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9580B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折疊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9580B
TWI739580B TW109130157A TW109130157A TWI739580B TW I739580 B TWI739580 B TW I739580B TW 109130157 A TW109130157 A TW 109130157A TW 109130157 A TW109130157 A TW 109130157A TW I739580 B TWI739580 B TW I739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driving
sleeve
idling
station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1473A (zh
Inventor
林哲賢
呂科延
朱哲賢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1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1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5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雙軸模組、一第一連動機構、一第二連動機構、一第一物件以及一第二物件。雙軸模組設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第一連動機構設置於第一機體且耦接雙軸模組。第二連動機構設置於第二機體且耦接雙軸模組。第一物件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並與第一連動機構相連接。第二物件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二機體並與第二連動機構相連接。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透過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一夾角時,第一物件相對第一機體處於一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相對第二機體處於一第二初始位置。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透過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二夾角時,第一物件相對第一機體滑動而遠離第一初始位置,第二物件相對第二機體滑動而遠離第二初始位置,且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彼此相對靠近。第二夾角相異於第一夾角。

Description

折疊式電子裝置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
一般而言,折疊式電子裝置會使用轉軸模組或是雙軸模組連接於兩機體之間,以使兩機體能相對展開或閉合。隨著消費者對於顯示螢幕的大小的要求越來越高,市面上遂出現了具有雙顯示螢幕的折疊式電子裝置,此種折疊式電子裝置於兩機體各自提供有一個顯示螢幕,藉此提供比傳統的折疊式電子裝置更大的顯示畫面。然而,市面上現有的此類折疊式電子裝置中,為了避免兩個機體在開闔的過程中,兩個顯示螢幕彼此會造成干涉,一般會設計成兩個顯示螢幕都與轉軸模組或是雙軸模組存在較大的間距,而當兩個顯示螢幕彼此平行時,兩個顯示螢幕彼此之間存在著過大的間距,此間距將破壞兩個顯示螢幕彼此之間在視覺上的連續性,造成使用者的觀看感受不佳的問題。
本揭露提供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能夠解決現有的折疊式電子裝置所造成的讓使用者的觀看感受不佳的問題。
本揭露的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雙軸模組、一第一連動機構、一第二連動機構、一第一物件以及一第二物件。雙軸模組設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第一連動機構設置於第一機體且耦接雙軸模組。第二連動機構設置於第二機體且耦接雙軸模組。第一物件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並與第一連動機構相連接。第二物件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二機體並與第二連動機構相連接。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透過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一夾角時,第一物件相對第一機體處於一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相對第二機體處於一第二初始位置。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透過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二夾角時,第一物件相對第一機體滑動而遠離第一初始位置,第二物件相對第二機體滑動而遠離第二初始位置,且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彼此相對靠近。第二夾角相異於第一夾角。
基於上述,在本揭露的折疊式電子裝置中,當二機體相互平行時,透過至少使第一物件滑移靠近第二物件,能夠消除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間的間距,以達到更佳的觀看效果。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0:折疊式電子裝置
1100:第一機體
1110、1110’:第一支架
1200:第二機體
1210、1210’:第二支架
1300:軸蓋
1400:第一物件
1410:第一頂面
1420:第一磁鐵
1500:第二物件
1510:第二頂面
1520:第二磁鐵
1600:雙軸模組
1610:扭力模組
1620:連接部
1630、1630’、1630”:第一軸套
1640、1640’、1640”、1640'''、1640''''、1640'''''、1640'''''':第二軸套
1641、1641’:第一套筒
1642、1642’:第二套筒
1643:第三套筒
1650:第一轉軸
1660:第二轉軸
1670、1670’、1670”:第一導引部
1671:第一空轉段
1672:第一驅動段
1673、1673’:第一靜止段
1674:第一回復段
1680、1680’、1680”、1680''':第二導引部
1681、1681’:第二空轉段
1682、1682’:第二驅動段
1683、1683’:第二靜止段
1684、1684’:第二回復段
1691:第一推頂部
1692:第二推頂部
1693:第三推頂部
1694:第四推頂部
1695:第五推頂部
1696:第六推頂部
1700、1700’:第一連動機構
1710:第一滑塊
1711:第一連動部
1720、1720’:第一連桿
1721:第一受動端
1722:第一擺動端
1723’:第一延伸端
1730:第一滑移件
1800、1800’:第二連動機構
1810:第二滑塊
1811:第二連動部
1820、1820’:第二連桿
1821:第二受動端
1822:第二擺動端
1823’:第二延伸端
1830:第二滑移件
1900:同步機構
1910:第一齒輪
1920:第二齒輪
1930:同步齒輪
1950:第一調整機構
1951:第一固定座
1952:第一驅動件
1953:第一調整部
1954:第一彈力件
1960:第二調整機構
1961:第二固定座
1962:第二驅動件
1963:第二調整部
1964:第二彈力件
AD1:第一軸線方向
AX1:第一軸線
DD1:第一直徑方向
E1:第一末端
E2:第二末端
E3:第三末端
E4:第四末端
P11:第一空轉端點
P12:第一空轉驅動點
P13:第一驅動靜止點
P14、P14’:第一靜止端點
P15:第一驅動回復點
P16:第一回復靜止點
AD2:第二軸線方向
AX2:第二軸線
DD2:第二直徑方向
P21:第二空轉端點
P22:第二空轉驅動點
P23:第二驅動靜止點
P24、P24’:第二靜止端點
P25:第二驅動回復點
P26:第二回復靜止點
R:展開方向
S1:第一滑移方向
S2:第二滑移方向
X1:第一位移量
X2:第二位移量
X3:第三位移量
X4:第四位移量
θ11:第一空轉圓心角
θ12:第一驅動圓心角
θ13、θ13’:第一靜止圓心角
θ14:第一回復圓心角
θ21:第二空轉圓心角
θ22:第二驅動圓心角
θ23、θ23’:第二靜止圓心角
θ24:第二回復圓心角
圖1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一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3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二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3B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二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4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4B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4C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5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三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5B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三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5C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三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6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6B繪製圖6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
圖6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6B中連接部、第一導引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D繪製圖6C中第一導引部的設計原理示意圖。
圖6E至圖6H繪製圖6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
圖7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7B繪製圖7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
圖7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7B中連接部、第一導引部、第二導引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D繪製圖7C中第一導引部的設計原理示意圖。
圖7E至圖7H繪製圖7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
圖8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8B繪製圖8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
圖8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8B中連接部、第一導引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D繪製圖8C中第一導引部的設計原理示意圖。
圖8E至圖8H繪製圖8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
圖9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9B繪製圖9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
圖9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9B中連接部、第一導引部、第二導引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9D繪製圖9C中第一導引部的設計原理示意圖。
圖9E至圖9H繪製圖9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
圖10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一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11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11B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11C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11D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三夾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13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3B繪製圖13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
圖13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13B中連接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3D至圖13G繪製圖13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
圖14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4B繪製圖14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
圖14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14B中連接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4D至圖14G繪製圖14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
圖15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5B繪製圖15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
圖15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15B中連接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5D至圖15G繪製圖15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
圖16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6B繪製圖16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
圖16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16B中連接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6D至圖16G繪製圖16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
圖17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18A至圖18C繪製圖17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作動原理示意圖。
圖19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第二導引部的示意圖。
圖20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20B繪製圖20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爆炸圖。
圖20C及圖20D繪製圖20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作動流程。
