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2262B - 平行雙軸鉸鏈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平行雙軸鉸鏈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2262B
TWI682262B TW107128676A TW107128676A TWI682262B TW I682262 B TWI682262 B TW I682262B TW 107128676 A TW107128676 A TW 107128676A TW 107128676 A TW107128676 A TW 107128676A TW I682262 B TWI682262 B TW I6822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hinge shaft
cam
shaft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8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2967A (zh
Inventor
林華偉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2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26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8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087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with substantially axial friction, e.g. friction dis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2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two parallel pins and one ar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7/00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為了提供一種能夠小型化且可隨著第1鉸鏈軸及第2鉸鏈軸之轉動而取出相對較大之振幅與力量較大之線性移動的平行雙軸鉸鏈,包含:隨著相對性讓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轉動之鉸鏈部4a之轉動動作而取出既定之操作輸出的軸向驅動部53。軸向驅動部53之構造,包含被設置於鉸鏈部4a且隨著鉸鏈部4a之轉動動作而相對於第2鉸鏈軸12轉動之從動構件52:及於外圍面包含與從動構件52卡合之凸輪槽51b,設置成外插於第1鉸鏈軸10且可對第1安裝板11移動之凸輪構件51。凸輪構件51,會隨著鉸鏈部4a之轉動動作而讓凸輪槽51b引導到從動構件52往第1鉸鏈軸10之轉動軸線方向移動。

Description

平行雙軸鉸鏈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平行雙軸鉸鏈,此平行雙軸鉸鏈譬如於筆記型電腦之電子機器中,連接鍵盤側的第1框體及顯示側的第2框體使其可進行開闔,尤其係有關於一種在進行第1框體及第2框體之相對性開闔操作時,構成可讓其他機構動作之平行雙軸鉸鏈,及使用此平行雙軸鉸鏈之電子機器。
作為一種電子機器的筆記型電腦已被實用化,其係藉由平行雙軸鉸鏈連結包含鍵盤之第1框體及包含有觸控操作功能之液晶顯示器之第2框體,且可使第2框體相對於第1框體在0°至360°範圍內轉動。
於上述的筆記型電腦中,當打開第1框體及第2框體要使用時,讓鍵盤本體掀起以便於易於操作,當第1框體及第2框體相對地各以180度總共以360度打開且將第1框體之鍵盤側朝下側而觸控操作第2框體之顯示畫面時,必須避免鍵盤下沉導致錯誤操作。
於日本特開2016-80031號之公開專利公報,揭示一種可配合開闔蓋子部在0度到360度的打開角度,讓鍵盤相對於本體部升降的機構。於此,藉由鉸鏈部支撐讓平行雙軸鉸鏈之第1鉸鏈軸及第2鉸鏈軸可轉動,且為對稱性轉動。且,設置一讓第1鉸鏈軸插通而與鉸鏈部化為一體轉動的凸輪,於被固定於第1鉸 鏈軸之基底構件,設置一可滑動之凸輪從動件。藉此,於基底構件上之凸輪從動件,取出沿著伴隨第1鉸鏈軸及第2鉸鏈軸之轉動之基底構件的方向之線性移動。
日本特開2016-80031號之公開專利公報之平行雙軸鉸,由於用於伴隨第1鉸鏈軸及第2鉸鏈軸之轉動而取出線性移動的機構所需的零件數量較多,所以不易小型化。若將凸輪小型化,從凸輪從動件取出的線性移動的振幅會變小,且零件強度降低而所取出的線性移動的力也會變小。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能夠小型化,且可隨著第1鉸鏈軸及第2鉸鏈軸之轉動而取出相對較大之振幅與力量較大之線性移動之平行雙軸鉸鏈。
本發明之平行雙軸鉸鏈之構造,包含:一鉸鏈部,透過同步旋轉裝置讓安裝於第1框體側之第1鉸鏈軸及安裝於第2框體側之第2鉸鏈軸相對性轉動;及一被動操作部,隨著此鉸鏈部之轉動動作取出既定的操作輸出,其中,此被動操作部之構造,包含一基底構件,設置成與此第1鉸鏈軸化為一體而轉動;一卡合構件,設置於此鉸鏈部且隨著此鉸鏈部之轉動動作、相對此第2鉸鏈軸轉動;及一外插移動構件,在外圍面包含與此卡合構件卡固的被卡合部,設置成外插到此第1鉸鏈軸,且可往此第1鉸鏈軸之旋轉軸線方向,相對於此基底構件移動。且,此外插移動構件,係構成隨著此鉸鏈部之轉動動作,將此被卡合部導引到此卡合構件,往此旋轉軸線方向移動。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小型化且可隨著第1鉸鏈軸及第2鉸鏈軸之轉動而取出相對較大之振幅與力量較大之線性移動之平行雙軸鉸鏈。
1‧‧‧筆記型電腦(電子機器)
2‧‧‧第1框體
2a‧‧‧鍵盤部
2b、3b‧‧‧安裝凹部
3‧‧‧第2框體
3a‧‧‧顯示部
4、6‧‧‧平行雙軸鉸鏈
4a‧‧‧鉸鏈部(帶動裝置)
5‧‧‧旋轉控制部
5a‧‧‧第1旋轉控制部
5b‧‧‧第2旋轉控制部
7、8‧‧‧鉸鏈箱
7a‧‧‧安裝筒部
7b‧‧‧安裝部
7c‧‧‧下部容置部
7d‧‧‧上部容置部
10‧‧‧第1鉸鏈軸
10a、12a‧‧‧安裝板部
10b、11a、11b、12b、13a、13b、51g、51h‧‧‧安裝孔
10c、12c‧‧‧凸緣部
10d‧‧‧第1圓形軸部
10e‧‧‧第2圓形軸部
10f、12e‧‧‧第1變形軸部
10h、12g‧‧‧外螺紋部
10i、12h‧‧‧安裝銷
11‧‧‧第1安裝板(基底構件)
11c、11d、11e、11g、61b、61c‧‧‧長孔
11f‧‧‧軸孔
12‧‧‧第2鉸鏈軸
12d‧‧‧圓形軸部
13‧‧‧第2安裝板
14‧‧‧同步旋轉部(同步旋轉裝置)
15‧‧‧齒輪支撐構件
15a‧‧‧下部突出部
15b‧‧‧上部突出部
15c‧‧‧第1A軸承孔
15d‧‧‧第1B軸承孔
15e‧‧‧第1軸支撐槽
15f‧‧‧第2軸支撐槽
15h‧‧‧卡合凸部
11i、15i‧‧‧內螺紋
17‧‧‧第1齒輪
17a、18a、37a、38a‧‧‧變形插孔
18‧‧‧第2齒輪
19‧‧‧內六角螺栓
19a、56a、57a、64c、65d‧‧‧螺紋部
20‧‧‧中間齒輪
20a‧‧‧下部支撐軸
20b‧‧‧上部支撐軸
20c‧‧‧下部傘狀齒輪部
20d‧‧‧上部傘狀齒輪部
21‧‧‧推力部
21a‧‧‧第1推力部
21b‧‧‧第2推力部
22‧‧‧第1彈性構件
22a、25a‧‧‧圓形插孔
23‧‧‧第1按壓墊圈
23a、26a‧‧‧變形插孔
24‧‧‧第1緊固螺母
24a、27a、36i‧‧‧內螺紋孔
25‧‧‧第2彈性構件
26‧‧‧第2按壓墊圈
27‧‧‧第2緊固螺母
30‧‧‧摩擦轉矩產生部
30a‧‧‧第1摩擦轉矩產生部
30b‧‧‧第2摩擦轉矩產生部
31‧‧‧摩擦板
31a‧‧‧第2A軸承孔
31b‧‧‧第2B軸承孔
31d、31f、36g、36h‧‧‧點環加工部
32‧‧‧第1摩擦墊圈
32a、33a‧‧‧第1變形插孔
32b、32c、33b、33c‧‧‧側面
33‧‧‧第2摩擦墊圈
35‧‧‧吸引部
35a‧‧‧第1吸引部
35b‧‧‧第2吸引部
36‧‧‧凸輪板構件
36a‧‧‧第3A軸承孔
36b‧‧‧第3B軸承孔
36c‧‧‧第1A凸輪凹部
36d‧‧‧第1B凸輪凹部
36e‧‧‧第2A凸輪凹部
36f‧‧‧第2B凸輪凹部
37‧‧‧第1凸輪從動件
37b‧‧‧第1B凸輪凸部
37c‧‧‧第1A凸輪凸部
38‧‧‧第2凸輪從動件
38b‧‧‧第2B凸輪凸部
38c‧‧‧第2A凸輪凸部
