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800B - 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800B
TWI693800B TW104134358A TW104134358A TWI693800B TW I693800 B TWI693800 B TW I693800B TW 104134358 A TW104134358 A TW 104134358A TW 104134358 A TW104134358 A TW 104134358A TW I693800 B TWI693800 B TW I6938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eamble
interleaver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4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0356A (zh
Inventor
內山博允
木村亮太
古市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0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8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02Reduction of hardware complexity or efficient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02Reduction of hardware complexity or efficient processing
    • H03M13/6505Memory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08Flexibility, adaptability, parametrability and configura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03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the interleaver involving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 H03M13/2728Helical type interleav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42Irregular interleaver wherein the permutation pattern is not obtained by a computation rule, e.g. interleaver based on random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82Interleaver implementations, which reduce the amount of required interleaving memor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89Interleaver providing variable interleaving, e.g. variable block sizes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對有關IDMA之無線通訊技術之提升有所貢獻的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與使用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IDMA: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進行讓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Description

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本揭露是有關於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在蜂巢網系統中,使用者之數量正顯著增加。因此,還需要有第5世代的系統。為了實現從第4世代往第5世代的遷移,係被要求要有一些突破(例如頻譜效率及能量效率之雙方的改善,以及先進的無線頻率網域處理等)。
從頻譜效率之改善的觀點來看,多元接取技術(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y:MAT),係為重要的要素之1。作為多元接取技術係考量有: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IDMA)、濾波器組多重載波方式(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及非正交多元接取方式(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等。尤其是,在IDMA系統中,交錯器係可區別不同的使用者,可有效去除使用者間之干擾。交錯器的設計,係為IDMA 系統中最重要的要素之1,用來實現交錯器的適切設計所需之技術,正在被開發。
例如,在下記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為了更有效地去除使用者間之干擾,而同時進行交錯模態之選擇以及送訊功率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2013-123158號公報
可是,在有關IDMA的技術領域中,還期望更進一步的性能提升。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可對有關IDMA之無線通訊技術之提升有所貢獻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與使用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進行讓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基地台之間,使用IDMA來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利用已被分配之交錯器類型的交錯器,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與使用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之步驟;和藉由處理器來進行,讓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與基地台之間,使用IDMA來進行無線通訊之步驟;和藉由處理器來控制,以利用已被分配之交錯器類型的交錯器,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通訊部,係與使用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進行讓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基地台之間,使用IDMA來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利用已被分配之交錯器類型的交錯器,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對有關IDMA之無線通訊技術之提升有所貢獻。
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無線通訊系統
100‧‧‧基地台
110‧‧‧無線通訊部
120‧‧‧通訊部
130‧‧‧記憶部
140‧‧‧控制部
200‧‧‧終端裝置
210‧‧‧無線通訊部
220‧‧‧記憶部
230‧‧‧控制部
300‧‧‧通訊控制裝置
310‧‧‧通訊部
320‧‧‧記憶部
330‧‧‧控制部
400‧‧‧蜂巢網
500‧‧‧核心網路
600‧‧‧管理區域
700‧‧‧伺服器
701‧‧‧處理器
702‧‧‧記憶體
703‧‧‧儲存體
704‧‧‧網路介面
705‧‧‧有線通訊網路
706‧‧‧匯流排
800‧‧‧eNB
810‧‧‧天線
820‧‧‧基地台裝置
821‧‧‧控制器
822‧‧‧記憶體
823‧‧‧網路介面
824‧‧‧核心網路
825‧‧‧無線通訊介面
826‧‧‧BB處理器
827‧‧‧RF電路
830‧‧‧eNodeB
840‧‧‧天線
850‧‧‧基地台裝置
851‧‧‧控制器
852‧‧‧記憶體
853‧‧‧網路介面
854‧‧‧核心網路
855‧‧‧無線通訊介面
856‧‧‧BB處理器
857‧‧‧連接介面
860‧‧‧RRH
861‧‧‧連接介面
863‧‧‧無線通訊介面
864‧‧‧RF電路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通訊介面
913‧‧‧BB處理器
914‧‧‧RF電路
915‧‧‧天線開關
916‧‧‧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BB處理器
935‧‧‧RF電路
936‧‧‧天線開關
937‧‧‧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圖1]用來說明有關IDMA之技術的說明圖。
[圖2]用來說明有關IDMA之技術的說明圖。
[圖3]用來說明有關IDMA之技術的說明圖。
[圖4]用來說明有關IDMA之技術的說明圖。
[圖5]用來說明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的說明圖。
[圖6]用來說明上鏈通訊中的蜂巢網間干擾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7]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9]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0]用來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動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1]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IDMA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12]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中所被執行的交錯器分配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3]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中所被執行的交錯器分配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4]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IDMA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15]伺服器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6]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
[圖17]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
[圖18]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9]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疊說明。
又,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構成的要素,有時候是在同一符號之後附上不同的英文字母來區別。例如,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複數要 素,因應需要而會以像是終端裝置200A及終端裝置200B這樣來區別。但是,沒有必要區別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複數要素之每一者時,就僅標示同一符號。例如,若無特別需要區別終端裝置200A及終端裝置200B時,則簡稱為終端裝置200。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導論
1-1.IDMA
1-2.交錯器類型
1-3.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
2.構成例
2-1.基地台之構成例
2-2.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2-3.通訊控制裝置的構成例
3.動作處理
3-1.上鏈通訊
3-2.下鏈通訊
4.應用例 5.總結 <1.導論> 〔1-1.IDMA〕
首先,參照圖1~圖4,說明IDMA的相關技術。圖1~圖4係用來說明有關IDMA之技術的說明圖。
接續於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作為5G的無線存取技術之一,非正交多元接取正受矚目。
LTE所採用的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或SC-FDMA(Single-Carrier FDMA)中,係以使得蜂巢網內的使用者終端彼此不發生重疊的方式,來分配無線資源。此外,所謂無線資源,係為無線通訊所需之頻率或時間之資源,係有:資源區塊、子訊框、資源元素等之多樣的種類。此種使得無線資源不會發生重疊地而被分配的無線存取技術,係也被稱為正交多元接取。
