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3924B - 栽培系統以及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栽培系統以及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3924B
TWI703924B TW108107642A TW108107642A TWI703924B TW I703924 B TWI703924 B TW I703924B TW 108107642 A TW108107642 A TW 108107642A TW 108107642 A TW108107642 A TW 108107642A TW I703924 B TWI703924 B TW I7039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lluminance
ratio
plant
cultivation system
s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7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0010A (zh
Inventor
曾祥宇
宮地孝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0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0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9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2Shades or blinds for greenhous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01G7/045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with electric ligh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07Greenhouses of flexible synthet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9Ligh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栽培系統以及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可根據所栽培的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更適當的照度。栽培系統包括:樹液流感測器(7),對在房屋(3)內所栽培的植物(2)的樹液流速進行測定;遮光簾(5),遮擋從太陽(4)入射至房屋(3)內的光的光路;以及控制裝置,基於樹液流速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

Description

栽培系統以及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栽培系統以及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
以往,作為栽培系統,提出一種藉由對設於溫室的遮光簾(curtain)進行開閉來控制溫室內的照度的栽培系統(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此栽培系統中,具備對溫室的日照強度進行測定的日照計,藉由電腦(computer)來控制遮光簾裝置,以使栽培部過去15分鐘日照強度的最大值成為預先設定的最大日照強度以下。遮光簾裝置是將遮光率不同的二層遮光簾加以組合,進行設為各個遮光簾打開抑或是關閉的四種遮光狀態中的任一種的控制。
此處,如上所述的以往的栽培系統中,僅可實現基於日照強度來將遮光簾設為四種遮光狀態中的任一種的控制。因此,有時會產生下述問題:根據所栽培的植物的狀態,未必能控制為最佳照度。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8-103173號公報
本發明是有鑒於如上所述的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技術,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可根據所栽培的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更適當的照度。
用於解決所述問題的本發明是一種栽培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水分流量測定部件,測定植物體內的水分的流量;以及照度控制部件,基於由所述水分流量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來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
根據本發明,基於與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存在強相關關係的、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來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植物的光的照度,因此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使光合作用更活躍的、更適當的照度。
而且,本發明中,亦可為,對於藉由控制所輸入的操作量來控制所述照度的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將由所述水分流量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相對於所述操作量的變化之比率設為第1比率,基於所述第1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據此,基於包含照度控制部件的操作量的第1比率來控 制照度,因此可基於照度與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關係,來更準確地掌握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處於何種狀態。因而,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使光合作用更活躍的、更適當的照度。
而且,本發明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亦可為基於所述第1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抑或是減少。
此處,第1比率為0的情況並不限於在數值上嚴格為0的情況,而是包含跨及正或負的一定程度的幅度。對於第1比率為正或負的情況,亦並非是指在數值上嚴格地僅去除0以外的區域。再者,對於變化的方向,根據將增加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與將減少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第1比率的符號有所不同,但將哪個作為基準只要適當設定即可。
而且,本發明中,亦可包括:照度測定部件,測定所述照度,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將由所述水分流量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相對於由所述照度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所述照度的變化之比率設為第2比率,基於所述第2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據此,基於包含由照度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照度的第2比率來控制照度,因此可基於照度與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關係,來更準確地掌握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處於何種狀態。因而,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使光合作用更活躍的、更適當的照度。
而且,本發明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亦可為基於所述第2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抑或是減少。
