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042B - 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 - Google Patents

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2042B
TWI702042B TW105107147A TW105107147A TWI702042B TW I702042 B TWI702042 B TW I702042B TW 105107147 A TW105107147 A TW 105107147A TW 105107147 A TW105107147 A TW 105107147A TW I702042 B TWI702042 B TW I7020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outer cover
needle
medicine
medicin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9540A (zh
Inventor
西岡正樹
瀧口修
濱井克圭
增田哲也
井上富士夫
武田光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9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9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04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1406Septums, pierceable membr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1412Containers with closing means, e.g. caps
    • A61J1/1425Snap-fit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03Accessorie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means for transfer or mixing of fluids, e.g. for activating fluid flow, separating fluids, filtering fluid or venting
    • A61J1/2006Pierc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96Combination of a vial and a syringe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their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02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002Closures to be pierced by an extracting-device for the contents and fixed on the container by separate reta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8Arrangements of closures with protective outer cap-like covers or of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clos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03Accessorie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means for transfer or mixing of fluids, e.g. for activating fluid flow, separating fluids, filtering fluid or venting
    • A61J1/2006Piercing means
    • A61J1/201Piercing means having one piercing en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在使用具有針之注射器來吸引被氣密地保存於具有針可刺穿的蓋部之藥劑容器內的藥劑之際,用以防止藥劑漏洩至外部空間的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具備:可安裝於蓋部的周壁部藉以圍住在蓋部中針可刺入的刺入面、以及與周壁部的上部連續且為針可刺穿的頂面部;周壁部及頂面部係由彈性材料所形成;在周壁部為被安裝於蓋部的狀態下,在刺入面與頂面部之間形成閉鎖空間,而且構成為依照不使得刺入面露出於外部空間的方式而氣密地保存刺入面;頂面部為與刺入面成相對向並具備:針可刺入的中央部、以及被形成在中央部的周圍且其厚度為比該中央部還薄的外周部。

Description

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
本發明係關於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蓋外罩體之保存體、蓋外罩體之保存具、及蓋外罩體之裝設方法。
向來,在癌化學療法等所使用的具有細胞毒性之藥劑,對於處置它之醫療從業者所造成之健康損害一直是被視為問題來看待。其理由是因為:通常具有細胞毒性的藥劑雖然是在被封入藥劑容器內的狀態下流通,然而醫療從業者使用被設置於注射器上之針來刺穿該等之容器的蓋部,以便溶解、稀釋、混合容器內的藥劑,而且不得不取出;從而,在進行此類的作業時,藥劑透過在藥劑容器的蓋部中因注射器的針刺穿所形成的針穴而漏出、揮發,以致引起不少的曝露於藥劑之事件。
對於以上的問題應當加以處理。在專利文獻1(特開昭61-228865號公報)及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3/179596號)揭示了一種可按照在藥劑之吸取時包覆住藥劑容器之蓋部的方式安裝於該蓋部之蓋外罩體。專利文獻1之蓋外罩體係按照在注射器之針可刺入的蓋外罩體之頂面部與藥劑容器的蓋部之間確保具有一定的閉鎖空間的方式來構成。其結果,即便藥劑萬一透過在 藥劑容器的蓋部上所形成之針穴而漏出,所漏出的藥劑將被保存於上述閉鎖空間內,因而可抑制藥劑往外部空間之漏洩。
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揭示了一種具備有可安裝於藥劑容器的口部之帽(cap)狀的殼罩(housing)之蓋外罩體。蓋外罩體之殼罩係由硬質塑膠所形成,在其中央部形成有穿刺用孔。再者,其特徵在於:蓋外罩體具備用以塞住穿刺用孔的橡膠膜,該橡膠膜為在向著藥劑容器的橡膠栓側形成為凸型狀之點。並且,亦進一步記載著:藥劑容器的口部與蓋外罩體之間的內部空間、與外部較佳為透過過濾構件而連通。這是為了解除在注射器的針從橡膠膜拉拔出來時,由於注射器內外所產生的壓力差而致使內部空間變成正壓的情況。亦即,當內部空間成為正壓時,藥劑就會有漏洩之虞,因而藉由設置與外部連通的過濾構件來解除內部空間的正壓。
