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0841B -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 Google Patents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0841B
TWI720841B TW109107879A TW109107879A TWI720841B TW I720841 B TWI720841 B TW I720841B TW 109107879 A TW109107879 A TW 109107879A TW 109107879 A TW109107879 A TW 109107879A TW I720841 B TWI720841 B TW I7208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racket
fixing
bicycle
ho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7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3757A (zh
Inventor
張鴻鵬
Original Assignee
張鴻鵬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鴻鵬 filed Critical 張鴻鵬
Priority to TW109107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084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0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084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3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75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種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包含有二個外側板、一下裝箱蓋板、一上裝箱蓋板、複數個固定扣與至少二個支架組,該下裝箱蓋板與該上裝箱蓋板係可摺凹成蓋子,各該外側板則可摺凹裝入該下裝箱蓋板與該上裝箱蓋板之間,並使用該固定扣固定,各該支架組係分別固定在二個該外側板內側,用於分別與一自行車的前叉及後叉固定,以利於將該自行車懸吊的容置在二個該外側板內側的容置空間中,以成為可以裝載自行車的箱子。

Description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係一用於裝載自行車車體,以利於運輸使用,尤其該自行車不須另拆龍頭,且該攜車箱可便於拆解組裝,提升物流效益。
自行車運動於世界各地盛行,更時常舉辦相關的賽事,而一些知名賽事也促使許多自行車愛好者趨之若鶩,然而自行車的運輸一直是相當令車主困擾的問題,尤其是造價不斐的自行車,在運輸過程中若受到一點的損傷,是每個車主不願碰上的情事。
自行車的龍頭上具有許多複雜的控制線路設計,尤其是比賽用自行車的設計更為精密,一般在運輸上,為了減少裝箱體積,會將該龍頭與把手拆下再進行裝箱,但該龍頭與把手在經過拆卸後,可能會影響控制線路的設計,許多車主對此有所疑慮而不願將該龍頭與把手拆卸,藉此,目前亦有針對不拆該龍頭與把手的運輸用車箱,在裝箱時,會將車輪拆下,再透過一體成型的底座支撐於自行車的前叉或後叉下方,使得自行車以正放的型式裝載於該車箱內,然而,每台自行車的車型不同,一體成型的底座無法適用在各種車型上,造成裝箱上的困擾,更多搭配各種車型的底座也使得整體生產成本提高,而且自行車在拆下車輪之後以正放的型式裝載於該車箱的情況下,該自行車的上方重心較重,使得在裝箱後,容易因重心不穩而側倒,造成碰撞,因此,使用上存在相當多缺失。
因此,本發明之車箱以多個部件可共同拆解組裝,可組裝出適於容置同時含有該自行車的龍頭、把手與車身的容置空間,並且利用懸吊的結構將自行車以倒放的型式裝載固定於該車箱內,透過懸吊的結構可輕易的針對不同車型調整尺寸,也可以變更裝箱後的重心,避免因重心不穩而側倒,來提升運輸使用上的便利性與安全性,如此為本發明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之解決方案。
本發明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包含有二個外側板、一下裝箱蓋板、一上裝箱蓋板、複數個固定扣與至少二個支架組:該外側板具有依序相接合的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一外擴摺面、一第三側面與一第四側面,分別在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相對位置處設有至少一側板固定孔,以及分別在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上、下方各設有至少一蓋板固定孔,當該第一側面、該第二側面、該外擴摺面、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之間的相接處摺凹後,二個該外側板相對的擺置,使得其中一個該外側板的該第一側面相貼於另一個該外側板的該第四側面,相對的,其中一個該外側板的該第四側面相貼於另一個該外側板的該第一側面,令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上的各該側板固定孔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兩個各該側板固定孔中,以將二個該外側板相對的固定,並於二個該外側板內形成一容置空間,而該外擴摺面可使得該容置空間相對於該第二側面的位置形成一較寬的龍頭容置區,而該