此處,第2比率為0的情況並不限於在數值上嚴格為0的情況,而是包含跨及正或負的一定程度的幅度。對於第2比率為正或負的情況,亦並非是指在數值上嚴格地僅去除0以外的區域。再者,對於變化的方向,根據將增加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與將減少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而第2比率的符號有所不同,但將哪個作為基準只要適當設定即可。
而且,本發明中,亦可包括:飽和差獲取部件,獲取所述植物周圍的空氣的飽和差,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將由所述水分流量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相對於由所述飽和差獲取部件所獲取的所述飽和差之比率設為第3比率,將所述第3比率的變化相對於由所述照度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所述照度變化之比率設為第4比率,基於所述第4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據此,基於更準確地反映出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的狀態的、第3比率的變化相對於照度變化之比率,來控制照度,因此可基於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處於何種狀態的更準確的掌握,來控制照度。因而,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使光合作用更活躍的、更適當的照度。
而且,本發明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亦可為基於所述第4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抑 或是減少。
此處,第4比率為0的情況並不限於在數值上嚴格為0的情況,而是包含跨及正或負的一定程度的幅度。對於第4比率為正或負的情況,亦並非是指在數值上嚴格地僅去除0以外的區域。再者,對於變化的方向,根據將增加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與將減少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第4比率的符號有所不同,但將哪個作為基準只要適當設定即可。
而且,本發明中,亦可為,所述水分流量測定部件是對在所述植物的導管內流動的樹液的流速進行測定的樹液流速測定部件。
而且,本發明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亦可為包括:遮光構件,遮擋從所述光源向所述植物入射的光的光路;以及開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遮光構件對所述光路的開放比例,藉由控制所述開放比例來控制所述照度。
據此,在利用來自太陽之類的處於栽培系統外的光源的光的情況下,藉由控制遮光構件的開放比例,從而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更活躍地進行光合作用的、更適當的照度。
遮光構件的開放比例並不限於入射的光的光路中的被開放的部分的比例,亦可為未被開放而被遮擋的部分的比例。
而且,本發明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亦可為藉由控制對所述光源的輸入來控制所述照度。
據此,在栽培系統內具有可根據輸入來控制輸出的光源 的情況下,藉由控制光源的輸入,從而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更活躍地進行光合作用的、更適當的照度。
而且,本發明是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的方法,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驟:獲取使所述照度發生變化時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以及基於所述變化量來控制所述照度。
據此,基於使照度發生變化時的、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來控制照度,因此可基於照度、與跟光合作用速度存在強關係的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關係,來更準確地掌握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處於何種狀態。因而,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使光合作用更活躍的、更適當的照度。
而且,本發明是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的方法,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驟:獲取所述操作量的變化量;獲取使所述操作量發生變化時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獲取第1比率,所述第1比率是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相對於所述操作量的變化量之比率;以及基於所述第1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據此,基於使照度控制部件的操作量發生變化時的、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來控制照度,因此可基於照度、與跟光合作用速度存在強關係的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關係,來更準 確地掌握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處於何種狀態。因而,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使光合作用更活躍的、更適當的照度。
基於所述第1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的步驟亦可為包括下述步驟:判斷所述第1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以及基於所述第1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抑或是減少。
此處,第1比率為0的情況並不限於在數值上嚴格為0的情況,而是包含跨及正或負的一定程度的幅度。對於第1比率為正或負的情況,亦並非是指在數值上嚴格地僅去除0以外的區域。再者,對於變化的方向,根據將增加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與將減少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而第1比率的符號有所不同,但將哪個作為基準只要適當設定即可。
而且,本發明是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的方法,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驟:測定所述照度;獲取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的流量;獲取第2比率,所述第2比率是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相對於所述照度變化之比率;以及基於所述第2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根據本發明,基於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相對於照度變化之比率即第2比率來控制照度,因此可基於照度、與跟光合作用速度存在強關係的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關係,來更準確地掌握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處於何種狀態。因而,可根 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使光合作用更活躍的、更適當的照度。
而且,本發明中,基於所述第2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的步驟亦可為包括下述步驟:判斷所述第2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以及基於所述第2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抑或是減少。
