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9111B - 真空處理裝置及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真空處理裝置及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9111B
TWI719111B TW106101021A TW106101021A TWI719111B TW I719111 B TWI719111 B TW I719111B TW 106101021 A TW106101021 A TW 106101021A TW 106101021 A TW106101021 A TW 106101021A TW I719111 B TWI719111 B TW I7191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chamber
processing container
gate valve
vacuum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1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9949A (zh
Inventor
山英亮
岡部真也
板谷剛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9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1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7/00Golfing accessories
    • A63B57/20Holders, e.g. of tees or of balls
    • A63B57/207Golf ball position marker hol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45/00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balls
    • A63B45/02Marking of b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47/00Devices for handling or treating balls, e.g. for holding or carrying balls

Landscapes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在開閉了將真空搬送模組與真空處理模組之間分隔的閘閥時,抑制微粒附著於晶圓的技術。

在進行真空搬送室(2)與處理容器(30)之間之晶圓(W)的搬送時,在開啟將兩者分隔的閘閥(40)之前,處理容器(30)內,係從載置台(5)的上方供給Ar氣體,設成為該惰性氣體的流量小於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之N2氣體的流量,且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小於真空搬送室(2)內之壓力的狀態。因此,在開啟了閘閥(40)時,可維持N2氣體從真空搬送室(2)朝處理容器(30)流入之方向的流動及從載置台(5)之表面的中心部朝向周緣部且從載置台(5)之周緣朝向下方的氣流,開啟閘閥(40)而搬送晶圓(W),且可抑制附著物(100)朝載置台(5)的上方飛散。

Description

真空處理裝置及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在真空搬送模組與真空處理模組之間搬送基板的技術領域。
作為半導體元件的製造工程之一即以高生產率進行真空處理的裝置,已知有多腔室系統。該系統,係構成為經由閘閥將複數個真空處理室連接於共通的真空搬送室,從大氣氛圍或常壓之惰性氣體氛圍,經由裝載鎖定室將基板搬送至真空搬送室,藉由基板搬送室內的搬送機構,將基板搬送至真空處理室。作為真空處理,係可列舉出成膜處理、乾蝕刻處理、退火處理等。
以往,在真空搬送室與真空處理室之間搬送半導體晶圓(以下稱為「晶圓」)時,將真空搬送室側之壓力保持為稍高於真空處理室側之壓力的壓力,進行閘閥的開閉,避免真空處理室側之氛圍流入真空搬送室側。另一方面,因晶圓之處理製程或真空處理室內之構造,係有導致製程時之反應副產物附著、沈積於真空處理室內,特別是閘閥附近的情形。因此,在開閉閘閥而真空搬送室側 之氛圍(惰性氣體)流入真空處理室側後時,有導致捲起副產物成為微粒而附著於所搬送之晶圓之表面的情形。
在專利文獻1,係記載有如下述之技術:在使真空搬送室內之壓力高於真空處理室的狀態下,將真空處理室內之氣體的流量設成為真空搬送室內之氣體的流量之2倍以上,開閉閘閥,抑制微粒附著於晶圓的表面。然而,真空搬送室中之氣體的流量有突然增加的情形,並有捲起微粒的情形。又,當使真空處理室內之氣體流量多於真空搬送室內之氣體流量時,亦有微粒飛散至真空搬送室側的情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64873號公報
本發明,係根據像這樣之情事而進行研究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在開閉了將真空搬送模組與真空處理模組之間分隔的閘閥時,抑制微粒附著於基板的技術。
本發明之真空處理裝置,係用以在真空氛圍 下對基板進行處理的真空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有:真空處理模組,在形成有基板之搬送口的處理容器內,設置有基板之載置台與用以朝向該載置台噴淋狀地供給氣體的第1氣體供給部,且在比前述載置台更下方側,形成有對處理容器內進行真空排氣的第1排氣口;真空搬送模組,在經由前述搬送口而氣密地連接於前述處理容器的搬送室內,設置有用以在與前述處理容器內之間進行基板之搬送的搬送機構與用以供給惰性氣體的第2氣體供給部,且形成有對搬送室內進行真空排氣的第2排氣口;閘閥,開閉前述基板的搬送口;及控制部,用以執行如下述之步驟:在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部供給惰性氣體,其流量小於從第2氣體供給部所供給之惰性氣體的流量且處理容器內之壓力小於搬送室內之壓力的狀態下,開啟前述閘閥。
本發明之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係使用具備有真空處理模組、真空搬送模組及閘閥的真空處理裝置,該真空處理模組,係在形成有基板之搬送口的處理容器內,設置有基板之載置台與用以朝向該載置台噴淋狀地供給氣體的第1氣體供給部,且在比前述載置台更下方側,形成有對處理容器內進行真空排氣的第1排氣口,該真空搬送模組,係在經由前述搬送口而氣密地連接於前述處理容器的搬送室內,設置有用以對前述處理容器進行基板之搬入搬出的搬送機構與用以供給惰性氣體的第2氣體 供給部,且形成有對搬送室內進行真空排氣的第2排氣口,該閘閥,係開閉前述基板的搬送口,該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其特徵係,包含有:形成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部供給惰性氣體,其流量小於從第2氣體供給部所供給之惰性氣體的流量且處理容器內之壓力小於搬送室內之壓力的狀態之工程;在前述狀態中,開啟前述閘閥之工程;其次,藉由前述搬送機構,在前述處理容器內與搬送室之間進行基板的搬送之工程;及其後,關閉閘閥之工程。