容置空間相對於該第三側面的位置則形成一較窄的車身容置區;該下裝箱蓋板具有一可蓋合該容置空間底部的底面,在該底面相對於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邊緣分別延伸設有一下組裝面,在該底面相對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邊緣則分別延伸設有一下側面,且在相鄰於各該下側面的該下組裝面邊緣又分別延伸設有一下耳片,在各該下組裝面上開設有至少一與各該蓋板固定孔相對的下固定孔,在各該下側面與各該下耳片上則開設有至少一下組裝孔,各該下組裝面、各該下側面與各該下耳片的相接處摺凹後,各該下耳片可分別相貼於相鄰的各該下側面上,令各該下側面與各該下耳片上的各該下組裝孔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兩個各該下組裝孔中,使得各該下組裝面經各該下耳片而固定於各該下側面上後,可摺凹成為立體的蓋狀,並在該底面蓋合於該容置空間底部後,各該下固定孔可與各該蓋板固定孔分別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各該下固定孔與各該蓋板固定孔中,以將該下裝箱蓋板蓋合於該容置空間底部;該上裝箱蓋板具有一可蓋合該容置空間頂部的頂面,在該頂面相對於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邊緣分別延伸設有一上組裝面,在該頂面相對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邊緣則分別延伸設有一上側面,且在相鄰於各該上側面的該上組裝面邊緣又分別延伸設有一上耳片,在各該上組裝面上開設有至少一與各該蓋板固定孔相對的上固定孔,在各該上側面與各該上耳片上則開設有至少一上組裝孔,各該上組裝面、各該上側面與各該上耳片的相接處摺凹後,各該上耳片可分別相貼於相鄰的各該上側面上,令各該上側面與各該上耳片上的各該上組裝孔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兩個各該上組裝孔中,使得各該上組裝面經各該上耳片而固定於各該上側面上後,可摺凹成為立體的蓋狀,並在該頂面蓋合於該容置空間頂部後,各該上固定孔可與各該蓋板固定孔分別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各該上固定孔與各該蓋板固定孔中,以將該上裝箱蓋板蓋合於該容置空間頂部;該支架組係分別固定在相對於該龍頭容置區的二個該外側板內側與相對於該車身容置區的二個該外側板內側,且各該支架組係分別與一自行車的前叉及後叉固定,以利於將該自行車懸吊的容置在該容置空間中,而該自行車的龍頭係位於該龍頭容置區,該自行車的車身則係位於該車身容置區。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側面、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上方設有至少一提取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頂面上具有一上摺線,該上摺線將該頂面分設出一第一掀蓋區與一第二掀蓋區,當該上裝箱蓋板蓋合於該容置空間頂部時,該第一掀蓋區對應在該龍頭容置區,該第二掀蓋區對應在該車身容置區。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固定扣具有一可置入於各該側板固定孔、各該蓋板固定孔、各該下固定孔、各該下組裝孔、各該上固定孔或各該上組裝孔的中空狀框殼,該框殼其中一側的外圍向外凸設有一環狀的殼擋片,在該框殼的兩相對內側上分別連接有一第一活動片與一第二活動片,該第一活動片與該第二活動片可分別藉由與該框殼相連接的位置作為軸點而於該框殼內翻轉,在該第一活動片上一體形成有至少二個壓片,各該壓片相對於該第二活動片方向的外側延伸有一扣端,該第一活動片相對於該殼擋片的另一側則延伸有一第一外擋片,在該第二活動片相對於該第一活動片方向延伸有至少二個勾端,各該勾端可與各該扣端相扣合,該第二活動片相對於該殼擋片的另一側則延伸有一第二外擋片,以下就該固定扣的操作使用進行說明,在進行定位時,需要將兩個板子上的孔洞配置在相對應的位置,將該框殼置入在孔洞之中,使得該殼擋片可貼附於其中一個板子上,接著推動各該壓片將該第一活動片朝向相對於該殼擋片的另一個方向推,使得各該壓片可推動該勾端帶動該第二活動片一併朝同向推動,當該第一外擋片與該第二外擋片皆被推移並貼附在該殼擋片另一側的另一個板子上時,各該扣端可勾扣於各該勾端內側固定,以俾完成該固定扣的固定,反之,若要解除固定時,使用者係雙指同時抓取各該壓片,使得各該壓片同時朝一方向偏移變形在朝向該殼擋片方向拉回,進而致使各該扣端可脫離各該勾端,並令該第一外擋片與該第二外擋片皆脫離在該殼擋片另一側的另一個板子上,以俾完成該固定扣的鬆脫。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各該支架組分別具有至少二個安裝片、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與一鎖車元件,各該安裝片上開設有至少一微調孔,該第一支架的兩端分別樞設在二個該安裝片的各該微調孔上,而該第二支架又鎖固在該第一支架上,該第二支架上則鎖固該鎖車元件,二個該安裝片係用於分別固定在相對於該龍頭容置區的二個該外側板內側與相對於該車身容置區的二個該外側板內側,而該鎖車元件係分別與該自行車的前叉及後叉固定,本實施例中的前叉係透過該鎖車元件固定於該第二支架下方,而與該後叉相組裝的該鎖車元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係可增設一第三支架,並固定於該第二支架上方,該第三支架可拉開該第二支架與該後叉之間的距離,避免該後叉與該第二支架因距離太近而產生摩擦碰撞。