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2404B - 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2404B
TWI722404B TW108110884A TW108110884A TWI722404B TW I722404 B TWI722404 B TW I722404B TW 108110884 A TW108110884 A TW 108110884A TW 108110884 A TW108110884 A TW 108110884A TW I722404 B TWI722404 B TW I7224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section
sewing
tubular knitted
guide nee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5817A (zh
Inventor
詹孟勳
Original Assignee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0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2404B/zh
Priority to US16/542,011 priority patent/US1110502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35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5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2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240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23/007Sewing units for assembling parts of knitted panties or closing the stocking toe part
    • D05B23/009Toe clos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23/007Sewing units for assembling parts of knitted panties or closing the stocking toe par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包含一機體、二縫針、 一導紗針以及一剪切單元,機體的前側具有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基座,二縫針分別可樞轉地與二基座連接,二縫針的樞轉活動路徑相互正交,導紗針的一第一段可調整地設置在其中一基座,導紗針相對第一段設置的一第二段沿著一軸向方向延伸,剪切單元可樞轉地連接具有導紗針的基座,其特徵在於:剪切單元的一剪切方向與導紗針的軸向方向平行;藉由剪切單元將鏈式縫線勾至一剪切點進行剪切,當剪切單元勾拉鏈式縫線時,使鏈式縫線呈現緊繃狀態,達成讓鏈式縫線更易被裁斷的功效。

Description

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織襪機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
請參閱圖1至圖3,習知的縫織或鉤織頭如圖1所示,其本身包括一對縫針11,該對縫針11可彼此同步地沿相應致動路徑移動,並彼此協作以在一導紗針12上形成一鏈式縫線。
該對縫針11具有彎曲形狀,並設有靠近其梢部的眼並穿有相應紗線,縫針11通過與末梢相對定位的端部固定到可致動以繞其自身軸線擺動的桿,從而讓該對縫針11的運動彼此同步。
其中一個縫針11的運動方向係於一第一致動平面上,另一個縫針11的運動方向係於大致垂直於第一致動平面的一第二致動平面上,該對縫針11的運動路徑彼此相交,並在靠近交點處開始形成鏈式縫線。
導紗針12靠近該對縫針11的相交處用以支撐鏈式縫線,導紗針12使鏈式縫線末梢沿箭頭表示的行進方向縫織或鉤織物件。更具體來說,該對縫針11在其運動時穿入導紗針12的一側,並由箭頭指示的方向路徑行進並與管狀針 織物件的開口配合,進而在導紗針12的末梢縫合管狀針織物件,以完成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藉此,在導紗針12上形成鏈式縫線,縫針11持續縫織進而使鏈式縫線從導紗針12的梢部逐漸脫離。
縫織或鉤織頭還包括一剪切單元13,剪切單元13設置於靠近該對縫針11的路徑的交點,即靠近該對縫針11的路徑的交點或靠近鏈式縫線的形成點。
具體來說,剪切單元13可靠近導紗針12的梢部與鏈式縫線配合進行剪切。
較佳地,剪切單元13是剪刀並作用在垂直於導紗針12的梢部,並設置於鏈式縫線走向的切割平面上,切割平面朝向導紗針12的梢部並設置距離梢部大致1mm至10mm之間。
導紗針12走向大致垂直於縫織針的致動平面,且剪切單元13的切割平面即剪刀打開和閉合的平面大致與致動平面平行。
剪切單元13大致由一第一臂131和一第二臂132構成,第一臂131具有一互補刃1311,第二臂132由第一臂131支撐並具有面向互補刃1311的剪切刃1321,第一臂131和第二臂132的其中一端樞接使其能夠相對彼此樞轉。
第一臂131由一支撐塊14支撐,使其可沿大致垂直於管狀針織物件的行進方向移動。