此處,圖1中係圖示正交多元接取中的無線資源之分配之一例。在圖1中,橫軸係表示頻率,被分配給使用者的無線資源是隨每位使用者而以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如圖1所示,在正交多元接取中,可對使用者分配例如在頻率方向上為不同的資源區塊(RB:Resource Block)。
相對於此,在非正交多元接取中,對蜂巢網內之使用者終端彼此,係分配至少一部分重疊的無線資源。採用非正交多元接取時,在無線空間中,蜂巢網內之使用者終端所收送的訊號,可能會彼此干擾。可是,收訊側係藉由所定之解碼處理,就可取得每位使用者的資訊。然後,非正交多元接取,係在實施了適切的無線資源之分配時,理論上可以達成比正交多元接取還高的通訊容量(或蜂巢網通訊容量),係為已知。
此處,圖2中係圖示非正交多元接取中的無線資源之分配之一例。在圖2中,橫軸係表示頻率,被分配給使用者的無線資源是隨每位使用者而以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如圖2所示,在非正交多元接取中,可對使用者分配例如在頻率方向上為重疊的資源區塊。
作為被分類成非正交多元接取的無線存取技術之一,可舉出IDMA。在IDMA中,為了識別使用者訊號,而將送訊側裝置對送訊訊號所實施的交錯處理中所用的交錯模態,隨著每位使用者而分配成互異。然後,收訊側裝置,係藉由使用已被分配給各使用者的交錯模態所對應之去交錯模態,而將使用者訊號加以分離並解碼。作為IDMA的優點可舉出,送訊側裝置的訊號處理負荷較輕。此優點,係尤其在從使用者終端往基地台之上行鏈結(UL:Uplink)中,被特別重視。
此處,圖3中係圖示了,進行使用到IDMA的無線通訊的送訊台10之基本構成例。如圖3所示,送訊台10係具有:錯誤訂正編碼電路11、交錯器(πi)12、數位調變電路13、及RF(Radio Frequency)電路14。錯誤訂正編碼電路11,係將使用者i的資訊位元列,進行錯誤訂正編碼。交錯器(πi)12,係為施行了使用者i用之交錯器設定的交錯器,對已被錯誤訂正編碼的資訊位元列,進行交錯處理。數位調變電路13,係將經過交錯處理的資訊位元列,進行數位調變。RF電路14,係對數位調變後之訊號進行各種訊號處理,透過天線而發送無線訊號。此 外,所謂交錯器設定,係為有關於交錯器類型或交錯模態之至少任一者的設定。
又,圖4中係圖示了,進行使用到IDMA的無線通訊的收訊台20之基本構成例。如圖4所示,收訊台20係含有:RF電路21、訊號分離電路22、及解碼電路23。RF電路21,係對已被天線所接收之無線訊號,進行各種訊號處理,輸出至訊號分離電路22。訊號分離電路22係具有,將來自各使用者之訊號被合成之狀態的合成訊號,分離成每位使用者之訊號的機能,將所分離的各使用者訊號,輸出至對應的解碼電路23。例如,解碼電路23i係含有:施行了使用者i專用之去交錯器設定的去交錯器(πi -1)24、錯誤訂正解碼電路25、及施行了使用者i專用之交錯器設定的交錯器(πi)26。解碼電路23i,係被輸入來自使用者i之使用者訊號,進行去交錯器(πi -1)24所致之去交錯處理、及錯誤訂正解碼電路25所致之解碼。解碼電路23i,係在能夠正確解碼時,當作使用者i的資訊位元列而輸出。又,解碼電路23i,係對已解碼之訊號進行交錯器(πi)26所致之交錯處理,當作使用者i用之使用者訊號而退還給訊號分離電路22。如此的使用者訊號之退還,係針對所有使用者訊號而進行。訊號分離電路22,係使用已被退還之使用者訊號而再度進行訊號分離,將分離後之使用者訊號,再度輸出至解碼電路23。收訊台20,係藉由反複進行訊號分離電路22及解碼電路23中的訊號處理,以將使用者訊號予以解碼。此種來自多工 訊號之使用者訊號的解碼,以下亦稱為多重使用者偵測(Multi user detection)。
在IDMA中,為了在收訊側進行多重使用者偵測,提供能將送訊側所生成之交錯模態有效率地在收訊側予以再生的機制,較為理想。尤其是,提供收訊側所必須的記憶體量、及送訊側與收訊側之間所收送的訊令量較少的機制,較為理想。
〔1-2.交錯器類型〕
在IDMA中,存在有各式各樣的交錯器類型。所謂交錯器類型,係意味著交錯器的種類,係為交錯器所使用的交錯模態之原則(policy)。同一交錯器類型的交錯模態間係保有相關特性。另一方面,不同交錯器類型的交錯模態間,相關特性係為未知。因此,在可能發生干擾的使用者彼此間,分配同一交錯器類型的不同交錯模態,較為理想。
規定交錯器類型的主要參數係如下記。所謂重現性係意味著,例如在收訊側上,將送訊側所利用之交錯器予以重現之際的困難性。
‧交錯器特性
-相關特性
-交錯器數
‧重現性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Consumption of memory
-Signaling overhead
下記的表1中圖示了,被論文等所探討的主要之交錯器類型的一覽。
Figure 104134358-A0202-12-0011-1
如上記表1所示,每一交錯器類型,其特性及重現性係各自不同。此外,在上記表1中,係以重現性、係複雑性、記憶體及頻寬來表示。
〔1-3.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
圖5係用來說明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的說明圖。如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係含有:基地台100、終端裝置200、通訊控制裝置300、及核心網路500。
基地台100,係對位於蜂巢網400之內部的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200提供無線通訊服務,係與終端裝置200之間進行資料收送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基地台100,係為蜂巢網系統中的eNB(evolutional Node B)或存取點。基地台100,係被連接至核心網路500。核心網路500,係透過閘道裝置而被連接至封包資料網路(PDN)。蜂巢網400係例如,依照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GSM(註冊商標)、UMTS、W-CDMA、CDMA2000、WiMAX、WiMAX2或IEEE802.16等之任意之無線通訊方式而被運用即可。
終端裝置200,係接受基地台100所做的無線通訊服務之提供,係與基地台100之間進行資料收送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例如,終端裝置200係為蜂巢網系統中的使用者終端(UE:User Equipment)。
通訊控制裝置300,係將基地台100及終端裝 置200所做的無線通訊進行協調性控制的裝置。圖5所示的例子中,通訊控制裝置300係為伺服器。此外,除了圖5所示的例子以外,例如通訊控制裝置300係亦可為巨集蜂巢網、小型蜂巢網叢集、小型蜂巢網之任一者中所被實作的機能,亦可以核心網路500內之任意之裝置(實體裝置或邏輯裝置)的方式,而被實現。
IDMA中所進行的交錯之目的,係為了讓使用者間之干擾能夠隨機化。送訊側所選擇的交錯模態,係與其他使用者之相關特性越接近無相關,越為理想。可是,於上鏈通訊中,若單獨地選擇終端裝置200所利用的交錯模態,則可能難以在終端裝置200間良好地(無相關地)保持相關特性。例如,在各終端裝置200選擇了彼此高度相關之交錯模態的時候,由於會發生干擾,因此收訊側的基地台100中,可能會難以將來自各終端裝置200之訊號進行解碼。此種干擾,係在終端裝置200位於蜂巢網交界時,可能會顯著發生。
圖6係用來說明上鏈通訊中的蜂巢網間干擾之一例的說明圖。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基地台100A係與終端裝置200A進行通訊,基地台100B係與終端裝置200B進行通訊。終端裝置200A及200B,係都是位於蜂巢網400A及400B的蜂巢網邊緣。在此種位置關係下,例如終端裝置200B往基地台100B發送的上鏈流量,係可能與終端裝置200A往基地台100A發送的上鏈流量之間,產生干擾。當然,此種干擾在下鏈通訊中也會同樣發 生。於IDMA通訊中,提供降低此種蜂巢網間干擾的機制,較為理想。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通訊控制裝置300進行各終端裝置200所利用的交錯模態之分配,以避免此種干擾。
除此以外,在5G中,Multiple 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及Multiple layer network正被研討,各式各樣的無線存取技術或架構有可能共存。於此種網路中,係能實現高彈性,較為理想。此處,於IDMA通訊中,係如上記表1所示,存在有多樣類型的交錯器。為了實現5G所要求的高彈性,提供可以利用多樣類型之交錯器的機制,較為理想。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訊控制裝置300係進行各終端裝置200所利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以實現高彈性。此外,以下,將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做的終端裝置200所利用的交錯器類型或交錯模態之至少任一者的分配,亦稱為交錯器的分配。
<2.構成例>
接著參照圖7~圖10,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終端裝置200、及通訊控制裝置300之構成例。
〔2-1.基地台之構成例〕
圖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7所示,基地台100係具有:無線通訊部110、通訊部120、記憶部130、及控制部140。
(1)無線通訊部110
無線通訊部110,係仲介基地台100所致之與其他裝置之通訊的通訊介面。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部110係具有:與終端裝置200之間,使用IDMA來進行無線通訊之機能。無線通訊部110,係亦可與終端裝置200之間,進行控制資訊之收送訊。例如,基地台100,係將表示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器的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200。如後述,於上鏈通訊中,有時是由送訊側的終端裝置200,來選擇(分配)交錯模態。此情況下,無線通訊部110,係將表示終端裝置200所利用之交錯模態的資訊,從終端裝置200予以接收。
(2)通訊部120
通訊部120,係將基地台100所做的與其他裝置之通訊予以仲介的通訊介面。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部120,係藉由有線或無線而和通訊控制裝置300之間進行資料之收送訊。例如,通訊部120,係將讓通訊控制裝置300進行交錯器之分配處理所需的資訊,發送至通訊控制裝置300,或將表示已被分配之交錯器的資訊,予以接收。
(3)記憶部130
記憶部130係具有,記憶各種資訊的機能。例如,記憶部130,係將表示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 器的資訊,加以記憶。
(4)控制部140
控制部140,係成為演算處理裝置及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可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基地台100內的整體動作。
‧上鏈通訊
例如,控制部140係具有,控制上鏈通訊中的無線通訊部110所做的收訊處理的機能。
例如,控制部14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進行已被分配給送訊側之終端裝置200的交錯器所相應的多重使用者偵測,並將已被終端裝置200所發送之使用者訊號進行解碼。此外,表示已被分配給終端裝置200之交錯器類型的資訊,係從通訊控制裝置300被通知。表示已被分配給終端裝置200之交錯模態的資訊,係若由通訊控制裝置300進行分配時則從通訊控制裝置300,若由終端裝置200進行分配時則從終端裝置200,而被通知。控制部14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隨應於使用者訊號之解碼係為成功或失敗,而將ACK訊號(肯定回應)或NACK訊號(否定回應),通知給送訊側的終端裝置200。
‧下鏈通訊
例如,控制部140係具有,控制下鏈通訊中的無線通訊部110所做的送訊處理的機能。關於本機能的說明,係 係和後述的上鏈通訊中的終端裝置200的相關說明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構成例。
〔2-2.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8所示,終端裝置200係具有: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及控制部230。
(1)無線通訊部210
無線通訊部210,係仲介終端裝置200所致之與其他裝置之通訊的通訊介面。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部210係具有:與基地台100之間,使用IDMA來進行無線通訊之機能。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與基地台100之間,進行控制資訊之收送訊。例如,無線通訊部210,係將要求交錯器之分配的訊息,發送至基地台100。以下將此訊息亦稱為IDMA請求。IDMA請求,係可為要求交錯器類型之分配的訊息,也可為要求交錯器類型及交錯模態之分配的訊息。IDMA請求,係藉由基地台100而被傳輸至通訊控制裝置300。然後,無線通訊部210,係將表示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器的資訊,從基地台100予以接收。以下,含有表示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器之資訊的訊息,亦稱為IDMA回應。IDMA 回應中係含有:表示已被分配之交錯器類型之資訊、或表示已被分配之交錯器類型及交錯模態之資訊。若由終端裝置200來選擇交錯模態時,則無線通訊部210係將表示終端裝置200所利用之交錯模態的資訊,發送至基地台100。
