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725B - 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725B
TWI693725B TW106129758A TW106129758A TWI693725B TW I693725 B TWI693725 B TW I693725B TW 106129758 A TW106129758 A TW 106129758A TW 106129758 A TW106129758 A TW 106129758A TW I693725 B TWI693725 B TW I6937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light
transparent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7035A (zh
Inventor
石崎順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信越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信越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信越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7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7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72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5/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01L33/22Roughened surfaces, e.g.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epitaxial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發光元件,係於光提取面側貼合有透明基板,其中於該透明基板的該光提取面側的表面,設置有折射率低於該透明基板的透明膜,該透明膜的表面為經表面粗糙化之物。藉此提供在接合透明基板而形成的發光元件之中,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Description

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貼合有透明基板的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在由AlGaInP所構成的發光元件之中,揭載有單面二電極的形狀之發光元件。在如此形狀的發光元件之中,發光角度分為窄的用途及廣的用途,而在發光角度為廣的用途的情況下,於光提取面設置粗糙面係為必要。
雖然專利文獻1揭載:於設置於玻璃基板上的ITO上將發光元件予以接合,且將玻璃基板予以表面粗糙化的技術,但是此技術是因為有對基材為藍寶石的基材難以設置粗糙面的緣故。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揭載了在具有單面二電極形狀的發光元件之中,直接於基材側設置粗糙面的方法。此係選擇了能於基材設置粗糙面的材料的緣故。雖然作為能表面粗糙化的材料,以能蝕刻的材料GaP形成,但是GaP結晶不論是選擇磊晶成長還是選擇塊狀基板,皆難以大口徑化,而為不適用於製作大型的發光元件的技術。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3揭載了將透明基板予以接合的技術。此手法,由於為不論接合的基材的材質,故能大口徑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5372766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6/072050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20546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透明基板的材料中,低價地獲得的材料為氧化物,然而作為能通過半導體步驟的程度的加工精密度的基板材料,則限定於藍寶石基板。但是,藍寶石基板為難蝕刻材料,而有難以藉由濕式蝕刻法得到粗糙面的問題。
鑑於如同上述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在將透明基板接合而形成的發光元件之中,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而提供一種發光元件,係於光提取面之側予以貼合一透明基板,其中於該透明基板的該光提取面之側的表面係設置有一透明膜,該透明膜的折射率低於該透明基板,且該透明膜的表面係經表面粗糙化。
如此一來,由於透明膜的表面係為經表面粗糙化的緣故,不論透明基板的材質,能為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藉由更低折射率材料被形成於光提取面而產生全反射角,能更提高發光效率。
此時,該透明基板為藍寶石基板,該透明膜為SiO2 膜為佳。
如此一來,能於透明基板合適地使用藍寶石基板,於透明膜合適地使用SiO2 膜。
再者,根據本發明而提供一種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該發光元件係於光提取面之側予以貼合一透明基板,其中該製造方法係於該透明基板的該光提取面之側的表面予以積層一透明膜,該透明膜的折射率低於該透明基板,以及將經積層的該透明膜的表面藉由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而表面粗糙化處理。
如此一來,無關乎透明基板的材質而容易將表面表面粗糙化,能較容易製造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藉由更低折射率材料被形成於光提取面而產生全反射角,能製造發光效率更高的發光元件。
此時,該透明基板為藍寶石基板,該透明膜為SiO2 膜為佳。
如此一來,作為透明基板,使用難以由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的材料的藍寶石基板,藉由使透明膜為SiO2 膜,能容易對透明膜的表面進行由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
再者此時,該磨砂加工係藉由以氟酸與一價至四價的無機酸或有機酸經混合的液體而蝕刻處理,而將該透明膜的表面予以表面粗糙化處理為佳。
若為如此的方法,能確實地表面粗糙化處理透明膜的表面。
再者此時,作為該無機酸,係使用硫酸、鹽酸及磷酸中至少一種,作為該有機酸,係使用丙二酸、醋酸、檸檬酸及酒石酸中至少一種為佳。