然而,即使是使用專利文獻1之蓋外罩體,依然還是會發生藥劑之漏洩。亦即,根據專利文獻1之蓋外罩體雖然可能將漏出的藥劑保存於上述閉鎖空間內,然而此時由於所漏出的藥劑而致使上述閉鎖空間內成為正壓;從而,保存於閉鎖空間內的藥劑將會透過在蓋外罩體上被形成的針穴,而時常引發從該閉鎖空間內更進一步地往外部空間漏出的許多事件。另外,在上述中雖然已針對具有細胞毒性的藥劑之處理情況進行了說明,然而不受限於此,即便是在具有臭氣性或刺激性之藥劑等曝露於外部而可能造成問題之其他的藥劑之處理情況,也是有可能會發生同樣的問題。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之蓋外罩體也會有以下所述 之類的問題。例如,在藥劑為高揮發性之物質的情況下,將會有通過上述的過濾件而氣化的藥劑漏洩到外部之虞。又,因為殼罩是由硬質塑膠所形成的緣故,所以將會有因藥劑容器的口部之尺寸而在蓋外罩體之間形成間隙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即便是在藥劑透過因注射器的針之刺入而在藥劑容器的蓋部所形成之針穴而從藥劑容器內漏出的情況下,亦能夠使藥劑不至於曝露到外部空間的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之保存體、蓋外罩體之保存具、及蓋外罩體之裝設方法。
本發明相關的第1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係一種在使用具有針的注射器,來吸引被氣密地保存在具有前述針可刺穿的蓋部之藥劑容器內的藥劑之際,用以防止前述藥劑漏洩至外部空間的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具備:能夠按照圍住在前述蓋部中前述針所刺入的刺入面的方式安裝於前述蓋部之周壁部;以及與前述周壁部的上部相連續,並為前述針可刺穿的頂面部;前述周壁部及前述頂面部係由彈性材料所形成;並構成為:在前述周壁部為安裝於前述蓋部的狀態下,前述刺入面與前述頂面部之間形成閉鎖空間,且前述刺入面不露出於外部空間的方式而氣密地保存前述刺入面;前述頂面部係具備:與前述刺入面相對向且為前述針可刺入的中央部、以及形成於前述中央部的周圍且厚度為比該中央部還薄的外周部。
根據該構成,在使用注射器來吸引藥劑容器內的藥劑之際,在藥劑容器之蓋部中注射器的針所刺入的刺入面為被蓋 外罩體依照使其不露出至外部空間的方式而氣密地保存著。並且,該刺入面在蓋外罩體的頂面部之間形成閉鎖空間並氣密地保存在蓋外罩體內。因此,當完成藥劑之吸引而從藥劑容器之蓋部拔出注射器的針之後,即使藥劑透過在藥劑容器之蓋部所形成的針穴而從藥劑容器內漏出的情況下,所漏出的藥劑也會被保存在閉鎖空間內。
又,由於該蓋外罩體的頂面部具備有:與前述刺入面相對向且為前述針可刺入的中央部、以及被形成在前述中央部的周圍且其厚度比該中央部還薄的外周部,所以能夠高度地保持因注射器的針而在中央部所形成的針穴之密閉度。其理由,推想如以下所述。亦即,當將蓋外罩體安裝於藥劑容器的蓋部時,由於蓋部使周壁部擴大,隨著形成作用在蓋外罩體的頂面部的徑方向外側之擴展力。因此,該力作用在頂面部,而使得針、與該所刺入的頂面部間之間隙的針穴、或者針拔出後的針穴擴展。相對地,在本發明中,由於在針所刺入之中央部的周圍上形成有厚度薄的外周部,所以作用於徑方向外側之力主要是作用在厚度薄而容易彈性變形之外周部,因而變成不會作用在中央部。其結果,就能夠防止上述之針穴的擴展,而且能夠提高並保持頂面部的針穴之密閉度。從而,即便是藥劑透過因注射器的針的刺入而在藥劑容器的蓋部形成之針穴,而從藥劑容器內往閉鎖空間漏出之情況下,亦能夠防止曝露至外部空間。並且,由於針穴的密閉度高,所以在拔出針之際,附著在針頭的藥劑亦可被幾乎完全擦除。從而,即便是此點,亦能夠提高防止曝露的效果。
在上述蓋外罩體中,為了在前述蓋部與前述頂面部 之間形成前述閉鎖空間,則可以更進一步地具備:用以限制前述蓋部往前述頂面部之接觸的限制構件。
根據該構成,不論蓋外罩體的藥劑容器之裝設方法為何,由於是按照藉由限制構件使得藥劑容器的蓋部不接觸頂面部的方式來構成,所以能夠在蓋部與頂面部之間確實地形成閉鎖空間。此種的限制構件之構成雖然是並未特別地限定,然而例如可以藉由以從頂面部的下表面、或周壁部的內周面起突出的複數個肋條來形成。此種的肋條的形狀雖然是並未特別地限定於柱形狀或平板形狀等,然而為了穩定地形成閉鎖空間,所以較合適者為形成與周壁部內面相連續的平板形狀。又,為了使裝設狀態穩定化,所以較佳為以預定間隔(例如,幾乎等間隔)沿著周壁部的周方向設置3~8個。
在上述蓋外罩體中,前述頂面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形成平坦面狀或曲面狀。接著,前述中央部可以是按照從前述頂面部的下表面起突出的方式來形成。在該情況下,在頂面部的下表面中,未向著刺入面突出的部分就成為厚度薄的外周部。藉此,不必在頂面部的上表面設置突起,因而能夠形成厚度大的中央部。
又,在上述任何的蓋外罩體中,為了藉由外周部而使作用在頂面部之徑方向外方的力集中,則例如可以將前述中央部之厚度相對於前述外周部的厚度之比設定為2~10。
外周部之具體的厚度雖然是根據蓋外罩體的大小及材料而定;然而可以是例如設定為0.5~3mm。當外周部的厚度過薄時,則恐怕會產生成形上之問題、強度低下之虞。另一方面, 過厚時,則恐怕作用在徑方向外側之力會有難以集中在外周部之虞。又,外周部的寬度較佳為0.3~3mm。這是因為:當寬度過窄時,作用在徑方向外側之力會有難以集中在外周部、成形困難之虞所致。另一方面,當寬度過大時,則恐怕會有將注射器的針誤刺入外周部、或頂面部的強度低下之虞。
上述任何的蓋外罩體較佳者是由蕭氏A硬度為15~50之彈性材料所形成。蕭氏A硬度可以是使用例如型式A硬度計(durometer)測定而得。當蕭氏A硬度過高或過低時,則恐怕會有藥劑容器的蓋部與蓋外罩體間之密閉度、上述之針穴的密閉度降低之虞。另外,構成蓋外罩體之具體的彈性材料,可以是使用例如異戊二烯橡膠、矽橡膠、熱可塑性彈性體等之特別於醫療領域廣泛使用之軟質彈性材料。藉此,以針就能夠刺穿,又,可藉由其彈性而將周壁部更為密合地裝設於藥劑容器的蓋部。
在上述任何的蓋外罩體中,可以在前述頂面部的上表面上形成凹部。藉此,就能夠得到以下之效果。即,在裝設蓋外罩體時,當將藥劑容器的蓋部按入蓋外罩體時,空氣會從蓋外罩體的周壁部與藥劑容器的蓋部之間隙被擠出,因而恐怕閉鎖空間會有變成過度的負壓之虞。雖然本發明相關之蓋外罩體的藥劑漏洩防止效果,即便在閉鎖空間是負壓、或即便萬一是多少有些正壓時皆幾乎不受影響,然而當變成過度負壓時,因壓力差致使噴出多量的藥劑容器內的藥劑至閉鎖空間,相反地卻會有發生漏洩之虞。因此,如上所述,當在頂面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時,由於在按入藥劑容器的蓋部時頂面部的凹部往上方膨出,所以因而能夠抑制空氣的洩漏、緩和閉鎖空間內變負壓的情況。凹部的 形狀並未特別加以限定,可以是頂面部之一部分為凹的形狀,也可以是頂面之大部分為形成曲面狀(例如,球面狀)之凹的形狀。另外,因蓋外罩體的裝設所引起之閉鎖空間的壓力,較佳者為例如-5kPa以上的負壓。另外,此處所言之-5kPa以上的負壓係表示-5~0kPa的負壓之意。
根據本發明,即使是在藥劑透過因注射器的針之刺入而在藥劑容器的蓋部形成的針穴,以致從藥劑容器內漏出之情況下,亦能夠使其不至於曝露到外部空間。
1:蓋外罩體
10:周壁部
10A:上部
10B:下部
12:留止部
16:肋條(限制構件)
17:凸部
2:藥劑容器
21:瓶本體
22:瓶栓(蓋部)
22a:瓶栓的上表面(刺入面)
23:鋁帽
211:肩部
212:頸部
213:法蘭部
214:法蘭部
3:注射器
31:注射筒
32:活塞
33:針
4:混合液容器
42:瓶栓
50:頂面部
51:中央部
51a:上表面
51b:下表面
52:外周部
500:薄膜罩板包裝
501:剝離膜
60:突出部
S1:閉鎖空間
D1、D2:高低差
L1、L2、L3:距離
F:力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相關的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固定於藥劑容器上的態樣之立體圖。
圖2係注射器的側面圖。
圖3係蓋外罩體(第1狀態)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4係在上下方向被分割成兩半的蓋外罩體(第1狀態)之立體圖。
圖5係變形後之蓋外罩體(第2狀態)的側方向剖面圖。
