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8374B -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 Google Patents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8374B
TWI588374B TW104105161A TW104105161A TWI588374B TW I588374 B TWI588374 B TW I588374B TW 104105161 A TW104105161 A TW 104105161A TW 104105161 A TW104105161 A TW 104105161A TW I588374 B TWI588374 B TW I5883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locking
cam
housing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5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3336A (zh
Inventor
本杉英樹
Original Assignee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3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3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8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8374B/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合應用在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PDA)等終端機器,使其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對進行開闔的雙軸鉸鏈。
在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PDA)等由具有鍵盤部之第一殼體與具有顯示部之第二殼體所構成的終端機器中,所使用的鉸鏈係包括單軸鉸鏈及雙軸鉸鏈。其中,單軸鉸鏈僅具有一軸,其係可朝上下方向開闔地連結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雙軸鉸鏈則具有二軸,其係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朝上下方向由90度開啟至180度後,使第二殼體朝水平方向相對第一殼體進行轉動。本發明是關於此類雙軸鉸鏈。
在習知技術中,具有這類構成的雙軸鉸鏈可例如參照日本專利公開第2009-063039號公報(下稱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內容。此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雙軸鉸鏈係將組裝於第一元件(第一殼體)的軸桿和組裝於第二元件(第二殼體)的軸桿以一連結臂互相連結,同時在各軸桿設置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並設置一連結桿,但專利文獻1的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並無法開啟至180度以上,且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也無法規律地進行開闔動作。
近年來,筆記型電腦等終端機器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故終端機器所具備的功能也隨之增加。其中,舉例而言,為了使筆記型電腦同時也能作為平板電腦使用,則需提供一種鉸鏈,當構成終端機器的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透過此鉸鏈由0度的閉闔狀態開啟至360度時,此鉸鏈必須在其中一殼體進行開闔操作時,對其中另一殼體的開闔操作進行限制,且必須能夠將開闔操作的順序限制在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的其中一方,以使終端機器能夠以特定的規律進行開闔。
於此,本發明之申請人所屬的企業係於先申請案(日本專利申請第2012-123093號)提出了一種可讓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各朝上下方向開啟180度,合計共可開啟360度的雙軸鉸鏈。此先申請案的發明雖然亦可滿足實用性,但今後更加需要的是一種可細微地調整開闔角度的雙軸鉸鏈。
為因應上述需求,本案申請人所屬的企業還提出了一種雙軸鉸鏈(日本專利申請第2013-247542號)。此雙軸鉸鏈係至少藉由第一連結元件與第二連結元件而將組裝於第一殼體的第一鉸鏈桿與組裝於第上殼體的第二鉸鏈桿以平行狀態可轉動地互相連結,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之間設有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係使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選擇性地進行轉動。藉由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與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設置,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將能夠依特定的順序進行開闔,並且能夠在閉闔狀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的360度之間進行開闔。
在此先申請發明之中,第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係由第一鎖定元件、第一鎖定解鎖元件與第二鎖定解鎖元件所構成。第一鎖定元件係設置在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之間,且第一鎖定元件可單獨地在第二連結元件與滑動導引元件之間朝上下方向進行滑動,同時,第一鎖定元件的上方與下方分別具有第一凸輪凸部與第二凸輪凸部。第一鎖定解鎖元件與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係夾設上述第一鎖定元件,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分別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一鎖定解鎖元件與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且第一鎖定解鎖元件與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係分別具有第一A凸輪凹部、第一B凸輪凹部與第二A凸輪凹部、第二B凸輪凹部。第二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則是由第三鎖定解鎖元件與第四鎖定解鎖元件、移動止動元件、第一止動桿與第二止動桿所構成。第三鎖定解鎖元件與第四鎖定解鎖元件係分別被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而設。移動止動元件係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三鎖定解鎖元件與第四鎖定解鎖元件之間,並依據其轉動角度而卡合於第三鎖定解鎖元件與第四鎖定解鎖元件。第一止動桿與第二止動桿係分別可轉動地組裝於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且卡合於移動止動元件,同時,第一止動桿與第二止動桿分別藉由第二A彈性手段與第二B彈性手段而壓接於 第三鎖定解鎖元件與第四鎖定解鎖元件。
承上所述,此先申請發明的雙軸鉸鏈因構成零件過多且組裝方式複雜,反而會帶來製造成本過高的問題,因此將難以解決筆記型電腦等終端機器的製造商所要求之降低零件製造成本的需求。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雙軸鉸鏈,其係使設有鍵盤部的第一殼體與設有顯示部的第二殼體能夠在360度的角度範圍內相對地進行開闔,不僅能夠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任意的開闔角度下穩定地保持在停止狀態,還能夠大幅減少構成零件的數量,使雙軸鉸鏈的構造簡化而降低其製造成本。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種雙軸鉸鏈係使終端機器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對開闔。其中,雙軸鉸鏈係包含一第一鉸鏈桿及一第二鉸鏈桿,第一鉸鏈桿組裝至第一殼體的一側,第二鉸鏈桿組裝至第二殼體的一側,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藉由多個連結元件而可相互轉動地以平行狀態連結,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之間設有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使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可選擇性地轉動。其中,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係包含一第一滑動板、一第二滑動板、一第一鎖定解鎖元件及一第二鎖定解鎖元件。第一滑動板的其中一側突設有一第一鎖定部,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一鎖定部的上方與下方而夾設第一鎖定部,且第一鎖定部係可往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的半徑方向移動地設置於第一滑動板。第二滑動板係與第一滑動板相對而設,第二滑動板在相對於第一鎖定部的一側突設有一第二鎖定部,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二鎖定部的上方與下方,且第二鎖定部係可往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的半徑方向移動地設置於第二滑動板。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係將一第一鎖定凸輪部與一第三鎖定凸輪部設置為一體而構成,第一鎖定凸輪部具有一第一彎曲凹部,第一彎曲凹部係與第一滑動板其第一鎖定部的第一凸部相對而設,第三鎖定凸輪部具有一第二彎曲凹部,第二彎曲凹部係與第二滑動板其第二鎖定部的第三凸部相對而設。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係位在第一滑動板與第二滑動板之間且位在第一鎖 定部與第二鎖定部的下方,第一鎖定解鎖元件設置於第一鉸鏈桿並且被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依據第一鉸鏈桿的轉動角度而使第一滑動板與第二滑動板可選擇性地上下移動。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係將一第二鎖定凸輪部與一第四鎖定凸輪部設置為一體而構成,第二鎖定凸輪部具有一第一凹部,第一凹部係與第一滑動板其第一鎖定部的第二凸部相對而設,第四鎖定凸輪部具有一第二凹部,第二凹部係與第二滑動板其第二鎖定部的第四凸部相對而設。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係位在第一滑動板與第二滑動板之間且位在第一鎖定部與第二鎖定部的上方,第二鎖定解鎖元件設置於第二鉸鏈桿並且被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依據第二鉸鏈桿的轉動角度而使第一滑動板與第二滑動板可選擇性地上下移動。此雙軸鉸鏈藉由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使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可依序進行轉動,並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閉闔狀態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下的360度之間進行開闔。
