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6141A - 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 Google Patents

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6141A
TW202126141A TW109100930A TW109100930A TW202126141A TW 202126141 A TW202126141 A TW 202126141A TW 109100930 A TW109100930 A TW 109100930A TW 109100930 A TW109100930 A TW 109100930A TW 202126141 A TW202126141 A TW 2021261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in body
handle device
fastener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5701B (zh
Inventor
陳慶豪
林禹辰
陳麗淑
吳岱勳
王俊浩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7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6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614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Handles; Gri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7Blade assemblies, e.g. blade cases or inner arrangements within a blade

Abstract

一種把手裝置適用於一箱體。箱體包括一主體及一蓋板。把手裝置包含一基座及一作動件。基座裝設於蓋板。作動件包含一操作部、一樞接部及一旋轉部。樞接部連接於操作部之一側。旋轉部連接於樞接部遠離操作部之一側。作動件之樞接部樞接於基座。旋轉部可轉動地設置於主體。作動件可相對基座移動而用以令蓋板與主體相扣合或解除扣合。

Description

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特別是一種薄化設計的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伺服器(server)係為網路系統中服務各電腦或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核心電腦,可提供網路使用者需要之磁碟與列印服務等功能,同時也可供各用戶端彼此分享網路環境內之各項資源。伺服器之基本架構和一般之個人電腦大致相同,是由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Memory)及輸入/輸出(I/O)設備等部件所組成。一般會利用蓋板來遮蔽伺服器的機箱中的部件,所述蓋板大多被設計為藉由推拉把手等方式而相對於機箱之主體移動,以解除蓋板與機箱之主體的扣合關係,使蓋板能夠被開啟。
由於目前伺服器的性能需求與日俱增,故新款伺服器內部之中央處理器、記憶體、硬碟、擴充卡及風扇等電子零件的數量也隨之增加。由於新款伺服器內部之電子零件數增加,勢必會壓縮到推拉把手的設置空間,故目前整體厚度較厚的推拉把手係難以應用於新款伺服器中。因此,如何進一步薄化推拉把手的整體厚度,以令薄化後之推拉把手得以安裝於新款伺服器中,則為研發人員應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藉以薄化把手裝置之整體厚度。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把手裝置適用於一箱體。箱體包括一主體及一蓋板。把手裝置包含一基座及一作動件。基座裝設於蓋板。作動件包含一操作部、一樞接部及一旋轉部。樞接部連接於操作部之一側。旋轉部連接於樞接部遠離操作部之一側。作動件之樞接部樞接於基座。旋轉部可轉動地設置於主體。作動件可相對基座移動而用以令蓋板與主體相扣合或解除扣合。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機箱包含一箱體及一把手裝置。箱體包含一主體及一蓋板。主體包含一容置座。蓋板可拆卸地裝設於主體。把手裝置包含一基座及一作動件。基座裝設於蓋板。作動件包含一操作部、一樞接部及一旋轉部。樞接部連接於操作部之一側。旋轉部連接於樞接部遠離操作部之一側。作動件之樞接部樞接於基座。旋轉部可轉動地設置於主體。作動件可相對基座移動而用以令蓋板與主體相扣合或解除扣合。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伺服器包含一伺服主體及一把手裝置。伺服主體包含一箱體。箱體包含一主體及一蓋板。主體包含一容置座。蓋板可拆卸地裝設於主體。把手裝置包含一基座及一作動件。基座裝設於蓋板。作動件包含一操作部、一樞接部及一旋轉部。樞接部連接於操作部之一側。旋轉部連接於樞接部遠離操作部之一側。作動件之樞接部樞接於基座。旋轉部可轉動地設置於主體。作動件可相對基座移動而用以令蓋板與主體相扣合或解除扣合。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由於操作部與銜接部非平行,故當作動件相對靠攏基座時,作動件之操作部埋設於凹槽,僅作動件之銜接部之部分凸出於基座之外。