在縫織或鉤織操作期間,剪切單元13保持在停止作用位置並遠離導紗針12,在縫織或鉤織操作結束時,剪切單元13從停止作用位置過渡到如圖2中所示的切割位置,同時致動剪切單元13朝向鏈式縫線裁斷而顯示如圖3的狀態。
由前述可以得知,由於纏繞於導紗針12上的鏈式縫線是從導紗針12的末梢引出,故剪切單元13必須在垂直於鏈式縫線的位置進行剪切,為了將剪切單元13設置在垂直剪切鏈式縫線的位置,一般會在機體上預留一剪切空間,導致機體的體積龐大。
更甚者,由於鏈式縫線僅是纏繞於導紗針12上,容易導致鏈式縫線脫出導紗針12,因此不能夠將鏈式縫線繃緊,而鏈式縫線呈鬆釋狀態,在剪切的過程中較困難而常出現未確實剪斷的情況。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於,解決針織機的機體須預留裝設剪切裝置位置的缺陷,進而縮小針織機的體積。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於,解決紗線進行剪切時無法緊繃致使無法確實地被裁斷的缺陷,進而提升剪切的效率。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為一種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包含一機體、二縫針、一導紗針以及一剪切單元,該機體的前側具有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基座,該二縫針分別可樞轉地與該二基座連接,該二縫針的樞轉活動路徑係相互正交,該導紗針的一第一段係可調整地設置在其中一基座,該導紗針相對該第一段的一第二段係沿著一軸向方向延伸,該剪切單元可樞轉地連接具有該導紗針的該基座,其特徵在於:該剪切單元的一剪切方向係與該導紗針的軸向方向平行。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為一種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包含一機體、二縫針、一導紗針,以及一剪切單元,該機體的前側係具有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基座,該二縫針分別可樞轉地與該二基座連接,該二縫針的樞轉活動路徑係相互正交,該導紗針的一第一段係可調整地設置在其中一基座,該 導紗針相對該第一段的一第二段係朝向另一基座的方向延伸,該剪切單元可樞轉地連接具有該導紗針的該基座,其特徵在於:該剪切單元係相對具有該導紗針的該基座而可樞轉地分別位在一待機位置以及一作動位置;當該剪切單元在該待機位置時,該剪切單元係遠離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當該剪切單元在該作動位置時,該剪切單元係接近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另有一種使用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方法,包含:一勾線步驟:該剪切單元勾拉一鏈式縫線至一剪切點,該剪切點係遠離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的該尾端;以及一剪線步驟:在該剪切點將該鏈式縫線進行剪切。
習知
11:縫針
12:導紗針
13:剪切單元
131:第一臂
1311:互補刃
132:第二臂
1321:剪切刃
14:支撐塊
本發明
100:縫合剪切裝置
20:機體
21:第一基座
22:第二基座
30:導紗針
31:第一段
32:第二段
33:連接段
40:縫針
50:剪切單元
51:殼體
511:剪切臂
5111:固定面
52:剪切件
521:第一剪切刃
53:勾件
531:滑移孔
5311:第一端
5312:第二端
532:勾槽
533:第二剪切刃
534:端面
535:導斜面
54:驅動件
541:底座
5411:卡制槽
542:彈性件
543:氣管
55:彈片
60:動力單元
61:驅動桿
62:限位塊
621:卡制孔
70:上蓋
71:調節孔
72:長凹槽
73:緊迫孔
81:前進步驟
82:縫織步驟
83:縫線調整步驟
84:第一次半退位步驟
85:剪切定位步驟
86:勾線步驟
87:剪線步驟
88:第二半退位步驟
89:剪切復位步驟
91:鎖固栓
92:固定栓
93:緊迫栓
94:卡制栓
C:剪切方向
K:管狀針織物件
S:鏈式縫線
S1:第一線段
S21:尾端
M1:作動位置
M2:待機位置
P1:收勾狀態
P2:出勾狀態
Q1:剪切點
Q2:形成點
Q3:交叉點
S2:第二線段
X:軸向方向
Z:調節方向
圖1 為習知縫織機的縫織或鉤織頭局部立體圖。
圖2 為習知縫織機的剪切裝置剪切前側視圖。
圖3 為習知縫織機的剪切裝置剪切後側視圖。
圖4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立體圖。
圖5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分解圖。
圖6A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俯視圖。
圖6B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狀態之俯視圖。
圖7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勾件及剪切件共同界定出剪切點之局部放大圖。
圖8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剪切單元於待機位置之立體圖。