進一步地,在另一實施例中,雙軸鉸鏈還包含一止動手段,止動手段係具有一第一止動手段及一第二止動手段。其中,第一止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A軸承孔、一第一止動片及一第一突起部,第一鉸鏈桿係設置在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止動板的下方並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一A軸承孔,第一止動片係設置在第一A軸承孔的外側,第一突起部係設置在第一鉸鏈桿的一側並依據其轉動角度抵接於第一止動片。第二止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B軸承孔、一第二止動片及一第二突起部,第二鉸鏈桿係設置在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止動板的上方並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一B軸承孔,第二止動片係設置在第一B軸承孔的外側,第二突起部係設置在第二鉸鏈桿的一側並依據其轉動角度抵接於第二止動片。
進一步地,在又一實施例中,雙軸鉸鏈還包含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具有一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及一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其中,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包含一第一摩擦部、一第一摩擦墊圈及一第二摩擦部,第一摩擦部係設置在一第三A軸承孔的其中一側的周圍,第三A軸承孔係設置在一第三連結元件的下方,且第一鉸鏈桿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三A軸承孔,第一摩擦墊圈係接續第一摩擦部而設並且被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第二摩擦部係設置在一第四A軸承孔 的其中一側的周圍,第四A軸承孔係設置在一第四連結元件的下方,且第一鉸鏈桿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四A軸承孔。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包含一第三摩擦部、一第二摩擦墊圈及一第四摩擦部,第三摩擦部係設置在一第三B軸承孔的其中一側的周圍,第三B軸承孔係設置在第三連結元件的上方,且第二鉸鏈桿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三B軸承孔,第二摩擦墊圈係接續第三摩擦部而設並且被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第四摩擦部係設置在一第四B軸承孔的其中一側的周圍,第四B軸承孔係設置在第四連結元件的上方,且第二鉸鏈桿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四B軸承孔。
進一步地,在又一實施例中,雙軸鉸鏈還包含一吸引手段,吸引手段係具有一第一吸引手段及一第二吸引手段。其中,第一吸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一第一凸輪從動件及一第一彈性手段,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係設置在一第四A軸承孔的其中另一側的周圍,且第一鉸鏈桿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四連結元件的第四A軸承孔,第一凸輪從動件係組裝於第一鉸鏈桿並且被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第一凸輪從動件具有一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一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係位在相對於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的一側,第一彈性手段係使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壓接於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第二吸引手段係包含一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一第二凸輪從動件及一第二彈性手段,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係設置在第四B軸承孔的其中另一側的周圍,且第二鉸鏈桿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四連結元件的第四B軸承孔,第二凸輪從動件係組裝於第二鉸鏈桿並且被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第二凸輪從動件具有一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係位在相對於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的一側,第二彈性手段係使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壓接於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
進一步地,在又一實施例中,雙軸鉸鏈還包含一鉸鏈殼,鉸鏈殼係套設在雙軸鉸鏈的一本體部分上,本體部分是指雙軸鉸鏈位於止 動板之後的部分,其中止動板係作為第一連結元件而使用,鉸鏈殼內部所設的一組裝部係藉由一組裝桿而可任意裝設並拆卸地組裝於本體部分。
進一步地,在又一實施例中,組裝桿的一端部係組裝於本體部分其摩擦力矩產生手段的連結元件,且組裝桿的另一端部係組裝於鉸鏈殼的組裝部。
接著,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種終端機器係使用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雙軸鉸鏈。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雙軸鉸鏈的構成,相較於習知技術中具有多個鎖定解鎖元件的雙軸鉸鏈,本發明的雙軸鉸鏈僅具有二個鎖定解鎖元件,意即,僅具有第一鎖定解鎖元件及第二鎖定解鎖元件,其中第一鎖定解鎖元件設有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三鎖定凸輪部,第二鎖定解鎖元件設有第二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藉此,可使雙軸鉸鏈的構成更加簡潔,並可降低雙軸鉸鏈的製造成本。另外,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係藉由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而可依特定的順序進行轉動,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0度至360度的角度範圍內依序且有規律地進行開闔。
其次,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構成,雙軸鉸鏈的構成零件數量較習知少,因而具有較簡潔的構造。其中,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係藉由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而依特定的順序進行轉動,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0度至360度的角度範圍內依序且有規律地進行選擇性開闔,同時,藉由止動手段的運作來限制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的轉動角度,還能夠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一特定的開闔角度下穩定地保持停止。
又,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構成,雙軸鉸鏈的構成零件數量較習知少,因而具有較簡潔的構造。其中,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係藉由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而依特定的順序進行轉動,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0度至360度的角度範圍內依序且有規律地進行開闔,同時,藉由摩擦力矩產生手段產生轉動力矩,還能夠使開闔操作時的操作感更加明確,並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可進一步地在任意的開闔角度下保持在停止狀態。
又,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構成,雙軸鉸鏈的構成零件數量較習知少,因而具有較簡潔的構造。其中,第一鉸鏈桿及第二鉸鏈桿係藉由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的運作而依特定的順序進行轉動,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在0度至360度的角度範圍內依序且有規律地進行開闔,同時,藉由吸引手段的運作驅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特定的開闔角度下自動往開闔方向轉動,還能夠將停止時的操作手感(click feeling)傳達給操作者。進一步地,即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未設置用於使兩者保持在閉闔狀態的栓鎖手段,吸引手段仍可防止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使用者手持搬運時從上述閉闔狀態自然而然地開啟。
又,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構成,鉸鏈殼的設置可使雙軸鉸鏈的本體部分不會裸露至外部,因而能夠使雙軸鉸鏈擁有較為簡潔俐落的外觀。
又,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構成,鉸鏈殼的設置可使雙軸鉸鏈的本體部分不會裸露至外部,因而能夠使雙軸鉸鏈擁有較為簡潔俐落的外觀。同時,藉由鉸鏈殼的內部構成與設置方式,彈性手段的彈力只會作用於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及吸引手段,而不會作用於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因此能夠使開闔操作的進行更加平順。
再者,本發明還能夠提供一種可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依序而有規律地進行開闔,且合計最大可開闔360度的終端機器。
1‧‧‧筆記型電腦
10‧‧‧第一鉸鏈桿
10a、12a‧‧‧組裝板部
10b、11a、11b、12b、13a、13b、27c、6a‧‧‧組裝孔
10c、12c‧‧‧凸緣部
10d、12d‧‧‧圓形軸部
10e、12e‧‧‧第一變形軸部
10f、12f‧‧‧第二變形軸部
10g、12g‧‧‧外螺紋部
10h‧‧‧第一突起部
10i、12i‧‧‧組裝銷
11‧‧‧第一組裝板
12‧‧‧第二鉸鏈桿
12h‧‧‧第二突起部
13‧‧‧第二組裝板
14‧‧‧止動板/第一連結元件
14a‧‧‧第一A軸承孔
14b‧‧‧第一B軸承孔
14c‧‧‧第一止動片
14d‧‧‧第二止動片
15‧‧‧第二連結元件
15a‧‧‧第二A軸承孔
15b‧‧‧第二B軸承孔
16‧‧‧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
17‧‧‧第一滑動板
17a‧‧‧第一凸部
17b‧‧‧第二凸部
17c‧‧‧第一鎖定部
17d‧‧‧第一導引孔
17e‧‧‧第二導引孔
19‧‧‧第一鎖定凸輪部
