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7197U -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 Google Patents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7197U
TWM527197U TW105204900U TW105204900U TWM527197U TW M527197 U TWM527197 U TW M527197U TW 105204900 U TW105204900 U TW 105204900U TW 105204900 U TW105204900 U TW 105204900U TW M527197 U TWM527197 U TW M52719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wheel
shaft
connecting piece
transmission
hi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n-Zhong Zhang
rui-hong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04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7197U/zh
Publication of TWM527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7197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本案係有關一種鉸鏈,尤指一種具傳動功能之鉸鏈。
按掀蓋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本型電腦或平板電腦均設有樞紐器,藉由該樞紐器的設置可令螢幕相對於本體開啟或蓋合。習知樞紐器大多為單軸式設計,其包括一固定於電子裝置螢幕的樞接座,該樞接座上設有一供一心軸穿設的圓形軸孔,該心軸另包括一固定座固定於電子裝置的本體。藉由該樞接座相對於該心軸轉動,使得螢幕相對於本體得以開啟或蓋合。雖然單軸式樞紐器本身可做到360度的旋轉,但受限於螢幕和本體的外觀殼體設計,使得螢幕外殼和本體外殼開啟至180度時即互相干涉,無法讓螢幕與本體形成可觸控式操作或握持的疊置型態。
為提供螢幕或本體操作的方便性,相關業者研發出雙軸連動式樞紐器,該樞紐器藉由兩相互嚙合的齒輪分別套設於兩心軸上,該兩心軸分別固定於電子裝置的螢幕與本體,使螢幕與本體開啟或蓋合時可藉由該兩齒輪對向翻轉大於180度而互相不干涉,以易於觸控式操作或方便握持。固然前述雙軸連動式樞紐器具有螢幕或本體旋轉角度行程減半,並可形成兩倍旋轉角度行程的功效,而確實達到省時與操作的便利性訴求。但是,當本體的鍵盤輸入單元翻轉超過180度,亦即使用者在進行螢幕的觸控操作時,該鍵盤輸入單元容易被誤觸,而造成輸入錯誤等困擾。
因此,如何讓螢幕翻轉超過一預設角度,例如180度後,即能促使一傳動機構作動,使該電子裝置的鍵盤輸入單元的鍵盤框升起,使複數個按鍵沒入該鍵盤框內,以形成暫時阻斷該鍵盤輸入單元的功能,乃相關業者亟待改善的課題。
本案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具有一連接片及一心軸,該連接片相對於該心軸翻轉超過一預設角度,例如180度後,即能促使一傳動機構作動,使該電子裝置的鍵盤輸入單元的鍵盤框升起,使複數個按鍵沒入該鍵盤框內,以形成暫時阻斷該鍵盤輸入單元的功能,即可避免使用者在非鍵盤輸入狀態下誤觸按鍵的困擾。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的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包括一第一連接片,其軸向設有一旋轉凸輪件;一第一心軸,其軸向具有一穿設該旋轉凸輪件的第一軸桿,並徑向接裝一支架,該支架開設至少一第一軸向槽、一第二軸向槽和一徑向槽;以及一傳動機構,其包括一以至少一第一定位銷穿設該至少一第一軸向槽的移動件,一以一第二定位銷穿設該第二軸向槽並樞接於該支架上的從動片,該從動片第一端連接於該移動件,第二端則以該第二定位銷同軸連接一曲柄一端,該曲柄亦樞接於該支架上,第二端則接裝一由該徑向槽伸出的促動件;另將一彈簧設於該移動件與該支架之間,且該移動件軸向設有一鄰接該旋轉凸輪件的固定凸輪件;當該第一連接片以該第一軸桿旋轉時,該固定凸輪件即沿著該旋轉凸輪件軸向位移,使該彈簧釋能或蓄能,以促使該移動件位移,並推動該從動片旋轉,該從動片則推動該曲柄旋轉,使該促動件於該徑向槽內位移。