39‧‧‧安裝螺釘
40‧‧‧下沉機構
44‧‧‧滑動構件
45‧‧‧凸輪構件
45a‧‧‧傾斜面
46‧‧‧鍵盤保持板
47、54‧‧‧彈性構件
50‧‧‧致動機構
51‧‧‧凸輪構件(外插移動構件)
51a‧‧‧圓筒部
51b‧‧‧凸輪槽(被卡合部)
51c‧‧‧導引板
51d‧‧‧導引間隔
51e‧‧‧支撐部
51f、65‧‧‧輸出構件
51i‧‧‧間隙
51m、51n、51q‧‧‧平坦部
51o、51p‧‧‧傾斜部
52‧‧‧從動構件(卡合構件)
52a‧‧‧軸承孔
52b‧‧‧內圓周面
52c‧‧‧卡合突起
52h‧‧‧卡合凹槽
52i‧‧‧通孔
53‧‧‧軸向驅動部(被動操作部)
54a‧‧‧另一端
54b‧‧‧一端
55‧‧‧卡合構件
56、57‧‧‧滑動銷
58‧‧‧潤滑構件
60‧‧‧放大機構
61‧‧‧桿構件
61a、67a‧‧‧內螺紋
62、63‧‧‧墊圈
64‧‧‧轉動軸構件
66‧‧‧圓筒構件
67‧‧‧緊固內螺紋
圖1為第1實施例之筆記型電腦之說明圖。其中(a)為第2框體相對於第1框體打開的狀態;(b)為第2框體相對於第1框體閉闔的狀態。
圖2為第2框體對第1框體之打開角度位置之說明圖。其中(a)為0度;(b)為80度;(c)為254度;(d)為270度;(e)為360度。
圖3為第1實施例之平行雙軸鉸鏈之立體圖。
圖4為第1實施例之平行雙軸鉸鏈之分解立體圖。
圖5為第1鉸鏈軸之說明圖。其中(a)為平面圖;(b)為正面圖;(c)為側面圖。
圖6為第2鉸鏈軸之說明圖。其中(a)為平面圖;(b)為正面圖;(c)為側面圖。
圖7為旋轉控制部之組合狀態之說明圖。
圖8為同步旋轉部之構造之說明圖。其中(a)為同步旋轉部;(b)為齒輪支撐構件之左側面圖;(c)為齒輪支撐構件之右側面圖。
圖9為摩擦板之構造說明圖。其中(a)為同步旋轉部側之面;(b)為第1推力部側之面。
圖10為凸輪板構件之構造說明圖。其中(a)為立體圖;(b)為第1推力部側之面;(c)為同步旋轉部側之面。
圖11為第1摩擦墊圈及第2摩擦墊圈之構造說明圖。其中(a)為第1推力部側之面;(b)為同步旋轉部側之面。
圖12為第1凸輪從動件及第2凸輪從動件之構造說明圖。
圖13為鉸鏈箱之構造圖。其中(a)為其側面圖;(b)為其縱向剖面圖。
圖14為致動機構之構造說明圖。
圖15為軸向驅動部之構造說明圖。
圖16為放大機構之動作說明圖。其中(a)為0度;(b)為80度;(c)為254度。
圖17為放大機構之動作說明圖。其中(a)為270度;(b)為360度。
茲根據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實施例
圖1為第1實施例之筆記型電腦之說明圖。圖2為第2框體相對於第1框體之打開角度位置之說明圖。圖1之(a)為第2框體相對於第1框體打開的狀態;(b)為第2框體相對於第1框體閉闔的狀態。圖2之(a)為0度;(b)為80度;(c)為254度;(d)為270度;(e)為360度。
如圖1(a)所示,筆記型電腦1,係藉由設置於第1框體2之背面側之左右處之平行雙軸鉸鏈4、6,而讓第2框體3相對於第1框體2旋轉自如地連接。筆記型電腦1,藉由平行雙軸鉸鏈4、6以使第1框體2相對於第2框體3彼此在相反方向上同步地開闔,構成近似L形狀,山形狀或疊合成平板形狀。
如圖1(b)所示,筆記型電腦1,係藉由平行雙軸鉸鏈4、6以使設有顯示部3a之第2框體3可以相對於設有鍵盤部2a之第1框體2,在0度至360度的範圍內自由地開闔。顯示部3a,除了顯示所演算之圖像的功能,進一歩包含一可藉由手指在螢幕上觸控輸入操作之功能。因此,當筆記型電腦1在第2框體3打開到360度並與第1框體2的底面重疊,以使顯示部3a的螢幕面向操作者側的情況下,也可以像所謂的平板電腦一樣地操作。
如圖2(a)所示,平行雙軸鉸鏈4、6之第1鉸鏈軸10,係被固定於作為第1框體之一個例子的第1框體2。第2鉸鏈軸12,係被固定於作為第2框體之一個例子的第2框體3,且可與第1框體2相對轉動。第2鉸鏈軸12,係設置在第 1鉸鏈軸10的上方並平行於第1鉸鏈軸10,且可與第2框體3化為一體而轉動。作為輸入操作部的一個例子之鍵盤部2a,係設置在藉由彈性構件47而往下降方向推動之鍵盤保持板46上。
下沉機構
如圖2(a)所示,當筆記型電腦1在第2框體3閉闔到0度以使顯示部3a的螢幕與鍵盤部2a重疊之狀態下,藉由彈性構件47產生一推力以使鍵盤部2a下降到低於第1框體2的表面的位置。此係為了讓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彼此緊密接觸而不會讓異物或水從兩者之間的間隙滲入到第1框體2的內部。
如圖2(b)所示,當筆記型電腦1在第2框體3打開到80至120度以使第2框體3從第1框體2豎立之狀態下,鍵盤部2a被上推到突出超出第1框體2的表面的位置。此係為了確保鍵盤部2a的操作性,以便手指操作鍵盤部2a。
如圖2(e)所示,當筆記型電腦1在第2框體3打開到360度以使第2框體3抵接到第1框體2的底面之狀態下,會抵擋彈性構件47的推力以使鍵盤部2a下降到低於第1框體2的表面的位置。此係為了當顯示部3a之螢幕朝上放置在桌子上時,避免因不小心按到鍵盤部2a的鍵。
下沉機構40帶動第2框體3相對於第1框體2的轉動操作,以使鍵盤部2a如上所述上下移動。鍵盤部2a,係被固定於鍵盤保持板46。輸出構件65,如後述般係一將從平行雙軸鉸鏈4、6所取出之線性移動輸出到外部之構件。輸出構件65,隨著第2鉸鏈軸12相對於第1鉸鏈軸10的轉動而沿著第1安裝板11進行線性移動。
由於輸出構件65被限制在滑動構件44的一端部,所以隨著輸出構件65的移動,滑動構件44也會沿著第1安裝板11線性移動。且,凸輪構件45被固定在滑動構件44的上表面。因此,隨著滑動構件44沿著第1安裝板11的移動,以使凸輪構件45的傾斜面45a讓鍵盤保持板46上下移動。
如圖2(b)所示,在第2框體3相對於第1框體2從0度打開到80度的過程中,輸出構件65及滑動構件44會沿著箭頭A的方向移動並抵擋彈性構件47的推力,以使凸輪構件45讓鍵盤部2a及鍵盤保持板46上升。接者,如圖2(c)所示,在第2框體3相對於第1框體2從80度打開到254度的過程中,輸出構件65及滑動構件44會沿著箭頭B的方向移動,以使凸輪構件45取消鍵盤部2a及鍵盤保持板46的上推。藉此,讓被彈性構件47推動之鍵盤部2a及鍵盤保持板46下降。
又,下沉機構40,係用於讓鍵盤保持板46升降的機構的一個例子。隨著輸出構件65的線性移動以使鍵盤保持板46升降的機構,也可為另一種不使用凸輪構件45的機構,譬如連桿機構。
以下,針對平行雙軸鉸鏈4的機構;及從平行雙軸鉸鏈4向輸出構件65取出線性移動的機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平行雙軸鉸鏈4及平行雙軸鉸鏈6,除了左右對稱,兩者皆具有相同構造。因此,將僅說明平行雙軸鉸鏈4,並省略關於平行雙軸鉸鏈6的重複說明。
平行雙軸鉸鏈
圖3為第1實施例之平行雙軸鉸鏈之立體圖。圖4為第1實施例之平行雙軸鉸鏈之分解立體圖。圖5為第1鉸鏈軸之說明圖。其中(a)為平面圖;(b)為正面圖;(c)為側面圖。圖6為第2鉸鏈軸之說明圖。其中(a)為平面圖;(b)為正面圖;(c)為側面圖。
如圖3所示,平行雙軸鉸鏈4,包含一鉸鏈部4a。作為鉸鏈部之一個例子之鉸鏈部4a,係平行地保持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且旋轉自如地支撐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作為帶動裝置之一個例子之鉸鏈部4a,係帶動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以使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對稱地轉動。
如圖4所示,第1安裝板11可固定到第1框體2並固定到第1鉸鏈軸10。第1鉸鏈軸10,係將安裝孔10b、10b設置在剖面呈扁平狀的安裝板部10a。第 1安裝板11係使用安裝銷10i、10i將其安裝到安裝板部10a。作為基底構件之一個例子之第1安裝板11,係被固定到第1鉸鏈軸10之端部。針對設置在第1安裝板11之複數個安裝孔11b、11b......,使用安裝螺釘(未圖示)將第1安裝板11安裝到圖2(a)所示的第1框體2的框架上。
第1安裝板11,係藉由鉚接附帶凸緣之安裝銷10i、10i的端部,以使第1安裝板11安裝到安裝板部10a,且附帶凸緣係貫通第1鉸鏈軸10之安裝孔10b、10b及第1安裝板11之安裝孔11a、11a。又,安裝銷10i、10i,也可為附帶螺母的安裝螺釘。
另外,第2安裝板13可固定到第2框體3並固定到第2鉸鏈軸12。第2鉸鏈軸12,係將安裝孔12b、12b設置在剖面呈扁平狀的安裝板部12a。第2安裝板13係使用安裝銷12h、12h將其安裝到安裝板部12a。針對設置在第2安裝板13之安裝孔13b、13b...,使用安裝螺釘(未圖示),將第2安裝板13安裝到圖2(a)所示的第2框體3的框架上。