19a‧‧‧第一彎曲凹部
2‧‧‧第一殼體
2a‧‧‧鍵盤部
2b、3b‧‧‧容納凹部
20‧‧‧第二鎖定凸輪部
20a‧‧‧第一凹部
21‧‧‧第一鎖定解鎖元件
21a‧‧‧第一變形貫通孔
21b‧‧‧第一間隔環部
21c‧‧‧第二間隔環部
22‧‧‧第二滑動板
22a‧‧‧第三凸部
22b‧‧‧第四凸部
22c‧‧‧第二鎖定部
22d‧‧‧第三導引孔
22e‧‧‧第四導引孔
23‧‧‧第二鎖定解鎖元件
23a‧‧‧第二變形貫通孔
23b‧‧‧第三間隔環部
23c‧‧‧第四間隔環部
24‧‧‧第三鎖定凸輪部
24a‧‧‧第二彎曲凹部
25‧‧‧第四鎖定凸輪部
25a‧‧‧第二凹部
26‧‧‧摩擦力矩產生手段
26a‧‧‧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
26b‧‧‧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
27‧‧‧第三連結元件
27a‧‧‧第三A軸承孔
27b‧‧‧第三B軸承孔
27d‧‧‧第一摩擦部
27e‧‧‧第二摩擦部
28‧‧‧第一摩擦墊圈
28a‧‧‧第三變形貫通孔
29‧‧‧第二摩擦墊圈
29a‧‧‧第四變形貫通孔
3‧‧‧第二殼體
3a‧‧‧顯示部
30‧‧‧第四連結元件
30a‧‧‧第四A軸承孔
30b‧‧‧第四B軸承孔
30c‧‧‧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
30d‧‧‧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
30e‧‧‧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
30f‧‧‧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
30g、35a、36a‧‧‧貫通孔
30h‧‧‧第三摩擦部
30i‧‧‧第四摩擦部
31‧‧‧吸引手段
31a‧‧‧第一吸引手段
31b‧‧‧第二吸引手段
32‧‧‧第一凸輪從動件
32a‧‧‧第五變形貫通孔
32b‧‧‧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
32c‧‧‧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
33‧‧‧第二凸輪從動件
33a‧‧‧第六變形貫通孔
33b‧‧‧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
33c‧‧‧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
34‧‧‧彈性手段
34a‧‧‧第一彈性手段
34b‧‧‧第二彈性手段
35‧‧‧第一碟型彈簧
36‧‧‧第二碟型彈簧
37‧‧‧第一推壓用墊圈
37a、38a‧‧‧變形貫通孔
38‧‧‧第二推壓用墊圈
39‧‧‧第一鎖固螺帽
4、5‧‧‧雙軸鉸鏈
4a‧‧‧本體部分
40‧‧‧第二鎖固螺帽
6、8‧‧‧鉸鏈殼
6b‧‧‧組裝部
6c‧‧‧第一貫通孔
6d‧‧‧第二貫通孔
7‧‧‧組裝桿
7a‧‧‧組裝桿的一端部
7b‧‧‧組裝桿的另一端部
7c‧‧‧組裝桿的大徑部
9‧‧‧止動手段
9a‧‧‧第一止動手段
9b‧‧‧第二止動手段
圖1為作為終端機器之其中一例的筆記型電腦的示意圖,其係組裝有本發明的雙軸鉸鏈,其中(a)為從前方觀看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處於開啟狀態時的斜視圖,(b)為從後方觀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處於閉闔狀態時的斜視圖。
圖2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鉸鏈殼從本體部分拆下而觀看時的斜視圖。
圖3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分解斜視圖。
圖4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鉸鏈桿的示意圖,其中(a)為正面圖, (b)為平面圖,(c)為(a)的左側視圖。
圖5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二鉸鏈桿的示意圖,其中(a)為正面圖,(b)為平面圖,(c)為(a)的左側視圖。
圖6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止動手段中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止動板的斜視圖。
圖7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滑動板與第二滑動板的示意圖,其中(a)為其各自的側視圖,(b)為其各自的斜視圖。
圖8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鎖定解鎖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正面圖,(b)為左側視圖,(c)為右側視圖,(d)為從上方觀看的斜視圖,(e)為從下方觀看的斜視圖。
圖9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二鎖定解鎖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正面圖,(b)為左側視圖,(c)為右側視圖,(d)為從上方觀看的斜視圖,(e)為從下方觀看的斜視圖。
圖10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摩擦墊圈與第二摩擦墊圈的示意圖,其中(a)為第一摩擦墊圈的右側視圖,(b)為第二摩擦墊圈的左側視圖。
圖11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三連結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左側視圖,(b)為右側視圖。
圖12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四連結元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右側視圖,(b)為左側視圖。
圖13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第一凸輪從動件與第二凸輪從動件的示意圖,其中(a)為右側視圖,(b)為正面圖。
圖14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鉸鏈殼的示意圖,其中(a)為右側視圖,(b)為(a)沿A-A線段的剖面圖。
圖15為圖2及圖3所示之鉸鏈殼其組裝桿的示意圖,其中(a)為正面 圖,(b)為(a)沿B-B線段的剖面圖。
圖16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其止動手段的運作說明圖,其中(a)係表示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於閉闔時的狀態,(b)係表示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分別開啟180度的狀態。
圖17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開始前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處於角度為0度之閉闔狀態時的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一殼體相對於第二殼體從閉闔狀態的0度開啟至90度之運作途中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一殼體相對於第二殼體的開啟角度為90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圖20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由90度開啟至180度之運作途中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圖21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的開啟角度為180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 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由180度開啟至270度之運作途中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圖23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的開啟角度為270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圖24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一殼體相對於第二殼體由270度開啟至360度之運作途中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圖25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於運作途中的狀態,意即,第一殼體相對於第二殼體的開啟角度為360度時的狀態說明圖,其中(a)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一鎖定凸輪部及第二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b)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其第三鎖定凸輪部及第四鎖定凸輪部的狀態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對本發明的雙軸鉸鏈使用於終端機器其中一例之筆記型電腦的實施例加以說明。需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的雙軸鉸鏈並沒有限制只能使用在筆記型電腦上,其亦可使用在行動電腦或 個人數位助理(PDA)等其它的終端機器上,只要此終端機器具有相互連結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且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能夠朝上下方向相對開闔180度以上的角度範圍即可。
實施例1:圖1的(a)與(b)為使用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筆記型電腦1的示意圖,筆記型電腦1為終端機器的其中一例。筆記型電腦1包括設有鍵盤部2a的第一殼體2以及設有顯示部3a的第二殼體3,本發明之成對的雙軸鉸鏈4與5係可開闔地連結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其各自後方的左右兩端。
由於雙軸鉸鏈4與5的構成相同,故以下僅對其中一方之雙軸鉸鏈4的構成加以說明,對其中另一方的雙軸鉸鏈5則省略說明。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只要不會對運作造成影響,雙軸鉸鏈5亦可採用其它不同的構成。
圖2至圖1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軸鉸鏈4的示意圖。其中,特別如圖2至圖5所示,符號標示為10與12的元件分別是第一鉸鏈桿與第二鉸鏈桿。於此,先從第一鉸鏈桿10的構成開始說明。特別如圖3及圖4所示,第一鉸鏈桿10係由組裝板部10a、凸緣部10c、圓形軸部10d、第一變形軸部10e、第二變形軸部10f、外螺紋部10g及第一突起部10h所構成。組裝板部10a之其中一端的剖面係呈扁平狀,且組裝板部10a的表面係設置有組裝孔10b與10b,凸緣部10c係接續組裝板部10a而設,圓形軸部10d係接續凸緣部10c而設,第一變形軸部10e係接續圓形軸部10d而設,此第一變形軸部10e的直徑略小於圓形軸部10d且剖面係呈略橢圓狀,第二變形軸部10f係接續第一變形軸部10e而設,此第二變形軸部10f的直徑略小於第一變形軸部10e,且第二變形軸部10f的剖面與第一變形軸部10e同樣是呈略橢圓狀,外螺紋部10g係接續第二變形軸部10f而設,第一突起部10h係設置在圓形軸部10d的外周緣。
