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850B -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850B
TWI717850B TW108135023A TW108135023A TWI717850B TW I717850 B TWI717850 B TW I717850B TW 108135023 A TW108135023 A TW 108135023A TW 108135023 A TW108135023 A TW 108135023A TW I717850 B TWI717850 B TW I7178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coat
film
coat layer
hard
transparent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7259A (zh
Inventor
上野友德
岸敦史
倉本浩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7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7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8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02B1/115Multi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9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layer or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88Next to cellulosic
    • Y10T428/31884Regenerated or modified cellulose
    • Y10T428/31891Where addition polymer is an ester or hal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硬塗膜具有透明膜、及設置於透明膜上之硬塗層。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為一定值以上。硬塗膜具有混合存在有透明膜之成分與硬塗層之成分的混在區域。混在區域之折射率朝硬塗膜之厚度方向連續地變化,且折射率變化梯度在一定範圍內。

Description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硬塗膜、具有其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先前,關於如偏光板、圖像顯示裝置之畫面及/或觸控面板般之光學構件,存在為了防止損傷或光反射,而對該等構件設置硬塗膜之情形。硬塗膜具有透明膜、及設置於該透明膜上之硬塗層。硬塗層通常係由將包含熱硬化性樹脂或如紫外線硬化型樹脂般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等之硬塗層形成材料成膜所得之較薄塗膜構成。 於先前之硬塗膜中,於透明膜與硬塗層之間存在相當大之折射率差。因此,若於硬塗層之表面存在略微之凹凸,則有產生干涉條紋之問題。再者,所謂干涉條紋,其係因對硬塗層之表面等照射來自螢光燈等三波長光源之光而該光發生反射所致的條紋花樣之外觀。此種干涉條紋有成為使硬塗膜表面之視認性降低之原因之問題。 又,為了提高視認性,存在對硬塗膜之表面採用層間填充之情形。為此,必須使硬塗膜能應對層間填充。具體而言,為了長時間維持均勻塗佈有層間填充劑之狀態,必須提高硬塗膜之塗佈性以使層間填充劑於硬塗層表面不受排斥。 作為可使硬塗膜應對層間填充之方法,有實施基於親水化之表面改質處理之方法。然而,若為該方法,則有不僅生產上之步驟數增加,導致生產性降低,而且造成耐擦傷性降低之問題。 此處,作為防止上述干涉條紋產生之方法,提出有於自透明膜與硬塗層之間至硬塗層之厚度方向中途部之區域,折射率在厚度方向上連續地變化的硬塗膜(參照專利文獻1)。然而,若欲使該硬塗膜能應對層間填充,則有耐擦傷性降低,產生白霧等外觀不良之問題。 如上所述,業界謀求防止干涉條紋之產生並且可進行層間填充之硬塗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3778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干涉條紋產生並且能應對層間填充之硬塗膜。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因此,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高度地控制硬塗層至透明膜之折射率變化,進而使用表面自由能為30 mN/m以上之硬塗層而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硬塗膜,其具有透明膜、及設置於該透明膜上之硬塗層,且 上述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為30 mN/m以上, 上述硬塗膜具有混合存在有上述透明膜之成分與上述硬塗層之成分的混在區域, 上述混在區域之折射率朝硬塗膜之厚度方向連續地變化,且 式(1)中規定之折射率變化梯度a(μm-1 )滿足0.003≦a≦0.018。 a=|nA -nB |/L (1) 式(1)中,nA 表示上述硬塗層之固有折射率,nB 表示上述透明膜之固有折射率,L表示上述混在區域之厚度(μm)。 又,上述硬塗膜具有由上述透明膜之成分與上述硬塗層之成分所產生之界面,且上述界面可藉由反射光譜之分析而檢測出。 又,較佳為於上述硬塗層之表面上經由層間填充劑而貼合有前面板。 又,較佳為0≦|nA-nB |≦0.42。 又,較佳為上述混在區域之厚度L為2.0 μm以上。 又,較佳為nB <nA 。 又,較佳為1.33≦nA ≦1.90。 又,較佳為1.33≦nB ≦1.66。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偏光板,其包含上述硬塗膜。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包含上述硬塗膜。 [發明之效果] 關於本發明之硬塗膜,折射率在硬塗膜之厚度方向上連續地變化,並且將折射率變化梯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又,上述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為30 mN/m以上。結果獲得如下效果:不僅防止干涉條紋之產生,而且不會使耐擦傷性降低且亦不產生白霧等外觀不良。又,根據本發明之硬塗膜,即便不進行表面改質處理,亦藉由將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設為30 mN/m以上而提高塗佈性,因此,可應對層間填充。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使先前難以同時滿足之防止干涉條紋產生、耐擦傷性降低及白霧、以及應對層間填充之可能性同時得以滿足。
(1.硬塗膜之概要) 本發明之硬塗膜具有透明膜、及設置於該透明膜上之硬塗層。又,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為30 mN/m以上。進而,該硬塗膜具有混合存在有透明膜之成分與硬塗層之成分的混在區域。混在區域之折射率在硬塗膜之厚度方向上連續地變化,且式(1)中規定之折射率變化梯度a(μm-1 )滿足0.003≦a≦0.018。 a=|nA -nB |/L (1) 式(1)中,nA 表示上述硬塗層之固有折射率,nB 表示上述透明膜之固有折射率,L表示上述混在區域之厚度(μm)。 上述混在區域形成於跨及硬塗層與透明膜之交界或其附近至硬塗層之厚度方向中途部。 上述混在區域之一端部可存在於硬塗層之厚度方向中途部。上述一端部例如在硬塗層之厚度方向上與硬塗層與透明膜之交界相距相對於硬塗層厚度為至少40%,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若在此種範圍內,則更確實地發揮本案發明之效果。 上述混在區域之另一端部可存在於以下任意位置: (1)硬塗層與透明膜之交界(即,在塗佈硬塗層形成材料時之透明膜之表面)、 (2)較上述邊界靠近透明膜側、或 (3)較上述邊界靠近硬塗層側。 上述另一端部亦可形成界面。 參照圖1~3,分別對上述(1)~(3)之態樣進行說明。進而,參照圖4,對又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是,圖式中所示之任一發明只不過為本發明之一態樣。 圖1中,一實施形態之硬塗膜1具有透明膜2、及設置於透明膜2上之硬塗層3。圖中由元件符號31表示之區域為上述混在區域。再者,應注意的是硬塗層3之厚度方向中途部並非意指界面5與硬塗層3之表面3a之間之厚度方向中央部(關於「中途部」,以下相同)。於一實施形態中,於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交界處存在界面5。關於界面之詳細內容,以下於1-3項中進行說明。 圖2表示另一實施形態之硬塗膜。於本實施形態中,混在區域形成於跨及透明膜2之接近硬塗層3之部分至硬塗層3之厚度方向中途部。即,混在區域包括混在區域31及圖中由元件符號21表示之區域。於存在界面之情形時,該界面5可存在於透明膜2之接近硬塗層3之部分。以下,存在將混在區域31稱為第1區域之情形,且存在將圖中由元件符號21表示之區域稱為第2區域之情形。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用語「第1區域」及「第2區域」僅用於說明圖2之實施形態之情形。 圖3表示又一實施形態之硬塗膜。於本實施形態中,混在區域31形成於跨及硬塗層3之接近透明膜2之部分至硬塗層3之厚度方向中途部。