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的另一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包括一第一連接片,其軸向設有一旋轉凸輪件,該旋轉凸輪件外周面環設一導槽,該導槽在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之間設有一梯形狀凸部;一第一心軸,其軸向具有一穿設該旋轉凸輪件的第一軸桿,並徑向接裝一支架,該支架開設至少一第一軸向槽、一第二軸向槽和一徑向槽;以及一傳動機構,其包括一以至少一第一定位銷穿設該至少一第一軸向槽的移動件,一以一第二定位銷穿設該第二軸向槽並樞接於該支架上的從動片,該從動片第一端連接於該移動件,第二端則以該第二定位銷同軸連接一曲柄一端,該曲柄亦樞接於該支架上,第二端則接裝一由該徑向槽伸出的促動件;該移動件徑向突設一伸入該導槽內的導柱,且該移動件軸向設有一鄰接該旋轉凸輪件的固定凸輪件;當該第一連接片以該第一軸桿旋轉時,該固定凸輪件即沿著該旋轉凸輪件軸向位移,使該導柱沿著該第一凹部、該凸部及該第二凹部移動,以促使該移動件位移,並推動該從動片旋轉,該從動片則推動該曲柄旋轉,使該促動件於該徑向槽內位移。
如圖1至圖5所示,基本上,本案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包括一第一心軸1,一第一連接片2、一傳動機構3,以及一第二心軸4。
該第一心軸1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一軸桿11,該第一軸桿一端穿越該第一連接片2的一具有斜面的旋轉凸輪件21,並將一第一連接部12徑向固接於一支架13,該支架13開設複數個固定孔131,以便供習知連接件,例如螺絲穿越該等固定孔131,並鎖固於一電子裝置,例如筆記本型電腦之本體(習知未予以圖示)。該第一軸桿11另一端穿設至少一第二連接片5的圓形第二下軸孔51、至少一彈性元件14後,並將該第一軸桿11的自由端結合一端封件15。
該端封件15包括一與該第一軸桿11連動之抵接墊片151。該第一軸桿11實施時,其自由端設有螺紋,因此該端封件15實施時則為防脫螺帽。再者,該彈性元件14實施時可為複數個彈片141或一彈簧(圖未示),該等彈片141各具有一供該第一軸桿11穿設之圓孔142,且該等彈片141具有弧面,並將該等彈片141之弧面以正反面交錯之方式疊合,以形成較佳的彈性。
該第二心軸4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二軸桿41,該第二軸桿一端穿越該第一連接片2的一第一上軸孔22後,並將一第二連接部42供習知連接件,例如螺絲穿越並鎖固於一電子裝置,例如筆記本型電腦之螢幕(習知未予以圖示)。該第二軸桿41另一端穿設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5的圓形第二上軸孔52、至少一彈性元件43後,並將該第二軸桿41的自由端結合一端封件44。
該端封件44包括一與該第二軸桿41連動之抵接墊片441。該第二軸桿41實施時,其自由端設有螺紋,因此該端封件44實施時則為防脫螺帽。再者,該彈性元件43實施時可為複數個彈片431或一彈簧(圖未示),該等彈片431各具有一供該第二軸桿41穿設之圓孔432,且該等彈片431具有弧面,並將該等彈片431之弧面以正反面交錯之方式疊合,以形成較佳的彈性。
而相鄰的該等第二連接片5之間各自設有一供該第一軸桿11穿設與連動之下間隔墊片53,以及一供該第二軸桿41穿設與連動之上間隔墊片54。
為使該第一心軸1與該第二心軸4形成連動,因此,該第一心軸1與該第二心軸4設有一連動機構,該連動機構包括一設於該第一心軸1的第一傳動輪16,以及一設於該第二心軸4並與該第一傳動輪16形成接觸,例如嚙合的第二傳動輪45,該第二傳動輪45能繞著該第一傳動輪16進行行星運動,以形成雙軸連動的功能。再者,該第一傳動輪16實施時為齒輪並一體成型於該第一心軸1,而該第二傳動輪45實施時亦為齒輪並一體成型於該第二心軸4。此外,該第一傳動輪16與該第二傳動輪45係位於該第一連接片2與相鄰的該第二連接片5之間。
尤有進者,該連動機構除了包括與該第一軸桿11連動的該第一傳動輪16和與該第二軸桿41連動的該第二傳動輪45之外,並進一步包括一中繼傳動輪55,該中繼傳動輪55,例如齒輪設於該第一傳動輪16和該第二傳動輪45之間並形成接觸,以形成連動關係。因此,當該第二心軸4轉動時,該第二傳動輪45帶動該中繼傳動輪55轉動,並使該中繼傳動輪55同步繞著該第一傳動輪16轉動,以便能帶動該第一連接片2及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5以該第一心軸1為軸心並同步旋轉。