組裝板部10a組裝有第一組裝板11,第一組裝板11係透過將帶有凸緣部之組裝銷10i與10i分別穿過第一鉸鏈桿10的組裝孔10b與10b及第一組裝板11的組裝孔11a與11a,並將各組裝銷10i與10i的其中一端密合,而組裝至組裝板部10a。此外,第一組裝板11係透過將圖未顯示的組裝螺絲穿過此第一組裝板11所設置的組裝孔11b、11b…,而被組裝 在第一殼體2的上表面。其中,組裝銷10i與10i亦可用組裝螺絲來代替。
接著,符號標示為12的元件係為第二鉸鏈桿,第二鉸鏈桿12係相對於第一鉸鏈桿10朝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特別如圖3及圖5所示,第二鉸鏈桿12係由組裝板部12a、凸緣部12c、圓形軸部12d、第一變形軸部12e、第二變形軸部12f、外螺紋部12g及第二突起部12h所構成。組裝板部12a之其中一端的剖面係呈扁平狀,且組裝板部12a的表面係設置有組裝孔12b與12b,凸緣部12c係接續組裝板部12a而設,圓形軸部12d係接續凸緣部12c而設,第一變形軸部12e係接續圓形軸部12d而設,此第一變形軸部12e的直徑略小於圓形軸部12d且剖面係呈略橢圓狀,第二變形軸部12f係接續第一變形軸部12e而設,此第二變形軸部12f的直徑略小於第一變形軸部12e,且第二變形軸部12f的剖面與第一變形軸部12e同樣是呈略橢圓狀,外螺紋部12g係接續第二變形軸部12f而設,第二突起部12h係設置在圓形軸部12d的外周緣。
組裝板部12a組裝有第二組裝板13,第二組裝板13係透過將帶有凸緣部之組裝銷12i與12i分別穿過第二鉸鏈桿12的組裝孔12b與12b及第二組裝板13的組裝孔13a與13a,並將各組裝銷12i與12i的其中一端密合,而組裝至組裝板部12a。此外,第二組裝板13係透過將圖未顯示的組裝螺絲穿過此第二組裝板13所設置的組裝孔13b、13b…,而被組裝在第二殼體3的下表面。其中,組裝銷12i與12i亦可用組裝螺絲來代替。
接下來,對止動手段9的構成加以說明,其係用於限制第一鉸鏈桿10和第二鉸鏈桿12的轉動角度。如圖3至圖6及圖16所示,止動手段9係包含第一止動手段9a及第二止動手段9b。其中,第一止動手段9a係由第一A軸承孔14a、第一止動片14c及第一突起部10h所構成,第一A軸承孔14a設置於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止動板14,且第一A軸承孔14a係可轉動地軸樞支撐第一鉸鏈桿10的圓形軸部10d,第一止動片14c呈圓弧狀且設置在第一A軸承孔14a的外側,第一突起部10h設置在第一鉸鏈桿10之圓形軸部10d的外周緣,藉此,第一止動手段9a可將第一鉸鏈桿10的轉動角度限制在180度以內。其次,第二止動手段9b係由第一B軸承孔14b、第二止動片14d及第二突起部12h所構成,第一B軸承孔14b設置於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止動板14,且第一B軸承孔14b係可轉動地軸 樞支撐第二鉸鏈桿12的圓形軸部12d,第二止動片14d呈圓弧狀且設置在第一B軸承孔14b的外側,第二突起部12h設置在第二鉸鏈桿12之圓形軸部12d的外周緣,藉此,第二止動手段9b可將第二鉸鏈桿12的轉動角度限制在180度以內。
接著,特別如圖3所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係與止動手段9鄰接設置。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係由第二連結元件15、第一滑動板17、第二滑動板22、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及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所構成。其中,第二連結元件15係接續第一連結元件(止動板)14而設,且第二連結元件15具有第二A軸承孔15a與第二B軸承孔15b,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的各第一變形軸部10e與12e分別可轉動地插入貫通於第二A軸承孔15a與第二B軸承孔15b。第一滑動板17其中一側面的中央部分具有一第一鎖定部17c,第一鎖定部17c的上下方係分別設置有第一凸部17a與第二凸部17b,第一滑動板17的上下方還分別設有呈橢圓形狀的第一導引孔17d與第二導引孔17e,第一導引孔17d與第二導引孔17e夾設第一鎖定部17c,且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的各第一變形軸部10e與12e分別插入貫通於第一導引孔17d與第二導引孔17e。第二滑動板22在相對於第一滑動板17其第一鎖定部17c之一側的中央部係具有一第二鎖定部22c,第二鎖定部22c的上下方係分別設置有第三凸部22a與第四凸部22b,且第三凸部22a與第四凸部22b是設置在與第一滑動板17的第一鎖定部17c相對的一側,同時,第二滑動板22的上下方還分別設有呈橢圓形狀的第三導引孔22d與第四導引孔22e,第三導引孔22d與第四導引孔22e夾設第二鎖定部22c,且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的各第一變形軸部10e與12e分別插入貫通於第三導引孔22d與第四導引孔22e。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位在第一鎖定部17c與第二鎖定部22c的下方且夾設在第一滑動板17與第二滑動板22之間,第一鉸鏈桿10的第一變形軸部10e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第一變形貫通孔21a,同時,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的兩側係分別具有第一間隔環部21b與第二間隔環部21c,第一間隔環部21b插入貫通於第一滑動板17的第一導引孔17d,第二間隔環部21c插入貫通於第二滑動板22的第三導引孔22d。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位在第一鎖定部17c與第二鎖定部22c的上方且夾設在第一滑動板 17與第二滑動板22之間,第二鉸鏈桿12的第一變形軸部12e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第二變形貫通孔23a,同時,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的兩側係分別具有第三間隔環部23b與第四間隔環部23c,第三間隔環部23b插入貫通於第一滑動板17的第二導引孔17e,第四間隔環部23c插入貫通於第二滑動板22的第四導引孔22e。其中,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其沿半徑方向的中央部往其中一側的外周緣上係設有第一鎖定凸輪部19,且第一鎖定凸輪部19設有幅度較大的第一彎曲凹部19a,同時,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其沿半徑方向的中央部往另外一側的外周緣上係設有第三鎖定凸輪部24,第三鎖定凸輪部24設有幅度較大的第二彎曲凹部24a,且第二彎曲凹部24a於圓周方向上形成的位置係不同於第一彎曲凹部19a。另外,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沿半徑方向的中央部往其中一側的外周緣上係設置有第二鎖定凸輪部20,且第二鎖定凸輪部20設有幅度較小的第一凹部20a,同時,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沿半徑方向的中央部往另外一側的外周緣上係設置有第四鎖定凸輪部25,第四鎖定凸輪部25設有第二凹部25a,且第二凹部25a於圓周方向上形成的位置係不同於第一凹部20a。
其中,第一彎曲凹部19a的幅度約為90度,第二彎曲凹部24a的幅度約為180度,且兩者的設置位置各不相同。第一凹部20a和第二凹部25a的幅度大小分別與第一滑動板17所設的第二凸部17b和第二滑動板22所設的第四凸部22b相同。第一彎曲凹部19a、第二彎曲凹部24a與第一凹部20a、第二凹部25a的位置關係已繪製在圖17的(a)和(b)之中,當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閉闔而處在角度為0度的狀態時,第一鎖定凸輪部19的第一彎曲凹部19a係位於斜左下方,且第一鎖定凸輪部19的外周緣抵接於第一凸部17a,第二鎖定凸輪部20的第一凹部20a則位於正下方,且第一凹部20a卡合於第一滑動板17的第二凸部17b。又,如圖17的(b)所示,第三鎖定凸輪部24的第二彎曲凹部24a係位於斜左上方,第二彎曲凹部24a的起始端卡合於第二滑動板22的第三凸部22a,且第四鎖定凸輪部25的第二凹部25a係位在上方。上述的內容已清楚說明第一鎖定凸輪部19、第二鎖定凸輪部20、第三鎖定凸輪部24及第四鎖定凸輪部25彼此之間的位置關係。
又,如上所述,第一間隔環部21b、第二間隔環部21c與第三間隔環部23b、第四間隔環部23c朝軸方向的幅度大小係略大於第一滑動板17與第二滑動板22的厚度,藉此將能夠降低第一滑動板17與第二滑動板22往上下方向滑動的摩擦抵抗力,而不會受到彈性手段34之彈性壓迫力的影響。
又,特別如圖3所示,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係與上述的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鄰接設置。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係包含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a及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b,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a設置在第一鉸鏈桿10的一側,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b則是設置在第二鉸鏈桿12的一側。其中,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a係由第一摩擦部27d、第一摩擦墊圈28、第三摩擦部30h及第一彈性手段34a所構成。第一摩擦部27d位在第三A軸承孔27a的周圍,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f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並軸樞支撐於第三A軸承孔27a而設置在第三連結元件27。第一摩擦墊圈28係與第三A軸承孔27a對應設置且兩面皆施有網格加工,第一摩擦墊圈28的中心部軸方向設有第三變形貫通孔28a,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f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三變形貫通孔28a。第三摩擦部30h係設置於第四連結元件30,第四連結元件30係接續第一摩擦墊圈28而設,且第四連結元件30的下方設有一第四A軸承孔30a,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f係插入貫通於第四A軸承孔30a。第一彈性手段34a係由多個第一碟型彈簧35所構成,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f係插入貫通於各第一碟型彈簧35的貫通孔35a,且各第一碟型彈簧35是使用第一鎖固螺帽39並透過第一推壓用墊圈37而彼此壓接,其中第一鎖固螺帽39係組裝在第一鉸鏈桿10的外螺紋部10g。
其次,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b係由第二摩擦部27e、第二摩擦墊圈29、第四摩擦部30i及第二彈性手段34b所構成。第二摩擦部27e位在第三B軸承孔27b的周圍,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f係可轉動地插入貫通並軸樞支撐於第三B軸承孔27b而設置在第三連結元件27。第二摩擦墊圈29係與第三B軸承孔27b對應設置且兩面皆施有網格加工,第二摩擦墊圈29的中心部軸方向設有第四變形貫通孔29a,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f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四變形貫通孔29a。第四 摩擦部30i係設置於第四連結元件30,第四連結元件30係接續第二摩擦墊圈29而設,且第四連結元件30的上方設有一第四B軸承孔30b,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f係插入貫通於第四B軸承孔30b。第二彈性手段34b係由多個第二碟型彈簧36所構成,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f係插入貫通於各第二碟型彈簧36的貫通孔36a,且各第二碟型彈簧36是使用第二鎖固螺帽40並透過第二推壓用墊圈38而彼此壓接,其中第二鎖固螺帽40係組裝在第二鉸鏈桿12的外螺紋部12g。
