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967B - 稻穀脫殼裝置 - Google Patents

稻穀脫殼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967B
TWI693967B TW105113107A TW105113107A TWI693967B TW I693967 B TWI693967 B TW I693967B TW 105113107 A TW105113107 A TW 105113107A TW 105113107 A TW105113107 A TW 105113107A TW I693967 B TWI693967 B TW I6939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shelling
impeller
hulling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2954A (zh
Inventor
坂上智昭
中澤康裕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久保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久保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久保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2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2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96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BPREPARING GRAIN FOR MILLING; REFINING GRANULAR FRUIT TO COMMERCIAL PRODUCTS BY WORKING THE SURFACE
    • B02B3/00Hulling; Husking; Decorticating; Polishing; Removing the awns; Degerming
    • B02B3/08Hulling; Husking; Decorticating; Polishing; Removing the awns; Degerming by means of beaters or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BPREPARING GRAIN FOR MILLING; REFINING GRANULAR FRUIT TO COMMERCIAL PRODUCTS BY WORKING THE SURFACE
    • B02B3/00Hulling; Husking; Decorticating; Polishing; Removing the awns; Deger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BPREPARING GRAIN FOR MILLING; REFINING GRANULAR FRUIT TO COMMERCIAL PRODUCTS BY WORKING THE SURFACE
    • B02B5/00Grain treat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BPREPARING GRAIN FOR MILLING; REFINING GRANULAR FRUIT TO COMMERCIAL PRODUCTS BY WORKING THE SURFACE
    • B02B7/00Auxiliar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BPREPARING GRAIN FOR MILLING; REFINING GRANULAR FRUIT TO COMMERCIAL PRODUCTS BY WORKING THE SURFACE
    • B02B7/00Auxiliary devices
    • B02B7/02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And Processing Of Grai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謀求葉輪式稻穀脫殼裝置的脫殼率的提高。前述稻穀脫殼裝置具備:稻穀供給部(7),係將從外部運入的稻穀向徑向外方排出;以及葉輪部(6),係沿著稻穀供給部(7)的外周設置,並且藉由旋轉將從稻穀供給部(7)排出的稻穀向徑向外方引導,葉輪部(6)具備:多個葉片體(14),係朝向徑向外方側呈放射狀延伸;以及多個內側脫殼部(21),係位於多個葉片體(14)各自的徑向外方側部位,接收稻穀並藉由碰撞進行脫殼,前述稻穀脫殼裝置還具備:外側脫殼部(9),係設置成包圍葉輪部(6)的外周,接收由葉輪部(6)投擲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

Description

稻穀脫殼裝置
本發明涉及葉輪式稻穀脫殼裝置。
葉輪式稻穀脫殼裝置的葉輪部的周圍被外殼覆蓋,並設置有例如由氨基甲酸乙酯等軟質材料構成的脫殼用襯圈,以包圍外殼上的葉輪部的外周,使由葉輪部引導的稻穀與襯圈碰撞,從而藉由襯圈進行將稻穀分離成稻穀殼和糙米的脫殼處理。即構成為:藉由葉輪部旋轉,從而由葉片體承接稻穀並藉由離心力朝向徑向外方引導,並從葉片體的徑向外端部向外方投擲,使其與襯圈碰撞,藉由該撞擊進行脫殼處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在上述現有技術方案中,當稻穀被從葉片體的徑向外端部向外方投擲時,由於稻穀的外形形狀為細長狀且長尺寸方向兩側端部為前端變細形,因此,由於稻穀對葉片體的徑向外端部的撞擊情況的不同,可能會有拋出方向發生變化或拋出速度發生變動之虞。其結果,有時會發生襯圈碰撞時的速度、角度偏離適於脫殼之狀態的情況,此時有 可能無法良好地進行脫殼。亦即,由於稻穀的拋出方向、拋出速度的偏差變大,可能導致脫殼率降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公報“特開2003-19440號”