圖1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一夾角的立體示意圖。請配合參考圖1及圖2,本揭露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0、一第二機體1200、二軸蓋1300、一第一物件1400以及一第二物件1500。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例如但不限於筆記型電腦。第一物件1400例如但不限於鍵盤、觸控板、揚聲器或是顯示螢幕,本揭露並未對第一物件1400進行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依需求替換為任何物件。第二物件1500例如但不限於顯示螢幕。換句話說,在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之中,至少第二物件1500為顯示螢幕。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兩者皆為顯示螢幕,以提供較大的顯示畫面。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揭露於名詞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命名方式,只是為了直觀辨別之用,以便於閱讀者閱讀,而非用於限制本揭露。
詳細來說,此二軸蓋1300位於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之間,並用以容納後續將會說明的內部構件。此內部構件至少包括雙軸模組,而此雙軸模組可連接或設置任何機構。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透過後續將會說明的雙軸模組彼此可樞轉的連接在一起。第一物件1400連接第一機體1100,且第一物件1400具有一第一頂面1410。第二物件1500連接第二機體1200,且第二物件1500具有一第二頂面1510。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展開至圖2所示的狀態。當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處於圖1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相互閉合,且第一頂面1410及第二頂面1510彼此面對面。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2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一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一夾角。在圖2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了110度。也就是說,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110度,即第一夾角例如但不限於110度。此時,第一物件14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且第二物件15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
圖3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二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及圖2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3A所示的狀態,且第一物件1400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 機體1100。在圖2所示的狀態中,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的位置定義為第一初始位置,也就是說圖2中第一物件1400所在的位置被定義為第一初始位置。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2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3A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二夾角,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二夾角,且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沿第一滑移方向S1朝向軸蓋1300及第二物件1500滑移。第二夾角例如但不限於180度。換句話說,此時第二機體1200總共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180度,並且第一物件1400總共滑移了第一位移量X1而相對靠近第二物件1500。第一物件1400例如但不限於抵靠於第二物件1500,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間沒有間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觀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時達到更佳的觀看效果。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物件可依設計需求滑移靠近但不抵靠於第二物件。
圖3B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二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及圖2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3B所示的狀態,且第一物件1400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0,第二物件1500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二機體1200。在圖2所示的狀態中,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的位置定義為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1500相對第二機體1200的位置定義為第二初始位置。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2所 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3A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二夾角,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二夾角,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沿第一滑移方向S1朝向軸蓋1300及第二物件1500滑移,且第二物件1500自動地沿第二滑移方向S2朝向軸蓋1300及第一物件1400滑移。第二夾角例如但不限於180度。換句話說,此時第二機體1200總共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180度。第一物件1400總共滑移了第二位移量X2,第二物件1500總共滑移了第三位移量X3,並且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相對靠近。第二位移量X2例如但不限於與第三位移量X3相同。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例如但不限於彼此相互抵靠,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間沒有間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觀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時達到更佳的觀看效果。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可依設計需求彼此滑移靠近但不互相抵靠,且第二位移量可依設計需求設定為不同第三滑移量。
圖4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2及圖3A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4A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A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4A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四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四夾角。在圖4A所示 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270度。換句話說,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270度,即第四夾角例如但不限於270度。相較於具有第二夾角時,第一物件14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機體11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也就是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了第一位移量X1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
圖4B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2及圖3B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4B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B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4B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四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四夾角。在圖4B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270度。換句話說,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270度,即第四夾角例如但不限於270度。相較於具有第二夾角時,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機體11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且第二物件1500及第二機體12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也就是說,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了第二位移量X2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且第二物件1500仍然相對第二機體1200滑移了第三位移量X3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
圖4C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2及圖3A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4C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A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4C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四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四夾角。在圖4C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270度。換句話說,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270度,即第四夾角例如但不限於270度。此外,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沿相反於第一滑移方向S1的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使得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至第一初始位置。換言之,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朝向相反於軸蓋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對遠離軸蓋1300。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2及圖3B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4C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B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4C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四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四夾角。在圖4C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270度。換句話說,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270度,即第四夾角例如但不限於270度。此 外,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沿相反於第一滑移方向S1的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使得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至第一初始位置。並且,第二物件1500自動地沿相反於第二滑移方向S2的第一滑移方向S1滑移,使得第二物件1500相對第二機體1200滑移至第二初始位置。換言之,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朝向相反於軸蓋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對遠離軸蓋1300,且第二物件1500自動地朝向相反於軸蓋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對遠離軸蓋1300。
圖5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三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2、圖3A及圖4A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5A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4A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5A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三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及第一頂面1410相對彼此展開而具有第三夾角。在圖5A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360度,即第三夾角例如但不限於360度。相較於具有第四夾角時,第一物件14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機體11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也就是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了第一位移量X1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