作為無機酸或有機酸,使用如同上述之物,能更確實地於透明膜的表面形成凹凸。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由於透明膜的表面經表面粗糙化的緣故,無關乎透明基板的材質,能為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藉由更低折射率材料被形成於光提取面而產生全反射角,能更提高發光效率。然後,根據本發明,能採用低價且加工精密度高的藍寶石基板作為透明基板。
再者,根據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無關乎透明基板的材質而容易將表面表面粗糙化,能較容易地製造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藉由更低折射率材料被形成於光提取面而產生全反射角,能製造發光效率更高的發光元件。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樣貌,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
如同上述,藍寶石基板係為難蝕刻材料,而有難以藉由濕式蝕刻的方法得到粗糙表面的問題。
於此,本發明人為了解決如此的問題而反覆努力檢討。其結果想到:在於光提取面之側貼合有透明基板的發光元件之中,於透明基板的光提取面之側的表面,設置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的透明膜,當該透明膜的表面為表面粗糙化之物,無關於透明基板的材質,能為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更進一步藉由使低折射率材料形成於光提取面之側而產生全反射角,而能更提高發光效率。然後,對用於實施這些的最佳的形態進行精密的查驗,而完成了本發明。
[第一實施樣貌] 第1圖顯示了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第一實施樣貌。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樣貌中的發光元件100於光提取面115之側貼合有透明基板110。再者,發光元件100於透明基板110的光提取面115之側的表面設置有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110的透明膜180,該透明膜180的表面係經表面粗糙化之物。粗糙面的粗糙度為Ra(算術平均粗糙度)=0.3μm以上為佳。
此時,能合適地使用表面形成有例如由SiO2 所構成的透明膜180的例如由藍寶石所構成的透明基板110。再者,於透明基板110的與透明膜180為相反側能形成有例如由SiO2 所構成的厚度100nm程度的第二介電質膜121。
如同上述,透明膜180的表面經表面粗糙化,形成有凹凸。再者,透明膜180使用了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110的材料。如此一來,當設置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110的透明膜180,且於該透明膜180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無關於透明基板110的材質而容易地將表面粗糙化,能為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再者,藉由低折射率材料被形成於光提取面115之側而產生全反射角,能更提高發光效率。
再者,能為於第二介電質膜121表面形成有透明接著層125之物。此透明接著層125能為例如由第一接著層125A及第二接著層125B的複數層所形成之物。更進一步,於此透明接著層125形成有例如由SiO2 所構成且厚度100nm程度的第一介電質膜120,於第一介電質膜120的表面能以0.5~20μm的厚度形成有例如由AlGaAs、GaAsP、GaP等所構成的電流傳播層107。
再者,能為於電流傳播層107的表面的一部分(第二面)形成有第二電極151,於未形成有第二電極151的區域(第一面)形成有緩衝層106之物。
第二電極151,在第二導電型為n型的情況,至少含有Au、Ag、Al、Ni、Pd、Ge、Si及S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在第二導電型為p型的情況,至少含有Au、Be、Mg及Z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
能於電流傳播層107的表面形成有用於緩和晶格不匹配的緩衝層106。此時,以GaAsx P1-x (0≦x<1)形成電流傳播層107的情況,緩衝層106以InGaP或AlInP形成者為最合適。由於GaAsx P1-x (x≠1)與AlGaInP系材料或AlGaAs系材料之間存在晶格不匹配的緣故,於GaAsx P1-x (x≠1)有高密度的應變及貫穿差排。貫穿差排密度根據組成x而能調整。
能於緩衝層106的表面形成有由AlGaInP或AlGaAs所構成且厚度為0.5~1.0μm的第二半導體層105。能於其表面形成有厚度為0.1~10μm的活性層104。此活性層104能為因應發光波長,以(Alx Ga1-x )y In1-y P(0≦x≦1,0.4≦y≦0.6)或Alz Ga1-z As(0≦z≦0.45)形成之物。應用於可見光照明的情況,選擇AlGaInP為合適,應用於紅外照明的情況,選擇AlGaAs或InGaAs為合適。但是,關於活性層104的設計,由於藉由超晶格等的利用,波長能調整至起因於材料組成的波長以外,故不限於上述的材料。
能於活性層104的表面形成有由AlGaInP或AlGaAs所構成且厚度為0.5~1.0μm的第一半導體層103。能於第一半導體層103的表面形成有第一電極150。此時,因應必要,於第一半導體層103與第一電極150之間設置緩衝層116等的所希望的層亦可。
第一電極150,在第一導電型為n型的情況,含有Au、Ag、Al、Ni、Pd、Ge、Si及S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在第一導電型為p型的情況,含有Au、Be、Mg及Z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
雖然在本實施樣貌之中,例舉了於電流傳播層107設置第二電極151的情況,但是於第二半導體層105設置第二電極151亦可。
接下來,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樣貌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利用第2圖至第8圖進行說明。
於最初,如第2圖所示,準備基板101作為起始基板。作為基板101,使用結晶軸自[001]方向朝[110]方向傾斜的基板101為佳。再者,作為基板101,能合適地使用GaAs或Ge。若基板101自上述材料選擇,由於能將後述的活性層104的材料以晶格匹配系進行磊晶成長的緣故,會易於提升活性層104的品質,能得到輝度上升及壽命特性的提升。
接下來,能於基板101上,藉由磊晶成長依序形成與基板101的晶格常數大致相同的第一導電型的第一半導體層103(例如厚度為0.5~1.0μm)、活性層104(例如厚度為0.1~1.0μm)、第二導電型的第二半導體層105(例如厚度為0.5~1.0μm)、緩衝層106及電流傳播層107(例如厚度為2.0μm程度)。再者,於基板101與第一半導體層103之間,插入有基板101的除去用的選擇蝕刻層102亦可。選擇蝕刻層102係由二層以上的層構造所構成,至少具有相接於基板101的第一選擇蝕刻層102A及相接於第一半導體層103的第二選擇蝕刻層102B為佳。第一選擇蝕刻層102A及第二選擇蝕刻層102B為由相異的材料或組成所構成亦可。
