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1282B - 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11282B TWI711282B TW107140538A TW107140538A TWI711282B TW I711282 B TWI711282 B TW I711282B TW 107140538 A TW107140538 A TW 107140538A TW 107140538 A TW107140538 A TW 107140538A TW I711282 B TWI711282 B TW I71128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slave
- signal
- detection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6—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the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differ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signals in amplitude, polarity or frequency or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謀求信號之簡化之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主機(1)具備主機側通信部(14)與主機側控制部(12)。主機側通信部(14)向子機(2)發送同步信號。主機側控制部(12)控制主機側通信部(14)。同步信號為使主機(1)與子機(2)同步之信號,其信號位準於至少2值間週期性地切換。主機側控制部(12)根據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調變同步信號之信號位準於2值間切換之週期、與於週期中信號位準為2值中之一值之期間的比例即工作比之至少一者。
Description
本發明一般而言係關於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更詳細而言係關於發送同步信號之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
先前已有揭示一種以2線式之信號線連接圖像感測器(通信裝置)與傳輸控制裝置之負載控制系統(通信系統)(例如,參照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第2015-152314號)。於文獻1中記載之負載控制系統具備圖像感測器、顯示終端、及傳輸控制裝置。圖像感測器拍攝檢測對象之空間,且檢測所拍攝之圖像中預先設定之檢測區域內是否有人存在。顯示終端具有顯示檢測區域之顯示部。傳輸控制裝置經由2線式之信號線連接圖像感測器及顯示終端。
圖像感測器構成為經由信號線將包含表示檢測區域之區域資料之傳輸信號傳輸至傳輸控制裝置。又,傳輸控制裝置構成為將包含自圖像感測器傳輸之區域資料、及與顯示終端之位址一致之位址資料之傳輸信號經由信號線傳輸至顯示終端。且,顯示終端構成為基於區域資料將檢測區域顯示於顯示部。
於文獻1中記載之負載控制系統中,傳輸控制裝置構成為經由信號線,於與圖像感測器之間傳輸包含位址資料之傳輸信號。傳輸信號係由起動脈衝信號、模式資料、位址資料、控制資料、檢核和資料及信號回送期間構成。因此,於專利文獻1記載之負載控制系統中,有信號複雜化之虞。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原由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謀求信號之簡單化之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裝置具備通信部與控制部。上述通信部向子機發送同步信號。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通信部。上述同步信號係使上述通信終端與上述子機同步之信號,其信號位準於至少2值間週期性切換。上述控制部根據傳遞至上述子機之資訊,調變上述同步信號之上述信號位準於上述2值間切換之週期、與於上述週期中上述信號位準為上述2值中之一值之期間的比例即工作比之至少一者。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子機接收來自上述通信裝置之上述同步信號。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訊系統具備上述通信裝置與上述子機。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程式係使電腦系統作為上述通信裝置之上述控制部發揮功能。
以下說明之各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僅為本發明之一例,本發明並未限定於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即使為本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以外者,只要為不脫離發明之技術思想之範圍,可根據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
(1)概要
圖1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之方塊圖。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具備可相互通信之複數個通信終端3。複數個通信終端3包含1台主機1(通信裝置)與複數台(於圖1中為3台)子機2。於以下之說明中,於不區別主機1及子機2之情形時,稱為通信終端3。又,於區別3台子機2之情形時,設為子機2A、子機2B及子機2C。另,於通信系統30中,子機2之台數不限於3台,可為1台,亦可為2或4以上之台數。
主機1與複數台子機2係以一對電線41、42電性連接。具體而言,複數台子機2經由一對電線41、42而對主機1轉接配線(多分支線路)。主機1經由一對電線41、42對複數台子機2各者供給電力。複數台子機2之間藉由例如輸送配線以一對電線41、42電性連接。
主機1及複數台子機2各者藉由將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降壓,而將信號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主機1及複數台子機2各者藉由監視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接收來自其他通信終端3之信號。即,主機1與子機2可經由一對電線41、42雙向通信。
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具有作為控制照明系統80之照明控制系統之功能。各通信終端3具有作為檢測檢測範圍內之動體存在之動體檢測裝置之功能。於本實施形態中,將人9假設為檢測對象物即動體(參照圖3)。即,各通信終端3具有作為人檢測裝置之功能。各通信終端3檢測例如設定於住宅、辦公室、店鋪、學校、醫院等之檢測範圍內之人9之存在。於本實施形態中,各通信終端3尤其藉由檢測紅外線之受光強度之變化,而檢測放射紅外線之檢測對象物(人9)之存在。另,於圖3中,僅圖示1台主機1與1台子機2,而省略其他子機2。
子機2基於來自檢測範圍92之紅外線之強度變化,檢測人9之存在。即,子機2檢測人9自檢測範圍92外向檢測範圍92內之移動,或根據檢測範圍92內因人9之微動而產生之紅外線之受光強度之變化,檢測人9之存在。此處所謂之「微動」意指例如人9因呼吸所引起之身體之搖晃及身體轉動等、未伴隨人9之相對較小之移動的動作。
若子機2檢測到檢測範圍92中存在人9,則經由一對電線41、42將人檢測信號輸出至其他通信終端3。若子機2未檢測到檢測範圍92中存在人9,則停止輸出人檢測信號。
主機1基於來自檢測範圍91之紅外線之強度變化,檢測人9之存在。即,主機1檢測人9自檢測範圍91外向檢測範圍91內之移動,或根據檢測範圍91內因人9之微動而產生之紅外線之受光強度之變化,檢測人9之存在。
子機2之檢測範圍92與主機1之檢測範圍91可為相同、可一部分重疊,亦可完全不重疊。於圖3之例中,子機2之檢測範圍92與主機1之檢測範圍91一部分重疊。以下,將包含檢測範圍91、92之空間稱為檢測空間90。
主機1根據有無來自子機2之人檢測信號、與主機1自身之人檢測結果,判定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存在狀態與不存在狀態之何者。此處所謂之「存在狀態」是指檢測空間90中存在人9之狀態。「不存在狀態」是指檢測空間90中不存在人9之狀態。
主機1具有控制照明系統80之動作狀態之功能。主機1根據檢測空間90之狀態之判定結果(存在狀態與不存在狀態之任一者),控制照明系統80之動作狀態。主機1藉由將檢測空間90之狀態之判定結果向照明系統80通知,而控制照明系統80之動作狀態。
照明系統80具備照明檢測空間90之照明器具81及控制照明器具81之控制裝置82。若自主機1通知之判定結果為「存在狀態」,則控制裝置82使照明器具81點亮。另一方面,若自主機1通知之判定結果為「不存在狀態」,則控制裝置82使照明器具81熄滅。控制裝置82例如插入於對照明器具81供電之供電路徑,且具備接通/斷開照明器具81之通電之開關。即,根據主機1之判定結果,控制照明器具81之動作狀態(點亮/熄滅)。
(2)詳情
以下,對通信系統30、主機1、子機2之詳細構成進行說明。
(2.1)主機
首先,對主機1之構成進行說明。主機1係如圖2A所示,具備受光部11、主機側控制部12(控制部)、主機側電源部13(電源部)、主機側通信部14(通信部)、及輸出部15。
主機側電源部13例如為具有全波整流電路與開關電源電路之AC/DC轉換器。主機側電源部13將自交流電源6供給之交流電壓轉換成第1電壓值V1(第1信號位準)之直流電壓而輸出至一對電線41、42間。第1電壓值V1例如為15 V。又,主機側電源部13自交流電源6輸出之交流電力產生主機1之動作用之電力。交流電源6例如為商用電源。另,主機側電源部13不限於AC/DC轉換器,亦可為電池。
