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0123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0123B
TWI690123B TW107137499A TW107137499A TWI690123B TW I690123 B TWI690123 B TW I690123B TW 107137499 A TW107137499 A TW 107137499A TW 107137499 A TW107137499 A TW 107137499A TW I690123 B TWI690123 B TW I6901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element
cylindrical
connector according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7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696A (zh
Inventor
新山誠
平山貴朗
佐藤祐也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12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8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meande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端子能夠滑動地能被保持同時液密性和氣密性可靠地維持。包括有:形成有一後貫通孔的一基部;一端子收容殼體,其包括形成有一前貫通孔的一前板部,而且所述端子收容殼體的一後端連接於所述基部;一端子,其包括一軸部、一接觸部以及一凸緣,所述軸部的後端附近部能夠滑動地插入所述後貫通孔,且所述接觸部能夠滑動地插入所述前貫通孔;一驅動元件,其安裝在所述軸部的周圍並向前驅動所述凸緣;以及一筒狀密封元件,其包括介於所述驅動元件的前端和所述凸緣之間的一第一密封元件、介於所述驅動元件的後端和所述基部之間的一第二密封元件以及用於將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與所述第二密封元件連接的一中央筒部。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
常規地,作為用於將一電源(諸如一電池等)與電子設備、電氣設備等電連接的一連接器使用的一端子組件,已提出包括由一螺旋彈簧驅動的一可動式的端子的連接器(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圖27是一常規連接器的剖視圖。
在圖中,811表示一連接器所包含的一基座的壁部,而812表示基座的安裝在壁部811上的一端子收容部。此外,851表示一端子,端子沿前後方向(在圖中為沿左右方向)能夠滑動地收容在端子收容部812中。此外,一電源線881連接於端子851的後端。電源線881是連接於一電源(諸如一電池)(未示出)的一電源供給線,且電源線881的末端經由形成於壁部811上的一貫通孔插入端子收容部812中並連接於端子851的後端。
[0005]另外,端子851包括一凸緣853以及從凸緣853向前(在圖中向左)延伸的一接觸用突部854。接觸用突部854的前端面854a是與一對接端子951接觸的部分,對接端子951裝載在一對接連接器的一對接基座911上,對接連接器連接於電子設備、電氣設備等(未示出)。另外,凸緣853是接收裝 載在端子收容部812中的一螺旋彈簧871的驅動力的部分,由此凸緣853被驅動向前。另外,當連接器連接於對接連接器時,端子收容部812和對接基座911彼此接近並彼此接觸,接觸用突部854的前端面854a與對接端子951接觸,且端子851被向後(在圖中向右)按壓。此外,螺旋彈簧871彈性收縮,且在前端面854a維持與對接端子951接觸的狀態的同時端子851向後滑動。
此外,一密封元件設置於連接器,以維持防水性能和防塵性能。具體地,一前密封元件833相對凸緣853位於前方地設置在接觸用突部854的周圍,而一後密封元件834相鄰於壁部811設置在電源線881的周圍。
前密封元件833的外周固定在端子收容部812的內周面上且前密封元件833的內周與接觸用突部854的外周面接觸,以起到一密封唇的作用。另外,後密封元件834是具有一波紋管狀的一筒狀元件。此外,後密封元件834的前端部834a的外徑小於端子收容部812的內徑且前端部834a的內周與電源線881的外周面接觸,以起到一密封唇的作用,而後密封元件834的後端部834b的內徑大於電源線881的外徑且後端部834b的外周與端子收容部812的內周面接觸,以起到一密封唇的作用。
由此,前密封元件833設置在接觸用突部854的周圍,而後密封元件834設置在電源線881的周圍。因此,即使當端子851和連接於端子851的電源線881在端子收容部812中滑動時,防水性能和防塵性能能夠被可靠地維持。
專利文獻1: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開號JP2001-143810
然而,對於該常規連接器,前密封元件833及後密封元件834的結 構複雜,這導致成本高。另外,前密封元件833及後密封元件834的安裝結構也複雜,並且因此,安裝作業需要時間,且製造成本增加。此外,前密封元件833的內周與接觸用突部854的外周面滑動接觸,而後密封元件834的前端部834a的內周與電源線881的外周面滑動接觸,這易於產生磨損,且當長時間使用時,存有高的可能性使發揮密封唇的作用惡化。
在本文中,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可靠性的連接器,其解決了常規連接器的問題,具有簡單的結構、容易組裝且成本低,其能夠在可靠地維持液密性和氣密性的同時能夠滑動地保持一端子,且其能夠可靠地維持針對一對接連接器的一對接端的一導通狀態。
由此,一種連接器包括:一基座,配置成包括形成有一後貫通孔的一基部以及一端子收容殼體,所述端子收容殼體包括形成有一前貫通孔的一前板部,而所述端子收容殼體的一後端連接於所述基部;一端子,配置成包括一軸部、連接於所述軸部的一末端的一接觸部以及設置在所述接觸部和所述軸部之間的交界部分處的一凸緣,所述軸部的一後端附近部能夠滑動地插入所述後貫通孔,所述後端附近部的相對所述基部的一後表面向後突出的部分連接於一導電體,所述接觸部能夠滑動地插入所述前貫通孔,以及所述接觸部的相對前板部向前突出的一前端能夠與一對接連接器的一對接端子接觸;一驅動元件,配置成安裝在所述軸部的周圍並向前驅動所述凸緣;以及一筒狀密封元 件,配置成包括介於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前端和所述凸緣之間的一第一密封元件、介於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後端和所述基部之間的一第二密封元件以及用於將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與所述第二密封元件連接的一中央筒部。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一後端面壓靠在所述基部的一前表面上,由此為所述後端面和所述前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001]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一前端面壓靠在所述凸緣的一後表面上,由此為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後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驅動元件埋設於筒狀密封元件中,所述筒狀密封元件的相對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前端位於前方的部分是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而所述筒狀密封元件的相對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後端位於後方的部分是所述第二密封元件。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筒狀密封元件包括沿一前後方向延伸的一中心孔,且所述端子和所述筒狀密封元件以所述軸部收容於所述中心孔中的方式組合並收容於所述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端子收容腔中。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在所述筒狀密封元件中包括至少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部分和包括至少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部分包括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內側的一內側部分和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外側的一外側部分。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和外側部分均為圓筒狀。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為圓筒狀,而所述外側部 分的外周面的橫截面為略正方形。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的橫截面的面積和所述外側部分的橫截面的面積相等。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在所述接觸部的前端未與所述對接連接器的對接端子接觸、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前端面壓靠在所述凸緣的後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後端面壓靠在所述基部的前表面上的狀態下,一預加載施加於所述驅動元件。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一徑向驅動元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周圍,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壓靠在所述軸部的外周面上,由此為所述內周面和所述外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器包括所述筒狀密封元件,所述筒狀密封元件包括所述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以及所述中央筒部,所述中央筒部使其兩端一體連接於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外徑大於所述中央筒部的外徑,與所述徑向驅動元件接合的一接合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外周上,所述驅動元件設置在所述中央筒部的外側,且所述驅動元件的前端和後端抵接所述徑向驅動元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元件。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所述筒狀密封元件包括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中心孔,所述軸部收容於所述中心孔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內周面的一部分為朝向所述中心孔的中心突出的一密封環,且所述密封環壓靠在所述軸部 的外周面上。
