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4040U -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4040U
CN210924040U CN201921997436.7U CN201921997436U CN210924040U CN 210924040 U CN210924040 U CN 210924040U CN 201921997436 U CN201921997436 U CN 201921997436U CN 210924040 U CN210924040 U CN 210924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pad
pcba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74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江华
李宗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SO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Shenzhen Xun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74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4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4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4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包括本体和第一外侧引线,所述第一外侧引线连接在所述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与所述光通信模块的第二外侧焊盘上;所述第一外侧焊盘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铺铜区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一预定宽度的第一隔离带,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外侧引线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一被保护部,第一跨越部和第一接触部,其中,所述第一跨越部位于所述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的中央的左侧。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柔性电路板上的引线断裂,大幅提高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模块的柔性电路板连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光通信模块是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的光电子器件。光通信模块的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接收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经常在光通信模块中用于将光发射次模块(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简称TOSA)或光接收次模块(ReceiverOptical Subassembly,简称ROSA)与经过SMT上件或经过DIP插件的PCB空板(PrintedCircuit Board+Assembly,简称PCBA) 连接。
现有的柔性电路板在实现光通信模块与PCBA连接关系时,常常将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这种弯折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个不良后果——对柔性电路板上排布的线路施加弯曲的压力。
而现有的柔性电路板尚未具备良好的抗弯折能力,尤其是在结构紧凑、弯折严重的应用场合,非常容易在柔性电路板应力集中的位置出现部分线路因弯折疲劳而开路的现象,从而损毁柔性电路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问题。提出一种防断线柔性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其中,该柔性电路板包括本体和第一外侧引线,所述第一外侧引线连接在所述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与所述光通信模块的第二外侧焊盘上;所述第一外侧焊盘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铺铜区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一预定宽度的第一隔离带,
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外侧引线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一被保护部,第一跨越部和第一接触部,
其中,所述第一跨越部位于所述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的中央的左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铺铜是指将电路板上闲置的空间作为基准面,然后用固体铜填充。铺铜可以减小地线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降低压降,提高电源效率;以及与地线相连,减小环路面积等等。铺铜为常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应当理解,故不再赘述。相应地,这里的铺铜区具体指的是柔性电路板上铺铜的区域。
焊盘是指表面贴装装配的基本构成单元,用来构成电路板的焊盘图案 (landpattern);第一外侧焊盘、第二外侧焊盘即是此种焊盘。
第一外侧引线是指用于信号传输的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二外侧引线,所述第二外侧引线连接在所述PCBA的第三外侧焊盘与所述光通信模块的第四外侧焊盘上;所述第三外侧焊盘与所述铺铜区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二预定宽度的第二隔离带,
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外侧引线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二被保护部,第二跨越部和第二接触部,
其中,所述第二跨越部位于所述PCBA的第三外侧焊盘的中央的左侧。