主機側通信部14電性連接於一對電線41、42,且具備發送部141與接收部142。
發送部141藉由將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降壓,將電壓信號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子機2)。發送部141具備齊納二極體ZD11、ZD12及開關SW11、SW12。於一對電線41、42間,齊納二極體ZD11與開關SW11電性串聯連接。於一對電線41、42間,齊納二極體ZD12與開關SW12電性串聯連接。
齊納二極體ZD11之齊納電壓(崩潰電壓)之電壓值為第2電壓值V2(第2信號位準)。第2電壓值V2為低於主機側電源部13輸出之直流電壓之電壓值(第1電壓值V1)之值。第2電壓值V2為例如12V。
齊納二極體ZD12之齊納電壓(崩潰電壓)之電壓值為第3電壓值V3。第3電壓值V3為主機側電源部13輸出之直流電壓之電壓值(第1電壓值V1)及低於齊納二極體ZD12之齊納電壓之電壓值(第2電壓值V2)之值。第3電壓值V3例如為7V。
開關SW11、SW12例如為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等之半導體開關。開關SW11、SW12係藉由主機側控制部12之發送控制部121予以控制接通/斷開。
開關SW11、SW12均為斷開之情形時,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為第1電壓值V1。於開關SW11為接通,開關SW12為斷開之情形時,於齊納二極體ZD11流通電流,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成為第2電壓值V2。於開關SW12為接通之情形時,於齊納二極體ZD12流通電流,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成為第3電壓值V3。另,於此處,假設下述之子機2之開關SW21為斷開之情形。
即,根據開關SW11、SW12接通/斷開,發送部141藉由使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變化(降壓)而發送電壓信號。主機1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子機2)之電壓信號設定有3階段(第1電壓值V1、第2電壓值V2、第3電壓值V3)之信號位準(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
接收部142藉由檢測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接收來自其他通信終端3(子機2)之電壓信號。接收部142具備複數個(於圖2中為2個)電阻R11、R12。於一對電線41、42間,電阻R11與電阻R12電性串聯連接。接收部142將以電阻R11、R12將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分壓而得之值輸出至主機側控制部12之接收控制部122。
受光部11具有受光元件111與處理電路112。
受光元件111為焦電元件(紅外線受光元件)。受光元件111輸出與來自檢測範圍91之紅外線之受光強度之變化對應之信號(電性信號)。
處理電路112係對受光元件111輸出之電性信號進行信號處理之電路。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處理電路112具有將自受光元件111輸出之電流信號轉換成電壓信號之IV轉換功能、放大電壓信號之放大功能、及將放大後之類比信號(電壓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之A/D轉換功能。因此,受光部11將與自受光元件111輸出之電性信號對應之數位信號作為輸出信號S1輸出至主機側控制部12之檢測部123。
受光部11與光學系統16(參照圖3)組合使用。光學系統16包含透鏡或反射鏡、或該等之組合,將來自檢測範圍91之紅外線聚光於受光元件111。於本實施形態中,受光部11與主機側電源部13、主機側通信部14、主機側控制部12等一起被收納於1個殼體17(參照圖3)。具備受光部11之主機1係如圖3所示,設置於例如住宅之居室之天花板,自設定於居室內之檢測範圍91接收紅外線。
主機側控制部12具備發送控制部121、接收控制部122、檢測部123及判定部124。主機側控制部12以微電腦等之電腦為主構成。主機側控制部12係藉由以微電腦之處理器執行記錄於微電腦之記憶體之程式,而實現上述之各部之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記憶體、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性通信線路提供,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記錄媒體而提供。
發送控制部121藉由控制發送部141之開關SW11、SW12之接通/斷開,使電壓信號自主機側通信部14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子機2)。發送控制部121藉由個別輸出使開關SW11、SW12接通/斷開之控制信號,而個別控制開關SW11、SW12之接通/斷開。關於主機側通信部14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子機2)之電壓信號,於下述之「(3)動作例」之項中詳細地說明。
接收控制部122藉由於特定之取樣週期取得接收部142接收到之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阻分壓值,檢測出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與主機1同樣地,子機2構成為發送使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變化(降壓)之電壓信號。接收控制部122藉由檢測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之變化,接收來自子機2之電壓信號。接收控制部122藉由接收來自子機2之電壓信號,接收子機2之檢測範圍92之人9之檢測結果。
檢測部123基於來自受光部11(處理電路112)之輸出信號S1,判定檢測範圍91中是否存在人9。檢測部123之動作模式包含進入檢測模式與停留檢測模式。
進入檢測模式係用於檢測人9進入檢測範圍91之動作模式。檢測部123於檢測空間90(包含檢測範圍91、92之空間)不存在人9且照明器具81熄滅之情形時,以進入檢測模式動作。
停留檢測模式係用於檢測人9自檢測範圍91退出之動作模式。檢測部123於檢測空間90(包含檢測範圍91、92之空間)存在人9,且照明器具81點亮之情形時,以停留檢測模式動作。
於進入檢測模式中,檢測部123進行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與第1檢測閾值Vth11之比較(參照圖9)。若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為第1檢測閾值Vth11以上,則檢測部123判定人9進入到檢測範圍91內(檢測範圍91中存在人9)。且,檢測部123將該意旨作為檢測結果向判定部124通知。發送控制部121於檢測部123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時,使進入檢測信號自發送部141發送。又,檢測部123於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之至少任一者檢測到人9進入對應之檢測範圍之情形時,將動作模式自進入檢測模式切換成停留檢測模式。
於停留檢測模式中,檢測部123進行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與第2檢測閾值Vth12之比較。檢測部123判定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低於第2檢測閾值Vth12之狀態之持續時間是否超過停留判定時間。若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低於第2檢測閾值Vth12之狀態之持續時間超過停留判定時間,則檢測部123判定人9已自檢測範圍91退出(檢測範圍91中不存在人9)。換言之,檢測部123於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最後高於第2檢測閾值Vth12起之停留判定時間之期間,判定檢測範圍91中有人9停留(檢測範圍91中存在人9)。停留判定時間之計數值係每當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大於第2檢測閾值Vth12時被重設。
停留判定時間之值為可變,由使用者設定為例如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等。且,檢測部123將該意旨作為檢測結果通知至判定部124。發送控制部121於檢測部123以停留判定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之情形時,於停留判定時間內,使停留檢測信號自發送部141發送。又,檢測部123於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全數判定對應之檢測範圍中不存在人9之情形時,將動作模式自停留檢測模式切換成進入檢測模式。另,上述之停留判定時間之數值僅為一例,不限於上述數值。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第1檢測閾值Vth11與第2檢測閾值Vth12設為相同值,但亦可為彼此不同之值。
