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6147B -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 Google Patents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6147B
TWI526147B TW104108167A TW104108167A TWI526147B TW I526147 B TWI526147 B TW I526147B TW 104108167 A TW104108167 A TW 104108167A TW 104108167 A TW104108167 A TW 104108167A TW I526147 B TWI526147 B TW I5261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
hinge
housing
locking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6154A (zh
Inventor
本杉英樹
Original Assignee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6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6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6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61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合應用在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PDA)等終端機器,使其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對進行開闔的雙軸鉸鏈。
在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PDA)等由具有鍵盤部之第一殼體與具有顯示部之第二殼體所構成的終端機器中,所使用的鉸鏈係包括單軸鉸鏈及雙軸鉸鏈。其中,單軸鉸鏈僅具有一軸,其係連結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可朝上下方向開闔,雙軸鉸鏈則具有二軸,其係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朝上下方向由90度開啟至180度後,使第二殼體朝水平方向相對第一殼體進行轉動。本發明是關於這類雙軸鉸鏈。
在習知技術中,具有這類構成的雙軸鉸鏈可例如參照日本專利公開第2009-063039號公報(下稱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內容。此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雙軸鉸鏈係將組裝於第一元件(第一殼體)的軸桿和組裝於第二元件(第二殼體)的軸桿以一連結臂互相連結,同時在各軸桿設置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並設置一連結桿,但專利文獻1的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並無法開啟至180度以上,且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也無法規律地進行開闔動作。
近年來,筆記型電腦等終端機器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故終端機器所具備的功能也隨之增加。其中,舉例而言,為了使筆記型電腦同時也能作為平板電腦使用,則需提供一種鉸鏈,當構成終端機器的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透過此鉸鏈由閉闔狀態的0度的開啟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時,此鉸鏈必須在其中一殼體進行開闔操作時,對其中另一殼體的開闔操作進行限制,且必須能夠將開闔操作的順序限制在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 的其中一方,以使終端機器能夠以特定的規律進行開闔。
於此,本發明之申請人所屬的企業係於先申請案(日本專利申請第2012-123093號)提出了一種可讓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各朝上下方向開啟180度,合計共可開啟360度的雙軸鉸鏈。此先申請案的發明雖然亦可滿足實用性,但今後更加需要的是一種可細微地調整開闔角度的雙軸鉸鏈。
為因應上述需求,本案申請人所屬的企業還提出了一種雙軸鉸鏈(日本專利申請第2013-247542號)。此雙軸鉸鏈係至少藉由第一連結元件與第二連結元件而將組裝於第一殼體的第一鉸鏈桿與組裝於第二殼體的第二鉸鏈桿以平行狀態可轉動地互相連結,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之間設有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係使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選擇性地進行轉動。藉由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將能夠依特定的順序進行開闔,並且能夠在閉闔狀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之間,將其開闔方向轉換成多個階段而進行開闔。
在此先申請發明之中,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係由鎖定元件、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所構成。鎖定元件可朝上下方向進行滑動地設置在一第二連結元件與一滑動導引元件之間,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可轉動地插入並貫通此滑動導引元件,同時,鎖定元件的下方與上方分別具有第一凸輪凸部與第二凸輪凸部。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係夾設上述鎖定元件,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分別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且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係分別具有第一A凸輪凹部、第一B凸輪凹部與第二A凸輪凹部、第二B凸輪凹部。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則是由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移動止動元件、第一止動桿與第二止動桿所構成。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係分別被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而設。移動止動元件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之間,並依據其轉動角度而卡合於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第一止動桿與第二止動桿係分別可轉動地組裝於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並卡合於移 動止動元件,同時,第一止動桿與第二止動桿分別藉由第一A彈性手段與第一B彈性手段而壓接於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
承上所述,此先申請發明的雙軸鉸鏈因構成零件過多且組裝方式複雜,反而會帶來製造成本過高的問題,因此將難以達成筆記型電腦等終端機器的製造商所要求之降低零件製造成本的需求。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低價的雙軸鉸鏈,其係使設有鍵盤部的第一殼體與設有顯示部的第二殼體能夠在閉闔狀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之間,依特定的順序將其開闔方向轉換成多個階段而進行開闔,不僅能夠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任意的開闔角度下穩定地保持在停止狀態並維持其吸引功能,還能夠大幅減少構成零件的數量,使雙軸鉸鏈的構造簡化而降低其製造成本。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種雙軸鉸鏈係使終端機器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對開闔。其中,雙軸鉸鏈係包含一第一鉸鏈桿及一第二鉸鏈桿,第一鉸鏈桿組裝至第一殼體的一側,第二鉸鏈桿組裝至第二殼體的一側,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藉由多個連結元件而可相互轉動地以平行狀態連結,雙軸鉸鏈還具有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使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選擇性地轉動。其中,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係包含一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一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一第二鎖定解鎖元件及一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係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該等連結元件之間,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可轉動地插入貫通各連結元件並使各連結元件彼此對立設置。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係由一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及一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構成,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係夾設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並且位於第一鎖定解鎖元件的上方與下方,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係分別限制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的轉動。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係與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鄰接設置,第二鎖定解鎖元件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該等連結元件之間,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可轉動地插入貫通各連結元件並使各連結元件彼此對立設置。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係由一第二A鎖定凸輪元 件及一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構成,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係夾設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並且位於第二鎖定解鎖元件的上方與下方,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係分別限制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與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的轉動。雙軸鉸鏈藉由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依特定順序將其開闔方向轉換成多個階段而進行開闔,並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在閉闔狀態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下的360度之間依多個開啟角度間隔進行開闔。
