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3377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3377B
TWI703377B TW108110793A TW108110793A TWI703377B TW I703377 B TWI703377 B TW I703377B TW 108110793 A TW108110793 A TW 108110793A TW 108110793 A TW108110793 A TW 108110793A TW I703377 B TWI703377 B TW I7033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
glue
annular contact
annular
panel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2220A (zh
Inventor
韋曉會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3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2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222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面板模組、背光模組以及黏著結構。黏著結構位於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之間,並具有環形接觸面接觸面板模組。環形接觸面具有相鄰接的環形黏膠區以及至少一無膠區。環形黏膠區環繞環形接觸面的內緣,且黏合面板模組。無膠區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外緣,且位於環形接觸面的角落。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揭露內容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背光模組為液晶顯示器的關鍵零組件之一。由於液晶顯示器的面板模組本身不具發光的能力,背光模組之功能即在於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佈均勻的光源,使液晶顯示器能正常顯示影像。
一般來說,以往在組裝液晶顯示器的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時,會藉由雙面皆具有黏性的膠帶貼附於面板模組底部的下偏光片與背光模組的膠框之間,藉以使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相互黏合。
然而,當組裝人員在組裝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的過程中發生失誤,或者組裝後的產品於後續品管階段被判定為不良品時,硬將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分離,往往會使面板模組及/或背光模組產生損壞的問題(例如,膠框變形、背光模組的光學膜片刮傷、面板模組的玻璃破片...等)而面臨無法重工的問題,進而導致液晶顯示器的製造成本無法降低。因此,發展出可於重工階段不會造成面板模組及/或背光模組損壞的技術,是此業界必須刻不容緩投入探討與研究的課題。
為了解決習知技術的問題,本揭露內容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面板模組、背光模組以及黏著結構。黏著結構位於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之間,並具有環形接觸面接觸面板模組。環形接觸面具有相鄰接的環形黏膠區以及至少一無膠區。環形黏膠區環繞環形接觸面的內緣,且黏合面板模組。無膠區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外緣,且位於環形接觸面的角落。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環形接觸面還具有另一無膠區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外緣。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環形接觸面還具有另一無膠區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內緣。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環形接觸面還具有另一無膠區位於環形接觸面的外緣與內緣之間。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前述無膠區與前述另一無膠區由環形黏膠區所分隔。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環形黏膠區交替地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外緣與內緣。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環形黏膠區的至少一部分呈波浪狀或鋸齒狀。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黏著結構包含基底層以及黏著層。基底層位於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之間。黏著層設置於基底層面向面板模組的一側上,並黏合面板模組。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黏著結構進一步包含另一黏著層。此另一黏著層設置於基底層面向背光模組的一側上,並黏合背光模組。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黏著結構包含黏著層以及至少一非黏著層。黏著層黏合於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之間。此至少一非黏著層設置於黏著層面向面板模組的一側上,並接觸面板模組。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的顯示裝置中,黏著結構的環形接觸面除了具有用以黏合面板模組的環形黏膠區之外,還具有無膠區(亦即環形黏膠區未佔滿整個環形接觸面)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外緣且位於環形接觸面的角落。因此,在重工顯示裝置時,僅需輕微按壓背光模組的膠框側壁,面板模組即可輕易地浮起,有利於面板模組由黏著結構剝離開,因此重工更為方便。另外,藉由增加無膠區的數量並均勻地分布,本揭露的黏著結構還可減少膠框及面板模組在重工時的變形度,這不僅可進一步保護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還大大地減少引起背光模組變異的因素。
100‧‧‧顯示裝置
110‧‧‧面板模組
120‧‧‧背光模組
121‧‧‧膠框
122‧‧‧導光板
123‧‧‧光學膜片
124‧‧‧反射片
130、230‧‧‧黏著結構
130A、130B、130C、130D、130E、130F、130G‧‧‧環形接觸面
130a1、130b1、130c1、130d1、130e1、130f1、130g1‧‧‧環形黏膠區
130a2、130b2、130c2、130d2、130e2、130f2、130g2‧‧‧無膠區
131‧‧‧基底層
131a、132a、231a、232a‧‧‧頂面
132、133、231‧‧‧黏著層
232‧‧‧非黏著層
C‧‧‧角落
IE‧‧‧內緣
OE‧‧‧外緣
第1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第2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的上視圖。
第3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的上視圖。
