂部切除一部分而成之形狀(於該情形時,凹部之底部變平坦)。圓筒形、長方體之情況下,則凹部11之底部通常為平坦,但亦可為曲面(凸面或凹面)。自倒圓錐形、倒角錐形之頂部切除一部分而成之形狀之情形時,亦同樣地可將凹部之底部設為曲面。 本實施形態中,所謂一單位細胞可意指1個細胞或顯示出同一形質之1塊細胞,此種1塊細胞中可包含至少2個以上之細胞。即,例如一單位細胞亦可為源自同一細胞之1個群落。 凹部11之尺寸可考慮到凹部11中所欲收納之細胞之直徑與凹部11之尺寸的適宜之比而適當決定,較佳為經圖案化且形態、其密度等經控制。 又,凹部11之形狀或尺寸可考慮到需收納於凹部11中之細胞之種類(細胞之形狀或尺寸等),以於1個凹部中收納1單位之細胞之方式適當決定。 為了實現於1個凹部中收納例如1個細胞,較佳為與凹部11之平面形狀內接之最大圓之直徑為凹部11中欲收納之細胞之直徑之0.5~2倍之範圍,更佳為0.8~1.9倍之範圍,進而較佳為0.8~1.8倍之範圍。 又,凹部11之深度較佳為凹部11中所欲收納之細胞之直徑之0.5~4倍之範圍,更佳為0.8~1.9倍之範圍,進而較佳為0.8~1.8倍之範圍。 第一基板10所具有之凹部11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每1 cm2
為例如2,000~1,000,000個之範圍。 第一基板10所具有之凹部11之開口率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例如1~90%之範圍。 於凹部11為圓筒形之情形時,其尺寸較佳為直徑1~100 μm,更佳為直徑2~50 μm,進而較佳為直徑3~25 μm,尤佳為直徑4~20 μm。 又,於凹部11為圓筒形之情形時,其深度較佳為1~100 μm,更佳為2~70 μm,進而較佳為3~50 μm,尤佳為4~30 μm。於深度為1 μm以上之情形時,容易捕捉到細胞,就實用化之觀點而言較佳。又,於100 μm以下之情形時,並無捕捉到複數個細胞之虞,因此較佳。 構成第一基板10之凹部11所要捕捉之一單位細胞的細胞只要為分泌出分泌物之細胞,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動物細胞(例如源自人類、小鼠、駱駝、猿猴、鳥類、鯊魚之細胞);植物細胞;昆蟲細胞;酵母等真菌;大腸菌等細菌等。 又,亦可列舉:於該等細胞中導入有編碼分泌性蛋白質、分泌性多肽、或者插入有分泌訊號之蛋白質或多肽之基因的表現株。 分泌物可為天然來源,亦可為利用基因工程之非天然品。 作為分泌物,並無限定,較佳為單一分泌物,可列舉:免疫球蛋白(例如免疫球蛋白G(IgG)或免疫球蛋白M(IgM)、介白素(IL-2、IL-7、IL-12、IL-15等)、趨化素、干擾素(IFN-γ等)、造血因子(群落刺激因子、顆粒球群落刺激因子、紅血球生成素等)、細胞增生因子(上皮生長因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血小板源生長因子、肝細胞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等)、細胞毒殺因子(腫瘤壞死因子、淋巴毒素)、脂肪因子(由脂肪組織分泌之瘦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神經滋養因子(神經生長因子等)等細胞激素、抗生素或色素等微生物之代謝產物、上述分泌細胞所分泌之肽類激素或類固醇激素、微生物激素、分泌性蛋白質或插入有分泌訊號之蛋白質等。或者亦可為該等經基因工程修飾而成者。於一實施態樣中,分泌物較佳為抗體分子。 作為天然來源之抗體分子,可列舉免疫球蛋白G(IgG)或免疫球蛋白M(IgM)。 又,作為非天然來源之抗體分子,可列舉:Fab或scFv、Diabody等抗體片段、單域抗體(Single Domain Antibodie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lume, 911, 2012)、具有類似抗體之性質之人工蛋白質分子(Skrlec K, Strukelj B, Berlec A. Non―immunoglobulin scaffolds: a focuson their targets., Trends Biotechnol., 2015, Apr 27)等。 作為本實施形態中可使用之細胞,亦可列舉:分泌抗體分子之細胞、細胞激素產生細胞或激素分泌細胞。 作為分泌抗體分子之細胞,並無限定,天然來源分子之情形時可列舉:B細胞等抗體產生細胞或與骨髓瘤細胞融合之融合瘤、導入有編碼抗體分子之聚核苷酸之表現細胞等動物細胞。非天然來源分子之情形時,除了動物細胞以外,可列舉酵母等真菌、大腸菌等細菌等。 作為細胞激素產生細胞,並無限定,可列舉:巨噬細胞、B細胞、T細胞、NK細胞、NKT細胞、樹狀細胞、肝庫普弗細胞、基質細胞、纖維母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 作為激素分泌細胞,並無限定,可列舉:腦垂體前葉細胞、促體素產生細胞、促乳素產生細胞、甲狀腺刺激激素產生細胞、性腺刺激激素產生細胞、促皮質素產生細胞、中間垂體細胞、分泌黑色素細胞刺激激素之細胞、催產素分泌細胞、血管加壓素分泌細胞、血清素分泌細胞、腦啡分泌細胞、生長抑素分泌細胞、胃泌素分泌細胞、胰泌素分泌細胞、縮膽囊素分泌細胞、胰島素分泌細胞、胰高血糖素分泌細胞、鈴蟾素分泌細胞、甲狀腺細胞、甲狀腺上皮細胞、濾泡旁細胞、副甲狀腺細胞、副甲狀腺主細胞、嗜氧性細胞、副腎腺細胞、嗜鉻性細胞、類固醇激素(鹽皮質素或糖皮質素)產生細胞、睪固酮分泌細胞、雌激素分泌細胞、黃體素分泌細胞、近腎小球器細胞、腎緻密斑細胞、腎周血管極細胞或腎小球系膜細胞等。 <連通孔> 關於連通孔12之尺寸,可考慮到凹部11中所欲收納之一單位細胞之直徑、及凹部11之尺寸與需於連通孔12中移動之分泌物之尺寸的適宜之比而適當決定,較佳為經圖案化而形態、孔隙直徑、其密度等經控制。於連通孔經控制之情形時,容易確保由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之透過量之均等性,因此較佳。 詳細而言,關於連通孔12之數量、位置、形狀、大小等,只要一單位細胞不通過而可進行收納,且為來自細胞之分泌物可移動之大小,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經圖案化而形態、孔隙直徑、其密度等經控制。 如圖2所示,例如於凹部11為圓筒狀之情形時,可於凹部11之底部設置複數個直徑小於凹部11之直徑的圓筒狀之連通孔12。又,如圖4所示,於凹部11為圓筒狀之情形時,可於凹部11之底部設置如圖4(a)~(d)之12a~12d所示般之形狀之連通孔。例如於連通孔12為圓狀之情形時,其直徑較佳為10~2,000 nm,更佳為100~1,500 nm,進而較佳為200~1,000 nm。於連通孔12為柵狀之情形時,其寬度較佳為10~2,000 nm,更佳為10~1,500 nm,進而較佳為10~1,000 nm。於連通孔12為格子狀之情形時,一邊較佳為10~2,000 nm,更佳為10~1,500 nm,進而較佳為10~1,000 nm。連通孔之縱橫比較佳為1~10,更佳為1~5。 <可具備由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蓄積之蓄積部的第二基板> 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1如圖1所示般具有第二基板20,該第二基板20可具備由第一基板10所捕捉之一單位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蓄積之蓄積部13。 本實施形態中,所謂「分泌物蓄積」可意指分泌物於蓄積部中接觸、滯留、結合、集合及/或集聚。藉由分泌物與蓄積部接觸等,可檢測出蓄積部13中之某些變化。本說明書中,可將因與分泌物接觸等而於蓄積部13中發生某些變化稱為「對分泌物作出應答」。例如於蓄積部13包含細胞之情形時,作為對分泌物之應答態樣,可列舉因與分泌物接觸而導致例如蓄積部13中所具備之細胞之形態發生變化、細胞死亡、細胞之增生能力變化、細胞內之物質量(離子、pH值等)變化、細胞內之基因之轉錄活化等態樣。 再者,作為由第一基板10所捕捉之分泌細胞,例如可使用餵養細胞(例如源自胎鼠之纖維母細胞、JK1細胞、SNL76/7細胞、或該等經基因工程修飾而成之細胞),於該情形時,作為蓄積部13中所含之細胞,例如可使用具有分化能力之細胞(例如iPS細胞、ES細胞、間葉系幹細胞、源自活體之幹細胞、或該等經基因工程修飾而成之細胞)。 第二基板20包含基板本體21、支持第一基板10之支柱22、及蓄積部13。再者,業者可理解於構造體1中,只要存在支持第一基板10之構件,則亦可無支柱。或者於存在支柱之情形時,只要可支持第一基板10而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則支柱之數量、位置、形狀、大小等無特別限定。 為了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1,利用第二基板20迅速對第一基板10之凹部11中收納之一單位細胞所分泌出之分泌物進行評價,較佳為第二基板20中之分泌物之評價位置與分泌出分泌物之細胞之位置相對應(更佳為1對1)。 即,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1較佳為藉由支柱等支持第一基板10之構件而將第一基板10與第二基板20之位置固定。 蓄積部13較佳為包含與自由一基板10所捕捉到之一單位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具有親和性的物質。 所謂「具有親和性」可意指直接地或經由其他分子而間接地結合。 蓄積部13所包含之「物質」可意指與自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結合之所有者,可包括細胞、聚核苷酸、抗體、肽、蛋白質等活體高分子或各種化學物質。作為細胞,可列舉與<具備用以收納細胞之凹部之第一基板>中所列舉之細胞相同者。 例如於分泌物為抗體之情形時,蓄積部13所包含之「物質」包括相當於抗原之所有者,可較佳地列舉肽或蛋白質。於該情形時,作為蓄積部13,可列舉抗原肽或抗原蛋白質之固定層。 又,蓄積部13亦可為鋪滿外源性地或內源性地表現抗原之細胞之細胞層。於抗原之表現部位為核內或細胞質內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將細胞膜溶解或破碎而使抗原顯露出者。又,亦可使用於細胞膜上外源性地或內源性地表現抗原之細胞。於該情形時,即便不將細胞膜溶解或破碎,抗體亦可接近抗原,就該觀點而言優異。 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1適合用於針對膜蛋白質之抗體產生細胞之選別。 本實施形態中,所謂「膜蛋白質」意指附著於活體膜之蛋白質。膜蛋白質包括貫通脂質雙層膜或經由脂肪酸鏈等結合於脂質雙層之膜內在性蛋白質、及藉由非共價鍵與脂質雙層之親水性部分或其他膜蛋白質結合之外在性膜蛋白質。本實施形態中,膜蛋白質可為複數次貫通型,亦可為一次貫通型。 作為膜蛋白質,可列舉:GPCR(G蛋白質偶合受體)、配體依賴性離子通道、電位依賴性離子通道、轉運體等。 第二基板20較佳為具有用以將非特異性地結合於蓄積部13之物質去除之流路構造。如圖3所示,例如構造體(構造體2)可具有連結口4a及4b。 進而,該流路構造亦可用於流通用以對上述蓄積部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之檢測用物質、例如用以對結合於蓄積部13之分泌物進行檢測之檢測用物質。 例如於對分泌物進行檢測時,自連結口4a通入清洗液,將非特異性地結合於蓄積部13之物質自連結口4b排出。繼而,自連結口4a通入用以對分泌物進行檢測之檢測用物質,藉此使檢測用物質與分泌物結合。繼而,自連結口4a通入清洗液,將未結合之檢測用物質自連結口4b排出。 藉由第二基板20具有該流路構造,可簡便地對結合於蓄積部13之分泌物進行檢測。 再者,用以對分泌物進行檢測之檢測用物質亦可與培養基等一併自第一基板經由連結孔12通入至第二基板。 作為檢測用物質,較佳為具有與蓄積部所包含之分泌物識別部位不同之分泌物識別部位的經標記之物質。例如於分泌物為抗體之情形時,作為檢測用物質,例如可列舉對抗體之Fc部分等表現出特異性之標記二次抗體。 作為標記,可列舉:酶標記、螢光標記、利用生物素或放射性物質之標記。 又,於蓄積部13使用細胞之情形時,第二基板20之流路構造可成為用以培養細胞之培養液之流路。 於將構造體用於選別以膜蛋白質作為抗原之抗體產生細胞之情形時,蓄積部較佳為包含膜蛋白質表現細胞之層,更佳為由膜蛋白質表現細胞構成之層。 為了獲得針對膜蛋白質之單株抗體,必須於保持膜蛋白質原本之立體結構之狀態下使實驗動物獲得免疫。然而,自細胞膜萃取膜蛋白質時,若使用界面活性劑,則可能發生膜蛋白質之立體結構破壞等問題,另一方面,若不使用界面活性劑,則可能發生膜蛋白質於疏水性區域中彼此凝集等問題,因此一般無法容易地製備保持立體結構之膜蛋白質作為抗原。 相對於此,藉由將於細胞之細胞膜表面表現之膜蛋白質本身用作抗原,可使其於保持立體結構之狀態下與所分泌之抗體形成複合體,而評價分泌抗體之力價。 作為膜蛋白質表現細胞,可使用原本即高表現目標膜蛋白質之細胞,亦可使用人為地使目標膜蛋白質強制表現之細胞株。作為人為地使目標膜蛋白質強制表現之細胞株,可列舉瞬時表現細胞株與穩定表現細胞株,就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穩定表現細胞株。 本實施形態中,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中裝滿同一液體(典型而言,例如可為培養基、或PBS或生理食鹽水等緩衝液等),液體經由連結孔自第一基板流向第二基板、自第二基板流向第一基板。