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9902B - 把手機構與包含其之機殼組件 - Google Patents

把手機構與包含其之機殼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9902B
TWI719902B TW109117113A TW109117113A TWI719902B TW I719902 B TWI719902 B TW I719902B TW 109117113 A TW109117113 A TW 109117113A TW 109117113 A TW109117113 A TW 109117113A TW I719902 B TWI719902 B TW I7199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uckle
plate
friction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7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2993A (zh
Inventor
王俊浩
劉琦
柯莉
譚斯允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9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2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299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00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Handles; Gri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053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means providing a stable, i.e. indexed, position of lock parts
    • E05B15/008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means providing a stable, i.e. indexed, position of lock parts friction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46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dra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 E05C19/02Automatic catches, i.e. released by pull or pressure on the wing
    • E05C19/022Released by pushing in the closing dir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 E05C19/02Automatic catches, i.e. released by pull or pressure on the wing
    • E05C19/024Automatic catches, i.e. released by pull or pressure on the wing with a bifurcated lat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3/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E05C3/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3/14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rigid with the latch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05K7/141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box-type dra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把手機構適於裝設於板件。把手機構包含把手件、卡扣件及釋放件。把手件包含第一卡扣部與第一推抵部。卡扣件包含第二卡扣部及第一接觸部。當把手件自卡合位置沿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第一推抵部推抵釋放件而驅使釋放件推抵第一接觸部,以令第二卡扣部脫離第一卡扣部。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包含前述把手機構的機殼組件。

Description

把手機構與包含其之機殼組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把手機構,特別是一種外觀無按鈕式的把手機構。
在雲端領域中,伺服器(server)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它能提供並實現網路用戶所要求的各種雲端服務,且其應用範疇涵蓋了如遊戲、語言處理、金融、生物醫藥、搜尋引擎、電子商務、社交網絡媒體等不同領域。為了不斷地提升服務品質與內部管理,業者盡可能地會在伺服器的有限空間中搭載最大數量的元件並妥善規劃伺服器的內部空間。在此情況下,伺服器內的配置不僅變的越來越緊湊(compact),伺服機箱中可能會同時容置多個伺服主機,且每個伺服主機中也會容置越來越多的元件而使其重量變的越來越重。
為了讓工作人員在執行維修或維護作業時能便於在伺服機箱上移動或拆裝所容置的伺服主機,伺服主機的機殼通常配置成可滑動的形式,且同時會在機殼上配置把手(handle),以讓工作人員能藉由握持把手的方式在伺服機箱上移動伺服主機。並且,為了在把手關閉時將其固定定位,傳統的做法是在把手上設置釋放鈕,此釋放鈕連接於將把手固定至機殼的機構,因此使用者可透過按壓釋放鈕的方式釋放該把手。