第二外侧引线的结构、属性等类似于第一外侧引线,故不再赘述。相应地,对于第三外侧焊盘、第四外侧焊盘的理解可参照上文中第一外侧焊盘、第二外侧焊盘的阐述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预定宽度、以及所述第二预定宽度为0.1-0.2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被保护部、以及所述第二被保护部位于所述铺铜区。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上,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铺铜区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右侧的竖直切线的相交处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铺铜区上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右侧的竖直切线的相交处设有第二限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引线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连接,所述第二外侧引线排线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光通信模块为光发射次模块或光接收次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含上文所述的柔性电路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在弯折时,降低了第一外侧引线与第二外侧引线的断裂风险,从而保护了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其主要原理在于(以第一外侧引线进行说明):当柔性电路板在弯折区与第一隔离带之间的交叉区域中进行弯折时,如果第一外侧引线落入此交叉区域,会导致第一外侧引线在此交叉区域中对应的部位应力增高,形状急剧变化,从而引起第一外侧引线的断裂。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电路板避免了第一外侧引线落入前述交叉区域中的可能性,因此降低了第一外侧引线的断裂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铺铜区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右侧的竖直切线的相交处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铺铜区上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右侧的竖直切线的相交处设有第二限位槽;较好地规避了第一外侧引线与第二外侧引线落入应力集中区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在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在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中的第一外侧引线弯曲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中的本体弯曲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的本体上第一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的本体上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本体10、第一外侧引线11、第一被保护部111、第一跨越部112、第一接触部113、铺铜区12、第一隔离带13、第二外侧引线14、第二被保护部 141、第二跨越部142、第二接触部143、第二隔离带15、第一连接孔16、第二连接孔17、第三连接孔18、第四连接孔19、第一外侧焊盘21、第二外侧焊盘31、第三外侧焊盘22、第四外侧焊盘32、第一外侧焊盘211、第三外侧焊盘中央线2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上”、“下”、“左”、“右”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其中,该柔性电路板包括本体10和第一外侧引线11,所述第一外侧引线11连接在所述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21与所述光通信模块的第二外侧焊盘 31上;所述第一外侧焊盘21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铺铜区12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一预定宽度的第一隔离带13,
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外侧引线11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一被保护部111,第一跨越部112和第一接触部113,
其中,所述第一跨越部112位于所述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21的中央的左侧。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中,将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外侧引线11的其中一端与光模块中PCBA上的第一外侧焊盘21连接,另一端与光通信模块的第二外侧焊盘31 连接。
具体地,第一外侧引线11的其中一端是指第一接触部113所在的端部,另一端是指第一被保护部111所在的端部。
更具体地:
第一接触部113落在第一外侧焊盘21内;
第一被保护部111落在铺铜区12内;
第一跨越部112落在第一隔离带13中,重要地是,第一跨越部112位于第一外侧焊盘21的中央的左侧。
为实现柔性电路板与光模块中PCBA、光通信模块之间的连接,柔性电路板的本体10上还设有用于放置第一外侧焊盘21的第一连接孔16,以及用于放置第二外侧焊盘31的第二连接孔17,具体地可参见图4-图6。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在弯折时,降低了第一外侧引线与第二外侧引线的断裂风险,从而保护了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为便于描述本技术背后更为深层的原理,以下将在现有技术与本实施例的对此中进行更为具体的阐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
图1为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电路板设有第一外侧引线11a、第二外侧引线14a。第一外侧引线11a连接在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21a 与光通信模块的第二外侧焊盘31a上;第一外侧焊盘21a与柔性电路板的铺铜区 12a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一预定宽度的第一隔离带13a。
在左右方向上,第一外侧引线11a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一被保护部111a,第一跨越部112a和第一接触部113a,第一接触部113a落在第一外侧焊盘21a内,第一被保护部111a落在铺铜区12a内,第一跨越部112a落在第一隔离带13a中;第二外侧引线14a的结构与第一外侧引线11a类似,不再赘述。
现有技术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时,将该柔性电路板沿着预设的目标区域进行弯折,从而形成一个弯折区4a,如图1所示,弯折区4a通常位于第一外侧焊盘21a的右侧与铺铜区12a之间。
由于第一隔离带13a是第一外侧焊盘21a与铺铜区12a之间所形成的区域,所以,弯折区4a与第一隔离带13a之间存在一部分的交叉区域。如果,第一外侧引线11a经过此部分的交叉区域,那么,此部分的交叉区域将会对第一外侧引线11a构成一个应力集中区。
对于应力集中区的说明与解释:
应力: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因此,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应力集中,指物体中应力局部增高的现象,一般出现在物体形状急剧变化的地方,如缺口、孔洞、沟槽以及有刚性约束处。应力集中能使物体产生疲劳裂纹,也能使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发生静载断裂。
第一隔离带13a就相当于上述的缺口、孔洞、沟槽等有刚性约束处。所以,柔性电路板在弯折区4a与第一隔离带13a之间的交叉区域中进行弯折时,如果第一外侧引线11a落入此交叉区域,会导致第一外侧引线11a在此交叉区域中对应的部位应力增高,形状急剧变化。故将此交叉区域称作应力集中区。