判定部124基於來自檢測部123之檢測結果與複數台子機2對人9之檢測結果,判定檢測空間90(包含檢測範圍91、92之空間)之狀態為存在狀態與不存在狀態之何者。判定部124於檢測部123與複數台子機2之至少任一者檢測到人9之進入之情形時,判定在特定之進入判定時間之期間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存在狀態。進入判定時間於例如1分鐘~30分鐘之間可變,由使用者設定。於進入判定時間經過後,若檢測部123與複數台子機2全數檢測到人9不存在(退出)之情形時,判定部124判定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不存在狀態。即,判定部124根據複數個通信終端3全數對人9之進入/退出之檢測結果而綜合判定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存在狀態與不存在狀態之何者。判定部124將檢測空間90為存在狀態或是不存在狀態之判定結果通知至輸出部15。
輸出部15為可發送信號至照明系統80之控制裝置82之通信介面。輸出部15將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輸出至控制裝置82。具體而言,輸出部15將表示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之判定信號輸出至控制裝置82。輸出部15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為「不存在狀態」之情形時,輸出表示「不存在狀態」之判定信號。輸出部15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為「存在狀態」之情形時,輸出表示「存在狀態」之判定信號。輸出部15例如將表示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之判定信號對控制裝置82串列輸出。具體而言,輸出部15輸出包含起始位元、判定結果及停止位元之判定信號。
控制裝置82構成為基於來自主機1之判定信號,控制照明器具81之點亮/熄滅。控制裝置82係以微電腦等之電腦為主構成。控制裝置82係藉由以微電腦之處理器執行記錄於微電腦之記憶體之程式,而實現下述之各種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記憶體、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性通信線路提供,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記錄媒體而提供。
控制裝置82自主機1接收到表示「不存在狀態」之檢測結果之判定信號時,判定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不存在狀態」,使照明器具81熄滅。另一方面,控制裝置82自主機1接收到表示「存在狀態」之檢測結果之判定信號時,判定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存在狀態」,使照明器具81點亮。
(2.2)子機
其次,對子機2之構成進行説明。子機2如圖2B所示,具備受光部21、子機側控制部22、二極體橋(DB)23、子機側電源部24及子機側通信部25。
二極體橋23係具備複數個二極體之全橋式電路。二極體橋23之輸入端電性連接於一對電線41、42,於輸出端電性連接子機側電源部24及子機側通信部25。
子機側電源部24例如為DC/DC轉換器。子機側電源部24經由一對電線41、42而由自主機1之主機側電源部13供給之直流電力產生子機2之動作用之電力。
子機側通信部25經由二極體橋23電性連接於一對電線41、42,且具備發送部251與接收部252。
發送部251藉由將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降壓,而將電壓信號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發送部251具備齊納二極體ZD21及開關SW21。於一對電線41、42間,齊納二極體ZD21與開關SW21電性串聯連接。具體而言,齊納二極體ZD21與開關SW21之串聯電路電性連接於二極體橋23之一對輸出端間。
齊納二極體ZD21之齊納電壓(崩潰電壓)之電壓值為第3電壓值V3。即,齊納二極體ZD21之齊納電壓之電壓值與主機1之發送部141之齊納二極體ZD21之齊納電壓之電壓值(第3電壓值V3)相同。此處所謂之相同不僅指齊納電壓之電壓值完全一致,還包含容許誤差之範圍內之情形。
開關SW21為例如MOSFET等之半導體開關。開關SW21係藉由子機側控制部22之發送控制部221而控制接通/斷開。
於開關SW21斷開之情形時,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為第1電壓值V1。於開關SW21接通之情形時,於齊納二極體ZD21流通電流,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為第3電壓值V3。另外,此處,假設主機1之開關SW11、SW12及其他子機2之開關SW21斷開。
即,發送部251藉由開關SW21接通/斷開,而發送使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變化(降壓)之電壓信號。子機2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之電壓信號設定有2階段(第1電壓值V1、第3電壓V3)之信號位準(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
接收部252藉由檢測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接收來自其他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之電壓信號。接收部252具備複數個(於圖2中為2個)電阻R21、R22。於一對電線41、42間,電阻R21與電阻R22電性串聯連接。接收部252將以電阻R21、R22將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分壓而得之值輸出至子機側控制部22之接收控制部222。
受光部21具有受光元件211與處理電路212。
受光元件211為焦電元件(紅外線受光元件)。受光元件211輸出與來自檢測範圍92之紅外線之受光強度變化對應之信號(電性信號)。
處理電路212係對自受光元件211輸出之電性信號進行信號處理之電路。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處理電路212具有將自受光元件211輸出之電流信號轉換成電壓信號之IV轉換功能、放大電壓信號之放大功能、及將放大後之類比信號(電壓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之A/D轉換功能。因此,受光部21將與自受光元件211輸出之電性信號對應之數位信號作為輸出信號S2輸出至子機側控制部22之檢測部223。
受光部21與光學系統26(參照圖3)組合使用。光學系統26包含透鏡或反射鏡、或該等之組合,將來自檢測範圍92之紅外線聚光於受光元件211。於本實施形態中,受光部21與子機側電源部24、子機側通信部25、子機側控制部22等一起收納於1個殼體27(參照圖3)。具備受光部21之子機2係如圖3所示,例如設置於住宅之居室之天花板,自設定於接通居室內之檢測範圍92接收紅外線。
子機側控制部22具備發送控制部221、接收控制部222及檢測部223。子機側控制部22以微電腦等之電腦為主構成。子機側控制部22藉由以微電腦之處理器執行記錄於微電腦之記憶體之程式,而實現上述之各部之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記憶體、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性通信線路提供,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記錄媒體而提供。
發送控制部221藉由控制發送部251之開關SW21之接通/斷開,使電壓信號自子機側通信部25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發送控制部221藉由輸出使開關SW21接通/斷開之控制信號,而控制開關SW21之接通/斷開。關於子機側通信部25發送至其他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之電壓信號,於下述之「(3)動作例」之項中詳細地說明。
接收控制部222藉由於特定之取樣週期內取得接收部252之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阻分壓值,檢測出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如上所述,各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構成為發送使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變化(降壓)之電壓信號。接收控制部222藉由檢測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之變化,接收來自其他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之電壓信號。
檢測部223基於來自受光部21(處理電路212)之輸出信號S2,判定檢測範圍92內是否存在人9。檢測部223之動作模式包含進入檢測模式與停留檢測模式。
進入檢測模式係用於檢測人9進入檢測範圍92之動作模式。檢測部223於檢測空間90(包含檢測範圍91、92之空間)不存在人9且照明器具81熄滅之情形時,以進入檢測模式動作。
停留檢測模式係用於檢測人9自檢測範圍92退出之動作模式。檢測部223於檢測空間90(包含檢測範圍91、92之空間)存在人9,且照明器具81點亮之情形時,以停留檢測模式動作。