如此一來,把手裝置在操作部處的整體厚度會遠小於把手裝置在銜接部處的整體厚度,使得把手裝置在操作部處的整體厚度得以匹配於目前新款伺服器的風扇架上方的空間限制,如6毫米以下,甚或3毫米以下。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閱圖1至圖3。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把手裝置裝設於箱體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之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之分解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機箱1例如為一伺服器的機箱,且機箱1包含一箱體5及一把手裝置10。箱體5包括一主體20及一蓋板30,主體20包含一底板22、一頂板24、一風扇架26及一容置座28。頂板24固定於底板22上方並具有一卡槽25。風扇架26固定於底板22上方,且風扇架26的水平高度低於頂板24的水平高度。容置座28例如固定於風扇架26,且容置座28具有一滑槽29。在本實施例中,容置座28固定於風扇架26,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若主體還可含其他固定架,則容置座也可以固定於主體的其他固定架。蓋板30可滑移地設置於主體20並具有一卡合部32,蓋板30之卡合部32用以插設於頂板24之卡槽25,以限制蓋板30垂直方向V1(如圖4所示)上的運動自由。此外,蓋板30還可以具有一開槽34,以供後續基座100搭配。
把手裝置10包含一基座100及一作動件200。基座100裝設於蓋板30。基座100具有一凹槽110及二樞接槽120。凹槽110連通於蓋板30之開槽34。二樞接槽120位於凹槽110內。此外,基座100還可以具有二第一導槽130及二第二導槽140。二第一導槽130及二第二導槽140位於凹槽110內且二第一導槽130之延伸方向與二第二導槽140之延伸方向相異。在本實施例中,二第一導槽130之延伸方向與二第二導槽140之延伸方向垂直,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二第一導槽之延伸方向與二第二導槽之延伸方向也可以夾非平行之任一角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00的厚度例如為2~5毫米之間的任一值,如2.5毫米。
請參閱圖3至圖6。圖4為圖1之局部剖面示意圖。圖5為圖4之作動件的平面示意圖。圖6為圖4之作動件相對基座靠攏的剖面示意圖。
作動件200包含一操作部210、一樞接部220、一銜接部230及一旋轉部240。樞接部220連接於操作部210之一側。銜接部230銜接樞接部220與旋轉部240。作動件200之樞接部220之相對兩端分別樞接於基座100之二樞接槽120。旋轉部240可轉動且滑移地設置於容置座28之滑槽29。作動件200可相對基座100移動而用以令蓋板30與主體20相扣合或解除扣合。詳細來說,作動件200可相對基座100打開(如圖4所示)或可相對基座100靠攏(如圖5所示)。當作動件200相對基座100打開時,作動件200穿過蓋板30之開槽34,且作動件200帶動蓋板30與頂板24卡槽25解扣。反之,當作動件200相對基座100靠攏時,作動件200帶動蓋板30與主體20相扣合。需注意的是,因為旋轉部240可相對容置座28在垂直方向V1與水平方向V2上滑移。也就是說,旋轉部240可視為移動式支點,並且在作動件200相對基座100打開(如圖4所示)時,樞接部220可相對旋轉部240進行旋轉運動並帶動基座100與供基座100固定的蓋板30進行水平方向V2的運動。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操作部210與銜接部230例如非平行,進一步來說,操作部210係呈板狀。旋轉部240之中心點C2和樞接部220之中心點C1之間形成一連線L,且連線L和操作部210之表面211之間形成一夾角θ,該夾角大於等於90度,小於180度。進一步來看,在本實施例中,當作動件200相對靠攏基座100時,作動件200之操作部210埋設於凹槽110,且作動件200之銜接部230之部分凸出於基座100之外。如此一來,如圖6所示,把手裝置10在操作部210處的整體厚度T1會遠小於把手裝置10在銜接部230處的整體厚度T2,使得把手裝置10在操作部210處的整體厚度T1得以匹配於目前新款伺服器的風扇架26上方的空間限制,如6毫米以下,甚或3毫米以下。
此外,雖然因銜接部230之部分會凸出於基座100之外,使得把手裝置10在銜接部230處的整體厚度T2有超過6毫米的可能,但因為銜接部230超出基座100之外的部分並不會位於風扇架26上方而是位於風扇架26後方,故就算把手裝置10在銜接部230處的整體厚度T2有超過6毫米仍不影響把手裝置10安裝於有空間限制的伺服器。
不過,上述之夾角範圍為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操作部與銜接部間的夾角亦可小於90度。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作動件200具有一自由端201。樞接部220位於自由端201與旋轉部240之間,且自由端201與樞接部220之間的距離D1大於旋轉部240與樞接部220之間的距離D2,以令使用者在操作作動件200時能更省力。