本發明,係在進行真空搬送模組與真空處理模組的處理容器之間之基板的搬送時,在開啟將兩者分隔的閘閥之前,處理容器內,係從載置台的上方供給惰性氣體。而且,設成為如下述之狀態:該惰性氣體的流量小於供給至真空搬送室之惰性氣體的流量,且處理容器內之壓力小於真空搬送室內之壓力。因此,可抑制在開啟了閘閥時,惰性氣體從真空搬送室急遽地流動至處理容器內,因而抑制附著於處理容器內之反應生成物的飛散,且亦同時地抑制朝基板表面之微粒的飛散,因此,可降低基板之微粒污染。
2‧‧‧真空搬送室
3‧‧‧真空處理模組
4‧‧‧閘門室
5‧‧‧載置台
6‧‧‧氣體供給路徑
7‧‧‧氣體噴頭
9‧‧‧電腦
14‧‧‧第1搬送機構
21‧‧‧第2搬送機構
22‧‧‧排氣口
24、37‧‧‧真空排氣機構
25‧‧‧N2氣體供給部
32‧‧‧排氣口
40‧‧‧閘閥
〔圖1〕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的平面圖。
〔圖2〕表示真空搬送室與真空處理模組的剖面圖。
〔圖3〕表示將N2氣體供給至真空搬送室之氣體供給部的構成圖。
〔圖4〕表示閘閥開閉時之真空搬送室及真空處理模組中之壓力及惰性氣體之供給流量的說明圖。
〔圖5〕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之作用的說明。
〔圖6〕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之作用的說明。
〔圖7〕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之作用的說明。
〔圖8〕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之作用的說明。
〔圖9〕表示設置於真空搬送室之N2氣體供給部的說明圖。
〔圖10〕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之作用的說明。
〔圖11〕表示將處理完畢晶圓從處理容器搬出時之氣體之流動的說明圖。
〔圖12〕表示將處理完畢晶圓從處理容器搬出時之氣體之流動的說明圖。
〔圖13〕表示將未處理晶圓搬入至處理容器時之氣體之流動的說明圖。
〔圖14〕表示將未處理晶圓搬入至處理容器時之氣體之流動的說明圖。
〔圖15〕表示實施例1中之惰性氣體之流量及壓力變化的特性圖。
〔圖16〕表示比較例1中之惰性氣體之流量及壓力變化的特性圖。
〔圖17〕表示實施例2、3中之晶圓之片數目與微粒數的特性圖。
〔第1實施形態〕
作為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使用圖1說明關係多腔室系統即真空處理裝置。真空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其內部氛圍為藉由乾燥氣體例如已乾燥之氮氣而成為常壓氛圍之橫長的常壓搬送室12,在常壓搬送室12的前方,係於左右方向排列設置有用於載置載體C的搬入搬出埠11。
在常壓搬送室12的正面壁,係安裝有與前述載體C之蓋體一起開閉的門17。在常壓搬送室12內,係設置有由用以搬送晶圓W之關節臂所構成的第1搬送機構14。而且,從前述常壓搬送室12的搬入搬出埠11側 觀之,在左側壁,係設置有進行晶圓W之朝向或偏心之調整的對位室16。
在常壓搬送室12中之搬入搬出埠11的相反側,係以左右排列的方式,配置有例如2個裝載鎖定室13a、13b。在裝載鎖定室13a、13b與常壓搬送室12之間,係設置有閘閥18。從裝載鎖定室13a、13b的常壓搬送室12側觀之,內側,係經由閘閥19,配置有構成真空搬送模組(搬送室)的真空搬送室2。
在真空搬送室2,係經由具備有閘閥40的閘門室4,連接有真空處理模組3。在真空搬送室2,係設置有具備了由關節臂所構成之2根搬送臂的第2搬送機構21,藉由第2搬送機構21,在各裝載鎖定室13a、13b及各真空處理模組3間進行晶圓W之收授。
亦參閱圖2,說明關於真空搬送室2。在真空搬送室2中之真空容器200的底面,係開口有排氣口22。排氣口22,係構成為連接有排氣管23,藉由由真空泵或渦輪分子泵所構成的真空排氣機構24,對真空搬送室2內進行抽真空。另外,圖2中231,係壓力調整閥,232,係開關閥。又,在真空搬送室2的底面,係設置有將惰性氣體即氮氣(N2氣體)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的N2氣體供給部25。如圖3所示,構成為:在N2氣體供給部25,係連接有N2氣體供給管26的一端,在N2氣體供給管26的另一端側,係設置有N2氣體供給機構27,從N2氣體供給部25將N2氣體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在 N2氣體供給管26,係從真空搬送室2側,介設有壓力控制閥28與質流計(MFM)29。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的惰性氣體,係不限於N2氣體,亦可使用如例如Ar氣體般的其他惰性氣體。又,在不監控流入真空搬送室2的流量時,係可省略質流計29。又,圖1中的81,係測定真空容器200內之壓力的壓力測定部。
使用圖3,說明關於壓力控制閥28,壓力控制閥28,係連接有控制器8。控制器8,係具備有加算部82與PID演算部83。而且,控制器8,係藉由加算部(對接電路)82,求出藉由後述的電腦9所設定之壓力設定值與藉由設置於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測定部81所測定之壓力檢測值的偏差量。藉由例如PID演算部83對該偏差量進行PID演算處理,將操作量輸出至壓力控制閥28,藉由該操作量,調整例如壓力控制閥28的開合度。具體而言,係以藉由壓力控制閥28,使存在於真空搬送室2內之N2氣體量成為一定化的方式,進行預定量之N2氣體的供給,使壓力穩定。因此,在壓力檢測值變低時,係偏差量會變大而使壓力控制閥28之開合度加大,使N2氣體之流量增加,並使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上升。又,在壓力檢測值變高時,係偏差量會變小而使壓力控制閥28之開合度減小,使N2氣體之流量減少,並使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降低。
接著,作為真空處理模組3,說明關係應用了成膜裝置的例子。如圖2所示,真空處理模組3,係構成 為將包含有TiCl4之原料氣體與成為還原氣體之H2氣體與氮化用之氨(NH3)氣體供給至晶圓W的CVD裝置。真空處理模組3,係具備有上方呈開口之圓筒形狀的處理容器30。在處理容器30之底壁的中央部,係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之例如圓筒狀的排氣室31,在排氣室31的側面,係開口有排氣口32。在排氣口32,係連接有排氣路徑33,該排氣路徑33,係構成為連接於真空排氣機構37,可將處理容器30內減壓至預定真空壓力。另外,圖中331,係壓力調整閥,332,係開關閥。