為使該中繼傳動輪55得以定位,因此,鄰接該中繼傳動輪55的該第二連接片5軸向設有至少一供該中繼傳動輪55樞接的翼片56,以及一穿設該至少一翼片56和該中繼傳動輪55的樞軸57。
傳動機構3包括一可在該支架13上形成軸向移動的移動件31,該移動件31鄰接該旋轉凸輪件21設有一具有斜面的固定凸輪件32,該旋轉凸輪件21和該固定凸輪件32一同組成一第一凸輪結構。請參閱圖2,其中一凸輪件,例如旋轉凸輪件21的周面突設一止擋件211,以做為掀開角度的終止點,並能降低該旋轉凸輪件21沿著該固定凸輪件32軸向旋轉時的摩擦力。
該移動件31設有一供該支架13側邊穿設的架槽311,並以至少一第一定位銷312穿過於該支架13的一第一軸向槽132,並固接於該移動件31,使得該移動件31能在該支架13上形成軸向運動。為了在該電子裝置之本體內,以因應組裝空間的軸向尺寸限制,該移動件31軸向另設有一供一彈簧33裝設的容置槽313,其中該彈簧33並未設置在該第一心軸1上,藉此具有方便替換、保護和防止干擾彈簧33作動。而該支架13具有一設於該容置槽313內並抵接該彈簧33一端的抵接片133,使該彈簧33兩端各自抵接於該容置槽313與該抵接片133,以致該移動件31在該支架13上得以軸向彈性位移。
傳動機構3另包括一樞接於該支架13上的從動片34,該從動片34第一端連接於該移動件31,例如套接於該第一定位銷312,且該從動片34第二端則連接一亦樞接於該支架13上的曲柄35第一端,該從動片34第二端與該曲柄35第一端同軸地套接於一位於該支架13的一第二軸向槽134內的第二定位銷341,而該曲柄35第二端則設有一伸進該支架13的一徑向槽135內的促動件351。其中,該從動片34樞接於該支架13的一第一支軸136,而該曲柄樞接於該支架13的一第二支軸137。
當該促動件351從該徑向槽135的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促動件351就會帶動該電子裝置的該本體內的一機構件,例如鍵盤架隨著該第二心軸4的旋轉而產生位移。
如圖2及圖3所示,乃該鉸鏈第一實施例組立後的立體圖及俯視圖,該第二心軸4與該第一心軸1保持平行(在圖3中,為了方便示意,該第二連接部42以虛線表示),此即代表該電子裝置,例如筆記本型電腦之螢幕與包含鍵盤輸入單元之本體處於蓋合狀態。此時,該第一連接片2的該旋轉凸輪件21與該移動件31的固定凸輪件32處於軸向頂開的未操作狀態,使該移動件31係位於該支架13的一第一位置,例如右側,該彈簧33被該容置槽313的端部壓縮,而呈蓄能狀態。該移動件31與該從動片34第一端的該第一定位銷312位於該第一軸向槽132的一第一位置,例如右端;該從動片34第二端與該曲柄35第一端的該第二定位銷341位於該第二軸向槽134的一第二位置,例如左端;而該曲柄35第二端的該促動件351則位於該徑向槽135的一第一位置,例如上端。
如圖4和圖5所示,當使用者翻轉該電子裝置的螢幕時,該第二心軸4產生順時針方向旋轉,使該第二傳動輪45帶動該中繼動輪55旋轉,該中繼傳動輪55則繞著該第一傳動輪16進行行星運動,並帶動該第一連接片2及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5旋轉,使該旋轉凸輪件21沿著該固定凸輪件32旋轉,直到該第二心軸4相對於該第一心軸1旋轉至一預設角度,例如90度後,即代表該螢幕相對於該本體旋轉180度。此時,該固定凸輪件32則隨著該旋轉凸輪件21的旋轉,而逐漸朝向該旋轉凸輪件21移動以形成對接,使該彈簧33釋能,並促使該移動件31於該支架13上軸向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例如左側,從而令該第一定位銷312移動至該第一軸向槽132的一第二位置,例如左端,並推動該從動片34第二端逆時針方向旋轉,且令該第二定位銷341移動至該第二軸向槽134的一第一位置,例如右端,並推動該曲柄35第二端順時針方向旋轉,使該促動件351移動至該徑向槽135的一第二位置,例如下端。
如圖6至圖12為本案鉸鏈第二實施例的相關圖式。該第二實施例相較於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標號(符號)用以表示相同的構件,由於該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分享許多共用的構件,因而僅將兩者的差異處詳予說明於後。