於進入檢測模式中,檢測部223進行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與第1檢測閾值Vth21之比較(參照圖6、圖7)。若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為第1檢測閾值Vth21以上,則檢測部223判定人9進入到檢測範圍92內(檢測範圍92中存在人9)。發送控制部221於檢測部223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存在之情形時,使進入檢測信號自發送部251發送。又,檢測部223藉由自主機1接收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當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之至少任一者於檢測到人9進入對應之檢測範圍之情形時,將動作模式自進入檢測模式切換成停留檢測模式。
於停留檢測模式中,檢測部223進行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與第2檢測閾值Vth22之比較。檢測部223判定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低於第2檢測閾值Vth22之狀態之持續時間是否超過停留判定時間。若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低於第2檢測閾值Vth22之狀態持續停留判定時間時,則檢測部223判定人9已自檢測範圍92退出(檢測範圍92中不存在人9)。換言之,檢測部223於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最後高於第2檢測閾值Vth22起至停留判定時間之期間,判定人9停留於檢測範圍92(檢測範圍92中存在人9)。停留判定時間之計數值每當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大於第2檢測閾值Vth22時被重設。停留判定時間之計算值為可變,由主機1設定為例如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等。關於子機2之停留判定時間之設定,於下述之「(3)動作例」之項中進行說明。發送控制部221於檢測部223以停留判定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之情形時,於停留判定時間內,使停留檢測信號自發送部251發送。
若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全數判定對應之檢測範圍中不存在人9之情形時,檢測部223將動作模式自停留檢測模式切換成進入檢測模式。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第1檢測閾值Vth21與第2檢測閾值Vth22設為相同值,但亦可為彼此不同之值。又,子機2之第1檢測閾值Vth21與主機1之第1檢測閾值Vth11可為相同值,亦可為不同之值。又,子機2之第2檢測閾值Vth22與主機1之第2檢測閾值Vth12可為相同值,亦可為不同值。
(3)動作例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之動作例進行說明。
(3.1)第1動作例
首先,對通信系統30之第1動作例參照圖4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中,各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構成為進行同步通信。為了使各通信終端3取得同步,主機1將同步信號發送至子機2。該同步信號為信號位準在2值間週期性地切換之信號。具體而言,同步信號係以一對電線41、4 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為信號位準,於2值之第1電壓值V1(第1信號位準)與第2電壓值V2(第2信號位準)之間週期性變化。同步信號係週期性產生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成為第2電壓值V2之脈衝。
主機1之發送控制部121藉由週期性接通開關SW11,使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變化成第2電壓值V2。即,開關SW11接通之時間T2為同步信號之脈衝寬度。該時間T2為例如50 ms。
子機2之接收控制部222以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向第2電壓值V2之變化為觸發,取得同步。
發送控制部121根據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而調變同步信號之週期T1。週期T1係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於第1電壓值V1與第2電壓值V2之間切換之週期。即,發送控制部121將同步信號之週期T1設定為與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對應之時間長。於本實施形態中,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為設定資訊及點亮資訊。設定資訊表示設定於子機2之停留判定時間之值(例如,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等)。點亮資訊表示照明器具81為點亮中或是熄滅中。設定資訊(停留判定時間)與點亮資訊(點亮狀態、熄滅狀態)之複數種組合與週期T1之複數個時間長一對一地對應。與設定資訊與點亮資訊之複數種組合對應之週期T1之複數個時間長彼此不同。將設定資訊與點亮資訊之複數種組合與週期T1之複數種時間長建立對應之資料收納於記憶部120。記憶部120例如為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體。
發送控制部12基於設定資訊與點亮資訊之組合,決定週期T1之時間長。
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發送控制部121取得設定資訊(S11)。設定資訊預先登錄(收納)於例如主機1之記憶體。對主機1之記憶體之設定資訊之登錄係藉由例如與主機1以有線/無線連接之設定器等進行。發送控制部121存取記憶體,取得設定於子機2之停留判定時間為例如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之任一者之資訊(設定資訊)。另,發送控制部121亦可構成為自設置於主機1之指撥開關取得設定資訊。
其次,發送控制部121取得點亮資訊(S12)。發送控制部121藉由自判定部124取得判定結果,取得點亮資訊。如上所述,若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為「不存在狀態」,控制裝置82使照明器具81熄滅,若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為「存在狀態」,則使照明器具81點亮。即,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與照明器具81之狀態對應。若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為「存在狀態」,發送控制部121判定照明器具81為點亮中,若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為「不存在狀態」,則判定照明器具81為熄滅中。如此,發送控制部121藉由取得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而取得照明器具81為點亮中與熄滅中之任一者之資訊(點亮資訊)。另,發送控制部121亦可構成為自控制裝置82取得點亮資訊。
其次,發送控制部121基於取得之設定資訊與點亮資訊,決定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S13)。發送控制部121存取記憶部120,取得與所取得之設定資訊與點亮資訊之組合對應之週期T1之時間長之資料。
發送控制部121以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成為於步驟S13決定(取得)之時間長之方式,使同步信號自發送部141發送(S14)。發送控制部121於設定資訊產生變更之情形(S15:Yes)時,重取得設定資訊(S11)。發送控制部121於點亮資訊產生變更之情形(S16:Yes)時,重取得點亮資訊(S12)。發送控制部121於設定資訊及點亮資訊不變更之情形(S15:No、S16:No)時,維持週期T1之時間長度不變並使同步信號之發送持續(S14)。
子機2之接收控制部222藉由計測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接收來自主機1之設定資訊及點亮資訊。具體而言,接收控制部222計測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向第2電壓值V2變化起、至下次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向第2電壓值V2變化為止之時間。又,子機2與主機1同樣地,具備收納將設定資訊與點亮資訊之複數種組合與週期T1之複數個時間長建立對應之資料之記憶部220。記憶部220例如為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體。接收控制部222存取記憶部220,取得與計測之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對應之設定資訊及點亮資訊。
檢測部223將停留檢測模式中使用之停留判定時間之值設定成接收控制部222取得之設定資訊表示之停留判定時間之值。
又,檢測部223根據接收控制部222取得之點亮資訊,若照明器具81為點亮中,將動作模式設為停留檢測模式,若照明器具81為熄滅中,則將動作模式設為進入檢測模式。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中,主機1所發送之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與自主機1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對應。因此,可謀求主機1與子機2之間之信號之簡化。