針對另一連接器,其中,在所述接觸部的前端未與所述對接連接器的對接端子接觸且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後端面壓靠在所述基部的前表面上的狀態下,一預加載施加於所述驅動元件。
本發明能夠簡化結構、容易組裝並實現低成本,而且本發明能夠在可靠地維持液密性和氣密性的同時能夠滑動地保持端子,且本發明能夠可靠地維持針對對接連接器的對接端的一導通狀態。
1:連接器
10:基座
11:基部
11a:後貫通孔
12:端子收容殼體
13、16b:連接突起
14:前板部
14a:前貫通孔
14b、33a、37a、333a:前端面
14c、53a:後表面
15:端子收容腔
16:連接部
16a:連接凹部
16c、34a、37b、334a:後端面
17、34c:後凹部
17a、18a:底面
17b:金屬配件安裝凹部
18、33c:前凹部
31、331:彈性筒元件
31a:外周面
31a1:平面
31a2:彎曲面
31b:內周面
31c:內側部分
31d:外側部分
32、37d:中心孔
33、333:第一密封元件
33c1、34c1:上底部
33c2、34c2:下底部
34、334:第二密封元件
35、335:中央筒部
36:環狀凸部
36a:密封環
37:驅動環
37c:接合凹槽
38、53:凸緣
51:端子
52:軸部
52a:後端
52b:後端附近部
53b:前表面
54:接觸部
54a:前端
71:螺旋彈簧
81:導電金屬配件
81a:接觸片
81b:本體片
81c:連結片
101:對接連接器
111:對接基座
151:對接端子
333b:前端凸緣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A及圖1B是一第一實施例的一連接器和一對接連接器的立體圖,而且其中,圖1A是從斜前方觀察的一視圖,而圖1B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視圖。
圖2A及圖2B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兩向視圖,而且其中,圖2A是一仰視圖,而圖2B是沿圖2A的一線A-A截面作出的一剖開的側視圖。
圖3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一第一分解圖。
圖4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一第二分解圖。
圖5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
圖6是一視圖,示出從圖5移除一基座的一基部的一狀態。
圖7至圖7C是示出從圖6進一步移除構件的一狀態,而且其中,圖7A是示出從圖6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圖7B是示出從圖7A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7C是示出從圖7B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8A及圖8B是第一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的部分剖開的視圖,一螺旋彈簧埋設於彈性筒元件中,而且其中,圖8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視圖,而圖8B是一剖開的側視圖。
圖9A及圖9B是第一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的一修改的示例的部分剖開的視圖,其中,螺旋彈簧埋設於彈性筒元件,而且其中,圖9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視圖,而圖9B是一剖開的側視圖。
圖10A及圖10B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連接的一狀態的立體圖,而且其中,圖10A是從一斜前方觀察的一視圖,而圖10B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視圖。
圖11A及圖11B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連接的一狀態的兩向視圖,而且其中,圖11A是一仰視圖,而圖11B是沿圖11A的一線B-B截面作出的一剖開的側視圖。
圖12是在第一實施例中連接器連接於對接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
圖13A及圖13B是一第二實施例的一連接器的部分剖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13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而圖13B是示出從圖13A中移除的一基部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14至圖14C是示出從圖13移除構件的一狀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圖14A是示出從圖13B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圖14B是示出從圖14A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14C是示出從圖14B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15是第二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的一後視圖。
圖16A及圖16B是一第三實施例的一連接器的部分剖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16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而圖16B是示出從圖圖16A移除一基部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17至圖17C是示出從圖16移除構件的一狀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17A是示出從圖16B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圖17B是示出從圖17A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17C是示出從圖17B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18是第三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的一後視圖。
圖19A及圖19B是一第四實施例的一連接器的部分剖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19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而圖19B是示出從圖19A移除一基部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20至圖20C是示出從圖19移除構件一狀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20A是示出從圖19B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圖20B是示出從圖20A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20C是示出從圖20B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21A及圖21B是一第五實施例的一連接器和一對接連接器的兩向視圖,而且其中,圖21A是一仰視圖,而圖21B是沿圖21A的一線C-C截面作出的一剖開的側視圖。
圖22是第五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一第一分解圖。
圖23是第五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一第二分解圖。
圖24A及圖24B是第五實施例的一連接器的部分剖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24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而圖24B是示出從圖24A移除一基部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25A及圖25B是示出從圖24移除構件的一狀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25A是示出從圖24B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25B是示出從圖25A移除一驅動環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26A及圖26B是示出從圖25進一步移除構件的一狀態的視圖,而且其中,圖26A是示出從圖25B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26B是示出從圖26A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圖27是一常規連接器的一剖視圖。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實施例。
圖1A及圖1B是一第一實施例的一連接器和一對接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A及圖2B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兩向視圖;圖3是第一 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一第一分解圖;圖4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一第二分解圖;圖5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圖6是一視圖,示出從圖5移除一基座的一基部的一狀態;圖7至圖7C是示出從圖6進一步移除構件的一狀態;圖8A及圖8B是第一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的部分剖開的視圖,一螺旋彈簧埋設於彈性筒元件中;以及圖9A及圖9B是第一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的一修改的示例的部分剖開的視圖,其中,螺旋彈簧埋設於彈性筒元件。注意的是,在圖1A及圖1B中,圖1A是從斜前方觀察的一視圖,而圖1B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視圖;在圖2A及圖2B中,圖2A是一仰視圖,而圖2B是沿圖2A的一線A-A截面作出的一剖開的側視圖;在圖7至圖7C中,圖7A是示出從圖6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圖7B是示出從圖7A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7C是示出從圖7B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以及在圖8A及圖8B和圖9A及圖9B中,圖8A及圖9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視圖,而圖8B及圖9B是一剖開的側視圖。