此處,第2比率為0的情況並不限於在數值上嚴格為0的情況,而是包含跨及正或負的一定程度的幅度。對於第2比率為正或負的情況,亦並非是指在數值上嚴格地僅去除0以外的區域。再者,對於變化的方向,根據將增加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與將減少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而第2比率的符號有所不同,但將哪個作為基準只要適當設定即可。
而且,本發明是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的方法,其中,將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相對於所述植物周圍的空氣的飽和差之比率設為第3比率,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驟:獲取第4比率,所述第4比率是所述第3比率的變化相對於所述照度變化之比率;以及基於所述第4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據此,基於更準確地反映出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的狀態的、第3比率的變化相對於照度變化之比率,來控制照度,因此可基於所栽培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處於何種狀態的更準確的掌握,來控制照度。因而,可根據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 使光合作用更活躍的、更適當的照度。
而且,本發明中,基於所述第4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的步驟亦可為包括下述步驟:判斷所述第4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以及基於所述第4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抑或是減少。
此處,第4比率為0的情況並不限於在數值上嚴格為0的情況,而是包含跨及正或負的一定程度的幅度。對於第4比率為正或負的情況,亦並非是指在數值上嚴格地僅去除0以外的區域。再者,對於變化的方向,根據將增加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與將減少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第4比率的符號有所不同,但將哪個作為基準只要適當設定即可。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技術,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可根據所栽培的植物的狀態來控制為更適當的照度。
1、21、31、41:栽培系統
2:植物
2a:莖
2b:葉
3:房屋
4:太陽
5:遮光簾
6:擴散薄膜
7:樹液流感測器
8:控制裝置
10:照度感測器
11:濕度感測器
12:溫度感測器
13:光源
S1~S15、S21~S27、S31~S38、S41~S55:步驟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栽培系統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2是表示照度與光合作用速度的關係的圖表。
圖3是表示照度與樹液流速的關係的圖表。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照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栽培系統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照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栽培系統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照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4中的栽培系統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4中的照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適用例〕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適用例。本發明適用於例如圖1所示的栽培系統1。栽培系統1是由遮擋入射光路的遮擋構件即遮光簾5來控制從作為光源的太陽4對所栽培的植物2照射的光的照度,且基於由對植物2體內的水分流量進行測定的水分流量測定部件即樹液流感測器7所測定出的樹液流速,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放比率例即開度。水分流量測定部件所測定的流量不僅是流量自身,還包含每規定時間的流量即流速,以下的實施例中,作為水分流量測定部件,對測定樹液流速的樹液流感測器進行說明。
植物中的照度與光合作用速度如圖2所示,遵循下述變化:隨著照度增加,光合作用速度增加,在某照度時,光合作用速度的變化成為固定,當超過此照度而增加時,光合作用速度減少。光合作用速度是表示光合作用的活躍程度的指標,也會根據 植物的生長階段等植物自身的條件或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條件而變化。因此,為了在更活躍地進行光合作用的狀態下進行栽培,必須對照射至植物2的光的照度進行控制,以達到圖2中光合作用速度變得最大的照度(最佳照度)。
此時,在植物2的體內即導管內流動的水分的流量即樹液流速與光合作用速度存在強相關關係。這是因為,當植物2欲從周圍的空氣中擷取用於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而打開氣孔時,植物2體內的水分會通過氣孔而蒸騰,該蒸騰量與樹液流量相關。
圖1所示的栽培系統中,基於由樹液流感測器7所測定出的樹液流速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因此不論植物2自身的條件或環境條件等的變動如何,均可即時(real time)且適當地控制照度,以達到更活躍地進行光合作用的照度。
而且,亦可如圖5所示的實施例2般適用於系統21,所述系統21還包括作為照度測定部件的照度感測器10,基於樹液流速的變化相對於照度變化之比率,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而且,亦可如圖7所示的實施例3般適用於栽培系統31,所述栽培系統31還包括作為濕度測定部件的濕度感測器11及作為溫度測定部件的溫度感測器12,基於作為相對於飽和差的樹液流速而定義的氣孔導度的變化相對於照度變化之比率,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
本發明亦可如圖9所示的實施例4般適用於對人工光源13的輸出進行控制的系統。
〔實施例1〕
以下,使用圖式來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栽培系統。
<系統結構>
圖1表示實施例1的栽培系統的概略結構。栽培系統1包含收容植物2的房屋3。而且,栽培系統1包括遮光簾5,所述遮光簾5進行開閉,以遮擋從作為光源的太陽4照射至植物2的光線的一部分或全部而控制入射量。而且,栽培系統1包括擴散薄膜6,所述擴散薄膜6使經過遮光簾5照射至植物2的光線擴散。進而,栽培系統1包括:樹液流感測器7,測定植物2的樹液流量;以及控制裝置8,基於由樹液流感測器7所測定出的樹液流量,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
圖1中僅表示了一棵植物2,但為示意性的例示,在房屋3內栽培的植物2的棵數並無限定,實際上會栽培多棵植物2。
遮光簾5是伸展而關閉,縮小或捲繞而打開的片材(sheet)狀的構件。遮光簾5的開度並非僅為全開及全閉這二種狀態,而是可從全開直至全閉為止無級地變更開度。如後所述,藉由使遮光簾5進行指定時間的開動作或閉動作,來變更開度。而且,遮光簾5的開度變更方法並不限於此,亦可設定為,可從全開直至全閉為止而分階段地變更。遮光簾5是與控制裝置8無線連接,且具有如下所述的收發功能,即:接收來自控制裝置8的對遮光簾5的開度進行設定的控制信號,並且根據需要將表示當前開度的資訊發送至控制裝置8。遮光構件並不限於此種遮光簾 5,亦可為包含多片遮光板(louver)而藉由遮光板的角度來控制入射量的百葉窗(blind),還可為藉由使液晶的透明度發生變化來控制入射量的液晶面板(panel)。此處,遮光簾5對應於遮光構件,控制裝置8對應於遮光控制部件,遮光簾5及控制裝置8對應於照度控制部件。
擴散薄膜6具有下述功能,即,使入射的光線擴散,以使對在房屋3內栽培的植物2照射的光線的照度分佈均勻化。對於擴散薄膜6,既可將屋頂、天花板、側壁等構成構件設為擴散薄膜6,亦可於構成構件上貼附擴散薄膜6。而且,只要是具有使入射的光線擴散的功能的構件,則並不限於薄膜狀的構件。