於該形態中,可於硬塗層3之透明膜2側之端部附近形成移行區域33。存在可於混在區域31與移行區域33之間視認出界面5之情形。 圖4表示又一實施形態之硬塗膜。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硬塗層3上依序設置有層間填充劑6及前面板7。本實施形態係以基於圖1之形態表示,當然,亦可為基於圖2或圖3之形態。 再者,於圖1~4所示之硬塗膜1中,在透明膜2之單面設置有硬塗層3。然而,硬塗層亦可設置於透明膜之兩面(未圖式)。 [1-1.混合區域] (折射率在厚度方向上連續地變化) 如上所述,混在區域之折射率在硬塗膜之厚度方向上連續地變化。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連續地變化」為亦包括折射率部分地保持一定之情況之概念。更詳細而言,所謂「連續地變化」,意指混在區域之折射率在硬塗膜之厚度方向上不具有不連續值。使用硬塗膜之厚度方向上之任意2點X及Y處之混在區域之折射率nX 及nY 所得之式(2)中規定之折射率變化梯度b(μm-1 )例如滿足0.003≦b≦0.018,較佳為滿足0.004≦b≦0.008。 b=|nX -nY |/D (2) 式(2)中,D表示2點X-Y間之厚度方向上之距離(μm)。 該等折射率可藉由使用稜鏡耦合器之方法進行測定。 於稜鏡耦合器中,經由稜鏡將雷射光導入薄膜中,檢測出該導入之光之強度在特定之入射角度下以某週期性(符合薄膜波導條件之角度)增強之狀態。 於折射率在深度方向上不連續變化之薄膜中,該特定之入射角及其週期性根據薄膜之折射率及厚度而單一地決定,故而可由所得之複數個(被稱為眾數)入射角算出薄膜之折射率及膜厚。 另一方面,於折射率在深度方向上發生變化之薄膜中,該入射角及週期性會產生由薄膜波導條件引起之偏差,因此可藉由分析上述偏差而定量求出相對於薄膜深度方向之折射率變化。 (折射率變化梯度) 於上述硬塗膜中,上述式(1)中規定之折射率變化梯度a(μm-1 )滿足0.003≦a≦0.018。又,a更佳為滿足0.004≦a≦0.008。若在上述範圍內,則可更確實地抑制硬塗膜之干涉條紋,確保更高之耐擦傷性。 於式(1)中nA <nB 之情形時,nA 較佳為滿足1.30≦nA ≦1.66,更佳為滿足1.38≦nA ≦1.55。 nB 較佳為滿足1.33≦nB ≦1.66,更佳為滿足1.47≦nB ≦1.55。 若在此種範圍內,則可更確實地抑制干涉條紋。 於nB <nA 之情形時,nA 較佳為滿足1.33≦nA ≦1.90,更佳為滿足1.47≦nA ≦1.74。 nB 較佳為滿足1.33≦nB ≦1.66,更佳為滿足1.47≦nB ≦1.55。 若在此種範圍內,則可更確實地抑制干涉條紋。 可為nA <nB ,亦可為nB <nA ,較佳為nB <nA 。於該情形時,可更確實地抑制干涉條紋。 |nA -nB |之值通常為0≦|nA -nB |≦0.42,較佳為0.03≦|nA -nB |≦0.26,更佳為0.04≦|nA -nB |≦0.10。若在此種範圍內,則可更確實地抑制干涉條紋。 混在區域之厚度L通常為2.0 μm以上,較佳為3.0 μm以上,更佳為4.5 μm以上。若在此種範圍內,則可更確實地抑制干涉條紋。 [1-2.硬塗層] 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為30 mN/m以上,較佳為32 mN/m以上。若在上述範圍內,則塗佈液不會在硬塗層上被排斥而容易潤濕擴散,可進一步提高硬塗層對層間填充劑之應對自由度。又,進一步降低進行基於親水化之表面改質處理之必要性,可更確實地避免生產性之降低、耐擦傷性降低之問題。上述表面自由能可藉由滴液法進行測定。關於硬塗層之詳細內容於項3中進行說明。 [1-3.界面] 如上述項1中說明般,上述硬塗膜亦可具有界面。界面可藉由透明膜之成分與硬塗層之成分而形成。界面可藉由反射光譜之分析而檢測出。 較佳為於硬塗膜之厚度方向上僅存在1個可藉由反射光譜之分析而檢測出之界面。即,較佳為硬塗膜中除存在1個界面以外不存在可藉由反射光譜之分析檢測出之光學界面。換言之,較佳為硬塗膜中不存在2個以上之可藉由反射光譜之分析檢測出之界面。 所謂可藉由反射光譜之分析而檢測出,係指例如使用瞬時多頻道測光系統(Otsuka Electronic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MCPD3700」)而可檢測出。具體方法可根據下述[界面之確認方法]進行。 繼而,對本案發明之硬塗膜之進一步詳細內容進行說明。 [2.硬塗膜] 對上述硬塗膜之態樣更具體地說明。 硬塗膜1可形成為特定形狀(例如俯視為長方形等)。作為硬塗膜1之厚度,例如為20 μm~1,000 μm,較佳為20 μm~500 μm。 [2-1.折射率之連續變化] 於上述混在區域之折射率之連續變化可藉由使形成透明膜之成分朝硬塗層3之表面3a減少而實現。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硬塗層之表面,係指積層於透明膜上之硬塗層的與硬塗層及透明膜之交界為相反側之面。 透明膜2之固有折射率及硬塗層3之固有折射率亦可不同。透明膜2之固有折射率可小於或亦可大於硬塗層3之固有折射率。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透明膜2之固有折射率,係指單獨對透明膜(未設置硬塗層之狀態之透明膜)所測得之折射率。又,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硬塗層3之固有折射率,係指單獨僅硬塗層之折射率(形成硬塗層之成分原本具有之折射率)。 以下,存在將形成透明膜之成分(透明膜內所含之形成硬塗層之成分除外)簡稱為「膜成分」,將形成硬塗層之成分(硬塗層內所含之形成透明膜之成分除外)簡稱為「硬塗成分」之情形。 為了防止干涉條紋之產生,理論上理想為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折射率差為零。然而,現實中難以選擇出使透明膜2之折射率與硬塗層3之折射率成為相同之值的材料。本發明之硬塗膜1較佳為於混在區域31折射率在厚度方向上連續變化並且混在區域31中不具有界面的構造。於該情形時,可更確實地抑制干涉條紋之產生。亦可使用折射率差大至某程度之透明膜2及硬塗層3。具體而言,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固有折射率之差例如為0~0.42,較佳為0.03~0.26。兩者之固有折射率之差係膜成分與硬塗成分之折射率差。 於本發明中,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折射率差藉由混在區域而減小。如上所述,藉由使上述式(1)中規定之折射率變化梯度a(μm-1 )滿足0.003≦a≦0.018,而抑制干涉條紋之產生。 例如,於透明膜2之固有折射率小於硬塗層3之固有折射率之情形時,於上述混在區域之折射率可朝硬塗層3之表面3a側逐漸增大。即,於圖1~4中所示之態樣之情形時,以界面5為基準,折射率可連續地變化以使自該界面5朝硬塗層3之表面3a側逐漸接近硬塗層3之固有折射率。另一方面,於透明膜2之固有折射率大於硬塗層3之固有折射率之情形時,於混在區域31之折射率可朝硬塗層3之表面3a側逐漸減小。 於混在區域31中,具代表性的是如上述般混合存在有膜成分及硬塗成分。混在區域31可藉由使膜成分移行至硬塗層3而形成。混在區域31中之膜成分不會產生基於反射光譜之分析所檢測出之界面,可朝硬塗層3之表面3a逐漸減少。藉由存在該混在區域31,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密接性優異。因此,即便長期使用硬塗膜1,透明膜2與硬塗層3亦不易發生剝離。因此,該硬塗膜1之耐久性優異。又,藉由混在區域31之存在,而使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折射率差減小。因此,硬塗膜1亦抑制由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界面5所致之干涉條紋。 混在區域31與硬塗層3之表面3a之間之區域(以下亦稱為硬塗區域)32實質上由硬塗成分構成。藉由於該硬塗層3之表面側具有硬塗區域32,可構成高硬度之硬塗層3。其中,亦存在硬塗區域32中略含上述膜成分之情況。較佳為於混在區域31與硬塗區域32之間亦不具有上述界面。即,於硬塗層3中,較佳為混在區域31與硬塗區域32不產生界面而連接。 於透明膜2中可含有硬塗成分,或者亦可不含硬塗成分。於如圖2所示之態樣般透明膜2含有硬塗成分之情形時,硬塗成分含有於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交界至透明膜2之厚度方向中途部之區域。其結果,如上述般,混在區域包含第1區域31及第2區域21。第2區域21可藉由使硬塗成分移行至透明膜2而形成。 如圖2所示,於透明膜2包含硬塗成分之情形時,亦可於與硬塗層3為相反側之第2區域21之端部存在界面5。再者,應注意的是透明膜2之厚度方向中途部並非意指透明膜2與硬塗層3之交界與透明膜2之背面之間之厚度方向中央部。又,關於其他方面,可與硬塗層3之中途部同樣地加以考慮。 第2區域21中之膜成分較佳為不產生基於反射光譜之分析檢測出之界面而朝硬塗層3之表面3a逐漸減少。其中,第2區域21之厚度可較第1區域31之厚度薄。 於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中,移行區域33可藉由使透明膜2膨潤或溶解而形成。於該情形時,存在於移行區域33之硬塗層3側(實質上為混在區域31側)之端部視認出界面5之情形。 [2-2.界面之確認方法] 作為對硬塗膜確認界面存在之方法,例如可列舉根據下述測定方法測定反射光譜。具體而言,將黑色丙烯酸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厚度2.0 mm)經由厚度約20 μm之透明丙烯酸系黏著劑貼合於各硬塗膜之透明膜之背面。於下述條件下,使用瞬時多頻道測光系統(Otsuka Electronic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MCPD3700」)對該硬塗膜之硬塗層表面之反射光譜進行測定。 (測定條件) 參考:AL 演算法: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葉轉換)法 計算波長:450 nm~950 nm (檢測器條件) 曝光時間:20 ms 燈增益:正常 累計次數:1次 (FFT法) 檢測膜厚值之範圍:0.5 μm~12.0 μm 資料數目:212 膜厚解析力:24 nm 貝爾函數:有 關於反射光譜之測定結果,認為於產生強度峰值之部分存在界面。具體而言,於峰值強度之值為5以上之情形時,視為存在界面。又,峰值強度之值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若在上述範圍內,則可更確實地抑制干涉條紋之產生。 [3.硬塗層] 硬塗層較佳為在鉛筆硬度試驗中具有H以上之硬度之層。上述硬度較佳為根據JIS K 5400之鉛筆硬度試驗所測得之值。 硬塗層之厚度通常為1 μm~30 μm,較佳為2 μm~20 μm,更佳為3 μm~15 μm。又,關於硬度為2 H以上之硬塗層,尤佳為將上述厚度設為3 μm~15 μm。於該情形時,藉由採用本發明之構造,可使干涉條紋之抑制效果進一步顯著。 硬塗層例如係由藉由將含有溶劑與硬化型化合物之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膜上並且使之硬化所得之較薄之膜而形成。較佳為上述溶劑包含對於透明膜之良溶劑,且上述硬化型化合物包含分子量800以下之化合物。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良溶劑,係指具有溶解透明膜之功能之溶劑,所謂不良溶劑,係指不具有溶解透明膜之功能之溶劑。於本說明書中,將硬化型化合物中分子量800以下之化合物記作「分子量800以下之低分子量成分」或簡稱為「低分子量成分」。 作為上述良溶劑,可較佳地使用可溶解硬化型化合物及透明膜之溶劑。作為溶劑,可列舉: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2-甲氧基乙醇等醇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二異丙醚、丙二醇單甲醚等醚類;乙二醇、丙二醇等二醇類;乙基溶纖素、丁基溶纖素等溶纖素類;己烷、庚烷、辛烷、環戊酮等脂肪族烴類;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併用2種以上。 例如,於透明膜為三乙醯纖維素膜之情形時,作為對於該膜之良溶劑,可列舉:丙酮、甲基乙基酮、環戊酮、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於透明膜為三乙醯纖維素膜之情形時,作為對於該膜之不良溶劑,可列舉:異丙醇、丁醇、乙醇等醇類,乙酸丁酯、丙二醇單甲醚等醚類。例如,於透明膜為丙烯酸系膜之情形時,作為對於該膜之良溶劑,可列舉:環戊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丙酮醇,四氫呋喃等醚類等。於透明膜為丙烯酸系膜之情形時,作為對於該膜之不良溶劑,可列舉:異丙醇、丁醇、乙醇等醇類,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等。作為溶劑,較佳為單獨使用良溶劑或使用將良溶劑與不良溶劑混合而成之混合溶劑。良溶劑與不良溶劑可根據透明膜之材質而適當選擇。 於將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膜上時,溶劑會浸透至透明膜內,另一方面,因溶劑之浸透而使膜成分(例如三乙醯纖維素等形成透明膜之聚合物等)溶出並且擴散。藉此,產生混合存在有膜成分及硬塗成分(硬化型化合物等)之混在區域。較佳為伴隨硬塗成分之硬化,於混在區域產生膜成分於遠離透明膜之方向上減少的區域。又,亦可形成界面。界面可藉由反射光譜之分析而檢測出。混在區域亦可在與硬塗層之表面為相反側之端部具有界面。較佳為混在區域不具有2個以上之界面。再者,認為浸透及擴散亦與溶劑之蒸發速度有關。 尤其是含有良溶劑之溶劑容易浸透至透明膜而使之膨潤,從而產生膜成分。又,關於含有低分子量成分之硬化型化合物,該低分子量成分容易混入至膜成分中,並且膜成分容易擴散。因此,若使用包含含有良溶劑之溶劑及含有低分子量成分之硬化型化合物的硬塗層形成材料,則膜成分與硬塗成分形成界面,與此同時降低透明膜與硬塗層之折射率差,並且不產生除該界面以外之界面,而膜成分朝硬塗層之表面不斷減少。該硬塗膜進一步確實地抑制干涉條紋之產生。 上述溶劑可考慮以下因素而適當選擇:於將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膜時溶劑浸透至透明膜內之浸透速度、及膜成分於硬塗層形成材料中擴散之擴散速度、以及溶劑之乾燥條件。例如,浸透速度受對於膜成分(例如三乙醯纖維素等形成透明膜之聚合物等)為良溶劑(及不良溶劑)之量影響。擴散速度受硬塗層形成材料中之硬化型化合物之分子量、透明膜中之成分之分子量、透明膜中之塑化劑之量等影響。 上述硬化型化合物只要為可形成具有充足強度及透明性之膜者即可。作為硬化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藉由熱而硬化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藉由電離放射線而硬化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等。可使用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於該情形時,發揮出良好之加工性及不易對透明膜造成熱損傷等有利之效果。 作為藉由熱而硬化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可列舉:丙烯酸、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等單體或低聚物。藉由熱而硬化之樹脂亦包含藉由利用熱使溶劑揮發而硬化之樹脂。 作為上述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通常可列舉利用紫外線或電子束而硬化之硬化型化合物。作為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可列舉分子中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所謂「(甲基)丙烯酸酯」意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醯氧基等聚合性不飽和鍵結基、或環氧基等之單體或低聚物。再者,低聚物包括預聚物。 作為上述低聚物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矽氧烷等矽樹脂、不飽和聚酯、環氧等。作為上述單體之具體例,可列舉: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硫醇基之多元醇化合物等。作為形成硬塗層之硬化型化合物之分子量,例如在200~10,000之範圍內等。 於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中通常添加光聚合起始劑。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苯乙酮、二苯甲酮、𠮿酮、3-甲基苯乙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安息香丙醚、苯偶醯二甲基縮酮、N,N,N',N'-四甲基-4,4'-二胺基二苯甲酮、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此外之9-氧硫𠮿
Figure 108135023-xxxx-3
系化合物等。 又,用以形成上述硬塗層之組合物中亦可含有調平劑。作為調平劑,例如可列舉:氟系或聚矽氧系等之調平劑等。 上述調平劑之量例如相對於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之固形物成分100份為0.05份以下,較佳為0.02份以下。若在上述範圍內,則變得更容易達成上述表面自由能。 又,用以形成上述硬塗層之組合物中亦可含有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例如可列舉:微粒子、填充劑、分散劑、塑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觸變劑等。 [4.透明膜] 透明膜只要為至少可見光之透光率優異且透明性優異者即可。透明膜於可見光下之透光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其中,透光率係指基於以膜厚100 μm利用分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製造,製品名「U-4100型」)所測得之光譜資料而實施可見度修正後之Y值。透明膜之霧度值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其中,霧度值係指根據JIS-K7105所測得之值。 作為上述透明膜,可列舉將透明聚合物製膜所得之塑膠膜等。作為透明聚合物,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酯系聚合物;二乙醯纖維素、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碳酸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具有芳香族環之丙烯酸系樹脂、內酯改性丙烯酸系樹脂等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環狀結構或降
Figure 108135023-003-010-1