圖5B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三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 例中,圖1、圖2、圖3B及圖4B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5B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4B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5B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三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及第一頂面1410相對彼此展開而具有第三夾角。在圖5B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360度,即第三夾角例如但不限於360度。相較於具有第四夾角時,第一物件14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機體11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第二物件15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二物件1500及第二機體12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也就是說,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了第二位移量X2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且第二物件1500仍然相對第二機體1200滑移了第三位移量X3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
圖5C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三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2、圖3A及圖4C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5C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4C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5C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三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及第一頂面1410相對彼此展開而具有第三夾角。在圖5C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 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360度,即第三夾角例如但不限於360度。此時,第一物件1400維持在遠離於軸蓋1300的第一初始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2、圖3B及圖4C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5C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4C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5C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三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及第一頂面1410相對彼此展開而具有第三夾角。在圖5C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360度,即第三夾角例如但不限於360度。此時,第一物件1400維持在遠離於軸蓋1300的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1500維持在遠離軸蓋1300的第二初始位置。
圖6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6A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圖6A的構件到軸蓋1300的內部,可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達到圖1、圖2、圖3A、圖4A至圖5A順序的變化。為了簡潔說明的內容,以下全文統一僅以圖1中右邊的一組軸蓋1300描述。
圖6B繪製圖6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具體而言,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更包括一雙軸模組1600以及一第一連動機構1700。第一機體1100包括一第一支架1110,且第二機體1200包括一第二支架1210。第一支架1110及第二支架1210兩者皆固定 於雙軸模組1600,使得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能夠透過雙軸模組1600而相對彼此樞轉。第一連動機構1700設置於第一支架1110的其中一面。第一連動機構1700設置於第一支架1110的位置本揭露並無限制。第一連動機構1700耦接雙軸模組1600以受雙軸模組1600驅動,且第一連動機構1700耦接第一物件1400以驅動第一物件1400。換句話說,隨著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雙軸模組1600將會樞轉,接著雙軸模組1600能夠驅動第一連動機構1700,且第一連動機構1700能夠驅動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往復滑移。透過此機制,當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透過雙軸模組1600相對旋轉而具有第二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彼此平行時,第一物件1400已經被第一連動機構1700驅動而產生滑移,並且抵靠於第二物件1500,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間沒有間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觀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時達到更佳的觀看效果。
更進一步來說,第一連動機構1700包括一第一滑塊1710、一第一連桿1720以及一第一滑移件1730。第一滑塊1710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支架1110。第一滑塊1710具有一第一連動部1711。第一連動部1711例如但不限於呈圓柱狀。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雙軸模組1600以受雙軸模組1600驅動。第一連桿1720具有一第一受動端1721以及一第一擺動端1722。第一擺動端1722連接第一受動端1721。第一連桿1720透過第一受動端1721及第一 擺動端1722的交界處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支架1110。第一受動端1721耦接第一滑塊1710以受第一滑塊1710驅動。第一擺動端1722耦接第一滑移件1730以驅動第一滑移件1730。第一滑移件1730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支架1110。第一物件1400固定於第一滑移件1730以受第一滑移件1730驅動。
另一方面,雙軸模組1600包括一扭力模組1610、一連接部1620、一第一軸套1630、一第二軸套1640、一第一轉軸1650以及一第二轉軸1660。第一軸套1630及扭力模組1610並列設置,且第二軸套1640及扭力模組1610並列設置。第一轉軸1650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一軸套1630,且第一轉軸1650及第一支架1110相互固定。第二轉軸1660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二軸套1640,且第二轉軸1660及第二支架1210相互固定。
圖6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6B中連接部、第一導引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6D繪製圖6C中第一導引部的設計原理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雙軸模組1600更包括如圖6C所示的一第一導引部1670。第一導引部1670設置於第一軸套1630。在圖6A所示的第一連動機構1700中,第一滑塊1710的第一連動部1711伸入第一導引部1670以與第一導引部1670相耦接,以讓第一連動部1711得以受第一導引部1670驅動。
詳細而言,第一導引部1670包括一第一空轉段1671、一第一驅動段1672以及一第一靜止段1673。第一驅動段1672連接於第一空轉段1671及第一靜止段1673之間。為求更清楚定義第 一空轉段1671、第一驅動段1672以及第一靜止段1673,特別在第一軸套1630界定一第一軸線AX1、一第一軸線方向AD1以及一第一直徑方向DD1。第一空轉段1671及第一靜止段1673在第一軸套1630的第一直徑方向DD1上環繞設置於第一軸套1630外,且第一空轉段1671及第一靜止段1673位在第一軸套1630的不同橫截面上。第一驅動段1672在第一軸套1630的第一直徑方向DD1及第一軸線方向AD1上環繞設置於第一軸套1630外。
請配合參考圖1、圖6A、圖6C及圖6D,在第一空轉段1671界定遠離第一驅動段1672的一第一空轉端點P11。在第一空轉段1671及第一驅動段1672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空轉驅動點P12。在第一驅動段1672及第一靜止段1673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驅動靜止點P13。在第一靜止段1673界定遠離第一驅動段1672的一第一靜止端點P14。在第一軸線AX1、第一空轉端點P11及第一空轉驅動點P12界定出一第一空轉圓心角θ11。在第一軸線AX1、第一空轉驅動點P12及第一驅動靜止點P13界定出一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在第一軸線AX1、第一驅動靜止點P13及第一靜止端點P14界定出一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第一導引部1670從第一空轉端點P11、第一空轉驅動點P12、第一驅動靜止點P13至第一靜止端點P14的寬度皆相同。
在一個實施例中,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更包括一同部機構1900。同步機構1900設置於雙軸模組1600,且同步機構1900配置用以使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相對彼此同步樞轉。 具體而言,同步機構1900包括一第一齒輪1910、一第二齒輪1920以及一同步齒輪1930。第一齒輪1910套設於第一轉軸1650,且第一齒輪1910卡合於第一轉軸1650以隨第一轉軸1650同步樞轉。第二齒輪1920套設於第二轉軸1660,且第二齒輪1920卡合於第二轉軸1660以隨第二轉軸1660同步樞轉。同步齒輪1930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齒輪1910及第二齒輪1920之間,且同步齒輪1930嚙合第一齒輪1910及第二齒輪1920,使得第一齒輪1910轉動多少角度,第二齒輪1920便會與第一齒輪1910轉動相同角度。
圖6E至圖6H繪製圖6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6E至圖6H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圖6A所示的狀態的構件對應於圖1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進一步參考圖2、圖6C及圖6D,當連動機構1700的第一滑塊1710的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於第一導引部1670的第一空轉段1671中的第一空轉端點P11時,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相對遠離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換句話說,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處於第一初始位置。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1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2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11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6E的構件的狀態。透過同步齒輪1930的作用,第一齒輪1910及第一轉軸1650例如但不限於轉動了55度,且第二齒輪1920及第二轉軸1660例如但不限於同樣地轉動了55度。此外,第一 連動部1711耦接第一導引部1670的第一空轉驅動點P12,因此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遠離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即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處於第一初始位置。換句話說,第一連動部1711在第一空轉段1671中移動了一個第一空轉圓心角θ11的角度。第一空轉圓心角θ11的角度例如但不限於55度。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2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3A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圖2所示的狀態再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7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6F的構件的狀態。透過同步齒輪1930的作用,第一齒輪1910及第一轉軸165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35度,且第二齒輪1920及第二轉軸1660例如但不限於同樣地再轉動了35度。此外,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第一導引部1670的第一驅動靜止點P13。
