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806B - 光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光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2806B
TWI702806B TW104143380A TW104143380A TWI702806B TW I702806 B TWI702806 B TW I702806B TW 104143380 A TW104143380 A TW 104143380A TW 104143380 A TW104143380 A TW 104143380A TW I702806 B TWI702806 B TW I7028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hannel
optic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0845A (zh
Inventor
中嶋康久
山本真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0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8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9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comprising arrays of active devices and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4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3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optical inter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89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 H04B10/25891Transmission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光連接器,係具備有使端面被配列在特定區域內的傳輸光訊號之複數之光傳輸路徑,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與送訊通道或受訊通道相對應,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相對於前述特定區域之中心而以點對稱作配置。藉由此構成,係成為就算是改變光連接器之朝向也能夠進行連接。

Description

光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連接器。
伴隨著近年來之通訊容量的急遽增大,係逐漸使用有由光所致之資料傳輸。然而,由光所致之資料傳輸,主要係被使用在資料傳輸量為多之基礎建設的基幹系統中之資料傳輸或者是資料伺服器之間之資料傳輸中,而尚未作為民生用而普及化。因此,係在雷射管理者之管理下,而適用有對於雷射光之安全規格(JIS C6802)而言為高輸出的等級2或等級3。又,機器與光纖纜線之間的連接,係成為僅以連接之確實性一事為優先的構造,而尚未成為能夠讓一般的使用者所隨意使用之構造。
另一方面,在已普及於民生機器間之連接中的電性之資料傳輸中,係成為就算是並不具有特殊之器具或技能也能夠讓使用者自身來進行機器間之連接。進而,考慮到使用者之使用上的便利性,在將纜線裝著於機器處時,係期望能夠採用不論是將連接器以朝上或朝下之何者的朝向均能夠進行裝著的方式。
例如,在下述之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有一種技術,其係關連於將光導引至具有與從光輸出端而來之光軸方向相異的光軸方向之光傳輸路徑中並且將光導引至與光傳輸路徑相異之光軸方向的光輸入端處之光連接器。
又,在下述之專利文獻2中,係記載有一種光連接器之構成,其係具有2個的光連接面,1個的光連接面係從光纖纜線之光傳輸路徑起而以直線作連接,另外1個的光連接面係成為與光傳輸路徑相互垂直。
又,在下述之專利文獻3中,係記載有一種構成,其係為對於光連接器而藉由相對之2面來進行光連接,但是光送訊裝置和光受訊裝置均為使光連接器之朝向相互一致的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929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4086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0-147333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中所記載之技術,均為將連接器之上下方向的極性作唯一性之制訂,而並不可能上下相反地進行連接或者是以其他之朝向來進行連接。 因此,使用者,在進行連接時,係需要先對於連接器之朝向作確認再進行連接,而產生有使連接時之便利性降低的問題。
因此,在進行光傳輸之機器間的連接中,係希望成為就算是改變光連接器之朝向也能夠進行連接。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提供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使端面被配列在特定區域內的傳輸光訊號之複數之光傳輸路徑,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與送訊通道或受訊通道相對應,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相對於前述特定區域之中心而以點對稱作配置。