請參閱圖6及圖7,該第二實施例為求圖面的簡潔,其已將該第一心軸1、該第二心軸4和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5組合成一單元體,而另一單元體則包括已裝設於該支架13上的傳動機構3。
該第一連接片2及該移動件31異於該第一實施例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旋轉凸輪件21外周面環設一導槽23,而該移動件31徑向突設一伸入該導槽23內的導柱36。如圖8所示,該導槽23在一第一凹部231及一第二凹部232之間設有一梯形狀凸部233。該導柱36與該導槽23一同形成一第二凸輪結構,因此,當該第一連接片2旋轉時,該導柱36即沿著該第一凹部231、該凸部233及該第二凹部232移動,以促使該移動件31在該支架13上軸向移動,所以該第二凸輪結構能取代該第一實施例所示的彈簧。
如圖9及圖10所示,乃該鉸鏈第二實施例組立後的立體圖及俯視圖,該第二心軸4與該第一心軸1保持平行(在圖10中,為了方便示意,該第二連接部42以虛線表示),此即代表該電子裝置,例如筆記本型電腦之螢幕與包含鍵盤輸入單元之本體處於蓋合狀態。此時,該第一連接片2的該旋轉凸輪件21與該移動件31的固定凸輪件32處於軸向頂開的未操作狀態,使該移動件31係位於該支架13的一第一位置,例如右側,而該導柱36則位於該導槽23的該第一凹部231內。該移動件31與該從動片34第一端的該第一定位銷312位於該第一軸向槽132的一第一位置,例如右端;該從動片34第二端與該曲柄35第一端的該第二定位銷341位於該第二軸向槽134的一第二位置,例如左端;而該曲柄35第二端的該促動件351則位於該徑向槽135的一第一位置,例如上端。
如圖11所示,當使用者翻轉該電子裝置的螢幕時,該第二心軸4產生順時針方向旋轉,使該第二傳動輪45帶動該中繼動輪55旋轉,該中繼傳動輪55則繞著該第一傳動輪16進行行星運動,並帶動該第一連接片2及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5旋轉,使該旋轉凸輪件21沿著該固定凸輪件32旋轉,直到該第二心軸4相對於該第一心軸1旋轉至一預設角度,例如90度後,即代表該螢幕相對於該本體旋轉180度。此時,該固定凸輪件32隨著該旋轉凸輪件21旋轉,而逐漸朝向該旋轉凸輪件21移動以形成對接,使該導柱36沿著該第一凹部231移動至該凸部233,並促使該移動件31於該支架13上軸向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例如左側,從而令該第一定位銷312移動至該第一軸向槽132的一第二位置,例如左端,並推動該從動片34第二端逆時針方向旋轉,且令該第二定位銷341移動至該第二軸向槽134的一第一位置,例如右端,並推動該曲柄35第二端順時針方向旋轉,使該促動件351移動至該徑向槽135的一第二位置,例如下端。
如圖12所示,當使用者繼續翻轉該電子裝置的螢幕時,該第二心軸4產生順時針方向旋轉,使該第二傳動輪45帶動該中繼動輪55旋轉,該中繼傳動輪55則繞著該第一傳動輪16進行行星運動,並帶動該第一連接片2及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5旋轉,使該旋轉凸輪件21沿著該固定凸輪件32旋轉,直到該第二心軸4相對於該第一心軸1旋轉至一預設角度,例如180度後,即代表該螢幕相對於該本體旋轉360度。此時,該固定凸輪件32隨著該旋轉凸輪件21旋轉,而逐漸背向該旋轉凸輪件21移動以形成軸向頂開型態,使該導柱36沿著該凸部233移動至該第二凹部232,並促使該移動件31於該支架13上軸向移動至該第一位置,例如右側,從而令該第一定位銷312移動至該第一軸向槽132的該第一位置,例如右端,並推動該從動片34第二端順時針方向旋轉,且令該第二定位銷341移動至該第二軸向槽134的該第二位置,例如左端,並推動該曲柄35第二端逆時針方向旋轉,使該促動件351移動至該徑向槽135的該第一位置,例如上端。
事實上,該第二實施例的移動件31亦得設置該彈簧33及容置該彈簧33的容置槽313,而該支架13則設有伸入該容置槽313內的該抵接片133,以便輔助該移動件31的軸向往復位移。尤其是,若該導柱36因折斷失效時,則由該彈簧33提供該移動件31的軸向往復位移的功能。
上述兩個實施例中,可視實際情況的需要,例如當該促動件351移動至該徑向槽135的第二位置時,將帶動該電子裝置的本體內鍵盤輸入單元的機構件,例如鍵盤框升起,使複數個按鍵沒入該鍵盤框內,以形成暫時阻斷該鍵盤輸入單元的功能,即可避免使用者在非鍵盤輸入狀態下誤觸按鍵的困擾。另當該促動件351移動至該徑向槽135的第一位置時,則該機構件帶動該鍵盤框下降,而恢復該鍵盤輸入單元的功能;反之,亦能以該徑向槽135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別作為該促動件351帶動該鍵盤框升起和下降的預設位置。