在處理容器30的側壁,係設置有用以搬入搬出晶圓W的搬送口34,搬送口34,係連接於閘門室4。閘門室4,係由扁平的殼體所構成,在對應於處理容器30之搬送口34的位置及對應於形成在真空搬送室2之開口部20的位置分別形成有開口部。該些開口部,係為了避免記載之複雜化,而分別視為搬送口34的一部分及開口部20的一部分。
在閘門室4,係設置有堵塞處理容器30之搬送口34之板狀的閘閥40。又,在閘門室4之底面之閘閥40的下方,係設置有升降機構43,閘閥40,係構成為升降自如。閘閥40與閘門室4中之真空處理模組3側的壁面之間,係形成為不妨礙閘閥40之升降的程度之極窄的間隙。又,在閘閥40的上面,係形成凸條部40a,於閘門室4的頂棚面,係在對應於凸條部40a的位置形成有溝部44。而且,在閘閥40上升至圖2中虛線所示的上方位 置時,凸條部40a被插入至溝部44而氣密地分隔。如上述,由於閘閥40與閘門室4中之真空處理模組3側的壁面之間,係極窄,因此,在閘閥40位於上方位置時,搬送口34被氣密地關閉。又,當閘閥40下降至圖2中實線所示的下方位置時,則搬送口34便開放。
在處理容器30內,係設置有用以大致水平地保持晶圓W之金屬製的載置台5,載置台5,係藉由支撐柱50而固定於排氣室31的底面。在載置台5,係埋設有未圖示的加熱器,成為根據來自後述之電腦9的控制信號,將晶圓W加熱至設定溫度例如400℃以上的溫度。又,載置台5,係連接於接地電位,如後述,形成為下部電極。而且,在載置台5中,係於周方向等間隔地形成有3處的貫穿孔55,在各貫穿孔55,係設置有用以保持載置台5上之晶圓W並使其升降的升降銷51。升降銷51,係經由升降軸52,連接於由設置在處理容器30之外部之由例如氣缸所構成的升降機構53。另外,圖中54,係用以使處理容器30內成為氣密的波紋管。藉由該升降銷51與真空搬送室2內之第2搬送機構21的協同作用,晶圓W,係被載置於載置台5。
又,處理容器30的上方,係被經由絕緣構件75而被構成上部電極之金屬製的氣體供給部即氣體噴頭7堵塞。在該氣體噴頭7,係經由匹配器78,連接有高頻電源77。構成為從該氣體噴頭7供給在處理容器30內所激發的氣體,並且將高頻電力施加至構成上部電極的氣體噴 頭7與構成下部電極的載置台5之間而產生電漿的平行平板型電漿處理裝置。
氣體供給部即氣體噴頭7,係構成為具備有例如縱橫地配列有貫通於厚度方向之氣體供給孔73的噴淋板(擴散板)71,可噴淋狀地朝向載置台5供給氣體。另外,74,係使氣體擴散的氣體擴散室。又,在氣體噴頭7中,在氣體擴散室74之上方側的頂部構件72埋設有加熱機構79,成為根據從後述之電腦9所發送的控制信號,藉由從未圖示之電源部對加熱機構79進行供電的方式,加熱至設定溫度。
在氣體噴頭7,係連接有貫通頂部構件72之氣體供給路徑6的下游側端部,該氣體供給路徑6的上游側,係分歧而連接有四氯化鈦(TiCl4)氣體供給源61、氫(H2)氣體供給源62及氨(NH3)氣體供給源63、氬(Ar)氣體供給源64及N2氣體供給源65。圖2中V1~V5,係閥,M1~M5,係流量調整部。流量調整部M1~M5,係由例如質流控制器所構成,控制成使供給至處理容器30之氣體的流量成為藉由電腦9所設定的流量。
又,在處理容器30的側壁中之載置台5之下方的位置,係設置有測定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的壓力測定部35。
簡單地說明關於晶圓W之成膜處理,在將晶圓W載置於載置台5後,首先,將作為成膜用之氣體的TiCl4氣體、Ar氣體及H2氣體供給至處理容器30內。其 後,開啟高頻電源77,將高頻電力施加至氣體噴頭7與載置台5之間,在處理容器30內產生電漿。藉此,TiCl4氣體與H2氣體被活性化而產生反應,在晶圓W表面形成Ti膜。在該成膜反應中,於反應中生成有NH4Cl等的副產物。因此,成膜處理進行的同時,在處理容器30內之表面沈積有反應生成物。
接著,停止TiCl4氣體、Ar氣體及H2氣體的供給及高頻電力,對處理容器30內排氣,從處理容器30內排出TiCl4、Ar氣體及H2氣體。其次,將NH3氣體、Ar氣體及H2氣體供給至處理容器30內,進行使Ti膜之表面氮化的處理。藉由該NH3氣體的供給,Ti膜被氮化,如(1)式所示的化學反應便進行,在其表面形成TiN(氮化鈦)的層。
TiCl4+6NH3→TiN+4NH4Cl+1/2N2+H2 (1)式
如此一來,在晶圓W之表面層積TiN的層,形成TiN膜。
即便在該一連串的反應,亦如(1)式所示,由於生成NH4Cl等的副產物,因此,該些副產物成為附著物而沈積於處理容器30內。又,不限於副產物,例如因處理容器30之腐蝕等而產生的含Ti物等亦成為附著物而附著於處理容器30內。
真空處理裝置,係具備有構成控制部之一部 分的電腦9,該電腦9,係具備有程式、記憶體、CPU。該些程式,係儲存於電腦記憶媒體例如光碟、硬碟、光磁碟等,且安裝於電腦9。程式,係編入有步驟群,以便實施包含有晶圓W的搬送、真空搬送室2及真空處理模組3中之各氣體的供給與遮斷、真空搬送室2及真空處理模組3中之排氣及真空搬送室2及真空處理模組3之間之晶圓W的搬送之處理的一連串動作。又,在電腦9的記憶體,係寫入有真空搬送室2的壓力設定值,並將該壓力設定值輸出至加算部82。
說明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之全體之晶圓W的處理工程。當收容有晶圓W的載體C被載置於搬入搬出埠11上時,該載體C內的晶圓W則被第1搬送機構14取出,以對位室16→裝載鎖定室13a(13b)→真空搬送室2的路徑進行搬送。在晶圓W從常壓搬送室12被搬入至裝載鎖定室13a、(13b)後,對裝載鎖定室13a、(13b)進行抽真空,藉此,可進行從裝載鎖定室13a、(13b)朝真空搬送室2之搬送。而且,第2搬送機構21,係在從裝載鎖定室13a、(13b)取出晶圓W後,搬送至真空處理模組3。
其次,參閱圖4~圖8,說明關於真空搬送室2與真空處理模組3之間之晶圓W的收授。另外,圖5~圖8,係概略地表示真空處理模組3及真空搬送室2。圖4(a)中(1)、(2)的曲線圖,係分別表示從開始開啟閘閥40之前直至搬入晶圓W而結束關閉閘閥40後為止 中之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測定值的時間變化與真空搬送室2內之壓力測定值的時間變化。又,圖4(b)中(3)、(4)的曲線圖,係分別表示從開始開啟閘閥40之前直至搬入晶圓W而結束關閉閘閥40後為止中之處理容器30內之Ar氣體之供給流量的時間變化與真空搬送室2內之N2氣體之供給流量的時間變化。另外,在圖4(a)、(b)中,將開始開啟閘閥40的時刻表示為時刻t0,在完全開啟閘閥40後,將經過一段時間後的時刻設成為t1。又,將閘閥40結束關閉的時刻表示為時刻t2。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在處理容器30內,將開閉閘閥40之前後所供給的氣體設成為Ar氣體,但並非限於Ar氣體,亦可使用N2氣體等的惰性氣體以代替之。相同地,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的氣體亦可並非為N2氣體,而使用其他的惰性氣體。
在處理容器30內,係載置有序號比搬入至真空搬送室2內之晶圓W更小的晶圓W,成膜處理便結束,閘閥40開啟,設成為為了藉由構成第2搬送機構21的2個搬送臂,進行與下一晶圓W的更換而待機。
首先,在將晶圓W搬送至真空處理模組3時,在開啟閘閥40之前,如圖5所示,以例如200sccm(毫升/分)的流量,將惰性氣體即Ar氣體供給至處理容器30內。又,在真空搬送室2中,從N2氣體供給部25,以500sccm的流量供給N2氣體。如圖4(a)所示,此時,真空處理模組3內之壓力,係設定為75Pa,真空 搬送室2內之壓力,係設定為比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高的100Pa。