因此,在第一驅動段1672的導引下,第一連動部1711驅動第一滑塊1710沿平行於第一軸線AX1的方向滑移,第一滑塊1710驅動第一受動端1721擺動,第一受動端1721驅動第一擺動端1722擺動,第一擺動端1722驅動第一滑移件1730沿第一滑移方向S1滑移靠近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也就是說,由於第一物件1400固定於第一滑移件1730,故第一物件1400會隨著第一滑移件1730滑移靠近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即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動而遠離第一初始位置。並且第一 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互相抵靠,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間沒有間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觀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時達到更佳的觀看效果。另外,第一連動部1711在第一驅動段1672中移動了一個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的角度。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的角度例如但不限於35度。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A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4A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圖3A所示的狀態再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9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6G的構件的狀態。透過同步齒輪1930的作用,第一齒輪1910及第一轉軸165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45度,且第二齒輪1920及第二轉軸166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45度。此外,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第一導引部1670的第一靜止段1673,因此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靠近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即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遠離第一初始位置。也就是說,第一物件1400仍然抵靠於第二物件1500。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4A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5A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圖4A所示的狀態再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9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6H的構件的狀態。透過同步齒輪1930的作用,第一齒輪1910及第一轉軸165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45度,且第二齒輪1920及第二轉軸166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 45度。此外,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第一導引部1670的第一靜止端點P14,因此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靠近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即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遠離第一初始位置。也就是說,第一物件1400仍然抵靠於第二物件1500。此外,在圖6F所示的構件的狀態至圖6H所示的構件的狀態,第一連動部1711在第一靜止段1673中移動了一個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角度。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角度例如但不限於90度。在同步機構1900的作用下,為了使第二機體1200能夠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360度,第一空轉圓心角θ11、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以及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總和等於180度。需說明的是,透過調整第一空轉圓心角θ11、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以及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角度,可以調整第一連動部1711驅動第一滑塊1710的時間點,藉此調整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的時間點。
圖7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圖7B繪製圖7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7A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圖7A的構件到軸蓋1300的內部,可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達到圖1、圖2、圖3B、圖4B至圖5B順序的變化。為了使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都能夠產生滑移,雙軸模組1600包括二導引部(即第一導引部1670及第二導引部1680)。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包括二連動機構(即第一連動機構1700及第二連動機 構1800)。第二導引部1680設置於第二軸套1640’。第二連動機構1800設置於第二支架1210且耦接第二導引部1680。第二物件1500固定於第二連動機構1800以受第二連動機構1800驅動。
圖7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7B中連接部、第一導引部、第二導引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D繪製圖7C中第一導引部的設計原理示意圖。圖7E至圖7H繪製圖7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7E至圖7H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圖7A至圖7H的構件中,與圖6A至圖6H的構件中相同的符號的配置與作用原理彼此相同,於此不再贅述。此外,在圖7A至圖7H的構件中,第二導引部1680、第二空轉段1681、第二驅動段1682、第二靜止段1683、第二連動機構1800、第二滑塊1810、第二連動部1811、第二連桿1820、第二受動端1821、第二擺動端1822、第二滑移件1830、第二軸線方向AD2、第二軸線AX2、第二直徑方向DD2、第二空轉端點P21、第二空轉驅動點P22、第二驅動靜止點P23、第二靜止端點P24、第二空轉圓心角θ21、第二驅動圓心角θ22以及第二靜止圓心角θ23的配置與作用原理相同或類似於圖6A至圖6H的構件中第一導引部1670、第一空轉段1671、第一驅動段1672、第一靜止段1673、第一連動機構1700、第一滑塊1710、第一連動部1711、第一連桿1720、第一受動端1721、第一擺動端1722、第一滑移件1730、第一軸線方向AD1、第一軸線AX1、第一直徑方向DD1、第一空轉端點P11、第一空轉驅動點P12、第一驅動靜止點P13、 第一靜止端點P14、第一空轉圓心角θ11、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以及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配置與作用原理,於此不再贅述。
圖7A至圖7H的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2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3B所示的狀態時,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7F的構件的狀態。此時透過第一導引部1670、第一連動機構1700的作動,第一物件1400已往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的方向滑移,即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動而遠離第一初始位置,且透過第二導引部1680、第二連動機構1800的作動,第二物件1500同樣已往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的方向滑移,即第二物件1500同樣相對第二機體1200滑動而遠離第二初始位置,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朝向彼此的方向滑移,並且抵靠在一起,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間沒有間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觀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時達到更佳的觀看效果。
圖8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圖8B繪製圖8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圖8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8B中連接部、第一導引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D繪製圖8C中第一導引部的設計原理示意圖。圖8E至圖8H繪製圖8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8A、圖8E至圖8H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圖8A的構件到軸蓋1300的內部, 可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達到圖1、圖2、圖3A、圖4C至圖5C順序的變化。在圖8A至圖8H的構件中,與前述圖式的構件中相同的符號的配置與作用原理彼此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圖8A至圖8H所示的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為了使第一物件1400能夠從圖3A所示的狀態變化為圖4C所示的狀態,第一導引部1670’除了包括前述的第一空轉段1671以及前述的第一驅動段1672之外,更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回復段1674以及一第一靜止段1673’。
第一驅動段1672連接於第一空轉段1671及第一回復段1674之間。第一回復段1674連接於第一驅動段1672及第一靜止段1673’之間。第一空轉段1671在第一軸套1630’的第一直徑方向DD1上環繞設置於第一軸套1630’外,第一靜止段1673’同樣地在第一軸套1630’的第一直徑方向DD1上環繞設置於第一軸套1630’外,且第一空轉段1671及第一靜止段1673’位在第一軸套1630’的相同橫截面上。第一驅動段1672在第一軸套1630’的第一直徑方向DD1及第一軸線方向AD1上環繞設置於第一軸套1630’外,且第一回復段1674在第一套1630’的第一直徑方向DD1及第一軸線方向AD1上環繞設置於第一軸套1630’外。第一驅動段1672及第一回復段1674兩者構成一個箭頭形狀。
進一步地,在第一驅動段1672及第一回復段1674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驅動回復點P15。在第一回復段1674及第一靜止段1673’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回復靜止點P16。在第一靜止段1673’界定遠離第一回復段1674的一第一靜止端點P14’。在第一軸線 AX1、第一空轉驅動點P12及第一驅動回復點P15界定出一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在第一軸線AX1、第一驅動回復點P15及第一回復靜止點P16界定出一第一回復圓心角θ14。在第一軸線AX1、第一回復靜止點P16及第一靜止端點P14’界定出一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第一導引部1670’從第一空轉端點P11、第一空轉驅動點P12、第一驅動回復點P15、第一回復靜止點P16至第一靜止端點P14’的寬度皆相同。
當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在圖3A所示的狀態時,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第一驅動回復點P15。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A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4C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圖3A所示的狀態再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9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對應於圖8G的構件的狀態。同樣地,透過同步機構1900的作用,第一轉軸165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45度,且第二轉軸166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45度。此時,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第一回復靜止點P16,且藉由第一回復段1674的導引,第一連動部1711驅動第一滑塊1710沿平行於第一軸線AX1的方向滑移,第一滑塊1710驅動第一受動端1721擺動,第一受動端1721驅動第一擺動端1722擺動,第一擺動端1722驅動第一滑移件1730沿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以相對遠離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由於第一物件1400固定於第一滑移件1730,故第一物件1400會隨著第一滑移件1730滑移並相對遠離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使得第一物件1400滑移至前 述的第一初始位置。換句話說,第一連動部1711在第一回復段1674中移動了一個第一回復圓心角θ14的角度。第一回復圓心角θ14的角度例如但不限於45度。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4C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5C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4C所示的狀態再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9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8H的構件的狀態。同樣地,透過同步機構1900的作用,第一轉軸165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45度,且第二轉軸1660例如但不限於再轉動了45度。此時,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第一靜止端點P14’,因此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遠離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而位於前述的第一初始位置。換句話說,第一連動部1711在第一靜止段1673’中移動了一個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角度。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角度例如但不限於45度。在同步機構1900的作用下,為了使第二機體1200能夠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360度,第一空轉圓心角θ11、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第一回復圓心角θ14以及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總和等於180度。需說明的是,透過調整第一空轉圓心角θ11、第一驅動圓心角θ12、第一回復圓心角θ14以及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的角度,可以調整第一連動部1711驅動第一滑塊1710的時間點,藉此調整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的時間點。