如同以上所作了說明一般,若依據本發明,則在進行光傳輸之機器間的連接中,係成為就算是改變光連接器之朝向也能夠進行連接。
另外,上述之效果係並非為限定性的效果,亦能夠與上述之效果一同地,或者是代替上述之效果,而發揮在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任意之效果或者是能夠由本說明書所掌握到之其他的效果。
102、202‧‧‧連接器
400‧‧‧光纖(光傳輸路徑)
[圖1]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實施形態的光纖系統1000之構成作展示之示意圖。
[圖2]係為對於在光纖系統中之傳輸路徑上的光損失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示意圖。
[圖3]係為對於在當纜線切斷時或者是光連接器脫落時會起作用的自動功率衰減功能中之最大遮斷時間與雷射光之光能量的關係作展示之概念圖。
[圖4]係為對於光源直徑A、視角α以及測定距離D之關係作展示的示意圖。
[圖5]係為將根據式1所求取出的雷射光之「等級1」下的規定值,針對在光連接器300之端部處的送訊通道Tx與受訊通道Rx之2個的配置例之各者而作展示之示意圖。
[圖6]係為對於在具備送訊通道12ch、受訊通道12ch之合計24ch的光路徑之連接器部中的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之光纖的配置例作展示之示意圖。
[圖7]係為針對將送訊通道(Tx)一邊一半地而在左上段和右下段處進行了集中配置的情況之例作展示之示意圖。
[圖8]係為針對將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在橫方向上作偶數個的交互配置並在上段和下段處作了交錯配置的情況之例作展示之示意圖。
[圖9]係為針對將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 在橫方向上作交互配置,並於縱方向進行了上下段相同通道之配置的情況之例作展示之示意圖。
[圖10]係為針對當將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在橫方向上作交互配置,並於縱方向進行了上下段相同通道之配置的情況時,僅在最外側之配置進行了上下段為相異通道之配置之例作展示之示意圖。
[圖11]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部102、202之端子配列的變形例作展示之示意圖。
以下,參考所添附之圖面,針對本發明之合適之實施形態作詳細說明。另外,在本說明書以及圖面中,針對實質性具有相同之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藉由附加相同之元件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說明。
1.光纖系統之構成
2.傳輸路徑上之光損失
3.關於雷射製品之安全基準
4.連接器部之通道配置
5.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1.光纖系統之構成
首先,參考圖1,針對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實施形態的光纖系統1000之構成作說明。如圖1中所示一般,本實 施形態之系統,係具備有光送受訊裝置100以及光送受訊裝置200。光送受訊裝置100,係具備有連接器部102,光送受訊裝置200,係具備有連接器部202。光送受訊裝置100之連接器部102和光送受訊裝置200之連接器部202,係藉由光纖纜線300而作連接。
又,光送受訊裝置100,係具備有光資料之發光部110、透鏡120、發光端130、受光端140、透鏡150以及光資料之受光部160。同樣的,光送受訊裝置200,係具備有受光端210、透鏡220、受光部230、發光端240、透鏡250以及光資料之發光部260。
在圖1中,係針對對應於具備有1個的光傳輸路徑之光纖纜線300而使光送受訊裝置100以及光送受訊裝置200具備有1個的發光部、1個的透鏡以及1個的發光端之構成作了展示,但是,由於光纖纜線300係具備有複數之光傳輸路徑(光纖400),因此,光送受訊裝置100以及光送受訊裝置200之發光部、透鏡以及發光端,係對應於光傳輸路徑之數量(通道數量)而被設置有複數。同樣的,在圖1中,係針對對應於具備有1個的光傳輸路徑之光纖纜線300而使光送受訊裝置100以及光送受訊裝置200具備有1個的受光端、1個的透鏡以及1個的受光部之構成作了展示,但是,由於光纖纜線300係具備有複數之光傳輸路徑,因此,光送受訊裝置100以及光送受訊裝置200之受光端、透鏡以及受光部,係對應於光傳輸路徑之數量而被設置有複數。
又,在圖1中,透鏡120係亦可被配置在發光端130之位置處,透鏡250係亦可被配置在發光端240之位置處。發光端130、發光端240,係代表將光朝向連接器部102、202而發光的界面。又,透鏡150係亦可被配置在受光端140之位置處,透鏡220係亦可被配置在受光端210之位置處。受光端140、受光端210,係代表受光從連接器部102、202所射入的光之界面。
2.傳輸路徑上之光損失
圖2,係對於在光纖系統1000中之傳輸路徑上(發光部110→透鏡120→發光端130→光纖纜線300→受光端210→透鏡220→受光部230)的光損失之其中一例作展示。在光資料之發光部100處的光能量,係在光送受訊裝置100之透鏡部120以及發光端130處而衰減。進而,光能量,在光纖纜線300中,亦會與其之長度成正比地而衰減。進而,光能量,係亦會在光送受訊裝置200之受光端210以及透鏡220處而衰減,在受光部230處而衰減並到達了的能量,係被作光電轉換,並產生所期望之資料訊號。又,關於在從光送受訊裝置200而經由光纖纜線300所到達光送受訊裝置100處的傳輸路徑上之光損失,亦為相同。
在光纖纜線系統中所傳輸之影像聲音資料以及其他資料的位元錯誤率(BER),較理想,係成為10-10~10-12以下。在光送受訊裝置200之受光部230處,為了 設為具備有超過會滿足此BER值之光能量的最小值之餘裕的光能量,係必須要將在光送受訊裝置100之發光部110處的光能量增大。