又,特別如圖3所示,吸引手段31係與上述的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鄰接設置。此吸引手段31係包含第一吸引手段31a與第二吸引手段31b,第一吸引手段31a設置在位於下方的第一鉸鏈桿10的一側,第二吸引手段31b則是設置在位於上方的第二鉸鏈桿12的一側。首先,第一吸引手段31a係由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30c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30d、第一凸輪從動件32、第一彈性手段34a、第一推壓用墊圈37及第一鎖固螺帽39所構成。其中,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30c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30d大小不一且分別設置在第四連結元件30的第四A軸承孔30a其周圍的外側與內側。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f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一凸輪從動件32的第五變形貫通孔32a,同時,第一凸輪從動件32其側面的外側與內側係分別設有大小不一的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32b與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32c,且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32b、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32c係與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30c、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30d相對設置。第一彈性手段34a係接續第一凸輪從動件32而設並由多個第一碟型彈簧35所構成,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f係插入貫通於各第一碟型彈簧35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貫通孔35a。第一推壓用墊圈37係接續第一彈性手段34a而設,第一鉸鏈桿10的第二變形軸部10f係插入貫通於第一推壓用墊圈37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變形貫通孔37a。第一鎖固螺帽39係螺合於外螺紋部10g,而外螺紋部10g係設置在第一鉸鏈桿10之第二變形軸部10f的開放端上。
其次,第二吸引手段31b係由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30e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30f、第二凸輪從動件33、第二彈性手段34b、第二推壓用墊圈38及第二鎖固螺帽40所構成。其中,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30e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30f大小不一且分別設置在第四連結元件30的第四 B軸承孔30b其周圍的外側與內側。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f係插入貫通並卡合於第二凸輪從動件33的第六變形貫通孔33a,同時,第二凸輪從動件33其側面的外側與內側係分別設有大小不一的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33b與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33c,且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33b、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33c係與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30e、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30f相對設置。第二彈性手段34b係接續第二凸輪從動件33而設並由多個第二碟型彈簧36所構成,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f係插入貫通於各第二碟型彈簧36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貫通孔36a。第二推壓用墊圈38係接續第二彈性手段34b而設,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變形軸部12f係插入貫通於第二推壓用墊圈38其中心部軸方向所設的變形貫通孔38a。第二鎖固螺帽40係螺合於外螺紋部12g,而外螺紋部12g係設置在第二鉸鏈桿12之第二變形軸部12f的開放端上。
另外,鉸鏈殼6的內部係容納有雙軸鉸鏈4的本體部分4a,本體部分4a是指雙軸鉸鏈4位在止動板14之後的部分,其中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止動板14係組裝於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又,圖15所示的元件是用於將鉸鏈殼6組裝至雙軸鉸鏈4的組裝桿7。組裝桿7具有一端部7a及另一端部7b,且組裝桿7的中央係設置有大徑部7c。
進一步地,特別如圖2、圖3及圖14所示,鉸鏈殼6為筒狀且其剖面係呈現長孔狀,鉸鏈殼6的內部係設置有橫跨中央部的組裝部6b,且組裝部6b設有一組裝孔6a。此組裝部6b的上方與下方係設置有第一貫通孔6c及第二貫通孔6d,其中第一貫通孔6c係被雙軸鉸鏈4其位於第一鉸鏈桿10的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a與第一吸引手段31a插入貫通,第二貫通孔6d則是被位於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b與第二吸引手段31b插入貫通,以組裝部6b為分界,鉸鏈殼6的其中一部分係用於容納止動手段9及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另一部分則是用於容納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及吸引手段31。
又,在本實施例中,組裝桿7的一端部7a係插入貫通於第三連結元件27的組裝孔27c,組裝桿7的大徑部7c係插入貫通於第四連結元件30所設的貫通孔30g,且進一步地,組裝桿7的另一端部7b係在插入鉸鏈殼6其組裝部6b所設的組裝孔6a之後,對外露的部分進行密合而組 裝。然而,本發明於此並不限制組裝桿7的組裝方式,其亦可藉由螺合方式進行組裝。
另外,特別如圖2所示,鉸鏈殼6係容納於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所設的容納凹部2b與3b。又,另一雙軸鉸鏈5的鉸鏈殼8亦與鉸鏈殼6具有相同的構成。
接下來,對上述雙軸鉸鏈4的運作方式加以說明。首先,本發明的雙軸鉸鏈4係用於使構成筆記型電腦1的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相對進行開闔,其中,筆記型電腦係為終端機器的其中一例。此雙軸鉸鏈4的特徵在於,其係具有第一鉸鏈桿10以及第二鉸鏈桿12,第一鉸鏈桿10係透過第一組裝板11組裝至第一殼體2的一側,且第二鉸鏈桿12係透過第二組裝板13組裝至第二殼體3的一側,第一鉸鏈桿10以及第二鉸鏈桿12係藉由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止動板14、第二連結元件15、第三連結元件27及第四連結元件30而可相互轉動地以平行狀態連結。此外,本發明於此並不限制連結元件的數量。當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相對進行開闔時,如圖17~25所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將使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依特定的順序進行轉動,進而使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合計可分別轉動180度,並可在0度至360度的角度範圍下相對進行開闔。然而,需注意的是,開闔順序並非為以下實施例所限。
首先,以選擇性轉動手段16及止動手段9的運作方式為基礎,對筆記型電腦1的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從開闔角度為0度的閉闔狀態開啟的情況加以說明。當圖17的(a)和(b)所示之第一殼體2及第二殼體3處於閉闔狀態時,如圖17的(a)所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中組裝於第一鉸鏈桿10之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的第一鎖定凸輪部19,其外周緣係抵接於第一滑動板17其第一鎖定部17c的第一凸部17a,而第一滑動板17的第一鎖定部17c所設的第二凸部17b係落入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中組裝於第二鉸鏈桿12之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第二鎖定凸輪部20的第一凹部20a。另一方面,如圖17的(b)所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中第二滑動板22的第二鎖定部22c所設的第三凸部22a,將會落入第三鎖定凸輪部24其第二彎曲凹部24a的其中一端,藉此,即便第二滑動板22其第二鎖定部22c的第四凸部22b抵接於第四鎖定凸輪部25的外周緣,如 圖17的(a)所示,由於第一滑動板17的第二凸部17b係落入於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第二鎖定凸輪部20的第一凹部20a,故第二鉸鏈桿12往逆時針方向的轉動仍會受到限制。因此,只有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的轉動被容許進行,第一殼體2將能夠相對於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而開啟,又,直到開啟至90度為止,也可以在途中進行逆時針方向的轉動,使第一殼體2回到原先的位置而形成閉闔狀態。於此,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轉動而開啟的狀態,已繪示在圖18的(a)和(b)之中。
接著,當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朝順時針方向轉動而開啟至90度時,如圖19的(a)所示,由於第一滑動板17可朝上下任一方向進行滑動,故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的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與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並不會限制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的轉動,然而,如圖19的(b)所示,由於第二滑動板22其第二鎖定部22c所設的第三凸部22a係落入第三鎖定凸輪部24的第二彎曲凹部24a,且第四凸部22b係抵接於第四鎖定凸輪部25的外周緣,因此,此時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的轉動將會受到限制,只有第二鉸鏈桿12能夠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使第二殼體3開啟,故第二殼體3將能夠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而開啟。於此,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逆時針方向從90度轉動而開啟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0的(a)和(b)之中。