在圖中,1表示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且包括:一基座10,基座10包括一基部11以及連接於基部11的一端子收容殼體12;以及多個端子51,裝載在基座10上。另外,101表示一對接連接器,對接連接器101包括能夠與所述多個端子51接觸的多個對接端子151以及安裝所述多個對接端子151的一對接基座111。連接器1能用於將連接一電源(諸如一電池)一電源線與電子設備、電氣設備等中的消耗電能的元件連接。同樣地,連接器1還能用於連接一信號線。
注意的是,安裝連接器1的電子設備、電氣設備等可為任何類型 的設備,而且其中是具有尺寸相對小到能容易地由人攜帶的程度的設備。另外,在說明中,假定連接器1的沿前後方向(X軸方向)的尺寸為約1.5cm。
注意的是,用於描述本實施例中的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的構件的動作和構成的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的用於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的構件處於圖中所示的姿勢時,這些表述是合適的。然而,當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的構件的姿勢變化時,這些表述應根據姿勢的變化而不同地進行解釋。
基座10的基部11是由一絕緣材料(諸如樹脂等)形成的一元件,且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為在Y-Z方向上延伸的一板狀的元件。注意的是,基部11可覆蓋設備的周圍的一框體的壁的一部分,且在這種情況下,基部11的前方(X軸正方向)對應於框體的外側,而基部11的後方(X軸負方向)對應於框體的內側。此外,一前凹部18形成在基部11的前表面,在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形成的一連接部16連接於前凹部18。前凹部18的底面18a是基部11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且為相對周圍的面向後凹入形成的一平面,多個後貫通孔11a均以一貫通孔形成在底面18a上,端子51的一軸部52的一後端附近部52b能夠滑動地插入貫通孔。向前突出的連接突起13設置在前凹部18的左右兩端。另外,一後凹部17形成在基部11的後表面的對應前凹部18的部位。後凹部17的底面17a是基部11的後表面的一部分且為相對周圍的面向前凹入形成的一平面,沿厚度方向(X軸方向)貫通基部11的後貫通孔11a的後端在底面17a上開口。此外,金屬配件安裝凹部17b形成在後凹部17的左右兩側壁上,作為一導電體的導電金屬 配件81安裝於金屬配件安裝凹部17b。
端子收容殼體12是一絕緣材料(諸如樹脂等)形成的一元件且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為在X-Y方向上延伸的一厚板狀的元件,且具有一大的寬度的一連接部16形成在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X軸負方向端)。連接部16包括形成在左右兩側的連接凹部16a以及從一後端面16c向後突出的連接突起16b。此外,當連接部16連接於基部11的前凹部18時,連接突起13進入並接合連接凹部16a,且連接突起16b進入並接合形成於前凹部18的連接凹部(未示出),而後端面16c抵接前凹部18的底面18a。注意的是,安裝金屬配件(所謂的釘子)能用於替代連接突起16b。
另外,端子收容殼體12包括沿前後方向(X軸方向)延伸的多個端子收容腔15以及位於前端(X軸正方向端)的一前板部14。當連接器1連接於對接連接器101時,前板部14的前端面14b起到連接器1的一嵌合面的作用,該嵌合面抵接或接近對接連接器101的嵌合面。端子收容腔15為圓筒狀的細長的腔,且端子收容腔15的後端在連接部16的後端面16c開口,但端子收容腔15的前端被前板部14遮擋。然而,具有直徑小於端子收容腔15的直徑的前貫通孔14a形成於前板部14上的對應於端子收容腔15的部位,且端子收容腔15經由前貫通孔14a而與前端面14b的前方的空間連通。例如,端子收容腔15的內徑約1.8mm但能合適地改變。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兩個端子收容腔15沿寬度方向(Y軸方向)並排佈置,然而,端子收容腔15的數量可根據連接器1所包含的端子51的數量適當地變化且能自由地選擇,而且此外,端子收容腔15的佈置形式可根 據對接端子151的佈置形式適當地變化。
一個端子51和作為一個筒狀密封元件的一彈性筒元件31被收容在各端子收容腔15中,彈性筒元件31包含作為一驅動元件的一螺旋彈簧71。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端子51由導電材料(諸如金屬等)形成,包括:一細長的圓柱狀的軸部52,沿前後方向延伸;一圓柱狀的接觸部54,其連接於軸部52的末端並沿前後方向延伸;以及一環狀的凸緣53,設置在接觸部54和軸部52之間的交界部分處。此外,接觸部54的前端54a是與對接端子151接觸並導通的部分,且接觸部54的外徑設為大於軸部52的外徑,而凸緣53的外徑設為大於接觸部54的外徑。軸部52的外徑例如為約0.6mm但能適當地改變。注意的是,端子51可以一體地形成,但是軸部52、凸緣53以及接觸部54均可以單獨形成並透過一手段(諸如螺接、焊接、粘接等)相互結合。
在本實施例中,由一彈性體形成的彈性筒元件31和金屬製的螺旋彈簧71透過包覆成型(嵌件成型)一體形成,且螺旋彈簧71埋設於彈性筒元件31中,如圖7B所示。彈性筒元件31是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圓筒狀的元件且包括具有一圓形橫截面的且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中心孔32。中心孔32的兩端在一前端面33a和一後端面34a開口,且中心孔32是在彈性筒元件31的整體度上延伸且內徑一致的一貫通孔,軸部52收容於中心孔32中。另外,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的外徑在整體長度上是一致的。對於彈性筒元件31的尺寸,例如,沿前後方向的長度約9.0mm、外徑為約1.7mm,而中心孔32的內徑為約0.8mm,然而,這些尺寸能適當地變化。注意的是,彈性筒元件31沿前後方向的長度設為 短於軸部52沿前後方向的長度。作為彈性筒元件31的材料的彈性體不限於一熱塑性彈性體(TPE)(諸如苯乙烯、石蠟等),但可為一熱固性彈性體(諸如橡膠等)。
另外,如圖7B所示,螺旋彈簧71未露出到彈性筒元件31的外部,即,螺旋彈簧71未露出到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前端面33a、後端面34a以及中心孔32中的任一個上。注意的是,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螺旋彈簧71的外徑形成為略小於彈性筒元件31的外徑,且螺旋彈簧71接近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但是,螺旋彈簧71的內徑可形成為略大於彈性筒元件31的內徑,從而螺旋彈簧71接近彈性筒元件31的內周面31b。結果,彈性筒元件31一體連續,且彈性體從後述的一第一密封元件33、一中央筒部35並進一步到一第二密封元件34連續,從而彈性筒元件31起到一筒狀密封元件的作用。
由此,由彈性體形成的彈性筒元件31與金屬製的螺旋彈簧71一體化,這提供了堅實性,因為一金屬芯被包含,且使得該元件的形狀穩定。此外,彈性筒元件31的整體彈性性能提高,由此防止彈性筒元件31的引起彎曲的屈曲。
如圖7A所示,端子51和彈性筒元件31以軸部52收容於中心孔32中、凸緣53和接觸部54位於前端面33a的前方、軸部52的後端52a及後端附近部52b突出到後端面34a的後方的方式被組裝,且如圖6所示,端子51和彈性筒元件31從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方收容於端子收容腔15中。此外,接觸部54能夠滑動地插入前貫通孔14a,且接觸部54的前端54a從前板部14的前端面14b向前突 出,然而,因為凸緣53的外徑小於端子收容腔15的內徑但大於前貫通孔14a的內徑,所以凸緣53的前表面53b抵接前板部14的後表面14c,這使得凸緣53停止。另外,彈性筒元件31沿前後方向的長度置為略長於端子收容殼體12沿前後方向的長度。此外,軸部52的後端52a及後端附近部52b突出到連接部16的後端面16c的後方。注意的是,如所示出的,軸部52的外徑設置為小於中心孔32的內徑,且彈性筒元件31的外徑設置為小於端子收容腔15的內徑,且因此軸部52能夠順利地在中心孔32中滑動,且彈性筒元件31能夠順利地在端子收容腔15中滑動。
此外,如圖5所示,將端子51和彈性筒元件31收容於端子收容腔15中的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連接於基部11。具體地,形成在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的連接部16連接於基部11的前凹部18,且連接部16的後端面16c抵接前凹部18的底面18a。另外,突出到後端面16c的後方的軸部52的後端附近部52b能夠滑動地插入基部11的後貫通孔11a,且軸部52的後端52a從基部11的後凹部17的底面17a向後突出。此外,後端附近部52b的從底面17a向後突出的部分以一能夠導電的方式連接於導電金屬配件81,導電金屬配件81安裝於在後凹部17的側壁上形成的金屬配件安裝凹部17b上。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在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上在後端面34a附近可形成有突出到半徑方向外側的一突起,這可使得該部分的外徑大於端子收容腔15的內徑。這創建了收容於端子收容腔15中的彈性筒元件31透過所述突起被暫時地卡住的一狀態,從而當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連接於基部11時,能防止端子51和彈性筒元件31脫出端子收容腔15。
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導電金屬配件81為透過對一導電金屬板施行彎曲加工而一體形成的一元件,且包括:一本體片81b,安裝在金屬配件安裝凹部17b上;一接觸片81a,與軸部52的後端附近部52b接觸;以及一連結片81c,其將接觸片81a與本體片81b連結。電源線的一導體(未示出)連接於本體片81b。另外,連結片81c起到一板簧的作用,連結片81c將平板狀的接觸片81a壓到後端附近部52b的側面並使得接觸片81a和後端附近部52b彼此牢固地接觸。注意的是,導電金屬配件81不是必須限制於圖中所示的示例,而是可以為任何類型的元件,只要該元件能導電至從底面17a向後突出的後端附近部52b即可。
如上所述,與螺旋彈簧71一體化的彈性筒元件31的沿前後方向的長度設為略長於端子收容殼體12的沿前後方向的長度,且當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連接於基部11時,後端面34a進入被前凹部18的底面18a向前位移的一狀態,且由此彈性筒元件31沿前後方向被壓縮,且螺旋彈簧71和彈性筒元件31處於施加一預加載(preload)的狀態。
注意的是,螺旋彈簧71的整體長度短於彈性筒元件31的整體長度,且螺旋彈簧71的前端相對前端面33a位於後方,而螺旋彈簧71的後端相對後端面34a位於前方。此外,彈性筒元件31相對螺旋彈簧71的前端位於前方的部分起到透過受螺旋彈簧71的前端壓制而彈性變形的一第一密封元件33的作用,而彈性筒元件31相對螺旋彈簧71的後端位於後方的部分起到透過受螺旋彈簧71的後端壓制而彈性變形的一第二密封元件34的作用。另外,第一密封元件 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之間的部分作為用於將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連接的一中央筒部35。由此,當預加載施加於螺旋彈簧71時,前端面33a被壓至凸緣53的後表面53a上並起到用於為彈性筒元件31和凸緣53之間的接觸(附著)提供密封的一第一密封面作用,而後端面34a被壓至前凹部18的底面18a上並起到用於為彈性筒元件31和基部11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的一第二密封面的作用。