(2)記憶部220
記憶部220係具有,記憶各種資訊的機能。例如,記憶部220,係將表示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器的資訊,加以記憶。
(3)控制部230
控制部230,係成為演算處理裝置及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可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終端裝置200內的整體動作。
‧上鏈通訊
例如,控制部230係具有,控制下鏈通訊中的無線通訊部210所做的送訊處理的機能。
例如,控制部230係具有,從複數通訊方式之中選擇出最佳通訊方式的機能。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具有,判定是否進行使用到IDMA之訊號送訊的機能。控制部230,係可根據送訊資料之封包大小、上鏈頻道品質、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索引等,來判定 是否進行使用到IDMA之訊號送訊。此外,控制部230係亦可選擇OFDM-IDMA這類複合型的多重存取通訊。若判定為要使用IDMA來進行訊號送訊,則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將IDMA請求發送至基地台100。於上鏈通訊中,終端裝置200係將含有排程請求的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發送至基地台100。同樣地,終端裝置200係亦可將含有IDMA請求的UCI,發送至基地台100。此外,終端裝置200是否進行使用到IDMA之訊號送訊的判定,係亦可由通訊控制裝置300來進行。此情況下,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將送訊資料之封包大小、上鏈頻道品質、MCS索引等之資訊,透過基地台100而發送至通訊控制裝置300。
例如,控制部230係控制,使用到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器的交錯處理。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利用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器類型的交錯器,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甚至,控制部2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利用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模態,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
又,控制部230係亦可不是由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做的分配,而是由自己來選擇在無線通訊部210所做的交錯處理中所利用的交錯模態。控制部230,係可以用和通訊控制裝置300同樣之方法,來選擇(分配)交錯模態。關於交錯模態的分配方法,係在通訊控制裝置300的 相關說明中後述,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若是由控制部230來選擇交錯模態,則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將含有表示已選擇之交錯模態之資訊的訊息,發送至收訊側的基地台100。該訊息,係亦可被包含在UCI中。藉此,收訊側的基地台100,係可獲知送訊側上所被使用的交錯模態,可進行多重使用者偵測。
‧下鏈通訊
例如,控制部230係具有,控制下鏈通訊中的無線通訊部210所做的收訊處理的機能。關於本機能的說明,係係和上鏈通訊中的基地台100的相關說明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之構成例。
〔2-3.通訊控制裝置之構成例〕
圖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30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9所示,通訊控制裝置300係具有:通訊部310、記憶部320、及控制部330。
(1)通訊部310
通訊部310,係仲介通訊控制裝置300所致之與其他裝置之通訊的通訊介面。例如,通訊部310,係與使用 IDMA的無線通訊系統1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部310,係與進行使用到IDMA之送訊或收訊的基地台100或終端裝置200之間,直接或間接地進行資料之收送訊。
例如,通訊部310,係從無線通訊裝置(基地台100或終端裝置200),接收IDMA請求。以此IDMA請求之收訊為觸發,而由控制部330進行交錯器之分配。通訊部310係亦可接收,為了分配處理所需之資訊。
例如,通訊部310,係將含有表示已被控制部330所分配之交錯器類型之資訊的訊息,發送至無線通訊裝置。又,通訊部310,係將含有表示已被控制部330所分配之交錯模態之資訊的訊息,發送至無線通訊裝置。這些資訊,係可用一則訊息的方式而被發送,也可被個別地發送,在本明細書中,這些任一訊息都稱為IDMA回應。IDMA回應,係從基地台100被發送至終端裝置200之際,亦可使用例如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或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而被發送。更具體而言,IDMA回應,係亦可使用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而被發送。
此外,通訊控制裝置300,係可與基地台100或終端裝置200為同一裝置,也可為獨立的裝置。此處的所謂同一/獨立,係除了實體意義上的同一/獨立以外,亦包含在邏輯意義上的同一/獨立。通訊部310,針對獨立的裝置係透過有線或無線之通訊電路而進行收送訊,往同一 裝置係在裝置內部進行收送訊。
(2)記憶部320
記憶部320係具有,記憶各種資訊的機能。例如,記憶部320,係將表示已分配給各基地台100或終端裝置200之交錯器的資訊,加以記憶。
(3)控制部330
控制部330,係成為演算處理裝置及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可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通訊控制裝置300內的整體動作。
例如,控制部330係具有,將無線通訊系統1中的使用到IDMA之無線通訊做協調性控制的機能。具體而言,控制部330,係以IDMA請求之送訊源、且為資料送訊側的無線通訊裝置為對象,進行交錯器類型之分配。甚至,控制部330,係亦可進行交錯模態之分配。通常,一旦往交錯器類型的輸入參數被變更,就會生成複數種交錯模態,因此控制部330係藉由指定交錯模態之生成時所使用的參數,以進行交錯模態之分配。交錯模態之分配,係亦可由資料送訊側的無線通訊裝置來進行。此外,分配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於上鏈通訊中係為資料送訊側的終端裝置200,於下鏈通訊中係為資料送訊側的基地台100。以下,具體說明交錯器類型之分配、及交錯模態之分配。
(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例如,控制部330係進行,讓分配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控制部330所做的交錯器類型的分配方法係有多樣考量。以下,作為其中一例,說明靜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及動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靜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Semi-static allocation)
例如,控制部330,係基於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的屬性資訊,來進行交錯器類型之分配。屬性資訊之一例如以下所示。
-能力記憶體、計算之複雜性等
-通訊類型蜂巢式、D2D(Device to Device)、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等
-佈署類型(Deployment type)巨集蜂巢網、小型蜂巢網、毫微微蜂巢網、魅影蜂巢網、DAS(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等
控制部330,係從基地台100或終端裝置200取得上記示為一例的屬性資訊,當作交錯器類型之分配所需之參數來使用。此外,通訊類型係可能依存於訊令資訊量。
例如,控制部330,係於上鏈通訊中,隨應於終端裝置200的能力,來進行終端裝置200所利用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藉此,控制部330,係例如可對記憶體量較多演算能力較高的終端裝置200,進行特性較佳但使用記憶體量或計算複雜性較高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例如,控制部330,係於上鏈通訊中,隨應於終端裝置200的通訊類型,來進行終端裝置200所利用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藉此,控制部330係可例如,在MTC這類訊令資訊量越少越理想的通訊類型中,進行交錯模態之生成所需之訊令量較少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以上說明了靜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接下來,說明動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動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Dynamic allocation)
例如,控制部330,係基於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的通訊狀態,來進行交錯器類型之分配。通訊狀態之一例如以下所示。
-多工使用者數(例如多工UE數)
-相鄰蜂巢網的交錯器分配狀況
-通訊方式準靜態、動態
-封包重送與否、重送方法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所被要求之吞吐率
-所被要求之QoS(Quality of Service)
控制部330,係從基地台100或終端裝置200取得上記示為一例的表示通訊狀態之資訊,當作交錯器類型之分配所需之參數來使用。
例如,控制部330,係隨應於多工UE數,而將交錯器類型做動態分配、或變更分配。藉此,控制部330係可例如,在進行多工的UE數較少時,進行相關特性不佳,但是交錯模態之生成較為容易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例如,控制部330,係也基於相鄰蜂巢網的交錯器分配狀況,而將交錯器類型做動態分配、或變更分配。藉此,控制部330,係例如為了使蜂巢網間干擾減少,可隨應於相鄰蜂巢網中所被使用之交錯器類型來進行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以下,參照圖10,說明隨應於相鄰蜂巢網之交錯器分配狀況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圖10係用來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動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之一例的說明圖。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基地台100A、100B、及100C所運用的蜂巢網400A、400B、及400C,彼此相鄰。在進行隨應於相鄰蜂巢網之交錯器分配狀況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時,控制部330係首先設定管理區域。管理區域,係可被設定在一個蜂巢網之內部,也可跨越複數相鄰之蜂巢網而被設定。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330,係跨越蜂巢網400A、400B、及400C,而設定管理區域600。然後,控制部330,係對已設定之管理區域600中所屬的無線通訊裝置,優先分配 相同的交錯器類型。藉此,在相鄰蜂巢網間,就會被分配相同的交錯器類型。在相同的交錯器類型的交錯模態間係保有相關特性,因此可抑制管理區域600內的蜂巢網間干擾。
以上說明了動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交錯模態之分配)
控制部330係亦可進行,讓分配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模態之分配。例如,控制部330,係在進行上述的靜態或動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之後,進行已分配之交錯器類型中的交錯模態之分配。控制部330,係例如使用下記的參數來進行交錯模態之分配。
‧靜態參數
-蜂巢網ID、虛擬蜂巢網ID、全域蜂巢網ID、通訊地點(Transmission Point)ID
-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偏置(終端裝置200所特有)
-SFN(System Frame Number)、子訊框索引
‧動態參數