圖1中,樹液流感測器7被安裝於植物2的莖2a,但樹液流感測器7的安裝部位並不限於莖2a,亦可選擇葉2b或其他部位。而且,安裝樹液流感測器7的植物2可在多棵植物2中適當選擇。既可對所栽培的所有植物2安裝樹液流感測器7,亦可對所選擇的多棵植物2安裝樹液流感測器7。此處,樹液流感測器7對應於水分流量測定部件及樹液流速測定部件。
作為樹液流速的測定方法,提出有莖熱平衡法、熱脈衝(heat pulse)法,熱消散法(格拉尼(Granier)法)等各種方法,樹液流感測器7的測定方法可根據作為安裝對象的植物2的種類、其部位等條件來適當選擇。樹液流感測器7是與控制裝置8無線連接,且具有如下所述的收發功能,即:將測定結果發送至控制裝置8,並且根據需要來從控制裝置8接收控制信號。
作為控制裝置8,例如可使用預先裝入有下述程式的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所述程式基於樹液流感測器7的測定結果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控制裝置8並不限於PLC,亦可使用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所述PC讀出記憶在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等記憶裝置中的、對遮光簾5的開度進行控制的程式,並由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來執行。控制裝置8包含與樹液流感測器7及遮光簾5之間進行收發的通信單元。控制裝置8與樹液流感測器7、遮光簾5等並不限於藉由無線來連接的情況,亦可藉由有線來連接。
於房屋3中,可包括經由培養基等來對植物2供給水分的灌水裝置、進行房屋3內的製冷及/或制暖的溫度調整裝置、換氣裝置等調整栽培環境的各種裝置,但對於該些裝置省略說明。
一般已知的是:照射至植物的光的照度與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存在圖2的、光-光合作用曲線所示的關係。當然,二氧化碳濃度、氣溫、濕度等各條件亦會影響到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但此處假定該些條件為固定。如圖2所示,隨著照度增加,光合作用速度亦增加,但當照度進一步增加時,光合作用速度減少。如此,若設其他條件為固定,則光合作用速度在某照度時達到最大。因而,如此,只要控制來自光源的入射光束以接近光合作用速度達到最大的照度,預計便可最活躍地進行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生長,收穫量亦會變多。
而且,在光合作用下,在植物中,藉由從培養基或土壤經由根而吸收,並由導管予以輸送的水與光能量,從表面的氣孔將二氧化碳中所含的碳固定於有機物中。由於為了吸收用於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而打開氣孔,植物體內的水分亦會通過打開的氣孔而蒸騰。此處,通過導管而輸送的樹液流包含藉由光合作用而分解的水與通過氣孔而蒸騰的水,由樹液流感測器7對其進行測定。當活躍地進行光合作用,而每單位時間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加時,通過打開的氣孔而蒸騰的水亦增加,樹液流速增加,因此已知在光合作用速度與樹液流速之間存在強相關關係。
因而,照度與樹液流速的關係亦如圖3所示,跟照度與光合作用速度的關係同樣地,成為遵循下述變化的曲線,即:對應於照度的增加而樹液流速增加,當超過某照度而照度進一步增加時,樹液流速減少。根據照度與樹液流速的此種關係,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樹液流速,並控制遮光簾的開度,以接近樹液流速達到最大的照度,藉此,可設為光合作用更加活躍的最佳照度。此種最佳照度自身是根據植物2的種類、生長階段等與植物2自身相關的條件或者二氧化碳濃度等其他環境條件的變動而發生變動,但藉由監控樹液流感測器7的測定值,可始終即時地實現最佳照度。
<控制方法>
圖4表示說明實施例1的遮光簾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於步驟1(圖中標註為S1,以下亦同樣)中,從控制裝置8 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使遮光簾5移動至規定的初始位置。於步驟2中,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樹液流速。在控制裝置8中,於步驟3中,設i=0,於步驟4中,將遮光簾5的開度代入變量b(i)。此處,遮光簾5的開度對應於輸入至與照度控制部件對應的遮光簾5及控制裝置8的操作量。關於遮光簾5的開度,例如將遮光簾5全部關閉的狀態的開度設定為0(%),將全部打開的狀態的開度設定為100(%)。於步驟5中,將於步驟2中測定出的樹液流速代入變量a(i)並予以記憶。於步驟6中,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使遮光簾5的開動作進行T秒鐘。該遮光簾5的開動作是為了在控制的初始階段,藉由因遮光簾5的開度變化而產生的照度變化,來檢測樹液流速的變化方向是增減或固定中的哪一種而進行。因而,開動作的時間T只要適當選擇可檢測此種樹液流速的顯著變化的值即可。於步驟7中,在遮光簾5的開動作後的狀態下,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樹液流速。在控制裝置8中,於步驟8中,設i=i+1,於步驟9中,將於步驟6中進行了T秒鐘的開動作後的遮光簾5的開度代入變量b(i)。於步驟10中,將於步驟7中測定出的樹液流速代入變量a(i)並予以記憶。於步驟11中,在控制裝置8中,算出k1={a(i)-a(i-1)}/{b(i)-b(i-1)},以作為對植物2的光合作用速度進行評價的光合作用係數k1。此處,k1對應於第1比率。於步驟12中,在控制裝置8中,判斷於步驟11中算出的k1與0的大小關係。於步驟12中,基於k1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 來決定照度的控制。此處,若步驟12中的判斷為k1>0,則前進至步驟13,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使遮光簾5的開動作進行t1秒,以使照度增加。若步驟12中的判斷為k1=0,則前進至步驟14,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不使遮光簾5動作,以維持照度。若步驟12中的判斷為k1<0,則前進至步驟15,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使遮光簾5的閉動作進行t2秒,以使照度減少。於步驟13、步驟14或步驟15之後,返回步驟7,重複步驟7至步驟13、步驟14或步驟15為止的處理。
此處,k1=0的場合(後述的k2、k3及k4亦同樣)並不限於在數值上嚴格為0的情況,而是包含跨及正或負的一定程度的幅度。關於第1比率為正或負的情況,亦並非是指在數值上嚴格地僅去除0以外的區域。
對於所述遮光簾5的開度控制,可適當設定結束條件,以使控制裝置8在k1滿足規定條件時、或獲取到日落時刻等規定的時機(timing)資訊時等結束。而且,對於所述遮光簾5的開度控制,可適當設定開始條件,以在獲取到日出時刻等規定的時機資訊時等開始。
於步驟14中,亦可藉由不自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來不使遮光簾5進行動作。而且,步驟13中的k1>0時的遮光簾5的開動作的時間t1秒、與步驟15中的k1<0時的遮光簾5的閉動作的時間t2既可設定為t1=t2,亦可設定為t1≠t2。而且, 亦可在控制過程中,根據k1的絕對值的大小來變更t1、t2的值。例如,亦可隨著k1的絕對值變小,而減小t1、t2的值。
如此,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與光合作用速度存在強相關性的樹液流速度,並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以使房屋3內維持為樹液流速達到固定的照度,藉此,可即時地實現光合作用變得活躍的最佳照度。
〔實施例2〕
以下,基於圖5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栽培系統21。
<系統結構>
實施例2的栽培系統21中,除了實施例1的栽培系統1以外,還包括對房屋3內的照度進行測定的照度感測器10。對於與實施例1的栽培系統1共同的結構,標註同樣的符號並省略說明。照度感測器10是在房屋3內配置於可對照射至植物2的光的照度進行測定的適當位置。圖5為例示,照度感測器10的設置位置及台數可適當設定。既可在代表房屋3內的照度分佈的位置設置一個,亦可將房屋3內分割為多個區域(area),在每個區域設置照度感測器10。而且,亦可設置與各樹液流感測器7對應的照度感測器10。此處,照度感測器10對應於照度測定部件。
如實施例1中所說明般,照度與樹液流速度存在圖3所示般的關係。此處,將樹液流速設為a,將照度設為b,作為對光合作用速度進行評價的光合作用係數k2,規定為k2=△a/△b。如此,在隨著照度增加而樹液流速增加的區域內為k2>0,在相對於照度 的增加而樹液流速達到最大的區域內為k2=0,在相對於照度的增加而樹液流速減少的區域內為k2<0。因而,於控制裝置8中,根據樹液流感測器7的測定結果與照度感測器10的測定結果來算出光合作用係數k2,判斷k2與0的大小關係,據此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藉此,可即時地將房屋3內的照度設為植物2的光合作用變得活躍的最佳照度。