第2安裝板13,係藉由鉚接附帶凸緣之安裝銷12h、12h的端部,以使第2安裝板13安裝到安裝板部12a,且附帶凸緣係貫通第2鉸鏈軸12之安裝孔12b、12b及第2安裝板13之安裝孔13a、13a。又,安裝銷12h、12h,也可為附帶螺母的安裝螺釘。
如圖4所示,藉由在容置在鉸鏈箱7內的旋轉控制部5的旋轉軸線方向上的複數個位置,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以使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彼此保持為平行狀態。旋轉控制部5係藉由齒輪支撐構件15、摩擦板31、凸輪板構件36以使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保持為平行狀態,且齒輪支撐構件15、摩擦板31、凸輪板構件36係藉由鉸鏈箱7固定位置關係。旋轉控制部5,於設置在齒輪支撐構件15之第1A軸承孔15c、第1B軸承孔15d;設置在摩擦板31之第2A軸承孔31a,第2B軸承孔31b;及設置在凸輪板構件36之第 3A軸承孔36a,第3B軸承孔36b,讓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可旋轉地插入並旋轉自如地支撐。
如圖5(a)、(b)所示,第1鉸鏈軸10的第1圓形軸部10d,係連接設置於凸緣部10c,此凸緣部10c係連接設置於安裝板部10a。又,第2圓形軸部10e連接設置於第1圓形軸部10d且直徑小於第1圓形軸部10d的。於第2圓形軸部10e之前端側,形成一經過加工成形而剖面略呈橢圓狀之第1變形軸部10f,及連接設置於此第1變形軸部10f的外螺紋部10h。
如圖6(a)、(b)所示,第2鉸鏈軸12的圓形軸部12d,係連接設置於凸緣部12c,此凸緣部12c係連接設置於安裝板部12a。又,於圓形軸部12d之前端側,形成一經過加工成形而剖面略呈橢圓狀之第1變形軸部12e,及連接設置於此第1變形軸部12e的外螺紋部12g。
旋轉控制部
圖7為表示旋轉控制部之組合狀態之說明圖。如圖3所示,作為基底構件之一個例子之第1安裝板11,係固定到第1鉸鏈軸10之端部。作為鉸鏈部之一個例子之鉸鏈部4a,係配置於與第1鉸鏈軸10之第1安裝板11相反側之端部,以使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保持平行且可旋轉自如地支撐。
如圖7所示,設置旋轉控制部5以連接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旋轉控制部5之構造,包含用來控制第1鉸鏈軸10之旋轉的第1旋轉控制部5a;及用來控制第2鉸鏈軸12之旋轉的第2旋轉控制部5b。
參考圖7再配合圖4所示,第1旋轉控制部5a之構造,包含一同步旋轉部14,一第1推力部21a,一第1摩擦轉矩產生部30a及一第1吸引部35a。且,第1推力部21a分別對第1摩擦轉矩產生部30a及第1吸引部35a施加壓接力,當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的開闔操作期間第1鉸鏈軸10旋轉時,第1推力部21a能讓第1鉸鏈軸10發揮摩擦轉矩產生功能及吸引功能。另外,第2旋轉控制部5b之構造,包 含一同步旋轉部14,一第2推力部21b,一第2摩擦轉矩產生部30b及一第2吸引部35b。且,第2推力部21b分別對第2摩擦轉矩產生部30b及第2吸引部35b各施加壓接力,當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開闔操作期間第2鉸鏈軸12旋轉時,第2推力部21b能讓第2鉸鏈軸12發揮摩擦轉矩產生功能及吸引功能。
於此提及的摩擦轉矩產生功能,係一種用來產生所需的摩擦阻力,以使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在自由旋轉位置停止並保持。另外,吸引功能,係一種將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收回到既定的角度位置(0度及360度)並加以保持之功能。
第1推力部21a,係藉由緊固第1緊固螺母24且壓縮第1彈性構件22,於第1摩擦轉矩產生部30a及第1吸引部35a產生必要之壓力。第1彈性構件22之構造,包含將圖5所示的第1鉸鏈軸10的第1變形軸部10f插入到圓形插孔22a且以重疊方式所設置之複數片的碟形彈簧或彈簧墊片。第1按壓墊圈23係與第1彈性構件22相鄰設置,將圖5所示的第1鉸鏈軸10的第1變形軸部10f插入卡固並組裝於中央之變形插孔23a。第1緊固螺母24係與第1按壓墊圈23相鄰配置,且將此內螺紋孔24a與圖5所示的第1鉸鏈軸10的外螺紋部10h螺鎖並加以組裝。
第2推力部21b,如圖4所示,係藉由緊固第2緊固螺母27且壓縮第2彈性構件25,於第2摩擦轉矩產生部30b及第2吸引部35b產生必要之壓力。第2彈性構件25之構造,包含將圖6所示的第2鉸鏈軸12的第1變形軸部12e插入到圓形插孔25a且以重疊方式所設置之複數片的碟形彈簧或彈簧墊片。第2按壓墊圈26係與第2彈性構件25相鄰設置,將圖6所示的第2鉸鏈軸12的第1變形軸部12e插入卡固並組裝於中央之變形插孔26a。第2緊固螺母27係與第2按壓墊圈26相接配置,且將此內螺紋孔27a與圖6所示的第2鉸鏈軸12的外螺紋部12g螺鎖並加以組裝。
同步旋轉部
圖8為同步旋轉部之構造之說明圖。其中(a)為同步旋轉部;(b)為齒輪支撐構件。如圖8所示,作為同步旋轉裝置之一個例子之同步旋轉部14,係讓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同步旋轉,以使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相對於旋轉控制部5對稱地轉動。同步旋轉部14,係藉由中間齒輪20讓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同步,讓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相對於旋轉控制部5對稱地轉動。
如圖8所示,齒輪支撐構件15,於下部突出部15a包含一第1A軸承孔15c,於上部突出部15b包含一第1B軸承孔15d。第1A軸承孔15c,可讓圖5所示的第1鉸鏈軸10的第一變形軸部10f旋轉自如地插入。第1B軸承孔15d,可讓圖6所示的第2鉸鏈軸12的圓形軸部12d旋轉自如地插入。
於設置在齒輪支撐構件15之下部突出部15a之第1軸支撐槽15e及設置在上部突出部15b之第2軸支撐槽15f,插入支撐中間齒輪20之下部支撐軸20a及上部支撐軸20b,使其分別旋轉。於中間齒輪20之下部,包含一下部傘狀齒輪部20c,於中間齒輪20之上部包含一上部傘狀齒輪部20d。
第1齒輪17及第2齒輪18係相同的零件。第1齒輪17之構造,包含一傘狀齒輪,此傘狀齒輪係讓圖5所示之第1鉸鏈軸10之第1變形軸部10f,插通卡固於設置在其中心部軸向之變形插孔17a。第1齒輪17,係與中間齒輪20之下部傘狀齒輪部20c嚙合。第2齒輪18之構造,包含一傘狀齒輪,此傘狀齒輪係讓圖6所示之第2鉸鏈軸12之第1變形軸部12e,插通卡固於設置在其中心部軸向之變形插孔18a。第2齒輪18,係與中間齒輪20之上部傘狀齒輪部20d嚙合。
墊圈62、63係由潤滑性樹脂形成,可減小第1齒輪17、第2齒輪18及齒輪支撐構件15之間的摩擦。
摩擦力矩產生部
圖9為摩擦板之構造說明圖。圖10為凸輪板構件之構造說明圖。圖11為第1摩擦墊圈及第2摩擦墊圈之構造說明圖。圖9之(a)為同步旋轉部側之面;(b)為第1推力部側之面。圖10之(a)為立體圖;(b)為第1推力部側之面;(c)為同步旋轉部側之面。圖11之(a)為第1推力部側之面;(b)為同步旋轉部側之面。
如圖7所示,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轉動時,摩擦轉矩產生部30會同步動作而產生摩擦轉矩,以使圖2所示的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進行開闔操作期間,於任意角度執行穩定的停止動作。摩擦轉矩產生部30,係配置於同步旋轉部14及吸引部35之間,如圖4所示,由下側之第1摩擦轉矩產生部30a及上側之第2摩擦轉矩產生部30b所構成。
藉由第1彈性構件22所加壓之摩擦板31,在第1摩擦墊圈32及凸輪板構件36之間,讓第1摩擦轉矩產生部30a產生摩擦轉矩。摩擦板31,係將圖5所示的第1鉸鏈軸10的第1變形軸部10f旋轉自如地插入到下側的第2A軸承孔31a。如圖9(b)所示,摩擦板31在第1推力部21a側之表面上,形成一作為摩擦面的點環加工部31d,來提高耐用性。另外,凸輪板構件36,係將圖5所示的第1鉸鏈軸10的第1變形軸部10f旋轉自如地插入到下側的第3A軸承孔36a。如圖10(c)所示,凸輪板構件36,於同步旋轉部14側之表面,形成一作為平滑的凹凸面之點環加工部36g,來提高耐用性。