此時,具體而言,能於基板101上(在設置有選擇蝕刻層102的情況下,於選擇蝕刻層102上),藉由例如MOVPE法(有機金屬氣相沉積法)、MBE(分子線磊晶法)或CBE(化學線磊晶法),而製作於由第一導電型的第一半導體層103、活性層104、第二導電型的第二半導體層105所構成的發光部108上,以緩衝層106、電流傳播層107的順序磊晶成長的磊晶基板109。
活性層104能為因應發光波長,以(Alx Ga1-x )y In1-y P(0≦x≦1,0.4≦y≦0.6)或Alz Ga1-z As(0≦z≦0.45)形成。應用於可見光照明的情況,選擇AlGaInP為合適,應用於紅外照明的情況,選擇AlGaAs或InGaAs為合適。但是,關於活性層104的設計,由於藉由超晶格等的利用,波長能調整至起因於材料組成的波長以外,故不限於上述的材料。
第一半導體層103、第二半導體層105係選擇AlGaInP或AlGaAs,選擇能隙廣於第一半導體層103的材料比。再者,該材料選擇不必與活性層104為相同的材料系亦可。
在本實施樣貌之中,雖然例舉了為最單純的構造的第一半導體層103、發光層104、第二半導體層105係為同一材料的AlInGaP的情況,但是第一半導體層103或第二半導體層105係為了特性提升,於各層內含有複數層係為一般,第二半導體層105未限定於單一層。
再者,第一半導體層103由二種類以上的Al組成所構成的層所構成,能為於活性層104附近之側具有第二層103B、於基板101附近之側具有Al組成低的第一層103A的構成。第二層103B為具有包覆層的功能的功能層,並非指單一組成或單一條件層。
作為電流傳播層107,能合適地使用AlGaAs或GaAsP或GaP。以GaAsx P1-x (0≦x<1)形成電流傳播層107的情況,緩衝層106以InGaP或AlInP形成者為最合適。由於GaAsx P1-x (x≠1)與AlGaInP系材料或AlGaAs系材料之間存在晶格不匹配的緣故,於GaAsx P1-x (x≠1)有高密度的應變及貫穿差排。貫穿差排密度根據組成x而能調整。
接下來,如第3圖所示,於磊晶基板109中的電流傳播層107上,堆積第一介電質膜(第一SiO2 膜)120。第一介電質膜120能藉由光CVD、濺鍍法、PECVD法而形成。
接下來,於第一介電質膜120上形成透明接著層125,而能作為第一接合基板126。透明接著層125能選擇BCB(苯並環丁烯)或環氧樹脂等。形成方法為選擇能藉由浸塗法或旋轉塗覆法而形成的材料為合適。
接下來,於透明基板110上堆積第二介電質膜(第二SiO2 膜)121,而能形成第二接合基板131。第二介電質膜121能藉由光CVD、濺鍍法、PECVD法而形成。再者,於第二接合基板131設置透明接著層也能得到同樣的效果也不在話下。
接下來,以透明接著層125與第二介電質膜121相對向且不接觸的方式設置第一接合基板126及第二接合基板131,處以10Pa以下的真空氛圍。真空氛圍後,使透明接著層125與第二介電質膜121接觸,且控制在5000N的壓力與100~200℃之間的溫度而維持5分以上後,施加100℃以上的熱而將第一接合基板126與第二接合基板131壓接而形成接合基板140。
接下來,如第4圖所示,自接合基板140藉由蝕刻除去基板101。於蝕刻之際,能以氨水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進行蝕刻。藉由將蝕刻停止層(第一選擇蝕刻層102A)為與基板101相異的材料,能使藉由氨水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的蝕刻選擇地停止。作為第一選擇蝕刻層102A,能使用AlInP。
基板101除去後,除去第一選擇蝕刻層102A。由於蝕刻停止層102A係使用AlInP的緣故,除去係使用鹽酸而除去。由於第二選擇蝕刻層102B係使藉由鹽酸的蝕刻停止的緣故,能使用GaAs。
接下來,形成相接於第一半導體層103的第一電極150。第一電極150,在第一導電型為n型的情況,能含有Au、Ag、Al、Ni、Pd、Ge、Si及S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在第一導電型為p型的情況,能含有Au、Be、Mg及Z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再者,讓第二選擇蝕刻層102B殘留亦可。
接下來,如第5圖所示,藉由以乾式法或濕式法的蝕刻,形成將區域160的第一半導體層103、活性層104切除的圖案。雖然在第5圖之中圖示切除至電流傳播層107為止的範例,但是以第二半導體層105或緩衝層106露出的狀態停止蝕刻也具有同樣的功能。區域160以外的區域並非限定於平坦面,使區域160以外的區域為粗糙面或凹凸面亦可。
接下來,如第6圖所示,能形成將第一半導體層103的至少一部分覆蓋的絕緣層170。絕緣層170能選擇SiO2 、SiNx等。
接下來,如第7圖所示,形成於區域160的一部分形成有第二電極151的發光元件基板171。在第二導電型為n型的情況,能含有Au、Ag、Al、Ni、Pd、Ge、Si及S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在第二導電型為p型的情況,能至少含有Au、Be、Mg及Z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
接下來,如第8圖所示,於發光元件基板171的透明基板110的光提取面115之側的表面,積層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110的透明膜180。然後,將此積層的透明膜180的表面藉由以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而進行表面粗糙化。粗糙面的粗糙度為Ra(算術平均粗糙度)=0.3μm以上為佳。
此時,透明基板110為藍寶石基板,透明膜180為SiO2 膜為佳。如此一來,作為透明基板110,使用雖然為低價且加工精密度高但是以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困難的材料的藍寶石基板的同時,藉由使透明膜180為SiO2 膜,能容易地對透明膜180的表面進行以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
此時,對係為透明膜180的SiO2 膜,以氟酸與一價至四價的無機酸或有機酸的混合液對表面實施磨砂加工,而能製作於SiO2 膜的表面具有凹凸層181的磨砂加工基板182。若為如此的方法,能確實地表面粗糙化處理透明膜180的表面,而形成凹凸。
於此,無機酸能由硫酸、鹽酸及磷酸中至少一種所構成,有機酸能由丙二酸、醋酸、檸檬酸及酒石酸中至少一種所構成。作為無機酸或有機酸,若使用如同上述之物,能更確實地於透明膜的表面形成凹凸。
接下來,藉由隱形切割法或刀片切割法而將磨砂加工基板182分割成個別晶粒之後,將晶粒固定於支架,而能製作以環氧樹脂密封的發光二極體。
如此一來,由於將積層於透明基板110的透明膜180的表面進行表面粗糙化處理的緣故,無關於透明基板110的材質而容易地將表面粗糙化,而能比較容易地製造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更進一步,藉由低折射率材料被形成於光提取面115之側而產生全反射角,能更提高發光效率。