因此,期望實現葉輪式稻穀脫殼裝置的脫殼率的提高。
本發明的稻穀脫殼裝置的特徵構成在於,具備:稻穀供給部,將從外部運入的稻穀向徑向外方排出;以及葉輪部,沿著前述稻穀供給部的外周設置以接收從前述稻穀供給部排出的稻穀,並且繞著位於前述稻穀供給部的中心的旋轉軸心旋轉,將從前述稻穀供給部排出的稻穀向徑向外方引導,前述葉輪部具備:多個葉片體,係從徑向內方側朝向徑向外方側呈放射狀延伸;以及多個內側脫殼部,係位於前述多個葉片體各自的徑向外方側部位,接收由前述葉片體引導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 前述稻穀脫殼裝置還具備:外側脫殼部,係以包圍前述葉輪部的外周的方式設置,接收由前述葉輪部投擲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
根據本發明,葉輪部一邊藉由多個葉片體對由稻穀供給部供給的稻穀進行滑動引導,一邊藉由伴隨旋轉的離心力向徑向外方引導。由葉片體引導的稻穀與設置於葉片體的徑向外方側部位的內側脫殼部碰撞,從而進行脫殼處理。
由於內側脫殼部設置於葉輪部並與葉片體一體旋轉,因此當旋轉速度穩定時,由葉片體引導的稻穀與內側脫殼部碰撞時的速度、角度不會大幅變動,呈穩定之偏差小的狀態。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因稻穀與脫殼部碰撞時的速度、角度的偏差大小所引起之脫殼率的降低,從而能夠提高脫殼率。
由葉片體引導的稻穀藉由內側脫殼部接受脫殼作用後,藉由離心力被朝向徑向外方投擲,與外側脫殼部碰撞並再次接受脫殼作用。能夠使未被內側脫殼部脫殼的稻穀與外側脫殼部碰撞並脫殼。如此,藉由內側脫殼部以及外側脫殼部來接受兩次脫殼作用,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脫殼率。
因此,根據本案發明,能藉由葉輪式稻穀脫殼裝置實現脫殼率的提高。
本發明較佳為:前述內側脫殼部具備與前述葉片體的滑動引導面交叉的碰撞面,在前述葉片體的滑動引導面與 前述碰撞面之間形成有姿勢變更面,前述姿勢變更面以越往徑向外方側越位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傾斜或彎曲。
根據本結構,一邊藉由葉片體的滑動引導面進行滑動引導一邊藉由離心力引導至徑向外方的稻穀,係藉由姿勢變更面以越向徑向外方側移動越朝向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進行姿勢變更後,碰撞於與滑動引導面交叉的碰撞面,從而進行脫殼處理。
再者,稻穀為在胚芽所在的前端變細形的一端部部位與位於其相反側的前端變細形的另一端側部位之間具備中間隆起狀的軀幹部的細長狀。並且,前述一端部部位具有比除其以外的部位更硬且難以破碎的性質。
當葉片體採用了例如僅藉由平坦的滑動引導面引導稻穀並與內側脫殼部碰撞之結構的情況下,當稻穀在長尺寸方向沿著滑動引導方向的狀態下被引導時,有時以前述一端部部位為前頭的狀態與內側脫殼部碰撞。當這樣的碰撞反復進行時,由於稻穀之較硬的部位發生碰撞,因此可能導致內側脫殼部在短期的使用中磨損很大。
根據本結構,即使在以前述一端部部位為前頭的狀態藉由滑動引導面引導的情況下,由於稻穀係一邊藉由姿勢變更面以越向徑向外方側移動越朝向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來進行朝向的變更而一邊被引導,因此稻穀的軀幹部與碰撞面碰撞。其結果是,易於避免稻穀之較硬的部位與內側脫殼部發生碰撞。
因此,能夠避免稻穀的較硬的部位與內側脫殼部進行 反復碰撞而導致其在短期的使用中磨損很大,從而能夠長期維持良好的使用狀態。
本發明較佳為:在前述內側脫殼部設置有投擲作用面,前述投擲作用面以越往徑向外方側越位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傾斜,將與前述碰撞面碰撞後的處理物朝向前述外側脫殼部投擲,將前述投擲作用面之相對於前述滑動引導面的傾斜角設定為比前述碰撞面之相對於前述滑動引導面的傾斜角還大。
根據本結構,由葉片體引導的稻穀係與內側脫殼部的碰撞面碰撞從而接受脫殼作用,該處理物被以投擲作用面朝向外側脫殼部投擲。由於投擲作用面之相對於滑動引導面的傾斜角比碰撞面之相對於滑動引導面的傾斜角還大,因此處理物被以盡可能接近外側脫殼部之切線方向的角度朝向外側脫殼部拋出。
其結果,在被拋出並與外側脫殼部發生碰撞時,撞擊力變低,易於避免碰撞時糙米、稻穀受到損傷的情況,例如糙米、稻穀碎裂或胚芽部分脫落變成脫芽狀態的情況等。而且,當稻穀被外側脫殼部彈回時,稻穀不會猛烈地彈回,再次與內側脫殼部猛烈地碰撞而導致稻穀受到損傷的可能性小。
本發明較佳為:前述內側脫殼部的前述旋轉方向下游側端部位於比與前述內側脫殼部的前述旋轉方向下游側鄰接的前述葉片體的前述旋轉方向上游側端部更靠近前述旋轉方向下游側的位置。
根據本結構,內側脫殼部與鄰接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葉片體在旋轉方向(周向)上重疊。能夠防止與外側脫殼部碰撞後彈回的稻穀從內側脫殼部與鄰接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葉片體之間的間隙進入。其結果,易於避免稻穀從間隙進入並與由葉片體引導滑動的稻穀相互干擾而導致不能適當地進行脫殼處理等不利情況。
本發明較佳為:在前述內側脫殼部的徑向外端部形成有引導面,前述引導面設定為與前述外側脫殼部的內周面大致平行。
根據本結構,與外側脫殼部碰撞後彈回的稻穀即使有時會與內側脫殼部的徑向外端部碰撞,由於形成有設定為與外側脫殼部的內周面大致平行的引導面,因此,此時受到強烈的撞擊導致稻穀損傷的可能性也很小。
本發明較佳為:在前述內側脫殼部的徑向外端部形成有突起,前述突起朝向徑向外方凸出,並且沿前述旋轉軸心方向伸長。