第4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的上視圖。
第5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的上視圖。
第6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的上視圖。
第7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的上視圖。
第8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的上視圖。
第9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黏著結構的局部縱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黏著結構的局部縱剖面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內容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內容。也就是說,在本揭露內容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為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當一個元件被稱為「在…上」時,它可泛指該元件直接在其他元件上,也可以是有其他元件存在於兩者之中。相反地,當一個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它是不能有其他元件存在於兩者之中間。
本文使用的「約」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或「實質上」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
請參照第1圖以及第2圖。第1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的局部剖面示意圖。第2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130A的上視圖。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100包含面板模組110、背光模組120以及黏著結構130。面板模組110包含位於中央的透明基板(例如,薄膜電晶體玻璃基板及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以及分別位於透明基板上方與下方的上偏光片與下偏光片(為了圖面精簡清晰而恕不另標注元件符號)。由此可知,此面板模組110是以為液晶顯示面板為例,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顯示裝置100的背光模組120包含膠框121、導光板122、光學膜片123以及反射片124。導光板122、光學膜片123與反射片124環繞於膠框121內。反射片124位於膠框121的底部。導光板122位於反射片124上 方。光學膜片123位於導光板122上方。面板模組110位於光學膜片123上方。背光模組120還包含光源(圖未示),其配置以發射光線進入導光板122,並受反射片124反射以依序通過光學膜片123與面板模組110,進而可達到供使用者觀賞顯示畫面的功能。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顯示裝置100的黏著結構130位於面板模組110與背光模組120之間,並具有環形接觸面130A接觸面板模組110。環形接觸面130A具有相鄰接的環形黏膠區130a1以及無膠區130a2。環形黏膠區130a1環繞環形接觸面130A的內緣IE,且黏合面板模組110。環形黏膠區130a1可採用非透光材質,且由於其呈封閉環形,因此可有效遮光,藉以解決背光模組120在邊緣發生漏光的問題。
特別來說,無膠區130a2鄰接環形接觸面130A的外緣OE,且位於環形接觸面130A的角落C。藉由此結構配置,在顯示裝置100需要重工時,組裝人員僅需輕微按壓背光模組120的膠框121側壁,即可使面板模組110與黏著結構130剝離開,使得面板模組110更易浮起,因此重工更為方便。
再回到第2圖所示的實施方式,環形接觸面130A具有四個角落C,並且四個無膠區130a2分別位於四個角落C處。因此,對於組裝人員來說,環形接觸面130A的任一角落C皆適合作為將面板模組110剝離黏著結構130的起剝點,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彈性地僅保留前述四個無膠區130a2中的一或多個。
請參照第3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 式之環形接觸面130B的上視圖。相較於第2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在第3圖中的環形接觸面130B除了仍具有位於角落C的無膠區130a2之外,還具有複數個無膠區130b2鄰接環形接觸面130B的外緣OE與環形黏膠區130b1。藉由增加無膠區130b2的數量並均勻地分布於環形接觸面130B的外緣OE,本揭露的黏著結構130可減少膠框121及面板模組110在重工時的變形度。
請參照第4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130C的上視圖。相較於第2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在第4圖中的環形接觸面130C除了仍具有位於角落C的無膠區130a2之外,還具有複數個無膠區130c2鄰接環形接觸面130C的內緣IE與環形黏膠區130c1。藉由增加無膠區130c2的數量並均勻地分布於環形接觸面130C的內緣IE,本揭露的黏著結構130同樣可減少膠框121及面板模組110在重工時的變形度。
請參照第5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130D的上視圖。相較於第2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在第5圖中的環形接觸面130D除了位於角落C的無膠區130a2之外,還具有複數個無膠區130d2鄰接環形接觸面130D的外緣OE與內緣IE與環形黏膠區130d1。藉由增加無膠區130d2的數量並均勻地分布於環形接觸面130D的外緣OE與內緣IE,本揭露的黏著結構130同樣可減少膠框121及面板模組110在重工時的變形度。除此之外,為了使黏著結構130施加於面板模組110的黏著力在環形接觸面130D的外緣OE與內 緣IE較平均,可以如第5圖所示使環形黏膠區130d1交替地鄰接環形接觸面130D的外緣OE與內緣IE。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在「組裝時使黏著結構130提供面板模組110足夠黏著力」與「重工時使面板模組110易於由黏著結構130剝離開」之間取得較佳的平衡,可以適當地將前述各實施方式的環形黏膠區與無膠區的面積比例調整為約50%,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再回到第5圖,除了位於環形接觸面130D的角落C的無膠區130a2呈L形之外,其他無膠區130d2皆呈矩形,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6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130E的上視圖。相較於第5圖所示的實施方式,第6圖中的環形黏膠區130e1與無膠區130e2的外型進行了修改,使得環形黏膠區130e1呈波浪狀。波浪狀的外型設計同樣可達到使黏著結構130施加於面板模組110的黏著力在環形接觸面130E的外緣OE與內緣IE較平均的目的。於實際應用中,環形黏膠區130e1可僅局部呈波浪狀。
請參照第7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130F的上視圖。相較於第5圖所示的實施方式,第7圖中的環形黏膠區130f1與無膠區130f2的外型進行了修改,使得環形黏膠區130f1呈鋸齒狀。鋸齒狀的外型設計同樣可達到使黏著結構130施加於面板模組110的黏著力在環形接觸面130F的外緣OE與內緣IE較平均的目的。於實際應用中,環形黏膠區130f1可僅局部呈鋸齒狀。