於通液過程中,培養基中之物質(例如分泌物)往來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如圖5所示,例如利用第一基板捕捉細胞B,源自細胞B之分泌物C通過連通孔而移動至第二基板,因此可將細胞B與源自細胞B之分泌物C分離。因此,可將利用第一基板10捕捉之細胞B、與和源自細胞B之分泌物C結合之膜蛋白質表現細胞D分離而進行培養。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於使用使膜蛋白質於細胞表面露出之膜蛋白質表現細胞作為與分泌物具有親和性之物質之情形時,細胞B與膜蛋白質表現細胞D混合存在之可能性較低,培養時發生污染之虞亦較低,因此對於使用膜蛋白質表現細胞之抗體產生細胞篩選而言特別有用。 又,由於膜蛋白質表現細胞與分泌出分泌物之細胞係於不同之層中進行培養,即,由於將先前成為一體之培養系與檢測系分離為培養系與檢測系,故而亦不會產生於先前使用微孔陣列之篩選中成問題的膜蛋白質表現細胞阻塞孔之現象。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於具有可收納一單位細胞之經排列之凹部之情形時,所播種之細胞係被收納至凹部內而均等地單一地配置,因此亦不會產生於先前之Transwell之膜中成問題的無法使播種至膜上之細胞均等地單一地分散之問題。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於藉由將一單位細胞收納至凹部內而固定於確定位置之情形時,無需用以將一單位細胞固定之物質,因此亦不會產生因使用聚合物或甲基纖維素等用以進行固定之物質之方法而成問題的細胞存活率下降之問題。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於收納有一單位細胞之凹部之連通孔係經圖案化且形態、孔隙直徑、其密度等經控制之情形時,由一單位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之透過量之均等性得以確保,因此亦不會產生於先前之Transwell之膜中成問題的位於細胞落下位置正下方之孔隙並不均等、於細胞存在位置無孔隙之情況,或孔隙數分佈不均、無法確保由細胞分泌出之產生物質之膜透過量之均等性之問題。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於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隔固定為數μm~數十μm之情形時,所擴散之分泌物係被高濃度地聚集於狹小區域內,因此基於標記物質進行分泌物檢測時,訊號變得清晰,檢測感度提高。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位置經固定之情形時,亦不會產生於使用Transwell之Fluoro Spot法或Cell Spot法中成問題的細胞於操作中移動、丟失之問題,或者分泌細胞與其產生物質之足跡之位置偏離之現象。 於先前之構造體中,向凹部中之細胞之收納係藉由利用細胞重量之自然落下或利用離心力之強制落下而進行,但存在收納率較低之問題。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由於可形成自凹部向連通孔之液體流動,故而藉由液體之流動而容易地將細胞收納至凹部內,收納率提高。 於先前之構造體中嘗試回收細胞時,因來自凹部之抽吸而難以形成夾帶有細胞之液體之流動,目標細胞之回收成功率較低成問題。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由於可產生自第二基板通過凹部之連通孔之液體流動,故而與先前之構造體相比,細胞之回收成功率提高。 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就容易進行細胞觀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透明性之材質。其中,較佳為基板本體21及層21a之材質為具有透明性之材質。 或者例如於以螢光觀察作為指標而觀察蓄積部13產生之某些變化之情形時,較佳為自身螢光較少之材質。具體而言,可使用玻璃、PET、PMMA、PC、環烯烴聚合物(COP)、環氧樹脂等具有透明性且自身螢光較少之常見樹脂。又,就細胞培養之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之材質較佳為不具有細胞毒性且經親水化處理者。 就形成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及源自細胞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的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較佳為使用容易進行微細加工之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以下有時稱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進行聚合而成者。 作為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係具有藉由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交聯、硬化之性質者,較佳為用於負型光阻、負型乾膜光阻、具有微細構造之微小樹脂成形等者。此處,所謂樹脂圖案係藉由光微影法使硬化性樹脂組合物硬化成所需形狀而獲得之硬化物。 於將硬化性樹脂組合物用於微小樹脂成形等用途之情形時,首先,於供形成樹脂圖案之基材之表面上塗佈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使硬化性樹脂組合物所含之溶劑成分揮發而製作樹脂膜。繼而,於該樹脂膜之表面上載置其形狀為欲形成之圖案之形狀的光罩,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其後,經過顯影步驟、及視需要之後烘烤步驟,藉此於基材之表面上形成樹脂圖案。可將該樹脂圖案用於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 作為此種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可採用通常用於微小樹脂成形之樹脂組合物,例如包含環氧官能性酚醛清漆樹脂、三芳基鋶鹽等陽離子系光聚合起始劑、及可與環氧官能基反應之稀釋劑,且完全硬化後成為不易剝離之樹脂的光硬化性組合物;包含多官能性雙酚A甲醛-酚醛清漆樹脂、作為酸產生劑之六氟銻酸三苯基鋶、及作為溶劑之PGMEA,且成為形成厚膜之樹脂的光硬化性組合物等。 進而,若將環氧樹脂與特定之酸產生劑加以組合而製備感光性(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並使用該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形成樹脂圖案,則可形成高感度、加熱硬化時之體積收縮較小、且縱橫比較高之形狀之樹脂圖案。 作為硬化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例如可列舉包含(a)多官能環氧樹脂與(b)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a)多官能環氧樹脂] 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多官能環氧樹脂為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樹脂,只要為一分子包含足以使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所形成之樹脂膜硬化的數量之環氧基的環氧樹脂,則可為任意之環氧樹脂。作為此種多官能環氧樹脂,較佳為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三苯基型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雙酚A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 多官能環氧樹脂之一分子中所含之環氧基之數量即官能性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3~12。藉由多官能環氧樹脂之官能性為3以上,可形成具有較高之縱橫比與解析性之樹脂圖案,因此較佳,藉由多官能環氧樹脂之官能性為12以下,容易樹脂合成進行控制,且可抑制樹脂圖案之內部應力變得過大,因此較佳。 多官能環氧樹脂之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300~5000,更佳為500~4000。藉由多官能環氧樹脂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300以上,就可抑制硬化性樹脂組合物於藉由活性能量線照射進行硬化前發生熱流動之方面而言較佳,藉由多官能環氧樹脂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以下,就可獲得圖案化顯影時之適宜溶解速度之方面而言較佳。 關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多官能環氧樹脂之含量,於總固形物成分中,較佳為10質量%~99.9質量%,更佳為30質量%~99.9質量%。藉此,於塗佈於基板上時,可獲得高感度且硬度適宜之感光性樹脂膜。 [(B)陽離子聚合起始劑] 其次,對陽離子聚合起始劑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係受到紫外線、遠紫外線、KrF、ArF等準分子雷射光、X射線、電子束等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產生陽離子,該陽離子可成為聚合起始劑的化合物。 作為此種陽離子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六氟銻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甲基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β-羥基乙氧基)苯基)鋶、六氟銻酸4-(2-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3-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氟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3,5,6-四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6-二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6-二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3-二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3-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氟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3,5,6-四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6-二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6-二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3-二甲基-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乙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甲基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氟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甲氧基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十二碳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乙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甲基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氟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甲氧基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十二碳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乙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甲基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氟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4-甲氧基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銻酸4-(2-氯-4-十二碳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