根據本結構,當內側脫殼部伴隨葉輪部旋轉而旋轉時,在內側脫殼部接受脫殼作用的稻穀被投擲往內側脫殼部的稻穀通過部位與外側脫殼部之間的稻穀通過區域時,由於藉由與內側脫殼部一體旋轉的突起,將被投擲來並從稻穀通過區域通過的稻穀予以推回,因此易於避免稻穀彼此干擾而導致不能適當地進行脫殼處理的不利情況。
在葉輪式稻穀脫殼機中,從前述稻穀通過區域通過的多數稻穀係存在有容易以偏向葉輪部的旋轉軸心方向中央 側的狀態聚集的傾向。但是,根據本結構,係藉由沿旋轉軸心方向伸長的突起旋轉從而產生風,對通過稻穀通過區域的多數稻穀起到送風作用,能夠消除稻穀的分佈不均使其均勻分佈於旋轉軸心方向。其結果,能夠抑制外側脫殼部的磨損不均。
6‧‧‧葉輪部
9‧‧‧外側脫殼部
14‧‧‧葉片體
16‧‧‧滑動引導面
20‧‧‧碰撞面
21‧‧‧內側引導面
26‧‧‧姿勢變更面
28‧‧‧投擲作用面
29‧‧‧引導面
L1‧‧‧下游側端部
L2‧‧‧上游側端部
圖1是稻穀脫殼裝置的側視圖。
圖2是稻穀脫殼裝置的前視圖。
圖3是稻穀脫殼部的側視圖。
圖4是料斗以及脫殼箱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葉輪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表示葉片體之安裝狀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分散引導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稻穀脫殼部的縱剖側視圖。
圖9是稻穀脫殼部的縱剖前視圖。
圖10是表示稻穀引導元件之稻穀引導狀態的局部縱剖側視圖。
圖11是表示葉片體和稻穀引導元件之安裝狀態的側視圖。
圖12是圖11的XII-XII線剖視圖,表示葉片體和稻穀引導元件的安裝狀態。
圖13是表示稻穀之分散引導狀態的側視圖。
圖14是表示稻穀之分散引導狀態的縱剖前視圖。
圖15是其他實施方式之稻穀脫殼部的側視圖。
圖16是其他實施方式之稻穀引導元件的側視圖。
圖17是其他實施方式之稻穀引導元件的前視圖。
圖18是其他實施方式之稻穀脫殼部的側視圖。
以下,基於附圖對本發明的稻穀脫殼裝置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稻穀脫殼裝置是對從外部供給的稻穀進行稻穀脫殼處理亦即將稻穀分離成稻穀殼和糙米之脫殼處理的裝置。
如圖1、圖2所示般,本發明的稻穀脫殼裝置具備:料斗2,係位於大致箱狀之主體外殼1的上部,暫時存留從外方側投入的稻穀M;流下引導部3,係引導從料斗2向下方排出的稻穀M使其朝著主體外殼1的一個側面向斜下方流下;稻穀脫殼部4,係位於主體外殼1之一個側面的外側,對從料斗2排出且由流下引導部3引導流下的稻穀進行稻穀脫殼(脫殼處理);以及驅動用電動馬達5等,係位於主體外殼1內部。
稻穀脫殼部4具備:葉輪部6,係藉由電動馬達5的驅動力繞著沿水平方向的旋轉軸心X高速旋轉;稻穀供給部7,係向葉輪部6的徑向內方側部位供給稻穀;以及脫殼箱8,係覆蓋葉輪部6和稻穀供給部7。稻穀供給部7將從外部運入的稻穀向徑向外方排出。
如圖1、圖2及圖4所示般,脫殼箱8形成為側視呈 圓形且在旋轉軸心方向具有規定寬度的大致圓筒狀,以覆蓋葉輪部6的外周部。在脫殼箱8之位於葉輪部6之外周部之大致圓筒狀的外周部,在其內面側設置有覆蓋葉輪部6之外周部的作為外側脫殼部的襯圈9。襯圈9係使用例如氨基甲酸乙酯等軟質材料形成為條形板狀。在脫殼箱8,係以連續相連的狀態形成有輸送引導部8a,藉由伴隨葉輪部6的旋轉所產生的送風力,將進行了稻穀脫殼後的處理物(包含糙米、稻穀殼及未處理的稻穀等)向外部輸送。脫殼箱8的橫向外側部8b形成為能夠裝卸的蓋體,且藉由多個卡定保持件8c保持封閉狀態。
稻穀供給部7,係在沿著旋轉軸心X的方向上,以從稻穀供給部7的一方側橫跨至另一方側的狀態設置有圓筒狀的稻穀引導體11,該稻穀引導體11具有與葉輪部6之寬度對應的寬度。在稻穀引導體11,設置有引導面,將運入稻穀供給部7之外周部的稻穀從沿著旋轉軸心X之方向的一方側向另一方側引導。
亦即,如圖2、圖4及圖5所示般,稻穀供給部7具備圓筒狀的稻穀引導體11,該稻穀引導體11以與流下引導部3的引導方向下游側相連的狀態設置,並與葉輪部6的旋轉軸心X位於同一軸心上。稻穀引導體11之旋轉軸心方向的寬度與葉輪部6之旋轉軸心方向的寬度對應。稻穀引導體11,係在旋轉軸心方向一端側形成有稻穀入口12,且旋轉軸心方向另一端側由側壁部10閉塞。側壁部10係兼用作轉動自如地支承後述驅動軸41的軸承部。將 稻穀引導體11之周向的一部分區域開口而形成有稻穀排出部13。稻穀排出部13係沿著旋轉軸心方向伸長且以沿著周向遍佈範圍達到約90度的方式開口(參照圖8)。
如圖9所示般,稻穀引導體11與流下引導部3連通連接,以使從料斗2經由流下引導部3引導流下的稻穀M通過稻穀入口12被引導至稻穀引導體11的內部。藉此,由稻穀引導體11的內面構成引導面,將運入的稻穀從旋轉軸心方向的一方側向另一方側引導。
如圖3、圖8及圖9所示般,葉輪部6具備:多個葉片體14,係從徑向內方側朝向外方側呈放射狀延伸;以及分散引導部15,係將從稻穀供給部7排出的稻穀M沿著旋轉軸心方向分散,並向彼此相鄰的葉片體之間的空間引導。
對於由稻穀供給部7供給的稻穀M,多個葉片體14係一邊藉由沿著徑向延伸的滑動引導面16來進行滑動引導,一邊藉由伴隨旋轉的離心力而向徑向外方引導。
如圖6、圖8及圖10所示般,各葉片體14具備由板狀的金屬材料所形成之大致U字形的主體部14a,藉由該主體部14a,使中央之寬度較寬的面形成滑動引導面16。除了形成有滑動引導面16的主體部14a之外,在滑動引導面16的相反側與主體部14a一體地連結有形成背側引導面17的背面形成部14b。在主體部14a與背面形成部14b之間形成有越往徑向外方側越往周向擴寬的開口14c。
如圖11及圖12所示般,在葉片體14的旋轉軸心方向兩側部分別設置有由合成樹脂材料所構成之圓板狀的支承板18、19,各葉片體14之左右兩側的側面14d係與各支承板18、19以螺栓連結。
如圖5、圖6及圖8所示般,在多個葉片體14各自的徑向外方側部位,以與葉片體14一體旋轉的狀態設置有作為內側脫殼部的稻穀引導元件21,稻穀引導元件21具有與滑動引導面16交叉的碰撞面20。具體而言,碰撞面20相對於滑動引導面16,係越往徑向外方側越向旋轉方向下游側傾斜。