<控制方法>
圖6是表示實施例2的遮光簾5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於步驟21中,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植物2的樹液流速。然後,於步驟22中,藉由照度感測器10來測定房屋3內的照度。於步驟23中,在控制裝置8中,根據步驟21中的樹液流速的測定值a、與步驟22中的照度的測定值b,來算出光合作用係數k2=△a/△b。此處,k2對應於第2比率。步驟21的樹液流速的測定與步驟22的照度的測定是並行地進行,但取樣(sampling)的時機亦可未必設為同時。只要基於對在重合的時間幅度內分別多次取樣的測定值進行處理所得的資訊,來算出對應的樹液流速的變化量與照度的變化量,並根據該些參數來算出光合作用係數k2即可。而且,在設有多個樹液流感測器7或照度感測器10的情況下,亦進行針對各個測定結果的平均化等處理。於步驟24中,在控制裝置8中,判斷所算出的光合作用係數k2與0的大小關係。於步驟24中,基於k2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照度的控制。此處,當於步驟24中判斷為k2>0時,於步驟25中,從 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使遮光簾5的開動作進行t3秒鐘,以使照度增加。而且,於步驟24中判斷為k2=0的情況下,於步驟26中,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不使遮光簾5動作,以維持照度。並且,於步驟24中判斷為k2<0的情況下,於步驟27中,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使遮光簾5的閉動作進行t4秒鐘,以使照度減少。在進行步驟25~步驟27的處理後,返回步驟21及步驟22,以後,以規定的時間間隔來重複步驟21~步驟27的處理。
於步驟26中,亦可藉由不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來不使遮光簾5進行動作。而且,步驟25中的k2>0時的遮光簾5的開動作的時間t3秒、與步驟27中的k2<0時的遮光簾5的閉動作的時間t4既可設定為t3=t4,亦可設定為t3≠t4。而且,亦可在控制過程中根據k2的絕對值的大小來變更t3、t4的值。例如,亦可隨著k2的絕對值變小而減小t3、t4的值。
〔實施例3〕
以下,基於圖7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栽培系統31。
<系統結構>
實施例3的栽培系統31除了實施例2的栽培系統21以外,還包括對房屋3內的濕度進行測定的濕度感測器11、及對房屋3內的溫度進行測定的溫度感測器12。對於與實施例1的栽培系統1及實施例2的栽培系統21共同的結構,標註同樣的符號並省略說明。濕度感測器11及溫度感測器12是配置在房屋3內的適當 位置。圖7為例示,濕度感測器11及溫度感測器12的設置位置及台數可適當設定。既可逐個設置在代表房屋3內的濕度分佈、溫度分佈的位置,亦可將房屋3內分割為多個區域,在每個區域設置濕度感測器11及溫度感測器12。而且,亦可設置與各樹液流感測器7對應的濕度感測器11及溫度感測器12。亦可並非利用濕度感測器11來測定濕度,利用溫度感測器12來測定溫度,而是使用對於濕度及溫度均可測定的溫濕度感測器。
實施例2中,作為對光合作用速度進行評價的光合作用係數,使用了針對樹液流速a與照度b而以△a/△b所定義的光合作用係數k2。實施例3中,導入對光合作用速度進行評價的新的光合作用係數k3。要更準確地評價光合作用速度,必須考慮飽和差(某氣溫下的空氣中的飽和水蒸氣壓與實際所含的水蒸氣壓之差)。因而,此處,將飽和差設為v,使用由c=a/v所定義的氣孔導度(亦稱作氣孔傳導度、氣孔導率(conductance))c。飽和差v可根據溫度與該溫度下的相對濕度及飽和水蒸氣壓而導出。實際上,氣孔導度c是作為包含根據葉的面積或健康狀態等而定的係數α的α(a/v)來表示,但此處,是假定α為常數1來進行說明。使用該氣孔導度c,將光合作用係數k3設為k3=△c/△b。因而,於控制裝置8中,根據樹液流感測器7的測定結果、照度感測器10的測定結果、與濕度感測器11及溫度感測器12的測定結果,來算出光合作用係數k3,判斷k3與0的大小關係,並據此來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藉此,可即時地將房屋3內的照度設為植物2的 光合作用變得活躍的最佳照度。此處,氣孔導度c對應於第3比率,光合作用係數k3對應於第4比率。而且,濕度感測器11、溫度感測器12及具有根據他們的測定結果來導出飽和差的功能的控制裝置8的一部分對應於飽和差獲取部件。
<控制方法>
圖8是表示實施例3的遮光簾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於步驟31中,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植物2的樹液流速。於步驟32中,藉由照度感測器來測定房屋3內的照度。於步驟33中,藉由濕度感測器11來測定房屋3內的濕度,藉由溫度感測器12來測定房屋3內的溫度。於步驟34中,在從樹液流感測器7、照度感測器10、濕度感測器11及溫度感測器12收到各測定結果的控制裝置8中,首先,根據濕度感測器11及溫度感測器12的測定結果來算出飽和差v。此處,控制裝置8藉由預先記憶的溫度與飽和水蒸氣壓的表(table)、或者根據溫度來計算飽和水蒸氣壓的計算式,來獲取由溫度感測器12所測定出的溫度下的飽和水蒸氣壓,根據該飽和水蒸氣壓與濕度感測器11的測定結果即相對濕度來求出飽和差v。並且,控制裝置8根據飽和差v與樹液流速a來算出氣孔導度c=a/v,並根據照度感測器10的測定結果即照度b來算出光合作用係數k3=△c/△b。步驟31的樹液流速的測定、步驟32的照度的測定、與步驟33的濕度及溫度的測定是並行地進行,但取樣的時機亦可未必設為同時。只要基於對在重合的時間幅度內分別多次取樣的測定值進行處理所得的資訊,來 算出對應的飽和差的變化量與照度的變化量,並根據該些參數來算出光合作用係數k3即可。
於步驟35中,判斷在控制裝置8中算出的光合作用係數k3與0的大小關係。於步驟35中,基於k3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照度的控制。此處,在判斷為k3>0的情況下,於步驟36中,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使遮光簾5的開動作進行t5秒,以使照度增加。而且,在判斷為k3=0的情況下,於步驟37中,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不使遮光簾5動作,以維持照度。並且,在判斷為k3<0的情況下,於步驟38中,從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使遮光簾5的閉動作進行t6秒,以使照度減少。在進行步驟36~步驟38的處理後,返回步驟31、步驟32及步驟33,以後,以規定的時間間隔來重複步驟31~步驟38的處理。
於步驟37中,亦可藉由不自控制裝置8向遮光簾5發送控制信號,來不使遮光簾5進行動作。而且,步驟36中的k3>0時的遮光簾5的開動作的時間t5秒、與步驟38中的k3<0時的遮光簾5的閉動作的時間t6既可設定為t5=t6,亦可設定為t5≠t6。而且,亦可在控制過程中根據k3的絕對值的大小來變更t5、t6的值。例如,亦可隨著k3的絕對值變小而減小t5、t6的值。
〔實施例4〕
以下,基於圖9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栽培系統41。
<系統結構>
實施例4的栽培系統41取代實施例1的栽培系統1中的光源即太陽4,而使用照射人工光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光源13。因此,實施例4的栽培系統41不包括對照射至房屋3內的植物2的光線的照度進行調整的遮光簾5。圖9為示意性的例示,因此僅示出了一棵植物2,但實際上在房屋3內配置有多棵植物2、…2。為了使針對所述多棵植物2、…2的光線的照度分佈均勻化,於實施例1的栽培系統1中使用了擴散薄膜6。然而,於實施例4的栽培系統41中,藉由將多個光源13、…13配置於房屋3內的適當位置,可使針對多棵植物2、…2的光線的照度分佈均勻化,因此不包括擴散薄膜6。栽培系統41不包括遮光簾5及擴散薄膜6,除此以外,具備與栽培系統1共同的結構。對於與實施例1的栽培系統1共同的結構,標註同樣的符號並省略說明。但是,於栽培系統41中,控制裝置8並不控制遮光簾5的開度,而是控制光源13的光強度。所述栽培系統41中,不包括擴散薄膜6,但亦可使用擴散薄膜6以使來自光源13的光線擴散。此處,控制裝置8對應於照度控制部件。