請參照第8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環形接觸面130G的上視圖。相較於第2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在第8圖中的環形接觸面130G除了位於角落C的無膠區130a2之外,還具有複數個無膠區130g2位於環形接觸面130A的外緣OE與內緣IE之間並鄰接環形黏膠區130g1。藉由增加無膠區130g2的數量並均勻地分布於環形接觸面130G的外緣OE與內緣IE之間,本揭露的黏著結構130同樣可減少膠框121及面板模組110在重工時的變形度。
於實際應用中,除了位於前述各實施方式的環形接觸面的角落的無膠區之外,可以依據所需增設額外無膠區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外緣、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內緣、位於環形接觸面的外緣與內緣之間或前述任意組合。
請參照第9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黏著結構130的局部縱剖面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黏著結構130包含基底層131以及黏著層132、133。請配合參照第1圖,基底層131位於面板模組110與背光模組120之間。黏著層132設置於基底層131面向面板模組110的一側上,並黏合面板模組110。黏著層133設置於基底層131面向背光模組120的一側上,並黏合背光模組120的膠框121及光學膜片123。其中,基底層131可採用不具黏性的材質,因此其頂面131a由黏著層132所暴露的部分可作為前述各實施方式的環形接觸面的無膠區,而黏著層132的頂面132a可作為前述各實施方式的環形接觸面的環形黏膠區。由於第9圖中的黏著結構130具有兩層黏著層132,因此可彈性地改變此兩層黏著層132的黏性 (例如採用不同材料),以增加黏著結構130的應用性。
請參照第10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黏著結構230的局部縱剖面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黏著結構230包含黏著層231以及至少一非黏著層232。請配合參照第1圖,黏著層231黏合於面板模組110與背光模組120(即膠框121與光學膜片123)之間。此至少一非黏著層232設置於黏著層231面向面板模組110的一側上,並接觸面板模組110。其中,此至少一非黏著層232的頂面232a可作為前述各實施方式的環形接觸面的無膠區,而黏著層231的頂面231a由非黏著層232所暴露的部分可作為前述各實施方式的環形接觸面的環形黏膠區。相較於第9圖的黏著結構130為三層結構,第10圖的黏著結構230為兩層結構,因此可有效縮減黏著結構230的厚度,有利於顯示裝置100的薄型化。
由以上對於本揭露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在本揭露的顯示裝置中,黏著結構的環形接觸面除了具有用以黏合面板模組的環形黏膠區之外,還具有無膠區(亦即環形黏膠區未佔滿整個環形接觸面)鄰接環形接觸面的外緣且位於環形接觸面的角落。因此,在重工顯示裝置時,僅需輕微按壓背光模組的膠框側壁,面板模組即可輕易地浮起,有利於面板模組由黏著結構剝離開,因此重工更為方便。另外,藉由增加無膠區的數量並均勻地分布,本揭露的黏著結構還可減少膠框及面板模組在重工時的變形度,這不僅可進一步保護面板模組與背光模組,還大大地減少引起背光模組變異的因素。
雖然本揭露內容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30D‧‧‧環形接觸面
130d1‧‧‧環形黏膠區
130a2、130d2‧‧‧無膠區
C‧‧‧角落
IE‧‧‧內緣
OE‧‧‧外緣

Claims (9)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面板模組;一背光模組;以及一黏著結構,位於該面板模組與該背光模組之間,並具有一環形接觸面接觸該面板模組,其中該環形接觸面具有相鄰接的一環形黏膠區以及一無膠區,該環形黏膠區環繞該環形接觸面的內緣,且黏合該面板模組,該無膠區鄰接該環形接觸面的外緣,且位於該環形接觸面的一角落,其中該環形接觸面還具有另一無膠區,該無膠區與該另一無膠區由該環形黏膠區所分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另一無膠區鄰接該環形接觸面的外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另一無膠區鄰接該環形接觸面的內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另一無膠區位於該環形接觸面的外緣與內緣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環形黏膠區交替地鄰接該環形接觸面的外緣與內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環形黏膠區的至少一部分呈波浪狀或鋸齒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黏著結構包含:一基底層,位於該面板模組與該背光模組之間;以及一黏著層,設置於該基底層面向該面板模組的一側上,並黏合該面板模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黏著結構進一步包含:另一黏著層,設置於該基底層面向該背光模組的一側上,並黏合該背光模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黏著結構包含:一黏著層,黏合於該面板模組與該背光模組之間;以及至少一非黏著層,設置於該黏著層面向該面板模組的一側上,並接觸該面板模組。
TW108110793A 2019-02-18 2019-03-27 顯示裝置 TWI703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0647.0A CN109633962B (zh) 2019-02-18 2019-02-18 显示装置
CN201910120647.0 2019-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3377B true TWI703377B (zh) 2020-09-01
TW202032220A TW202032220A (zh) 2020-09-01

Family

ID=66065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793A TWI703377B (zh) 2019-02-18 2019-03-27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3962B (zh)
TW (1) TWI7033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961B (zh) * 2023-03-15 2023-12-01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5787B (zh) * 2020-04-15 2022-04-15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38969A (en) * 2007-03-30 2008-10-01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Bridge tap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US20110292681A1 (en) * 2005-12-06 2011-12-01 Hitachi Displays, Ltd. Display devic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3676223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676222A (zh) * 2012-09-19 2014-03-26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结构