烯結構之聚烯烴、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烴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芳族聚醯胺等醯胺系聚合物;醯亞胺系聚合物;碸系聚合物;聚醚碸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及將該等混合而成之摻混聚合物等。作為透明膜,較佳為使用將含有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之形成材料成膜所得之膜,或丙烯酸系樹脂膜,更佳為使用纖維素系聚合物膜。 透明膜之厚度可進行適當設定。透明膜之厚度通常為10 μm~500 μm左右,較佳為20 μm~300 μm,更佳為25 μm~200 μm。若在該範圍內,則就強度、操作性等作業性、薄層性等方面而言有利。透明膜之固有折射率通常為1.33~1.66,較佳為1.47~1.55。透明膜可使用根據其用途而具有適當之相位差值之膜。 本發明之硬塗膜亦可如下述般藉由積層接著於偏光板等光學膜而以硬塗積層體之態樣使用。藉由例如使用偏光元件作為上述透明膜,可構成於偏光元件上直接設置有硬塗層的硬塗偏光板(具有偏光功能之硬塗膜)。同樣地,藉由例如使用相位差板作為上述透明膜,可構成於相位差板上直接設置有硬塗層之硬塗相位差板(具有光學補償功能之硬塗膜)。又,藉由例如使用保護膜作為上述透明膜,可構成於保護膜上直接設置有硬塗層之硬塗保護膜(兼用保護膜之硬塗膜)。藉由將該硬塗保護膜積層於偏光元件之單面或兩面,可構成硬塗偏光板。於該情形時,作為硬塗保護膜所使用之透明膜,較佳為使用以三乙醯纖維素、聚碳酸酯、丙烯酸系聚合物、具有環狀結構或降
Figure 108135023-003-010-1
烯結構之烯烴系聚合物作為主成分之膜。 [5.層間填充劑] 作為層間填充劑,可適當地使用公知者。層間填充劑較佳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例如為可藉由紫外線、電子束等硬化之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酯、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環氧系樹脂、聚矽氧樹脂、橡膠系樹脂、二甲苯系樹脂等。二甲苯系樹脂例如可列舉:烷基苯酚改性型、可溶酚醛、多元醇等親水性者或疏水性者。再者,上述層間填充劑並不限定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例如亦可為熱硬化性樹脂。 [6.前面板] 作為上述前面板,可使用先前公知者。前面板之材質、厚度等例如可根據圖像顯示裝置等之用途而適當選擇。 [7.硬塗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硬塗膜例如亦可為藉由將含有溶劑與硬化型化合物之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膜上,並使硬塗層形成材料硬化而獲得者。以下,對硬塗膜之製造方法之較佳態樣進行說明。 (塗膜形成步驟) 透明膜可適當使用上述例示者。可較佳地使用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製造之透明膜。硬塗層形成材料可藉由將上述例示之溶劑及硬化型化合物進行適當混合而製備。 溶劑可包含對於透明膜之良溶劑,亦可包含對於透明膜之良溶劑與不良溶劑兩者。於溶劑包含良溶劑與不良溶劑之情形時,作為其混合比,較佳為良溶劑:不良溶劑之含有比(質量比)為1:9~99:1。硬化型化合物可包含分子量800以下之低分子量成分。於硬化型化合物包含除分子量800以下之低分子量成分以外之成分之情形時,該成分通常為分子量超過800之化合物(高分子量成分)。例如可使用如下硬塗層形成材料,其包含含有環戊酮之溶劑、及含有具有丙烯酸酯基及甲基丙烯酸酯基中之至少任一基之低分子量成分之硬化型化合物。 考慮到塗膜之厚度,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所含之低分子量成分及良溶劑較佳為滿足下述式(3)及式(4)之關係。 式(3):Y≥-4.274ln(X)+11.311 式(4):Y≦-4.949ln(X)+15.474 Y表示b×t,X代表a×t。a表示將上述硬化型化合物之總量(質量換算)設為1之情形時之上述低分子量成分之含有比。即,a為硬塗層形成材料中之低分子量成分之質量/硬塗層形成材料中之硬化型化合物之質量。b表示將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之總量(質量換算)設為1之情形時之上述良溶劑之含有比。即,b為硬塗層形成材料中之良溶劑之質量/硬塗層形成材料之質量。t表示上述塗膜之厚度(單位μm)。式(3)及式(4)之「ln」表示自然對數。 藉由使用同時滿足式(3)及(4)之硬塗層形成材料形成硬塗層,可獲得如下硬塗膜:於跨及硬塗層與透明膜之交界或其附近至硬塗層之厚度方向中途部,折射率在厚度方向上連續地變化。推測其原因在於:含有良溶劑之溶劑與含有低分子量成分之硬化型化合物對透明膜之浸透作用及擴散作用。在良溶劑之量及低分子量成分之量有可能對硬塗膜之干涉條紋產生較大影響之假設下,發現使用滿足式(3)及式(4)之關係之硬塗層形成材料。使用該硬塗層形成材料,可獲得如下硬塗膜:不僅抑制因透明膜與硬塗層之交界或其附近之界面所致之干涉條紋,甚至抑制因硬塗層內存在之膜成分所致之干涉條紋。 a(低分子量成分之含有比)較佳為超過0.3且1或以下,更佳為0.4以上且未達1。b(良溶劑之含有比)較佳為0.05以上且0.5以下,更佳為0.05以上且0.4以下。 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中之固形物成分(硬化型化合物及添加劑)之比率較佳為20質量%~70質量%,更佳為30質量%~60質量%,尤佳為35質量%~55質量%。若溶劑之含量過少,則有透明膜之溶解變得不充分,另一方面,若溶劑之含量過多,則有溶劑過度浸透至透明膜而使透明膜變得模糊,或產生2個以上之界面之虞。 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之黏度(25℃)較佳為1~700 MPa·s,更佳為2~500 MPa·s。硬塗層形成材料可使用缺角輪塗佈機、模具塗佈機等塗佈機塗佈於透明膜上。又,硬塗層形成材料亦可藉由澆注或旋轉塗佈等方式塗佈於透明膜上。於透明膜為長條狀之情形時,可使用塗佈機塗佈硬塗層形成材料。亦可一面將捲繞在輥上之長條狀透明膜拉出,並將其沿生產線之長度方向進給,一面於送給途中將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膜上而形成硬塗層。將形成有硬塗層之透明膜再次捲曲於輥上。若為此種自輥捲曲於輥之方式,則可將硬塗層連續地形成於透明膜上,生產性優異。 藉由將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膜上,可在透明膜上形成塗膜。塗膜之厚度係考慮到所形成之硬塗層之厚度而適當設定。塗膜之厚度亦可較所形成之硬塗層之厚度厚,例如為1 μm~100 μm,較佳為4 μm~40 μm。例如,於使用塗佈機將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長條狀透明膜之情形時,上述塗膜之厚度藉由硬塗層形成材料之噴出量及透明膜之進給速度而調整。 (硬化步驟) 較佳為於塗佈硬塗層形成材料後、使塗膜硬化前(使含有低分子量成分之硬化型化合物聚合前)對塗佈膜進行乾燥(即,使溶劑揮發)。於該情形時,可在乾燥塗膜期間使溶劑浸透至透明膜中。作為乾燥溫度,例如為30℃~100℃。乾燥時間根據透明膜及溶劑之種類、塗膜之厚度等而適當設定。乾燥時間通常為30秒~5分鐘。 乾燥後使塗膜硬化。於硬化型化合物為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之情形時,藉由對塗膜照射根據其種類之能量線而使塗膜硬化。作為照射能量線之裝置,可列舉:高壓水銀燈、鹵素燈、氙氣燈、氮氣雷射、電子束加速裝置、放射性元素之放射源等。能量線之照射量根據硬化型化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之種類等而適當設定。例如可列舉以紫外線波長365 nm下之累計光量計為50~5,000 mJ/cm2 左右。 如上所述,若將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膜上,則藉由良溶劑使透明膜膨潤,可使低分子量成分浸透至透明膜中,並且使膜成分在塗膜中擴散。藉此,可於透明膜與硬塗層之交界附近產生混合存在有低分子量成分及膜成分之混在區域,不會於該混在區域之厚度方向中途部產生界面而使膜成分朝塗膜之表面減少。若使該塗膜硬化,則獲得於硬塗層內不存在界面之硬塗膜。 (層間填充劑形成步驟) 層間填充劑形成步驟為於硬塗層之表面形成層間填充劑之步驟。作為層間填充劑之形成材料,可使用上述例示者。藉由將層間填充劑之形成材料塗佈於硬塗層之表面並使該材料乾燥或硬化,可獲得依序積層有透明膜、硬塗層及層間填充劑之硬塗膜。 (前面板貼合步驟) 前面板貼合步驟為將前面板貼合於層間填充劑之表面之步驟。作為前面板之形成材料,可使用上述例示者。例如於層間填充劑形成步驟中,將層間填充劑之形成材料塗佈於硬塗層之表面,其後將前面板之形成材料貼合於層間填充劑之形成材料之表面,並使該層間填充劑之形成材料乾燥或硬化,藉此可獲得依序積層有透明膜、硬塗層、層間填充劑及前面板之硬塗膜。 [8.硬塗膜之用途] 硬塗膜作為用以設置於欲防止擦傷之部分之構件使用。具代表性的是,硬塗膜可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等圖像顯示裝置之畫面之保護構件、觸控面板之表面保護構件、儀錶類之罩蓋構件、光學透鏡等使用。於將硬塗膜用於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將硬塗膜單獨貼附於圖像顯示裝置之畫面、或貼附於組入畫面中之光學膜。又,藉由將硬塗膜積層於各種光學膜上而以硬塗積層體之態樣組入圖像顯示裝置中。本發明之硬塗膜尤其可用作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器之正面所使用之透明硬塗膜。 作為將硬塗膜積層之光學膜,可列舉:偏光元件、相位差板、亮度提高膜及該等之積層體;偏光元件上積層有保護膜之偏光板;偏光元件上積層有保護膜及相位差板之橢圓偏光板。作為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例如可列舉經二色性色素染色之親水性聚合物膜。上述硬塗膜及光學膜通常經由公知之黏著劑或接著劑而接著。