如圖3所示,呈遵循下述變化的曲線:對應於照度的增加而樹液流速增加,在某照度時,樹液流速的變化變為固定,當照度進一步增加時,樹液流速減少。根據照度與樹液流速的此種關係,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樹液流速,並控制光源13的光度,以接近樹液流速達到最大的照度,藉此,可設為光合作用更加活躍的最佳照度。此種最佳照度自身是根據植物2的種類、生長階段 等與植物2自身相關的條件或者二氧化碳濃度等其他環境條件的變動而發生變動,但藉由監控樹液流感測器7的測定值,可始終即時地實現最佳照度。
<控制方法>
圖10表示說明實施例4的光源13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於步驟41中,從控制裝置向光源13發送控制信號,將光源13的輸入電流設定為初始值I0。本實施例中,以下述情況為來進行說明,即,控制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以控制光源的光強度,甚而控制照射至植物2的光的照度,但為了控制光源13的光強度而輸入的操作量可根據光源13來適當選擇電壓、電力等。於步驟42中,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樹液流速。在控制裝置8中,於步驟43中,設i=0。於步驟44中,將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值(此處為初始值I0)代入變量I(i)。於步驟45中,將於步驟42中測定出的樹液流速代入a(i)並予以記憶。於步驟46中,從控制裝置8向光源13發送控制信號,將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值設定為I0+△I。對該光源的輸入電流值的變更是為了在控制的初始階段,藉由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值的變化,來檢測樹液流速的變化方向是增減或固定中的哪一種而進行。因而,輸入電流值的變化量△I只要適當選擇可檢測此種樹液流速的顯著變化的值即可。於步驟47中,在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變更後的狀態下,藉由樹液流感測器7來測定樹液流速。於步驟48中,設i=i+1。於步驟49中,將於步驟46中設定的輸入電流值(此處為I0+△I)代入變量 I(i)。於步驟50中,將於步驟47中測定出的樹液流速代入變量a(i)並予以記憶。於步驟51中,在控制裝置8中,算出k4={a(i)-a(i-1)}/{I(i)-I(i-1)},以作為對植物2的光合作用進行評價的光合作用係數k4。此處,k4對應於第1比率。於步驟52中,在控制裝置8中,判斷於步驟51中算出的k4與0的大小關係。於步驟52中,基於k4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照度的控制。此處,若步驟52中的判斷為k4>0,則前進至步驟53,從控制裝置8向光源13發送控制信號,使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增加I1,以使光強度增加。若步驟52中的判斷為k4=0,則前進至步驟54,從控制裝置8向光源13發送控制信號,不變更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若步驟52中的判斷為k4<0,則前進至步驟55,從控制裝置8發送控制信號,使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減少I2,以使光強度減少。步驟53、步驟54或步驟55之後,返回步驟47,重複步驟47至步驟53、步驟54或步驟55為止的處理。步驟53中的k4>0時的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的增加量I1、與步驟55中的k4<0時的對光源13的輸入電流的減少量I2既可設定為I1=I2,亦可設定為I1≠I2。而且,亦可在控制過程中根據k4的絕對值的大小來變更I1、I2的值。例如,亦可隨著k4的絕對值變小而減小I1、I2的值。
對於對所述光源13的輸入電流控制,可適當設定結束條件,以在k4滿足規定條件時等結束。而且,對於開始條件,亦可適當設定開始條件,以在植物2的生長階段的進展、或獲取到光源13 的劣化等規定的時機資訊時等開始。
除了所述實施例4的栽培系統41以外,亦可還如實施例2的栽培系統21般,更包括照度感測器10,根據光合作用係數k2=△a/△b與0的大小關係來控制光源13的輸入電流。進而,亦可如實施例3的栽培系統31般,更包括濕度感測器11及溫度感測器12,根據光合作用係數k3=△c/△b與0的大小關係來控制光源13的輸入電流。
再者,以下,為了可對比本發明的構成要件與實施例的結構,附上圖式的符號來記載本發明的構成要件。
<發明1>
一種栽培系統(1、21、31、41),其特徵在於包括:水分流量測定部件(7),測定植物(2)體內的水分的流量;以及照度控制部件(5及8),基於由所述水分流量測定部件(7)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2)體內的水分流量,來控制從光源(4、13)照射至所述植物(2)的光的照度。
<發明2>
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對輸入至照度控制部件的操作量進行控制,以控制所述照度的方法,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對在栽培植物(2)的栽培系統(1、41)中從光源(4、13)照射至所述植物(2)的光的照度進行控制,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包括: 步驟(S4、S9),獲取所述操作量的變化量;步驟(S5、S10、S45、S50),獲取使所述照度發生變化時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步驟(S11、S51),獲取第1比率(k1、k4),所述第1比率(k1、k4)是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相對於所述操作量的變化量之比率;以及步驟(S12~S15、S52~S55),基於所述第1比率(k1、k4)來控制所述照度。
<發明3>
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2)的栽培系統(21)中控制從光源(4)照射至所述植物(2)的光的照度的方法,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包括:步驟(S22),測定所述照度;步驟(S21),獲取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的流量;步驟(S23),獲取第2比率(k2),所述第2比率(k2)是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相對於所述照度變化之比率;以及步驟(S24~S27),基於所述第2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發明4>
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2)的栽培系統中控制從光源(4)照射至所述植物(2)的光的照度的方法,其中,將所述植物(2)體內的水分流量相對於所述植物(2)周圍 的空氣的飽和差之比率設為第3比率,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包括:步驟(S34),獲取第4比率(k3),所述第4比率(k3)是所述第3比率(c)的變化相對於所述照度變化之比率;以及步驟(S35~38),基於所述第4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1:栽培系統
2:植物
2a:莖
2b:葉
3:房屋
4:太陽
5:遮光簾
6:擴散薄膜
7:樹液流感測器
8:控制裝置

Claims (15)

  1. 一種栽培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樹液流感測器,測定植物體內的水分的流量;以及照度控制部件,基於由所述樹液流感測器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來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其中對於藉由控制所輸入的操作量來控制所述照度的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將由所述樹液流感測器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相對於所述操作量的變化之比率設為第1比率,基於所述第1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栽培系統,其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基於所述第1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或減少。