在一實施例中,雙軸鉸鏈還包含一止動手段,止動手段具有一第一止動手段及一第二止動手段。其中,第一止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止動片及一第一突起部,第一止動片係設置在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一止動板的下方,止動板係作為其中一連結元件而使用,第一突起部係設置在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或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的外周緣,並且設置在與第一止動片相對立的位置。第二止動手段係包含一第二止動片及一第二突起部,第二止動片係設置在作為連結元件的止動板的上方,第二突起部係設置在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或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的外周緣,並且設置在與第二止動片相對立的位置。
在另一實施例中,雙軸鉸鏈還包含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具有一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及一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其中,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包含一第一摩擦墊圈及一第一彈性手段,第一摩擦墊圈係設置在一第一摩擦板與一第二摩擦板之間,並且被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其中第一摩擦板係作為一連結元件而使用,第二摩擦板係作為另一連結元件使用並與第一摩擦板相對而設,第一彈性手段使第一摩擦板與第二摩擦板夾設並壓接於第一摩擦墊圈的兩側。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包含一第二摩擦墊圈及一第二彈性手段,第二摩擦墊圈係設置在第一摩擦板與第二摩擦板之間,並且被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第二彈性手段使第一摩擦板與第二摩擦板夾設並壓接於第二摩擦墊圈的兩側。
在又一實施例中,雙軸鉸鏈還包含一吸引手段,吸引手段係具有一第一吸引手段及一第二吸引手段。其中,第一吸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一第一凸輪從動件及一第一彈性手段。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係設置在一凸輪 板的軸承孔的周圍,且第一鉸鏈桿係可轉動地插入並貫通此軸承孔,第一凸輪從動件係組裝於第一鉸鏈桿並且被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第一凸輪從動件具有一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一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係位在相對於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的一側,第一彈性手段係使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壓接於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第二吸引手段係包含一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一第二凸輪從動件及一第二彈性手段。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係設置在凸輪板的軸承孔的周圍,且第二鉸鏈桿係可轉動地插入並貫通此軸承孔,第二凸輪從動件係組裝於第二鉸鏈桿並且被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第二凸輪從動件具有一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係位在相對於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的一側,第二彈性手段係使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壓接於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
在又一實施例中,雙軸鉸鏈還包含一鉸鏈殼,鉸鏈殼係套設在雙軸鉸鏈的一本體部分上,本體部分是指雙軸鉸鏈位於摩擦力矩產生手段的第一摩擦板之後的部分。其中第一摩擦板係作為一連結元件而使用,鉸鏈殼內部所設的組裝部係藉由一組裝螺絲而可任意裝設並拆卸地組裝於本體部分。
接著,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種終端機器係使用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雙軸鉸鏈。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雙軸鉸鏈的構成,其構成零件的數量較習知的雙軸鉸鏈少,因而具有較簡潔的構造。此外,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係藉由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而依特定的順序轉換其轉動方向並進行轉動,進而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閉闔狀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之間依特定順序將其開闔方向轉換成多個階段而進行開闔。
其次,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構成,雙軸鉸鏈的構成零件數量較習知少,因而具有較簡潔的構造。此外,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係藉由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而依 特定的順序進行轉動,進而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閉闔狀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之間依序且有規律地進行選擇性開闔,同時,藉由止動手段的運作來限制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的轉動角度,還能夠將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的轉動方向限制在特定的轉動角度範圍,並可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依特定順序轉換階段而進行開闔動作。
又,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構成,雙軸鉸鏈的構成零件數量較習知少,因而具有較簡潔的構造。此外,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係藉由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而依特定的順序進行轉動,進而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閉闔狀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之間依序且有規律地進行開闔,同時,藉由摩擦力矩產生手段產生轉動力矩,還能夠使開闔操作時的操作感更加明確,並可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任意的開闔角度下保持在停止狀態。
又,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構成,雙軸鉸鏈的構成零件數量較習知少,因而具有較簡潔的構造。此外,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係藉由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而依特定的順序進行轉動,進而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閉闔狀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之間依序且有規律地進行開闔,同時,藉由吸引手段的運作驅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特定的開闔角度下自動往開闔方向轉動,還能夠將停止時的操作手感(click feeling)傳達給操作者。進一步地,即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未設置使兩者保持在閉闔狀態的栓鎖手段,吸引手段仍可防止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從上述閉闔狀態自然而然地開啟。
又,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構成,鉸鏈殼的設置可使雙軸鉸鏈的本體部分不會裸露至外部,因而能夠使雙軸鉸鏈擁有較為簡潔俐落的外觀。
再者,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終端機器,其不僅可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依特定順序轉換其轉動方向,還能夠規律地依特定的角度間隔進行開闔,且合計最大可開闔360度的終端機器。
1‧‧‧筆記型電腦
10‧‧‧第一鉸鏈桿
10a、12a‧‧‧組裝板部
10b、11a、11b、12b、13a、13b、6a‧‧‧組裝孔
10c、12c‧‧‧圓形軸部
10d、12d‧‧‧第一變形軸部
10e、12e‧‧‧第二變形軸部
10f、12f‧‧‧外螺紋部
10g、12g‧‧‧組裝銷
11‧‧‧第一組裝板
12‧‧‧第二鉸鏈桿
13‧‧‧第二組裝板
14‧‧‧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
14a‧‧‧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
14b‧‧‧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
15‧‧‧第一導引元件/凸輪板/第一連結元件
15a‧‧‧第一A軸承孔
15b‧‧‧第一B軸承孔
15c、16c、20c‧‧‧導引部
15d‧‧‧突出部
15e‧‧‧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
15f‧‧‧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
15g‧‧‧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
15h‧‧‧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
15k‧‧‧內螺紋孔
16‧‧‧第二導引元件/止動板/第二連結元件
16a‧‧‧第二A軸承孔
16b‧‧‧第二B軸承孔
16d‧‧‧第一止動片
16e‧‧‧第二止動片
17‧‧‧第一鎖定解鎖元件
17a‧‧‧第一A凸部
17b‧‧‧第一B凸部
17c、17d、21c、21d‧‧‧導引溝
18‧‧‧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
18a、19a、22a、23a、27a、28a、32a、33a、37a、38a‧‧‧變形貫通孔
18b‧‧‧第一彎曲凹部
18c‧‧‧第一突起部
19‧‧‧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
19b‧‧‧第一凹部
19c‧‧‧第二突起部
2‧‧‧第一殼體
2a‧‧‧鍵盤部
2b、3b‧‧‧容納凹部
20‧‧‧第三導引元件/第一摩擦板/第三連結元件