稻穀引導元件21係使用作為軟質的合成樹脂之由氨基甲酸乙酯所構成的軟質材料以一體成形來構成。該稻穀引導組件21的硬度設定為比襯圈9的硬度還低的值。當硬度過高時,稻穀受到損傷的可能性大。另一方面,當硬度過低時,存在有脫殼性能降低的不利情況。因此,根據實驗等,將稻穀引導組件21的硬度設定為適當的值,以使稻穀損傷的可能性小且脫殼性能不變低。由於稻穀與碰撞面20碰撞時的速度、角度比襯圈9易於控制,因此即使將硬度設定得稍低,也能夠維持脫殼性能。
如圖6、圖11及圖12所示般,稻穀引導元件21的旋轉軸心方向兩側係藉由兩根螺栓22連結於各支承板18、19。為了對由軟質材料所構成的稻穀引導元件21可靠地進行螺栓鎖緊,係具備金屬製的內螺紋構件23,該內螺紋構件23係覆蓋各螺栓22的外周部且遍佈稻穀引導 組件21之旋轉軸心方向的全範圍地延伸。就一對內螺紋構件23而言,其旋轉軸心方向一端部彼此藉由連結部24一體連結,相對於形成於稻穀引導組件21的插通孔25,係從旋轉軸心方向一端部側插入來進行裝接。
如圖10所示般,稻穀引導組件21係以與葉片體14的徑向外方側連續相連的方式,以基端部21a進入葉片體14之開口14c的狀態配置。於稻穀引導組件21,設有延伸設置部21b,該延伸設置部21b係從基端部21a越往徑向外方側越朝向旋轉方向下游側延伸。
在延伸設置部21b的徑向內方側形成有碰撞面20,該碰撞面20相對於葉片體14的滑動引導面16,係越往徑向外方側越向旋轉方向下游側傾斜。該碰撞面20係供由葉片體14的滑動引導面16所引導滑動的稻穀碰撞,從而進行脫殼處理。
在葉片體14的滑動引導面16與碰撞面20之間形成有姿勢變更面26,以越往徑向外方側越位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彎曲。對於由滑動引導面16引導至徑向外方的稻穀M,該姿勢變更面26係一邊進行姿勢變更,一邊向碰撞面20引導。
如圖10所示般,藉由形成有姿勢變更面26,使由葉片體14的滑動引導面16所引導滑動之稻穀M的姿勢變更,從而避免稻穀M最硬的部位亦即胚芽所在之前端變細形的一端部部位與碰撞面20碰撞。
在稻穀引導組件21之與碰撞面20的徑向內方側鄰接 的部位,係以相對於姿勢變更面26凹入的狀態形成有凹入面27。在凹入面27與姿勢變更面26的徑向外端部之間,在周向上形成有臺階,藉由採用由姿勢變更面26所引導的稻穀越過該臺階並以被朝向碰撞面20投擲的狀態引導的結構,從而提高對碰撞面20的撞擊力。
在稻穀引導組件21,設置有投擲作用面28,前述投擲作用面28係將與碰撞面20碰撞後的處理物朝向外側的襯圈9投擲。投擲作用面28係以與碰撞面20相連的狀態形成,以比碰撞面20大的傾斜角度且越往徑向外方側越位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傾斜。也就是說,將投擲作用面28之相對於滑動引導面16的傾斜角θ 1設定為比碰撞面20之相對於滑動引導面16的傾斜角θ 2還大。
如圖10所示般,藉由具備有投擲作用面28,與碰撞面20碰撞後的處理物係藉由投擲作用面28的投擲作用,被以盡可能接近外側之襯圈9之切線方向的角度朝向襯圈9拋出。其結果,處理物被拋出並與襯圈9碰撞時,撞擊力變低,糙米、稻穀碎裂或胚芽部分脫落變成脫芽狀態等處理物損傷的可能性較小。
如圖8、圖10所示般,稻穀引導組件21與鄰接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葉片體14係沿著旋轉方向重疊。具體而言,稻穀引導組件21之延伸設置部21b的旋轉方向下游側端部位置L1位於比與旋轉方向下游側鄰接之葉片體14的旋轉方向上游側端部位置L2更靠近旋轉方向下游側的位置。亦即,稻穀引導組件21係以與鄰接於旋轉方向下 游側的葉片體14在旋轉方向上重疊的狀態設置,稻穀引導元件21與葉片體14之間的間隔設定得狹窄。而且,在稻穀引導組件21的徑向外端部形成有外側引導面29,該外側引導面29係設定為與襯圈9的內周面大致平行。
接著,對分散引導部15進行說明。
分散引導部15具備在旋轉軸心方向並列的多個稻穀通過部36,稻穀通過部36沿著旋轉軸心方向具有容許一粒稻穀M向徑向外方通過的橫向寬度,並且以遍佈周向整個區域的狀態設置。
補充說明,如圖7所示般,於分散引導部15設置有:多個分區形成構件30,係沿著旋轉軸心方向以隔開設定間隔並與旋轉軸心正交的姿勢並列;多個滑動引導構件31,係在周向上隔開間隔並呈放射狀並列;以及連結構件32、33,係在旋轉軸心方向兩側與多個滑動引導構件31分別連結,這些構件被一體組裝。分區形成構件30、滑動引導構件31以及連結構件32、33係由金屬材料形成。
分區形成構件30係由圓環狀的板體所構成,且在周向上隔開間隔並沿著徑向形成有狹縫34。滑動引導構件31由往徑向及旋轉軸心方向延伸的矩形板體所構成,相對於多個分區形成構件30插入裝接於狹縫34,使分區形成構件30與滑動引導構件31組裝成柵格狀。
在滑動引導構件31的旋轉軸心方向兩側端部形成有彎曲成大致L字形的安裝部35。兩側的連結構件32、33 與多個滑動引導構件31的安裝部35係以螺栓連結,多個分區形成構件30、多個滑動引導構件31以及一對連結構件32、33各自被連結固定為一體。
在由彼此相鄰的兩個分區形成構件30所圍成的區域,形成有一個稻穀通過部36。稻穀通過部36係沿著旋轉軸心方向,具有容許一粒稻穀向徑向外方通過的橫向寬度,並以在旋轉軸心方向並列的狀態分割形成有多個。具體而言,一個稻穀通過部36的橫向寬度係設定為比稻穀M之長尺寸方向的寬度還窄,且比稻穀M之短尺寸方向的寬度還寬。稻穀通過部36係以遍佈周向整個區域的狀態設置。藉此,稻穀通過部36係被多個滑動引導構件31在周向上分區為多個區域。
分散引導部15具備整流引導路徑Q,前述整流引導路徑Q為以下路徑,亦即,將通過各稻穀通過部36的稻穀M在劃分到各稻穀通過部36的狀態下,以整流狀態朝向徑向外方側引導。
補充說明,分區形成構件30及滑動引導構件31,係分別從稻穀供給部7之接近於稻穀引導體11之外周部的位置至多個葉片體14的徑向內方側端部,朝向徑向擴寬。由分區形成構件30和滑動引導構件31所圍成的區域係從稻穀供給部7之接近於稻穀引導體11之外周部的位置至多個葉片體14的徑向內方側端部,形成為長條狀,由該徑向較長的路徑形成整流引導路徑Q,其具備:在按每個稻穀通過部36進行了劃分的狀態下將稻穀以整流狀 態朝向徑向外方側引導的功能。