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容置空間設有二個相對稱的內側板,各該內側板係於該容置空間內平貼於各該外側板,各該內側板係用於與各該支架組相組裝,各該安裝片係直接的固定在各該內側板上,將該自行車固定於各該支架組後,各該內側板、各該支架組與該自行車整組一併放入該容置空間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各該內側板、各該支架組與該自行車整組係可選擇性正放或倒放的放入該容置空間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內側板上開設有大量平均且整齊排列的安裝孔,各該安裝孔係用於鎖固該安裝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上、下方各設有至少一相對的側穿孔,該側穿孔用於組裝一鎖具,該鎖具具有一扣板與一繩體,該繩體的一端是設置在該扣板一側,將該繩體一端由其中一側該外側板上方的該側穿孔外部向內穿入,再由同側下方的該側穿孔內部向外穿出,接著由底部繞至另一側該外側板下方的該側穿孔外部向內穿入,再由同側上方的該側穿孔內部向外穿出,並於該上裝箱蓋板上方與該鎖具固定,再將該扣板與該鎖具卡固。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底面裝設有至少一滑輪裝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容置空間裝設有至少一緩衝組件使用,該緩衝組件係用於固定支撐該龍頭或該車身。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緩衝組件具有一緩衝體,該緩衝體的兩端分別組裝有側蓋,而各該側蓋係分別固定於各該外側板或各該內側板,該緩衝體表層係為緩衝材質,且該緩衝體內部設為中空,以利於在該緩衝體內置放拆裝零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二個該外側板、該下裝箱蓋板與該上裝箱蓋板係可連同該支架組一併收納於二個收納蓋件之間,各該收納蓋件上皆開設有複數個收納孔,在實施收納時,其中一個該外側板分別將該第一側面、該第二側面、該外擴摺面、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朝同一方向摺凹成渦漩狀,置放於其中一個該收納蓋件中,而該外側板之間便具有可供置放物品的空間,該下裝箱蓋板與該上裝箱蓋板皆可展開再對摺,對摺的該下裝箱蓋板、該上裝箱蓋板以及該支架組則可置入各該外側板之間形成的空間中,最後再將另一個收納蓋件覆蓋於上方,而各該外側板的各該蓋板固定孔可相對於各該收納孔,並使用該固定扣固定於各該蓋板固定孔與各該收納孔上,以完成收納作業。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側面的上、下方各設有至少一蓋板固定孔,設於該第一側面的各該蓋板固定孔係用於透過該固定扣與各該收納孔相固定。
有關於本發明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請參閱第1A、1B、1C、1D、2A、2B圖,分別為本發明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的立體示意圖以及內部結構剖面示意圖,如圖中所示,至少包含二個外側板1、一下裝箱蓋板2、一上裝箱蓋板3、複數個固定扣4與至少二個支架組5;
其中,該外側板1具有依序相接合的一第一側面11、一第二側面12、一外擴摺面13、一第三側面14與一第四側面15,分別在該第一側面11與該第四側面15的相對位置處設有至少一側板固定孔16,以及分別在該第一側面11、該第二側面12與該第三側面14的上、下方各設有至少一蓋板固定孔17(在實際使用上,並非該第一側面11、該第二側面12與該第三側面14皆有該蓋板固定孔17,可視使用的需求或規格限制對該蓋板固定孔17的位置與數量進行調整),又在該第二側面12與該第三側面14的上、下方各設有至少一相對的側穿孔18,以及該第一側面11、該第二側面12與該第三側面14的上方設有至少一提取部19,當該第一側面11、該第二側面12、該外擴摺面13、該第三側面14與該第四側面15之間的相接處摺凹後,二個該外側板1相對的擺置,使得其中一個該外側板1的該第一側面11相貼於另一個該外側板1的該第四側面15,相對的,其中一個該外側板1的該第四側面15相貼於另一個該外側板1的該第一側面11,令該第一側面11與該第四側面15上的各該側板固定孔16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4同時卡入兩個各該側板固定孔16中,以將二個該外側板1相對的固定,並於二個該外側板1內形成一容置空間10,而該外擴摺面13可使得該容置空間10相對於該第二側面12的位置形成一較寬的龍頭容置區101,而該容置空間10相對於該第三側面14的位置則形成一較窄的車身容置區102;
其中,該下裝箱蓋板2具有一可蓋合該容置空間10底部的底面21,在該底面21相對於該第二側面12與該第三側面14的邊緣分別延伸設有一下組裝面22,在該底面21相對於該第一側面11與該第四側面15的邊緣則分別延伸設有一下側面23,且在相鄰於各該下側面23的該下組裝面22邊緣又分別延伸設有一下耳片24,在各該下組裝面22上開設有至少一與各該蓋板固定孔17相對的下固定孔25,在各該下側面23與各該下耳片24上則開設有至少一下組裝孔26,各該下組裝面22、各該下側面23與各該下耳片24的相接處摺凹後,各該下耳片24可分別相貼於相鄰的各該下側面23上,令各該下側面23與各該下耳片24上的各該下組裝孔26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4同時卡入兩個各該下組裝孔26中,使得各該下組裝面22經各該下耳片24而固定於各該下側面23上後,可摺凹成為立體的蓋狀,並在該底面21蓋合於該容置空間10底部後,各該下固定孔25可與各該蓋板固定孔17分別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4同時卡入各該下固定孔25與各該蓋板固定孔17中,以將該下裝箱蓋板2蓋合於該容置空間10底部;