然而,為了配合釋放鈕的按壓行程及其機構設置的位置等限制,此類把手上的釋放鈕需要相對突出於把手,因此在整體視覺上略顯突兀,且可能會占用到機殼側邊的空間。另一方面,機殼的I/O介面上還需要額外形成供釋放鈕設置的孔位,從而壓縮了I/O介面的佈局空間。但,若移除釋放鈕,則需要思考如何能將把手固定於關閉位置。於此,可理解的是,這樣的問題不僅發生在傳統的伺服器上,同樣也會發生在其他需要利用把手將較小的殼件從較大的殼件中取出的抽屜形式的情況中。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把手機構,可在不額外於把手上設置按鈕的方式下實現將把手固定於特定位置的需求。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的一種把手機構,適於裝設於一板件上。把手機構包含一把手件、一卡扣件以及一釋放件。把手件適於可樞轉地設置於板件上而且具有一卡合位置。把手件包含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一推抵部。第一卡扣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卡合部適於可滑移地設置於板件上且包含一第二卡扣部以及一第一接觸部。第二卡扣部具有一第二接合面用以對接第一接合面以將該把手件維持於該卡合位置。釋放件適於可樞轉地設置於板件上且包含一受抵部與一第二推抵部。當把手件自卡合位置沿一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第一推抵部推抵受抵部而驅使第二推抵部推抵第一接觸部,以令第二卡扣部之第二接合面脫離第一卡扣部之第一接合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的一種機殼組件,包含一板件以及一把手機構。機殼組件包含一把手件、一卡扣件以及一釋放件。把手件可樞轉地設置於板件上而具有一卡合位置。把手件包含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一推抵部。第一卡扣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卡扣件可滑移地設置於板件上且包含一第二卡扣部以及一第一接觸部。第二卡扣部具有一第二接合面用以對接第一接合面以將把手件維持於卡合位置。釋放件可樞轉地設置於板件上且包含一受抵部與一第二推抵部。當把手件自卡合位置沿一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第一推抵部推抵受抵部而驅使第二推抵部推抵第一接觸部,以令第二卡扣部之第二接合面脫離第一卡扣部之第一接合面。
本發明前述實施例所揭露的把手機構與機殼組件,由於卡扣件之第二接合面可對接把手件之第一接合面而將把手件維持於卡合位置,而當把手件自卡合位置往第一旋轉方向推轉時即可經由推抵釋放件而經由釋放件令第二接合面脫離第一接合面,因此把手機構可在不額外於外觀上設置按鈕的方式下實現把手的固定與釋放等操作需求。
藉此,把手機構可兼具抽拉板件的把手及將板件固定於機箱板體的固定機制,從而可適用於任何需要利用把手將較小的殼件從較大的殼件中取出的抽屜形式的應用中。舉例來說,在伺服器的應用中,使用者只需要透過按壓把手機構之把手件的方式即可完成將伺服主機的機殼推入伺服器機箱的操作並使機殼維持於所需的位置,而使用者只需要將把手件再往特定方向推轉即可使其釋放而得以將機殼抽出。相較於傳統上額外設置有按鈕的把手來說,本發明之把手機構可保持相對簡潔的外觀,從而可與所設置之機殼或機箱的外觀具有一致性的造型設計風格,或是從而可使機殼或機箱的外觀具有更為極簡的設計。並且,相較於傳統上額外設置按鈕的把手需要在機殼之I/O介面上設置相應孔位的情況來說,本發明之把手機構無需在I/O介面上設置孔位,從而避免佔用I/O介面上的佈局空間。
以上之關於本發明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此外,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的是,這些實務上的細節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並且,為達圖面整潔之目的,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可能會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本案之圖式中部份的特徵可能會略為放大或改變其比例或尺寸,以達到便於理解與觀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的目的,但這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依照本發明所揭露之內容所製造之產品的實際尺寸與規格應是可依據生產時的需求、產品本身的特性、及搭配本發明如下所揭露之內容據以調整,於此先聲明之。
另外,以下文中可能會使用「端」、「部」、「部分」、「區域」、「處」等術語來描述特定元件與結構或是其上或其之間的特定技術特徵,但這些元件與結構並不受這些術語所限制。在下文中,也可能會使用「及/或(and/or)」之術語,其是指包含了一或多個所列相關元件或結構之其中一者或全部的組合。以下文中也可能使用「實質上」、「基本上」、「約」或「大約」等術語,其與尺寸、濃度、溫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學性質或特性之範圍結合使用時,為意欲涵蓋可能存在於該等性質或特性之範圍之上限及/或下限中之偏差、或表示容許製造公差或分析過程中所造成的可接受偏離,但仍可達到所預期的效果。
再者,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詞彙或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上的詞彙與術語等包含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夠被熟悉此技術領域者所理解。更進一步的說,上述之詞彙或術語的定義,在本說明書中應被解讀為與本發明相關技術領域包含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別明確的定義,這些詞彙或術語將不被解釋為過於理想化的或正式的意涵。