20a‧‧‧第三A軸承孔
20b‧‧‧第三B軸承孔
21‧‧‧第二鎖定解鎖元件
21a‧‧‧第二A凸部
21b‧‧‧第二B凸部
22‧‧‧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
22b‧‧‧第二彎曲凹部
23‧‧‧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
23b‧‧‧第二凹部
24‧‧‧止動手段
24a‧‧‧第一止動手段
24b‧‧‧第二止動手段
25‧‧‧摩擦力矩產生手段
25a‧‧‧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
25b‧‧‧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
26‧‧‧第二摩擦板/第四連結元件
26a‧‧‧第四A軸承孔
26b‧‧‧第四B軸承孔
27‧‧‧第一摩擦墊圈
27b、28b‧‧‧小孔
28‧‧‧第二摩擦墊圈
3‧‧‧第二殼體
3a‧‧‧顯示部
31‧‧‧吸引手段
31a‧‧‧第一吸引手段
31b‧‧‧第二吸引手段
32‧‧‧第一凸輪從動件
32b‧‧‧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
32c‧‧‧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
33‧‧‧第二凸輪從動件
33b‧‧‧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
33c‧‧‧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
34‧‧‧彈性手段
34a‧‧‧第一彈性手段
34b‧‧‧第二彈性手段
35‧‧‧第一碟型彈簧
35a、36a‧‧‧貫通孔
36‧‧‧第二碟型彈簧
37‧‧‧第一推壓用墊圈
38‧‧‧第二推壓用墊圈
39‧‧‧第一鎖固螺帽
4、5‧‧‧雙軸鉸鏈
4a‧‧‧本體部分
40‧‧‧第二鎖固螺帽
6、7‧‧‧鉸鏈殼
6b‧‧‧組裝部
6c‧‧‧第一貫通孔
6d‧‧‧第二貫通孔
6e‧‧‧組裝螺絲
8‧‧‧組裝用筒體
8a‧‧‧突起部
圖1為作為終端機器之其中一例的筆記型電腦的示意圖,其係組裝有本發明的雙軸鉸鏈,其中(a)為從前方觀看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處於開啟狀態時的斜視圖,(b)為從後方觀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處於閉闔狀態時的斜視圖。
圖2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鉸鏈殼從本體部分拆下而觀看時的斜視圖。
圖3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分解斜視圖。
圖4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鉸鏈桿的平面圖。
圖5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二鉸鏈桿的平面圖。
圖6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中作為第二摩擦板的第四連結元件的部分斜視圖。
圖7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中第三連結元件的側視圖,其中第三連結元件係作為第一摩擦板以及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第三導引元件而使用。
圖8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中第一鎖定解鎖元件及第二鎖定解鎖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斜視圖,(b)為側視圖。
圖9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中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斜視圖,(b)為側視圖。
圖10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中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斜視圖,(b)為側視圖。
圖11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中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斜視圖,(b)為側視圖。
圖12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中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斜視圖,(b)為側視圖。
圖13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中第一摩擦墊圈及第二 摩擦墊圈的側視圖。
圖14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二連結元件的示意圖,第二連結元件係作為止動手段的止動板以及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第二導引元件而使用,其中(a)為斜視圖,(b)為側視圖。
圖15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連結元件的示意圖,第一連結元件係作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第一導引元件以及吸引手段的凸輪板而使用,其中(a)為側視圖,(b)為斜視圖。
圖16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吸引手段的第一凸輪從動件及第二凸輪從動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側視圖,(b)為斜視圖。
圖17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鉸鏈殼示意圖,其中(a)為側視圖,(b)為(a)沿A-A線的剖視圖。
圖18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止動手段的運作說明圖,其中(a)係表示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於閉闔時的狀態,(b)係表示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分別開啟180度的狀態。
圖19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開始前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處於角度為0度之閉闔狀態的說明圖,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圖20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從閉闔狀態的0度開啟至90度的運作途中,開啟角度為45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圖21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的開啟角度為90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由90度開啟至180度的運作途中,開啟角度為135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圖23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的開啟角度為180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係從圖22所示的狀態將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至180度後,再以整體往逆時針方向轉動90度的方式繪示在圖中,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圖24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由180度開啟至270度之運作途中,開啟角度為225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圖25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的開啟角度為270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圖26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由270度開啟至360度之運作途中,開啟角度為315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圖27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的開啟角度為360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係從圖26所示的狀態將第一殼體往順時針方向轉動而與第二殼體呈閉闔狀態後,再以整體往右側轉動90度的方式繪示在圖中,其中(a)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 態示意圖,(b)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狀態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對本發明的雙軸鉸鏈使用於終端機器其中一例之筆記型電腦的實施例加以說明。需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的雙軸鉸鏈亦可使用在行動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PDA)等其它的終端機器上,只要此終端機器具有以本發明的雙軸鉸鏈相互連結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且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能夠相對開闔180度以上的角度範圍即可。
圖1的(a)與(b)為使用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筆記型電腦1的示意圖,筆記型電腦1為終端機器的其中一例。筆記型電腦1包括設有鍵盤部2a的第一殼體2以及設有顯示部3a的第二殼體3,本發明之成對的雙軸鉸鏈4與5係可開闔地連結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其各自後方的左右兩端。
由於雙軸鉸鏈4與5的構成相同,故以下僅對其中一方之雙軸鉸鏈4的構成加以說明,對其中另一方的雙軸鉸鏈5則省略說明。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只要不會對運作造成影響,雙軸鉸鏈5亦可採用其它不同的構成。
圖2至圖1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軸鉸鏈4的示意圖。其中,特別如圖2至圖5所示,符號標示為10與12的元件分別是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於此,先從第一鉸鏈桿10的構成開始說明。特別如圖3及圖4所示,第一鉸鏈桿10係由組裝板部10a、圓形軸部10c、第一變形軸部10d、第二變形軸部10e及外螺紋部10f所構成。組裝板部10a之其中一端的剖面係呈扁平狀,且組裝板部10a的表面係設置有組裝孔10b、10b、10b,圓形軸部10c係接續組裝板部10a而設,第一變形軸部10d係接續圓形軸部10c而設,此第一變形軸部10d的直徑略小於圓形軸部10c且剖面係呈略橢圓狀,第二變形軸部10e係接續第一變形軸部10d而設,此第二變形軸部10e的直徑略小於第一變形軸部10d,且第二變形軸部10e的剖面與第一變形軸部10d同樣是呈略橢圓狀,而外螺紋部10f則是接續第二變形軸部10e而設。
特別如圖2及圖3所示,組裝板部10a係組裝有第一組裝 板11,第一組裝板11係透過將帶有凸緣部之組裝銷10g、10g、10g分別穿過第一鉸鏈桿10的組裝孔10b、10b、10b及第一組裝板11的組裝孔11a、11a、11a,並將各組裝銷10g、10g、10g的其中一端密合而組裝至組裝板部10a。此外,第一組裝板11係透過將圖未顯示的組裝螺絲穿過此第一組裝板11所設置的組裝孔11b、11b…,而被組裝在第一殼體2的上表面。其中,組裝銷10g、10g、10g亦可用組裝螺絲來代替。