接著,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逆時針方向轉動90度而合計開啟至18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1的(a)和(b)之中。如圖所示,在此180度的開啟狀態下,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係形成一種彼此之間沒有高低落差的平坦展開狀態。此時,如圖21的(a)所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其第一滑動板17所設之第一鎖定部17c的第一凸部17a係落入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其第一鎖定凸輪部19的第一彎曲凹部19a之內,且第二凸部17b係抵接於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第二鎖定凸輪部20的外周緣。另一方面,如圖21的(b)所示,第二滑動板22其第二鎖定部22c所設的第三凸部22a係落入而卡合於第三鎖定凸輪部24其第二彎曲凹部24a的末端,且第四凸部22b係抵接於第四鎖定凸輪部25的外周緣。藉此,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的轉動雖然皆會受到限制, 但此時第二鉸鏈桿12往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的轉動皆是被容許的,因此,第二殼體3將能夠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持續開啟。又,第二殼體3同時也可以朝閉闔方向進行順時針方向的轉動。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從180度持續轉動而開啟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2的(a)和(b)之中。
接著,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朝逆時針方向轉動而開啟至27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3的(a)和(b)之中。在此開啟狀態下,如圖23的(a)所示,第一滑動板17其第一鎖定部17c的第一凸部17a係落入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中組裝於第一鉸鏈桿10之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其第一鎖定凸輪部19的第一彎曲凹部19a,組裝於第二鉸鏈桿12之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第二鎖定凸輪部20的外周緣則抵接於第二凸部17b,因此,第一鉸鏈桿10可往順時針方向轉動,第二鉸鏈桿12則可往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轉動。另一方面,如圖23的(b)所示,第二滑動板22的第三凸部22a係落入於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中組裝於第一鉸鏈桿10之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其第三鎖定凸輪部24所設的第二彎曲凹部24a,組裝於第二鉸鏈桿12之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第四鎖定凸輪部25的第二凹部25a與第二滑動板22的第四凸部22b之間則有一間隙。因此,在此270度的開啟狀態下,第一鉸鏈桿10能夠往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又,第二鉸鏈桿12雖可往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其中任一方向進行轉動,但如圖16的(a)所示,止動手段9中第二止動手段9b之組裝於第二鉸鏈桿12的第二突起部12h係抵接於止動板(第一連結元件)14的第二止動片14d,故第二鉸鏈桿12往逆時針方向之進一步的轉動將會受到限制,此時第二殼體3往閉闔方向的順時針轉動雖然可以進行,但第二殼體3往開啟方向的逆時針轉動將會受到限制。因此,若欲使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進一步開啟,由於只有第一鉸鏈桿10能夠往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故第一鉸鏈桿10此時係往順時針方向轉動,使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往開啟方向進行進一步的開啟操作。於此,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從270度持續進行開啟操作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4的(a)和(b)之中。
接著,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轉動而開啟至36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5的(a)和(b)之中。又,在將要達 到此狀態前,吸引手段31中第一吸引手段31a的第一凸輪從動件32所設的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32b與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32c將會落入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30c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30d,因此,第一殼體2可相對於第二殼體3自動地開啟至360度。又,此第一吸引手段31a亦可設計成在第一殼體2從90度閉闔至0度時產生運作的構造。或者,也可以設計成在上述兩情況下皆會產生運作的構造。其次,藉由吸引手段31的運作,當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處在閉闔狀態時,不需在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之間設置栓鎖手段,即可讓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保持在閉闔狀態,而不會自然而然地開啟。又,就防止自然開啟的層面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在0度至90度之間以及270度至360度之間進行開闔操作時,由於只有第一鉸鏈桿10會進行轉動,故吸引手段31可以只設置在第一鉸鏈桿10的一側。
進一步地,在上述狀態下,意即,在第一殼體2相對於第二殼體3開啟至360度的狀態下,如圖25的(a)和(b)所示,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將會彼此重疊在與閉闔狀態相反的方向上。在此狀態下,如圖16的(b)所示,止動手段9中第一止動手段9a其第一連結元件(止動板)14的第一止動片14c係抵接於第一突起部10h,故第一鉸鏈桿10往順時針方向之進一步的轉動將會受到限制。
又,在上述狀態下,如圖25的(a)所示,第一滑動板17其第一鎖定部17c的第一凸部17a係落入而卡合於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中組裝於第一鉸鏈桿10之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其第一鎖定凸輪部19的第一彎曲凹部19a,且組裝於第二鉸鏈桿12之第二鎖定解鎖元件23其第二鎖定凸輪部20的外周緣係抵接於第二凸部17b。此外,如圖25的(b)所示,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中組裝於第一鉸鏈桿10之第一鎖定解鎖元件21其第三鎖定凸輪部24的外周緣係抵接有第二滑動板22的第三凸部22a,且第四凸部22b係落入第二鉸鏈桿12所設之第四鎖定凸輪部25的第二凹部25a,藉此,第一鉸鏈桿10將能夠往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且第一殼體2將只能往閉闔方向進行逆時針轉動。
承上所述,當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從彼此重疊為0度的閉闔狀態進行開啟操作時,首先,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朝順時針 方向開啟至90度,接著第二殼體3相對第一殼體2朝逆時針方向開啟至270度為止,達到270度以後,再由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朝順時針方向開啟。藉此,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係合計開啟360度。
其次,在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開啟至彼此重疊為360度的狀態下,使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往逆時針方向轉動閉闔90度後,如圖23的(a)所示,藉由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的運作,第一鉸鏈桿10往逆時針方向的轉動將會受到限制,而藉由止動手段9與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的運作,第二鉸鏈桿12將能夠往順時針方向轉動,故第二殼體3可相對第一殼體2往順時針方向轉動而閉闔。
第二殼體3往順時針方向轉動90度至合計為18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21的(a)和(b)之中。在此狀態下,如圖21的(a)所示,第一鉸鏈桿10往逆時針方向的轉動雖然會受到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的限制,然而,如圖21的(a)和(b)所示,第二鉸鏈桿12將能夠往順時針方向轉動,故第二殼體3可相對第一殼體2進一步地往順時針方向轉動而閉闔。
第二殼體3相對第一殼體2進一步閉闔90度的狀態已繪示在圖19的(a)和(b)之中。如圖19所示,第二鉸鏈桿12乍看之下雖然可以持續往順時針方向轉動,但藉由止動手段9的運作,第二鉸鏈桿12往順時針方向的轉動閉闔操作實際上已經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藉由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的運作,第一鉸鏈桿10將能夠往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故第一殼體2可相對第二殼體3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閉闔,閉闔操作完成後,如圖17的(a)和(b)所示,第一殼體2係重疊於第二殼體3,且第一殼體2係與第二殼體3皆已回到操作開始前的位置。
根據以上詳細說明所述,可看出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是藉由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與止動手段9的運作,而以一特定的順序來進行開闔操作。
在上述之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的相對開闔操作中,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的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a與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b係分別在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交替轉動時產生運作,使第一摩擦墊圈28、第二摩擦墊圈29與第三連結元件27的第一摩擦部27d、第 二摩擦部27e之間以及第一摩擦墊圈28、第二摩擦墊圈29與第四連結元件30的第三摩擦部30h、第四摩擦部30i之間產生摩擦力矩,並使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在進行開闔操作時能夠穩定地停止在任意的角度。