圖9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 件的立體示意圖。圖9B繪製圖9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圖9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9B中連接部、第一導引部、第二導引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9D繪製圖9C中第一導引部的設計原理示意圖。圖9E至圖9H繪製圖9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9A、圖9E至圖9H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圖9A的構件到軸蓋1300的內部,可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達到圖1、圖2、圖3B、圖4C至圖5C順序的變化。在圖9A至圖9H的構件中,與前述圖式的構件中相同的符號的配置與作用原理彼此相同,於此不再贅述。此外,在圖9A至圖9H的構件中,第二軸套1640”、第二導引部1680’、第二靜止段1683’、第二回復段1684、第二靜止端點P24’、第二驅動回復點P25、第二回復靜止點P26、第二靜止圓心角θ23’以及第二回復圓心角θ24的配置與作用原理相同或類似於圖8A至圖8H的構件中第一軸套1630’、第一導引部1670’、第一靜止段1673’、第一回復段1674、第一靜止端點P14’、第一驅動回復點P15、第一回復靜止點P16、第一靜止圓心角θ13’以及第一回復圓心角θ14的配置與作用原理,於此不再贅述。圖9A至圖9H所示的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透過二導引部(即第一導引部1670’及第二導引部1680’)及二連動機構(即第一連動機構1700及第二連動機構1800)的相互配合,能夠使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都能夠產生滑移,且第一物件1400能夠從圖3B所示的狀態變化為圖4C所示的狀態,使得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 1100從圖3B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4C所示的狀態時,第一物件1400遠離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且第二物件1500遠離軸蓋1300及雙軸模組1600。換句話說,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處於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1500相對第二機體1200處於第二初始位置。
上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中,第二機體1200能夠相對第一機體1100同步展開。以下針對第二機體1200未與第一機體1100同步展開舉出示例。
圖10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一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所示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展開至圖10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10所示的狀態時,此時僅有軸蓋13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旋轉,軸蓋1300及第二機體1200的相對位置關係並未改變,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一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一夾角。在圖10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了90度,即第一夾角例如但不限於90度。也就是說,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90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及圖10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3A所示的狀態。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 1000中的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至90度的過程當中,也可僅有第二機體1200相對軸蓋1300轉動,而軸蓋1300及第一機體1100的相對位置關係並未改變。
圖11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10及圖3A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11A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A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11A所示的狀態時,此時僅有第二機體1200相對軸蓋1300旋轉,第一機體1100及軸蓋1300的相對位置關係並未改變,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較大的角度。在圖11A所示的狀態下,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四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四夾角。第四夾角例如但不限於270度。換句話說,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270度。此時,第一物件14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機體11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也就是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了第一位移量X1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並遠離第一初始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及圖10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3B所示的狀態。
圖11B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 例中,圖1、圖10及圖3B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11B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B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11B所示的狀態時,此時僅有第二機體1200相對軸蓋1300旋轉,第一機體1100及軸蓋1300的相對位置關係並未改變,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較大的角度。在圖11B所示的狀態下,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四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一夾角。第四夾角例如但不限於270度。換句話說,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270度。此時,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機體11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且第二物件1500及第二機體1200的相對位置維持不變。也就是說,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了第二位移量X2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且第二物件1500仍然相對第二機體1200滑移了第三位移量X3而相對靠近軸蓋1300並遠離第一初始位置。
圖11C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10及圖3A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11C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A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11C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四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四夾角。在圖11C所 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270度,即第四夾角例如但不限於270度。換句話說,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270度。此外,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沿相反於第一滑移方向S1的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使得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產生第四位移量X4的滑移但並未滑移至第一初始位置。換言之,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朝向相反於軸蓋1300的方向滑移,但未完全滑移到相對較遠離軸蓋1300的位置。
圖11D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四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10及圖3B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11D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B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11D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四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展開而具有第一夾角。在圖11D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270度,即第四夾角例如但不限於270度。換句話說,第二頂面1510相對第一頂面1410傾斜270度。此外,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沿相反於第一滑移方向S1的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使得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至第一初始位置。並且,第二物件1500自動地沿相反於第二滑移方向S2的第一滑移方向S1滑移,使得第二物件1500相對第二機體1200滑移至第二 初始位置。換言之,第一物件1400自動地朝向相反於軸蓋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對遠離軸蓋1300,且第二物件1500自動地朝向相反於軸蓋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對遠離軸蓋1300。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10、圖3A及圖11A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5A所示的狀態。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10、圖3B及圖11B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5B所示的狀態。
圖12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具有第三夾角的立體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10、圖3A及圖11C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12所示的狀態。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11C所示的狀態沿展開方向R展開至圖12所示的狀態時,第一機體1100及第二機體1200具有一第三夾角,且第二頂面1510及第一頂面1410相對彼此展開而具有第三夾角。在圖12所示的狀態下,第二頂面1510例如但不限於相對第一頂面1410總共展開了360度,即第三夾角例如但不限於360度。此時,第一物件1400維持在未完全滑移到相對較遠離軸蓋1300的位置,也就是並未滑動到第一初始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1、圖10、圖3B及圖11D所示的狀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能夠進一步展開至圖5C所示的狀態。
圖13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圖13B繪製圖13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圖13C 以不同視角繪製圖13B中連接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3D至圖13G繪製圖13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13A、圖13D至圖13G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圖13A的構件到軸蓋1300的內部,可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達到圖1、圖10、圖3A、圖11A至圖5A順序的變化。在圖8A至圖8G的構件中,與前述圖式的構件中相同的符號的配置與作用原理彼此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圖13A至圖13G所示的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軸套1630”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轉軸1650。第二軸套1640'''包括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套筒1641、一第二套筒1642以及一第三套筒1643。第一套筒1641套設於第二轉軸1660並卡合於第二轉軸1660,因此第一套筒1641能夠與第二轉軸1660同部樞轉。第二套筒1642可滑動並可旋轉地套設於第一套筒1641,且第二套筒1642連接於連接部1620,連接部1620連接於第一軸套1630”。換句話說,第二套筒1642透過連接部1620連接於第一軸套1630”,因此第二套筒1642能夠與第一軸套1630”同步滑移。第三套筒1643套設於第一套筒1641並卡合於第一套筒1641,因此第三套筒1643能夠與第一套筒1641同部樞轉。
雙軸模組1600更包括第一導引部1670”、一第一推頂部1691、一第二推頂部1692、一第三推頂部1693以及一第四推頂部1694。第一導引部1670”在第一軸套1630”的第一直徑方向DD1上環繞設置於第一軸套1630”外。第一連動部1711耦接第一導引 部1670”,因此第一連動部1711能夠受第一導引部1670”驅動。第一推頂部1691及第三推頂部1693設置於第二套筒1642。第二推頂部1692設置於第三套筒1643。第一推頂部1691能夠與第二推頂部1692相互配合,第三推頂部1693能夠與第四推頂部1694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套筒1642能夠產生滑移。第一推頂部1691、第二推頂部1692、第三推頂部1693以及第四推頂部1694例如但不限於斜面。