如圖13所示般,分散引導部15的分區形成構件30和滑動引導構件31係分別以徑向外側端部靠近多個葉片體14之徑向內側端部的狀態設置。並且,在稻穀供給部7的徑向外側端部與分散引導部15之滑動引導構件31的徑向內側端部之間形成有稻穀導入用的間隙S。稻穀供給部7的徑向外側端部與分區形成構件30的徑向內側端部之間接近。
如圖5及圖7所示般,在連結固定多個滑動引導構件31的一對連結構件32、33中,位於與主體外殼1相反側(外側)的外側連結構件32係藉由分散配置於周向的多個螺栓37來連結於一對支承板18、19中之位於與主體外殼1相反側(外側)的外側支承板18。多個螺栓37係焊接固定於外側連結構件32,插通至形成於外側支承板18的螺紋插通孔38,且插通至設置於外側支承板18之外側的外部安裝板39,並從外方側藉由螺帽40鎖緊固定。藉此,使分散引導部15一體固定於外側支承板18。
如圖2、圖9所示般,設置有驅動軸41,係從主體外殼1的內部開始從流下引導部3和稻穀供給部7的中心部通過並延伸至稻穀脫殼部4的外側支承板18。雖未詳述,但根據需要,將驅動軸41的數個部位由軸承旋轉自由地支承,並且與設置於主體外殼1之內部的電動馬達5連動連結。
如圖5、圖9所示般,在驅動軸41之與主體外殼1 相反側的端部連結有軸連結構件42。軸連結構件42具備:軸套部44,係與形成於外側支承板18的插通孔43嵌合裝接;以及圓板狀的安裝部45,係連結於軸套部44的旋轉軸心方向內方側。
驅動軸41係以可傳遞轉矩的方式嵌合連接於軸套部44,且藉由螺紋防止脫落。並且,安裝部45藉由分散配置於周向的多個螺栓46來連結於外側支承板18。多個螺栓46係焊接固定於軸連結構件42一側,插通至形成於外側支承板18的螺紋插通孔47,且插通至設置於外側支承板18之外側的外部安裝板39,並從外方側藉由螺帽48鎖緊固定。藉此,使驅動軸41與外側支承板18連動連結。
從以上的說明可以明確得知,多個葉片體14、多個稻穀引導組件21以及各支承板18、19各自被螺栓連結固定為一體,並且分散引導部15係一體固定於外側支承板18,進而使驅動軸41與外側支承板18連動連結。藉此,使葉輪部6設置為一體連結有上述各構件,並繞著驅動軸41的軸心(=旋轉軸心X)旋轉操作自如。
從稻穀供給部7的稻穀排出部13所排出的稻穀M,係被供給至稻穀供給部7的徑向外側端部與分散引導部15的徑向內側端部之間。當葉輪部6旋轉時,供給至稻穀供給部7的徑向外側端部與分散引導部15的徑向內側端部之間的稻穀M,係被以分散向正在旋轉之分散引導部15的多個稻穀通過部36的狀態朝向徑向外方引導。
由流下引導部3引導流入至稻穀引導體11的稻穀M係從稻穀排出部13向外方排出。此時,容許稻穀M在旋轉軸心方向一粒一粒依次進入一個稻穀通過部36。如此一來,由於對稻穀通過部36之沿著旋轉軸心方向的寬度係設置為限制一粒一粒進入的寬度,因此從稻穀排出部13排出的稻穀係以均勻分散於旋轉軸心方向的狀態被引導至在旋轉軸心方向並列的多個稻穀通過部36。藉此,使前述稻穀分散於旋轉軸心方向。而且,藉由使分區形成構件30旋轉,利用分區形成構件30與稻穀M的摩擦,能夠將稻穀的姿勢統一為使稻穀M的長尺寸方向沿著稻穀供給部7的徑向的姿勢。
由於稻穀供給部7的徑向外側端部與分區形成構件30的徑向內側端部之間接近,因此能夠阻止從稻穀排出部13向外方排出時,分散於旋轉軸心方向並進入一個稻穀通過部36之後,朝向在旋轉軸心方向彼此相鄰的稻穀通過部36移動。
由於在稻穀供給部7的徑向外側端部與滑動引導構件31的徑向內側端部之間形成有稻穀導入用的間隙S,因此分散於旋轉軸心方向的稻穀係伴隨葉輪部6的旋轉,從稻穀供給部7與滑動引導構件31之間的間隙S通過並分散於周向。稻穀M係分散於周向並在一個稻穀通過部36內被依次引導進入稻穀通過部36。被引導進入稻穀通過部36的稻穀M係由呈放射狀設置的滑動引導構件31承接,並藉由伴隨旋轉的離心力朝向徑向外方引導。
如圖13、圖14所示般,由於分區形成構件30和滑動引導構件31各自的徑向外側端部靠近葉片體14的徑向內側端部,因此在各稻穀通過部36的內部被沿著徑向引導的稻穀M彼此互不干擾,被直接以整流狀態朝向徑向外方側的葉片體14引導。
在葉片體14,直接繼續接收從分散引導部15引導的稻穀M,一邊藉由滑動引導面16承接並進行滑動引導,一邊藉由伴隨旋轉的離心力向徑向外方引導。如圖10所示般,由滑動引導面16滑動引導的稻穀係一邊藉由形成於徑向外端部的姿勢變更面26來變更朝向,一邊被朝向稻穀引導組件21的碰撞面20引導。
當稻穀M與碰撞面20碰撞時,藉由該撞擊進行脫殼處理,使稻穀M被分離成稻穀殼和糙米。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稻穀M未脫殼而殘留的情況。包含稻穀殼、糙米及未處理稻穀等的處理物伴隨著葉輪部6的旋轉,被投擲作用面28朝向外側的襯圈9投擲,並藉由外側的襯圈9再次進行脫殼處理。
與外側的襯圈9碰撞後的處理物係利用伴隨高速旋轉之葉輪部6的旋轉所產生的送風力,藉由輸送引導部8a被輸送至外部之未圖示的分選裝置。在分選裝置中,進行分選處理以分離稻穀殼和糙米。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結構的稻穀脫殼裝置由於能夠提高脫殼率,因此對於分選裝置,可以省略以往的稻穀脫殼裝置所需的用於分選糙米和未處理稻穀之特殊的分選機構,能夠實現分選裝置的小型 化、結構簡化。
反復進行稻穀脫殼處理,當由稻穀碰撞而引起構件磨損時,需要更換磨損的構件,但在上述結構中,作為大型構件的襯圈9、葉片體14早期磨損的可能性小,更換頻率高的僅是稻穀引導元件21,存在以低成本就能夠應對的優點。
其他實施方式
(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在作為內側脫殼部之稻穀引導元件21的徑向外端部僅形成有外側引導面29,代替該結構,也可以如以下所說明般,採用在內側脫殼部的徑向外端部形成有朝向徑向外方凸出並且往旋轉軸心方向擴寬之突起的結構。
如圖15所示般,在作為內側脫殼部之稻穀引導元件21的徑向外端部,也可以形成有設定為與外側脫殼部之內周面大致平行的外側引導面29,並形成:從外側引導面29的旋轉方向最上游側部位沿著與外側引導面29大致正交的方向亦即沿著徑向朝向外方凸出的突起51。如圖16、圖17所示般,該突起51係形成為橫跨稻穀引導組件21之旋轉軸心方向之寬度之整個區域的狀態。