接著,符號標示為12的元件係為第二鉸鏈桿,第二鉸鏈桿12係相對於第一鉸鏈桿10朝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特別如圖3及圖5所示,第二鉸鏈桿12係由組裝板部12a、圓形軸部12c、第一變形軸部12d、第二變形軸部12e及外螺紋部12f所構成。組裝板部12a之其中一端的剖面係呈扁平狀,且組裝板部12a的表面係設置有組裝孔12b、12b、12b,圓形軸部12c係接續組裝板部12a而設,第一變形軸部12d係接續圓形軸部12c而設,此第一變形軸部12d的直徑略小於圓形軸部12c且剖面係呈略橢圓狀,第二變形軸部12e係接續第一變形軸部12d而設,此第二變形軸部12e的直徑略小於第一變形軸部12d,且第二變形軸部12e的剖面與第一變形軸部12d同樣是呈略橢圓狀,而外螺紋部12f則是接續第二變形軸部12e而設。
特別如圖2及圖3所示,組裝板部12a係組裝有第二組裝板13,第二組裝板13係透過將帶有凸緣部之組裝銷12g、12g、12g分別穿過第二鉸鏈桿12的組裝孔12b、12b、12b及第二組裝板13的組裝孔13a、13a、13a,並將各組裝銷12g、12g、12g的其中一端密合而組裝至組裝板部12a。此外,第二組裝板13係透過將圖未顯示的組裝螺絲穿過此第二組裝板13所設置的組裝孔13b、13b…,而被組裝在第二殼體3的下表面。其中,組裝銷12g、12g、12g亦可用組裝螺絲來代替。
特別如圖2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雙軸鉸鏈4還設置有供鍵盤用的組裝用筒體8,其係組裝於第一鉸鏈桿10,且組裝用筒體8的外周緣設有多個突起部8a、8a…。此組裝用筒體8的其中一端係組裝有第四連結元件26,其中第四連結元件26係構成後述之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的第二摩擦板。於此,第四連結元件26的側面係約略呈葫蘆狀,其上方與下方分別設有第四A軸承孔26a與第四B軸承孔26b,且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可轉動地插入貫通第四A軸承孔26a與第四B軸承孔26b。 另外,此組裝用筒體8係用於纏繞一帶狀板材,此帶狀板材係用於使鍵盤抬升,於此係省略帶狀板材纏繞於組裝用筒體8的圖式及其詳細的說明。
接下來,對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的構成加以說明。此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係包含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及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係由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第一導引元件15、作為第二連結元件的第二導引元件16、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及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所構成。其中,特別如圖15所示,第一導引元件15具有一第一A軸承孔15a與一第一B軸承孔15b,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其各自的第一變形軸部10d與12d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第一A軸承孔15a與第一B軸承孔15b,同時,因第一導引元件15的中央部下凹且設有一導引部15c,故第一導引元件15的側面係約略呈葫蘆狀。其次,特別如圖14所示,第二導引元件16係與第一導引元件15相對而設,第二導引元件16具有一第二A軸承孔16a與一第二B軸承孔16b,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其各自的第一變形軸部10d與12d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第二A軸承孔16a與第二B軸承孔16b,同時,因第二導引元件16的中央部下凹且設有一導引部16c,故第二導引元件16的側面係約略呈葫蘆狀。又,特別如圖8所示,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從俯視方向觀看係約略呈H字型,其上方與下方係分別設有第一A凸部17a與第一B凸部17b,且其前方與後方係分別設有成對的導引溝17c與17d,其中導引溝17c與17d係使第一導引元件15的導引部15c與第二導引元件16的導引部16c可朝上下方向滑動地卡合。又,特別如圖2、圖3及圖9所示,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係位在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的下方且被夾設在第一導引元件15與第二導引元件16之間,第一鉸鏈桿10的第一變形軸部10d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變形貫通孔18a,且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的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一彎曲凹部18b。又,特別如圖2、圖3及圖10所示,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係位在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的上方且同樣被夾設在第一導引元件15與第二導引元件16之間,第二鉸鏈桿12的第一變形軸部12d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變形貫通孔19a,且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的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一凹部19b。此外,第一導引 元件15的導引部15c往外側方向係設置有一突出部15d,此突出部15d設有供組裝螺絲6e使用的內螺紋孔15k,其係用於組裝鉸鏈殼6。
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係與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鄰接而設。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係由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的第二導引元件16、作為第三連結元件的第三導引元件20、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及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所構成。其中,特別如圖14所示,第二導引元件16係作為第二連結元件而使用,第二導引元件16具有第二A軸承孔16a與第二B軸承孔16b,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其各自的第一變形軸部10d與12d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第二A軸承孔16a與第二B軸承孔16b,同時,因第二導引元件16的中央部下凹且設有導引部16c,故第二導引元件16的側面係約略呈葫蘆狀。其次,特別如圖3及圖7所示,第三導引元件20係與第二導引元件16相對而設,第三導引元件20具有一第三A軸承孔20a與一第三B軸承孔20b,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其各自的第一變形軸部10d與12d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第三A軸承孔20a與第三B軸承孔20b,同時,因第三導引元件20的中央部下凹且設有一導引部20c,故第三導引元件20的側面係約略呈葫蘆狀。又,特別如圖3及圖8所示,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從俯視方向觀看係約略呈H字型,其上方與下方係分別設有第二A凸部21a與第二B凸部21b,且其前方與後方係分別設有成對的導引溝21c與21d,其中導引溝21c與21d係使第二導引元件16的導引部16c與第三導引元件20的導引部20c可朝上下方向滑動地卡合。又,特別如圖3及圖11所示,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係位在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的下方且被夾設在第二導引元件16與第三導引元件20之間,第一鉸鏈桿10的第一變形軸部10d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變形貫通孔22a,且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的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二彎曲凹部22b。又,特別如圖3所示,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係位在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的上方且同樣被夾設在第二導引元件16與第三導引元件20之間,同時,特別如圖12所示,第二鉸鏈桿12的第一變形軸部12d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變形貫通孔23a,且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的外周緣係設有一第二凹部23b。
其中,如圖9及圖11所示,第一彎曲凹部18b和第二彎曲凹部22b的幅度大小皆為約90度,且第一凹部19b和第二凹部23b的幅度大小分別與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所設的第一B凸部17b和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所設的第二B凸部21b相同。第一彎曲凹部18b、第二彎曲凹部22b與第一凹部19b、第二凹部23b之間的位置關係已繪製在圖19。如圖19的(a)所示,當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閉闔而處在角度為0度的狀態時,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的第一彎曲凹部18b係位於斜左下方,且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的外周緣係抵接於第一A凸部17a,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的第一凹部19b則位於正下方,且第一凹部19b與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的第一B凸部17b相互卡合。又,如圖19的(b)所示,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的第二彎曲凹部22b係位於斜左上方,且第二彎曲凹部22b的起始端與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的第二A凸部21a相互卡合,同時,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的第二凹部23b係位朝上方,且第二凹部23b的外周緣係抵接於第二B凸部21b。
接下來,對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的構成加以說明,此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鄰接設置,並且是在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轉動時開始產生運作。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係包含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a及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b。其中,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a係由作為第三導引元件及第三連結元件的第一摩擦板20、上述之作為第四連結元件的第二摩擦板26、第一摩擦墊圈27及後述之彈性手段34的第一彈性手段34a所構成。第一摩擦板20的側面係約略呈葫蘆狀,其上方與下方設有第三A軸承孔20a與第三B軸承孔20b,且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係可轉動地插入並貫通第三A軸承孔20a與第三B軸承孔20b。第二摩擦板26係與第一摩擦板20相對設置。第一摩擦墊圈27係位在第一摩擦板20與第二摩擦板26之間且設有一變形貫通孔27a,第一鉸鏈桿10的第一變形軸部10d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此變形貫通孔27a。