又,當在真空處理模組3進行成膜處理時,則如圖5中所示,成膜處理中所產生之NH4Cl等的Cl化合物或Ti膜等的付着物100會附著於真空處理模組3的內表面。附著物100,係亦附著於搬送口34的上面部,或氣體噴頭7與處理容器30的間隙中之處理容器30側的壁面。
而且,在時刻t0之前,由於在處理容器30內,係將Ar氣體噴淋狀地從氣體噴頭7朝向載置台5供給,因此,氣體從上方朝向下方到達後,在載置台5的表面,係形成有從載置台5之中心部流向周緣部之氣體的流動。而且,流向載置台5之周緣的Ar氣體,係從載置台5之周緣流向下方,從設置於處理容器30之下方側的排氣口32進行排氣。
其次,在如圖4(a)、(b)所示的時刻t0,開始開啟閘閥40。此時(t0時),由於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係高於處理容器30的壓力,因此,如圖6所示,真空搬送室2內的氛圍會朝向處理容器30內流入。因此,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下降,處理容器30內的壓力上升。
在此,在真空搬送室2中,係根據壓力之變化,調整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之N2氣體的流量,控制為使真空搬送室2的壓力成為一定。因此,如圖4(a)所 示,開啟了閘閥40後緊接著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瞬間下降。因此,如圖4(b)所示,造成N2氣體的供給量突然增加,進一步使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之N2氣體的流量增加。對此,在處理容器30內,係使Ar氣體的供給量成為一定,Ar氣體的供給量不改變而壓力上升。
在此,發明者,係發現到如後述的實施例所示,在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與處理容器30內的壓力差較大時,開啟了閘閥40時之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會急遽下降,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的氣體會急遽變多。而且,當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之氣體的流量急遽變多時,則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之氣體的流量亦急遽增加,造成易捲起副產物。
在第1實施形態中,雖係在開啟閘閥40之前,使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高於處理容器30內的壓力,但將其差設成為25Pa。而且,如圖4中的曲線(4)所示,在開啟了閘閥40後之時刻t0緊接著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的N2氣體被抑制為例如2000sccm左右,進一步如圖4(a)中曲線圖(2)所示,真空搬送室2內之壓力的變化變小。其後,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係迅速地回復到100Pa。
如先前技術所敍述,藉由從真空搬送室2流向處理容器30的氣流,附著於搬送口34附近之附著物100雖有飛散至載置台5的上方之虞,但由於可抑制從開 啟了閘閥40後緊接著從真空搬送室2內流入真空處理模組3內之N2氣體之流量的突然增加,因此,可抑制附著於搬送口34附近之附著物100的飛散。
又,在載置台5的表面,係形成從中心部朝向周緣側且從載置台5之周緣朝向下方的氣流。因此,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的氣流,係與處理容器30內的氣流一起流動至載置台5之下方,並從設置於處理容器30之下方的排氣口32進行排氣。因此,即便附著於處理容器30之搬送口34附近的附著物100因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的氣流而飛散時,亦不會在載置台5上之處理完畢晶圓W的上方飛散而從處理容器30之下方側進行排氣。
其後,在從開始開啟閘閥40後的時刻t0經過一定時間的時刻t1,係如圖4(a)中的曲線圖(1)所示,真空處理模組3內的壓力,係穩定在例如90Pa左右,如曲線圖(2)所示,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係穩定在例如100Pa左右。而且,如圖4(b)中的曲線圖(4)所示,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之N2氣體的流量亦穩定在例如1800sccm。
而且,如圖7所示,已結束處理而待機之載置台5上的晶圓W會被收授至第2搬送機構21之一方的搬送臂。其次,一方之搬送臂,係將已結束處理的處理完畢晶圓W搬送至真空搬送室2。接著,雖未圖示,但藉由第2搬送機構21之另一方的搬送臂,未處理晶圓W被搬 送至真空處理模組3而收授至載置台5。其後,使該搬送臂退避。而且,開始關閉閘閥40,在時刻t2中,如圖8所示,結束關閉。
在時刻t2中,當結束關閉閘閥40時,如圖4(a)的曲線圖(1)所示,真空處理模組3為密閉而壓力下降至75Pa。又,如曲線圖(2)所示,真空搬送室2的壓力稍微上升,如圖4(b)中的曲線圖(4)所示,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之N2氣體的流量減少至500sccm。藉此,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回復到100Pa。其後,處理完畢之晶圓W,係藉由第2搬送機構21,經由例如裝載鎖定室13a(13b)而返回到原本的載體C。
根據第1實施形態,在進行真空搬送室2與處理容器30之間之晶圓W的搬送時,在開啟將兩者分隔的閘閥40之前,處理容器30內,係從載置台5的上方供給Ar氣體。而且,設成為如下述之狀態:Ar氣體的流量小於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之N2氣體的流量,且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小於真空搬送室2內之壓力。因此,在開啟了閘閥40時,維持N2氣體從真空搬送室2朝處理容器30流入之方向的流動及從載置台5之表面的中心部朝向周緣側且從載置台5之周緣朝向下方之Ar氣體的氣流兩者,開啟閘閥40,搬送晶圓W。因此,可抑制真空處理模組3內之附著物100朝載置台5的上方飛散,且可抑制微粒附著於晶圓W,亦同時抑制氣體的流動所致之微粒從處理容器30流入真空搬送室2所致之污染。
又,在開啟了閘閥40時,由於抑制了從真空搬送室2突然流入處理容器30內之N2氣體的流量,因此,亦一併抑制附著於處理容器30內之微粒的飛散所致之處理容器30內部的污染。
本實施形態,雖係將供給至處理容器30內之Ar氣體的流量設成為200sccm(毫升/分),但當考慮晶圓W之表面的保護與朝真空搬送室2之氣體的逆擴散時,則50sccm以上、1000sccm以下為佳。