作為上述黏著劑或接著劑,可列舉以丙烯酸系聚合物、聚矽氧系聚合物、酯系聚合物、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橡膠系聚合物等作為基礎聚合物之黏著劑或接著劑。 作為組入有本發明之硬塗膜之圖像顯示裝置,可列舉:液晶顯示裝置(LCD)、電漿顯示面板(PDP)、有機EL顯示器(ELD)、布勞恩管(Braun tube)電視等。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例之任何限定。再者,「份」及「%」意指「重量份」及「重量%」。 [實施例1] 向將以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作為主成分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溶解於乙酸丁酯所得之樹脂溶液(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NIDIC 17-806」,固形物成分濃度80%)中,相對於該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1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36%之方式向上述調配液中以45:55之比率添加環戊酮(以下記作「CPN」)及丙二醇單甲醚(以下記作「PGM」)。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藉由將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KC4UY」,厚度:4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7.8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實施例2] 向將以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作為主成分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溶解於乙酸丁酯所得之樹脂溶液(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NIDIC 17-806」,固形物成分濃度80%)中,相對於該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2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36%之方式向上述調配液中以45:55之比率添加CPN及PGM。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藉由將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KC4UY」,厚度:4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7.5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實施例3] 向將以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作為主成分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溶解於乙酸丁酯所得之樹脂溶液(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NIDIC 17-806」,固形物成分濃度80%)中,相對於該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1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36%之方式向上述調配液中以45:55之比率添加CPN及PGM。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藉由將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KC4UY」,厚度:4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5.2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比較例1] 向作為季戊四醇與丙烯酸之反應產物的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VISCOAT#300」中,相對於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1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50%之方式向上述調配液中添加乙酸乙基溶纖素。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藉由將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KC4UY」,厚度:4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7.2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比較例2] 向作為季戊四醇與丙烯酸之反應產物的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VISCOAT#300」中,相對於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1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50%之方式向上述調配液中添加環己烷。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藉由將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KC4UY」,厚度:4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6.2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比較例3] 向將以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作為主成分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溶解於乙酸丁酯所得之樹脂溶液(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NIDIC 17-806」,固形物成分濃度80%)中,相對於該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5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50%之方式以乙酸丁酯:CPN:PGM=12:80:8之比率添加至上述溶液中。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藉由將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FUJI FIL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FUJITAC TD60UL」,厚度:6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6.5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比較例4] 向將以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作為主成分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溶解於乙酸丁酯所得之樹脂溶液(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NIDIC 17-806」,固形物成分濃度80%)中,相對於該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3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50%之方式以乙酸丁酯:CPN:PGM=12:80:8之比率添加至上述溶液中。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藉由將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FUJI FIL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FUJITAC TD60UL」,厚度:6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6.5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比較例5] 向將以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作為主成分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溶解於乙酸丁酯所得之樹脂溶液(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NIDIC 17-806」,固形物成分濃度80%)中,相對於該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3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50%之方式以乙酸丁酯:CPN:PGM=12:80:8之比率添加至上述溶液中。