六氟磷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四氟硼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過氯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三氟甲磺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磷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四氟硼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過氯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三氟甲磺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對甲苯磺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樟腦磺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九氟丁磺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六氟磷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四氟硼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過氯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三氟甲磺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氯苯基)鋶、三氟三(五氟乙基)磷酸二苯基[4-(苯硫基)苯基]鋶、六氟銻酸二苯基[4-(對聯三苯硫基)苯基]鋶、三氟三(五氟乙基)磷酸二苯基[4-(對聯三苯硫基)苯基]鋶等。該等化合物之中,較佳為六氟銻酸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雙(4-氟苯基)鋶(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Adeka Optomer SP-172)、三氟三(五氟乙基)磷酸二苯基[4-(苯硫基)苯基]鋶(SAN-APR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PI-210S)、六氟銻酸二苯基[4-(對聯三苯硫基)苯基]鋶、三氟三(五氟乙基)磷酸二苯基[4-(對聯三苯硫基)苯基]鋶(SAN-APR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HS-1PG)。 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中之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含量較佳為0.1~10質量%,更佳為0.5~5質量%。若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中之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含量為0.1質量%以上,則可使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藉由活性能量線曝光而硬化之硬化時間變得適度,因此較佳。又,若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中之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含量為10質量%以下,則可使經活性能量線曝光後之顯影性變良好,因此較佳。再者,上述含量為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不含下述溶劑成分之情形時之含量。因此,於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包含下述溶劑成分之情形時,只要使去除溶劑成分之質量後之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含量成為上述含量之範圍即可。 另外,關於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詳情,業者當然理解可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8-18087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1-111588號公報等中記載之業者公知之方法而實施。 為了於第二基板20中形成蓄積部13,例如可利用與分泌物具有親和性之層21a被覆基板本體21(參照圖5)。作為層21a,可列舉使用表面改質劑、界面活性劑等進行表面處理而成之層。作為表面改質劑之例,可列舉矽烷偶合劑。 於蓄積部13使用蛋白質、肽之情形時,作為層21a,可列舉使用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進行處理而於表面上導入有胺基之層。 於蓄積部13使用膜蛋白質穩定表現細胞等細胞之情形時,作為層21a,可列舉利用聚離胺酸、膠原蛋白、纖維黏連蛋白、層黏連蛋白等活體分子被覆基板本體21而成之層。 [第二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係包含第一基板、及以與上述第一基板之一側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且可具備分泌出分泌物之第一細胞的第二基板者,並且上述第一基板於上述第一基板之另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第二細胞的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第一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上述第二細胞為對由上述第一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作出應答之細胞。 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之構成係將第一實施形態之構造體1中之蓄積部13變更為分泌出分泌物之第一細胞,除此以外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構造體1相同。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之使用時之實施形態(例如分泌物之種類等),亦除了上述以外均相同。 作為第二細胞,只要為對由第一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作出應答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動物細胞(例如源自人類、小鼠、駱駝、猿猴、鳥類等之細胞);植物細胞;昆蟲細胞;酵母等真菌;大腸菌等細菌等。 又,亦可列舉於該等細胞中導入編碼與分泌性蛋白質結合之受體蛋白質之基因而獲得之表現株。 本發明中,上述細胞之中,較佳為動物細胞。作為動物細胞,較佳為依賴於源自其他細胞之分泌物而發生形態變化、分化或增生等之細胞。例如於分泌物為分化因子、且可依賴於分化因子而發生形態變化或分化之情形時,作為該細胞,可列舉:iPS細胞、ES細胞。 作為第一細胞,只要為分泌出分泌物之細胞,則無特別限定,與第二細胞同樣地可列舉:動物細胞(例如源自人類、小鼠、駱駝、猿猴、鳥類等之細胞);植物細胞;昆蟲細胞;酵母等真菌;大腸菌等細菌等。 於使用具有分化能力之細胞(例如iPS細胞、ES細胞、間葉系幹細胞、源自活體之幹細胞、或該等經基因工程修飾而成之細胞)作為第二細胞之情形時,第一細胞較佳為餵養細胞(例如源自胎鼠之纖維母細胞、JK1細胞、SNL76/7細胞、或該等經基因工程修飾而成之細胞)。 本實施形態中亦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中裝滿同一液體,液體經由連通孔自第一基板流向第二基板、自第二基板流向第一基板。於通液過程中,液體中之物質(例如分泌物)往來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作為分泌物,只要為具有作用於第二細胞之功能者,則無特別限定,可列舉與第一實施形態中所列舉之分泌物相同者。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由於具有特定大小之分泌物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選擇性地往來之構成,故而例如並無於第二細胞之繼代時產生第一細胞之污染之虞。 ≪構造體之製造方法≫ [第三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包括:步驟1,其係於第一支持體上塗佈第一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一硬化性樹脂膜,獲得第二基板;步驟2,其係於第二支持體上形成可溶解之基底膜,於該基底膜上塗佈第二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二硬化性樹脂膜,於該第二硬化性樹脂膜中形成連通孔圖案,而獲得形成有連通孔圖案之支持層;步驟3,其係於上述支持層上塗佈第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三硬化性樹脂膜,於該第三硬化性樹脂膜上形成凹部圖案,而獲得形成有凹部圖案之第一基板;步驟4,其係將上述基底膜溶解而自上述第二支持體剝離上述第一基板;及步驟5,其係使上述第一基板與上述第二基板接合。 <步驟1> 本步驟中,如圖6之(i)所示,例如於第一支持體21上塗佈第一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一硬化性樹脂膜22a,將第一硬化性樹脂膜22a曝光後進行顯影,藉此形成如圖6(g)所示之支柱圖案22。 若構造體中存在支持第一基板之構件,則形成支柱圖案22之步驟亦可不存在。又,第一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硬化方法亦可不為曝光,而採用公知方法。 作為支持體21,例如可使用電子零件用基板,就細胞觀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透明基板,具體而言,較佳為採用玻璃基板。 作為第一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可列舉上述硬化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又,第二基板較佳為於第二基板之整個表面上形成SiO2
膜以使被覆層中之細胞或蛋白質固定化。所謂第二基板之整個表面,如圖6(g)所示,包括支柱圖案22之表面及支持體21之表面。作為形成SiO2
膜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利用四異氰酸酯矽烷(tetraisocyanatesilane)進行處理之方法。 <步驟2> 本步驟中,如圖6(a)所示,例如於第二支持體31上形成可溶解之基底膜32,於該基底膜32上塗佈第二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二硬化性樹脂膜10B,將第二硬化性樹脂膜10B曝光後進行顯影,而形成如圖6(c)所示之具有連通孔圖案之支持層10b。 形成連通孔圖案之方法不限於曝光・顯影,亦可採用壓印法或使用定向自組化(Directed Self Assembly,DSA)技術之方法等。又,第二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硬化方法亦可不為曝光,而採用公知方法。 作為第二支持體,例如可例示電子零件用基板、或於其上形成有特定配線圖案者等。更具體而言,可列舉:矽晶圓、銅、鉻、鐵、鋁等金屬製基板或玻璃基板等。作為配線圖案之材料,例如可使用銅、鋁、鎳、金等。作為第二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可列舉上述硬化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基底膜可使用聚乙烯醇樹脂、糊精、明膠、骨膠、酪蛋白、蟲膠、阿拉伯膠、澱粉、蛋白質、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酸鈉、聚乙烯基甲醚、苯乙烯系彈性體、甲基乙烯醚與順丁烯二酸酐之共聚物、乙酸乙烯酯與伊康酸之共聚物、聚乙烯吡咯啶酮、乙醯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或海藻酸鈉等。該等材料亦可為可溶於同種液體中之複數種材料之組合。就基底膜之強度或柔軟性之觀點而言,基底膜之材料亦可包含例如甘露聚醣、三仙膠、或瓜爾膠等橡膠成分。 <步驟3> 本步驟中,如圖6(d)所示,例如於支持層10b上塗佈第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三硬化性樹脂膜10A,將該第三硬化性樹脂膜10A曝光後進行顯影,而獲得於支持層10b上形成有凹部圖案化之第一基板。