當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在圖1所示的狀態時,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對應於圖13A的構件的狀態。第一推頂部1691及第二推頂部1692相互抵靠在一起。第三推頂部1693及第四推頂部1694彼此相互分離。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1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10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圖1所示的狀態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9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對應於圖13D所示的構件的狀態。在此過程中,僅有第一軸套1630”相對第一轉軸1650轉動,且第一軸套1630”未產生任何滑移,第一連動部1711僅改變在第一導引部1670”中的位置,因此第一滑塊171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第一連動機構1700並未驅動第一物件1400。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10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3A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圖3A所示的狀態再相對第一機體1100產開了9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 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13E所示的構件的狀態。在此過程中,第二轉軸1660相對第二套筒1642旋轉,第三套筒1643跟隨第二轉軸1660旋轉。結果為,第三套筒1643在轉動的過程當中藉由第二推頂部1692與第一推頂部1691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套筒1642朝向第一套筒1641及第四推頂部1694的方向滑移,最終第二推頂部1692及第一推頂部1691相互分離。由於第二套筒1642、連接部1620以及第一軸套1630”為一個整體的構件,因此第二套筒1642、連接部1620及第一軸套1630”將朝向第一套筒1641及第四推頂部1694的方向滑移,使得第一導引部1670”得以帶動第一連動部1711朝向第一套筒1641及第四推頂部1694滑移。也就是說,第一連動機構1700驅動了第一物件1400朝向雙軸模組1600的方向滑移並遠離第一初始位置,且在圖11A所示狀態的構件中,第一連動機構1700的作動改由第二轉軸1660驅動。反之,操作第二轉軸1660反向旋轉,即可透過第四推頂部1694推頂第三推頂部1693,使得第二套筒1642朝向第三套筒1643的方向滑移,最終第三推頂部1693及第四推頂部1694相互分離。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A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11A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圖3A所示的狀態再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9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13F所示的構件的狀態。在此過程中,第二轉軸1660相對第二套筒1642旋轉。由於第一推頂部1691已與第二推頂部1692相互分離,因此第三套筒1643並無法驅動 第二套筒1642,第二套筒1642並未產生滑移。
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11A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5A所示的狀態時,第二機體1200例如但不限於從圖11A所示的狀態再相對第一機體1100展開了90度。此時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的狀態對應於圖13G所示的構件的狀態。在此過程中,僅有第一軸套1630”相對第一轉軸1650轉動,且第一軸套1630”未產生任何滑移,第一連動部1711僅改變在第一導引部1670”中的位置,因此第一滑塊1710並未產生任何滑移,第一連動機構1700並未驅動第一物件1400。
圖14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圖14B繪製圖14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圖14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14B中連接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4D至圖14G繪製圖14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14A、圖14D至圖14G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圖14A至圖14G的構件中,與前述圖式的構件中相同的符號的配置與作用原理彼此相同,於此不再贅述。此外,在圖14A至圖14G的構件中,第二軸套1640''''、第二套筒1642’以及第二導引部1680”的配置與作用原理相同或類似於圖13A至圖13G的構件中第一軸套1630”、第二套筒1642以及第一導引部1670”的配置與作用原理,於此不再贅述。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圖14A的構件到軸蓋1300的內部,可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達到圖1、圖10、圖3B、圖11B至圖5B順序的變化。
圖15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圖15B繪製圖15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圖15C以不同視角繪製圖15B中連接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5D至圖15G繪製圖15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15A、圖15D至圖15G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圖15A的構件到軸蓋1300的內部,可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達到圖1、圖10、圖3A、圖11C至圖12順序的變化。在圖15A至圖15G的構件中,與前述圖式的構件中相同的符號的配置與作用原理彼此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圖15A至圖15G所示的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雙軸模組1600更包括一第五推頂部1695以及一第六推頂部1696。第五推頂部1695設置於第二套筒1642。第六推頂部1696設置於第一套筒1641’。第六推頂部1696能夠與第五推頂部1695相互配合。當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3A所示的狀態展開至圖11C所示的狀態時,應於圖15E至圖15F的狀態。在此過程中,第二轉軸1660相對第二套筒1642旋轉,第六推頂部1696會抵靠於第五推頂部1695。透過第六推頂部1696及第五推頂部1695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套筒1642朝向第三套筒1643的方向滑移。需說明的是,藉由調整第六推頂部1696的斜面的長度,最終能夠調整第一物件1400相對第一機體1100滑移的距離。
圖16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圖16B繪製圖16A中的構件的爆炸圖。圖16C 以不同視角繪製圖16B中連接部、第一軸套及第二軸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6D至圖16G繪製圖16A中的構件的不同狀態示意圖。為求清楚表現與便於說明,圖16A、圖16D至圖16G中以虛線繪製部分的結構。在圖16A至圖16G的構件中,與前述圖式的構件中相同的符號的配置與作用原理彼此相同,於此不再贅述。此外,在圖16A至圖16G的構件中,第二軸套1640''''''的配置與作用原理相同或類似於圖15A至圖15G的構件中第一軸套1630'''''的配置與作用原理,於此不再贅述。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圖16A的構件到軸蓋1300的內部,可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達到圖1、圖10、圖3B、圖11D至圖5C順序的變化。
圖17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18A至圖18C繪製圖17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作動原理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物件1400具有一第一磁性件1420,第二物件1500具有一第二磁性件1520。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例如但不限於為磁鐵與磁鐵的組合。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用以配合彼此以使第一物件1400滑移且抵靠於第二物件1500,或者是使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滑移且抵靠在一起。藉此,當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如圖18A所示相互靠近時,利用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的吸力,能夠使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如圖18B所示緊密的抵靠在一起,而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如圖18C所示並不會影響到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分離。因此 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的設置有助於進一步消除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的間距。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可依設計需求置換成磁鐵與導磁金屬的組合。
圖19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第二導引部的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導引部1680'''中的第二驅動段1682’及第二回復段1684’的交界處的一第一寬度W1大於第二驅動段1682’及第二空轉段1681’的交界處的一第二寬度W2。因此,當圖18A中的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靠近彼此時,第二連動部1811會從圖19中虛線位置移動至實線位置。換句話說,藉由使第一寬度W1大於第二寬度W2,能夠讓第二連動部1811存在一定的空間可以滑移,使得第二物件1500更進一步透過第二磁性件1520及第一磁性件1420的作用滑移靠近第一物件1400成為可能。
圖20A繪製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立體示意圖。圖20B繪製圖20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爆炸圖。圖20C及圖20D繪製圖20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內部構件的作動流程。在圖20A至圖20D所示的構件中,構件及符號相同或相似於前述圖式中的構件及符號的配置與作用原理相同或類似,於此不再贅述。在一個實施例中,圖3B中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0更包括至少一調整機構(例如但不限於第一調整機構1950及第二調整機構1960)。第一調整機構1950設置於第一機體1100,且第一調整機構1950耦接第一連動機構1700’以使第一連動機構1700’驅動第一物件1400朝向雙軸模組1600的方向移動。 第二調整機構1960設置於第二機體1200,且第二調整機構1960耦接第二連動機構1800’以使第二連動機構1800’驅動第二物件1500朝向雙軸模組1600的方向移動。
詳細而言,第一調整機構1950包括一第一固定座1951、一第一驅動件1952以及二第一彈力件1954。第一固定座1951設置於第一機體1100。第一驅動件1952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固定座1951。第一驅動件1952具有一第一調整部1953,第一調整部1953例如但不限於為弧形,且具有一第一末端E1及相對第一末端E1的一第二末端E2。第一驅動件1952耦接第一連桿1720’的第一延伸端1723’以驅動第一連動機構1700’。此二第一彈力件1954設置於第一固定座1951及第一驅動件1952之間以推動第一驅動件1952朝向遠離第一固定座1951的方向移動。在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20C所視的狀態展開至圖20D所視的狀態的過程當中,此二第一彈力件1954推動第一驅動件1952朝向雙軸模組1600移動,第一連桿1720’的第一延伸端1723’被導引並抵靠至第二末端E2以使第一物件1400滑移且抵靠於第二物件1500。因此,第一調整機構1950的設置有助於進一步消除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的間距。
相似地,第二調整機構1960包括一第二固定座1961、一第二驅動件1962以及二第二彈力件1964。第二固定座1961設置於第二機體1200。第二驅動件1962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二固定座1961。第二驅動件1962具有一第二調整部1963,第二調整部1963 例如但不限於為弧形,且具有一第三末端E3及相對第三末端E3的一第四末端E4。第二驅動件1962耦接第二連桿1820’的第二延伸端1823’以驅動第二連動機構1800’。此二第二彈力件1964設置於第二固定座1961及第二驅動件1962之間以推動第二驅動件1962朝向遠離第二固定座1961的方向移動。在第二機體1200相對第一機體1100從圖20C所視的狀態展開至圖20D所視的狀態的過程當中,此二第二彈力件1964推動第二驅動件1962朝向雙軸模組1600移動,第二連桿1820’的第二延伸端1823’被導引並抵靠至第四末端E4以使第一物件1400滑移且抵靠於第二物件1500。因此,第二調整機構1960的設置有助於進一步消除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的間距。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的折疊式電子裝置中,當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互平行時,透過第一物件滑移靠近雙軸模組或者透過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同時滑移靠近雙軸模組,能夠消除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間的間距,以達到更佳的觀看效果。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0:第一機體
1110:第一支架
1200:第二機體
1210:第二支架
1300:軸蓋
1600:雙軸模組
1610:扭力模組
1620:連接部
1630:第一軸套
1640:第二軸套
1650:第一轉軸
1660第二轉軸
1670:第一導引部
1671:第一空轉段
1672:第一驅動段
1673:第一靜止段
1700:第一連動機構
1710:第一滑塊
1711:第一連動部
1720:第一連桿
1721:第一受動端
1722:第一擺動端
1730:第一滑移件
1900:同步機構
1910:第一齒輪
1920:第二齒輪
1930:同步齒輪
AX1:第一軸線
S1:第一滑移方向
S2:第二滑移方向

Claims (30)