然而,可以推測到,會有光纖纜線300從光送受訊裝置100之連接器部102或光送受訊裝置200之連接器部202而脫落或者是光纖纜線300自身被切斷的情況。若是將在發光部110處的光能量增大,則在此種情況中,係無法否定可能會有光能量對於人體、特別是對於眼球之網膜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3.關於雷射製品之安全基準
因此,以防止起因於雷射製品所對於使用者之傷害的發生一事作為目的,作為雷射安全規格,係制訂有「JIS C6802:雷射製品之安全基準」以及「JIS C6803:雷射製品之安全-光纖通訊系統之安全」。在此JIS C6802中,係基於表現搭載有雷射光源之機器的動作時之危險度的目的,而區分出7個的根據機器單體使用時之雷射被曝量所決定的「等級」來作規定。
在作為民生用所使用的光纖系統中,於此「等級」中,係必須要符合「等級1」(生化等級1)或者是「等級1M」(生化等級1M)。「等級1」之危險度,係為就算是在100秒鐘之中並不眨眼地而持續觀看雷射光也不會使網膜損傷的等級,「等級1M」,雖係與「等級1」相同,但是由於當使用有放大鏡等之輔助光學 系的情況時係會有造成危險的可能性,因此係成為有需要進行喚起注意之標示。
在各等級中,光能量之輸出限制值,係根據雷射光之波長和雷射光之最大遮斷時間而被作了細分化。圖3,係為對於在當纜線切斷時或者是光連接器脫落時會起作用的自動功率衰減功能(Automatic Power Reduction,後續係稱作APR功能)中之最大遮斷時間與雷射光之光能量的關係作展示之概念圖。
於此,所謂自動功率衰減功能,係為當發生了纜線切斷或者是光連接器之脫落的情況時,會在最大遮斷時間內而將光之輸出相較於通常之資料傳輸期間而更為衰減的功能,若是附加有此功能,則在較等級1而更高的光輸出下所進行之資料傳輸係會被規格(JIS C6803,IEC60825)所認可。
在圖3中,係對於最大遮斷時間為短之APR功能的案例1和最大遮斷時間為較案例1而更長之APR功能之案例2作展示。在等級1中,於通常之資料傳輸期間中的光輸出,係被限制在P1以下。在此案例1、案例2中,係以當在時刻t0處而發生了纜線切斷或者是光連接器之脫落的情況時會使被放出至外界之光的功率成為一定值以下的方式而被作規定。案例1、案例2,係均為在最大遮斷時間之經過後,光輸出會一直降低至P4。案例1之最大遮斷時間T1,係被設定為較案例2之最大遮斷時間T2而更短。若是將在時刻t0以後而被放出至外界之光 的功率設為一定值以下,則在通常資料傳輸期間中之光輸出,係能夠將最大遮斷時間T1為短之案例1的光輸出設為較最大遮斷時間T1為長之案例2而更大。
在案例1中,由於最大遮斷時間T1係為短,因此係成為能夠將通常資料傳輸期間之雷射光的輸出P3增大,而能夠取得較大之用以滿足前述之BER值的餘裕。另一方面,為了建構出用以實現更短之最大遮斷時間T1並在該時間內而充分地衰減雷射光之輸出的電路等,係成為需要莫大的成本。
又,在案例2中,由於最大遮斷時間T2係為長,因此係必須要將通常資料傳輸期間之雷射光的輸出P2縮小,用以滿足前述之BER值的餘裕係亦會變小。另一方面,用以實現在最大遮斷時間T2內之雷射光輸出的衰減之電路等的成本係變低。
又,在「等級1」以及「等級1M」中的雷射光之輸出之規定值(Accessible Emission Limit,後續係稱作AEL),當光波長為700nm~1050nm並且係為分散光源的情況時,係藉由以下之式1而算出。另外,式2~式4,係為在式1中之C4、C6、T2的算出式。
P=7*10-4*C4*C6*T2 -0.25(W)...(式1)
C4=100.002(λ-700)...(式2)
C6=α/0.0015...(式3)
T2=10×10[(n-0.0015)/98.5]...(式4)
另外,在式1中,λ係為在傳輸中所使用的 光源之光波長。又,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A係為身為光連接器300之光放出端面尺寸的光源直徑,α係為根據測定距離D(70mm/100mm/2000mm)以及光源直徑A所決定的視角。
若依據式1,則為了將雷射光之輸出P增大,係依存於波長λ之長度和光源直徑A。若是將波長設為固定,則最為有效者係為將光源直徑增大之方法。於此,光源直徑A,當將複數之光源作分散配置的情況時,係為縱橫之平均值。
圖5,係為將根據式1所求取出的雷射光之在「等級1」中的規定值,分別對於在光連接器300之端部處的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之2個的配置例之各者而作展示之示意圖。於此,作為其中一例,係想定為光波長為850nm、光路徑為0.18mm、送訊通道12ch、受訊通道12ch、光路徑長度100mm、遮斷時間0.01秒之光纖傳輸路徑,並針對將在連接器部102以及連接器部202處之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於橫方向上以0.25mm節距作配列並於縱方向上以1mm節距作配列的情況作展示。另外,作為光傳輸路徑,係並不被限定於光纖400,亦可為藉由其他之構成來傳輸光者。
又,係針對設為測定距離D=100mm的情況作展示,作為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之配置例,係針對(1)之使送訊通道(Tx)密集於中央的情況和(2)之使送訊通道(TX)在橫方向上作了分散的情況作展示。
在圖5中,構成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之各光纖400,係採用藉由樹脂被膜來將傳輸光之玻璃材作了被膜的構成。作為其中一例,各光纖400,其最外周之直徑係為0.25mm,在橫方向上係使最外側之被膜相互密著地作配置,藉由此,而以0.25mm節距來作配列。另外,縱方向雖係設為1mm節距,但是,針對縱方向,係亦能夠以0.25mm節距來作配列。
如同上述一般,光源直徑A,當將複數之光源作分散配置的情況時,由於係成為縱橫之平均值,因此,係以使送訊通道(Tx)作了分散的情況時,光源直徑A會變大,並且視角α也會變大,故而係能夠提高光輸出。