如上所述,由彈性體形成的彈性筒元件31與螺旋彈簧71透過包覆成型(嵌件成型)一體化,且由此在成型用的一模具的由彈性體填充的腔體中向軸方向中央突出的多個突起形成在軸方向的兩端,且透過使所述多個突起的一些抵接插入腔體的螺旋彈簧71的軸方向的兩端並支持螺旋彈簧71,螺旋彈簧71可定位於彈性筒元件31的內部。由此,當埋設有螺旋彈簧71的彈性筒元件31被詳細觀察時,如圖8A及圖8B所示,各由一突起形成的多個前凹部33c和多個後凹部34c形成在彈性筒元件31的前端面33a和後端面34a的多個部位,且螺旋彈簧71的前端和後端從多個前凹部33c中的任一個和多個後凹部34c中的任一個露出。
此外,作為彈性筒元件31的一修改的示例,如圖9A及圖9B所示,螺旋彈簧7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能露出在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上。具體地,螺旋彈簧71的外徑和成型用的模具的腔體的內徑設為相同,且螺旋彈簧71的外周面抵接圓筒狀的腔體的內周面,以使螺旋彈簧71的外周面受支持,從而螺旋彈簧7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能露出於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
由此,第一密封元件33介於螺旋彈簧71的前端和端子51的凸緣53之間,而第二密封元件34介於螺旋彈簧71的後端和基座10的基部11之間,且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連接,從而甚至當端子51沿前後方向能夠滑動地安裝在基座10上時,基部11的前方和後方均能以液密性和氣密性被阻斷,且能可靠地防止存在於基部11的前方的空間中的灰塵、水分、氣體等進入基部11的後方的空間。結果,能可靠地保護因導電金屬配件81和端子51的向基部11後方突出的後端附近部52b之間的接觸形成的導通。更具體地,第一密封元件33的前端面33a起到第一密封面的作用且被壓靠在凸緣53的後表面53a上,這可靠地為彈性筒元件31和凸緣53之間的接觸提供了密封,從而甚至當存在於基部11的前方的空間中的灰塵、水分、氣體等透過接觸部54a與前貫通孔14a之間的間隙進入端子收容腔15時,灰塵、水分、氣體等也不能進入軸部52的周圍的空間(即中心孔32內的空間)中。另外,第二密封元件34的後端面34a起到第二密封面作用並壓靠在前凹部18的底面18a上,這可靠地為彈性筒元件31與基部11之間的接觸提供了密封,從而甚至當存在於基部11的前方的空間中的灰塵、水分、氣體等進入連接部16的外周面和前凹部18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時,灰塵、水分、氣體等也不能進入軸部52周圍的空間。由此,灰塵、水分、氣體等無法透過軸部52的後端附近部52b和基部11的後貫通孔11a之間的間隙進入基部11的後方的空間。另外,例如,當彈性筒元件31的外徑略小於端子收容腔15的內徑時,端子收容腔15的內部設置成被由厚的彈性筒元件31填充,且由此端子收容腔15中的密封性能提高,且灰塵、水分、氣體等能被有效地阻斷。
接下來,將說明連接器1連接於對接連接器101的狀態。
圖10A及圖10B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連接的一狀態的立體圖;圖11A及圖11B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連接的一狀態的兩向視圖;以及圖12是在第一實施例中連接器連接於對接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注意的是,在圖10A及圖10B中,圖10A是從一斜前方觀察的一視圖,而圖10B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視圖;而且在圖11A及圖11B中,圖11A是一仰視圖,而圖11B是沿圖11A的一線B-B截面作出的一剖開的側視圖。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1處於與對接連接器101分離的狀態,如圖1和圖2所示,相對接近對接連接器101,並隨後進入連接於對接連接器101的狀態,如圖10和圖11所示。當連接器1連接於對接連接器101時,端子51的接觸部54的前端54a處於壓靠在對接連接器101的對接端子151上的狀態,從而基座10的端子收容殼體12的前板部14接近對接基座111,且端子51相對基座10滑動並向後相對位移。在這種情況下,端子51向後滑動的量例如為約1.5mm,然而,這能適當地改變。
隨後,接觸部54在前板部14的前貫通孔14a中向後滑動,且接觸部54的前端54a從前板部14的前端面14b突出的量減少,同時凸緣53在端子收容腔15中向後滑動。由此,凸緣53的前表面53b在後方與前板部14的後表面14c分離,這創建凸緣53的前表面53b和前板部14的後表面14c之間的一間隙。另外,端子51的軸部52向後滑動,且後端附近部52b在基部11的後貫通孔11a中向後滑動,從而後端附近部52b從基部11的後凹部17的底面17a突出的量增加。注意的 是,當後端附近部52b向後滑動時,從底面17a突出的後端附近部52b的側面連續地與導電金屬配件81的接觸片81a接觸滑動,由此維持與導電金屬配件81接觸。
此外,彈性筒元件31的前端面33a透過在端子收容腔15中向後滑動的凸緣53而向後位移,且由此與螺旋彈簧71一體化的彈性筒元件31沿前後方向被進一步壓縮。結果,由螺旋彈簧71施加的彈性力增加,且端子51的接觸部54的前端54a被強烈地壓靠在對接連接器101的對接端子151上,從而端子51和對接端子151之間的導通狀態被可靠地維持。另外,螺旋彈簧71的前端和後端壓制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的力進一步增加,作為第一密封面的前端面33a被進一步壓至凸緣53的後表面53a上並為彈性筒元件31和凸緣53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而作為第二密封面的後端面34a被進一步壓至前凹部18的底面18a上並為彈性筒元件31和基部11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由此,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的密封功能提高,且灰塵、水分、氣體等的進入能被有效地阻斷。另外,彈性筒元件31沿前後方向被壓縮,這使其外徑擴大並使中心孔32的內徑縮小,從而端子收容腔15的內部設置為它被彈性筒元件31以高密度填充,且灰塵、水分、氣體等能被有效地阻斷。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1包括:基座10,其包括形成有後貫通孔11a的基部11以及端子收容殼體12,其中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連接於基部11,而且端子收容殼體12包括形成有前貫通孔14a的前板部14;端子51,其包括軸部52、連接於軸部52的末端的接觸部54以及設置在接觸部54和軸部52 之間的交界部分處的凸緣53,其中,軸部52的後端附近部52b能夠滑動地插入後貫通孔11a,且後端附近部52b的相對基部11的後凹部17的底面17a向後突出的部分連接於導電金屬配件81,且接觸部54能夠滑動地插入前貫通孔14a,且接觸部54的相對前板部14向前突出的前端54a能夠與對接連接器101的對接端子151接觸;螺旋彈簧71,其安裝在軸部52的周圍並向前驅動凸緣53;以及彈性筒元件31,其包括介於螺旋彈簧71的前端和凸緣53之間的第一密封元件33、介於螺旋彈簧71的後端和基部11之間的第二密封元件34以及用於將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連接的中央筒部35。
由此,連接器1能夠簡化結構,容易組裝,實現低成本,可靠地維持液密性和氣密性,並為基部11的前方和後方以氣密性和液密性提供密封。另外,端子51可以能夠滑動地被保持,且針對對接連接器101的對接端子151的導通狀態能進一步可靠地維持。由此,能提高可靠性。
另外,第二密封元件34的後端面34a壓靠在基部11的前凹部18的底面18a上,由此為後端面34a和前凹部18的底面18a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結果,甚至當存在於基部11的前方的空間中的灰塵、水分、氣體等進入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和前凹部18之間的間隙時,灰塵、水分、氣體等也不能進入軸部52的周圍的空間。由此,液密性和氣密性可靠地維持,由此防止灰塵、水分、氣體等透過軸部52的後端附近部52b和基部11的後貫通孔11a的間隙之間進入基部11的後方的空間。
此外,第一密封元件33的前端面33a壓靠在凸緣53的後表面53a 上,由此為前端面33a和後表面53a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結果,甚至當存在於基部11的前方空間中的灰塵、水分、氣體透過接觸部54和前貫通孔14a之間的間隙進入時,灰塵、水分、氣體等也不能進入軸部52的周圍的空間。由此,液密性和氣密性可靠地維持,由此防止灰塵、水分、氣體等透過軸部52的後端附近部52b和基部11的後貫通孔11a之間的間隙進入基部11的後方的空間。另外,第一密封元件33的前端面33a壓靠在後表面53a上而不相對凸緣53的後表面53a滑動,並為前端面33a與後表面53a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這防止第一密封元件33的前端面33a由於滑動而被磨損並有效地防止密封功能的惡化。
此外,螺旋彈簧71埋設於彈性筒元件31中,彈性筒元件31的相對螺旋彈簧71的前端位於前方的部分是第一密封元件33,而彈性筒元件31的相對螺旋彈簧71的後端位於後方的部分是第二密封元件34。結果,易於操作螺旋彈簧71,容易組裝連接器1,且由此能降低製造成本。
此外,彈性筒狀元件31是外徑在整體長度上恒定的一圓筒狀的元件且包括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中心孔32,且端子51和彈性筒元件31在軸部52收容於中心孔32中的方式下組裝且收容於端子收容殼體12的端子收容腔15中。由此,將端子51和彈性筒元件31收容在端子收容腔15中的作業容易,且容易組裝連接器1,且由此能降低製造成本。
此外,在接觸部54的前端54a未與對接連接器101的對接端子151接觸、第一密封元件33的前端面33a壓靠在凸緣53的後表面53a上以及第二密封元件34的後端面34a壓靠在基部11的前凹部18的底面18a上的狀態下,預加載施 加於螺旋彈簧71。由此,甚至當連接器1處於連接於對接連接器101之前的狀態時,第一密封元件33的前端面33a和凸緣53的後表面53a之間的接觸以及第二密封元件34的後端面34a和基部11的前凹部18的底面18a之間的接觸被可靠地密封,由此為基部11的前方和後方以氣密性和液密性提供密封。
接下來將說明一第二實施例。注意的是,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的對象將透過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而省略說明。此外,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動作和效果的說明將省略。