[第二實施樣貌] 於第9圖顯示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第二實施樣貌。如第9圖所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的發光元件200,於光提取面215之側貼合有透明基板210。再者,發光元件200,於透明基板210的光提取面215之側的表面,設置有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210的透明膜280,該透明膜280的表面為經表面粗糙化者。粗糙面的粗糙度為Ra(算術平均粗糙度)=0.3μm以上為佳。
此時,能合適地使用表面形成有例如由SiO2 膜等所構成的透明膜280的例如由藍寶石等所構成的透明基板210。再者,能為於與透明基板210的透明膜280相對側,形成例如由SiO2 所構成且厚度為100nm程度的第二介電質膜221。
如同上述,透明膜280的表面係經表面粗糙化,形成有凹凸。再者,透明膜280使用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210的材料。以此方式,當以設置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210的透明膜280,且於該透明膜280的表面形成有凹凸,則無關於透明基板210的材質而容易地將表面粗糙化,而能為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再者,藉由低折射率材料被形成於光提取面215之側而產生全反射角,能更提高發光效率。
更進一步,在第二實施樣貌之中,於透明基板210的光提取面215之側的表面也形成有凹凸。透明基板210為了調整厚度而進行研光及拋光。但是,由於拋光具有長時間加工的緣故,藉由僅進行研光會對成本有利。雖然僅進行研光的表面會成為凹凸面,但是由於加工上的制約,凹凸的Ra(粗糙度)無法控制的緣故,凹凸會小。藉由形成透明膜280而於其表面形成粗糙凹凸,成為具有能對光提取有利的粗糙度之物。
再者,能於第二介電質膜221表面形成有透明接著層225。此透明接著層225,能為由例如第一接著層225A及第二接著層225B的複數層所形成。更進一步,能於此透明接著層225形成有例如由SiO2 所構成且厚度為100nm程度的第一介電質膜220,於第一介電質膜220的表面,以0.5~20μm的厚度形成例如由AlGaAs、GaAsP、GaP等所構成的電流傳播層207。
再者,能於電流傳播層207的表面的一部分(第二面)形成第二電極251,於未形成有第二電極251的區域(第一面)形成緩衝層206。
第二電極251,在第二導電型為n型的情況,至少含有Au、Ag、Al、Ni、Pd、Ge、Si及S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在第二導電型為p型的情況,至少含有Au、Be、Mg及Z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
能於電流傳播層207的表面形成有用於緩和晶格不匹配的緩衝層206。此時,以GaAsx P1-x (0≦x<1)形成電流傳播層207的情況,緩衝層206以InGaP或AlInP形成者為最合適。由於GaAsx P1-x (x≠1)與AlGaInP系材料或AlGaAs系材料之間存在晶格不匹配的緣故,於GaAsx P1-x (x≠1)有高密度的應變及貫穿差排。貫穿差排密度根據組成x而能調整。
能於緩衝層206的表面形成有由AlGaInP或AlGaAs所構成且厚度為0.5~1.0μm的第二半導體層205。能於其表面形成有厚度為0.1~10μm的活性層204。此活性層204能為因應發光波長,以(Alx Ga1-x )y In1-y P(0≦x≦1,0.4≦y≦0.6)或Alz Ga1-z As(0≦z≦0.45)形成之物。應用於可見光照明的情況,選擇AlGaInP為合適,應用於紅外照明的情況,選擇AlGaAs或InGaAs為合適。但是,關於活性層204的設計,由於藉由超晶格等的利用,波長能調整至起因於材料組成的波長以外,故不限於上述的材料。
能於活性層204的表面,形成有由AlGaInP或AlGaAs所構成且厚度為0.5~1.0μm的第一半導體層203。能於第一半導體層203的表面形成有第一電極250。此時,因應必要,於第一半導體層203與第一電極250之間設置緩衝層216等的所希望的層亦可。
第一電極250,在第一導電型為n型的情況,含有Au、Ag、Al、Ni、Pd、Ge、Si及S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在第一導電型為p型的情況,含有Au、Be、Mg及Z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
雖然在本實施樣貌之中,例舉了於電流傳播層207設置第二電極251的情況,但是於第二半導體層205設置第二電極251亦可。
接下來,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樣貌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利用第10圖至第16圖進行說明。
於最初,如第10圖所示,準備基板201作為起始基板。作為基板201,使用結晶軸自[001]方向朝[110]方向傾斜的基板201為佳。再者,作為基板201,能合適地使用GaAs或Ge。若基板201自上述材料選擇,由於能將後述的活性層204的材料以晶格匹配系進行磊晶成長的緣故,會易於提升活性層204的品質,能得到輝度上升及壽命特性的提升。
接下來,能於基板201上,藉由磊晶成長依序形成與基板201的晶格常數大致相同的第一導電型的第一半導體層203(例如厚度為0.5~1.0μm)、活性層204(例如厚度為0.1~1.0μm)、第二導電型的第二半導體層205(例如厚度為0.5~1.0μm)、緩衝層206及電流傳播層207(例如厚度為2.0μm程度)。再者,於基板201與第一半導體層203之間,插入有基板201的除去用的選擇蝕刻層202亦可。選擇蝕刻層202係由二層以上的層構造所構成,至少具有相接於基板201的第一選擇蝕刻層202A及相接於第一半導體層203的第二選擇蝕刻層202B為佳。第一選擇蝕刻層202A及第二選擇蝕刻層202B為由相異的材料或組成所構成亦可。
此時,具體而言,能於基板201上(在設置有選擇蝕刻層202的情況下,於選擇蝕刻層202上),藉由例如MOVPE法(有機金屬氣相沉積法)、MBE(分子線磊晶法)或CBE(化學線磊晶法),而製作於由第一導電型的第一半導體層203、活性層204、第二導電型的第二半導體層205所構成的發光部208上,以緩衝層206、電流傳播層207的順序磊晶成長的磊晶基板209。
活性層204能為因應發光波長,以(Alx Ga1-x )y In1-y P(0≦x≦1,0.4≦y≦0.6)或Alz Ga1-z As(0≦z≦0.45)形成。應用於可見光照明的情況,選擇AlGaInP為合適,應用於紅外照明的情況,選擇AlGaAs或InGaAs為合適。但是,關於活性層204的設計,由於藉由超晶格等的利用,波長能調整至起因於材料組成的波長以外,故不限於上述的材料。
第一半導體層203、第二半導體層205係選擇AlGaInP或AlGaAs,選擇能隙廣於第一半導體層203的材料比。再者,該材料選擇不必與活性層204為相同的材料系亦可。
在本實施樣貌之中,雖然例舉了為最單純的構造的第一半導體層203、發光層204、第二半導體層205係為同一材料的AlInGaP的情況,但是第一半導體層203或第二半導體層205係為了特性提升,於各層內含有複數層係為一般,第二半導體層205未限定於單一層。