  3. 一種栽培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樹液流感測器,測定植物體內的水分的流量;照度控制部件,基於由所述樹液流感測器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來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以及照度測定部件,測定所述照度,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將由所述樹液流感測器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相對於由所述照度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所述照度的變化之比率設為第2比率, 基於所述第2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栽培系統,其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基於所述第2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或減少。
  5. 一種栽培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樹液流感測器,測定植物體內的水分的流量;照度控制部件,基於由所述樹液流感測器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來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照度測定部件,測定所述照度;以及飽和差獲取部件,獲取所述植物周圍的空氣的飽和差,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將由所述樹液流感測器所測定出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相對於由所述飽和差獲取部件所獲取的所述飽和差之比率設為第3比率,將所述第3比率的變化相對於由所述照度測定部件所測定出的所述照度變化之比率設為第4比率,基於所述第4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栽培系統,其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基於所述第4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或減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栽培系統,其中所述樹液流感測器是對在所述植物的導管內流動的樹液的流 速進行測定的部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栽培系統,其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包括:遮光構件,遮擋從所述光源向所述植物入射的光的光路;以及開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遮光構件對所述光路的開放比例,藉由控制所述開放比例來控制所述照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栽培系統,其中所述照度控制部件藉由控制對所述光源的輸入來控制所述照度。
  10. 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的方法,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下述步驟:獲取所述操作量的變化量;獲取使所述操作量發生變化時的、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獲取第1比率,所述第1比率是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量相對於所述操作量的變化量之比率;以及基於所述第1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中基於所述第1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的步驟包括下述步驟:判斷所述第1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以及基於所述第1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或減少。
  12. 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的方法,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下述步驟:測定所述照度;獲取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的流量;獲取第2比率,所述第2比率是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的變化相對於所述照度變化之比率;以及基於所述第2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中基於所述第2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的步驟包括下述步驟:判斷所述第2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以及基於所述第2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或減少。
  14. 一種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是在栽培植物的栽培系統中控制從光源照射至所述植物的光的照度的方法,所述栽 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的特徵在於,將所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量相對於所述植物周圍的空氣的飽和差之比率設為第3比率,所述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驟:獲取第4比率,所述第4比率是所述第3比率的變化相對於所述照度變化之比率;以及基於所述第4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其中基於所述第4比率來控制所述照度的步驟包括下述步驟:判斷所述第4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以及基於所述第4比率為正、負或0中的哪一種,來決定使所述照度增加、維持或減少。
TW108107642A 2018-06-29 2019-03-07 栽培系統以及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 TWI703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5162A JP7139729B2 (ja) 2018-06-29 2018-06-29 栽培システム及び栽培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照度制御方法
JP2018-125162 2018-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0010A TW202000010A (zh) 2020-01-01
TWI703924B true TWI703924B (zh) 2020-09-11

Family

ID=6898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7642A TWI703924B (zh) 2018-06-29 2019-03-07 栽培系統以及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39729B2 (zh)
CN (1) CN112118729B (zh)
TW (1) TWI703924B (zh)
WO (1) WO20200036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0655B2 (ja) * 2020-02-18 2023-12-04 学校法人立命館 植物育成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植物育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4322Y (zh) * 2006-11-11 2007-12-26 天津科技大学 基于作物声发射技术的作物视情灌溉装置
CN101176419A (zh) * 2006-11-11 2008-05-14 天津科技大学 基于作物水胁迫声发射特性检测的视情灌溉系统
