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4961B - 顯示設備 - Google Patents

顯示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4961B
TWI824961B TW112113531A TW112113531A TWI824961B TW I824961 B TWI824961 B TW I824961B TW 112113531 A TW112113531 A TW 112113531A TW 112113531 A TW112113531 A TW 112113531A TW I824961 B TWI824961 B TW I8249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free channel
panel module
display device
plastic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3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盧雙龍
桑建池
肖兵
Original Assignee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961B/zh

Link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設備,包含面板模塊、背光模塊、膠框、及黏合件。其中膠框定位面板模塊與背光模塊。面板模塊、背光模塊及膠框之間具有一中空部。黏合件黏貼面板模塊與膠框。黏合件包含第一無膠通道與第二無膠通道,第二無膠通道連通中空部與第一無膠通道。

Description

顯示設備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設備,尤其是一種具防塵效果的顯示設備。
當在進行組裝時或是進行產品維修時,會有對顯示螢幕進行重複拆卸的需求,然而使用高高黏的膠帶,將面板從膠框掀開容易對膠帶和背光模塊產生結構性破壞,例如膠帶的黏貼面局部剝離(peeling)而產生泄氣通道,背光模塊出現變形和材料損壞,因此通常會選用高低黏的膠帶來黏合背光模塊和面板。但隨著產品越來越高的防塵要求,使用高低黏膠帶很難通過相對嚴苛的Dust實驗條件,即實驗開關的瞬間,位於面板和背光模塊的中空區的壓力和面板外部的壓力具有壓力差(或稱破真空),此壓力差會導致面板與膠框的密合度下降,而使異物(如灰塵)進入中空區進而影響顯示畫面的問題。
有鑒於上述問題,依據一實施例,一種顯示設備包含面板模塊、背光模塊、膠框、及黏合件。膠框用於承載面板模塊,並定位面板模塊與背光模塊,其中面板模塊、背光模塊及膠框之間具有一中空部。黏合件黏貼面板模塊與膠框,黏合件包含第一無膠通道與第二無膠通道,第二無膠通道連通中空部與第一無膠通道。
於一些實施例中,黏合件更包含外側邊部、基部、及多個連接部。基部連接外側邊部。多個連接部中的每一個連接部的一側邊與基部的一側邊形成第一無膠通道,每一個連接部的包含一端面,相鄰的二端面形成第二無膠通道。
於一些實施例中,一個連接部連接外側邊部。
於一些實施例中,黏合件更包含泡棉層,泡棉層位於面板模塊與基部之間。
於一些實施例中,面板模塊與膠框之間形成第三無膠通道,第三無膠通道位於基部的一側邊並實質上平行於第一無膠通道。
於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連接部包含第一黏合層與第二黏合層,第一黏合層黏貼面板模塊,第二黏合層黏貼膠框,第一黏合層的黏性小於第二黏合層的黏性。
於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連接部的一部分連接面板模塊與膠框,另一部分連接膠框而不連接面板模塊。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無膠通道與第二無膠通道之間具有一傾斜角,傾斜角的角度小於90度。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無膠通道包含彎折部,彎曲連接第一中空部與第一無膠通道。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無膠通道的寬度介於0.5 mm至3 mm之間。
綜上所述,在任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設備通過具有無膠通道的黏合件黏貼面板模塊和膠框,於破真空過程中,顯示設備的內外壓力可以快速平衡,以降低壓力差對黏合件產生的結構性破壞。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黏合件還具有泡棉層可以減弱面板模塊外部氣流進入中空區的强度,提升顯示設備的防塵能力。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黏合件具有二個黏合層,兩者黏性有差異,黏合件以較低黏性的黏合層黏貼面板模塊,以較高黏性的黏合層黏貼膠框,如此,當有重工(rework)需求而扳開面板模塊時,較低黏性的黏合層可以順著外力作用與面板模塊分離,具有操作的便利性。
請參照圖1、圖2A、圖3及圖4。圖1為一些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俯視圖;圖2A為圖1中標示A2-A2’剖面線位置的剖面圖(一);圖3為一些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局部分解圖,其顯示面板模塊、黏合件及膠框;圖4為一些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移除面板模塊的俯視圖(一)。
顯示設備包含面板模塊10、背光模塊20、膠框30、及黏合件50。並且,顯示設備可以更包含外殼11,用以組裝面板模塊10、背光模塊20、膠框30、及黏合件50。
面板模塊10可以包含兩片玻璃基板密封而成的面板(或稱cell),但非限制僅能是兩片玻璃基板所構成的面板。
背光模塊20可以包含光源、導光板與及電路板組件等元件所構成,但非以此為限。