又,承上述內容及圖16的(a)和(b)所示,在止動手段9的第一止動手段9a中,當第一鉸鏈桿10合計轉動180度時,第一突起部10h係抵接於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止動板14所設的第一止動片14c,藉此限制第一鉸鏈桿10之進一步的轉動。又,在第二止動手段9b中,當第二鉸鏈桿12合計轉動180度時,第二突起部12h係抵接於第一連結元件(止動板)14所設的第二止動片14d,藉此而限制第二鉸鏈桿12之進一步的轉動。
進一步地,吸引手段31的第二吸引手段31b係在第二殼體3相對第一殼體2從90度開啟至270度時產生運作,在將要達到270度的開闔角度前,第二凸輪從動件33的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33b與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33c係落入第四連結元件30的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30e與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30f,藉此發揮吸引的功能,驅使第二殼體3相對第一殼體2自動往開啟方向轉動。此外,此第二吸引手段31b的吸引功能,在第二殼體3相對第一殼體2從270度閉闔至90度的時候也會產生作用。
又,吸引手段31的第一吸引手段31a係在第一殼體2從270度開啟至360度時產生運作,在將要達到360度前,第一凸輪從動件32的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32b與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32c係落入第四連結元件30的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30c與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30d,藉此發揮吸引的功能,驅使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自動往開啟方向轉動。此外,此第一吸引手段31a的吸引功能,在第一殼體2相對第二殼體3從90度閉闔至0度的時候也會產生作用。
由上述說明可明顯看出,本發明的雙軸鉸鏈4是透過第一鉸鏈桿10與第二鉸鏈桿12分別使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依特定的順序各自轉動180度,而能夠達成合計360度的開闔操作。但需補充的是,本發明於此並不限制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的開闔順序。
藉此,本發明不僅能夠以最基本的方式使用筆記型電腦1,還能夠使第一殼體2透過雙軸鉸鏈4相對於第二殼體3進行彎折而約略呈 現L字型或山型,以作為筆記型電腦使用,或者,亦可使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形成水平狀態或重疊在一起而形成平板狀,以作為平板電腦使用。除此之外,還可以應用在各式各樣的用途上。
又,在其它實施例中,構成彈性手段34的第一碟型彈簧35與第二碟型彈簧36亦可由彈簧墊圈、壓縮線圈彈簧或具有彈性的橡膠等合成樹脂製的材料來取代。又,不設置鉸鏈殼6與8雖然不會對雙軸鉸鏈4與5的運作造成障礙,但在設置有鉸鏈殼6與8的情況下,將雙軸鉸鏈4與5組裝至筆記型電腦1時,由於止動手段9、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16、摩擦力矩產生手段26及吸引手段31等部份並不會裸露於外部,故可擁有較為簡潔俐落的外觀。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上述構成,提供一種適合應用於筆記型電腦等終端機器或其他裝置的雙軸鉸鏈。此雙軸鉸鏈能夠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依特定的順序進行開闔,並且可在360度的角度範圍內相對進行開闔。此外,本發明的雙軸鉸鏈也適合應用在將筆記型電腦同時作為平板電腦使用的情況下。
10‧‧‧第一鉸鏈桿
10a、12a‧‧‧組裝板部
10c、12c‧‧‧凸緣部
10d、12d‧‧‧圓形軸部
10g、12g‧‧‧外螺紋部
10i、12i‧‧‧組裝銷
11‧‧‧第一組裝板
11b、13b‧‧‧組裝孔
12‧‧‧第二鉸鏈桿
13‧‧‧第二組裝板
14‧‧‧止動板/第一連結元件
15‧‧‧第二連結元件
17‧‧‧第一滑動板
21‧‧‧第一鎖定解鎖元件
22‧‧‧第二滑動板
23‧‧‧第二鎖定解鎖元件
27‧‧‧第三連結元件
28‧‧‧第一摩擦墊圈
29‧‧‧第二摩擦墊圈
30‧‧‧第四連結元件
32‧‧‧第一凸輪從動件
33‧‧‧第二凸輪從動件
35‧‧‧第一碟型彈簧
36‧‧‧第二碟型彈簧
37‧‧‧第一推壓用墊圈
38‧‧‧第二推壓用墊圈
39‧‧‧第一鎖固螺帽
4‧‧‧雙軸鉸鏈
4a‧‧‧本體部分
40‧‧‧第二鎖固螺帽
6‧‧‧鉸鏈殼
7‧‧‧組裝桿
7b‧‧‧組裝桿的另一端部

Claims (7)

  1. 一種雙軸鉸鏈,其係使終端機器的一第一殼體與一第二殼體相對開闔,其中,該雙軸鉸鏈係包含一第一鉸鏈桿及一第二鉸鏈桿,該第一鉸鏈桿組裝至該第一殼體的一側,該第二鉸鏈桿組裝至該第二殼體的一側,該第一鉸鏈桿及該第二鉸鏈桿藉由多個連結元件而相互轉動地以平行狀態連結,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之間設有一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該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使該第一鉸鏈桿及該第二鉸鏈桿選擇性地轉動,其中,該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係包含:一第一滑動板,該第一滑動板的其中一側突設有一第一鎖定部,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一鎖定部的上方與下方而夾設該第一鎖定部,且該第一鎖定部係往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的半徑方向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滑動板;一第二滑動板,其係與該第一滑動板相對而設,該第二滑動板在相對於該第一鎖定部的一側突設有一第二鎖定部,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二鎖定部的上方與下方,且該第二鎖定部係往該第一鉸鏈桿與該第二鉸鏈桿的半徑方向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滑動板;一第一鎖定解鎖元件,其係將一第一鎖定凸輪部與一第三鎖定凸輪部設置為一體而構成,該第一鎖定凸輪部具有一第一彎曲凹部,該第一彎曲凹部係與該第一滑動板的該第一鎖定部的一第一凸部相對而設,該第三鎖定凸輪部具有一第二彎曲凹部,該第二彎曲凹部係與該第二滑動板的該第二鎖定部的一第三凸部相對而設,該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位在該第一滑動板與該第二滑動板之間且位在該第一 鎖定部與該第二鎖定部的下方,該第一鎖定解鎖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鉸鏈桿並且被該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該第一鎖定解鎖元件依據該第一鉸鏈桿的轉動角度而使該第一滑動板與該第二滑動板選擇性地上下移動;以及一第二鎖定解鎖元件,其係將一第二鎖定凸輪部與一第四鎖定凸輪部設置為一體而構成,該第二鎖定凸輪部具有一第一凹部,該第一凹部係與該第一滑動板的該第一鎖定部的一第二凸部相對而設,該第四鎖定凸輪部具有一第二凹部,該第二凹部係與該第二滑動板的該第二鎖定部的一第四凸部相對而設,該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位在該第一滑動板與該第二滑動板之間且位在該第一鎖定部與該第二鎖定部的上方,該第二鎖定解鎖元件設置於該第二鉸鏈桿並且被該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該第二鎖定解鎖元件依據該第二鉸鏈桿的轉動角度而使該第一滑動板與該第二滑動板選擇性地上下移動,該雙軸鉸鏈藉由該選擇性轉動限制手段使該第一鉸鏈桿及該第二鉸鏈桿依序進行轉動,並使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在閉闔狀態下的0度至完全開啟狀態下的360度之間進行開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鉸鏈,還包含一止動手段,該止動手段係具有一第一止動手段及一第二止動手段,其中,該第一止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A軸承孔,該第一鉸鏈桿係設置在作為第一連結元件的一止動板的下方並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一A軸承孔;一第一止動片,其係設置在該第一A軸承孔的外側;以及一第一突起部,其係設置在該第一鉸鏈桿的一側並依據其轉動角度抵 接於該第一止動片,該第二止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B軸承孔,該第二鉸鏈桿係設置在作為該第一連結元件的該止動板的上方並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一B軸承孔;一第二止動片,其係設置在該第一B軸承孔的外側;以及一第二突起部,其係設置在該第二鉸鏈桿的一側並依據其轉動角度抵接於該第二止動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鉸鏈,還包含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該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具有一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及一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其中,該第一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包含:一第一摩擦部,其係設置在一第三A軸承孔的其中一側的周圍,該第三A軸承孔係設置在一第三連結元件的下方,且該第一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三A軸承孔;一第一摩擦墊圈,其係接續該第一摩擦部而設,並且被該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以及一第二摩擦部,其係設置在一第四A軸承孔的其中一側的周圍,該第四A軸承孔係設置在一第四連結元件的下方,且該第一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四A軸承孔,該第二摩擦力矩產生手段係包含:一第三摩擦部,其係設置在一第三B軸承孔的其中一側的周圍,該第三B軸承孔係設置在該第三連結元件的上方,且該第二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三B軸承孔;一第二摩擦墊圈,其係接續該第三摩擦部而設,並且被該第二鉸鏈桿 