  1. 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機體與一第二機體; 一雙軸模組,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 一第一連動機構,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且耦接該雙軸模組; 一第二連動機構,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且耦接該雙軸模組; 一第一物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並與該第一連動機構相連接;以及 一第二物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並與該第二連動機構相連接; 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透過該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一夾角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處於一第一初始位置,且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處於一第二初始位置, 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透過該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二夾角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滑動而遠離該第一初始位置,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滑動而遠離該第二初始位置,且該第一物件與該第二物件彼此相對靠近,其中該第二夾角相異於該第一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物件與該第二物件分別具有一第一磁性件與一第二磁性件,以配合彼此以使該第一物件及該第二物件滑移且抵靠於彼此。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透過該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三夾角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維持於滑動後的位置而仍遠離該第一初始位置,且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維持於滑動後的位置而仍遠離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該第三夾角相異於該第二夾角。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透過該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四夾角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維持於滑動後的位置而仍遠離該第一初始位置,且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維持於滑動後的位置而仍遠離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該第四夾角相異於該第三夾角。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透過該雙軸模組相對旋轉而具有一第三夾角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處於該第一初始位置,且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處於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該第三夾角相異於該第二夾角。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支架,該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二支架,該第一連動機構包括一第一滑塊、一第一連桿以及一第一滑移件,該第一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支架,且具有一第一連動部,其中該第一連動部耦接該雙軸模組,該第一連桿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支架,且耦接該第一滑塊,該第一滑移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支架,且耦接該第一連桿,其中該第一物件固定於該第一滑移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連動機構包括一第二滑塊、一第二連桿以及一第二滑移件,該第二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支架,且具有一第二連動部,其中該第二連動部耦接該雙軸模組,該第二連桿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支架,且耦接該第二滑塊,該第二滑移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支架,且耦接該第二連桿,其中該第二物件固定於該第二滑移件。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包括一第一受動端及一第一擺動端,該第一擺動端連接該第一受動端,該第一連桿透過該第一受動端及該第一擺動端的交界處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支架,該第一受動端耦接該第一滑塊,且該第一擺動端耦接該第一滑移件,其中該第二連桿包括一第二受動端及一第二擺動端,該第二擺動端連接該第二受動端,該第二連桿透過該第二受動端及該第二擺動端的交界處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支架,該第二受動端耦接該第二滑塊,且該第二擺動端耦接該第二滑移件。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支架,該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二支架,其中該雙軸模組包括: 一扭力模組; 一第一軸套與一第二軸套,與該扭力模組並列設置; 一第一轉軸與一第二轉軸,該第一轉軸可轉動地穿設於該第一軸套,該第二轉軸可轉動地穿設於該第二軸套,且該第一支架固定於該第一轉軸,且該第二支架固定於該第二轉軸。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更包括: 一同步機構,設置於該雙軸模組,且配置用以使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相對彼此同步樞轉。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雙軸模組更包括: 一第一導引部,設置於該第一軸套,且耦接該第一連動機構,其中該第一物件固定於該第一連動機構;以及 一第二導引部,設置於該第二軸套,且耦接該第二連動機構,其中該第二物件固定於該第二連動機構。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導引部包括一第一空轉段、一第一靜止段以及一第一驅動段,該第一空轉段在該第一軸套的直徑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一軸套外,該第一靜止段在該第一軸套的直徑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一軸套外,且該第一空轉段及該第一靜止段位在該第一軸套的不同橫截面上,該第一驅動段連接於該第一空轉段及該第一靜止段之間,且在該第一軸套的直徑方向及軸線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一軸套外。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空轉段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處於該第一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空轉段及該第一驅動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處於該第一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靜止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滑動而遠離該第一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靜止段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遠離該第一初始位置。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軸套界定一第一軸線,在該第一空轉段界定遠離該第一驅動段的一第一空轉端點,在該第一空轉段及該第一驅動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空轉驅動點,在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靜止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驅動靜止點,在該第一靜止段界定遠離該第一驅動段的一第一靜止端點,其中在該第一軸線、該第一空轉端點及該第一空轉驅動點界定出一第一空轉圓心角,在該第一軸線、該第一空轉驅動點及該第一驅動靜止點界定出一第一驅動圓心角,且在該第一軸線、該第一驅動靜止點及該第一靜止端點界定出一第一靜止圓心角,其中該第一空轉圓心角、該第一驅動圓心角及該第一靜止圓心角的總和等於180度。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導引部包括一第二空轉段、一第二靜止段以及一第二驅動段,該第二空轉段在該第二軸套的直徑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二軸套外,該第二靜止段在該第二軸套的直徑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二軸套外,且該第二空轉段及該第二靜止段位在該第二軸套的不同橫截面上,該第二驅動段連接於該第二空轉段及該第二靜止段之間,且在該第二軸套的直徑方向及軸線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二軸套外。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靜止段的交界處的寬度大於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空轉段的交界處的寬度,且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靜止段的交界處的寬度大於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空轉段的交界處的寬度。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空轉段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處於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空轉段及該第二驅動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處於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靜止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滑動而遠離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靜止段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遠離該第二初始位置。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二軸套界定一第二軸線,在該第二空轉段界定遠離該第二驅動段的一第二空轉端點,在該第二空轉段及該第二驅動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二空轉驅動點,在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靜止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二驅動靜止點,在該第二靜止段界定遠離該第二驅動段的一第二靜止端點,其中在該第二軸線、該第二空轉端點及該第二空轉驅動點界定出一第二空轉圓心角,在該第二軸線、該第二空轉驅動點及該第二驅動靜止點界定出一第二驅動圓心角,且在該第二軸線、該第二驅動靜止點及該第二靜止端點界定出一第二靜止圓心角,其中該第二空轉圓心角、該第二驅動圓心角及該第二靜止圓心角的總和等於180度。
  19.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導引部包括一第一空轉段、一第一驅動段、一第一回復段以及一第一靜止段,該第一空轉段在該第一軸套的直徑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一軸套外,該第一驅動段在該第一軸套的直徑方向及軸線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一軸套外,該第一回復段在該第一軸套的直徑方向及軸線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一軸套外,其中該第一驅動段連接於該第一空轉段及該第一回復段之間,該第一靜止段在該第一軸套的直徑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一軸套外,且該第一空轉段及該第一靜止段位在該第一軸套的相同橫截面上,其中該第一回復段連接於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靜止段之間。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空轉段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處於該第一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空轉段及該第一驅動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處於該第一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回復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滑動而遠離該第一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回復段及該第一靜止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滑動而處於該第一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靜止段時,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處於該第一初始位置。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軸套界定一第一軸線,在該第一空轉段界定遠離該第一驅動段的一第一空轉端點,在該第一空轉段及該第一驅動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空轉驅動點,在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回復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驅動回復點,在該第一回復段及該第一靜止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一回復靜止點,在該第一靜止段界定遠離該第一回復段的一第一靜止端點,其中在該第一軸線、該第一空轉端點及該第一空轉驅動點界定一第一空轉圓心角,在該第一軸線、該第一空轉驅動點及該第一驅動回復點界定一第一驅動圓心角,在該第一軸線、該第一驅動回復點及該第一回復靜止點界定一第一回復圓心角,在該第一軸線、該第一回復靜止點及該第一靜止端點界定一第一靜止圓心角,其中該第一空轉圓心角、該第一驅動圓心角、該第一回復圓心角及該第一靜止圓心角的總和等於180度。
  22.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導引部包括一第二空轉段、一第二驅動段、一第二回復段以及一第二靜止段,該第二空轉段在該第二軸套的直徑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二軸套外,該第二驅動段在該第二軸套的直徑方向及軸線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二軸套外,該第二回復段在該第二軸套的直徑方向及軸線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二軸套外,其中該第二驅動段連接於該第二空轉段及該第二回復段之間,該第二靜止段在該第二軸套的直徑方向上環繞設置於該第二軸套外,且該第二空轉段及該第二靜止段位在該第二軸套的相同橫截面上,其中該第二回復段連接於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靜止段之間。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回復段的交界處的寬度大於該第一驅動段及該第一空轉段的交界處的寬度,且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回復段的交界處的寬度大於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空轉段的交界處的寬度。
  24. 如請求項22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空轉段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處於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空轉段及該第二驅動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處於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回復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滑動而遠離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回復段及該第二靜止段的交界處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滑動而處於該第二初始位置,其中當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二靜止段時,該第二物件相對該第二機體處於該第二初始位置。