第1摩擦墊圈32,設置成與摩擦板31之第1推力部21a側之表面重疊。第1摩擦墊圈32,係將圖5所示之第1鉸鏈軸10的第1變形軸部10f,插通卡固到第1摩擦墊圈32中央之第1變形插孔32a。如圖11所示,摩擦面形成在第1摩擦墊圈32之兩側面32b、32c上。因此,隨著第1鉸鏈軸10在藉由第1推力部21a加壓的狀態下轉動,在摩擦板31與第1摩擦墊圈32之相對面間;及第1摩擦墊圈32與凸輪板構件36之相對面間產生摩擦。又,如圖9(a)所示,摩擦板31之同步旋轉部14 側的表面,係用低摩擦係數的樹脂材料形成為平坦,以使其與相對旋轉之第1齒輪17之間的摩擦減少。
藉由第2彈性構件25所加壓之摩擦板31,在第2摩擦墊圈33及凸輪板構件36之間讓第2摩擦轉矩產生部30b產生摩擦轉矩。摩擦板31,係將圖5所示的第2鉸鏈軸12的第1變形軸部12e旋轉自如地插入到上側的第2B軸承孔31b。如圖9(b)所示,摩擦板31在推力部21側之表面上,形成一作為摩擦面的點環加工部31f,來提高耐用性。另外,凸輪板構件36,係將圖6所示的第2鉸鏈軸12的第1變形軸部12e旋轉自如地插入到上側的第3B軸承孔36b。如圖10(c)所示,凸輪板構件36,於同步旋轉部14側之表面,形成一作為平滑的凹凸面之點環加工部36h,來提高耐用性。
第2摩擦墊圈33,設置成與摩擦板31之推力部21側之表面重疊。第2摩擦墊圈33,係將圖6所示之第2鉸鏈軸12的第1變形軸部12e,插通卡固到第2摩擦墊圈33中央之第1變形插孔33a。如圖11所示,摩擦面形成在第2摩擦墊圈33之兩側面33b、33c上。因此,隨著第2鉸鏈軸12在藉由第2推力部21b加壓的狀態下轉動,在摩擦板31與第2摩擦墊圈33之相對面間;及第2摩擦墊圈33與凸輪板構件36之相對面間產生摩擦。又,如圖9(a)所示,摩擦板31之同步旋轉部14側的表面,係用低摩擦係數的樹脂材料形成為平坦,以使其與相對旋轉之第2齒輪18之間的摩擦減少。
吸引部
圖12為第1凸輪從動件及第2凸輪從動件之構造說明圖。如圖7所示,吸引部35,係配置於摩擦轉矩產生部30及推力部21之間。吸引部35,在圖2所示的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之打開角度為0度的閉闔狀態下,即使在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之間沒有設置閂鎖機構,也會自然地保持閉闔狀態,以使第2框體3不從第1框體2打開。再者,在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之打開角度為360度的反轉狀態下, 即使在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之間沒有設置閂鎖機構,也會自然地保持反轉狀態,以使第2框體3不從第1框體2浮起。
參考圖7再配合圖4所示,吸引部35之構造,包含一第1鉸鏈軸10側之第1吸引部35a;及一第2鉸鏈軸12側之第2吸引部35b。第1吸引部35a之構造,包含藉由第1推力部21a所加壓之一凸輪板構件36及一第1凸輪從動件37。第1凸輪從動件37,其旋轉會受到第1鉸鏈軸10的限制,但可沿第1鉸鏈軸10的旋轉軸線方向滑動。
凸輪板構件36,係將圖5所示之第1鉸鏈軸10的第1變形軸部10f旋轉自如地插通到下側之第3A軸承孔36a。藉由將第1鉸鏈軸10的第1變形軸部10f插入卡固到第1凸輪從動件37的變形插孔37a,來限制第1凸輪從動件37的旋轉。因此,隨著第1鉸鏈軸10於藉由第1推力部21a加壓的狀態下旋轉,於凸輪板構件36及第1凸輪從動件37之間的抵接面上產生相對旋轉。
在凸輪板構件36之面向第1凸輪從動件37的表面上,如圖10所示,於其外圍面側,形成一略為圓弧狀的第1A凸輪凹部36c,於第1A凸輪凹部36c之內側,形成一略為圓弧狀的第1B凸輪凹部36d。於第1凸輪從動件37之面向凸輪板構件36的表面上,如圖12所示,於其外圍面側,形成一略為圓弧狀的第1A凸輪凸部37c,於第1A凸輪凸部37c之內側,形成一略為圓弧狀的第1B凸輪凸部37b。
因此,當於凸輪板構件36及第1凸輪從動件37之間產生相對旋轉時,則於第1A凸輪凹部36c與第1A凸輪凸部37c之間;及於第1B凸輪凹部36d與第1B凸輪凸部37b之間分別產生上推及下推,且改變凸輪板構件36及第1凸輪從動件37重疊時的總厚度。
第2吸引部35b之構造,包含藉由第2推力部21b所加壓之一凸輪板構件36及一第2凸輪從動件38。如圖4所示,第2凸輪從動件38,其旋轉會受到第2鉸鏈軸12的限制,但可沿第2鉸鏈軸12的旋轉軸線方向滑動。
凸輪板構件36,係將圖6所示之第2鉸鏈軸12的第1變形軸部12e旋轉自如地插通到上側之第3B軸承孔36b。藉由將第2鉸鏈軸12的第1變形軸部12e插入卡固到第2凸輪從動件38的變形插孔38a,來限制第2凸輪從動件38的旋轉。因此,隨著第2鉸鏈軸12於藉由第2推力部21b加壓的狀態下旋轉,於凸輪板構件36及第2凸輪從動件38之間的抵接面上產生相對旋轉。
在凸輪板構件36之面向第2凸輪從動件38的表面上,如圖10所示,於其外圍面側,形成一略為圓弧狀的第2A凸輪凹部36e,於第2A凸輪凹部36e之內側,形成一略為圓弧狀的第2B凸輪凹部36f。於第2凸輪從動件38之面向凸輪板構件36的表面上,如圖12所示,於其外圍面側,形成一略為圓弧狀的第2A凸輪凸部38c,於第2A凸輪凸部38c之內側,形成一略為圓弧狀的第2B凸輪凸部38b。
因此,當於凸輪板構件36及第2凸輪從動件38之間產生相對旋轉時,則於第2A凸輪凹部36e與第2A凸輪凸部38c之間;及於第2B凸輪凹部36f與第2B凸輪凸部38b之間分別產生上推及下推,且改變凸輪板構件36及第2凸輪從動件38重疊時的總厚度。
於此,在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間的打開角度為0度及360度之轉動位置,第1凸輪從動件37及第2凸輪從動件38與凸輪板構件36的厚度都被最小化,且由推力部21所形成的加壓力也最小化。另外,在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間的打開角度為150度至210度之轉動位置,第1凸輪從動件37及第2凸輪從動件38與凸輪板構件36的厚度都被最大化,且由推力部21所形成的加壓力也最大化。
且,在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間的打開角度為0度及接近360度之轉動位置,讓第1A凸輪凹部36e與第1A凸輪凸部37c彼此的傾斜面以及第1B凸輪凹部36f與第1B凸輪凸部37b彼此的傾斜面接觸,然後向下滑動到打開角度在0度及360度附近的轉動位置。此時,圖1所示的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會自 動移動到打開角度為0度及360度的轉動位置,且穩定地保持在打開角度為0°及360°的轉動位置。
鉸鏈箱
圖13為鉸鏈箱之構造說明圖。如圖7所示,鉸鏈箱7安裝於鉸鏈部4a。鉸鏈箱7,係一剖面呈長孔狀之筒狀物,且容置有:旋轉控制部5的一同步旋轉部14,一摩擦轉矩產生部30,一吸引部35,一推力部21及作為致動機構50的一部分之軸向驅動部53。如圖4所示,鉸鏈箱7,係使用安裝螺釘39安裝到設置於凸輪板構件36之內螺紋孔36i。
如圖13所示,在鉸鏈箱7之內部,設有一安裝部7b,此安裝部7b設有一橫穿此內部之中央部的安裝筒部7a。凸輪板構件36,係透過設置在安裝部7b上的安裝筒部7a來固定到鉸鏈箱7。於鉸鏈箱7的下部容置部7c中,容置有:圖4所示之一同步旋轉部14、一第1摩擦轉矩產生部30a、一第1吸引部35a及一第1推力部21a。於鉸鏈箱7的上部容置部7d中,容置有:圖4所示之一同步旋轉部14、一第2摩擦轉矩產生部30b、一第2吸引部35b及一第2推力部21b。
如圖1(b)所示,另一個雙軸鉸鏈6的鉸鏈箱8也具有與鉸鏈箱7相同的構造。用平行雙軸鉸鏈4、6連接的第1框體2,設有一用來容置平行雙軸鉸鏈4、6的安裝凹部2b、2b,第2框體3,設有一用來容置平行雙軸鉸鏈4、6的安裝凹部3b、3b。當筆記型電腦1的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閉闔時,鉸鏈箱7會被容置於設置在第1框體2的安裝凹部2b內及設置在第2框體3的安裝凹部3b內。
若具有鉸鏈箱7、8,當平行雙軸鉸鏈4、6安裝到筆記型電腦1時,由於不會讓後述之內部的同步旋轉部14、摩擦轉矩產生部30、吸引部35等露出於外部,所以平行雙軸鉸鏈4、6於外觀上顯得很俐落。
致動機構
圖14為致動機構之構造說明圖。如圖3所示,平行雙軸鉸鏈4之構造,包含透過同步旋轉部14以使安裝於第1框體2側之第1鉸鏈軸10及安裝於第2框體3側之第2鉸鏈軸12相對性轉動之鉸鏈部4a;及隨著鉸鏈部4a之轉動動作而取出既定之操作輸出之作為被動操作部的一個例子之軸向驅動部53。且,軸向驅動部53之構造,包含設置成與第1鉸鏈軸10化為一體而旋轉之第1安裝板11;設置於鉸鏈部4a且隨著鉸鏈部4a之轉動動作,相對於第2鉸鏈軸12而轉動之從動構件52;及在其外圍面具有與從動構件52卡合的被卡合部,外插第1鉸鏈軸10且設置成相對於第1安裝板11可移動之凸輪構件51。凸輪構件51,隨著鉸鏈部4a之轉動動作,將被卡合部引導到從動構件52且往第1鉸鏈軸10的旋轉軸線方向上移動。關於被卡合部,將在後面詳述。