首先,請參閱圖1,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把手機構1,把手機構1適於組裝於一機箱9,具體來說,把手機構1可被組裝於被容置於機箱9中之一個或多個機殼組件8的一板件810上,其中,板件810可相對機箱9滑移,而把手機構1可相對板件810活動而切換不同的狀態(如圖1之開啟狀態或後續圖4C之關閉狀態)。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機箱9可端視所應用之領域的不同而可做為電子裝置或非電子裝置的外殼或容器,而機殼組件8則是可被容置於機箱9中尺寸較小的另一殼件或容器。舉例來說,於一實施例中,這裡所述的機箱9例如可以但不限於應用於電子計算領域而可為如伺服器或個人電腦等電子裝置的機箱,在此情況中,前述之機殼組件8則可為可被插入機箱9或從機箱9中取出之伺服主機的機殼。於一應用中,所述的機箱9可為一個5U的伺服器機箱,而所容置的機殼組件8可為一個2U或4U的伺服主機殼體,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進一步來看,如圖所示,機箱9可包含一箱體90,機箱90可包含至少一機箱板體910及至少一側板930;機殼組件8之板件810可滑移地被承載於機箱板體910上,使得板件810與其上之把手機構1可滑移地被容置於機箱板體910與側板930所圍繞的空間(未標號)中。其中,這裡所述的機箱板體910可以但不限於是機箱9之底板(bottom panel)、頂板(top panel)或隔板(partition panel)。
於此,為達簡化圖式之目的,圖1或後續圖式僅繪示部分的機箱板體910、側板930與機殼組件8。此外,補充說明的是,箱體90內可以但不限於容納更多或更少數量的機殼組件8,且也可容納所應用之領域所需的其他元件,然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此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機箱9還可包含至少一卡合凸塊950,卡合凸塊950自機箱板體910之表面突出,把手機構1之一端可分離地卡合於卡合凸塊950,使得機殼組件8之板件810可經由把手機構1而固定於機箱9上,此部分的內容可接續以下針對把手機構1的說明獲得理解。
於此,請接續參閱圖2~3,其中圖2係為把手機構1、機殼組件8與機箱9的分解示意圖,而圖3係為把手機構1的局部放大側剖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把手機構1可包含一把手件10、一卡扣件30以及一釋放件50。此外,於本實施例中,把手機構1還可包含一第一復位件20、一緊固件71、一第二復位件40、至少一固定件73、一墊片60以及一緊固件75。
把手件10可以但不限於是一體成型的單體結構,材質可為塑膠、金屬或其組合。於本實施例中,把手件10可包含一樞接部110、一操作桿部130、一第一卡扣部150、一第一推抵部170、一抵接凸塊191以及一抵接凸塊192。樞接部110例如可經由緊固件71而樞設於板件810上,從而可以軸線(axis)AX1相對板件810往一第一旋轉方向D1(如後續圖4A所示)或一第二旋轉方向D1’ (如後續圖5B所示)轉動。第一旋轉方向D1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D1’,且於下文中也可用於描述其他元件的相似運動。這裡所述的緊固件71可以但不限於是螺絲、鉚釘、螺栓、其組合或其他合適的固定結構。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復位件20可設置於樞接部110與緊固件71之間,第一復位件20可以但不限於是一扭簧(torsion spring),其相對兩端可分別抵接於板件810之一凸起結構960與樞接部110,從而可常態地驅使樞接部110往方向第二旋轉方向D1’轉動。
操作桿部130自樞接部110延伸,實質上略呈一直線型結構,可作為使用者操作把手機構1時的供手或手指按壓或抓持的部位。第一卡扣部150與第一推抵部170均連接於操作桿部130相對遠離樞接部110的部分,其中第一卡扣部150可具有尖端往遠離樞接部110的方向延伸的漸縮結構(taper structure),而第一推抵部170可具有尖端往樞接部110的方向延伸的漸縮結構;換言之,第一卡扣部150與第一推抵部170為實質上往相反方向延伸的漸縮結構。
進一步來看,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50可具有一第一推抵面151以及一第一接合面153,第一推抵面151與第一接合面153可分別位於第一卡扣部150的相對兩側,第一推抵面151可為實質上背向樞接部110或操作桿部130且相對於操作桿部130呈傾斜的表面,而第一接合面153可為實質上朝向操作桿部130且平行於操作桿部130之平面。
於本實施例中,把手件10之第一推抵部170可具有一第二推抵面171,第二推抵面171可為實質上背向操作桿部130且相對於操作桿部130呈傾斜的表面,其中第二推抵面171與第一卡扣部150之第一推抵面151為朝向相異方向的兩個斜面。
於本實施例中,抵接凸塊191與抵接凸塊192彼此相間隔且自樞接部110相對於操作桿部130之一側向外延伸,如圖所示,抵接凸塊191與抵接凸塊192之間可形成一卡合部O,卡合部O對應於前述機箱9之機箱板體910上的卡合凸塊950,因此當卡合凸塊950位於卡合部O中時,抵接凸塊191與抵接凸塊192分別位於卡合凸塊950的相對兩側。
藉此,把手件10藉由外力的驅使(如第一復位件20之彈性力或人力)可沿第一旋轉方向D1轉動而至一卡合位置(如後續圖4C所示)或沿第二旋轉方向D1’轉動而至一釋放位置(如圖1或後續圖5B所示),過程中,第一卡扣部150與第一推抵部170可相對靠近或遠離機殼組件8之板件810,而把手件10可以抵接凸塊192或抵接凸塊191抵接或推抵卡合凸塊950,然,其詳細的操作請容後續詳述之。