如圖18所示般,也可以使從稻穀引導元件21的基端部21a至外側引導面29連續的背部面50形成為平坦面,並形成從背部面50的外側引導面29側端部部位朝向與背部面50大致正交的方向凸出的突起51,而並非從外側引 導面29凸出。在該結構中,突起51以越往徑向外方越位於旋轉方向上游側的傾斜狀態設置,而非沿著徑向朝向外方。
如圖15~圖18所示般,並不限於使突起51形成為橫跨稻穀引導組件21之旋轉軸心方向之寬度之整個區域的結構,只要是在旋轉軸心方向具有規定之寬度的結構即可,也可以是僅設於稻穀引導元件21之旋轉軸心方向之寬度之局部區域之範圍的結構。
(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採用了在碰撞面20與姿勢變更面26之間形成有臺階的結構,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如圖15、圖18所示般,採用碰撞面20與姿勢變更面26以連續相連的狀態來形成的結構。
(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碰撞面20的徑向內方側具備彎曲形狀的面作為姿勢變更面26的結構,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採用姿勢變更面由以越往徑向外方側越位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傾斜的平坦面所構成的結構,也可以採用不具備這樣的姿勢變更面,使葉片體14成為僅具備平坦之滑動引導面16的結構。
(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採用了在作為內側脫殼部的稻穀引導元件21,具備:將與碰撞面20碰撞後的處理物朝向作為外側脫殼部的襯圈9進行投擲的投擲作用面28的結構,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採用藉由碰撞面20進行投擲而不具備投擲作用面28的結構。
(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採用了使稻穀引導元件 21與鄰接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葉片體14沿著旋轉方向重疊的結構,但也可以採用該等不重疊的結構。
(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採用了在稻穀引導元件21的徑向外端部形成有設定為與襯圈9的內周面大致平行之外側引導面29的結構,但稻穀引導元件21之外周部的形狀並不限於該結構,也可以進行各種變更進行實施。
(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採用了使作為內側脫殼部的稻穀引導元件21以與葉片體14的徑向外方側相連的狀態設置的結構,但也可以採用內側脫殼部以相對於葉片體14在徑向上分離的狀態設置的結構。
(8)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使用作為軟質的合成樹脂材料之由氨基甲酸乙酯構成的軟質材料來構成作為內側脫殼部的稻穀引導元件21,但稻穀引導元件21例如也可以使用橡膠等其他種類的軟質材料。
(9)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採用了葉輪部6具備多個葉片體14和分散引導部15的結構,但也可以採用不具備分散引導部15的結構。亦即,也可以採用將從稻穀供給部7排出的稻穀直接以多個葉片體14引導的結構。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能夠適用於葉輪式稻穀脫殼裝置。
1‧‧‧主體外殼
4‧‧‧稻穀脫殼部
6‧‧‧葉輪部
7‧‧‧稻穀供給部
8‧‧‧脫殼箱
8a‧‧‧輸送引導部
9‧‧‧外側脫殼部
11‧‧‧稻穀引導體
13‧‧‧稻穀排出部
14‧‧‧葉片體
14a‧‧‧主體部
14b‧‧‧背面形成部
14c‧‧‧開口
14d‧‧‧側面
15‧‧‧分散引導部
16‧‧‧滑動引導面
17‧‧‧背側引導面
19‧‧‧支承板
20‧‧‧碰撞面
21‧‧‧內側引導面
21a‧‧‧基端部
21b‧‧‧延伸設置部
23‧‧‧內螺紋構件
25‧‧‧插通孔
26‧‧‧姿勢變更面
27‧‧‧凹入面
28‧‧‧投擲作用面
29‧‧‧引導面
30‧‧‧分區形成構件
31‧‧‧滑動引導構件
33‧‧‧連結構件
35‧‧‧安裝部
36‧‧‧稻穀通過部
41‧‧‧驅動軸
L1‧‧‧下游側端部
L2‧‧‧上游側端部
M‧‧‧稻穀
X‧‧‧旋轉軸心

Claims (7)

  1. 一種稻穀脫殼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稻穀供給部,係將從外部運入的稻穀向徑向外方排出;以及葉輪部,沿著前述稻穀供給部的外周設置以接收從前述稻穀供給部排出的稻穀,並且繞著位於前述稻穀供給部之中心的旋轉軸心旋轉,將從前述稻穀供給部排出的稻穀向徑向外方引導,前述葉輪部具備:多個葉片體,係從徑向內方側朝向徑向外方側呈放射狀延伸;以及多個內側脫殼部,係位於前述多個葉片體各自的徑向外方側部位,接收由前述葉片體引導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前述稻穀脫殼裝置還具備:外側脫殼部,係以包圍前述葉輪部的外周的方式設置,接收由前述葉輪部投擲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前述內側脫殼部具備:碰撞面,係與前述葉片體的滑動引導面交叉,在前述內側脫殼部設置有投擲作用面,前述投擲作用面以越往徑向外方側越位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傾斜,將與前述碰撞面碰撞後的處理物朝向前述外側脫殼部投擲,前述投擲作用面之相對於前述滑動引導面的傾斜角設定為比前述碰撞面之相對於前述滑動引導面的傾斜角還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稻穀脫殼裝置,其中,在前述葉片體的滑動引導面與前述碰撞面之間形成有姿勢變更面,前述姿勢變更面以越往徑向外方側越位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傾斜或彎曲。