平行雙軸鉸鏈4,包含一致動機構50,用來驅動圖2所示的下沉機構40,以使鍵盤部2a可以升降。致動機構50,係藉由作為放大機構之一個例子之放大機構60,來放大藉由作為被動操作部的一個例子之軸向驅動部53所取出之第1鉸鏈軸10之旋轉軸線方向之移動,作為輸出構件65沿著第1安裝板11上的長孔11c的線性移動來輸出。
如圖14所示,軸向驅動部53,在凸輪構件51與從動構件52卡合的情況下,藉由從動構件52相對於凸輪構件51旋轉,以使作為外插移動構件之一個例子之凸輪構件51,被導引到作為被卡合部之一個例子之凸輪槽51b並沿第1鉸鏈軸10的旋轉軸線方向移動。
放大機構60,藉由將從凸輪構件51到第1鉸鏈軸10的旋轉軸線方向的移動,輸入到桿構件61一端的長孔61b,以使保持在桿構件61另一端的長孔61c的輸出構件65,沿著長孔11c進行線性移動。
作為卡合構件之一個例子之從動構件52,係設置於旋轉控制部5。從動構件52,係設置成讓第2鉸鏈軸12插通到軸承孔52a,以使從動構件52可圍繞 圓形軸部12d轉動。但從動構件52係被夾持在凸緣部12c及齒輪支撐構件15之間,以限制其在旋轉軸線方向的移動。
從動構件52及齒輪支撐構件15,係分別讓一對之卡合凸部15h與一對卡合凹槽52h卡固組裝,化為一體作為一個零件來圍繞圓形軸部12d轉動。如圖4所示,將內六角螺栓19的螺紋部19a貫穿到從動構件52的通孔52i且螺鎖到齒輪支撐構件15的內螺紋15i上。
參考圖3,如圖14所示,凸輪構件51藉由彈性構件54沿箭頭E的方向推動。凸輪構件51係配置成讓第1鉸鏈軸10插通且圍繞第1圓形軸部10d轉動。且,凸輪構件51可沿著第1圓形軸部10d,於凸緣部10c與潤滑構件58之間往旋轉軸線方向移動。潤滑構件58,可圍繞第1鉸鏈軸10的第一變形軸部10f旋轉自如。潤滑構件58被夾持於第2圓軸部10e的端面及齒輪支撐構件15之間,用來減小第2圓軸部10e與齒輪支撐構件15之間的摩擦。
凸輪構件51,於環狀之圓筒部51a的箭頭F側的一端,設有一對之導引板51c。在導引板51c的箭頭E方向側的部分,為了避免與圖7所示之鉸鏈箱7之干擾,在導引板51c及圓筒部51a之間,設置一間隙51i。鉸鏈箱7進入到間隙51i之後,從外側保持從動構件52及凸輪構件51的圓筒部51a,並使從動構件52和圓筒部51a一體化到旋轉控制部5中。
在一對導引板51c之間,形成一導引間隔51d。導引間隔51d,在安裝孔51g、51h及第1安裝板11的長孔11d、11e互相重疊的位置,夾持第1安裝板11。導引間隔51d保持第1安裝板11,以使第1安裝板11能夠在長孔11d、11e的長度範圍內,沿著箭頭E,F的方向自由移動。
如圖4所示,第1安裝板11及凸輪構件51,係使用滑動銷56、57組裝。滑動銷57插通安裝孔51g及第1安裝板11的長孔11d且將螺紋部57a螺鎖到凸 輪構件51側的內螺紋上。滑動銷56插通安裝孔51h及第1安裝板11的長孔11e且將螺紋部56a螺鎖到凸輪構件51側的內螺紋上。
如圖3所示,彈性構件54係一將凸輪構件51往箭頭E的方向推動之拉伸螺旋彈簧。凸輪構件51在被彈性構件54的推力推動的同時會往箭頭E的方向移動,且凸輪構件51抵擋彈性構件54的推力的同時會往箭頭F的方向移動。如圖4所示,彈性構件54的一端54b係與螺鎖到第1安裝板11的內螺紋11i的卡合構件55卡固,並且固定到第1安裝板11。另外,彈性構件54的另一端54a與滑動銷56卡合並與凸輪構件51化為一體而移動。
軸向驅動部
圖15為軸向驅動部之構造說明圖。如圖15所示,凸輪構件51,係形成有一凸輪槽51b,此凸輪槽51b係貫通此圓筒部51a的厚度。凸輪槽51b,係分別形成有一平坦部51m、51q,以使圓周方向的兩端部,可於旋轉軸線方向的同一位置轉動,並形成一平坦部51n,此平坦部51n在平坦部51m、51q的中間部沿著箭頭E的方向偏移的位置旋轉。且,在平坦部51m及平坦部51n之間,形成用來平滑地連接平坦部51m及平坦部51n的一傾斜部51o,在平坦部51n及平坦部51q之間,形成用來平滑地連接平坦部51n及平坦部51q的一傾斜部51p。
另外,從動構件52,形成一與凸輪構件51的圓筒部51a的圓周表面銜接且可轉動自如地保持凸輪構件51的內圓周面52b。且,在內圓周面52b的旋轉軸方向的端部,形成一與凸輪槽51b卡合的卡合突起52c。
軸向驅動部53係讓卡合突起52c進入到凸輪槽51b且讓圓筒部51a抵接到內圓周面52b。當從動構件52相對於凸輪構件51旋轉時,內圓周面52b摩擦到圓筒部51a,同時讓卡合突起52c沿著凸輪槽51b移動。
在圖2所示之第2框體3相對於第1框體2從0度旋轉到360度的過程中,從動構件52的卡合突起52c會往箭頭G的方向移動到凸輪槽51b。在卡合突起 52c沿著平坦部51m移動的過程中,凸輪構件51會保持在旋轉軸線方向上的固定位置。當卡合突起52c穿過平坦部51m並往傾斜部51o移動時,凸輪構件51會往箭頭F的方向移動。當卡合突起52c穿過傾斜部51o並往平坦部51n移動時,凸輪構件51會保持在旋轉軸線方向上的固定位置。當卡合突起52c穿過平坦部51n並往傾斜部51p移動時,凸輪構件51會往箭頭E的方向移動。當卡合突起52c穿過傾斜部51p並往平坦部51m移動時,凸輪構件51會保持在旋轉軸線方向上的固定位置。
凸輪槽51b依據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的打開角度,也就是說配合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的打開角度,凸輪構件51設計成往表1的每個位置移動。在表1中,凸輪構件位置,係表示在箭頭E方向上移動的凸輪構件51的位置被設定為0時,凸輪構件51在箭頭F方向上的移動位置的距離(mm)。另外,輸出構件位置,係表示在箭頭A方向上,藉由圖3所示的放大機構60所放大的輸出構件65的移動位置的距離(mm)。
Figure 107128676-A0305-02-0022-2
Figure 107128676-A0305-02-0023-3
如表1所示,當打開角度在20度到207度的範圍內時,凸輪構件51會沿著箭頭F的方向移動,以使圖2所示的鍵盤保持板46及鍵盤部2a被往上推。另外,打開角度在0度到20度及207度到360度的範圍內時,凸輪構件51會沿箭頭E的方向移動,以使圖2所示的鍵盤保持板46及鍵盤部2a退回到較低的位置。
放大機構
圖16為放大機構之動作說明圖。其中(a)為0度;(b)為80度;(c)為254度。圖17為放大機構之動作說明圖。其中(a)為270度;(b)為360度。
如圖14所示,放大機構60,藉由桿構件61來放大被輸出到凸輪構件51之輸出構件51f的第1鉸鏈軸10之旋轉軸線方向之移動量,作為輸出構件65沿著長孔11c的方向的移動來輸出。
如圖3所示,桿構件61,係設置在凸輪構件51的支撐部51e及第1安裝板11之間。桿構件61係設置成與第1安裝板11的下表面重疊,且樞轉支撐於轉動軸構件64,以使桿構件61相對於第1安裝板11轉動自如。凸輪構件51的輸出構件51f卡合於桿構件61的一端,而沿著長孔11c移動自如的輸出構件65卡合於桿構件61的另一端。
如圖14所示,桿構件61可圍繞轉動軸構件64轉動自如。轉動軸構件64,係插通第1安裝板11的軸孔11f且將前端的螺紋部64c螺鎖到桿構件61的內螺紋61a來組裝。
桿構件61的長臂及短臂之間的長度比係放大係數。如表1所示,放大係數為4,其中凸輪構件51的移動量係被放大4倍並輸出到輸出構件65。於桿構件61的短臂的端部,在幾乎垂直於箭頭E,F的方向之方向上,形成一較長之長孔61b。在桿構件61的長孔61b中,插入一被固定到凸輪構件51的輸出構件51f。相對於被固定到第1鉸鏈軸10上的第1安裝板11,凸輪構件51的輸出構件51f,係沿著第1安裝板11的長孔11g移動。此時,凸輪構件51的輸出構件51f,係往橫穿桿構件61的長孔61b的方向上移動且讓長孔61b沿著箭頭E,F的方向移動,並讓桿構件61圍繞轉動軸構件64轉動。
在桿構件61的長臂的端部,形成一幾乎沿著箭頭E、F的方向之方向的長孔61c。輸出構件65,在外插圓筒構件66的狀態下,貫通第1安裝板11的長孔11c及桿構件61的長孔61c,且前端的螺紋部65d螺鎖到緊固內螺紋67的內螺紋67a。輸出構件65,位於第1安裝板11的長孔11c與桿構件61的長孔61c的交叉處,隨著桿構件61的轉動,用輸出構件51f的振幅放大4倍所獲得的振幅,往沿著第1安裝板11的長孔11c的方向上移動。
如圖2(a)所示,當第2框體3相對於第1框體2的打開角度為0度、80度、254度、270度及360度時,平行雙軸鉸鏈4(6)會呈現的打開角度分別為0度、80度、254度、270度及360度。
圖16及17係從下表面側,即從桿構件61側,觀察打開角度為0度、80度、254度、270度及360度的平行雙軸鉸鏈4之圖式。