圖9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剪切單元於作動位置而勾件伸出並使鏈式縫線被導斜面導引之立體圖。
圖10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剪切單元為出勾狀態且鏈式縫線掉落溝槽內之立體示意圖。
圖11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勾件將鏈式縫線勾至剪切點進行剪切之立體示意圖。
圖12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蓋體於第一位置的俯視圖。
圖13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蓋體於第二位置的俯視圖。
圖14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導紗針轉動之示意圖。
圖15 為本發明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之使用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請同時參閱圖4至圖14,本發明為一種管狀針織物件K的縫合剪切裝置100,包含一機體20、一導紗針30、二縫針40以及一剪切單元50。
機體20的前側具有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基座,定義其中一個基座為一第一基座21,另一個基座為一第二基座22。
導紗針30至少具有一第一段31以及一第二段32,導紗針30的第一段31係可調整地設置在第二基座22,導紗針30相對該第一段31的一第二段32係沿著一軸向方向X(如圖4所示)延伸。
二縫針40分別可樞轉地與第一基座21連接,二縫針40的樞轉活動路徑相互正交並在導紗針30的第二段32處形成一鏈式縫線(chain stitch)S,鏈式縫線S係朝遠離導紗針30之第一段31的方向形成並用以縫合一管狀針織物件K,所述的管狀針織物件K係可為一襪體,例如運動襪、絲襪等,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鏈式縫線S具有一第一線段S1及一第二線段S2,第一線段S1位於導紗針30的第二段32上,詳而言之,第一線段S1係環套在導紗針30的第二段32上,而第二線段S2則係朝遠離導紗針30之第一段31的方向脫離導紗針30,而當二縫針40對管狀針織物件K縫合完成時,第一線段S1遠離第一線段S2方向的一尾端S21係連接管狀針織物件K,且第二線段S2呈現一緊繃狀態。
剪切單元50可樞轉地連接於第二基座22,且剪切單元50具有一殼體51、一剪切件52以及一勾件53,殼體51與一動力單元60連接,藉由動力單元60的帶動,使殼體51靠近或遠離機體20及導紗針30,較佳者,動力單元60係帶動殼體51以弧型路徑移動,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動力單元60帶動殼體51靠近導紗針30時,剪切單元50處於一作動位置M1,而當動力單元60帶動殼體51遠離導紗針30時,剪切單元50處於一待機位置M2;殼體51沿著軸向方向X朝向第二基座22延伸有一剪切臂511,剪切臂511具有一固定面5111,當剪切單元50於作動位置M1時,固定面5111面向導紗針30,剪切件52固設於固定面5111上,且剪切件52背向殼體51的一側具有一第一剪切刃521,勾件53上沿著軸向方向X貫設一滑移孔531,滑移孔531具有接近第一基座21的一第一端5311,以及較第一端5311遠離第一基座21的一第二端5312,勾件53透過一鎖固栓91穿設滑移孔531並鎖設於剪切臂511上且與剪切件52貼合,而勾件53能夠沿著滑移孔531開設的方向於軸向方 向X上反復滑動;當第一端5311靠抵於鎖固栓91時,勾件53處於一收勾狀態P1,而當第二端5312靠抵於鎖固栓91時,勾件53處於一出勾狀態P2;勾件53的一側凹設有一勾槽532,勾件53更具有朝向勾槽532方向的一第二剪切刃533,當勾件53處於出勾狀態P2時,第二剪切刃533朝向第一剪切刃521,而當勾件53處於收勾狀態P1時,第一剪切刃521與第二剪切刃533相切並定義出一剪切點Q1,剪切點Q1遠離尾端S21,且勾件53朝向剪切件52移動的方向定義為一剪切方向C,剪切方向C與導紗針30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某些實施例中,剪切點Q1與尾端S21之間相距3mm至15mm。
特別的是,勾件53具有一端面534及一導斜面535,當剪切單元50於作動位置M1時,端面534面向位在第一基座21的縫針40,導斜面535的其中一端連接端面534的一端,導斜面535的另一端連接至勾槽532,導斜面535用以將鏈式縫線S導引至勾槽532內。
值得一提的是,導紗針30還具有一連接段33,連接段33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段31及第二段32,第一段31與第二段32分別沿著軸向方向X延伸並相互間隔,連接段33的軸向延伸方向係與第一段31及第二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意即,第一段31與第二段32係相互平行且相互間隔,且不在同一直線上,而連接段33的軸向延伸方向係第一段31及第二段32的軸向延伸方向正交(垂直)。