卡扣件30可以但不限於是一體成型的單體結構,材質可為塑膠、金屬或其組合。於本實施例中,卡扣件30可包含一板部310、一第二卡扣部330以及一第一接觸部350。板部310可具有一滑槽311,至少一固定件73可穿設於滑槽311而固定於機殼組件8之板件810,使得板部310可滑移地設置於機殼組件8之板件810上,藉此,板部310可相對板件810往第一滑移方向D2(如後續圖4A所示)或第二滑移方向D2’ (如後續圖4B所示)滑動。這裡所述的固定件73可以但不限於是螺絲、鉚釘、螺栓、其組合或其他合適的固定結構,且其數量並非特別予以限制。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復位件40可設置於板部310與板件810之間,具體來說,第二復位件40可以但不限於是一拉伸(extension spring),其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板部310與板件810,從而可常態地對板部310施力而驅使其往第二滑移方向D2’滑動,如圖所示,第二復位件40可驅使板部310往把手件10之樞接部110的方向滑動。
第二卡扣部330與第一接觸部350彼此相間隔且自板部310靠近把手件10之一側向把手件10之樞接部110的方向延伸。具體來看,第二卡扣部330與第一接觸部350可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結構,且第二卡扣部330與第一接觸部350都具有尖端往樞接部110的方向延伸的漸縮結構(taper structure),而第一推抵部170可具有尖端往樞接部110的方向延伸的漸縮結構。
進一步來看,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卡扣部330可具有一第一受抵面331以及一第二接合面333。第一受抵面331與第二接合面333可分別位於第二卡扣部330的相對兩側,第一受抵面331可為實質上朝向且對應把手件10之第一卡扣部150的第一推抵面151的斜面,而第二接合面333可為實質上平行於板部310之第一滑移方向D2或第二滑移方向D2’的平面。
於本實施例中,卡扣件30之第一接觸部350可具有一第一接觸面351,第一接觸面351與第二卡扣部330之第一受抵面331相對,且第一接觸面351與第一受抵面331為朝向相異方向的兩個斜面。
藉此,卡扣件30藉由外力的驅使(如第二復位件40之彈性力、把手件10或其他元件的推抵)可沿第一滑移方向D2滑移而至一受抵位置(如後續圖5A所示)或沿第二滑移方向D2’滑移而至一復位位置(如圖1或後續圖4C所示),過程中,第二卡扣部330與第一接觸部350可相對靠近或遠離把手件10之樞接部110,並且,當把手件10從釋放位置往卡合位置轉動的過程中,其第一卡扣部150之第一推抵面151可對應並抵接於卡扣件30之第二卡扣部330的第一受抵面331,而當把手件10至卡合位置時,其第一卡扣部150之第一接合面153可實質上平行且對應於卡扣件30之第二卡扣部330的第二接合面333,然,其詳細的操作請容後續詳述之。
釋放件50可以但不限於是一體成型的單體結構,材質可為塑膠、金屬或其組合。於本實施例中,釋放件50可包含一摩擦部510、一受抵部530以及一第二推抵部550。摩擦部510例如可經由緊固件75而樞設於機殼組件8之板件810上,從而可以軸線AX2相對板件810往第一旋轉方向D1或第二旋轉方向D1’轉動。這裡所述的緊固件75可以但不限於是螺絲、鉚釘、螺栓、其組合或其他合適的固定結構。於本實施例中,墊片60可設置於緊固件75與摩擦部510之間,且摩擦部510可具有多個凸點511,自摩擦部510往背向板件810的表面向外突出並抵接於墊片60,從而增加摩擦部510與墊片60之間的正向接觸力。這裡所述之墊片60例如可以由金屬或橡膠等材質所構成,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藉此,可增加摩擦部510沿第一旋轉方向D1或第二旋轉方向D1’轉動時的摩擦阻力。
補充說明的是,只要可增加摩擦部轉動時的摩擦阻力的設計均可應用於釋放件,例如於另一實施例中,摩擦部可省略前述的凸點並由具有高摩擦係數的材質所構成,此時摩擦部的表面與墊片之間亦可維持於所需的摩擦力。
受抵部530與第二推抵部550自摩擦部510的相對兩側向外延伸凸出,其中受抵部530可具有尖端往把手件10的方向延伸的漸縮結構,而第二推抵部550可具有尖端往卡扣件30之第一接觸部350的方向延伸的漸縮結構;換言之,受抵部530與第二推抵部550為實質上往異方向延伸的漸縮結構。
進一步來看,於本實施例中,受抵部530可具有一第二受抵面531。第二受抵面531可為實質上朝向且對應把手件10之第一推抵部170的第二推抵面171的表面。第二推抵部550可具有一第三推抵面551,第三推抵面551可為實質上朝向且對應卡扣件30之第一接觸部350的第一接觸面351的斜面。
藉此,釋放件50藉由外力的驅使(如把手件10或卡扣件30的推抵)可沿第二旋轉方向D1’轉動而至一推抵位置(如後續圖5A所示)或沿第一旋轉方向D1滑移而至一初始位置(如圖1或後續圖4C所示)。
接著,請併同圖1並再參閱圖4A~4C,將介紹把手機構1進行關閉操作時的連續作動示意圖。首先,可先如圖1與圖4A所示,至少部分的機殼組件8可位於機箱9之箱體90中, 且機箱9之卡合凸塊950可對應被放入把手機構1之把手件10的卡合部O中。接著,可對把手件10之操作桿部130施力,以使把手機構1從開啟狀態切換至關閉狀態,過程中,把手件10從釋放位置沿第一旋轉方向D1往卡合位置轉動,其第一卡扣部150的第一推抵面151可抵接於卡扣件30之第二卡扣部330的第一受抵面331並相對第一受抵面331滑動,從而迫使卡扣件30沿第一滑移方向D2往受抵位置滑移。往卡合位置轉動的把手件10可形變第一復位件20,並經由將卡扣件30推向受抵位置而拉伸第二復位件40,以令第一復位件20累積足以使把手件10回到釋放位置的彈性位能,以及令第二復位件40累積足以使卡扣件30回到復位位置的彈性位能。
另一方面,在把手件10往卡合位置轉動的過程中,其抵接凸塊192可抵接機箱9之卡合凸塊950,從而將與把手件10固定之板件810帶往機箱9之箱體90的內部,進而令整個板件810滑移至箱體90中所預定的位置。即,把手機構1切換至關閉狀態的過程中可藉由抵接凸塊192堆抵機箱9之卡合凸塊950的方式而驅使與之固定的板件810更進一步進入機箱9中。