其次,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b係由作為第三導引元件及第三連結元件的第一摩擦板20、上述之作為第四連結元件的第二摩擦板26、第二摩擦墊圈28及後述之彈性手段34的第二彈性手段34b所構成。 其中,第一摩擦板20的側面係約略呈葫蘆狀,其上方與下方設有第三A軸承孔20a與第三B軸承孔20b,且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其各自的第一變形軸部10d與12d係可轉動地插入並貫通第三A軸承孔20a與第三B軸承孔20b。第二摩擦板26係與第一摩擦板20相對設置。第二摩擦墊圈28係位在第二摩擦板26與第一摩擦板20之間且具有一變形貫通孔28a,第二鉸鏈桿12的第一變形軸部12d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此變形貫通孔28a。
另外,特別如圖13所示,第一摩擦墊圈27與第二摩擦墊圈28其各自的表面係分別設有用於貯藏潤滑油的四個小孔27b、27b、27b、27b與28b、28b、28b、28b。如上所述,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係透過第一彈性手段34a及第二彈性手段34b所構成之彈性手段34的彈力而產生作用,當第一鉸鏈桿10及第二鉸鏈桿12轉動時,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使第一摩擦墊圈27與第二摩擦墊圈28的兩端產生摩擦力矩,藉此改善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進行開闔操作時的操作品質,並可使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任意地停止。
接下來,對設置於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的止動手段24的構成加以說明,此止動手段24係用於限制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的轉動角度。如圖3及圖18所示,止動手段24係包含第一止動手段24a及第二止動手段24b。其中,第一止動手段24a係由第一突起部18c及第一止動片16d所構成,並且將第一鉸鏈桿10的轉動角度限制在180度。如圖9所示,第一突起部18c係呈圓弧狀且朝軸方向突出設置在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其變形貫通孔18a的外側,同時,如圖14所示,第一止動片16d係設置在第二A軸承孔16a的外側,且第二A軸承孔16a係位在作為第二連結元件及第二導引元件的止動板16的下方。其次,第二止動手段24b係由第二突起部19c及第二止動片16e所構成,並且將第二鉸鏈桿12的轉動角度限制在180度。如圖10所示,第二突起部19c係呈圓弧狀且朝軸方向突出設置在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其變形貫通孔19a的外側,同時,如圖14所示,第二止動片16e係設置在第二B軸承孔16b的外側,且第二B軸承孔16b係位在作為第二連結元件及第二導引元件的止動板16的上方。
接著,特別如圖3所示,吸引手段31係與止動手段24鄰接設置。此吸引手段31係包含第一吸引手段31a與第二吸引手段31b,第 一吸引手段31a設置在位於下方的第一鉸鏈桿10的一側,第二吸引手段31b則是設置在位於上方的第二鉸鏈桿12的一側。首先,特別如圖15及圖16所示,第一吸引手段31a係由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15e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15f、第一凸輪從動件32及第一彈性手段34a所構成。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15e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15f大小不一且分別設置在凸輪板15下方的第一A軸承孔15a其周圍的外周緣與內周緣,其中凸輪板15係作為第一連結元件及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的第一導引元件而使用。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e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一凸輪從動件32的變形貫通孔32a,同時,第一凸輪從動件32其側面的外周緣與內周緣係分別設有大小不一的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32b與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32c,且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32b、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32c係與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15e、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15f相對設置。彈性手段34的第一彈性手段34a係接續第一凸輪從動件32而設,且第一彈性手段34a係由多個第一碟型彈簧35、第一推壓用墊圈37及第一鎖固螺帽39所構成。其中,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e係插入貫通於各第一碟型彈簧35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貫通孔35a。第一推壓用墊圈37係接續第一碟型彈簧35而設,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e係插入貫通於第一推壓用墊圈37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變形貫通孔37a。第一鎖固螺帽39係螺合於外螺紋部10f,而外螺紋部10f係設置在第一鉸鏈桿10之第二變形軸部10e的開放端上。
其次,第二吸引手段31b係由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15g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15h、第二凸輪從動件33及第二彈性手段34b所構成。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15g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15h大小不一且分別設置在凸輪板15上方的第一B軸承孔15b其周圍的外周緣與內周緣,其中凸輪板15係作為第一連結元件及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的第一導引元件而使用。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e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二凸輪從動件33的變形貫通孔33a,同時,凸輪板15其中一側面的外周緣及內周緣所設之大小不一的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15g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15h係與第二凸輪從動件33的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33b與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33c相對設置。彈性手段34的第二彈性手段34b係接續第二凸輪從動件33 而設,且第二彈性手段34b係由多個第二碟型彈簧36、第二推壓用墊圈38及第二鎖固螺帽40所構成。其中,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e係插入貫通於各第二碟型彈簧36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貫通孔36a。第二推壓用墊圈38係接續第二碟型彈簧36而設,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e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二推壓用墊圈38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變形貫通孔38a。第二鎖固螺帽40係螺合於外螺紋部12f,而外螺紋部12f係設置在第二鉸鏈桿12之第二變形軸部12e的開放端上。
另外,本發明之雙軸鉸鏈4的本體部分4a係容納於鉸鏈殼6。特別如圖2、圖3及圖16所示,鉸鏈殼6為筒狀且其剖面係呈現長孔狀,鉸鏈殼6的內部係設置有橫跨中央部的組裝部6b,且組裝部6b設有一組裝孔6a。鉸鏈殼6的內部係容納有雙軸鉸鏈4的本體部分4a,其中本體部分4a是指雙軸鉸鏈4位於第二摩擦板26之後的部分,此第二摩擦板26係作為第四連結元件而使用且組裝於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進一步地,組裝部6b的上方與下方係設置有第一貫通孔6c與第二貫通孔6d,第一貫通孔6c係被雙軸鉸鏈4中位於第一鉸鏈桿10的第一吸引手段31a插入貫通,第二貫通孔6d則是被位於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吸引手段31b插入貫通。此外,鉸鏈殼6係藉由將組裝螺絲6e穿過組裝孔6a並螺合至第一連結元件15其突出部15d所設的內螺紋孔15k,而組裝至雙軸鉸鏈4。
另外,如圖1的(b)所示,符號標示為7的元件是另一個雙軸鉸鏈5的鉸鏈殼。同時,特別如圖1的(b)所示,鉸鏈殼6與7係容納於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所設的容納凹部2b與3b。
接下來,對上述雙軸鉸鏈4的運作方式加以說明。首先,本發明的雙軸鉸鏈4係使構成筆記型電腦1的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相對進行開闔,其中筆記型電腦係為終端機器的其中一例。此雙軸鉸鏈4的特徵在於,其係具有第一鉸鏈桿10以及第二鉸鏈桿12,第一鉸鏈桿10係透過第一組裝板11組裝至第一殼體2的一側,且第二鉸鏈桿12係透過第二組裝板13組裝至第二殼體3的一側,第一鉸鏈桿10以及第二鉸鏈桿12係藉由第一連結元件15至第四連結元件26這四個連結元件而可相互轉動地以平行狀態連結。於此需特別補充的是,由於第一連結元件15係同時作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的第一導引元件及吸引手段31的凸輪板而 使用,第二連結元件16係同時作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的第二導引元件及止動手段24的止動板而使用,第三連結元件20係同時作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的第三導引元件及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的第一摩擦板而使用,且第四連結元件26係作為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的第二摩擦板而使用,因此,在本案說明書中分別說明各手段的運作方式時,會因應情況將各連結元件記載為各手段中所代表的元件名稱,而非記載為連結元件。此外,本發明於此並不限制第一連結元件15~第四連結元件26的數量。在本案說明書中,當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相對進行開闔時,如圖19~27所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的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及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可使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依特定的順序,將其轉動方向轉換成多個階段而進行轉動,藉此,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可在途中轉換開闔方向而合計分別開闔180度,並且可在閉闔狀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之間相對進行開闔。然而,需注意的是,開闔順序並非為下列實施例所限。此外,本發明於此亦沒有限制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止動手段24及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在各連結元件之間的配置順序,其亦可為下列實施例以外的配置方法。因此,為配合上述記載內容,本案的申請專利範圍並非是將各連結元件的名稱限制為第一~第四連結元件,而是只記載為「連結元件」。