因此,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係以(2)中所示之使送訊通道(Tx)在橫方向上作了分散的情況時,光源直徑A會變得更大,故而係能夠將雷射光之輸出(規定值)增大。藉由此,係能夠使圖2中所示之餘裕增加,而成為能夠進行良好之傳輸。具體而言,在(2)之使送訊通道(Tx)於橫方向上作了分散的情況時,若是將上述之條件代入式1中,則雷射光之輸出係成為(0.6mW),另一方面,在(1)之使送訊通道(Tx)密集於中央的情況時,雷射光之輸出係成為(0.4mW)。又,關於當將最大遮斷時間設為0.01〔sec〕的情況時之於資料傳輸期間中之最大輸出,在(2)之使送訊通道(Tx)於橫方向上作了分散的情況時,係成為(3.7mW),另一方面,在 (1)之使送訊通道(Tx)密集於中央的情況時,係成為(2.5mW)。
基於以上之結果,在本實施形態中,於連接器部102、202之光纖纜線的配置中,係藉由使送訊通道(Tx)在橫方向上分散,而使輸出增大。藉由此,係能夠使圖2中所示之餘裕增加,而成為能夠進行良好之傳輸。又,藉由使用APR功能,係成為能夠將通常資料傳輸期間之雷射光的輸出增大,而成為能夠取得更大之用以滿足BER值的餘裕。
4.連接器部之通道配置
圖6,係對於在具備送訊通道12ch、受訊通道12ch之合計24ch的光路徑之連接器部102以及連接器部202中的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之光纖400的配置例作展示。在民生用途之連接器中,係為了搭載於攜帶終端等之機器上,而要求其之尺寸為小。在配置例中,於合計24ch之端子配列中,係藉由設為於橫方向上為12個(N=12)、於縱方向上為2段(M=2)之配列,而極力將縱方向之厚度減薄。又,在此配置例中,係藉由使各個的光纖400之最外側的被覆彼此相互接觸,而將連接器部102、202之大小極力縮小。於此,N係為橫方向之端子數量(光纖400之數量)、M係為縱方向之端子數量(光纖400之數量)。
在此種配列中,為了進而使縱方向之上下的 插入方向成為自由,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係在被作配置之特定區域中,以點對稱來作配置。藉由此,就算是在對於連接器部102、202而將光纖纜線300上下相反地作了插入的情況(作180°旋轉並插入的情況)時,亦成為能夠作連接。又,如同上述一般,為了在式1中而使雷射光源之輸出成為最大,係以使送訊通道(Tx)之橫方向之配置長度變大的方式來將送訊通道(Tx)分散為理想。
在圖6中,係針對在將橫方向之端子數量N設為偶數(=12)的情況中而使送訊通道(Tx)密集於中央的情況作展示。如同上述一般,若是送訊通道(Tx)之橫方向之配置長度越大,則輸出係會變得越大。圖6中所示之配置例,於N=12、M=2的配置中,由於送訊通道(Tx)之橫方向的配置長度D係為最小,因此係身為送訊通道(Tx)之輸出為最小的配置。
在圖7~圖10中,係有鑑於上述之條件,而針對在將橫方向之端子數量設為偶數(N=12)的情況(圖7、圖8)和設為奇數(N=13)的情況(圖9、圖10),來對於送訊通道(Tx)之光纖400會成為點對稱的配列作展示。圖7~圖10,係均為送訊通道(Tx)會相對於圖中之中心點C而成為點對稱,並且送訊通道(Tx)之橫方向的配置長度D會成為最大的配置。
圖7,係針對將送訊通道(Tx)一邊一半地而在左上段和右下段處進行了集中配置的情況之例作展示。 圖8,係針對將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在橫方向上作偶數個的交互配置並在上段和下段處作了交錯配置的情況之例作展示。圖7和圖8,由於橫方向之配列長度D係為相同,因此係能夠得到同等之光輸出。
圖9,係針對將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在橫方向上作交互配置,並於縱方向進行了上下段相同通道之配置的情況之例作展示。於此情況,亦能夠將橫方向之配列長度D作最大限度的確保。於圖9的情況時,係將橫方向之端子數量設為奇數,並將送訊通道(Tx)較必要數量(於此情況,係為12個)而再多配置了2個,但是,送訊通道之配置長度D,係成為較圖7以及圖8之情況而更長。於圖9的情況時,就算是在將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之配列設為相反的情況時,亦能夠同樣地作配置,但是,於此情況,送訊通道(Tx)之配置長度D,係成為較圖9之情況而更些許短。
圖10,係針對當將送訊通道(Tx)和受訊通道(Rx)在橫方向上作交互配置,並於縱方向進行了上下段相同通道之配置的情況時,僅在最外側之配置進行了上下段為相異通道之配置之例作展示。於圖10的情況時,係將受訊通道(Rx)較必要數量(於此情況,係為12個)而再多配置了2個,但是,送訊通道(Tx)之配置長度D,係成為較圖7以及圖8之情況而更長。
另外,在N=12或者是N=13、M=2之配列中,圖7~圖10中所示之配置例係能夠將送訊通道 (Tx)之配置長度D設為最長,但是,只要是身為較圖6中所示之配置長度D而更長之配置長度的配列,則便能夠相較於圖6中所示之配置而更確實地將光輸出提高。
故而,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使用者係能夠並不對於光連接器部102、202之上下的朝向作考慮地來對於光送受訊裝置100、光送受訊裝置200作連接。又,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由於係能夠將雷射光源之輸出準位(依據雷射安全規格所制訂的規定值)增大,因此係能夠取得更大之相對於傳輸訊號之位元錯誤率的餘裕,傳輸品質係提昇,故而係能夠將使用者之便利性大幅度提高。
5.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圖11,係對於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部102、202之端子配列的變形例作展示。在圖1之光纖系統1000中,作為從光送受訊裝置100而傳輸至光送受訊裝置200處之資料,例如係想定為非壓縮之影像聲音資料。於此情況,可以推測到,從光送受訊裝置200而至光送受訊裝置100之返回通道中的傳輸速率,係成為以相較於上述之非壓縮之影像聲音資料而為極端低的傳輸速率來進行資料送訊。在此種依存於傳輸方向而會成為非對稱的傳輸速率之系統中,係成為亦可實現如同圖11中所示一般之端子配列。於此,圖11之左側處所示之配列,係與圖6相同,圖11之右側處所示之配列,係相對於圖6之配列而將送訊通道(Tx)配置在兩端。此時,被配置在端子之兩端處的光送 受訊裝置100之送訊通道(Tx),係將雷射光源之輸出增大,而確保上述之非壓縮的影像聲音資料之餘裕,被配置在端子之中央處的對應於受訊通道(Rx)之光送受訊裝置200之返回通道用的雷射光源之輸出,係亦可設為低。