作為第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可列舉上述硬化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形成凹部圖案之方法不限於曝光・顯影,亦可採用壓印法或使用定向自組化(Directed Self Assembly,DSA)技術之方法等。又,第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硬化方法亦可不為曝光,而採用公知方法。 <步驟4> 本步驟中,例如連同基板一併浸漬於剝離劑(例如1-甲基-4-異丙基環己烷(對-薄荷烷))中,藉此將基底膜溶解,而自第二支持體31剝離第一基板10。 <步驟5> 本步驟中,例如使上述步驟中獲得之圖6(f)所示之第一基板與圖6(g)所示之第二基板接合。接合時,以支持層10b成為第二基板側之方式將支持層10b接合於支柱22上。接合時,只要使用上述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作為接著劑進行接著即可。 ≪細胞之選別方法≫ 本發明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係自複數個細胞中選別分泌出分泌物之目標細胞者,包括:步驟A,其係使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上述細胞捕捉至凹部內,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較佳為1個細胞)的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由上述細胞分泌上述分泌物,使上述分泌物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之上述分泌物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步驟C,其係對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及步驟D,其係以上述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細胞。 該方法視情況亦可進而包括回收上述目標細胞之步驟E。所回收之細胞可藉由業者公知之方法進行培養,並依據業者公知之方法而用於進一步之評價系或分泌物之生產系等。 該方法亦可進而包括步驟F1或步驟F2,該步驟F1係藉由培養目標細胞而生產分泌物,該步驟F2係選殖於上述目標細胞中編碼上述分泌物之聚核苷酸,以該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分泌物。再者,該步驟F2中,亦可於進而將所選殖之聚核苷酸進行修飾後,以該經修飾之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分泌物。 以下,對本發明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四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係自複數個抗體產生細胞中選別分泌出特異性地結合於特定抗原之抗體之目標抗體產生細胞者,包括:步驟A,其係使抗體產生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上述抗體產生細胞捕捉至凹部內,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抗體產生細胞(較佳為1個細胞)的大小之上述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抗體產生細胞分泌出之上述抗體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使上述抗體產生細胞分泌上述抗體,使上述抗體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之上述抗體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步驟C,其係對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及步驟D,其係以上述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抗體產生細胞。 本實施形態之細胞之選別方法視情況亦可包括回收該目標抗體產生細胞之步驟E,進而,亦可包括步驟F1或步驟F2,該步驟F1係藉由培養該目標細胞而生產抗體,該步驟F2係選殖於上述目標細胞中編碼上述抗體之聚核苷酸,以該抗體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抗體。再者,該步驟F2中,亦可於進而將所選殖之聚核苷酸進行修飾後,以該經修飾之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經修飾之抗體。 <步驟A> 步驟A係使抗體產生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10上而將該抗體產生細胞捕捉至凹部內之步驟,該第一基板10具有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抗體產生細胞(較佳為1個細胞)的大小之凹部,且於該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該抗體產生細胞分泌出之該抗體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參照圖7)。 例如從自經抗原免疫之小鼠、大鼠、兔摘取之脾臟、淋巴結、骨髓、血液中分離出抗體產生細胞,將分離出之抗體產生細胞懸浮於培養基中,將所獲得之懸浮液播種至構造體1之第一基板10上(參照圖7(a))。作為所使用之培養基,例如可列舉:MEM培養基、RPMI培養基。所播種之細胞被單個地捕捉至凹部內(參照圖7(b))。較佳為捕捉至凹部中後,清洗第一基板10而將未被捕捉之抗體產生細胞去除。凹部中捕捉之抗體產生細胞較佳為預先經抗原或細胞激素給予刺激而調整為可產生免疫球蛋白即抗體之狀態。 <步驟B> 步驟B係使上述抗體產生細胞分泌上述抗體,使上述抗體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之上述抗體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的步驟。本實施形態中,蓄積部較佳為包含與抗體具有親和性之第一親和性物質。 作為與抗體具有親和性之第一親和性物質,可列舉抗原或可與該抗體(免疫球蛋白)反應之抗免疫球蛋白抗體,就容易製造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抗原、尤其是肽抗原。例如蓄積部可藉由於基板本體21上形成經活性酯或環氧化物修飾而成之層作為層21a並經由胺基將肽加以固定等先前公知之方法而容易地形成。 又,於製作GPCR等針對膜蛋白質之抗體之情形時,包含第一親和性物質之蓄積部較佳為包含將編碼該膜蛋白質之基因導入至細胞中而成之膜蛋白質表現細胞的層,更佳為由膜蛋白質表現細胞構成之層。一部分膜蛋白質於其性質上難以實現可溶化,難以於保持結構之狀態下製備。然而,於在培養細胞之細胞膜上表現之情形時,可穩定地表現,因此較佳為將於細胞膜表面上表現膜蛋白質之培養細胞本身作為包含第一親和性物質之層。 本實施形態中,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中裝滿同一液體,液體經由連通孔自第一基板流向第二基板、自第二基板流向第一基板。於通液過程中,由抗體產生細胞分泌出之液體中之抗體通過凹部所具有之連結孔而移動至第二基板20。所移動之抗體與蓄積部中之第一親和性物質接觸而形成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 <步驟C> 步驟C係對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之步驟,較佳為利用標記物質標記上述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檢測上述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中之標記物質之訊號強度的步驟(參照圖9)。 就特異性地檢測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之觀點而言,步驟C中較佳為使用具有與第一親和性物質之抗體識別部位不同之抗體識別部位的經標記之第二親和性物質。 於使用抗原作為第一親和性物質之情形時,第二親和性物質較佳為對IgG之Fc部分表現出特異性之標記二次抗體。 作為標記,可列舉:HRP(Horse Radish Peroxidase:辣根過氧化酶)、AP(Alkaline Phosphatase:鹼性磷酸酶)等酵素標記。於酵素標記之情形時,若使用化學發光基質,則藉由酵素反應而產生化學發光。 又,作為標記,可列舉:FAM(羧基螢光素)、JOE(6-羧基-4',5'-二氯2',7'-二甲氧基螢光素)、FITC(異硫氰酸螢光素)、TET(四氯螢光素)、HEX(5'-六氯-螢光素-CE亞磷醯胺)、Cy3、Cy5、Alexa568、Alexa488等螢光標記。若經螢光標記之第二親和性物質與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結合而形成複合體,則該複合體發出特定之螢光。 <步驟D> 步驟D係以上述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較佳為以上述標記物質之訊號強度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抗體產生細胞之步驟。 本實施形態中,所謂目標抗體產生細胞意指分泌出特異性地結合於特定抗原之抗體之抗體產生細胞。 抗體產生細胞所生產之抗體之特異性係依賴於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之形成程度、即步驟C中經標記之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之訊號強度。 第二基板20中,與顯示出較高訊號強度之部位相對應之凹部中存在之細胞為目標抗體產生細胞。 <步驟E> 步驟E係回收目標抗體產生細胞之步驟,較佳為以上述標記物質之訊號強度作為指標而回收目標抗體產生細胞之步驟(參照圖10)。使用操作儀或移液管等回收該細胞(參照圖10(a))。 <步驟F1或步驟F2> 步驟F1係藉由培養目標細胞而生產抗體之步驟。作為步驟F1中所使用之細胞,較佳為融合瘤。融合瘤係於產生抗體之同時進行增殖,因此可大量地獲得目標抗體。 步驟F2係選殖於目標細胞中編碼上述抗體之聚核苷酸,以該抗體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抗體之步驟。培養目標抗體產生細胞後,可藉由RT-PCR等而選殖編碼抗體之聚核苷酸(參照圖10(b))。視情況亦可進而將編碼上述抗體之聚核苷酸進行修飾。又,亦可使用編碼上述抗體之聚核苷酸或經修飾之聚核苷酸構建重組體載體。亦可構建對宿主細胞導入上述所構建之重組體載體而獲得之轉形株。亦可將上述轉形株於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使上述抗體於培養物中生成蓄積,自培養物中採集上述抗體。 另外,業者當然理解步驟F1或步驟F2可根據業者公知之方法而實施。 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將第一基板之抗體產生細胞之培養系與第二基板之抗體之檢測系分開,尤其於使用使膜蛋白質於細胞膜表面上表現之培養細胞本身之評價方法中,抗體產生細胞與評價用細胞不會混合存在,可簡便地對抗體產生細胞之抗體產生能力進行評價,因此可迅速地回收目標抗體產生細胞。 以下,於第五~第六實施形態中,對與第四實施形態之構成之差異點進行詳細說明。 [第五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係自包含細胞激素、激素等之複數種多肽之產生細胞中選別分泌出特定多肽之目標多肽產生細胞者,並且其包括:步驟A,其係使多肽產生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該多肽產生細胞捕捉至凹部內,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多肽產生細胞(較佳為1個細胞)的大小之凹部,且於該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該多肽產生細胞分泌出之該多肽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使該多肽產生細胞分泌該多肽,使該多肽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該連通孔移動之該多肽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步驟C,其係對該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及步驟D,其係以該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多肽產生細胞。 本實施形態之細胞之選別方法視情況亦可包括回收該目標多肽產生細胞之步驟E,進而,亦可包括步驟F1或步驟F2,該步驟F1係藉由培養該目標細胞而生產多肽,該步驟F2係選殖於上述目標細胞中編碼上述多肽之聚核苷酸,以該多肽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多肽。