其中,該上裝箱蓋板3具有一可蓋合該容置空間10頂部的頂面31,在該頂面31相對於該第二側面12與該第三側面14的邊緣分別延伸設有一上組裝面32,在該頂面31相對於該第一側面11與該第四側面15的邊緣則分別延伸設有一上側面33,且在相鄰於各該上側面33的該上組裝面32邊緣又分別延伸設有一上耳片34,在各該上組裝面32上開設有至少一與各該蓋板固定孔17相對的上固定孔35,在各該上側面33與各該上耳片34上則開設有至少一上組裝孔36,各該上組裝面32、各該上側面33與各該上耳片34的相接處摺凹後,各該上耳片34可分別相貼於相鄰的各該上側面33上,令各該上側面33與各該上耳片34上的各該上組裝孔36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4同時卡入兩個各該上組裝孔36中,使得各該上組裝面32經各該上耳片34而固定於各該上側面33上後,可摺凹成為立體的蓋狀,並在該頂面31蓋合於該容置空間10頂部後,各該上固定孔35可與各該蓋板固定孔17分別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4同時卡入各該上固定孔35與各該蓋板固定孔17中,以將該上裝箱蓋板3蓋合於該容置空間10頂部,在該頂面31上進一步的具有一上摺線37,該上摺線37可將該頂面31分設出一第一掀蓋區311與一第二掀蓋區312,當該上裝箱蓋板3蓋合於該容置空間10頂部時,該第一掀蓋區311可對應在該龍頭容置區101,該第二掀蓋區312可對應在該車身容置區102;
請參閱第2A、3圖,其中,二個該支架組5係分別固定在相對於該龍頭容置區101的二個該外側板11內側與相對於該車身容置區102的二個該外側板11內側,且各該支架組5係分別與一自行車A的前叉A1及後叉A2固定(該自行車A的車輪必須優先拆卸),以利於將該自行車A容置在該容置空間10中,而該自行車A的龍頭A3係位於該龍頭容置區101,該自行車A的車身A4則係位於該車身容置區102,在本實施例中,該自行車A係倒放的固定在該容置空間10中。
本發明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請參閱第2A、4~6圖,所述之固定扣4具有一可置入於各該側板固定孔16、各該蓋板固定孔17、各該下固定孔25、各該下組裝孔26、各該上固定孔35或各該上組裝孔36的中空狀框殼41,該框殼41其中一側的外圍向外凸設有一環狀的殼擋片411,在該框殼41的兩相對內側上分別連接有一第一活動片42與一第二活動片43,該第一活動片42與該第二活動片43可分別藉由與該框殼41相連接的位置作為軸點而於該框殼41內翻轉,在該第一活動片42上一體形成有至少二個壓片44,各該壓片44相對於該第二活動片43方向的外側延伸有一扣端45,該第一活動片42相對於該殼擋片411的另一側則延伸有一第一外擋片46,在該第二活動片43相對於該第一活動片42方向延伸有至少二個勾端47,各該勾端47可與各該扣端45相扣合,該第二活動片43相對於該殼擋片411的另一側則延伸有一第二外擋片48,以下就該固定扣4的操作使用進行說明,在進行定位時,需要將兩個板子上的孔洞配置在相對應的位置,將該框殼41置入在孔洞之中,使得該殼擋片411可貼附於其中一個板子上,接著推動各該壓片44將該第一活動片42朝向相對於該殼擋片411的另一個方向推,使得各該壓片44可推動該勾端47帶動該第二活動片43一併朝同向推動,當該第一外擋片46與該第二外擋片48皆被推移並貼附在該殼擋片411另一側的另一個板子上時,各該扣端45可勾扣於各該勾端47內側固定,以俾完成該固定扣4的固定,反之,若要解除固定時,使用者係雙指同時抓取各該壓片44,使得各該壓片44同時朝一方向偏移變形在朝向該殼擋片411方向拉回,進而致使各該扣端45可脫離各該勾端47,並令該第一外擋片46與該第二外擋片48皆脫離在該殼擋片411另一側的另一個板子上,以俾完成該固定扣4的鬆脫。
本發明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請參閱第2A、3圖,各該支架組5分別具有至少二個安裝片51、一第一支架52、一第二支架53與一鎖車元件54,各該安裝片51上開設有至少一微調孔511,該第一支架52的兩端分別樞設在二個該安裝片51的各該微調孔511上,而該第二支架53又鎖固在該第一支架52上,該第二支架53上則鎖固該鎖車元件54,在本實施例中,二個該安裝片51係分別固定在相對於該龍頭容置區101的二個該外側板11內側與相對於該車身容置區102的二個該外側板11內側,而該鎖車元件54係分別與該自行車A的前叉A1及後叉A2固定,本實施例中的前叉A1係透過該鎖車元件54固定於該第二支架53下方,而與該後叉A2相組裝的該鎖車元件54與該第二支架53之間係可增設一第三支架55,並固定於該第二支架53上方,該第三支架55可拉開該第二支架53與該後叉A2之間的距離,避免該後叉A2與該第二支架53因距離太近而產生摩擦碰撞。
本發明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請參閱第1D、7、8A、8B圖,在該容置空間10可增設二個相對稱的內側板6,各該內側板6係於該容置空間10內平貼於各該外側板1,各該內側板6係用於與各該支架組5相組裝,各該安裝片51係直接的固定在各該內側板6上,將該自行車A固定於各該支架組5後,各該內側板6、各該支架組5與該自行車A整組一併倒放入該容置空間10內,且使用者亦可將整組180翻轉改為正放,因此,使用上可利於選擇性的做正放或倒放,另外,該內側板6上可開設有大量平均且整齊排列的安裝孔61,各該安裝孔61係用於鎖固該安裝片51,使用者可依照自行車的車型在最恰當的位置鎖上該安裝片51,而因為大部分自行車的後叉A2結構較為相近,所以在實施上最佳的方式,是優先鎖上位在相對於該車身容置區102的該安裝片51,再依照該後叉A2至該前叉A1的距離鎖上位在相對於該龍頭容置區101的該安裝片51,以滿足該龍頭A3的尺寸進行裝箱固定。
本發明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請參閱第9圖,為提升固定效果,以及確保運輸的安全性,係可搭配至少一鎖具7使用,該鎖具7係可為海關鎖,該鎖具7具有一扣板71與一繩體72,該繩體72的一端是設置在該扣板71一側,操作時,係將該繩體72一端由其中一側該外側板1上方的該側穿孔18外部向內穿入,再由同側下方的該側穿孔18內部向外穿出,接著由底部繞至另一側該外側板1下方的該側穿孔18外部向內穿入,再由同側上方的該側穿孔18內部向外穿出,並於該上裝箱蓋板3上方與該鎖具7固定,再將該扣板71與該鎖具7卡固,進而附加一層額外的綑綁保護,也提供在運輸過程中通過海關時,具有方便檢查之功效。