如圖3與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把手裝置10更包含二滾輪300。二滾輪300可轉動地設置於旋轉部240之相對兩端,旋轉部240藉由二滾輪300可轉動地設置於容置座28,以透過滾輪300來減少作動件200與容置座28之間的摩擦阻力。
如圖2與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00具有二定位載台150。二定位載台150位於基座100之凹槽110內。作動件200更包含二定位彈片350。每一定位彈片350,並包含一組裝部351及一定位部352。二定位彈片350之二組裝部351分別固定於樞接部220之相對兩端。二定位彈片350之二定位部352連接於二定位彈片350之二組裝部351。二定位彈片350在作動件200相對基座100打開時,分別用以抵靠於二定位載台150而令作動件200維持於相對基座100打開之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定位載台150與定位彈片350的數量皆為兩個,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定位載台與定位彈片的數量也可以皆為單個。
如圖3與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作動件200更包含一卡扣部250。卡扣部250連接於操作部210遠離銜接部230之一側。把手裝置10還可以包含一鎖扣組件400。鎖扣組件400包含一扣件410及一復位件420。扣件410可滑動地設置於基座100之凹槽110而於一卡扣位置與一釋放位置間滑移。具體來說,扣件410具有二第一導引塊411及二第二導引塊412。二第一導引塊411分別凸出於扣件410之相對兩側。第二導引塊412皆凸出於扣件410遠離復位件420之一側,且第一導引塊411之凸出方向與第二導引塊412之凸出方向相異,如相垂直。二第一導引塊411可滑動地位於二第一導槽130,且二第二導引塊412可滑動地位於第二導槽140,以避免扣件410在滑動時脫離基座100。此外,當作動件200相對靠攏基座100時,作動件200之操作部210與扣件410水平併排地埋設於凹槽110,且扣件410鄰近於作動件200之卡扣部250,使得扣件410位於卡扣位置時扣住作動件200之卡扣部250,以及扣件410位於釋放位置時,扣件410與作動件200之卡扣部250相脫離。
復位件420例如為由鐵絲彎折而形成具彈性效果的元件。復位件420之一側抵靠於基座100。復位件420之另一側抵靠於扣件410,以偏壓扣件410而令扣件410復位至卡扣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00具有一限位槽160。限位槽160包含一限位段161及一釋放段162。限位段161之延伸方向平行於樞接部220之軸線X。釋放段162之延伸方向垂直於樞接部220之軸線X。鎖扣組件400更包含一鎖合件430及一操作鈕440。鎖合件430包含相連的一本體部431及一限位凸部432。鎖合件430之本體部431可滑動地裝設於扣件410。限位凸部432可滑動地位於限位槽160。當限位凸部432位於限位段161,則令扣件410維持於卡扣位置。當限位凸部432位於釋放段162,則令扣件410得以自卡扣位置位移至釋放位置。
操作鈕440裝設於鎖合件430之本體部431,且操作鈕440與本體部431分別位於扣件410之相對兩側。操作鈕440用以供使用者操作,且操作鈕440用以帶動鎖合件430一併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扣件410還可以具有一定位凸塊413。鎖合件430還可以包含相連的一彈臂部433及一定位凸部434。彈臂部433連接於本體部431,定位凸部434連接於彈臂部433而透過彈臂部433相對本體部431活動。限位凸部432於限位段161移至釋放段162時,定位凸部434越過定位凸塊413而自定位凸塊413之一側移至定位凸塊413之另一側。如此一來,可藉由定位凸部434與定位凸塊413之搭配來將限位凸部432定位於限位段161或釋放段162。
在本實施例中,把手裝置10還可以包含一彈性件500。彈性件500包含一組裝部510及一彈性部520。組裝部510裝設於基座100。彈性部520連接於組裝部510,且彈性部520與組裝部510非平行。彈性部520位於基座100與作動件200之操作部210之間而用以令作動件200相對基座100打開。
接著,請參閱圖6至圖14,圖7至圖14為圖1之把手裝置與箱體的作動示意圖。
首先,如圖6所示,作動件200之操作部210相對靠攏基座100而令蓋板30之卡合部32卡合於頂板24之卡槽25。
接著,如圖7與圖8所示,當使用者要打開蓋板30時,使用者可先沿方向A扳動操作鈕440,以令操作鈕440帶動鎖合件430之限位凸部432自限位槽160之限位段161移至釋放段162。當鎖合件430之限位凸部432自限位槽160之限位段161移至釋放段162時,鎖合件430之定位凸部434會自扣件410之定位凸塊413的一側滑至定位凸塊413的另一側,以將鎖合件430之限位凸部432定位於釋放段162。接著,使用者可沿方向B扳動扣件410使得扣件410與作動件200之卡扣部250解扣。
接著,如圖9所示,當扣件410與作動件200之卡扣部250解扣時,使用者可沿方向C將作動件200打開,以透過作動件200之樞接部220來帶動基座100沿方向D滑移。當基座100沿方向D滑移時,蓋板30會隨著基座100一併沿方向D滑移而令蓋板30之卡合部32脫離頂板24之卡槽25。
此外,當扣件410與作動件200之卡扣部250解扣時,彈性件500之彈性部520預儲存的彈性位能會將作動件200之操作部210向上推,以令作動件200略與基座100分離。如此一來,將便於使用者沿方向C將作動件200打開。