TW201437864A (zh) * 2013-03-22 2014-10-01 Innolux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US20150362791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eat Spreading Film
TW201738590A (zh) * 2016-04-21 2017-11-01 Chengfeng Optronics Corp 導光板、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US20190033911A1 (en) * 2011-09-30 2019-01-3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9689B (zh) * 2010-12-30 2012-11-21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此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拆解方法
KR101796732B1 (ko) * 2011-04-18 2017-1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1341894A (zh) * 2012-04-06 2013-10-16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CN203965762U (zh) * 2014-07-21 2014-11-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75304B (zh) * 2014-11-17 2017-06-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206178283U (zh) * 2016-09-20 2017-05-1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口字胶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92681A1 (en) * 2005-12-06 2011-12-01 Hitachi Displays, Ltd. Display devic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TW200838969A (en) * 2007-03-30 2008-10-01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Bridge tap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US20190033911A1 (en) * 2011-09-30 2019-01-3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CN103676222A (zh) * 2012-09-19 2014-03-26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结构
CN103676223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201437864A (zh) * 2013-03-22 2014-10-01 Innolux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US20150362791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eat Spreading Film
TW201738590A (zh) * 2016-04-21 2017-11-01 Chengfeng Optronics Corp 導光板、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961B (zh) * 2023-03-15 2023-12-01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3962A (zh) 2019-04-16
CN109633962B (zh) 2021-10-15
TW202032220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5773B1 (en) Display device
JP3198046B2 (ja) 入力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078280A1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JP641272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51173B (zh) 顯示裝置及其顯示面板的固定方法
TWI703377B (zh) 顯示裝置
TWI694283B (zh) 顯示裝置
US20160274687A1 (en) Explosion-proof membrane assembly, touch screen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17993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305798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210077849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US20070263160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with adjoining adhesive strips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ame
TW201917461A (zh) 顯示裝置
JP2017537345A (ja) 表示装置
TW201907208A (zh) 顯示模組
TWM553820U (zh) 反射膜片模組以及具有該反射膜片模組的背光模組
CN10446011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335347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s, cover lens thereof and bonding equipment for fabricating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8614371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2043861A (zh) 拼接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23010642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US10877207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H058816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225551A1 (e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US9854688B2 (en) Display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