-資料長度、碼塊(Code block)長度、碼字(Codeword)長度
-使用資源量(資源區塊、資源元素)
-MCS索引、CQI索引、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RI(Rank Indicator)
-多工使用者數(例如多工UE數)
-初期主交錯器(Initial master interleaver)、共通交錯器(common interleaver)
控制部330,係亦可對已被分配相同之交錯器類型的無線通訊裝置,分配各自不同的交錯模態。藉此,在已被分配相同之交錯器類型的無線通訊裝置間會保有相關特性,因此可避免干擾。
控制部330係控制通訊部310,使其將表示已分配之交錯模態之資訊儲存在IDMA回應中,發送給分配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IDMA回應中所被儲存之表示交錯模態之資訊,係亦可為控制部330在交錯模態之分配時所使用過的參數。分配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可使用IDMA回應中所被儲存之參數,來生成所被分配之交錯模態並利用之。此外,交錯模態,係不只在送訊側之無線通訊裝置,在收訊側之無線通訊裝置上也被重現(生成)。
交錯模態之分配時所使用過的參數,是被包含在既存之會被訊令的控制資訊等的情況下,則該當參數係亦可不被包含在IDMA回應中。此情況下,例如,終端裝置200,係可將IDMA回應中所含之參數、和控制資訊中所含之參數,加以組合,而生成所被分配之交錯模態。由於交錯模態之通知所涉及的訊令量係被抑制,因此可抑制無線通訊系統1的處理負擔。作為既存之被訊令的控制資訊等中可能包含的參數,係可舉出例如蜂巢網ID、 RNTI、SFN、子訊框索引等。
此外,此種交錯模態之通知所涉及之訊令量的抑制,係在由終端裝置200來分配交錯模態時,也可同樣進行。例如,送訊側的終端裝置200,將表示自身所分配之交錯模態之資訊,向收訊側的基地台100進行通知之際,亦可將既存之被訊令的控制資訊等中所含之參數,從進行通知的參數中加以省略。此情況下,例如,基地台100,係可將從終端裝置200所接收到的參數、和控制資訊中所含之參數,加以組合,而生成所被分配之交錯模態。
以上說明了交錯模態之分配。
除此以外,在無線通訊裝置側上沒有進行,是否進行使用到IDMA之訊號送訊之判定的情況下,控制部330係亦可判定,是否許可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使用到IDMA之訊號送訊。例如,控制部330,係可根據無線通訊裝置所發送的送訊資料之封包大小、上鏈頻道品質、MCS索引等,來判定是否許可使用到IDMA之訊號送訊。這些資訊,係可與IDMA請求一起或分開地,從進行資料送訊的無線通訊裝置,而被接收。控制部330,係係除了從無線通訊裝置所取得的這些資訊以外,還可基於例如與該當無線通訊裝置同一蜂巢網內的其他終端裝置200之資訊、或相鄰蜂巢網的IDMA實施狀況等,來做判定。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300之構成例。
<3.動作處理>
接下來,參照圖11~圖14,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之動作處理例。
〔3-1.上鏈通訊〕
圖11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IDMA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如圖11所示,本程序中,係有終端裝置200、基地台100、及通訊控制裝置300參與。
首先,在步驟S102中,終端裝置200係進行IDMA實施判定處理。例如,終端裝置200,係根據送訊資料之封包大小、上鏈頻道品質、MCS索引等,來判定是否進行使用到IDMA之訊號送訊。於後述的步驟S108中進行IDMA實施判定處理的情況下,本步驟亦可省略。
接下來,在步驟S104中,進行UCI生成處理。例如,終端裝置200係生成含有IDMA請求及排程請求的UCI。
接著,在步驟S106中,終端裝置200係將排程請求及IDMA請求,發送至基地台100。具體而言,終端裝置200,係將上記步驟S104中所生成的UCI,予以發送。基地台100,係將所接收到的IDMA請求,中繼給通訊控制裝置300。
接下來,在步驟S108中,通訊控制裝置300 係進行IDMA實施判定處理。例如,通訊控制裝置300,係根據終端裝置200所發送的送訊資料之封包大小、上鏈頻道品質、MCS索引等,來判定是否許可使用到IDMA之訊號送訊。於上記的步驟S102中進行IDMA實施判定處理的情況下,本步驟亦可省略。
然後,在步驟S110中,通訊控制裝置300係進行交錯器分配處理。關於交錯器分配處理係參照圖12及圖13來說明,因此這裡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在步驟S112中,通訊控制裝置300係將IDMA回應,發送至基地台100。例如,通訊控制裝置300,係將儲存有表示上記步驟S110中的分配結果的資訊的IDMA回應,予以發送。
接著,在步驟S114中,基地台100係進行排程處理。例如,基地台100係隨應於上記步驟S106中所接收到的排程請求,來進行排程。
接著,在步驟S116中,基地台100係將排程資訊及IDMA回應,發送至終端裝置200。例如,基地台100,係將表示上記步驟S114中的排程結果的排程資訊(Scheduling grant),使用PDCCH而予以發送。該排程資訊中係含有,例如:資料送訊時所應利用的RB之位置、調變方式、資料大小、送訊功率控制用的指令等之資訊。又,基地台100,係將上記步驟S112中所接收到的IDMA回應,使用PDCCH或PBCH而予以發送。
在使用PDCCH的情況下,基地台100係除了 表示交錯器類型之資訊,還可將交錯模態之生成時所用的參數,直接通知給終端裝置200。另一方面,使用PBCH的情況下,基地台100係將例如交錯器類型之分配時所使用的參數與所分配的交錯器類型建立關連的資訊,通知給蜂巢網內的所有終端裝置200。終端裝置200,係於所被通知的資訊中,利用與自身之屬性資訊或通訊狀建立關連的交錯器類型。此情況下,終端裝置200係亦可自己來分配交錯模態。
然後,在步驟S118中,終端裝置200係進行IDMA訊號生成處理。例如,終端裝置200係使用上記步驟S116中所接收到的IDMA請求中所被儲存之資訊所示的交錯器類型及交錯模態,來生成進行過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的無線訊號。該無線訊號,以下亦稱為IDMA訊號。
接下來,在步驟S120中,終端裝置200係將上記步驟S118中所生成的IDMA訊號,發送至基地台100。交錯模態是由終端裝置200自己所分配的情況下,終端裝置200係將含有表示已分配之交錯模態之資訊的訊息,例如包含在UCI中而發送至基地台100。
接著,在步驟S122中,基地台100係進行多重使用者偵測。例如,基地台100係使用上記步驟S112中所接收到的IDMA請求中所被儲存之資訊所示的交錯器類型及交錯模態,來進行訊號分離,藉此以將已被終端裝置200所發送的IDMA訊號,予以解碼。此外,交錯模態 是由終端裝置200所分配的情況下,基地台100係使用從終端裝置200所接收到的訊息中所被儲存之資訊所示的交錯模態,來進行訊號分離。
接下來,在步驟S124中,基地台100,係隨應於IDMA訊號之解碼為成功還是失敗,而將ACK訊號或NACK訊號發送至終端裝置200。
以上說明了,上鏈通訊所涉及之IDMA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接下來,參照圖12及圖13,說明上記步驟S110中的處理之細節。
(交錯器分配處理例1)
圖1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300中所被執行的交錯器分配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在本流程中,作為交錯器類型的分配方法,係採用靜態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如圖12所示,首先,在步驟S202中,通訊控制裝置300的控制部330,係收集交錯器類型之分配時所使用的參數。例如,控制部330係收集:終端裝置200的能力、通訊類型、或佈署類型等之屬性資訊。
接下來,在步驟S204中,控制部330係進行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例如,控制部330係亦可例如可對記憶體量較多演算能力較高的終端裝置200,進行特性較佳但使用記憶體量或計算複雜性較高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除此以外,控制部330係可例如,在MTC這類訊令資訊 量越少越理想的通訊類型中,進行交錯模態之生成所需之訊令量較少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接著,在步驟S206中,控制部330係判定是否實施交錯模態之分配。例如,控制部330,係若交錯模態之分配是由終端裝置200進行則判定為不實施,其他情況則判定為要實施。
若判定為要實施交錯模態之分配(S206/YES),則在步驟S208中,控制部330係進行交錯模態之分配。例如,控制部330係指定交錯模態之生成時所使用的參數。
接下來,在步驟S210中,控制部330係將交錯器類型及交錯模態,予以通知。例如,控制部330係控制通訊部310,使其將儲存有表示已分配之交錯器類型及交錯模態之資訊的IDMA回應,發送至終端裝置200。
另一方面,若判定為不實施交錯模態之分配(S206/NO),則在步驟S212中,控制部330係通知交錯器類型。例如,控制部330係控制通訊部310,使其將儲存有表示已分配之交錯器類型之資訊的IDMA回應,發送至終端裝置200。
(交錯器分配處理例2)
圖1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300中所被執行的交錯器分配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在本流程中,作為交錯器類型的分配方法,係採用動態交錯器類型 之分配。
如圖13所示,首先,在步驟S302中,控制部330係選擇交錯器分配對象蜂巢網(區段)。
接下來,在步驟S304中,控制部330係將對象蜂巢網(區段)之相鄰蜂巢網(區段)予以特定。
接著,在步驟S306中,控制部330係設定管理區域。例如,控制部330,係將包含對象蜂巢網及相鄰蜂巢網的領域,設定成為管理區域。
接下來,在步驟S308中,控制部330係判定,在管理區域內的相鄰蜂巢網中,IDMA是否有被實施。
若判定為IDMA有被實施(S308/YES),則在步驟S310中,控制部330係將管理區域內的相鄰蜂巢網中所被使用之交錯器類型,予以特定。
接著,在步驟S312中,控制部330係判定,在管理區域內的相鄰蜂巢網中所被使用的交錯器類型,是否可在管理區域內的對象蜂巢網中做使用。例如,控制部330係隨應於該當交錯器類型中的交錯模態之剩餘數,在對對象蜂巢網之終端裝置200,分配了與相鄰蜂巢網相同的交錯器類型時,若可不重複地分配交錯模態,則判定為可使用。除此以外,控制部330,係亦可隨應於例如終端裝置200的能力等,來做判定。
若判定為,在相鄰蜂巢網中所被使用之交錯器類型是可在管理區域內的對象蜂巢網中做使用(S312/YES), 則在步驟S314中,控制部330係將相鄰蜂巢網中所被使用之交錯器類型,分配給管理區域內的對象蜂巢網。
另一方面,若判定為,在相鄰蜂巢網中所被使用之交錯器類型並非可在管理區域內的對象蜂巢網中做使用(S312/NO),則在步驟S316中,控制部330係將與相鄰蜂巢網不同的交錯器類型,分配給管理區域內的對象蜂巢網。
又,若判定為相鄰蜂巢網中沒有被實施IDMA(S308/NO),則在步驟S318中,控制部330係將任意的交錯器類型,分配給管理區域內的對象蜂巢網。
然後,在步驟S320中,控制部330係分配交錯模態。此時,控制部330,係可對屬於同一管理區域中的已被分配相同之交錯器類型的無線通訊裝置,分配各自不同的交錯模態。藉此,在已被分配相同之交錯器類型的管理區域內的無線通訊裝置間,可保有相關特性。因此,可降低管理區域內的蜂巢網間干擾。
〔3-2.下鏈通訊〕
圖1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IDMA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如圖14所示,本程序中,係有終端裝置200、基地台100、及通訊控制裝置300參與。此外,下鏈送訊,係在沒有排程請求之收送訊這點,及分配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是基地台100這點,是與上鏈送訊不同,其他係和上鏈送訊相同。
如圖14所示,首先,在步驟S402中,基地台100係進行IDMA實施判定處理。於後述的步驟S406中進行IDMA實施判定處理的情況下,本步驟亦可省略。
接下來,在步驟S404中,基地台100係將IDMA請求,發送至通訊控制裝置300。
接著,在步驟S406中,通訊控制裝置300係進行IDMA實施判定處理。於上記的步驟S402中進行IDMA實施判定處理的情況下,本步驟亦可省略。
接下來,在步驟S408中,通訊控制裝置300係進行交錯器分配處理。
接著,在步驟S410中,通訊控制裝置300係將IDMA回應,發送至基地台100。基地台100,係將所接收到的IDMA回應,中繼給終端裝置200。這是為了使終端裝置200中的多重使用者偵測成為可能。若是由基地台100來進行交錯模態之分配,則基地台100係將表示已被通訊控制裝置300所分配之交錯器類型之資訊、及表示自身所分配之交錯模態之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200。此外,往終端裝置200的資訊通知,係亦可在步驟S416中進行。
接著,在步驟S412中,基地台100係進行排程處理。
然後,在步驟S414中,基地台100係進行IDMA訊號生成處理。例如,基地台100係使用上記步驟S410中所接收到的IDMA請求中所被儲存之資訊所示的 交錯器類型及交錯模態,來生成進行過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的IDMA訊號。
接著,在步驟S416中,基地台100係將上記步驟S414中所生成之IDMA訊號,發送至終端裝置200。
然後,在步驟S418中,終端裝置200係進行多重使用者偵測,將基地台100所發送之IDMA訊號,予以解碼。