如同以上所作了說明一般,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使用者係能夠並不對於光連接器部102、202之上下的朝向作考慮地來對於光送受訊裝置100、光送受訊裝置200作連接。又,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由於係能夠將雷射光源之輸出準位(依據雷射安全規格所制訂的規定值)增大,因此係能夠取得更大之相對於傳輸訊號之位元錯誤率的餘裕,傳輸品質係提昇,故而係能夠將使用者之便利性大幅度提高。故而,在進行光傳輸之機器間的連接中,係成為可提供一種就算是改變連接器之朝向也能夠進行連接,並且能夠在對於雷射光所要求之安全規格限制值內而將傳輸品質提昇的連接器端子之端子配置。
以上,雖係參考所添附之圖面而針對本發明之合適之實施形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之技術性範圍係並不被限定於該些例子。只要是在本發明之技術領域中具備有通常知識者,則當然的,係可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技術性思想的範疇內,而思及各種之變更例或修正例,應理解到,針對該些,亦當然為隸屬於本發明之技術性範圍中者。
又,在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者,而並非為限定性之記載。亦即是,本揭 示之技術,係亦能夠與上述之效果一同地或者是代替上述之效果地,而發揮當業者能夠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所清楚得知之其他的效果。
另外,下述一般之構成,亦係為隸屬於本發明之技術性範圍中。
(1)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使端面被配列在特定區域內的傳輸光訊號之複數之光傳輸路徑,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與送訊通道或受訊通道相對應,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相對於前述特定區域之中心而以點對稱作配置。
(2)如前述(1)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在前述特定區域內被以N列M行來作配置。
(3)如前述(2)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在前述特定區域內,被以偶數之N列、偶數之M行來作配置,前述送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配置為0~N/2列、0~M/2行,和(N/2+1)~N列、(M/2+1)~M行。
(4)如前述(2)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在前述特定區域內,被以偶數之N列、2行來作配置,前述送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配置為第1行之0~N/2列、和第2行之(N/2+1)~N列。
(5)如前述(2)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前述送 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交互作配置。
(6)如前述(5)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N係為偶數,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交互作配置。
(7)如前述(5)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N係為奇數,在行方向上,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交互作配置,被配置在任意之列之列方向上的光傳輸路徑,係為前述送訊通道或受訊通道之其中一者。
(8)如前述(7)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在兩端之列處,於列方向上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交互作配置。
(9)如前述(7)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在兩端之列處,於列方向上係被配置有前述送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
(10)如前述(1)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相鄰接之前述光傳輸路徑之最外側被膜,係被作密著配置。
400‧‧‧光纖(光傳輸路徑)
C‧‧‧中心點
D‧‧‧配置長度

Claims (6)

  1.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使端面被配列在特定區域內的傳輸光訊號之複數之光傳輸路徑,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與送訊通道或受訊通道相對應,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相對於前述特定區域之中心而以點對稱作配置,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在前述特定區域內,被以偶數之N列、偶數之M行來作配置,前述送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配置為0~N/2列、0~M/2行,和(N/2+1)~N列、(M/2+1)~M行。