(3.2)第2動作例
其次,對通信系統30之第2動作例,參照圖6及圖7進行說明。
此處,假設照明器具81為熄滅中,且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中之子機2A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存在之情形。
主機1之發送控制部121使週期T1之時間長為T11之同步信號自發送部141發送。時間長T11表示設定資訊即停留判定時間T5(參照圖7)為3分鐘,且點亮資訊之照明器具81之點亮狀態為熄滅中。子機2A藉由計測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T11,將停留判定時間T5設為3分鐘,將動作模式設為進入檢測模式。
於時點t1,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為第1檢測閾值Vth21以上,子機2A之檢測部223判定人9進入到檢測範圍92(檢測範圍92中存在人9)。檢測部223根據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而將動作模式自進入檢測模式切換至停留檢測模式。
又,子機2A之發送控制部221根據檢測部223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使進入檢測信號自發送部251發送。具體而言,發送控制部221於基於同步信號設定之1個時槽Ts中,發送進入檢測信號。
進入檢測信號為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變化為第3電壓值V3之脈衝信號(電壓信號)。進入檢測信號之脈衝寬度T41為較特定之閾值時間更長之值。進入檢測信號之脈衝寬度T41例如為100 ms。下述之停留檢測信號與進入檢測信號同樣地,為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變化為第3電壓值V3之脈衝信號(電壓信號)。停留檢測信號之脈衝寬度T42為較特定之閾值時間更短之值。停留檢測信號之脈衝寬度T42為例如20 ms。
時槽Ts係以藉由同步信號使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變化為第2電壓值V2起經過時間T3後為起點之特定期間。於同步信號之1周期產生1個時槽Ts。主機1之接收控制部122於時槽Ts中接收進入檢測信號、停留檢測信號。具體而言,接收控制部122於時槽Ts中,於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變化為第3電壓值V3之情形時,計測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為第3電壓值V3之時間。接收控制部122於所計測之時間長於閾值時間之情形時,判定自子機2發送之資料信號為進入檢測信號。又,接收控制部122於計測之時間短於閾值時間之情形時,判定自子機2發送之資料信號為停留檢測信號。
子機2A之發送控制部221於檢測部223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後之時槽Ts中,藉由自時槽Ts之起點將開關SW21接通時間T41,使進入檢測信號自發送部251發送。
主機1之判定部124於接收控制部122接收到進入檢測信號時,判定在特定之進入判定時間之期間為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存在狀態。判定部124經由輸出部15將判定結果輸出至控制裝置82。控制裝置82基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使照明器具81點亮(時點t2)。
主機1之檢測部123基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將動作模式自進入檢測模式切換成停留檢測模式。
主機1之發送控制部121基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將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自T11變更為T12。時間長T12表示設定資訊即停留判定時間T5為3分鐘,且點亮資訊即照明器具81之點亮狀態為點亮中。子機2B、2C藉由計測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T12,將檢測部223之動作模式自進入檢測模式切換成停留檢測模式。
於時點t1以後,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成為第2檢測閾值Vth22以上,子機2A之檢測部223判定於檢測範圍92中有人9停留。當檢測部223以停留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時,發送控制部221於時槽Ts中,藉由自時槽Ts之起點將開關SW21接通時間T42,使停留檢測信號自發送部251發送。
主機1之判定部124於接收控制部122接收到進入檢測信號起經過進入判定時間後,接收控制部122接收到停留檢測信號之情形時,判定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存在狀態。判定部124於接收控制部122接收到停留檢測信號之期間,判定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存在狀態。即,於進入判定時間後接收控制部122接收到停留檢測信號之期間,持續點亮照明器具81。
檢測部223於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最後高於第2檢測閾值Vth22之時點t3起之停留判定時間T5之期間,判定檢測範圍92中有人9停留。另,停留判定時間T5之計數之開始亦可為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低於第2檢測閾值Vth22之時點。發送控制部221於停留判定時間T5中,使停留檢測信號之發送持續(參照圖7)。檢測部223於輸出信號S2之振幅A2低於第2檢測閾值Vth22之狀態之持續時間於超過停留判定時間T5之時點t4,判定人9自檢測範圍92退出(檢測範圍92中不存在人9)。發送控制部221於檢測部223判定檢測範圍92中不存在人9時,停止停留檢測信號之發送。
若於時槽Ts中無法接收停留檢測信號之狀態持續特定時間(例如5秒),則主機1之接收控制部122判定停留檢測信號之發送已停止。判定部124於接收控制部122判定停止停留檢測信號之發送停止時,判定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不存在狀態。判定部124經由輸出部15將判定結果輸出至控制裝置82。控制裝置82基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使照明器具81熄滅(時點t5)。
主機1之發送控制部121基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將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自T12變更為T11。子機2A、2B、2C之檢測部223藉由計測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時間長T11,將動作模式自停留檢測模式切換至進入檢測模式。又,主機1之檢測部123基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將動作模式自停留檢測模式切換成進入檢測模式。
於上述之動作例中,對3台子機2中之子機2A檢測到人9之存在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於子機2B、2C檢測到人9之存在之情形亦進行同樣之動作。
又,時槽Ts於子機2A、2B、2C間為共通。即,子機2A、2B、2C於共通之1個時槽Ts中發送進入檢測信號、停留檢測信號。例如,假設子機2A、2B、2C各者之檢測部223以停留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之情形。
如圖8所示,子機2A、2B各者之檢測部223以停留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子機2A、2B各者之發送控制部221於基於同步信號設定之時槽Ts中,藉由自時槽Ts之起點將開關SW21接通時間T42,而發送停留檢測信號。即,子機2A之開關SW21、子機2B之開關SW21於相同之時序接通。
又,於圖8所示之例中,子機2C之檢測部223於較子機2A、2B更晚之時序,以停留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存在。與子機2A、2B同樣地,子機2C之發送控制部221藉由自時槽Ts之起點將開關SW21接通時間T42,而發送停留檢測信號。即,子機2A、2B、2C各者之開關SW21於相同之時序接通。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複數台子機2分配有共通之1個時槽Ts。因此,無需對複數台子機2分配彼此不同之時槽,即使於子機2之台數增加之情形下,亦可抑制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冗餘。
又,即使於複數台子機2之各者檢測到人9之存在之情形時,複數台子機2亦可以相同之時序發送停留檢測信號。因此,可限制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成為較第1電壓值V1及第2電壓值V2更低之第3電壓值V3之期間,且可抑制一對電線41、42中流通之電流(子機2之消耗電流)之平均值。
(3.3)第3動作例
其次,對通信系統30之第3動作例,參照圖9進行說明。
此處,假設照明器具81為熄滅中,且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中之主機1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之情形。