接下來,在步驟S420中,終端裝置200,係隨應於IDMA訊號之解碼為成功還是失敗,而將ACK訊號或NACK訊號發送至基地台100。
以上說明了,下鏈通訊所涉及之IDMA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
<4.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通訊控制裝置300係可以塔式伺服器、機架伺服器、或刀鋒伺服器等之任一種類之伺服器的方式而被實現。又,通訊控制裝置300係亦可為被搭載於伺服器的控制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或被插入至刀鋒伺服器之插槽的插卡或是刀板)。
又,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巨集eNB或小型eNB等任一種類的eNB(evolved Node B)。小型eNB,係亦可為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 微)eNB等之涵蓋比巨集蜂巢網還小之蜂巢網的eNB。亦可取而代之,基地台100係可被實現成為NodeB或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等之其他種類的基地台。基地台100係亦可含有控制無線通訊之本體(亦稱作基地台裝置)、和配置在與本體分離之場所的1個以上之RRH(Remote Radio Head)。又,亦可藉由後述之各種種類的終端,暫時或半永久性執行基地台機能,而成為基地台100而動作。
又,例如,終端裝置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攜帶型/鑰匙型的行動路由器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終端裝置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終端裝置2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4-1.通訊控制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圖15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伺服器7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伺服器700係具備:處理器701、記憶體702、儲存體703、網路介面704及匯流排706。
處理器7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控制伺服器700的 各種機能。記憶體7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7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7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
網路介面704係為,用來將伺服器70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705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有線通訊網路705係可為EPC(Evolved Packet Core)等之核心網路,或可為網際網路等之PDN(Packet Data Network)。
匯流排706係將處理器701、記憶體702、儲存體703及網路介面704彼此連接。匯流排706係亦可含有速度不同的2個以上之匯流排(例如高速匯流排及低速匯流排)。
圖15所示的伺服器700,係亦可成為參照圖9而上述說明過的通訊控制裝置300而發揮機能。例如,通訊部310、記憶部320、及控制部330,係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701中。
〔4-2.基地台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16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eNB80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各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
天線81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 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基地台裝置820之無線訊號。eNB800係具有如圖16所示的複數天線810,複數天線81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6中雖然圖示了eNB800具有複數天線810的例子,但eNB8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10。
基地台裝置820係具備:控制器821、記憶體822、網路介面823及無線通訊介面825。
控制器821係可為例如CPU或DSP,令基地台裝置820的上位層的各種機能進行動作。例如,控制器821係從已被無線通訊介面825處理過之訊號內的資料,生成資料封包,將已生成之封包,透過網路介面823而傳輸。控制器821係亦可將來自複數基頻處理器的資料予以捆包而生成捆包封包,將所生成之捆包封包予以傳輸。又,控制器821係亦可具有執行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承載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移動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流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或排程(Scheduling)等之控制的邏輯性機能。又,該當控制,係亦可和周邊的eNB或核心網路節點協同執行。記憶體8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82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送訊功率資料及排程資料等)。
網路介面823係用來將基地台裝置820連接至核心網路824所需的通訊介面。控制器821係亦可透過 網路介面823,來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通訊。此情況下,eNB800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係亦可藉由邏輯性介面(例如S1介面或X2介面)而彼此連接。網路介面823係可為有線通訊介面,或可為無線回載用的無線通訊介面。若網路介面823是無線通訊介面,則網路介面823係亦可將比無線通訊介面825所使用之頻帶還要高的頻帶,使用於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支援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天線810,對位於eNB800之蜂巢網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2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基頻(BB)處理器826及RF電路827等。BB處理器826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各層(例如L1、MAC(Medium Access Control)、RLC(Radio Link Control)及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的各式各樣之訊號處理。BB處理器826係亦可取代控制器821,而具有上述邏輯機能的部分或全部。BB處理器826係亦可為含有: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的模組,BB處理器826的機能係亦可藉由上記程式的升級而變更。又,上記模組係亦可為被插入至基地台裝置820之插槽的板卡或刀鋒板,亦可為被搭載於上記板卡或上記刀鋒板的晶片。另一方面,RF電路827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10而收送無線訊號。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如圖16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826,複數BB處理器82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又,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含有如圖16所示的複數RF電路827,複數RF電路827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天線元件。此外,圖16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25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826及複數RF電路827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2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26或單一RF電路827。
(第2應用例)
圖17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eNB83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40、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各天線840及RRH86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又,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係可藉由光纖等之高速線路而彼此連接。
天線84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RRH860之無線訊號。eNB830係具有如圖17所示的複數天線840,複數天線84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7中雖然圖示了eNB830具有複數天線840的例子,但eNB83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40。
基地台裝置850係具備:控制器851、記憶體 852、網路介面853、無線通訊介面855及連接介面857。控制器851、記憶體852及網路介面853,係和參照圖16所說明之控制器821、記憶體822及網路介面823相同。
無線通訊介面855,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RRH860及天線840,對位於RRH860所對應之區段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5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856等。BB處理器856,係除了透過連接介面857而與RRH860的RF電路864連接以外,其餘和參照圖16所說明之BB處理器826相同。無線通訊介面855係如圖17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856,複數BB處理器85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7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55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856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5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56。
連接介面857,係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57係亦可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的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又,RRH860係具備連接介面861及無線通訊介面863。
連接介面861,係為用來連接RRH860(無線通訊介面863)與基地台裝置85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61係亦可為,用來以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無線通訊介面863係透過天線840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RF電路864等。RF電路86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40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係含有如圖17所示的複數RF電路864,複數RF電路864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天線元件。此外,圖17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63是含有複數RF電路86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63係亦可含有單一RF電路864。