圖13A及圖13B是一第二實施例的一連接器的部分剖開的視圖;圖14A至圖14C是示出從圖13A及圖13B移除構件的一狀態的視圖;以及圖15是第二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的一後視圖。注意的是,在圖13A及圖13B中,圖13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而圖13B是示出從圖13A中移除的一基部的一狀態的一視圖;以及在圖14A至圖14C中,圖圖14A是示出從圖13B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圖14B是示出從圖14A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14C是示出從圖14B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在第一實施例中,螺旋彈簧71接近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或者如在圖9A及圖9B所示的修改的示例中,螺旋彈簧7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於彈性的筒狀元件31的外周面31a,然而,在本實施例中,螺旋彈簧71與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間隔開並位於外周面31a和內周面31b之間。注意的是,在圖15所示的示例中,當螺旋彈簧71從彈性筒元件31的前後方向(X軸方向)觀 察時,螺旋彈簧71沿彈性筒元件31的半徑方向位於外周面31a和內周面31b的中間,然而,螺旋彈簧71不是必須位於外周面31a和內周面31b的中間,且是螺旋彈簧71可與外周面31a和內周面31b間隔開並可位於外周面31a和內周面31b之間。即作為彈性筒元件31的材料的彈性體僅需沿彈性筒元件31的半徑方向存在於螺旋彈簧71的內側和外側兩方。注意的是,圖15示出從彈性筒元件31的後方(即後端面34a)觀察的一狀態,然而,從彈性筒元件31的前方(即前端面33a)觀察的狀態也相同。
在連接器1連接於對接連接器101的狀態下,且與螺旋彈簧71一體化的彈性筒元件31沿前後方向被壓縮,當在置於一相對高溫(例如約85℃或更高)環境之後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被冷卻至接近室溫時,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之間的連接被解除,且彈性筒元件31透過螺旋彈簧71的彈性力恢復至其原始長度,彈性筒元件31的前端面33a和/或後端面34a的平面度可能降低。可想到的是,這是由於當作為彈性筒元件31的材料的彈性體被冷卻時在沿前後方向被壓縮的狀態下硬化到某一程度的彈性體透過螺旋彈簧71的彈性力被強制恢復其至原始長度。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作為彈性筒元件31的材料的彈性體設置螺旋彈簧71的內側和外側兩方。即如圖15所示,彈性筒元件31包括位於螺旋彈簧71內側的一內側部分31c以及位於螺旋彈簧71外側的一外側部分31d。由此,螺旋彈簧71的內側和外側兩方的彈性體,即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的彈性體透過螺旋彈簧71的彈性力均等地恢復至其原始長度,從而能防 止彈性筒元件31的前端面33a和/或後端面34a的平面度的降低。
在上述說明中,“在沿前後方向被壓縮的狀態下硬化到某一程度”的狀態能說明為在高溫環境下的一壓縮永久變形,然而,不限制於此,而且一壓縮永久變形能適用在任何條件下(諸如室溫或低溫條件)。
為了盡可能均等地將彈性體設置在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例如,如圖15所示,在彈性筒元件31的半徑上對應於內側部分31c的部分的長度可與對應於外側部分31d的部分的長度相等,或者彈性體在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的體積(圖15中的對應的面積)可相等。
注意的是,在圖13A及圖13B和圖14A至圖14C所示的示例中,彈性體在彈性筒元件31的整體長度上設置在螺旋彈簧71的內側和外側兩方,然而,只要彈性體僅在附近前端面33a和附近後端面34a附近(即僅在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處)或者僅在第一密封元件33附近和第二密封元件34附近設置在螺旋彈簧71的內側和外側兩方,即可,彈性體也可以在螺旋彈簧71的其它部分設置在內側或外側的其中任一方。
另外,由成型用的模具的彈性筒元件31的彈性體填充的腔體中形成的多個突起形成的多個前凹部33c和多個後凹部34c形成在彈性筒元件31的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的多個部位,且螺旋彈簧71的前端和後端露出在多個前凹部33c中的任一個和多個後凹部34c中的任一個。在本實施例中,螺旋彈簧71未露出於且未接近於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從而螺旋彈簧71的外周面不能由模製彈性筒元件31的腔體的圓筒狀的內周面支持。相應地,在本 實施例中,多個突起包括能夠抵接螺旋彈簧71的軸方向的兩端和外周面的一形狀,以將螺旋彈簧71定位成處於埋設在彈性體的內部的狀態。結果,由多個突起形成的多個前凹部33c和多個後凹部34c均形成為一臺階狀的凹部,其包括為比較淺的部分的上底部33c1、34c1以及為比較深的部分的下底部33c2、34c2。此外,如圖14A至圖14C所示,螺旋彈簧71的軸方向的前端處於露出於多個前凹部33c中的任一個的上底部33c1的狀態,而螺旋彈簧71的軸方向的後端處於露出在多個後凹部34c中的任一個的上底部34c1的狀態。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前凹部33c和後凹部34c未在彈性筒元件31的前端面33a和後端面34a開口。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在彈性筒元件31中包括至少第一密封元件33的部分和包括至少第二密封元件34的部分均包括位於螺旋彈簧71內側的內側部分31c和位於螺旋彈簧71外側的外側部分31d。另外,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均為圓筒狀。此外,內側部分31c的橫截面的面積和外側部分31d的橫截面的面積可相等。
結果,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的彈性體透過螺旋彈簧71的彈性力都均等地恢復至其原始長度,從而能防止彈性筒元件31的前端面33a和/或後端面34a的平面度的降低。
應注意的是,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的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其它方面的構成和動作的說明將省略。
接下來,將說明一第三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具有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相同的結構的對象透過由相同的符號表示而將省略說明。此外,與第一 和第二實施例相同的動作和效果的說明也將省略。
圖16A及圖16B是一第三實施例的一連接器的部分剖開的視圖;圖17A至圖17C是示出從圖16A及圖16B移除構件的一狀態的視圖;以及圖18是第三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的一後視圖。注意的是,在圖16A及圖16B中,圖16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而圖16B是示出從圖圖16A移除一基部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且在圖17A至圖17C中,圖17A是示出從圖16B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圖17B是示出從圖17A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17C是示出從圖17B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在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彈性筒元件31為一圓筒狀的元件,且外周面31a是一橫截面為一圓形的一圓柱面(圓筒面),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彈性筒元件31包括一橫截面為一圓形的中心孔32,而外周面31a是一橫截面為略正方形的一角柱面。具體地,外周面31a包括沿前後方向延伸的四個細長的平面31a1以及四個細長的以90度彎曲的將相鄰細長的平面31a1的長邊連結的彎曲面31a2。
彈性筒元件31包括位於螺旋彈簧71內側的內側部分31c以及位於螺旋彈簧71外側的外側部分31d,然而如圖1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外側部分31d在外周面31a上僅設置在四個彎曲面31a2及四個彎曲面31a2附近的部分。此外,螺旋彈簧71在外周面31a接近四個細長的平面31a1。即當從彈性筒元件31的前方或後方觀察時,螺旋彈簧71的外周是在略正方形的外周面31a內的一內接圓。
由此,彈性筒元件31包括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且由此螺旋彈簧71的內側和外側兩方的彈性體,即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的彈性體透過螺旋彈簧71的彈性力都均等地恢復至其原始長度,從而能防止彈性筒元件31的前端面33a和/或後端面34a的平面度的降低。為了盡可能均等地將彈性體設置在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例如,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的彈性體的體積(圖18中的對應的面積)可相等。
在本實施例中,螺旋彈簧71在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上接近平面31a1,從而螺旋彈簧71的外周面能由成形彈性筒元件31的模具的腔體的內周面支持。由此,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形成於腔體中的多個突起僅需要具有能夠抵接僅螺旋彈簧71的軸方向的兩端的一形狀,且結果是,由多個突起形成的多個前凹部33c和多個後凹部34c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形狀。
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是一橫截面為略正方形的一角柱面,如圖16A及圖16B所示,且由此在端子收容腔15的內周面和外周面31a之間形成一間隙。然而,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第二密封元件34的後端面34a起到第二密封面的作用並壓靠在前凹部18的底面18a上,這可靠地為彈性筒元件31和基部11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從而甚至當存在於基部11的前方的空間中的灰塵、水分、氣體等進入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和端子收容腔15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時,灰塵、水分、氣體等也未進入軸部52周圍的空間。由此,灰塵、水分、氣體等無法透過軸部52的後端附近部52b和基部11的後貫通孔11a之間的間隙進入基部11的後方的空間。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內側部分31c是一圓筒狀,且外側部分31d的外周面31a的橫截面為略正方形。另外,內側部分31c的橫截面的面積和外側部分31d的橫截面的面積可相等。