接著,如圖4B~4C,當把手件10之第一卡扣部150進一步移動至不抵接卡扣件30之第一受抵面331時(例如至所預定之卡合位置),第二復位件40暫時地無法經由卡扣件30而將彈性力施加於把手件10之第一卡扣部150,此時,使用者可在把手件10上感受到這樣的變化,即產生推抵把手件10時的手感變化,從而讓使用者得知把手件10此時已至所預定的卡合位置,故可鬆手不再推底把手件10。與此同時,由於把手件10之第一卡扣部150不阻擋卡扣件30,第二復位件40得以釋放其所累積的彈性位能以驅使卡扣件30自受抵位置沿第二滑移方向D2’往復位位置滑移,從而令卡扣件30之第二卡扣部330的第二接合面333對接於把手件10之第一卡扣部150的第一接合面153,進而將把手件10維持於卡合位置。
在此狀態下,卡扣件30可持續受到第二復位件40的驅使而維持於復位位置,且把手件10之第一接合面153可持續受到第一復位件20的驅使而持續維持與卡扣件30之第二接合面333之間的平面對平面接觸,以確保第二接合面333可持續地止擋第一接合面153而令把手件10維持於卡合位置,從而令把手機構1維持於關閉狀態。
另一方面,於圖4B與圖4C時,把手件10之第一推抵部170可以但不限於接觸釋放件50之受抵部530或與受抵部530保持一間距,而於圖4C時,卡扣件30之第一接觸部350的第一接觸面351可以但不限於接觸釋放件50之第二推抵部550的第三推抵面551或與第三推抵面551保持一間距,本發明並非以為限。
接著,請參閱圖5A~5B,將介紹把手機構1進行開啟操作時的連續作動示意圖。首先,如圖5A,可接續前述圖4C中處於關閉狀態的把手機構1,使用者可接著進一步對把手件10之操作桿部130施力,使把手件10更進一步地往第一旋轉方向D1轉動至令其第一推抵部170之第二推抵面171推動釋放件50之受抵部530的程度。如圖所示,釋放件50之受抵部530的第二受抵面531可受到把手件10之第一推抵部170的第二推抵面171推抵,從而可使釋放件50自初始位置沿第二旋轉方向D1’往推抵位置轉動。於此,可定義此時的把手件10處於一推轉位置。往推抵位置轉動的釋放件50可令其第二推抵部550之第三推抵面551推抵卡扣件30之第一接觸部350的第一接觸面351,從而迫使卡扣件30自復位位置沿第一滑移方向D2往受抵位置滑移。其中,釋放件50之摩擦部510可阻止把手件10再更進一步地往第一旋轉方向D1轉動,即將把手件10停止於推轉位置,而使用者可從把手件10上感受到這樣的變化,從而得知此時可鬆開把手件10。且過程中,第一復位件20更進一步累積使把手件10回到釋放位置的彈性位能,而第二復位件40累積可使卡扣件30回到復位位置的彈性位能。
藉此操作,卡扣件30之第二卡扣部330的第二接合面333脫離了把手件10之第一卡扣部150的第一接合面153,即把手件10不再受到卡扣件30的限制而可回到釋放位置,且卡扣件30可受到第二復位件40的驅使而往復位位置滑移。詳細來說,請接續參閱圖5B,使用者鬆開把手件10後,第一復位件20所累積即可令把手件10沿第二旋轉方向D1’往釋放位置轉動。
與此同時,由於釋放件50之摩擦部510增加了其沿第一旋轉方向D1或第二旋轉方向D1’轉動時的摩擦阻力,此摩擦阻力成為卡扣件30往第二滑移方向D2’回到復位位置的阻力,從而減慢了第二復位件40將卡扣件30復位的速度,因此,把手件10得以在第二復位件40回到復位位置之前沿第二旋轉方向D1’脫離推轉位置而往釋放位置轉動。而在把手件10脫離卡合位置後,第二復位件40所累積的彈性位能持續地以相對較慢的速度將卡扣件30沿第二滑移方向D2’推回復位位置,以及經由卡扣件30而迫使釋放件50沿第一旋轉方向D1轉回初始位置。
於一應用中,受到釋放件50的阻力的影響的卡扣件30,從受抵位置回到復位位置的時間約1.5秒,而把手件10自卡合位置回復到釋放位置的時間僅約0.2~0.4秒,因此卡扣件30與把手件10的復位可具有足夠的時間差以確保開啟把手機構1的操作,但本發明並非以前述的時間差為限。
另一方面,在把手件10往釋放位置轉動的過程中,其抵接凸塊191可抵接機箱9之卡合凸塊950,從而可將與把手件10固定之板件810往機箱9之箱體90的外部滑移,即,把手機構1切換至開啟狀態的過程中可藉由抵接凸塊191堆抵機箱9之卡合凸塊950的方式而驅使與之固定的板件810的部分退出機箱9。其中,把手件10之抵接凸塊192可在往釋放位置移動而相對機殼組件8打開一特定角度時受到凸起結構960止擋,從而避免把手件10再更進一步地往第二旋轉方向D1’轉動,即避免把手件10相對板件810的打開角度過大。
由前述操作可知,本實施例之把手機構1可兼具抽拉機殼組件8的把手及將機殼組件8固定於機箱9的固定機制。且在操作上,使用者只需要透過按壓把手機構1之把手件10的方式即可一併完成將機殼組件8推入機箱9並令機殼組件8固定於機箱9的操作,以及只需要透過再次按壓把手機構1之把手件10的方式即可將一併完成將機殼組件8從機箱9上解扣並退出的操作。由此可知,本實施例之把手機構1可實現在機箱9上免工具拆裝機殼組件8的目的,且操作的同時一併制動機殼組件8插入機箱9或從機箱9中退出的設計,實現了在機箱9上省力操作機殼組件8的另一目的。
據此,由於可利用推抵把手機構1之把手件10的方式來完成打開/關閉把手件10及固定/釋放機殼組件8的操作,因此把手機構1之把手件10相較於傳統上額外設置有按鈕的把手來說,可保持相對簡潔的外觀,從而可與所設置之機殼組件8或機箱9的外觀具有一致性的造型設計風格,或是從而可使機殼組件8或機箱9的外觀具有更為極簡的設計。並且,相較於傳統上額外設置按鈕的把手需要在機殼組件8之I/O介面上設置相應孔位的情況來說,本實施例之把手機構1無需在I/O介面上設置孔位,從而避免佔用I/O介面上的佈局空間。
除此之外,本實施例之把手機構1之元件(如把手件10、卡扣件30及釋放件50等)均為設置於機殼組件8之板件810上的扁平形結構,因此可最大化把手機構1上方的可利用空間,即可最大化機殼組件8內部的可用空間。
此外,可理解的是,依據機箱9所能容納之機殼組件8的數量的不同,可選擇增加或減少相應設置之把手機構1的數量。另外,於一些實施例中,把手機構也可省略前述的釋放件,在此情況下,更進一步往卡合位置的把手件可利用其操作桿部將卡扣件推往受抵位置,而此時把手件與卡扣件的復位可經設計而具有足夠的時間差讓把手件回復到釋放位置。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把手機構 8:機殼組件 9:機箱 10:把手件 20:第一復位件 30:卡扣件 40:第二復位件 50:釋放件 60:墊片 71:緊固件 73:固定件 75:緊固件 90:箱體 110:樞接部 130:操作桿部 150:第一卡扣部 151:第一推抵面 153:第一接合面 170:第一推抵部 171:第二推抵面 191、192:抵接凸塊 310:板部 311:滑槽 330:第二卡扣部 331:第一受抵面 333:第二接合面 350:第一接觸部 351:第一接觸面 510:摩擦部 511:凸點 530:受抵部 531:第二受抵面 550:第二推抵部 551:第三推抵面 810:板件 910:機箱板體 930:側板 950:卡合凸塊 960:凸起結構 AX1、AX2:軸線 D1:第一旋轉方向 D1’:第二旋轉方向 D2:第一滑移方向 D2’:第二滑移方向 O:卡合部