圖6係混合液容器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7係顯示注射器的針刺入蓋外罩體(第1狀態)及藥劑容器的樣態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8係從下方的開口側觀看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立體圖。
圖9係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第1狀態)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0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1A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1B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立體圖。
圖12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3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4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5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6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7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8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19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20係再一另外的變形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21係顯示將圖11之蓋外罩體保存於保存具的狀態下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22A係顯示實施例1相關的蓋外罩體之側方向剖面圖。
圖22B係顯示實施例1相關的蓋外罩體之立體剖面圖。
圖23係說明試驗1之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態樣》
以下,一邊參照圖面,一邊說明本發明相關的蓋外罩體之一實施形態。
<1.蓋外罩體的構成>
圖1係顯示將本實施形態相關的蓋外罩體1固定在藥劑容器2 之態樣的立體圖。蓋外罩體1為一種用以在使用注射器3(參照圖2)來吸引被氣密地保存在藥劑容器2內的藥劑之際,用來防止藥劑漏洩至外部空間的器具。蓋外罩體1在該吸引作業時係如圖1所示,依照覆蓋住藥劑容器2的瓶栓22(蓋部)的方式來安裝。接著,裝設在注射器3之針33係在刺穿用以覆蓋住藥劑容器2的瓶栓22之蓋外罩體1的頂面部50之後,繼續刺穿藥劑容器2的瓶栓22(參照圖7)。另外,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相關的蓋外罩體1係形成為:在覆蓋住藥劑容器2的瓶栓22之狀態下可以從外部視認瓶栓22之透明的形式。然而,並非限定於此,也可以是形成半透明、不透明的。
在本文中成為對象物之藥劑,雖然並未特別限定,然而例如可以是曝露於外部有可能會成為問題之藥劑。此類的藥劑,例如,具有細胞毒性之藥劑,當曝露時,對於處置它者(主要是醫療從業者。以下,稱為使用者。)將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由細胞毒性所引起的健康損害等之可能性的藥劑。此類的藥劑的例子,舉例來說,例如,抗惡性腫瘍劑、免疫抑制劑、抗病毒劑、抗生物質、放射性醫藥品等。又,曝露於外部有可能會成為問題的藥劑之其他例子,舉例來說,例如,具有臭氣性或刺激性之藥劑等。另外,藥劑除了液體以外,雖然也有粉末狀之物等,然而當吸引粉末狀的藥劑之際,在吸引之前先使用注射器3將混合液注入到藥劑容器2,藉由在藥劑容器2內以混合液來溶解藥劑。
以下,在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中,上下方向(縱方向)及橫方向係在蓋外罩體1安裝於藥劑容器2的狀態下,以蓋外罩 體1為上側、以藥劑容器2為下側之類的狀態當做基準來定義的,只要未特別說明,則與蓋外罩體1及藥劑容器2的使用狀態下之垂直方向無關。
首先,針對在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藥劑容器2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藥劑容器2是一般被稱為安瓶(vial)之物體;具有玻璃製的瓶本體21、以及用以閉鎖被形成在該瓶本體21的上部之開口的瓶栓22。瓶本體21典型上為透明或半透明。瓶本體21雖然全體是形成為約略圓柱形狀,然而該上部形成有隔著肩部211而直徑細小的頸部212。並且,在頸部212的上方形成有法蘭部213(參照圖3),瓶栓22可安裝於該法蘭部213。另外,如圖3所示,瓶栓22的外周部及法蘭部213可以說是全體形成為從頸部212往徑方向外方向突出之法蘭。從而,在以下將瓶栓22的外周部及法蘭部213合併稱為法蘭部214。
在瓶栓22中,塞住瓶本體21的上部開口之部分係藉由以橡膠、彈性體等之可彈性變形的材料來形成,因而可被注射器3的針33所刺穿。相反地,從該部分拔出注射器3的針33時,因針33的刺入所形成的針穴,由於其彈性而不是完全地幾乎瞬時地封閉。又,該可彈性變形的部分,以鋁帽23環繞封閉固定在法蘭部213;該鋁帽23為覆蓋住除了瓶栓22的上表面22A(刺入面)的中央部分以外之其他該可彈性變形的部分之全體。從而,在使用注射器3通入藥劑容器2內的情況下,針33就有必要從該上表面22A的圓形狀的中央部分刺入瓶栓22。
又,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注射器3為公知的一般形狀物;具有圓筒狀的注射筒(cylinder)31、以及在該 注射筒31內可移動的活塞(piston)32。在注射筒31的前端設有可供液體之吸引及排出的開口部;該開口部上裝設有針33。
接著,說明蓋外罩體1。本實施形態中之蓋外罩體1的全體係由異戊二烯橡膠、矽橡膠、熱可塑性的彈性體等之特別是在醫療領域廣泛使用的軟質彈性材料所形成;因而可被注射器3的針33所刺穿。又,蓋外罩體1,由於該彈性,因而對於藥劑容器2的瓶栓22而言可以自由地裝卸。所用的材料,較佳者是蕭氏A硬度(ASTM D2240)為15~50之物;更佳者是20~40之物。該蕭氏A硬度可以是使用例如型式A硬度計來測定而得。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之蓋外罩體1的全體,雖然是一體成型者,然而在其他的實施形態中,也可以是在各元件成形以後分別地將成形之元件予以結合而成之物。又,該成形方法也是可由熟悉此項技藝者依照射出成形等、蓋外罩體1的形狀等而適當地選擇。
圖3為蓋外罩體1的側方向剖面圖;圖4為用以說明在上下方向分割成兩半的蓋外罩體1之立體圖。在圖3及圖4中係顯示用以參考之在已裝設蓋外罩體1之狀態的藥劑容器2之上部。在後述之圖5、圖7、圖9~11、圖20、圖22~圖23也是同樣的。蓋外罩體1係如圖3及圖4所示,全體而言呈現底面側開口之圓形的杯狀;具有圓筒狀的周壁部10、以及與周壁部10的上部相連續之頂面部50。在周壁部10的下端係與掛設在藥劑容器2的法蘭部214之環狀的留止部12相連續。留止部12的縱剖面視形狀係如圖3所示,頂點向著徑方向內側之帶有圓味的三角形狀。留止部12係從周壁部10的內周面起突出到徑方向內側。又,周壁部10係由上下方向相連結的上部10A與下部10B所構成; 上部10A的外徑大,而下部10B的外徑小。再者,在上部10A設有如後述之肋條16。