如圖16(a)所示,在打開角度為0度的平行雙軸鉸鏈4中,凸輪構件51係往箭頭E的方向移動,輸出構件65係往箭頭B的方向移動。藉此,如圖2(a)所示,滑動構件44之凸輪構件45的傾斜面45a,係不抵接到鍵盤保持板46,且鍵盤保持板46及鍵盤部2a係保持下降之位置。
如表1所示,在打開角度從0度變到20度的過程中,凸輪構件51會往箭頭F的方向移動,且滑動構件44的凸輪構件45之傾斜面45a會抵擋彈性構件47的推力,將推鍵盤保持板46往上推。
如圖16(b)所示,在打開角度為80度的平行雙軸鉸鏈4中,凸輪構件51係往箭頭F的方向移動,輸出構件65係往箭頭A的方向移動。
如表1所示,在打開角度從207度變到254度的過程中,凸輪構件51會往箭頭F的方向移動,以使滑動構件44的凸輪構件45之傾斜面45a取消鍵盤保持板46的上推。藉此,彈性構件47會向下推動鍵盤保持板46,以使鍵盤部2a從第1框體之表面縮回。
如圖16(c)所示,在打開角度為254度的平行雙軸鉸鏈4中,凸輪構件51係往箭頭E的方向移動,輸出構件65係往箭頭B的方向移動。如圖17(a)所示,在打開角度為270度的平行雙軸鉸鏈4中,凸輪構件51係往箭頭E的方向移動,輸出構件65係往箭頭B的方向移動。如圖17(b)所示,在打開角度為360度的平行雙軸鉸鏈4中,凸輪構件51係往箭頭E的方向移動,輸出構件65係往箭頭B的方向移動。
第1實施例之效果
在第1實施例中,凸輪構件51係設置成外插到第1鉸鏈軸10上,且其外圍面具有一與從動構件52卡合的凸輪槽51b。因此,凸輪構件51的圓周方向變得沒有切口,即使薄壁的凸輪構件51也可具有較高之剛性及強度,足以承受與從動構件52的卡合。
在第1實施例中,凸輪構件51係設置成外插到第1鉸鏈軸10上,並相對於第1安裝板11沿著第1鉸鏈軸10的旋轉軸線方向滑動。因此,可以在非常靠近第1鉸鏈軸10的狹窄空間中,取得第1鉸鏈軸10在旋轉軸線方向上的移動。故, 可讓平行雙軸鉸鏈4、6小型化。且,使用相對小的凸輪構件51,隨著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轉動,可取出相對較大之振幅及力量較大的線性移動。
在第1實施例中,凸輪構件51,係隨著第1鉸鏈軸10相對於鉸鏈部4a的旋轉,凸輪槽51b被從動構件52導引,以使凸輪構件51往第1鉸鏈軸10的旋轉軸線方向移動。因此,藉由使凸輪槽51b於表1之打開角度及凸輪構件位置的關係因應於用途而有所不同,可以從凸輪構件51取出範圍較寬之各種動作。
在第1實施例中,從動構件52,具有一與凸輪槽51b卡合的卡合突起52c。因此,其係逆向的卡合關係,也就是說,相較於在卡合構件中形成凸輪槽而將卡合突起設置於外插移動構件上的情況,可以讓零件易於加工組裝。
在第1實施例中,由於放大機構60係設置在第1安裝板11上,所以可不占空間地容置放大機構60。另外,由於放大機構60係放大並輸出凸輪構件51在旋轉軸方向上的移動量,所以使用被受限之凸輪構件51的移動量,可以實現任意行程距離之零件移動。
在第1實施例中,鉸鏈箱7將包含一同步旋轉部14之旋轉控制部5、一從動構件52、一及一凸輪構件51之圓筒部51a保持於內側,且包覆其等使其等化為一體。因此,可用鉸鏈箱7從外側吸收隨著從動構件52及凸輪構件51的卡合所產生的部分負載,且可以降低對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間的平行度的影響。
在第1實施例中,從動構件52的一端係與凸輪槽51b卡合,另一端係外插到第2鉸鏈軸12。因此,隨著從動構件52及凸輪構件51的卡合所產生的負載被第2鉸鏈軸12吸收,且不會影響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間的平行度。
在第1實施例中,從動構件52,係固定地設置在樞轉支撐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的構件上。因此,隨著從動構件52及凸輪構件51的卡合所產 生的負載被此樞轉支撐的構件吸收,且不會影響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間的平行度。
在第1實施例中,當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相對地開闔時,設置在第1框體2中的鍵盤部2a之下沉機構40會從既定的開闔角度開始動作,以使鍵盤部2a縮回到第1框體2的內部。因此,當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相對地打開360度並且相互重疊時,鍵盤部2a不會造成阻礙。另一方面,在針對鍵盤部2a進行按鍵操作的打開角度中,由於鍵盤部2a會突出到第1框體2的外部,所以透過鍵盤部2a的輸入操作的操作性會變高。
在第1實施例中,當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相對地開闔360°時,可藉由摩擦轉矩產生部30讓第1框體2及第2框體3停止並保持在任意的打開角度。另外,由於藉由吸引部35可自動地開闔到0度及360度的既定角度,所以可省略用來讓打開角度保持在0°與360°的閂鎖機構。
第2實施例
如圖2(a)所示,在第1實施例中,在凸輪構件45抵擋彈性構件47之推力以使鍵盤保持板46上升的過程中,圖3所示之凸輪構件51會往箭頭F的方向移動且拉伸彈性構件54。反之,在隨著藉由凸輪構件45以使鍵盤保持板46的上升被取消,且往彈性構件47推動以使鍵盤保持板46下降的過程中,圖3所示之凸輪構件51會往箭頭E的方向移動且承受彈性構件54之推力。因此,當鍵盤保持板46升降時,會讓凸輪構件45的負載差值變大。
因此,在第2實施例中,用壓縮螺旋彈簧取代彈性構件54,彈性構件54係構成往箭頭F的方向推動凸輪構件51。
在第2實施例中,在凸輪構件45抵擋彈性構件47之推力以使鍵盤保持板46上升的過程中,圖3所示之凸輪構件51藉由受到彈性構件54的推力且往箭頭F的方向移動。反之,在隨著藉由凸輪構件45以使鍵盤保持板46的上升被取 消且往彈性構件47推動以使鍵盤保持板46下降的過程中,圖3所示之凸輪構件51會抵擋彈性構件54的推力而往箭頭E的方向移動。因此,隨著鍵盤保持板46的升降,從凸輪構件51傳送到從動構件52的負載會被平準化。
其他之實施例
本發明之平行雙軸鉸鏈不限於第1及第2實施例中所述的具體構造與用途。也能以另一形態來實施,也就是將第1及第2實施例的部分或所有構造用等效之構造取代。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已針對平行雙軸鉸鏈用於筆記型電腦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然而,第1及第2實施例的平行雙軸鉸鏈4也可以實施於筆記型電腦以外的電子機器中。可用於透過平行雙軸鉸鏈連接成可開闔第1框體與第2框體的各種機器或容器中。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已針對讓鍵盤部2a相對於第1框體2升降的下沉機構40進行說明。然而,隨著第1框體及第2框體的任意開闔動作,從第1實施例的平行雙軸鉸鏈4所取出的直線移動,也可以用於通信連接器的帽蓋、相機鏡頭的保護構件的開闔、鎖銷的插拔等,或是用於讓鍵盤部2a之外的構件移動之動作。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在外插第1鉸鏈軸10的外插移動構件中形成一凸輪槽51b,且於被固定到齒輪支撐構件15之卡合構件設置一卡合突起52c。然而,也可在外插第1鉸鏈軸10的外插移動構件設置一卡合突起,且於被固定到齒輪支撐構件15之卡合構件形成一凸輪槽並與卡合突起卡合。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於外插第1鉸鏈軸10之外插移動構件僅形成一個凸輪槽。然而,也可在外插移動構件形成複數個平行的凸輪槽且在與外插移動構件摩擦/相對的卡合構件上,設置複數個卡合突起,使其等分別與外插移動構件的凸輪槽卡合。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外插第1鉸鏈軸10且與從動構件52卡合之外插移動構件,僅有1個。然而,也可在從動構件52的旋轉軸線方向上之一段距離處,設置複數個卡合突起,且與複數個凸輪構件之各凸輪槽卡合。也可在凸輪構件形成一因應複數個操作輸出之用途而使其各異的凸輪槽,從複數個凸輪構件中取出複數種類之操作輸出。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將凸輪槽51b設計成隨著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間的360度轉動,讓凸輪構件51往旋轉軸線方向上來回移動一次。然而,形成於凸輪構件51之凸輪槽,也可設計成隨著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之間的360度轉動,讓凸輪構件51往旋轉軸線方向上單向移動一次。凸輪構件51也可以設計成在施加較大負載的區間中緩慢移動。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係構成用中間齒輪20帶動固定在第1鉸鏈軸10的第1齒輪17及固定在第2鉸鏈軸12的第2齒輪18,但也可用正齒輪取代第1齒輪17及第2齒輪18,以使兩者直接嚙合而無需透過中間齒輪20來嚙合。讓第1鉸鏈軸10及第2鉸鏈軸12往相反方向同步旋轉的機構,也可利用此等之外的齒輪機構、有齒傳動帶機構等來實現。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已說明推力部21係一疊合複數片之變形成傘狀的環狀鋼板或彈簧墊圈。然而,作為推力部21的壓縮裝置,也可以用壓縮螺旋彈簧、具有彈性的諸如橡膠的合成樹脂製之構件等來取代。