圖1繪示包含有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把手機構的機殼組件及機箱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為圖1之把手機構、機殼組件與機箱的分解示意圖。 圖3係為圖1之把手機構的局部放大側剖示意圖。 圖4A~4C係為圖1之把手機構進行關閉操作時之連續作動示意圖。 圖5A~5B係為圖1之把手機構進行開啟操作時之連續作動示意圖。
1:把手機構
8:機殼組件
9:機箱
10:把手件
30:卡扣件
50:釋放件
90:箱體
810:板件
910:機箱板體
930:側板
950:卡合凸塊
AX1、AX2:軸線

Claims (14)

  1. 一種把手機構,適於裝設於可滑移的一板件上,該把手機構包含:一把手件,適於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上而具有一卡合位置,該把手件包含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一推抵部,該第一卡扣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一卡扣件,適於可滑移地設置於該板件上且包含一第二卡扣部以及一第一接觸部,該第二卡扣部具有一第二接合面,用以對接該第一接合面以將該把手件維持於該卡合位置;以及一釋放件,適於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上且包含一受抵部與一第二推抵部;其中當該把手件自該卡合位置沿一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第一推抵部推抵該受抵部而驅使該第二推抵部推抵該第一接觸部,以令該第二卡扣部之該第二接合面脫離該第一卡扣部之該第一接合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把手機構,其中當該把手件自該卡合位置沿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第一推抵部驅使該釋放件沿一第二旋轉方向轉動,其中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於該第二旋轉方向。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把手機構,其中該把手件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而還具有一釋放位置,該把手件之該第一卡扣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一接合面的一第一推抵面,該卡扣件之該第二卡扣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二接合面的一第一受抵面,當該把手件自該釋放位置沿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向該卡合位置時,該第一推抵面推抵該第一受抵面,以驅使該卡扣件相對遠離該釋放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把手機構,其中該釋放件包含一摩擦部,該受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分別位於該摩擦部的相對兩側並經由該摩擦部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該摩擦部用以增加該釋放件的轉動摩擦力。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把手機構,更包含一墊片,其中該摩擦部具有多個凸點,該墊片設置於該摩擦部上,該些凸點抵接該墊片以增加該釋放件的轉動摩擦力。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把手機構,更包含一第一復位件與一第二復位件,該第一復位件設置於該把手件上以驅使該把手件往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第二復位件設置於該卡扣件上以驅使該卡扣件抵緊該釋放件之該第二推抵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把手機構,其中該板件可滑移地設置於一機箱板體,該把手件還包含一卡合部、一操作桿部以及介於該卡合部與該操作桿部之間的一樞接部,該樞接部適於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上,該第一卡扣部經由該操作桿部連接於該樞接部,該卡合部適於卡合於該機箱板體。
  8. 一種機殼組件,包含:一板件;一把手機構,包含:一把手件,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上而具有一卡合位置,該把手件包含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一推抵部,該第一卡扣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一卡扣件,可滑移地設置於該板件上且包含一第二卡扣部以及一第一接觸部,該第二卡扣部具有一第二接合面,用以對接該第一接合面以將該把手件維持於該卡合位置;以及一釋放件,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上且包含一受抵部與一第二推抵部;其中當該把手件自該卡合位置沿一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第一推抵部推抵該受抵部而驅使該第二推抵部推抵該第一接觸部,以令該第二卡扣部之該第二接合面脫離該第一卡扣部之該第一接合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機殼組件,其中當該把手件自該卡合位置沿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第一推抵部驅使該釋放件沿一第二旋轉方向轉動,其中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於該第二旋轉方向。