  2.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使端面被配列在特定區域內的傳輸光訊號之複數之光傳輸路徑,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與送訊通道或受訊通道相對應,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相對於前述特定區域之中心而以點對稱作配置,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在前述特定區域內,被以偶數之N列、2行來作配置,前述送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配置為第1行之0~N/2列、和第2行之(N/2+1)~N列。
  3. 一種光連接器,其特徵為: 係具備有使端面被配列在特定區域內的傳輸光訊號之複數之光傳輸路徑,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與送訊通道或受訊通道相對應,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相對於前述特定區域之中心而以點對稱作配置,前述複數之光傳輸路徑,係在前述特定區域內被以N列M行來作配置,N係為奇數,在行方向上,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交互作配置,被配置在任意之列之列方向上的光傳輸路徑,係為前述送訊通道或受訊通道之其中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在兩端之列處,於列方向上係被配置有前述送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在兩端之列處,於列方向上前述送訊通道以及受訊通道之光傳輸路徑係被交互作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連接器,其中,相鄰接之前述光傳輸路徑之最外側被膜,係被作密著配置。
TW104143380A 2015-01-07 2015-12-23 光連接器 TWI702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1577 2015-01-07
JP2015001577A JP2016126235A (ja) 2015-01-07 2015-01-07 光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0845A TW201640845A (zh) 2016-11-16
TWI702806B true TWI702806B (zh) 2020-08-21

Family

ID=56355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380A TWI702806B (zh) 2015-01-07 2015-12-23 光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0866B2 (zh)
EP (1) EP3244244A4 (zh)
JP (1) JP2016126235A (zh)
KR (1) KR20170095884A (zh)
CN (1) CN107111087B (zh)
AU (1) AU2015375809A1 (zh)
BR (1) BR112017014296A2 (zh)
CA (1) CA2971998A1 (zh)
MX (1) MX2017008784A (zh)
RU (1) RU2017122837A (zh)
TW (1) TWI702806B (zh)
WO (1) WO20161111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9058567A1 (ja) * 2017-09-20 2020-10-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接続部品、光接続部品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0382A (ja) * 1995-02-14 1996-08-30 Nec Corp 2次元光ファイバア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47333A (ja) * 1998-11-18 2000-05-26 Sony Corp 光ファイバ用コネクタとこれを利用した光送受信装置
US20060093272A1 (en) * 2004-11-03 2006-05-04 Fenwick David M Optical connection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optical connections
JP2007240866A (ja) * 2006-03-08 2007-09-20 Fuji Xerox Co Ltd 光コネクタ
US20100080563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Magnetic connector with optical signal path
US20110103803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Paul Kolesar Optical Fiber Array Connectivity System for Multiple Transceivers and/or Multiple Trunk Cables