結果,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的彈性體透過螺旋彈簧71的彈性力都均等地恢復至其原始長度,從而能防止彈性筒元件31的前端面33a和/或後端面34a的平面度的降低。
應注意的是,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的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相同的其它方面的構成和動作的說明將省略。
接下來,一第四實施例將說明。應注意的是,具有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相同的結構的對象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且將省略說明。此外,同樣地,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相同的動作和效果的說明將省略。
圖19A及圖19B是一第四實施例的一連接器的部分剖開的視圖;以及圖20A至圖20C是示出從圖19A及圖19B移除構件一狀態的視圖。注意的是,在圖19A及圖19B中,圖19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而圖19B是示出從圖19A移除一基部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且在圖20A至圖20C中,圖20A是示出從圖19B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圖20B是示出從圖20A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20C是示出從圖20B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在第三實施例中,彈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31a的橫截面是在彈性筒元件31的整體長度上均以略正方形形成的一角柱面,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外 周面31a的橫截面是僅在前端面33a附近以及在後端面34a附近(即僅在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處)或僅在第一密封元件33附近以及第二密封元件34附近以略正方形形成的一角柱面,而在其它部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外周面31a的橫截面是一圓柱面(圓筒面)。
就是說,彈性筒元件31僅在第一密封元件33和第二密封元件34或僅在第一密封元件33附近和第二密封元件34附近包括內側部分31c和外側部分31d,而且彈性體設置螺旋彈簧71的內側和外側兩方,然而在其它部分,彈性筒元件31不包括外側部分31d,而且彈性體僅設置在螺旋彈簧71的內側。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在彈性筒元件31中的包括至少第一密封元件33的部分以及包括至少第二密封元件34的部分處,位於螺旋彈簧71內側的內側部分31c為圓筒狀,而位於螺旋彈簧71外側的外側部分31d的外周面31a的橫截面為略正方形。
應注意的是,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的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相同的其它方面的構成和動作的說明將省略。
接下來,將說明一第五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具有與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相同的結構的對象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且將省略說明。此外,同樣地,與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相同的動作和效果的說明將省略。
圖21A及圖21B是一第五實施例的一連接器和一對接連接器的兩向視圖;圖22是第五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一第一分解圖;圖23是第五實施例的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的一第二分解圖;圖24A及圖24B是第五實施例 的一連接器的部分剖開的視圖;圖25A及圖25B是示出從圖24移除構件的一狀態的視圖;以及圖26A及圖26B是示出從圖25A及圖25B進一步移除構件的一狀態的視圖。注意的是,在圖21中,圖21A是一仰視圖,而圖21B是沿圖21A的一線C-C截面作出的一剖開的側視圖;在圖24A及圖24B中,圖24A是從一斜後方觀察的一連接器的一部分剖開的視圖,而圖24B是示出從圖24A移除一基部的一狀態的一視圖;在圖25A及圖25B中,圖25A是示出從圖24B移除一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25B是示出從圖25A移除一驅動環的一狀態的一視圖。以及在圖26A及圖26B中,圖26A是示出從圖25B移除一端子的一狀態的一視圖,而圖26B是示出從圖26A移除一彈性筒元件的一狀態的一視圖。
在本實施例中,由彈性體以一筒狀元件形成的一彈性筒元件331未與金屬製的螺旋彈簧71一體化。即彈性筒元件331和螺旋彈簧71單獨提供。另外,與第一實施例不同,本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331的外徑在整體長度上不一致,彈性筒元件331具有一中央筒部335,中央筒部335具有小於螺旋彈簧71的內徑的一外徑,且一第一密封元件333和一第二密封元件334一體地連接於中央筒部335的前後端。注意的是,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本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331也包括具有橫截面為一圓形的並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中心孔32,且中心孔32的兩端在一前端面333a和一後端面334a開口。另外,中心孔32的內徑與第一實施例的內徑相等。
第二密封元件334的外徑等於第一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31的外徑。由此,第二密封元件334是形成在具有一小的外徑的中央筒部335的後端的 具有一大的外徑的一凸緣。相比而言,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外徑整體上與中央筒部335的外徑相同,然而,具有一略大的外徑的一前端凸緣333b形成於前端面333a附近,而作為外徑更大的接合凸部的一環狀凸部36形成於前端凸緣333b的後方,而且朝向中心孔32的中心突出的一密封環36a進一步在中心孔32的內周面上形成於對應環狀凸部36的部位。注意的是,環狀凸部36的外形設為小於第二密封元件334的外徑,且前端凸緣333b的外形設為小於環狀凸部36的外形。
此外,作為一徑向驅動元件的一驅動環37安裝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周圍。驅動環37是與彈性筒元件331獨立的一元件,為由比作為彈性筒元件331的材料的彈性體硬的材料(諸如樹脂和金屬)成形的一筒狀元件,且驅動環37沿前後方向的長度短,而且驅動環37包括具有一圓形橫截面的並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中心孔37d。此外,驅動環37的外徑在整體長度上一致且外徑等於第二密封元件334的外徑。另外,中心孔37d的內徑設為略大於中央筒部335的外徑,且沿半徑方向向外凹的一接合凹槽37c形成在中心孔37d的內周面上。如圖25A及圖25B所示,當驅動環37安裝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周圍時,環狀凸部36進入並接合接合凹槽37c,且前端凸緣333b收容於中心孔37d中,且彈性筒元件331的前端面333a與驅動環37的前端面37a大約齊平。
接合凹槽37c的形狀和尺寸以在驅動環37安裝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周圍的狀態下環狀凸部36向中心孔32的中心被按壓且接合凹槽37c和環狀凸部36接合的方式形成。由此,如圖25A所示,當驅動環37安裝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周圍且端子51的軸部52插入彈性筒元件331的中心孔32中時,形成在 對應於環狀凸部36的部位的密封環36a壓靠在軸部52的外周面上,由此為彈性筒元件331和軸部52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即,至少使密封環36a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內周面上形成的部分起到第一密封面的作用並為彈性筒元件331和軸部52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在本實施例中,螺旋彈簧71以在為凸緣38的第二密封元件334和安裝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周圍的驅動環37之間的範圍內包圍中央筒部335的外周的方式安裝在彈性筒元件331上。此外,當彈性筒元件331連同安裝在其上的螺旋彈簧71與端子51組合且收容於端子收容腔15中的端子收容殼體12的後端連接於基部11時,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安裝螺旋彈簧71的彈性筒元件331的沿前後方向的長度設為略長於端子收容殼體12的沿前後方向的長度,且由此後端面334a進入通過前凹部18的底面18a向前位移的狀態,且彈性筒元件331沿前後方向被壓縮,且螺旋彈簧71和彈性筒元件331處於一預加載被施加的狀態。此外,第二密封元件334被螺旋彈簧71的後端按壓,且由此後端面334a壓靠在前凹部18的底面18a上,由此起到為彈性筒元件331和基部11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的第二密封面的功能。另外,安裝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周圍的驅動環37的後端面37b抵接並按壓螺旋彈簧71的前端,且由此驅動環37的前端面37a連同彈性筒元件331的前端面333a被壓至凸緣53的後表面53a上。本實施例的彈性筒元件331的前端面333a具有比第一實施例小的面積,然而,前端面333a被壓至凸緣53的後表面53a上,且因此起到為彈性筒元件331和凸緣53之間的接觸提供輔助密封的一輔助密封面的作用。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驅動環37設置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周圍,且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壓靠在軸部52的外周面上,由此為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內周面和軸部52的外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結果,甚至當存在於基部11前方的空間中的灰塵、水分、氣體等透過接觸部54和前貫通孔14a之間的間隙進入時,灰塵、水分、氣體等也不能進入軸部52周圍的空間。由此,液密性和氣密性被可靠地維持,由此防止灰塵、水分、氣體等透過軸部52的後端附近部52b和基部11的後貫通孔11a之間的間隙進入基部11的後方的空間。