再者,該步驟F2中,亦可於進而將所選殖之聚核苷酸進行修飾後,以該經修飾之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經修飾之多肽。 <步驟A> 步驟A係使多肽產生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10上並將該多肽產生細胞捕捉至凹部內之步驟,該第一基板10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多肽產生細胞(較佳為1個細胞)的大小之凹部,且於該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該多肽產生細胞分泌出之該多肽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參照圖7)。 作為多肽,可列舉細胞激素、激素等。 <步驟B> 步驟B係使該多肽產生細胞分泌該多肽,使該多肽自上述連通孔移動,將經由該連通孔移動之該多肽蓄積至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之步驟。 本實施形態中,蓄積部可包含與多肽具有親和性之第一親和性物質。於細胞激素產生細胞之選別中,作為與細胞激素具有親和性之第一親和性物質,可列舉受體或可與細胞激素反應之抗免疫球蛋白抗體。又,於激素分泌細胞之選別中,作為與激素具有親和性之第一親和性物質,可列舉受體。 於使用受體作為第一親和性物質之情形時,包含第一親和性物質之蓄積部較佳為包含對細胞導入編碼該受體之基因而成之受體穩定表現細胞的層,更佳為由該受體穩定表現細胞構成之層。 生長激素等肽類激素藉由與激素受體結合而進行訊號傳遞,使靶基因轉錄活化而表現出激素作用。本實施形態中,蓄積部可包含對作為激素之多肽作出應答之報導基因導入細胞。 激素分泌細胞之選別中,對激素作出應答之報導基因導入細胞係利用上述轉錄活化,對內源性或外源性地高表現激素受體之細胞穩定地導入於報導基因之轉錄調節區域中組入有激素應答序列者而得的細胞。 作為報導基因,可列舉編碼GFP等螢光蛋白質或螢光素酶、β-半乳糖苷酶、β內醯胺酶等酵素之基因。 <步驟C> 步驟C係對該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之步驟。 細胞激素產生細胞之選別中,步驟C較佳為利用標記物質標記細胞激素-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檢測上述細胞激素-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中之標記物質之訊號強度或有無之步驟。 激素分泌細胞之選別中,步驟C較佳為檢測由對激素作出應答之報導基因導入細胞產生之螢光或發光之強度或有無之步驟,或者利用標記物質標記激素-激素受體複合體,檢測上述激素-激素受體複合體中之標記物質之強度或有無之步驟。 <步驟D> 步驟D係以上述檢測結果為指標、較佳為以上述標記物質之訊號強度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多肽產生細胞之步驟。 多肽所生產之多肽之特異性係依賴於步驟C中經標記之多肽-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之訊號強度、由對多肽作出應答之報導基因導入細胞產生之訊號強度等。 第二基板20中,與顯示出較高訊號強度之部位相對應之凹部中存在之細胞為目標多肽產生細胞。 <步驟E> 步驟E係回收目標多肽產生細胞之步驟,較佳為以上述標記物質之訊號強度作為指標而回收目標多肽產生細胞之步驟(參照圖10)。使用操作儀或移液管等回收該細胞(參照圖10(a))。 <步驟F1或步驟F2> 步驟F1係藉由培養目標細胞而生產多肽之步驟。作為多肽細胞激素或激素、步驟F1中所使用之細胞,可列舉上述細胞激素產生細胞或激素分泌細胞。 步驟F2係選殖於目標細胞中編碼上述多肽之聚核苷酸,以該多肽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多肽之步驟。培養目標多肽產生細胞後,可藉由RT-PCR等而選殖編碼目標多肽之聚核苷酸(參照圖10(b))。視情況亦可進而將編碼上述多肽之聚核苷酸進行修飾。又,亦可使用編碼上述多肽之聚核苷酸或經修飾之聚核苷酸構建重組體載體。亦可構建對宿主細胞導入上述所構建之重組體載體而獲得之轉形株。亦可將上述轉形株於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使上述多肽於培養物中生成蓄積,自培養物中採集上述多肽。 另外,業者當然理解步驟F1或步驟F2可根據業者公知之方法實施。 已知細胞激素於包括感染症、癌、過敏、自體免疫性疾病之各種疾病中,經由特異性免疫應答而發揮作為疫苗之功能。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選別出分泌出與特定受體結合之細胞激素之細胞激素產生細胞,並對該細胞激素進行分析,可對開發新穎之疫苗發揮作用。 又,於大量生產如干擾素般用作醫藥品之細胞激素時,本實施形態之細胞選別方法有用。具體而言,藉由採用本實施形態之細胞選別方法而選別干擾素產生細胞,並使該干擾素產生細胞分泌出大量之干擾素,可效率良好地生產疫苗。 又,本實施形態適合用於選別分泌特定激素之細胞。例如適合用於對導入有編碼激素之基因修飾基因庫之細胞群進行選別。根據該實施形態,可簡便地評價經修飾之激素之激素受體活化能力,因此可迅速選別對激素受體具有抑制或活化作用之激素。 [第六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係自複數個分泌物產生細胞中選別分泌物產生能力較高之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者,並且其包括:步驟A,其係使分泌物產生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該分泌物產生細胞捕捉至凹部,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分泌物產生細胞(較佳為1個細胞)的大小之凹部,且於該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由該分泌物產生細胞分泌出之該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使該分泌物產生細胞分泌該分泌物,使該分泌物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該連通孔移動之該分泌物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步驟C,其係對該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及步驟D,其係以該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分泌物產生能力較高之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 本實施形態之細胞之選別方法視情況亦可包括回收該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之步驟E。本實施形態之細胞之選別方法視情況亦可進而包括步驟F1或步驟F2,該步驟F1係藉由回收該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並加以培養而生產分泌物,該步驟F2係選殖於上述目標細胞中編碼上述分泌物之聚核苷酸,以該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分泌物。再者,該步驟F2中,亦可於進而將所選殖之聚核苷酸進行修飾後,以該經修飾之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抗體。 <步驟A> 步驟A係使分泌物產生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10上並將該分泌物產生細胞捕捉至凹部中之步驟(參照圖7),該第一基板10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分泌物產生細胞(較佳為1個細胞)的大小之凹部,且於該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該分泌物產生細胞分泌出之該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 例如對CHO細胞、293細胞等動物細胞導入抗體之重鏈及輕鏈基因而構建抗體產生細胞,使其懸浮於培養基中,將所獲得之懸浮液播種至構造體1之第一基板10上(參照圖7(a))。較佳為於捕捉至凹部中後,清洗第一基板10而將未被捕捉之抗體產生細胞去除。 <步驟B> 步驟B係使該分泌物產生細胞分泌該分泌物,使該分泌物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該連通孔移動之該分泌物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之步驟。 本實施形態中,蓄積部包含與分泌物具有親和性之第一親和性物質。 於分泌物為抗體分子之情形時,作為與抗體具有親和性之第一親和性物質,可列舉:抗原或可與該抗體(免疫球蛋白)反應之抗免疫球蛋白抗體、蛋白質A、蛋白質G、蛋白質L,就不論抗原如何均可通用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抗免疫球蛋白抗體、蛋白質A、蛋白質G、蛋白質L。例如蓄積部可藉由於第二基板21上形成經活性酯或環氧化物修飾而成之層作為層21a並經由胺基將肽加以固定等先前公知之方法而容易地形成。 本實施形態中,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中裝滿同一液體,液體經由連通孔自第一基板流向第二基板、自第二基板流向第一基板。於通液過程中,由分泌物產生細胞分泌出之液體中之分泌物通過凹部所具有之連結孔而移動至第二基板20。移動之分泌物與蓄積部中之第一親和性物質接觸而形成分泌物-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 <步驟C> 步驟C係對該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之步驟,較佳為利用標記物質標記上述分泌物-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檢測上述分泌物-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中之標記物質之訊號強度的步驟(參照圖9)。就特異性地檢測分泌物-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步驟C中,使用具有與第一親和性物質之分泌物識別部位不同之分泌物識別部位的經標記之第二親和性物質。 於使用蛋白質A作為第一親和性物質之情形時,第二親和性物質並無限定,較佳為對IgG之Fab部分表現出特異性之標記二次抗體,作為二次抗體,更佳為Fab或F(ab')2
。 作為標記,可列舉:HRP(Horse Radish Peroxidase:辣根過氧化酶)、AP(Alkaline Phosphatase:鹼性磷酸酶)等酵素標記。於酵素標記之情形時,若使用化學發光基質,則藉由酵素反應而產生化學發光。 又,作為標記,可列舉:FAM(羧基螢光素)、JOE(6-羧基-4',5'-二氯2',7'-二甲氧基螢光素)、FITC(異硫氰酸螢光素)、TET(四氯螢光素)、HEX(5'-六氯-螢光素-CE亞磷醯胺)、Cy3、Cy5、Alexa568、Alexa488等螢光標記。若經螢光標記之第二親和性物質與分泌物-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結合而形成複合體,則該複合體發出特定之螢光。 <步驟D> 步驟D係以該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分泌物產生能力較高之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之步驟,較佳為以上述標記物質之訊號強度作為指標而特定分泌物產生能力較高之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之步驟。 本實施形態中,所謂分泌物產生能力較高之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意指例如於抗體產生能力較高之目標抗體產生細胞中,單位時間內分泌之抗體產生量(或抗體分子數)較高之細胞。 抗體產生能力係依賴於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之形成度、即步驟C中經標記之抗體-第一親和性物質複合體之訊號強度。 第二基板20中,與顯示出較高訊號強度之部位相對應之凹部中存在之細胞為分泌物產生能力較高之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 <步驟E> 步驟E係回收該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之步驟。步驟E中,可回收與第二基板20中之顯示出較高訊號強度之部位相對應之凹部中存在之細胞作為目標分泌物產生細胞。可使用操作儀或移液管等回收該細胞(參照圖10(a)),加以培養後,製造抗體等分泌物。 <步驟F1或步驟F2> 步驟F1係藉由培養目標細胞而生產分泌物之步驟。於分泌物為抗體之情形時,作為步驟F1中所使用之細胞,較佳為對CHO細胞、293細胞等動物細胞導入抗體之重鏈及輕鏈基因而獲得之抗體穩定表現動物細胞。