由於本發明之構成係如上所述,尤其是類似筆記型電腦的電子機器或其他物品,在讓第1框體及第2框體彼此同步打開、或是在共計360°的範圍內進行開闔時的情況下,較佳作為雙軸鉸鏈來使用。特別適用於筆記型電腦中同時具備觸控功能之平板型筆記型電腦。
4‧‧‧平行雙軸鉸鏈
4a‧‧‧鉸鏈部
7‧‧‧鉸鏈箱
10‧‧‧第1鉸鏈軸
11‧‧‧第1安裝板
11b‧‧‧安裝孔
11c‧‧‧長孔
12‧‧‧第2鉸鏈軸
12h‧‧‧安裝銷
13‧‧‧第2安裝板
13b‧‧‧安裝孔
50‧‧‧致動機構
51‧‧‧凸輪構件
51a‧‧‧圓筒部
51e‧‧‧支撐部
51f‧‧‧輸出構件
52‧‧‧從動構件
53‧‧‧軸向驅動部
54‧‧‧彈性構件
55‧‧‧卡合構件
56‧‧‧滑動銷
60‧‧‧放大機構
61‧‧‧桿構件
64‧‧‧轉動軸構件
65‧‧‧輸出構件

Claims (8)

  1. 一種平行雙軸鉸鏈,係由:一鉸鏈部,透過同步旋轉裝置讓安裝於第1框體側之第1鉸鏈軸及安裝於第2框體側之第2鉸鏈軸相對性轉動;及一被動操作部,隨著該鉸鏈部之轉動動作取出既定的操作輸出所構成,其中,該被動操作部,係以:一基底構件,設置成與該第1鉸鏈軸化為一體而轉動;一卡合構件,設置於該鉸鏈部且隨著該鉸鏈部之轉動動作,相對該第2鉸鏈軸轉動;及一外插移動構件,在外圍面包含與該卡合構件卡固的被卡合部,外插到該第1鉸鏈軸且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基底構件所構成,其中,該外插移動構件,隨著該鉸鏈部之轉動動作,將該被卡合部導引到該卡合構件,使該外插移動構件往該第1鉸鏈軸之轉動軸線方向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平行雙軸鉸鏈,其中該被卡合部係一形成於該外圍面之凸輪槽,該卡合構件係包含一與該凸輪槽卡合之卡合突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平行雙軸鉸鏈,其中包含:一第1安裝板,固定於該第1鉸鏈軸且可固定於該第1框體;及一第2安裝板,固定於該第2鉸鏈軸且可固定於該第2框體,該基底構件,也作為該第1安裝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平行雙軸鉸鏈,其中於該基底構件設置有將該外插移動構件之該轉動軸線方向之移動量放大輸出之放大機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平行雙軸鉸鏈,進一歩包含一鉸鏈箱,該鉸鏈箱係於內側保持該鉸鏈部、該同步旋轉裝置、該卡合構件及設置有該外插移動構件之該被卡合部之圓筒狀之圓筒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平行雙軸鉸鏈,其中該卡合構件係固定設置於樞轉支撐第1鉸鏈軸及第2鉸鏈軸之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平行雙軸鉸鏈,其中該卡合構件係將其一端側卡固到該被卡合部,將另一端側外插到該第2鉸鏈軸。
  8. 一種電子機器,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之任一項所述之平行雙軸鉸鏈。
TW107128676A 2017-08-17 2018-08-16 平行雙軸鉸鏈及電子機器 TWI6822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7703 2017-08-17
JP2017157703A JP6890829B2 (ja) 2017-08-17 2017-08-17 平行2軸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967A TW201912967A (zh) 2019-04-01
TWI682262B true TWI682262B (zh) 2020-01-11

Family

ID=6536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8676A TWI682262B (zh) 2017-08-17 2018-08-16 平行雙軸鉸鏈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5849B2 (zh)
JP (1) JP6890829B2 (zh)
CN (1) CN109404412B (zh)
TW (1) TWI6822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91944B2 (en) * 2018-03-28 2021-08-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US11106248B2 (en) 2019-04-10 2021-08-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TWI724918B (zh) * 2019-06-12 2021-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轉軸模組與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716028B (zh) * 2019-07-09 2021-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機構
TWI695667B (zh) * 2019-07-11 2020-06-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機構及電子裝置
CN112814992B (zh) * 2019-11-18 2022-04-26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双轴式枢轴机构与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KR102260987B1 (ko) * 2020-07-03 2021-06-04 주식회사 서진시스템 가동블록 및 2축 힌지구조물이 구비되는 전자기기
CN112783265B (zh) * 2020-07-22 2024-04-19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连杆机构
CN113946181B (zh) * 2021-09-03 2022-10-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电子设备的保护套及电子设备组件
TWI790868B (zh) * 2021-12-21 2023-0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4645775A (zh) 2022-03-18 2022-06-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双轴支撑装置
CN114810801B (zh) * 2022-04-11 2023-06-02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04981U (zh) * 2015-02-16 2015-07-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US20160047156A1 (en) * 2014-08-13 2016-02-18 First Dome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pplied to pivot shaft mechanism
US20160048175A1 (en) * 2014-08-12 2016-02-18 First Dome Corporation Pivot shaft transmission device