本發明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請參閱第10圖,為提升運輸攜帶的便利性,係可搭配至少一滑輪裝置8使用,而該滑輪裝置8係裝設於該下裝箱蓋板2的底面21。
本發明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請參閱第8A、11圖,該容置空間10可裝設至少一緩衝組件9使用,該緩衝組件係用於固定支撐該自行車A的龍頭A3或車身A4,該緩衝組件9具有一緩衝體91,該緩衝體91的兩端分別組裝有側蓋92,而各該側蓋92係可分別使用魔鬼氈固定於各該外側板1或各該內側板6,該緩衝體91表層係為泡棉或膠類等緩衝材質,且該緩衝體91內部可設為中空,以利於在該緩衝體91內置放各該固定扣4等零件。
本發明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請參閱第2A、12圖,為了利於攜帶運送,二個該外側板1、該下裝箱蓋板2與該上裝箱蓋板3係可連同該支架組5、該內側板6、該鎖具7、該滑輪裝置8與該緩衝組件9一併收納於二個收納蓋件20之間,各該收納蓋件20上皆開設有複數個收納孔201,在實施收納時,其中一個該外側板1分別將該第一側面11、該第二側面12、該外擴摺面13、該第三側面14與該第四側面15朝同一方向摺凹成渦漩狀,置放於其中一個該收納蓋件20中,而該外側板1之間便具有可供置放物品的空間,該下裝箱蓋板2與該上裝箱蓋板3皆可展開再對摺(圖示中僅示意該外側板1摺凹成渦漩狀),對摺的該下裝箱蓋板2、該上裝箱蓋板3以及該支架組5、該內側板6、該鎖具7、該滑輪裝置8與該緩衝組件9則可置入各該外側板1之間形成的空間中,最後再將另一個收納蓋件20覆蓋於上方,而各該外側板1的各該蓋板固定孔17可相對於各該收納孔201(為了設計上的效益與使用的方便,各該蓋板固定孔17除了用於與該下裝箱蓋板2以及該上裝箱蓋板3相互固定,也可共同用於與各該收納蓋件20相互固定),並使用該固定扣4固定於各該蓋板固定孔17與各該收納孔201上,以完成收納作業,上述之收納作業同樣可再利用該鎖具7加以鎖固。
本發明所提供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其優點如下: 1.自行車是透過該支架組被懸吊式的組裝在該容置空間中,該支架組可改變各該安裝片於該容置空間中固定的位置來調整與自行車前叉與後叉的組裝位置,進一步的可適用於組裝各種不同車型的自行車,在使用上更為靈活。 2.透過該支架組被懸吊式的組裝該自行車,因此,使用者可在該容置空間中,選擇性的將自行車以正放或倒放的方式擺放,而將自行車倒放可將整體重心朝向,可避免自行車裝箱後傾倒。 3.裝箱後的自行車可透過拆解各該固定扣,期可利於各別的打開該第一掀蓋區、該第二掀蓋區、該第一側面或該第四側面,進行該容置空間內部自行車的狀況確認,或者也利於固定作業之補強。 4. 組成箱子的各部件都是可拆解的,因此,在使用上,若單一部件有損壞,使用者可單件補購,更具經濟效益;另外,車主更可針對於特定的部件進行客製化的設計,例如,在該外側板外側印製自家車隊的商標圖或者自行車活動的識別旗幟等,讓箱子更具識別性。 5. 各個部件是經過摺凹再收納成一適合運送的箱體(其大小明顯小於自行車車體),因此可方便送達至車主,提升運輸管理的便利性,且在收納時利用摺凹形成的空隙亦可作為裝載零件的空間,相當具有實用價值。
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僅是本發明部分較佳的實施例選擇,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一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發明前述的技術特徵及實施例,並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做的均等變化或潤飾,仍屬本發明涵蓋之範圍,而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1:外側板 10:容置空間 101:龍頭容置區 102:車身容置區 11:第一側面 12:第二側面 13:外擴摺面 14:第三側面 15:第四側面 16:側板固定孔 17:蓋板固定孔 18:側穿孔 19:提取部 2:下裝箱蓋板 20:收納蓋件 201:收納孔 21:底面 22:下組裝面 23:下側面 24:下耳片 25:下固定孔 26:下組裝孔 3:上裝箱蓋板 31:頂面 311:第一掀蓋區 312:第二掀蓋區 32:上組裝面 33:上側面 34:上耳片 35:上固定孔 36:上組裝孔 37:上摺線 4:固定扣 41:框殼 411:殼擋片 42:第一活動片 43:第二活動片 44:壓片 45:扣端 46:第一外擋片 47勾端 48:第二外擋片 5:支架組 51:安裝片 511:微調孔 52:第一支架 53:第二支架 54:鎖車元件 55:第三支架 6:內側板 61:安裝孔 7:鎖具 71:扣板 72:繩體 8:滑輪裝置 9:緩衝組件 91:緩衝體 92:側蓋 A:自行車 A1:前叉 A2:後叉 A3:龍頭 A4:車身