接著,如圖10所示,當蓋板30之卡合部32脫離頂板24之卡槽25時,使用者可沿方向E將蓋板30打開,以進行箱體5的內部維修。
接著,如圖11所示,當箱體5內部維修完成後,則使用者可沿方向F重新將蓋板30蓋上。
接著,如圖12所示,當蓋板30蓋上時,使用者可沿方向G將作動件200靠攏基座100,以透過作動件200之樞接部220來帶動基座100沿方向H滑移。當基座100沿方向H滑移時,蓋板30會隨著基座100一併沿方向H滑移而令蓋板30之卡合部32重新卡合於頂板24之卡槽25。
接著,如圖13與圖14所示,當使用者要打開蓋板30時,使用者可先沿方向I扳動操作鈕440,以令操作鈕440帶動鎖合件430之限位凸部432自限位槽160之釋放段162移至限位段161。當鎖合件430之限位凸部432自限位槽160之釋放段162移至限位段161時,鎖合件430之定位凸部434會自扣件410之定位凸塊413的一側滑至定位凸塊413的另一側,以將鎖合件430之限位凸部432定位於限位段161。如此一來,扣件410則因鎖合件430之限位凸部432受到限位槽160之限位段161之局限而無法朝遠離作動件200之方向移動,進而讓扣件410維持於卡合住作動件200之卡扣部250之狀態。
需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係以機箱1來進行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在相同概念底下,亦可以伺服器來進行說明,其差異只在於伺服器包含一伺服主體及一把手裝置10。而伺服主體包含了上述之箱體5及其餘電子元件(未繪示),如主機板、風扇、硬碟、電源供應器等。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由於操作部與銜接部非平行,故當作動件相對靠攏基座時,作動件之操作部埋設於凹槽,僅作動件之銜接部之部分凸出於基座之外。如此一來,把手裝置在操作部處的整體厚度會遠小於把手裝置在銜接部處的整體厚度,使得把手裝置在操作部處的整體厚度得以匹配於目前新款伺服器的風扇架上方的空間限制,如6毫米以下,甚或3毫米以下。
此外,旋轉部藉由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容置座,以透過滾輪來減少作動件與容置座之間的摩擦阻力。
此外,自由端與樞接部之間的距離大於旋轉部與樞接部之間的距離,以令使用者在操作作動件時能更省力。
此外,定位彈片之組裝部固定於旋轉部,並在作動件相對基座打開時,分別用以抵靠於定位載台而令作動件維持於相對基座打開之位置。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諸項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機箱 5:箱體 10:把手裝置 20:主體 22:底板 24:頂板 25:卡槽 26:風扇架 28:容置座 29:滑槽 30:蓋板 32:卡合部 34:開槽 100:基座 110:凹槽 120:樞接槽 130:第一導槽 140:第二導槽 150:定位載台 160:限位槽 161:限位段 162:釋放段 200:作動件 201:自由端 210:操作部 211:表面 220:樞接部 230:銜接部 240:旋轉部 250:卡扣部 300:滾輪 350:定位彈片 351:組裝部 352:定位部 400:鎖扣組件 410:扣件 411:第一導引塊 412:第二導引塊 413:定位凸塊 420:復位件 430:鎖合件 431:本體部 432:限位凸部 433:彈臂部 434:定位凸部 440:操作鈕 500:彈性件 510:組裝部 520:彈性部 D1、D2:距離 V1:垂直方向 V2:水平方向 T1、T2:厚度 θ:夾角 X:軸線 A~I:方向 L:連線 C1、C2:中心點
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把手裝置裝設於箱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之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1之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為圖4之作動件的平面示意圖。 圖6為圖4之作動件相對基座靠攏的剖面示意圖。 圖7至圖14為圖1之把手裝置與箱體的作動示意圖。
28:容置座
29:滑槽
30:蓋板
32:卡合部
34:開槽
100:基座
110:凹槽
120:樞接槽
130:第一導槽
140:第二導槽
150:定位載台
160:限位槽
161:限位段
162:釋放段
200:作動件
210:操作部
220:樞接部
230:銜接部
240:旋轉部
250:卡扣部
300:滾輪
350:定位彈片
351:組裝部
352:定位部
400:鎖扣組件
410:扣件
411:第一導引塊
412:第二導引塊
413:定位凸塊
420:復位件
430:鎖合件
431:本體部
432:限位凸部
433:彈臂部
434:定位凸部
440:操作鈕
500:彈性件
510:組裝部
520彈性部
X:軸線

Claims (20)