其次,請參閱圖6A,二縫針40於導紗針30的第二段32上形成鏈式縫線S的位置定義為一形成點Q2,則形成點Q2、尾端S21以及剪切點Q1共同形成一三角形,較佳者,所述形成點Q2、尾端S21以及剪切點Q1共同形成的三角形係為一鈍角三角形,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另有一定義,請參閱圖6B,二縫針40樞轉活動路徑的交會處定義為一交叉點Q3,交叉點Q3、尾端S21以及剪切點Q1共同形成一三角形,較佳者,所述交叉點Q3、尾端S21以及剪切點Q1共同形成的三角形係為一鈍角三角形,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更佳的是,第二基座22上設有一上蓋70,上蓋70開設一調節孔71、一長凹槽72以及一緊迫孔73,調節孔71係沿著一調節方向Z(如圖4所示)開設的長型孔,調節方向Z的延伸與軸向方向X的延伸相交(如圖4所示),且調節孔71具有靠近以及遠離剪切單元50的相對二端,一固定栓92穿過調節孔71固定於第二基座22上,長凹槽72開設於上蓋70朝向第一基座21的一側,且長凹槽72的縱切面係大致呈矩形;導紗針30的第一段31伸入長凹槽72內,一緊迫栓93穿過緊迫孔73抵緊導紗針30的第一段31;意即,利用長凹槽72的矩形縱切面以及導紗針30的第一段31的圓形周圓而相互緊迫固定,藉此以避免導紗針30的第一段31轉動與滑動。
在某些實施例中,動力單元60具有沿著調節方向Z反復位移的一驅動桿61、樞接於第二基座22及驅動桿61的一限位塊62,限位塊62具有一卡制孔621,以供殼體51穿設固定,且二卡制栓94貫設限位塊62及殼體51並穿入至殼體51內;殼體51內還設有一驅動件54,在某些實施例中,驅動件54為一氣壓驅動件(例如氣壓缸),驅動件54具有一底座541以及一彈性件542,底座541裝設於殼體51內,並具有朝向剪切件52的一卡制槽5411,勾件53相對勾槽532的一端部卡制固定於卡制槽5411內,而彈性件542其中一端靠抵於二卡制栓94,彈性件542的另一端則固定於底座541上,殼體51上另組設一氣管543,係與殼體51內部連通,藉由自氣管543輸入或輸出氣體至殼體51內的空間,以推動位在殼體51內之空間的底座541能夠於殼體51內沿著軸向方向X反復滑動。
最後,勾件53其中一面還設置有一彈片55,使勾件53夾持於彈片55及剪切件52之間,藉由鎖固栓91貫設剪切臂511、剪切件52、勾件53及彈片55而將其組合在一起,再藉由彈片55使勾件53緊抵剪切件52,令第一剪切刃521及第二剪切刃533確實相接,以形成剪切點Q1並有效剪切鏈式縫線S。
以上為本發明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組態及其連接關係,本發明之使用方式如下所述。
請參與圖15,前述的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之使用方法包含:
一前進步驟81:機體20朝向管狀針織物件K的位置移動一前進距離,使機體20移動至能夠對管狀針織物件K進行加工的位置。
一縫織步驟82:二縫針40相互樞轉活動並縫合管狀針織物件K,且剪切單元50處於待機位置M2,勾件53處於收勾狀態P1。
一縫線調整步驟83:轉動管狀針織物件K,使與管狀針織物件K相連接的鏈式縫線S的第二段32呈一鬆弛狀態。
一第一次半退位步驟84:機體20朝向遠離管狀針織物件K的方向移動一第一半退位距離,第一半退位距離的位移距離小於前進距離,此時鏈式縫線S的第二段32呈一緊繃狀態。
一剪切定位步驟85:將剪切單元50從待機位置M2移動至作動位置M1,氣管543輸入氣體至殼體51內,使勾件53沿著軸向方向X滑出殼體51,滑出的過程中,鏈式縫線S沿著導斜面535滑移至勾槽532內。
一勾線步驟86:氣管543輸出氣體,藉由彈性件542推抵底座541帶動勾件53朝向殼體51內滑動,使剪切單元50勾拉鏈式縫線S至剪切點Q1,並使鏈式縫線S的第二線段S2持續呈現緊繃狀態。
一剪線步驟87:勾件53持續朝向殼體51內滑動,藉由勾件53帶動鏈式縫線S於剪切點Q1上裁斷。
第二半退位步驟88:機體20朝遠離管狀針織物件K的方向移動一第二半退位距離,第一半退位距離與第二半退位距離的總和等於前進距離。
一剪切復位步驟89:剪切單元50從作動位置M1移動至待機位置M2。
特別的是,請參閱圖12及圖13所示,當使用者欲調整導紗針30與剪切單元50之間的距離時,能夠先鬆釋固定栓92,再沿著調節方向Z移動上蓋70,使上蓋70接近或遠離剪切單元50,而導紗針30則會隨著上蓋70接近或遠離剪切單元50,調節完畢後,使用者再鎖緊固定栓92以固定上蓋70,藉此,以適應不同管徑大小的管狀針織物件K的縫合與剪切。
請參閱圖14,當使用不同材質的紗線而欲調整導紗針30的角度時,能夠先鬆釋緊迫栓93,使導紗針30能夠以第一段31的軸心為圓心樞轉,進而調節導紗針30的角度,調節完畢後,使用者再鎖緊緊迫栓93以固定導紗針30,藉此以適應不同材質的紗線以及調整紗線的緊繃程度。
本發明在剪切鏈式縫線S時,能夠藉由勾件53將鏈式縫線S勾至剪切點Q1進行剪切,當勾件53勾拉鏈式縫線S時,使鏈式縫線S呈現緊繃狀態,進而讓鏈式縫線S更確實地且更容易地被裁斷。
更佳的是,本發明是藉由勾件53勾住鏈式縫線S進行裁斷,因此不須在鏈式縫線S的垂直方向上設置剪切裝置,而能夠設置於機體20的一側,再將鏈式縫線S勾至剪切點Q1進行裁斷,無需於機體20中預留裝設剪切裝置的空間,進而達成縮小機體20的體積之功效。
最後,剪切單元50及導紗針30都設置於第二基座22上,勾件53勾拉鏈式縫線S的方向與鏈式縫線S脫出導紗針30的方向相反,因此鏈式縫線S不會因為拉扯而脫離導紗針30,進而達成防止鏈式縫線S脫出導紗針30的功效。
100:縫合剪切裝置
20:機體
21:第一基座
22:第二基座
30:導紗針
40:縫針
50:剪切單元
51:殼體
511:剪切臂
52:剪切件
53:勾件
532:勾槽
534:端面
535:導斜面
543:氣管
55:彈片
60:動力單元