接下來,對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的開闔動作進一步加以說明。首先,當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闔上而處於圖1所示的0度閉闔狀態時,如圖19的(a)所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其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的第一A凸部17a係抵接於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的外周緣表面,且第一B凸部17b係卡合於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的第一凹部19b。另一方面,如圖19的(b)所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其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的第二A凸部21a係卡合於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其第二彎曲凹部22b的一端,且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的外周緣表面係抵接於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的第二B凸部21b。
因此,在此0度閉闔狀態下,如圖19的(a)所示,第二鉸鏈桿12雖然無法往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轉動,然而,如圖19的(a) 及(b)所示,由於第一鉸鏈桿10僅能往順時針方向轉動,故第一殼體2可與第一鉸鏈桿10一同往順時針方向相對第二殼體3進行開啟動作。於此,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轉動,使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開啟至45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0的(a)和(b)之中。
接著,當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從圖20的(a)和(b)所示的狀態開啟至9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1的(a)和(b)之中。在此狀態下,如圖21的(a)所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其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的第一A凸部17a係與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的第一彎曲凹部18b相對立,且第一B凸部17b係卡合於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的第一凹部19b。因此,若僅參照圖21的(a),乍看之下雖像是第一殼體2持續往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而開啟,但實際上,如圖21的(b)所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其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的第二A凸部21a係卡合於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其第二彎曲凹部22b的末端,且第二B凸部21b係抵接於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的外周緣,藉此限制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之進一步的轉動。因此,第二鉸鏈桿12此時將能夠往逆時針方向轉動,故第二殼體3可相對第一殼體2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開啟。於此,第二殼體3相對第一殼體2從90度往180度的方向轉動而合計開啟至135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2的(a)和(b)之中。
接著,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合計開啟至18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3的(a)和(b)之中。其中,圖23是將圖22所示的狀態朝左方轉動90度而顯示。在此狀態下,第一殼體2中設有鍵盤(圖未顯示)的一側朝上,且第二殼體3中設有顯示螢幕(圖未顯示)的一側同樣也朝上。在此開啟角度下,如圖23的(a)所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其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的第一A凸部17a係嵌入並卡合於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的第一彎曲凹部18b,且第一B凸部17b係抵接於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的外周緣。又,如圖23的(b)所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其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的第二A凸部21a係嵌入並卡合於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的第二彎曲凹部22b,第二B凸部21b則是抵接於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的外周緣。藉此,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的轉動雖然皆會受到限制,但此時第二鉸鏈桿12往順時針方向及逆 時針方向的轉動皆是被容許的,因此,第二鉸鏈桿12可持續往逆時針方向轉動,使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持續開啟。於此,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270度往逆時針方向持續轉動而合計開啟至225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4的(a)和(b)之中。
接著,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逆時針方向合計開啟至27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5的(a)和(b)之中。在此開啟狀態下,如圖25的(a)所示,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a其第一鎖定解鎖元件17的第一A凸部17a係嵌入並卡合至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的第一彎曲凹部18b內,而第一B凸部17b則是抵接於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的外周緣。另一方面,如圖25的(b)所示,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b其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1的第二A凸部21a係嵌入至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22的第二彎曲凹部22b內,第二B凸部21b係與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23的第二凹部23b間隔相對。因此,第二鉸鏈桿12乍看之下雖可繼續往逆時針方向轉動,但實際上,如圖18的(b)所示,在第二鉸鏈桿12已合計轉動180度的狀態下,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19的第二突起部19c係抵接於第二止動手段24b其止動板16所設的第二止動片16e,藉此限制第二鉸鏈桿12往逆時針方向之進一步的轉動,故第二殼體3並無法相對第一殼體2進一步往逆時針方向開啟。另一方面,如圖25的(a)和(b)所示,由於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的轉動並沒有受到限制,故第一殼體2可相對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轉動而開啟。於此,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轉動,使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合計開啟至315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6的(a)和(b)之中。
又,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轉動90度而合計開啟至36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7的(a)和(b)之中。其中,圖27是將圖26所示的狀態朝右方轉動90度而顯示。在此狀態下,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的內側將會彼此重疊,此時只要將第二殼體3朝上方擺放為如圖所示的狀態,即可將筆記型電腦1當作平板電腦來使用。
接下來,對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從360度的完全開啟狀態進行閉闔而回到0度位置的情況加以說明。此閉闔操作可藉由反向觀看圖27至圖19的內容而理解。如圖27的(a)和(b)所示,在第一殼體 2與第二殼體3處於完全開啟狀態時,只有第一鉸鏈桿10可往逆時針方向轉動,第二鉸鏈桿12往順時針方向的轉動將會受到限制,因此,第一殼體2首先會相對第二殼體3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閉闔。於此,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閉闔9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5的(a)和(b)之中。在圖25所示的閉闔狀態下,第一鉸鏈桿10往逆時針方向的轉動將會受到限制,第二鉸鏈桿12將能夠往順時針方向轉動,因此,如圖21的(a)和(b)所示,第二殼體3可相對第一殼體2往順時針方向轉動180度,而與第一殼體2相對呈現90度的閉闔角度。在達到90度的閉闔角度時,由於第二止動手段24b的運作將會使第二鉸鏈桿12的轉動受到限制,故第一鉸鏈桿10此時可往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使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閉闔至圖19所示的0度的完全閉闔狀態。在達到0度的閉闔角度時,如圖19的(b)所示,第一鉸鏈桿10已合計轉動180度,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18的第一突起部18c係抵接於第一止動手段24a的第一止動片16d以限制第一鉸鏈桿10往逆時針方向之進一步的轉動,因此,第一殼體2此時並無法相對第二殼體3進一步往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