而且,自減少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之N2氣體的流量之觀點來看,作為從開始開啟閘閥40後直至結束關閉閘閥40為止之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之N2氣體的流量,係抑制在3000sccm以下為佳。
為了抑制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之N2氣體之流量的突然增加,例如調整控制器8中之PID演算部83所使用的傳遞函數。在PID控制中,係藉由傳遞函數,決定真空搬送室2內之壓力變化時,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之N2氣體之流量的增減速度(反應速度)。因此,藉由調整例如使用於傳遞函數之比例增益、微分增益及積分增益之值的方式,可使真空搬送室2內之壓力減少時之N2氣體之流量的增加速度變慢(可使反應性變慢),並可抑制突然之N2氣體的流量增加。因此,控制器8,係調整使N2氣體的流量增減之壓力控制閥28之流量的反應速度,相當於流量之增減速度調整部。
又,對於更確實地抑制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 之N2氣體之流量的突然增加而言,係縮小開啟閘閥40時之真空搬送室2與成膜裝置等之真空處理模組3的壓力差為佳。
當壓力差變得過大時,則突然流入真空搬送室2之N2氣體的流量便增加,且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真空處理模組3之N2氣體的流量變得易增加。又,當壓力差變得過小時,則在開啟了閘閥40時,導致處理容器30內的氛圍有逆擴散至真空搬送室2之虞。因此,將真空搬送室2的壓力設定成高於處理容器30內的壓力,且將其壓力差設成為10Pa以上、50Pa以下為佳。較佳,係設成為20Pa以上、40Pa以下為佳。
抑或,例如如圖9所示,亦可在設置於真空搬送室2的N2氣體供給管26中之壓力控制閥28的上游側,設置用以抑制流量之增加速度的孔口101與壓力調節器102。圖9所示的例子,係在壓力控制閥28與MFM29之間,具備有孔口101與其上游側的壓力調節器102。另外,圖中103,係壓力計。
以像這樣進行構成的方式,只要事前調整孔口101之內徑與壓力調節器102所致之設定壓力,則即便在真空搬送室2內的壓力瞬間下降時,雖壓力控制閥28的開合度變大,但由於可藉由孔口101而抑制為使一定流量以上的N2氣體不流動,因此,可防止流入真空搬送室2之N2氣體的流量突然變得過多。
又,真空處理模組3,係亦可為例如蝕刻裝置或退火 裝置等。而且,真空處理裝置,係不限於多腔室系統,亦可為將兼用為真空搬送室2之裝載鎖定室連接至獨立型之真空處理模組的構成。
〔第2實施形態〕
說明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第2實施形態,係在一面從氣體噴頭7對處理容器30內進行惰性氣體的供給,一面從處理容器30內搬出處理完畢晶圓W後,停止該惰性氣體的供給後,搬入未處理晶圓W。
與例如前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地,在處理容器30進行晶圓W的處理後,如圖5所示,以例如200sccm的流量,將惰性氣體即Ar氣體供給至處理容器30內,在真空搬送室2中,從N2氣體供給部25,以例如500sccm的流量供給N2氣體。其次,在例如將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設定成75Pa且將真空搬送室2內之壓力設定成高於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例如100Pa的狀態下,如圖6所示,開啟閘閥40。而且,如圖7所示,藉由第2搬送機構21之一方的搬送臂,接收載置台5上之處理完畢的晶圓W而搬送至真空搬送室2。其後,關閉閘閥40,進一步停止處理容器30內之來自氣體噴頭7之Ar氣體的供給(流量0sccm)。
第1實施形態,雖係在處理容器30內之處理完畢晶圓W被搬送至真空搬送室2後,接著將真空搬送室2內的未處理晶圓W搬送至處理容器30,但第2實施 形態,係在暫時關閉閘閥40該點及停止來自氣體噴頭7之Ar氣體的供給該點而言,順序不同。
接著,當開啟閘閥40時,則如圖10所示,氣體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內,並從處理容器30之下方側進行排氣,並且在載置台5的上方形成從搬送口34側朝向處理容器30之內側的氣流。藉由該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的氣流,附著於處理容器30內之特別是附著於搬送口34附近的附著物中之易飛散的附著物便剝落。又,飛散至處理容器30內的微粒亦與N2氣體一起進行排氣。
而且,在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內,且在載置台5的上方形成有從搬送口34側朝向處理容器30之內側的氣流之狀態下,藉由第2搬送機構21,將未處理晶圓W搬入至處理容器30內,並將未處理晶圓W收授至載置台5。此時,除了藉由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內的氣流,預先去除處理容器30內的微粒以外,另可藉由在載置台5的上方之從搬送口34側朝向處理容器30之內側的氣流,防止微粒附著於未處理晶圓W。其後,使第2搬送機構21退避至真空搬送室2,關閉閘閥40,進行未處理晶圓W的處理。又,上述,雖係記載了在形成有從真空搬送室2朝向處理容器30內之氣流的狀態下,搬入未處理晶圓W,但只要在即將搬入未處理晶圓W之前,一旦形成有氣流即可。
參閱圖11~14,說明關於第2實施形態中之處 理容器30內之惰性氣體的流動。另外,在圖11~14中,係簡略地記載真空處理模組3及閘門室4,並且省略表示真空搬送室2。在將處理完畢晶圓W從處理容器30搬出時,係設成為如下述之狀態:以第1流量,從氣體噴頭7供給惰性氣體,且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低於真空搬送室2。因此,如圖11、圖12所示,情性氣體,係在載置台5的上方放射狀地流動,形成流往處理容器30之下方側的氣流。
又,在將未處理晶圓W從真空搬送室2側搬入至處理容器30內時,係設成為如下述之狀態:以少於第1流量的第2流量,從氣體噴頭7供給惰性氣體,在此,係停止惰性氣體(設定成流量0sccm)且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低於真空搬送室2。因此,如圖13、圖14所示,從搬送口34流入處理容器30內之氣流會在載置台5的上方流動,形成從處理容器30之下方進行排氣的氣流。