第一跨越部112a位于第一隔离带13a中,通常容易落入应力集中区中,从而导致第一外侧引线11a受到远远大于其他区域的作用力,是引起第一外侧引线11a断裂的最主要因素。
从图1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外侧引线11a是直接从应力集中区穿过并与第一外侧焊盘21a连接的,第一外侧引线11a的第一跨越部112a刚好落入应力集中区中。在这种连接方式中,当柔性电路板沿着弯折区4a经过多次弯折时,第一跨越部112a非常容易在应力集中区中断裂。
相较于图1中的现有技术,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则对第一外侧引线11的走线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跨越部112设置在第一外侧焊盘21的中央(第一外侧焊盘中央线211)的左侧。由此,第一跨越部 112便不会落入应力集中区中,也就不会引起第一外侧引线11的断裂,从而保护了第一外侧引线11的使用寿命。第一外侧引线11弯曲时的示意图可参见图3。
请继续参照图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二外侧引线14,所述第二外侧引线14连接在所述PCBA的第三外侧焊盘22与所述光通信模块的第四外侧焊盘32上;所述第三外侧焊盘22与所述铺铜区12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二预定宽度的第二隔离带15,
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外侧引线14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二被保护部141,第二跨越部142和第二接触部143,
其中,所述第二跨越部142位于所述PCBA的第三外侧焊盘22的中央(第三外侧焊盘中央线221)的左侧。
如图2所示,第二外侧引线14的结构、功能及作用类似于第二外侧引线14,可参照对第一外侧引线11的说明进行应用,故不再赘述。相应地,柔性电路板的本体10上还设有用于放置第三外侧焊盘22的第三连接孔18,以及用于放置第四外侧焊盘32的第四连接孔19,具体地可参见图4-图6。
其中,所述第一预定宽度、以及所述第二预定宽度为0.1-0.2mm,更优选地为0.127mm。
本实施例中的光通信模块是指具备接收功能与发射功能的光收发一体化模块。这里所说的光通信模块包括用于长距离传输的单模光模块、以及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多模光模块。再者,光通信模块的插拔方式包括热插拔和非热插拔光模块。此外,光通信模块的传输速率包括但不限制于以下种类:低速率、百兆、千兆、2.5G、4.25G,4.9G,6G,8G,10G和40G。
本实施例中可应用的常见的光通信模块有:
(1)SFP光模块(可选波长:850nm,1310nm,1490nm,1550nm,CWDM, DWDM;速率:0-10Gbit/s;DDM:可选);
(2)GBIC光模块(可选波长:850nm,1310nm,1490nm,1550nm,CWDM, DWDM;速率:1.25Gbit/s);
(3)SFP+光模块(可选波长:850nm,1310nm,1270nm,1330nm,CWDM, DWDM;速率:10Gbit/s);
(4)XFP光模块(可选波长:850nm,1310nm,1270nm,1330nm,CWDM, DWDM;速率:10Gbit/s)。
第二实施例
除非特别说明,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柔性电路板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说明的构成相同。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铺铜区12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21右侧的竖直切线的相交处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铺铜区12上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22右侧的竖直切线的相交处设有第二限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引线11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21连接,所述第二外侧引线14排线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2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各自对应的应力集中区。在这种方案中,较好地规避了第一外侧引线与第二外侧引线落入应力集中区的风险。
第三实施例
除非特别说明,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柔性电路板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说明的构成相同。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光通信模块为光发射次模块或光接收次模块。
其中:
光发射次模块可以是半导体激光器(LD)或发光二极管(LED)等具有类似功能的器件;
光接受次模块可以是光探测二极管以及与其具有类似功能的器件。
第三实施例
除非特别说明,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柔性电路板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说明的构成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应用于光转发模块中。
这里所说的光转发模块除了具有光电变换功能外,还集成了很多的信号处理功能,如:MUX/DEMUX、CDR、功能控制、性能量采集及监控等功能。常见的光转发模块有:200/300pin,XENPAK,以及X2/XPAK等。
第四实施例
一种电子设备,包含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中任何一者所描述的柔性电路板。这里所说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用于数据通讯的设备,例如手机、电脑、摄像头等等。也可以是用于光纤网络系统中传输光纤信号的产品,例如模拟量光电转换器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柔性电路板包括本体(10)和第一外侧引线(11),所述第一外侧引线(11)连接在所述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21)与所述光通信模块的第二外侧焊盘(31)上;所述第一外侧焊盘(21)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铺铜区(12)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一预定宽度的第一隔离带(13),
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外侧引线(11)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一被保护部(111),第一跨越部(112)和第一接触部(113),
其中,所述第一跨越部(112)位于所述PCBA的第一外侧焊盘(21)的中央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二外侧引线(14),所述第二外侧引线(14)连接在所述PCBA的第三外侧焊盘(22)与所述光通信模块的第四外侧焊盘(32)上;所述第三外侧焊盘(22)与所述铺铜区(12)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二预定宽度的第二隔离带(15),
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外侧引线(14)从右到左依次包括第二被保护部(141),第二跨越部(142)和第二接触部(143),