  1. 一種把手裝置,適用於裝設在一箱體,該箱體包含一主體及一蓋板,該把手裝置包含: 一基座,用以裝設於該蓋板;以及一作動件,包含一操作部、一樞接部及一旋轉部,該樞接部連接於該操作部之一側,該旋轉部連接於該樞接部遠離該操作部之一側,該作動件之該樞接部樞接於該基座,該旋轉部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主體,該作動件可相對該基座移動而用以令該蓋板與該主體相扣合或解除扣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把手裝置,其中該作動件更包含一銜接部,該銜接部銜接該樞接部與該旋轉部,該操作部係呈板狀,該旋轉部和該樞接部之間形成一連線,該連線和該操作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夾角大於等於90度,小於180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把手裝置,更包含一鎖扣組件,該作動件更包含一卡扣部,該卡扣部連接於該操作部遠離該銜接部之一側,該鎖扣組件包含一扣件及一復位件,該扣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基座而於一卡扣位置與一釋放位置間滑移,該復位件之一側抵靠於該基座,該復位件之另一側抵靠於該扣件,以令該扣件復位至該卡扣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把手裝置,其中該鎖扣組件更包含一鎖合件,該基座具有一限位槽,該限位槽包含一限位段及一釋放段,該限位段之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樞接部之軸線,該釋放段之延伸方向垂直於該樞接部之軸線,該鎖合件包含相連的一本體部及一限位凸部,該鎖合件之該本體部可滑動地裝設於該扣件,該限位凸部可滑動地位於該限位槽,當該限位凸部位於該限位段,則令該扣件維持於該卡扣位置,當該限位凸部位於該釋放段,則令該扣件得以位移至該釋放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把手裝置,其中該扣件具有一定位凸塊,該鎖合件更包含相連的一彈臂部及一定位凸部,該彈臂部連接於該組裝部,該定位凸部連接於該彈臂部而透過該彈臂部相對該組裝部活動,該限位凸部於該限位段移至該釋放段時,該定位凸部越過該定位凸塊而自該定位凸塊之一側移至該定位凸塊之另一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把手裝置,其中該基座具有二第一導槽及二第二導槽,該扣件具有二第一導引塊及二第二導引塊,該二第一導引塊分別位於該扣件之相對兩側,該第二導引塊皆位於該扣件遠離該復位件之一側,該二第一導引塊可滑動地位於該二第一導槽,該二第二導引塊可滑動地位於該第二導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把手裝置,更包含二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旋轉部之相對兩端,該旋轉部藉由該二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主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把手裝置,更包含一彈性件,該彈性件包含一組裝部及一彈性部,該本體部裝設於該基座,該彈性部連接於該本體部,且該彈性部與該本體部非平行,該彈性部位於該基座與該作動件之該操作部之間而用以令該作動件相對該基座打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把手裝置,更包含至少一定位彈片,該基座具有一定位載台,該至少一定位彈片固定於該旋轉部之其中一端,並用以抵靠於該定位載台而令該作動件維持於相對該基座打開之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把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定位彈片的數量為二,分別固定於該旋轉部之相對兩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把手裝置,其中該基座具有一凹槽,該作動件相對靠攏該基座時,該作動件之該操作部與該扣件水平併排地埋設於該凹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把手裝置,其中該基座的整體厚度介於2~5毫米。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把手裝置,其中該作動件具有一自由端,該樞接部位於該自由端與該旋轉部之間,且該自由端與該樞接部之間的距離大於該旋轉部與該樞接部之間的距離。
  14. 一種機箱,包含: 一箱體,包含一主體及一蓋板,該主體包含一容置座,該蓋板可拆卸地裝設於該主體;以及一把手裝置,包含:一基座,用以裝設於該蓋板;以及一作動件,包含一操作部、一樞接部及一旋轉部,該樞接部連接於該操作部之一側,該旋轉部連接於該樞接部遠離該操作部之一側,該作動件之該樞接部樞接於該基座,該旋轉部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主體,該作動件可相對該基座移動而用以令該蓋板與該主體相扣合或解除扣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機箱,其中該作動件更包含一銜接部,該銜接部銜接該樞接部與該旋轉部,該操作部係呈板狀,該旋轉部和該樞接部之間形成一連線,該連線和該操作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夾角大於等於90度,小於180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機箱,更包含一鎖扣組件,該作動件更包含一卡扣部,該卡扣部連接於該操作部遠離該銜接部之一側,該鎖扣組件包含一扣件及一復位件,該扣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基座而於一卡扣位置與一釋放位置間滑移,該復位件之一側抵靠於該基座,該復位件之另一側抵靠於該扣件,以令該扣件復位至該卡扣位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機箱,更包含二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旋轉部之相對兩端,該旋轉部藉由該二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主體。