第2實施形態,係在將處理完畢晶圓W從處理容器30搬送至真空搬送室2後,在將未處理晶圓W搬入至處理容器30之前,關閉閘閥40,停止處理容器30內之來自氣體噴頭7之Ar氣體的供給。因此,其次,在開啟了閘閥40時,氣流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內,形成在載置台5之上方流動的氣流。藉由該氣流,由於處理容器30內之附著於搬送口34附近的附著物中之易飛散的附著物會預先去除,因此,可防止搬入未處理晶圓W之際之微粒的附著,且使在進行了晶圓W的處理後, 在搬出處理完畢晶圓W時,微粒附著於處理完畢晶圓W上的顧慮減少。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雖係在進行未處理晶圓W的搬入時,將從氣體噴頭7供給之Ar氣體的流量設定成0sccm,但亦可供給少量的氣體。在該情況下,係在將處理完畢晶圓W從處理容器30搬送至真空搬送室2之前,必須使將未處理晶圓W從真空搬送室2搬送至處理容器30內時之從氣體噴頭7供給之惰性氣體的流量少於開啟閘閥40時之從氣體噴頭7供給之惰性氣體的流量。該結果,在將未處理晶圓W從真空搬送室2搬送至處理容器30內時,係如圖13、14所示,氣流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內,並形成在載置台5之上方流動的氣流。
又,在將處理完畢晶圓W從處理容器30搬出後,亦可設成為不關閉閘閥40地使從氣體噴頭7供給之氣體的流量減少,接著,搬入未處理晶圓W。然而,對於藉由從真空搬送室2朝處理容器30內之氣流的流動,進一步提高微粒去除效果而言,係在變更從氣體噴頭7供給之Ar氣體的流量之前,一旦關閉閘閥40為佳。藉由關閉閘閥40的方式,由於可獨立地控制真空搬送室2與處理容器30內之壓力,因此,可形成壓力差而提高開啟了閘閥40時的微粒去除效果。又,由於真空搬送室2,係藉由壓力控制以調整N2氣體的流量,因此,暫時關閉閘閥40,將不會受到改變了處理容器30內之氣體的流量時之 影響,並可防止伴隨著處理容器30內之氣體的流量之變化所致之真空搬送室2內之壓力的變化之氣體供給量的變化。其結果,亦具有容易使真空搬送室2內之氣體的流量穩定之優點。
又,在進行從處理容器30搬出處理完畢晶圓W而例如關閉了閘閥40後,作為成膜後處理配方,亦可對處理容器30內進行電漿處理,使處理容器30內的附著物穩定化。其後,亦可停止抑或減少從氣體噴頭7供給之Ar氣體的流量,開啟閘閥40。在將未處理晶圓W搬入至處理容器30之前,可更效率良好地去除附著於處理容器30的附著物,並且可使微粒更難以飛散,因此,獲得更大的效果。另外,作為成膜後處理配方,係亦可為用以使處理容器30內之附著物穩定化的氮化處理,或朝處理容器30內供給氣體所致的沖洗處理。而且,亦可在進行成膜後處理配方時,在開放了閘閥40的狀態下而進行。
〔實施例〕
為了驗證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效果,而進行以下的試驗。
〔實施例1〕
使用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處理裝置,將真空搬送室2側的壓力設定成100Pa,並將處理容器30側的壓力設定成75Pa,開始開啟閘閥40後,直至26秒後結束關閉閘閥40。開啟閘閥40之前之真空搬送室2側之N2氣體的 供給流量,係設定成500sccm。又,在真空處理模組3內,係從氣體噴頭7,以200sccm的流量供給Ar氣體。
〔比較例1〕
除了將開啟閘閥40之前之處理容器30內的壓力設定成20Pa與加快PID演算部83之反應性並加快流量的增減速度以外,將與實施例1相同地進行操作的例子當作比較例1。
在實施例1及比較例1中,分別從開始開啟閘閥40的5秒前,測定了40秒真空搬送室2中之壓力、處理容器30中之壓力及真空搬送室2中之N2氣體的供給量。圖15、16,係分別表示相對於經過時間(秒)之真空搬送室2中之壓力、處理容器30中之壓力及真空搬送室2中之N2氣體的供給量之變化。另外,在圖15、圖16中,係將閘閥40之開始開啟的時間記載為0。
如圖15所示,在實施例1中,開啟了閘閥40後緊接著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的流量,係上升至2000sccm左右,直至結束關閉閘閥40的期間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的流量,係維持1800sccm左右。
如圖16所示,在比較例1中,開啟了閘閥40後緊接著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的流量,係上升至7000sccm左右,直至關閉了閘閥40的期間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的流量,係維持3000sccm左右。
根據該結果,可說是藉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真空處 理裝置,便可防止開啟了閘閥40後緊接著供給至真空搬送室2內之N2氣體之流量的突然增加。
在使用上述的實施例1的真空處理裝置而進行晶圓W之處理時,在從處理容器30所取出的晶圓W中,調查所檢測之微粒的個數。晶圓W,係例如699片進行處理,在第5、50、100、199、299、399、499、599及699片的晶圓W中,計數微粒的個數。
〔比較例2〕
又,作為比較例2,除了在閘閥40的開閉時,不對處理容器30內供給Ar氣體以外,使用與比較例1相同地進行設定的真空處理裝置,進行晶圓W的處理。而且,在從處理容器30所取出的晶圓W中,調查所檢測之微粒的個數。晶圓W,係例如399片進行處理,在第2、49、99、199、299及399片的晶圓W中,計數微粒的個數。
在實施例1中,所檢測到之微粒的平均個數,係8.9個,比較例2,係微粒從第99片晶圓W開始增加,第99片晶圓W為47個,第199片晶圓W急遽地增加至1632個,所檢測到之微粒的平均個數,係超過1000個。
根據該結果,可說是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真空處理裝置,便可減少附著於晶圓W的微粒。
又,將使用第2實施形態的真空處理裝置而進行處理之晶圓W當作實施例2。在實施例2中,係將真空搬送室2側之壓力設定成100Pa,將搬出處理完畢晶圓 W時之處理容器30側之壓力設定成60Pa,進行閘閥40的開閉。又,開啟閘閥40之前之真空搬送室2側之N2氣體的供給流量,係設定成500sccm。而且,在將處理完畢晶圓W從真空處理模組3搬送至真空搬送室2之前,將從氣體噴頭7供給之Ar氣體的流量設定成200sccm,在將未處理晶圓W從真空搬送室2搬入至真空處理模組3之前,停止從氣體噴頭7供給的Ar氣體(0sccm)。
在實施例2中,在從處理容器30所取出的處理完畢晶圓W中,調查所檢測之微粒的個數。晶圓W,係例如700片進行處理,在第5、50、100、200、300、400、500、600及700片的晶圓W中,計數微粒(徑45nm以上)的個數。
又,除了將處理容器30內之設定壓力設定成60Pa以外,將與實施例1相同地進行處理的例子當作實施例3。在實施例3中,係在第5、25、50、100、200、300、400、499、599及699片的晶圓W中,計數微粒(徑45nm以上)的個數。
圖17,係表示該結果,並表示實施例2、3中之晶圓W之片數目與所檢測到之微粒之個數的特性圖。如圖17所示,在實施例2中,微粒的檢測數,係20個以下,即便在實施例3中,亦為30個以下。因此,可知在實施例2及3中,與前述的比較例2相比,微粒的檢測數,係變得非常少。又,實施例2,係與實施例3相比,微粒的檢測數,係變得更少。
又,在實施例2及3中,分別計數了附著於第12片的處理完畢晶圓W之微粒的個數,在實施例2中,係檢測到5個微粒,在實施例3中,係檢測到20個微粒。
因此,可說是在將未處理晶圓W從真空搬送室2搬入至處理容器30內時,停止從氣體噴頭7供給的惰性氣體,使氣體從真空搬送室2流入處理容器30內,藉此,可進一步抑制附著於處理完畢晶圓W的微粒。