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藉由將上述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FUJI FIL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FUJITAC TD60UL」,厚度:6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5.7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比較例6] 向將以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作為主成分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單體或低聚物溶解於乙酸丁酯所得之樹脂溶液(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UNIDIC 17-806」,固形物成分濃度80%)中,相對於該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每100份,添加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RGACURE 906」)及0.01份調平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RANDIC PC4100」)。以使上述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成為36%之方式向上述調配液中以45:55之比率添加CPN及PGM。如此製作硬塗層形成材料。將硬塗層形成材料塗佈於透明塑膠膜基材(三乙酸纖維素膜,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KC4UY」,厚度:40 μm,折射率:1.48)上,而以硬化後之硬塗層之厚度成為4.0 μm之方式形成塗膜。繼而,在90℃下乾燥1分鐘,其後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 mJ/cm2 之紫外線,而對上述塗膜進行硬化處理。 對以上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作之樣品膜分別進行以下試驗。 [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之評價] 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係藉由滴液法進行測定。[ 基於層間填充劑排斥性之應對層間填充劑之評價] 將黏著劑轉印形成於所製作之樣品膜之支持體側,而製作貼附於5 cm×5 cm之丙烯酸板上而成者。將下述所示之各無溶劑樹脂滴至膜上,使用旋轉塗佈機(1500 rpm,15 sec)均勻地塗佈於整個面。靜置30分鐘後,利用游標卡尺,對個邊部分別測定自樣品之4條邊之任意位置之排斥量(自個邊部至受排斥最大之部分間之距離),將4處之平均排斥寬度設為各樹脂之測定值。各樹脂之測定值中,將平均排斥寬度最大之測定值設為層間填充劑排斥性之評價值。再者,下述無溶劑樹脂之表面自由能係藉由懸滴法進行測定。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A (表面自由能40.7 mN/m)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B (表面自由能45.2 mN/m)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C (表面自由能42.3 mN/m) 根據上述層間填充劑排斥性之評價值,根據以下基準對所製作之樣品膜可否應對層間填充劑進行評價。 ○:測定值未達10 mm。 △:測定值為10 mm以上且未達20 mm。 ×:測定值為20 mm以上。[ 折射率變化梯度a之評價] 使用稜鏡耦合器(商品名「Prism Coupler SPA-4000」,Sairon Technology公司製造),對所製備之各樣品膜自透明膜與硬塗層之界面起於上述硬塗層之整個厚度方向上進行測定,藉此測定上述硬塗層之折射率,對折射率變化梯度a進行評價。 利用稜鏡耦合器之測定條件如下所述。 光源:532.0 nm 模式:TE 角度:-5.00~2.00 分析模式:指數分佈 將利用稜鏡耦合器所得之測定資料示於圖5。[ 有無干涉不均之評價] 將黑色丙烯酸板(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厚度2.0 mm)經由厚度約20 μm之透明丙烯酸系黏著劑貼合於所製作之各樣品膜之透明膜之背面。在暗室中,使用三波長光源,藉由目視對該硬塗膜表面之干涉條紋進行觀察。根據下述基準對干涉條紋之觀察結果進行區分。 ○:未視認出干涉條紋。 △:略視認出干涉條紋。 ×:明確地視認出干涉條紋。[ 折射率變化梯度之測定] 以與[ 折射率變化梯度a之評價] 之情形相同之方式在厚度方向上對上述硬塗層之折射率連續地測定,並測定上述硬塗層表面之折射率nA 、上述透明膜之與上述界面接觸之部分之折射率nB ,算出折射率變化梯度。[ 有無白霧之評價] 將黑色丙烯酸板材(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厚度2.0 mm)經由厚度約20 μm之透明丙烯酸黏著劑貼合於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硬塗膜之透明膜之背面。在暗室中,使用三波長光源,藉由目視對該硬塗膜之表面外觀進行觀察。根據下述基準對白霧之觀察結果進行區分。 ○:未視認出白霧。 ×:視認出白霧。[ 耐擦傷性之評價] 基於以下試驗內容,對硬塗層之耐擦傷性進行評價。 (1)自硬塗膜之表面切出150 mm×50 mm之樣品,使形成有硬塗層之面朝下,而載置於玻璃板上。 (2)將鋼絲絨#0000均勻地貼合於直徑11 mm之圓柱之平滑剖面,以約100 mm/秒之速度對上述樣品表面往復施加10次1.5 kg荷重,其後藉由目視計數樣品表面產生之傷痕數目,基於以下指標進行判定。 ○:傷痕數目為4個以下。 ×:傷痕數目為5個以上。[ 表1]
Figure 108135023-A0304-0001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本發明之硬塗膜可用作光學膜、圖像顯示裝置、光學透鏡、儀錶類等之構成構件。
1‧‧‧硬塗膜 2‧‧‧透明膜 3‧‧‧硬塗層 3a‧‧‧硬塗層之表面 5‧‧‧界面 6‧‧‧層間填充劑 7‧‧‧前面板 21‧‧‧第2區域 31‧‧‧混在區域(第1區域) 32‧‧‧硬塗區域 33‧‧‧移行區域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硬塗膜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硬塗膜之另一實施形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硬塗膜之又一實施形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硬塗膜之又一實施形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5係表示實施例中之利用稜鏡耦合器所得之測定資料的曲線圖。
1‧‧‧硬塗膜
2‧‧‧透明膜
3‧‧‧硬塗層
3a‧‧‧硬塗層之表面
5‧‧‧界面
31‧‧‧混在區域(第1區域)
32‧‧‧硬塗區域

Claims (10)

  1. 一種硬塗膜,其包含透明膜、及設置於該透明膜上之硬塗層,上述透明膜包含三乙醯纖維素,上述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為30mN/m以上,上述硬塗膜具有混合存在有上述透明膜之成分與上述硬塗層之成分的混在區域,上述混在區域之折射率朝硬塗膜之厚度方向連續地變化,且式(1)中規定之折射率變化梯度a(μm-1)滿足0.003≦a≦0.018,a=|nA-nB|/L (1)式(1)中,nA表示上述硬塗層之固有折射率,nB表示上述透明膜之固有折射率,L表示上述混在區域之厚度(μm)。
  2. 如請求項1之硬塗膜,其包含由上述透明膜之成分與上述硬塗層之成分所產生之界面,且上述界面可藉由反射光譜之分析而檢測出。
  3. 如請求項1之硬塗膜,其中於上述硬塗層之表面上經由層間填充劑而貼合有前面板。
  4. 如請求項1之硬塗膜,其中0≦|nA-nB|≦0.42。
  5. 如請求項1之硬塗膜,其中上述混在區域之厚度L為2.0μm以上。
  6. 如請求項1之硬塗膜,其中nB<nA
  7. 如請求項6之硬塗膜,其中1.33≦nA≦1.90。
  8. 如請求項6之硬塗膜,其中1.33≦nB≦1.66。
  9. 一種偏光板,其包含如請求項1之硬塗膜。
  10.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之硬塗膜。
TW108135023A 2013-05-13 2014-05-05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I717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1246 2013-05-13
JP2013-101246 2013-05-13
JP2014-065457 2014-03-27
JP2014065457A JP6609093B2 (ja) 2013-05-13 2014-03-27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7259A TW201947259A (zh) 2019-12-16
TWI717850B true TWI717850B (zh) 2021-02-01

Family