如圖3及圖4所示,周壁部10的內徑為稍稍小於藥劑容器2的瓶栓22的外徑;又,留止部12的內徑為稍稍小於瓶栓22的外徑。因此,當將蓋外罩體1安裝於瓶栓22之際,由於蓋外罩體1係以周壁部10的下部及留止部12為中心而彈性變形,因而瓶栓22從留止部12側起往蓋外罩體1內插入。在那時候,由於周壁部10的內徑為稍稍小於藥劑容器2的瓶栓22的外徑,所以周壁部10就被往徑方向外側擠壓擴展,因而瓶栓22與周壁部10就成為密合狀態。
另外,在圖3及圖4中,雖然圖示了蓋外罩體1與法蘭部214重合之形態,然而在實際上蓋外罩體1為裝設於法蘭部214的狀態下,如上所述,周壁部10及留止部12係配合法蘭部214的外形而彈性變形。從而,周壁部10及留止部12沿著圓周方向並無間隙而與法蘭部214相密合。又,在那時,由於法蘭部214與頸部212間之高低差D1,留止部12就從下方支持法蘭部214。從而,在蓋外罩體1安裝於藥劑容器2之後,就可防止藥劑容器2無意識地從蓋外罩體1脫落之事件。
從而,該結果,瓶栓22之全體就被氣密地保存在蓋外罩體1內。這意謂著:在蓋外罩體1安裝於藥劑容器2的狀態下,在瓶栓22中注射器3的針33可刺入的上表面22A(刺入面)為被氣密地保存在蓋外罩體1內而不會露出到外部空間。又,如圖3所示,在從留止部12的上端起至頂面部50的下表面(更正確地係指如後述之中央部51的下表面)51B為止的距離L1為比 法蘭部21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還更足夠的長度。其結果,在蓋外罩體1為安裝於藥劑容器2的狀態下,瓶栓22的上表面22a為不與頂面部50的下表面51b接觸,而在瓶栓22的上表面22a與頂面部50之間形成閉鎖空間S1。因此,在注射器3的針33從瓶栓22被拔出以後,即使多少的藥劑透過瓶栓22所形成的針穴而從藥劑容器2內漏出,則所漏出之藥劑也會被封閉在閉鎖空間S1內。從而,就可抑制藥劑往外部空間漏洩。
另外,蓋外罩體1由於是由如上所述的軟質彈性材料所構成,所以即便是在以具有形狀及尺寸多少不同的瓶栓之藥劑容器為對象的情況下,亦能夠將瓶栓氣密地保存在蓋外罩體1內。
又,在周壁部10的內周面上以等間隔配置在周方向之複數根(在本實施形態中為4根)的肋條16(限制構件)為一體化形成的。各肋條16係形成為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狀,從周壁部10的內周面起往徑方向內方向突出。在該等之肋條16的下端的位置係上下方向對齊的,從肋條16的下端起到留止部12的上端為止的距離L2大概約與法蘭部21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等。從而,肋條16的下端起到頂面部50的下表面51B為止的距離L3就可確保足夠的長度。
從而,雖然從以上所述已然明白了,然而從周壁部10的下方往周壁部10內插入的瓶栓22不被肋條16妨礙,因而不會進入到比肋條16的下端位置還更上方。亦即,肋條16就可限制從周壁部10的下方往周壁部10內插入的瓶栓22而使之到達頂面部50的下表面51b為止,進而成功地擔任確保閉鎖空間S1之 機能。又,由於距離L2係構成為如上所述者,因而肋條16除了擔任該機能以外,亦擔任限制使得法蘭部214不能夠在閉鎖空間S1內上下方向移動,更進一步地擔任將蓋外罩體1固定於藥劑容器2的機能。又,法蘭部214的左右方向之移動亦可被周壁部10所限制。其結果,就可防止:在將蓋外罩體1裝設於藥劑容器2之後,因蓋外罩體1錯誤地脫落,而致使被封閉在閉鎖空間S1內的藥劑漏洩到外部空間之事件。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周壁部10的外周面雖然在上下方向具有高低差D2,然而在其他的實施形態中也可是沒有高低差的。
如圖3及圖4所示,頂面部50係具有圓板狀的中央部51、以及圍住該中央部51之環狀的外周部52。外周部52係與周壁部10的上部及中央部51的外周緣相連續。又,外周部52係向著中央部51傾斜;中央部51的上表面51a係位於比周壁部10的上部還更下方的位置。亦即,頂面部50係具有其中央部51為下側凹陷之形狀。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之外周部52的傾斜的態樣從縱剖面觀看時為直線狀。當使外周部52傾斜時,由於能夠使作用於徑方向外側的力不及於中央部,所以是相當合適的。又,51為了能夠確實地保持刺穿的針33且不發生液漏,所以中央部可以是具有某種程度的厚度,一般而言,較佳者為3~10mm左右;更佳者為3~6mm左右。
另一方面,外周部52的厚度可以是比中央部51還更薄,亦可以是比外周部52還更容易變形。具體而言,雖然是隨著構成蓋外罩體1的材料而定,然而外周部52的厚度較佳為0.5 ~3mm左右;更佳為1~3mm左右。這是因為:當外周部52的厚度過薄時,就恐怕會有發生成形上的問題、頂面部50的強度降低之虞。又,當外周部52過厚時,如後述之作用在徑方向外側的力就會變成難以集中在外周部52。更且,為了使外周部52的變形變成更容易,所以外周部52的寬度(徑方向的長度)較佳為0.3~3mm左右。這是因為:當外周部52的寬度過窄時,如後述之作用於徑方向外側的力就會變成難以集中在外周部,進而恐怕會有成形變困難之虞。又,當外周部52的寬度過大時,就恐怕會有針錯誤地刺入外周部52、強度降低之虞。外周部52的寬度較合適者為0.3~2mm左右。接著,為了使後述之作用於徑方向外側的力更集中於外周部52,則中央部51的厚度的相對於外周部52的厚度之比較佳者為2~10;更佳者為2~7。
又,如圖3及圖4所示,在頂面部50上形成有:從中央部51的上表面51A起突出的環狀突出部60。藉此,在頂面部50的上端形成有:以中央部51與環狀突出部60圍住的凹部53。此外,在蓋外罩體1為安裝於藥劑容器2的狀態下,該環狀突出部60、中央部51、以及藥劑容器2的瓶栓22大致上是同軸的。從而,使用者參考環狀突出部60,就能夠容易地將注射器3的針33刺入中央部51的約略中心處、以及能夠刺入藥劑容器2的瓶栓22的約略中心處。亦即,使用者能夠容易地將注射器3的針33對準蓋外罩體1及瓶栓22使其位置相合。另外,如圖3及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中之環狀突出部60的上端,在第1狀態中,周壁部10的上端與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是對齊的。從而,在其他的實施形態中,在第1狀態中,環狀突出部60可以是延伸到比周壁部 10的上端還更高的位置,也可以是只有延伸到還更低的位置為止。
<2.蓋外罩體的使用方法>
其次,說明使用蓋外罩體1之藥劑的吸引方法。在本文中係以在使用注射器3吸引藥劑之後,藉由將它注入保存有混合液的混合液容器4內,而調製成供患者投藥的混合藥液之情況為例來加以說明。首先,說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混合液容器4。
如圖6所示,混合液容器4係具有:塑膠製的瓶本體41、以及用以閉鎖在該瓶本體41的上部形成之開口的瓶栓42。瓶本體41雖然全體為形成約略橢圓柱形狀,然而與藥劑容器2同樣地,其上部隔著肩部411而形成有直徑小的頸部412。並且,在頸部412的上方形成有法蘭部(未圖示),瓶栓42可安裝於該法蘭部。另外,瓶栓42係按照塞住瓶本體41的開口之方式而藉由熔合而安裝於法蘭部。接著,在瓶栓42中,塞住瓶本體41的開口之部分係與藥劑容器2同樣地藉由橡膠、彈性體等的彈性材料而形成,因而能夠被注射器3的針33所刺穿。另外,混合液容器4不需要是瓶形態,當然也能夠使用袋型物。保存於該混合液容器4的混合液係生理食鹽水或林格氏液、蒸餾水等,或者用以稀釋、溶解藥劑的溶液。
使用者在調製混合藥液之際,準備注射器3、混合液容器4、適當個數的藥劑容器2、及與藥劑容器2同數量的蓋外罩體1。繼續,使用者如圖1所示地將蓋外罩體1安裝於各藥劑容器2。在那時候,瓶栓22為氣密地封入蓋外罩體1內,使得留止部 12確實地與法蘭部214接觸。藉此,瓶栓22被確實地固定在蓋外罩體1內。在那時候,當藥劑容器2的瓶栓22按入蓋外罩體1時,空氣從蓋外罩體1的周壁部10與瓶栓22之間隙被擠出,由於更進一步擠入瓶栓22時肋條16被擠壓,所以在那之後由於肋條16的復原而致使閉鎖空間S1擴張,因而恐怕閉鎖空間S1就會變成過度負壓之虞。雖然即便是在閉鎖空間S1變成負壓、或萬一多少有些正壓時,防止藥劑漏洩之效果幾乎不會受到影響,然而當變成過度負壓時,由於壓力差而致使藥劑容器2內的藥劑噴出多量到閉鎖空間,反而卻會有發生漏洩之虞。因而,閉鎖空間S1的壓力較佳為例如-5kPa以上的負壓。另外,所謂-5kPa以上的負壓為如前述係指-5~0kPa的負壓之意。