Claims (12)

  1. 一種真空處理裝置,係用以在真空氛圍下對基板進行處理的真空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有:真空處理模組,在形成有基板之搬送口的處理容器內,設置有基板之載置台與用以朝向該載置台噴淋狀地供給氣體的第1氣體供給部,且在比前述載置台更下方側,形成有對處理容器內進行真空排氣的第1排氣口;真空搬送模組,在經由前述搬送口而氣密地連接於前述處理容器的搬送室內,設置有用以在與前述處理容器內之間進行基板之搬送的搬送機構與用以供給惰性氣體的第2氣體供給部,且形成有對搬送室內進行真空排氣的第2排氣口;閘閥,開閉前述基板的搬送口;及控制部,用以執行如下述之步驟:在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部供給惰性氣體,其流量小於從第2氣體供給部所供給之惰性氣體的流量且處理容器內之壓力小於搬送室內之壓力的狀態下,開啟前述閘閥,在開始開啟前述閘閥後至關閉的期間,維持將惰性氣體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部供給至前述處理容器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真空處理裝置,其中,在開始開啟前述閘閥後直至關閉為止的期間之從第2氣體供給部供給至搬送室內之惰性氣體的最大流量,係3000毫升/分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真空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第2氣體供給部,係具備有用以調整流量之增減速度的增減速度調整部,藉由該增減速度調整部,設定前述惰性氣體的最大流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真空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第2氣體供給部,係具備有用以抑制流量之增加速度的孔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真空處理裝置,其中,開始開啟前述閘閥時之處理容器內的壓力與搬送室內的壓力之差,係10Pa以上、50Pa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真空處理裝置,其中,具備有:控制部,執行如下述之步驟:開啟前述閘閥的步驟之後,藉由前述搬送機構,從前述處理容器內將處理完畢基板搬送至搬送室的步驟;當將開啟前述閘閥的步驟之來自前述第1氣體供給部之惰性氣體的流量設成為第1流量時,則接續於搬送前述處理完畢基板的步驟,將從第1氣體供給部所供給之惰性氣體的流量設定成少於第1流量的第2流量,形成從前述搬送室流入前述處理容器內之氣流的步驟;其後,從搬送室將未處理基板搬送至前述處理容器內的步驟;及然後,關閉前述閘閥的步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真空處理裝置,其中,包含有:從前述處理容器內將處理完畢基板搬送至搬送室的步 驟之後,關閉前述閘閥的步驟;接著,進行處理容器內之微粒飛散抑制的成膜後處理步驟;進一步接著開啟前述閘閥的步驟;及其後,從搬送室將未處理基板搬送至前述處理容器內的步驟。
  8. 一種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係使用具備有真空處理模組、真空搬送模組及閘閥的真空處理裝置,該真空處理模組,係在形成有基板之搬送口的處理容器內,設置有基板之載置台與用以朝向該載置台噴淋狀地供給氣體的第1氣體供給部,且在比前述載置台更下方側,形成有對處理容器內進行真空排氣的第1排氣口,該真空搬送模組,係在經由前述搬送口而氣密地連接於前述處理容器的搬送室內,設置有用以對前述處理容器進行基板之搬入搬出的搬送機構與用以供給惰性氣體的第2氣體供給部,且形成有對搬送室內進行真空排氣的第2排氣口,該閘閥,係開閉前述基板的搬送口,該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其特徵係,包含有:形成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部供給惰性氣體,其流量小於從第2氣體供給部所供給之惰性氣體的流量且處理容器內之壓力小於搬送室內之壓力的狀態之工程;在前述狀態中,開啟前述閘閥之工程;其次,藉由前述搬送機構,在前述處理容器內與搬送室之間進行基板的搬送之工程;及其後,關閉閘閥之工程,在開始開啟前述閘閥後至關閉的期間,維持將惰性氣 體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部供給至前述處理容器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其中,在開始開啟前述閘閥後直至關閉為止的期間之從第2氣體供給部供給至搬送室內之惰性氣體的最大流量,係3000毫升/分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其中,開始開啟前述閘閥時之處理容器內的壓力與搬送室內的壓力之差,係10Pa以上、50Pa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其中,藉由前述搬送機構,在前述處理容器內與搬送室之間進行基板之搬送的工程,係包含有:藉由前述搬送機構,從前述處理容器內將處理完畢基板搬送至搬送室的工程;當將形成前述處理容器內之壓力小於搬送室內之壓力的狀態之工程中之來自前述第1氣體供給部之惰性氣體的流量設成為第1流量時,則接續於搬送前述處理完畢基板的工程,將從第1氣體供給部所供給之惰性氣體的流量設定成少於第1流量的第2流量,形成從前述搬送室流入前述處理容器內之氣流的工程;及其後,從搬送室將未處理基板搬送至前述處理容器內的工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其中,包含有:從前述處理容器內將處理完畢基板搬送至搬送室的工程後,關閉前述閘閥的工程;接著,進行處理容器內之微粒飛散抑制的成膜後處理工程;進一步接著開啟前述閘閥的工程;及其後,從搬送室將未處理基板搬送至前述處理容器內的工程。
TW106101021A 2016-01-15 2017-01-12 真空處理裝置及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 TWI7191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6450 2016-01-15
JP2016-006450 2016-01-15
JP2016-235361 2016-12-02
JP2016235361A JP6907518B2 (ja) 2016-01-15 2016-12-02 真空処理装置及び真空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949A TW201739949A (zh) 2017-11-16
TWI719111B true TWI719111B (zh) 2021-02-21

Family