所以,經由本案的實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於,該第一心軸、該第二心軸與該第一連接片具有雙軸連動功能,該第一心軸固接於該支架,該傳動機構包括設於該支架上且形成連動的該移動件、該從動片及該曲柄,該第一連接片與該移動件軸向設有該第一凸輪結構,且該彈簧設於該移動件與該支架之間,透過該第一凸輪機構之該旋轉凸輪件與該固定凸輪件的相互抵接或接合所造成軸向移動的距離變化,以帶動該移動件軸向移動,使該移動件同步帶動該從動片及該曲柄產生相應的移動,以便帶動該電子裝置內的該機構件隨著該第二心軸及該第一連接片的旋轉而形成位移功能,堪稱同類物品前所未見的一大佳構。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1‧‧‧第一心軸
11‧‧‧第一軸桿
12‧‧‧第一連接部
13‧‧‧支架
131‧‧‧固定孔
132‧‧‧第一軸向槽
133‧‧‧抵接片
134‧‧‧第二軸向槽
135‧‧‧徑向槽
136‧‧‧第一支軸
137‧‧‧第二支軸
14‧‧‧彈性元件
141‧‧‧彈片
142‧‧‧圓孔
15‧‧‧端封件
151‧‧‧抵接墊片
16‧‧‧第一傳動輪
2‧‧‧第一連接片
21‧‧‧旋轉凸輪件
211‧‧‧止擋件
22‧‧‧第一上軸孔
23‧‧‧導槽
231‧‧‧第一凹部
232‧‧‧第二凹部
233‧‧‧凸部
3‧‧‧傳動機構
31‧‧‧移動件
311‧‧‧架槽
312‧‧‧第一定位銷
313‧‧‧容置槽
32‧‧‧固定凸輪件
33‧‧‧彈簧
34‧‧‧從動片
341‧‧‧第二定位銷
35‧‧‧曲柄
351‧‧‧促動件
36‧‧‧導柱
4‧‧‧第二心軸
41‧‧‧第二軸桿
42‧‧‧第二連接部
43‧‧‧彈性元件
431‧‧‧彈片
432‧‧‧圓孔
44‧‧‧端封件
441‧‧‧抵接墊片
45‧‧‧第二傳動輪
5‧‧‧第二連接片
51‧‧‧第二下軸孔
52‧‧‧第二上軸孔
53‧‧‧下間隔墊片
54‧‧‧上間隔墊片
55‧‧‧中繼傳動輪
56‧‧‧翼片
57‧‧‧樞軸
為進一步揭示本發明的具體技術內容,首先請參閱圖式,其中: 圖1為本案鉸鏈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案鉸鏈第一實施例組立後呈收納角度(0度)時之立體圖; 圖3為本案鉸鏈第一實施例組立後呈收納角度(0度)時之俯視圖; 圖4為本案鉸鏈第一實施例翻轉至預設角度(180度)時之立體圖; 圖5為本案鉸鏈第一實施例翻轉至預設角度(180度)時之俯視圖; 圖6及圖7為本案鉸鏈第二實施例兩不同視角之部份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案導槽的平面展開圖; 圖9為本案鉸鏈第二實施例組立後呈收納角度(0度)時之立體圖; 圖10為本案鉸鏈第二實施例組立後呈收納角度(0度)時之俯視圖; 圖11為本案鉸鏈第二實施例翻轉至預設角度(180度)時之俯視圖;以及 圖12為本案鉸鏈第二實施例翻轉至另一預設角度(360度)時之俯視圖。
1‧‧‧第一心軸
11‧‧‧第一軸桿
12‧‧‧第一連接部
13‧‧‧支架
131‧‧‧固定孔
132‧‧‧第一軸向槽
133‧‧‧抵接片
134‧‧‧第二軸向槽
135‧‧‧徑向槽
136‧‧‧第一支軸
137‧‧‧第二支軸
14‧‧‧彈性元件
141‧‧‧彈片
142‧‧‧圓孔
15‧‧‧端封件
151‧‧‧抵接墊片
16‧‧‧第一傳動輪
2‧‧‧第一連接片
21‧‧‧旋轉凸輪件
211‧‧‧止擋件
22‧‧‧第一上軸孔
3‧‧‧傳動機構
31‧‧‧移動件
311‧‧‧架槽
312‧‧‧第一定位銷
313‧‧‧容置槽
32‧‧‧固定凸輪件
33‧‧‧彈簧
34‧‧‧從動片
341‧‧‧第二定位銷
35‧‧‧曲柄
351‧‧‧促動件
4‧‧‧第二心軸
41‧‧‧第二軸桿
42‧‧‧第二連接部
43‧‧‧彈性元件
431‧‧‧彈片
432‧‧‧圓孔
44‧‧‧端封件
441‧‧‧抵接墊片
45‧‧‧第二傳動輪
5‧‧‧第二連接片
51‧‧‧第二下軸孔
52‧‧‧第二上軸孔
53‧‧‧下間隔墊片
54‧‧‧上間隔墊片
55‧‧‧中繼傳動輪
56‧‧‧翼片
57‧‧‧樞軸

Claims (17)