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機殼組件,其中該把手件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而還具有一釋放位置,該把手件之該第一卡扣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一接合面的一第一推抵面,該卡扣件之該第二卡扣部具有相對於該第二接合面的一第一受抵面,當該把手件自該釋放位置沿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向該卡合位置時,該第一推抵面推抵該第一受抵面,以驅使該卡扣件相對遠離該釋放件。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機殼組件,其中該釋放件包含一摩擦部,該受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分別位於該摩擦部的相對兩側並經由該摩擦部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該摩擦部用以增加該釋放件的轉動摩擦力。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機殼組件,其中該把手機構更更包含一墊片,其中該摩擦部具有多個凸點,該墊片設置於該摩擦部上,該些凸點抵接該墊片以增加該釋放件的轉動摩擦力。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機殼組件,更包含一第一復位件與一第二復位件,該第一復位件設置於該把手件上以驅使該把手件往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第二復位件設置於該卡扣件上以驅使該卡扣件抵緊該釋放件之該第二推抵部。
  14. 如請求項8所述之機殼組件,其中該板件適於可滑移地設置於一機箱板體,該把手件還包含一卡合部、一操作桿部以及介於該卡合部與該操作桿部之間的一樞接部,該樞接部適於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板件上,該第一卡扣部經由該操作桿部連接於該樞接部,該卡合部適於卡合於該機箱板體。
TW109117113A 2020-05-13 2020-05-22 把手機構與包含其之機殼組件 TWI719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2390.0A CN113677113B (zh) 2020-05-13 2020-05-13 把手机构与包含其的机壳组件
CN202010402390.0 2020-05-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9902B true TWI719902B (zh) 2021-02-21
TW202142993A TW202142993A (zh) 2021-11-16

Family

ID=7574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7113A TWI719902B (zh) 2020-05-13 2020-05-22 把手機構與包含其之機殼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8378B2 (zh)
CN (1) CN113677113B (zh)
TW (1) TWI7199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26033A1 (en) * 2021-10-25 2023-04-27 Nexcom International Co., Ltd. Handle structure of server cas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7521U (en) * 2007-08-22 2008-02-21 Advantech Co Ltd Withdrawal box structure of hard disk
TWM573467U (zh) * 2018-09-28 2019-01-21 立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安全機制的伺服器殼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84340Y1 (ko) * 1997-11-08 2000-06-01 김제숙 출입문의 손잡이를 겸한 도어록장치
JP2001357663A (ja) * 2000-06-13 2001-12-26 Sharp Corp 蓋体の開閉装置
TWM337808U (en) * 2007-12-26 2008-08-01 Universal Scient Ind Co Ltd Grip lever mechanism for hard discs storage case
CN201162743Y (zh) * 2008-02-04 2008-12-10 正凌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锁扣结构
TWI395881B (zh) * 2009-04-14 2013-05-11 Inventec Corp 提把結構
AU2010245944B2 (en) * 2009-05-05 2013-05-16 Clarke, Ronald C Providing a counter torque force within a fastening