如圖2A所示,膠框30定位面板模塊10與背光模塊20,並且,面板模塊10、背光模塊20及膠框30之間具有一中空部41(即顯示設備的中空區)。在此,膠框30可具有支撑部32,用以承載面板模塊10。進一步而言,支撑部32的上表面32a承載面板模塊10,而支撑部32的下表面32b可臨接或連接背光模塊20,從而定位面板模塊10與背光模塊20。
請參照圖1、圖2A、圖2B及圖3。黏合件50是位於膠框30的支撑部32的上表面32a,用以黏貼面板模塊10與膠框30。並且,黏合件50沿著膠框30的四邊設置而概呈口字體形,當黏合件50黏貼面板模塊10與膠框30時可防止異物(如灰塵)進入中空部41,避免顯示設備的性能受到影響。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B所示,黏合件50可具有至少一種厚度,意即可依照實際需求設計設置於不同位置的黏合件50具有不同的厚度,例如黏貼面板模塊10的較厚部位的黏合件50,此部分的黏合件50的厚度較薄;黏貼面板模塊10的較薄部位的黏合件50,此部分的黏合件50的厚度較厚。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A所示,黏合件50可進一步包含泡棉層56,其中,黏合件50在部分位置處設有泡棉層56,部分位置處不設置泡棉層56,因而具有泡棉層56的黏合件50部分的厚度較厚,未設有泡棉層56的黏合件50部分的厚度較薄。為便於理解,後文將以黏合件50設有泡棉層56為例進行說明。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A所示,泡棉層56位於基部53上,因此,當黏合件50黏貼面板模塊10與膠框30時,泡棉層56位於面板模塊10與基部53之間。例如,泡棉層56與基部53實質平行,泡棉層56可以具有透氣性和緩衝性的基材,例如使用聚乙烯(Polyethylene,PE)發泡製得的基材,如此一來,黏合件50的泡棉層56可以減弱面板模塊10外部氣流進入中空部41的强度,提升顯示設備的防塵能力。在此,泡棉層56可以為但不限於單面泡棉膠或雙面泡棉膠。
在一些實施例中,泡棉層56為單面泡棉膠,即泡棉層56與基部53的接觸面具有黏著劑,相對於此接觸面的另一表面不具有黏著劑(例如具有離型膜可隔離黏著劑)與面板模塊10實質緊靠,所以於重工時,黏合件50對面板模塊10的拉力較小,較不易破壞面板模塊10的結構。此外,泡棉層56具有透氣性,在透氣的同時能對異物(如灰塵)進行過濾。
請參閱圖4與圖5,圖5為圖4標示C位置的放大圖。具體地,在一些實施例中,黏合件50更包含外側邊部54及多個連接部55。基部53連接外側邊部54。基部53可以為但不限於直條狀,例如,於圖4中,基部53為直條狀,基部53的兩端與外側邊部54連接。
請參照圖5與圖6所示,圖6為圖1中標示A6-A6’位置的剖面圖。黏合件50可包含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第二無膠通道52連通中空部41與第一無膠通道51。在此,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為不具有黏著劑的結構。具體地,每一個連接部55的側邊551與基部53的側邊531與該些側邊551相對以形成第一無膠通道51,每一個連接部55包含一端面552,相鄰的二端面552形成第二無膠通道52。
於圖5至圖6所示,第二無膠通道52的兩端分別為二開口522、521。在此,第二無膠通道52以開口522連接第一無膠通道51,意即,開口522位於第一無膠通道51的一長側邊。於圖6中,第二無膠通道52以開口521連接中空部41。此外,如圖4所示,第一無膠通道51的兩端為封閉端511,意即第一無膠通道51的短側邊端為封閉端511。
進一步而言,如圖5中,基部53的側邊531靠近連接部55(55a、55b)。而連接部55具有側邊551靠近基部53。相鄰的二側邊551形成第二無膠通道52的開口522。基部53、連接部55a及外側邊部54連接形成第一無膠通道51的封閉端511。第二無膠通道52位於多個連接部55之間,第一無膠通道51位於基部53與多個連接部55之間。具體而言,請參照圖4與圖5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連接部55直線排列並與基部53實質平行,在此,連接部55a連接外側邊部54,連接部55b不連接外側邊部54。
如此一來,顯示設備借由黏合件50黏貼面板模塊10和膠框30,並通過黏合件50的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於破真空過程中,顯示設備外部的氣壓先進入第一無膠通道51,再沿第二無膠通道52進入中空部41,可以使顯示設備的內外壓力可以快速平衡,降低壓力差對顯示設備產生的結構性破壞。
請參閱圖7A,圖7A為圖2A中標示A位置的放大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黏合件50更包含第一黏合層57和第二黏合層58,第一黏合層57黏貼面板模塊10,第二黏合層58黏貼膠框30,第一黏合層57的黏性小於第二黏合層58的黏性。例如,於圖7A中,第一黏合層57位於泡棉層56朝向面板模塊10的表面,並且位於連接部55朝向面板模塊10的表面,第二黏合層58位於基部53朝向膠框30的表面與連接部55朝向膠框30的表面。
在此,圖7A是以連接部55的第一黏合層57的一部分黏貼面板模塊10作為說明,意即,連接部55的一部分連接面板模塊10與膠框30,另一部分連接膠框30而不連接面板模塊1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黏合層57也可以完整地黏貼面板模塊10,而不會具有未黏貼於面板模塊10的部分,也就是說,連接部55的雙面完整地黏貼面板模塊10與膠框30,而不會有未連接面板模塊10的部分。
請參閱圖7B,圖7B為圖2B中標示B位置的放大圖。於黏合件50不包含泡棉層56的實施態樣中,第一黏合層57位於基部53朝向面板模塊10的表面,並且位於連接部55朝向面板模塊10的表面,第二黏合層58位於基部53朝向膠框30的表面與連接部55朝向膠框30的表面。
由於二個黏合層(第一黏合層57與第二黏合層58),兩者黏性有差異,黏合件50以較低黏性的第一黏合層57黏貼面板模塊10,以較高黏性的第二黏合層58黏貼膠框30,當有重工需求而扳開面板模塊10時,可以順著外力將面板模塊10與第一黏合層57分離,具有操作的便利性。