主機1之發送控制部121由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為「不存在狀態」,故使週期T1之時間長為T11之同步信號自發送部141發送。
於時點t6,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為第1檢測閾值Vth11以上,主機1之檢測部123判定人9進入到檢測範圍91(檢測範圍91中存在人9)。判定部124根據檢測部123檢測到人9之進入,判定在特定之進入判定時間之期間檢測空間90之狀態為存在狀態。判定部124經由輸出部15將判定結果輸出至控制裝置82。控制裝置82基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使照明器具81點亮。又,檢測部123根據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而將動作模式自進入檢測模式切換成停留檢測模式。
發送控制部121基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將同步信號之周期T1之時間長自T11變更為T12。
又,發送控制部121於檢測部123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後之時槽Ts中,藉由自時槽Ts之起點將開關SW12接通時間T41,使進入檢測信號自發送部141發送。
於時點t6以後,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成為第2檢測閾值Vth12以上,主機1之檢測部123判定於檢測範圍91中有人9停留。當檢測部123以停留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之存在時,發送控制部121於時槽Ts中,藉由自時槽Ts之起點將開關SW12接通時間T42,使停留檢測信號自發送部251發送。
子機2之接收控制部222於時槽Ts中接收來自主機1之進入檢測信號、停留檢測信號。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中,於各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檢測到人9存在之情形時,發送進入檢測信號或停留檢測信號。藉此,於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中之至少1台之通信終端3檢測到人9存在之情形,於各通信終端3間,可共享存在人9之資訊。於上述之例中,基於主機1之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點亮資訊),主機1之檢測部123及子機2之檢測部223決定了動作模式,但不限於此。主機1之檢測部123亦可構成為,於主機1發送或接收停留檢測信號之情形時,將動作模式設為停留檢測模式,於未發送亦未接收停留檢測信號之情形時,將動作模式設為進入檢測模式。同樣地,子機2之檢測部223亦可構成為,於子機2發送或接收停留檢測信號之情形時,將動作模式設為停留檢測模式,於未發送亦未接收停留檢測信號之情形時,將動作模式設為進入檢測模式。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中,於基於主機1所發送之同步信號而設定之時槽Ts中,主機1自身亦與子機2同樣地發送進入檢測信號、停留檢測信號。即,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中,對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分配共通之1個時槽Ts,各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以共通之時槽Ts進行信號之收發。因此,無需對複數個通信終端3分配彼此不同之時槽,即使於通信終端3之台數增加之情形下,亦可抑制同步信號之週期T1之冗餘。
(3.4)第4動作例
其次,參照圖10A及圖10B對通信系統30之第4動作例進行說明。另,於圖10A中,僅圖示複數個通信終端3中之1台主機1與1台子機2。
各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構成為根據自電性連接於一對電線41、42之檢查裝置發送之檢查信號而轉移至檢查模式。檢查信號係於特定之週期內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於第1電壓值V1與0V間交互變化之電壓信號(參照圖10B)。各通信終端3藉由經由一對電線41、42接收檢查信號而轉移至檢查模式。於檢查模式中,可檢查通信終端3之各功能是否正常動作。另,檢查信號之2值之信號位準(電壓值)不限於第1電壓值V1及0V,例如亦可為低於第1電壓值V1及第3電壓值V3之電壓值。
(3.5)第5動作例
其次,對通信系統30之第5動作例進行說明。
子機2構成為當主機1停止發送同步信號達一定時間則轉移至檢查模式。子機2當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為第1電壓值V1之狀態持續一定時間,則轉移至檢查模式。主機1於停止發送同步信號達一定時間後,再次開始發送同步信號。於檢查模式中,停留判定時間設定為例如5秒,當子機2檢測到人9之存在時,照明器具81點亮5秒鐘。藉此,可檢查主機1與子機2之間之通信狀態及子機2之人檢測功能是否正常。
(4)變化例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30之變化例進行說明。以下說明之變化例可適當組合上述之實施形態或變化例彼此而應用。
(4.1)第1變化例
於上述之例中,由於主機1將同步信號之脈衝寬度T2設為一定,故同步信號之工作比亦根據週期T1之時間長而變化。工作比係於週期T1中一對之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為第1電壓值V1或第2電壓值V2之期間。於本實施形態中,工作比於週期T1中,設為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處於第2電壓值V2之期間(脈衝寬度T2)之比例。主機1亦可構成為僅調變同步信號之工作比(脈衝寬度T2)。主機1將同步信號之週期T1設為一定,將脈衝寬度T2設定為與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對應之時間長。
對本變化例之通信系統30之動作例,參照圖11進行說明。
此處,假設照明器具81為熄滅中,且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中之主機1以進入檢測模式檢測到人9存在之情形。
由於判定部124之判定結果為「不存在狀態」,故主機1之發送控制部121使於週期T1脈衝寬度T2之時間長為T21之同步信號自發送部141發送。脈衝寬度T2之時間長T21表示設定資訊即停留判定時間為3分鐘,點亮資訊即照明器具81之點亮狀態為熄滅中。子機2藉由計測同步信號之脈衝寬度T2之時間長T21,將停留判定時間設為3分,將動作模式設為進入檢測模式。
於時點t7,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成為第1檢測閾值Vth11以上,主機1之檢測部123判定人9進入到檢測範圍91(檢測範圍91中存在人9)。藉此,照明器具81點亮。
且,發送控制部121將同步信號之脈衝寬度T2之時間長自T21變更為T22。時間長T22表示設定資訊即停留判定時間為3分,點亮資訊即照明器具81之點亮狀態為點亮中。子機2藉由計測同步信號之脈衝寬度T2之時間長T22,將動作模式自進入檢測模式切換成停留檢測模式。
進而,發送控制部121於以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自第1電壓值V1變化至第2電壓值V2起經過時間T30後為起點之時槽Ts中,發送進入檢測信號。於時點t7以後,輸出信號S1之振幅A1成為第2檢測閾值Vth12以上,發送控制部121於時槽Ts中發送停留檢測信號。
於本變化例中,主機1僅使同步信號之工作比(脈衝寬度T2)變化,但不限於此。主機1亦可構成為調變同步信號之週期T1與脈衝寬度T2兩者且將工作比設為固定,而僅使週期T1變化。
(4.2)其他變化例
本發明之主機側控制部12及子機側控制部22包含電腦系統。電腦系統以作為硬體之1個以上之處理器及記憶體為主構成。藉由1個以上之處理器執行記錄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之程式,實現作為本發明之主機側控制部12及子機側控制部22之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可通過電性通信線路提供,亦可記錄於電腦系統可讀取之記憶卡、光碟、硬碟等非暫態記錄媒體而提供。電腦系統之1個以上之處理器之各者由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IC)或大規模積體電路(LSI)之1至複數個電子電路構成。複數個電子電路可匯集於1個晶片,亦可分散設置於複數個晶片。複數個晶片可匯集於1個裝置,亦可分散設置於複數個裝置。又,主機側控制部12及子機側控制部22之至少一部分之功能例如亦可藉由伺服器或雲(雲端計算)等實現。
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了通信終端3為檢測檢測範圍中之動體(人9)之存在之動體檢測裝置之情形,但不限於該構成。例如,通信終端3亦可為例如檢測亮度、溫度等之檢測裝置。另,於通信終端3中,檢測功能(感測器功能)並非為必須之構成,亦可省略檢測功能。
於實施形態中,說明了通信系統30為控制照明系統80之照明控制系統之情形,但不限於該構成。例如,通信系統30亦可為控制作為負載機器之空調機器之控制系統。另,通信系統30只要具備複數個通信終端3即可,控制負載機器之功能並非為必須。
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了主機1與子機2經由一對電線41、42電線連接,且進行經由一對電線41、42之有線通信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主機1與子機2亦可構成為進行無線通信。