  3. 一種稻穀脫殼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稻穀供給部,係將從外部運入的稻穀向徑向外方排出;以及葉輪部,沿著前述稻穀供給部的外周設置以接收從前述稻穀供給部排出的稻穀,並且繞著位於前述稻穀供給部之中心的旋轉軸心旋轉,將從前述稻穀供給部排出的稻穀向徑向外方引導,前述葉輪部具備:多個葉片體,係從徑向內方側朝向徑向外方側呈放射狀延伸;以及多個內側脫殼部,係位於前述多個葉片體各自的徑向外方側部位,接收由前述葉片體引導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前述稻穀脫殼裝置還具備:外側脫殼部,係以包圍前述葉輪部的外周的方式設置,接收由前述葉輪部投擲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前述內側脫殼部具備:碰撞面,係與前述葉片體的滑動引導面交叉,在前述葉片體的滑動引導面與前述碰撞面之間形成有姿勢變更面,前述姿勢變更面以越往徑向外方側越位於旋轉方向下游側的方式傾斜或彎曲, 在前述碰撞面與前述姿勢變更面之間,以對前述姿勢變更面凹入的狀態來形成有凹入面。
  4. 一種稻穀脫殼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稻穀供給部,係將從外部運入的稻穀向徑向外方排出;以及葉輪部,沿著前述稻穀供給部的外周設置以接收從前述稻穀供給部排出的稻穀,並且繞著位於前述稻穀供給部之中心的旋轉軸心旋轉,將從前述稻穀供給部排出的稻穀向徑向外方引導,前述葉輪部具備:多個葉片體,係從徑向內方側朝向徑向外方側呈放射狀延伸;以及多個內側脫殼部,係位於前述多個葉片體各自的徑向外方側部位,接收由前述葉片體引導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前述稻穀脫殼裝置還具備:外側脫殼部,係以包圍前述葉輪部的外周的方式設置,接收由前述葉輪部投擲的稻穀,藉由碰撞進行脫殼,前述內側脫殼部的旋轉方向下游側端部位於比與前述內側脫殼部的旋轉方向下游側鄰接的前述葉片體的旋轉方向上游側端部更靠近旋轉方向下游側的位置。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的稻穀脫殼裝置,其中,在前述內側脫殼部的徑向外端部形成有引導面,前述引導面設定為與前述外側脫殼部的內周面大致平行。
  6.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的稻穀脫殼裝置,其中,在前述內側脫殼部的徑向外端部形成有突起,前述突起朝向徑向外方凸出,並且沿前述旋轉軸心方向伸長。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稻穀脫殼裝置,其中,在前述內側脫殼部的徑向外端部形成有突起,前述突起朝向徑向外方凸出,並且沿前述旋轉軸心方向伸長。
TW105113107A 2015-04-28 2016-04-27 稻穀脫殼裝置 TWI693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953 2015-04-28
JP2015091953A JP6521718B2 (ja) 2015-04-28 2015-04-28 籾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2954A TW201642954A (zh) 2016-12-16
TWI693967B true TWI693967B (zh) 2020-05-21

Family

ID=57488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107A TWI693967B (zh) 2015-04-28 2016-04-27 稻穀脫殼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21718B2 (zh)
KR (1) KR20160128231A (zh)
CN (1) CN106076456B (zh)
TW (1) TWI693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1417B (zh) * 2017-07-11 2020-04-03 石家庄弘得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轴体结构及玉米脱皮脱胚破渣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4571A (en) * 1976-10-20 1978-05-18 Yoshimine Takasaki Wind pressure type full automatic husking method
JPS54105048A (en) * 1978-02-01 1979-08-17 Haruo Imamura Accelerating plate structure of husker
JPS5535918U (zh) * 1978-08-25 1980-03-07
JPH03146139A (ja) * 1989-10-31 1991-06-21 Iseki & Co Ltd インペラ型籾摺装置の脱ぷ率制御装置
TW227529B (en) * 1992-08-31 1994-08-01 Kaneko Agricult Machinery Rice hulling, grading and polishing device
JP3146139B2 (ja) 1995-09-05 2001-03-12 丸尾カルシウム株式会社 光拡散用プラスチック添加剤及び光拡散用プラスチック組成物
JP5535918B2 (ja) 2007-09-21 2014-07-02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部分コード再利用を採用する干渉管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426778Y1 (zh) * 1966-08-01 1969-11-10
