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9507U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9507U
CN210109507U CN201921230696.1U CN201921230696U CN210109507U CN 210109507 U CN210109507 U CN 210109507U CN 201921230696 U CN201921230696 U CN 201921230696U CN 210109507 U CN210109507 U CN 210109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rame
display module
display
solid glue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06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锐
翟跃
马青
张志鹏
佟泽源
崔栋
李文洋
张赞
冷寿阳
迟卫宁
王丰平
谭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06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9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9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9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包括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侧边框;显示组件,位于所述侧边框内;盖板,位于所述显示组件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并支撑在所述侧边框上;粘接层,包括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侧边框之间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均与所述盖板和所述侧边框粘接,其中,所述第二粘接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粘接部的弹性模量。该方案能够改善Mura现象,以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模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例如,可以用于车载仪表和中控显示装置上,车载仪表和中控显示装置要求液晶显示模组需要具有大尺寸、曲面等特点。
目前,曲面车载显示装置利用双面胶将盖板与背板固定,但因背板呈曲面状态,也就是说,背板粘贴面存在局部凸出或凹陷的情况,这样使得贴合后局部应力过大,导致Mura(显示亮度不均匀)现象严重,降低了产品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改善Mura现象,以提高显示效果。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
背板,包括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侧边框;
显示组件,位于所述侧边框内;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组件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并支撑在所述侧边框上;
粘接层,包括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侧边框之间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均与所述盖板和所述侧边框粘接,
其中,所述第二粘接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粘接部的弹性模量。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侧边框上的第一固体胶和第二固体胶,所述第一固体胶、所述第二固体胶与所述侧边框围成容纳腔;
所述第二粘接部包括胶水,所述胶水填充在所述容纳腔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固体胶和所述第二固体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固体胶靠近所述侧边框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固体胶靠近所述侧边框的内壁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固体胶和所述第二固体胶均呈环状,所述第二固体胶位于所述第一固体胶的内部。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侧边框中与所述胶水相接触的面呈锯齿状。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固体胶和所述第二固体胶为无基材双面胶,所述胶水为光学胶。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均为固体胶,所述第二粘接部设置在所述侧边框的拐角区域,所述第一粘接部设置在所述侧边框除所述拐角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粘接部为无基材双面胶,所述第二粘接部为泡棉基材双面胶。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之间相互接触的面为阶梯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显示模组呈弯曲状。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及粘接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触摸面板,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及所述盖板均呈弯曲状,且曲率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背板呈弯曲状,且所述背板的曲率与所述盖板的曲率相同。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权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粘接层的一部分结构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制成,这样可增大粘接层的缓冲能力,以缓解盖板与背板之间应力不均匀的情况,从而改善Mura现象,提高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中粘接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中粘接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处于弯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显示模组;10、背板;101、底板;102、侧边框;11、显示组件;110、显示面板;111、触摸面板;112、光学胶;113、背光结构;12、盖板;13、粘接层;130、第一粘接部;130a、第一固体胶;130b、第二固体胶;130c、第一凸块;131、第二粘接部;131a、第二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1可包括背板10、显示组件11、盖板12及粘接层13;其中:
背板10可包括底板101及设置在底板101上的侧边框102;此侧边框102可设置在底板101的边缘处,应当理解的是,侧边框102呈环状,该侧边框102可与底板101围成容置空间。
可选地,背板10能够采用铝板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以保证背板10的结构强度,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制作而成。在背板10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时,可采用压铸工艺对金属材料进行处理,以形成此背板10。
显示组件11可安装于背板10的容置空间内,即:显示组件11可位于侧边框102内,并设置在底板101上。此显示组件11可包括显示面板110及触摸面板111,也就是说,此显示组件11不仅具有显示功能,还具有触控功能。其中,显示面板110可为液晶显示,但不限于此。应当理解的是,在显示面板110为液晶显示时,此显示组件11还可包括背光结构113,以提供光源。该背光结构113可安装在底板101上,并位于显示面板110朝向底板101的一侧,此背光结构113可为直下式背光结构113。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的背光结构113仅仅是示意图,并不表示实际中的背光结构113,实际中的背光结构113可包括发光件、支架、光学膜片等元件,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盖板12可位于显示组件11背离底板101的一侧,并支撑在侧边框102上,以用于密封容置空间。举例而言,盖板12可采用透明玻璃材料制作而成,即:此盖板12可为透明玻璃板,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他透明材料制成。