70:上蓋
91:鎖固栓
92:固定栓
93:緊迫栓
X:軸向方向
Z:調節方向

Claims (17)

  1. 一種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包含一機體、二縫針、一導紗針以及一剪切單元,該機體的前側具有相互間隔設置的二基座,該二縫針分別可樞轉地與該二基座連接,該二縫針的樞轉活動路徑係相互正交,該導紗針的一第一段係可調整地設置在其中一基座,該導紗針相對該第一段的一第二段係沿著一軸向方向延伸,該剪切單元可樞轉地連接具有該導紗針的該基座,其特徵在於: 該剪切單元的一剪切方向係與該導紗針的軸向方向平行。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其中,該剪切單元具有一剪切點,該剪切點遠離該第二段的一尾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其中,該二縫針在相互正交的樞轉活動路徑上係在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形成一鏈式縫線,以縫合一管狀針織物件,該鏈式縫線係朝遠離該導紗針的該第一段的方向形成,使該鏈式縫線形成一第一線段以及一第二線段,該第一線段係維持在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上,該第二線段係離開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該第二線段遠離該第一線段的一尾端係連接以完成縫合的該管狀針織物件,並將該第二線段調整至一緊繃狀態,該剪切單元係將該鏈式縫線呈該緊繃狀態的該第二線段勾拉至一剪切點進行剪切,該剪切點係遠離該第二段的一尾端。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其中,該導紗針更包括一連接段,該連接段的兩端係分別連接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的軸向延伸方向係相互間隔且相互平行,該連接段的軸向延伸方向係與該第一段及該第二的的軸向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其中,該剪切單元具有一剪切點,該剪切點遠離該第二段的一尾端,該二縫針在相互正交的樞轉活動路徑上係在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形成一鏈式縫線,該鏈式縫線的形成點、該尾端以及該剪切點係形成一三角形。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其中,該剪切單元具有一剪切點,該剪切點遠離該第二段的一尾端,該二縫針沿著相互正交之樞轉活動路徑的交叉點、該尾端以及該剪切點係形成一三角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其中,該二基座中的其中一個為一第一基座,另一個為一第二基座,該剪切單元可樞轉地連接於該第二基座,該剪切單元具有一殼體、一剪切件以及一勾件,該殼體與一動力單元連接,該殼體沿著該軸向方向朝向該第二基座延伸一剪切臂,該剪切臂具有一固定面,該剪切件固設於該固定面上,且背向該殼體的一側具有一第一剪切刃,該勾件凹設一勾槽,切該勾件具有朝向該勾槽的一第二剪切刃,該勾件上沿著該軸向方向貫設一滑移孔,該滑移孔具有接近該第一基座的一第一端,以及較該第一端遠離該第一基座的一第二端,該勾件透過一鎖固栓鎖設於該剪切臂上並與該剪切件貼合,當該第一端靠抵於該鎖固栓時,該勾件處於一收勾狀態,當該第二端靠抵於該鎖固栓時,該勾件處於一出勾狀態,當該勾件處於該出勾狀態時,該第二剪切刃朝向該第一剪切刃,當該勾件處於該收勾狀態時,該第一剪切刃與該第二剪切刃相切並定義出一剪切點,該勾件具有一端面及一導斜面,當該剪切單元於該作動位置時,該端面沿著該軸向方向延伸並朝向該縫針,該導斜面的其中一端連接該端面的一端,該導斜面的另一端連接至該勾槽的槽口。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其中,該剪切單元係相對具有該導紗針的該基座而可樞轉地分別位在一待機位置以及一作動位置;當該剪切單元在該待機位置時,該剪切單元係遠離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當該剪切單元在該作動位置時,該剪切單元係接近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
  9. 一種使用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方法,包含: 一勾線步驟:該剪切單元勾拉一鏈式縫線至一剪切點,該剪切點係遠離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的該尾端;以及 一剪線步驟:在該剪切點將該鏈式縫線進行剪切。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在該勾線步驟之前,更包括一剪切定位步驟,係將該剪切單元從一待機位置樞轉至一作動位置,該作動位置係接近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該待機位置係遠離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在該剪切定位步驟之前,更包括一縫織步驟,以分別可樞轉地設置在該二基座的二縫針縫合一管狀針織物件,該二縫針的樞轉活動路徑係相互正交,且在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形成該鏈式縫線,此時,該剪切單元係處於該待機位置。