圖16及圖17所示的eNB800及eNB830,係亦可成為參照圖7而上述說明過得基地台100而發揮機能。例如,無線通訊部110、通訊部120、記憶部130、及控制部14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25以及無線通訊介面855及/或無線通訊介面86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及控制器851中。
〔4-3.終端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18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1個以上之天 線開關915、1個以上之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2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 等。BB處理器913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1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16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為,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如圖18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此外,圖18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12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13或單一RF電路914。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12,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
天線開關915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6的連接目標。
天線916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12之無線訊號。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如圖18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16。此外,圖18中雖然圖示了智慧型手機900具有複數天線916的例子,但智慧型手機9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16。
甚至,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16。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5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圖1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成為參照圖8而上述說明過的終端裝置200而發揮機能。例如,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及控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2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
(第2應用例)
圖19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1個以上之天線開 關936、1個以上之天線937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等。BB處理器934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 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35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37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為,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如圖19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此外,圖19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34或單一RF電路935。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
天線開關936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7的連接目標。
天線937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如圖19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37。此外,圖19中雖然圖示了行車導航裝置920具有複數天線937的例子,但行車導航裝置92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37。
甚至,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 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37。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6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9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圖19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成為參照圖8而上述說明過的終端裝置200而發揮機能。例如,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及控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5.總結>
以上,參照圖1~圖19,詳細說明了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如上記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300係進行,讓使用IDMA的無線通訊系統1的無線通訊裝置(基地台100或終端裝置200),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藉此,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中,係可利用多樣類型的交錯器,因此可實現5G所要求的高彈性。
又,通訊控制裝置300,作為交錯器類型的分配分法,係可採用基於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之屬性資訊的靜態分配、或基於無線通訊裝置之通訊狀態的動態分配之任一者。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中,係可利用以多樣的方法而被分配的交錯器,因此可實現5G所要求的高彈性。
又,通訊控制裝置300係亦可在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之際,設定管理區域,對已設定之管理區域中所屬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優先分配相同的交錯器類型。藉此,對管理區域內的無線通訊裝置,係會被分配相同的交錯器類型。在相同的交錯器類型的交錯模態間係保有相關特性,因此可抑制管理區域內的無線通訊裝置間的干擾。
又,通訊控制裝置300係亦可進行,讓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模態之分配。於上鏈通訊中,若單獨地選擇終端裝置200所利用的交錯模態,則可能難以在終端裝置200間良好地(無相關地)保持相關特性。這點,藉由通訊控制裝置300統一進行各終端裝置200所利用的交錯模態之分配,就可避免此種干擾。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各裝置所進行的一連串處理,係可使用軟體、硬體、及軟體與硬體之組合的任一種方式來實現。構成軟體的程式,係可預先儲存在例如設在各裝置內部或外部的記憶媒體(非暫時性媒體:non-transitory media)中。然後,各程式係例如在電腦執行時被讀取至RAM中,被CPU等之處理器所執行。
又,於本說明書中使用流程圖及程序圖所說明的處理,係亦可並不一定按照圖示的順序而被執行。亦可數個處理步驟,是被平行地執行。又,亦可採用追加的處理步驟,也可省略部分的處理步驟。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與使用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IDMA: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進行讓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將含有表示已被前記控制部所分配之前記交錯器類型之資訊的訊息,發送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訊息係使用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或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而被發送。
(4)
如前記(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有關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屬性資訊,來進行前記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5)
如前記(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有關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通訊狀況,來進行前記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6)
如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設定管理區域,對所設定之前記管理區域中所屬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係優先分配相同的前記交錯器類型。
(7)
如前記(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讓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模態之分配。
(8)
如前記(7)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對已被分配相同的前記交錯器類型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分配各自不同的前記交錯模態。
(9)
如前記(7)或(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將含有表示已被前記控制部所分配之前記交錯模態之資訊的訊息,發送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0)
如前記(9)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表示前記交錯模態之資訊,係為前記控制部在前記交錯模態之分配時所使用的參數。
(1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基地台之間,使用IDMA來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利用已被分配之交錯器類型的交錯器,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部,係將要求前記交錯器類型之分配的訊息,發送給前記基地台。
(13)
如前記(11)或(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利用已被分配之 交錯模態,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
(14)
如前記(11)或(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選擇前記無線通訊部所做的交錯處理中所利用的交錯模態。
(15)
如前記(1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含有表示已選擇之前記交錯模態之資訊的訊息,發送給前記基地台。
(16)
如前記(1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訊息係被包含在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中。