在上述之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的相對開闔操作中,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的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a與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b之中,第一摩擦墊圈27與第二摩擦墊圈28係在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交替轉動時分別隨之轉動,使作為第三連結元件的第一摩擦板20與作為第四連結元件的第二摩擦板26之間產生摩擦力矩,並使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在進行開闔操作時能夠穩定地停止在任意的角度。
進一步地,在吸引手段31的第一吸引手段31a與第二吸引手段31b之中,當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將要達到0度與360度的開闔角度前,第一凸輪從動件32的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32b、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32c與第二凸輪從動件33的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33b與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33c係分別落入作為第一連結元件之凸輪板15的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15e、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15f與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15g、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15h,藉此發揮吸引的功能,驅使第二殼體3相對第一殼體2自動往開啟方向與閉闔方向轉動。此外,藉由吸引手段31的運作驅使第一殼體 2與第二殼體3在特定的開闔角度下自動往開闔方向轉動,還能夠將停止時的操作手感傳達給操作者。進一步地,即便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之間未設置使兩者保持在閉闔狀態的栓鎖手段,吸引手段31亦具有相當於栓鎖手段的功能,可防止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從上述閉闔狀態自然而然地開啟。
根據以上說明所述,本發明的雙軸鉸鏈4是透過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分別使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各自交替開闔180度,而能夠達成0度至360度之間的開闔操作。但需補充的是,本發明於此並不限制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的開闔角度。
藉此,本發明不僅能夠以最基本的方式使用筆記型電腦1,還能夠使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進行彎折,或者使第二殼體3相對第一殼體2往逆時針方向彎折而約略呈現L字型或山型。或者,亦可令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重疊形成平板狀,使第二殼體3面向使用者而作為平板電腦使用。除此之外,還可以應用在各式各樣的用途上。
又,在其它實施例中,構成彈性手段34的第一碟型彈簧35與第二碟型彈簧36亦可由彈簧墊圈、壓縮線圈彈簧或具有彈性的橡膠等合成樹脂製的材料來取代。又,不設置鉸鏈殼6與7雖然不會對雙軸鉸鏈4與5的運作造成障礙,但在設置有鉸鏈殼6與7的情況下,將雙軸鉸鏈4與5組裝至筆記型電腦1時,由於止動手段24、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4、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5及吸引手段31等部份並不會裸露至外部,故可擁有較為簡潔俐落的外觀。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上述構成,提供一種適合應用於筆記型電腦等終端機器或其他裝置的雙軸鉸鏈。此雙軸鉸鏈能夠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依特定的順序進行開啟,並且可在360度的角度範圍內相對進行開闔。此外,本發明的雙軸鉸鏈也適合應用在將筆記型電腦同時作為平板電腦使用的情況下。
10‧‧‧第一鉸鏈桿
11‧‧‧第一組裝板
11b、13b‧‧‧組裝孔
12‧‧‧第二鉸鏈桿
12a‧‧‧組裝板部
12c‧‧‧圓形軸部
12g‧‧‧組裝銷
13‧‧‧第二組裝板
15‧‧‧第一導引元件/凸輪板/第一連結元件
16‧‧‧第二導引元件/止動板/第二連結元件
17‧‧‧第一鎖定解鎖元件
18‧‧‧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
19‧‧‧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
20‧‧‧第三導引元件/第一摩擦板/第三連結元件
21‧‧‧第二鎖定解鎖元件
22‧‧‧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
23‧‧‧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
26‧‧‧第二摩擦板/第四連結元件
32‧‧‧第一凸輪從動件
33‧‧‧第二凸輪從動件
35‧‧‧第一碟型彈簧
36‧‧‧第二碟型彈簧
37‧‧‧第一推壓用墊圈
38‧‧‧第二推壓用墊圈
39‧‧‧第一鎖固螺帽
4‧‧‧雙軸鉸鏈
4a‧‧‧本體部分
40‧‧‧第二鎖固螺帽
6‧‧‧鉸鏈殼
6e‧‧‧組裝螺絲
8‧‧‧組裝用筒體
8a‧‧‧突起部

Claims (6)

  1. 一種雙軸鉸鏈,其係使終端機器的一第一殼體與一第二殼體相對開闔,其中,該雙軸鉸鏈係包含一第一鉸鏈桿及一第二鉸鏈桿,該第一鉸鏈桿組裝至該第一殼體的一側,該第二鉸鏈桿組裝至該第二殼體的一側,該第一鉸鏈桿及該第二鉸鏈桿藉由多個連結元件而相互轉動地以平行狀態連結,該雙軸鉸鏈還具有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該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使該第一鉸鏈桿及該第二鉸鏈桿選擇性地轉動,其中,該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係包含:一第一鎖定解鎖元件,其係上下移動地設置在該等連結元件之間,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貫通各該連結元件並使各該連結元件彼此對立設置;一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係由一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及一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構成,該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與該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係夾設該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並且位於該第一鎖定解鎖元件的上方與下方,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係分別限制該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與該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的轉動;一第二鎖定解鎖元件,其係與該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鄰接設置,該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係上下移動地設置在該等連結元件之間,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貫通各該連結元件並使各該連結元件彼此對立設置;以及一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係由一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及一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構成,該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與該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係夾設該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並且位於該第二鎖定解鎖元件的上方與下方,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係分別限制該第二A鎖 定凸輪元件與該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的轉動,該雙軸鉸鏈藉由該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該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使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依特定順序將其開闔方向轉換成多個階段而進行開闔,並使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在閉闔狀態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下的360度之間依多個開啟角度間隔進行開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鉸鏈,還包含一止動手段,該止動手段係具有一第一止動手段及一第二止動手段,其中,該第一止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止動片,其係設置在該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該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一止動板的下方,其中該止動板係作為其中一連結元件而使用;以及一第一突起部,其係設置在該第一A鎖定凸輪元件或該第二A鎖定凸輪元件的外周緣,並且設置在與該第一止動片相對立的位置,該第二止動手段係包含:一第二止動片,其係設置在作為該連結元件的該止動板的上方;以及一第二突起部,其係設置在該第一B鎖定凸輪元件或該第二B鎖定凸輪元件的外周緣,並且設置在與該第二止動片相對立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鉸鏈,還包含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該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具有一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及一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其中,該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包含:一第一摩擦墊圈,其係設置在一第一摩擦板與一第二摩擦板之間,並且被該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其中該第一摩擦板係作為一連結元件 