再者,第一半導體層203由二種類以上的Al組成所構成的層所構成,能為於活性層204附近之側具有第二層203B、於基板201附近之側具有Al組成低的第一層203A的構成。第二層203B為具有包覆層的功能的功能層,並非指單一組成或單一條件層。
作為電流傳播層207,能合適地使用AlGaAs或GaAsP或GaP。以GaAsx P1-x (0≦x<1)形成電流傳播層207的情況,緩衝層206以InGaP或AlInP形成者為最合適。由於GaAsx P1-x (x≠1)與AlGaInP系材料或AlGaAs系材料之間存在晶格不匹配的緣故,於GaAsx P1-x (x≠1)有高密度的應變及貫穿差排。貫穿差排密度根據組成x而能調整。
接下來,如第11圖所示,於磊晶基板209中的電流傳播層207上,堆積第一介電質膜(第一SiO2 膜)220。第一介電質膜220能藉由光CVD、濺鍍法、PECVD法而形成。
接下來,於第一介電質膜220上形成透明接著層225,而能作為第一接合基板226。透明接著層225能選擇BCB(苯並環丁烯)或環氧樹脂等。形成方法為選擇能藉由浸塗法或旋轉塗覆法而形成的材料為合適。
接下來,於透明基板210上堆積第二介電質膜(第二SiO2 膜)221,而能形成第二接合基板231。第二介電質膜221能藉由光CVD、濺鍍法、PECVD法而形成。再者,於第二接合基板231設置透明接著層也能得到同樣的效果也不在話下。
接下來,以透明接著層225與第二介電質膜221相對向且不接觸的方式設置第一接合基板226及第二接合基板231,處以10Pa以下的真空氛圍。真空氛圍後,使透明接著層225與第二介電質膜221接觸,且控制在5000N的壓力與100~200℃之間的溫度而維持5分以上後,施加100℃以上的熱而將第一接合基板226與第二接合基板231壓接而形成接合基板240。
在接合基板之中,為了將第二接合基板231加工至所求的厚度,藉由研光或平面輪磨或噴砂法而進行薄膜加工至規定厚度,於與透明基板210的鏡面211相反的面,亦即,透明基板210的光提取面215之側形成凹凸面212。雖然凹凸面212能藉由拋光等的加工而鏡面化,但是由於必須要長時間的加工的緣故,為了防止對磊晶基板209給予損傷,於此不進行為佳。再者,藉由僅進行研光會對成本有利。
接下來,如第12圖所示,自接合基板240藉由蝕刻除去基板201。於蝕刻之際,能以氨水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進行蝕刻。藉由將蝕刻停止層(第一選擇蝕刻層202A)為與基板201相異的材料,能使藉由氨水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的蝕刻選擇地停止。作為第一選擇蝕刻層202A,能使用AlInP。
基板201除去後,除去第一選擇蝕刻層202A。由於蝕刻停止層202A係使用AlInP的緣故,除去係使用鹽酸而除去。由於第二選擇蝕刻層202B係使藉由鹽酸的蝕刻停止的緣故,能使用GaAs。
接下來,形成相接於第一半導體層203的第一電極250。第一電極250,在第一導電型為n型的情況,能含有Au、Ag、Al、Ni、Pd、Ge、Si及S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在第一導電型為p型的情況,能含有Au、Be、Mg及Z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再者,讓第二選擇蝕刻層202B殘留亦可。
接下來,如第13圖所示,藉由以乾式法或濕式法的蝕刻,形成將區域260的第一半導體層203、活性層204切除的圖案。雖然在第13圖之中圖示切除至電流傳播層207為止的範例,但是以第二半導體層205或緩衝層206露出的狀態停止蝕刻也具有同樣的功能。區域260以外的區域並非限定於平坦面,使區域260以外的區域為粗糙面或凹凸面亦可。
接下來,如第14圖所示,能形成將第一半導體層203的至少一部分覆蓋的絕緣層270。絕緣層270能選擇SiO2 、SiNx等。
接下來,如第15圖所示,形成於區域260的一部分形成有第二電極251的發光元件基板271。在第二導電型為n型的情況,能含有Au、Ag、Al、Ni、Pd、Ge、Si及S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在第二導電型為p型的情況,能含有Au、Be、Mg及Zn之中至少一種類以上的材料,具有100nm以上的膜厚度。
接下來,如第16圖所示,於發光元件基板271的透明基板210的光提取面215之側的表面,積層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210的透明膜280。然後,將此積層的透明膜280的表面藉由以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而進行表面粗糙化。粗糙表面的粗糙度為Ra(算術平均粗糙度)=0.3μm以上為佳。
此時,透明基板210為藍寶石基板,透明膜280為SiO2 膜為佳。如此一來,作為透明基板210,使用雖然為低價且加工精密度高但是以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困難的材料的藍寶石基板的同時,藉由使透明膜280為SiO2 膜,能容易地對透明膜280的表面進行以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
此時,對係為透明膜280的SiO2 膜,以氟酸與一價至四價的無機酸或有機酸的混合液對表面實施磨砂加工,而能製作於SiO2 膜的表面具有凹凸層281的磨砂加工基板282。若為如此的方法,能確實地表面粗糙化處理透明膜280的表面,而形成凹凸。
於此,無機酸能由硫酸、鹽酸及磷酸中至少一種所構成,有機酸能由丙二酸、醋酸、檸檬酸及酒石酸中至少一種所構成。作為無機酸或有機酸,若使用如同上述之物,能更確實地於透明膜的表面形成凹凸。
接下來,藉由隱形切割法或刀片切割法而將磨砂加工基板282分割成個別晶粒之後,將晶粒固定於支架,而能製作以環氧樹脂密封的發光二極體。
如此一來,由於將積層於透明基板210的透明膜280的表面進行表面粗糙化處理的緣故,無關於透明基板210的材質而容易地將表面表面粗糙化,而能比較容易地製造有發光角度的增大及發光效率的增大的發光元件。更進一步,藉由低折射率材料被形成於光提取面215之側而產生全反射角,能更提高發光效率。更進一步,在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由於亦於透明基板210的表面形成凹凸的緣故,藉由於如此的透明基板210積層透明膜而於其表面形成粗糙的凹凸,成為具有能更有利於光提取的粗糙度之物。
另外,雖然在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實施樣貌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之中,對於在進行透明基板與第一接合基板的接合之後,於透明基板的光提取面之側的表面,積層折射率低於透明基板的透明膜,進行此透明膜的表面粗糙化處理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預先於接合前的透明基板積層透明膜,進行此積層的透明膜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化處理之後,將之與第一接合基板接合亦可。