限制轉動;以及一第四摩擦部,其係設置在一第四B軸承孔的其中一側的周圍,該第四B軸承孔係設置在該第四連結元件的上方,且該第二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四B軸承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鉸鏈,還包含一吸引手段,該吸引手段係具有一第一吸引手段及一第二吸引手段,其中,該第一吸引手段係包含:一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其係設置在一第四連結元件的第四A軸承孔的其中另一側的周圍,且該第一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四A軸承孔;一第一凸輪從動件,其係組裝於該第一鉸鏈桿並且被該第一鉸鏈桿限制轉動,該第一凸輪從動件具有一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一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該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該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係位在相對於該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該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的一側;以及一第一彈性手段,其係使該第一A彎曲凸輪凹部與該第一B彎曲凸輪凹部壓接於該第一A彎曲凸輪凸部與該第一B彎曲凸輪凸部,該第二吸引手段係包含:一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其係設置在該第四連結元件的第四B軸承孔的其中另一側的周圍,且該第二鉸鏈桿係轉動地插入貫通於該第四B軸承孔;一第二凸輪從動件,其係組裝於該第二鉸鏈桿並且被該第二鉸鏈桿限制轉動,該第二凸輪從動件具有一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一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該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該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係 位在相對於該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該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的一側;以及一第二彈性手段,其係使該第二A彎曲凸輪凹部與該第二B彎曲凸輪凹部壓接於該第二A彎曲凸輪凸部與該第二B彎曲凸輪凸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的雙軸鉸鏈,還包含一鉸鏈殼,該鉸鏈殼係套設在該雙軸鉸鏈的一本體部分上,該本體部分是指該雙軸鉸鏈位於止動板之後的部分,其中該止動板係作為該第一連結元件而使用,該鉸鏈殼內部所設的一組裝部係藉由一組裝桿而可任意裝設並拆卸地組裝於該本體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雙軸鉸鏈,其中該組裝桿的一端部係組裝於該本體部分的該摩擦力矩產生手段的連結元件,該組裝桿的另一端部係組裝於該鉸鏈殼的該組裝部。
  7. 一種終端機器,其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任一項所述的雙軸鉸鏈。
TW104105161A 2014-02-20 2015-02-13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588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0124A JP6338177B2 (ja) 2014-02-20 2014-02-20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3336A TW201533336A (zh) 2015-09-01
TWI588374B true TWI588374B (zh) 2017-06-21

Family

ID=53910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5161A TWI588374B (zh) 2014-02-20 2015-02-13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38177B2 (zh)
CN (1) CN104863956B (zh)
TW (1) TWI5883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4734B2 (ja) 2015-01-14 2019-07-1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10162389B2 (en) * 2015-09-25 2018-12-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vered multi-axis hinge
US9990006B2 (en) * 2016-05-24 2018-06-05 Intel Corporation 360 degree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6758439B2 (ja) * 2019-01-24 2020-09-2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0131296B (zh) * 2019-05-21 2024-07-05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屏幕支撑三段切换结构及双轴铰链
TWI717229B (zh) * 2020-03-11 2021-01-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的機殼及筆記型電腦
CN115398374A (zh) * 2020-04-14 2022-11-25 株式会社纳图拉内萨万 升降式双轴铰链及应用此升降式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CN114542582A (zh) * 2020-11-25 2022-05-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4815976B (zh) * 2022-03-31 2024-09-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旋转方法
CN218625033U (zh) * 2022-05-05 2023-03-14 安费诺飞凤(安吉)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顺序转动的双轴铰链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47660U (zh) * 2012-11-05 2013-02-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順暢開合的雙軸鉸鏈
TWM463969U (zh) * 2013-06-17 2013-10-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全角度開啓的雙軸鉸鍊
JP2013249855A (ja) * 2012-05-30 2013-12-12 Naturaleza One:Kk 2軸ヒンジ
TWM469727U (zh) * 2013-10-03 2014-01-01 Sinher Technology Inc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CN203441960U (zh) * 2013-09-03 2014-02-19 特源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34653A (ko) * 2011-06-03 2012-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장치의 이축 힌지 장치 및 그의 캠 유닛
US9201464B2 (en) * 2011-11-28 2015-12-01 Lenovo (Beijing) Co., Ltd. Terminal apparatus
US8687354B2 (en) * 2012-01-30 2014-04-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Dual shaft hinge with angle timing shaft mechanism
JP5961400B2 (ja) * 2012-02-13 2016-08-02 スタッフ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3307094B (zh) * 2012-03-09 2015-06-24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CN202673991U (zh) * 2012-07-10 2013-01-16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双轴枢纽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9855A (ja) * 2012-05-30 2013-12-12 Naturaleza One:Kk 2軸ヒンジ
TWM447660U (zh) * 2012-11-05 2013-02-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順暢開合的雙軸鉸鏈
TWM463969U (zh) * 2013-06-17 2013-10-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全角度開啓的雙軸鉸鍊
CN203441960U (zh) * 2013-09-03 2014-02-19 特源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
TWM469727U (zh) * 2013-10-03 2014-01-01 Sinher Technology Inc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55708A (ja) 2015-08-27
TW201533336A (zh) 2015-09-01
CN104863956A (zh) 2015-08-26
CN104863956B (zh) 2018-05-29
JP6338177B2 (ja) 2018-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6196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588374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618868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526147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US9915086B2 (en) Tr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18479B (zh) 雙軸鉸鏈
TWI609619B (zh) 雙軸鉸鏈及使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606190B (zh) 雙軸鉸鏈及使用此雙軸鉸鏈的電子機器
US9540855B2 (en) B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228119B (zh)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TWI398209B (zh) Biaxial hinge device and its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15148296A5 (zh)
JP2015155708A5 (zh)
TWI595165B (zh) 鉸鏈裝置及情報終端機
TW201521556A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JP5892566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TWM527197U (zh)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TWI490420B (zh) Rotary stop type biaxial hub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