CN201984079U (zh) * 2011-02-24 2011-09-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热脉冲的植物茎流及蒸腾耗水检测装置
CN105137940A (zh) * 2015-09-01 2015-12-09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大棚农业生长监控系统
US20170219552A1 (en) * 2016-02-02 2017-08-03 Reinoud Jacob HARTM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rate of sap-content variation in living plants, and relating that to soil water tension, and transmitting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734583T2 (de) * 1996-06-07 2006-08-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Gerät zum öffnen und schliessen eines fensters
US6433711B1 (en) * 1999-12-14 2002-08-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set error compensation in comparators
JP2011120557A (ja) * 2009-12-14 2011-06-23 Tokyo Univ Of Agriculture & Technology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CN102281615B (zh) * 2010-06-12 2014-01-29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23954B (zh) * 2011-12-29 2014-04-09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适用于温室环境的二氧化碳的测控与校对系统、方法
CN102680002B (zh) * 2012-05-16 2015-05-06 清华大学 汽车用微机械陀螺零点电压的在线标定方法
KR102107067B1 (ko) * 2013-03-05 2020-05-06 시안트 테크놀로지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포톤 변조 관리 시스템
JP6361192B2 (ja) * 2014-03-14 2018-07-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システム、多光軸光電センサ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375802B2 (ja) * 2014-09-09 2018-08-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植物の育成方法及び植物育成装置
JP6634728B2 (ja) * 2015-08-10 2020-01-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4322Y (zh) * 2006-11-11 2007-12-26 天津科技大学 基于作物声发射技术的作物视情灌溉装置
CN101176419A (zh) * 2006-11-11 2008-05-14 天津科技大学 基于作物水胁迫声发射特性检测的视情灌溉系统
CN201984079U (zh) * 2011-02-24 2011-09-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热脉冲的植物茎流及蒸腾耗水检测装置
CN105137940A (zh) * 2015-09-01 2015-12-09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大棚农业生长监控系统
US20170219552A1 (en) * 2016-02-02 2017-08-03 Reinoud Jacob HARTM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rate of sap-content variation in living plants, and relating that to soil water tension, and transmitting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39729B2 (ja) 2022-09-21
TW202000010A (zh) 2020-01-01
CN112118729A (zh) 2020-12-22
JP2020000188A (ja) 2020-01-09
CN112118729B (zh) 2022-03-29
WO2020003641A1 (ja) 2020-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56227A (en) Plant oriented control system based upon vapor pressure deficit data
Jolliet et al. The effect of climate on tomato transpiration in greenhouses: measurements and models comparison
JP6634728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TWI703924B (zh) 栽培系統以及栽培系統的照度控制方法
KR101823521B1 (ko) 작물 생육에 대한 최적 환경 정보를 이용한 온실 환경 제어 및 생산량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KR20100032978A (ko) 원예시설 생육환경 조절장치
CN107656564B (zh) 农业用温室内环境控制装置
KR20120076584A (ko) 농장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KR102192637B1 (ko) 온실의 이산화탄소 시비 시스템
KR20150011647A (ko) 온실 미기상 예측 기반 환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2017205028A (ja) 高糖度果実を栽培するための灌水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灌水制御装置、灌水制御方法
JP2016154448A (ja) 植物の生育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生育管理方法
WO2017002321A1 (ja) 植物育成装置
JPWO2018021142A1 (ja) 二酸化炭素施用支援装置及び二酸化炭素施用支援プログラム
Mukazhanov et al. Microclimate control in greenhouses
RU2592101C2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ето-температурным режимом в теплице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KR20140078846A (ko) 표준재배시설 통합 관제,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134397B1 (ko) 작물활성지수 기반 시설원예 복합환경 제어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30067904A (ko) 조명 자동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772121B1 (ko) 도시 농장 제어 시스템에서의 식물 생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2018068205A (ja) 植物栽培設備
Markvart et al. IntelliGrow 2.0–A greenhouse component-based climate control system
Bot Greenhouse climate control
JP2018000034A (ja) 栽培装置及び栽培システム
Hanssens et al.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tomato growers based on plant respons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