  1. 一種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包括:一第一連接片,其軸向設有一旋轉凸輪件;一第一心軸,其軸向具有一穿設該旋轉凸輪件的第一軸桿,並徑向接裝一支架,該支架開設至少一第一軸向槽、一第二軸向槽和一徑向槽;以及一傳動機構,其包括一以至少一第一定位銷穿設該至少一第一軸向槽的移動件,一以一第二定位銷穿設該第二軸向槽並樞接於該支架上的從動片,該從動片第一端連接於該移動件,第二端則以該第二定位銷同軸連接一曲柄一端,該曲柄亦樞接於該支架上,第二端則接裝一由該徑向槽伸出的促動件;另將一彈簧設於該移動件與該支架之間,且該移動件軸向設有一鄰接該旋轉凸輪件的固定凸輪件;當該第一連接片以該第一軸桿旋轉時,該固定凸輪件即沿著該旋轉凸輪件軸向位移,使該彈簧釋能或蓄能,以促使該移動件位移,並推動該從動片旋轉,該從動片則推動該曲柄旋轉,使該促動件於該徑向槽內位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二心軸和一連動機構,該第二心軸軸向具有一穿設該第一連接片的第二軸桿;該連動機構包括一設於該第一軸桿的第一傳動輪,以及一設於該第二軸桿且與該第一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的第二傳動輪,該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均為齒輪;當該第二心軸旋轉時,該第二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一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並帶動該第一連接片旋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二心軸和一連動機構,該第二心軸軸向具有一穿設該第一連接片的第二軸桿;該連動機構包括一設於該第一軸桿的第一傳動輪,一設於該第二軸桿的第二傳動輪,以及一中繼傳動輪,該中繼傳動輪分別與該第一傳動輪表面和該第二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該第一傳動輪、該第二傳動輪和該中繼傳動輪均為齒輪;當該第二心軸轉動時,該第二傳動輪帶動該中繼傳動輪轉動,並同步繞著該第一傳動輪轉動,以帶動該第一連接片旋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該第一軸桿和該第二軸桿分別穿設至少一彈性元件後,再各自結合一端封件;其中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一傳動輪與該至少一彈性元件間進一步穿過至少一第二連接片的一第二下軸孔;而該第二軸桿於該第二傳動輪與該至少一彈性元件間進一步穿過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的一第二上軸孔,使得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傳動輪介於該第一連接片與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該第二連接片軸向設有至少一供該中繼傳動輪樞接的翼片,以及一穿設該至少一翼片和該中繼傳動輪的樞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所述彈性元件為複數個彈片或至少一彈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該彈簧裝設於該移動件軸向開設的一容置槽內,而該支架則具有一設於該容置槽內並抵接該彈簧一端的抵接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該從動片第一端連接於該第一定位銷。
  9. 一種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包括:一第一連接片,其軸向設有一旋轉凸輪件,該旋轉凸輪件外周面環設一導槽,該導槽在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之間設有一梯形狀凸部;一第一心軸,其軸向具有一穿設該旋轉凸輪件的第一軸桿,並徑向接裝一支架,該支架開設至少一第一軸向槽、一第二軸向槽和一徑向槽;以及一傳動機構,其包括一以至少一第一定位銷穿設該至少一第一軸向槽的移動件,一以一第二定位銷穿設該第二軸向槽並樞接於該支架上的從動片,該從動片第一端連接於該移動件,第二端則以該第二定位銷同軸連接一曲柄一端,該曲柄亦樞接於該支架上,第二端則接裝一由該徑向槽伸出的促動件;該移動件徑向突設一伸入該導槽內的導柱,且該移動件軸向設有一鄰接該旋轉凸輪件的固定凸輪件; 