ID=5939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1021A TWI719111B (zh) 2016-01-15 2017-01-12 真空處理裝置及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07518B2 (zh)
KR (1) KR101933776B1 (zh)
TW (1) TWI7191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31044A (ja) * 2016-08-23 2018-03-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方法
CN109979867B (zh) * 2017-12-27 2022-09-16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晶片传输方法
JP7136612B2 (ja) * 2018-07-13 2022-09-13 ローツェ株式会社 局所パージ機能を有する搬送装置
JP6946248B2 (ja) * 2018-09-26 2021-10-06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08100B2 (ja) * 2019-04-26 2023-01-1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熱処理装置および熱処理方法
JP7386738B2 (ja) 2020-03-19 2023-11-2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22190310A (ja) 2021-06-14 2022-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および発光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9977A1 (en) * 2002-05-21 2003-11-27 Christophe Pomarede Reduced cross-contamination between chambers in a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0664B2 (ja) * 2003-06-02 2010-04-1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搬送方法
JP4414869B2 (ja) 2004-11-30 2010-02-1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真空処理装置
JP2006216710A (ja) * 2005-02-02 2006-08-17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半導体製造装置
JP4896899B2 (ja) 2007-01-31 2012-03-1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パーティクル付着防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9977A1 (en) * 2002-05-21 2003-11-27 Christophe Pomarede Reduced cross-contamination between chambers in a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28796A (ja) 2017-07-27
KR101933776B1 (ko) 2018-12-28
KR20170085977A (ko) 2017-07-25
TW201739949A (zh) 2017-11-16
JP6907518B2 (ja) 202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9111B (zh) 真空處理裝置及真空處理裝置之運轉方法
US104284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event deposition rate/thickness drift, reduce particle defects and increase remote plasma system lifetime
US9523150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WI645487B (zh)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TWI693301B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記錄媒體
TW201537651A (zh) 基板處理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程式
US20140357085A1 (en) Etch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TW200913112A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object to be processed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10731248B2 (en) Vacuu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3136839A (ja) 真空処理システム
US11414742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9418866B2 (en) Gas treatment method
KR20100031460A (ko) Ti계 막의 성막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JP2001257164A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圧力制御方法
US2022000287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W201827638A (zh) 氣相成長裝置的控制方法
KR102210314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기록매체
US10504743B2 (en) Method of etching film
JP4748594B2 (ja) 真空処理装置および真空処理方法
JP2013044043A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2014013841A (ja) 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デショニン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