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了複數個通信終端3(主機1、子機2)全數以共通之1個時槽Ts發送信號之情形,但不限於該構成。於複數個通信終端3中,亦可包含以與2台以上之通信終端3發送信號之共通之時槽不同之時槽發送信號之通信終端3。
(5)總結
第1態樣之通信裝置(主機1)具備通信部(主機側通信部14)與控制部(主機側控制部12)。通信部(14)對子機(2)發送同步信號。控制部(12)控制通信部(14)。同步信號係使通信裝置(1)與子機(2)同步之信號,其信號位準於至少2值間週期性切換。控制部(12)根據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調變同步信號之信號位準於2值間切換之週期(T1)、與於週期(T1)中信號位準為2值中之一值之期間的比例即工作比之至少一者。
根據該態樣,通信裝置(1)根據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調變同步信號之週期與工作比之至少一者。即,於使通信裝置(1)與子機(2)同步之同步信號中包含資訊。因此,可謀求通信裝置(1)與子機(2)之間之信號之簡化。
第2態樣之通信裝置(1)係如第1態樣者,其進而具備電源部(主機側電源部13)。電源部(13)經由一對電線(41、42)向子機(2)供給電力。通信部(14)經由一對電線(41、42)向子機(2)發送同步信號。
根據該態樣,可兼具與子機(2)之有線通信與對子機(2)之電力供給。
第3態樣之通信裝置(1)係如第2態樣者,其中,同步信號係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為信號位準、且至少於上述2值即第1電壓值(V1)與第2電壓值(V2)間變化之電壓信號。控制部(12)接收自子機(2)發送之一對電線(41、42)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變化為第3電壓值(V3)之信號。
根據該態樣,可抑制同步信號與來自子機(2)之信號混淆。
第4態樣之通信裝置(1)係如第1~第3態樣中任一者,其中,控制部(12)於基於同步信號而設定之1個時槽(Ts)中,接收來自子機(2)之信號。
根據該態樣,可抑制來自子機(2)之信號之漏接收。
第5態樣之通信裝置(1)係如第4態樣者,其中控制部(12)於時槽(Ts)中,向子機(2)發送信號。
根據該態樣,由於通信裝置(1)與子機(2)於共通之1個時槽(Ts)發送信號,故可謀求信號之簡化。
第6態樣之通信裝置(1)係如第4或第5態樣者,其中通信部(14)可與複數個子機(2)通信。控制部(12)於時槽(Ts)中,接收來自複數個子機(2)之信號。
根據該態樣,由於複數個子機(2)於共通之1個時槽(Ts)發送信號,故可謀求信號之簡化。
第7態樣之子機(2)接收來自第1~第6態樣中任一者之通信裝置(1)之同步信號。
根據該態樣,通信裝置(1)根據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調變同步信號之週期與工作比之至少一者。即,於使通信裝置(1)與子機(2)同步之同步信號中包含資訊。因此,可謀求通信裝置(1)與子機(2)之間之信號之簡化。
第8態樣之通信系統(30)具備第1~第6態樣中之任一者之通信裝置(1)與第7態樣之子機(2)。換言之,第8態樣之通信系統(30)具備第1~第6態樣中之任一者之通信裝置(1)、及接收來自通信裝置(1)之同步信號之子機(2)。
根據該態樣,通信裝置(1)根據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調變同步信號之週期與工作比之至少一者。即,於使通信裝置(1)與子機(2)同步之同步信號中包含資訊。因此,可謀求通信裝置(1)與子機(2)之間之信號之簡化。
第9態樣之程式使電腦系統作為第1~第6態樣中任一者之通信裝置(1)之控制部(12)發揮功能。
根據該態樣,通信裝置(1)根據傳遞至子機(2)之資訊,調變同步信號之週期與工作比之至少一者。即,於使通信裝置(1)與子機(2)同步之同步信號中包含資訊。因此,可謀求通信裝置(1)與子機(2)之間之信號之簡化。
1‧‧‧主機(通信裝置)
2‧‧‧子機
2A、2B、2C‧‧‧子機
3‧‧‧通信終端
6‧‧‧交流電源
7‧‧‧檢查裝置
9‧‧‧人
11‧‧‧受光部
12‧‧‧主機側控制部(控制部)
13‧‧‧主機側電源部(電源部)
14‧‧‧主機側通信部(通信部)
15‧‧‧輸出部
16‧‧‧光學系統
17‧‧‧殼體
21‧‧‧受光部
22‧‧‧子機側控制部
23‧‧‧二極體橋(DB)
24‧‧‧子機側電源部
25‧‧‧子機側通信部
26‧‧‧光學系統
27‧‧‧殼體
30‧‧‧通信系統
41、42‧‧‧電線
80‧‧‧照明系統
81‧‧‧照明器具
82‧‧‧控制裝置
90‧‧‧檢測空間
91‧‧‧檢測範圍
92‧‧‧檢測範圍
111‧‧‧受光元件
112‧‧‧處理電路
120‧‧‧記憶部
121‧‧‧發送控制部
122‧‧‧接收控制部
123‧‧‧檢測部
124‧‧‧判定部
141‧‧‧發送部
142‧‧‧接收部
211‧‧‧受光元件
212‧‧‧處理電路
220‧‧‧記憶部
221‧‧‧發送控制部
222‧‧‧接收控制部
223‧‧‧檢測部
251‧‧‧發送部
252‧‧‧接收部
R11、R12‧‧‧電阻
S1‧‧‧輸出信號
S2‧‧‧輸出信號
S11~S16‧‧‧步驟
SW11、SW12‧‧‧開關
T1‧‧‧周期
T2‧‧‧時間
T3‧‧‧時間
T5‧‧‧停留判定時間
t1‧‧‧時間點
t2‧‧‧時間點
t3‧‧‧時間點
t4‧‧‧時間點
t5‧‧‧時間點
T11‧‧‧時間長
T12‧‧‧時間長
T21‧‧‧時間長
T22‧‧‧時間長
T30‧‧‧時間
T41‧‧‧脈寬
T42‧‧‧脈寬
Ts‧‧‧時隙
V1‧‧‧第1電壓值
V2‧‧‧第2電壓值
V3‧‧‧第3電壓值
Vth11‧‧‧第1檢測閾值
Vth12‧‧‧第2檢測閾值
Vth21‧‧‧第1檢測閾值
Vth22‧‧‧第2檢測閾值
ZD11、ZD12‧‧‧齊納二極體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之方塊圖。
圖2A係同上之通信系統具備之主機之方塊圖。圖2B係同上之通信系統具備之子機之方塊圖。
圖3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使用例之圖。
圖4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第1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5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第1動作例之流程圖。
圖6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第2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7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第2動作例之另一時序圖。
圖8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第2動作例之另一時序圖。
圖9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第3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10A係用於說明同上之通信系統之第4動作例之方塊圖。圖10B係顯示同上之通信系統之第4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1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通信系統之動作例之時序圖。
1‧‧‧主機(通信裝置)
2‧‧‧子機
2A、2B、2C‧‧‧子機
3‧‧‧通信終端
6‧‧‧交流電源
11‧‧‧受光部
12‧‧‧主機側控制部(控制部)
13‧‧‧主機側電源部(電源部)
14‧‧‧主機側通信部(通信部)
15‧‧‧輸出部
21‧‧‧受光部
22‧‧‧子機側控制部
23‧‧‧二極體橋(DB)
24‧‧‧子機側電源部
25‧‧‧子機側通信部
30‧‧‧通信系統
41、42‧‧‧電線
80‧‧‧照明系統
81‧‧‧照明器具
82‧‧‧控制裝置
S1‧‧‧輸出信號
S2‧‧‧輸出信號
Claims (10)
- 一種通信裝置,其具備: 通信部,其對子機發送同步信號;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通信部;且 上述同步信號係使上述通信裝置與上述子機同步之信號,其信號位準於至少2值間週期性地切換; 上述控制部根據傳遞至上述子機之資訊,調變上述同步信號之上述信號位準於上述2值間切換之週期、及於上述週期中上述信號位準為上述2值之一者之值之期間的比例即工作比之至少一者。
-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進而具備電源部,其經由一對電線向上述子機供給電力; 上述通信部經由上述一對電線向上述子機發送上述同步信號。
- 如請求項2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同步信號係上述一對電線間之電壓之電壓值為上述信號位準、且至少於上述2值即第1電壓值與第2電壓值間變化之電壓信號; 上述控制部接收自上述子機發送之上述一對電線間之電壓之電壓值變化為第3電壓值之信號。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於基於上述同步信號而設定之1個時槽中,接收來自上述子機之信號。
- 如請求項4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時槽中,向上述子機發送信號。
- 如請求項4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通信部可與複數台上述子機通信; 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時槽中,接收來自上述複數台子機之信號。