JP5291738B2 (ja) * 2011-03-01 2013-09-18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DE202011005589U1 (de) * 2011-04-26 2011-07-25 Ewald Bross Vorrichtung zur Verriegelung eines durch einen Deckel verschließbaren Behältnisses
US9022434B2 (en) * 2012-08-09 2015-05-05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Latch for securing a compute node in a component storage rack
JP6255580B2 (ja) * 2013-02-25 2018-01-10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電子機器収納用箱のハンドル装置
US20170202099A1 (en) * 2014-07-29 2017-07-1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Latch assembly including a cover having a cavity and a lever disposed in the cavity
TWI527972B (zh) * 2014-11-18 2016-04-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閂鎖裝置及採用該閂鎖裝置之伺服器
US9497871B2 (en) * 2014-12-19 2016-11-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dular enclosure elements employing cams forming detent features with latches
TWI563897B (en) * 2015-12-04 2016-12-21 Inventec Corp Server
CN206610222U (zh) * 2017-02-17 2017-11-0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机箱固定把手
US9928882B1 (en) * 2017-03-25 2018-03-27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crew-free removable hard disk case
CN107526403B (zh) * 2017-08-08 2020-04-2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硬盘抽取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7521U (en) * 2007-08-22 2008-02-21 Advantech Co Ltd Withdrawal box structure of hard disk
TWM573467U (zh) * 2018-09-28 2019-01-21 立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安全機制的伺服器殼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7113A (zh) 2021-11-19
US20210355707A1 (en) 2021-11-18
CN113677113B (zh) 2022-09-30
US11898378B2 (en) 2024-02-13
TW202142993A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6569B (zh) 外接卡組裝架、電子裝置以及載盤
US20120159750A1 (en) Fixing structure
TWI719902B (zh) 把手機構與包含其之機殼組件
TWM444686U (zh) 外殼定位裝置
TWI687149B (zh) 機箱
US2014015316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etachable assembly thereof
TWI533781B (zh) 鎖扣機構
TW202126141A (zh) 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TWM246948U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storage device
TWI688322B (zh) 電子裝置及驅動機構
TW202118367A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結構及鎖定模組
TWI612869B (zh) 可提供電路板快拆功能的機殼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US11435791B2 (en) Detachable cag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asing therewith
TWM604528U (zh) 蓋板組件與包含其之機箱
US20210365068A1 (en) Slidable keyboards
TWI780886B (zh) 拆裝機構及擴充設備
TWI824922B (zh) 伺服器設備
TWI702897B (zh) 定位裝置之結構改良
TWI311898B (en) Fixing mechanism
TWI736969B (zh) 固定組件、殼體組件以及電子裝置
TWM541697U (zh) 免螺絲式抽取硬碟盒
TWI594106B (zh) 電子設備及其彈出裝置
TW201940040A (zh) 助拉裝置
TW201327110A (zh) 電子裝置
TWI795082B (zh) 電容組裝盒與組裝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