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該鏈式縫線係朝遠離該導紗針織該第一段的方向形成,使該鏈式縫線形成一第一線段以及一第二線段,該第一線段係維持在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上,該第二線段係離開該導紗針的該第二段,該第二線段遠離該第一線段的該尾端係連接以完成縫合的該管狀針織物件,此時,該剪切單元係處於該待機位置。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在該縫織步驟之前,更包括一前進步驟,該機體係朝向該管狀針織物件的方向移進一前進距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在該剪線步驟之後,更包括一剪切復位步驟,係將該剪切單元從該作動位置樞轉回復至該待機位置。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在該縫織步驟與該剪切定位步驟之間,更包括一第一次半退位步驟,係為該機體朝遠離該管狀針織物件的方向移動一第一半退位距離,該第一半退位距離係小於該前進距離,經由該第一次半退位步驟以使該鏈式縫線的該第二線段呈一緊繃狀態。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在該縫織步驟與該第一次半退位步驟之間,更包括一縫線調整步驟,係轉動該管狀針織物件使與該管狀針織物件相連接的該鏈式縫線的該第二段呈一鬆弛狀態。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在剪線步驟之後,更包括一第二半退位步驟,係為該機體朝遠離該管狀針織物件的方向在該第一半退位距離處再移動第二半退位距離,該前進距離係等於該第一半退位距離與該第二半退位距離的總和。
TW108110884A 2019-03-28 2019-03-28 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TWI722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884A TWI722404B (zh) 2019-03-28 2019-03-28 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US16/542,011 US11105029B2 (en) 2019-03-28 2019-08-15 Sewing or looping device for closing a tubular knitted art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884A TWI722404B (zh) 2019-03-28 2019-03-28 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5817A TW202035817A (zh) 2020-10-01
TWI722404B true TWI722404B (zh) 2021-03-21

Family

ID=7260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884A TWI722404B (zh) 2019-03-28 2019-03-28 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5029B2 (zh)
TW (1) TWI7224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666636U (zh) * 2022-10-24 2023-03-21 浙江博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剪线装置以及自动缝合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0365A (ja) * 2006-03-30 2007-10-18 Matsuzaki Matorikusu Techno:Kk 編機における給糸装置
CN104532491A (zh) * 2014-12-30 2015-04-22 浙江宝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针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CN106120132A (zh) * 2016-08-22 2016-11-16 石狮市宝翔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提花圆纬机夹剪纱线执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017974B (it) * 1974-08-07 1977-08-10 Rockwell Rimoldi Spa Dispositivo tagliafilo per filo di copertura di una macchina per cucire
IT1197008B (it) * 1986-07-28 1988-11-25 Complett Spa Tipo di punto a sopraggitto nonche'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la sua produzione