(17)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與使用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之步驟;和藉由處理器來進行,讓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之步驟。
(18)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與基地台之間,使用IDMA來進行無線通訊之步驟;和藉由處理器來控制,以利用已被分配之交錯器類型的交錯器,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
(19)
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通訊部,係與使用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和控制部,係進行讓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為了IDMA而利用的交錯器的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20)
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基地台之間,使用IDMA來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利用已被分配之交錯器類型的交錯器,來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

Claims (21)

  1.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電路,其係被組態以:與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取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屬性資訊,其係含有對應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至少第1參數;基於前記至少第1參數,而對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分配第1交錯器之第1交錯器類型。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第1交錯器類型,係促使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基於使用到交錯器的訊號處理來進行通訊。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將含有表示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需之前記第1交錯器類型之資訊的訊息,發送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使用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或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之任一者,來發送前記訊息。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基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通訊狀態,來進行前記第1交錯器類型之分配。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設定管理區域,其係包含有前記無線通訊系統之至少 2個無線通訊裝置;對前記至少2個無線通訊裝置,係分配第2交錯器之第2交錯器類型。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分配交錯模態,其係會促使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基於使用到交錯器的訊號處理而進行通訊。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對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各者,分配第2交錯器之第2交錯器類型;對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分配第1交錯模態,對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分配與前記第1交錯模態不同之第2交錯模態。
  9.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將表示為了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而被分配之交錯模態的訊息,發送至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訊息係含有:表示前記交錯模態的第2參數;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基於前記訊息中所含之前記第2參數,來分配前記交錯模態。
  1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電路,其係被組態以:與基地台間進行通訊; 從前記基地台,接收第1資訊,其係表示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需之交錯器之交錯器類型;基於前記交錯器類型,而進行交錯處理;前記基地台,係基於對應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至少第1參數,而分配前記交錯器的前記交錯器類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屬性資訊係含有前記至少第1參數。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將用來要求對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分配前記交錯器類型的訊息,發送至前記基地台。
  13.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基地台,係基於至少第2參數,而分配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需之交錯模態;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從前記基地台,接收表示前記交錯模態的第1資訊;基於前記交錯模態,來控制前記交錯處理。
  14.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選擇至少1個交錯模態,來進行前記交錯處理。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將表示前記已選擇之至少1個交錯模態的訊息,發送至前記基地台。
  16.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還被組態以:將前記訊息,含入至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中。
  17.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於通訊控制裝置中,與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取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屬性資訊,其係含有對應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至少第1參數;基於前記至少第1參數,而對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分配交錯器之交錯器類型。
  18.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於無線通訊裝置中,與基地台間進行通訊;從前記基地台,接收第1資訊,其係表示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需之交錯器之交錯器類型;基於前記交錯器類型,而進行交錯處理;前記基地台,係基於對應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至少第1參數,而分配前記交錯器的前記交錯器類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屬性資訊係含有前記至少第1參數。
  19.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為記錄有電腦可執行之程式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藉由通訊控制裝置執行前記程式,可使前記通訊控制裝置進行動作;前記動作係含有:基於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IDMA: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而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取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屬性資訊,其係含有對應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至少第1參數;基於前記至少第1參數,而對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分配交錯器之交錯器類型;前記交錯器類型,係促使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基於前記IDMA而進行通訊。
  20.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為記錄有電腦可執行之程式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藉由無線通訊裝置執行前記程式,可使前記無線通訊裝置進行動作;前記動作係含有:與基地台之間,基於分交錯多元接取方式(IDMA: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而進行通訊;從前記基地台,接收第1資訊,其係表示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需之交錯器之交錯器類型;基於前記交錯器類型,而進行IDMA所需之交錯處理;前記基地台,係基於對應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至少第1參數,而分配前記交錯器的前記交錯器類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屬性資訊係含有前記至少第1參數。
  21.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電路,其係被組態以: 與無線通訊系統的至少2個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設定管理區域,其係包含有前記至少2個無線通訊裝置;取得表示前記至少2個無線通訊裝置之通訊狀態之資訊;基於已取得之前記資訊,而對前記管理區域內的前記至少2個無線通訊裝置,分配交錯器之第1交錯器類型。
TW104134358A 2014-10-28 2015-10-20 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TWI693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8937 2014-10-28
JP2014-218937 2014-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356A TW201630356A (zh) 2016-08-16
TWI693800B true TWI693800B (zh) 2020-05-11

Family

ID=55857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4358A TWI693800B (zh) 2014-10-28 2015-10-20 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0148380B2 (zh)
EP (1) EP3214779A4 (zh)
JP (1) JP6547757B2 (zh)
CN (1) CN107078833B (zh)
MX (1) MX369425B (zh)
RU (1) RU2017113751A (zh)
SG (1) SG11201703226YA (zh)
TW (1) TWI693800B (zh)
WO (1) WO20160676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67690A1 (ja) * 2014-10-28 2016-05-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328149B1 (en) * 2015-08-28 2019-1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ss