抗體穩定表現動物細胞於產生抗體之同時進行增殖,因此可大量地獲得目標抗體。 步驟F2係對上述分泌出分泌物之目標細胞進行育種或修飾之步驟。可藉由育種或基因導入而對目標細胞賦予其他特性或形質。基因導入之情形時,可為編碼目標分泌物之基因,亦可為編碼其他蛋白質之聚核苷酸或表現非編碼RNA之聚核苷酸。視情況可重複進行自步驟A開始之選別。 另外,業者當然理解步驟F1或步驟F2可根據業者公知之方法實施。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如抗體醫藥品般之生物技術應用醫藥品中,藉由使用目標蛋白質之高產生細胞,可效率良好地生產醫藥品。 又,於生物技術應用醫藥品之生產中,要求生產細胞具有選殖性(單一性)(例如ICH(日美EU醫藥品註冊國際協調會議)準則 Q5D),可於目標蛋白質或多肽之基因導入後,迅速地分離出以單一細胞為起源之醫藥品高產生細胞,因此於醫藥品開發中極為有用。 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所有技術文獻均係以參照之形式將其整體援用至本說明書中。 本說明書中所用之用語係用於說明特定之實施態樣,不應理解為旨在限定發明。只要未明確揭示不同之定義,則本說明書中所用之用語(包括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之業者之普遍理解相同之含義者並應將其理想化,或不應過度地以形式上之含義進行解釋。 關於本說明書中所用之用語「包含(包括)」,除了根據上下文明確應為不同理解之情況外,意指存在所記述之事項(構件、步驟、要素、數字等),且不排除存在其以外之事項(構件、步驟、要素、數字等)。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存在參照模式圖進行說明之情況,有時為了使說明清楚明瞭而誇張表現。 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於無特別說明之情況下,只要上下文不矛盾,則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各名詞所表示之對象意指可存在一個或複數個。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 [構造體之製造] <第二基板之製造> 利用旋轉塗佈機(1000 rpm,20秒)於玻璃基板上塗佈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8-18087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1-111588號公報),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5分鐘之預烘烤。其後,使用平行光曝光機(伯東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MAT-2501)進行圖案曝光(軟接觸,GHI射線,500 mJ),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5分鐘之曝光後加熱。其後,藉由使用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之浸漬法進行2分鐘之顯影處理。繼而,使用烘箱,對顯影後之樹脂圖案連同基板一併於120℃下進行1分鐘之後烘烤,獲得第二基板之樹脂圖案。 <第一基板之製造> (連通孔圖案化) 利用旋轉塗佈機(1500 rpm,20秒)於矽基板上塗佈基底劑,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1分鐘之預烘烤,於120℃下進行3分鐘之預烘烤,形成基底膜。 利用旋轉塗佈機(3000 rpm,20秒)於該基底膜上塗佈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3分鐘之預烘烤。其後,使用PLA-501F(接觸式對準機,Cannon製造)進行圖案曝光(軟接觸,I射線,150 mJ),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5分鐘之曝光後加熱。其後,藉由使用PGMEA之浸漬法進行30秒之顯影處理。繼而,使用烘箱,對顯影後之樹脂圖案連同基板一併於120℃下進行1分鐘之後烘烤,獲得柵狀之連通孔樹脂圖案。 (凹部圖案化) 利用旋轉塗佈機(1000 rpm,20秒)於上述獲得之連通孔樹脂圖案上塗佈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5分鐘之預烘烤。其後,使用平行光曝光機(伯東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MAT-2501)進行圖案曝光(軟接觸,GHI射線,60 mJ),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5分鐘之曝光後加熱。其後,藉由使用PGMEA之浸漬法進行2分鐘之顯影處理。繼而,使用烘箱,對顯影後之樹脂圖案連同基板一併於120℃下進行1分鐘之後烘烤,獲得凹部圖案。 (第一基板之剝離) 將上述獲得之形成有孔層圖案之第一基板浸漬於剝離劑中而將上述基底膜溶解,藉此自矽基板剝離於微孔隙樹脂圖案上形成有孔圖案之第一基板。 <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接合> 對上述獲得之第二基板樹脂圖案之整個表面進行四異氰酸酯矽烷(tetraisocyanatesilane)處理後,於第二基板樹脂圖案上部塗佈通常對矽晶圓塗佈之接著劑,於35℃下進行1分鐘之預烘烤。其後,將上述獲得之第一基板以連通孔圖案朝下之方式與第二基板接合,使用平行光曝光機(伯東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MAT-2501)進行曝光(軟接觸,GHI射線,60 mJ),利用加熱板於35℃下進行3分鐘之曝光後加熱,於90℃下進行1分鐘之曝光後加熱,使接著劑硬化而實現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接合。 第一基板之厚度為10 μm,凹部之直徑為12 μm,凹部間之間距為100 μm,柵狀之連通孔之寬度為2 μm,構造體之大小於俯視圖中為長度128 mm、橫寬86 mm之大小,厚度為15 mm。 藉由以上步驟,可製造如下構造體,該構造體係包含第一基板、及以與上述第一基板之一側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之第二基板者,並且上述第一基板於上述第一基板之另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上述第二基板可具備上述分泌物於上述連通孔中移動並蓄積之蓄積部,上述蓄積部可與上述凹部相對應。圖11中示出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拍攝之所製造之構造體之圖像、與作為比較例之具有隨機孔隙之Transwell(Millipore公司,Millicell ® 24-Well Cell Culture Insert,孔隙徑:1 μm,膜厚:約10 μm)之圖像。 [實施例1] 對以如上方式製造之構造體之第二基板播種CHO-K1細胞,利用Calcein-AM進行染色。對第一基板播種預先經CytoRed染色之Namalwa細胞,於CO2
培養箱中靜置5分鐘。將自構造體第一基板側觀察到之螢光像示於圖12。 如圖12所示,確認到利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而可實現細胞之分開播種。 <僅凹部之基板之製造> 利用旋轉塗佈機(1000 rpm,20秒)於玻璃基板上塗佈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5分鐘之預烘烤。其後,使用平行光曝光機(伯東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MAT-2501)進行圖案曝光(軟接觸,GHI射線,60 mJ),利用加熱板於90℃下進行5分鐘之曝光後加熱。其後,藉由使用PGMEA之浸漬法進行2分鐘之顯影處理。繼而,使用烘箱,對顯影後之樹脂圖案連同基板一併於120℃下進行1分鐘之後烘烤,獲得凹部圖案。 <所製造之構造體與僅凹部之基板之細胞之收納率之比較> 對以如上方式製造之構造體與僅凹部之基板播種預先經Calcein-AM染色之4×105
個/500 μL之Ba/F3細胞,靜置3分鐘。利用吸出器去除培養基而去除未收納於凹部中之細胞。添加培養基而對基板上進行清洗,利用吸出器去除培養基。共進行3次清洗操作。添加培養基,將自構造體第一基板側觀察到之螢光像示於圖13。所製造之構造體之凹部中之細胞收納率為76.3%。另一方面,僅凹部之基板之細胞收納率為0.2%。確認到所製造之構造體顯示出較高之細胞收納率。 [實施例2] 對以如上方式製造之構造體之第二基板播種膜蛋白質穩定表現CHO-DG44細胞,使之接著,培養48小時。 繼而,對第一基板播種經PKH26紅色螢光細胞Linker Mini Kit(Sigma,MINI26-IKT)染色之小鼠抗膜蛋白質抗體穩定表現Ba/F3細胞,將其配置至孔內。配置後,進行3次清洗而去除未配置於孔內之Ba/F3細胞。於CO2
培養箱中培養一晩,使Ba/F3細胞所分泌之小鼠抗膜蛋白質抗體經由連通孔而與第二基板上之膜蛋白質穩定表現CHO-DG44細胞進行反應。 繼而,利用添加有FBS之RPMI1640培養基將第二基板清洗3次。於添加有FBS之RPMI1640培養基中添加Alexa488標記goat抗小鼠IgG抗體(Life Technologies,#A11001)以將其稀釋成1/1000。將添加有Alexa488標記goat抗小鼠IgG抗體之RPMI1640培養基添加至第二基板上,使其與小鼠抗膜蛋白質抗體反應1小時。利用添加有FBS之RPMI1640培養基將第二基板清洗3次,利用OLYMPUS製造之CKX41進行觀察。 將自構造體第二基板側觀察到之螢光像示於圖14。檢測第二基板上之膜蛋白質穩定表現CHO-DG44細胞之綠色螢光訊號,特定經紅色螢光色素染色之第一基板上之小鼠抗膜蛋白質抗體穩定表現Ba/F3細胞。 藉由以上步驟可實施如下之細胞之選別方法,該細胞之選別方法係自複數個細胞中選別分泌出分泌物之目標細胞者,並且其包括:步驟A,其係使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上述細胞捕捉至凹部內,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使上述細胞分泌上述分泌物,使上述分泌物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之上述分泌物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步驟C,其係對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及步驟D,其係以上述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細胞。
1、2‧‧‧構造體4a、4b‧‧‧流路10a‧‧‧層10b‧‧‧層10A‧‧‧第三硬化性樹脂膜10B‧‧‧第二硬化性樹脂膜10‧‧‧第一基板11‧‧‧凹部12‧‧‧連通孔12a‧‧‧連通孔12b‧‧‧連通孔12c‧‧‧連通孔12d‧‧‧連通孔13‧‧‧蓄積部20‧‧‧第二基板21‧‧‧支持體(基板本體)21a‧‧‧層22‧‧‧支柱22a‧‧‧第一硬化性樹脂膜31‧‧‧第二支持體32‧‧‧基底膜B‧‧‧細胞C‧‧‧分泌物D‧‧‧膜蛋白質表現細胞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構造體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構造體之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構造體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圖。 圖4(a)~(d)係表示本發明之構造體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構造體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圖。 圖6(a)~(i)係對本發明之構造體之製造方法之一實施形態之步驟加以說明的圖。 圖7(a)、(b)係對本發明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之一實施形態之步驟加以說明的圖。 圖8係對本發明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之一實施形態之步驟加以說明的圖。 圖9係對本發明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之一實施形態之步驟加以說明的圖。 圖10(a)、(b)係對本發明之細胞之選別方法之一實施形態之步驟加以說明的圖。 圖11係表示實施例之結果的圖。 圖12係表示實施例之結果的圖。 圖13係表示實施例之結果的圖。 圖14係表示實施例之結果的圖。
10a‧‧‧層
10b‧‧‧層
11‧‧‧凹部
12‧‧‧連通孔
21‧‧‧支持體(基板本體)
22‧‧‧支柱
B‧‧‧細胞
Claims (21)