粘接层13可位于侧边框102与盖板12之间,以对盖板12与侧边框102进行粘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该粘接层13可包括第一粘接部130和第二粘接部131,此第一粘接部130和第二粘接部131均位于盖板12与侧边框102之间,且第一粘接部130和第二粘接部131均与盖板12和侧边框102进行粘接,即:第一粘接部130的相对两粘接面分别与盖板12和侧边框102进行粘接;第二粘接部131的相对两粘接面分别与盖板12和侧边框102进行粘接,以实现盖板12与侧边框102之间的粘接。
此第二粘接部131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粘接部130的弹性模量。通过将粘接层13的一部分结构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制成,这样可增大粘接层13的缓冲能力,以缓解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应力不均匀的情况,从而改善Mura现象,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采用胶水作为第二粘接部131,这样不仅能够增大粘接层13的缓冲能力,以缓解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应力不均匀的情况,从而改善Mura现象;而且由于胶水具有较强的粘接性能,因此还可增加粘接层13整体的粘接强度,从而可保证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的粘接稳定性。应当理解的是,由于胶水具有流动性,单纯用胶水粘接盖板12与背板10,容易造成曲面应力引起的贴合厚度均匀性无法保证,从而引起贴合Mura,为了避免此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粘接部130可采用固体胶(即:固态状粘接材料)制作而成,例如:双面胶,此固体胶可设置在胶水的边缘,以用于控制胶水的厚度及起到封胶的作用。具体地,第一粘接部130可包括设置在侧边框102上的第一固体胶130a和第二固体胶130b,此第一固体胶130a、第二固体胶130b与侧边框102围成容纳腔;而胶水可填充在容纳腔内,以形成第二粘接部131。
可选地,如图3所示,侧边框102中与胶水相接触的面可呈锯齿状,这样可增加胶水与侧边框102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增加第二粘接部131与侧边框102之间的粘接强度;此外,还可降低胶水的流动性,以利于保证胶水厚度的均一性,从而可缓解Mura严重的情况。
举例而言,第一固体胶130a和第二固体胶130b间隔设置,且第一固体胶130a靠近侧边框102的外壁面,第二固体胶130b靠近侧边框102的内壁面。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侧边框102呈环状,因此,粘接层13整体也呈环状,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可将第一粘接部130的第一固体胶130a和第二固体胶130b均设计呈环状,第二固体胶130b位于第一固体胶130a的内部。由于第一粘接部130的第一固体胶130a和第二固体胶130b均设计呈环状,因此使得第二粘接部131整体呈环状,以及第二粘接部131与侧边框102围成的容纳腔也呈环状,这样设计使得粘接层13在整个环状方向上的缓冲能力都得以加强。
其中,粘接层13在底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与侧边框102在底板101上的正投影重合,也就是说,第二固体胶130b的内壁面与侧边框102的内壁面重合,第一固体胶130a的外壁面与侧边框102的外壁面重合,以保证整个显示模组1的质感及盖板与背板之间的粘接稳定性。
举例而言,此第一固体胶130a和第二固体胶130b可为无基材双面胶,此无基材双面胶直接由丙希酸胶涂布压制而成,胶带颜色为透明,具有优良的粘合效果,以保证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的粘接稳定性,此外,该无基材双面胶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而胶水可为光学胶,此光学胶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从而可进一步增加第二粘接部131的缓冲性能,继而增加整个粘接层13的缓冲性能,缓解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应力不均匀的情况,以改善Mura现象。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粘接部130和第二粘接部131可均为固体胶(即:采用固态的粘接材料制作而成),这样设计对贴合夹具的要求较低,且贴合完成后第一粘接部130和第二粘接部131的厚度均一性可得到保证。举例而言,第一粘接部130可为无基材双面胶,此无基材双面胶具有优良的粘合效果,以保证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的粘接稳定性;而第二粘接部131可为泡棉基材双面胶,泡棉基材双面胶是指在发泡泡棉基材两面涂上强粘丙烯酸胶粘剂的结构,此泡棉基材双面胶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从而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以缓解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应力不均匀的情况,以改善Mura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模组1为矩形时,其四个拐角处Mura现象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改善四角处Mura现象严重的情况,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二粘接部131设置在侧边框102的拐角区域,而第一粘接部130可设置在侧边框102除拐角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的粘接稳定性,以避免在振动过程中,盖板12从背板10上脱落的情况,提高产品可靠性;还可增加拐角处的缓冲性能,从而可改善拐角处Mura现象严重的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不仅适用于矩形面板,也可适用于其他形状的面板,该实施例的核心在于将盖板12与背板10之间存在Mura现象严重的区域通过弹性模量较小的泡棉基材双面胶粘接,其他区域通过粘接性能较高的无基材双面胶粘接。
可选地,在第一粘接部130和第二粘接部131均采用固态的粘接材料制作而成时,第一粘接部130与第二粘接部131之间相互接触的面可为阶梯面,即:第一粘接部130上与第二粘接部131接触的面、第二粘接部131上与第一粘接部130接触的面均为阶梯面,该阶梯面可通过局部凸出或凹陷而成;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粘接部130可具有第一凸块130c,而第二粘接部131可具有第二凸块131a,该第一凸块130c与第二凸块131a无缝接触,且在侧边框102的内壁面至外壁面的方向上,此第一凸块130c与第二凸块131a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粘接部130与第二粘接部131之间相互接触的面可为阶梯面,可避免异物(例如:粉尘、水氧等)进入到侧边框102所围成的容置空间内,从而可保证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可实现第一粘接部130与第二粘接部131的定位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1可呈弯曲状,即:显示模组1中盖板12、显示组件11及背板10均呈弯曲状,以组装成弯曲状的显示模组1。举例而言,该弯曲状的显示模组1可应用于车载显示装置中,例如:车载仪表和中控显示装置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显示组件11中的显示面板110、触摸面板111及盖板12均可呈弯曲状。详细说明,显示面板110、触摸面板111及盖板12在处于平面状态下依次进行粘接,以形成平板结构;此平板结构经冷弯处理以呈弯曲状,这样设计可保证显示面板110、触摸面板111及盖板12的曲率相同,还可保证显示面板110、触摸面板111及盖板12之间的贴合良率及稳定性,从而可减轻因平整度引起的Mura问题。
此外,本实施例中采用冷弯方式将显示面板110、触摸面板111及盖板12形成的平板结构进行弯曲,以方便加工成特定曲率的弯曲结构,且弯曲状态保持性良好,即:曲率保持稳定,从而可进一步改善Mura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冷弯处理指的是一种板材弯曲成型的方法;即:在室温下将板材用机械弯曲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型材,其产品称为冷弯型材。
其中,触摸面板111与盖板12采用全贴形式粘接在一起,相比于框贴方式,触摸面板111与盖板12之间不具有空气,因此,可避免空气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此外,显示面板110、触摸面板111及盖板12之间的粘贴均采用光学胶112进行粘接。
由于显示面板110、触摸面板111及盖板12一起弯曲变形,因此,会产生一定的回弹力,从而会产生一定的Mura现象,因此,为了改善这一方案产生的Mura现象,可将显示组件11中背光结构113设计为局部背光调节,利用数百个LED(发光二极管)组成的背光,背光LED可根据图像的明暗进行调节,显示幕图像中高亮的部分的亮度可以达到最大,而同时黑暗的部分可以降低亮度,甚至关闭,以达到最佳的对比度。