IT1265881B1 (it) * 1993-07-12 1996-12-12 Fabric & Mfg Principles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eseguire l'unione di due lembi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tessuto a maglia al termine della sua formazione
ITMI20081006A1 (it) 2008-05-30 2009-11-30 Lonati Spa Testa di cucitura o di rimagliatura, particolarmente per la chiusura automatizzata di manufatti tubolari a maglia in corrispondenza di una loro estremita' assiale.
TWI749282B (zh) * 2018-01-18 2021-12-11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縫合管狀針織物開口端之縫紉機及其編織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0365A (ja) * 2006-03-30 2007-10-18 Matsuzaki Matorikusu Techno:Kk 編機における給糸装置
CN104532491A (zh) * 2014-12-30 2015-04-22 浙江宝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针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CN106120132A (zh) * 2016-08-22 2016-11-16 石狮市宝翔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提花圆纬机夹剪纱线执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08746A1 (en) 2020-10-01
TW202035817A (zh) 2020-10-01
US11105029B2 (en)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2404B (zh) 管狀針織物件的縫合剪切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TW201932664A (zh) 縫合管狀針織物開口端之縫紉機及其編織方法
JPH09225163A (ja)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2009066191A (ja) 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9066191A5 (zh)
JP3499407B2 (ja)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3535353B2 (ja)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CN112176533B (zh) 管状针织物件的缝合剪切装置
JP3571576B2 (ja) 縫目ほつれ防止装置
JP3527835B2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007042B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TW201739980A (zh) 布料之縫製方法及雙環縫合縫紉機
US4174670A (en) Machines for securing textile fabrics one to another
JPH05115636A (ja) 輪形ボタン穴ミシンのためのルーパー糸供給装置
TR201910808A2 (tr) Boru biçimli bir örgü nesneyi kapatmak için dikiş veya ilmek atma cihazı.
JP2747765B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0233904A (ja) 多本針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針糸制御装置
CN205821687U (zh) 一种服装锁眼机
JPS6158683A (ja) パンテイストツキング製造装置
JP3571421B2 (ja) 一本針上飾り糸付き二重環縫目とその縫目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ミシン
TWM626200U (zh) 縫合裁切裝置
TWM467681U (zh) 車縫鏈目鎖線之勾切裝置
TWI565848B (zh) Sewing machine 's thread cutter and tangent method
JP2003245486A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6728041B2 (ja) ミシン、方法及び衣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