- 一種構造體,其係包含第一基板、及以與上述第一基板之一側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之第二基板者,並且上述第一基板於上述第一基板之另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上述第二基板具備支持上述第一基板之構件,並可具備上述分泌物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並蓄積之蓄積部,上述蓄積部係由與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具有親和性之物質之固定層所構成,並可與上述凹部相對應。
- 如請求項1之構造體,其中上述構造體係用於使上述細胞分散並將上述細胞捕捉至上述凹部中,且使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經由上述連通孔而蓄積於上述蓄積部中,並檢測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
- 如請求項1或2之構造體,其中上述凹部係其直徑為1~100μm,且具有經控制之上述連通孔,於上述連通孔為圓形之情形時,其直徑為10~2,000nm,於上述連通孔為柵狀之情形時,其寬度為10~2,000nm,於上述連通孔為格子狀之情形時,一邊為10~2,000nm,上述第一基 板之厚度為5~100μm。
- 如請求項1或2之構造體,其中上述構造體具有用以將非特異性地結合於上述蓄積部之物質去除之流路構造。
- 如請求項1或2之構造體,其中上述第一基板與上述第二基板之位置經固定。
- 如請求項1或2之構造體,其中上述細胞為抗體產生細胞。
- 如請求項1或2之構造體,其中上述蓄積部包含與上述分泌物具有親和性之活體分子表現細胞、或包含與上述分泌物具有親和性之活體分子、或包含與上述分泌物具有親和性之化合物。
- 一種構造體,其係包含第一基板,及以與上述第一基板之一側相對向之方式配置的、具備支持上述第一基板之構件、且可具備分泌出分泌物之第一細胞之細胞層的第二基板者;並且上述第一基板於上述第一基板之另一側開口,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之第二細胞的大小之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第一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上述第二細胞為對由上述第一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作出應答之細胞。
- 如請求項1或2之構造體,其中溶液可經由上述連通孔自第一基板向第二基板移動、及/或自第二基板向第一基板移動。
- 如請求項1或2之構造體,其中上述構造體之至少一部分含有包含(a)多官能環氧樹脂與(b)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聚合物。
- 如請求項10之構造體,其中上述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不具有細胞毒性及自身螢光。
- 如請求項10之構造體,其中上述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係經親水化處理。
- 一種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步驟1,其係於第一支持體上塗佈第一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一硬化性樹脂膜,藉而獲得第二基板;步驟2,其係於第二支持體上形成可溶解之基底膜,於該基底膜上塗佈第二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二硬化性樹脂膜,於該第二硬化性樹脂膜上形成連通孔圖案,而獲得形成有連通孔圖案之支持層;步驟3,其係於上述支持層上塗佈第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而形成第三硬化性樹脂膜,於該第三硬化性樹脂膜上形成凹部圖案,而獲得形成有凹部圖案之第一基板;步驟4,其係將上述基底膜溶解而自上述第二支持體剝離上述第一基板;及 步驟5,其係使上述第一基板與上述第二基板接合。
- 如請求項13之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步驟1中,將上述第一硬化性樹脂膜曝光後進行顯影而獲得形成有連通孔圖案之支持層。
- 如請求項13或14之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步驟2中,將上述第二硬化性樹脂膜曝光後進行顯影而獲得形成有具有上述連通孔之上述凹部圖案之第一基板。
- 如請求項13或14之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步驟4中,將該第一硬化性樹脂膜曝光後進行顯影而獲得形成有支柱圖案之第二基板。
- 一種細胞之選別方法,其係自複數個細胞中選別分泌出分泌物之目標細胞者,並且其包括:步驟A,其係使細胞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上述細胞捕捉至凹部內,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之大小之上述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可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使上述細胞分泌上述分泌物,使上述分泌物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之上述分泌物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步驟C,其係對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及步驟D,其係以上述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細胞。
- 如請求項17之細胞之選別方法,其中上述細胞為抗體產生細胞。
- 一種目標細胞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藉由如請求項17或18之細胞之選別方法所特定之目標細胞回收。
- 一種分泌物之生產方法,其包括:步驟a,其係使預先取得之可分泌出所需分泌物之細胞群分散於第一基板上並將細胞捕捉至凹部內,該第一基板具備複數個具有可捕捉一單位細胞的大小之上述凹部,且於上述凹部之至少一部分中,具備將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連通、且具有由上述細胞分泌出之分泌物移動的大小之連通孔;步驟b,其係使上述細胞分泌上述分泌物,使上述分泌物自上述連通孔移動,使經由上述連通孔移動之上述分泌物蓄積於第二基板之蓄積部中;步驟c,其係對上述蓄積部中發生之變化進行檢測;步驟d,其係以上述檢測結果作為指標而特定目標細胞;及步驟e1或步驟e2,步驟e1係藉由回收上述目標細胞並進行培養而生產分泌物,步驟e2係選殖於上述目標細胞中編碼上述分泌物之聚核苷酸,以上述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分泌物。
- 如請求項20之生產方法,其中於上述步驟e2中,於進而將所選殖之聚核苷酸進行修飾後,以該經修飾之聚核苷酸表現之方式培養其他宿主細胞,藉此生產分泌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92311 | 2015-09-29 | ||
JP??2015-192311 | 2015-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13764A TW201713764A (zh) | 2017-04-16 |
TWI724028B true TWI724028B (zh) | 2021-04-11 |
Family
ID=5842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31002A TWI724028B (zh) | 2015-09-29 | 2016-09-26 | 基板、構造體、構造體之製造方法、細胞之選別方法、細胞之製造方法、及分泌物之生產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59175B2 (zh) |
EP (1) | EP3357998A4 (zh) |
JP (2) | JP6599472B2 (zh) |
KR (1) | KR102713290B1 (zh) |
TW (1) | TWI724028B (zh) |
WO (1) | WO201705723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3671B (zh) * | 2021-07-09 | 2023-02-21 | 中國醫藥大學 | 細胞治療用生物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205759A (ja) * | 2016-05-17 | 2017-11-24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分離デバイス |
JP6623304B2 (ja) * | 2016-09-29 | 2019-12-18 |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 ノズル位置計測方法及び回収システム |
JP6735349B2 (ja) | 2016-09-29 | 2020-08-05 |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 微粒子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システム |
EP3553158A4 (en) * | 2016-12-07 | 2020-07-22 |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 PARTICULATE CATCHING DEVICE |
WO2018179735A1 (ja) * | 2017-03-28 | 2018-10-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細胞の生産能力を分析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細胞の生産能力を分析するための装置、細胞の生産能力を分析する方法及び細胞の生産能力を分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JP7045924B2 (ja) | 2018-05-11 | 2022-04-01 |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 細胞捕捉用フィルター膜及びその使用 |
US20210205810A1 (en) * | 2018-05-30 | 2021-07-08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Microfluidic fil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sociation of tissue and cell aggregates and enrichment of single cells |
JP2020044499A (ja) * | 2018-09-19 | 2020-03-26 |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 フィルタ膜及び該フィルタ膜を用いた濾過方法 |
WO2020090856A1 (ja) * | 2018-11-02 | 2020-05-07 |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 粒子捕捉デバイスおよび粒子捕捉方法 |
US11357787B2 (en) | 2019-02-18 | 2022-06-14 | Nb Health Laboratory Co., Ltd. | Method for selecting cells, method for producing nucleic acid, method for producing recombinant cells, method for producing target substance, method for producing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reagent |
CN114466919B (zh) | 2019-09-30 | 2024-09-24 |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细胞筛选器件及细胞筛选试剂盒 |
TWI840618B (zh) * | 2019-09-30 | 2024-05-01 | 日商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細胞篩選裝置及細胞篩選套組 |
TW202130803A (zh) * | 2019-09-30 | 2021-08-16 | 日商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分泌物產生細胞的篩選方法、及分泌物產生細胞的篩選套組 |
CN114727784A (zh) | 2019-11-26 | 2022-07-08 | 株式会社理光 | 生物计量信息显示装置、方法和程序 |