在以蓋外罩體1覆蓋各藥劑容器2的瓶栓22之後,使用注射器3而從各藥劑容器2吸引藥劑。具體而言,對於藥劑容器2及蓋外罩體1的各設定進行以下的操作。亦即,參考環狀突出部60,對準蓋外罩體1的頂面部50之中央部51的中心,以針33突刺中央部51。接著,當將針33更進一步地刺入時,針33會沿著藥劑容器2的瓶栓22之大概的中心軸(參照圖7)刺入。在那時候,按照使得容易以注射器3吸引藥劑之全量,且使藥劑貯留在瓶栓22側並使蓋外罩體1為藥劑容器2的垂直方向下側的方式,來調兩者的方向。如此,當針33從瓶栓22而進入藥劑容器2內並接觸藥劑時,拉引活塞32來吸引藥劑。在因吸引而致使藥劑容器2內成為減壓狀態之操作變困難的情況下,可以在吸引藥劑之前先將與藥劑吸引量約略同量的空氣吸引到注射器3內,一邊將該空氣與藥劑容器2內的藥劑進行置換,一邊藉由活塞運 動來吸引藥劑。
然後,當適當量的藥劑被吸引至注射筒31內時,從瓶栓22及蓋外罩體1拔出針33。在那時候,瓶栓22仍然是原來的蓋外罩體1所覆蓋住的狀態。因而,在那時候,即使拔取針33並且藥劑從藥劑容器2漏出時,該藥劑係被閉瑣於由蓋外罩體1所圍的閉鎖空間S1。又,當從蓋外罩體1拔取針33時,由於針33為一邊與蓋外罩體1摩擦一邊被拔出的緣故,所以附著於針33上之藥劑就容易貯留在閉鎖空間S1內。
又,藉由從蓋外罩體1的頂面部50之中央部51起往上方突出之環狀突出部60,使用者就不會碰觸到針33所刺入之中央部51。從而,從該觀點來看,使用者曝露於藥劑之可能性亦被減低了。
如此,在一次一次地從藥劑容器2吸引藥劑之後,使用者將注射器3的針33刺入混合液容器4的瓶栓42、並擠入活塞32。藉此,注射器3內的藥劑全部被混合液容器4內,因而藥劑與混合液就可被混合了。如此,就可調製成混合藥液。另外,在對於複數的藥劑容器2進行以上的藥劑的吸引的操作之情況下,注射器3也可以是使用相同之物,也可以在中途進行變更。
然後,使用者將裝入混合藥液的混合液容器4往患者之處運送,利用點滴等之方法而將混合液容器4內的混合藥液向患者投藥。又,在進行藥劑的吸引/混合之作業以後,使用者將注射器3、藥劑容器2及蓋外罩體1予以廢棄。在那時候,藥劑容器2不從蓋外罩體1被取下,而是在將瓶栓22保存於蓋外罩體1內的閉鎖空間S1內之狀態下與蓋外罩體1一起被拋棄。從而,就 能夠將具有因藥劑而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之蓋外罩體1及藥劑容器2予以安全地廢棄。
在以上的說明中,雖然已針對藥劑為液狀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然而在藥劑為粉末的情況下,則如以下方式來進行。首先,將注射器3的針33刺入混合液容器4而將混合液吸引至注射器3內。接著,在將注射器3的針33從混合液容器4拉拔之後,此次為將針33刺入蓋外罩體1內再更進一步地刺入藥劑容器2內。在該狀態下,按壓活塞32而將注射器3內的混合液注入藥劑容器2內。藉此,粉末的藥劑與混合液就被混合而調製成液狀的藥劑。然後,吸引該液狀藥劑而將藥劑保持於注射器3內。繼續,將注射器3的針33刺入混合液容器4的瓶栓42,並將注射器3內的藥劑注入混合液容器4內。對於其他的藥劑容器,也是同樣地在注入混合液而調製成液狀藥劑之後,再以注射器3吸引而與混合液混合,就可以如上述的方式來調製混合藥液。另外,注入藥劑容器2內之混合液,也可以不是從調製混合藥液用的混合液容器4吸引出之物質,亦能夠使用溶解或稀釋用之其他的混合液。
<3.特徵>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頂面部50具備有注射器3的針33可刺入的中央部51、以及被形成在該中央部51的周圍且為厚度薄的外周部52,所以能夠高度地保持因注射器3的針33而在中央部51所形成的針穴之密閉度。其理由推測為如以下所述者。亦即,當將蓋外罩體1安裝於藥劑容器2的瓶栓22時,由於周壁部10因瓶栓22而被往徑方向外側擠壓擴展,所以隨之引起 作用於蓋外罩體1的頂面部50上之往徑方向外側擴展的力(例如,圖7的箭頭F)。藉此,在頂面部50就會受到使得針33、與其所刺入的頂面部50之間隙的針穴、及針被拉出後之針穴擴展的力作用。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針所刺入的中央部51之周圍形成有厚度薄的外周部52的緣故,所以作用於徑方向外側的力F,主要是集中於容易彈性變形的外周部52,以致變成不會作用於中央部51。其結果,就可以防止針穴之擴展,並能夠高度地保持頂面部50的針穴的密閉度。從而,即使是在藥劑透過因注射器3的針33之刺入以致在藥劑容器2的瓶栓22形成的針穴,而從藥劑容器2內往閉鎖空間S1漏出之情況下,也能夠防止曝露到外部空間之事件。該點在針刺入時、以及針拔出以後之兩者皆可達到效果。並且,由於針穴的密閉度高,所以在拔取針33之際,附著於針頭的藥劑幾乎被完全地擦拭除去了。從而,即使是以該點來看亦能夠提高防止曝露之效果。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數個實施形態,然而本發明當然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而已,只要不脫離其意旨,則就有可能進行各種的變更。又,後述的變形例之要旨是能夠加以適當地組合的。
在周壁部10的內周面,例如,可以形成如圖8所示這類的凸部17(限制構件),來代替上述之肋條16。該凸部17係將肋條16的尺寸沿著周方向之寬度擴大而成者,至於上下方向的尺寸則可以是與肋條16相同的。又,此類的凸部可以是在圓周方 向非連續的構成,也可以是在圓周方向全體擴展連續地形成。並且,凸部不需要在上下方向延伸至頂面部50的下表面51b;也可以是例如點狀的凸部。又,也可以是在周壁部10的內周面上不設置:用以限制藥劑容器2的瓶栓22進入周壁部10內之類的凸部(包括肋條16)之構成。另外,也不一定需要有肋條16或凸部17。此點在後述之變形例中也是同樣的。
外周部52的構成不限定於上述者,至少外周部52的厚度可以是小於中央部51的厚度。例如,在初期狀態下,可以是比上述實施形態進一步地從周壁部10的上部起還更往下方延伸。又,在那時候,例如,如圖9所示,在初期狀態下,外周部52可以是頂面部50的中央部51的下表面51b與瓶栓22的上表面22a為相接觸之構成。在該情況下,於拔取注射器3的針33之時,由於中央部51被往上方拉持,因而該接觸狀態被解除,所以就能夠將藥劑封閉於閉鎖空間S1內。
蓋外罩體1的頂面部50也可以是與刺入面間之距離可改變之可彈性變形的構成;但不限定於此態樣而已。例如,如圖10所示,在初期狀態下,外周部52可以是往橫方向延伸,而中央部51為相對於周壁部10不凹陷的構成。
又,如圖11所示,可以是形成平坦狀之頂面部50。在該情況下,中央部51與外周部52的上表面係為同一平面;由於外周部52為厚度薄的,所以中央部51就成為向藥劑容器2的瓶栓22側突出的形態。因此,為了使注射器3的針33能夠確實地插入中央部51,較佳為能夠從外部容易地觀看辨識中央部51。為此,例如,可以如圖12所示這樣地在中央部51的上表面沿著 其周緣形成環狀的凸部501。又,也可以是如圖13所示這樣地構成從頂面部50起只在中央部51往上方突出之類的形態。或者,也可以如圖14所示這樣地依照中央部為從頂面部起往下方凹陷的方式,在比頂面部的外周緣還更下方形成中央部及外周部。另外,在以上的例子中,雖然外周部為以從中央部起往徑方向外側水平延伸的方式被形成,然而,例如,也可以是如圖15所示這樣地從中央部的周緣起向上方延伸的方式來形成外周部,也可以使外周部的端部與頂面部的外周緣相連結的方式來形成。