US20120183302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hav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cancellation device disposed therein, and an emi cancelation method for use in a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US20120189259A1 (en) * 2010-12-15 2012-07-26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Pre-terminated fibe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3069541A1 (ja) * 2011-11-11 2013-05-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双方向光通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WO2013157245A1 (ja) * 2012-04-20 2013-10-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多重光伝送路、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伝送方法
WO2013172322A1 (ja) * 2012-05-14 2013-11-2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心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3315A (ja) 1982-09-22 1984-03-28 Toyo Kanetsu Kk コンベヤ装置
JPS5953315U (ja) * 1982-10-01 1984-04-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フアイバアレイ
JP2008292962A (ja) 2007-05-28 2008-12-04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固定構造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JP5082894B2 (ja) * 2008-01-31 2012-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電伝送用コネクタ、光電伝送デバイス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520202B2 (ja) * 2010-11-30 2014-06-1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光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光偏向部材
JP6031745B2 (ja) * 2011-10-17 2016-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TW201430415A (zh) * 2013-01-22 2014-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耦合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0382A (ja) * 1995-02-14 1996-08-30 Nec Corp 2次元光ファイバア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47333A (ja) * 1998-11-18 2000-05-26 Sony Corp 光ファイバ用コネクタとこれを利用した光送受信装置
US20060093272A1 (en) * 2004-11-03 2006-05-04 Fenwick David M Optical connection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optical connections
JP2007240866A (ja) * 2006-03-08 2007-09-20 Fuji Xerox Co Ltd 光コネクタ
US20100080563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Magnetic connector with optical signal path
US20110103803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Paul Kolesar Optical Fiber Array Connectivity System for Multiple Transceivers and/or Multiple Trunk Cables