另外,請再參閱圖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之間具有一傾斜角α,此傾斜角α的角度小於90度。例如,於圖5中,每一連接部55的端面552為斜面,端面552與側邊551夾一角度小於90度的傾斜角α,相鄰的二端面552形成的第二無膠通道52為斜直通道。如此當氣流從外部流入時顯示設備時,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作為氣流的緩衝空間,以使顯示設備的內外壓力可以快速平衡,並且,氣流中的異物(如灰塵)能降落於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內,降低異物進入中空部41,故能避免異物進入中空部41而影響顯示設備的性能。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的內壁面是有黏性的,因此當氣流中的異物(如灰塵)落入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時,可黏附於第一無膠通道51與第二無膠通道52的內壁面,能降低異物進入中空部41從而避免影響顯示設備的性能。
另外,請參閱圖8,圖8為圖3中標示A8-A8’位置的剖面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面板模塊10與膠框30之間形成第三無膠通道42,位於基部53的一側邊532並實質上平行於第一無膠通道51。
於圖8中,膠框30具有擋牆部31和支撑部32,黏合件50黏貼於支撑部32,擋牆部31圍繞於面板模塊10的四周,擋牆部31與面板模塊10的四周可兩者實質接觸或保留有間隙,此間隙的大小以不影響膠框30與面板模塊10之間的定位為佳。黏合件50靠近擋牆部31一側邊532的側面為外側面59。面板模塊10、擋牆部31與黏合件50的外側面59形成第三無膠通道42。也就表示,第三無膠通道42位於相反於基部53的側邊531的一側,由於基部53的二側邊531、532相平行,第三無膠通道42與第一無膠通道51實質平行。如此一來,通過第一無膠通道51、第二無膠通道52、及第三無膠通道42,於面板模塊10被掀離膠框30的瞬間,顯示設備的內外壓力可以更快速平衡,以降低壓力差對顯示設備產生結構性的破壞。
請參閱圖8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無膠通道51的寬度W1介於0.5 mm至3 mm之間。在此,第一無膠通道51的寬度W1為側邊551至側邊531的距離,此距離大於0.5mm且小於3mm。
較佳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無膠通道51的寬度W1與第三無膠通道42的寬度W3皆約為1 mm。在此第三無膠通道42的寬度W3為黏合件50的外側面59至膠框30的擋牆部31的距離。
另外,請參閱圖9,圖9為一些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移除面板模塊的俯視圖(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無膠通道52包含彎折部523,彎折連接中空部41與第一無膠通道51。
彎折部523可以為但不限於階梯型或弧形。例如,於圖9中,連接部55的端面552為折面,相鄰的二折面形成第二無膠通道52的彎折部523,第二無膠通道52為階梯型通道。若連接部55的端面552為弧面,則彎折部523為弧型,第二無膠通道52為弧形通道(未見於圖)。
綜合上述,在任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設備通過具有無膠通道的黏合件黏貼面板模塊和膠框,於破真空過程中,顯示設備的內外壓力可以快速平衡,以降低壓力差對黏合件產生的結構性破壞。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黏合件還具有泡棉層可以減弱面板模塊外部氣流進入中空區的强度,提升顯示設備的防塵能力。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黏合件具有二個黏合層,兩者黏性有差異,黏合件以較低黏性的黏合層黏貼面板模塊,以較高黏性的黏合層黏貼膠框,如此,當有重工(rework)需求而扳開面板模塊時,較低黏性的黏合層可以順著外力作用與面板模塊分離,具有操作的便利性。
10:面板模塊 11:外殼 20:背光模塊 30:膠框 31:擋牆部 32:支撑部 32a:上表面 32b:下表面 41:中空部 42:第三無膠通道 50:黏合件 51:第一無膠通道 52:第二無膠通道 53:基部 54:外側邊部 55,55a,55b:連接部 56:泡棉層 57:第一黏合層 58:第二黏合層 59:外側面 511:封閉端 521,522:開口 523:彎折部 531,532,551:側邊 552:端面 W1,W3:寬度 α:傾斜角 A2-A2’,A6-A6’,A8-A8’:剖面線
圖1為一些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俯視圖。 圖2A為一些實施例的圖1中標示A2-A2’剖面線位置的剖面圖(一)。 圖2B為一些實施例的圖1中標示A2-A2’剖面線位置的剖面圖(二)。 圖3為一些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局部分解圖,其顯示面板模塊、黏合件及膠框。 圖4為一些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移除面板模塊的俯視圖(一)。 圖5為圖4標示C位置的放大圖。 圖6為圖1中標示A6-A6’剖面線位置的剖面圖。 圖7A為圖2A中標示A位置的放大圖。 圖7B為圖2B中標示B位置的放大圖。 圖8為圖3中標示A8-A8’剖面線位置的剖面圖。 圖9為一些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移除面板模塊的俯視圖(二)。
10:面板模塊
11:外殼
20:背光模塊
30:膠框
32b:下表面
32:支撐部
32a:上表面
41:中空部
50:黏合件
51:第一無膠通道
53:基部
55:連接部
56:泡棉層