又,也可以如圖16所示這樣地在頂面部50的上表面形成凹部502。該凹部502從剖面觀看時係成為彎曲的形狀,因而頂面部50就變成容易向上方凸出。所以,就能夠得到以下的效果。即,如上所述,當將藥劑容器的瓶栓22相對於蓋外罩體按壓入時,則空氣從蓋外罩體1的周壁部10與瓶栓22之間隙被擠出,而恐怕會有使得閉鎖空間S1形成過度的負壓之虞。因而,如上所述,當在頂面部50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502時,由於在按壓入瓶栓22的時候凹部502往上方膨出的緣故,從而就能夠抑制空氣的洩漏且能夠緩和閉鎖空間S1內成為負壓的情況。
又,當在蓋外罩體1形成有肋條16時,由於在按壓入瓶栓22時肋條16會被擠壓的緣故,所以因隨後肋條16的回復原狀而使得閉鎖空間S1擴張。從而,當如上所述這樣地形成凹部502時,由於凹部502之膨出所引起的復原,所以就可以緩和此類的閉鎖空間S1之擴張。其結果,就能夠防止閉鎖空間S1變成過度的負壓之情況。如以上所述,為了使閉鎖空間S1的壓力不成為過度的負壓,則較佳為例如以上所述之成為-5kPa以上的負壓。
如圖17及圖18所示,外周部52可以是從縱剖面觀看時為具有鋸齒(zigzag)形狀。在圖17中係顯示外周部52為形成階梯狀的例子。在圖18中係顯示外周部52為形成蛇腹狀的例子;在該情況下,頂面部50變成容易往上方撓曲變形。即便是在此類的形態下,既然外周部52為比中央部51厚度還薄,則就能夠得到上述之效果。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也可以在頂面部50的下表面51B形成例如圖19所示之類的凸部18(限制構件)來取代肋條16。在該情況下,由於該凸部18的存在,因而在頂面部50的下表面51b與瓶栓22的上表面22a之間就可確實地保持與凸部18的高度對應之一定的距離,進而可確保用以封入藥劑之閉鎖空間S1。另外,可以是依照使得肋條16的下端與凸部18的下端之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的方式來構成,並且也可以同時地設置肋條16及凸部18。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蓋外罩體1係構成為:氣密地覆蓋住藥劑容器2的法蘭部214之全體。然而,在瓶栓22中,只要是氣密地覆蓋住被針33所刺穿的部分(上表面22a的中央部分)即可,也不一定要氣密地覆蓋住法蘭部214之全體;例如,可以將蓋外罩體形成如圖20所示這樣的構成。在從蓋外罩體1省略留止部12這樣的該例子中,因為周壁部10的內周面是與法蘭部214的外周面確實地密合,所以蓋外罩體1相對於藥劑容器2而言就成為固定了。
本發明的蓋外罩體1可以是無菌包裝於例如在上部開口的法蘭裝設有剝離膜501的薄膜罩板包裝(Blister Pack)(保存 具)500內。在此之際,例如,如圖21所示,將蓋外罩體1事先以頂面部50向下方式保存,當在使用時將薄膜罩板包裝500的剝離膜501予以剝除時,蓋外罩體1的留止部12側則為朝向上方的狀態而露出蓋外罩體1。相對於此,藉由插入藥劑容器2的瓶栓22,就能夠不以手直接觸蓋外罩體1的方式來進行裝設。
本發明的蓋外罩體也可以視需要而對於內面進行撥水加工。其手段只要是不影響到所採取的藥劑、不降低蓋外罩體的密閉性皆可,並未特別加以限定。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並未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而已。在以下之中,製作實施例及比較例相關的蓋外罩體,進行3個試驗。
1.實施例
實施例相關的蓋外罩體係具有與如上述的圖11所示之蓋外罩體1相同的構成,並使用具有如圖22所示的尺寸之物。各尺寸之具體的數值為如以下所示者。
‧中央部的外徑A:9mm
‧中央部的厚度B:5mm
‧外周部的寬度C:0.5mm
‧外周部的厚度D:2mm
‧肋條的寬度E:3.5mm
‧肋條的高度F:8.5mm
‧肋條的厚度G:5mm
‧周壁部的內徑H(初始狀態):19mm
‧瓶栓的外徑I:21mm
該蓋外罩體係使用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為主成分之熱可塑性彈性體(蕭氏A硬度:35),藉由射出成形所製造而成的。然後,將該蓋外罩體如圖21所示那樣地保存於保存具中,並以剝離膜密封開口。
2.比較例
除了不設置外周部以外,皆藉由射出成形來製造與實施例相同之形態的比較例。即,由於是不設置外周部,所以比較例之中央部的側面全體為與頂面部的外周緣相連結。接著,如圖21所示,與實施例同樣地保存於保存具中並以剝離膜密封開口。
3.試驗1
對於如圖21的狀態之某一實施例,剝除剝離膜並按入藥劑容器的蓋部(外徑21mm)。藉此,將藥劑容器的瓶栓裝設於實施例相關的蓋外罩體。此時的閉鎖空間的壓力為約-1kPa。其次,以18號(gage)的注射針(針頭:短斜角)貫穿已裝設蓋外罩體的中央部之後,以如下之作法測定拉拔、針刺痕跡的耐壓力。即,如圖23所示,以束緊帶綁住蓋外罩體的下部,在以裝有空氣的注射器之針與壓力計的針刺穿周壁部的狀態下,將藥劑容器與蓋外罩體沈入水中。然後,從注射器將空氣加壓送入閉鎖空間,以壓力計測定從被針所刺的痕跡(針穴)開始冒出氣泡時之壓力。其結果,即使是加壓到壓力計的測定上限之100kPa時也仍然未有氣泡冒出 來。
另一方面,對於比較例也進行同樣的試驗時,結果在加壓至21.7kPa(平均;n=3)的狀態時,開始有氣泡向外漏出來。
4.試驗2
對於上述實施例相關的蓋外罩體,進行以下的實驗。即,首先,準備裝有5ml的紅色水之容積為10ml的藥劑容器,將蓋外罩體裝設在該瓶栓上。其次,將18號注射針(針頭:短斜角)設置於10ml的注射器上,注入3ml的空氣。繼續在藥劑容器為正立的狀態下以注射器的針依照該順序穿刺蓋外罩體及瓶栓。接著,在該狀態下,使藥劑容器成為倒立,藉由泵送作業將注射器內3ml的空氣移入藥劑容器內,並且將3ml之藥劑容器內的紅色水抽取至注射器內。然後,將注射器的柱塞按壓入1ml的份量,利用壓力差直到使柱塞回到原處為止,等待約10秒鐘。柱塞由於摩擦的緣故完全無法返回,藥劑容器內係多少為正壓狀態,而且成為存有殘留液體的狀態。接著,在該狀態下,在藥劑容器為倒立時拔出針,以目視觀察在那時候有無液滴往蓋外罩體外落下之情況。又,使用濾紙按抵蓋外罩體表面,藉以判別有無液體附著、濾紙有無濡溼的情況。進行該實驗歷30次的結果,未見發生液滴落下的情況(發生率:0%)、而僅見到蓋外罩體表面有液體附著的情況有2例(發生率:7%)。
另一方面,對於比較例也進行同樣之試驗的結果, 有液滴落下者在40例中見到1例(發生率:2.5%)而蓋外罩體表面有液體附著者在40例中見到26例(發生率:65%)。
5.試驗3
將3mL的紅色水裝入取下橡膠栓的容量為10ml的藥劑容器中,並裝設上述實施例的蓋外罩體。其次,以無針穴的18號注射針(針頭:短斜角)之注射針刺穿蓋外罩體,更進一步地藉由注射器從蓋外罩體的周壁部將空氣送入閉鎖空間,並加壓至30kPa為止。然後,在使藥劑容器成為倒立狀態下,拉拔出注射針,以微注射器吸引附著於蓋外罩體的表面的液體並進行測定(n=3)。另外,在拉拔注射針之際,事先在蓋外罩體的下方放置承接盤,在液滴落下到承接盤的情況也一併吸引並測定。其結果,在裝設有實施例的蓋外罩體的情況,液體的附著量任一者皆在1μL以下。另一方面,使用比較例的蓋外罩體進行同樣之試驗的結果,在3次中有2次為121μL及190μL,其餘的1次則有約莫1.5mL的液體從針穴噴出來。
6.結語
從以上的試驗之結果來看,可以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相關的蓋外罩體具有高的針穴之密閉率。亦即,可以明白:在將注射器的針刺入蓋外罩體時以及將針拉拔出以後之兩者的針穴之密閉率皆是高的;與比較例相比較之下,幾乎沒有液體從針穴漏出之情況。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 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蓋外罩體
10:周壁部
2:藥劑容器
21:瓶本體
22:瓶栓(蓋部)
22a:瓶栓的上表面(刺入面)
23:鋁帽
50:頂面部
211:肩部
212:頸部

Claims (13)