ID=5186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5995A TW201502568A (zh) 2013-05-13 2014-05-05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109126889A TW202043807A (zh) 2013-05-13 2014-05-05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108135023A TWI717850B (zh) 2013-05-13 2014-05-05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107105444A TW201833591A (zh) 2013-05-13 2014-05-05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5995A TW201502568A (zh) 2013-05-13 2014-05-05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109126889A TW202043807A (zh) 2013-05-13 2014-05-05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5444A TW201833591A (zh) 2013-05-13 2014-05-05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04098B2 (zh)
JP (2) JP6609093B2 (zh)
KR (1) KR102198981B1 (zh)
CN (1) CN104155707B (zh)
TW (4) TW20150256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33651B2 (en) 2015-03-18 2022-09-06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Hard coat laminated film
US10809418B2 (en) 2015-03-18 2020-10-20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Anti-glare hard coat laminated film
US11352473B2 (en) 2015-03-18 2022-06-07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Hard coat laminated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6639098B2 (ja) * 2015-03-20 2020-0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部材、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JP2017009787A (ja) * 2015-06-22 2017-01-12 Dic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た車載用情報表示装置
US11143794B2 (en) 2015-07-08 2021-10-12 Shine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ptical film
CN113204062A (zh) * 2015-07-08 2021-08-03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结构光学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6324725B (zh) * 2015-07-08 2019-09-06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成像的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05206A1 (zh) 2015-07-08 2017-01-12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
JP7016605B2 (ja) * 2015-07-17 2022-02-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体、及び、折り畳み式画像表示装置
CN111736240A (zh) 2015-07-17 2020-10-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用层积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0596797B (zh) * 2015-10-14 2021-11-26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薄膜
TWI745316B (zh) 2015-11-25 2021-11-11 日商理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門體
US11407870B2 (en) 2016-09-14 2022-08-09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Hard coat laminated film
JP7064313B2 (ja) 2016-11-25 2022-05-10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積層フィルム
CN108169826A (zh) * 2017-12-04 2018-06-1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ito膜及触控屏
CN108205166A (zh) * 2017-12-04 2018-06-26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及触控屏
CN108089246A (zh) * 2017-12-04 2018-05-2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及触控屏及光学膜的制备方法
CN109192879B (zh) * 2018-08-31 2021-0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用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柔性显示装置
WO2021177648A1 (ko) * 2020-03-06 2021-09-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윈도우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2343846A (zh) * 2022-02-28 2023-11-0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Oled顯示裝置用光學積層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251A (ja) * 1997-06-18 1999-01-12 Sumitomo Chem Co Ltd 前面板
TW201213841A (en) * 2010-04-15 2012-04-01 Nitto Denko Corp Hard coat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ard coat film
TW201300236A (zh) * 2011-04-22 2013-01-01 Nitto Denko Corp 光學積層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4706B2 (zh) * 1972-04-19 1976-07-26
JPH09292608A (ja) * 1996-04-26 1997-11-11 Sharp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H11103192A (ja) * 1997-04-10 1999-04-13 Sumitomo Chem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前面板およびこれを配置してな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
TW417025B (en) 1997-04-10 2001-01-01 Sumitomo Chemical Co Front plate for plasma display
TWI266073B (en) 2002-08-15 2006-11-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0472232C (zh) 2002-08-15 2009-03-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薄膜、偏振片和图象显示装置
JP2006106714A (ja) * 2004-09-13 2006-04-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061114A1 (en) 2004-09-13 2009-03-05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R2896887B1 (fr) 2006-02-02 2008-05-30 Essilor Int Article comportant un revetement mesoporeux presentant un profil d'indice de refraction et ses procedes de fabrication