[第1A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外側板結構展開示意圖。 [第1B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下裝箱蓋板結構展開示意圖。 [第1C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上裝箱蓋板結構展開示意圖。 [第1D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內側板結構展開示意圖。 [第2A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整體組裝前立體示意圖。 [第2B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整體組裝後立體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整體組裝後局部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固定扣立體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固定扣剖面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固定扣剖面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增設內側板組裝前立體示意圖。 [第8A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增設內側板組裝後局部示意圖。 [第8B圖]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增設內側板另一角度組裝後局部示意圖。 [第9圖] 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增設鎖具立體示意圖。 [第10圖] 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增設滑輪裝置立體示意圖。 [第11圖] 係本發明攜車箱之緩衝組件立體示意圖。 [第12圖] 係本發明攜車箱之實施收納立體示意圖。
1:外側板
16:側板固定孔
17:蓋板固定孔
18:側穿孔
19:提取部
2:下裝箱蓋板
22:下組裝面
23:下側面
24:下耳片
25:下固定孔
26:下組裝孔
3:上裝箱蓋板
31:頂面
311:第一掀蓋區
312:第二掀蓋區
34:上耳片
35:上固定孔
36:上組裝孔
37:上摺線
4:固定扣
5:支架組
51:安裝片
511:微調孔
52:第一支架
53:第二支架
54:鎖車元件
55:第三支架

Claims (14)

  1. 一種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係至少包含二個外側板、一下裝箱蓋板、一上裝箱蓋板、複數個固定扣與至少二個支架組:該外側板,具有依序相接合的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一外擴摺面、一第三側面與一第四側面,分別在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相對位置處設有至少一側板固定孔,以及分別在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上、下方各設有至少一蓋板固定孔,當該第一側面、該第二側面、該外擴摺面、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之間的相接處摺凹後,二個該外側板相對的擺置,使得其中一個該外側板的該第一側面相貼於另一個該外側板的該第四側面,相對的,其中一個該外側板的該第四側面相貼於另一個該外側板的該第一側面,令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上的各該側板固定孔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兩個各該側板固定孔中,以將二個該外側板相對的固定,並於二個該外側板內形成一容置空間,而該外擴摺面可使得該容置空間相對於該第二側面的位置形成一較寬的龍頭容置區,而該容置空間相對於該第三側面的位置則形成一較窄的車身容置區;該下裝箱蓋板,具有一可蓋合該容置空間底部的底面,在該底面相對於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邊緣分別延伸設有一下組裝面,在該底面相對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邊緣則分別延伸設有一下側面,且在相鄰於各該下側面的該下組裝面邊緣又分別延伸設有一下耳片,在各該下組裝面上開設有至少一與各該蓋板固定孔相對的下固定孔,在各該下側面與各該下耳片上則開設有至少一下組裝孔,各該下組裝面、各該下側面與各該下耳片的相接處摺凹後,各該下耳片可分別相貼於相鄰的各該下側面上,令各該下側面與各該下耳片上的各該下組裝孔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兩個各該下組裝孔中,使得各該下組裝面經各該下耳片而固定於各該下側面上後,可摺凹成為立體的蓋狀,並在 該底面蓋合於該容置空間底部後,各該下固定孔可與各該蓋板固定孔分別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各該下固定孔與各該蓋板固定孔中,以將該下裝箱蓋板蓋合於該容置空間底部;該上裝箱蓋板,具有一可蓋合該容置空間頂部的頂面,在該頂面相對於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邊緣分別延伸設有一上組裝面,在該頂面相對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邊緣則分別延伸設有一上側面,且在相鄰於各該上側面的該上組裝面邊緣又分別延伸設有一上耳片,在各該上組裝面上開設有至少一與各該蓋板固定孔相對的上固定孔,在各該上側面與各該上耳片上則開設有至少一上組裝孔,各該上組裝面、各該上側面與各該上耳片的相接處摺凹後,各該上耳片可分別相貼於相鄰的各該上側面上,令各該上側面與各該上耳片上的各該上組裝孔可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兩個各該上組裝孔中,使得各該上組裝面經各該上耳片而固定於各該上側面上後,可摺凹成為立體的蓋狀,並在該頂面蓋合於該容置空間頂部後,各該上固定孔可與各該蓋板固定孔分別兩兩相對的互通,以供該固定扣同時卡入各該上固定孔與各該蓋板固定孔中,以將該上裝箱蓋板蓋合於該容置空間頂部;該支架組,係分別固定在相對於該龍頭容置區的二個該外側板內側與相對於該車身容置區的二個該外側板內側,且各該支架組係分別與一自行車的前叉及後叉固定,以利於將該自行車懸吊的容置在該容置空間中,而該自行車的龍頭係位於該龍頭容置區,該自行車的車身則係位於該車身容置區。