  1. 一種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為在使用具有針之注射器來吸引被氣密地保存在具有前述針可刺穿的蓋部之藥劑容器內的藥劑之際,用以防止前述藥劑漏洩到外部空間之藥劑容器的蓋外罩體,並在前述蓋部中具備:周壁部,其能夠按照包圍前述針可刺入之刺入面的方式安裝於前述蓋部;頂面部,其為接續於前述周壁部之上部、且為前述針可刺穿;前述周壁部及前述頂面部係藉由彈性材料一體化形成,並按照使得:在前述周壁部被安裝於前述蓋部的狀態下,在前述刺入面與前述頂面部之間形成閉鎖空間、且前述刺入面不露出於外部空間的方式,而構成為氣密地保存前述刺入面;前述頂面部係具備:與前述刺入面相對向、且前述針可刺入的中央部;以及被形成於前述中央部的周圍、且厚度為比該中央部還薄的外周部,當前述周壁部安裝到前述蓋部時,作用於徑方向外側之力主要是作用在前述外周部上,不會作用在前述中心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係更進一步地具備:用於限制前述蓋部往前述頂面部接觸之限制構件,藉以在前述蓋部與前述頂面部之間形成前述閉鎖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限制構件係以自前述頂面部或周壁部突出之複數的肋條來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複數的肋條係沿著前述周壁部的周方向隔著預定間隔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頂面部的上表面係形成為平坦面狀或曲面狀;前述中央部係形成為自前述頂面部的下表面起突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中央部的厚度之相對於前述外周部的厚度之比為2~1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外周部的厚度為0.5~3mm,寬度為0.3~3m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彈性材料的蕭氏A硬度為15~5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頂面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凹部係形成為曲面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在前述周壁部為被安裝於藥劑容器之蓋部的狀態下,前述閉鎖空間係成為-5kPa以上的負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外周部係向前述中央部傾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其中前述上部係更進一步地具備用以限制前述蓋部往前述頂面部接觸的限制構件,藉以在前述蓋部與前述頂面部之間形成前述閉鎖空間。
TW105107147A 2015-04-30 2016-03-09 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 TWI702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2898 2015-04-30
JP2015092898 2015-04-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9540A TW201639540A (zh) 2016-11-16
TWI702042B true TWI702042B (zh) 2020-08-21

Family

ID=5719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147A TWI702042B (zh) 2015-04-30 2016-03-09 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9626B2 (zh)
EP (1) EP3275418B1 (zh)
JP (1) JP6139046B2 (zh)
KR (1) KR101889340B1 (zh)
CN (1) CN107613939B (zh)
AU (1) AU2016253796B2 (zh)
CA (1) CA2984209C (zh)
RU (1) RU2673544C1 (zh)
TW (1) TWI702042B (zh)
WO (1) WO2016174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1542B (en) * 2017-03-17 2019-03-20 Rabmed As Ampoule closure
WO2019189457A1 (ja) * 2018-03-28 2019-10-03 株式会社Cmc医薬 2成分混合型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キット
US11793987B1 (en) 2018-07-02 2023-10-24 Patrick Vitello Flex tec closure assembly for a medical dispenser
US11857751B1 (en) 2018-07-02 2024-01-02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dustries Inc. Assembly for a medical connector
US11779520B1 (en) 2018-07-02 2023-10-10 Patrick Vitello Closure for a medical dispenser including a one-piece tip cap
US11690994B1 (en) 2018-07-13 2023-07-04 Robert Banik Modular medical connector
US11911339B1 (en) 2019-08-15 2024-02-27 Peter Lehel Universal additive port cap
US11697527B1 (en) 2019-09-11 2023-07-11 Logan Hendren Tamper evident closure assembly
US11904149B1 (en) 2020-02-18 2024-02-20 Jonathan Vitello Oral tamper evident closure with retained indicator
CA200230S (en) * 2020-07-01 2022-12-07 Otsuka Pharma Factory Inc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device
USD973199S1 (en) * 2020-07-01 2022-12-20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device
RU203827U1 (ru) * 2020-12-23 2021-04-22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Химико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ий Концерн "Медполимер" Укупорочная пробка для медицинского флакона
US11872187B1 (en) * 2020-12-28 2024-01-16 Jonathan Vitello Tamper evident seal for a vial cover
WO2023012721A1 (en) * 2021-08-05 2023-02-09 Dirty Labs Inc. Laundry product dispensing system