Claims (9)

  1. 一種顯示設備,包括:一面板模塊;一背光模塊;一膠框,定位該面板模塊與該背光模塊,該面板模塊、該背光模塊及該膠框之間具有一中空部;及一黏合件,黏貼該面板模塊與該膠框,該黏合件包含一第一無膠通道與一第二無膠通道,該第二無膠通道連通該中空部與該第一無膠通道,該黏合件更包含一外側邊部、連接該外側邊部的一基部、以及多個連接部,每一該連接部的一側邊與該基部的一側邊形成該第一無膠通道,每一該連接部包含一端面,相鄰的二該端面形成該第二無膠通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一個該連接部連接該外側邊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黏合件更包含一泡棉層,位於該面板模塊與該基部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面板模塊與該膠框之間形成一第三無膠通道,該第三無膠通道位於該基部的一側邊並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無膠通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每一該連接部包含一第一黏合層與一第二黏合層,該第一黏合層黏貼該面板模塊,該第二黏合層黏貼該膠框,該第一黏合層的黏性小於該第二黏合層的黏性。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每一該連接部的一部分 連接該面板模塊與該膠框,另一部分連接該膠框而不連接該面板模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一無膠通道與該第二無膠通道之間具有一傾斜角,該傾斜角的角度小於90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二無膠通道包含一彎折部,彎曲連接該中空部與該第一無膠通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一無膠通道的寬度介於0.5mm至3mm之間。
TW112113531A 2023-03-15 2023-04-11 顯示設備 TWI8249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03292 2023-03-15
CN202310250329 2023-03-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4961B true TWI824961B (zh) 2023-12-01

Family

ID=90053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3531A TWI824961B (zh) 2023-03-15 2023-04-11 顯示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496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938A (zh) * 2013-01-14 2013-04-03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6653623A (zh) * 2016-12-29 2017-05-10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封装胶涂布方法
TWI703377B (zh) * 2019-02-18 2020-09-01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938A (zh) * 2013-01-14 2013-04-03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6653623A (zh) * 2016-12-29 2017-05-10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封装胶涂布方法
TWI703377B (zh) * 2019-02-18 2020-09-01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64510A1 (zh) 柔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488352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41272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2088457A1 (zh) 显示模组
EP3926395A1 (en) Display assembly,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TWI694283B (zh) 顯示裝置
US997108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0134004A (ja) 表示装置
CN102692736A (zh) 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TWI824961B (zh) 顯示設備
TWI642978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5541707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
JP2020134713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642999B (zh) 顯示模組
WO2020253005A1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WO2021031394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EP4321927A1 (en) Reflective paper,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3108697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3010642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182969A1 (en) Flexible display and it fabricat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03481B (zh) 显示装置
WO2022257216A1 (zh) 一种显示模组
US10605973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5191158B2 (ja) 表示装置
JP421746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