CN205639268U (zh) * 2016-04-13 2016-10-1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传动功能的铰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3634A (ja) * 2007-06-20 2009-01-08 Sharp Corp 携帯端末
TWM474324U (zh) * 2013-11-25 2014-03-11 Lian Hong Art Co Ltd 雙軸扭力樞軸器同步機構
CN203717617U (zh) * 2014-01-29 2014-07-16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机壳顶伸机构
CN203745968U (zh) * 2014-02-12 2014-07-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9103147B1 (en) * 2014-04-07 2015-08-11 Deda Metals Company Limited Synchronized multiple-angle rotatable dual-pivot structure
CN105202010A (zh) * 2014-06-12 2015-12-30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应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KR102213812B1 (ko) * 2014-07-30 2021-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2축 힌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장치
JP6590135B2 (ja) 2014-10-14 2019-10-1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9683398B2 (en) * 2014-11-19 2017-06-20 Deda Metals Company Limited Multiple-stage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synchronously rotatable dual shafts
TWM519384U (zh) * 2015-11-13 2016-03-21 Deda Metals Company Ltd 雙軸同步轉軸裝置
TWM521869U (zh) * 2015-11-30 2016-05-11 Lian Hong Art Co Ltd 交錯軸一體式雙軸同動樞軸器
CN107228119B (zh) * 2016-03-25 2020-02-28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JP6797393B2 (ja) * 2016-06-02 2020-12-09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JP6838721B2 (ja) * 2016-09-01 2021-03-0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多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多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48175A1 (en) * 2014-08-12 2016-02-18 First Dome Corporation Pivot shaft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60047156A1 (en) * 2014-08-13 2016-02-18 First Dome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pplied to pivot shaft mechanism
TWM504981U (zh) * 2015-02-16 2015-07-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CN205639268U (zh) * 2016-04-13 2016-10-1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传动功能的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0829B2 (ja) 2021-06-18
CN109404412B (zh) 2021-04-13
US20190056768A1 (en) 2019-02-21
CN109404412A (zh) 2019-03-01
JP2019035474A (ja) 2019-03-07
TW201912967A (zh) 2019-04-01
US10845849B2 (en)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2262B (zh) 平行雙軸鉸鏈及電子機器
JP2019035474A5 (zh)
CN105508410B (zh)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电子机器
JP6544734B2 (ja)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10037058B2 (en) Mult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401914B2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915086B2 (en) Tr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104381B2 (en) Biaxial hinge
TWI526147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US9310850B2 (en) Synchronous movement device applied to dual-shaft system
US10571975B2 (en)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JP3998651B2 (ja) 貯蔵庫用ヒンジ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貯蔵庫
CN112814992B (zh) 双轴式枢轴机构与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CN112888867B (zh) 铰链及电子设备
TW201634825A (zh) 蓋體用開闔裝置及具備此開闔裝置的設備
TW201521556A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RU2339163C2 (ru) Шарнирный узел и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с шарнирным узлом
US2010030961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M527197U (zh)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KR20240053073A (ko) 회전축 기구 및 전자 장치
US20230160417A1 (en) Raising/lowering-type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apparatus using said raising/lowering-type biaxial hinge
JP2022019495A (ja) 推力変換機構
JP2005337461A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
KR20230163293A (ko) 개폐 장치 및 접이문 장치
CN116648567A (zh) 铰链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