[實施例] 以下,雖然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及比較例而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這些。
[實施例一] 如第2圖所示,作為起始基板,準備了結晶軸自[001]方向朝[110]方向傾斜的GaAs基板(基板101)。接下來,於GaAs基板101上,藉由MOVPE法(有機金屬氣相沉積法),依序使由AlGaInP所構成且厚度為1.0μm的n型的包覆層(第一半導體層103)、活性層104、厚度為1.0μm的p型包覆層(第二半導體層105)磊晶成長,更進一步藉由磊晶成長而依序形成由InGaP所構成的緩衝層106及厚度為2.0μm的由GaP所構成的電流傳播層107。於GaAs基板與n型包覆層之間,形成由AlInP層及GaAs層所構成的選擇蝕刻層102(亦稱為蝕刻停止層)。
再者,第一半導體層103由二種類以上的Al組成所構成的層所構成,於基板101附近之側形成Al組成低的第一層103A。
接下來,如第3圖所示,於由GaP所構成的電流傳播層107上,以TEOS及O2 作為原料並藉由PECVD法形成第一SiO2 膜(第一介電質膜120)。
接下來,於第一介電質膜120上形成透明接著層125,而形成第一接合基板126。透明接著層125係將CYCLOTENE滴下,藉由1,000rpm的轉速而進行了旋轉塗覆。旋轉塗覆後,於熱板上以100℃的溫度維持60秒而使溶劑揮發。
接下來,作為透明基板110而準備了藍寶石基板,於此透明基板110上堆積第二SiO2 膜(第二介電質膜121),而形成了第二接合基板131。第二介電質膜121係以TEOS及O2 為原料並且藉由PECVD法形成。
以透明接著層125與第二介電質膜121相對向且不接觸的方式設置第一接合基板126及第二接合基板131,處以10Pa以下的真空氛圍。真空氛圍後,使透明接著層125與第二介電質膜121接觸,且控制在5000N的壓力與100℃的溫度而維持5分以上後,施加100℃以上的熱而將第一接合基板126與第二接合基板131壓接而形成接合基板140。之後,為了達到所期望的厚度,對藍寶石基板表面進行了研光及拋光加工。
接下來,如第4圖所示,自接合基板140藉由以氨水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的蝕刻而除去基板101。基板101除去後,除去第一選擇蝕刻層102A。由於第一選擇蝕刻層102A係使用AlInP的緣故,除去係使用鹽酸。接下來,形成相接於第一半導體層103的由AuGeNi的合金所構成且厚度為500nm的第一電極150。
接下來,如第5圖所示,藉由以乾式法或濕式法的蝕刻,形成將區域160的第一半導體層103、活性層104、第二半導體層105及緩衝層106切除的圖案。接下來,如第6圖所示,能形成將第一半導體層103、活性層104、第二半導體層105及緩衝層106覆蓋的絕緣層170。絕緣層170係藉由以TEOS及O2 為原料的PECVD法而成膜。再者,膜厚度為100nm。接下來,如第7圖所示,於區域160的一部分形成由AuBe的合金所構成且厚度為500nm的第二電極151,而形成了發光元件基板171。
接下來,如第8圖所示,於發光元件基板171的透明基板110的光提取面115之側的表面,形成了作為透明膜180的SiO2 膜。對此透明膜180,以氟酸及醋酸的混合液對表面實施磨砂處理,而製作了於透明膜180的表面具有凹凸層181的磨砂處理基板182。
接下來,藉由隱形切割法而將磨砂加工基板182分割成個別晶粒之後,將晶粒固定於支架,而能製作以環氧樹脂密封的發光二極體。
[實施例二] 除了在接合藍寶石基板後,於藍寶石基板,藉由研光而進行薄膜加工至規定厚度,之後以不進行拋光加工,使藍寶石基板表面呈凹凸形狀以外,以與實施例一同樣的方法製造了發光二極體。
[比較例] 除了不於藍寶石基板表面形成SiO2 膜,以與實施例一同樣的方法製造了發光二極體。
對於在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及比較例之中製作的發光二極體,比較了發光特性。於第17圖顯示在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及比較例之中所製作的發光二極體的發光特性的差異。如第17圖所示,相對於在比較例之中有±30度前後的發光角度,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之中為±60度的發光角,具有50%以上的相對發光強度,而得知了發光角變廣。
第18圖係顯示在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及比較例之中所製作的發光二極體的電流-輝度特性的圖。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相對於比較例,大體而言無關於輝度高,電流-輝度係保持有線性關係。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樣貌。上述實施樣貌為舉例說明,凡具有與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技術思想實質上同樣之構成,產生相同的功效者,不論為何物皆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
100‧‧‧發光元件 101‧‧‧基板 102‧‧‧選擇蝕刻層 102A‧‧‧第一選擇蝕刻層(蝕刻停止層) 102B‧‧‧第二選擇蝕刻層 103‧‧‧第一半導體層 103A‧‧‧第一層 103B‧‧‧第二層 104‧‧‧活性層(發光層) 105‧‧‧第二半導體層 106‧‧‧緩衝層 107‧‧‧電流傳播層 108‧‧‧發光部 109‧‧‧磊晶基板 110‧‧‧透明基板 115‧‧‧光提取面 116‧‧‧緩衝層 120‧‧‧第一介電質膜(第一SiO2膜) 121‧‧‧第二介電質膜(第二SiO2膜) 125‧‧‧透明接著層 125A‧‧‧第一接著層 125B‧‧‧第二接著層 126‧‧‧第一接合基板 131‧‧‧第二接合基板 140‧‧‧接合基板 150‧‧‧第一電極 151‧‧‧第二電極 160‧‧‧區域 170‧‧‧絕緣層 171‧‧‧發光元件基板 180‧‧‧透明膜 181‧‧‧凹凸層 182‧‧‧磨砂加工基板 200‧‧‧發光元件 201‧‧‧基板 202‧‧‧選擇蝕刻層 202A‧‧‧第一選擇蝕刻層(蝕刻停止層) 202B‧‧‧第二選擇蝕刻層 203‧‧‧第一半導體層 203A‧‧‧第一層 203B‧‧‧第二層 204‧‧‧活性層(發光層) 205‧‧‧第二半導體層 206‧‧‧緩衝層 207‧‧‧電流傳播層 208‧‧‧發光部 209‧‧‧磊晶基板 210‧‧‧透明基板 211‧‧‧鏡面 212‧‧‧凹凸面 215‧‧‧光提取面 216‧‧‧緩衝層 220‧‧‧第一介電質膜(第一SiO2膜) 221‧‧‧第二介電質膜(第二SiO2膜) 225‧‧‧透明接著層 225A‧‧‧第一接著層 225B‧‧‧第二接著層 226‧‧‧第一接合基板 231‧‧‧第二接合基板 240‧‧‧接合基板 250‧‧‧第一電極 251‧‧‧第二電極 260‧‧‧區域 270‧‧‧絕緣層 271‧‧‧發光元件基板 280‧‧‧透明膜 281‧‧‧凹凸層 282‧‧‧磨砂加工基板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第一實施樣貌的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樣貌之中的於基板上成長有選擇蝕刻層、發光部、緩衝層及電流傳播層的磊晶基板的說明圖。 