背板10可采用压铸工艺弯曲成型,以方便加工成特定曲率的弯曲结构。其中,此背板10的曲率与盖板12的曲率相同,以保证背板10与盖板12的贴合良率及稳定性,从而改善Mura现象严重的情况。
基于前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的呈弯曲状的显示模组1的制作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0,将显示面板110、触摸面板111及盖板12在处于平面状态下依次进行粘接,以形成平板结构,然后将平板结构经冷弯处理以呈弯曲状;
步骤S602,采用压铸工艺制作成弯曲状的背板10,此背板10的曲率与平板结构的曲率相同;
步骤S604,将呈弯曲状的盖板12的边沿与呈弯曲状的背板10通过粘接层13粘接在一起。
应当理解的是,在进行步骤S604之前,还需要将背光结构113先安装在背板10的容置空间内。其中,前述步骤S600和步骤S602的可先后执行,也可同时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模组1,该显示装置可为车载仪表、中控显示装置等,但不限于此。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包括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侧边框;
显示组件,位于所述侧边框内;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组件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并支撑在所述侧边框上;
粘接层,包括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侧边框之间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均与所述盖板和所述侧边框粘接,
其中,所述第二粘接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粘接部的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侧边框上的第一固体胶和第二固体胶,所述第一固体胶、所述第二固体胶与所述侧边框围成容纳腔;
所述第二粘接部包括胶水,所述胶水填充在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体胶和所述第二固体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固体胶靠近所述侧边框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固体胶靠近所述侧边框的内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体胶和所述第二固体胶均呈环状,所述第二固体胶位于所述第一固体胶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框中与所述胶水相接触的面呈锯齿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体胶和所述第二固体胶为无基材双面胶,所述胶水为光学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均为固体胶,所述第二粘接部设置在所述侧边框的拐角区域,所述第一粘接部设置在所述侧边框除所述拐角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接部为无基材双面胶,所述第二粘接部为泡棉基材双面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之间相互接触的面为阶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呈弯曲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及粘接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触摸面板,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及所述盖板均呈弯曲状,且曲率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呈弯曲状,且所述背板的曲率与所述盖板的曲率相同。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921230696.1U 2019-07-31 2019-07-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109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0696.1U CN210109507U (zh) 2019-07-31 2019-07-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0696.1U CN210109507U (zh) 2019-07-31 2019-07-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9507U true CN210109507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0696.1U Active CN210109507U (zh) 2019-07-31 2019-07-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95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2808A (zh) * 2020-06-28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柔性显示装置
WO2021017800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2954929A (zh) * 2021-01-29 2021-06-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7800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719969B2 (en) 2019-07-31 2023-08-08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862808A (zh) * 2020-06-28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2954929A (zh) * 2021-01-29 2021-06-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05798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98986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109507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043276B (zh) 液晶显示器
TWI464499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US2013026348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US2010011032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1017001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0320255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TWI693457B (zh)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US2023040062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52619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992818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06814492B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748595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08192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21106181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87542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8761900B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67856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TW201416759A (zh) 平面顯示器
US2022035007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175534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8845444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