- 如請求項5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通信部可與複數台上述子機通信; 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時槽中,接收來自上述複數台子機之信號。
- 一種子機,其接收來自如請求項1至7中之任一項之通信裝置之上述同步信號。
- 一種通信系統,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7中之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及 接收來自上述通信裝置之上述同步信號之子機。
- 一種程式,其用於使電腦系統作為如請求項1至7中之任一項之通信裝置之上述控制部發揮功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21304A JP2019092123A (ja) | 2017-11-16 | 2017-11-16 | 通信装置、子機、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7-221304 | 2017-11-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3799A TW201933799A (zh) | 2019-08-16 |
TWI711282B true TWI711282B (zh) | 2020-11-21 |
Family
ID=6653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0538A TWI711282B (zh) | 2017-11-16 | 2018-11-15 | 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092123A (zh) |
TW (1) | TWI711282B (zh) |
WO (1) | WO2019098189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84723B1 (en) * | 1998-11-02 | 2002-05-07 | Pittway Corporation |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5142778A (ja) * | 2003-11-06 | 2005-06-02 | Denso Corp | 電力線通信装置 |
JP2014216849A (ja) * | 2013-04-25 | 2014-11-17 |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半導体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リセット方法 |
JP2016131316A (ja) * | 2015-01-14 | 2016-07-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通信用スレーブ |
JP2017526994A (ja) * | 2015-04-21 | 2017-09-14 | サイプレス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車載電子装置 |
-
2017
- 2017-11-16 JP JP2017221304A patent/JP2019092123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1-13 WO PCT/JP2018/041973 patent/WO201909818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1-15 TW TW107140538A patent/TWI71128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84723B1 (en) * | 1998-11-02 | 2002-05-07 | Pittway Corporation |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5142778A (ja) * | 2003-11-06 | 2005-06-02 | Denso Corp | 電力線通信装置 |
JP2014216849A (ja) * | 2013-04-25 | 2014-11-17 |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半導体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リセット方法 |
JP2016131316A (ja) * | 2015-01-14 | 2016-07-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通信用スレーブ |
JP2017526994A (ja) * | 2015-04-21 | 2017-09-14 | サイプレス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車載電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3799A (zh) | 2019-08-16 |
WO2019098189A1 (ja) | 2019-05-23 |
JP2019092123A (ja) | 2019-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55913B2 (en) | Lighting control network | |
US8306051B2 (en) |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a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 |
US5475360A (en) | Power line carrier controlled lighting system | |
US10365621B2 (en) | Server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 |
CN108702832B (zh) | 用于远程控制照明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 |
US20060044652A1 (en) |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
GB2335334A (en) | Transmitting data over low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 |
WO2017120219A1 (en) | Adapter extending capabilities of remote control and lifi to installations of devices including light-emitting diode-based luminaires | |
JP6508464B2 (ja) | 照明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 |
WO2013175810A1 (ja) |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 |
KR20110005899A (ko) | 국지적 조명 기구 제어를 포함하는 영역 기반 조명 제어 시스템 | |
TWI711282B (zh) | 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 | |
TWI726256B (zh) | 通信裝置、子機、通信系統、及程式 | |
KR20100138328A (ko) | 보안기능을 겸비한 지능형 조명제어 시스템 | |
JP5331930B2 (ja) |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07088641A (ja) | 2線式人体検知センサー付き自動スイッチ | |
WO2019098070A1 (ja) | センサシステム、照明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 |
JP5975664B2 (ja) | 検知装置及び検知システム | |
JP2002299075A (ja) |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 |
WO2019098069A1 (ja) | センサ装置、制御システム、照明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 |
JP5849223B2 (ja) |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 |
BE1027201B1 (nl) | In kaart brengen en inbedrijfstelling van elektrische apparaten in een geautomatiseerde thuisomgeving | |
JP2017091843A (ja) |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照明装置 | |
KR101263634B1 (ko) | 다중제어 전자식 스위치 | |
WO2024008463A1 (en) | Handheld device, entity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building technology de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