而使用,該第二摩擦板係作為另一連結元件使用並與該第一摩擦板相對而設;以及一第一彈性手段,其係使該第一摩擦板與該第二摩擦板夾設並壓接於該第一摩擦墊圈的兩側,該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包含:一第二摩擦墊圈,其係設置在該第一摩擦板與該第二摩擦板之間,並且被該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以及一第二彈性手段,其係使該第一摩擦板與該第二摩擦板夾設並壓接於該第二摩擦墊圈的兩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鉸鏈,還包含一吸引手段,該吸引手段係具有一第一吸引手段及一第二吸引手段,其中,該第一吸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其係設置在一凸輪板的軸承孔的周圍,且該第一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並貫通該軸承孔;一第一凸輪從動件,其係組裝於該第一鉸鏈桿並且被該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該第一凸輪從動件具有一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一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該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該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係位在相對於該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該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的一側;以及一第一彈性手段,其係使該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該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壓接於該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該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該第二吸引手段係包含:一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其係設置在該凸輪 板的該軸承孔的周圍,且該第二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並貫通該軸承孔;一第二凸輪從動件,其係組裝於該第二鉸鏈桿並且被該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該第二凸輪從動件具有一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該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該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係位在相對於該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該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的一側;以及一第二彈性手段,其係使該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該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壓接於該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該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的雙軸鉸鏈,還包含一鉸鏈殼,該鉸鏈殼係套設在該雙軸鉸鏈的一本體部分上,該本體部分是指該雙軸鉸鏈位於該摩擦力矩產生手段的該第一摩擦板之後的部分,其中該第一摩擦板係作為一連結元件而使用,該鉸鏈殼內部所設的組裝部係藉由一組裝螺絲而可任意裝設並拆卸地組裝於該本體部分。
  6. 一種終端機器,其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任一項所述的雙軸鉸鏈。
TW104108167A 2014-03-13 2015-03-13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526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0201A JP6355233B2 (ja) 2014-03-13 2014-03-13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154A TW201536154A (zh) 2015-09-16
TWI526147B true TWI526147B (zh) 2016-03-11

Family

ID=54082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167A TWI526147B (zh) 2014-03-13 2015-03-13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55233B2 (zh)
CN (1) CN104912912B (zh)
TW (1) TWI5261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6156B2 (ja) * 2014-08-08 2016-09-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ヒンジ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JP6544734B2 (ja) 2015-01-14 2019-07-1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6838721B2 (ja) * 2016-09-01 2021-03-0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多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多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6181268B1 (ja) * 2016-10-21 2017-08-16 文孝 西岡 容器保持具
TWI652414B (zh) * 2016-11-03 2019-03-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樞軸模組及組裝方法
CN206918043U (zh) 2017-04-19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终端
CN107889420B (zh) * 2017-12-12 2023-06-09 无锡优耐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轨固定件
CN109445526B (zh) * 2018-11-28 2022-04-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驱动机构
CN112888867B (zh) * 2018-12-28 2023-04-18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铰链及电子设备
TWI691826B (zh) 2019-01-08 2020-04-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機構
CN111473041B (zh) * 2019-01-23 2022-01-0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铰链机构
TWI694214B (zh) * 2019-12-09 2020-05-2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二)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0189B2 (ja) * 2005-09-01 2010-03-24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2軸型ヒンジ装置
JP5114136B2 (ja) * 2007-09-05 2013-01-09 株式会社 サンコー チルトヒンジ装置
JP5112121B2 (ja) * 2008-03-13 2013-01-09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2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03291737B (zh) * 2012-02-22 2015-03-04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CN202468692U (zh) * 2012-03-14 2012-10-03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限位功能的短轴距双轴式枢钮器
CN202579633U (zh) * 2012-05-17 2012-12-05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滑轮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JP5704613B2 (ja) * 2012-05-30 2015-04-22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154A (zh) 2015-09-16
CN104912912A (zh) 2015-09-16
JP6355233B2 (ja) 2018-07-11
CN104912912B (zh) 2017-11-17
JP2015175389A (ja) 2015-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147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618868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516196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588374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518479B (zh) 雙軸鉸鏈
US9915086B2 (en) Tr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508410B (zh)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电子机器
CN105782228B (zh)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电子装置
CN107228119B (zh)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JP6890829B2 (ja) 平行2軸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TWI609619B (zh) 雙軸鉸鏈及使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JP2015148296A5 (zh)
JP2019035474A5 (zh)
JP2015155708A5 (zh)
TW201521556A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JP5892566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TWI595165B (zh) 鉸鏈裝置及情報終端機
JP2015064105A5 (zh)
CN109253153B (zh) 终端机器的自动站立开合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终端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