其中,所述第二跨越部(142)位于所述PCBA的第三外侧焊盘(22)的中央的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宽度、以及所述第二预定宽度为0.1-0.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保护部(111)、以及所述第二被保护部(141)位于所述铺铜区(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13)位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21)上,所述第二接触部(143)位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铺铜区(12)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21)右侧的竖直切线的相交处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铺铜区(12)上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22)右侧的竖直切线的相交处设有第二限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引线(11)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外侧焊盘(21)连接,所述第二外侧引线(14)排线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三外侧焊盘(2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通信模块为光发射次模块或光接收次模块。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柔性电路板。
CN201921997436.7U 2019-11-19 2019-11-19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Active CN210924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436.7U CN210924040U (zh) 2019-11-19 2019-11-19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436.7U CN210924040U (zh) 2019-11-19 2019-11-19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4040U true CN210924040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8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7436.7U Active CN210924040U (zh) 2019-11-19 2019-11-19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4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21111B2 (ja) 単一ファイバ双方向データリンク
JP5790769B2 (ja) 光モジュール
CN100521887C (zh) 具有陶瓷馈通头部组件的发射器光学子组件中的激光监视和控制
JP5780148B2 (ja) 光送受信器、及び光送受信器の製造方法
US10386589B2 (en) Hybrid cable-to-board connector
US6951426B2 (en) Pad architecture for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for bi-directional transceiver module
US10476596B2 (en) Optical splitter
EP1296169B1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US8920048B2 (en) Communications module with a shell assembly having thermal mechanical features
US8936399B2 (en) Receptacle-type bi-directional optical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CN103370644A (zh) 光学电路板
CN114035287B (zh) 一种光模块
US20160356643A1 (en) Optoelectronic module for a contactless free-space optical link, associated multichannel modules, associate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method of production and connection to a board
CN114035288B (zh) 一种光模块
KR20150084999A (ko) 마이크로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하는 고속 단거리 광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34906B1 (ko) 연성 광 pcb를 이용한 광연결 장치
CN102394702B (zh) 一种otdr光收发模块
CN210924040U (zh) 用于连接光通信模块与pcba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设备
US8636426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system with optical transceive module
CN217693343U (zh) 一种光模块
US20100158535A1 (en)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CN210465769U (zh) 一种具有至少两路激光器的光模块
KR20060080901A (ko) 연성 광 pcb를 이용한 신호전달 장치
CN217639669U (zh) 一种光接收组件及光模块
KR102328312B1 (ko) 광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01, 801, building C3, Nanshan wisdom garden,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un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5, East Tower Building, Nanshan Software Park, 10128 Shennan Avenue, Nantou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O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1

Address after: 701, 801, building C3, Nanshan wisdom garden,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un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XI SO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01, 801, building C3, Nanshan wisdom garden,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un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