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機箱,其中該作動件具有一自由端,該樞接部位於該自由端與該旋轉部之間,且該自由端與該樞接部之間的距離大於該旋轉部與該樞接部之間的距離。
  19. 一種伺服器,包含: 一伺服主體,包含一箱體,該箱體包含一主體及一蓋板,該主體包含一容置座,該蓋板可拆卸地裝設於該主體;以及一把手裝置,包含:一基座,用以裝設於該蓋板;以及一作動件,包含一操作部、一樞接部及一旋轉部,該樞接部連接於該操作部之一側,該旋轉部連接於該樞接部遠離該操作部之一側,該作動件之該樞接部樞接於該基座,該旋轉部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主體,該作動件可相對該基座移動而用以令該蓋板與該主體相扣合或解除扣合。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伺服器,其中該作動件更包含一銜接部,該銜接部銜接該樞接部與該旋轉部,該操作部係呈板狀,該旋轉部和該樞接部之間形成一連線,該連線和該操作部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夾角大於等於90度,小於180度。
TW109100930A 2019-12-26 2020-01-10 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TWI725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5575.2 2019-12-26
CN201911365575.2A CN113050759A (zh) 2019-12-26 2019-12-26 把手装置、机箱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5701B TWI725701B (zh) 2021-04-21
TW202126141A true TW202126141A (zh) 2021-07-01

Family

ID=76505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0930A TWI725701B (zh) 2019-12-26 2020-01-10 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9134B2 (zh)
CN (1) CN113050759A (zh)
TW (1) TWI7257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091B (zh) * 2021-11-18 2023-05-11 王鼎瑞 助拉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59792B2 (en) * 2019-04-24 2022-10-04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Rotated hood latch
TWI705751B (zh) * 2019-10-16 2020-09-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結構及鎖定模組
CN115248620A (zh) * 2021-04-27 2022-10-28 富联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机箱及具有该机箱的计算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8652Y (zh) * 2000-12-29 2001-11-07 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脑上盖卡扣结构
US7325846B2 (en) * 2003-05-07 2008-02-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w profile mechanical assist hood latch
KR100556245B1 (ko) * 2003-09-18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컴퓨터
JP4954002B2 (ja) * 2007-09-27 2012-06-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4659073B2 (ja) * 2008-07-04 2011-03-30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装置
WO2010014108A2 (en) * 2008-07-31 2010-02-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Geared latch apparatus