第3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樣貌之中的將第一接合基板與第二接合基板接合的接合基板的說明圖。 第4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樣貌之中的形成有第一電極的發光元件基板的說明圖。 第5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樣貌之中的形成有切除第一半導體層及活性層的圖案的發光元件的說明圖。 第6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樣貌之中的形成有將第一半導體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的絕緣層的發光元件基板的說明圖。 第7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樣貌之中的形成有第二電極的發光元件基板的說明圖。 第8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樣貌之中的經將透明膜的表面進行表面粗糙化處理的磨砂加工基板的說明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第二實施樣貌的示意圖。 第10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的於基板上成長有選擇蝕刻層、發光部、緩衝層及電流傳播層的磊晶基板的說明圖。 第11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的第一接合基板與第二接合基板接合的接合基板的說明圖。 第12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的形成有第一電極的發光元件基板的說明圖。 第13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的形成有切除第一半導體層及活性層的圖案的發光元件的說明圖。 第14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的形成有將第一半導體層的至少一部分覆蓋的絕緣層的發光元件基板的說明圖。 第15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的形成有第二電極的發光元件基板的說明圖。 第16圖係顯示在本發明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樣貌之中的經將透明膜的表面進行表面粗糙化處理的磨砂加工基板的說明圖。 第17圖係顯示在實施例一、二及比較例之中所製作的發光二極體的發光特性的圖。 第18圖係顯示在實施例一、二及比較例之中所製作的發光二極體的電流-輝度特性的圖。
100‧‧‧發光元件
103‧‧‧第一半導體層
104‧‧‧活性層(發光層)
105‧‧‧第二半導體層
106‧‧‧緩衝層
107‧‧‧電流傳播層
110‧‧‧透明基板
115‧‧‧光提取面
120‧‧‧第一介電質膜(第一SiO2膜)
121‧‧‧第二介電質膜(第二SiO2膜)
125‧‧‧透明接著層
125A‧‧‧第一接著層
125B‧‧‧第二接著層
150‧‧‧第一電極
151‧‧‧第二電極
180‧‧‧透明膜

Claims (6)

  1. 一種發光元件,係於光提取面之側貼合有一透明基板,其中於該透明基板的該光提取面之側的表面係設置有一透明膜,該透明膜的折射率低於該透明基板,該透明基板的該光提取面之側的表面沒有被表面粗糙化,且該透明膜的該光提取面之側的表面係經表面粗糙化。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元件,其中該透明基板為藍寶石基板,該透明膜為SiO2膜。
  3. 一種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該發光元件係於光提取面之側予以貼合一透明基板,其中該製造方法係在沒有對該透明基板的該光提取面之側的表面進行表面粗糙化的情況下,於該表面予以積層一透明膜,該透明膜的折射率低於該透明基板,以及將經積層的該透明膜的表面藉由化學處理的磨砂加工而表面粗糙化處理。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透明基板為藍寶石基板,該透明膜為SiO2膜。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磨砂加工係藉由以氟酸與一價至四價的無機酸或有機酸經混合的液體而蝕刻處理,而將該透明膜的表面表面粗糙化處理。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作為該無機酸,係使用硫酸、鹽酸及磷酸中至少一種,作為該有機酸,係使用丙二酸、醋酸、檸檬酸及酒石酸中至少一種。
TW106129758A 2016-10-12 2017-08-31 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693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0628 2016-10-12
JP2016200628A JP6729275B2 (ja) 2016-10-12 2016-10-12 発光素子及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035A TW201817035A (zh) 2018-05-01
TWI693725B true TWI693725B (zh) 2020-05-11

Family

ID=61906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758A TWI693725B (zh) 2016-10-12 2017-08-31 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29275B2 (zh)
TW (1) TWI693725B (zh)
WO (1) WO2018070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8916A1 (ja) 2018-03-29 2019-10-03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デバイス及び処置方法
JP6836022B2 (ja) 2018-12-10 2021-02-24 株式会社フィルネックス 半導体基板、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2968092A (zh) * 2020-11-19 2021-06-15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其制作方法及具有其的显示面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74034B (en) * 2000-11-07 2002-01-21 United Epitaxy Co Ltd LED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5130386A (ja) * 2014-01-07 2015-07-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紫外線発光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7816B2 (ja) * 2000-05-19 2009-11-18 信越石英株式会社 石英ガラスの表面処理方法