另外,連接器1包括彈性筒元件331,彈性筒元件331包括第一密封元件333、第二密封元件334以及中央筒部335,中央筒部335使其兩端一體連接於第一密封元件333和第二密封元件334,第二密封元件334的外徑大於中央筒部335的外徑,與驅動環37接合的環狀凸部36形成在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外周上,螺旋彈簧71設置在中央筒部335的外側,且螺旋彈簧71的前端和後端抵接驅動環37和第二密封元件334。由此,螺旋彈簧71的安裝容易,連接器1的組裝容易,且能降低製造成本。
此外,彈性筒元件331包括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中心孔32,軸部52收容於中心孔32中,第一密封元件33的內周面的一部分為朝向中心孔32的中心突出的密封環36a,且密封環36a壓靠在軸部52的外周面上。這有效地為第一密封元件333的內周面和軸部52的外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此外,在接觸部54的前端54a未與對接連接器101的對接端子151 接觸且第二密封元件334的後端面334a壓靠在基部11的前凹部18的底面18a上的狀態下,所述預加載施加於螺旋彈簧71。由此,甚至當連接器1處於連接於對接連接器101之前的狀態時,第二密封元件334的後端面334a和基部11的前凹部18的底面18a之間的接觸被可靠地密封,由此為基部11的前方和後方以氣密性和液密性提供密封。
應注意的是,連接器1和對接連接器101的與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相同的其它方面的構成和動作的說明將省略。
注意的是,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說明了與優選和示例性實施例相關的特性。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透過總結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自然可構思出落入申請專利範圍和其精神內的各種其它實施例、修改和變形。
1‧‧‧連接器
10‧‧‧基座
11‧‧‧基部
12‧‧‧端子收容殼體
14‧‧‧前板部
16‧‧‧連接部
17‧‧‧後凹部
54‧‧‧接觸部
101‧‧‧對接連接器

Claims (27)

  1. 一種連接器,包括:一基座,配置成包括形成有一後貫通孔的一基部以及一端子收容殼體,所述端子收容殼體包括形成有一前貫通孔的一前板部,而所述端子收容殼體的一後端連接於所述基部;一端子,配置成包括一軸部、連接於所述軸部的一末端的一接觸部以及設置在所述接觸部和所述軸部之間的交界部分處的一凸緣,所述軸部的一後端附近部能夠滑動地插入所述後貫通孔,所述後端附近部的相對所述基部的一後表面向後突出的部分連接於一導電體,所述接觸部能夠滑動地插入所述前貫通孔,以及所述接觸部的相對前板部向前突出的一前端能夠與一對接連接器的一對接端子接觸;一驅動元件,配置成安裝在所述軸部的周圍並向前驅動所述凸緣;以及一筒狀密封元件,配置成包括介於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前端和所述凸緣之間的一第一密封元件、介於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後端和所述基部之間的一第二密封元件以及用於將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與所述第二密封元件連接的一中央筒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一後端面壓靠在所述基部的一前表面上,由此為所述後端面和所述前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一前端面壓靠在所述凸緣的一後表面上,由此為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後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一前端面壓靠在所述凸緣的一後表面上,由此為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後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驅動元件埋設於筒狀密封元件中,所述筒狀密封元件的相對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前端位於前方的部分是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而所述筒狀密封元件的相對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後端位於後方的部分是所述第二密封元件。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驅動元件埋設於筒狀密封元件中,所述筒狀密封元件的相對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前端位於前方的部分是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而所述筒狀密封元件的相對所述驅動元件的一後端位於後方的部分是所述第二密封元件。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筒狀密封元件包括沿一前後方向延伸的一中心孔,且所述端子和所述筒狀密封元件以所述軸部收容於所述中心孔中的方式組合並收容於所述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端子收容腔中。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筒狀密封元件包括沿一前後方向延伸的一中心孔,且所述端子和所述筒狀密封元件以所述軸部收容於所述中心孔中的方式組合並收容於所述端子收容殼體的一端子收容腔中。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筒狀密封元件中包括至少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部分和包括至少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部分包括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內側的一內側部分和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外側的一外側部分。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筒狀密封元件中包括至少所 述第一密封元件的部分和包括至少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部分包括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內側的一內側部分和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外側的一外側部分。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筒狀密封元件中包括至少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部分和包括至少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部分包括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內側的一內側部分和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外側的一外側部分。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筒狀密封元件中包括至少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部分和包括至少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部分包括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內側的一內側部分和位於所述驅動元件外側的一外側部分。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和外側部分均為圓筒狀。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和外側部分均為圓筒狀。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和外側部分均為圓筒狀。
  16.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和外側部分均為圓筒狀。
  17. 如請求項9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為圓筒狀,而所述外側部分的外周面的橫截面為略正方形。
  18.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為圓筒狀,而所述外側部分的外周面的橫截面為略正方形。
  19.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為圓筒狀,而所述 外側部分的外周面的橫截面為略正方形。
  20.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為圓筒狀,而所述外側部分的外周面的橫截面為略正方形。
  21. 如請求項9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內側部分的橫截面的面積和所述外側部分的橫截面的面積相等。
  22. 如請求項5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接觸部的前端未與所述對接連接器的對接端子接觸、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前端面壓靠在所述凸緣的後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後端面壓靠在所述基部的前表面上的狀態下,一預加載施加於所述驅動元件。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接觸部的前端未與所述對接連接器的對接端子接觸、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前端面壓靠在所述凸緣的後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後端面壓靠在所述基部的前表面上的狀態下,一預加載施加於所述驅動元件。