US20120189259A1 (en) * 2010-12-15 2012-07-26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Pre-terminated fibe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20183302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hav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cancellation device disposed therein, and an emi cancelation method for use in a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WO2013069541A1 (ja) * 2011-11-11 2013-05-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双方向光通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WO2013157245A1 (ja) * 2012-04-20 2013-10-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多重光伝送路、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伝送方法
WO2013172322A1 (ja) * 2012-05-14 2013-11-2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心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087A (zh) 2017-08-29
BR112017014296A2 (pt) 2018-03-06
WO2016111123A1 (ja) 2016-07-14
AU2015375809A1 (en) 2017-06-29
TW201640845A (zh) 2016-11-16
EP3244244A1 (en) 2017-11-15
CA2971998A1 (en) 2016-07-14
MX2017008784A (es) 2017-10-19
CN107111087B (zh) 2020-11-06
US10690866B2 (en) 2020-06-23
KR20170095884A (ko) 2017-08-23
EP3244244A4 (en) 2018-08-22
JP2016126235A (ja) 2016-07-11
RU2017122837A (ru) 2018-12-29
RU2017122837A3 (zh) 2019-04-30
US20170371116A1 (en) 2017-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055A (zh) 光传输系统
US20200244365A1 (en) Active optical cable
KR20170137194A (ko) 광학 로터리 전기 연결부
US20150010310A1 (en) Optical fiber module
TWI702806B (zh) 光連接器
WO2015133164A1 (ja) 光コネクタとケーブルおよび光通信装置
CA2359271A1 (e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optical transceiver
TWI672011B (zh) 光連接器
Lee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highly reliable multicore-fiber-based optical network
Chujo et al. 7.2-Tb/s compact optical backplane using ribbon fiber sheet and high-density connector
CN111258012A (zh) 一种rj45接口有源光缆
CN204536598U (zh) 光纤连接器
US20170302387A1 (en) Interconnect for micro form-factor photonic
CN106470073B (zh) 光收发设备
Nga et al. 10 Gbps/ch Full-Duplex Optical Link Using a Single-Fiber Channel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TWM440605U (en) An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function of switching optical bypass function
CN210924040U (zh)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Kohmu et al. An ultra-compact 25-Gbit/s× 4-ch active optical cable with gapped ground electrode structure
CN105450304A (zh) 一种光纤通信装置
KR20240098973A (ko) 디스플레이 포트용 연결장치
US2009007353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 of a tunable optical source in safety curtain applications
Alrasheedi A low-cost man-portable free-space optic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ethernet applications
JP2005345270A (ja) 光線路試験システム、減衰ファイバ及び減衰素子
Antonino et al. First demonstration of bidirectional Gigabit transmission over a single step-index plastic optical fibre
Papastergiou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line active fiber detector (ILA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