  2.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第一側面、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上方設有至少一提取部。
  3.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頂面上具有一上摺線,該上摺線將該頂面分設出一第一掀蓋區與一第二掀蓋區,當該上裝箱 蓋板蓋合於該容置空間頂部時,該第一掀蓋區對應在該龍頭容置區,該第二掀蓋區對應在該車身容置區。
  4.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固定扣具有一可置入於各該側板固定孔、各該蓋板固定孔、各該下固定孔、各該下組裝孔、各該上固定孔或各該上組裝孔的中空狀框殼,該框殼其中一側的外圍向外凸設有一環狀的殼擋片,在該框殼的兩相對內側上分別連接有一第一活動片與一第二活動片,該第一活動片與該第二活動片可分別藉由與該框殼相連接的位置作為軸點而於該框殼內翻轉,在該第一活動片上一體形成有至少二個壓片,各該壓片相對於該第二活動片方向的外側延伸有一扣端,該第一活動片相對於該殼擋片的另一側則延伸有一第一外擋片,在該第二活動片相對於該第一活動片方向延伸有至少二個勾端,各該勾端可與各該扣端相扣合,該第二活動片相對於該殼擋片的另一側則延伸有一第二外擋片,以下就該固定扣的操作使用進行說明,在進行定位時,需要將兩個板子上的孔洞配置在相對應的位置,將該框殼置入在孔洞之中,使得該殼擋片可貼附於其中一個板子上,接著推動各該壓片將該第一活動片朝向相對於該殼擋片的另一個方向推,使得各該壓片可推動該勾端帶動該第二活動片一併朝同向推動,當該第一外擋片與該第二外擋片皆被推移並貼附在該殼擋片另一側的另一個板子上時,各該扣端可勾扣於各該勾端內側固定,以俾完成該固定扣的固定,反之,若要解除固定時,使用者係雙指同時抓取各該壓片,使得各該壓片同時朝一方向偏移變形在朝向該殼擋片方向拉回,進而致使各該扣端可脫離各該勾端,並令該第一外擋片與該第二外擋片皆脫離在該殼擋片另一側的另一個板子上,以俾完成該固定扣的鬆脫。
  5.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各該支架組分別具有至少二個安裝片、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與一鎖車元件,各該安裝片上 開設有至少一微調孔,該第一支架的兩端分別樞設在二個該安裝片的各該微調孔上,而該第二支架又鎖固在該第一支架上,該第二支架上則鎖固該鎖車元件,二個該安裝片係用於分別固定在相對於該龍頭容置區的二個該外側板內側與相對於該車身容置區的二個該外側板內側,而該鎖車元件係分別與該自行車的前叉及後叉固定,該前叉係透過該鎖車元件固定於該第二支架下方,而與該後叉相組裝的該鎖車元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係可增設一第三支架,並固定於該第二支架上方,該第三支架可拉開該第二支架與該後叉之間的距離,避免該後叉與該第二支架因距離太近而產生摩擦碰撞。
  6.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容置空間設有二個相對稱的內側板,各該內側板係於該容置空間內平貼於各該外側板,各該內側板係用於與各該支架組相組裝,將該自行車固定於各該支架組後,各該內側板、各該支架組與該自行車整組一併放入該容置空間內。
  7. 如請求項6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各該內側板、各該支架組與該自行車整組係可選擇性正放或倒放的放入該容置空間內。
  8. 如請求項6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內側板上開設有大量平均且整齊排列的安裝孔,各該安裝孔係用於鎖固該支架組。
  9.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的上、下方各設有至少一相對的側穿孔,該側穿孔用於組裝一鎖具,該鎖具具有一扣板與一繩體,該繩體的一端是設置在該扣板一側,將該繩體一端由其中一側該外側板上方的該側穿孔外部向內穿入,再由同側下方的該側穿孔內部向外穿出,接著由底部繞至另一側該外側板下方的該側穿孔外部向內穿入,再由同側上方的該側穿孔內部向外穿出,並於該上裝箱蓋板上方與該鎖具固定,再將該扣板與該鎖具卡固。
  10.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底面裝設有至少一滑輪裝置。
  11.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容置空間裝設有至少一緩衝組件使用,該緩衝組件係用於固定支撐該龍頭或該車身。
  12. 如請求項1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該緩衝組件具有一緩衝體,該緩衝體的兩端分別組裝有側蓋,而各該側蓋係分別固定於各該外側板或各該內側板,該緩衝體表層係為緩衝材質,且該緩衝體內部設為中空,以利於在該緩衝體內置放拆裝零件。
  13. 如請求項1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其中二個該外側板、該下裝箱蓋板與該上裝箱蓋板係可連同該支架組一併收納於二個收納蓋件之間,各該收納蓋件上皆開設有複數個收納孔,在實施收納時,其中一個該外側板分別將該第一側面、該第二側面、該外擴摺面、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朝同一方向摺凹成渦漩狀,置放於其中一個該收納蓋件中,而該外側板之間便具有可供置放物品的空間,該下裝箱蓋板與該上裝箱蓋板皆可展開再對摺,對摺的該下裝箱蓋板、該上裝箱蓋板以及該支架組則可置入各該外側板之間形成的空間中,最後再將另一個收納蓋件覆蓋於上方,而各該外側板的各該蓋板固定孔可相對於各該收納孔,並使用該固定扣固定於各該蓋板固定孔與各該收納孔上,以完成收納作業。