  25. 如請求項22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二軸套界定一第二軸線,在該第二空轉段界定遠離該第二驅動段的一第二空轉端點,在該第二空轉段及該第二驅動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二空轉驅動點,在該第二驅動段及該第二回復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二驅動回復點,在該第二回復段及該第二靜止段的交界處界定一第二回復靜止點,在該第二靜止段界定遠離該第二回復段的一第二靜止端點,其中在該第二軸線、該第二空轉端點及該第二空轉驅動點界定一第二空轉圓心角,在該第二軸線、該第二空轉驅動點及該第二驅動回復點界定一第二驅動圓心角,在該第二軸線、該第二驅動回復點及該第二回復靜止點界定一第二回復圓心角,在該第二軸線、該第二回復靜止點及該第二靜止端點界定一第二靜止圓心角,其中該第二空轉圓心角、該第二驅動圓心角、該第二回復圓心角及該第二靜止圓心角的總和等於180度。
  26. 如請求項9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軸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轉軸,該第二軸套包括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以及一第三套筒,該第一套筒套設於該第二轉軸並卡合於該第二轉軸,該第二套筒可滑動並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一套筒,且透過一連接部連接該第一軸套,該第三套筒套設於該第一套筒並卡合於該第一套筒,其中該雙軸模組更包括: 一第一導引部,設置於該第一軸套,該第一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導引部,該第一物件固定於該第一連動機構; 一第二導引部,設置於該第二套筒,該第二連動機構耦接該第一導引部,該第二物件固定於該第二連動機構; 一第一推頂部,設置於該第二套筒;以及 一第二推頂部,設置於該第三套筒,用以配合該第一推頂部以推動該第二套筒朝向該第一套筒滑移,以使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滑動而遠離該初始位置。
  27. 如請求項26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雙軸模組更包括: 一第三推頂部,設置於該第二套筒;以及 一第四推頂部,設置於該第一套筒,用以配合該第三推頂部以推動該第二套筒朝向該第三套筒滑移,以使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滑動而處於該初始位置。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雙軸模組更包括: 一第五推頂部,設置於該第二套筒;以及 一第六推頂部,設置於該第一套筒,用以配合該第五推頂部以推動該第二套筒朝向該第三套筒滑移,以使該第一物件相對該第一機體朝向該初始位置滑動。
  2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更包括: 一第一調整機構,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且耦接該第一連動機構,其中該第一調整機構包括: 一第一固定座,設置於該第一機體; 一第一驅動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座,且耦接該第一連動機構;以及 二第一彈力件,該二第一彈力件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座及該第一驅動件之間;以及 一第二調整機構,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且耦接該第二連動機構,其中該第二調整機構包括: 一第二固定座,設置於該第二機體; 一第二驅動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固定座,且耦接該第二連動機構;以及 二第二彈力件,該二第二彈力件設置於該第二固定座及該第二驅動件之間。
  30. 如請求項29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件具有一第一調整部,耦接該第一連動機構,其中該第一調整部為弧形,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末端及一第二末端,當該二第一彈力件推動該第一驅動件朝向該雙軸模組移動時,該第一連動機構抵靠於該第二末端,其中該第二驅動件具有一第二調整部,耦接該第二連動機構,其中該第二調整部為弧形,且具有相對的一第三末端及一第四末端,當該二第二彈力件推動該第二驅動件朝向該雙軸模組移動時,該第二連動機構抵靠於該第四末端。
TW109130157A 2019-09-03 2020-09-03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739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4979P 2019-09-03 2019-09-03
US62/894,979 2019-09-03
US201962911195P 2019-10-04 2019-10-04
US62/911,195 2019-10-04
US201962940215P 2019-11-25 2019-11-25
US62/940,215 2019-11-25
US202062978796P 2020-02-19 2020-02-19
US62/978,796 2020-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1473A TW202111473A (zh) 2021-03-16
TWI739580B true TWI739580B (zh) 2021-09-11

Family

ID=74679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157A TWI739580B (zh) 2019-09-03 2020-09-03 折疊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2769B2 (zh)
CN (1) CN112527049B (zh)
TW (1) TWI739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33060S1 (en) * 2018-09-26 2021-10-12 Intel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electronic device
USD933059S1 (en) * 2018-09-28 2021-10-12 Intel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736345B (zh) * 2019-08-20 2021-08-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48647B (zh) * 2019-09-17 2021-12-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樞紐結構
US11099611B2 (en) * 2019-09-26 2021-08-24 Dell Products L.P. Synchronized expandable dual axle hinge and clutch
US11016539B2 (en) 2019-09-26 2021-05-25 Dell Products L.P. Belt synchronized expandable dual axle hinge
US11016540B2 (en) 2019-09-26 2021-05-25 Dell Products L.P. Bi-stable synchronized dual axle hinge
USD980838S1 (en) 2019-10-01 2023-03-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uting device
USD984997S1 (en) 2019-10-01 2023-05-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Keyboard
USD967814S1 (en) 2019-10-01 2022-10-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uting device
USD982579S1 (en) 2019-10-01 2023-04-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uting device
USD976896S1 (en) * 2019-10-01 2023-01-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uting device
USD964355S1 (en) * 2019-12-06 2022-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TWI767305B (zh) * 2019-12-26 2022-06-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可滑動的功能性組件的電子裝置
JP6837586B1 (ja) * 2020-01-29 2021-03-0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11435785B2 (en) * 2020-04-22 2022-09-06 Eum, Inc.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1862827A (zh) * 2020-09-02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及显示装置
CN115013422B (zh) * 2021-12-07 2023-03-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04981U (zh) * 2015-02-16 2015-07-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TW201606209A (zh) * 2014-08-12 2016-02-16 First Dome Corp 樞軸傳動裝置
TWM527197U (zh) * 2016-04-08 2016-08-11 Jarllytec Co Ltd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TWM577526U (zh) * 2019-01-15 2019-05-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ivot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3122B2 (en) * 2007-06-06 2011-04-26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a computer
JP4460622B1 (ja) * 2009-05-15 2010-05-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US9025317B2 (en) * 2010-03-17 2015-05-05 Otter Products, Llc Multi-material protective case for sliding/articulating/rotating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CN104635856B (zh) * 2013-11-07 2018-02-0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6590135B2 (ja) * 2014-10-14 2019-10-1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2322377B1 (ko) * 2014-12-31 2021-11-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474203B2 (en) * 2016-09-01 2019-11-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US10364598B2 (en) * 2016-09-02 2019-07-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US10241548B2 (en) * 2016-12-09 2019-03-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puting device employing a self-spacing hinge assembly
US10754377B2 (en) * 2017-04-05 2020-08-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06209A (zh) * 2014-08-12 2016-02-16 First Dome Corp 樞軸傳動裝置
TWM504981U (zh) * 2015-02-16 2015-07-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TWM527197U (zh) * 2016-04-08 2016-08-11 Jarllytec Co Ltd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TWM577526U (zh) * 2019-01-15 2019-05-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ivot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7049B (zh) 2024-04-30
US20210064084A1 (en) 2021-03-04
US11662769B2 (en) 2023-05-30
CN112527049A (zh) 2021-03-19
TW202111473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9580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656433B (zh) 轉軸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TWI518256B (zh) 樞軸結構
US11416039B2 (en) Complex moving/rotating pivot shaft device
US10168746B2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TWM573006U (zh) 電子裝置
US1007350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69915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WO2021047369A1 (zh)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125596A1 (zh) 电子设备
US11188129B2 (en) Expansion hinge and electronic deivce having the same
JP2018132129A (ja) 多軸ヒンジ装置およびこの多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11761476B2 (en) Torque hinge module
TW201509280A (zh) 可改變軸心位置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I519934B (zh) 基座裝置及其電子系統
US10296056B2 (en) Bell crank linked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1196032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lignment method thereof
JPWO2021210075A5 (zh)
WO2021088020A1 (zh) 电子装置
TWM576276U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轉軸結構
TWI715198B (zh)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72962B (zh) 用於可撓顯示器面板之調整機構
TWI773612B (zh) 雙軸鉸鏈結構
WO2023231368A1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371A1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