JPS5126351B1 (zh) * 1968-06-25 1976-08-05
JPS54123463A (en) * 1978-03-10 1979-09-25 Kouzou Sugihara Husking device for grain
US4393762A (en) * 1980-04-21 1983-07-19 Jacobs Wilson E Sunflower seed dehulling machine
JPS59340A (ja) * 1982-06-26 1984-01-05 株式会社大竹製作所 脱ぷ機における脱ぷフアン
JPH10314602A (ja) * 1997-05-15 1998-12-02 Hosokawa Seisakusho:Kk 籾摺り精米機の脱ぷ用ファン
JP2001205113A (ja) * 2000-01-25 2001-07-31 Iseki & Co Ltd 脱ぷ装置
JP2003019440A (ja) 2001-07-06 2003-01-21 Iseki & Co Ltd 籾摺選別機のインペラ回転数制御装置
JP2004025033A (ja) * 2002-06-25 2004-01-29 Iseki & Co Ltd 籾摺装置
CA2647220A1 (en) * 2006-04-11 2007-10-18 Niederer, Hermann Jun Centrifugal ejector
KR100807783B1 (ko) * 2007-08-28 2008-03-03 박재명 밤 외피 탈피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4571A (en) * 1976-10-20 1978-05-18 Yoshimine Takasaki Wind pressure type full automatic husking method
JPS54105048A (en) * 1978-02-01 1979-08-17 Haruo Imamura Accelerating plate structure of husker
JPS5535918U (zh) * 1978-08-25 1980-03-07
JPH03146139A (ja) * 1989-10-31 1991-06-21 Iseki & Co Ltd インペラ型籾摺装置の脱ぷ率制御装置
TW227529B (en) * 1992-08-31 1994-08-01 Kaneko Agricult Machinery Rice hulling, grading and polishing device
JP3146139B2 (ja) 1995-09-05 2001-03-12 丸尾カルシウム株式会社 光拡散用プラスチック添加剤及び光拡散用プラスチック組成物
JP5535918B2 (ja) 2007-09-21 2014-07-02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部分コード再利用を採用する干渉管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6456A (zh) 2016-11-09
CN106076456B (zh) 2019-10-22
JP2016203147A (ja) 2016-12-08
KR20160128231A (ko) 2016-11-07
TW201642954A (zh) 2016-12-16
JP6521718B2 (ja) 2019-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2895B2 (en) Multi-thresh concave section for rotary combine
KR101596908B1 (ko) 정미기용 절삭 링 조립체
KR101483762B1 (ko) 정미기
KR101342998B1 (ko) 절삭 링 및 이를 구비한 정미기용 절삭 링 조립체
TWI693967B (zh) 稻穀脫殼裝置
JP2011182654A (ja) 脱穀装置
US20160113202A1 (en) Cutting Blade
CN103920556A (zh) 稻谷剥壳抛光机
CA2982844A1 (en) A comminut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rotor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mminuting feedstock
US4515075A (en) Rice polishing machine
JP2014527798A (ja) 脱穀装置
TWI693968B (zh) 稻穀脫殼裝置
JP5341445B2 (ja) 脱穀機用扱胴
JP7033947B2 (ja) 籾摺装置
US1569561A (en) Machine for grinding grain
CA2958404A1 (en) Impeller for centrifugal blasting wheel
JP3978069B2 (ja) ビーズ処理装置及び被処理物分散機
US9067211B2 (en) Abrasive roll assembly
KR102309087B1 (ko) 콤바인의 재처리장치
JP3129316U (ja) 精米装置
US6976914B2 (en) Impeller with swept back blades for a tailings conveyor of an agricultural combine
US814114A (en) Feed-mill.
CN212759017U (zh) 分筛组件和砂磨机
RU2481894C2 (ru) Роторная мельница
US267098A (en) Centrifugal bo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