  2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一徑向驅動元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周圍,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壓靠在所述軸部的外周面上,由此為所述內周面和所述外周面之間的接觸提供密封。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器包括所述筒狀密封元件,所述筒狀密封元件包括所述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以及所述中央筒部,所述中央筒部使其兩端一體連接於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所述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外徑大於所述中央筒部的外徑,與所述徑向驅動元件接合的一接合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外周上,所述驅動元件設置在所述中央筒部的外側,且所述驅動元件的前端和後端抵接所述徑向驅動元件和所述第 二密封元件。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筒狀密封元件包括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一中心孔,所述軸部收容於所述中心孔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內周面的一部分為朝向所述中心孔的中心突出的一密封環,且所述密封環壓靠在所述軸部的外周面上。
  2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接觸部的前端未與所述對接連接器的對接端子接觸且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後端面壓靠在所述基部的前表面上的狀態下,一預加載施加於所述驅動元件。
TW107137499A 2017-10-31 2018-10-24 連接器 TWI690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9952 2017-10-31
JP2017209952 2017-10-31
JP2018-071792 2018-04-03
JP2018071792A JP6960881B2 (ja) 2017-10-31 2018-04-0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696A TW201933696A (zh) 2019-08-16
TWI690123B true TWI690123B (zh) 2020-04-01

Family

ID=66669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499A TWI690123B (zh) 2017-10-31 2018-10-24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8088B2 (zh)
JP (1) JP6960881B2 (zh)
KR (1) KR102349799B1 (zh)
CN (1) CN111279556B (zh)
DE (1) DE112018005241T5 (zh)
TW (1) TWI6901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81832B2 (en) * 2018-12-18 2021-08-03 Molex, Llc Terminal sealing memb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JP7214543B2 (ja) * 2018-12-18 2023-01-3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端子用シール部材、その製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1912B1 (en) * 1999-11-16 2002-08-13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CN103875133A (zh) * 2011-09-07 2014-06-18 清水茂治郎 通电用连接器
CN205452682U (zh) * 2015-12-22 2016-08-10 东莞市泰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拆装连接器
TW201733210A (zh) * 2016-01-13 2017-09-16 雷迪爾公司 用於具有高射頻性能水平之射頻信號之同軸連接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8039A (en) * 1969-09-05 1971-06-28 Bolt Associates Inc Solenoid valve structures and systems
US4245194A (en) * 1979-07-16 1981-01-13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Compact pulsed gas transport laser
JP2002246128A (ja) * 2001-02-19 2002-08-30 Micronics Japan Co Ltd 電気的接続装置
DE10332325A1 (de) 2003-07-16 2005-02-03 Schaltbau Gmbh Druckkontakt-Steckverbinder
JP5059527B2 (ja) * 2007-09-12 2012-10-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中継コネクタ
JP5711574B2 (ja) 2011-03-04 2015-05-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20150125325A1 (en) * 2013-11-05 2015-05-07 Ge Oil & Gas Esp, Inc. Spring-energized seal for high temperature sealing of power cable to connector
US9673558B2 (en) 2014-05-08 2017-06-06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pressure on an elastomeric seal
JP6458668B2 (ja) * 2015-07-06 2019-01-30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雄コネクタの防水キャップ
LU92790B1 (en) * 2015-08-06 2017-02-14 Ipalco Bv A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establishing a temporary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ion
CN107230858B (zh) 2017-07-13 2023-05-2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一种弹碰式密封电插头
WO2019089438A1 (en) 2017-10-31 2019-05-09 Molex, Llc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1912B1 (en) * 1999-11-16 2002-08-13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CN103875133A (zh) * 2011-09-07 2014-06-18 清水茂治郎 通电用连接器
CN205452682U (zh) * 2015-12-22 2016-08-10 东莞市泰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拆装连接器
TW201733210A (zh) * 2016-01-13 2017-09-16 雷迪爾公司 用於具有高射頻性能水平之射頻信號之同軸連接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28088B2 (en) 2021-09-21
KR20200065090A (ko) 2020-06-08
TW201933696A (zh) 2019-08-16
DE112018005241T5 (de) 2020-09-03
CN111279556A (zh) 2020-06-12
US20200244004A1 (en) 2020-07-30
JP2019083184A (ja) 2019-05-30
CN111279556B (zh) 2021-10-01
KR102349799B1 (ko) 2022-01-12
JP6960881B2 (ja)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1640B2 (ja) 電子機器
TWI690123B (zh) 連接器
JP5184619B2 (ja) コネクタ
WO2013172067A1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6261210A (ja) 機器ケースの防水構造
US11081829B2 (en) Connector
US2010009320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5638932B2 (ja) 電子部品内蔵コネクタ
US10714867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11081832B2 (en) Terminal sealing memb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US867884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mechanical switching function
WO2013140737A1 (ja) リング支持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US20140073158A1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socket connector
US8119272B2 (en) Battery connector and holding structure for battery
WO2019089438A1 (en) Connector
JP7214543B2 (ja) 端子用シール部材、その製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JP2012169158A (ja) ハウジングの接続構造
US10498071B2 (en) Port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20150098541A (ko) 리셉터클 어셈블리
KR20140001551U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05347007A (ja) モータ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12993647A (zh) 接口和移动终端
US2016006486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5041425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0113914A (ja) レバー操作式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