CN103517597B (zh) * 2012-06-27 2016-05-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开关机构及机壳的开盖方法
TWI502823B (zh) * 2013-11-01 2015-10-01 Wistron Corp 連接器機構及包含連接器機構之電子裝置
CN105089349B (zh) * 2014-05-05 2017-06-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模块
US20170202099A1 (en) * 2014-07-29 2017-07-1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Latch assembly including a cover having a cavity and a lever disposed in the cavity
CN105988529A (zh) * 2015-03-06 2016-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
CN106774696B (zh) * 2015-11-23 2019-05-17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箱盖体与服务器机箱
US10561034B2 (en) * 2018-06-26 2020-02-11 Hanwit Precision Industries Ltd. Locating device
TWI664355B (zh) * 2018-06-26 2019-07-01 恒昌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定位裝置之結構改良
CN109267856A (zh) * 2018-11-08 2019-01-2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凸轮结构的助力上盖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091B (zh) * 2021-11-18 2023-05-11 王鼎瑞 助拉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0759A (zh) 2021-06-29
US20210204420A1 (en) 2021-07-01
US11229134B2 (en) 2022-01-18
TWI725701B (zh)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5701B (zh) 把手裝置、機箱及伺服器
US731958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sitioning unit
US7405927B2 (en) Push-button latching mechanism
US6053586A (en) Computer access panel having a biased cover latch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US7436656B2 (en)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improved latch mechanism
US7794031B2 (en) Slider assembly
US7460365B2 (en) Interposer for a drive bay
TW200525988A (en) Slide mechanism
US11337343B2 (en) Mount assembly for add-in car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ssis
TWI584714B (zh) 卡扣組件、卡扣裝置與主機
TWI541633B (zh) 卡合裝置與電子裝置
US8259442B2 (en) Computer bezel
TW201505527A (zh) 資料存儲設備固定裝置
TWI695667B (zh) 連動機構及電子裝置
US774029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8371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battery fastening mechanism
TW201742527A (zh) 可提供電路板快拆功能的機殼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CN114791756A (zh) 储存装置载具、储存装置组件与服务器
TW201513775A (zh) 承載裝置與其自鎖結構
US20210034120A1 (en) Card/chassis coupling system
US8705227B2 (en) Latching mechanism, wrist rest and keyboard assembly
TWI535357B (zh) 連接裝置與應用其之電子設備
TWI710305B (zh) 外殼組件
TWI804367B (zh) 卡扣機構
TWI691828B (zh) 固定機構和計算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