  14. 如請求項13之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該第一側面的上、下方各設有至少一蓋板固定孔,設於該第一側面的各該蓋板固定孔係用於透過該固定扣與各該收納孔相固定。
TW109107879A 2020-03-10 2020-03-10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TWI720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7879A TWI720841B (zh) 2020-03-10 2020-03-10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7879A TWI720841B (zh) 2020-03-10 2020-03-10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0841B true TWI720841B (zh) 2021-03-01
TW202133757A TW202133757A (zh) 2021-09-16

Family

ID=76035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7879A TWI720841B (zh) 2020-03-10 2020-03-10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084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3380U (zh) * 2013-07-22 2014-03-01 Liyang Global Ltd 自行車包裝箱結構
TWI582022B (zh) * 2016-10-04 2017-05-11 Giant Mfg Co Bicycle packaging structure
US20180290820A1 (en) * 2017-04-05 2018-10-11 Canyon Bicycles Gmbh Bicycle Transport Container and Inside-Leg Measurement System
TW201936463A (zh) * 2017-09-19 2019-09-16 紐西蘭商Dlip有限公司 運輸中及與運輸相關之改良
TWM599109U (zh) * 2020-03-10 2020-08-01 張鴻鵬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3380U (zh) * 2013-07-22 2014-03-01 Liyang Global Ltd 自行車包裝箱結構
TWI582022B (zh) * 2016-10-04 2017-05-11 Giant Mfg Co Bicycle packaging structure
US20180290820A1 (en) * 2017-04-05 2018-10-11 Canyon Bicycles Gmbh Bicycle Transport Container and Inside-Leg Measurement System
TW201936463A (zh) * 2017-09-19 2019-09-16 紐西蘭商Dlip有限公司 運輸中及與運輸相關之改良
TWM599109U (zh) * 2020-03-10 2020-08-01 張鴻鵬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3757A (zh)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783927A (en) Luggage carriers for cycles
EP2814353B1 (en) Bicycle transport bag
JP5794704B2 (ja) 後部取付型自転車ラック
CA2680357A1 (en) Bicycle travel/storage bag
JP2018531117A6 (ja) 外部コンパートメントを有する手荷物用品
JP2018531117A (ja) 外部コンパートメントを有する手荷物用品
TWM599109U (zh)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TWI720841B (zh) 免拆龍頭把手之自行車攜車箱
US20070241157A1 (en) All terrain vehicle (ATV) cargo bag construction
US20040130117A1 (en) Collapsible bicycle case
US3871546A (en) Collapsible bicycle crate
US10589813B2 (en) Pannier system
US20100140309A1 (en) Luggage container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trikes, and quads
JP5631046B2 (ja) 集配用運搬車
KR200420684Y1 (ko) 소품 수납함
EP2078680A1 (en) Rigid foldable box
KR200466311Y1 (ko) 핸드백 포장박스
JP5804754B2 (ja) 収納容器を備えた手押し車
JP6573495B2 (ja) 折畳自転車用収納袋
JPH0518262Y2 (zh)
JP3201974U (ja) 二輪車の荷籠用収納ボックス
JP7374575B2 (ja) 保護カバー
TWI695802B (zh) 可供自行車收納之組合式攜帶箱結構
EP1712457B1 (en) Side bag
JPH05930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