WO2023144800A1 (en) * 2022-01-31 2023-08-03 Metalco S.R.L. Closing element for pharmaceutical container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ch closing el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1797A2 (en) * 1984-04-16 1985-11-21 Rudolph J. Kopfer Anti-aerosoling drug reconstitution device
US4582207A (en) * 1985-04-02 1986-04-15 Bristol-Myers Company Safety reservoir snap on overcap for parenteral drug container
WO2010113823A1 (ja) * 2009-03-30 2010-10-07 学校法人近畿大学 容器の栓体
CN103796624A (zh) * 2011-09-07 2014-05-14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用容器和医疗用容器的制造方法
EP2856999A1 (en) * 2012-05-31 2015-04-08 Kinki University Exposure-preventing ca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1689A (en) * 1955-07-06 1959-06-23 Gutmann & Co Ferd Closures for packages of biological products
CH501528A (de) * 1969-01-11 1971-01-15 Wimmer Pharma Gummi Gmbh Durchstechbarer Verschlusskörper für Medikamentenflaschen
JPS6248349U (zh) * 1985-09-10 1987-03-25
JPH0226507Y2 (zh) * 1986-03-31 1990-07-19
US4815619A (en) * 1987-07-13 1989-03-28 Turner Thomas R Medicament vial safety cap
KR0135169Y1 (ko) * 1996-02-05 1999-03-20 이용학 주사제용 합성수지팩의 밀봉캡
US20060253103A1 (en) * 2005-05-09 2006-11-09 Utterberg David S Removable cap needle access site
JP5314762B2 (ja) * 2008-09-12 2013-10-16 ネステク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容器用の閉塞体
DE102008053299A1 (de) * 2008-10-27 2010-04-29 Muhr & Söhne GmbH + Co. KG Verschließbarer Behälter für chemische Füllgüter
CN104884026B (zh) * 2012-12-28 2018-04-24 株式会社Jms 小瓶护罩
JP2014161473A (ja) * 2013-02-25 2014-09-08 Jms Co Ltd バイアルシールド
JP5542987B2 (ja) 2013-03-08 2014-07-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1797A2 (en) * 1984-04-16 1985-11-21 Rudolph J. Kopfer Anti-aerosoling drug reconstitution device
US4582207A (en) * 1985-04-02 1986-04-15 Bristol-Myers Company Safety reservoir snap on overcap for parenteral drug container
WO2010113823A1 (ja) * 2009-03-30 2010-10-07 学校法人近畿大学 容器の栓体
CN103796624A (zh) * 2011-09-07 2014-05-14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用容器和医疗用容器的制造方法
EP2856999A1 (en) * 2012-05-31 2015-04-08 Kinki University Exposure-preventing ca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84209A1 (en) 2016-11-03
RU2673544C1 (ru) 2018-11-28
US10159626B2 (en) 2018-12-25
EP3275418A4 (en) 2018-04-11
EP3275418A1 (en) 2018-01-31
CN107613939B (zh) 2019-06-11
KR20170135887A (ko) 2017-12-08
TW201639540A (zh) 2016-11-16
EP3275418B1 (en) 2020-06-17
JPWO2016174925A1 (ja) 2017-08-03
WO2016174925A1 (ja) 2016-11-03
AU2016253796B2 (en) 2018-05-17
CN107613939A (zh) 2018-01-19
US20180147115A1 (en) 2018-05-31
JP6139046B2 (ja) 2017-05-31
KR101889340B1 (ko) 2018-08-17
AU2016253796A1 (en) 2017-11-09
CA2984209C (en) 201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2042B (zh) 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
JP6174576B2 (ja) 曝露防止用キャップ
JP5956681B2 (ja) 保護キャップ
JP6007183B2 (ja) 医療用容器
WO2014069150A1 (ja) 薬剤容器収容装置、薬剤容器収容システム、及び薬剤の吸引方法
KR100198363B1 (ko) 약제용기
KR20160061334A (ko) 의료 용기와의 커플링을 위한 어댑터 및 블리스터를 포함하는 조립체
JP6216037B2 (ja) 貯蔵又は点滴容器
JP3811005B2 (ja) 医療用容器
JP2012125436A (ja) バイアル
US20190021946A1 (en) Rubber stopper for drug container, drug-accommodating drug container, and drug container set
JP2014161473A (ja) バイアルシールド
JP2012029918A (ja) ガスケット、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及び打栓方法
JP2001187112A (ja) 開封アダプタ付き液体容器
JP6108359B2 (ja) バイアル
US20150272829A1 (en) Reconstitution device with tip cap
JP6318691B2 (ja) 医療用栓体
JP2019103558A (ja) 導入針接続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