WO2008007800A1 (en) 2006-07-14 2008-01-17 Sony Chemical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oration Resin composition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1702248B1 (ko) 2007-04-03 2017-02-03 데쿠세리아루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516925B1 (ko) 2007-04-04 2015-05-04 데쿠세리아루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09186957A (ja) 2007-04-09 2009-08-20 Sony Chemical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樹脂組成物及び表示装置
EP2144219A4 (en) 2007-04-09 2010-07-07 Sony Chem & Inf Device Corp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401824B2 (ja) 2007-04-09 2014-01-2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5470735B2 (ja) 2007-04-10 2014-04-1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343391B2 (ja) 2007-07-17 2013-11-1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91973B2 (ja) 2007-07-17 2013-09-18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EP3401726B1 (en) 2007-07-17 2020-08-26 Dexerials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9186962A (ja) 2007-07-17 2009-08-20 Sony Chemical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711354B2 (ja) 2007-07-17 2011-06-29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59494B2 (ja) 2009-02-17 2015-01-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5633149B2 (ja) 2009-03-09 2014-12-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US9005750B2 (en) 2009-07-08 2015-04-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panel
JP5455146B2 (ja) * 2009-10-15 2014-03-26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1225846A (ja) * 2010-03-31 2011-11-10 Fujifilm Corp ハードコート層形成用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609372B2 (ja) * 2010-07-23 2014-10-22 Jnc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251A (ja) * 1997-06-18 1999-01-12 Sumitomo Chem Co Ltd 前面板
TW201213841A (en) * 2010-04-15 2012-04-01 Nitto Denko Corp Hard coat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ard coat film
TW201300236A (zh) * 2011-04-22 2013-01-01 Nitto Denko Corp 光學積層體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塑料薄膜的表面性能及其處理《CPRJ中國塑料橡膠》2008年12月號
塑料薄膜的表面性能及其處理《CPRJ中國塑料橡膠》2008年12月號 氣凝膠疏水性與表面能之研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23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95年11月24日、25日 *
氣凝膠疏水性與表面能之研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23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95年11月24日、25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97387A (ja) 2018-06-21
JP6609093B2 (ja) 2019-11-20
TW201833591A (zh) 2018-09-16
KR102198981B1 (ko) 2021-01-06
CN104155707A (zh) 2014-11-19
US20140335351A1 (en) 2014-11-13
JP2014240955A (ja) 2014-12-25
CN104155707B (zh) 2018-11-09
JP6907136B2 (ja) 2021-07-21
KR20140134228A (ko) 2014-11-21
US9904098B2 (en) 2018-02-27
TW201502568A (zh) 2015-01-16
TW201947259A (zh) 2019-12-16
TW202043807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7850B (zh) 硬塗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KR101787131B1 (ko) 하드 코트 필름, 편광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US869310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diffusion film, light diffus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582200B (zh) 光硬化性接著劑、偏光板及積層光學構件
US20160355704A1 (e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optical film with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0066470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537127A (en) Antidazzl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dazzl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979000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20091170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JP2010254950A (ja) 樹脂組成物、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0066469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806764A (zh) 保護膜、光學膜、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TW201037368A (en) Anti-glare film
KR101809757B1 (ko) 하드 코트 필름,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전방면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5672806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979002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0009516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시트
JP5979001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764605B (zh) 光學黏著劑、光學黏著層及其形成方法、以及光學層合物
JP2024035100A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