CN107465483B (zh) * 2016-06-03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免授权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272380B2 (en) 2016-12-13 202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de block interleaving
US11283540B2 (en) * 2017-10-06 202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specific interleaving, rate-matching, and/or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5666A1 (en) * 2006-12-14 2008-11-20 Xiaodong Wa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90055701A1 (en) * 2005-03-29 2009-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im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mimo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transmitting method
US20090203324A1 (en) * 2005-02-02 2009-08-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rleave pattern control device, and interleave pattern control method
WO2012165424A1 (ja) * 2011-06-03 2012-12-06 Kddi株式会社 インタリーブ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4153737A1 (zh) * 2013-03-27 2014-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器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9162A1 (en) 2006-09-06 2010-07-29 Takashi Yoshimoto Transmission-and-recept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and-recep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and-reception method
EP2154803A1 (en) * 2008-08-13 2010-02-17 Fujitsu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8964859B (zh) * 2008-12-08 2022-04-01 无线未来科技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及执行其的用户终端
JP5280384B2 (ja) * 2010-01-28 2013-09-04 Kddi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3005148A (ja) * 2011-06-15 2013-01-07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3123158A (ja) 2011-12-12 2013-06-20 Kddi Corp 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6082288B2 (ja) * 2012-10-16 2017-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055333B2 (ja) * 2013-02-13 2016-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150131013A (ko) * 2013-03-18 2015-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단말로 제어 채널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6673206B2 (ja) * 2014-09-25 2020-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067690A1 (ja) * 2014-10-28 2016-05-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SG11201703105RA (en) * 2014-11-28 2017-05-30 Sony Corp Device and method
JP6394348B2 (ja) * 2014-12-11 2018-09-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80071B2 (ja) * 2014-12-11 2018-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80146445A1 (en) * 2015-05-07 2018-05-24 Lg Electronics Inc. Asynchronous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w latency service
WO2016182228A1 (ko) * 2015-05-10 2016-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대용량의 산발적 패킷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355812B2 (en) * 2016-02-05 2019-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US10708907B2 (en) * 2016-04-19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adaptive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US10616805B2 (en) * 2016-08-11 2020-04-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s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0863522B2 (en) * 2017-05-03 2020-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low latency and latency tolerant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3324A1 (en) * 2005-02-02 2009-08-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rleave pattern control device, and interleave pattern control method
US20090055701A1 (en) * 2005-03-29 2009-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im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mimo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transmitting method
US20080285666A1 (en) * 2006-12-14 2008-11-20 Xiaodong Wa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2165424A1 (ja) * 2011-06-03 2012-12-06 Kddi株式会社 インタリーブ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563257A (zh) * 2011-06-03 2014-02-05 Kddi株式会社 交织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US20140119352A1 (en) * 2011-06-03 2014-05-01 Kddi Corporation Interleav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53737A1 (zh) * 2013-03-27 2014-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器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ngo Yoshizawa et al.,"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rference canceller for I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12-15 Nov. 2013 *
Shingo Yoshizawa et al.,"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rference canceller for I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12-15 Nov. 20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4779A4 (en) 2018-08-08
JP6547757B2 (ja) 2019-07-24
US20190028226A1 (en) 2019-01-24
RU2017113751A (ru) 2018-10-23
JPWO2016067690A1 (ja) 2017-08-10
CN107078833B (zh) 2019-11-05
SG11201703226YA (en) 2017-05-30
MX2017005217A (es) 2017-07-27
US10148380B2 (en) 2018-12-04
US10567104B2 (en) 2020-02-18
EP3214779A1 (en) 2017-09-06
TW201630356A (zh) 2016-08-16
MX369425B (es) 2019-11-08
WO2016067690A1 (ja) 2016-05-06
CN107078833A (zh) 2017-08-18
US20170324501A1 (en) 201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6573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U201529612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693800B (zh) 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WO2018137492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TWI691177B (zh)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及通訊程式
US115102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787311B2 (ja) 装置及び方法
US202201588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ple data in wireles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625043A (zh) 裝置及方法
US1184944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20232520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586762B2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84200A1 (ja) 移動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装置
JP714012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202025804A (zh) 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US2021024377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JPWO2018062371A1 (ja) 移動通信方法
TW201338483A (zh) 處理控制通道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WO2021204108A1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13170687A1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