當該第一連接片以該第一軸桿旋轉時,該固定凸輪件即沿著該旋轉凸輪件軸向位移,使該導柱沿著該第一凹部、該凸部及該第二凹部移動,以促使該移動件位移,並推動該從動片旋轉,該從動片則推動該曲柄旋轉,使該促動件於該徑向槽內位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二心軸和一連動機構,該第二心軸軸向具有一穿設該第一連接片的第二軸桿;該連動機構包括一設於該第一軸桿的第一傳動輪,以及一設於該第二軸桿且與該第一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的第二傳動輪,該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均為齒輪;當該第二心軸旋轉時,該第二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一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並帶動該第一連接片旋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二心軸和一連動機構,該第二心軸軸向具有一穿設該第一連接片的第二軸桿;該連動機構包括一設於該第一軸桿的第一傳動輪,一設於該第二軸桿的第二傳動輪,以及一中繼傳動輪,該中繼傳動輪分別與該第一傳動輪表面和該第二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該第一傳動輪、該第二傳動輪和該中繼傳動輪均為齒輪;當該第二心軸轉動時,該第二傳動輪帶動該中繼傳動輪轉動,並同步繞著該第一傳動輪轉動,以帶動該第一連接片旋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該第一軸桿和該第二軸桿分別穿設至少一彈性元件後,再各自結合一端封件;其中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一傳動輪與該至少一彈性元件間進一步穿過至少一第二連接片的一第二下軸孔;而該第二軸桿於該第二傳動輪與該至少一彈性元件間進一步穿過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的一第二上軸孔,使得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傳動輪介於該第一連接片與該至少一第二連接片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該第二連接片軸向設有至少一供該中繼傳動輪樞接的翼片,以及一穿設該至少一翼片和該中繼傳動輪的樞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所述彈性元件為複數個彈片或至少一彈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該從動片第一端連接於該第一定位銷。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進一步包括一設於該移動件與該支架之間的彈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具傳動功能之鉸鏈,其中該彈簧裝設於該移動件軸向開設的一容置槽內,而該支架則具有一設於該容置槽內並抵接該彈簧一端的抵接片。
TW105204900U 2016-04-08 2016-04-08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TWM527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900U TWM527197U (zh) 2016-04-08 2016-04-08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900U TWM527197U (zh) 2016-04-08 2016-04-08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7197U true TWM527197U (zh) 2016-08-11

Family