WO2021256452A1 (ja) * | 2020-06-15 | 2021-12-23 |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細胞培養用シリコーンゴムシート及び細胞培養用容器 |
US20240034973A1 (en) * | 2020-12-02 | 2024-02-01 | Ushio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Culture vessel, and method of using culture vessel |
JP2022134243A (ja) * | 2021-03-03 | 2022-09-15 |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 評価用器具及び評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50260A2 (en) | 2000-12-20 | 2002-06-27 | Altana Pharma Ag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ecreted proteins ans the production of arrays of proteins |
TW201400618A (zh) * | 2012-05-14 | 2014-01-01 |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 癌細胞捕捉金屬過濾器、癌細胞捕捉金屬過濾器薄片、癌細胞捕捉裝置、及該等之製造方法 |
WO2014007190A1 (ja) * | 2012-07-03 | 2014-01-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細胞展開用デバイスおよび希少細胞の検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89292A (zh) | 1975-02-03 | 1976-08-04 | ||
IL68507A (en) | 1982-05-10 | 1986-01-31 | Univ Bar Ila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ell selection |
JP2662215B2 (ja) | 1986-11-19 | 1997-10-0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細胞保持装置 |
JPH0234597A (ja) | 1988-07-26 | 1990-02-05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水平ブリッジマン法によるGaAs単結晶の成長方法 |
GB9812783D0 (en) * | 1998-06-12 | 1998-08-12 | Cenes Ltd | High throuoghput screen |
US20040018615A1 (en) * | 2000-08-02 | 2004-01-29 | Garyantes Tina K. | Virtual wells for use in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ssays |
US7413868B2 (en) | 2003-11-05 | 2008-08-19 | Trellis Bioscience, Inc. | Use of particulate labels in bioanalyte detection methods |
JP4679197B2 (ja) * | 2005-03-25 | 2011-04-27 | 株式会社東芝 | 微生物分離装置 |
WO2007035633A2 (en) * | 2005-09-16 | 2007-03-29 | President &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 Screening assays and methods |
JP4148367B1 (ja) * | 2007-08-02 | 2008-09-10 | 富山県 | 細胞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JP2010281595A (ja) * | 2009-06-02 | 2010-12-16 | Olympus Corp | リガンド分子の検出方法 |
CN104884605B (zh) | 2012-08-24 | 2018-05-18 | 耶鲁大学 | 用于高通量多重检测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
JP2014110785A (ja) * | 2012-11-12 | 2014-06-19 | Nagoya Univ | 生理活性物質を分泌及び/又は表面提示する細胞の1細胞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イムノチャンバー |
JP6399769B2 (ja) * | 2013-04-25 | 2018-10-03 |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 細胞培養基材及びパターン化された培養細胞の培養方法 |
US10022659B2 (en) | 2013-07-24 | 2018-07-17 | Aichi Prefecture | Device for isolating periphery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or rare cells, and method of isolating periphery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or rare cells |
-
2016
- 2016-09-26 US US15/764,225 patent/US1135917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9-26 KR KR1020187009300A patent/KR10271329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9-26 WO PCT/JP2016/078184 patent/WO20170572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9-26 EP EP16851405.7A patent/EP3357998A4/en active Pending
- 2016-09-26 TW TW105131002A patent/TWI724028B/zh active
- 2016-09-26 JP JP2017543237A patent/JP659947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01 JP JP2019181550A patent/JP6888063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50260A2 (en) | 2000-12-20 | 2002-06-27 | Altana Pharma Ag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ecreted proteins ans the production of arrays of proteins |
TW201400618A (zh) * | 2012-05-14 | 2014-01-01 |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 癌細胞捕捉金屬過濾器、癌細胞捕捉金屬過濾器薄片、癌細胞捕捉裝置、及該等之製造方法 |
WO2014007190A1 (ja) * | 2012-07-03 | 2014-01-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細胞展開用デバイスおよび希少細胞の検出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3671B (zh) * | 2021-07-09 | 2023-02-21 | 中國醫藥大學 | 細胞治療用生物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
US11969727B2 (en) | 2021-07-09 | 2024-04-30 |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 Tumor microenvironment on chip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80058732A (ko) | 2018-06-01 |
WO2017057234A1 (ja) | 2017-04-06 |
JP6888063B2 (ja) | 2021-06-16 |
JP6599472B2 (ja) | 2019-10-30 |
TW201713764A (zh) | 2017-04-16 |
US20180282677A1 (en) | 2018-10-04 |
JPWO2017057234A1 (ja) | 2018-05-10 |
EP3357998A1 (en) | 2018-08-08 |
JP2019213566A (ja) | 2019-12-19 |
EP3357998A4 (en) | 2019-06-12 |
KR102713290B1 (ko) | 2024-10-04 |
US11359175B2 (en) | 2022-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24028B (zh) | 基板、構造體、構造體之製造方法、細胞之選別方法、細胞之製造方法、及分泌物之生產方法 | |
JP6825065B2 (ja) | 分泌物の多細胞アッセイにおける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
US9977017B2 (en) | Apparatus for screening cells | |
CA2789761C (en) | Array of micromolded structures for sorting adherent cells | |
WO2017177839A1 (zh) | 一种超疏水微坑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JP4064631B2 (ja) | 細胞に基づく検定に用いる微細加工された装置 | |
EP2593229B1 (en) | Direct clone analysis and selection method | |
Zhu et al. | A microdevice for 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T-cell-secreted cytokines | |
CN109154017B (zh) | 细胞分泌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 |
US11391673B2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encoded hydrogel particles, and encoded hydrogel particles prepared thereby | |
US11612891B2 (en) | Filter film and use thereof | |
US2023017344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hase droplet generation for generating shaped particles and uses thereof | |
US20220381768A1 (en) | Method for screening secretion-producing cells and kit for screening secretion-producing cells | |
Bae et al. | Double-Sided Microwells with a Stepped Through-Hole Membrane for High-Throughput Microbial Assays | |
CN112798785A (zh) | 一种可实现细胞捕获与多指标生物分析的芯片与应用 | |
Ekert et al. | 14 Integration of the | |
Noe | Structural Smart Hydrogels-Enhancing the Sensitivity for Single-Cell Secretomic Analysis | |
Benavente-Babace et al. | A Versatile Microfabricated Platform for Single-Cell Studies | |
O'Reilly |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biomedical platform technologies for improve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