JP3824299B2 (ja) * 2001-01-30 2006-09-20 東芝セラミックス株式会社 石英ガラス表面のフロスト処理液及びフロスト処理方法
JP3782357B2 (ja) * 2002-01-18 2006-06-07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590905B2 (ja) * 2003-10-31 2010-12-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US7018859B2 (en) * 2004-06-28 2006-03-28 Epistar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lGaInP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structure thereof
KR100638666B1 (ko) * 2005-01-03 2006-10-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JP200627875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GaN系半導体発光素子
US7829905B2 (en) * 2006-09-07 2010-11-09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0287621A (ja) * 2009-06-09 2010-12-24 Sharp Corp 微細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CN103155182A (zh) * 2011-06-24 2013-06-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氮化镓类半导体发光元件、光源和凹凸构造形成方法
JP2016129189A (ja) * 2015-01-09 2016-07-14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赤外発光素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74034B (en) * 2000-11-07 2002-01-21 United Epitaxy Co Ltd LED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5130386A (ja) * 2014-01-07 2015-07-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紫外線発光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64006A (ja) 2018-04-19
JP6729275B2 (ja) 2020-07-22
WO2018070120A1 (ja) 2018-04-19
TW201817035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0181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6806112B1 (en) High brightness light emitting diode
US8022436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amp
US696711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high brightness LED
US20040188791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390007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08047923A1 (fr) Dispositif de diode émettrice de lumière à semi-conducteur à base de nitrure
JP2005150675A (ja) 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4617195A (zh) 一种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及其生产方法
TWI693725B (zh) 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JP2010114337A (ja) 発光素子
JP2012244183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17744A (ja) ZnO系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0098068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ランプ
CN102903814A (zh) 制造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
CN104241489A (zh) 全覆盖式扩展电极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07649B (zh) 具有引入粗化层的高亮度铝镓铟磷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WO2016079929A1 (ja) 発光素子及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0092965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076901A1 (zh) 一种薄膜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JP3239061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218180A (zh) 紅外led元件
CN111106212A (zh) 垂直结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1463B (zh) 发光组件及发光组件的制造方法
JP6623973B2 (ja) 発光素子及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