ID=57183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900U TWM527197U (zh) 2016-04-08 2016-04-08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71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5926A (zh) * 2020-11-27 2021-03-12 闪耀现实(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TWI739580B (zh) * 2019-09-03 2021-09-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US11379015B2 (en) 2019-11-25 2022-07-05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9580B (zh) * 2019-09-03 2021-09-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US11379015B2 (en) 2019-11-25 2022-07-05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CN112485926A (zh) * 2020-11-27 2021-03-12 闪耀现实(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CN112485926B (zh) * 2020-11-27 2023-03-31 闪耀现实(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4533B2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856909B1 (en) Hinge assembly
US9915086B2 (en) Tr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540855B2 (en) B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401914B2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656685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16196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US9009919B1 (en) Steady opening and closing double-axis hinge
US9442533B2 (en) Triaxial gear-typed hinge assembly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TWI588374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I526147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US20130081229A1 (en) Hinge device
JP3160083U (ja) ヒンジ装置
TWM527197U (zh)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JP2015155708A5 (zh)
JP2012211606A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開閉装置並びに携帯機器
TWM507152U (zh) 多段轉動之絞鏈裝置
TWI521151B (zh) Three-axis linkage type hub
JP6228156B2 (ja) フリップ式電子製品の2回転軸装置
JP5809431B2 (ja)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6978873B2 (ja) 端末機器のスタンド自動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装置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TWI490420B (zh) Rotary stop type biaxial hub
JP5148152B2 (ja) チルト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TWM469727U (zh)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TWM614906U (zh) 雙軸切換動作樞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